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型管理

2024-07-16

选型管理(通用12篇)

选型管理 篇1

摘要:随着我国机场的建设,对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综合布线作为机场最基础的通信基础,其建设的好坏对机场的未来使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机场综合布线的选型要求和对系统的维护管理做了相关的研究,以此对现有的机场综合布线管理做一定的补充。

关键词:机场综合布线,选型要求,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建设成为当前各个机场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方式之一。而针对机场信息化的建设, 首先则是综合布线与网络建设,其次是硬件设备建设,最后才是各个子系统的应用。而其中的综合布线系统是整个机场建设的核心部分,也就相当于是整个机场的中枢神经,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而所谓的综合布线系统,实质为集成通信系统, 使用与建筑物之间或建筑物内的为计算机、通信以及监控系统预先设定的传输通道网络。并将声音、视频、图像、数据等相关设备进行连接,并可实现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连接的系统。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系统开始使用综合布线作为网络传输的基础,如数字广播、地理信息系统等,因此,该系统在现实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对其需求也日益增多。

1机场综合布线选型原则

航展口作为现代建筑中最复杂的城市建筑体,其具有涉及系统多,分布区域广、应用变化快等特点,因此,对机场布线选型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

1.1灵活性原则

在进行线路设计与布局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需求变化时,线路能灵活的适应变化,并在不需要对线路进行重新布线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信息、数据的传输和连接,从而满足不同终端设备的需求。

1.2系统扩展性

对机场布线系统的设计,必须易于变换网络拓扑结构,同时系统完全不受计算机站点位置的变换以及其所连接的设备的变换的影响,就能够方便的构成功能不同的网段后者是子网。

1.3系统可维护性

为方便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测,应采用模块化的思想进行接插件或插入式延伸器进行在线的检测,同时系统中的一些零部件、易于损坏的部件应容易被清洁、更换等。同时为考虑系统易于维护的原则,对所有的配线架的摆放以及线路的标示、走向等都必须严格按照线路设计进行,如对线路的终端必须标明线号、房号、线位和区号。

1.4技术标准性原则

机场布线系统是整个航站楼的核心, 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其技术质量的好坏将决定未来机场的使用情况。因此,针对所有提供的设备、系统,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国际化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还必须符合中国民航标准。而在实践中,往往采用符合ISO/IEC 11801:2002 Ed2.0 6类UTP最新的国际标准,同时系统整体的信道宽度支持至少250MHz以上的数据传输;水平的布线必须支持千兆以太网的需求,支持基于铜缆的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ab。满足基于铜缆的以太网供电传输标准IEEE 802.3af。

1.5产品性能要求高

对于机场来讲是非常注重安全的地方,任何的失误都可能带来很大的灾难。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场对布线系统的质量和性能要求就非常高。同时为确保航空安全,国家民航总局甚至将机场信息安全的要求等级与空防安全的登记放到同等位置,以此凸显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1.6抗干扰性。

机场是各种移动信号终端使用比较复杂的地方,各种信号夹杂。因此,对系统的要求必须具备很强的抗干扰性,从而使得系统在复杂的环境下,能够不受高频电气设备、空间电磁波辐射的干扰。

1.7布线空间大

随着现代电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主流。而在弱点系统当中,综合布线也越来越多,使用的相关设备和系统也越来越多。如在航站楼内除传统的网络设备以外,还包括大量的视频存储设备、数字广播设备、数字电视放大器、航班系统的二级服务器等。因此,在对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给予该弱点电环境的足够的设备空间。因此,对弱电机房的设置的要求必须按照配线机房工程的标准来进行处理,将UPS、防屏蔽、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考虑进去。

2综合布线管理

从整体来讲,对机场布线的管理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物理管理;另外一类为智能管理。

2.1物理管理

所谓的物理管理,就是指传统的对综合布线的管理,如通过传统的标志、记号实现对管理系统的管理,如接地导体、光缆、配线模块、基地端子等都必须要求明确的编号和管理方法,并具有相应的材料标识。

而在标识系统当中,五个关键的部位必须进行表示标识:缆线、通道、空间、 端接硬件和接地。这五种标识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联系,同时也相互补充。而每种材料又具有其自身表示标识的特点。以缆线为例,对于每条缆线来讲,必须对每条缆线的两端进行标识,严格来讲就是每隔一段都必须进行标识,同时在缆线的接合口、牵引盒以及维修口的呢经过地方都必须进行标识;而针对空间和接地方面的标识,必须遵循清晰的原则,能让人一眼看到;针对配线架和面板来讲,则必须简洁、 美观、清晰。

2.2智能管理

该管理是通过管理软件与电子配线架共同实现。通过以图形文档软件和数据库为基础的管理软件,其目的是实现数据录入、网络更改以及系统的查询等,并随时实现对数据的更新。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为更好地实现对布线系统的管理,开始逐步向智能化管理方向发展。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使得每个端口由原来的物理印刷功能被LED显示所取代,并可动态的现实显示出端口的位置以及该端口连接跳线的标识号码。该技术适用于双端管理区域,并需特殊的跳线来对连接两端信息,并用软件建立标识原则和编码规范, 以此实现对其中的信息点的自动化管理。

同时其中布线系统和布线设备可采用模块化的思维进行管理,相对独立。 系统由智能的配线架、跳线、物理层管理软件、硬件以及电缆组成。系统可支持多种通信方式,除以太网接口以外,还支持TCP/IP等网络协议,为系统的多网用途提供方便。智能系统可提供实时的布线设施方面的信息,以此对整个电网网络实现动态式的监控,并主动完成对线路的勘测和单元创建。系统还适应管理人员对布线系统进行批量性的更改,并可自动识别非顺序插拔的连接关系。

因此,智能布线系统整体具有如下的功能:

1可对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并生成相关报告。而对于非授权的设备接入网络,系统会立即报警;

2运用数据库的设计,可对任何数量的端口进行跟踪管理;

3可通过CAD软件,对机场中的所有的建筑物、设备等进行标识,并实时的反应该为位置的工作状态。

4系统可采用图形化的管理界面,并有组态编辑的功能。所有的图标和实际的元器件一致,并可实现多用户远程实时管理。

5系统具备对相关设备信息进行查询、删除、增添的功能,并可自动生成报表。

6在出现异常断电或者是系统故障之后,系统可自动恢复和重新扫描,并将最新数据同步到最新端口。

7系统自动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备份, 并保证数据可随时进行恢复。

3综合布线系统在长春机场中的应用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于2003年5月开始开工建设,2005年开始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为7.4万平米。长春机场采用的是AVAYA SYSTIMAX布线系统,并主要采用六类布线,系统主干则采用的是光纤与三类大队大对数的电缆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整个机场共设有1777个不同的信息点, 其中的数据点个数为815个,语音点个数则为962个。整个布线系统总共分为七个不同的子系统,分别为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光缆传输子系统。

采用SYSTIMAX系统,首先体现在其兼容性。SYSTIMSX为开放式的系统,并且具有全系列的适配器。通过该系统,可将不同设备的主机系统全部转换成非屏蔽的UTP ;其次选择该系统主要体现在其灵活性,该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媒介,因此每一条信息通道都可支持不同的电话终端;第三其可靠性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该系统均采用高品质的国际标准。

3.1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子系统主要包括航站楼弱点弱电机房到行政办公楼的24芯单模光缆, 以及弱点弱电机房到电话机房的大对数光缆。

在航站楼的扩建一层的弱点弱电机房当中进线间设置可以支持连接室通讯电缆的汇接排架、电气保护器。

3.2楼层管理子系统

在弱电间设置IDF、端接水平线缆、干线线缆,以此完成对语音、数据、视频等的跳接和管理。对所有语音、数据和光纤配线架设备的安装均采用EIA/TIA标准的19英寸标准机柜,同时机柜的设计必须考虑容量和散热机制、供电方式和机械构成。

3.3设备间子系统

在航站楼的一楼弱电中央机房MDF内设置语音主配线架,以此连接电话机房连接的3大对数的UTP光缆;IDF内的语音分配线。连接语音主配线引来的大对数光缆电缆,以及连接到快接语音跳接到各个数据模板上;行政大楼设置分配线架,以此连接MDF连接的24芯的单模电缆以及跳接到网络交换机上的光纤。

3.4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主要采用2根24芯室内多模光缆,并支持以太网接入方式。语音主干线组采用三类UTP的大对数光缆线,并支持各类的语音数据的应用。线路标准则为Giga SPEED非屏蔽双绞线1071004ESL。

3.5配线子系统

配线子系统则采用EN50173 CAT-6类的国际标准的六类UTP铜线光缆,并全部采用RJ45信息接口,并与现行的电话接口可兼容。同时根据EIA/TIA-606色标规定,对不同的语音和数据点进行不同颜色的标识。

