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控制系统

2024-09-20

继电器控制系统(共12篇)

继电器控制系统 篇1

摘要:随着工业电气自动化进程的推进, 继电器的自动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研究小型的继电器控制系统, 针对继电器控制系统的适用范围提出了改进型基于单片机VB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利用VB语言友好的可视化编程界面及单片机与PC机数据通信技术, 研究设计了针对大中型控制系统的改进型的继电器控制系统, 并通过串口通信实现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 实现数据的传送并可以通过上位机控制继电器系统, 实现可视化控制。结果表明改进型继电器控制系统可以准确地实现对系统的操作, 可靠性较高。

关键词:单片机,VB,串口通信,多继电器,可视化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 它具有控制系统 (又称输入回路) 和被控制系统 (又称输出回路) 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 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继电器在工业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可靠性至关重要[1]。本文通过对智能电力过流参数测试系统的分析, 研究设计出改进型的继电器控制系统, 将继电器系统和控制系统以模块化层次分开以保证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继电器的更换, 利用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将数据送到单片机对继电器组进行的控制, 利用VB语言实现了改进型继电器系统的可视化控制、显示直观、界面友好、性价比高、应用广泛的特点, 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家居等诸多领域[2]。

1 普通继电器控制系统与改进型继电气控制系统的对比

1.1 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硬件对比。一般中小型企业所运用的继电气控制系统基本上都是基于继电器的控制作用, 然而继电器的使用数量在整个控制系统中占有极少的部分, 并且由于继电器的分散设置来实现不同的控制作用, 这样使得在硬件电路设计时继电器将和系统的其它部分的电路集中在一起。但是继电器的使用寿命与它闭合的次数相关, 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继电器由于寿命的原因或者继电器损坏的情况要及时更换继电器, 这样就会使继电器控制的电路都要重新设计更换不利于原料的节约。本文在克服此类缺点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改进型继电器控制系统, 该系统使用到继电器的数目远远大于一般的控制系统, 根据继电器的分时作用将继电器分成不同的继电器组, 并将整个继电器组设计成为一个子系统, 在遇到继电器损坏等情况为继电器乃至整个控制电路的更换提供极大的便利[3]。1.2继电器控制系统的软件对比。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较为常用的继电器控制系统软件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者工业计算机, 可编程逻辑控制作为一个控制单元, 它是单片机控制继电器的一种应用, PLC在其内部的嵌入式系统设计特别是抗干扰能力和元器件选择上有极高的研究, 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也存在着成本较高的特点。本文研究的智能电力过流参数测试系统除了要求更精确的元器件之外对环境的要求也更为苛刻, 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对数据的采集和控制都要求极高的精确度, 单片机在使用上优于PLC, 不仅仅在程序设计上更为合理而且节约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实现VB与单片机的实时通信控制, 满足系统设计的可视化要求。

2 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

与传统的继电气控制系统有所不同的是在整个系统中, 对各个子系统采用模块化的原则。改进型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图如图1所示, 主要包括以STC89C51RC单片机为核心, 串口通信电路、锁存器和达林顿阵列电路、继电器组控制电路和由继电器输出控制电路。在智能电力过流参数测试系统中, 由于继电器组的作用时间是存在着区别的, 利用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分时输出可以实现对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的切换, 实现控制系统的便捷。

3 改进型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硬件研究

3.1 单片机串口通信。串行通信是指使用一条数据线 (另外需要地线, 可能还需要控制线) , 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依次传输, 每一位数据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数据传送按位顺序进行, 全双工数据通信分别由两根可以在两个不同的端点同时发送和接收的传输线进行传送, 通信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 可在交互式应用和远程监控系统中使用, 信息传输效率较高, 而不会像半双工一样产生延时。在单片机通信过程中, 上位机PC机接口是EIA-RS232-C标准接口, 而单片机的串行接口为TTL电平, 为实现两者之间的通信必须采用标准串行总线接口将两者进行电平转换。SBUF是两个在物理上独立的接收、发送缓冲器, 可同时发送、接收数据, 两个缓冲器只用一个字节地址99H, 可通过指令对SBUF的读写来区别是对接收缓冲器的操作还是对发送缓冲器的操作。3.2锁存器与达林顿阵列。74LS573的八个锁存器都是透明的D型锁存器, 当使能 (G) 为高时, Q输出将随数据 (D) 输入而变。当使能为低时, 输出将锁存在已建立的数据电平上。输出控制不影响锁存器的内部工作, 即原始数据可以保持, 甚至当输出被关闭时, 新的数据也可以置入。这种电路可以驱动大电容或低阻抗负载, 可以直接与系统总线接口并驱动总线, 而不需要外接口, 特别适用于缓冲寄存器, I/O通道, 双向总线驱动器和工作寄存器。ULN2803专门用来驱动继电器的芯片, 甚至在芯片内部做了一个消线圈反电动势的二极管。输出口的外接负载可根据参数估算, 采用集电极开路输出, 输出电流大, 故可以直接驱动继电器或固体继电器 (SSR) 等外接控制器件。在改进型继电器控制系统中, ULN2803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驱动继电器, 74LS573锁存器的主要作用是扩展继电器的输出, 继电器的分组分时决定了不同的继电器组工作在不同的时间段。在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继电器, 由于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端口有限而无法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通过锁存器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系统的控制作用, 而且不需要对单片机的端口进行扩展。3.3改进型继电器控制电路。改进型继电器控制电路主要是由八十多个继电器组成的电路, 在智能电力过流参数测试系统中, 继电器的动作选择相应采集通道对产品的参数测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控制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不需要所有的继电器同时进行工作, 继电器的动作是分时分组进行的。将多个继电器组成的系统来控制下一级系统的操作, 通过锁存器来选择操作的继电器组, 而且将继电器设计在同一块电路板上, 以便于继电器的维护和更换[4]。

4 系统的软件设计

VB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工具, 提供了良好的界面设计能力, 在PC机的串口通信有着强大的功能。利用VB自带的MSComm通信控件进行编程, 设计上位机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 上位机向单片机发送数据, 单片机接收数据并根据收到的数据切换和控制继电器组, 通信技术成熟, 编程简单, 适用范围广泛。

4.1 MSComm通信控件。VB提供的通信控件为应用程序进行串口通信, 可以屏蔽通信过程中的底层操作, 应用时只需要设置、监视MSComm控件的属性和事件即可以完成对串口的初始化和数据的输入输出工作[5]。其主要属性如下: (1) Comm Port设置或返回通信端口号; (2) Settings以字符串的形式设置或返回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和停止位; (3) Port Open设置或返回通信端口状态; (4) Input返回和删除接收缓冲区中的字符, 该属性在运行时为只读; (5) Output将字符写人发送缓冲区, 要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文本数据或者二进制数据; (6) RThreshold设置或传回引发事件中接收事件的字符数, 即引起接收事件的“门槛阀值”。 (7) Comm Event返回最近的通信事件或者错误, 该属性在运行时为只读, 只要有通信报错或通信事件发生时都会产生On Comm事件, Comm Event事件存有该错误或事件的数值代码。利用VB提供的标准化界面和MSComm的标准通信命令使用界面, 通过对通信端口的初始化设置, 建立与单片机串行通信端口连接, 来完成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任务。4.2单片机接收模块设计。在智能电力过流参数测试中, 主要是对产品的参数进行测试, 使产品达到合格的要求。针对系统的参数测试要求, 研究改进型继电器控制系统主要是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系统单片机接收上位机发送过来的的数据, 根据接收的数据选择并控制继电器组的吸合, 继电器的动作来控制智能电力过流保护参数测试系统中数据的通信采集和数据的读取, 来实现模块化管理。主程序在初始化串口之后就开始在等待接收中断, 当上位机向单片机发送数据后, 主程序进入中断, 在中断中将接收标志位清零, 并将得到的数据传送给相应的I/O口, 控制继电器的输出, 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4.3 VB发送模块设计。依据智能电力过流参数测试系统的继电器控制模块包含较多的继电器, 由于继电器控制的分时作用, 这样继电器组的闭合顺序以及通信数据传输具有时间的限制。本文设计采用异步串行通信, 传送的数据是五位十六进制的数, 其中一位是起始标志位, 一位是结束标志位, 另外三位分别对应三个I/O口, 将P1口作为数据的片选位, P0和P2作为继电器输出控制, 其与单片机通信流程图如图3所示。上位机PC机首先发送片选中断用来选择继电器组, 单片机接收到数据执行相应的锁存器的使能位, 然后在对应的端口有数据发送出来时, 就会引起单片机中断, 随即执行中断程序, 通过查询接收标志位RI, 确定串行中断, 手动清零RI标志位, 将接收缓冲器里的数据传送给对应的I/O口, I/O口收到数据后控制对应的继电器组内的继电器组[6]。

结束语

通过将改进型继电器控制系统运用到智能电力过流保护参数测试系统中, 能够很好的实现VB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以实现继电器组的切换, 以便对产品参数数值的读取, 而且将继电器组与整个控制系统分开设计有利于对系统的维护, 在达到继电器寿命时, 可以灵活更换继电器组模块。

参考文献

[1]孙丽华, 李华丰, 安曙明, 王忠杰, 郝素敏, 王改名.一种新型继电器参数测试仪[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3, 23 (12) :63-64.

