诗酒风流

2024-11-07

诗酒风流(共10篇)

诗酒风流 篇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酒与古典诗词的关系, 有时像好友一样形影相随, 有时又像才子配佳人, 有一种天作之合的缘分。古人无酒不成诗, 他们狂歌痛饮, 斗酒斗诗, 诗使饮酒活动更有雅趣, 酒使诗歌灵动飞扬。诗酒结缘, 似乎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大传统。翻开厚厚的中国文学史, 是酒香四溢, 酒香千年, 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 当推魏晋文学、唐诗和宋词。酒文化影响了古典诗词的创作, 古典诗词中必然会产生与酒有关的名篇美文。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从东汉至魏晋的二百年间, 是古代中国社会大动荡、大混乱时期, 整个社会陷入一种无秩序的混乱状态, 内忧外患接踵而来, 统治者内部相互倾轧, 争权夺利, 党锢之祸时常发生, 外部征战连年, 哀鸿遍野。在这种社会环境下, 儒学衰微, 许多文人被迫害, 如嵇康、杨修和建安七子中的孔融等。此时, 酒成了人们逃避苦难现实, 麻痹自己, 宣泄人生忧惧苦闷的理想工具。魏晋文人们由“济世”而归隐, 他们多装聋作哑, 行为不羁, 饮酒不节, 或清谈玄理, 或归隐田园, 遗世独立, 表面上停止了一切的作为与幻想, 但在他们内心深处却有着太多的痛苦与不甘, 因此, 魏晋文人只能借酒浇愁, 抒写或慷慨或悲凉的生命之歌、时代之歌。

魏晋文学分为几大流派, 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以阮籍、嵇康等为代表的竹林七贤的正始文学, 以及陶渊明的归隐田园诗歌。他们虽文学主张不同, 作品风格各异, 但都流传下与美酒有关的千古佳作。正如曹操在 (短歌行) 里沉吟的那样:“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充分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 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阮籍、嵇康等为代表的正始时期诗人, 政治理想幻灭, 充满危机感和忧患感, 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 喝酒、纵歌, 肆意酣畅, 世谓竹林七贤。嵇康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 他认为名教抑制人性, 主张回到人之自然, 回归人的自然真性, 任心任性而为, 实际就是一种清心寡欲, 不问世俗的生活状态。他曾写下《酒会诗》, 诗中有言:“临川献清酤, 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 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 恨无东野子。酒中念幽人, 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 寄心在知己。”这样的人与自然和谐相通的山林间之酒会, 体现了真名士自风流的魏晋风度, 也体现了他高邈、俊逸的诗风和遁世的愿望。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以酒入诗的诗人, 他把酒和诗歌直接联系起来, 对酒文化史和文学史有着特殊贡献。他的饮酒诗以“醉人”的语态或抒发性情中的真, 如陶渊明《饮酒》十四首:故人赏我趣, 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 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 觞酌失行欢。不觉知有我, 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恋, 酒中有深味。诗人写醉后体味到人的本真、本性, “不觉知有我, 安知物为贵”, 世俗官场对他来说是那么遥远, 在酒中他可以摆脱一切世俗的烦扰, 回复清净如明月般人的本真、本性, 顺应本意活着才是生命的真谛;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 如《饮酒》之五:“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暄。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的汩汩活泉。诗人通过描写田园的美好风光, 展现自己闲适的生活和超脱的心境, 特别是“心远地自偏”的悠闲宁静、怡然陶醉, 是诗人不执著于外物, 无挂无碍心境的真实写照。

二、唐诗中的酒文化

魏晋之后的唐朝, 史称“盛世之治”, 政治稳定, 国力强盛, 思想开放, 这一时期既是中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 也是中国诗文学最流光溢彩的时期,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酒不再是诗人借以逃避现实、麻痹自己、自暴自弃的工具。唐代诗人借鉴了前人的诗酒风韵, 以其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气魄, 极力讴歌“盛唐气象”, 可以说, 诗酒结合最鼎盛的时期, 当属唐朝。据统计, 李白现存诗文1050首, 与酒有关的有170首, 占总数16%左右;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 与酒有关的约300首, 占21%;而在《唐诗三百首》选本中, 明确提到酒的诗有46首, 占15%。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 多与酒有关或是酒后兴起之作, 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王维的《渭城曲》,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瀚的《凉州词》, 白居易的《劝酒》等。唐代诗人借酒着力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抱负以及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从另一个侧面也展现出唐代的酒文化, 酒文化反过来又推动了唐诗的发展, 这就是所谓的诗酒相融成一家。

唐诗中酒的蕴藉十分丰富, 诗人们或借酒来抒发离愁别绪、寓意前途珍重。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看似脱口而出的劝酒之辞, 却是诗人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映现。“劝君更尽一杯酒”, 用意是极为深长的, 这里面, 不仅有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而且包含着对友人处境与心情的深刻体察, 包含着寓有前途珍重的深切祝愿。在诗人想来, 友人多饮一杯美酒, 就多带走自己的一份情谊, 而且, 多饮一杯美酒, 还可以有意无意地延宕相聚的时间。这普普通通的一句劝酒之辞, 意蕴是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也写出了酒在感别伤怀时的角色和地位。

诗人们或借酒来抒发报国志向、建功豪情。唐边塞诗中, 那些为国戍边的将士们, 他们心中既有报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又有离邦去里, 远离家小的悲戚, 于是借酒抒怀, 在荒芜大漠的映衬下, 书写出无数悲壮豪迈的诗歌。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全诗基调悲壮雄浑, 诗人以豪迈旷达之笔, 表现了征夫们视死如归的悲壮和激昂。吟咏着这豪迈奔放的诗句, 让人不禁热血沸腾, 豪情满怀。

诗人或借酒来抒发人生感慨, 当仕途失意、怀才不遇, 当人生坎坷、心情苦闷, 当欣逢喜事、人生得意之时, 他们都会凭借杯酒, 借酒抒情, 托物言志, 呤咏出大量传世佳作。李白, 酒和他有着不解之缘, 他不仅是诗仙, 也是酒仙。“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写尽了李白的恃才风流、傲岸洒脱, 狂放不羁。他的得意之作《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这首诗一方面表现了李白的孤高自傲, 充满自信;一方面表现出李白在政治失意时, 流露出的纵情享乐之情。在豪饮行乐中, 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 感情奔放, 语言流畅,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借酒浇愁, 抒发了自己的愤激情绪。

三、宋词中的酒文化

宋朝前期, 中原地区百馀年间没有受到兵祸, 国内局势稳定, 宋室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生产, 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兴起, 城市经济颇为繁荣, 与社会经济繁荣相适应的市井文化也迅速发展起来, 其中特别是形式简短, 以歌唱为特色的词, 如同盛唐之诗, 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一曲新词酒一杯”, 酒是宋代词人普遍爱好的杯中物, 酒也是宋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文人墨客们得意或失意时, 都会凭借杯中酒抒发理想抱负, 表达人生慨叹, 倾吐爱恨情愁。他们往往乘着酒兴挥毫作词或沉醉复醒作词以记之, 这些带着浓厚醇香的词感染沉醉了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

宋词按风格差异而被划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 豪放派的特点是境界宏大, 气势恢弘、汪洋恣意、崇尚直率, 豪放词中的酒是豪迈悲壮的浊酒。范仲淹的《渔家傲》以边塞生活入词, “浊酒一杯家万里”, “浊酒”一词一方面体现出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 另一方面体现出征夫由于思乡念亲以至于尝到口中的酒是既苦又涩。“将军白发征夫泪”, 但是边患未平, 返乡无期, 年过半百的老将军只能捧着这杯浊酒思念万里之遥的亲人, 《渔家傲》在风格上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所以说范仲淹是在苏轼之前的豪放派, 他开了豪放词之先河。

酒也是苏轼词中常见的意象, 他在密州出猎时所作的《江城子》, 是他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描写出作者即使两鬓染霜而依旧胸怀开阔、壮志不衰的豪迈神情, 整首词写的是豪迈洒脱, 自成一格。

辛弃疾的词大都基调昂扬, 热情奔放。《破阵子》是他的名篇之一,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此时词人罢职闲居, 但目睹国事则忧心如焚, 胸中块垒, 惟有以酒浇之。在迷离仿佛的醉态中, 词人仿佛回到了当年率领部下宿营练兵、跃马横戈的战斗生活, 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醉梦中的回忆。了却恢复大业、名垂青史的幻想被年华老大、不受知遇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这首“壮词”, 气势恢弘, 慷慨激昂。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 特点是语言圆润, 清新绮丽, 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词中的酒是温婉清雅的清酒, 婉约派中的词多描写儿女之情, 句式工整, 读起来朗朗上口。

李清照这位女性词人, 她的词与酒结缘, 在酒中倾泻满腔情思, 在酒中寻求情感寄托, 在酒中释放哀怨情愁。《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 是晚年流落江南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 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 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 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淡淡的清酒, 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 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 突然作结, 沉痛无限。

总之, 古往今来, 历代文人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情愁倾注于酒中, 刻画出生命的深刻痕迹。他们用文字与酒酝酿出醇厚浓香的酒文化, 万古飘香, 千古流传。

摘要:诗酒结缘, 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大传统。诗酒结缘最典型的当推魏晋文学、唐诗与宋词, 本文着重探讨了魏晋、唐宋时期诗词与酒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关键词:古典,诗词,酒文化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葛金平.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J].山东社会科学, 2012 (9) .

