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泵抑制药

2024-10-27

质子泵抑制药(精选8篇)

质子泵抑制药 篇1

质子泵抑制药 (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s) 为苯并咪唑类衍生物, 作用于H+/K+-ATP酶, 能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及组胺、进食等多种刺激引起的酸分泌, 是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作为新型抗胃酸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卓-艾综合征和上消化道出血等相关性疾病的治疗。现通过对本院PPIs应用情况的分析, 了解PPIs的临床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利用本院微机管理系统, 调2007年的药品出库记录, 药品名称, 年用药金额 (以零售价计) 进行统计。

1.2 日均用药剂量

根据WHO建议, 测量药物剂量的单位用限定日剂量 (DDD) , 即药物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 在这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药物说明书和临床用药情况来确定[1]。

1.3 用药频率

用药频率 (DDDs) 为药物总消耗量除以相关的DDD值, 判断药物实际消耗量及变化趋势[1]。

1.4 日均费用计算

日均费用 (DDDc) 为药品消耗金额除以DDDs[1]。

2结果

2007年本院质子泵抑制药应用情况见表1。

3讨论

由表1的用药情况看本院2007年质子泵抑制药的用药金额是443.29万元。位列前2位的分别是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 这两种药物占到了总用药金额的77.7%。奥美拉唑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质子泵抑制药[2], 品种最多, 用药量最大, 所占金额也最多;由此可见奥美拉唑由于应用于临床时间最长, 产品相对成熟, 虽然口服制剂用量排名靠后, 但目前在临床使用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泮托拉唑与质子泵结合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在分子水平上比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作用更准确, 生物利用度较奥美拉唑提高7倍, 为75%以上。因此临床用量较大, 消耗量和金额都位居第二。

质子泵抑制药能阻断胃酸分泌的最终共同途径, 强而持久地抑制各种刺激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 它的出现彻底改变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质量, 极大提高治愈率, 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 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自1989年第一个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投入临床使用以来, 在不长的时间内, 多种不同的质子泵抑制药相继上市。兰索拉唑是奥美拉唑的升级换代产品, 其生物利用度较奥美拉唑提高30%以上, 而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活性比奥美拉唑提高了4倍, 由表1可知其消耗量在口服制剂中位居第一。埃索美拉唑和雷贝拉唑起效更快, 抑酸效果更好, 更彻底, 能24 h持续抑酸, 夜间酸突破短, 药物代谢对CYP2C19酶的依赖性小, 不受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但作为新型质子泵抑制药由于上市时间较短, 长期使用的经验不足, 且价格相对昂贵, 日费用高, 临床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替那拉唑、钾竞争性的酸阻制剂等新一代质子泵抑制药正处于积极地研发之中, 其临床应用前景更加值得期待[3]。

参考文献

[1]胡宝荣, 哈力, 孙艳萍.我院2000-2003年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应用状况分析.中国药师, 2005, 6 (7) :590-592.

[2]许国铭, 钟捷.质子泵抑制药基础与临床.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975.

[3]梁小燕, 高青.质子泵抑制剂的研发进展.医学综述, 2007, 13 (4) :247.

质子泵抑制剂或可增加骨折风险等 篇2

2013年5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第55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长期或高剂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可增加髋骨、腕骨、脊骨骨折的风险。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一类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国内批准上市的PPI类药物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

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称,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导致髋骨、腕骨、脊骨骨折的风险强度目前尚未确定,但美国FDA已要求医生考虑低剂量、短疗程的治疗方式。截至2012年5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共收到与我国上市的5个PPI类药物有关的骨折不良反应585例次,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未收到骨折的病例报告。

通报还显示,美国FDA和欧盟药品管理局提醒使用PPI类药物3个月以上会有低镁血症的风险,其严重表现有疲劳、手足搐搦、谵妄、惊厥等。此外,目前已有临床证据显示,服用某些PPI会降低抗凝血药氯吡格雷的疗效,使患者的血栓不良事件增加。其中,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摘自《健康报》)

FDA修改硫酸镁注射液药品标签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基于“若妊娠女性使用硫酸镁注射液超过5~7 d,可能导致发育中胎儿出现低血钙和骨骼问题(包括骨质疏松和骨折)”这一新安全信息,修改硫酸镁注射液药品标签。

硫酸镁注射液被用于预防先兆子痫妊娠女性出现癫痫发作,并治疗子痫妊娠女性的癫痫发作。使用该药物治疗早产是标签外用药。

硫酸镁注射液药品标签新增加内容包括:

(1) 妊娠期连续应用该药物治疗早产超过5~7 d,可引起胎儿低血钙和骨骼改变;

(2) 将该药物妊娠安全等级由A级变为D级(D级,指药物对人类胎儿的危害证据明确,但在某些情况下,用药对妊娠女性的潜在获益是可接受的);

(3) 强调FDA并未批准应用硫酸镁注射液治疗早产,此用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明,应用时须由训练有素的产科医师在配备适当产科诊疗设施的医院内进行。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FDA批准首个糖尿病诊断试剂盒上市

2013年5月24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COBAS INTEGRA 800 Tina-quant HbA1cDx试剂盒”(Tina-quant HbA1cDx assay)上市,本品由罗氏公司(Roche)生产制造。这是FDA批准的首个用于诊断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盒。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反映患者过去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之前FDA批准的此类试剂盒只可以监测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不能诊断糖尿病。

本品获得FDA批准上市是基于141个血液样本的分析结果,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本品与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法的误差率低于6%。

