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运营(精选9篇)
电网运营 篇1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建设工作总体部署, “国网公司全面推广单位电力交易运营系统现场功能测试专家组”于2008年3月27日对青海电网电力交易运营系统进行了现场功能测试。本次测试, 是系统正式验收前的一次预检验, 是对全国各推广单位交易运营系统前阶段建设成果的深入检查和指导。
专家组依照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 对系统的数据申报、合同管理、交易管理、计划编制、结算管理、信息发布等主要功能模块及模块间的业务流程和数据关联性进行了重点测试。同时, 专家组听取了省公司关于《青海电力市场特点及系统建设情况的汇报》;实地查看了系统软硬件部署情况和一体化机房运行条件。省公司根据专家组要求, 应用交易运营系统实际完成了交易计划编制、挂牌交易组织、合同管理、电量结算等交易业务工作, 并进行了数据测试。
通过全面测试, 专家组对省电力公司电力交易运营系统的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认为, 青海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功能完整, 具备十大功能模块, 符合《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功能规范》要求, 遵循了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的技术标准, 满足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关要求。
电网运营 篇2
关键词:
关键词:电网营销;运营监控;数据架构;大数据电网营销运营监控平台数据架构的现状
电网营销运营监控现有数据架构主要处理结构化、非实时类型的数据,且仅对部分业务数据进行了采集和处理,其数据存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数据交换能力、数据展现能力及数据互动能力提升空间有限,大量数据资产未被合理有效利用;缺少流式处理的手段,无法支撑各专业对实时数据的应用需求。大数据对电网运营监控平台数据架构发展的意义
随着新能源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席卷全球,并将深刻影响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浪潮正汹涌来袭,成为全球范围启动透明政府、加速企业创新、引领社会变革的利器。电网企业高层强调“海量的用电数据、社会状态数据和客户数据都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是公司下一步智能电网发展非常重要的数据资源”。国外领先电网企业已经开展了大数据的试点应用,在促进管理精益化、决策科学化、推动业务管理模式创新等领域创造了价值。
2.1 构建大数据处理能力、高性能融合的数据架构,提高管理成效
电网营销的数据具有“量类时”等特点,即容量巨大,自身具有多种类型,并且有着很高的价值。电网企业在电网营销业务过程中会得到海量运行数据,同时还有电网营销运营监控平台中的数据。一般来说,大数据主要包括营销业务中的发电量与电压特性等动态实时上传数据,而营销运营监控中的经营管理数据,如售电量,电价实时数据,用电客户数据,企业ERP与电网运行管理在线办公系统等动态数据与存楼数据,再加上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开发后的并网数据,以及车联网与移动互样等扩展性数据都将归入电网企业中的大数据,可以说大数据的来源广泛,数据价值高。构建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的低成本、高性能融合架构,那么电网营销运营监控就能做好更多有针对性的附加值服务工作,也能达到电网企业科学管理的目标。
2.2 构建大数据处理能力、高性能融合的数据架构,是完善电网营销运营监控平台的重要工具
推动电网企业营销业务未来的发展,离不开电网企业自身的市场适应力。而作为民生服务业,电网企业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人们生活舒适度。信息化时代里,大数据是完善电网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电网业务目前已经全部引入IT系统进行管理,数据采集量海量增长。电网企业要善于在大数据的处理与应用中积累信息化管理经验,进而为电网运营与提升整个电网系统运行打下良好的管理基础。可以说,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与分析,代表着电网企业是否能适应时代,是否能做大做强的重要标准。大数据架构的关键技术
电网大数据的关键技术既包括数据分析技术等核心技术,也包括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等重要技术。
数据分析技术: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具体是指电网安全在线分析、间歇性电源发电预测、设施线路运行状态分析等技术。由于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及电网发输变配用的瞬时性,相比其他行业,电网大数据对分析结果的精度要求更高。
数据管理技术:包括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数据融合和集成技术、数据抽取技术、数据清洗和过滤技术,具体是指电网数据ETL(Extract,Transfer和Load,即提取,转换和装载)、电网数据统一公共模型等技术。电网数据质量本身不高,准确性、及时性均有所欠缺,也对数据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分布式计算技术、内存计算技术、流处理技术。具体是指电网云、电网数据中心软硬件资源虚拟化等技术。
数据展现技术:包括可视化技术、历史流展示技术、空间信息流展示技术等。具体是指电网状态实时监视、互动屏幕与互动地图、变电站三维展示与虚拟现实等技术。电网数据种类繁杂,电网相关指标复杂,加以未来的电网用户双向互动需求,需要大力发展数据展现技术,提高电网数据的直观性和可观性,从而提升电网数据的可利用价值。结 语
综上所述,在现有营销运营监控平台的数据架构基础上,构建具有业界领先水平的包含大数据采集、存储、计算、分析等基本要素的大数据架构,将大数据融入电网营销运营管理及监控过程,发挥数据资产价值,辅助公司提升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促进电网营销业务管理向精益化转变,推进营销业务管理模式创新,持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促进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并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分析应用支撑。
参考文献
电网运营 篇3
2012年12月12日,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广传媒”)对外公告称,为推进“三网融合”,实现全业务运营,将对湖南省内14个市或州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升级改造。
根据计划,电广传媒将在湖南省内的这14个市或州投资37.27亿元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通过优化基础网络、支撑平台扩容、建设专项业务系统、改造双向网络,在省内新发展100万有线电视用户,使湖南有线集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数达到600万户,占全省居民总户数的30%,其中,双向用户总数将达到400万户。同时,还将在NGB基础上建设媒体内容处理中心(MCC)、多媒体通讯平台、物联网监控平台。
电广传媒率先建设NGB网络的背后,是中国广播网络公司迟迟未能破壳。尽管自2010年年初国家级有线网络公司的规划就已提上日程,但时至今日,不仅启动资金不断缩水,挂牌日期则在多次延期后了无下文,更逞论实质性的进展了。
在此背景之下,作为广电系统内已经完成省网整合的省级分公司之一,湖南电广传媒先行试水NGB的建设无疑具有相当的示范效应。然而,在整个“三网融合”进程举步维艰的大环境下,湖南人的“尝鲜”行为真能打开新局面,还是会沦为试验牺牲品,这成了包括国家广电总局在内的业界对电广传媒未来行动的最大关注点。
艰难地前行
电广传媒盯上NGB已非一两天。