3.6工作区子系统

对工作区子系统中的信息插座必须满足对数据和语音的传输需要,同时对信息模块采用90或45度的角度安装。面板, 底盒则配备86型的金属底盒。

选型管理 篇2

来自:杭州集控

随着十六大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号召传达后,企业管理信息化这个2002年的热点必然会进一步加温,2003年将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向纵身发展的一年。企业管理信息化离不开ERP软件的应用,我国企业把ERP各个组成部分都应用好,然后把ERP集成系统也应用好,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ERP软件选得对不对,是否符合本企业的需要,就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前提条件。

一、ERP软件选型的基本原则由于ERP软件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选择ERP软件时要综合地进行考虑,不能只片面地考虑某一种因素,也不能只考虑其中的部分模块,重点要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功能技术适应性原则

一个ERP软件是否能够用好,其基本功能和技术是否适用是基础。ERP软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的应用对象仍然是制造业,即便是制造业也有很多不同的行业,例如:钢铁、化工、制药、汽车、纺织等行业,他们的生产过程是很不相同,但是ERP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其共同的规律。根据企业管理的内容,ERP软件分为:财务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部分,财务管理部分行业特性最弱,生产管理部分行业特性最强。我们在选择ERP软件时,首先要看其基本功能是否满足本企业需要,也就是先要看其通用部分的功能是否满足本企业的要求。例如:合并报表功能是否满足需要,是否有本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否满足成本倒推方法(邯钢经验),是否有多仓库管理功能等。一个ERP软件在离散制造、连续制造、项目制造中,会有其中一项是比较强的,要搞清楚各个ERP软件在这三者中的强项,看看是否与本企业的需要相符合。

在选择ERP软件时,其采用的技术也需要有所考虑,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并不是采用的技术越先进越好,当然采用过时技术也是不宜选用的。

2、企业规模适应性原则

企业规模的大小对选择ERP软件是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本文下面两部分将会详细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将企业规模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两部分,如何界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我们暂且将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称为大型企业,把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下的称为中小型企业。

根据一般的规律,企业IT应用的支出在销售额1%(利润大于10%的情况下)或利润的10%(利润小于10%的情况下)左右,ERP软件的投入应该占到其中的30%以上。对于ERP软件的价格需求,企业规模不同自然会有很大差别。在企业管理的方法上也会有许多不同,大型企业内部分工会比较明确,中小型企业内部分工会粗一些。因此,不同企业规模,要选择不同的ERP软件。

3、长期发展适应性原则

企业是要长期发展的,企业IT系统要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只从企业的短期发展来考虑信息化问题是不够的,应该结合企业的长、中、短期发展战略来考虑管理信息化问题。在ERP的选择上,也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购买ERP软件是在选择一个IT服务的长期合作伙伴,不仅仅是一个软件买卖问题,这个合作伙伴选择不好,会给企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从ERP软件本身来看,是否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需要进行考虑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如何选择ERP软件

中小企业选择ERP软件有不少特殊的规律,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不太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投入大量资金去购买高价格的ERP软件和服务,希望ERP的上马过程短平快,很少采用外包定作形式开发自己用的ERP软件等。在以前介绍如何选择ERP时,往往没有专门介绍中小型企业如何进行考虑,而他们恰恰比较缺少IT方面的知识,需要听取这方面的经验。

1、中小企业以选择国产ERP软件为主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阔,民营企业占有较大比重。目前有购买ERP软件意愿的多数是成长型的中小型企业,他们希望ERP的应用能够

比较快地见到效果,而又不要花费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经费去购买软件和服务,他们基础管理规范化的程度又相对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国产ERP软件就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从目前国产ERP软件的销售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选择的是国产ERP软件。根据有关数据分析,ERP软件厂商2001年在中小型企业的销售额是18.94亿元,占我国企业管理软件市场销售额的72%,远大于在大型企业的销售额。2002年的市场销售情况,中小型企业所占的比例大体上与2001年相同。

在我国市场销售最多的是用友ERP-U8软件,其用户已经达到几十万户,其销售额与其他竞争对手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其营销服务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在市场上比较流行的还有北京合佳公司、北京新利玛公司、北京南北公司、深圳金蝶公司、深圳小蜜蜂公司、重庆金算盘公司的有关产品。

2、适用中小企业ERP软件的特点

中小型企业选择ERP软件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前在有关文章中介绍的比较少,根据许多中小型企业的应用经验,他们对软件的“规模化应用、分步化实施、客户化界面”的要求比较高。

“规模化应用”是指ERP软件必须是能够规模化应用的,要求软件的应用比较稳定,在一个或多个行业的通用性比较强,对用户的功能覆盖率比较广。由于微软平台操作比较简单,了解微软平台的技术人员比较多,因此多数中小型企业会选择微软平台作为其系统软件平台,也就要求ERP软件能够在微软平台上运行。

“分步化实施”是指ERP软件能够满足用户分批应用ERP软件各个部分的要求,用户可以先应用财务软件部分,也可以先应用进销存软件部分,或应用生产管理软件部分等。虽然大型企业也需要分步化实施,但是中小型企业对这项需求尤为迫切。

“客户化界面”是指ERP软件的界面应该更贴近用户,这样会使用户感到亲切,这点对不太了解IT知识的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来说尤为重要。除了用来满足客户化界面的设定软件外,是否有二次开发工具软件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3、中小企业ERP软件需要标准化服务

中小型企业对ERP软件上马的短平快要求比较强烈,如果一个ERP软件实施的时间周期要1年多,还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是不能忍受的。面向中小型企业ERP软件的服务必须是标准化的,只有标准化的服务才能缩短实施周期,保证基本实施服务的质量,从而提高应用的成功率。根据调查的结果,中小型企业全套ERP的实施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

三、大型企业如何选择ERP软件

大型企业如何选择ERP软件过去谈的比较多,各类媒体对大型企业选择ERP软件的成败经验也进行过比较多的报道。大型企业购买ERP软件投入比较大,选择ERP软件更应当小心谨慎。

1、选择行业化ERP软件

大型企业的内部管理比较复杂,使得ERP软件供应商必须走行业化道路,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应用要求。目前提供行业化ERP软件的供应商有两类,第一类是专门提供行业ERP软件的供应商,第二类是根据通用ERP软件提供行业解决方案的供应商。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一般会选择第一类供应商,制造业、流通业、一般服务业会选择第二类供应商。

2、选择支持本企业先进管理方法的ERP软件

以前我们一般会说,用户要接受ERP的先进管理思想,当然这是需要的。对于管理比较好的我国企业,一般都会有其管理的特色,有其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上的独特地方,ERP软件是否能够满足这些特色,把企业现有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融入ERP软件的应用,是每个ERP软件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国企业管理有其中国特色,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计划经济下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中,我国企业产生了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有的管理方法在许多ERP软件中还没有比较好的实现办法。国家经贸委前几年曾推广过邯钢成本倒推的管理方法,许多管理比较好的企业都总结过类似的管理方法,例如黑龙江龙丹乳业的三级成本管理方法,企业在进行ERP软件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考察ERP软件支持本企业先进管理方法的程度和具体实现方法。

3、选择支持个性化服务的ERP软件

大型企业ERP软件应用一般比较复杂,其服务也必然比较复杂,服务周期也会比较长,肯定需要个性化的服务。大型企业上马ERP软件,一般会对企业的管理业务流程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使IT系统的应用有更高的效率。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即使是在同一个行业的不同企业也都有自己的管理特点和流程运行规律,要把ERP软件用好,软件供应商或实施服务商一定要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目的是要使ERP软件的应用对用户更有价值,能够解决不使用ERP软件就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这样个性化服务一定是基于ERP软件的服务,离开ERP软件的服务是没有依托的。反过来,所选择的ERP软件能否支持个性化服务就变得十分关键,参数设定方法和二次开发工具软件是否灵活,对个性化服务的质量都会有影响,大型企业在选择ERP软件时要关注这个问题。

来源网址:

选型管理 篇3

【关键词】凝结水处理;过滤设备;运行特征;管理要点

一、火电厂凝结水处理系统设计

火电厂锅炉给水中的凝结水是给水的重要来源,所以对凝结水的水质处理必须加强才能保证锅炉用水的安全,因此在大部分的电厂中都以精处理的方式来对凝结水进行综合性处理,其系统的设计思路如下:凝结水精处系统通常设置在凝结水泵和低压加热器之间,早期的低压凝结水处理系统外,目前应用的多数是中压处理系统。凝结水的处理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前段过滤器、除盐装置、后置过滤系统。在设计中前段过滤器的主要作用是对水中的金属腐蚀物质进行处理;除盐装置则是对凝结水中的微量溶解盐进行处理,一般选择高速混合床或者分床联合系统;后端过滤器则是对剩余的破碎树脂等进行处理。在我国的火电厂中设置的凝结水处理系统种类不同,根据实际的需要三个处理过程和设备进行组合,形成凝结水的处理系统。如利用混床的处理方式,此类装置投资小且操作简单,但是机组运行初期耗水量大且容易造成混床污染等。总之在设计中应按照实际凝结水的性质进行形式和设备选择。

