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稿

2024-05-12

讲学稿(共12篇)

讲学稿 篇1

讲学稿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探究活动的载体, 是我校经过十多年精心打造的智慧结晶,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提升作用, 我们在使用过程中, 有这样一些收获:

1、“讲学稿”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教学中, 提前把讲学稿发给学生, 让学生完成讲学稿上预习部分的作业。老师在课前快速检查, 做好笔记, 根据检查情况及时调整上课策略。学生有了讲学稿, 就像学习有了前进的路径, 要完成讲学稿上的作业, 学生就必须自主学习课文, 自主查找资料, 无形中提高了自学能力。任何一课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 它都与前后课程, 乃至整个知识体系有必然的联系, 都是存在于整个知识网络当中的。在通过“讲学稿”预习新课的时候, 学生势必会自然而然地回顾起以往所学知识, 把旧知识与新知识串联起来。

2、“讲学稿”注重任务型学习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我们给学生一定任务, 由任务指引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主动探究, 主动努力, 树立合作意识。比如说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主要是关于阳光城的变迁, 本单元的中心任务是学会用英语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在上写作课前, 我让学生收集一些我们家乡过去和现在的图片, 课堂上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收集的图片谈谈溧水的变化, 为下面的写作活动作了铺垫, 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在学习9A Unit 1 Star signs前要求学生课前收集十二星座和十二属相的相关资料, 并能将两者作些比较。在学习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前, 我们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并阅读文章, 列出日常生活中保护和破坏环境的若干行为。我们又在“讲学稿”上设计了表格, 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 列出作为我们中学生所能采取的保护环境的措施。

3、“讲学稿”注重“交流——互动——合作”的学习模式

我们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 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 明白知识产生的原因。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活动中获得掌声和认可, 在课堂上进行更多地互动, 敢于向老师发问, 敢于向周围的学生发问。比如说, 每堂课开始的时候, 我通常不向全班问:“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yet?”这样简单的问题, 而是每日进行实质性的交流检查活动:“Please discuss your questions with your partner.”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前一天做的讲学稿。通过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很多个性问题都能解决, 留下的是一些共性的问题。) “Have you got any questions to ask?”“Anything else?”“Since you have nothing else to ask, 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s.”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后还有疑难问题的话, 他们就会举手向我提问, 如果学生不能提出问题, 我就会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 以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 这样, 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互相提问探讨, 不仅释疑解惑, 更使学生的预习自我评价和掌握的实际水平之间达到了平衡。

英语老师应强调对学生的课后反思的引导, 促使学生努力做一个反思型学习者, 反思自己在课上的表现如何, 有没有积极参与到英语活动中, 有没有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没有在别人回答问题时, 思考别人的意见。记录下这堂课好的学习方法及一些心得体会, 不明白的, 记录下来后请教老师和同学, 避免遗漏。

4、“讲学稿”作业的设计更注重人文内涵

我们的讲学稿作业更注意分层设计, 注重人文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语也注重分层, 而且与课堂内容同步。如:在讲授比较级和最高级时, 部分学生掌握不是很好, 于是我就在批语中就使用含比较级的句子:“You are more careful this time;You did better this time than before;I’m glad you did your best of all.”一些常错的重点句式我也经常在作业批语中给予体现与重现:“If you work harder, you will study much better. (复习if引导的主将从现句式) ”You are careful enough to do this exercise so well. (复习enough to do句式”) 。

讲学稿 篇2

年级:科目:语文执笔:审核:课题:范进中举课型:新授课学生姓名: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时编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口头表达等能力。

3、德育目标:

①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②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

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总结归纳、口头表达等能力。教学难点:范进发疯的原因及文章主题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3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九课《范进中举》,此文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昨天早读课,我们已经解决了生字词,朗读了课文,并了解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有关知识。

首先请大家把自读提示默读一遍,把重要的句子画起来。(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生自由发言(7分钟)

谈读了这篇小说后的感想,师板书。

三、师生共同讨论(3分钟)

把板书的各种感想同类组合,避免重复,使之更简明。

四、各小组选择议题(2分钟)

五、分组讨论(8分钟)

要求:①做好笔记并列出发言提纲,使之条理化。②选出组长。

六、由组长上讲台发言,其它小组可以质疑、补充。(17分钟)

七、教师补充并总结(4分钟)

本文是《儒林外史》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它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八、作业布置:(1分钟)

讲学稿 篇3

关键词:讲学稿的设计;讲学稿的使用;高效课堂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课本、练习以及其他学习资料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深化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优化化学讲学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讲学稿的设计

1.设计要目标正确,做到有的放矢

讲学稿特点是少而精,层次性强,有深度,并且能做到讲、学、练一体化。初中化学讲学稿主要包括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提升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必须围绕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一定要避免内容和目标脱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正确解读课本。当然还需要多方面查阅资料,借鉴别人对教材的解读,为我所用。我们可以在目标解读中设置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点评: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分清主次、握准难易,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巩固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自然认知规律

在设计讲学稿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1)自主学习环节设计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点。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一些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理解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合作探究环节中的问题设计要深刻。要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理解问题,掌握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方法,达到对知识点不易忘记的效果。在设计讲学稿时,对高难度的题目要舍弃;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学习探究过程,将难点一点一点地细化、一层一层地弱化,抽丝剥茧,最后突破。

例如,在设计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如下: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阅资料】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和水的混合物)

酸性物质可以使石蕊变色

点评:此讲学稿充分考虑学生思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将课本中的难点通过填空引导的模式进行弱化,并引导学生用对比排除法验证,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3.设计要面向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

分层设计可以渗透到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延伸等各个环节,选出的题目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优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不失信心。这在训练巩固和拓展提升环节中会更明显。如,按知识基础将学生先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优生要求全部完成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内容,B组学生全部完成训练巩固内容,C组学生则只需要完成巩固练习内容,实现“提优”和“补差”两不误。

4.设计要更贴近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贴近生活的趣味化学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操作。

如,在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中,让学生回家提前做碱面和醋反应的家庭小实验,了解碳酸盐的性质;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可以设计“纸烧水”的家庭小实验等。又如,在拓展提升环节设计中,课堂上已经进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程度不同的对比探究实验后,再设计将月饼、面包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散在蜡烛火焰上的家庭探究小实验。学生会发现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脱氧剂内的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体会到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氧气的含量有关外,还与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有关。