2012年9月,电广传媒宣布完成了历时4年的全省网络股权重组,这标志着电广传媒拥有的有线电视公司达100家,实现了全湖南省有线电视一个平台、一张网络,拥有500万有线电视客户。值得一提的是,电广传媒此次重组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来整合全省网络资源,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有观点指出,电广传媒的重组只是前奏,通过重组后的资源统一调配、产品统一研发及市场统一营销,电广传媒业务规模和效益都将得到显著的提升,而这也为其下一步业务拓展准备最基础的条件。
果然,电广传媒接下来的动作印证了业界当初的猜测,而其未来的发展苗头也是越来越清晰。股权重组之后一个月的时间不到,电广传媒抛出天量融资计划,打算通过资本市场非公开增发53个亿。其中的37.3亿元将用来建设NGB,实现全业务运营升级改造项目;余下的15.7亿元募资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降低负债率。
分析人士认为,电广传媒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开展融资计划,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股权重组只是发展NGB的最基础条件,接下来的网络业务的发展需要后续资本投入,前期已经花费了大量重组资金的电广传媒亟需新的资金输血。
按照电广传媒的美好蓝图,以10年来计算,NGB项目平均每年能新增收入17亿元,净利润3.5亿元。电广传媒副总经理曾介忠就信心满满地憧憬这一幕:“湖南600万电信用户,我们如果争取到10%的用户开通亲情通讯业务,以100元/月的资费计算,这部分市场空间每年就有7.2亿元。”
种种瓶颈
在NGB的建设上,电广传媒并不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8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与科技部签署NGB网络建设的合作协议。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开始在上海联合东方有线试点建设NGB网络,到2011年年底,后者在上海建成了覆盖百万当地用户的NGB网络,并开始尝试推出部分NGB业务。
然而,无论是东方有线推出的基于NGB网络的15M和30M的光视通业务,还是其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的基于NGB网络的10M、20M、30M宽视通业务,它们在价格上都没有行业竞争优势。与上海电信199元的含移动通讯资费的20M宽带的套餐相比,NGB业务的月资费在150-210元的标准毫无价格优势。在广电行业专家吴纯勇看来,“NGB是广电最后一次赶超电信运营商的机会,但在电信宽带网络大幅升级的情况下,NGB在2008年提出的百兆入户的技术优势不复存在。”
这样的尴尬导致NGB试点几年后仍未能在上海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对此,东方有线方面称,2012年年底全市高清互动电视用户有望超过100万户,NGB基本覆盖申城则是三五年之后的事情了。
而据本刊记者了解到的现实情况是:除了上海的试点,北京的歌华有线、深圳的天威视讯等都仅仅是对现有数字电视网络完成了简单的双向改造升级,对于NGB网络则一直处于筹备与观望的状态。
除了NGB本身在技术上遭遇瓶颈,资金难题也是阻碍其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以电广传媒为例,仅仅现有近500万用户的网络数字化改造就让其贷款33亿元,因此,它必须及时增资,以在展开更宏大的发展计划之前偿还数字化改造欠下的银行贷款。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颿分析:“各地广电都想做NGB,因为这等于能吃下所有的利润,无需和电信运营商分成,但升级电视网的成本实在太高,各地支持力度不同,所以一直推进得很慢。”
骨感的未来
毫无疑问,NGB承载了太多广电系的期望。从2008年至今,NGB的建设已逾四年,然而,其进展依然缓慢。与此同时,电信运营商的IPTV却顺风顺水。
据发改委2012年4月发布的数据,在三网融合试点第一阶段,试点地区的电信IPTV用户总数超出有线电视宽带用户总数约250万。显然,电信运营商营销手段与服务质量占优,进一步压缩了广电运营商的生存空间。而在全国范围内,有线用户中只有6500万加入了数字有线电视网络,其中有2000万用户完成了双向网络改造,只有不到200万个用户真正拥有具备双向互交功能的数字有线电视。有观点认为,这意味着尚有60%的用户要进行有线电线网络从数字到模式的改造,而87.5%的用户有待进行从单向网至双向网的改造。如此巨大的工程,显然并不是耗时耗力就能轻松解决的。
除了整合一张网需要假以时日,未来广电系如何以业务“打动”用户也值得关注。
由于移动通信业务技术门槛高,广电获得经营资格的可能性还有待探讨;而固定语音通话业务已是明日黄花,未来前景不容乐观。宽带接入的市场俨然已经白热化,留给广电系的空间相当有限。
基于这样的现实,NGB叫板电信运营商的前景不被外界看好。吴纯勇就表示,“电信运营商有先发优势,你就算把网络做得和人家一样好,也很难吸引用户,除非你能在业务层面也有创新,让用户能体验到电信网络提供不了的服务。”
电网可视化运营浅析 篇4
关键词:工作流,可视化管理,电力企业,运营分析
电力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当前, 我国的电力企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迎接更大的挑战。在逐步推行的市场化过程中, 电力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运营管理模式进行重新审视, 发现不足,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只有这样才能对我国电力企业的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更大的空间, 在电力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
一、我国电网企业运营的基本现状
我国电力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经营积累, 已经基本形成了现有的发电和输配电不完全市场格局, 各个生产环节对经营的基本战略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新的发展形式和要求的出现, 新的运营战略模式不断显现, 必须对现有运营管理模式的基本现状进行的探讨和反思。
首先, 现阶段整个电力营销的战略定位仍存在缺陷
从国际电力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比较分析来看, 我国的电力企业定位主要集中在基本需求和价值的实现上, 侧重于电力的供应以及电力输出价值的实现, 环保、节能、智能化和信息化等新兴市场需求在我国的实践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贯彻, 并未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其次, 各种运营过程中的管理战略往往落实不到位
电力企业的基本运营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社会责任、经济效益、现行体制以及管理基础等错综复杂。现有的基本前提是, 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是在国家宏观管理下的国企式的发展模式, 这样的发展状态就决定了在管理中会出现一定的缺陷, 整个管理体系偏向形式化, 企业的运营过程侧重于任务问题的应对式管理, 各项职能和目标管理不能有效的落实, 实现其应有的效果。
最后, 企业内外部的业务信息纷繁复杂, 缺乏整合
在几十年的运营过程中, 电力企业已经积累了许多基础且关键的数据, 这些数据的产生和管理涉及到很多部门, 企业的发展潜力往往就存在于对这些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上。如何设计一种驱动模式, 促使这些信息在不同模块中的共享和利用, 达成多人合作,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 将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需要充分运用现有的基础条件和科学技术, 来整合并提升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
二、信息的整合利用是下一阶段运营管理的必然选择方向