[2]范伟, 余晓芬, 奚琳.基于VB的纳米级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J].计量学报, 2009, 27 (3A) :96-99.

[3]罗均, 段思宇, 夏绪伟.基于单片机89C51的时间继电器现场检定仪[J].仪器仪表学报, 2004, 25 (4增刊) :161-164.

[4]徐志坚, 刘映杰, 王新, 李涟凤.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自供电过电流继电器的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11) :117-120.

[5]周江伟, 段奇法.用VB6.0实现PC机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 2001, 25 (4) :508-511.

[6]周子琛, 申振宁.用VB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J].半导体技术, 2002, 27 (1) :42-44.

继电器控制系统 篇2

2.短路电最大的特点:短路点的短路电流很大,电压降低。3.短路的危害:1短路点通过很大短路电流或引起的电弧,使故障元件损坏。2短路电流通过非故障元件时,由于发热和电动力的作用,将引起非故障元件的损坏或缩短其使用寿命。3电力系统中靠近故障点的部分地区电压大大降低,使用户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或影响工厂产品质量。4破坏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系统振荡,甚至使整个电力系统瓦解。

4.所谓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用来保护电力系统主要元件,能反映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的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反事故的自动装置。它的基本任务是:1发生故障时,自动、迅速选择性地借助于断路器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反映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2.主保护:主保护是反映整个被保护对象的故障并以最短的时延有选择地切除故障的保护。

3.后备保护: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

4.(1)近后备: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本保护对象的另一套保护实现的后备。

(2)远后备: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元件或线路的保护实现的后备。

8.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通过检测各种状态下被保护元件所反映的各种物理量的变化特征作为保护的判据,根据不同的判据即可构成不同原理的保护。

9.电流互感器的作用:1将二次回路与一次高压隔离,保证人身、设备的安全。2按比例将电力系统一次交流大电流变为二次小电流,满足测量和保护的需要。3获得继电保护所需的相电流的各种组合。

10.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严禁短路,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严禁开路?

电压互感器不允许短路运行,因此其二次回路必须考虑保护问题,通常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保护设备采用快速熔断器或自动空气开关。熔断器或自动空气开关应尽可能靠近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不允许开路,否则将产生危险的高电压,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因为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在运行中开路时,其一次电流均成为励磁电流,使铁芯中磁通密度急剧上升,从而在二次绕组中感生高达数千伏的感应电势,严重威胁设备本身及本身安全。11.接地故障的特点:(1)故障点处零序电压最高,离故障点越远零序电压越低,变压器中性点的零序电压降为零。(2)零序电流的大小分布,主要取决于输电线路的零序阻抗和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及其位置,也决定于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数目和分布,零序电流的分布与电源的数量和位置无关。(3)零序电流仅能在中性点接地的电网中流通,所以零序电流保护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无

关。(4)故障线路零序功率的方向与正序功率的方向相反,是由线路流向母线。(5)某一保护安装处的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之间的相位取决于背后元件的阻抗角,而与被保护线路的零序阻抗及故障点的位置无关。

12.复合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原理:当发生不对称短路时,故障相电流继电器动作,同时负序电压继电器动作,其动作触点断开,致使低电压继电器KV失压,动断触点闭合,启动闭锁中间继电器KM,相电流继电器通过KM常开触点启动时间继电器KT,经整定延时启动信号和出口继电器。当发生对称短路时,短路初始瞬间也会出现短时的负序电压,KVN动作使KV失去电压。当负序电压消失后,KVN返回,动断触点闭合,此时加于KV线圈的电压已是对称短路时的低电压,KV不至于返回,所以中间继电器KM仍被励磁,加上电流元件的动作,启动时间元件,出口跳闸。由分析可知:复合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在对称短路和不对称短路时都有较高的灵敏性。13.瓦斯保护的原理:油寝式变压器是利用变压器油作为绝缘和冷却介质的。当变压器内部发生短路故障时,故障点局部产生高温,使油温升高、体积膨胀甚至沸腾,油内溶解的空气就会被排出,变成气泡上升,同时故障点产生电弧,使绝缘物和变压器油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排出的多少,与变压器故障的严重程度和性质有关。

14、对

14.振荡闭锁装置的基本要求如下:

(1)系统发生振荡而没有故障时,应可靠地将保护闭锁。(2)在保护范围内发生短路故障的同时,系统发生振荡,闭锁装置能将保护闭锁,应允许保护动作。

空继电器故障适应性诊断系统探讨 篇3

【关键词】航空;继电器;故障适应性;诊断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初步完成,航空事业得到了显著发展;以飞机为例,其上安装有数以百计的继电器,其安装形式以继电器盒为主,然而由于现实中的检测修理较为复杂,一遇故障花费昂贵,因此,为了减少相关费用,相关研究者开发了一些专家系统,以目前来看,航空继电器故障适应性诊断系统采用了集中优化,比如对故障模式诊断、修理方面存在的不准确性的优化,对检测多余消耗的优化,对决策后修理设备消耗的优化等。以下进行具体讨论。

一、适应性诊断系统

首先,从定义与概念来看,所谓的航空继电器适应性诊断系统通常也被叫做专家系统,它主要是指以程序指定发生故障的部件;这样就将排除故障的问题留给故障诊断后的处理,经过分化分层处理,使诊断系统更为专业、直接、有效;从它所涉及的内容来看,往往会涉及到故障模式、征兆模式、相关费用;从作用来看,运用该系统可以达到对修理继电器盒、检测顺序、替换顺序的优化,最终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而从实际的运用方面看,需要通过适应性模式这个机构来完成;关于适应性模式匹配或该系统的结构有如下述,一部分是故障模式(在测试1,2,3……n的预计结果),训练顺序依次为1号继电器盒到m号继电器盒,它会在每一次的测试中显示出通過或失败;通过对以前发生故障征兆次数的观察与常见原因分析,利用学习算法、解压缩算法得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其次,与适应性模式(ADS)相关的术语,可以表示为故障模式数(NF)、测试次数(NT)、故障模式数与测试次数的乘积所表示的维判别式矩阵(Dij,其中i为行,j为列)、测试次数故障征兆阵列(Sj)、故障模式数维全部故障阵列(TFi);换句话讲,在Dij,方面的矩阵中第i行第j列元素表示第i个继电器盒在第j次测试失败次数,而在Sj中,阵列中的元素则表示第j次测试通过或失败结果,其中1表示失败,0表示通过,-1表示不知道;以此类推,在TFi中阵列中则表示第i个故障模式出现的总次数;而Pi则是故障征兆原因概率,由此可以得出相关公式表示第i个故障模式所观察到的故障征兆原因概率公式Pi=。

第三,从故障原因的预测方面分析,则可以根据某故障模式表现征兆与已观察到的征兆相似次数计算出相关公式

当Ni在维判别式矩阵中通过时,而在故障模式数维全部故障阵列与维判别式矩阵之差中失败时,则可以得出降低总故障的索引,算出相关的故障次数,因此,根据上面的表示符号设置,则可以得到相关的每一种故障模式概率公式Pi=。

第四,在修理费用方面,替换决定还需要考虑到力用代替件,其修理费用CR的公式如下:(CR)N=CostN+(1-P1)Cost2+(1-P1-P2)Cost3+……则根据相关CostX表示每一务用替换成本,同时假定PX=1,依上面的公式逐步推论,则可以进行变式,最后得出CostX=,最后可以根据条件为零,推出(CR)i=;

第五,通过上面的相关公式,可以对测试顺序进行确定,测试结果显示通过或失败,所以,诊断中所测试的运行会表示出某个位置对修理费用的影响率,则为最佳测试效果,对应的概率则与Pj中的测试通过(检测j)或失败(检测j),则最后的最佳测试就与的备用替换费用、第j次测试费用相关,当二者出现差值时,即可表示测试值得的投资依据,用公式表示为Vj=CR-(CR)j;(差值大于j所代表的数值为有效)。

