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服务

2024-10-21

路由服务(精选9篇)

路由服务 篇1

近年来, 面向服务的构架 (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是IT技术中非常热的技术之一, SOA逐步成为企业软件架构的主流解决方案。SOA的核心理念是业务驱动, 采用松耦合的、灵活的架构来满足随需应变的业务需求, 这使得SOA更适用于业务系统间的互操作和整合。SOA适用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企业应用集成 (EAI) 、电子商务 (B2B) 、电子政务 (各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等。

SOA本身是一种架构概念, 不是某种技术的具体实现,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基于SOA构件的应用, 企业服务总线 (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 作为SOA集成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本课题就是实现了ESB基础核心功能之一“服务路由”功能, 也就是说本项目能够实现以服务为中心的企业集成以通过流程服务 (路由) 的方式来完成业务流程集成。在业务流程集成中, 粗粒度的业务逻辑被组合成业务流程, 通过服务路由提供自动执行这些业务流程的能力。

1 SOA平台实现构架

项目自主研发的基于SOA平台主体包括主要两个核心部分:分别是ESB (Enterprise Service Bus) 和ESP (Enterprise Service Provider) 系统, 简单的说ESB系统主要负责描述路由, 流程控制, 路径选择, 接口定义;ESP系统主要负责描述企业应用, 商业逻辑在ESP上体现, ESP只需做相应的配置就能引导一个业务流。在整个SOA平台面向服务计算环境中, 系统中服务运行时环境提供服务和服务组件的部署、运行和管理能力, 支持服务编程模型, 保证系统的安全和性能等质量要素;服务总线提供服务中介的能力, 使得服务使用者能够以技术透明和位置透明的方式来访问服务;服务注册支持存储和访问服务的描述信息, 是实现服务中介、管理中介的重要基础;而服务组织引擎, 是将服务组装为服务流程, 完成一个业务过程;服务代理用于在不同服务计算环境的边界进行服务翻译。

项目平台是面向SOA架构的设计思路是以服务为中心对象构建的, 功能方面主要涉及的对象、数据、组件、业务流程、界面等从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角度进行层次化 (如图1) 。

2 服务组件的描述与注册

在项目中参照SCA实现规范, 并对SCA规范做了一些实现上的裁剪。具体平台设计上使用了开源框架Java Spring的IoC (Inversion of Control) 容器作为服务的依赖注入容器, 服务组件能在IoC容器中被“装配”出来, IoC容器实现的基本原理就是依赖于反射机制, 通过反射机制实例化类的过程。创建服务组件时, 创建服务 (Service) 和创建组件实现是必需的, 也就是至少要创建一个java interface和一个java实现类。引用和属性不是必须的。服务构件的描述, 文件名xxx.composite。如下:

3 服务路由的实现

实现基于服务的业务流程编排, 与传统工作流系统相比, 传统的工作流大多采用专有技术, 这使得业务流程与企业应用的结合变得非常复杂, 而企业外部系统进行集成则更加困难。本项目中路由实现是与服务平台紧密相关的, 依靠消息驱动来完成对服务流程的访问。相对于对象组装技术, 服务组装更加复杂, 必须面对SOA环境中异构、松耦合、自主服务。在技术上对比BPEL规范和JBPM实现方法, 定义流程规范, 实现流程服务, 技术上尽量简化流程设计规范。路由定义描述例如:

4 结论

本项目在实现的技术架构上采用了基于SOA架构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以业务数据处理服务为核心, 通过企业数据总线ESB将业务逻辑层中的各项服务有效集成, 在实现业务协同处理的同时, 实现接入服务、分发服务、业务逻辑处理服务等功能。项目所实现的平台已经在实际工程开发中得到了应用, 比如应用在成品油配送项目和一些金融项目的开发中, 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摘要:基于面向服务的SOA架构在企业应用开发中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该文论述了基于自主研发的SOA架构平台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实现, 其中重点论述了SOA核心技术中ESB实现的服务组件和路由设计技术。

关键词:SOA,ESB,服务组件,路由

参考文献

[1]毛新生.SOA原理、方法、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2]Brown A.Using Service-Oriented and 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 to Build Web Service Applications[DB/OL].2002.

[3]Thomas Erl.SOA概念、技术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路由服务 篇2

第一种方式,笔者在《ADSL大猫作路由,流行的误区》一文中已有论述。而更为流行的代理服务器方式,在企业网络现代化过程中,也是问题多多,成为流行的缺陷。本文旨在对此做一粗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使用代理服务器上网,看似一种价格低廉,方便简单的上网方式,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许多巨大的缺陷,概括一句话说就是:运营效率低,维护成本高,稳定性差,费用高,严重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在具体应用中,代理服务器的配置一般是首先拿出一台PC或服务器,在其上加装双网卡,一个网卡连接宽带设备,另一个网卡连接交换机,同时安装相应的代理或者路由软件如WinRouter等。使用这种方式共享上网,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发现存在下列棘手问题:

(1) 难以配置、维护。 在服务器上架设路由代理软件,需要专业人员操作,软件、系统配置非常麻烦,费时费力。

(2) 无法长时间在线。 由于服务器是软路由,长时间在线时,很容易出现死机等现象。为此,用户被迫每天要重启一次服务器,且每周需要重做一次整个软件系统,才能保证少死机。尽管暂时能够容忍这样的操作,但对企业将来发展现代化信息应用,就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了。

(3) 占用大量服务器资源。 代理服务器承担了接入功能后,占用了服务器资源,当服务器运行一些大型管理软件时,由于资源被分享,容易降低运行效率,出现兼容性问题,造成系统不稳定。

(4) 费用高。 正版路由软件的价格是很高的,甚至超过所有硬件的成本。如果使用非正版的软件,姑且不论道德压力和风险,单就D版软件本身就是不可靠的。实践中发现,在普遍流行的D版路由软件中,存在许多致命性功能障碍,与正版大大不同。

(5) 受故障影响大。恢复时间长,软硬件出现故障,解决时间太长。尤其死机后硬启动,对同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的管理软件和重要数据都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破坏。

(6) 无法完成某些专用接入功能,

如想让外网计算机用户来访问局域网内的Web或FTP服务器,用代理服务器上网的方法实现就显得比较困难。 又如实现多条宽带线路混合接入,(比如专网、小区宽带、电信、网通或者联通等各运营商的不同线路),需要完善的负载均衡机制以及对多WAN的管理,代理服务器没有相应的专用功能。

由此可见,代理服务器上网对于正在发展的信息化企业网络,仅仅是一个权宜之计,不是一个理想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种专用的宽带接入设备――企业宽带路由器。

企业宽带路由器是近年刚刚推出的网络接入设备,由于宽带的普及,企业宽带网络发展迅速,而传统的设备和方案存在诸多的不适应,针对新的应用需求,企业宽带路由器应运而生。它一头连接外部的宽带接入,另一头直接连接内部局域网,是一个独立的硬件设备。