从现阶段的这些基本情况来看, 强化企业的运营定位, 进一步有更为明确的管理方向和目标是企业理性表达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宗旨基本前提。在明确定位前提的基础上, 落实各层级的目标及管理要求, 是实现“精细化、精益化、集约化”的管理方式以创造最大化的价值的必然选择。基于电力行业本身的客观发展规律,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保证发电能力能够持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电力资源的协调发展, 电力设备的总体运行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状态, 并有效降低电力的各项运营成本、能源耗费和维护费用, 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省市为基础管理实体的电网企业, 其运营管理包括了对人财物、电网规划、建设、运行、检修和营销等内容实施集约化管理职能。在逐步的信息化、电网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进程中, 传统的人工信息传递和管理的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 电力行业已有的一些成熟信息化管理系统, 如财务管控系统、规划计划信息管理系统、信息调度管理系统等等, 作为电力信息化发展的产物, 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人工低效率的面貌, 提高了电力生产过程和电力信息采集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当由于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 并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化、自动化应有的强大功能。
1. 信息化局限于效率工具层面, 缺乏管理驱动力
这些系统的建设过程是由不同部门主导完成, 并由不同的部门作为自身业务处理的效率工具单独使用, 各部门之间并未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换, 数据分散, 由此逐渐形成了“信息孤岛”的问题, 积累的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管理活动仍然是“线下行为”, 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反而成为一种负担。系统本身在应有过程又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系统本身的可扩展性不强, 造成不断的人财物的重复投入, 预期效益却难以达到。基于信息化建设所推行的一些显著的运营管理模式也存在整合应用上的一些不足, 不足以形成管理上的驱动机制。
电力网格化管理则是根据一定的规则按业务管理系统所辖范围划分为一定大小的单元网格, 以单元网格作为管理的基本单元, 实现空间的精益化和动态化, 促进人力、设备等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节约成本。网格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电力系统规划管理、在线安全分析、电力市场数据处理等的决策支持作用, 提高了管理效率, 但其只能在某一个业务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分析, 提高了局部的管理精益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但仍然未能实现所有业务数据的集成和共享, 不能从全局上反映电力运营的总体情况。
电网提出了推动“调控一体化” (即调度、运行、检修和客户服务一体化) 体系的建设, 并建立和完善设备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调控一体化内控机制。调控一体化主要针对电力运行方面实行的一体化管理, 是调控中心和运维操作站相互结合自上而下的电力运行管理模式, 并不能对电力企业中的人财物等实行全方位的一体化管理。
电力可视化管理是充分利用人的视觉感知能力, 将电力生产、运行、销售、维护等信息直观的表达, 以达成提高生产效率、决策效率等的一种管理手段, 是一种将数据转化为直观可视图像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特别是在电网调度和电力运行两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 形成了良好的“状况看板”平台, 为直观把握电力运行状态, 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由于“看板管理”模式本身的局限性, 无法深入日常管理活动, 对精益和集约化管理发挥不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2. 基于现有信息化条件下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发展
就目前而言, 无论是用于调控一体化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还是电力行业使用的其他辅助管理的信息系统以及正在使用的部分可视化管理软件和系统, 都只能处理一些模块性的问题, 支持局部的控制和辅助管理决策, 并不能够实现对全局的把控。相关的运营管理的指标体系的建立虽然为运营管理提供了可据参考的依据, 但并未将监测需求与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直接关联, 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管理行为模式。
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管理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探索和积累的过程, 为从全局上掌握公司资源流、资产流和业务流的整体运营情况, 在现有信息化条件下,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业务管理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数据进行整合集成, 实现对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一体化的全面监控管理, 将运营相关的核心指标和要素直观展示出来, 将“管理活动上线”, 利用信息化的工作流机制来驱动管理活动的开展。这种从宏观上了解公司整体运营状况, 总结分析业务经验规律, 形成预警、自动发现并识别异常变动, 驱动管理活动的智能管理方式, 是未来运营管理模式发展的新要求。
为实现这种高效、良性循环的“线上管理驱动”运营管理模式, 就必须对现有的电力营销的战略定位进行重新审视,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营管理的指标体系对具体管理活动的指导作用, 对以往的运营数据进行经验总结和分析, 对相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和安全预警, 明确管理行为模式和汇编业务细化指导, 将科学统计分析与信息管理技术结合起来, 关注市场需求和开发、关注每一个生产环节、关注设备运维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分析, 在不改变现行管理架构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化各个环节的合作和协同性, 最终形成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触发、驱动日常管理工作的智能化运营管理模式。
三、以工作流为核心的运营可视化管理模式
在日常的工作中,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将所要完成的工作在不同状态间的转化过程全部或部分自动化, 形成的一个连续完整的工作进程, 就形成了基本的工作流形态。借助信息管理系统, 将作业规范化, 以减少失误与重复劳动、缩短办理周期, 提供工作过程优化的依据, 从而进一步达成高效率和科学管理的目的。