二、实际应用方面的注意事项或问题

首先,从知识库的开发方面看,系统初时所接收的训练故障模式关系有两种形式,其中任何一种皆为有效,其中,故障模式的任一次检测,都会对应一个故障模式对应测试期望结果,比如,当测试期望结果为1时表示失败,为0时表示通过,当然根据具体数据计算可能出现分数形式,此时不确定性就会增加,测试结果可能并不符合所需结果,另一方面,还需要对TF阵列做初始评估,并且做好每次修理费用、测试费有的预算。

其次,从人为的影响因素方面分析,系统的使用价值不便要有相关的数据,还需要操作者对其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如判断速度的快慢、理解程度的难易、操作时的熟练与否,因此,综合性的接口设置需要备加注意,而且此系统设置了相关的测试装置控制软件,提高了智能化、自动化的程度,同时也减少了用户负担,优化结果表明了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可以使该系统得到更为专业化的表达,最后达到其应用效率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适应性诊断系统在对飞机的继电器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它的特征表明对计算方法的逻辑简化,而且在速度方面可以完全满足需要,加上克服了不准确的诊断情况、检测多余消耗费用与修理设备方面的高开支,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节省了资金,从目前来的优化来看效果较佳,但是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与在继电器方面的科研创新与在未来的实践,还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泉源,刘江宁.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4(9).

[2]岳朝生.某型飞机火控计算机等可靠性鉴定试验及分析[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5(3).

[3]宫锡芳.最优化控制问题的计算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14).

[4]周博,刘菲菲,马军.航空继电器的发展与专家诊断系统开发的研究[J].宁波理工大学学报,2014(19).

作者简介

继电器控制系统 篇4

继电器控制系统由感测机构、中间机构和执行机构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2 继电接触器工作原理

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 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 从而产生电磁效应, 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 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 (常开触点) 吸合。当线圈断电后, 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 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 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 (常闭触点) 释放。这样吸合、释放, 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3 继电器的主要作用

继电器作为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概括起来, 有如下几种作用:

(1) 扩大控制范围:例如, 多触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 可以按触点组的不同形式, 同时换接、开断、接通多路电路。

(2) 放大:例如, 灵敏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 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 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

(3) 综合信号:例如, 当多个控制信号按规定的形式输入多绕组继电器时, 经过比较综合, 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

(4) 自动、遥控、监测:例如, 自动装置上的继电器与其他电器一起, 可以组成程序控制线路, 从而实现自动化运行。

4 控制继电器存在的缺点

今天继电器已应用到家庭及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他们比以往的产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但是, 这也是随之带来的一些问题。如绝大多数控制继电器都是长期磨损和疲劳工作条件下进行的, 容易损坏。而且继电器的触点容易产生电弧, 甚至会熔在一起产生误操作, 引起严重的后果。再者, 对一个具体使用的装有上百个继电器的设备, 其控制箱将是庞大而笨重的。在全负荷运载的情况下, 大的继电器将产生大量的热及噪声, 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电能。并且继电器控制系统必须是手工接线、安装, 如果有简单的改动, 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人力和物力去改制、安装和调试。

5 继电器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 可编程控制器 (PLC) 作为自动控制以成为大多数自动化系统的设备基础, 同时也给工业控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非凡变化。使用PLC的工业控制系统与传统的用继电器的工业控制系统相比, 在操作、控制、效率和精度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可编程控制器的种类千差万别, 为了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中使用, 它们却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1) 抗干扰能力强, 可靠性极高, (2) 编程方便, (3) 使用方便, (4) 维护方便, (5) 设计、施工、调试周期短, (6) 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

(2) PCL的工作原理。PLC是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方式进行工作的。即PLC运行时, CPU根据用户按控制要求编制好并存于用户存储器中的程序, 按指令步序号 (或地址号) 作周期性循环扫描。如果无跳转指令, 则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逐条顺序执行用户程序, 直到程序结束, 然后重新返回第一条指令, 开始下一轮新的扫描。

(3) PLC控制应用。模型介绍及控制过程分析: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的洗衣桶 (外桶) 和脱水桶 (内桶) 是以同一中心安装的。外桶固定, 作盛水用, 内桶可以旋转, 作脱水 (甩干) 用。内桶的四周有许多小孔, 使内外桶水流相通。

洗衣机的进水和排水分别由进水电磁阀和排水电磁阀控制。进水时, 控制系统使进水电磁阀打开, 将水注入外桶;排水时, 使排水电磁阀打开, 将水由外桶排到机外。洗涤和脱水由同一台电机拖动, 通过电磁阀离合器来控制, 将动力传递给洗涤波轮或甩干桶 (内桶) 。电磁离合器失电, 电动机带动洗涤波轮实现正、反转, 进行洗涤;电磁离合器得电, 电动机带动内桶单向旋转, 进行甩干 (此时波轮不转) 。水位高低分别由高低水位开关进行检测。启动按钮用来启动洗衣机工作。

控制要求:启动时, 首先进水, 到高位时停止进水, 开始洗涤。正转洗涤15S, 暂停3S后反转洗涤15S, 暂停3S后再正转洗涤, 如此反复30次。洗涤结束后开始排水, 当水位下降到低水位时, 进行脱水 (同时排水) , 脱水时间为10S。这样完成一次从进水到脱水的大循环过程。经过3次上述大循环后 (第2、3次为漂洗) , 进行洗衣完成报警, 报警10S后结束全部过程, 自动停机。

摘要:电气控制技术是以各类电动机为动力的传动装置或者系统为对象, 以实现生产技术的精密化、生产设备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及机电控制系统的最佳化的一门技术。在电气控制技术中, 其控制系统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如今机械的电气控制系统是生产机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对生产机械能否正确可靠地工作起着决定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可编程序控制系统电器控制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继电器,控制技术,应用,工业

参考文献

[1]虞坤源.plc控制技术在横排头闸门控制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72-74.《深入浅出西门子s7—200》.

[2]胡学林.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3]舒平, 赵晓霞.浅谈PLC的应用与选型[A].张忠怀.工业控制系统应用—山西自动化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1998学术年会论文集[C].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8, 11, 1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学习总结 篇5

第一章、绪论

不正常运行状态:

1、负荷潮流超过额定上限造成电流升高(过负荷)

2、系统出现功率缺额导致频率降低

3、发电机甩负荷引起发电机频率升高

4、中性点不接地或者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引起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

5、电力系统振荡

短路的危害:

1、短路电流及燃起的电弧,使故障元件损坏

2、短路电流流经非故障元件,由于发热和电动力,导致非故障元件损坏

3、导致部分地区电压水平降低,使电力用户正常工作遭到破坏或者产生废品

4、破坏发电厂之间并列运行稳定性,引起系统振荡甚至瓦解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泛指:继电保护技术和由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组成的继电保护系统。包括继电保护的原理设计、配置、整定、调试等技术也包括电压、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经过继电保护装置到断路器跳闸线圈的一整套具体设备,通信设备。

第二章、电网的电流保护

继电器是组成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测量和起动元件。

整定电流的意义:当被保护线路的一次侧电流达到这个数值时,安装在该处的这套保护装置能够动作。

电流速断保护的优点:简单可靠、动作迅速。

缺点:不能保护线路全长,保护范围受运行方式影响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指电流继电器与电流互感器之间的接线方式,目前广泛使用三相星形、两项星形接线。

功率方向元件的基本要求:

1、明确的方向性,正方向故障可靠动作,反方向故障不动作

2、足够的灵敏度

功率方向元件接线方式要求:

1、正方向任何短路都能动作,反方向不动作

2、Ir、Ur尽可能大一些,ψk接近最大灵敏度角ψsen,减小消除动作死区

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必须装设专用的接地保护。

零序电流的分布:

主要取决于输电线路零序阻抗和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与电源数目和位置无关

零序功率方向:与正序功率方向相反,由线路流向母线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零序分量分布特点:

1、对地电容构成通路,零序阻抗很大;

2、单相接地时,相当于故障点产生与故障前相电压等大反向的零序电压,全系统出现零序电压;

3、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为线路本身的电容电流,容性无功由母线流向线路;

4、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等于全系统非故障元件对地电容电流之和,容性无功由线路流向母线。

第三章、电网的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是反应保护安装地点至故障点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限的一种保护装置。

距离保护的构成:起动元件、方向元件、距离元件、时间元件。

距离保护优点:

同时利用电压电流特征,保护区稳定,灵敏度高,受运行方式影响小,在复杂网络中使用,可作为变压器发电机后备保护。

缺点:

只利用一侧短路电压电流特征,保护I段整定范围80%-85%,在双侧电源中有30%-40%范围故障时,只一侧无延时动作,另一侧延时跳闸;220KV及以上线路,无法满足快速切除故障要求,还应配备全线快速切除的纵联保护;构成接线算法复杂,可靠性差。

电力系统振荡和短路时的主要区别:

1、振荡时电流和各电压幅值的变化速度较慢,而短路时电流是突然增大突然降低的;

2、振荡时电流和各点电压幅值均作周期变化,各点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也作周期变化;

3、振荡时三项完全对称,电力系统中不会出现负序分量;而短路时,总会长期或瞬间出现负序分量。

距离保护振荡闭锁措施:

1、全相非全相振荡时,不应误动作

2、全相非全相振荡时,发生不对称故障,应选择性跳闸

3、全相振荡,再发生三相故障,应可靠动作跳闸

工频分量距离保护特点及应用

1、距离继电器以故障分量电压电流为测量信号,不反应故障前负荷量和系统振荡,不受非故障状态影响,无需振荡闭锁

2、仅反应故障中工频量,不反应高频谐波分量,动作性能稳定

3、动作判据简单方便,速度快

4、明确的方向性,既可作为方向元件,又可作为距离元件

5、有很好选相能力

第四章、输电线路纵联保护

纵联保护按照所利用信息通道的不同类型可以分为导引线纵联保护、电力线载波纵联保护、微波纵联保护和光线纵联保护。

纵联保护按照保护动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类: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输电线的导引线纵联保护是利用金属导线作为通信通道的输电线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是通过高频通道间接比较被保护线路两端的功率方向,以判断是被保护范围内部故障还是外部故障。

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跳闸优点:

利用非故障线路一端闭锁信号,闭锁非故障线路不跳闸,对于故障线路跳闸,不需闭锁信号,这样区内故障即便通道破坏,仍可跳闸闭锁式距离纵联保护优点:区内故障瞬时切除,区外有距离保护阶段性特性作后备保护

缺点:后备保护检修时,主保护被迫停运,运行检修灵活性不够

第五章、输电线路的自动重合闸

自动重合闸优点:

1、可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在电路发生暂时性故障时,迅速恢复供电,减少线路停电的次数,这对单测电源的单回线路尤为显著;

2、在有双侧电源的高压线路上时,可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3、电网设计与建设过程中,有些情况下考虑到重合闸的作用,可以暂缓架设双回线路,以节约投资;

4、可以纠正因断路器本身机构不良或继电保护误动作而引起的误跳闸。缺点:

1、重合闸后,系统将会再次受到短路电流的冲击,可能引起电力系统振荡,此时继电保护应再次断开断路器;

2、使断路器工作条件变的更加严重。

重合闸按照作用于断路器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相重合闸、单相重合闸和综合重合闸;按照动作方法分为机械式重合闸和电气式重合闸;按照作用对象分为线路的重合闸,变压器的重合闸和母线的重合闸;按照动作次数分为一次重合闸和二次重合闸;按照和机电保护的配合方式氛围保护前加速、保护后加速和不加速保护的重合闸;按照使用条件分为单侧电源重合闸和双侧电源重合闸等等。

自动重合闸基本要求:速动型、选择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双侧电源重合闸特点

1、存在两侧电源是否同步,是否允许非同步合闸的问题

2、两侧保护可能以不同时限跳闸,为保证电弧熄灭绝缘强度恢复,应在两侧都跳闸后重合

双侧电源重合闸主要方式

1、快速自动重合闸

2、非同期重合闸

3、检同期的自动重合闸

三相一次重合闸装置一般由起动元件、延时元件、一次合闸脉冲元件和执行元件组成。

第六章、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变压器故障分为油箱内部故障和油箱外部故障。

变压器不正常运行状态包括过负荷;油箱漏油造成的油面降低;外部短路引起的过电流和中性点过电压;对于大容量变压器,因铁芯额定工作磁通密度与饱和磁通密度比较接近,当系统电压过高或系统频率降低时产生的过励磁等。

电流速断保护的优点是接线简单、动作迅速;但其灵敏度较低,并且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较大,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纵联差动保护不平衡电流及减小不平衡电流方法(P129)

1、变压器正常运行时由励磁电流所产生的不平衡电流,一般可以忽略;

2、由变压器各侧电流相位不同而引起的不平衡电流。消除方法:将变压器星形接线侧的电流互感器接成三角形,而将变压器三角形接线侧的电流互感器接成星形;

3、由电流互感器实选变比与计算变比不等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

4、由各侧电流互感器的型号不同而引起的不平衡电流;

5、由变压器带负荷调整分接头而引起的不平衡电流。

防止励磁涌流误动方法

1、采用速饱和中间继电器

2、二次谐波制动

3、间断角鉴别方法

第七章、发电机保护

发电机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状态:

1、定子绕组的相间短路;

2、定子一相绕组内的匝间短路;

3、定子绕组单相接地;

4、转子绕组一点接地或两点接地;

5、转子励磁回路励磁电流异常下降或完全消失。

发电机保护配置原则: 1、1MW 以上的发电机,应装纵联差动保护

2、对发电机变压器组,当发电机与变压器之间有断路器时,发电机装设单 100MW 及以下发电机,独的纵联差动保护;当发电机与变压器之间没有断路器时,可装设发电机变压器组共用纵联差动保护,100MW 及以上发电机,除发电机变压 器组共用纵联差动保护外,发电机还应装设单独的纵联差动保护,200~300MW 对 的发电机变压器组可在变压器上增设单独的纵联差动保护,即采用双重快速保护。

3、对 300MW 及以上汽轮发电机变压器组,应装设双重快速保护,即装设 发电机纵联差动保护、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共用纵联差动保护;当发电机与变压器之间有断路器时,应装设双重发电机纵联差动保护。

4、与母线直接连接的发电机,当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允许值时,应装设有选择性的接地保护装置。

5、对于采用发电机变压器组单元接线的发电机,容量在对 100MW 以下的,应装设保护区小于 90%的定子接地保护;容量在 100MW 以上的,应装设保护区为 100%的定子接地保护。6、1MW 以上的水轮发电机,应装设一点接地保护装置。7、100MW 以下的汽轮发电机,对一点接地故障,可采用定期检测装置。对两点接地故障,应装设两点接地保护装置。

8、转子内冷汽轮发电机和 100MW 及以上的汽轮发电机,应装设励磁回路 一点接地保护装置,每台发电机装设一套;并可装设两点接地保护装置,每台发电机装设一套,对旋转整流励磁的发电机,应装设一点接地故障定期检测装置。9、100MW 以下,不允许失磁运行的发电机,当采用半导体励磁系统时,宜装设专用的失磁保护 10、100MW 以下但失磁对电力系统有重大影响的发电机及 100MW 及以上 的发电机应装设专用的失磁保护。对 600MW 的发电机可装设双重化的失磁保护。

第八章、母线保护

母线保护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母线是电力系统的重要设备, 在整个输配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母线故障是电力系统中非常严重的故障, 它直接影响母线上所连接的所有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导致大面积事故停电或设备的严重损坏, 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危害极大。随着电力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网电压等级不断升高,对母线保护的快速性、灵敏性、可靠性、选择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断路器拒动是电网故障情况下又叠加断路器操作失灵的双重故障,允许适当降低其保护要求,但必须以最终能切除故障为原则。在现代高压和超高压电网中,断路器失灵保护作为一种近后备保护方式得到了普遍采用。

断路器失灵保护由电压闭锁元件、保护动作与电流判别构成的启动回路、时间元件及跳闸出口回路组成。

第九章、微机保护

微机保护是由一台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程序)来实现各种复杂功能的继电保护装置。

微机保护的特性主要是由软件决定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不同原理的保护可以采用通用的硬件。

微机保护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一般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1、模拟量输入系统(或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电压形成、模拟滤波、采样保持、多路转换以及模数转换等功能,完成将模拟输入显准确地转换为所需的数字量。

2、CPU主系统,包括微处理器(MPU)、只读存储器(EP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定时器等。MPU执行存放在EPROM中的程序,对由数据采集系统输入至RAM区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完成各种继电保护的功能。

3、开关量(或数字量)输入/输出系统,由若干并行接口适配器、光电隔离器件及有触点的中间继电器等组成,以完成各种保护的出口跳闸、信号警报、外部触点输入及人机对话等功能。