企业宽带路由器是在SOHO路由器、IP共享器等基础上发展而来。国外的企业采用的已经比较普遍,国内企业也逐渐对此重点关注。国外的公司如思科、国内的欣向,都是较早涉足该领域的公司。由于思科的产品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笔者以“欣向”产品NuR8021为例说明这种企业宽带路由器的功能和网络方案的应用特点。

在实际使用中,宽带路由器方案最大的好处是不但可以省下一台原来做路由网关的高配置计算机,而且也省下了一个漫长的软件安装、调试的过程。局域网内用户上网时的连接响应速度明显比通过代理服务器的方式快、性能稳定,用户可以实现随时按需上网。现在路由器一般体积小巧,电源功耗也小,适合长时间开机在线工作,且不占空间,而且价格比一台高配置的代理服务器便宜得多。

在其他的功能上,如DOS防范、IP过滤等安全机制以及 DHCP、DMZ、虚拟服务器、DDNS等,用代理服务器实现更加复杂,而且需要配备更多的第三方软件。一些切合实际的特别应用,比如“欣向”多WAN口路由器,在一个有2条以上宽带外线的内部网络,比如有几条ADSL或光纤接入的情况下,多WAN口路由器启用负载均衡机制,把多条线捆绑起来,供内部网络统一使用,既提升了接入速度,又简化了网络管理,同时还提供了安全备份的手段,从而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这都是代理服务器网络方案难以做到的。

路由服务 篇3

1 Zigbee拓扑结构

在Zig Bee路由中,将所有节点分为RN+和RN-两类,其中,RN+ 节点存储空间大,具有路由功能,可以作为路由器和终端设备;RN- 节点无路由功能,存储空间有限器。

Zigbee网络中有且只有一个协调器,可以有多个路由器和终端节点。Zigbee网络最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星状、树状、网状3 种,见图1。

在星状结构中,网络由协调器来控制节点之间的通信,所有的设备只能与协调器通信。在树状结构中,节点只与其父节点通信。

网状结构中,通过使用完全对等的点对点方式来进行通信,只要在通信范围内,全功能设备可以任何其他全功能设备通信。

2 Zigbee路由协议

2.1地址分配机制

Zigbee网络中的节点在加入网络后都会收到其父节点为其分配的16 位短地址,且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个64 位的唯一的IEEE地址。

Zigbee网络采用分布式地址分配机制,节点在加入网络后,父设备为其子节点分配唯一的网络地址,每个节点通过父节点到达协调器的最小跳数表示设备的深度,网络最大深度为终端节点到协调器的最大跳数。假设父节点能容纳的节点数为Cm,网络最大深度为Lm,子设备中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数为Rm,那么父设备可以为能当路由器的子节点分配的地址间隔为Cskip(d)

若父设备地址为A,该节点为其路由器子节点分配的地址间隔为Cskip(d),则第n个具有路由功能的子节点的地址可用式(2)来计算:

式(2)中,

2.2 Zigbee树路由

树路由中,节点在收到数据时,通过式2.3 判断节点是否是当前节点的后代来传播数据,如果节点是当前节点的后代,则将数据帧往下级子节点传送,如果不是当前节点的后代,则将数据帧往上级父节点转发。将目的节点的地址设为D,Zigbee当前路由器地址设为A,深度设为d,若式1.3 成立,那么目的节点是当前路由器的后代:

若已知目的节点是现节点的一个后代,并且目的节点是当前节点的子节点的同时是终端节点,那么下一跳的地址为:

若目的节点不是现节点的后代,那么下一跳地址N可以通过式(5)计算而来:

2.3 AODVjr路由协议

一个完整的路由建立过程分三步完成。第一步:路由发现,广播路由请求分组,第二步:反向路由建立,单播路由请求回复,第三步:单播正向路由的建立。

2.4 Zigbee C+A路由协议

当网络层接收到来自其上层的帧,先判断该目的地址是不是广播帧,若是,则在网络内广播该帧;网络内的路由器或者协调器收到广播帧后,判断目的地址是否是自己的子节点,若是,直接将帧发送给目的设备,若不是自己的子节点,则在路由表中查找与目的节点对应的路由表记录,并将帧转发给路由表记录中对应的下一跳地址节点。如果路由表中找不到对应的路由信息,则启动过路由发现过程,如果设备不具备路由能力,会采用分级路由沿着树转发帧。

使用分级路由算法时,如果帧的目的节点是当前节点的后代节点,则直接将帧发送给合适的子节点;若目的节点不是当前节点的后代,就将帧转发给当前节点的父节点。

3 基于上层数据服务类型的路由改进算法

本文在节点进行路由策略选择时,先考虑上层数据服务类型。树路由在网络刚建立时,或者对于突发的数据流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由于不需要进行路由发现过程,其时延远小于ZBR路由控制开销也远小于ZBR路由,而ZBR路由在网络已经建立,或者对于长期绑定的数据流,其平均跳数较小,因而时延小于树路由。

3.1 三种路由方式

网络层的数据帧格式,其中路由数据域占6 个字节,包括目的地址、源地址、转发半径、序列号信息,数据帧有效负载(字节数可变)[1]。帧控制域占两个字节,由帧类型(0 ~ 1位)、协议版本(2 ~ 5 位)、路由发现标志(6 ~ 7 位)、保留、安全域和保留构成。

在帧控制域中,路由发现标志占2 位,通过路由发现标志(Discover Route)字段来选择数据帧的路由方式,路由方式有以下3 种。

1)Suppress route discover:发送数据帧时,先使用已有的路由表条目,如果没有对应的路由条目,且网络层参数nwk Use Tree Routing=True,采用树路由。

2)Enable Route discovery:先使用已经存在的路由表条目,如果没有对应的路由条目,则发起路由发现过程。若节点没有路由功能,采用树路由。

3)Force route discovery:无论是否存在对应的路由条目都强制发起路由发现[2]。

若Discover Route=0x00,选择路由方式(1);相当于采用树路由。

若Discover Route=0x01,选择路由方式(2);相当于ZBR路由。

若Discover Route=0x02,选择路由方式(3);相当于只采用树路由,会产生大量开销,一般不用。

因此,如果应用层数据服务类型是长期绑定的业务流,且节点具有路由功能则采用改进算法二的路由算法,如果节点无路由功能,则采用树路由计算下一跳地址;如果应用层数据服务类型是短期突发的业务流,先利用路由信息,否则无论节点是否具有路由功能都采用树路由来传输数据。

3.2 绑定服务

Zigbee规范应用层提出了一个绑定服务的概念,本文通过这种方式来区分传输业务是长期数据还是突发数据。服务绑定是不同节点的应用层之间对固定数据业务建立的应用服务连接[3]。Zigbee协议栈中应用支持子层可以为两个设备提供绑定服务,这里讲的绑定是指将两个设备的服务和需求进行匹配,两个设备一旦被绑定后,一个绑定设备的信息就可以通过应用层数据实体传送给另个绑定设备,因此,在两个绑定设备间传送的是固定数据业务。但是,该服务只有支持绑定表的设备上才能发起绑定操作,因此,本文下面的仿真假设所有的节点都支持绑定表。

