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

2024-08-17

加减乘除(精选12篇)

加减乘除 篇1

政府转变职能与市场改革是当下热议的话题,如果用“加减乘除”法进行解释,笔者有些心得。

依靠市场去优化配置资源要用加法。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果最大化与效益最优化。推进市场化改革要实行加法,就是依据三中全会的要求,凡没有做到的或做了不好的,要一项一项填补进去。比如,“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质的规定性是什么,又如何掌握其度的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讲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但做得怎样?提倡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经销商诚实守信;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又做得怎样?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市场体系是练内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要持之以恒。

对政府越位膨胀的权力要用减法。

三中全会指出,要着力解决政府在经济领域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转变政府职能有加法有减法,监管不到位要用加法,干预过多要用减法,但我认为现在主要是用减法。这对政府来讲是一场自我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每届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都有动作,但主要在减少几个机构上下功夫,政府职能转变改变不大。官僚主义、腐败之风盛行,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过多地去直接配置资源,尤其是对一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一直抓在自己手里不放,原因很简单,因为与利益关联着。这个减法怎么做,大家都拭目以待。大量减少审批是重点,国务院已下定决心。但政府也有政府的难处,中国市场经济不成熟,法制不健全,老百姓习惯依赖政府,政府才是依靠,从找“市长”变为找“市场”不容易,所以这个减法又不好做,要掌握好一个度,不能一放了之。

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用乘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的主体,如何调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定要用乘法,才能让效益倍增。比如坚持改革开放,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必须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达到目的。一旦人民群众从“你要我做”变为“我要去做”的时候,其能量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又如,从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解决好民心所向、民心所归的问题,可以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多大的险滩都可以冲过去。再如,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可以使中国五彩缤纷,充满活力与生机。

对取得的任何成绩要用除法。

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成功与成就,总结了经验、也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回头看,可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但绝不应该躺在成绩单上,一切要从零开始。中国人看成绩非常注重数量,比如,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二大消费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有多少工业品、农产品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等等,但很少有人与发达国家比质量、比人均、比结构、比生态,所以,我主张对取得的成果要用除法,即要用13亿人口除,这样我们的头脑就会冷静下来,就知道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多大的差距。中国长期以来是小农经济国家,习惯于自给自足,习惯于急功近利。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人坐井观天,认为马上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现在我们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总有些人用形而上学去看问题,不懂得天外有天。所以,用除法是一道清醒剂。

联系到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同样要用“加减乘除”法。对提升物流功能、实现产业升级要用加法,对非核心竞争力要用减法,对激发物流企业、企业物流发展与调动物流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用乘法,对物流业取得的成绩要用除法。对每个人也是一样,在工作与生活中,学会应用“加减乘除”法,也是一项必修的内功。

加减乘除 篇2

以A1至A5区域及B6单元格式为例,A1至A5分别为1,2,3,4,5,B6为6

加法=SUM(A1:A5,B6)

=A1+A2+A3+A4+A5+B6

A1至A5及B6相加值为21

减法=SUM(A1:A5)-B6

=A1+A2+A3+A4+A5-B6

A1至A5相加减去B6值为9

乘法=PRODUCT(A1:A5,B6)

=A1*A2*A3*A4*A5*B6

A1至A5及B6相乘值为720

除法=PRODUCT(A1:A5)/B6

=A1*A2*A3*A4*A5/B6

人生的加减乘除 篇3

一张是20岁时拍的。拍的是花开时节,遍地姹紫嫣红,母亲和花融为一体,美丽的青春就像遍地鲜花,明媚动人。

第二张是30岁时拍的。母亲体态依旧轻盈,目光中仍然流露出少女的清亮。

第三张是40岁时拍的。家庭和工作在母亲脸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她的眼神焦灼不安。

最后一张,是母亲前几年拍的,退休后的母亲在岁月的长河中变得知性而安祥。

母亲缓缓说着以前的事,20岁时她有满腹理想,每天都有一大堆想做的事,青春的天空把梦想涂抹得多彩多姿。30岁时母亲有了自己的家庭,虽然还有一些事想去追求,但已不是天马行空无边无际,而是柴米油盐触手可及。过了40岁,家庭和工作都已走上了固定的轨道,母亲想做的事似乎越来越少。而现在,母亲退休了,子女也成家,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此时母亲发现,自己能做的事竟少得可怜。

从母亲的话中,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人生就如同在做一道复杂的算术题,年轻时做乘法,日新月异的梦想和追求不断涌现出来;30岁以后做加法,虽然还有追求,却已明白年少时的梦大多数已不可能实现;40岁以后做减法,事业家庭已稳定,加上对年龄的恐慌,渐渐放弃往昔的追求;五十岁以后,只能做除法了,伴随着退休的临近,子女成家,发现自己正急剧地失去曾经拥有的一切。