《风流寡妇》尽风流 篇2

“风流”之名生好奇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剧名无疑是“第一印象”的开始。由上海歌剧院排演的轻歌剧《风流寡妇》,正有着一个令人想入非非的好名字。风韵尤佳的寡妇?放荡轻浮的寡妇?潇洒脱俗的寡妇?还是才华不凡的寡妇?一词“风流”牵起多少好奇心,倒要看看这寡妇究竟何许风流?相信2013年清明节当晚在兰心戏院里,抱着如此心态看“寡妇”的不在少数。假如最初将剧名“Die Lustige Witwe”直译为“快乐的寡妇”,恐怕剧场里要冷清许多。如此看来,这位替该剧译名的前辈也算是个“风流”人物了。那生前因这部歌剧而名利双收变富翁的雷哈尔,死后也该好好“冥谢”这位妙笔题名的译者,帮他拓展中国市场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走进兰心戏院,宣传折页封面上身着露背红裙的曼妙女郎,正对着献给自己的红玫瑰欲拒还迎。“唱如德国人、跳如红磨坊、演如赵本山”的广告语惹人期待,看来这一版《风流寡妇》除却“风流”之名,更有“风流”之实。

“风流”之思显才情

随着台上交响乐团奏响序曲,演员们踏着拍子翩翩起舞,艳丽登场。尽管情景式的演释只留出前半个舞台的空间,却丝毫没有影响导演的艺术表达。一场圆舞曲过后,台上几位“使馆官员”们便单膝跪地,喜笑颜开地被各自太太端端正正地戴上了绿帽子。自此之后,台上一会儿冒出“十三点”“枪毙鬼”等上海闲话,一会儿又是抑扬顿挫的山东方言,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中文对白里尽是茶余饭后的闲聊琐事,“泡妞”“伪君子”“夜总会”“思想汇报”“找领导报销”“潘金莲协会”“男中音怎么唱高调”等针砭时弊的“包袱”,让观众心领神会,引起阵阵哄笑。剧终,一色美女热浪红裙大跳康康舞,更是掀起台下满堂喝彩。若不是身临其境,还真是无法想象,这竟是歌剧演出的现场!

不过,别以为这歌剧成了闹剧,且不说轻歌剧原本就应娱乐而生,轻松热闹是原本就该出现的场面,即使在这般嘲讽调侃、打闹嬉笑中,已足见导演李卫之才情。每一句对白都由其亲自操刀,不仅保留了德文宣叙调中的原意,更采用大众熟悉的市井俚语。捧逗之余,亦将原本的剧情交代得清清楚楚。寡妇汉娜为何成为众人焦点,大使杰塔为何使出美男计,伯爵达尼洛为何迟迟不肯表白,大使夫人的地下情不了了之,有情人最后终成眷属,所有情节在其精心“篡改”的全新剧本里,像拉家常说故事一样被叙述得生动有趣。观众无需为看字幕而分神,不会因语境差异而找不到笑点。曲终人散,戏院里走出的男男女女在哼唱其中著名的《风流寡妇圆舞曲》之外,更回味着意犹未尽的“风流”,有台上演的,抑或有心里藏的,妙不可言。

“风流”之艺验真功

其实,该版《风流寡妇》已在京广沪等地上演过多次,尽管指挥、乐队各有不同,但主演风流寡妇汉娜与伯爵达尼洛的,却一直是女高音歌唱家徐晓英和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从现场的表现来看,《维利亚之歌》《到马克西姆去》等各自的咏叹调声情并茂、洒脱自如,著名的二重唱《缄默不语》两人更是情投意合、缠绵悱恻。一会儿故作镇定,一会儿有意挑衅,要么互相埋怨,要么欲说还休,两人有唱有跳、能演会道。到底是入戏已深的老搭档,从容应对之间,“风流倜傥”情满自溢。

饰演聂古斯的徐奇亦算是剧中的老戏骨了,无论京片儿、白话、沪语,各地演出中都是他在卖力抖包袱。如果按相声里“三分逗七分捧”的说法,他在这一版《风流寡妇》中可谓关键人物。显然,徐奇有着丰富的经验,每个神态、每句语气、每串动作,他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与台上角色对戏的同时,也总能抓住最佳时机和角度与台下观众互动交流,把每一个“包袱”都尽可能让观众接住。对于当晚的演出“笑”果,徐奇功不可没。而那三位被试探的“潘金莲”各展风骚,亦算是小小亮点。

此版《风流寡妇》的指挥不好当,既要和乐队一起亮相于台上,和歌唱演员的交流也不似在乐池里顺当。指挥到一半时,又要放下指挥棒配合“风流寡妇”搂搂抱抱,气那假装风流、不吐真言的伯爵。好不容易谢幕了也没得休息,还要跟演员们一起跳康康舞。好在作为上海歌剧院合唱团的常任指挥,易杰和上海歌剧院有过多次合作,跟演员们也已熟悉,舞台上的这位八零后青年指挥家很放得开,不仅应付自如,更乐在其中。

《风流》已落幕,“风流”犹存心……

诗酒风流 篇3

关键词:唐代诗人,诗酒情结,诗酒交融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 也是酒的故乡, 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 是属于物质的, 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而诗与酒的联姻, 更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可以说, 在古代中国, 特别是盛唐时代, 许多优美的诗篇都是中国酒文化的产物, 诗酒之缘, 在唐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据统计, 《全唐诗》中有“酒”字者共计5113首, 而唐诗之咏酒及与酒有关者多达万首。如此丰富多彩的饮酒诗和咏酒诗, 反映出唐代诗人普遍具有非常浓厚的诗酒情结。

一、酒文化与唐诗不可分割之关系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 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 而是一种文化象征, 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在中国, 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 物我合一, 天人合一, 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 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追求绝对自由, 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 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 酒神精神无所不往, 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 因自由而艺术, 因艺术而产生美,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 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 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 以天地为一朝, 万期为须臾, 日月有扃牖, 八荒为庭衢。”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醉里从为客, 诗成觉有神”。 (杜甫《独酌成诗》) 酒醉而成传世诗作, 这样的例子在唐代诗史中俯拾皆是。唐诗中涉及酒的诗有近万首, 间接与酒有关的几乎占唐诗的半数。在唐人的生活中, 酒扮演着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大凡朝廷官宴、乡社聚会、节日往来、送别饯行、朋友相逢、个人独酌、听歌观舞等, 上从帝王将相, 下至贫民百姓, 都与酒密切相关, 而这些都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唐代的酒与酒文化可以说是唐诗重要组成部分。试想, 唐诗中若是没有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把酒问月》,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王维的《渭城曲》,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王翰的《凉州词》, 李贺的《致酒行》等名篇, 唐诗无疑将会大为减色。

酒浸入了唐诗的灵魂, 唐诗中充满了酒文化的精神。唐诗中浸透着尚侠重义、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浸透着超越现实束缚、积极争取人格独立的自由精神, 浸透着昂扬奋发、生机勃勃的创造精神, 这些精神都与酒文化精神息息相关。唐代的诗人们大都嗜酒, 酒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也是他们创作诗歌时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条件, 王绩说:“平生唯酒乐, 作性不能无。朝朝访乡里, 夜夜遣人酤。” (《田家三首》其三) 李白说:“三百六十日, 日日醉如泥。” (《赠内》) 杜甫说:“把酒从衣湿, 吟诗信杖扶。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 (《徐步》) 白居易说:“但遇诗与酒, 便忘寝与餐。高声发一吟, 似得诗中仙。引满饮一盏, 尽忘身外缘。” (《自咏》) 论起酒与诗的密切关系时, 他们常在诗中诗酒并提:“一见醉漂月, 三杯歌棹讴。” (李白《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冶楼》) “客醉挥金碗, 诗成得绣袍。” (杜甫《崔驸马山亭宴集》) “林间暖酒烧红叶, 石上题诗扫绿苔。” (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情为世累诗千首, 醉是吾乡酒一樽。” (温庭筠《杏花》) 唐代诗人与酒、唐诗与酒文化间的密切关系, 于此可窥一斑。

二、诗酒交融对当代诗人创作的影响

诗酒本同源。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认为西方的诗来源于希腊悲剧, 而希腊悲剧来源于原始希腊酒神的祭祀仪式。柏拉图谈到诗人灵感缘起时说, 灵感就是一种迷狂状态, 一种如醉如痴、神智昏迷、精神恍惚、类似疯癫的状态, 诗人正是在酒神的狂欢中灵感闪烁, 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作。将酒引起的生命的力感化为对人生诗意追逐的动力, 心灵的飞翔成为活性的生命的沉醉, 这是诗化审美化生命的沉醉, 诗人在醉境中摆脱世俗的羁绊, 洞见世界的光辉, 从某种意义上讲, 诗的形式本身就是酒神仪式的移位。