以工作流为核心的运营可视化管理模式, 就是在以省市为基础管理实体的电网企业中, 做好运营的全面监测、分析、协调控制和全景展示的同时, 明确企业整体经营绩效与具体的管理业务活动的支撑性或关联性图谱, 并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线下业务”的进程, 让相关一系列的信息数据达成共享利用, 使得多个部门围绕一致的管理目标完成任务、流转顺畅。
建立以工作流为核心的运营可视化管理模式, 就是将工作流的数据信息分析和具体的线下业务活动结合起来, 将具体的管理活动效果可视化, 直观的发现作业瓶颈和进一步改进的环节, 落实管理战略, 最终体现在整体的经营绩效的改善上, 为全面的运营监测、分析和全景展示提供坚实的基础。其优点包括:
1. 扩展了可视化管理的应用层面
将可视化管理的应用对象扩展到业务层, 不仅能够在全局层面反映主营业务活动和核心资源的使用情况, 也将期内的工作任务要求进行了明确, 具体的任务和目标有了更为清晰的操作指引和要求。在具体的业务操作层面, 清晰的看到一项工作的完成状况, 包括相关的信息数据参考、操作关键环节、可供参考的处理方案、时效要求、执行责任人、结果反馈及情况说明等等。
2. 建立以事例推理为指导的业务统计和分析管理指导体系
由于电网企业的特殊性, 电网企业的发展和日常生产管理活动具有一定可遵循规律性, 也就是说其基本的业务活动框架存在一定的范式和轨迹性, 这为业务管理活动的规范、常例化提供了基础, 也为相关责任部门根据既定的工作流程及分工进行处理提供可据参考的程序要求。建立以事例推理为指导的业务指导体系, 实际上就是将电网企业内的业务活动分门别类的进行规范定义, 针对每一项典型和非典型业务操作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 根据操作要求和实际情况, 形成统一或可备选方案, 汇编具体的规范操作指导手册。将执行要求的提示嵌入工作流的具体进程中, 驱动业务及时、有效和规范的执行。
3. 建立业务活动经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工作机制
运营自动化处理的实现还要求人的积极参与和有效规范的管理模式, 这对人员素质和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就实际情况来看, 电网企业现阶段的人员情况还不容乐观, 各基础管理实体在具体的业务管理活动还是遵循地区条件所形成业务管理模式, 管理战略的实施仍是以各部门进行专项编制和综合计划汇总的形式进行落实, 形成一种管理有改善但很难提升的窘况。这说明在管理战略的实施上缺乏一个重要环节。
如何平衡各项任务指标的关系, 促进各部门的协作与配合, 实现整体经营状况的控制与分析, 促进精益化管理的达成, 并最终落实。简单来说, 就是将运营指标要求和管理需求进行链接。这需要从多年积累的运维数据中挖掘, 借助大数据的经验分析方法, 提炼数据的累积价值。
在宏观经营层面, 发现电力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异动等, 寻找恰当的指标阀值, 设计工作优先级, 融入整体的运营“可视化看板”管理决策中。在具体的业务操作层面, 对指标进行异动分析, 嵌入自动分析提示, 自动触发工作流, 形成反馈。对以往各种业务处理办法进行比较分析, 建立比较优选的评估机制。用数据和结果来说话, 将企业中的优秀经验积累总结出来。发挥技术和管理骨干的经验作用, 推广应用, 形成扩散效应, 激发创造力, 提升整体竞争实力。为深化绩效管理、风险管理提供切实的参考依据。
四、结语
在电力企业管理中使用可视化管理以及工作流等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规范化和管理决策优化的有效手段。将两者结合起来, 使得工作进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与管理相联系的信息实时反馈至相关人员, 同时对各项工作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让各项工作做到任务目标明确, 可控、在控、能控, 依托于工作流的业务推动, 在操作层面实现管理的“精细化、精益化、集约化”落地提供了管理驱动载体, 为电网企业整合各种资源, 全面提升工作效能探索出了一种可行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侯娟.调控一体化给电网运行带来的变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10) :311-312.
[2]陈树胜.信息集成技术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9) :133.
[3]刘志成.未来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27) :93-94.
[4]吕洪波, 冯跃龙.国内外电网运行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陕西电力, 2010, (9) :76-79.
[5]夏家骥.电网辅助服务信息系统中可视化流程管理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 2010.
[6]张孟娟.电力运营监控可视化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3.
电网运营 篇5
企业诊断也称为对企业“看病”, 它是专门用于帮助企业消除经营管理中的弊病, 改善经营管理, 开发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 保障企业生存与不断发展的一种新兴管理方式。其实质是了解企业现状、策划企业未来、消除企业弊病、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1]。
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骨干企业之一, 公司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 承担着保障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近年来,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能源发展新的形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电网的安全稳定、供电质量和供电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的内外部运营和管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 如何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式, 建立并实施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企业运营战略, 已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和任务。
1 企业运营诊断流程
在总体执行而言, 企业运营诊断的基本精神如下图展示在于对比预期运营目标和实际运营结果的符合度。如果此对比有出入, 诊断系统需要指出运营流程的可能误差, 并进行调整改善。
在此过程中, 如果预期运营目标是外在产生或是领导层预先设定, 那么诊断过程相对简单;然而当市场机制受到国内国际多种因素影响时, 企业运营目标通常会随市场变化动态转移。在这种状态下, 企业运营诊断的目标和功能是在协助企业经理更明确了解企业运营和市场状态的互动关系。
企业运营诊断体系执行的第一步骤是数据处理和调整 (数据清洗) ;第二步骤是在系统动力学的概念下建立以数据特征为基础的实证模型。一般系统动力学是在物理学工程理论的基础上对一个体系进行建模进而了解该系统的运转;但是在企业的运营体系中, 许多指标间的关系受到企业内部管理决策和外部市场震荡的干扰导致一般理论模型很难适用。建立实证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没有完全符合市场现象的理论基础下, 得到一个与事实相符合的实证模型。因为此模型是依数据特征建立的, 因此当取得足够新数据后, 定期 (一般每三个月) 需要对此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然后, 从这个实证模型我们可以对未来进行结构性分析, 趋势分析预测分析, 和预警分析。这三类诊断分析可以协助企业经营者深入了解企业运营流程和市场动态的互动关系。根据这些诊断结果可以改善优化当前的运营措施。
2 企业运营诊断关键技术
上一节对企业运营诊断的流程进行了描述, 本节将对流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讨论, 包括实证建模方法、结构性分析技术、趋势分析与预测技术、预警技术[2]。
2.1 实证建模方法
本文用到的建模方法主要有单变量时间序列模型、动态回归模型和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