FDA强调,Tina-quant HbA1cDx试剂盒可供检验科诊断糖尿病使用。此试剂盒只有专业人士可以使用而患者不能直接购买。

质子泵抑制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12月以及2014年1~12月我院使用质子泵抑制药的门诊及住院病历, 将2013年的病历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134例, 女性143例, 年龄21~66岁, 平均年龄为 (58.2±6.8) 岁;2014年的病历作为实验组, 其中男性154例, 女性149例, 年龄20~67岁, 平均年龄为 (57.9±7.3)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学习与宣传:根据我院在使用质子泵抑制药方面存在的问题, 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 由医院领导以及相关科室主任等进行相应的宣讲, 讲解质子泵抑制药滥用的危险性和有害性, 促使减少质子泵抑制药的使用。

1.2.2 制定行政和技术干预:根据我院使用质子泵抑制药存在的问题, 制定质子泵抑制药安全使用的规范, 以行政的手段促进各科室医师严格按照规范使用质子泵抑制药。

1.3 干预效果评价依据:评价标准, 质子泵抑制药药品说明书, 《临床用药须知》, 《新编药物学》以及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对使用质子泵抑制药的共识。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通过SPSS 18.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通过 (均数±标准差) , 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门诊和住院质子泵抑制药使用率分别为6.37%和35.72%, 实验组的门诊和住院质子泵抑制药的使用率为3.27%和21.73%, 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住院的质子泵抑制药注射剂使用率为83.46%, 实验组住院的质子泵抑制药注射剂使用率为72.36%, 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的门诊和住院质子泵抑制药不合理使用率为5.37%和71.26%, 实验组的门诊和住院质子泵抑制药不合理使用率为3.27%和32.84%, 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3 讨论

根据本研究发现, 临床中质子泵抑制药的使用率增高以及不合理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无指征用药:在本研究中发现, 治疗胃部疾病时, 质子泵抑制药的使用范围被扩大, 甚至存在滥用的现象。而质子泵抑制药的滥用则会导致萎缩性胃炎增高, 消化功能降低, 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2]。在其他科室, 质子泵抑制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使用, 比如骨科手术/甲状腺手术等。因此医务人员在使用质子泵抑制药时应充分掌握其适应证, 减少不合理应用现象。

3.2 用法不合理:如今, 临床用药时, 医师未充分考虑用药时间, 患者状态等因素, 盲目使用药物, 导致疗效下降, 并发症多发[3]。质子泵抑制药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 在胃肠道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到胃肠道内的其他物质的影响, 从而引起质子泵抑制药的发挥药效时间, 持续时间, 代谢时间等改变。

3.3 疗程不合理:因为质子泵抑制药是一种疗效好, 安全性高的药物, 在临床使用可能产生延期的情况。但其长期服用会引起胃黏膜破坏, 腹泻增加等情况, 因此建议在患者症状消退后, 停止服用。

3.4 剂型选择不合理:如今质子泵抑制药的剂型多种多样,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 选择合适的剂型。若剂型选择不合理, 则会延误病情, 甚至产生不良反应。综上所述, 采用对质子泵抑制药的不合理使用干预, 能够明显降低质子泵抑制药的使用率及不合理使用率, 使质子泵抑制药的使用更加规范合理,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药的不合理使用干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以及2014年112月我院使用质子泵抑制药的门诊及住院病历, 其中2013年为常规使用质子泵抑制药, 2014年中采用不合理使用干预。将2013年的病历作为对照组, 2014年的病历作为实验组, 比较两组质子泵抑制药的使用率, 注射剂使用率以及不合理使用率。结果 对照组的门诊和住院质子泵抑制药使用率分别为6.37%和35.72%, 实验组的门诊和住院质子泵抑制药的使用率为3.27%和21.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住院的质子泵抑制药注射剂使用率为83.46%, 实验组住院的质子泵抑制药注射剂使用率为72.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的门诊和住院质子泵抑制药不合理使用率为5.37%和71.26%, 实验组的门诊和住院质子泵抑制药不合理使用率为3.27%和32.8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对质子泵抑制药的不合理使用干预, 能够明显降低质子泵抑制药的使用率及不合理使用率, 使质子泵抑制药的使用更加规范合理,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药,干预,注射剂

参考文献

[1]陈子安, 葛红星, 雷招宝.我院门诊处方质子泵抑制剂合理用药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业, 2012, 21 (24) :85-87.

[2]陈子安, 葛红星, 雷招宝.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4, 31 (1) :106-109.

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2008-2010年我院口服PPIS的用药资料, 对比此类药品的基本情况、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治疗费用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按不同药物的限定日剂量 (DDD) 计算其用药频度 (DDDs) , 并以此进行排序, 分析其使用情况。其计算公式为: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限定量DDD值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6版采用药物的主要适应证剂量、临床用药习惯并结合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常规剂量确定。DDDs说明了该药的使用频度, 值越大使用频度越大, 反映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 反之则越小。使用日治疗费用 (DDDc) 衡量价格水平, 通过计算与使用量对应的药物的用药总金额数, 以用药总金额数除以DDD数求得每天的治疗费用。其计算公式为:DDDc=药品总消耗金额/该药的DDDs值。

2 结 果

2008-2010年我院使用的口服PPIS的DDD值见表1;2008-2010年我院使用的口服PPIS每年的用药金额和DDDs排序统计见表2;2008-2010年我院口服PPIS总用药金额、