继电器控制系统 篇6

关键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启动

中图分类号: TN10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93-2

0  引言

PLC的主要功能是取代传统继电器,执行逻辑、计时和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建立一种柔性的程序控制系统。它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各行各业,它具有灵活、功能强大、易学易用、高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等特点。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动力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动力的来源,绝大部分源于电动机。随着电动机的使用日益增多,电动机的控制也成了一门技术。对于电动机的控制线路有许多种,然而对于比较常用、广泛、经济、安全的控制线路,则只有按钮和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而用 PLC 来控制电动机双重连锁正反转的电路,可以使电路更加容易控制。

1  分析任务是基础

1.1 熟悉原理图

在电力拖动控制中,许多生产机械往往要求运动部件能正、反两个方向运动。例如,生产机床工作台的前进与后退;万能铣床主轴的正转与反转;起重机的上升与下降等;这些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能实现正、反转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是靠调换其中任意两相电源的相序来实现的,转换是由两个交流接触器来完成,一个正常接法,完成正转,另一个接触器将其中两相调换,实现反转,两个接触器单独控制,并由机械连锁,或触点连锁来保护。原理图如下: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0\97-197\45-1.jpg>

1.2 理解工作原理

只有在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之后,才能来进行合理、正确的编程,进而通过接线、演示来验证PLC控制的正确性。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0\97-197\45-2.jpg>

2  转换技巧是关键

2.1 对输入、输出点的处理

在继电器控制系统中大量使用了各种控制电器,在电路改造时,应先归纳出输入、输出点数,然后分配相应的输入、输出口。如本项目中的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是执行元件,要为它们分配相应的PLC输出继电器号。

2.2 对按钮的处理

在继电器控制线路中,一般启动用常开按钮,停止用常闭按钮。用PLC控制时,启动和停止都用常开按钮。不管使用哪种按钮都可以,但画出的PLC梯形图却不同。

2.3 对热继电器的处理

若PLC的输入点较充裕,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可占用PLC的输入点;若PLC的输入点比较紧张,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可不输入PLC中,而接在PLC外部的控制电路中。如果热继电器作为PLC的输入点,为了防止按键抖动的影响,一般热继电器用常闭按钮代替。

2.4 互锁触点的处理

传统继电器控制的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电路中,为了防止两个交流接触器同时得电闭合,造成电源相间短路,需在控制电路中接入接触器的动断触点进行互锁,或者

利用按钮的动断触点进行互锁。在改造设计时,在输出线圈电路中,串联输入继电器的动断触点进行互锁,确保安全。

3  程序设计是核心

3.1 I/O地址分配表

PLC有很多的I/O口,所以在设计应用时需要进行I/O口的具体分配。本项目的I/O口分配如下: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0\97-197\45-表1.jpg>

3.2 绘制PLC外接线图

I/O口分配完毕后,根据分配的I/O口绘制PLC外围接线图,如下图(a)。

3.3 设计梯形图程序

根据电气原理图及PLC的I/O口分配,进行PLC梯形图的程序设计,参考程序如上图(b)。

4  安装调试是保障

4.1 安装与接线

①按 PLC控制 I/O 口接线图在模拟配线板上正确安装,元件在配线板上布置要合理,安装要准确,紧固;配线导线要紧固,美观,导线要进线槽,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各电器元件接线端子上引出或引入的导线要有端子标号,引出端要用别径压端子。

②将熔断器、接触器、继电器,PLC 装在一块配线板上,而将按钮、行程开关等装在另一块配线板上。

4.2 系统调试

①程序输入

根据控制要求,在软件中编写完程序,并下载到PLC。

②通电前的检测

正确使用电工工具及万用表,对电路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无短路故障,通电试验时做好防护措施,注意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③PLC 的调试

将PLC 拨到RUN ,使之进入运行状态。当按下按钮X1时,PLC上对应的X1指示灯亮一下,主电路上KM1 接触器线圈吸合,PLC上Y1指示灯亮,电机开始正转;当按下按钮X2时,PLC上对应的X2指示灯亮一下,主电路上KM1接触器线圈断开,KM2 接触器线圈吸合,PLC上Y2指示灯亮,电机开始反转;当按下按钮X3时,KM2接触器线圈断开,电机马上停止。

参 考 文 献

[1] 程周.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欧姆龙机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 宋伯生,陈东旭.PLC应用及实验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继电器控制系统 篇7

关键词:行程继电器,上电故障,电压滞后

某型导引系统中,位标器采用框架式结构[1]。为了实现产品在不通电状态下对框架的锁定,避免产品在运输、挂机振动时框架大幅摆动,采用行程继电器[2]实现对位标器框架的锁定。系统中采用FPGA实现对位标器的驱动控制以及对行程继电器的控制。系统不通电时,行程继电器在自身弹力作用下,锁杆伸出顶住框架保证框架锁死;通电后在系统给出正常解锁指令后,行程继电器动作使得框架处于自由状态并按照驱动控制指令运动。在系统上电瞬间,行程继电器非正常动作使得框架提前进入自由状态,从而可能使框架大幅摆动出现碰框损坏位标器框架。因此,分析系统上电瞬间对行程继电器非正常动作的产生机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行程继电器的安全控制在实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 FPGA控制行程继电器工作原理

对行程继电器的控制是FPGA的功能之一,FPGA选用XILINX公司的XC3S1000[3], FPGA需要的电源有数字3.3 V、2.5 V、1.2 V,外输入电源只有5 V模拟电源和5V数字电源,所以数字3.3 V、2.5 V、1.2 V电源都需要从5 V数字电源转换而来。

电源转换工作原理见图1。采用PTH05000W[4]模块分别将输入的+5 V电源转换为3.3 V、1.2 V,用一片三端稳压器LT1963A[5]将3.3 V转换为2.5 V。

系统上电,FPGA(U1)复位;之后,实时接收的系统控制信号并进行逻辑判断,当条件满足后输出解锁信号Unlock0;该信号经电平转换器SN74ALVC164245(U2)进行隔离和电平转换输出Unlock。工作原理见图2。

行程继电器驱动电路如图3所示, Unlock为TTL高电平时,继电器(SK1)常开触点吸合;Unlock为TTL低电平时,继电器常开触点断开;动作时间6 ms。

2 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

故障现象:系统上电瞬间,行程继电器偶尔动作,位标器框架解锁。

原因分析:上电瞬间继电器非正常动作时捕捉到的Unlock0、Unlock、DCCC5、DVCC3.3信号特征,波形见图4。

可以看出,FPGA核电压1.2 V先上电,30 ms后I/O电压3.3 V上电,在这30 ms内FPGA输出低电平,之后FPGA进行配置,根据配置方式以及数据量其配置时间约为600 ms;由于电平转换器SN74ALVC164245供电有3.3 V和5 V,其中3.3 V由5 V电压经过PTH05000W转换产生,3.3 V延迟5 V输出30 ms,所以上电瞬间的30 ms内,SN74LV164245只有5 V而没有3.3 V电压;在这30 ms内SN74ALVC164245输出了高电平,从而产生30 ms的Unlock信号。

行程继电器动作时间为6 ms,30 ms的Unlock作用于行程继电器驱动电路,导致行程继电器非正常动作。

3 解决措施及试验验证

为了避免上电瞬间行程继电器非正常动作,关键在于消除30 ms的Unlock信号,也就是消除3.3 V延迟5 V输出30 ms对Unlock信号的影响。实际上,不希望产生的30 ms信号完全由电平转换器SN74ALVC164245产生。因此,直接的解决措施有:Unlock信号直接由FPGA输出不再经过SN74LV164245,这样就避免了上电瞬间SN74LV164245的30 ms内不稳定性。

但是,从设计原则上不太合适,FPGA对外输出没有隔离。为了隔离输出,可以将FPGA输出的Unlock解锁信号通过5 V供电的运放跟随输出,这样既能增大Unlock信号的驱动能力又能起到隔离保护作用。由于是5 V供电,因此运放不存在时间延迟问题。改进后的电路见图5。

将改进后的电路在系统上进行多次通电试验,上电瞬间行程继电器非正常动作现象消失;测量上电瞬间的Unlock0、Unlock、DCCC5、DVCC3.3,波形见图6。

4 结论

在工程中,使用DSP、FPGA对继电器、电机等的控制应用越来越多,上电瞬间可能存在多样的故障现象。本文通过对某导引系统中采用FPGA实现对行程继电器的控制实例,分析了在系统上电瞬间出现行程继电器非正常动作故障机理及解决措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该方法在继电器控制、电机控制方面,对上电瞬间异常工作故障分析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海舒,郭为忠,黄龙双,等.一种新型位标器的稳定平台结构分析.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29(2):34—36