一、单变量时间序列模型
单变量时间数列模型是一个量化指标观测值前后关系的通用模型;指标前后观测值之所以会有关联性, 主要来自社会中不论个人或机构的行为决策都有不同程度的记忆性, 时间数列模型的基本功能就是让分析者可以明确量化不同指标自身包含记忆性的强弱。
二、动态回归模型
前面阐述如何以变量过去的观察值对此变量的记忆结构建模, 并以此作为预测未来观察值的基础。在实务上, 商业、经济与环保的相关变量经常受到已知外生变量的影响, 比如在零售行业, 商品价格会影响销售额, 广告支出会影响销售额;在金融行业, 利率变化会影响某些行业股票价格的变化等等。
动态回归模型包括解释变数的滞后值、或者反映变数的滞后值, 抑或同时包括这二者的滞后值。该模型运用转移函数对预测变数与解释变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当解释变数发生变化时, 动态回归模型即可以解释未来将要发生的情况。
三、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
企业、经济、工程和环境数据经常以大约相等的时间间隔收集, 例如一小时、一周、一个月或者一季, 在很多问题里, 这样的时间序列数据可能在所关心的几个相关变量上可得到, 这些变量之间那个是输入指标, 那个是输出指标不一定很明确, 在家电业, 比如海尔电器总经理关注海尔品牌各类家电的销售额, 电视、冰箱以及其他相关产品, 他希望了解不同产品的销售有没有什么关系, 这也是一个类似的情境。总体而言, 同时分析这样的数列并求取模式的原因至少有两个如下︰
1.理解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它们可能是同时相关的, 一数列可能领先其他的数列或者可能有回馈关系, 当然也可能指标间根本没有关系。
2.改进预测的准确度。当一序列有信息包含在另一个数列的历史数据里时, 如果序列能同时用来求取模式, 可能产生更好的预测效果。
2.2 结构性分析技术
在分析企业运营流程的过程中, 管理者对营运指标间会产生某些预期的关系, 但是在实证分析时, 分析者希望能够通过数据指标来验证这些关系的存在。对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是格兰杰因果关系判定。多指标间的结构因果关系测试在统计分析领域一直是一个争议性非常高的议题。很多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强调只有在实验环境下才能明确的区分因果关系的存在或不存在。如果只有观察数据 (分析者不能控制数据的产生的环境和过程) , 科学上是不可能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或不存在, 只能测试相关性关系的存在与否。事实是社会科学领域绝大多数数据是观察记录数据, 数据产生的环境我们也只能观察而不能控制。但是社会科学中许多领域的专家仍然希望区分数据指标相关性的不同特征。格兰杰教授 (Granger 1969) 提出了格兰杰因果关系 (Granger Causality) 的观念;考虑两个指标x和y, 指标y对指标x有单向因果关系的充分条件是:当对指标x做预测时, 引入指标y信息可以比只用指标x自身过去信息预测时的预测平均误差会降低。但是指标x信息不能增加对指标y的预测精确度。假设两个观察指标以下面符号表示:{xt, yt}, t = 1, 2, ..., T , 定义条件变异量如下:
σ2x|-是用指标x自身过去, 预测当前指标x的预测误差变异量;
σ2x|y-是用指标x自身过去和指标y的过去信息, 预测当前指标x的预测误差变异量;
σ2x|y+是用指标x自身过去和指标y同期和过去信息, 预测当前指标x的预测误差变异量;
格兰杰因果关系, 指标y单向影响指标x的条件就可以量化为 σ2x|y-<σ2x|-, σ2y|x-= σ2y|-
在格兰杰提出的因果关系概念之后, 两位学者Piece (1979) , Geweke (1987) 把格兰杰因果关系更具体区分为以下八类动态关系:
假设指标和指标适用以下向量时间数列模型VARMA
, 误差向量具多变量正态分布, 平均向量为0向量, 变异量矩阵为
两个指标间的八种动态关系可以通过逐步检测以下八个统计假设而完成。
2.3 趋势分析与预测技术
目前预测技术主要有持续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模糊逻辑法和支持向量机[3,4]。针对国家电网的特点, 本文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预测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数据序列视为一个随机序列, 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来近似描述这个序列。这个模型一旦被识别后就可以从时间序列的过去值及现在值来预测未来值。现代统计方法、计量经济模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能够帮助企业对未来进行预测。
模型预测的基本程序:
(一) 根据时间序列的散点图、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图以ADF单位根检验其方差、趋势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 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识别。一般来讲, 经济运行的时间序列都不是平稳序列。
(二) 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如果数据序列是非平稳的, 并存在一定的增长或下降趋势, 则需要对数据进行差分处理, 如果数据存在异方差, 则需对数据进行技术处理, 直到处理后的数据的自相关函数值和偏相关函数值无显著地异于零。
(三) 根据时间序列模型的识别规则, 建立相应的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是截尾的, 而自相关函数是拖尾的, 可断定序列适合AR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是拖尾的, 而自相关函数是截尾的, 则可断定序列适合MA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和自相关函数均是拖尾的, 则序列适合ARMA模型。
(四) 进行参数估计, 检验是否具有统计意义。
(五) 进行假设检验, 诊断残差序列是否为白噪声。
(六) 利用已通过检验的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预测模型模型主要包括单指标时间数列模型预测、转换函数模型预测和多指标向量时间数列模型 (VARMA) 预测。
2.4 预警分析技术
预警[5]分析的关键在于阀值的设置。设置指标阈值的目的就是要在指标的正常值和异常值之间设置一个分界线, 因此核心问题就是对照值和实际值的分布问题。一般而言, 正常值属于分布较普遍的取值, 其出现次数较多, 而异常现象的取值往往偏离常规取值。因此, 对于指标阈值设定的问题, 可以通过分析指标的取值变化情况, 确定其分布形式, 根据分布的特性设置相应的阈值。
然而企业营运指标大多不会重复发生, 本文首先通过对指标的历史取值进行分析建模, 确定其所服从的模型, 对每一个时点的指标值, 用样本内其他数据对此点数据进行预测并计算其预测误差。当模型对数据拟合适当时, 预测误差应该满足一个正态分布。判断一个指标观测值是否异常可以先计算实际观测值和其预期值的差 (就是预测误差) ;然后比对该预测误差值和正态分布的正常范围就可以得到结论。
一个满足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正常范围取决于对不正常的认定, 也取决于正常范围是否对称 (预期值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 , 或是偏左 (预期值会小) , 或是偏右 (预期值会大) 按照这个标准和预测误差的实际分布, 平均值μ = 0, 标准差 σˆ 为模型误差标准差, 可以得到阈值。
3 国家电网实证模型分析
本节以国家电网某网省公司的2010 年1 月到2015 年6 月的数据为基础, 以营业总收入净额、总售电量、总购电量为例进行实证模型分析。
下图是营业总收入净额, 总售电量, 和总购电量的时间序列图。
一般合理的营运方式下一个时段的购电量应该与下一时段的售电量匹配。社会经济对用电的需求通常有一定程度的惯性, 前月份的售电量可以用来预测下月份的售电量, 按照这个逻辑, 未来月份的购电量会受到过去售电量的影响。从财务角度来看, 营业总收入净额会受到总售电, 总购电和其他营运花费的影响, 那个因素最有效决定营业总收入净额, 对管理层也是有用的信息。实际应用时可以对指标两两进行因果关系分析。首先对购电量和售电量使用向量模型建模流程, 得到以下向量模型。