诗是酒之华。从唐诗丰富多彩的咏酒诗和与唐人大量的酒后所作的精彩诗篇来看, 这些诗确实是唐人酒文化营养基中所孕育出的精神花朵。“醉后乐无极, 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 出语总成诗”。 (张说《醉中作》) “灯花何太喜, 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 诗成觉有神”。 (杜甫《独酌成诗》) 诗之与酒恰如花之与叶, 互为表里, 相依为伴。从唐诗的兴盛和创作的角度上来讲, 酒的功劳不可泯没。酒能够激发出诗人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使想象插上了翅膀, 让诗人感觉到一种思想的亮光, 领略到一种灵魂飞升的姿态。只有想象才能够真正揭开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由的欲望, 让人们在梦想中获得生存的智慧和力量, 激励着人们重新返回精神的高迈和圣洁。艺术是一种梦想, 是通过想象来实现人们人类内心的自由冲动, 展示了人类丰富而广阔的精神景观, 体现人类灵魂的伟岸和不朽。想象是文学给人以诗性的力量并使人们超越庸常现实的重要保障, 是体现一个作家精神深度和艺术品位的核心素养。想象常常是以非固定、非理性的方式, 呈现出人类思维无限广阔的可能性的前景。它没有边界, 没有终点, 只要人类的心智足够强大, 就可以抵达无限丰富的奇异的地带。因此, 在文学创作中, 酒作为刺激物, 与诗性相结合, 激活了创作主体的潜在思维, 引领着人们向着生机勃勃的诗性境界飞翔。关于此点白居易有深刻体会。他在诗中写道:“醉来狂发咏。” (《偶吟》) “酒狂又引诗魔发。” (《醉吟二首》其二) 他晚年的诗多写于醉中。在醉中, 诗人的想像力特别丰富, 平时所想不到的奇思妙语、独特构思, 都会突然出现。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李贺的《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这样美妙的诗句, 也只能是酒中的产物。“诗句乱随青草发, 酒肠俱逐洞庭宽。浮生聚散云相似, 往事微茫梦一般”。 (李群玉《重经巴丘追感》) 诗人的想像确实十分丰富而奇妙, 在醉中可谓是涉笔成趣, 触目成诗。

此外, 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情绪引动、环境气氛的熏陶也具有独特作用, 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更是情有独钟。可以说, 没有酒, 就没有李白, 没有杜甫, 没有白居易, 一代唐诗将大为逊色。凡此种种都表明, 诗酒风流是唐代的社会风尚, 是唐代文人共同的生活方式, 对于唐人来说, 没有诗的人生是寂寞的, 没有酒的诗歌是干涸的。酒, 成就了一代唐诗。

三、诗酒交融展现唐代诗人的审美情境

在尼采的美学中, 醉是一种基本的审美情绪, 醉是诗酒交融的表现形态。与西方酒神的醉不同, 中国唐代诗歌中酒和诗紧密联系, 充满着诗性智慧, 是一种心灵的自远状态。自远是诗酒交融的基本特征。自远是人生负重的消解, 是轻盈的舞蹈。心灵的自远是上下俯仰自得、远近归去的心灵悠游。诗和酒交融的自远审美状态是一种对自己于此在生命和现存生命的享受, 是“心远”的意境。我们说, “心远”是一种心理距离, 或者说是一种精神挪移。这种精神挪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回归的过程。“云鹤有奇翼, 八表须臾还”, 因为心远, 而能圆融, 而能够保持心灵的澄澈、明净;因为心远, 而能够悠然神遇, 化于自然, 于悠然中打开生命的新天地。诗和酒交融的审美精神正是一种生命精神, 是心灵的自远。这种自远使人走向生命真实, 感受到勃发的生命力感, 达到超越时空的审美极至。“醉境的人生状态无酒而醉。既悲戚又疏放, 既充满激情, 又富有蜜意, 既飘逸旷达又澄明无滞, 追求生命力的高扬, 崇尚审美世界的空灵”。

生命之真是心灵的醉乡, 这是诗酒之醉的逻辑起点。尼采的酒神精神提倡一种“真”, 提倡一种更原始、更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精神。然“中国的生命意识同西方殊异。它渊源于中国人个体与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传统心态。因此在生命的反思与体验中, 它不是向前以死作为生命的界定。而是折回头来走向人们所自来的生命的本真状态和自然的原始状态, 走向圆满自足的自然感性”。唐代文人饮酒赋诗的过程也是寻找心灵真实、回归本真的过程, 而醉态正是生命情态的展现。“千金骏马换小妾, 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 凤笙龙管行相催”, (《襄阳歌》) “南湖秋水夜无烟, 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刑部侍郎哗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水如一匹练, 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 看花上酒船”, (《驮浦歌》其十二) 诗酒的醉境为诗人思想心灵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醉境中弥漫着的是飞动的情思和本真的情境, 这种醉态的生命表现出一种本真的生命气质。

诗与酒所开创的境界是天地境界。冯友兰在《新原人·境界》中指出: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的不同的意义, 就构成了人所有的某种境界。人所有可能的境界有四种, 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他把天地境界作为最高境界, 把天地境界中的人称之为圣人。在唐代诗人眼中, 饮酒不单纯是为了解愁、娱乐和创作, 而是事天依地的存在。杜甫的著名诗篇《饮中八仙歌》就传神地勾画出当时八位豪饮者生存状态:“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百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贾至的《对酒曲二首其二》更能代表唐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天地境界:“春来酒味浓, 举酒对春丛。一酌千忧散, 三杯万事空。放歌乘美景, 醉舞向东风。寄语尊前客, 生涯任转篷。”

参考文献

[1]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95.

[2]萧涤非, 程千帆, 马茂元.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千古风流禹王 篇4

乐圣师旷与古吹台

春秋时期,开封属于魏国的一个小镇,名叫仪邑。相传晋国大音乐家师旷曾拜高阳为师,在此学琴吹奏,故后人称这个地方为“古吹台”,汉代又名鼓吹台,明代始称禹王台。

师旷本姓范,名旷,字子野,以其“谐二音也,正其六律而宫商调”的卓越贡献,被后人誉为“乐圣”。流传千古的《阳春》《白雪》等琴曲就出自他的创作。

师旷不仅是一位学养深厚的宫廷乐师,而且敢于为民请命,善于直言讽谏。据《左传·襄公十四年》载,卫献公暴虐无道,又故意侮辱正卿孙文子与宁惠子,最终导致内乱发生,卫献公也被逐出卫国。晋悼公听到消息,认为“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侍于一旁的师旷言道:

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之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

他借题发挥,倡导统治阶级行德政以惠民众,可谓开民本主义之先声。

如今的禹王台西配殿内,塑有师旷的泥质金身坐像一尊。坐像中的师旷神态自若,危坐抚琴,双手起落有致,加之园内楼台亭榭,鸟语花香,场景生动逼真。

唐代三贤聚梁园

“夷门自古帝王州”,自战国时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之后,开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汉文帝封儿子刘武为梁王,初居大梁,据说在这里兴建起规模宏大的梁园,亭台楼阁相连,为一时著名的游览胜地。后因大梁低洼潮湿,刘武把国都迁往睢阳(今商丘)。明代学者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八载:“梁园,在城东南三里许,相传为汉梁孝王游赏之所。李白《梁园吟》云:‘平台为客幽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绿水扬洪波。’一名梁苑,孝王筑吹台于苑中。”然而《元和郡县图志》卷七《河南道·汴州》条下:“粱王吹台,在县东南六里,俗号繁台。”很多古迹荡然无存,唯有“城东南仅三里,有荒台故基,巍然独存,挺出风烟之外,高广数丈,可登可眺,即古之吹台也”。

唐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因不为朝廷权臣所容,被迫离开长安,来到洛阳,在那里结识了小他十一岁的杜甫。两人自洛阳一同来汴州,与原驻汴州的封丘尉高适相会。三位诗人乘兴登吹台,把酒赋诗,怀古论今。李白即席吟出“平台为客幽思多,对酒遂作粱园歌”的名句。日后杜甫追忆此游,写下了著名的《遣怀》诗。梁园内吹台之上,禹庙之后,旧有三龛,塑碧霞元君像。明正德丁丑年(1517年),巡按御史毛伯温改塑三贤像,并撰(《三贤祠记》。文曰:

三贤祠者,祠唐高、李、杜三贤于吹台之上也。按《唐史》,高适、李白、杜甫,天宝中,聚梁、宋间,共饮吹台之上,酒酣击歌,倪仰今古,旁若无人……三人者,固盖世之豪也……适五十始诗,故叙年李、杜之上,其诗颃二子,故并贤之,而并祠之。

“梁园雪霁”后成为“汴京八景”之一,吹台一带也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到汴梁必游的胜地。刘昌《吹台驻节诗序》中曾征引宋梅圣俞诗句“在昔梁惠王,筑台聚歌吹”,对吹台的归属地加以考证,并指出“唐杜甫从李白登吹台,慷慨悲歌,为一时所慕。故后世骚人诗客,以不得至开封、登吹台歌啸为欠事”,就是明证。

如今,三贤祠内重塑了李白、杜甫、高适三尊泥质金身像。北壁上嵌着几块巨大的长方形石碑,其中有明正德九年(1514年)河南巡抚陈珂撰、房宣书的《时雨亭记碑》和《抚安亭记碑》;明嘉靖二年(1523年)李梦阳撰、左国玑书的《修禹王庙记碑》;明嘉靖四十一年李濂撰、李蓁书的《修五贤祠记碑》(增加了明人李梦阳和何景明,故称五贤祠)等。

禹王殿内岣嵝碑

据不完全统计,自先秦到民国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00多次,大改道26次。黄河水患吞没了无数开封人的生命,毁灭了许多美丽富饶的田园村庄,淹没了众多的官府、民宅、仓库、商行。人们面对河患的严重威胁束手无策,于是就根据大禹治水的传说,于明正德年间在吹台上修建了一座禹王庙,希望通过尊祀禹王而阻挡住水患,从此吹台又名“禹王台”。《汴京遗迹志》卷八有言日:“吹台,在城东南三里,相传汉之鼓吹台,一名梁台,一名雪台,俗呼为二姑台。今改为禹王台,祀禹于其上。两庑祀古之善治水者,为河患也。详见后禹庙下。”然而,祭祀大禹等治水功臣并不能阻止黄河水患的发生。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和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开封城又两次因黄河决口而被淹没。清人李昌祚曾为被淹没的开封城池而叹息:“极目不堪回首处,何时重睹旧繁华。”禹王庙的碑廊及各个大殿内保存着数百件的书法碑刻,上自明代,下至民国,记载着禹王台的历史发展与变迁。其中禹王台大殿内的峋嵝碑尤为罕见。