二、讲学稿的使用

1.预习环节很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讲学稿目标解读、自主学习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系统预习,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将讲学稿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讲学稿自学教材。一方面,教师可以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让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去上课,有选择、有目的地听,为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是核心

合作探究是化学课堂的核心和灵魂。在这个环节中,讲学稿起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每组人数不要多,一般可以把1名优生、2名中等生、1名基础较差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每组需挑选一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权威性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先读透讲学稿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基本设计思路等问题,然后再组织动手操作,展开讨论、总结办法、展示成果,这样做到中心明确、全员参与,避免了探究形式化。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无疑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利用讲学稿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教师要在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矫正。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像“放风筝”一样收放自如,课堂自然就高效了。要实现这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3.练习环节不可少

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看似很少,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是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要将知识点强化,教师必须要求大多数学生过关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要鼓励学生深入地思考,把自己的见解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展示出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讲学稿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保留着预习时的思维痕迹,留有学生在课堂上“设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是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所学内容的工具。我们必须非常明确:精心编写是前提,课前预习很关键,合作探究是核心,巩固、拓展练习不可少,环环相扣,才能把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到最佳效果,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达新.从教案到讲学稿:浅谈初中化学教改尝试.科技与教育,2009(02).

[2]路文.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初级中学)

摘 要:在教学中,要优化讲学稿,重视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各个环节与学生认识过程相辅相成,最终得以升华,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讲学稿的设计;讲学稿的使用;高效课堂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课本、练习以及其他学习资料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深化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优化化学讲学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讲学稿的设计

1.设计要目标正确,做到有的放矢

讲学稿特点是少而精,层次性强,有深度,并且能做到讲、学、练一体化。初中化学讲学稿主要包括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提升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必须围绕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一定要避免内容和目标脱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正确解读课本。当然还需要多方面查阅资料,借鉴别人对教材的解读,为我所用。我们可以在目标解读中设置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点评: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分清主次、握准难易,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巩固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自然认知规律

在设计讲学稿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1)自主学习环节设计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点。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一些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理解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合作探究环节中的问题设计要深刻。要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理解问题,掌握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方法,达到对知识点不易忘记的效果。在设计讲学稿时,对高难度的题目要舍弃;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学习探究过程,将难点一点一点地细化、一层一层地弱化,抽丝剥茧,最后突破。

例如,在设计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如下: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阅资料】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和水的混合物)

酸性物质可以使石蕊变色

点评:此讲学稿充分考虑学生思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将课本中的难点通过填空引导的模式进行弱化,并引导学生用对比排除法验证,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3.设计要面向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

分层设计可以渗透到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延伸等各个环节,选出的题目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优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不失信心。这在训练巩固和拓展提升环节中会更明显。如,按知识基础将学生先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优生要求全部完成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内容,B组学生全部完成训练巩固内容,C组学生则只需要完成巩固练习内容,实现“提优”和“补差”两不误。

4.设计要更贴近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贴近生活的趣味化学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操作。

如,在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中,让学生回家提前做碱面和醋反应的家庭小实验,了解碳酸盐的性质;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可以设计“纸烧水”的家庭小实验等。又如,在拓展提升环节设计中,课堂上已经进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程度不同的对比探究实验后,再设计将月饼、面包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散在蜡烛火焰上的家庭探究小实验。学生会发现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脱氧剂内的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体会到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氧气的含量有关外,还与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有关。

二、讲学稿的使用

1.预习环节很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讲学稿目标解读、自主学习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系统预习,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将讲学稿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讲学稿自学教材。一方面,教师可以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让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去上课,有选择、有目的地听,为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是核心

合作探究是化学课堂的核心和灵魂。在这个环节中,讲学稿起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每组人数不要多,一般可以把1名优生、2名中等生、1名基础较差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每组需挑选一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权威性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先读透讲学稿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基本设计思路等问题,然后再组织动手操作,展开讨论、总结办法、展示成果,这样做到中心明确、全员参与,避免了探究形式化。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无疑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利用讲学稿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教师要在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矫正。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像“放风筝”一样收放自如,课堂自然就高效了。要实现这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3.练习环节不可少

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看似很少,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是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要将知识点强化,教师必须要求大多数学生过关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要鼓励学生深入地思考,把自己的见解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展示出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讲学稿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保留着预习时的思维痕迹,留有学生在课堂上“设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是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所学内容的工具。我们必须非常明确:精心编写是前提,课前预习很关键,合作探究是核心,巩固、拓展练习不可少,环环相扣,才能把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到最佳效果,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达新.从教案到讲学稿:浅谈初中化学教改尝试.科技与教育,2009(02).

[2]路文.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初级中学)

摘 要:在教学中,要优化讲学稿,重视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各个环节与学生认识过程相辅相成,最终得以升华,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讲学稿的设计;讲学稿的使用;高效课堂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课本、练习以及其他学习资料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深化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优化化学讲学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讲学稿的设计

1.设计要目标正确,做到有的放矢

讲学稿特点是少而精,层次性强,有深度,并且能做到讲、学、练一体化。初中化学讲学稿主要包括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提升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必须围绕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一定要避免内容和目标脱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正确解读课本。当然还需要多方面查阅资料,借鉴别人对教材的解读,为我所用。我们可以在目标解读中设置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点评: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分清主次、握准难易,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巩固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自然认知规律

在设计讲学稿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1)自主学习环节设计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点。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一些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理解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合作探究环节中的问题设计要深刻。要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理解问题,掌握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方法,达到对知识点不易忘记的效果。在设计讲学稿时,对高难度的题目要舍弃;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学习探究过程,将难点一点一点地细化、一层一层地弱化,抽丝剥茧,最后突破。

例如,在设计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如下: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阅资料】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和水的混合物)

酸性物质可以使石蕊变色

点评:此讲学稿充分考虑学生思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将课本中的难点通过填空引导的模式进行弱化,并引导学生用对比排除法验证,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3.设计要面向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

分层设计可以渗透到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延伸等各个环节,选出的题目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优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不失信心。这在训练巩固和拓展提升环节中会更明显。如,按知识基础将学生先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优生要求全部完成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内容,B组学生全部完成训练巩固内容,C组学生则只需要完成巩固练习内容,实现“提优”和“补差”两不误。

4.设计要更贴近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贴近生活的趣味化学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操作。