[2]宋文荣,陈开龙.继电器簧片气隙、超行程和压力的在线同步测量.机械工程师,2007;(1):136—138

[3] Spartan-3 FPGA Family:Complete Data Sheet.XILINX.DS099 Janu-ary 17,2005

[4] PTH05000 Series—5V Input.TI,SLTS201B-MAY 2003-REVISEDAUGUST 2003

继电器温控系统的改进 篇8

以WP-Z80智能仪表为例,电路接线见图2。操作步骤: (1) 进入智能仪表二级参数,使SL2=1(第一报警为下限报警),当T

恒温箱温控过程实现三位式控制,加热功率为全功率、半功率、零功率三种状态: (1) 全功率,开机后,恒温箱温度为室温,J1、J2均接通,SCR被双向触发,处于全开通状态,快速升温。 (2) 半功率,当102℃≤T<108℃时,J1断开,SCR由二极管D单向触发,加热功率减少一半,进入保温状态。 (3) 零功率,T≥108℃时,J2也断开,停止加热。 (4) 半功率,一段时间后热量散失,箱内温度逐渐下降,当T<108℃时,J2接通,SCR再次单向导通,进入保温状态。 (5) 全功率,若温度继续下降,当T<102℃时,J1接通,SCR再次全开通,恒温箱快速升温。

继电器控制系统 篇9

关键词:继电器检测,温控箱,温度控制,模糊算法

1 前言

固体温度继电器是一种重要的热保护元件, 它与各行各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是安全技术的基础性元件。近年来, 它在控制仪表、家用电器以及航天系统上的用量越来越大, 这种发展趋势就要求继电器有较高的生产合格率, 因此实现对温度继电器的自动检测是至关重要的。对温度继电器的检测主要是检测其升温过程中的动作温度以及降温过程中的复位温度, 为了保证检测精度和效率, 需要专门设计一个控制温度升降的温控箱。

2 温度控制曲线

图1是温控箱的温度控制曲线。TA、TB分别表示待测温度继电器动作温度、回复温度的标称值;δ、σ分别表示待测温度继电器动作温度、回复温度的允许误差。为了能正确检测出动作温度点以及复位温度点, 在测量点附近±2.8°C时候, 温度升高、降低速度不超过0.55°C/分。要达到这一要求, 在测量点附近±2.8°C应对温控箱的环境温度采用模糊控制。

3 模糊控制算法

模糊控制是模糊逻辑应用最有效并广泛应用的领域。模糊控制在各种领域中出人意料地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法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并取得了令人触目的成效。现在, 人们已经明确地知道模糊控制是目前在控制领域中所采用的三种智能控制方法中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方法。

3.1 确定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变量

通常将模糊控制器输入变量的个数称为模糊控制的维数。从理论上讲, 模糊控制器的维数越高, 控制越精细。本温控系统采用二维的模糊控制器。

由前面对温度控制曲线的分析可知在测量点附近±2.8°C时候, 温度升高、降低速度不超过0.55°C/分, 由此可确定模糊控制器的输入为误差以及误差的变化。这里的误差是实际温度变化速率与系统要求温度变化速率之间的差值, 那么误差的变化也就是温度变化速率的变化率。分别用e和△e表示误差和误差的变化。系统是通过电压的变化来控制加热的强弱, 因此模糊控制器的输出为电压, 用u表示。故可确定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变量为:输入—e, △e;输出—u。

3.2 确定模糊化的方法

模糊化的方法有多种, 为方便程序的编制采用查表法。查表法的做法是:首先通过事先的离线计算, 取得一个模糊控制表, 然后将该控制表存放到计算机内存中。于是在过程控制中, 计算机只需要直接根据采样和论域变换得来的以论域元素形式表现的e (xi) 和△e (yj) , 由控制表的第i行和第j列找到相应的同样以论域元素形式表现的控制量, 再把得到的控制量乘以比例因子, 就可以用于控制被控过程, 从而达到预期的控制目的。这种控制表方式的模糊控制系统结构见图2。其中:k1, k2为偏差e和偏差变化率△e论域变换时的量化因子, k3为控制量u的比例因子。由此可见, 本系统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关键是求取模糊控制表。

3.3 确定模糊控制表

模糊控制表是给出输入精确量与输出精确量直接关系的表格, 其中推导的依据是基于人的控制经验而总结出的模糊控制规则。

3.3.1 确定输入, 输出的变化范围以及对应语言变量的论域元素和量化因子k1, k2, k3。

设系统偏差e的基本论域为[-10°C, 10°C], 同时选定偏差语言变量E的论域为x={-4, -3, -2, -1, 0, 1, 2, 3, 4}, 则偏差e的量化因子应为:

同理, 设偏差变化率△e的基本论域为[-8°C, 8°C], 选定偏差变化率语言变量EC的论域为x={-4, -3, -2, -1, 0, 1, 2, 3, 4}, 则偏差变化率的量化因子应为:

设控制变化量u的基本论域为[-20°C, 20°C], 选定输出语言变量U的论域为:z={-4, -3, -2, -1, 0, 1, 2, 3, 4}, 则控制控制变化量的量化因子为:

3.3.2 在各输入输出语言变量论域中定义模糊子集。

语言变量论域上的模糊子集一般由隶属函数μ (x) 或模糊赋值表来描述。本系统的模糊控制器的系统输入、输出语言便都选取5个语言值:PB (正大) 、PS (正小) 、ZE (零) 、NS (负小) 、NB (负大) 。同时确定各语言变量论域上用于描述模糊子集的隶属函数μ (e) 、μ (△e) 、μ (u) 曲线都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各模糊量都有与其相对应的模糊赋值。由于模糊控制器的系统输入、输出语言变量的选取以及描述模糊子集的隶属函数都是相同的, 因此各模糊量所对应的模糊赋值表也是相同的。以偏差e为例, 其模糊赋值表见表1。

3.3.3 模糊控制规则的制定

确定模糊控制规则的原则是必须使控制系统输出响应的动静态特性达到最佳。假设系统输出响应曲线如图4所示。

先考虑偏差e为负的情况:

当e为负大的时候, 也就是系统输出响应位于曲线第1段。此时无论△e变化如何, 为尽快消除误差, 应使控制量增加较快, 因此U的变化皆取正大, 即有:

当偏差e为负小或者0时, 主要矛盾就是转化为稳定性的问题, 为了防止超调并使系统尽快稳定, 就要根据偏差的变化△e来确定控制量的变化。若△e为正, 表明偏差有减小的趋势, 系统响应位于曲线的第2段, 所以可取较小的控制量, 因此有控制规则如下:

当偏差e为负小或0, △e为负时, 也就是系统输出响应位于曲线第5段, 偏差有增大的趋势, 所以这时应该使控制量增加, 取控制规则如下:

取得了上面对应于e为负值或为零时的控制规则后, 根据系统的工作特点, 当偏差和偏差变化率同时变号的时候, 控制量的变化也应变号。这样当偏差为正时, 可以对称地得出控制量变化的值。因此只要对称地把图4中曲线第2段的控制规则中e、△e和u的语言变量取值全部变号, 就可以得到第4段的控制规则。同理, 曲线第3段则由第5段的控制规则变号得出, 由此可以确定出整个控制过程中的所有控制规则, 得到一个模糊控制状态表2。

3.3.4 模糊控制表

通过上面的分析得到了模糊控制状态表,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求模糊控制表的过程。

图5表示的是模糊推理过程, 假设系统输入偏差E的论域值为1, 偏差变化率EC论域值为-2。由图5可看出, 对于输入的偏差量有:

其余模糊集的隶属度都为0。

对于输入的偏差变化率同样有:

根据ZEE和NSEC这一对值, 利用模糊控制状态表查表, 可得到U=PS。同理, 由PSE和NSEC可查到U=ZE, 也就是说对于该输入值, 只有下面两条控制规则是有效的:

由上面的控制规则, 在根据模糊推理算法 (采用L.A.Zadeh的模糊推理算法) , 得出实现模糊推理过程如下:

(a) 首先取第一条规则两个前件的隶属度的最小值, 对后件的模糊集求截集。见图5A部分的阴影部分, 则对于第一条规则求得的控制量的模糊截集有:μPS (1, -2) =min{0.2, 1}