在NS2 构件库中并没有提供太多的对应用层的支持,因此,本文采用在NS2 IEEE802.15.4 仿真平台的基础上,通过编写Otcl脚本来实现节点间数据服务的绑定。例如:将节点2 和节点5 实现数据流绑定可以通过如下程序来实现:

节点之间实现数据流绑定后,在wpan-ZBR的获取命令函数:ZBR::command(int argc,const char* const*argv)中添加相应的代码以获取应用层绑定信息,主要代码如下:

节点在发送数据之前,先判断是否为绑定服务,若是,采用Enable Route discovery路由方式, 不是, 则采用Suppress route discover路由方式,这里假设所有的网络层参数nwk Use Tree Routing=True。对应的程序段如下:

3.3 基于上层数据服务的改进

节点在选择路由策略时,相当于使用的是Enable _discovery_ Route路由,即:当节点具有路由功能时,选择AODVjr,没有则使用树路由进行数据传输,这种路由选择策略适合网络比较稳定,大多数路由都已经发现,突发数据较少的情况,如果网络中突发数据流较多,由于节点的路由表存储空间有限,当网络节点较多时,不可能把所有已经发现的路由都存储下来,因而当增加突发数据流,就会使网络中产生大量RREQ,从而提高了网络消耗,不符合Zigbee网络低功耗的特点,所以,本文在Zigbee网络使用的路由算法(C+A)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应用层数据服务类型,对突发的数据流采用Suppress_ discover_Route,即先利用路由表条目,路由表中不存在路由条目时,不论节点是否具有路由功能都使用树路由;而长期绑定的服务使用Enable _discovery_ Route,即:先利用路由表条目,路由表中不存在路由条目时,若节点具有路由功能,则发起路由发现。这种综合考虑应用层数据服务类型的路由选择策略能在很大程度上较低网络消耗,同时对于突发的数据流由于直接采用树路由转发分组,减少了路由发现过程,时延较小,控制开销也较小,改进算法的流程如图2所示。

3.4 仿真分析

本文使用NS2 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场景设为50m×50 m的正方形区域,信道传输采用瑞丽衰减,仿真时考虑最差情况,即协调器处于网络边缘,节点间通信有效传输范围为15 m,包差错率=0.2%,数据率=250 kbps,仿真时间=100 s,服从泊松分布,包大小为100 bytes,数据流采用绑定数据组和突发数据组组成,突发数据帧数控制在数据帧总数的30% 以内。随着突发数据的增加,分别对改进算法和ZBR的控制开销,分组递交率,平均跳数,平均端到端时延,进行比较分析。

图3 是改进前后路由控制开销的仿真结果,从图3 可以看出,当突发数据流个数较少时,由于有可能出现突发的数据流在网络路由表条目中已经存在,因而改进算法ZBR算法控制开销差不多,而随着突发数据流的增加,由于节点的路由表存储空间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路由信息存储下来,因此广播RREQ产生了大量控制开销,而改进算法只对绑定的数据服务发起路由发现,因而减少了路由发现开销,从而,大大减少了控制开销,降低了网络消耗。

从图4可以看出,当网络刚开始建立,突发数据组较少时,改进算法由于对突发的数据组采用树路由来建立路由。因此,有可能找到的路由不是最优路由,因而平均跳数比ZBR大,随着突发数据组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路由已经被发现,新的突发数据组可能获得已经存在的路由,因此改进算法和ZBR算法的平均跳数相差不大。

从图5 可以看出,由于改进算法对应突发的数据流,路由表条目中不存在对应的路由条目时,通过树路由来转发数据,省略了ZBR算法中路由发现过程,因而时延远小于ZBR算法。

从图6 可以看出,随着突发数据组的增加,由于ZBR算法总是要进行路由发现过程,在全网广播RREQ,导致了大量的数据碰撞,因而分组递交率较小,而改进算法使用树路由转发分组,较少了网络中冗余分组的传递,因而碰撞较小,改进算法有明显的较高的分组递交率。

4 结语

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通过控制具有路由功能的节点路由策略的选择,综合了树路由和按需驱动路由对数据服务类型的优势,采用分层设计思想,减少了网络中路由分组的转发,降低了网络开销,但是如果网络较大,有可能会导致网络深度较低的节点由于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而造成数据帧丢失,这也是今后要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福涛.低功耗小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设计[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

[2]彭光路.基于Zig 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8.

路由服务 篇4

[数据库文件]

现在让我们讨论一下数据库文件。

[数据库文件]

数据库文件:我们有.EDB文件,我们将在稍后的演示中研究它。它是MAPI数据库。.STM文件是流式或Inte.net数据库。数据库按照类型存放,如果该数据是MAPI数据,它就存入.EDB文件中,如果是Internet或流式数据,它就存入.STM文件。

流式文件存储速度较快。它们可以存储原始数据,没有二进制树开销。平面数据可以非常快速而高效地传输。

每个.STM文件和.EDB文件是与某数据库相关联的单元。每个数据库分别有一个.STM和.EDB文件。空间使用信息校验和存放于一个MAPI文件( .EDB文件)中,记录引用.STM文件中的页表。

这里也会出现随播内容转换,假设有一个MAPI文件,你想要获取存放于.STM文件中的数据,当你请求该数据时就会出现随播内容转换,该数据将被转换为MAPI格式,然后你就可以浏览该数据。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如果你要请求本地格式的数据,此时将没有任何内容转换,于是速度就快多了。 [本地内容和延迟转换]

让我们研究一下本地和延迟内容转换。当我们研究存储时,我们会遇到存储的进程和公共或专用数据库,具体是什么类型是无关紧要的。在蓝色.EDB属性存储和流式.STM存储的中央有两个文件。我们有MAPI客户端和POP客户端。让我们看一看这里的第一个提交。如果某MAPI客户端提交某些数据,该数据将存放于.EDB文件中。数据就位于该位置。MAPI客户端试图检索该数据,它从EDB存储中直接检索数据,无需内容转换。如果某POP、IMAP或NTP客户端想要检索该数据,它可以找到该数据,然后按照请求进行内容转换,然后客户端就可以以本地格式查看该数据。 如果数据来自于SATP或其他Internet数据,该数据将被存放于流式媒体文件中,并且以本地格式存放。属性被填充到.EDB文件中,数据则被填充到.STM文件中。

如果某MAPI客户端查找该数据,或者搜索该数据,它可以通过MAPI数据库(即.EDB文件)中的引用找到该数据。它可以找到数据,随播内容转换确保客户端可以查看数据的内容。

[演示1:创建存储组和多数据库,显示数据库文件]

现在让我们切换到演示机器上。我们将创建一些存储组,以说明多数据库和数据库文件。

这里安装了Exchange 2000。我将调用Exchange System Manager(系统管理器)。这里是Exchange组织:Streetmarket。我将简单地研究Streetmarket的属性,启动路由组和管理组,我们将在现在和稍后的演示中复习这些概念。系统通知我需要重新启动控制台。事实上并不需要重新启动。这样就行了。目前发布的仍然是测试版代码。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管理组,这是我们的服务器:ARMASC2和ARMASC3。这是我所在的机器:ARMASC2。如果我展开ARMASC2,我将看到ARMASC2上的第一个存储组。这是默认的存储组。在名为“第一个存储组”的单存储组下有一个邮箱存储和一个公共文件夹存储。它紧密地映像了Exchange 5.5。我们有一个PRIV和一个PUB--尽管我们通常称之为邮箱存储--这里的单存储组都有一个单存储事务法则。