误差向量的变异矩阵为。利用前进测试法和后退测试法。都得到相同的结果:
总购电量=> 总售电量 (购电量影响售电量)
这表示过去和同月份的购电量影响售电量, 这个结果和前面讨论的预期并不符合。换句話说目前的营运方式, 购电量并没有考虑过去的售电量, 这个诊断结果指出未来营运可能的改变的方向。利用相同方法我们可以得到:
营业收入净额<->总购电量 (同期相关)
营业收入净额^总售电量 (相互独立)
也就是说营业总收入净额和售电量没有直接关系, 和购电量有同期关系, 如图3 所示。这个结果和目前国家电网的垄断经营方式也是符合。如果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提高服务品质或是营运效率, 以上分析指出购电量没有受到售电量的影响反而是售电量受制于购电量, 购电部门必须, 调整购电流程, 以达到售电引导购电的预期。
如果企业战略对营业总收入, 或是总售电量, 总购电量本身有预期目标, 诊断系统可以对个别指标进行分析预测, 如图4 所示。
这些结果可以和总部下达的战略目标比对, 也可以和外部经济指标比对, 比如地区经济总产值成长指标, 地区消费零售总额成长指标等等。如果部门领导对营业总收入净额, 总购电量, 总售电量的预警分析有关注。诊断系统可以产生以下预警分析。
浅蓝色为中度低于预期, 深蓝色为严重低于预期, 粉色为中度高于预期, 红色为大幅度过热。对于营业收入净额, 总售电量低于预期的月份, 必须探讨原因。
4结语
企业运营诊断系统是协助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主要工具;任何企业股东都有必要定期检测企业的运营是否符合并如期完成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如果企业的战略目前未能圆满达成, 此运营诊断系统必须明确指出企业子部门运营流程的不完善之处并责成相关单位立即修正改善。本文介绍了公司运营诊断中的关键技术与分析方法, 并针对国家电网构造其运营诊断系统, 以实际运营数据为基础构建实证模型进行分析研究, 为企业评估运行绩效提供依据, 使企业实时监控并了解市场因素 (或其他外在因素) 对企业战略目标执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如此对各部门的既定战略, 战术达到实时评估预警的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公司运营诊断中的关键技术与分析方法, 包括数据调整方法、实证建模方法、结构性分析技术、趋势分析与预测技术、预警分析技术。然后, 针对国家电网构造其运营诊断系统, 以实际运营数据为基础构建实证模型进行分析研究, 评估企业运行绩效, 帮助企业发现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为企业实时监控并了解市场或其他外在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执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提供依据。
关键词:运营诊断,实证建模,时间序列,预测预警
参考文献
[1]李倩, 陈龙龙, 马柯.能源企业计划经营管理系统的建设[J].新型工业化, 2014, 4 (1) :96-101.
[2]梁忠权, 尹超.复杂机电产品关键装配工序物料质量损失评估及预警方法[J].新型工业化, 2013, 3 (4) :31-43.
[3]王欣, 李胜刚, 秦斌, 刘俊杰.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的风电场功率预测[J].新型工业化, 2014, 4 (9) :50-55.
[4]王欣, 刘俊杰.基于贝叶斯定理的支持向量机短期负荷预测[J].新型工业化, 2014, 4 (12) :20-24
电网运营 篇6
随着湖北省电网建设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输电线路、变电站场址位于山区、山岭重丘区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 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省内地质条件复杂、降雨丰沛、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等因素, 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灾情重, 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本文针对遍布湖北省内100多个可能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变电站、输电线路进行野外调查, 并进行地质灾害评价, 总结出湖北省110kV以上输电线路、变电站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主要类型, 针对地质灾害的类型给出相应的治理措施[1,2]。
2 影响湖北电网运营地质灾害调查
本文对湖北省110kV以上正在运营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工程进行调查, 调查范围遍及湖北省十堰市、恩施州、襄阳市、荆门市、黄石市以及咸宁等各个区域共100多个可能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 主要从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2.1 地质灾害类型
湖北省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包括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地面沉陷) 等突发型地质灾害, 水土流失、膨胀土胀缩变形、软土压缩变形、渗透变形等缓变型地质灾害, 其中尤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包括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地面沉陷) 灾害发生最为频繁, 破坏性最强。图1~4为湖北电网地质灾害典型照片。
2.2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湖北省电网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鄂西、鄂西南、鄂西北和鄂东南地区, 其中以恩施、十堰、襄阳、黄石、宜昌电网地质灾害点较多, 呈现地质灾害种类多、治理难等特点, 大致分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和特殊性岩土等。本次统计依据湖北省104个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工程调查数据, 其中黄石市22个、十堰市16个、宜昌市19个、恩施州9个、襄阳市38个。潜在地质灾害类型中, 滑坡、崩塌及挡墙失稳、垮塌所占比例最大, 约为71%。各个地区调查潜在地质灾害情况详见表1和图5, 分析表1、图5可以得出, 湖北地区电网潜在地质灾害所占比例最高的地区为宜昌市, 高达68%, 其次为恩施67%、黄石45%、十堰44%、襄阳3%。
2.3 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地段
经调查, 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地段主要有:三峡库区巴东~新滩滑坡段;秭归杨林桥镇西崩塌、滑坡段;兴山水月寺~夷陵樟村坪崩塌、泥石流段;恩施屯堡滑坡段;清江隔河岩水库区滑坡段;建始磺厂坪~长梁子崩塌段;鹤峰下坪滑坡段;宜都松木坪~松滋刘家场滑坡、崩塌段;大冶还地桥~大箕铺岩溶塌陷、泥石流段;黄龙滩~十堰~白浪滑坡段;黄龙滩水库区滑坡段;远安盐池河~夷陵交战垭崩塌段;罗田平湖滑坡段;鄂西北中低山神农架山区;鄂西北长江与清江分水岭崩塌滑坡塌陷段。
3 湖北电网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3.1 潜在滑坡、崩塌成因分析
潜在滑坡很少是由于单一原因引起的, 通过本次区域调查, 发现该区域滑坡主要由三个主导因素造成:①主要受地形、岩性和构造等地质环境因素起主控作用;②主要受大气降雨和地下水径流的变化等水文气象条件的强烈变化引起的;③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 例如坡脚开挖和植被的破坏等, 特别是施工期间未按设计要求开挖顺序施工, 极易造成坡体应力变化引发失稳。