二、凝结水精处理的设备选择

1、前段过滤装置

1)电磁过滤装置:电磁过滤装置主要是利用电磁原理对凝结水进行处理,利用围绕在过滤器外边的励磁线圈与内部的磁性材料结合进行工作。在励磁线圈通电后就会在过滤器的内部产生较高的磁场,当凝结水通过过滤器的时候,其中的金属氧化物就被填料所吸附,从而达到对凝结水中的金属杂质进行去除的效果。该设备的原理较为简答,操作也是方便快捷,但是在运行中初期的效果往往十分明显,在机组冷态清洗段效果可以达到80%以上,从启动到常态运行,总体除铁效果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但是投资成本稍高,在应用中受到了限制。2)微孔过滤装置:所谓的微孔过滤装置就是以管的形式形成过滤单元,从而集成为前置过滤器,水从过滤器外部流入管内,其中的杂质就被截留在管外,从而达到过滤的效果,净化的水在管内集中流出,管式过滤器的优势是在流量变化的时候可以根据运行情况增加或者减少单元数量,从而达到灵活设置的效果,但是运行成本较高。3)覆盖式过滤装置:凝结水中含有的杂质都很微小,通常是悬浮物或者胶体,因此需要过滤材料也必须达到一定的细度,覆盖过滤装置就是将粉状过滤材料涂覆在过滤单元上,形成一个滤膜结构。水从管外通过滤膜流入到管内,水中的微小杂质就会被截留,保留在滤膜的内孔通道内部,较大的悬浮物会在滤膜表面堆积,形成陈垫层,这个沉淀层在实际运行中也起到了过滤的作用。尽管覆盖过滤的效果较好,出水的质量也十分稳定,但是其运行的操作过程复杂,新建机组中应用不多,多是老机组改造中选择应用。

2、粉末树脂过滤器

树脂过滤装置是一个相对特殊的设备,其过滤的是凝结水中的树脂类杂质,粉末过滤装置是在普通覆盖过滤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得到的,其与普通过滤装置有着明显区别,因为其具备过滤和除盐两个功能。原理就是将再生的强酸阳树脂和强碱阴性树脂碾碎混合作为辅助过滤材料,经过配浆、覆膜等工艺使得过滤单元表面具备一层滤膜,不但可以过滤掉凝结水中的金属杂质也可滤除其中的盐类杂质。所以在凝结水精处理中,其可以担负前置过滤器也可作为除盐装置进行应用。

3、除盐装置的选择

1)高速混床:从处理的原理上看高速混床与普通处理中的混床是一样的,都是利用阴阳树脂设置在一个交换器中,阴阳树脂完全混合,所以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反应是同时进行的,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将氢氧根和氢离子进行同步消除,削弱了离子反向交换的趋势,处理的效果理想且水质高。高速混床通常是外部再生,简化了内部结构,减少阻力,使得混床的流速可以随之增加,适应水量大且含盐量低的机组。此类混床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中因为其流速高且水質好,且运行周期长的优势较为明显;但是高速混床设备复杂且操作难度大,再生树脂会产生废酸和废碱等,通常在选择后应合理设置前置设备与之配合,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2)串联分床设备:顾名思义与混床系统相比该类设备的设计思路就是将阴阳两个处理床进行分离,并将其串联起来,凝结水依此通过两种过滤床,形成一个处理系统。这样的系统多用在空冷机租的凝结水处理中。因为空冷机组凝结水的温度高且质量波动较大,如果利用混床处理则会因为温度的影响而降低阴性树脂的质量,从而减低了系统的处理效果。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树脂在阴性床内发生降解,其产物就会直接流入到锅炉等热力设备内,会对生产系统造成危害。所以如果来水的温度较高则应选择将阴床退出,利用阳床的耐热性优势进行水处理,因为空气冷却机组凝结水的盐类杂质含量不是很高,所以阴床暂时退出不会对水质处理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可在中间设置降温装置,降低水温。另外这样的设计还能利用阳性树脂的拦截作用,保证阴性树脂不被金属氧化物等污染。总之,在设备选择中应遵循适应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按照机组凝结水的性质对设备进行合理设置与选择,同时兼顾远期目标,保证系统升级和生成能力拓展的需求。

三、火电厂凝结水处理系统运行要点

1、提高树脂分离效率 在运行中应对混合床的树脂交叉流动进行控制,改变传输树脂水流的流量,减少对水的扰动,改变中间层的厚度、改变传输树脂的水流方向等一些列的方式增强树脂分离的效果。在实施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优化与调整,可以对系统运行过程和设备等进行调整,如增加底部进水管线,改变顶部注水的模式等,控制注水量使得树脂层不会被托起,保证分离阴性树脂的过程中导出树脂的管线以下树脂层相对稳定。控制水流不会在处理中出现紊流的情况,从而保证树脂层平稳的下降。观测并控制树脂层不出现上浮或者紊乱的情况,降低混床树脂交叉污染的概率。

2、增加连锁机制保护 在设备运行中应设置相应的保护装置,在凝汽器的管道出现故障的时候及时的对精处理系统进行闭锁,一方面保证精细处理的效果。在运行管理中将测量阳性床前凝结水的仪表与精处理旁路的阀门进行连锁,以此实现一个三选二的系统控制模式,如果两个观测仪表检测的钠离子指数上升到一定标准后就会报警,而如果其中两块仪表数值上升到2.5μg/L则系统进行自动闭锁精细处理的旁路阀门。

3、增加废水中和与排放控制 凝结水精细处理系统中会在阳性床或者混合床过滤后产生再生用水,用原水设计时按住阳极树脂1:3和阴性树脂1:4,混合冲洗则是1:3-6进行计算和设置,使得碱性的肥水水箱、碱性废水的水箱容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所以可以对废水回收系统进行改造,在常规的厂房外部设置废水的中和与排放系统,增加储蓄和处理的能力,改变树脂再生的程序,利用连续再生来提高处理效果,并将除盐水进行中和与排放系统的分离。

四、结束语

电厂凝结水的精处理中需要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与设备选择,并在运行中采用适当的改进措施与管理措施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处理效果。同时在运行中应提供监控水平,利用检测数据来指导运行管理的参数调整,从而达到精处理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培元.火力发电厂水处理及水质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游喆,陆培平,黄兴德,等.凝结水精处理运行控制方式探讨[J].净水技术,2009,28.

选型管理 篇4

在煤矿掘进与开采过程中,调度小绞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在巷道倾角较多的煤矿中,合理应用调度小绞车不但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而且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在煤矿调度小绞车的选型中,必须根据实际需求开展相关项目的设计,特别是在一些计算公式的选用中,一定要保证各项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而在调度小绞车的应用管理中,则应将安全管理置于首要位置,严格控制危险事故的发生。

1 煤矿调度小绞车的特点与性能要求

在现代煤矿生产过程中,随着各种机械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以及各种新型煤矿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管理效果。目前,在国内的煤矿开采中,调度小绞车是常见的煤矿机械,其特点与性能要求如下:

1.1 负载时变

调度小绞车主要应用于矿山开采中的调度环节,由于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载物重量的不断时变,对于调度小绞车的负载时变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倾角较大的巷道中,绞车在经过上升巷道时,其所承担的负载相对较大,为了保证绞车的稳定运行,必须对调度小绞车的负载时变进行考虑。

1.2 调速方便,高低速运行稳定

由于在斜巷开采中对于收放工作的实际需要不同,绞车的收放速度必须可以进行连续的调整。特别是在调度小绞车放车过程中,不能出现“飞车”的状况;而在调度小绞车提升运行过程中,则要避免出现“爬绳”现象,并且保持合理的输出力矩。

1.3 安全可靠性要求高

在调度小绞车的运行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性、稳定性符合相关要求,否则极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调度小绞车的运行环境普遍较为恶劣,特别是在开采深度较大的矿井中,调度小绞车选型设计中必须考虑到绞车的防爆性、最大负载能力与元件的可靠性等问题,从而提高其运行中的安全可靠性。

1.4 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随着煤矿生产中对于绞车使用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调度小绞车的自动化程度明显提升。在国内自主研发的新型调度小绞车中,电子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讯技术等得到合理的运用,从而促进了调度小绞车可操作性的提高,尤其是实现了较为良好的人机接口与远程通信能力。

2 煤矿调度小绞车的选型及设计

本文选取某煤矿为例,简要介绍了调度小绞车的选型设计及相关问题。该煤矿的运煤轨道为暗斜井,斜巷的长度为200 m,宽度为4m,高度为3.6 m,巷道的最大倾角15°,最小倾角10°,绞车绳端载荷(包括提升容器自身重量+载荷的质量)(W)6 000 kg;变坡点较为缓和,暗斜井上、下地势较为平坦。现根据井下现场实际情况和调度小绞车的选型原则进行选型设计。

2.1 初选绞车

(1)根据《小绞车运输管理规定》中的斜坡坡度大于10°时,不允许使用JD-1 1.4型及以下规格的调度绞车,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排除JD-11.4型调度小绞车的选型。