岁月就是如此,我们开始时要求得太多,接着在岁月流逝中,学会慢慢放下。这便是生活中的禅意,我们在时光流逝中慢慢靠近生命本来的面目。

所以,不必为岁月消逝而恐慌。用一颗平静而知足的心,去拥抱年华,我们便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职场中的“加减乘除” 篇4

关于职场中的“加减乘除”法, 你听我一一道来。

加法:加强与新人的沟通与融合。管理心理学有一句话说得好:“职场中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有永远的榜样。”职场中不断涌进新生力量, 这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现实。因此, 作为先行进入公司的员工, 要积极与新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同时, 要谦虚谨慎, 不要因为自己进入公司较早而产生骄傲情绪。俗话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 因此, 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 加强对他们的了解, 友好相处。

减法:减少对工资待遇的期望值。初入职场, 不要在待遇上搞攀比, 这非常重要。一般而言, 待遇是和能力挂钩的。所以, 理智地看到自身的不足, 不断充电, 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是当务之急。而盲目攀比, 只会让自己心情郁闷, 减少工作热情。长此以往, 会使自己变成一个得过且过, 不愿多干一点工作的消极人。而每天认真工作, 不抱怨, 积极向上, 笑脸迎人, 才会前途无量。实际上, 当你真的把待遇看淡的时候, 因为业务精进, 你会受到领导和同事的重视。随着职务的提升, 待遇自然水涨船高, 这是良性循环, 万望坚持。

乘法:乘势向前莫迟疑。一个多年在职场摸爬滚打的人, 工作热情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减退。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绝不能迁就自己, 给自己找松懈的借口, 而应该随时提醒自己一直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凭借多年的经验积累, 乘势向前, 开拓属于自己的职场新天地。否则, 随着工作热情的逐渐消退, 根本无法和新人抗衡, 弄不好极易被淘汰。

除法:除去摆资格、倚老卖老的不良心态。在职场打拼多年, 会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强烈的优越感, 认为自己为公司的发展作过贡献, 理应得到优待与相应的尊重, 而那些刚来公司的新人, 对自己本来就应当礼让三分。这种摆老资格、倚老卖老的不良心态应该及时除去。如果整天以这种心态在职场与人相处, 经常摆出一副“我是元老我怕谁”的架势, 肯定与同事搞不好关系。久而久之, 甚至会令人生厌。因此, 人在职场, 应该永保谦虚向上的良好心态, 去除此种不良心态。

幸福企业的加减乘除 篇5

幸福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信仰。幸福的人和幸福的企业越来越多,就能够构筑成一个幸福的中国。然而,幸福企业到底是什么?可以用加减乘除来诠释。

加,是幸福企业的范畴。幸福企业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在企业内“人人都感觉到幸福”,而不光是老板、中高层或者某一部分人感到幸福,因此幸福企业的“幸福分值”是该企业每一个人幸福感之和的平均。换句话讲,企业的幸福感应具备“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历史上子贡曾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体现的正是兼济天下的胸怀。这里的天下,可以首先界定为一个企业,往下延伸就可以界定为整个社会了,企业为社会创造的幸福感越大,社会反馈给企业及其成员的幸福感也就越多。

减,是幸福企业的真谛。现在的很多企业家明显感觉到不如以前幸福,因为主观上幸福的边际效用在递减,客观上市场竞争激烈、风云变幻,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难,有些企业的被动增长其实是以自己或他人不幸福为代价的。“幸福”是怎么写的:幸福的“幸”字就是一个加,一个减,底下一个人民币符号。“福”就是左边一个衣服,右边一口田,什么意思,就是说钱多钱少不重要,幸福可以很简单。企业家谁不想挣钱,可后来发现挣钱挣多了反而不幸福,就开始做减法了。实际上幸福的企业往往不是因为做得更多,而是因为做得更少,做你应该做的事,别着急那些你不能改变的事实,

好多企业就死在多元化上面,现在发现多元化这条路很难走,而专一、专业、专注的企业活得很好,所以学会做减法就会很幸福。

乘,是幸福企业的精髓。幸福企业的核心精髓是企业文化,尤其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既然幸福是一种心态,那么感受、营造和传播这种心态的,都是人,只有人才能带动人,感染人、影响人、塑造人、成就人。只有人才能把幸福的力量不断放大,甚至于放大到无穷无尽,所以“人传人”就是幸福企业得以复制的乘数效应。在一个企业中,企业的共同价值要不断被强化,才能使每个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找到幸福。幸福的企业要“度己同时度人”,他们通过乘数效应,把幸福或者是传播幸福的理念再进一步地传播出去,就像秉承我们创造财富的理念一样,把它传播得更深远。