如,在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中,让学生回家提前做碱面和醋反应的家庭小实验,了解碳酸盐的性质;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可以设计“纸烧水”的家庭小实验等。又如,在拓展提升环节设计中,课堂上已经进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程度不同的对比探究实验后,再设计将月饼、面包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散在蜡烛火焰上的家庭探究小实验。学生会发现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脱氧剂内的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体会到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氧气的含量有关外,还与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有关。

二、讲学稿的使用

1.预习环节很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讲学稿目标解读、自主学习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系统预习,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将讲学稿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讲学稿自学教材。一方面,教师可以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让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去上课,有选择、有目的地听,为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是核心

合作探究是化学课堂的核心和灵魂。在这个环节中,讲学稿起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每组人数不要多,一般可以把1名优生、2名中等生、1名基础较差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每组需挑选一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权威性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先读透讲学稿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基本设计思路等问题,然后再组织动手操作,展开讨论、总结办法、展示成果,这样做到中心明确、全员参与,避免了探究形式化。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无疑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利用讲学稿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教师要在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矫正。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像“放风筝”一样收放自如,课堂自然就高效了。要实现这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3.练习环节不可少

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看似很少,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是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要将知识点强化,教师必须要求大多数学生过关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要鼓励学生深入地思考,把自己的见解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展示出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讲学稿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保留着预习时的思维痕迹,留有学生在课堂上“设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是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所学内容的工具。我们必须非常明确:精心编写是前提,课前预习很关键,合作探究是核心,巩固、拓展练习不可少,环环相扣,才能把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到最佳效果,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达新.从教案到讲学稿:浅谈初中化学教改尝试.科技与教育,2009(02).

[2]路文.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讲学稿 篇4

此后, 便有许多学校、许多老师对此争相模仿, 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笔者认为, 讲学稿的有效实施其实就是集体备课的最佳演绎, 充分发挥了教师的集体智慧, 也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开创了一条“教学合一”的教学新路。但若要真正运用好“讲学稿”, 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应注意四个“三”:

一、编写内容要注意做到三位一体

讲学稿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三者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的载体, 即讲学稿既是教师上课时使用的教案, 又是学生上课时使用的学案, 还是学生课后练习的作业本。三者能否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作用、能否帮助教师有效教学、能否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对讲学稿的编写提出了严格要求。

所以, 在经过不断实践与完善后, 侧重于学习过程也即教学过程的编写至关重要, 通常应由三部分组成: (课前) 预习·导学——— (课堂) 学习·研讨——— (课后) 巩固·拓展。

●预习·导学:主要是布置学生课前要预习的内容, 比如:作品背景、作者介绍、重点字词等, 并在其末尾留出空白填写“学后记”, 即写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以便课堂教学中讨论解决。

●学习·研讨:紧紧围绕所学课文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对教材重新整合, 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应体现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并布置适当具有一定梯度的课内练习题或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以巩固课时的重难点, 力争体现精讲多练。

●巩固·拓展:根据该课时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 如阅读理解题或语言积累与运用题型, 要求习题的选择必须与中考接轨, 并根据班级内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练习;“讲学稿”的最后部分要留出一定空白撰写“课 (教) 后记”。

另外还应注意不同课型 (如新授课、作文指导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 的“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二、编写过程要注意落实三个步骤

语文“讲学稿”的备课模式符合集体备课模式, 即“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初中语文讲学稿的具体编写过程应侧重落实三个步骤:

1.备草稿:每学期初, 各备课组长做好本学期备课计划, 安排各个主备教师和副主备教师 (主备教师一般应该是较有经验的老师) 的备课任务。各主备教师按照备课组要求必须提前两周备好“讲学稿”草稿, 并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阅;副主备教师服从主备教师的安排做好备课的其它相关工作。

2.集体备课:初审人初审后在集体讨论讲学稿前至少一周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 要求每个教师认真对“讲学稿”进行修改, 并由初审人召集备课组集体审稿, 提出修改意见, 并进行修改。备课组集体讨论要做到“三定三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

3.审核定稿: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定, 制成正式文本;讲学稿的正式文本必须提前一周完成。

三、具体使用要注意兼顾三个对象

讲学稿正稿形成之后,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 应兼顾教师、家长、学生三个重要对象。

(一) 学生使用要求

1.学生在上课前两天根据“讲学稿”的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讲学稿”中课前练习题,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课内练习题, 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 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在使用”讲学稿”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学生学完一课后, 及时在”讲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学后心得) , 即把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与练习及时记录在“学后记”, 以便在“周周清”的课外辅导中向老师提出并加以解决。

3.在每一个单元或一周的学习后, 学生要将“讲学稿”进行按日期顺序进行整理, 装订成复习资料, 并要妥善保管。

4.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课外完成讲学稿中相应层次的课外练习题, 并于第二天上交给老师批阅。

(二) 教师使用要求

1.教师在上课前两天将“讲学稿”发放给学生, 精心布置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 同时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工作, 保证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做到扎实高效。

2.教师使用“讲学稿”之前, 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研究讲学稿, 熟悉讲学稿, 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时有的放矢。

3.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讲学稿”, 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 (多少酌情而定) , 以了解学情, 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4.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 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5.原则上教师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 教师要对“讲学稿”中的课外练习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布置。

6.教师在使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后, 要及时在“讲学稿”的空白处撰写“课 (教) 后记”, 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三) 家长使用要求

1.要求学生要将当天完成的讲学稿及时交给家长检查, 以关注学生在校学习情况, 从而对学生实行双重教育, 以保证学生能高效使用好讲学稿。

《古代寓言二则》讲学稿 篇5

审核:初一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1年9月20日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翻译;培养利用书中注释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寓言的文体特点,了解寓言的深刻寓意。

3、培养联系客观实际分析问题的思想意识,学会变通地处理各种问题。【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把课文读通读懂,了解寓意。【教学难点】

由寓言引发的感悟。【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3、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本课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本课难点: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预习·导学

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郑人买履()②自度其足()③吾忘持度()...④宁信度()⑤遂不得履()⑥ 遽契其舟()()....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郑人买履》 ①自度其足()②置之其坐()③至之市()...④忘操之()⑤吾忘持度()⑥反归取之()()....⑦及反()⑧遂不得履()⑨何不以足试之()()....⑩宁信度()11无自信也()..

3、文学常识填空。

①《郑人买履》选自《 》。韩非,时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 学派代表。

②《刻舟求剑》选自《 》,该书是 国末秦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内容以、思想为主。

4、理解句子。

① 何不试之以足?