DDDs排序及DDDc统计见表3。

3 讨 论

PPIS也称胃酸泵, 均属于苯并咪唑环类化合物, 呈弱酸性, 其到达壁细胞的酸性环境代谢成为次磺酰胺类化合物而对H+-K+-ATP酶起抑制作用。在药理学上, 将PPIS分为两代,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为第1代PPIS, 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为第2代PPIS。大多数PPIS (除雷贝拉唑外) 对质子泵均为不可逆抑制, 只有在新的质子泵产生后, 壁细胞才能恢复泌酸功能, 所以PPIS类药物比血浆药物半衰期长, 通常每天用药1次, 药效可持续24h。

由表2可知, 3年总DDDs以奥美拉唑最高。奥美拉唑作为第1个上市的PPIS, 在全球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 使消化性溃疡、胃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等疾病的治愈率得到很大提高[2], 具有高效、低毒、治愈率高、治愈时间短、耐受性好、价格合理、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所以是临床上使用的一线药物。因其DDDc低于泮托拉唑, 所以奥美拉唑的DDDs值逐渐增高。

泮托拉唑的DDDs也相对较高, 其序号比值>1, 说明其应用频率也较高, 价格相对较低, 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认可和接受。泮托拉唑为胃壁细胞PPIS, 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相对稳定, 在强酸性条件下迅速活化, 其pH依赖的活化特性, 使其对H+-K+-ATP酶的作用具有更好的选择性, 它能特异性地抑制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H+-K+-ATP酶, 引起该酶不可逆性的抑制, 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泮托拉唑与其他药物联用时, 具有药物间相互作用小、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 口服达血药浓度时间为1h, 有效抑酸达24h, 约80%经尿液排泄, 肾功能不全者不影响药代动力学, 肝功能不全时可延缓清除。故泮托拉唑已被大量研究证实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低[3], 所以在临床上应用频率相对较高。

兰索拉唑是新型胃酸分泌抑制药, 其结构特点是侧链中导入氟元素的取代苯并咪唑化合物, 使其生物利用度较奥美拉唑提高了30%以上, 而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活性比奥美拉唑提高了4倍。有资料研究表明, 兰索拉唑在治疗胃食管反流 (GERO) 方面对症状缓解、抑制胃酸等均优于奥美拉唑, 是一种疗效较好的药物。在我院的使用中序号比值>1, 其DDDs排第3, 同步性好, 是提供给患者经济实惠的好药。

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对映体, 是各种PPIS中第一个开发为异构体的PPIS, 其抑酸活性强, 可控制24h胃内pH值, 其pH值的控制能力明显强于其他现有的PPIS。口服后首过效应少, 血浆清除慢, 生物利用度和血浓度较奥美拉唑成R型异构体为高, 半衰期延长2h以上, 因此药效较奥美拉唑高而持久。临床试验表明, 其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 因其不良反应较少, 已逐渐增加在临床上的使用量, 具有较好的用药合理性。

雷贝拉唑是一种抗分泌作用的可逆性的第3代PPIS, 在体外其抗分泌活性比奥美拉唑强2~10倍, 与H+-K+-ATP酶的结合位点可通过内源性谷胱甘肽分离, 抑酸作用深远, 持续的抑酸独立于细胞色素P450, 它能在服药后2h便有显著的抑酸效果, 即可改善临床症状, 对缓解日间和夜间疼痛的能力优于奥美拉唑, 停药2d后作用消失。雷贝拉唑由于上市时间短, 临床经验尚不丰富, 同时DDDc相对较高, 且可能还与医师的用药习惯有关, 故其用药频度相对较后。

由表2可看出2008-2010年我院口服PPIS的用药金额逐年增加, 说明近几年人们由于饮食习惯不健康、工作压力大、身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 导致胃部疾病不断增加, 对PPIS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第1代PPIS在临床应用具有相当的比重, 但也呈现许多不足, 如起效慢、药物相互作用及疗效个体差异等。近年来, PPIS研发不断创新, 新1代PPIS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其他酸相关性疾病时具有明显优势, 起效快, 抑酸效果好, 夜间酸突破短, 药物代谢对CYP2C19的依赖性小, 不受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因此, 第2代PPIS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期待。通过本次调查表明, 我院在使用PPIS方面基本合理, 用药趋势的变化符合治疗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67.

[2]杨东林, 刘毓梅.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浅析[J].西北药学杂志, 2010, 25 (4) :295.

质子泵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篇5

1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1.1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为PPIs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等, 发生率为1%~4%, 一般无需停药, 严重者需对症治疗。兰索拉唑引起的腹泻报道较多, Mukherjee[1]报道1例49岁患者因食管反流使用兰索拉唑30mg, 每天1次, 4周后发生严重腹泻, 水样腹泻每天10~15次, 期间未服用其他药物, 各项常规检查、结肠镜检查均正常, 用柳氮磺吡啶治疗2个月无好转, 停用兰索拉唑改用奥美拉唑20mg, 每天1次, 3d后完全恢复。一项前瞻性的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泮托拉唑患者, 腹泻发生率为14%[2]。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抑制了结肠泵, 影响结肠液的分泌和结肠p H值, 进而影响了胆盐的溶解性, 导致腹泻。