3.2 挡墙失稳、垮塌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 挡墙失稳、垮塌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①基础埋置过浅、基底承载力不足或者偏心距过大等原因造成局部下沉, 引起挡土墙拉裂。②挡土墙墙后排水不良, 排水孔失效。墙背填土含水量增加, 产生附加的静水压力, 加大了墙背所受的主动土压力, 使墙身丧失稳定。③施工质量问题。挡土墙砌石挤浆不够密实、回填土不符合要求、压实不足等, 都会造成墙身剪切破坏、外凸变形、勾缝脱落、石块松动等病害。④养护不及时。当病害发生初期, 未认真检查, 及时进行养护、修补, 导致后期严重病害的产生, 勾缝脱落、表面破损、挡土墙开裂等。
3.3 地面塌陷、沉降成因分析
地面塌陷主要是岩溶塌陷引起, 其成因主要有:①受大气降雨和地下水等水文条件强烈变化的影响;②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引起应力和地下水条件变化。地面沉降主要成因是场所施工过程中, 压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后期施工后沉降引起围墙等构筑物产生拉裂缝。
3.4 地面开裂、地基失稳成因分析
膨胀土地基受季节气候影响产生胀缩变形, 使建筑物上下反复升降, 造成开裂破坏。在大旱或久旱后频雨等特殊气候条件下, 膨胀土的收缩性明显, 容易引起建筑物较大的变形幅度, 导致地基失稳。丘陵地带地质条件极其复杂, 兼之膨胀土土体中裂隙发育, 除胀缩变形外, 在邻近临空面地段还有可能出现局部剪切变形, 表现为轻型房屋的长期下沉、错落以及产生浅层滑动等现象。
4 湖北电网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4.1 滑坡防治措施
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滑坡土层的不均匀性, 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基础处理和防护排水措施, 防止变电站和塔基产生的不均匀沉降。结合滑坡的性质和成因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 常用的防治措施如下[3]。
(1) 削方减载。削方减载主要是消减推动滑坡产生的物质和增加阻止滑坡产生的物质, 即通常所谓的“砍头压脚”, 或减缓边坡的总坡度, 通称为削方减载。整治效果则主要取决于消减和堆填的位置是否得当, 其使用受到场地条件、坡体岩性的限制较明显, 如削方减载措施一般仅适用于推移式滑坡。
(2) 全方位排水。地表排水工程, 常以截水沟、排水沟等形式出现。地下排水能大大降低孔隙水压力, 增加有效正应力从而提高抗滑力, 尤其是大型滑坡的整治, 深部大规模的排水往往作为首选的整治措施。近年来在这方面有较大进展, 垂直排水钻孔与深部水平排水廊道相结合的排水体系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地下排水常以泄水通道、盲沟等形式出现。某些大型滑坡治理过程中将地表排水系统与地下排水系统结合起来, 形成立体排水网络, 使滑坡治水效果更加明显。
(3) 支挡结构。在改变斜坡几何形态和排水不能保证斜坡稳定的地方, 可采用支挡结构物如挡土墙 (重力式挡墙、锚杆挡墙、锚索挡墙) 、木笼块石墙、钢筋石笼挡墙、被动抗滑桩、原地浇筑混凝土连续墙、有聚合物或金属条或板片等加筋材料的挡土墙 (加筋土挡墙) 、坡面柔性防护结构 (拦截落石的钢绳网) 、坡面生态护坡系统等等来对滑坡 (边坡) 进行整治。
4.2 崩塌防治措施
根据崩塌形成的基本条件, 治理崩塌的具体措施分别从排水和边坡裂隙两方面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具体如下。
(1) 刷坡。对于沿线坡体上数量不多、风化破碎程度不严重的危岩体以及严重风化破碎表层和不稳定部分, 可全部清除, 适当放缓边坡。其主要是边坡上显而易见的凸出悬空拉裂破坏的危岩体、片块状重心外倾易致倾倒破坏的危岩体, 以及顺坡向节理发育、严重风化破碎滑移破坏的碎裂岩层。
(2) 镶补裂隙。对于坡面的垂直、斜向及顺坡向裂隙, 多且细的采用勾缝, 大且深的采用灌浆措施。局部坡面因塌落或风化差异形成的凹陷、空洞, 内部可用干砌片石填补, 并用水泥砂浆抹面。
(3) 封面、护坡。对于抗风化能力差的千枚岩等软弱岩边坡, 在清除个别明显危岩后, 可采取水泥砂浆封面、SNS主动防护网防护措施。
(4) 锚固。在清除部分明显的危岩体后, 针对沿线的倾倒、拉裂破坏模式的危岩体, 采用锚杆锚固等措施进行防治。
(5) 疏导水流。应完善疏导水流体系, 边坡设置截水沟、坡面排水沟等排水设施。在降雨集中的季节, 应及时清理边沟、排水沟和涵洞进出口的杂物, 保证边坡排水环节的畅通。
4.3 岩溶防治措施
(1) 注浆加固。确定了岩溶发育的分布范围后, 根据塌陷分布情况及岩溶发育带的范围, 确定注浆加固地段。
(2) 支撑加固方案。当溶洞规模较大时, 采用支撑加固方案, 包括支撑墙加固、支撑柱加固、挖孔桩支顶加固。
(3) 禁止或限制电网建筑物附近抽取地下水。
(4) 及时回填新、老地面坍洞和塌陷[4]。
4.4 膨胀土防治措施
(1) 换土。换土是膨胀土地基处理方法中最简单而且有效的方法。顾名思义换土就是挖除膨胀土, 换填非膨胀土或沙砾土, 换土深度根据膨胀土的强弱和当地的气候特点确定。
(2) 湿度控制法。湿度控制法包括预湿和保持含水量稳定。如利用土工布或粘土将膨胀土地基进行包封, 避免膨胀土与外界大气直接接触, 尽量减少膨胀土内部的湿度迁移。
(3) 膨胀土改性处理。改性处理化学与物理化学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离子交换作用, 即石灰中钙、镁离子置换土中钠、钾离子, 或吸收作用, 导致离子单位重量增加。②碳酸化作用, 即石灰中Ca (OH) 2吸收CO2形成质地坚固、水稳性好的CaCO3晶体。这一结晶作用使得土的胶结得到加强, 从而提高了石灰土的后期强度。③结晶作用, 在石灰土中除了一部分Ca (OH) 2发生碳酸化反应外, 另一部分则在石灰土中自行结晶Ca (OH) 2+nH2O→Ca (OH) 2·nH2O。④灰结作用, 即膨胀土加灰后, 使土呈碱性, 在碱性环境中石灰与土中的氧化铝逐渐硬结, 即:火山灰作用—活性硅产品矿物在石灰的碱性激发作用下离解, 并在水的参与下与Ca (OH) 2反应生成含水的碳酸钙和铝酸钙。
5 结论及建议
(1) 湖北省电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及挡墙失稳、膨胀土胀缩变形等, 其中滑坡所占比例最大。
(2) 湖北省电网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鄂西、鄂西南、鄂西北和鄂东南地区, 湖北电网潜在地质灾害所占比例最高的地区为宜昌市, 高达68%, 其次为恩施67%、黄石45%、十堰44%以及襄樊3%。
(3) 对于湖北电网地质灾害, 一般情况下应在电网建设前采取主动避让的方式, 如果无法避开时, 应针对诱发原因进行治理。对于滑坡可采取削坡、护坡、锚固加固、挡土墙、抗滑桩等治理方式, 辅以截、排水沟和涵洞等地表、地下排水等。对于岩溶塌陷、软土、膨胀土等湖北地区较多分布的地质灾害, 应针对诱发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治理。
(4) 如何合理选址、避开地质灾害的影响, 成为电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今后的电网建设过程中, 要着重于如何减小地质灾害的影响, 在充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 还需要进一步对具体工程进行分析, 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并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
摘要:对遍布湖北省内100多个可能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变电站、输电线路进行了野外调查, 归纳出影响湖北电网安全运营的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分布特征, 并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成因, 给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对湖北电网的安全运营提供依据。
关键词:湖北电网,地质灾害调查,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谭瑞山, 王星运.基于MAPGIS的湖北电网地质灾害数据库系统[J].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2, 28 (10) :9~14.