茶修:禅意的加减乘除 篇6

茶修,引发了加减乘除中的禅意。这加减乘除,无非就是孩子们将复杂的数字运算出一个答案,无非就是将大括号小括号一层层剥去,最后所得也是一个答案。对的,得老师一个红勾,孩子们几分雀跃;错的,得老师一个红叉,孩子又几分沮丧。每个人都在寻找人生的答案,对与错,不是由老师来说了,是由准确的生活原则来评判了。

实际上,再复杂的答案,也就对与错两种形态的存在。茶杯里冒泡的,常见的是沉与浮,是与非。唏嘘啜饮时,发现加减乘除这些运算法则,在泡沫去除后,可以给定我们寻找如何正确践履人生的答案。

茶,向来以清爽微苦入口为常态,其香清甘活融于茶中。呷一口这样的茶,透出禅意;再啜,喉头有骨鲠意了;又咽了浓郁的茶汤,喉头便有了回甘的感觉。茶就这样为你的感受升华给力。给力是有数据矢量的,因此需要加减乘除。

杯里的茶原是满杯的,喝着喝着,也就浅了。解读“吃喝”与“被吃喝”这两种概念,是一组得失转化定律。得者,加也;失者,减也。我们把杯中热茶喝进肚子里去,杯子里的茶少了,表面看去体现了减法,实际上,热乎乎的茶喝到肚子里去了,热能注入身体了,得其能量转换,这不是加法么?加法是最简单的禅。

茶叶在杯子里,有了热水的冲泡,它便舒张。茶叶在舒张中绽放出热情,茶便浓了,浓了难入口,可以添些开水,茶香又蒸腾出来。这是茶叶质的升华,是快速的加法。

茶叶由卷曲的条索状舒展开来,生命的原形态复活了,清晰的叶脉露在茶汤中,由叶脉想起了人脉,这人脉无处不存在,只是看你激活了没有,或者说你用那种方式去激活。这人脉若茶,不停地有热情注入,便清晰、便通透、便活络。看杯中那些茶水,热水一冲,香气激将出来,何况人的情感?如果你忽视了它,少了关沏,久闲置便冷了,活跃指数归零,它便沉寂干杯底,如此便有了人走茶凉的意思。人脉的养护,也得用加法。俗点说,就是中国人既喜礼尚往来,又怕人情世故多,典型的好面子,不由衷的人情应酬,是被动的加法。

沏茶是一道生活的禅,我感受到了。茶在杯里悄声说:需给你些温热呀,我也会把温馨补偿给你咧。有点情侣似的爱意互动,亦有点因果相报的禅意。问茶友们,这叫加法呢?还是叫乘法?我想,这已不是简单的加法了,这得到的是加倍的奉还,那就是乘法了——倍加关爱,倍加恩宠,倍加赞赏,倍中来由,皆属乘法。乘法是事半功倍的写照,是投入少回报多的效益收成。

近年来,茶禅走入我们的心灵世界。许多人在吃茶去的号召下,用茶释却了心灵的、精神的疲惫。可是,生活禅的倡导者们提出:“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禅走出了清规戒律,更加便捷地走人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心理需求。我已经从一杯茶中悟出了加、减、乘的禅意。除法呢?也许要从另一种禅意来诠释了。

如何便捷教授“加减乘除” 篇7

关键词:实践,情趣,指导

在小学阶段,学生一接触的运算就是“加减乘除”,那么如何便捷、轻松地教授这四种运算方法呢?不妨注意这三方面。

一、深入“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直接体验到这些运算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为了达到实践的目的可从这两方面着手。

1. 出试卷

让个别学生或小组成员出试卷,这样由他们命题来检测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保证命题质量,试卷命题可进行择优录用,考完之后,小组同学评比,看看谁或哪个小组出的试卷最好。

2. 编报纸

模仿自己看到的报刊,指导学生自己找一些加减乘除运算问题,进行归类,并运用一些技巧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给其他同学。数学小报的编写,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美的欣赏能力。

二、注重“情趣”

很多教师以为多多练习就能提高学生的运算效果,其实也不尽然。如果在“精”上选择一些典型的运算试题,如根据教学内容把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层次,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同作用的典型题目精选出来,让学生积极动脑去做,看谁的方法简捷奇异,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运算知识,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四则运算的情趣,还要注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的负担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学习完一种运算不要给学生留大量的作业,要少而精。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减负”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如果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精神压力太大,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三、精心“指导”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所以教师要在这块主阵地上充分发挥好学生客体的作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加减乘除”。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互动的课堂里,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指导。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即使产生的问题多种多样,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从这三方面着手,我想效果会更为出色,教师不妨在实际的教学中尝试一下。