(2)JD-25型调度小绞车技术参数:

1)绞车型号:JD-25 kW;绞车额定牵引力(F):18 kN;

2)绞车钢丝绳直径(Φ):15.5 mm;

3)绞车用钢丝绳每米重量(q):0.845 7 kg;

4)绞车用钢丝绳最小总破断力(Q):125 kN;

5)绞车容绳量:400 m;

6)绞车外形尺寸:长X宽X高为1460mm×1212mmX 1267 mm。

2.2 选型计算

(1)实际提升时最大静拉力:

式中,W为绳端载荷(提升容器自身重量+载荷的质量)(kg);g为重力加速度(g=9.8 m/s2;α为斜井中产生最大拉力处的倾角(应根据斜井坡度图逐点计算后确定,α=15°):f1为提升容器在轨道上运行时的实测阻力系数,采用0.015;f2为钢丝绳在运行中的实测阻力系数,采用0.5;q为钢丝绳单位长度的质量(kg/m);L为使用地点斜巷长度(m)。

(2)钢丝绳安全系数:

K=Q(钢丝绳最小总破断力)/Pmax(实际提升时的最大静力)=125/17.299 7=7.225 6

(3)判断:

F(绞车额定牵引力)>Pmax(实际提升时的最大静力)

K(钢丝绳安全系数)7.225 6>6.5(提物时)

(4)判断结果:所选用绞车JD-25 kW合格。

2.3 绞车安装

在该煤矿的斜巷绞车系统布置中,由于斜巷的运载距离较长,为了保证绞车的安全、稳定运行,满足煤矿开采的实际需求,绞车安装基础需符合以下原则:

(1)绞车安装地点应平整、宽敞,便于操作、观察。

(2)绞车在建筑工地的安装位置距离重物停止位置为15 m。

(3)卷筒的中心线应与滑轮之滑道中心线或与矿车的挂钩中心线一致,并力求与绞车轴心线垂直。

(4)绞车使用流动性较大时,可用木板或槽钢作底盘,将绞车紧固其上,然后用地锚将底盘固定。固定应做到稳定、可靠,使绞车运转时不致于有明显的震动。

(5)固定长期使用的绞车,应安装于混凝土基础上。

3 煤矿调度小绞车的应用管理

在煤矿斜巷绞车的应用管理中,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尽量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稳定进行。结合笔者多年煤矿机械管理经验,总结了以下斜巷绞车的应用管理措施:

(1)进一步完善斜巷绞车的防跑车装置,加大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倾角较大的巷道内,要按照安全管理规程设置“一坡三挡”,所谓的三挡是指阻车器、挡车器、挡车栏等,分别安放于斜巷的相应位置,以构建三道有效的安全防线,从而保障绞车的行车安全,以及人员的井下作业安全。

(2)加强对于巷道、信号灯、地辊等安全设施日常检修工作,严格检验轨道的铺设质量。根据煤矿开采作业的特点,在斜巷中每隔40~50 m应设置一个躲避洞,定期进行洞内杂物、积水的清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钢丝绳的锈蚀程度,保障斜巷绞车的安全运行,降低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

(3)在斜巷绞车的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并且严明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严防在煤矿开采中出现违章操作的现象。同时,还要增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在煤矿开采中将安全管理工作视为重中之重。

(4)对于斜巷绞车中存在的安装与维护缺陷,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于绞车的主要机械部件和操作系统应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检查,特别是要注意细节部分的检修与养护,从而保证绞车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4 结语

在我国煤炭工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及各种新型机械设备、生产工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煤矿的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特别是在倾角较大巷道的开采中,由于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必须合理进行斜巷绞车的选型,并且在选型中严格进行各种计算,以保证所选取的绞车最为经济、适用。另外,在煤矿斜巷绞车的应用管理中,管理人员应熟悉绞车的性能、型号、功率、注意事项等基本信息,而且要加强对于各种安全隐患和运行故障的严格管理,从而在促进煤矿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孙桓,陈作模.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刘庆水.矿用提升绞车改进后的先进性[J].煤矿机械,2008(5)

[3]叶南海.矿用大功率提升绞车无级调速器设计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9)

[4]周乃荣,严万生.煤矿固定机械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6

[5]牛树仁,陈滋平.煤矿固定机械与运输设备[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选型的请示 篇5

一、基本情况

2014年人力资源处将提高人事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作为主要工作之一。在院办总牵头下,着力推进信息化,参加了北京理正软件、天强管理顾问、北京大成华智软件、金蝶、用友等软件公司来我院宣讲。同时,人力资源处邀请北京宏景世纪软件、广州合协软件等公司就人力资源软件进行了讲解,邀请广川公司、定川公司、测绘院相关负责人参与。经过一系列的考察、筛选、对比等工作,从实用性、灵活性、易用性等综合性价比综合衡量下,人力资源处考虑与广州合协软件公司浙江分公司合作。

二、经费

经过长时间的询价、沟通与洽谈,最终软件价格商定为25万(其中20万为软件费用,5万为实施费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货物、服务类项目预算金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需进行公开招标。经与测绘院、广川公司、定川公司等单位协商,同意进行费用分摊。最终院部承担9万元,测绘院、广川公司、定川公司分别分摊6万、6万、4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与传统手工方式相比,与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公司合作,可以将人力资源处从庞杂的报表制作中解脱出来,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又确保了准确率。但是存在一个问题,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与院里信息化分离,与不同的公司合作,在接口、后期数据使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四、后续管理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选型虽然是由人力资源处牵头,但是后期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位臵。鉴于人力资源处人员非软件相关专业出身,相关知识匮乏,因此,后期维护和更新应由网络中心为主,人力资源处辅助。

五、讨论决定问题

1、是否单独上系统;

2、经费总额及支付方式是否合理;

3、后续管理职责界定。

附:eHR系统选型分析报告

附:

eHR系统选型分析报告

eHR,即电子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以及服务共享,达到减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建员工服务模式,从而搭建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与传统手工方式相比,可以将人力资源处从庞杂的报表制作中解脱出来,快捷方便的获得统计分析结果,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又确保了准确率。

一、eHR选型出发点

出发点1:不仅是选择产品,同时也是选择战略合作伙伴 eHR解决方案不是一个简单的买来就用的软件产品,其部署过程是一个包含了系统规划、系统二次开发与实施、培训、系统维护与升级、系统应用管理等众多环节的复杂项目管理过程。我院建设eHR系统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这也决定了在选择eHR解决方案时既要关注产品本身的特性与价格等因素,还要深入了解供应商在eHR业务上的专注程度,能否持续的提供产品的升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客户不只是在选择eHR产品,更应该是选择一家值得信赖的eHR供应商作为自己的长期合作伙伴。

出发点2:是综合厂商还是专业厂商?

一个大型管理软件系统,能够成熟应用,必将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时间,同时需要经过大量的客户实战应用,才能保证一个产品IT架构稳定,功能完善,产品成熟。同时,由于我们当前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经验的局限性,将导致在选型之初,很难提出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需求。究竟是选择综合厂商、还是专业厂商,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1)集成性。人力资源业务同财务、计划经营等部门的集成频度不是非常高,比如最紧密的集成来自于工资发放之后人工成本的财务科目和成本中心的归集。而且人力资源管理对单位运营活动的支撑,不是体现在直接的、表面的业务关联上,而主要是将战略和文化内化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来实现的。

(2)灵活性。相对于其他业务模块来说,人力资源管理随着的单位发展处于经常性的细微调整和变革之中,比如绩效量化考核的调整,大量来自水利厅、科技厅的管理报表的强制条件要求,因此eHR系统要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否则信息化投资要面临巨大风险,或者我们不得不再次求助于eHR厂商。

这些都说明,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具有更大的独立性,选择专业厂商更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出发点3:本地化的服务团队

我院正处于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发生变革,同时,我院下设2家企业(广川公司、定川公司),1家事业单位(河海测绘院),各机构管理方式和水平各有千秋,管理情况各种各样。这种现状在eHR系统应用过程中,必将产生形式多样、不可预测的产品使用问题。同时,我院建设eHR系统建设周期必将持续较长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选择的供应商必须在本地有一支能够提供贴身服务的服务团队,随时随地解决我们的使用问题,否则,将给我们的管理和产品应用造成极大的麻烦。同时,有很多的信息系统都是因为使用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导致大家对这个系统失去信心,最后项目失败。因此,我们选择eHR供应商在杭州必须是可以提供本地化服务。

二、eHR厂商介绍

LongStars合协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事业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由专业人力资源咨询顾问、软件高级工程师、实施顾问、客户服务工程师组成核心队团,专业开发、实施、服务团队最早组建于1997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eHR软件研发的专业团队之一,其典型客户遍布医院/学校行业、交通运输业、鞋服行业、零售/服务/酒店、生产制造业、房产建筑业等多个行业。合协公司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专”:专业做人力资源软件、专注人力资源行业、专心做服务,合协eHR平台级产品五大特色:(1)灵活性。6种用户配臵工具支撑合协eHR实现IPO的用户自定义;(2)易用性。纯B/S模式下提供强大的右键功能,与Excel的高度兼容;(3)开放性。6种途径实现其他业务系统与异构系统的高度整合;(4)流程驱动。自主开发的流程引擎实现以流程驱动业务的规范管理模式;(5)岗位能力模型。突破传统人力资源软件局限,实现以岗位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三、实地调研