此句是 问句,又是 句。意思是 ②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此句意思是 ?

这句话以委婉 的语气批评了求剑者。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鞋”在古代叫“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与“履”有关的寓言故事,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呢?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好吗?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先让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现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三、研读文本:

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对照文后注解,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质疑释疑;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四、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合作探究: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五、拓展延伸: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郑人买履》

2、课内阅读

阅读《郑人买履》,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同)②反归取之。(同)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 何 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欲买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反归取之()②何不试之以足()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4、翻译句子。

①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译文: ②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5、写出含有“履”字的成语3个。

6、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本课目标:

1、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课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本课难点:

理解课文,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一、成语接龙,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今天搞个成语接龙,老师起个头,比如“日理万机”下一个同学再以“机”开头接着说一个成语,比如“机不可失”,接不上的表演一个节目。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三、合作探究:

1.从这个人找剑的过程来看,你能看出他是怎样的人呢?

2.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3、你觉得《刻舟求剑》里掉宝剑的人愚蠢在哪里?

四、拓展延伸:

1、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2、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

3、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今天我们学习这两则寓言故事,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如:正确面对现实,灵活机动地处理事情。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因循守旧 时代在发展,思想要跟上„„)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刻舟求剑》

2、课外收集三则成语故事,并作简要评论。

3、完成练习:

阅读《刻舟求剑》,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② 是吾剑之所从坠。.③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翻译下列句子。① 楚人有涉江者。

译文: ②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3、寓言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刻舟求剑”无疑是愚蠢的行为,求剑者“蠢”在哪里?

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浅谈讲学稿在英语学科中的应用 篇6

一、英语讲学稿应用的背景

纵观教育现状,重“教”轻“学”这样的观念还在不少老师心中根深蒂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少老师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忽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这样就直接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漠视,应付式学习比较普遍,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下降,学生与英语学科也渐行渐远,成绩便可想而知了。这种现象与当前新课改教育理念极不和谐,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针对此,笔者与本校的英语教师不断尝试、探索,将讲学稿引进英语课堂,依托讲学稿,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主动、持久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高效互动的英语课堂。

二、英语讲学稿的应用实践

1.应用英语讲学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讲学稿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1)注重学法指导。学生与生俱来就有要学好的欲望,对于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在接触英语学科之初他们都会努力学习。而之所以一些学生对英语越来越不感兴趣,学习越来越被动,是因为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学这门学科,对于一些难点简直是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干脆放手不学了。当前讲学稿的应用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讲学稿的设计,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他们逐渐掌握英语学习的主动权,不断培养学习兴趣。比如教学中教师可突显讲学稿的预习功能,设计一定的预习作业,并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手脑口并用,长时间坚持,学生便能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2)设计多元作业。传统的英语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作业不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手段,在设计英语讲学稿的作业部分时,应摒弃陈旧的观念,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差异,注重作业内容的开放化和多元化、设计形式的创新性和趣味性,更加强调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合作与实践,从而通过作业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例如,讲学稿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作业,避免单一的书面形式,将口头表达、实践、调查访问等也融入作业中去。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设计分层作业,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这样,多元化的作业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就不再是学生的负担。

2.应用英语讲学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英语讲学稿的使用无疑更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在预习环节中,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查阅资料来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2)促进学生认真反思。初中英语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各知识点前后紧密相连,任何一课的知识点都不可以孤立。英语讲学稿更有利于学生将前后知识串连起来,形成整体,同时促进学生认真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如在预习中学生会有一些问题无法解决,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在接触新知之前,我对原有知识掌握如何?我该如何弥补?……还可以让学生在讲学稿上适当标注对本课学习有什么好的建议,以此来促进学习效果的优化。

三、英语讲学稿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主导,引导学生在感知、体会、参与和合作和学习方式中实现任务目标,收获学习成果。英语讲学稿便体现了这一理念,它以人为本,以兴趣为动力,立足于实践和体验,着眼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英语讲学稿给学生展现的是“交流—互动—合作”的学习模式,师生共同参与,在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它避免了传统的“一言堂”和“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总之,英语讲学稿是贴近学生生活和教学实际的有效工具,它将不断推动初中英语教学向新的台阶迈进。

讲学稿 篇7

一、讲学稿的设计

1.设计要目标正确,做到有的放矢

讲学稿特点是少而精,层次性强,有深度,并且能做到讲、学、 练一体化。初中化学讲学稿主要包括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提升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必须围绕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一定要避免内容和目标脱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正确解读课本。当然还需要多方面查阅资料,借鉴别人对教材的解读,为我所用。我们可以在目标解读中设置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例如,《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双向细目表

点评: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分清主次、握准难易,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巩固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自然认知规律

在设计讲学稿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1)自主学习环节设计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点。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一些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理解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合作探究环节中的问题设计要深刻。要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理解问题,掌握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方法,达到对知识点不易忘记的效果。在设计讲学稿时,对高难度的题目要舍弃;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学习探究过程,将难点一点一点地细化、一层一层地弱化,抽丝剥茧,最后突破。

例如,在设计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如下: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阅资料】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和水的混合物)

酸性物质可以使石蕊变色

【思考并回答】如右图所示: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的石蕊试液

1图中此时试管中含有石蕊、______、 H2O,还可能含有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成酸。

2CO2通入到石蕊试液中,我们观察到石蕊试液变______。

【实验猜想】

a.使石蕊变红的物质可能是______;

b. 使石蕊变红的物质可能是H2O ;

c.使石蕊变红的物质可能是______。

3【猜想验证】准备干燥的石蕊小花、二氧化碳、水、集气瓶、喷壶等仪器和药品。

实验Ⅰ:在干燥石蕊小花上直接喷H2O,实验现象是小花______, 证明猜想______不正确。

实验Ⅱ:将干燥的小花直接放入到装有______的集气瓶中,实验现象是小花没有变红,证明猜想______也不正确。以上猜想中只有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实验总结】以上实验证明:二氧化碳______。

点评:此讲学稿充分考虑学生思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将课本中的难点通过填空引导的模式进行弱化,并引导学生用对比排除法验证,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3.设计要面向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

分层设计可以渗透到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延伸等各个环节,选出的题目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优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不失信心。这在训练巩固和拓展提升环节中会更明显。如,按知识基础将学生先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优生要求全部完成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内容,B组学生全部完成训练巩固内容,C组学生则只需要完成巩固练习内容,实现“提优”和“补差”两不误。