王桂民的“加减乘除法” 篇8

据了解,2011年,福田雷沃重工的销售收入已达160亿元,而根据其战略目标,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被改写为1 500亿元,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福田雷沃重工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桂民说,“单靠过去卖产品的营销模式,做到这一目标确实不现实。做简单的加法或乘法不可能实现战略规划。那么,我们的选择只能是卖品牌,做乘方。”

从福田雷沃重工的发展路径来看,2009年是福田雷沃重工的转折点,因为那一年雷沃ETX新平台装载机成功上市。雷沃装载机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主任王金华说,“从ETX系列装载机身上可以看到福田雷沃重工研发理念的转变。福田雷沃重工过去的市场调研更多考虑的是规模容量和竞争策略的需要,没有完整的用户需求报告指导生产研发。而雷沃ETX装载机是技术与市场双导向策略下的产物,对客户价值的重新定位,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客户需求。”

同时,王桂民说,“目前,福田雷沃重工的考核目标更看重投资产出比、投资收益率、股本收益率等,而这些都是用除法算出来的。做除法让福田雷沃重工依靠内涵增长,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当然,王桂民也强调,在确定研发基调的同时,做加法,规模式发展也是福田雷沃重工不可或缺的阶段。作为挖掘机行业的后来者,福田雷沃重工却并不缺乏竞争力,尤其是在制造能力方面。目前,福田雷沃重工挖掘机制造能力已达到15 000台,且正在进行3期技术改革,达产后将形成20 000台的生产能力。同时,福田雷沃重工还正在积极筹建以大型挖掘机为主、中型挖掘机为辅的综合新工厂,最终形成40 000台制造能力的体系。此外,“十二五”期间,福田雷沃重工规划挖掘机全球销量将超过25 800台,而至“十三五”期间其全球销量将超过88 000台。

当下,也许有人会问,这种加法与除法仍然与乘方相去甚远。为此,王桂民说:“用加减乘除进行产品经营,再加上资本运营便是乘方关系。”做实业也需要跟金融相结合,利用得好,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目前,福田雷沃重工工程机械金融业务渗透率已超过了90%,回款率也由2008年的50%提高至92%。正是通过把金融服务的枝芽嫁接在相对传统的机械装备制造的植株上,才推动了雷沃工程机械业务的跨越式成长。

“当我们通过加减乘除综合运用,实现了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时,无形资产也会得到提升,这时就会显示出事半功倍的乘方效应: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高端变得简单了,中国产品价格低廉的形象开始改变了”,王桂民最后强调。

虔敬:高三德育的“加减乘除” 篇9

一、还原真实人性,增强情感动力

1.活动是否太多了

翻阅少则四五张,多则十几张的各校经验介绍时,总体感觉开展的活动太多了!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大肆渲染学校在高三年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除了学校常规性开展的运动会、艺术节、联欢会等活动外,更进行了富有高三色彩的成人仪式、高考宣誓、考前休闲等活动,个别学校甚至在每次大型考试后都进行全体高三学生集体迎考宣誓活动。在今天的教育背景下,学校举办活动似乎永远是正确的,有百利而无一害,甚至在部分管理者的心中,隐隐地将举办活动与素质教育画等号。管理者在“安全”的心理状态中绞尽脑汁地想通过举办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其出发点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在学生成长的高三这一关键时期,举办学生活动的时间、频率、其洐生价值的利用、其可能对学生的影响等要素都具有特殊性,都需要管理者理性思考,慎重决定。可能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活动更多关注的是质的深化而非量的累积,更多指向的是心灵深处而非外界喧嚣。

2.教师是否太累了

许多学校都视高三教师为“超人”,其承担的工作只有亲历者才知道有多么繁重。教学工作:高三由于学科数量相对减少,因此每位教师自身课务相对较多;“导师”工作:许多学校都为各类学生配备“导师”,要求“导师”不仅要通过“面批”、课堂提问等方式关注弟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习状态,经常与弟子甚至与其家长交流;研究工作:各学校都特别强调高三教师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不仅要参加学科集体教研,还要参加班级每周教师例会;管理工作:部分学校实行夜办公制度,甚至要求教师在住宿生熄灯就寝后方能离开……为了学生的成长,学校企图将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教师的管理中,唯独失去了对教师的人性关怀。继续探究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我们可能会得出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不信任。对于高三工作而言,如果教师们时时感受到身心的疲惫,学生们刻刻觉察到控制的禁锢,那么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就会失去生命的灵动和对超越的渴望,在灵魂的麻木中呆滞地走到尽头。