为更深入了解合协软件eHR系统的使用情况,我院专门组织调研组,到杭州叉车集团与第六空间进行调研。

杭州叉车集团是由原杭州叉车总厂经改制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自改制后就与广州合协公司合作,使用合协软件单机版。2009年搬到临安经济开发区后,为实现集团化管理,升级为网络版,一直使用至今。在使用网络版的5年中,杭州叉车集团对合协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使用是人事的旧三样(人员信息、合同管理、工资发放),对合协软件十分满意。在调研过程中,人力资源部周部长对合协软件的灵活性给予了肯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很大的变数,表格制作、个人信息字段等经常存在变化,周部长表示第一年对软件不熟悉,经常需要合协公司给予帮忙,合协公司基本随叫随到,后期随着对软件的深入了解,现在已经可以自己随意添加和更改表格形式等。应调研组要求,周部长现场进行了软件使用演示。

第六空间(待补充)

四、沟通情况

输电线路基础选型研究 篇6

[关键词]输电线路;基础形式;基础优化

输电线路能否安全稳定的运行,铁塔基础的设计至关重要,各种不同的基础型式具有不同的工程特点,其承载能力、材料耗量、施工土石方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各不相同。对输电线路铁塔而言,部分塔位的地形可能十分复杂,需要设计者根据不同塔位的地质、地形条件及周边环境合理地选择基础型式,充分利用各种基础型式的优点,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将工程建设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减小。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的工期一般会占整个工程工期的40%~60%,费用约占工程本体造价的15%~30%,运输工程量约占整个工程的70%~80%。因此,选择合理的基础设计方案并将其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整个工程的造价。

1.基础选型原则

在选择基础型式时,主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⑴根据工程地质特点及周边环境,通过分析比较,结合两型三新及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选择相应的基础型式。

⑵根据合理的设计方案尽可能降低施工难度。

⑶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采取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尽可能做到既经济又环保,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⑷充分利用原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高、变形小的力学性能,积极采用掏挖基础。

⑸对于特殊地段提出有针对性的基础型式及处理方法。

2.常用基础型式

多年来我国输电线路工程中所使用的基础型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如:大开挖式基础、掏挖式基础、钻孔灌注桩基础以及其它特殊类型基础等几大类。

⑴大开挖式基础

大开挖式基础一般可分为钢筋混凝土刚性基础、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拉压式基础及板式基础都属于现浇式基础,其施工时都是先将基础的基坑开挖成形,然后根据基础的形状支模再进行混凝土的浇注,等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完成养护后,再将基坑回填。

⑵掏挖类原状土基础

掏挖基础主要使用于地下水位埋藏较深的黄土、丘陵、山区或其它土质条件较好,能够掏挖成形的地区,属于原状土基础,具有环保的特点。

⑶灌注桩基础

灌注桩基础一般使用于在杆塔基础作用力较大、地质条件较差、基础露头过高、跨河、在河中或河滩立塔的塔位,该种基础型式按照施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和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两种。

⑷其它特殊类型基础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特殊需要,有时铁塔可能会需要采用比较特殊的基础型式,比如:在工程抢修时采用预制的装配式铁塔基础或在煤矿区采用的联合式基础。

3.基础方案分析比较

常用基础型式有:钢筋混凝土刚性基础、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拉压式基础、掏挖式基础。各基础型式的特点如下:

⑴钢筋混凝土刚性基础

优点:该基础型式对工程地质条件的适用性较强,在我国各电压等级的线路工程中大量采用,具有非常丰富的使用经验,施工工艺成熟,且该基础使用钢筋量少,底板不需绑扎钢筋,施工简单方便。

缺点:与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相比,其混凝土用量较大;与掏挖式基础相比,其施工时土石方工程量较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大于掏挖式基础。

⑵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

优点:该基础型式对工程地质条件的适用性较强,在我国各电压等级的线路工程中普遍采用,具有丰富的使用经验,施工工艺成熟。由于该基础主柱,底板和台阶也均配置有分布钢筋,因此其底板和台阶厚度均可薄于钢筋混凝土刚性基础,当铁塔的基础作用力较大时,采用此种基础比相同条件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刚性基础显著节省混凝土用量。

缺点:由于主柱、基础底板和台阶配置有分布钢筋,故施工比一般的钢筋混凝土刚性基础复杂;与掏挖式基础相比,土石方工程量较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大于掏挖式基础。

⑶钢筋混凝土拉压式基础

优点:对大角度转角塔而言,处于转角外侧的两个基础主要承受上拔力,转角内侧的两个基础主要承受下压力,若内外侧基础均按同一尺寸设计,则不能充分利用基礎作用力的特点,造成基础材料不必要的浪费。针对此特点,大角度转角塔的基础可根据情况设计为拉压基础的型式,外侧基础以抗拔为主,内侧基础以抗压为主。

缺点:基础施工比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复杂;与掏挖式基础相比,土石方工程量较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大于掏挖式基础。

⑷掏挖式基础

优点:该基础型式土石方工程量较小,对地形和植被的破坏也较小,可以充分利用原状土的特性,提高基础抗拔能力;同时,浇注混凝土时不需支模,浇筑完成后不需回填,施工方便,可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费用。

缺点:该基础型式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较高,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土质破碎、基坑开挖难以成形的塔位不适用;在基础作用力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地区使用时,混凝土量较大。

4.基础优化设计

与建筑行业相比,杆塔基础所承受的荷载特性复杂,基础在承受拉压交变荷载作用的同时,也承受着较大的水平荷载作用,杆塔基础要保证地基和基础自身强度能够抵抗竖向力和水平力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整个基础体系的稳定。

基础的优化就是要结合地质情况和基础结构的受力特性,降低竖向力和水平力对地基及基础的影响,从而达到降低材料耗量、节约造价的目的。

5.总结

⑴基础方案的选择应结合铁塔型式、地形地质特点及运输条件,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合理地选用受力合理、安全经济、利于环保的基础型式,并尽可能降低施工难度。

⑵为大力推进输变电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建设“两型三新”输电线路,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土质不宜掏挖成形的地段选用设计经验成熟,施工难度较小的钢筋混凝土刚性基础、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拉压式基础。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易于掏挖成形的地段优先选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掏挖式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殿生.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田海刚.输电线路混凝土板式基础设计优化研究[J].建筑科学,2013,29(1)

选型管理 篇7

在进行监测管理平台项目的网络安全方案设计时, 我们结合电影频道监测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以及实际的业务系统情况, 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网络安全设计方案, 并通过较为全面和细致的选型分析, 明确了每种设计方案的特点, 最终确定了一种最为适合的网络安全设计方案。

一背景

电影频道监测管理平台为了对多个异构业务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统一监测, 通过物理网络将以往彼此独立运行的各个播出系统、直播系统、总控系统等统一连接至监测管理平台的分布式采集服务器或代理接口服务器, 并采用了统一、精简、高效的监控服务接口传输各个业务系统的设备、信号和流程等实时监测数据。

这些纳入监测管理平台工作范围的业务系统中, 目前包括四个播出系统、一个直播系统、一个总控系统、一个录制系统, 将来还将涉及媒资系统、备播系统、节目生产管管理理系系统统以以及及节节目目制制作作系系统统等等其其他他业业务务系系统统。。以以上上这这些些业业务系统的信息安全等级都是不低于监测管理平台本身的。尤其是其中的四个播出系统, 由于信息安全等级是最高级别, 而且内部结构复杂, 对外接口较多, 需要本项目在进行网络安全设计方案时重点加以考虑。

同时, 监测管理平台项目规划初期部署13台客户端, 分布在电影频道D区的各个楼层, 包括多个监看机房和办公区,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难度加大, 也需要在本网络安全设计方案重点加以考虑。

在全台互联互通环境中加入监测管理平台后, 日常工作中保证不会因此增加各个业务系统的安全隐患, 出现安全问题时保证其可控不会无限制扩散, 从网络层、主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给予所有系统全方面的网络安全保护, 这是本网络安全方案的设计目标。

二网络设施现状

在初步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设计中, 我们已规划并采购了四台24口以太网千兆三层交换机、两台USG统一安全网关 (主备冗余热备) 、一台杀毒服务器、一台杀毒工作站、一台升级工作站, 一套服务器版的防病毒软件, 一套个人版的防病毒软件 (不同品牌) 作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

1. 网络通信设备

四台24口千兆三层交换机初步规划其中两台堆叠后用于连接各个业务系统, 作为外网交换机使用;另外两台堆叠后用于监测管理平台内部网络设备的互联, 作为内网交换机使用。