4.设计要更贴近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贴近生活的趣味化学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操作。

如,在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中,让学生回家提前做碱面和醋反应的家庭小实验,了解碳酸盐的性质;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可以设计“纸烧水”的家庭小实验等。又如,在拓展提升环节设计中,课堂上已经进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程度不同的对比探究实验后,再设计将月饼、面包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散在蜡烛火焰上的家庭探究小实验。学生会发现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脱氧剂内的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体会到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氧气的含量有关外,还与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有关。

二、讲学稿的使用

1. 预习环节很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 讲学稿目标解读、自主学习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系统预习,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将讲学稿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讲学稿自学教材。一方面,教师可以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让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去上课,有选择、有目的地听,为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是核心

合作探究是化学课堂的核心和灵魂。在这个环节中,讲学稿起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每组人数不要多,一般可以把1名优生、2名中等生、1名基础较差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每组需挑选一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权威性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先读透讲学稿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基本设计思路等问题,然后再组织动手操作,展开讨论、总结办法、展示成果,这样做到中心明确、全员参与, 避免了探究形式化。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无疑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 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利用讲学稿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教师要在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矫正。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像“放风筝”一样收放自如,课堂自然就高效了。要实现这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3.练习环节不可少

初中语文讲学稿的设计及其反思 篇8

一、探究语文讲学稿的“五环”设计

我们把语文讲学稿设计定为“五环”:

(一)定向:即在讲学稿上明示教学、自学目标和方法,明确“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二)预习:在学生预习时让他们熟悉课文同时解决相关问题,如:1援字词练习;2援搜集作者资料;3援初读课文,解决课内阅读相关问题。

(三)探究:即师生共同进行的课堂教与学。包括如下环节:1援导入并且明确当节课目标;2援交流自学情况;3援小组合作探究,由四人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落实问题;4援再读课文,解决阅读问题或提出问题;5援分小组展示;6、小结(诗词及文言文当堂背诵)。

(四)检测:课内用讲学稿的题目当堂巩固,当堂由组长批改。

(五)拓展:结合课文,找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拓展延伸。

讲学稿的设计一定要在充分分析课本的基础上,通过备课组认真研讨及交流合作,再进行落笔。如果参加讲学稿实验的老师不十分熟悉教材,不认真讨论研究,不把各个环节的内容钻研得很深很透,如果老师自己对古代诗词和文言文都不能理解透彻,那么讲学稿将会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二、初享语文讲学稿的实在成果

讲学稿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减轻了师生的负担:一方面由于语文讲学稿替代了备课本,减轻了教师的书写负担。原来每位教师都要单独备课,每位教师备一节课需要近两小时的时间。现在,使用讲学稿,发挥集体优势,尽管商讨探究有时也会用两节课时间,但是组内老师轮流执笔,而后共同讨论定稿。这样形成的讲学稿供同一年级教师使用。显然我们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大大减轻了,这样教师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辅导学生和其他方面。我们还将讲学稿汇聚成册后即可成为教师备课本,供今后教学参考。另一方面,语文讲学稿替代了学生的作业本,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过去,学生每门课都要准备作业本,现在语文学习学生只需要一份讲学稿即可顺利学习。同时我们四个班使用讲学稿,还大大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符合打造有效课堂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让他们快乐学习。

2.提高了师生教与学的能力:语文讲学稿的使用给我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四位老师在探究过程中,大大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语文讲学稿更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之间文人相轻比较严重,相互间缺乏合作交流。有的老师只要自己教学效果比他人强,就不管学生愿意与否,也不管社会反响如何,更不管同行怎样评价。现在,我们四位教师同时带动全校15位老师相互学习,实现集体智慧共享。学生的能力在语文讲学稿的使用中得到大大的提高,尤其是自学能力的提高比较明显。在以往,有的学生遇到陌生题选择放弃,而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敢于亲自尝试,他们能独立思考,寻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讲学稿中的自学部分,85%的学生能够完成自学任务。在新课程标准中,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讲学稿的使用达到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3.注重了师生的合作:语文讲学稿提供了师生、生生合作交流的平台。传统的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甚少,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也比较少。教师只是演员,学生只是观众。教与学脱节,不但学生自学能力低下,而且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原本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通过讲学稿的使用,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激活了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教师变成了学习中的一员,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去,同时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在讲学稿中设计一些讨论题、操作题,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合作机会、展示平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师生之间合作共处、教学相长。

三、反思语文讲学稿的设计原则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看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讲学稿的使用,正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运而生的。但是语文讲学稿的设计原则也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1.如何达到容量适度:语文讲学稿的设计如何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容量要求,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一篇讲学稿要达到的目标不宜过多,深度不宜过深,难度不宜过大。初学新知,要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上做文章,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的知识形成链状和网状结构。当然对新知的应用也应该加以重视。学习的目的是会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节课的讲学稿如何当堂完成、当堂落实,正是我们重点反思的问题。

2.如何达到合作有效:当前学生得学习各门功课,如何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如何让他们之间合作达到有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要注重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现状,在友好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要试图通过分组讨论教学方式的研究,让学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语文讲学稿的使用中都能得到发展,尤其让“潜能生”得到发展。

3.如何达到作业规范:学生在原有的语文作业的基础上又加上语文讲学稿,简单重复、满负荷操作的现状就显得非常严重,与新课程标准语文学科的要求很不配套。第一是简单重复,有时布置的作业重量不重质,研究筛选不够,综合改造极少,布置作业后检查评价跟不上套,多数学生反复做、做反复,仍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平面作业,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不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淡化,创新能力蜕化。第二是满负荷操作,从量上看,教师布置了大量作业,学校及家庭准备了花样繁多的课外作业,学生面对大堆作业,能机械完成就很不错,哪里有自学或创新的时间和精力?又哪里有时间和精力落实语文讲学稿中补充阅读内容?从质上看,现行许多语文作业不能很好地发挥课内外衔接和学科渗透的作用,未能尽快适应新课改的新要求,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引导作用不大。语文讲学稿有时也不能较好地联系学生身心实际、生活实际,联系大政时事、世界万象,没有能多向立体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因此我们要反思进行语文讲学稿使用后作业改革的尝试,达到作业规范,使语文作业阵地集中,跟踪指导到位,形式变化灵活,使语文讲学稿作业落实到位。