我们可以深入研究该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非常类似于Exchange 5.5的一些内容;我们看到了登录用户,也就是当前登录的用户。我们看到了系统上存在的邮箱。消息数等特性非常类似于Exchange 5.5。我们将在稍后讨论全文索引。

这里是公共文件夹抽屉。登录特性类似于Exchange 5.5。这里是公共文件夹实例,我们可以确定哪个公共文件夹位于服务器上,也可以按照需要得到它们的某些属性。我们可以通过它检查复制状态,我们也可以使用稍后将讨论的全文索引。

下面研究一下存储组。记住,存储组控制事务日志。事务日志与存储组相关联,而不是与数据库关联。如果我们研究存储组的属性,我可以看到事务日志的位置,我可以看到存放事务日志的系统文件。你可以看到日志前缀。它的名字不是.EDB日志,而是E00日志;这就是日志前缀。下一个存储组将是E01,它的存储位置可以不同。现在你看到的是第一个存储组,它的位置与Exchange 5.5的位置完全相同,也就是位于Exchange Server目录下的 MDB数据,

我们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循环日志。

最小化该窗口并启动Explorer。我们将讨论系统中的实际文件。我们将研究Exchange Server文件夹。这里有MDB数据,你可以在这里看到第一个事务日志E00,记住它就是日志前缀。这里有以前的日志,我们的检查点文件。这里有我们的数据库文件:PRIV1和PUB1。请注意,PRIV有两个文件:MAPI .EDB文件和流式媒体.STM文件。这里是我们的PUB MAPI文件和流式文件。这里还有我们的资源日志。你将看到创建的每个数据库都有两个文件。

启动Outlook。我已经在ARMASC2上的第一个邮箱存储上创建了一些邮箱。我将以管理员身份登录。当然,我可以非常方便地向我自己或该服务器的其他收件人发送消息,或向管理员用户或测试用户发送消息。现在编写一个相当简单的消息,我会给我自己发送一个副本。发出该消息,在该消息被选择并传递后,该消息将很快到达我的邮箱。这就是该消息。我们将要清空Outlook。对你而言,知道此时我将保持Outlook的清空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我将最大化Exchange系统管理器,创建另一个邮箱存储。如果想要创建新邮箱存储,只需鼠标右击想要使用的存储组。然后选择创建一个新邮箱存储。

现在,知道我刚才只是最小化了Outlook是很重要的。我没有关闭Outlook,它仍然处于开启状态。我仍然是登录到该系统上的一个用户。现在我将回到Exchange系统管理器,我们将创建另一个邮箱存储。要这样做,我将选择我打算使用的存储组,在本例中就是第一个存储组。我将选择“新?quot;,然后选择”邮箱存储“,以创建新的邮箱存储。它首先需要你输入名称。我将称之为”第二个邮箱存储“。我们可以看到,系统已经选择将它命名为数据库文件的名称。我将继续下去,选择我输入的名称,并使用该?莆??菘馕募????/p>

在我们实际开始研究这些文件并完成该进程时,先让我说明”限制“选项卡上的一些有用的选项。对于Exchange 5.5而言,你仍然会得到相同的问题警告:”禁止发件人接收“。你可以设置该警告的限制。此外,还有类似于已删除项目保留特性的已删除邮箱保留特性,该特性是非常有用的。因此,你可以将已删除邮箱保留一定时间,并且可以非常方便地恢复这些邮箱,而无需重建服务器并恢复数据。如果你或其他人删除了某邮箱,你实际上可以保留并恢复该邮箱,这将可以节省大量的工作。这是非常非常有用的一个特性。

回到手边的任务,我们为第二个邮箱存储起了特定的名称,让我们继续创建该邮箱,只需点击”OK“即可。系统将会问我现在是否想要装配该存储,我选择是,以激活该存储。装配存储可以允许用户访问该存储。卸下某存储将使用户不能访问该存储。注意,我们可以卸下某邮箱,同时让其他邮箱仍处于运行状态。在我们讨论所有这些内容时,我仍然是一个Outlook用户,我仍然可以发送和接收邮件,读取邮箱等。我或者任何其他用户都可以登录到服务器上,使用相同的操作创建存储。你可以看到,我刚才让消息进入我的邮箱,因为它装配了该存储。这是增加Exchange 2000功能的一个途径。你无需关闭服务器即可完成该操作,因此不会影响到该服务器上的所有用户。它仍然装配了该存储。该操作需要花费一或两个小时。当然,当你卸下某活动存储并进行维护工作时,装配该存储可以花费一定时间,具体取决于需要初始化的恢复步骤。我们刚刚创建了一个新存储。该存储已被成功地装配,我们可以在第一个存储组下的列表中看到第一个邮箱存储,该存储始终都是存在的。这里还有公共图片存储,现在又有了第二个邮箱存储。这是另一个数据库。

现在最小化系统管理器,让我们再来看看文件系统。如果观察同一个.NDB数据目录,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新数据库:第二个邮箱存储的.NDB和.STM文件。我们将使用与原先事务日志相同的事务日志。现在又有了一个附加数据库。当然,我们可以添加用户。在添加用户时,我们可以按照我的需要将该用户与该数据库关联。下面继续讨论活动目录用户和计算机,以让你对该进程有一些了解。你将通过活动目录用户和计算机完成全部Exchange收件人管理工作,而不是通过Exchange系统管理器界面。你将操纵某个Windows2000帐户的属性。如果想要添加一个新用户,我将进入我的用户包容器。一般而言,添加一个Exchange邮箱成为此时的一个选择,将其命名为”Joe User“。当然我可以按照需要为它分配一个密码。这里我们可以选择创建一个Exchange邮箱。我可以选择服务器,如果存在多个存储,我还可以选择将使用的存储和服务器。我将把该用户放在第二个邮箱存储上。操作很简单。我创建了一个用户并把他放到其他数据库中。

下一个步骤就是,再次启动Exchange系统管理器。我将继续创建另一个存储组。这是我的第一个存储组。里面有两个邮箱存储和一个公共文件夹存储。折叠该存储组。鼠标右击该服务器,我可以从这里创建一个新存储组。右击服务器名允许我创建一个新存储组。Exchange中的右击功能是非常有用的,你难道不这样认为么?此外,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普通的对话框,里面有名称、事务日志位置和系统路径。注意,现在它们都是空的。它们还没有被填入内容。在我输入名称时,请注意事务日志位置对话框和系统路径对话框。名称将是”第二个存储组“。注意,它自动填充了内容。你可以看到,它将在你所熟悉的Exchange Server文件夹下添加另一个文件夹。选择”OK“并创建该存储组。我们将看到第二个存储组。我们看到它下面没有任何内容,没有数据库。查看一下Exchange Server下的文件系统,按下F5键更新它,我们看到已创建的文件夹,它是空的。没有其他存储组。那么我提到的事务日志在哪里呢?好的,我们还没有创建一个数据库,因而我们还不需要事务日志。如果我想