2. 网络安全设备

两台USG统一安全网关规划用于监测管理平台与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隔离, 一台杀毒服务器安装服务器版的防病毒软件用于监测管理平台内部网络设备的病毒查杀和FTP服务, 一台杀毒工作站安装个人版的防病毒软件 (不同品牌) 用于移动存储设备在接入监测管理平台前的病毒查杀, 一台升级工作站用于两套防病毒软件以及USG统一安全网关的升级更新。

三平台系统架构

监测管理平台初期规划为四套播出系统、总控系统、直播系统及机房环境监控系统部署了各自的采集 (代理) 服务器, 用于其监控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采集 (代理) 服务器具备四个千兆网卡, 其中两个千兆网卡绑定后与各个业务系统相连, 另两个千兆网卡绑定后与监测管理平台交换机相连。

监测管理平台自身设备包括:采集服务器4台, 代理接口服务器4台, 汇聚分析服务器4台, 数据库服务器3台, 杀毒服务器1台, 设备/资料管理服务器1台, 运维子系统服务器1台, 客户端工作站13台。

电影频道监测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监测管理平台与外部业务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 以及平台自身各个设备之间的交互接口都在图中得以清晰的展示。

各个联网设备的功能简述:

采集服务器:负责A类外部业务系统监控信息的采集和初级过滤;

代理接口服务器:负责与B类外部业务系统代理服务器进行系统间交互;

汇聚分析服务器:把采集和代理接口服务器上报的监控信息进行分、整理、归纳、存储, 并向客户端推送, 同时提供服务接口接收并处理来自客户端和运维子系统的查询请求;

数据库服务器:负责监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设备/资料管理服务器:提供各被监控系统的设备资料管理存储;

运维子系统服务器:监测管理平台运维管理子系统软件的服务器端;

客户端工作站:放置在办公区或监看机房供非值班的公用客户端;

杀毒服务器:播出运行监测管理平台内部防病毒软件的服务器端。

四可选设计方案介绍

在网络安全方案的详细设计过程中, 结合已经确定的监测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以及各个业务系统的实际网络情况, 我们根据USG统一安全网关的三种不同放置位置, 提出了相应的三种网络安全设计方案。方案一、二、三的设计结构图分别如图2、图3、图4所示。

五方案选型分析

1. 方案选型对比

如表1。

2. 网络与安全结构化设计原则

系统网络的架设不能影响现有的业务系统正常运行;

系统网络的架设不能对现有系统做过多的调整;

系统内部关键设备深度防护;

极端情况下系统的信息安全不能影响其他正常的业务系统;

总系统扩展性强, 不受所监控的目标系统的规模和数量影响, 现有设备增配或者更换;

防火墙策略越少越安全;两端访问的源和目标越严格越安全。

3. 方案选型结论

综上所述, 我们得出以下选型分析后的结论:

从信息安全技术角度看方案二的网络结构具有更多的优势;

从电影频道现有的系统由多个厂商承建后的行政管理上看方案三比较适合, 从技术角度看该方案不是最优, 有一定缺陷;

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方案二。

六小结

监测管理平台的网络安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电影频道监测管理平台项目的基础性建设工作, 也是结合电影频道监测管理平台和业务系统的实际特点设计的。它有助于在整体上提高业务系统和监测管理平台的技术保障能力, 从而确保安全播出工作的顺利进行。当然, 这只是我们对互联互通大环境下全台监控网络安全方案的一项探索工程, 希望能和广电行业同仁们一起探讨新一代监测管理平台的建设问题, 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摘要:互联互通环境下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项广播电视工程, 各台都在尝试建立符合本台业务特点的、能充分保障业务系统正常运转的全台网监控系统。其中, 作为其基础支撑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是传统监控很少涉及的, 是建设电影频道监测管理平台的关键任务之一。本文结合电影频道监测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以及实际的业务系统情况, 对三种不同设计方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选型分析。

关键词:监测管理平台,系统架构,网络安全,防火墙,网关代理,端口,防病毒

参考文献

[1].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编写组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北京: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 2009

[2].石志国等编著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选型管理 篇8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运用IT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集中的信息库、业务流程、数据分析、员工自助服务等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化。大型国有企业在人事管理上有其独特的处理方式和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却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

1. 业务人员常常淹没在事务性、重复性工作中

业务人员需要经常办理各种手续,收集、审核各式材料,员工需要重复地填写各种表格,对于人员规模较大的企业依靠手工方式,不仅效率较低、成本较高,而且还增加了人为的干扰因素。

2.各单位信息独立,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

大型国有企业通常由多个下属单位组成,不同单位有各自的一套人员信息管理机制,造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些孤岛之间通常信息标准不一致,一方面信息准确性差,维护困难:另一方面无法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为企业总部的人力资源运营、决策提供支持。

3.人员信息的时效性差

大型国有企业一般通过年报或者半年报的方式统计下属单位人员情况,这种集中定期上报的方式,不能实时掌握整个企业的人员动态、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响应,提供给管理层的数据时效性差,前瞻预测能力不足。

4.人力资源管理的成熟度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体系

由于各下属单位建立时间有先有后,人员数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各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无法在总部的控制和指导下体系化、规范化。

5.员工参与性差,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地位无法体现

传统的人事管理多集中于人事部门内部,员工参与度不高、对政策的咨询通道不畅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方法得不到员工的认同,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战略发展的支持也严重不足。

上述问题亟需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提高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及系统选型

1. 人力资源管控模式

大型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较为复杂,往往由多级、多形式的下属单位组成。以A单位为例,作为院级单位,下属单位由实体部、研究所、制造厂和两个直属公司组成,其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

该单位对下属单位的管控有三种模式:

(1)直接控制型。下级单位与上级单位遵循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和流程,下级单位是具体执行者,执行员工入职、调转、退休、离职、岗位晋升、考核、薪酬发放等工作。

(2)监督管理型。上级单位制定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下级单位在基本框架下,设置适应本单位工作情况的制度、流程、规范,并动态向上级汇报、审批和备案。

(3)战略指导型。上级单位与下级单位的关系为全资、控股或参股等形式,对下级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引导为主,重点管控经营班子成员和上级单位派出人员的任免、考核和基本信息情况。

A单位院本级对实体部的管控属于直接控制型,对处于二级单位的研究所、制造厂的管控属于监督管理型,而对于直属公司的管控属于战略指导型。

2.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选型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选型方案通常有两种:外部采购,或开发适合企业自身的软件平台。仍以A单位为例,对其现有状况进行简单梳理后将单位分为3类,情况如下:

可以看出,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成熟度的差异,使得无论是外部采购成熟软件平台,还是开发适合企业自身的软件平台,均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型国有企业多样化管控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需要。因此,宜采用混合式,即:“统一基础平台+可定制选择的模块十客户化的个性需求开发”的方式。明确系统选型后,以何种方式部署就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讲,部署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1)集中部署。服务器端(包括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总部,所有下属单位通过浏览器访问总部服务器。

(2)分布部署。服务器端(包括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各单位,各单位在各自独立的局域网内运行系统。定期同步数据到总部的服务器上。

(3)混合部署。部分单位联合在一起采用集中部署的方式,部分单位采用分布部署的方式。

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存在多个独立单位共用一个信息中心的情况,且受保密等因素的影响,内外网需要信息分开。A单位内外网及信息管理情况如下:

根据A单位的情况,比较适宜的部署方式是:内网混合部署:院本级、实体部集中部署,各研究所、制造厂及部分下属公司以及院直属公司1分布部署;外网集中部署:直属公司2及研究所、制造厂的部分下属公司集中在外网部署。外网数据定期(如每周)同步到内网,内网数据实时、同步更新到总部数据库中。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划分角色、分权控制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首先是一个存有众多人员信息的数据库,谁来维护、谁来使用必须定义清楚。对于集中部署的单位,总部应控制各下属单位的访问权限只局限于本单位内部,避免出现对其他单位数据的误操作。而各单位内部应按照“业务谁主管,信息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角色划分和权限分配,避免出现多人交叉修改、责任不清的问题。

2. 统一标准、建立规范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因此,统一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信息维护标准,组织机构编码标准、岗位代码标准、人员的编码标准等,这也为后续的信息统计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规范、统一的操作指南也是系统信息准确、一致的重要保证。

3. 典型牵引,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初期不能盲目求大求全,必须找出迫切需要信息化,或者员工、高层领导比较关注的业务领域,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如:在系统中实现工资条的发放,可以提高员工对系统的关注度,也通过员工的自助参与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开放领导门户,不仅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提高领导的关注度,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4. 定期检查、实时督促

针对大型国有企业管理规模的特点,必须不断督促与检查,才能保证数据的及时、有效。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院检查与所、厂、公司自查相结合;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在系统数据、系统应用、信息化组织领导以及相关资源支持情况等方面充分检查、适时督促,并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5. 适时培训、充分交流

要用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熟练程度非常关键。可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系统部署后的普及培训,对新成立单位或新引进人力资源信息化主管的及时补充培训,以及采取“轮流坐庄”方式开展定期的系统经验交流会等。

摘要:本文就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系统的选型和应用进行了分析, 并以A单位为例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选型,应用

参考文献

[1]洪玫,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7年版.