峋嵝碑也称禹王碑,现存于开封禹王台公园的禹王庙内,是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河南巡抚刘树堂摹制的。此碑共有77字,原立存于湖南衡山的峋嵝峰峰顶,文字奇诡难辨。相传唐代大文豪韩愈曾经去衡山寻它未果,深感遗憾,遂赋诗一首:“峋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蝌蚪拳神薤倒披,鸾漂凤泊拏虎螭……我来咨嗟涕涟沥,千搜万索何处有?”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有一个叫何致的人跋山涉水到南岳衡山寻碑,在樵夫的指引下,终于在峋嵝峰顶得见此碑,欣喜若狂,轻轻用手剥去苔藓,摹拓了两份,并将其中一份献给了当时的长沙转运使曹彦约。后来何致将碑文镌刻在了长沙岳麓书院后的巨石上,并把它用泥土深深埋于地下。多年后,明朝有人把它挖了出来,翻刻为碑,置于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清康熙初年,又有人把它翻刻于衡山岣嵝峰顶。

禹王大殿南有御书楼,专为保存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为禹王庙所书“功存河洛”“崇高峻极”“昌河仁义”“灵渎安澜”四块匾额而建。

现存禹王大殿重修于清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全身塑像就巍然屹立在庙中央。塑像高达五尺,双手执圭,身着龙袍,丰满魁伟,凝重端庄,双眉微挑,美髯飘动,目光充满智慧和坚毅。塑像左右是两副歌颂禹王的对联,一日“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一日“而耕而立去巢就庐万代永颂王功德,斯世斯民饮水知源高台重铸禹金容”。殿内东西墙壁上,各嵌有砖雕一幅:东边是《治水图》,取材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西边是治水成功后的《行赏图》和《乐耕图》,生动地反映了大禹治水不辞艰辛和人民对他的深深爱戴。

水德祠上祀功臣

禹王台西侧有一座小院,命名为水德祠,配祀历代治水功臣三十七人。《汴京遗迹志》卷十一载:“禹庙:在城东南三里许吹台上,旧名二姑台,宋都人建庙以祀二仙姑。弘治中,改为碧霞元君祠,好鬼者翕然趋之。观风者毁其像,改祀神禹,称禹庙焉。又增建两庑,祀中古以来治水有功者,为河患也。余弱冠时,读书台上,犹见两庑木主。比谢政归里,偶一登览,而木主无一存者。因识于此,以俟宦游君子兴复之,庶弗没前人崇祀之意云。”下列“两庑分祀历代治水有功者,共二十九人,有魏邺令史起、秦水工郑国、汉准阳太守汲黯、大司农郑当时”等。以后又增加到三十七人,有清代的林则徐、胡宝泉等人。在这些治水功臣群像中,元代贾鲁、明代于谦、清代林则徐的事迹尤为生动。

其实,无论是古吹台还是禹王庙,都寄托着人们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表达着人们对前哲先贤的倾慕与景仰。无独有偶,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1923年曾作《游古吹台诗》,诗曰:“将军勒马出郊关,前驱百骑走材官。植幕都庐夹道滨,马蹄沓沓扬飞尘。省长同乘度城闽,吏民环睹塞衢观。远上吹台饯行人,洒扫桧柏陈花薰。将军先候立于门,登高万里来风云。芒砀云去不可闻,大野极目雁鹜群。桑柘欲雨阴霭纷,同游农圃览耕耘。短槐高柳绿皆新,长沼园亭泽似春。碑前拓影留后因,鹦鹉解语花馥芬。松下行厨洗玉盘,花边班剑酌衢尊。酒酣挥毫感殷勤,归时山河日未曛。”该碑融篆、隶、行、草于一体,点画峻厚,魄力雄强,笔法跳跃,结构天成,堪称吹台的千古余韵!

陇原春耕“数”风流 篇5

500 多吨:有机肥倍受青睐

眼下又到了春耕备耕时节, 在临泽县各个农资经营门店, 前来购置化肥等农资的农民络绎不绝, 与往年碳铵、磷肥、尿素等化肥热销不同的是, 今年有机肥成了市场新宠, 越来越受到农民的亲睐。

“经常使用老三样化肥, 容易污染土壤, 造成土壤板结, 导致农作物出现死苗现象。听说这的有机肥不错, 我就过来买了4 吨, 用做春耕底肥。”沙河镇新丰村群众贾得明载着购置的有机肥和其它农资满意而归。

据该县银鑫农资经营门店负责人魏红云介绍, 有机肥就是将畜禽粪便、秸秆、木屑等废弃物, 通过发酵、筛选、干燥等一系列工艺, 最后制成的生物有机肥料, 具有抗病、抗重茬、抗盐碱和免耕松土、保花保果的特点, 有利于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效。

今年, 他引进了500 多吨有机肥, 目前已经销售了300 多吨, 市场反响非常好。他准备根据全县产业发展情况, 继续引进玉米制种、葡萄、甜叶菊、蔬菜等专业有机肥, 满足不同种植户的需要。

在鸭暖镇小鸭村的一处果园里, 一排排桃树迎风挺立, 园子主人蒋自栋一边在桃树下压埋有机肥料一边说“:去年我的这亩桃树就用了2 袋有机肥, 没想到第一次挂果就产了1200多斤桃子, 再加上套种的甜叶菊, 一亩地挣了6000 多块钱哩!今年我又买了4 吨有机肥, 准备在甜菜、制种玉米地里都施用有机肥。”

“这种肥怎么样, 葡萄地里能不能用?”施肥过程中, 闻讯赶来的该村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维豪实地查看了有机肥的使用情况, 经过一番比较了解, 决定在合作社的葡萄园内推广使用有机肥。陈维豪说“:这种有机肥既实惠又环保, 符合我们发展绿色无公害葡萄的需要。”

据该县农技中心负责人介绍, 春耕备耕以来, 农技中心积极组织技术指导人员, 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施用农家肥、有机肥对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绿色环保的好处, 并指导农户科学施肥, 逐步减少土地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为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活力, 预计今年全县施用农家肥、有机肥的耕地达25 万亩, 占播种总面积的50%。

340 万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今年春耕备耕工作开始以后, 武威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上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精神,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及早做好农资调运供应、技术服务等工作, 全市春耕备耕工作进展良好。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武威市加快种植结构调整, 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提质量、增效益、扩总量, 全力推广种植甜高粱, 大力发展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推进“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 压减籽粒玉米、制种玉米面积。今年, 武威市预计春播面积340 万亩。计划新建设施农牧业5 万亩, 推广种植甜高粱50 万亩。目前, 各项任务目标已全部分解落实到县区。

全力做好农资调储供应。农牧、供销、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 拓展调运渠道, 保障“农资绿色通道”畅通, 及早做好化肥、种子、农药、农膜的调运储备, 全力保证春耕农资需求。预计今年春播共需化肥22 万吨、籽种8300 万公斤、农膜1.4 万吨、农药500 吨。截至2 月底, 全市已调储各类化肥11.81 万吨、籽种6969 万公斤、农膜0.93 万吨、农药277 吨, 不足部分正在抓紧调运当中, 春播前可陆续到位。种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农资市场货源充足, 可满足春播生产需要。

精心实施旱作农业项目。坚持把旱作农业作为山旱区、不保灌区增强灾害抵御能力,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2016 年, 省上下达武威市旱作农业任务70 万亩, 项目实施县区及早制定实施方案, 细化工作措施, 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做好地块落实、物资发放、农民培训等工作, 顶凌覆膜任务已全部落实到村组、农户和地块。省上880 吨地膜补助资金已全部拨付县区, 凉州区已完成招标工作, 正抓紧向乡镇、农户发放地膜, 古浪县、天祝县于近期完成招标。县区调配安排起垄覆膜机等农机具1788 台 (套) , 确保起垄覆膜速度和质量。

扎实开展科技服务。以甜高粱种植、设施标准化种养、高效农田节水、旱作农业等技术为重点, 扎实开展技术培训。至目前, 已举办各类培训400 多场次, 培训农民4.63 万人次, 培训基层技术人员540 多人次, 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2.3 万份册。

切实加强春季动物疫病防控。武威市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2016 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 做好了春季集中免疫各项准备。同时, 认真抓好草原防火工作, 截至目前, 武威市境内没有发生较大草原火灾。

及早做好农业机械作业准备。组织农机人维修员进村入户, 加强农机具调试检修和安全检查, 提高春耕机械化水平。目前, 已出动农机维修人员521 人次, 检修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各类农机具15.97 万台, 检查农机维修网店225 个, 举办农机培训班23 次, 培训机手、维修人员2.1 万人次。全市计划机耕面积302 万亩, 机播面积231 万亩。目前, 已完成机耕面积55 万亩。

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对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 多部门联合开展农资市场检查、质量监测、案件查处和专项整治活动。截至目前, 全市已出动农业执法人员261 人次, 检查农资经营门店404 家次, 从事农资托运的货运部20 家, 检查农药品种135 批次, 立案查处农资案件3 起, 督促整改46 家, 对2 家经营档案记载不全的生产企业, 下发了责令整改通知书。