3.学生是否太“纯”了

亲历过高三生涯的教师都知道,高三表面上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比拼,实际上更可能是学习心理的较量。高三学生的情绪控制可以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最值得研究、最有价值,同时也是最有挑战性的课题,因为这其中涉及太多的因素,绝非一种模式就可以解决。但是许多学校的经验交流材料似乎都表明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通过活动就能使学生发生“快速、高效”的转变。难道活动的效果真的会如此明显吗?难道今天的高三学生会如此“单纯”吗?更令人警惕的是上述行为中内蕴的观念:教育过程是教师简单地单向输出而非师生互动;教育对象是普遍性的学生群体而非差异性的独特个体;教育重点是道德规范的强制灌输而非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不敢直面真实的学生生活,远距离地“隔靴搔痒”后自欺欺人地表达成就很可能是现在部分学校高三德育工作的真实写照。

二、虔敬德育,有效“加减乘除”

如果德育只追求形式上的“丰富多彩”、场面上的“奢华动感”,而忽略了其中德育主体———师生的人性本质的话,所有的高三工作将失去情感动力,失去其中应该内蕴的灵魂。知易行难,高三德育工作千头万绪,特别需要管理者在人性关怀的视野中,用虔敬的心态来审视德育各个环节,在原有惯性的基础上大胆地“加减乘除”,以切实提升德育效果。

1.加法:夯实德育细节,脚步才能稳健

这里的“加法”绝不是形式上的花样增多、数量上的内容增加,更多的是细节上的推敲和完善,是要将精细化要求做到极致。以成人仪式为例,原来的仪式流程主要是学生们走成人门、进行成人宣誓和各类代表发言,学生在匆忙的仪式和粗略的聆听中完成这一过程。我校2015届高三成人礼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加入丰沛的情感因子:请各班同学收集和整理自己的成长图片资料,制作PPT来回顾“十八来时路”;自己录制高三的生活和学习视频来呈现“十八正当时”;同时在这过程中学生和家长互换信件,并且约定来年再重温。2015届的成年礼比以往少了一分功利和匆忙,多了一分温情和期待。高三下学期,当学生情绪出现波动时,学校又组织学生重温了成人礼的瞬间,特别是又一次回味了自己和家长通过信件的对话,学生心中的热情再次被点燃。学校不仅在学生工作上做加法,更是在管理队伍上做加法。学校每周在学生反馈的问题中确定下周班主任会议主题,下周开会时,班主任首先要围绕年级组布置的主题逐个发言并展开讨论。年级组的指导思想是:不求发言思想有多深刻,但求大家畅所欲言。正是在思想解放中,大家逐渐去伪求真、兼收并蓄并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然后年级组再通过备忘录,以纸质稿的形式回顾上一周工作得失,布置下一周工作。“导师”制的规范程序、假期作业的检查反馈公布机制、班级文化的学生参与制度等综合运用,“加法”将德育细节反复扫描,确保了年级各项工作精细化和价值最大化。

2.减法:舍弃浮华形式,管理才能实效

做加法是顺势思维,是高三工作的应有之义;但是做减法难,因为这涉及习惯思维的问题。针对我校2015届高三的现状,学校在反思的基础上大胆提出:遵循规律的舍弃也是创新,要求高三年级组以实效为准绳,大胆做减法。2015届高三最大胆的也可能是最冒险的减法就是取消高考出征送行仪式。高考前为高三学子送行是我校传统的高考保留项目,全校师生共同聚集在操场上为高三学生送上祝福,然后由学生、教师和家长代表发言,最后校长发令,高三队伍在声震云霄的呐喊中跑步退场,气势磅礴!但是2015年5月,当年级组将出征仪式方案报到校长室时,校长却提出一个最平常但可能最深刻的问题:此时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当年级组在调研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取消这一做法时,顿时引起了争议:传统习惯、他校经验、学生情绪等多种因素纠结碰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争议逐渐消失了,因为老师们发现2015届高三学生的临考状态相比以往少了浮华和躁动,多了温润和平和。

2015届高三最受教师欢迎的减法可能是放权。以往高三每次考试结束后进行班级质量分析时,学校总会要求行政领导分工蹲点参加,并且想当然地认为这充分体现学校的重视,会有力促进班级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但教师们的反映却截然相反:有领导在,不敢说真话,不能说全话。2015届高三管理者在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后,果断做“减法”,以后的历次班级质量分析会完全是由纯粹的任课教师参加,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会议效果大幅提升。高三年级组受此启发,班级课务也由班主任在征求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尽可能减少学校干预,班级活动也在年级组总体要求下根据本班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简政放权”极大地释放了师生活力。