[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全攻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年版.

[3]贾动山.集团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问题浅析[J].魅力中国, 2010年第9期.

选型管理 篇9

关键词:地勘工程,机电设备,选型管理,管理机制

1 加强地勘机电设备选型管理的方法

1.1 制订相应的机电设备管理标准

地勘企业制订设备管理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且需要不断完善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 从而全面推进机电设备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1.2 完善机电设备的管理机制

机电设备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不仅要建立和保管机电设备档案、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办理设备维修保养等手续, 还需要掌握设备技术性能指标, 审查机电设备的更换、购置、修理和配件等计划, 并建立全面的设备管理机制, 从而保证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化, 这有助于地勘企业的发展。

1.3 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

地勘企业的管理层要认识到机电管理的重要性, 积极开展设备管理工作, 并将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同时, 应以“经济、技术和组织优化”原则为基础, 合理利用设备和控制设备运行费用, 达到综合管理机电设备的目的。

1.4 强化机电设备技术管理

对于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 作为设备技术管理工作的操作者, 我们应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并积极强化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工作, 从而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作用, 促进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1.5 彻底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实施机电设备管理的行为准则, 因此, 只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才能充分发挥机电设备管理的作用。

2 地勘工程施工前机电设备的配置选择

在地勘工程中, 机电设备的应用主要分为设备进场前的调试和维护、安全运输、设备选型、优化配置等环节。具体工作分为以下4方面: (1) 依照地质勘探队的特点, 尽量避免重复购置机电设备, 从而降低成本投入。在施工准备阶段, 应多采用被闲置的设备, 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 可相互租赁使用。此外, 还可在外部租赁市场租用相应设备。 (2) 应按照野外地勘项目的施工技术要求、工程规模等确定设备类型, 并编制项目的设备及其配套设备的运用计划。 (3) 由于多数地勘工程的地理环境复杂, 对设备的耐受性要求非常高。因此, 在选择或租赁设备的过程中, 要积极审查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从而满足施工工艺的应用要求。 (4) 在设备配置过程中, 需要考虑工程规模、野外作业条件、技术力量和辅助设备的配置能力, 并选择性能强大、故障率低、应用效率高、维修方便的设备。

3 加强对地勘中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在野外地勘项目中, 需建立规范、有序的设备使用管理体系。在野外地质勘探工程的施工生产过程中, 机电设备管理是基础工作。因此, 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要运用设备监督和检查地勘项目, 并考核操作人员。在野外地勘项目中, 机电设备均属于施工设备, 其运行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因此, 设备操作人员需要参加专业操作技能培训, 积极了解设备的原理、构造、性能;机电设备的主管领导应积极倡导设备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且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者要对作业层的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管理工作, 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指导工作。此外, 还应加强对野外施工过程中各项原始资料的统计, 并实时报告相应的使用情况, 以便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机电设备的现状。

4 勘探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地勘机电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 对于设备管理工作而言, 地勘机电设备的保养、维修和使用十分重要。作为设备管理部门, 在制订设备维修和保养方案时, 应针对设备的使用年限、特点和日常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订不同的维修保养对策。通常情况下, 设备维修主要分为大修、项修和改善性修理。此外, 待用或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机电设备需入库管理, 避免在野外被损坏、锈蚀等;对于无法入库处理的设备, 应做好防晒、防潮措施。

设备管理部门应制订设备巡检计划, 定时检查设备的运用、维护和保养情况, 并记录设备巡检情况。在检测即将投入使用的设备时, 要根据设备使用说明和运行期限合理操作, 不可将带有安全隐患的设备投入生产中。此外, 技术人员需要在设备保养期间详细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 以便在实际生产中了解设备的应用情况。

地勘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均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责任心, 而在实际生产中, 常因部分员工缺乏责任心, 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因此, 很多地勘企业都将机电设备管理放入企业考核中, 并有效落实了责任制。这样不仅提升了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积极性, 还有效地推动了设备管理工作的发展, 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5 结束语

机电设备管理是地勘机电设备在项目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因此, 在地勘项目施工中实施有效的机电设备管理, 不仅能有效促进地勘企业实现预期目标, 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选型管理 篇10

关键词:三维软件,工厂设计和管理,选型应用

目前,在中小型工厂设计软件以Auto CAD二维平面设计为主,一些购买了三维软件但是无法应用的设计单位也不鲜见。另外,大型三维设计软件价格昂贵,操作界面复杂,如何选择一款适合中小型企业的三维设计软件尤为重要。

1 中小型工厂业主的需求

1.1 对设计质量的要求

由于中小型工厂通常采用二维平面设计,施工图纸不全且设计深度不够,许多潜在的设计缺陷不宜被发现是通病,最终在现场施工阶段所有问题都会暴露。所以交付设计成果能否满足市场、行业及业主的通用要求在软件选择中至关重要。

1.2 对设计进度的要求

应用三维设计软件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设计图纸按时提交,为下一步工程施工保驾护航。如果设计软件操作界面复杂,工程师难于上手使用,就失去选择三维设计软件的根本意义。这一点也是目前很多中小型工厂不能够使用三维设计工具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1.3 对费用控制的要求

对于任何业主都是希望花最少的钱得到最优的软件。此部分费用主要是体现在两个部分,一是软件费用。大型设计软件价格昂贵,非中小型工厂首选,急需性价比高的软件产品。二是使用此软件后能够节省的费用。在使用新型设计软件后,使得前期设计更加细致准确,在未来施工阶段减少变更,缩短工期,节省费用,体现经济效益。

2 新型三维设计软件关注点

2.1 考虑成果交付

通常完整的三维设计成果包含带控制点P&ID图,可供设计审查、施工指导的三维模型,全套施工图纸,MTO综合材料表。在此,需重点强调施工图纸中的单线图(Isometric)和管道平面布置图、立面图。三维设计软件一般都可以自动抽取这两种施工图纸,所以我们需关注出图质量,图纸中信息全面性,是否符合行业标准、业主的要求,是否在自动出图后还需要手动调整大量信息。关于MTO综合材料表需要关注其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数据接口的开放性,即综合材料表是否满足通用要求,业主采购便利性,并且要易于定制表格模板和数据接口。

2.2 考虑数据集成性和数据可复用性

(1)在工程项目中,一个大型项目有时会分割成若干中小型项目执行,中小项目的分包商会选择不同的三维设计软件,此时选择软件时需要考虑各个项目之间的数据集成问题。

(2)设计软件自身各功能区块之间的数据连接。如P&ID设计与三维管道设计集成,达到P&ID设计数据可在三维管道设计时复用,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数据一致性检查。

(3)设计软件之间的数据连接。如设备设计软件建立的模型能否集成到工厂设计模型中,建筑结构建立的模型能否集成到工厂模型中,工厂模型数据能否输出到管道应力计算软件中,工厂模型发布的数据能否输出到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甚至是财务管理类的软件中。

(4)三维工厂模型输出文件格式是否具有通用性。数据、图纸及模型能否被其他软件使用,从而将工艺设备管道模型、电仪模型、建筑结构模型、暖通HVAC模型集成起来[1]。

2.3 考虑工厂设计流程完整性

一般项目分为两个设计阶段即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在初步设计阶段要确定工艺和设备布置,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工艺模拟计算、P&ID图绘制、设备及主管道布置和建模。详细设计阶段为全专业施工图设计,包含各专业三维建模、模型审查、工程分析校核等[2]。三维设计软件是否能够较充分的涵盖上述整个流程,是否支持从初始阶段到交付阶段的无缝工作流,能否带来效率的提高,以及这个工作流整合带来的效率提高是否满足业主的期望。

2.4 考虑软件操作便捷性

中小型工厂设计人员接触三维设计软件时间较晚,对三维设计软件了解不深入,这就要求软件界面简单、操作便利,易学易用。同时中小型项目周期较短,要求设计软件小、快、灵,便于快速完成项目。

2.5 考虑软件成本

中小型项目费用较少,在软件费用中投入更少。所以要求软件性价比高,培训成本低,使用维护成本低。

2.6 考虑软件厂商的实力和软件发展

软件厂商在相关行业的市场地位及被市场的认可度,是否有大量的客户群和成熟业绩,是否有完善、强大的科研体系。

2.7 考虑软件厂家服务支持体系

软件厂商服务支持体系,是三维工厂设计软件的初学者应用软件形成生产力的保证。如果供货商本身都不能够了解他所销售的软件,后果可想而知。业主应充分了解售前、售后培训、售后项目支持、售后应用支持、软件升级支持等各个阶段的专业服务,确定服务执行方式。中小型企业一般三维设计人员配置较少,此部分服务尤为重要。