130 场:加快农业科技培训

为确保今年的春耕工作有序开展,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入春以来, 武山县农业局及早谋划, 积极组织农技人员, 深入各乡镇村组, 宣传和解读党的惠农政策, 开展各类技术指导, 组织和发动群众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力促全县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及早安排部署, 靠实工作责任。武山县农业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6 年全膜玉米顶凌覆膜工作的通知》, 成立了顶凌覆膜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包乡责任制度, 由局属各单位分别负责各乡镇全膜玉米顶凌覆膜等春耕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同时成立了督查工作组, 由局党委班子成员带队, 定期不定期深入到各乡镇、田间地头督查覆膜进度及包乡农技干部到岗到位情况, 包乡单位和乡镇每周一、四上报覆膜进度, 由县农业局汇总后报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截止目前, 全县已完成顶凌覆膜面积2 多万亩。特别是桦林、四门、马力、高楼、城关、咀头等乡镇高度重视, 措施得力, 覆膜工作已全面展开, 并在部分区域掀起了覆膜高潮。

积极调运各类农业生产物资。武山县农业局强化措施, 靠实责任, 全力做好化肥、农药、籽种、地膜等农用生产物资的调运、储备和供应工作, 确保各种农资贮备充足, 价格平稳。全县已引进8 个玉米新品种 (兴达5 号、登义2 号等) 、1 个胡麻新品种 (定亚22 号) 、3 个马铃薯新品种 (冀张薯8 号、陇薯10号、陇薯14 号) , 到位玉米优良种子10 吨、化肥0.9 万吨、农药20 吨、农膜200 吨, 积造农家肥60 万吨, 已到位春耕生产农机具6800 多台。

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武山县农业局110 余名技术干部组成的“农业科技”服务小组深入乡村一线, 开展覆膜、播种、田间管理以及各种抗旱防旱技术的培训推广, 全县已开展科技培训130 场, 培训农民1.2 万人次, 发放农业科技宣传资料1.3 万份, 真正把农民需要的技术传授给农民, 做到了“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

及时开展越冬作物苗情调查, 狠抓春季田间管理。武山县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12 个乡镇的田间地头, 开展看苗情、查墒情活动, 及时下发了《武山县冬小麦、冬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和气象局签订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协议, 制订了有针对性的抗旱措施, 狠抓打耱镇压、增施返青肥, 春灌增墒等抗旱生产措施。全县已春灌越冬作物3 万多亩、追施化肥2.3 万亩, 防治病虫害1.3 万亩。

积极开展农机具检修保养。武山县农机局成立春耕农机服务队, 抽调农机技术人员, 深入田间地头, 积极为广大农民做好农机具的检修保养工作, 确保各种机具以最佳技术状态投入到春耕生产。目前共投入农机维修技术人员37 人次;检修维修各类农机具1640 台;检查农机维修销售网点16 个;以短信形式给农机从业人员编发春季农机作业注意事项3 条, 并现场举办农机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和现场咨询活动。现已组织调用了3 台深松机, 深入到城关、洛门、四门等10 个乡镇开展农机深松工作。

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积极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在全膜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12 个乡镇制作废旧农膜回收固定宣传标牌4 个, 张贴宣传标语10 条, 印发回收条例挂图8000份, 出动宣传车7 辆, 并在宣传车上配备废旧农膜回收条例宣传录音设备, 大力宣传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使全县人人行动起来, 认识到废旧农膜回收的重要性和白色污染危害性, 树立安全、健康、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理念。

加大农资打假力度, 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武山县农业局先后在城关、洛门、马力等乡镇的集贸市场开展“农资质量咨询活动”, 现场讲解农资识辨、维权和科学使用等知识,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截止目前, 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和专业技术抽样人员76 人 (次) 、车辆42 台 (次) , 为农户提供咨询服务1000 余人次, 发放知识宣传手册1000 余份, 检查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经销摊点35 个, 切实规范农资产品的市场经营秩序, 保证农资质量, 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3000 多万元: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

眼下, 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忙季节, 从田间到大棚, 到处是农民春耕忙碌的身影。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种植观念的转变, 春耕春播早已不同于往年, 现代农业唱起了“主角”, 让焉支大地春耕备耕也洋溢着“新时代”的“新气象”。

室外春寒料峭, 大棚内却绿意盎然。走进山丹县泰丰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园区的温室大棚, 盛开的杏花、桃花绽放出独有的春意, 游客在大棚内采摘成熟的草莓, 体验采摘乐趣。

“从年前来采摘的市民就很多, 这些水果蔬菜全部是纯天然绿色种植, 品质一直很好, 很受市民欢迎。”泰丰农业技术员刘成说, 园区内每座大棚都是生机盎然, 草莓、黄瓜、辣椒、西红柿、茄子、西瓜等十余种水果蔬菜都是长势喜人。

园区负责人唐浩耿介绍“, 这里的水果蔬菜全部采用无公害种植, 直接配送超市。“”这种草莓平均采摘价达到了五十多元一斤……”。据了解, 泰丰生态采摘园生产的蔬菜水果, 全部是绿色无污染, 深受周边游客喜爱, 每逢周末, 采摘区更是“人满为患”。

目前, 唐浩耿创办的农业公司, 已成为该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着力促进山丹县有机设施果蔬生产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 他建立起了“供销合作社+ 基地+ 农户+ 市场”的产业化主体经营模式, 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特色林果产业, 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循环化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新的一年, 该公司计划投资3000 多万元, 建设占地160亩集农产品展示、餐饮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生态观光采摘农业园, 使生态园形成吃、住、游与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打造成山丹农村农业休闲的“第一园”。

最近20 棚洋葱苗长势不错, 预计4 月中旬出棚, 之后打算种植黄瓜制种。”位奇镇芦堡村大棚种植户、山丹县源润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肆林乐呵呵地说。去年, 郭肆林承包了村上的41 座大棚种蔬菜, 并牵头成立山丹县源润农牧专业合作社, 有5 户社员。种植辣椒30 棚, 其他种植茄子、西红柿、韭菜、油菜等, 正赶上蔬菜需求高峰期, 仅春节半个多月, 蔬菜销售额就达到20 万左右。收入可观, 更坚定了他种植蔬菜致富的想法。

“最近, 除了育苗还根据情况种了油菜、韭菜等绿叶菜, 一年四季都不闲着。因为蔬菜质量好, 周末还有市民开车来买菜呢。”郭肆林介绍, 就为把菜种好, 还专门聘请了市上的农业技术专家, 每隔5 天左右来指导一次, 虽然费用不低, 但社员们觉得很值, 好多头疼问题专家全部解决。

“下一步想把蔬菜制种做起来, 把单一的蔬菜种植, 变成集蔬菜种植、育苗、制种等为一体的综合经营, 拓宽增收渠道。”对于今后发展, 郭肆林信心十足。

近年来, 山丹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健全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激活农村发展的活力。同时, 该县将观光、休闲、农业、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发展集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 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为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拓展出新的发展路径。

257.5 万亩:凸显优势特色产业

据2 月底农情调度统计显示, 今年种植结构呈现粮稳经增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的良好态势。酒泉市预计春播面积257.5 万亩。其中粮食65.2 万亩, 较上年减少1.8 万亩;经济作物19.3 万亩, 较上年增加4.8 万亩;落实50 亩以上日光温室规模小区、100 亩以上钢架大棚规模小区各50 个。

今年, 敦煌市将着力提升以葡萄、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新增辣椒、制种、花卉等高效农田4 万亩, 复种李广杏500 亩, 建成万亩葡萄、红枣标准化示范基地5 个, 发展农家园、采摘园、农家客栈等30 个, 建成2 个省级特色旅游乡镇、3 个特色文化街区和10 公里农业休闲观光长廊, 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业态。

今年瓜州县西湖乡的三春备耕比往年提前了, 乡党委、政府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 引导农户积极备耕。目前, 这个乡已平整土地5.7 万亩、拉沙2.8 万立方米、拉运农家肥4.2 万立方米, 动员农户清理维修渠道21 公里、修复机井配套灌溉设施24 台 (件) , 春灌工作已全面开始。农村信用社协调为440多户发放三春生产、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750 万元, 保证了春播及发展生产所需资金。同时, 农资经销部门加大农资储备力度。目前, 全乡储备棉花种子210 吨、粮食种子140 吨、瓜菜种子3.5 吨, 储备农膜270 吨、化肥3200 吨, 农资储备占春耕所需物资的70%以上。

三春生产开始以来, 酒泉市把工作聚焦点放到了春耕备耕方面, 扎实安排、迅速行动, 引导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春耕备耕, 推动三春生产顺利进行。

酒泉市、县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包片定点开展指导服务, 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家中, 推广普及春播、春灌技术, 全力解决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设施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难题。他们引导农民采取灌春水、施返青肥、填压划锄、增施有机肥等措施, 增加地温、提墒保墒;对设施蔬菜, 及时进行除雪、防风、防冻、保温等田间管理工作, 确保春季设施蔬菜安全生产;日光温室重点强化了保温、增温、补光措施,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钢架大棚选用早熟抗寒品种, 推广春提早、秋延后等先进实用技术, 合理安排种植茬口;兽医部门对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进行技术跟进指导服务;农机部门在农机安全生产监理、新机具推广、机耕机播技术和机械化采收配套农艺技术推广方面提供了指导服务。

此外, 酒泉市农牧局与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联合印发了《酒泉市2016 年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组织全市农技、种子、畜牧、农机等部门单位执法人员, 与工商部门联合, 集中在全市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行动。至目前, 开展宣传22 场次, 发放宣传资料2.5 万余份, 签订承诺书80 余份。在农资打假维权护农行动中, 全市开展各类检查18 次, 检查种子、农药、农机具集市、兽药等城乡接合点48处, 检查各类经营门点476 处。对检查中发现的购销台账记录不全、未索要购货凭证等问题, 当场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为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 农资打假行动仍在进行。