(b) 然后再取第二条规则两个前件的隶属度的最小值, 对其后件的模糊集求截集, 见图5B部分的阴影部分, 则对于第二条规则所求得的控制量的模糊截集有:μZE (1, -2) =min{0.4, 1}

(c) 最后, 把对应于当前输入值的所有有效规则推理所得的控制量的模糊截集相并, 得到当前输出控制量的模糊集如图6的阴影部分。由于重心法比最大隶属度法求得的控制精度高, 因此本系统采用重心法。按照重心法原则, 对输出模糊量进行模糊判决, 求得控制量u为:

由此可知, 当输入偏差e为论域值X=1, 偏差变化率△e为论域值Y=-2时, 求得的输出控制量u则为论域值Z=1。

按上面的方法, 对论域X、Y中全部元素的所有组合计算出对应的以论域Z元素表示的控制量变化值, 并写成矩阵 (ui×j) 9×9, 由该矩阵构成的相应表格,

即为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表, 具体表格见表3。

将模糊控制表存放到计算机的内存中, 并编制一个相应的查找控制表的子程序。在每一个控制周期中温度值, 求出单位时间温度值的变化△T=T (k) -T (k-1) , 然后求出实际的即时偏差e0 (k) 和偏差变化率△e0 (k) 。将实际的e0 (k) 和△e0 (k) 分别乘以量化因子k1=2/5, k2=1/2, 取得相应论域元素表征的查找模糊控制表所需要的e (k) 和△e (k) 值。以e (k) 和△e (k) 查找模糊控制表的行和列, 可以得到输出控制量的论域Uij。将查表得到的控制量的论域值Uij乘以比例因子便可以得到实际的控制量从而输出去控制被控制对象。

4 结束语

采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出的环境温度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温度变化速度的精确控制, 但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本身就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 如控制器的结构的选择, 模糊规则的选取, 隶属函数的确定等等。并且这些条件的变化将有可能影响到其后面的计算结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现场需要改变一些模糊控制规则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现明.温度继电器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电子与自动化, 1997.

虚拟继电器开发及仿真系统的研究 篇10

关键词:继电保护,图形化仿真,虚拟继电器

1 引言

电网本身是由众多元件连接成的统一的系统, 对电网中继电保护设备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逻辑功能正确、动作可靠, 更重要的是强调各级电网的继电保护设备的动作行为必须严格配合, 在一次设备发生故障时, 保护装置必须做到该动必动, 不能误动。继电保护定值作为保护设备能否正确动作的直接依据, 各级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行为的配合实际上就是保护定值的配合。如果对保护定值的正确性进行校验就必须考虑到各级保护定值的逐级配合, 联系各级电网对定值进行系统的校验。

由于电力系统故障的瞬时性、突发性、破坏性以及故障过程的不可逆转性, 现有的技术手段尚不能对电网各级保护定值进行系统的检验。本系统在现已成熟的电网一次设备电磁暂态仿真 (DDRTS仿真系统) 技术的基础上, 采用图形化仿真支撑平台系统建立电网中各种继电保护设备的数字化模型——虚拟继电器, 将电网中各级保护定值置入虚拟继电器, 通过对电网进行各种电磁暂态过程仿真, 观察各虚拟继电器的动作情况, 从而检验电网中各级继电保护定值的正确性。

2 电网一二次系统的数字化建模

DDRTS是基于微机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和自主开发的全中文图形化电力系统仿真软件, 用于模拟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过程, 可以进行电力系统一次系统部分的仿真计算。

仿真系统中包括丰富的电力系统元件模型, 如发电机、励磁机及励磁调节装置、调速器、电动机、变压器、负荷、断路器等, 能够根据系统实际接线结构、元件参数对一次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准确的计算, 输出与系统实际相同的电压、电流波形。

2.1 实际电力系统模型的建立

利用仿真软件提供的电力系统元件库, 根据实际的电网接线图将有关元件进行连接, 输入各元件数据, 并通过编译生成电力系统一、二次电网数字化模型。

2.2 各种典型保护的建模

为构建电网二次系统, 形成完整的电网模型, 利用仿真软件建立各种典型保护的数字化模型, 从而建立完善的一二次电网系统。

3 电网一二次系统闭环仿真测试

针对以上系统模型, 模拟各种情况下系统的电流电压变化情况, 根据仿真结果对比一、二次采样同步、数据计算模块运行情况, 分析验证保护采样接口算法、滤波算法、各种保护算法的原理、配合效果, 整定方案合理性等环节, 从而对系统的正常、异常及事故运行情况进行预测,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减少事故损失。

⑴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一次系统潮流与二次系统采样分析

⑵系统故障情况下一次系统潮流与二次系统采样分析

利用已搭建的实际一二次系统的数字化模型, 分析系统故障时不同安装地点保护的动作行为和相互配合情况。

4 二次系统整定方案校验

在已建立的一二次仿真模型上, 将保护整定方案输入保护模块, 实际模拟各种不同类型的故障和各种异常情况 (主保护退出、开关拒动) 下的故障, 保护动作逻辑均正确, 同时也反应出当主保护退出后, 后备保护的配合不易整定。

5 结论

虚拟继电器开发及仿真研究系统的应用, 有利于提高继电保护整定值校验的可靠性, 避免因整定失误造成不可预见的电网事故, 降低定值复核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优化二次电网结构编制技术改造方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志兴, 蔡泽祥, 许志华.继电保护装置动作逻辑的数字仿真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30 (14) .[1]李志兴, 蔡泽祥, 许志华.继电保护装置动作逻辑的数字仿真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30 (14) .

继电器控制系统 篇11

【关键词】继电;保护;紧急;系统

分析了我国电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交、直流并列输电发生故障时,将对保护和控制装置的正确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大功率、远距离输电断面输电能力的充分发挥问题;现有自动装置在动作值和动作时序的不协调,可能会造成网络结构的不稳定问题;稳定性控制系统难以防御小概率、大灾难事故问题;固定的解列点难以保证解列后系统事故不扩大的问题等.提出拓展原安全稳定实时控制的三道防线为四道防线,并指出今后发展各道防线应致力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技术问题,即:研制暂态性能更好、动作速度更快的新型继电保护系统,以减少故障对系统的冲击:在同步相量信息网的基础上,研制不依赖于电力系统模型、参数的暂态稳定预测与紧急控制系统,以提高输电能力并防止同步稳定性破坏:构建基于广域信息系统的全网安全自动装置、后备保护协调动作的网络保护系统,以维护电网拓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连锁跳闸的发生;构建自适应的网络解列系统,以防止电网崩溃并减少停电时间:电力市场环境下保护及紧急控制经济分担原则的研究,调动电力市场各参与方保障运行安全性的积极性。

1.继电保护技术的理解

继电保护技术是指在正常用电的过程中,能够对电路故障进行及时的警报,并能够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的一项技术,其核心是继电保护的装置。继电保护的装置随着现代电力的发展变化也由原先的机电整流式向集成微机处理式过渡。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将计算机运用技术融入继电保护装置,使得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使得保护的性能得到進一步的增强。

继电保护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1)自主化运行率提高,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能够使得继电设备具有很强的记忆功能,加之自动控制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得继电保护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提高运行的正确率。

(2)兼容性辅助功能强,继电保护技术在保护装置的制造上采用了比较通用兼容的做法,便于统一标准,并且装置体积小,减少了盘位数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扩充其它辅助功能。

(3)操作性监控管理好,该技术主要表现在一些核心部件不受外在化境的影响,能够产生一定的使用功效。

2.继电保护技术的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特性

2.1继电保护技术的智能化运用特性增强

现代化的电力管理越来越体现了智能化的控制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化的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使得电力系统在管理上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为其他各项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技术空间。正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继电保护技术出现了一定的人工智能化,使得保护装置在设计上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这些智能化的信息特征使得继电保护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地进入了自动化的发展进程。目前,在我国主要大城市供电公司的继电保护设备中已采用了模拟人工神经网络(ANN)来进行对用电的保护。因此,进一步推进了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化的发展前景。据现有的资料介绍,在输电过程中出现的短路现象一般有几十种,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用人工进行排除,至少需要12小时以上。但若是采用上述的神经网络继电保护方法,可通过采集的数据样本对发生故障进行检测,从而能在半小时之内得出故障出现的原因,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

2.2继电保护技术的网络化更新发展显著

继电技术的运用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这种网络化的技术,不仅给继电技术提供了可操作检查的直观空间范围,也给其发展更新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动力支持和保障。这也正是继电技术开放性发展的必然要求。继电保护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而这种保护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数据模拟生成系统,需要依据计算机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来检测故障存在的原因,进而发出警报。