路由服务 篇5

非结构化对等网 (peer to peer简称P2P) 是指网络上的计算机自主联接, 无需通过中心服务器, 点到点地相互提供资源与服务。P2P网络节点可以动态地加入与撤离网络, 而且每个节点共享的资源质量又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节点的稳定性、计算能力等都应该纳入考量。早期非结构化的P2P网络搜索常采用洪泛法, 如著名的Gnutella网络。

Gnutella网络中的节点可以向它的所有邻居节点发出搜索请求 (query) , 这些邻居节点又向它的所有邻居节点传递搜索请求 (Query Hits) 。每个搜索包都有个TTL (Time to Live) 值, 搜索包每被转发一次, 其TTL值减1, 搜索包不断被转发, 找到指定资源或TTL=0。Gnutella网络中有两种节点, 普通节点与超级节点。超级节点用来发送消息广播, 并接受与其他超级节点交换信息。网络服务原语包括Ping (主动连接) 、Pong (响应连接) 、Query (搜索请求) 、Query Hit (传递搜索请求) 等。可以看到, 洪泛法没有用节点本身的信息来指导搜索,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网络负载大, 搜索效率不高。

本文将主要研究基于节点服务质量 (包括节点资源信誉度和节点能力信誉度) 的搜索算法, 该类路由问题可以归结为, 满足节点能力信誉度要求同时又满足查询资源相似度阙值的路径寻优。此类问题是一类NP-C问题, 本文将讨论上述约束条件下的P2P路由选择策略。

1 非结构化对等网络优化模型

目前相关研究较多地集中在P2P网络的资源搜索优化方面。如文献1在讨论蚁群算法在资源搜索方面的应用基础上, 提出一种“信息推荐”机制[1]。资源持有者定期地向其邻居节点 (或其他曾向该节点发出搜索请求的节点) 推荐其共享的资源信息。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搜索的盲目性, 但这种“兴趣推荐”的机制势必增加网络负载。文献2在研究蚁群算法在P2P网络资源搜索方面的应用的基础上, 提出了信息素多样化的思想。为了防止不准确信息的误导, 该文中算法将搜索资源信息分类, 根据接受到的数据包在上一条中的文件类型选择本节点与其相似度最大的资源类型, 在根据“同类最优路径信息素在节点路由表里选择下一跳[2]。文献3提出建立共享资源与拓扑之间的统计关联, 在此基础建立一种新的基于层次化兴趣的拓扑形成模型, 研究的是应用蚁群算法解决P2P网络上的Qo S路由问题[3]。文献4从网络节点的可靠性 (“诚信度”) 来研究路由巡优问题。主要思想是通过交互节点的局部评价加权其推荐可信度来计算节点的全局信誉度值, 采用基于时间帧的方法更新节点的全局信誉度值和推荐可信度[4]。文献5从网络节点的“活跃程度”与“资源命中数”来估算下一个节点选择的概率,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冗余查询, 节省了网络带宽[5]。但单纯地考虑“活跃程度”有可能把查询包转到与查询资源请求不一致的节点上;另外笼统地用“资源命中数”也不足以表示与查询意图的一致性。

1.1 Gnutella模型

早期的非结构化P2P网络以Gnutella模型为代表。采用的就是洪泛协议。其路由算法简单有效, 基本思想是每个节点在第一次收到数据报文时, 都将其转发收到邻居节点上。若收到重复分组则直接丢弃。为了避免转发的报文占用过多的网络资源, 需要给每个报文设定合适的TTL值, 保证数据分组只经过有限次数转发。如图1所示, 其中A是源节点, G为目的节点, 现在节点A发出搜索请求q, 数据包分别发到其邻居节点B、C、D。当三个邻居节点收到该路由请求后, 同样将数据包转发给其所有的邻居节点, 此时D节点均收到分别来自于节点A、E和H发送过来的同一数据包, D将转发先到的数据包给其所有的邻居节点, 后到的数据相同的数据包将被丢弃, 如果在节点F、G、H都同由A点发出的查询请求中相近的共享资源, 但这三个节点的处理能力, 共享资源的“好”“坏”程度和源节点的查询要求都要在选择路由时加以考虑。

1.2 节点能力信誉度 (Node Credit)

在非结构化对等网中, 节点不受拓扑结构和中心服务器的限制, 可以自主地加入与撤离网络。有些节点稳定, 可以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 有些节点计算性能较差或缺乏优质共享资源甚至传播恶意数据。因此可以用节点的能力信誉度来评价节点的“好”与“坏”。信誉度是某一节点依据与邻居节点的数据交换历史, 对其信任程度所做出的一种主观评判。比如节点v对节点u的评价可以定义如下:

其中Ei (v, u) 是节点v对节点u的第i次交互的评价满意度。n为交换次数。这样节点u的信誉值可以通过直接与其交互的节点对其的局部评价加权获得。

节点信誉度是一个评估时间的函数。设评估周期为T, 节点信誉度更新公式构造如下:

动态的更新节点信誉度可以更真实地模拟实际P2P网络中节点的动态变化情况。

1.3 资源信誉度

节点的资源信誉度取决于其共享资源的质量。而资源的质量又与搜索请求的关键字与资源相似度有关。一般资源的相似度可以如下定义。在P2P网络节点上提供优质资源的节点可能有多个。因此结合其他约束条件路由方案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查询q的向量空间模型可以表示为 (w1, q, w2, q, …, wi, q, …, wt, q) , 其中wi, q表示关键字keyi在q中的权重。资源r可以表示为 (w1, r, w2, r, …, wi, r, …, wt, r) , 此时r与q的余弦相似度可以定义为:

相似度值为0~1之间的一个数。如果某个资源相似度大于设定的阈值, 可以认为r满足q。因此对于不同的请求q, 节点可以有不同的资源信誉度。笼统地考虑该节点的下载总量来度量节点的信誉度是没有意义的。对于请求q, 节点N的资源信誉度可取sim (r, q) 中的最大值。

2 算法讨论

2.1 节点能力信誉度

本文讨论的P2P网络不像Gnutella那样采用超级节点。这样网络环境更贴近真实的互联网环境。在各节点上, 本地资源信誉度可以在共享时指定有个[0 1]之间的一个初值。该值的更新可以定时进行或者由事件驱动进行评价更新。直接相邻的节点的信誉度采用事件驱动机制进行。当有节点加入网络时, 向其相邻节点发生共享资源的信誉度, 或者在节点之间互访时有Query Hit包反馈时, 更新邻居节点的某种资源信誉度。

2.2 资源搜索

用户搜索包Query中的关键字反映了用户的“兴趣”。兴趣向量 (w1, q, w2, q, …, wi, q, …, wt, q) 。可以构造兴趣搜索表来指定搜索, 如表1所示。

下面以图1为例, 说明本文算法。

搜索步骤如下:

步骤1:节点加入网络, 初始化信誉度表, 并与邻居节点交换数据。

步骤2:节点A发出搜索请求q, 设置TTL=3。首先根据其关键字key在本地资源列表中搜索, 如果没找到, 则根据该节点信誉度表, 依次向邻居节点B、C、D发出搜索请求。这里又分下面几种情况:

(1) 在缓冲区中没有某查询数据包, 并且收到的数据包TTL值不为0, 则向邻居节点转发数据包。

(2) 对于再次收到的相同的查询数据包, 直接丢弃。如果节点上邻居信誉度表里没有比本节点更好的节点, 则本节点作为待选节点, 与源节点建立下载链接。否则继续转发查询数据包。

(3) 对于TTL=0的查询数据包如节点H上收到来自源节点A的查询包, 直接丢弃。

步骤3:源节点在得到的三个资源节点F、G、H上根据查询约束条件择优选择路由。

各节点在时间周期驱动下, 动态更新邻居信誉度表。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节点服务质量的非结构化P2P网络的搜索算法。该算法由于采用动态的节点指标来指定路由选优, 减少了洪泛法的盲目性, 降低了网络流量负载。如果对资源进行“兴趣”分类与挖掘, 将可以更有效地指导路由优化, 这正是课题要继续研究的目标。

摘要:在非结构化对等网络资源搜索算法中, 多数着眼于网络负载和搜索效率方面, 节点本身的稳定性、计算能力、资源的优劣也应该是在搜索路由寻优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构造新的搜索算法, 通过量化节点的服务质量用于指导路由, 该算法简单易于实现。

关键词:非结构化对等网,节点服务质量,路由

参考文献

[1]李绍滋, 曹阳, 周昌乐.基于非结构化的P2P信息检索关键计算研究[J].智能系统学报, 2006 (2) .

[2]赵宏, 谢伟志, 张晨曦.基于蚁群算法的非结构化P2P搜索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9 (2) .

[3]周晓波等.一种基于层次化兴趣的非结构化P2P拓扑形成模型[J].Journal of Software, 2007 (12) .

[4]陈作汉.直接评价节点诚信度的P2P动态信任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1 (7) .

路由器静态路由表实验浅析 篇6

路由器作为当今互联网中桥接的设备已经把千家万户以及大大小小的局域网连接在一起,组成了庞大无比的超级网络,特别是今天无线网络大大方便了手机等终端的接入,互联网时刻都在动态变化着,这中间路由器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

1 路由器的作用

路由器在互联网中主要起到路径选择和数据转发作用。所谓“路径选择”,是指把路由器把数据从一个网关(节点)传输到另一个网关(另一节点)的操作过程,而路由器就是完成这个过程的设备,路由器的英文名称为Router,是一种能够连接多个子网或逻辑网段的网络设备之一,它能将在不同子网或逻辑网段之间的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检查,以确定数据的数据来源的子网和将要发往的目的子网,通过这个功能路由器可以实现把数据在互联网中传输。

2 静态路由表实验

为了顺利完成“路径选择”的职能,每个在路由器内存中保存着关于目的网络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记录--即路由信息表(Routing Table),以便在路由选择时参考使用。路由表中保存着目的子网的网络号、到达目标网络经过路由器个数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名字等相关内容。路由器的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手动自行设置好的,也可以由路由器采用路由算法动态修改维护,可以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完成路由表数据的更新维护。在路由表中与路由相关的两个概念,即是: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由系统管理员手动自行设置好固定不变的路由表称之为静态(static)路由信息表,正常是在设备安装时就依据网络的具体路径预先设定好,它不会随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变动。动态(Dynamic)路由信息表是路由器本身根据网络结构的变化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信息。路由器使用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算法,自动学习和记录网络运行情况,根据学习到路径数据信息自动计算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以下通过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器,版本6.0.0.0045平台上分析静态路由表维护情况:

以上网络由3台路由器组成,路由器把网络分割成两个广播域,同一广播域内IP地址地址为同一逻辑网段。我们知道同网段内的广播信息只能广播到路由器的端口,如果需要跨网段广播信息,就必须借助路由器的路由功能泛洪广播出去。实验目的:要求RA、RB、RC节点能够实现互通。实验过程以及配置思路如下:

(1)使用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器添加好以上设备,连接网络时注意设备型号,端口类型,线缆选择等。

(2)IP地址简单规划:已标明在TOP图上设备对应端口位置:(如上图1)

(3)IP地址设置:通过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进入具体端口使用命令IP add命令添加好设备对应的IP地址以及同步速率时钟。使用查看路由表命令show ip route分别查看RA、RB、RC路由表,简略结果如下:

RA#show ip route

C 192.168.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Fast Ethernet0/0

RB#show ip route

C 192.168.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Fast Ethernet0/0

C 192.168.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Serial0/0

RC#show ip route

C 192.168.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Serial0/0

从路由表上可以看出,正确给设备对应端口配置了IP地址后,路由表中添加了直连路由条目,这些条目同时表明数据从该路由器出发到达的网络。

(4)没配置静态路由前测试测试结果:

从节点RA到节点RC做ping测试,数据包可以到节点RB的Fa0/0端口。

从节点RC到节点RA做ping测试,数据包可以到节点RB的Se0/0端口。

从测试结果上来看,验证了路由器在同一个广播域内广播,同广播域内端口可以互通,或者说路由器可以到达自己直连的目的网络。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路由器没有路由器的支持下无法跨网段通信。

(5)为了解决步骤(4)中的问题我们给RA和RB手工添加静态路由如下:

RA(config)#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20

RC(config)#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2.10

添加静态路由表是添加路由器自己没有直连的网络,所以RA的静态路由目的网络号是192.168.2.0,RB的静态路由目的网络号是192.168.1.0。而RB在网络中同时直连接两个网络,不需要添加静态路由。再次使用命令分别查看RA、RB、RC路由表;

RA#show ip route

C 192.168.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Fast Ethernet0/0

S 192.168.2.0/24[1/0]via 192.168.1.20

RB#show ip route

C 192.168.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FastEthernet0/0

C 192.168.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Serial0/0

RC#show ip route

S 192.168.1.0/24[1/0]via 192.168.2.10

C 192.168.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Serial0/0

从路标上可以看出,目前3台路由器分别都能到到达2个目的网络,其中S条目表示是Static静态条路,是由管理手工添加的,并且从该条目中可以知道到达目的网络的下一接口的地址或称下一条地址。同时静态路由条目中[1/0]说明了静态路由的管理值为1。

(6)假设还有更多的路由连接在RC的节点上,这是又需要在RA中添加到达新的目的网络的静态路由,如此下去,管理员的工作将会越来越大,如果两节点之间只有一条唯一通道(出口)时可以通过配置一条特殊的静态路由也叫缺省路由实现路由通信,格式如下:

RX(config)#ip route 0.0.0.0 0.0.0.0目的网络号

3 结语

路由器的构造及路由算法的研究 篇7

关键词:网络时代,路由器构造,路由算法

1 路由器的构造

路由器是组建互联网的重要设备,路由器和PC机非常相似,有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只不过它没有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外设。IOS是路由器的操作系统,是它的软件组成。路由器是第三层设备,通过运行路由协议了解整个网络的路由情况,并建立一个指示路径的路由表。当用户数据进入路由器后,路由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包头中的第三层地址信息,查阅路由表,把数据从一个接口交换到另一个接口。