今年起, 酒泉市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采取日常检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 对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督查, 实行季度工作通报制度, 定期晒“成绩单”、亮“排行榜”。

相关链接:特种养殖要把握好这七关

一、环境关

就是看所养的特种动物能否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宜的气候条件对特种动物而言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反之, 利用人造环境不仅使饲养成本加大, 而且使动物的抗病能力下降, 增大了养殖风险。

二、饲料关

特种动物饲料一般比较好解决, 但如果采用节约式的生物链饲养方式效果会更好。比如, 利用特禽粪便繁殖蝇蛆, 以蝇蛆反哺禽类;利用鹧鸪抛的残料养土元、黄粉虫, 以土元、黄粉虫喂蝎子, 形成特种动物饲养的良性循环。这样既节约了成本, 又能达到饲养的目的。

三、行情关

特种养殖在我国已发展了几十年, 有些项目已走上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之路。但有些项目还不成熟, 仍有些场家和个人为赚钱黑了心, 以高价回收作幌子, 骗取养殖户的血汗钱。所以, 养殖户在选择项目时, 一定要对所选择项目的前景、市场需求量、加工能力做详细调查, 避免盲目上马。

四、销路关

忽视对特养动物深加工的研究, 常导致产销脱节。养殖户在饲养前应对供种场家的规模、加工能力、销售能力进行了解, 不要贪图暴利, 被高价回收所骗, 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五、引种关

目前, 国内畜牧业行情普遍低迷, 但特种动物养殖却“以稀为贵”, 独领风骚, 给人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于是, 有些人抓住养殖户急切致富的心理, 利用假种坑人, 致使许多养殖户上当受骗, 从而阻碍了特养业健康稳步的发展。所以, 养殖户在引种时应到有信誉的单位引种、学习。

六、技术关

特种动物饲养技术并不像养鸡、养猪那样规范成熟, 饲养时养殖户除了应参考有关饲养技术外, 还必须踏踏实实地摸索研究, 逐步掌握其饲养技术。

七、规模关

“规模出效益”, 这是特养业的经验之谈。所以小规模养殖的特养户在资金、技术、销路都较稳妥之后宜扩大规模。但初次涉足特养业者, 切勿盲目扩大规模, 否则会因资金、技术等原因导致养殖失败, 造成经济损失。

小贴士:价位越高的种子不一定越是精品种子。目前各地市场上种子供应充裕, 但在品种搭配结构上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有些农民喜欢的品牌种子较为短缺, 且价格昂贵, 其他品牌的种子则相对过剩。造成种子不平衡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农民陷入了种子价位越高越是精品的误区。其实, 种子高产与否同价格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价格昂贵的种子不排除商家炒作的因素。

小贴士:去年种啥种子高产, 今年未必要接着买啥种子。这样做, 就出现了一年跟一年, 年年跟不上的怪现象, 走入经验主义的误区。气象条件是影响庄稼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适应了气象条件, 庄稼就会茁壮成长, 否则庄稼就长得差, 造成严重减产, 甚至绝收。因此, 在选购种子时一定要把握好当地的气象条件的变化。气象条件如果有较大的变化, 选购种子就应该跟着变化。比如去年秋季严重干旱, 那么今年就要多听听中央气象台的长期天气情况预报。有一旱, 会不会就有一涝?比如近两年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多发年, 北方地区就应该购买耐雨涝或抗旱性强的品种种子。

小贴士:部分农户认为只要是新品种, 就一定比老品种好。这反映了一些农民选购种子的盲目性。如果想搞一个小面积的示范, 那么选择新品种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要大面积推广种植则不理智。目前, 各科研单位选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种不少, 但真正大面积用到大田生产的不多。所谓品种必须经过试验示范和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才能确定其优势, 而且就是审定过的品种还有一定的适宜种植区域, 一旦盲目推广、扩大种植面积, 风险极高。

小贴士:部分农民购买农作物种子时喜欢随大流, 认为人家种啥我种啥保险, 实际很不保险。脱离了自家土地的土壤、水肥、管理等因素, 与左邻右舍选购相同的种子, 其种植的结果可能大不相同。

矿井隔断风流设施 篇6

隔断风流设施包括:a) 防爆门 (帽) 。防爆门是装在扇风机筒, 防止井下发生煤尘瓦斯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毁坏扇风机的安全设施。当井下发生煤尘、瓦斯爆炸时, 防爆门即能被气浪冲开, 爆炸波直接冲入大气, 从而起到保护扇风机的作用;b) 挡风墙。在不允许风流通过, 也不允许行车行人的井巷如采空区、旧巷、火区及进风与回风大巷之间的联络小眼都必须设置挡风墙将风流截断。以免造成漏风, 风流形成短路使通风系统失去合理稳定性而发生事故。挡风墙分为临时挡风墙、永久挡风墙。 (a) 临时挡风墙:一般是在立柱上钉木板, 木板上抹黄泥建成临时挡风墙。使用条件:服务年限不长, 巷道围岩压力小, 漏风率要求不不严时使用; (b) 永久挡风墙:一般使用料石、砖土、水泥、混凝土建筑。使用条件:服务年限长, 巷道围岩压力大, 漏风率要求严时使用;c) 风门。在不允许风流通过, 但需行人或行车的巷道内, 必须设置风门。按结构分:普通风门和自运风门。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篇7

关键词:研读,概括,提炼,有效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云:“‘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开。”一个“闹”字,运用通感手段,化视觉印象为听觉感受,将春色点染得十分生动,让人真切感受到了蜂飞蝶舞、春意盎然的氛围。清人刘体仁云:“一‘闹’字,卓绝千古。”作者宋祁也因“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扬名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僧敲月下门”中的“敲”,都可以说是点睛之笔。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教师也可以把它浓缩成一个字,凸显学习重点,使得教学主次分明,有章可循。在研读课文时,教师注意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从不同的方面加以提炼和概括。

一、从课文主旨入手

主旨,就是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它是一篇课文的灵魂,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目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教师可以将其主旨浓缩成一个“乐”字。不管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都留下了鲁迅童年快乐的足迹,凝成作者挥之不去的甜美回忆。百草园里看似毫无情趣植物、动物,在作者眼里都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充满了勃勃生机;美女蛇的故事,离奇曲折,引发了他的好奇心;雪地捕鸟,满足了他的游戏心理,快乐自在其中。这些给他的童年生活带来无穷乐趣。三味书屋,对于作者,这里是另外一个乐园:有机会他可以跑出去玩,爬上花坛折蜡梅、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趁老师读书入神,可以在座位上画画儿。而老先生和蔼、博学,不太束缚孩子也不是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和快乐的。

有人认为,课文的主旨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我觉得是剑走偏锋,理由有三:一是《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而非投向敌人的匕首;二是课文的叙述浑然一体,前后一致,不存在前褒后贬之说;三是鲁迅写作此文时,正与许广平热恋,他自然想和爱人更多地分享自己的快乐。“此文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鲁迅是站在孩子角度写孩子的感受,我认为批判之说,是成人错误理解,是强加给孩子的。

教学时,教师把握住“乐”这一主旨,就能做到“一览众山小”了。提炼和概括课文主旨,应当是教师研读文本的第一要务。主旨一现,云开雾散,教学自然就做到有的放矢了。

二、从课文题目入手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文题简短凝练,其作用也是多样化的,或表明线索,或概括内容,或暗示主旨,或表达情感,或指出主要人物……为此,教师在研读课文时不可忽视题目。《伤仲永》一文,教师可以从题目入手,提取一个“伤”字。“伤”有哀伤、惋惜之意。课文紧紧围绕“伤”字,写了可伤之事,为何而伤,其间流露出作者的伤之情。在首段叙事中,详写了仲永初露时的情形,真切地刻画出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为“伤”做铺垫;然后写他的父亲贪求钱财、目光短浅和愚昧无知,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丧尽的原因;“泯然众人”则是可悲的结局,是必然的结果,这一悲剧怎能不使人伤呢?仲永的表现前后对照,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课文中让作者“伤”的人有很多:仲永父亲——“利其然也”“不使学”;仲永——天资聪慧,却不知努力,自甘堕落;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宾客其父”“以钱币乞之”。“环境造人”,仲永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所以作者也有伤世风之意。虽然“伤”,但作者的目的并非讽刺谁,批评谁,而是告诉人们后天的教育与培养很重要。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人要衣装,文要题装”。课文题目不容小视。有的课文,教师可以题目为抓手,围绕课文题目设置悬念来推进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能防止教学旁逸斜出了。

三、从内容方面入手

内容,就是作者写了些什么。它是作者表达情感思想、表述观点看法的凭借,而把握课文内容是教学的第一步。《最后一课》是一篇三千字左右的短篇小说,主旨严肃宏大,涉及内容较多,教师不妨把教学内容浓缩成一个“变”字。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探讨:第一,课文中心人物的变——小弗郎士(既是线索人物,又是提升主旨的人物)上课前和上课后的表现有哪些“变”?然后进一步思考他为什么会“变”(以此探讨韩麦尔,他是小弗郎士思想发展和成熟的一种映衬,也是课文中的重要人物)。第二,其他方方面面的“变”,如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学生等等。

教学时,教师以有关写“变”的内容为切入点,像庖丁解牛一样,引导学生体味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不变之心——亡国痛、民族魂和爱国情。特别是小弗郎士,他虽然贪玩、幼稚、不爱学习,但毕竟不是一个坏孩子——“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在“变”中,小弗郎士也有不变之根,所以在韩麦尔的影响、感召之下,他的民族意识、爱国情怀自然就会被唤醒,进而激发出来:“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歌唱吧”。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文字多,篇幅长,容量大,头绪多,教师如果能甄选出主干教学内容精读,就能有效避免面面俱到,或泛泛理解的随意性,或条分缕析浪费时间,实现把课文读深、读透的目的。