1.2 肝脏损害

PPIs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 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外报道过1例无肝病史的62岁患者, 服用奥美拉唑 (20mg, 每天1次) 17d时, 出现上腹痛加剧、厌食和眩晕等不适症状, 5d后患者死亡, 尸检发现肝组织中央节坏死, 确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董东方等[3]报道1例51岁男性患者服用埃索美拉唑镁1个月后查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58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15U/L, 停药5d复查AST、ALT均恢复正常;许云兰等[4]报道1例患者因慢性浅表性胃炎而口服奥美拉唑胶囊, 每天20mg, 至第3天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全身乏力, 肝功能示:ALT 158U/L, AST 60U/L, 停用奥美拉唑后给予保肝治疗, 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王华光等[5]报告1例54岁女性因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 (20mg, 每天1次) 半月后出现食欲减退、尿液颜色加深 (由黄色变深茶色) , 但无尿频、尿急, 未予重视, 继续服药1个月余, 结果出现巩膜黄染、伴皮肤瘙痒, 无发热及白陶土样便, 转氨酶和胆红素显著升高, 经1周的保肝对症治疗才逐渐恢复正常。

1.3 胃嗜铬细胞增生和类癌的形成

长期服用PPIs抑制胃酸分泌, 引起胃内细菌过度生长, 胃内亚硝酸盐水平和胃泌素水平均升高, 可引起胃嗜铬细胞增生和类癌的形成。王建民等[6]报道1例53岁女性患者在静脉滴注奥美拉唑12d后胃镜检查发现类癌, 停药后消失。

2 过敏反应

2.1 过敏性休克

梁志根[7]报道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 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 首次服用20min后, 出现全身皮肤瘙痒、荨麻疹、大汗淋漓、头晕、心悸, 血压60/40mm Hg (1mm Hg=0.133k Pa) , 唇发绀, 立即给予吸氧及盐酸肾上腺素1mg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50%葡萄糖20ml, 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5%葡萄糖, 20min后, 上述症状减轻, 测血压120/80mm Hg, 继续治疗, 上述症状消失。

2.2 过敏性皮疹

张鲜利[8]报道奥美拉唑可引起皮肤过敏性反应, 提示服药期间应注意皮肤的变化, 发现皮疹时应及时停药, 对皮肤病患者应慎用奥美拉唑。

3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谢奕如[9]报道某患者因反流性食管炎, 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 每天2次, 服药2周后, 日感困倦、乏力、纳差、低热、偶有心悸, 复查血常规WBC 3.6×109/L, 停用奥美拉唑改用雷尼替丁150mg, 每天2次, 加服利可君片20mg, 每天3次, 3d后好转。奥美拉唑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但白细胞减少症大多起病缓慢, 初期不宜觉察, 却极易引起感染, 甚至危及生命, 是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中如遇不明原因的低热、纳差等白细胞降低症状时, 应考虑奥美拉唑致白细胞降低的可能性, 做相应处理。张建华等[10]调查117例使用奥美拉唑的患者发现, 用药7d内白细胞平均降低24%, 有10.3%的患者出现白细胞降至4.0×109/L以下。

曾忠荣等[11]报道100例使用泮托拉唑的患者, 白细胞、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5%。祝锡聪[12]报道长期服用埃索美拉唑的患者出现血清铁、维生素B12、白细胞等减少, 发生率为1.5%~2.3%。

4 循环系统不良反应

文靖等[13]报道某患者以脑梗死收住院, 当天以应急性溃疡给予奥美拉唑40mg加入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 10min后, 患者自觉心悸,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未做特殊处理, 1h后渐正常。再用再出现上述症状, 考虑为奥美拉唑所致。奥美拉唑引起的心动过速的可能机制为:H+-K+-ATP酶活性被阻断后, 胃酸分泌明显减少, 血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 通过反馈作用, 副交感神经的紧张度明显增强, 从而导致心率增快, 产生心悸。经过植物神经调节, 约1周后奥美拉唑引起的心悸会自然消失, 给予植物神经调节药谷维素有助于消除该不良反应。

5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ADR主要表现为头疼、耳鸣、头晕、嗜睡、失眠、焦虑、指端麻木等症状, 严重者会引起共济失调、神经精神异常和意识障碍。贾勤惠[14]报道1例女性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用奥美拉唑80mg/d, 8d后出现严重精神异常, 因出血量减少, 将奥美拉唑减量并停药后, 精神症状逐渐消失, 再用再次出现精神异常。确定患者可逆性的精神异常与奥美拉唑有关。龙恩武[15]报道1例男性患者在服用雷贝拉唑后感觉迟钝、神志恍惚、口齿不清、听力下降、复视震颤等精神症状, 停用后异常表现消失。

6 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

黄跃[16]报道奥美拉唑可引起内分泌不良反应, 阳痿15例, 平均用药时间为4d, 剂量为20~40mg/d;乳房增大15例平均用药时间2.9周, 剂量大多数为20mg/d。

7 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哈马克对荷兰药物警戒中心数据分析显示7例患者在服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 几个小时至几个月后发生急性间质性肾炎, 只有1例在停药后自行恢复, 1例接受泼尼松治疗后恢复。研究认为, 发病的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 与用药剂量、患者年龄、性别无关。红细胞沉降率 (ESR) 、C反应蛋白 (CRP) 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8 肌病与骨折

罗克旺等[17]报道, 1例患者口服奥美拉唑40mg, 每天1次, 4d后改为20mg, 每天1次, 17d后患者开始出现缓慢的进行性肌无力, 站立行走困难, 停药后消失。据国外文献分析PPIs肌无力、肌疼、肌炎甚至出现横纹肌溶解的严重不良反应有关。尤其与他汀类联用更易发生此类不良反应。这可能与胃酸抑制导致钙的吸收减少有关。Clark等[18]对2005年3月WHO药物不良反应 (ADR) 监测中心数据库 (Vig ibase) 868例肌病报告分析, 其中292例与PPIs有关, 埃索美拉唑共引起肌酸磷酸激酶 (CPK) 升高7例, 肌无力7例, 肌病2例, 肌炎1例, 横纹肌溶解症8例。1例70岁男性使用埃索美拉唑出现肌肉萎缩、肌痛和肌病, 停药后消失, 再用药再现。1例69岁男性使用兰索拉唑 (30~60mg/d) 34d后出现肌痛和肌无力, 停药后恢复;但停用兰索拉唑后23d使用埃索美拉唑 (20~40mg/d) , 肌痛和肌无力再次发生后使用雷贝拉唑也出现肌痛和肌无力。