1.1 中央处理器(CPU)

和计算机一样,路由器也包含中央处理器。路由器的处理器负责许多预算工作,比如维护路由所需的各种表项以及做出路由选择等。路由器处理数据包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处理器的类型。某些高端的路由器上会拥有很多个CPU并行工作。

1.2 内存

在路由器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的内存:1)只读内存(ROM);2)随即访问内存(RAM);3)闪存(FLASH);4)非易失性内存 (NVRAM) 。

1.3 接口(Interface)

路由器的接口是配置路由器的主要考虑对象之一,同一台路由器上不同接口的地址应属于不同的网络。路由器通过接口在物理上把处于不同逻辑地址的网络连接起来。这些网络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路由器的一些接口是ISDN接口、串行接口,它们通常将路由器连接到广域网链路上;还有一些是局域网接口(LAN接口),例如Ethe rne t、令牌环网和FDDI等。

1.4 路由器的软件

如PC机一样,路由器也需要操作系统才能运行。路由器的操作系统叫做IOS (InternetworkOperating System)。路由器平台不同、功能不同,运行的IOS也不尽相同。

2 路由器算法

2.1 硬件算法

目前使用最多的硬件实现方法是使用CAM (Content Addressable Me m ory)内容可寻址存储器,它是一种特殊的存储器件,用来实现路由表查找的一种硬件方法。CAM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在一个硬件时钟周期内完成关键字的精确匹配查找。为了能够实现最长前缀匹配,一个CAM表存放一类定长的前缀集。IPV4下需要32个CAM。这种方法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在对地址前缀长度具体分配没有准确的了解之前,为了能够保证存储N个前缀表项目,每个CAM都要有N个表项的空间,因此,CAM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

另一种基于硬件的改进CAM算法是基于TCAM(三值CAM)的算法。在进行搜索的时候,所有的TCAM项都需要同时进行匹配,在有多个匹配项时,TCAM规定在所有匹配的表项中选取地址最低的表项作为最后的结果。因此,为了能够进行最长前缀路由的查找,就需要保证在TCAM的低地址区域存储前缀路由项,而在高地址区域存储短前缀路由项。TCAM具有速度快、实现简单的优点,但它也具有几个不足之处:1)单位比特昂贵;2)容量小;3)并行匹配导致功耗很大;4)更新复杂。

2.2 软件算法

IP路由要求查找最长匹配的前缀地址,因此树形结构的路由查找算法将最长前缀匹配查找模型话为一棵二进制树的过程。用Trie表示前缀并不存储在Trie的结点中,而是用结点间的路径表示前缀,一般规定一个结点到其左子结点的路径表示前缀中的对应比特为0,结点到其右子结点的路径代表前缀中的对应比特为1。IPv4中地址长度为32,所以二进制trie树的深度为32层,前缀长度即子网掩码长度为L的网络路由会被存放在第L层的结点中。二进制trie树算法一次更新操作只需要首先查询定位并修改一个结点,开销较小,它的最大不足在于查找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存储访问,对于IPv4地址查找最多需要32次,IPv6地址为128次。

路由服务 篇8

一般来说。路由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功能, 一方面是对在搜集过程中的网络状态进行着不断的更新与整理。另一方面则是对已经搜集到的信息计算可行路。当前存在的很多的协议都是为了给目标地址搜寻最适合的短路。具体的过程是当数据包传送至路由器时, 路由器就会根据其数据的属性以及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然后在进行科学的发送。由于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是研发智能路由器, 如果在研发路由器时能够有具有某种能力的平台或媒介, 当给出的一组输出路线的数据包到达时, 接着根据资源管路系统中的信息, 就能够使路由器自己判断出这组线路中哪一条线路能够最先使用, 然后将数据包进行科学化的整理和归纳, 最后的一个步骤就是等待上传。整个路由过程是一个随着外界环境变化以及需求变化的一个系统, 所以要对整个路由算法进行及时的调整, 以保证整个信息的时效性与完整性。

2 Qos路由

一个比较完整而且较为系统的三元组所界定实时信息的产生。其包括最大信息尺寸, 最大信息速率以及最后一个最大突发信息数, 其实质是一个简单的模型控件, 而相对来说, 在每次模型连接的过程中, 一般都会有两个相对的约束, 第一个是在一定时间t的间隔中, 所达到的信息数一般不超过Bmax+t Rmax;第二个是每个信息的长度一般不超过Smax。因此在此基础上, 如果只是单方面的采用一个估算值来对实时信息就行分析与计算, 就会出现延迟以及不准确的情况。我们针对不同网络的运行情况, 给出了以下路由的算法:

在目前网络科技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 为了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 就应该建立起一个相对连接较少的通信量。简单得到可以表述为:若t点希望与dest点建立连接Mk+1.在点i的积极出狐集A中路由器现则最先空闲的路线A, 通过a上建立的Mk+1来计算出所需要的时间, 即rk+1, 如果计算结果不超过预定的边界值D, 连接请求信息被放于卢新A发热环城区内以等待发送。当然在此过程中, 连接请求信息包括:谜底地址、最大信息储存、信息到达最小间隔、端到端延迟边界、请求过时时间。当一个中间点A收到连接建立请求时, 首先需要确定信息是否已经超时, 如果采用A作为目的点, 就应该调用search-one来做出回答, 相反, 若不是采用A作为目的点, 我们就应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对信息进行更加深入的加工与处理。通过上述的算法来计算发送信息传输的时间, 如果在同一延迟边界的条件下, 当期望值小于或等于最短路的传输时间, 这种连通率的算法远远超过了最短路的算法。

3 多路路由算法在Qo S路由中的应用

1) 随着社会网络技术变革所带来的转变, 分布式多媒体的广泛应用, 在局域网或者广域网上进行语音、视频等实时信息的传输等的要求, 都给目前网络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就拿因特网来说, 同一个会话的数据包就能够有不同的路径达到同一个目的地, 虽然这种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但在实际运用中远不能满足目前多种数据类型的综合服务的要求。因为数据包会因为多种不同上网因素造成一定的延迟, 导致的结果是到达目的地是错乱的, 因此信息的质量不仅得不到保障, 而且对整个信息网络的系统话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 在网络信息之间的服务质量通常是来表达服务者和使用者之间在数量或质量上有定义性的约定, 即一次连接的服务质量一般都是受着一系列的约束条件所限制的。最为常见的就是宽带约束、延迟约束以及抖动约束。在这种情况下, 寻找服一条资源可靠而且合理的可行路, 是非常有必要的。