四、从线索方面入手

线索,就是贯穿课文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课文中的各事件联成一体。抓住了线索,就能很容易地掌握课文的段落结构。《丑小鸭》一文中比较清晰的线索就是丑小鸭的流浪经历。细细研读,教师可以发现另一条暗线,那就是一个“痛”字。在养鸭场,遭受嘲弄和虐待,丑小鸭因痛“飞过篱笆逃走了”;当野鸭被猎杀,面对猎犬追击,丑小鸭因痛(我丑的连猎狗也不咬我了)“又跑开了”。面对生命之初的痛,丑小鸭选择的是盲目逃跑。在农家小屋,面对鸡和猫的奚落排挤,丑小鸭因痛决定“我想还是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好”。此时的丑小鸭在痛中有所觉醒,对未来生活产生了朦胧的向往。特别是,它第一次看见美丽的白天鹅,有“说不出的兴奋”,此时丑小鸭开始明确了自己的成长目标。可是,命运没有眷顾这只丑小鸭,再次残酷无情地袭击了它——几乎被冻死在冰冷的湖面,让丑小鸭体味了极痛。丑小鸭经历的种种痛,不仅仅有身体之痛,更有心灵之痛,但丑小鸭始终“向着明亮那方”。如果它没有一路的痛,就无法成为翱翔于天空、享受众人赞美、内心充满幸福却又谦逊的天鹅。丑小鸭一路成长一路痛,很好地诠释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明线易见,暗线难得。教学时,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隐藏的另一条线,就能帮助他们深入解读文本。

五、从课文章法入手

章法,就是课文的组成结构。它是内容的呈现形式。《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取了反复穿插的章法,课文时而写眼前的事(毕业典礼),时而回忆往事,这种交替叙述使得课文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摇曳生姿。课文记叙了作者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经过,其间穿插了昨天去医院看爸爸、赖床不起受惩罚、爸爸喜爱花、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和“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等。在反复穿插中,我们发现,爸爸爱子之情,更甚于爱花之情;爸爸培养了英子的学习意志;爸爸锻炼了英子的生活能力。其间,英子还回忆了遇见的一些人:在宋妈看来,不跟弟弟妹妹吵嘴就是长大;在兰姨娘看来,不招妈妈生气就是长大;在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看来,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闯就是长大。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小英子遇见了爸爸,还有文中提到的秀珍、妞儿、四眼狗……于是,她长大了。教师可以把穿插的内容浓缩成一个“遇”字,并把它作为教学重点,因为英子就是在与这些人相遇、交往和离别中慢慢长大的。在英子眼里,最美的就是相遇——虽然“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影子了”,但她哀而不伤,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是她这种情感基调的最好解读。特别是文末的点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这两句话暗示,虽然爸爸离开了人世,但是他撒在女儿心中爱的种子正在发芽、长叶,而且开出了美丽的花。

章法之美,体现了课文变化之美。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提炼课文的表达规律,从布局谋篇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课文,进而体会作者将文面写美,将主旨写亮的构思方法。

六、从重点词句入手

重点词句,指的是能解释课文核心意义的词句。它能体现课文特点,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课文的核心意义。《小石潭记》一文中的“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这能让我们直接体会到作者的心情,那就是一个“乐”字。《文心雕龙》中有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不管是因景生情,还是融情于景,我们都能体会作者的内心之乐。“隔篁竹,如鸣佩环”——乐音之美;“下见小谭,水尤清冽”——乐水之凉;“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乐石之奇;“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乐树之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乐水之清;“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乐鱼之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乐溪之曲;“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乐溪之幽。石潭之景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作者虽然隐隐有孤寂凄凉之情,但依然难掩他的心中之乐,并“记之而去”。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课文都能够浓缩成一个字,这需要根据课文的内容、主旨和形式,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定。尝试将一篇课文浓缩成一个字,是为教师研读课文提供一个思维的方法和路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好的“聚焦”,而不至于“乱花渐欲迷人眼”,“沉醉不知归路”。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面对教材中一篇篇经典的课文,教师应做到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有所浓缩,有所侧重,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减肥”之道吧。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中心.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独句成段也风流 篇8

为了强调某种情感或主题, 作者把经典语句从中抽取出来, 放在醒目的首尾处, 使之遥相呼应, 首尾圆合。如《珍珠鸟》开篇:“真好, 朋友送我一只珍珠鸟。”结尾:“信任, 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成对的独句段, 其表意能量丝毫不亚于长段落。开篇“真好”言简意赅地铺垫了作者对鸟的深情厚谊, 也为后来的“信任”埋下伏笔;文末独句段快速为文章挽了个结, 爽快地回答为什么“真好”,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独句结尾比复句结尾更能创造出想象的巨大空间, 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广阔舞台。鲁迅先生最擅长独句结尾, 如《论雷峰塔的倒掉》文末:“活该!”正当读者根据影视《新白娘子传奇》和神话《白蛇传》等媒介对法海权威的象征———雷峰塔倒掉后评头论足、喋喋不休时, 鲁迅断然一句“活该”, 犹如快刀斩乱麻, 给封建卫道士———法海最有力的一击。再如《孔乙己》文末, “孔乙己大概的确死了”, 一句胜过千言。“大概”“的确”点缀其间, 熠熠夺目, 对孔乙己的下落任由读者驰骋想象。

说明性文章中, 抒情议论性文字少而精, 这样才能既体现文体特征, 又彰显作者意图。《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一文中:“罗布泊消失了,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作者的生动描写, 使罗布泊今昔画面形成对照, 然后自然而然得出这样掷地有声、简洁有力的结论, 语言明快、干练。

再丰富的语言也难以穷尽江山美景、名胜古迹, 作者既给自己“溺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一个合理说法, 又能引导读者展望“山外青山楼外楼”, 由看得到的联想到看不到的, 由看不到的联想到想得到的。《苏州园林》篇末:“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 这里不再多写了。”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作者再不惜笔墨写他十处八处, 也并不过分。但这样无休止地写下去, 读者并不喜欢。于是, 作者便集中笔力恰当说明, 以点带面。要不是这句话简洁明快地勾连起写到的和没写到的, 写作角度就显得狭窄;而这句话以最快的速度搭起了读者了解未写到的苏州园林的桥梁。

短兵相接, 快起快落, 快意地表情达意。有时, 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的意图和强烈的情感, 有意将本可合并的句子单独成段。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最末两段———第一段:“现在, 我证实, 发生了一次偷窃, 有两名窃贼。”第二段:“先生, 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按常规, 完全可以合二句为一段, 但作者有意拆分为两段:第一句话作为倒数第二段, 有力揭露了英法联军卑劣的强盗行径, 简明总结上文;第二句话作为末段, 强烈表达了对巴特勒上尉欲盖弥彰、心怀叵测、别有用心的愤慨和讽刺。细想想, 如果拉长两处文字, 揭露、讽刺力度将大大减弱。

上下文衔接的过渡段宜短不宜长, 作者应该省去可有可无的废话, 让文段连接紧密, 使文章结构紧凑无隙。如《芦花荡》中的“不怕, 洗一洗吧, 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不怕, 小火轮的探照灯, 它照不见我们。”“不怕, 他打不着我们!”, 三句话均为老英雄所言, 文章省去了“老头子说”, 让三个“不怕”引导的单句独立成段, 以连接上文, 开启下文, 既塑造了“过于自信和自尊”的人物形象, 又连接起散乱的情节, 形成一个整体。

弄潮商海展风流 篇9

进入2000年,孙静红开始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开办经济实体,进军工业加工和设备制造业,创办了华亿密封器材有限公司、华亿热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2004年,孙静红涉足城市建设与改造,成立了华亿房产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又创立了华亿铝塑制品有限公司。十几年精心经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經济实力一路攀升,社会形象得到了广泛认可。一个集换热器研制、密封件制品制造、房地产开发、铝塑材料加工等产业为一体的外向型企业——四平市华亿集团已经在四平傲立潮头、独领风骚。

创业路上孙静红曾遇到无数的困难,但她从未放弃,她永远是一个乐观豁达、不服输的人。2004年,面对市场商机,孙静红整合集团资金进军房地产业。仅半年多的时间,一座3.7万平方米,涵盖精品家俱、灯饰灯具、玻璃制品、陶瓷卫浴、五金涂料、家居饰品、工艺用品、装饰设计等9大功能的大卖场正式营业。2006年,她推出了鑫鼎世家商业住宅,建成了市区经典高档小区。2010年,她又承建了铁东华亿嘉苑的建设,完成了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商业网点开发等项目。同时,孙静红还积极参与城区环境改善,以全新理念设计和建设6万平方米铁西华亿明珠高端住宅小区。2011年,她承担了四平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项目华亿紫禁城的建设,建成后将形成家居、购物、休闲、娱乐、美食、商务等多功能的城市新版繁华生活圈。

孙静红是一个乐于奉献,勤于开拓、善于思考的企业领导者。她懂得管理对一个企业多么重要,她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四平市华亿集团公司企业管理办法》,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可,也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劳动热情。在平时的工作中,孙静红平易近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员工做到的,她首先要做到;要求员工不做的,她一定不做。她的这种精神感染着企业的广大员工和管理人员,大家都愿意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自己的依靠,自觉地遵守公司制度,主动为企业发展奉献力量。