讲学稿 篇9

一、讲学稿的设计应当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与小组化自主学习模式相统一

我校实施教学改革以来, 构建的是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学校每个班级座位的编排都是以小组为单位, 六人一小组或八人一小组, 学生相向而坐, 教室的四面墙壁都是黑板。这种学习模式把小组成员捆绑在一起, 突出强化以小组为单位来评价、检测、评估, 甚至考试成绩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小组化自主学习模式的精神是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 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会:我参与, 我快乐;我自信, 我成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我们的讲学稿设计应当和这种自主合作的小组化学习模式相适应, 讲学稿在设计相应问题时应当让每个小组都有展示的空间, 给学生合作互助创设机会。应当要创新课程内容呈现方式,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设计更多的开放性问题, 多给班级小组展示交流的机会。例如:笔者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身边的诱惑》一课时, 就在讲学稿中给学生设计了六个活动:1.放眼生活寻诱惑。2.激情飞扬谈诱惑。3.文韬武略辨诱惑。4.明察秋毫析诱惑。5.独具慧眼明诱惑。6.足智多谋抵诱惑。给每个小组分配展示一个活动的任务, 这种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变为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结构, 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和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将学生从传统的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解脱出来, 使得学生转向“理解—探究—转化—创造”的创造性学习过程, 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机会, 因此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讲学稿的设计应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提出:“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新课程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 扩展知识技能, 完善知识结构, 提升生活经验, 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 我们讲学稿的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必须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并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提升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笔者在听课过程看到了部分教师使用的讲学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唱响自信之歌》) , 其教学过程主要是阅读课文, 之后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如何从进步与长处中看到自信?2.增强自信心与实力的关系。3.个人自信心与民族自信心的关系。纵观整课讲学稿的设计没有任何教学情境的创设, 只是三个直接的问题。这种讲学稿使得课堂缺少生命的活力, 缺乏勃勃生机。教师的教学行为显得枯燥无味, 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就缺乏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注重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 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认知背景和停靠点, 促进学生理解和思维。教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 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讲学稿的设计更应当注重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 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

三、讲学稿设计应当遵循灵活性、弹性原则, 做到真正从学情出发, 服务于教学目标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余文森教授在《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中指出, 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 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时, 必须先学后教, 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 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能力的时候, 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时, 必须先教后学 (边教边学) , 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 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这两条铁律告诉我们, 无论是讲学稿的设计还是课堂教学的实施必须关注学情, 关注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曾经讲过:“顺应学情, 是教育的生命线。”所以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应当机械地遵循先学后教或“15+30” (杜郎口模式中的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于30分钟) 的原则。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要、实际发展水平、思维能力、心理特征、个性差异等综合因素来设计讲学稿和实施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中的某些章节是必须由先教后学的, 有些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是必须由教师讲解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讲学稿的设计应当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 根据学情出发, 不要机械地坚守先学后教。同时讲学稿的设计应当坚持弹性原则, 当教学内容偏难时, 讲学稿的设计应力求指引性, 当教学内容浅显时, 讲学稿的设计力求参与性。

讲学稿 篇10

一、划分“学习小组”, 构建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平台

课堂学习小组的合理划分, 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如何进行小组划分?我们按照学生学习成绩, 并结合学生的性别和组织能力, 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组, 大致分为10组, 组内成员分别编为1号至4号, 原则上1号同学为组长, 负责管理和组织本组同学进行课堂讨论, 负责检查、督促、指导本组同学课堂发言、作业检查以及协调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根据组织能力的差异, 2号同学也可以是组长。小组的座次, 最好安排1号和4号一桌, 2号和3号一桌, 四人前后就坐, 这样有利于管理, 有利于问题的讨论、指导和解决。这样的分组模式, 课堂上操作起来方便、灵活, 比6人组、8人组操作起来效率更高。小组分好后不经常变动, 一般每学期调整一次。学生的课堂展示、提问、练习等活动的效果, 都要用得分来衡量, 并累计为该小组得分;同样难度的问题, 不同序号的同学加分也有差异, 序号靠后的同学得分要高;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 所加的分值也不同。各组之间可以两周评比一次, 以精神奖励为主, 得分排名在前的组可以享受优先选座位的权利。

让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教学, 分分必争,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 学生为了得出问题的答案绞尽脑汁, 为抢到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急得小胳膊乱舞, 为了争论一个问题吵得面红耳赤;有的同学原本应该得的分, 因自己的失误被别人抢了去, 即便同组的同学不责备他, 他也会非常懊悔;小组为了多得分, 在讨论问题时, 已经理解了问题的成员会一遍又一遍地给没有理解问题的同学讲解……所有这些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是以前传统教学中不可能见到的。这种以强带弱, 捆绑式协同作战的模式极大地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二、推行“讲学稿”, 提供“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抓手

前不久, 《中国教育报》上刊登过一篇类似的文章。一位颇有名气的语文老师在京上了一堂公开课, 教师设计问题精到, 点拨到位, 学生回答问题踊跃, 课堂气氛相当热烈。课后, 不少国内内行人士不吝溢美之词, 交口称赞。兴奋之余, 他们征求国外几位资深教育家的意见, 没想到人家给泼了一瓢冷水:“整节课上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你们让学生干什么来了?”这话问到了点子上。这样一节热热闹闹的课, 其实学生还是在老师的设计之中被动地回答问题, 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讲学稿”引导下,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堂, 就是为了试图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讲学稿”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 既是学生的学案, 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通过“讲学稿”这个载体合二为一。“讲学稿”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从前一天晚上的预习、自学到第二天课堂上的答疑、巩固, 学生产生疑问, 探究疑问, 解决疑问的全过程都会在“讲学稿”上留下清晰的印记, 教师可以据此随时检查、指导和调控。“讲学稿”强调师生互动, 共同探究, 利用“讲学稿”,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现课堂教学中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 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甚至让学生来做“老师”, 让他们走上讲台充当“小先生”来发表见解。重情趣, 重参与, 重感悟, 重合作, 重实践, 重创新, 把时间留给学生, 把空间留给学生, 把权力交给学生, 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 参与的机会增多了, 主动探索的兴趣浓郁了, 师生关系融洽了,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

运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 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 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真正体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学习, 既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促进了教学的全面提高。

三、掌握“分组方法”, 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保障

对于学习小组的划分, 可以依据以下几个参数进行:

1.成绩。

按成绩的好坏依次分为1、2、3、4号, 具体方法为:第一次分组时, 每组的1号同学的产生, 可以按综合成绩取前十名, 作为每一组的1号同学, 依次标为第一名为A1, 第二名为B1, 第三名C1……J1等, 按照蛇形排列的顺序, 班级排名第1、20、21、40为一组, 班级第2、19、22、39为第二组, 以此类推, 产生各组人数 (以每班40人为例) 。这样分组后,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 班主任也可以做微调, 微调的依据因素有性别、性格、自制力差异等。期中考试后, 分组的依据可做调整, 可按数学、英语或语文成绩依次轮流, 但班主任一定要提前告诉学生下次分组的依据。为了强化数学, 我们可以把数学好的前10名学生定为1号, 待班级数学成绩趋于稳定后, 可以把目标转向英语学科, 按照英语成绩确定1号学生。

班主任还可以先按照原来的方式产生1号, 其他2号、3号同学的产生, 可以由1号同学挑选, 挑选之前先划定范围, 同时设定挑选的条件;11名~25名为2号范围;20名~30名为3号同学范围, 剩余为4号同学范围 (被班主任指定的后10~13名) 。班主任这时要依据性格差异等综合因素调控2号、3号同学的人选。4号同学的选定, 限定为班级排名在后10~13名的同学, 最差的2~3名同学不给编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 班级综合实力强的学生数目不断增多;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以往1号之间的竞争已逐渐扩展到2号与1号的竞争, 3号与2号的竞争, 4号与3号的竞争, 甚至2、3号与1号同学的竞争。小组内部也充满竞争, 组内序号在后的同学凭个人累计的积分, 有竞争上一级位子的机会。这充分体现公平的理念, 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增强学生的自信, 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强化了他们的影响力, 提高了他们的领导才能。

为了保护这种竞争环境, 使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每学期组内成员的调整不要太频繁, 否则不利于组内成员形成合力, 不利于组内的管理。小组平时的管理, 采用每天一总结, 每周一评比的方式, 如果有小组申请解聘组员, 可由小组成员民主表决, 被解聘的组员就归到剩余人员当中, 并由剩余人员中挑选一名。没有固定组的剩余人员, 由每周排名在前的小组各承担一名。承担剩余人员的小组可能会产生排名在前还要负担一名差生, 还不如不排在前的想法, 鉴于此, 我们规定每接受一名学习困难的学生, 一周可以给5~10分的奖励, 这样可以调动先进组的积极性, 达到争先恐后扶持学困生的目的。

2.性别。

男生胆大敢闯, 女生思维缜密, 男女搭配均衡, 能产生互补效果。比如, 如果1号同学为男生, 则2号挑选女生;如果4号同学为男生, 则3号挑选女生。

3.性格差异。

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可将性格分为内向、外向两类。内向型的人沉默寡言, 心理内向, 情感深沉, 待人接物小心谨慎, 性情孤僻, 不善交际;外向型的人心理外向, 对外部事物比较关心, 活泼开朗, 情感容易流露, 待人接物比较随和, 不拘小节, 但比较轻率。也有人把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两类:独立型的人表现为善于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 有主见, 不易受外界的影响, 较少依赖他人;顺从型的人则表现为独立性差, 易受暗示, 行动易为他人左右, 解决问题时犹豫不决。这需要班主任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综合处理, 适当搭配各色人等, 达成性格互补的效果。

四、运用“小组赋分”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班级工作作、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小组赋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包括课堂答题、质疑、辩论、演示等, 学生课堂展示后的赋分, 可以这样设定:每次有效的课堂展示1号同学得1分, 2号同学得2分, 3号同学得3分, 4号同学得4分;也可以视问题的难易程度, 提出不同分值的问题, 分值的界定, 要视已经掌握问题的学生的人数来定, 可以把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作为参考依据之一, 教师视问题难易程度提问相应学号的学生。

2.考试。

每次考试结束后, 各组同等学号同学进行排名。例如7年级1班分12组, 则全体1号同学进行排序, 第1名得12分, 第12名得1分。也可以这样赋分:第一名加5分, 第2~5名各加2分, 然后4人分数的平均分乘以0.1后为组内总分。对于考试不及格的同学, 先在组内扣掉10分, 补考合格后, 考多少分乘以0.1后, 实加多少分。各科课代表同学负责换算、汇总考试成绩得分。

3.作业。

不按时交作业, 给组内扣10分, 抄袭作业给组内扣20分。下一组 (各组循环, 下面的与此相同) 1号同学负责监督此项作业情况, 并详细记录存在问题, 对记录的结果进行签名认证。

4.课外活动。

参加学校重大活动, 每人次加10分;参加班级集体课外活动, 每人次加5分;参加校内外活动取得荣誉, 为班级做贡献, 根据成果, 加每人次加10~20分;主动帮助别人、舍己为人等好人好事, 视情况每人次加5~15分。此项统计由2号同学负责监督、记录, 交由下一组2号同学签名、认证。

5.纪律。

课堂纪律由3号同学监督下一组并负责记录, 老师眼前违纪扣5分, 老师背后违纪扣20分。纪律一周内没扣分, 下一周加5分。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过程, 不是有意违纪可以不扣分, 标准由2个组1号同学协商决定。

6.奖励。

讲学稿 篇11

备课担负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总体策划和设计的重任,是解决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之间矛盾的主要途径。朔北乡中心学校将讲学稿设计作为备课的契机,将学案、教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讲学稿模式。

为确保讲学稿设计的质量,我们每个备课组做到“三定三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我们的备课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将“教学案”草稿交备课组,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对教学环节、教学目标、课前练习、当堂检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课后练习、课后拓展都进行认真的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根据建议再次对讲学稿进行修改,最后由教研组长和教导处进行审稿、定稿后,发给每位授课教师。

讲学稿编印完成,教师将讲学稿提前发至学生手中,学生预习后交给教师,教师批阅后课前再发给学生,然后师生共用这一文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讲。教师主要讲重点、难点、迷惑点、易混点,然后进行适量的练习,教师引导全体学生边练习边订正错误,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提高。课后,教师在讲学稿上填写课后记。

为了提高讲学稿设计的质量,数学教研组开展了许多校本教研活动。我们的校本教研以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题。我们的研修活动,每次都先定主题、定课题、定主备人、集体备课、定讲课人、定主持人、分配观课点。然后由主讲人进行教学说课、授课、教学反思、再议课、形成成果,最后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将讲学稿设计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将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研讨。