3.乘法:激发学生能量,效应才能倍增

“学生是主体”是所有学校的共识,但教师往往在工作中不自觉地掌握行动霸权。正是基于对上述现象的警惕,我校要求2015届高三教师时刻进行换位思考:我是学生,会有怎样的想法?因为只有学生的自觉行动,才能使效果倍增。用强力将马拉到水边却不能强迫它饮水,将人关进教养所却不能使他悔过。著名教育家杜威用这两个例子说明:“当我们混淆身体上的结果和教育上的结果时,我们总是失去使一个人自己参与获得所希望的结果的机会,从而失去了在他身上正确地发展一种内在的和持久的方向的机会。”[1]因此激发学生能量的前提是认同。

从管理角度而言,2015届高三年级组始终坚持“双轮驱动”,对班主任布置工作后马上召开年级全体班委会议,进行详细的解释,不仅说明应该怎么做,而且强调为什么这样做,贯穿在这其中的主线就是:只有遵守规范,大家才能成功!同时年级组还会邀请热心班级工作的优秀班委在会议上进行经验介绍和感悟交流。相信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真实的对话和沟通是2015届高三师生关系融洽的关键性因素。可以说正是在接“地气”中,在与学生的无缝对接中,师生才产生了真正的认同。

从学习角度而言,每次考试后的成绩分析会都是学生的成长报告会,学校请成绩优异者和显著进步者谈心得体会;每次放假前学校都会召开各层次学生的座谈会,请学生们谈谈放假过程中的学习安排;更为重要的是学校为学习困难者精心安排了“隐性”导师,不告诉学生导师是谁,而是私下请教师们分工负责,关注部分孩子的成长特别是情感的需要,努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班级文化和年级文化来宣传学生们身边的默默努力者,通过家长QQ群和微信群将学生们工整的错题集、发自肺腑的心得体会与家长共享。学生为中心,在2015届高三落实为真真切切的行动。

4.除法:整合德育资源,教育才能成就

如果说乘法是将积极的效应倍增的话,除法就是将消极的因素最小化,因为高三工作是一气呵成的,在这过程中任何一点消极因素如果不及时剔除的话,将事倍功半。我校2015届高三成就辉煌,“除法”功不可没。保持高三学子常态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是高考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是在临近高考时,部分孩子和家长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往往会改变考生的常态运行轨迹,这在以往高考中是管理者最头痛的事。临阵调整部署是考试大忌,但此时考生及家长的意志却可能非常坚决,年级组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往往控制不了局面,任由事态发展。当有家长在QQ上刚提出此类想法时,马上就被QQ群中的其他家长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所说服,这是因为2015届高三年级组已经提前预估到此类情况的出现,事先与高三家长委员会进行了沟通并达成了共识。2015届高三全体学生一直到高考期间都是正常地生活和学习,在常态中完成了人生的飞跃,高考取得如此的辉煌,与考生稳定的心理状态密不可分。

德育资源更为重要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的资源。我校2015届高三的学生思想工作成功之处在于发现问题,而非回避矛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非越俎代庖;引导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中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特别是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而且长期难以改变的问题,年级组不提倡教师层面过多涉入,而是引导班集体通过质疑、说理、举例等方式展开对话,将隐藏于集体成员中的对真善美的共通感显现出来[2]。实践证明,这种没有任何“添加剂”的原生态情感,经常以其本色的“滋味”、丰富的“营养”倾倒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对存在认识误区的学生有强大的震撼力。每天各班《班级记载表》的信息汇总、每周值周劳动委员的年级卫生报告、经常性地与学生“不经意”的交流……妙用“除法”保证了高三持续健康向上的运行轨迹。

我校2015届高考各项升学指标都创造了新的学校记录,甚至可能成为学校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在全面回顾和总结高三一年举措时,大家都认识到这与高三德育工作的实效密不可分。实际上,“加减乘除”都是形式,真正的关键是蕴含其中的灵魂:虔敬。作为管理者,要时刻牢记雅斯贝尔斯的一句名言: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3]。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3.

[2]沈育生.“引导”,是一个慢慢行走的过程[J].江苏教育,2012(4):47.

员工绩效考核不能只用加减乘除 篇10

但纵观各个企业采用的绩效评估体系,无论是平衡计分法、360度考核还是KPI关键指标考核,或是其他特色的做法,从方法学的角度,都是将一些考核要素通过一定的标准折算成考核成绩,然后采用加法按人进行汇总得出个人的考核总成绩和考核群体的总成绩,再使用减法对部分扣分项进行处理,最后使用除法和乘法计算个人的绩效工资。无论中间的过程如何复杂或“别具一格”,但都是综合使用了加减乘除四种算术运算。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这种做法存在极大的弊端,表现如下:

一、很难调和只能定性考核的工作和可以定量考核的工作的关系

在一个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甚至同一个部门的不同岗位之间,员工的工作性质往往不同。如何将关键工作都纳入考核,体现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并确保对某项工作的评估达到与其对整体目标的贡献度相一致的效果,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课题。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往往采用某种方式进行主观评价,取不同评价者的评估值的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作为被评价者的最终成绩,或者采用工分法,即硬性规定,办结某项工作得多少分或多少薪酬。这些方法,常常导致员工的绩效成绩差距过大,显失公平,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产生“过犹不及”的后果。