9 自身免疫综合征

王地槐[19]报道1例62岁患者, 因严重反流性食管炎, 口服奥美拉唑20mg, 每天1次, 2周后, 自觉发热、关节疼等Raynaud现象, 提示可能诱导红斑狼疮综合征。可能的原因是酸抑制剂长期使用改变了某些激素 (胃泌素) 水平, 诱导蛋白质合成, 包括自动免疫抗体的形成。

10 视力损伤

张德奎[20]报道患者因胃溃疡服用奥美拉唑20mg, 每天1次, 次日清晨视物模糊, 随到眼科检查, 眼底视网膜色素细胞脱失, 停药逐渐好转。视觉损害在国内、外已有多篇报道。20世纪90年代德国布莱梅监控中心收到过9例与PPIs有关的视力损伤病例, 其中4例致盲;近年来国内也屡有患者在服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后引起视物模糊不清、视力下降的报道, 停药3~5d后症状消失。研究认为:细胞内p H值降低可致血管收缩。PPIs因抑制H+-ATP酶, 降低细胞内p H值, 导致视网膜血管收缩或萎缩, 进而影响视力, 严重可致盲。

11 水肿

李贤福[21]报道1例63岁男性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 每天2次, 11d后出现面部轻度水肿, 第14天水肿加重, 局部皮肤轻微潮红, 但无皮疹、瘙痒、肢体水肿, 尿量也无改变, 改用雷尼替丁、胶体果胶铋治疗3d后面部水肿、皮肤潮红消失。李运泉[22]报道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 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d, 8~10d均出现双下肢胫前及踝关节以下水肿, 停药后自行消失, 当再次服用奥美拉唑时上述水肿症状重复出现, 故可认为特发性水肿是由于服用奥美拉唑所致。

质子泵抑制剂口服时间问题分析 篇6

质子泵抑制剂 (PPIs) 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治疗酸相关性疾病 (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消化性溃疡) 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的首选药物。它们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而不可逆地抑制胃壁细胞中H+, K+-ATP酶 (质子泵) 的活性, 从而发挥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其临床治疗地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被其他类别的药物所动摇[1]。

1 PPIs的药理作用特点

PPIs本身对酸不稳定, 口服会被胃酸破坏, 所以必须采用肠溶制剂以确保在胃内不降解[2]。PPIs也不能通过与胃的直接接触发挥疗效, 不论口服还是静脉给药, 都需要经血液循环到达胃壁细胞后, 在泌酸小管的酸性环境下解离为次磺酰胺, 再与质子泵上的半胱氨酸SH残基以共价结合形成复杂的化合物而抑制胃酸的分泌。PPIs都为弱碱性化合物, p Ka~4.0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 或p Ka=5.0 (雷贝拉唑) , 要在p H≤4的环境中才能被活化, 但这种酸性环境只有在胃壁细胞内才有[3]。PPIs肠溶制剂口服后在十二指肠被吸收入血, 再转运进入胃壁细胞的酸性分泌小管, 因此, PPIs的口服制剂在胃中不溶出, 是确保药物达到十二指肠进而被吸收的关键。在酸性分泌小管中, PPIs大量浓集、转化为活性成分次磺酰胺 (sulfenamide) , 次磺酰胺与暴露在分泌小管管腔面上的活性质子泵的半胱氨酸残基反应, 形成共键化合物而抑制质子泵的活性。次磺酰胺有以下几个特性: (1) 在p H7.0的中性环境中极不稳定, 在细胞质中的半衰期以毫秒计, 所以不可能像PPIs那样吸收入血后经壁细胞的胞质到达分泌小管; (2) 次磺酰胺是永久性阳离子, 极性分子不能跨越细胞膜的脂质双层结构进而扩散进入壁细胞的分泌小管; (3) 能与胞质中的硫醇类物质如谷胱甘肽反应, 从而失去结合质子泵的能力; (4) 不能从外面转运进入壁细胞的分泌小管, 只有在分泌小管内生成才能发挥作用。

目前, PPIs在中国已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品种有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右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艾普拉唑等, 其口服制剂均为肠溶胶囊或肠溶片。

2 PPIs在什么时间服药最好

由于PPIs的代谢产物次磺酰胺不能与静止型的质子泵结合, 只能与活性型的质子泵结合并使之失活, 这一过程是发生在胃黏膜壁细胞的泌酸区, 只有口服PPIs血浆峰浓度与饭后壁细胞激活的泌酸高峰重合, 使PPIs完全被活化成次磺酰胺而发挥强大的抑酸活性。但PPIs峰浓度一般在口服1~2h才可达到, 因此最佳服药时间应是早餐前30min为宜。西方国家一般推荐PPIs餐前服用, 但日本的医师一般是在餐后服药, 许多西方国家的患者服用PPI的时间也不适当, 这就可能降低PPIs的抑酸效果。国内外有关文献[1,2,3,4]在描述PPIs口服制剂服药时间上也不尽一致, 如泮托拉唑片早餐前或早餐间用少量水送服, 不可嚼碎;雷贝拉唑片早晨服用, 必须吞服;埃索美拉唑饭前服药的抑酸效果比饭后更强, 故埃索美拉唑片应至少于餐前1h整片吞服, 不应嚼碎或压碎。因此, 就引出了本文的问题:PPIs口服制剂是饭前口服好还是饭后口服好?