这些网络化的发展,一方面,能够通过数据的的采集和模拟生成,综合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另一方面,在显示故障的同时,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故障的缘由、位置的情况,便于工作人员能够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

3.继电保护常见的故障分析

3.1电流互感饱和故障

电流互感器的饱和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是非常之大。随着配电系统设备终端负荷的不断增容,如果发生短路,则短路电流会很大。如果是系统在靠近终端设备区的位置发生短路时,电流可能会达到或者接近电流互感器单次额定电流的100倍以上。在常态短路情况下,越大电流互感器误差是随着一次短路电流倍数增大而增大,当电流速断保护使灵敏度降低时就可能阻止动作。在线路短路时,由于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出现了饱和,而再次感应的二次电流小或者接近于零,也会导致定时限过流保护装置无法展开动作。当在配电系统的出口线过流保护拒绝动作时而导致配电所进口线保护动作了,则会使整个配电系统出现断电的状况。

3.2开关保护设备的选择不当

开关保护设备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现在的多数配电都在高负荷密集的地区建立起开关站,也就是采用变电所—开关站—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输电的模式。在未实现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开关站内,我们应当更多地采用负荷开关或与其组合的继电器设备系统作为开关保护的设备。

3.3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常见的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方法

(1)替换法:用完好的元件代替被认定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与坏,可以快速缩小故障的查找范围。

(2)参照法:通过对正常设备和非正常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对比,找出不正常设备的故障点。这个方法主要用于检查接线错误、定值校验过程中测试值与预想值有比较大差异的故障。在进行改造和设备更换之后二次接线不能正确恢复时,可参照同类设备的接线。并在继电器定值校验时,如果发现某一只继电器测试值与整定值相差得比较远,此时,不可以轻易做出判断,判断该继电器特性不好,应当调整继电器上的刻度值,可用同只表计去测量其他相同回路同类继电器进行比较。

4.加强继电紧急控制系统后的变化

对于继电控制型伺服系统,继电控制是指驱动电源的全部电压按照控制偏差值符号的正负,正向或反向地加到执行电动机上。例如,在双位式温度调节中,常采用双金属片作为敏感元件,温度变化时双金属片因两部分金属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弯曲变形,接通或断开触点。其他如液压和气动阀等也是具有继电特性的元件。继电控制系统的主要分析方法有相平面法和描述函数法。继电控制系统的主要优点是控制装置比较简单。对于同样的功率,继电控制装置的重量和体积在各类控制系统中几乎是最小的,所以广泛应用于飞行控制。在最速控制系统和最省燃料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也可采用继电特性来实现。继电控制系统的主要缺点是控制的非线性。改善的方法是使继电系统线性化,通过改变继电控制的非线性特性使系统具有近似的线性特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中,定会综合各种学科的发展,必将步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数字时代跨入信息化时代,增强电力发展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葛耀中.新型继电保护与故障测距原理与技术[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2]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M].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3]吴斌,刘沛,陈德树.继电保护中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4).

[4]葛耀中.自适应继电保护及其前景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2).

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与维护探讨 篇12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继电器维护

电力系统的服务性能越来越突出, 因此需要其在实现电能供应的情况下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因此, 需要对继电器进行保护。这也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的一个较为常见的环节, 需要相关的电力工作人员对这一工作加强重视。为了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继电器的保护, 需要对继电器的相关内容以及在工作中的相关要点等进行分析和了解,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继电器的保护。

1 对继电器的介绍

从继电器的功能上来看, 其与电力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主要作为电力系统的保护机构, 同时也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继电器自身的安全性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为了使得继电器的功能得到最大地发挥, 需要对其进行加强了解, 同时要定期对其进行检修和维护。只有时刻保证继电器处于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下, 才能有效地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可见, 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2 电力系统对继电器的要求

在电力系统的工作运行中, 其对继电器的基本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2.1 选择性。

所谓的选择性是指继电器在运行的过程中, 如果遇到了电力故障, 可以有选择性地对相关的电力系统的部位进行切断。主要是将与故障部位较近的开关进行断开, 但是其他的部位还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这种选择性特征是继电器的基本特征, 在运行中主要是为了有效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保证, 同时减少电力事故的发生。

2.2 快速性。

快速性是为了顺应继电器选择性的特点而表现出的特性。在继电器进行电力故障切除的过程中, 对其动作提出一定的要求, 要相对较快。因此, 为了减少电力事故的发生, 需要尽快进行切除。但是从理论上来看, 继电器的选择性和快速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如果继电器满足了选择性的要求, 那么气切除的快速性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吴国快速性较强就会影响到选择性的发挥。尤其是在电压不稳定的情况下, 如果继电器的其中一个特点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甚至对电力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都起到影响作用。因此, 需要对电力系统的快速性进行控制。

2.3 灵敏性。

所谓的灵敏性, 顾名思义就是指继电器在遇到正常的电力故障以及不正常的电力故障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反应速度。因此, 为了保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需要对继电器的灵敏性提出较高的要求, 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才能满足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因此, 相关的电力工作人员需要在进行继电器保护工作中, 加强对其灵敏性的重视。

2.4 可靠性。

从继电器的功能中可以看出, 其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要的作用。保证继电器的可靠性是实现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 其中, 可靠性也是提高继电器整体功能的关键。

3 影响继电器安全稳定的因素分析

在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运行环境相对较为复杂, 因此, 继电器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具体的继电器运行中来看, 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介绍:

3.1 软件因素。

由于继电器的构成结构较为复杂, 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等多个部件。其中软件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大, 会使得保护装置收到严重的损坏。就目前的工作状态来看, 对于需求分析的定义不够全面, 软件的内部结构设置不合理, 形成的编码出现一定的错误或者是测试程度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等等。如果软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不仅会对继电器产生严重的影响, 同时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会造成破坏。因此, 技术工作人员要对继电器软件采取有效地保护, 实现其质量的最优。

3.2 继电保护系统硬件装置因素。

上文中已经对软件系统进行了深入介绍, 因此, 接下来笔者要对其硬件装置因素进行深入介绍, 旨在最大限度地保护电力系统中继电器的安全运行。其硬件装置主要是包括二次回路、辅助装置、通道、借口等等都是硬件的重要构成。硬件和软件共同作用, 对继电器进行有效地保护, 因此, 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继电器的运行状态, 因此需要在继电器运行的过程中, 实现对电力系统硬件的保护。在进行硬件的选择过程中需要选择质量达标且信誉度较高的生产厂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继电器保护系统硬件装置得到有效地保护, 促进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实现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

3.3 人为因素。

安装人员不按设计要求接线或者误接线问题和检修、运行人员的误操作问题在不少电网中都曾发生过。电力系统中的继电器是硬件部分的重要构件, 在安装运行和检修中如果安装和操作人员不细心, 很容易发生接线错误等问题, 直接导致继电器状态异常。所以, 我们应对人为因素对继电器的影响有正确认识。

4 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与维护要点分析

4.1 严格遵循状态检修的原则。

在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欲维护过程中, 要想取得预期效果, 就要严格遵循状态检修原则, 按照操作规程和检修过程进行, 按照标准规定, 对必须维护和检修的部位进行重点检查, 保证检修的总体效果满足继电器运行的实际需求。

4.2 重视状态检修的技术管理要求。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器的保护与维护中, 应对继电器的状态进行整体检修, 并认真研究继电器状态检修技术管理规定, 重点研究技术管理要求, 使继电器的状态检修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 提高继电器检修质量, 保证继电器能够正常工作。

4.3 状态检修的经济性要求。

在继电器的状态检修中, 既要满足检修需要, 又要考虑经济因素。应在状态检修中, 对技术管理规定进行深入研究, 并把握检修原则, 提高检修的实效性, 注重状态检修的经济性, 既要满足实际维护和检修需要, 又要有效降低检修成本。

4.4 高素质检修人员的培养。

继电器的检修和维护, 检修人员是重点, 如果检修人员的素质不高, 技能水平较差, 不但无法满足检修和维护需求, 还会造成检修和维护不彻底甚至继电器的损坏。为此, 为了保证检修和维护的有效进行, 应注重高素质检修人员的培养。

结束语

只有在电力系统, 通过对于电能供应的正确认识, 才能够实现电力系统中电能的安全供给, 只有做好对于继电器的保护以及维护工作, 才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现稳定的电力系统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永昱.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维护及前景[J].科学之友, 2011 (10) .

[2]柳运华, 樊恩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J].科技资讯, 2011 (22) .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创新下一篇:情节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