2) 近年来, Qos路由已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很多新颖的具有创造性的算法被提出, 多路路元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算法, 也是在路由算法中一个发展趋势相对来说比较不错的路由算法, 但是其主要针对的是网络流量较少的情况。这也就是说, 多路路由存在的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更好的去实现网络信息数据承载的平衡性, 把流量分布得更加均衡, 这样就会增加路由未来连接请求的连通率, 并且能够使没有经过Qos保证的数据也有更充足的回应时间。除此之外, 如果整个网路的信息负载量过大, 同时还在不断的变化, 就能够把多路路由器的算法分成三类。其中, 最为常见的就是PNNI, 就是通过回绕的方式搜素连接路由的路径。但是如果其选择的路径不能够满足Qos的实际需要时, 整个寻路过程就回重新回到起点, 寻找下一条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路径,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比较能动性的去适应实际需求的变化, 但也有其缺点, 就是整个的连接所耗的时间比较长。另一个就是并行多由路径, 他就能够克服这方面的缺点, 所谓的并行多路路就是路由将所有的洗洗脑沿多条路径同时出发, 但是在沿途过程中会预留一些信息资源, 当其中任何一个信息到达所需要的目的地的时候, 整个过程中就算被完成, 其他路径的所有信息就会被停止释放。

4 总结

文章通过对路由的具体分析与探讨, 提出了一种可以调节服务质量的路由算法, 这种算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实际网络情况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化, 这种算法能够根据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自行的寻找路由范围, 即在设定的传输时间的上限期限值B, 如果B的值越大, 就表示寻路的范围越广, 需要花费的寻路也更多。如果当B减少了, 就表示寻路的范围也相应的减少, 从而减少寻路的花费, 但是会影响到连通率, 导致用户对连通率的期望值大打折扣, 也会影响到网络运营商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 search-one的算法比最短路的算法具有更高的连通率, 并且通信的花费和连通率的比值最小。所以, 以后searchone的算法很有可能会代替最短路的算法。而在多路路由的算法之中, opti-mal可以选择的可行路具有最少的跳数, 并且所化的通信费与连通率的比值是最小的, 因此, 要想花费最少, 而且寻找出最可靠可行的线路, 就可以选择采用opti-mal的算法。

参考文献

[1]汪芸, 顾冠群, 网络服务质量 (Qos) 参数研究,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2.35 (6) :543-547.

[2]李昌兵, 基于计算智能的多播QoS路由技术研究[D], 重庆大学, 2010年

路由服务 篇9

路由协议技术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且实践性非常强,IPv6路由更是未来互联网的基石。但是在各个高校中,网络教学环境很多都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真实的教学设备也是价格昂贵,造成的弊端如:(1)设备数量很难保证学生的实训时间,离开实验室又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机会;(2)真实设备的网络环境,因实验繁多复杂,搭建起来非常繁琐;(3)实践环境造成的诸多细节问题,以及维护问题都大大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效果。

利用思科Cisco公司开发的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1 IPv6互联网协议

随着新应用、新网络媒体的不断涌现,传统的IPv4协议和32位IP地址已经难以支撑互联网的进一步扩张和新业务的使用特性。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地址空间即将耗尽、路由表急剧膨胀、缺乏网络服务质量的支持、缺乏对移动服务的支持等[1]。

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网际协议版本6是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设计的用于替换现行版本IPv4协议的下一代IP协议,它能基本解决上述IPv4的弊端问题。

2 路由映射

路由映射与访问列表十分相似,它们都包含匹配确定数据包细节的准则、许可及拒绝这些数据包的操作。但是路由映射不像访问列表,它可以向匹配准则中加入设置准则,设置准则可以按照指定的方式真正地对数据包和路由信息进行修改,而且路由映射还有更多的选项用来匹配给定的数据包。总而言之,在网络中,路由映射是一个定制路由策略的强大工具。

3 路由重分配

路由协议多种多样,因此,需要采用路由重分配技术实现在使用不同路由协议的两个路由域之间交换不同格式的路由信息。

当许多运行多种路由的网络要集成到一起时,必须在这些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之间共享路由信息。在IPv4和IPv6协议下,通过在redistribute命令中添加对路由映射的调用就可以使路由映射和重新分配一起使用。

4 IPv4中使用路由映射重分配路由

在图一中,路由器Router2上,IS-IS的IPv4路由和OSPF路由正在进行相互的路由重新分配。在上图列出的网络和子网的地址中,我们仅对第3个八位组字节为奇数的子网进行重新分配。

路由器Router2示例如下:

路由映射Assign1和Assign2执行相同的功能,但是它们的逻辑不同。Assign1使用否定逻辑,它标识那些不被重新分配的路由;而Assign2使用肯定逻辑,它标识要被重新分配的路由。

Assign1的语句10拒绝访问列表1许可的任何路由(第3个八位组字节为偶数的地址),因为语句10不能匹配到第3个八位组字节为奇数的地址,因此它们被传递到语句20。语句20没有match命令,因而缺省匹配所有地址。语句20具有允许操作,所以许可奇数地址的路由。

5 IPv6中使用路由映射重分配路由

IPv6路由选择协议同样支持使用路由映射重新分配路由,配置方法大致与IPv4中相同。

如图二所示,基本上就是在图一的基础之上添加了IPv6地址和IPv6路由选择协议。Router1和Router2运行了RIPng。Router3在RIPng和IS-IS之间重新分配IPv6前缀。仅仅是来自Router2的IPv6前缀被重新分配到IS-IS当中,其中前缀2007:db7:1:77::/64的度量值为10,2007:db7:1:200::/64的度量值为100。

Router3的配置示例如下:

可以使用IPv6的前缀列表来匹配路由信息的源点或者为重新分配指定的地址。

Assgin2filter的语句10指明路由的源地址必须是Assign2的IPv6地址,而且前缀地址必须是2007:db7:1:77::/64,一旦匹配成功,度量值将被设置为10。如果匹配失败,执行语句20。如果源地址是Assign2,前缀为2007:db7:1:200::/64,那么度量值设置为100。如果源地址不是Assign2或者前缀也不匹配,那么该路由将不会被重新分配。

Router4的IS-IS路由数据库显示示例,可以看到被重新分配的路由:

6 结束语

利用Packet Tracer模拟技术,构建路由网络实验平台,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实验效率,扩展了实验手段,节约了实验成本,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实验质量,也有利于更方便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文章针对路由映射的策略应用,挖掘路由映射在路由重分配当中设置选择性匹配准则的作用。从IPv4动态路由协议开始进行案例分析,选取了常见的RIPng、IS-IS(for IPv6)等动态路由协议,进而研究了路由映射在IPv6基础上的路由重分配应用。

关键词:路由映射,IPv6,RIPng,IS-IS

参考文献

[1]罗辉琼,等.基于IPv6的校园网升级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3).

[2]Jeff Doyle,Jennifer Carrol(l美)著.葛建立,吴剑章译.TCP/IP路由技术(第一卷)[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张学千,陈家琪.IPv6网络中的RIPng和OSPFv3的分析与比较[J].通信技术,2008,(12).

[4]Regis Desmeules(加)著.王玲芳,等译.CiscoIPv6网络实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张维玉,杨清波.IPv6下OSPF路由协议的研究及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6):24-32.

[6]杨闽.用于IPv6的RIPng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上一篇: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下一篇:数据传输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