Miner等[5]在一个研究中比较了5种PPIs早餐前30min口服一次后第5天24h内胃内平均p H值以及1d内胃内p H值>4.0时间百分数 (%) , 结果表明埃索美拉唑在24h内的胃内p H值>4.0时间最长, 见表1。

3讨论

一般认为, PPIs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消化性溃疡和根除幽门螺杆菌使胃内p H值>4.0、p H值>3和p H值>5的时间维持在18h以上, 才能满足修复胃酸相关性黏膜损伤的p H环境[3,6,7,8], 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期则应使胃内p H值>6的时间≥20h, 以助于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止血[8]。但目前临床使用的所有的PPIs每天给药一次均不能提供这样理想的p H值环境, 如果晚上加服一次则可满足这些要求[7]。但24h内胃内p H值>5或p H值>6不利于PPIs的活化, 从而减弱了PPIs抑制胃酸的作用。因为p H值1.2时PPIs的激活半衰期为1.3~4.6min;p H值5.1时PPIs之间激活半衰期各不相同:雷贝拉唑0.12h, 奥美拉唑1.4h, 兰索拉唑1.5h, 泮托拉唑4.7h[5]。此时, 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以使用雷贝拉唑为宜。

Furuta等[4]以交叉设计的方式在15例幽门螺杆菌阴性的健康志愿者中研究比较了饭前和饭后给予雷贝拉唑10mg和埃索美拉唑20mg共7d对胃内p H值的影响。结果显示, 餐前服用埃索美拉唑比餐后具有更强的抑酸作用, 其24h内p H值>4.0的时间的百分数从餐后的45.3%增加至餐后的54.4%, 白天p H值>4.0的时间百分数从51.4%增加至餐前的66.5% (P=0.05) 。相反, 雷贝拉唑的抑酸效果不受给药时间的影响。因而作者得出结论是, 埃索美拉唑应餐前服药, 而雷贝拉唑餐前或餐后服药均可。

赵明等[9]的研究表明, 清晨和睡前1h口服雷贝拉唑 (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痊愈率 (93.3%) 明显高于早餐后和睡前1h口服时的痊愈率 (62.5%, P<0.05) 。由于夜间胃内p H值 (夜间胃酸合成增加) 比白天要低, 胃酸分泌量也要比白天多。因此, 每天早晨6∶30和每晚19∶30给药, 可以较好地控制和减少夜间和清晨胃内p H值偏低的状态, 从而更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有利于病情恢复。雷贝拉唑口服制剂的抑酸效果不受食物的影响, 因为其活化成次磺酰胺所需的氢离子浓度很低, 而埃索美拉唑等其他PPIs活化成次磺酰胺所需的氢离子浓度比较高, 因此餐前服用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 如果PPIs每天给药一次, 则在早餐前30~60min服用为宜;如果PPIs每天给药两次, 则在早餐前和睡前30~60min各服药一次为宜。雷贝拉唑的抑酸效果不受食物的影响, p H值≤5时对其活化成次磺酰胺的影响不大, 因此饭前或饭后服药均可。目前临床使用的PPIs中, 以埃索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效果较好, 但前者宜早餐前和睡前服用为宜。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也是以早餐前和睡前30~60min服用为宜。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461, 469-472.

[2]丁庆明, 陆进.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J].药品评价, 2012, 9 (14) :24-27

[3]Shin JM, Kim N.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the Proton Pump Inhibitors[J].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3, 19:25-34

[4]Furuta K, Adachi K, Aimi M, et al.Effect of Timing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 Administration on Acid Suppression[J].Digestion, 2016, 93:111-120.

[5]Miner P, Katz PO, Chen Y-S, Sostek M.Gastric Acid Control With Esomeprazole, Lansoprazole, Omeprazole, Pantoprazole, and Rabeprazole:A Five-Way Crossover Study[J].Am J Gastroenterol, 2003, 98 (12) :2616-2620.

[6]李文婷, 陈胜良.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适应证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J].上海医药, 2013, 34 (21) :8-11.

[7]Lin D, Triadafilopoulos G.Dual Ambulatory p H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Rendered Asymptomatic with Proton Pump Inhibitor Therapy[J].Dig Dis Sci, 2015, 60:1343–1349

[8]陈灏珠, 林果为, 王吉耀.实用内科学 (下册) [M].1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893, 1919.