二、有可能会出现绩效工资超支的现象

比如某些商业银行,规定办理一张贷记卡奖励多少钱,或者按照营销存款或贷款的金额进行奖励。很显然,这些方法很容易导致绩效工资超支,或导致某些员工的极端行为,这与绩效管理的精神背道而驰。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出现类似的不理想的情况,许多公司往往采取“调整统计标准重新计算”的方法进行修正,即根据计算结果来修正计算过程和标准已达到预期的计算结果,这很容易导致被考核者对“考核标准”的怀疑,从而丧失考核的激励作用。

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笔者建议,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统计分析的算法,在尽可能保持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的同时,适当控制绩效评估值之间的差距。具体做法就是,将所有考核的工作,按照其对最终目标的贡献度制定评分标准,然后所有考核对象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绩效考核,对于每一个考核对象的最终成绩,利用标准方差进行修正,将其差距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我们知道,标准方差代表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标准方差与该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成正比。当标准方差等于0时,所有数据都是相同的,标准方差越大,表明数据之间的差距越大。如果把所有考核对象的数据看成是一组数据,我们不希望这组数据的标准方差太小,因为那表明所有考核对象的绩效评估值基本相同,缺少差距,此种状况很难彻底发挥出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当然,我们也不希望标准方差太大,因为那表明考核对象的绩效评估值差距过大,会导致绩效工资分配严重失衡,进而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在现实工作中,如果我们得到的评估值的标准方差太大或太小,该怎么办?在相当一部分公司或企事业单位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往往强制调整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或调整考核指标重新计算。这些措施都不科学,它会丧失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很可能降低考核对象对绩效评估的忠诚度和信任度,降低绩效评估的激励作用。

其实,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既不必强制修改薪酬的分配方案,也不必修改指标重新计算,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评估值的标准方差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比如有10名考核对象,每个人的最终成绩分别为65、70、66、78、85、92、95、80、89、100,这些人的平均成绩X是82,标准方差σ是11.67。根据正态分布的特点,可以粗略估计,该考核群体大约有68%的考核对象的成绩介于70(即X-σ)和93.7(即X+σ)之间。如果我们认为考核成绩差距过大可能会有负面作用,而标准方差为5才可以接受,那么,我们可以引入一个调整参数f (f=1-5/11.67), 调整公式为:

调整后的成绩=调整前的成绩-f×(调整前的成绩-平均值)

经过这样调整后,考核群体的评估值的标准方差缩小为5,则他们之间的薪酬分配差距会相应减少。同样的,如果认为考核群体的评估值差距不明显,则可以采用下列公式对数据做发散处理:

调整后的成绩=(调整前的成绩-f×平均值)/(1-f)

这种调整方式,就好比在挤压或拉伸一根弹簧,所有考核对象的成绩就是弹簧上的一个点,无论怎么拉伸或挤压,改变的只是各个点的离散程度,不会改变各个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即考核对象按照成绩排序的名次不会被改变,相对于其他的调整方法而言,这是最科学的处理方法,它在保证考核工作严肃性的同时,便于灵活控制考核结果的差异性。在这种调整方式下,被考核者的付出总是会得到回报,付出最多的被考核者,最终的薪酬所得也肯定是最多的,这种处理方法在灵活修正某些主观因素带来的负面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被考核者对考核工作的信任。

摘要:针对当前国有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形式, 作者根据多年从事国有银行绩效考核的经验, 着重从方法论的角度, 阐述了绩效考核不能仅仅采用加减乘除等简单的算术运算。为了有效克服一些定性工作定量化考核带来的弊端, 为了消除根据考核结果调整考核方法的落后做法, 笔者提出了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考核结果进行修正, 即通过控制考核数据的标准方差来修正考核结果的差异性。

关键词:绩效考核,修正方法,标准方差

参考文献

[1]、姚志学,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昌文彬, 《点燃心火-员工激励手冊》,人民中国出版社。

[3]、刘韬,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导向-KPI绩效考核量表》, 索忆企业管理论坛

焦循与《加减乘除释》 篇11

刘军,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职于江苏大丰市第四中学 ,江苏大丰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能手,曾被大丰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主编《中学教材学习讲义》一书.

焦循(1763~1820),江苏甘泉(今扬州市)人,我国清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对我国古代数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在我国数学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数量运算的基本规则,推动了清代数学的发展,为我国古代数学增添了新的光彩.

焦循在数学上最大的贡献是对我国古代数学在运算规则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数量运算的基本规则.这一成果体现在他的数学著作《加减乘除释》当中.