企业发展了,孙静红没有忘记弱势群体,没有忘记肩负的社会责任。她坚持在每年的儿童节、重阳节、春节期间到儿童救助中心、福利院,去看望那些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带去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和学习用具,老人们需要的生活用品。她为了支持城市环境建设,修建了一万多延长米的人行步道和13个灯光隧道。为了支持铁西区政府的工作,出资160万元兴建了政府会议中心。为了提高铁西区农民就医条件,开发新建了平西卫生院。

耕耘就有收获,付出总会回报。几年来,孙静红先后获得“四平市巾帼创业带头人”、“四平市三八红旗手”、“四平市优秀女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并光荣当选为铁西区和四平市两级人大代表。孙静红正在履行着一名人大代表应尽的职责,正在践行着一名优秀女企业家壮美的事业情怀,华亿集团也将在她的带领下迈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编辑/陈立忠

魏晋风流的时代内涵分析 篇10

魏晋士人这种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任性旷达的处世方式、率真自然的人格精神和哲学态度, 被后人誉为魏晋风流。“魏晋风流”所代表的文化现象始于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名士, 酷爱老庄, 崇尚清谈。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名士群体则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东晋诗人陶渊明则成为魏晋风度的极致。身处乱世的魏晋文人名士, 他们对残酷的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 但是, 因为他们身处乱世, 虽有大济苍生的雄伟抱负, 却没有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途径, 他们只能用放纵情感、任性旷达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 并以那些与一般人不同的为人处世方式表达着对苦难人生与社会的关注、对黑暗朝政的不满与无奈。

一.“纵情于自然”成为多数魏晋士人的人生选择

魏晋士人生活在命运无常的社会环境之中, 心灵深处无不在寻求对时代束缚的解脱, 感叹人生无常成为魏晋文学的主旋律。纵情于自然成为文人解脱于人生苦难的主要方式。

魏晋风度的产生与形成, 与东汉末年兴起的士族阶层有紧密联系。士族垄断着统治阶层, 垄断着做官的统治权力, 拥有可以与皇权平分秋色的政治特权与庄园经济。他们既是政治掌权者, 又是经济占有者, 更是文化特有大族, 如当时的王氏家族是书法大族;谢氏家族则是诗歌家族, 因此, 魏晋风度可以说是魏晋政治经济特权的特产, 更是精神贵族的专权。王公贵族不仅占有大片土地, 而且占有许多衣食客和佃客。魏晋时期的庄园成为世族士人游乐赏玩、娱目欢心之处。西晋安阳乡侯石崇, 封爵虽未拜相, 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最张扬的贪官富豪。石崇的金谷园同当时许多庄园一样, 既是田庄, 也是园林。这座庄园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 “去城十里, 有田十顷, 羊二百口, 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 (《太平御览》卷919引《金谷诗序》) , 这里不仅为石崇提供生活必需品, 也是他接待宾客的休闲娱乐场所, 多次在这里举办大型聚会。西晋文人潘岳作为石崇好友, 在其《金谷集作诗》中描绘金谷园内青柳依依、溪水潺潺、绿树浓荫的秀丽风光。潘岳在其《闲居赋》中也叙述了自己建于“洛之埃”的庄园及在庄园中的悠闲生活。

魏晋士人情绪苦闷, 心情焦虑不安, 唯愿纵情于自然美景, 纵享人生之乐, 也因此将庄园看成是“千乘嬉宴之所”。魏晋时期的庄园是士族享受人生的主要场地。魏晋士人由于政治黑暗, 产生了对于生存与发展的焦虑和痛苦, 所以在他们纵情人生的过程中, 也有对人生无奈的茫然与感慨, 将庄园生活看作他们最为理想的生存状态。而西晋名士“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更是将隐居生活发挥到极致, 避入大自然———竹林之中, 以最大限度地逃避现实, 将自己藏进一个带有浓厚梦想色彩的精神幻境中以寻求精神的逍遥。

二.魏晋士人思想自由多元, 百家争鸣尽显风流

思想的自由、解放与多元化发展, 导致魏晋时期, 尤其是建安、正始和太康年间, 文坛上高潮迭起, 诗歌、辞赋、散文、小说、民歌及文学评论等诸方面都有引人注目的成就。生活在社会中上层的魏晋文人面对民不聊生、朝不保夕的社会现实, 他们想通过施展自己的才华来改变这一切, 然而, 残酷的社会现实又让敏感的他们感受到人生之短促、生命之脆弱, 个人之渺小, 这种心理感受反映到文学创作之中。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不仅是魏晋时期成就最高的文人, 更代表了魏晋风度的极致, 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陶诗多写田园生活, 风格自然冲淡。他在日常生活中探索诗意, 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田园诗这一新的诗歌流派, 将大自然提升到美的境界。

魏晋时期的文人敢于标新立异, 开创了许多新的文学题材。阮籍的咏怀诗、潘岳的悼亡诗、左思的咏史诗、郭璞的游仙诗等, 在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然之间拓展了更为广阔的文学空间, 为后世文学, 尤其是诗歌拓宽了发展空间。这一时期的文人深入探索并提高了文学语言的艺术表现力。曹植的诗赋, 很讲究语言技巧, 对偶等修辞大量运用。西晋张华、陆机、潘岳等人, 在语言的对称美、辞采美方面大力开掘。陶渊明的作品语言更是质朴自然、明净冼练。有美文之称的骈文最为兴盛, 赋受骈文影响, 发展成为形式华美的骈赋。

魏晋时期的小说创作及文学理论批评, 成就颇为显著。以晋干宝《搜神记》、刘宋时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轶事小说, 开创了后世笔记小说之先河。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则代表着文学批评的兴起, 促进了文学的独立和发展。

魏晋以来的社会动乱导致了封建集权统治相对削弱, 文人摆脱了两汉经学的束缚, 思想上极为解放, 形成了我国历史上自先秦诸子百家之后的第二次百家争鸣现象。由于玄学、佛学对文学创作的渗透, 形成了魏晋文学创作对自然与率真的追求, 对言意与形神的追求, 使魏晋文学作品中也展现出旷达、任性、率真、自然的魏晋风流。

三.纵酒酣歌, 潇洒旷达, 魏晋士人尽显真性情

魏晋士人面对乱世的人生百态, 在文学领域更多地创作出对脱离生死观之后对想象中神仙一般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竹林七贤”率真自然, 常聚于竹林之下, 谈文学, 说玄学, 清谈之余更是纵酒酣歌, 麻痹自我。他们的作品, 更充分反映了魏晋文人的心态———动荡不安、长期分裂的社会, 一些士子文人总是莫名其妙地卷入党争、遭受到政治迫害, 这一切的一切, 令他们不得不用酒精来麻醉自我, 以纵酒来躲避现实中随时可遇到的灾祸, 以酒后的酣歌来发泄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由于残酷的党争祸乱和生命的朝不保夕, 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他们不论是委曲求全、投靠权贵, 还是隐居于自然, 暂时进行自我麻痹, 都摆脱不了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恐惧。他们在外表上看起来极为洒脱, 内心深入却对现实与人生极为无助, 这种矛盾与无助则构成了魏晋风度中最为深刻沉重的一部分。

魏晋时期统一王朝消失, 统治阶级内部相互倾轧, 政局变幻不定。黑暗动乱的社会现实让当时的文人名士出仕而不得, 只能苟全性命于乱世, 他们率性而为, 不拘礼数, 体现出一种旷达任性的风流气象。他们的言行对当时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世说新语·任诞》篇记载王子猷雪夜访友戴安道, 未至而返回, 当有人问起时, 他却说自己乘兴而来, 兴尽而返, 为何一定要见到戴呢?这又是何等的率真而为, 任性旷达, 清傲脱俗。《世说新语·简傲》篇记载:“王平子 (澄) 出为荆州, 王太尉及时贤送者倾路。时庭中有大树, 上有鹊巢。平子脱衣巾, 径上树取鹊子。凉衣拘阂树枝, 便复脱去。得鹊子还, 下弄, 神色自若, 旁若无人”。他们这种只凭兴致做事的异端行为, 却能够体现出魏晋名士潇洒任达、不拘形迹的真性情。

魏晋风度是魏晋士人所特有的人生观念, 是他们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为追求人生理想而超脱现实苦闷生活的独特方式。魏晋文人所展现出来的魏晋风流让后世读者看到了他们的本真与率性、自然;解读到了魏晋士人对黑暗压抑社会的强烈反抗。他们洒脱旷达、率真任情的言行与作品, 为后世人展示了人性自由的光辉。魏晋风度不仅体现出我国文人志士们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气质与高洁灵魂, 更以他们在乱世中看似狂乱实则清醒的思辨触动了读者的灵魂, 更为后世同样处于困境的士人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与融入大自然的放旷生活理念。令后世文人, 无论身处逆境, 还是生于和平, 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坚定的自信去对待人生与社会, 并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追求自身精神的解放, 去实现自身的价值。魏晋风流不仅在当时具有时代意义, 对后世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要:战乱与分裂是魏晋时期最显著的社会特征, 面对社会的动荡、政治的腐败, 大量士人莫名其妙被卷入党争、惨遭杀戮的黑暗残酷现实, 魏晋士人对自身的命运很是无奈与无助, 于是, 任情、任性、及时享乐的思想极为流行。分裂与动荡使整个社会丧失了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 两汉以来经学的束缚也大大减弱, 使魏晋士人获得了思想上的自由与精神上的解放, 他们崇尚自然, 寄情山水, 言行之中展现出率真自然、潇洒放旷的内在人格, 形成魏晋所特有的时代风流。

【诗酒风流】推荐阅读:

上一篇:财政政策效应下一篇:长QT综合征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