质子泵抑制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9月1-30日笔者所在医院所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处方及医嘱16 837条。

1.2 方法

调查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和质子泵抑制剂的名称、用法用量及疗程等。根据《中国临床用药指南》、《处方管理办法》和相关药品的说明书, 参考国内外质子泵抑制剂循证医学研究结果, 分析质子泵抑制剂的适应证以及其用法用量是否规范, 以评估其用药合理性。

2 结果

2.1 处方及医嘱分布情况

共抽查使用了质子泵抑制剂的处方及医嘱16 837条, 其中消化内科用药为2606条 (15%) , 其他科室用药14 231条 (85%) 。处方分布如下:泮托拉唑占61%, 雷贝拉唑占17%, 奥美拉唑占18%, 兰索拉唑占4%;其中用法用量不规范的处方、医嘱1347 (8%) , 超说明书适应证的处方、医嘱336条 (2%) 。

2.2 无适应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情况

根据质子泵抑制剂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及《中国临床用药指南》, 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无适应证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处方和医嘱有336条, 具体如下: (1) 心脏神经官能症;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 (3) 冠心病、PCI术后、高血压; (4) 肛裂; (5) 肺部感染、重度营养不良; (6) 痛风性关节炎、高脂血症、肥胖症; (7) 偏头痛; (8) 右侧三叉神经痛; (9) 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 (10) 胸闷; (11) 肺癌脑转移、肺部感染; (12) 脊髓病; (13) 痛风性关节炎、椎间管狭窄; (14) 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15) 脑血管后遗症、痛风、糖尿病、高血压、贫血。总之, 笔者所在医院部分质子泵抑制剂的处方和医嘱存在无适应证用药的情况。

2.3 质子泵抑制剂用法用量不规范情况

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质子泵抑制剂用法用量不规范的处方及医嘱共1347条, 涉及药物包括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等。处方和医嘱分析的结果显示, 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存在以下不规范的情况: (1) 泮托拉唑注射液的用法用量宜为 (40 mg/80 mg, 静脉滴注, 2次/d) , 处方和医嘱中泮托拉唑注射液的用法用量 (40 mg/80 mg, 静脉滴注, 2次/d) 偏多; (2) 奥美拉唑注射液用法用量 (60 mg, 静脉滴注, 1次/d或2次/d) , 单次剂量超过了说明书推荐的剂量 (40 mg) ; (3)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和雷贝拉唑肠溶片的用法用量 (10 mg, 口服, 2次/d) 不符合说明书的规定 (成人每日口服10 mg/次, 根据病情也可每日口服1次20 mg) 。这说明质子泵抑制剂的用法用量存在单次剂量偏大、给药次数偏多以及给药间隔不适宜。

3 讨论

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医院质子泵抑制剂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1) 部分质子泵抑制剂的处方和医嘱存在无适应证用药的情况; (2) 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存在用法用量不符合说明书规定的情况。

质子泵抑制剂作用于胃酸分泌的终末环节, 可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胃酸分泌剂量依赖性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和刺激条件下的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具有良好的疗效, 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根据《中国临床用药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的规定, 质子泵抑制剂可应用于以下情况: (1) 消化性溃疡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 (2) 应激状态时并发的急性胃黏膜损害, 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 (3) 预防重症疾病 (如脑出血、严重创伤等) 应激状态及胃手术后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等; (4) 全身麻醉或大手术后及衰弱昏迷患者预防胃酸反流所致的吸入性肺炎; (5) 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Zollonger-Ellison综合征。除了上述质子泵抑制剂的适应证外, 笔者所在医院处方和医嘱中还存在将质子泵抑制剂用于非推荐的疾病, 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肛裂、肺部感染、重度营养不良、痛风性关节炎、高脂血症、肥胖症、偏头痛、右侧三叉神经痛、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胸闷、肺癌脑转移、脊髓病、痛风性关节炎、椎间管狭窄、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脑血管后遗症、贫血等。这说明笔者所在医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存在无适应证用药的情况。

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强、时间长, 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动态, 根据病情需要将用药量控制在治疗所需的最低剂量内。因此, 首次治疗用药以及预防应激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和反流性胃炎时, 质子泵抑制剂的用法用量宜选用药品说明书推荐的最低剂量和给药次数。首先介绍泮托拉唑的使用情况。泮托拉唑说明书规定其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复合性溃疡等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注射剂用法用量如下:静脉滴注, 40~80 mg/次, 1~2次/d;泮托拉唑肠溶胶囊用量如下:口服, 一次40 mg, 每日早晨餐前1粒。参照奥美拉唑说明书, 临床也将其用于治疗应激性急性胃炎和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胃酸反流所致的吸入性肺炎。当泮托拉唑用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胃酸反流所致的吸入性肺炎时, 考虑到其生物利用度高, 抑制胃酸的作用强、时间长, 且药品说明书提示不建议大剂量长期使用 (卓-艾综合征除外) , 建议如下: (1) 一般情况下建议患者口服泮托拉唑, 且不宜长期使用; (2) 如确需使用注射剂, 建议用法用量如下:静脉滴注, 40~80 mg/次, 1次d。泮托拉唑用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胃酸反流所致的吸入性肺炎时, 泮托拉唑医嘱、处方用法用量存在以下不规范情况:40 mg/80 mg, 静脉滴注, 2次/d;给药次数偏多。总之, 泮托拉唑用于预防吸入性肺炎时存在用法用量不规范的情况。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说明书用法用量如下: (1) 消化性溃疡:一次20 mg (1粒) , 1~2次/d。每日晨起吞服或早晚各一次, 胃溃疡疗程通常为4~8周, 十二指肠溃疡疗程通常2~4周。 (2) 反流性食管炎:一次20~60 mg (1~3粒) , 1~2次/d。晨起吞服或早晚各一次, 疗程通常为4~8周。 (3) 卓-艾综合征:一次60 mg (3粒) , 1次/d, 以后每日总剂量可根据病情调整为20~120 mg (1~6粒) , 若一日总剂量需超过80 mg (4粒) 时, 应分为两次服用。笔者所在医院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使用符合说明书规定。奥美拉唑注射液的用法用量:一次40 mg, 静脉滴注, 1~2次/d;卓-艾氏综合征患者推荐静脉注射60 mg作为起始剂量, 1次/d, 当每日剂量超过60 mg时分两次给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处方和医嘱中存在以下不规范情况:奥美拉唑注射液用于预防应激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和反流性胃炎时, 用法用量为60 mg, 静脉滴注, 1次/d或2次/d;单次剂量超过了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这说明奥美拉唑的应用存在用法用量不规范的情况。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和雷贝拉唑肠溶片药品说明书规定:成人每日口服1次10 mg (1粒) , 根据病情也可每日口服1次20 mg (2粒) 。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处方和医嘱中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和雷贝拉唑肠溶片的使用存在以下不规范情况:10 mg/次, 口服, 2次/d;给药次数不符合说明书的规定。这说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和雷贝拉唑肠溶片存在用法用量不当的情况。总之, 质子泵抑制剂的用法用量存在单次剂量偏大、给药次数偏多以及给药间隔不适宜。