3 三维设计软件的应用

3.1 快速、详尽的P&ID图建立

P&ID图的绘制是通过调用标准的元件、符号库来生成图形,与传统绘图相比,大量节约了绘图时间,且不同设计人员绘制出的图纸大小、形式一致。从后台数据库中可以自动提取管线清单、阀门清单、仪表清单等,准确性和完整性较高。

3.2 智能三维设计模型建立

在三维空间中,建立设备、管道、土建模型。将设备供货商提供三维设备外形导入中小型工厂模型中,将相关软件建立的土建模型集成到中小型工厂模型中,在此基础上直接进行三维管道布置,调用管道元件数据库,在需要的地方添加阀门、仪表、弯头、三通等。建模时,允许任意拖拽管道、阀门、仪表、弯头等管道元件,用以修改位置。输入快捷命令修改管道公称直径和等级,且自动更新。与之前二维平面设计相比,操作简便、显示直观。

3.3 自动生成标准单线图

单线图是供施工单位下料预制并在现场装配的图纸。它的空间位置由管道平、竖面图确定。传统设计中,单线图是不考虑碰撞,不按比例手工绘制而成,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够完成[3]。三维设计软件可从三维模型中自动生成单线图和材料表,内容完整、信息齐全,符合国际惯例和标准要求,无须手动修改,大大节省了设计时间。

3.4 自动生成管道布置图

通常管道平面布置中信息量大,细节较多,是设计过程中比较头疼的工作。使用新型三维软件后,可自动标注管道信息、设备信息、定位尺寸线等,在少量手动调整之后便可用于施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设计时间。

4 结语

在中小型工厂设计中,选择适合的三维设计软件,充分的利用设计工具,能够很好地保证项目质量,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项目管理服务,最终将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张鹤.三维设计软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燃料与化工,2011,(42-2):15-16.

[2]全国化工工艺配管设计技术中心站.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规定[S].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HG/T20549.1-1998:4-5.

HPC选型必备六招 篇11

对此,我们建议用户在这一环节中要尽量确定适于目标应用,也就是自己真实应用软件的测试指标和方法,在评估中则要从CPU、内存带宽及其最佳配置、内存和QPI的参数配合选择、存储子系统及节点问互联等对HPC系统性能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来考虑。以下就是我们与之相关的六点主要建议,谨供大家参考。

1HPC选型测试不要只看Linpack值

在确定HPC待购产品的测试指标和方法时,用户一定要切记不要太看重Linpack值。虽然HPC的全球TOP500排行榜和中国TOPl00排行榜都是以它为标准对HPC系统进行排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作为具体用户评估和测试HPC系统的惟一标准。由于Linpack只是一个出好的压力测试软件,可通过简单的求解线性方程组,能够给出足够的压力,来测试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浮点性能和扩展性,还可用来对机器进行“体检”——烤机、查错,并在测试和优化Linpack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系统Bug。但它却无法反映出HPC系统的实际应用性能。

例如,3.2GHz的至强5482和新一代的2.93GHz至强5570,由于后者的时钟频率略低,因此在Linpack测试中并不占优,但对于石油油藏模拟、气象等对内存较敏感的应用来说,由于至强5570采用了QPI和集成内存控制器,能提供更大的内存容量和内存带宽,总体应用性能却有2~3倍的提升,而这是Linapck测试所无法体现的,因此用户如只凭Linpack来选型。就难免会误入歧途。

从更加科学的角度来说,用户在对HPC系统进行选型测试时,应使用贴近自身实际应用特征的工具和方法,从内存带宽占用、内存使用量、CPU利用率、存储I/O、网络带宽等多个指标进行应用特征分析。

2从应用出发实现系统最优化均衡配置

目前的HPC应用,一般最倚重的指标有三,即CPU浮点计算能力、内存带宽及容量和I/O的带宽。一般来说,它们都会在兼顾三者的同时偏重其中某一项,例如石油行业HPC系统上运行的地震资料处理软件是浮点计算密集型应用,而油藏模拟类应用软件则对内存带宽要求较高,因此如能选到一个在这三方面均有出色表现的平台,那就是最为理想的结果了。

在选择了一个均衡平台的基础上,用户还要在采购HPC系统前再对自己的主要应用软件的特性进行一些分析,看看自己的应用对硬件平台哪一项性能或能力最为偏重,最好是确定一个适合于自己应用的测试指标,借试用厂商新服务器产品的机会测试一下,以求的配置上进行精准的调整,达到最合理或优化的效果。

比如。我们将HPC选型按应用分成四个类型:一类是只跑一种应用,如气象领域的HPC系统,这时最关键的就是要对应用进行专门调优,选择最匹配的机器;第二种是运行某一类型的应用,英特尔就曾对12种生命科学软件的应用特征进行了分析,找出其共同的特点和性能瓶颈,然后给出了对应的系统配置,以帮助OEM厂商和用户在进行系统设计和选型时有更加科学的参考;第三种则是运行几类不同的应用,如由多个院系共享的校级计算中心,这时同样需要对多种应用软件的应用特征进行分析,找到尽可能适合这几种应用的系统配置;第四种是完全对外提供服务的公共计算中心,要求什么应用都可以运行,这需要进行综合的性能测试,以找到一个平衡的通用系统。

3尽量实现单节点性能最大化

具体到HPC系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CPU方面,我们建议用户可根据所要达到的峰值计算能力选择相应档次的CPU。通常主流HPC应用在至强5500系列里可选5520、5550和5570等几个型号,但需要注意的是CPU在运行实际应用时,其能否发挥峰值计算能力还要考虑内存带宽的限制。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是建议大家要尽量实现单节点性能最大化。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根据需求,尽量选择较为高端的至强5500处理器,表面上这确实是会增加一些硬件采购成本,但是它们可以让单个节点的计算性能更强,从而可以减少节点的总数量,大大节省在节点间互联、软件授权、系统运维上的成本,还能够让系统的计算效率更高。英特尔将于明年推出的Nehalem-EX多路处理器就将让四路、八路以上的“胖节点”构建起来更加容易,用户届时可以根据应用来实现“胖节点”、“瘦节点”的混合搭配。

要实现单节点性能的最大化,在选择内存系统时,同时需要注意这样一些指标和关系:如内存和QPI之间的配合,每通道的内存插座数量。比如,1333MHz的内存,需要QPI带宽达到6.4T/s为最佳配置,而1066MHz则可和5.87T/s的QPI配置配合;每个内存通道的DIMM越少越好,以避免资源竞争和峰值内存带宽限制。

4互联选择,要在端口数量和价格之间平衡

千兆以太网、Infiniband都是目前HPC系统内部主要的互联网络标准。随着Infiniband的普及,主流HPC集群的节点间互联基本都采用DDR 2x或QDR 4x的Infiniband交换机和接口。由于Infiniband交换机的配置和价格随支持端口数的增加有较大变化,所以用户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来减少投资,同时可通过采用较高主频的CPU来增加单节点性能,减少集群总节点数量。

5考虑用固态硬盘突破存储I/O瓶颈

从全球和部分国内HPC用户的反馈来看,无论是对HPC领域还是一般数据中心用户来说,使用SSD(固态硬盘)和SSD阵列的服务器设计来突破存储I/O瓶颈都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方面,较为流行的做法是可以使用SSD作为本地快速、临时的存储池,加速对本地盘的临时快速读写。

6待选系统是否能够满足限定的供电和散热条件

虽然HPC用户和潜在的用户对于系统的总功耗还不是特别敏感,但其技术人员还是要保证待选产品的功耗和散热能够满足既有条件的限制,尤其是那些升级HPC系统时可能要延用原有机房的用户。而对于那些新建HPC系统,同时也将为该系统新建其周边基础设施的用户来说,他们就应该在设定系统性能目标的同时也确定其功耗和散热的目标值,并以此为基准设计和配置其机房、供电和散热设备。当然,这个目标值是必须要兼顾到未来系统升级的需求,拥有一定弹性的。

选型管理 篇12

《智能电网用户端电力监控与电能管理系统产品选型及解决方案》于2011年10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标准书号ISBN978-7-111-35595-3。该书由上海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建筑电气设计情报网主要成员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等单位多名电气专家参与编著、审核。该书根据低压供配电系统智能化的发展需要, 选编了最新二次元件及网络电力仪表等电气产品。产品线从低压的电力信号采集、测量、计量、监控、保护到系统集成, 电气工程师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 通过合理地设计选型, 以满足供配电系统智能化电能管理、电力监控和电气安全等要求。

该书可供建筑、冶金、石化、煤炭、铁道、环保、轻工等行业以及工业企业供配电系统从事电气专业设计、科研、制造、施工、安装、监理、运行和检修人员阅读, 也可供全国电力供用电专业设计、科研、安装、运行和检修的人员以及相关专业高校师生阅读。

该书定价58.00元, 凡需要该书的设计与施工单位, 可向上海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索取。联系电话:021-69158304, 传真:021-69158303, 联系人:杨海琴, E-mail:ACREL001@vip.163.com, 公司免费赠送。

上一篇:课程教学计量经济学下一篇:发动机进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