精心设计讲学稿为智慧课堂增添了重要的一笔,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不再“居高临下”。许多教师都说“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由教书型向教书育人型转变;由重视尖子生向同时重视中等生、学困生转变。

讲学稿的精心设计,加之校本校研的具体实施,使朔北乡中心学校的初中数学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课堂由讲堂向学堂转变,

由课堂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向关注学生生活实践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变化,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一部分学困生的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讲学稿 篇12

1“四变”开放型教学的主要内容

1.1 变“课标”为“学标”

课程标准 (简称“课标”) 是进行教学双边活动的标准, 它既是教师执行教学任务的标准, 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标准 (简称“学标”) 。因此, 教师、学生都应该学习它。这样, 教学双方目的明确, 思想一致, 有利于相互的配合和合作, 有利于信息的传递、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教师要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精神的把握, 把它的内容落实到讲学稿的备写和课堂的学教活动之中。要使“学标”真正发挥作用, 就必须强化“学标”意识, 增强它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做到预习时想到它, 上课时联系它, 课后复习、自测、评估依赖它, 使它成为学习的标准和学习效果自我评估的标准。

1.2 变“教本”为“学本”

教材, 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传统的教材从形式到内容, 严格地说只是“教本”, 而不是学本。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 学生不能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不能自己设计学习的方案, 要靠老师的“牵”, 而不是“导”。如果教材不利于对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那么, 思品课教学改革只能算是没有“学改”的“教改”, 没有“学改”的“教改”是封闭的, 是没有出路的。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先学后教, 学教合一的模式, 既体现了“教改”, 更重要的是“学改”, 可以说是学习方式的一次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教本”变为“学本”, 使原来的封闭的教学型教材, 变为开放型、公理型、学习型的教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 实现“凤头”“猪肚”“豹尾”的科学而合理的布局。“风头”就是每一节课的“引言”, 它应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思路和方法;“猪肚”就是内容充实, 内容要求做到重点突出, 可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路,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后可以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豹尾”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 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 进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3 变“教案”为“学案” (讲学稿)

我们常说,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生学会什么?二是教学生怎样学?前者是学习内容, 后者是学习方法, 其中学习方法是主要的。传统的教案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 而讲学稿, 它不仅是教师的教案, 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学案, 在讲学稿的备写上, 应该打破传统教案的备写方式, 着重突出一下六个方面:

(1) 学教目标:目标的设置应体现“三维性”即: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 这样,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再教和学的过程中, 可以克服盲目性, 做到有的放矢, 就如一盏“明灯”, 照亮下一步的“学路”。

(2) 重点和难点:这一设置的意义在于提醒教师要把主要气力用在重点和难点的点拨上。同时, 也引导学生有主次地、有重点地把握知识、发展能力, 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预习导航:这是讲学稿中的灵魂部分, 使学生对课前预习的理解不再是空洞的无法操作的, 而是有了具体的可实际操作的依据, 要求学生结合导航, 自主学习, 熟悉教材内容, 把握知识结构。这一环节主要由知识点和预习题例两部分组成, 知识点是从教材中提炼出来的, 抓住了知识点就等于抓住了教材的骨架, 预习题例的设置必须围绕知识点展开, 体现“三性”, 即:典型性、特殊性和综合性, 而应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预习题例是为知识点服务的, 这些题例表面看仅仅是练习题而已, 而如果以一种方式结合起来, 正好是该知识点所要揭示的内容。

(4) 课堂助学:这一环节主要由交流预习导航, 强化基础和课堂活动两部分组成。课堂活动内容的设置, 可以围绕重点和难点进行, 题型设置应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 通过活动探究,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 净化学生的心灵 (这才是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真正归宿) 。

(5) 创新探究:这一部分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差异, 普遍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在讲学稿最后设计一道或两道创新练习题, 目的是把课堂上的知识有所巩固, 并向外延展, 促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得到发挥。

(6) 学 (教) 后记:这一部分主要记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感, 得与失, 以便今后更好的学习, 同时也是教师就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 以便今后更好的教学。

1.4 变“课堂”为“学堂”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也是学生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 无论是掌握知识, 还是提高能力, 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都要循序渐进, 都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以学生“学会”为目的, 把课堂变为“学堂”。

在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下, 思品课“学堂”教学的一般操作程序如下:在课前预习, 以讲学稿为载体,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悟明理, 熟悉教材内容, 构建知识体系;在课堂学教中, 明确学教目标及本课重难点, 师生结合知识点提示, 共同交流预习导航, (应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和说明) ;师生共同探究课堂助学部分, (在实际的操作中, 以学生活动为主, 必须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师可以采取一种方式, “撬开学生的嘴巴”, 让学生敢于直言, 而教师只要扮演好“拨”和“导”的角色即可) ;学生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代表解答提出的问题;教师总体评价或对重点问题 (知识) 进行评析, 补充;学生讨论完成创新探究。

2“四变”开放型教学的优势

2.1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增强了学生的主体观念

讲学稿作为学生的学案, 学生结合讲学稿, 可以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自身的创造意识和自学能力, 并真正地进入主体的位置,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2 促进教学相长

课程标准开放、教材开放、讲学稿开放和课堂教学开放等, 不仅使教师失去了一部分优势, 而且还面临学生的挑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学路得到了拓宽、拓深。这样, 就会促进教师加紧学习, 不断更新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向广博、精深发展, 从而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2.3 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讲学稿教学模式下, 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使千百年来旧有的师生关系被打破了。“四个开放”使学生进入了主体位置, 使纵向的师生关系变成了横向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交换信息、沟通思想, 可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缩小彼此之间的思想差距。教学中师生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互相配合, 可加深师生之间的友谊, 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 减少对立情绪, 使思想品德工作得以加强, 教书育人的愿望得以实现。

总之, 以讲学稿为载体, 先学后教, 学教合一, 在思品课教学中, 构建“四变”开放型教学不是固定的, 还需要不断创新, 这种创新既包括观念上、方法上的创新, 也包括组织形式上、活动方式上的创新。因此, 教师要加强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思考, 改进课堂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这有助于丰富、发展和完善讲学稿模式下的思品“四变”开放型教学, 使思品课教育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呈现新的气象。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 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 注重于人的内在价值, 强调人的主体存在。因此, 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突破常规, 找寻特色, 构建“四变”开放型教学, 不断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纳米二硫化钼下一篇:视频搜索引擎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