质子泵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腹泻、便秘、腹痛、恶心/呕吐和腹胀, 可致头晕、感觉异样、嗜睡、失眠、眩晕、可逆性意识错乱、激动、攻击、抑郁和幻觉。PPIs可提高胃内p H值, 影响胃酸抑菌或杀菌作用, 导致酸敏感的沙门氏菌和艰难梭菌感染增加[4,5,6]。这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时应注意其药物不良反应。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的许多不良反应与其临床用途的扩大化具有密切关系[7,8]。因此, 为降低PPIs的药物不良反应, 应临床应避免滥用质子泵抑制剂。

总之, 笔者所在医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基本合理, 但也存在无适应证用药和用法用量不规范的情况。为提高笔者所在医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水平,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临床药师应对临床医师加强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宣教; (2) 医务科可定期考核医师对质子泵抑制剂合理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医务科应加大对质子泵抑制剂不合理用药的惩罚力度。

摘要:目的:了解笔者所在医院质子泵抑制剂门诊和病历医嘱用药情况,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3年9月1-30日笔者所在医院含质子泵抑制剂的处方和医嘱16 837条, 从用法用量、适应证等方面分析其使用的合理性。结果:不合理处方和医嘱共1683条 (10%) , 其中用法用量不规范的处方、医嘱1347条 (8%) , 超说明书适应证的处方、医嘱336条 (2%) 。结论: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基本合理, 但也存在无适应证和用法用量不适宜的现象。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侯中宁.两种不同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0) :119-120.

[2]谢银兰.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2) :9-10.

[3]邱丽静.不同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9 (10) :23.

[4]吴蓉, 周刚.幽门螺旋杆菌三联根除疗法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26 (9) :2981-2983.

[5]Leonard J, Marshall J K, Moayuedi P.Systemetic review of the risk of enteric infection in patients taking acid supprerssion[J].Am J Gastroenterolm, 2007, 102 (9) :2047-2056.

[6]Howell M D, Novack V, Grgurich P, et al.Iatrogenic gastric acid suppression and the risk of nosocomial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J].Arch Intern Med, 2010, 170 (9) :784-790.

[7]Targownik L E, Lix L M, Metge C J, et al.Use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risk of osteporosis-related fractures[J].CMAJ, 2008, 179 (4) :319-326.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0月—2012年8月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品种、销售总额、用药频度 (DDDs) , 以及日均费用 (DDDc) 等为研究对象。

1.2 分析方法

根据不同药物的规定日剂量 (DDD) , 计算用药频度 (DDDs) , 并将结果进行排序, 分析其应用情况。用药频度 (DDDs) =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规定日剂量DDD值的确定根据第十六版《新编药物学》中药物的主要适应证剂量、临床用药习惯, 并结合药品说明书建议的常规剂量。用药频度 (DDDs) 表明该药的应用频率, 其值越大, 表示应用越频繁, 对该药的选择倾向越高。日均费用 (DDDc) 是对价格水平的衡量, 其公式为:DDDc=药品消费总额/该药DDDs值[2]。

2 结果

见表1~表3。

3 讨论

根据药理学作用, 将质子泵抑制剂分为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 和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 (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 [3]。质子泵抑制剂的半衰期 (T1/2) 相对较长, 每天服药1次, 药效能够持续24 h。

本研究结果显示, 总DDDs以奥美拉唑最高。奥美拉唑以其临床疗效佳、不良反应少、恢复快、价格合理等诸多优点, 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 并成为首选治疗药物。泮托拉唑的DDDs也相对较高, 说明其应用频率也较高, 价格也相对合理, 并且临床疗效也得到了普遍认可;并且与其他药物联用时, 可以发挥协同作用,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所以, 其临床应用频率也相对较高。兰索拉唑作为奥美拉唑的S对映体, 是新型抑酸药物, 其临床疗效较奥美拉唑高, 并且作用时间更持久, 并且不良反应也较少, 目前, 被逐渐应用于临床。雷贝拉唑由于上市时间相对较短, 临床应用经验相对不足, 所以限制了其用药频度。

本组结果表明, 2010年10月—2012年8月我院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总金额逐年增加, 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压力增大等诸多原因, 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对质子泵抑制剂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大。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相对较多, 但也显现出其起效慢、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个体差异等不足之处。近年来, 随着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的研发和应用, 弥补了第一代药物的某些不足, 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总而言之, 近年来, 我院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基本合理, 用药趋势符合治疗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启乾.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13 (6) :45-46.

[2]邹品文.质子泵抑制剂研究进展和研究方向[J].中国药业, 2008, 17 (3) :23-24.

上一篇:跨界技术下一篇:航空安全意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