此书初写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秋.嘉庆二年(1797年),焦循对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等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想法.在此基础上,他将过去写成的草稿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完善,最终撰成了《加减乘除释》这一数学专著.

《加减乘除释》是一部论述数量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的著作,也是我国古代对数学进行理论性研究的最早著作.全书共有8卷,基本内容为:第一、五两卷主要讲述数的加减运算规则,第二卷主要讲述二项式的乘方运算,第三卷主要论述数的乘除运算规则,第四、六卷主要讲述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第七卷主要讲述各种比例问题,第八卷主要讲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则.全书共列出有关运算规则93条,其中每一条都相当于现代数学书中的一条定理或公式.

焦循在《加减乘除释》中提出了有关数量运算的基本规则,这是他的一项卓越创造.从现代数学理论来说,在关于数量运算的众多规则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有5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这些定律在现代数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现代数学研究的基础内容和出发点.而这5条基本运算规则,焦循在《加减乘除释》中均作了比较准确的阐述.

在《加减乘除释》中,焦循还对加减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少明确而又恰当的观点和看法.如他在第二卷中提出:除法不脱离乘法,而乘法实际上是在加法之内,因此,如果明白了加减的道理,乘除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这一段话深刻地说明了加减是乘除的运算基础.在第三卷中他对加减乘除的运算作了进一步详细阐述,他指出:乘法用来代替比较繁杂的加法,除法用来代替比较繁杂的减法,因此可以说乘除就是加减的简化算法,但乘除不能完全取代加减的功用.由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焦循对于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和相互关系有着多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加减乘除 篇12

本刊讯“供电公司帮我解决了烟叶烘烤用电大难题, 去年20亩烟卖了八万元, 今年又增加了5亩, 估计能有十三四万收入……”2015年8月7日, 雨过天晴, 在河南省卢氏县生态烟叶示范区———杜关镇杜荆生态优质烟“百里长廊”, 烟农李官政谈起电力服务生态烟叶带来的效益, 喜形于色。

卢氏县是河南省烟叶种植大县, 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 且从未被现代化工业所污染, 形成了一条“绿色生态烟”开发新路, 成为打造“绿色生态优质烟叶”的绝佳之地。2015年, 卢氏烟区6万余亩烟叶被冠上了生态烟的“名片”, 所产的优质特色浓香型生态烟叶已进入中华、南京、利群、黄鹤楼等知名卷烟品牌配方。像这样网格状绿色烟田, 在卢氏17个种烟乡镇213个种烟村共有26 903块, 一乡一品, 一村一景, 一田一色, 处处彰显着绿色生态特质。

为支持“三农”发展, 保障烟叶烘烤可靠用电, 2015年以来, 卢氏县供电公司在服务生态优质烟叶生产方面, 立足实际, 主动跟进, 巧妙运用“加减乘除”法, 确保烟农丰产增收。算好“加法”整合力量, 布局烟叶生产用电网络。该公司坚持“先急后缓、先规模后分散”的原则, 对新增建设烤烟房用电进行摸底、勘察, 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烤烟房前期线路架设、电源接入和烘烤期用电跟踪服务, 保障可靠供电。该公司还借助农网改造升级契机, 及时对新增烤烟房供电变压器进行增容, 对老旧电力线路进行改造, 全县增容改造配电变压器台区9个, 改建400 V线路6条, 提升了供电质量, 让烟农吃上了“定心丸”。活用“减法”简化程序, 落实业扩报装新业务。为确保烟农烤烟生产的电力供应, 卢氏县供电公司以17个种烟乡镇为基础单元, 陆续为各地烤烟房基地架设线路, 增设变压器, 满足用电需求。同时, 开辟烟农用电“绿色通道”, 简化业扩报装流程, 采取“集中办理”和“上门办理”的方法, 推行差异化服务, 制定烤烟供电计划和供电应急预案, 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烟农装上表接好电, 保障农民按时烤制烟叶, 将“亲情电力”落实到每个细节上。强化“乘法”精益服务, 提升优质服务塑品牌。组织烟叶产地供电所农电工向烟农分发“便民服务卡”, 告知联系方式, 做到“一卡在手, 按需服务”, 以优质的电力服务助力烟农收获“黄金叶”。巧用“除法”改进作风, 推进经营管理赢效益。该公司建立定期走访机制, 广泛征求烟农意见、建议, 做到件件有着落, 事事有回音。公司还结合实际, 成立“服务烟农小分队”, 对各烤烟房加强巡查和维护, 提高业扩报装和故障抢修效率, 为烟农烘烤烟叶营造安全、可靠的用电环境。

【加减乘除】推荐阅读:

上一篇: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下一篇:大学成绩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