[2]谭瑞山, 刘会武.地灾灾害对湖北电网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武汉: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2011.
[3]陈红旗, 徐永强.地质灾害支撑体系建设基本问题分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1, 22 (4) :108~111.
电网运营 篇7
大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已经不同程度地渗透到每个行业领域和部门,其深度应用不仅有助于企业经营法,还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1]。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洪流,大数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能帮助公司充分的挖掘数据资产价值,更好支撑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1研究背景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服务公司发展决策、引导公司科学发展实践、监测公司科学发展进程是大多数公司的常用方法。湖南省电力公司一直高度重视分析决策工作,不断完善分析决策体系,拓宽分析决策领域,丰富分析决策手段,其分析决策水平明显提升,为公司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公司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管理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分析决策工作面临的形势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分析决策应用的领域范围越来越广,用户对分析预测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分析决策结果的影响因子也越来越复杂,数据来源越来越广泛、多样且数据量剧增;另一方面,电力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加速,积累了海量的行业数据,但这些数据都尘封于数据仓库中,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原因在于这些数据体量大、类型多、更新快,使得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难以对其进行处理,挖掘其内在价值。
近年来,从互联网行业兴起的大数据技术已推广至多个行业领域,但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大数据思维,研究其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司分析决策水平,从而推动电力行业有效、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大数据应用及发展趋势
随着分析决策业务的不断提升、分析决策指标的不断完善、分析决策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分析决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分析决策业务指标数据逐年量级递增。如此庞大、海量的数据,伴随的是如何对其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相关技术,即大数据处理技术。
目前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可视化分析。大数据分析的从业人员、相关领域专家和普通用户都是大数据分析的使用者,实现可视化分析是他们对大数据分析最基本的要求。 通过可视化能够直观的呈现大数据的特点,同时能够非常容易的被使用者理解并接受[2]。
2)数据挖掘算法。数据挖掘算法是大数据分析的理论核心,数据本身的特点需通过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格式才能更加科学的呈现。因此被统计学家公认的各种统计方法才能深入数据内部,挖掘出隐含在数据中的巨大价值。同时,也因为这些数据挖掘算法,才使得大数据的处理更加快速[3]。
3)预测性分析能力。预测分析是大数据分析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从大数据中挖掘出特点,科学的构建相应的模型,之后便可以通过带入模型的新数据预测未来的数据[4]。
4)数据管理和数据质量。数据管理和数据质量是大数据分析的前提,为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和高价值,高质量的数据和有效的数据管理在学术研究和商业应用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5]。
大数据的利用水平将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充分挖掘利用大数据价值,并将其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将着实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大数据将推动各个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产生两大重要趋势。
1)数据资产化。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逐渐成为企业战略资产。拥有大数据的规模、活性,以及采集、存储和运用大数据的能力,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掌控数据就可以深入洞察市场,从而做出快速而精确的应对策略,这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回报,从而使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2)决策智能化。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是实现决策智能化。在大数据时代,企业通过大量内、外部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预测市场未来的需求,从而进行智能化分析决策,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战略,实现决策智能化。
3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网运营分析决策系统架构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网运营分析决策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架构分为5层:源数据层、数据抽取层、 支撑层、应用监控层及业务层。
源数据层包括结构化数据中心(Data Center, DC)、非结构化DC、海量历史DC、电网GIS DC四大数据平台。
数据抽取层包括Sqoop(SQL-to-Hadoop)和数据导入导出接口,其中通过Sqoop实现数据中心的结构化DC、非结构化DC、海量历史DC等多源的数据采集转换,实现数据在大数据平台中的分布式存储;数据导入导出接口实现大数据平台中数据的导入和导出。
支撑层包 括Hadoop、Spark、HBase及Hive。 Hadoop主要用来 实现数据 的分布式 存储及计 算; HBase主要基于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 Distribute File System,HDFS)实现数据的列式存储;Hive实现数据仓库功能,提供Hibernate查询语言 (Hibernate Query Language,HQL)高级数据操作;Spark内存计算框架,用来弥补Hadoop对中小数据计算支持的不足。
应用监控层包括分布式存储管理模块和分布式监控模块。分布式存储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存储内容的可视化管理;分布式监控模块对Hadoop集群、 HBase数据库等系统的性能进行监控。
业务层包括用电量预测、售电量预测和电网运行负荷预测三大功能模块。用、售电量预测功能根据历史售电信息,考虑相关历史影响因子数据,采用多种预测模型实现电量预测。结合大数据技术,系统的电量预测功能能实现多层空间跨度、多层时间跨度及多行业的电量预测。在空间跨度上,系统能对省、市、县的具体电量进行预测;在时间跨度上,能对年、月、周、日的具体电量进行预测;在行业上,系统对可实现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及全社会电量的分别预测。电网运行负荷预测功能,通过对预测日的气象数据、工作日类型、节假日等数据的预测整理,寻找预测日的相似日,以相似日数据为历史数据,采用灰色模型法进行负荷预测,进而得出预测日96点负荷值。
4系统功能
系统登录页面如图2所示,用户通过系统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统一的用户登录模块, 经身份验证后进入系统。登录时,为用户提供了保存用户信息等选项。
系统提供年、月、日3种不同时间跨度的负荷预测,电网运行日负荷预测界面如图3所示,预测结果以96点曲线形式展现给用户,并提供今日实时值、 预测值及昨日实际值的对比展示。
系统同时提供日、月、年售电量预测,日售电量预测页面如图4所示,日售电量预测结果以曲线图形式展现,并通过绿、蓝、紫、红4种不同颜色,将当时的尖峰平谷值加以区分。
5结语
电网运营 篇8
物流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物流管理的目的是, 通过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 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加速资金周转, 进而促进企业盈利,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物资管理, 包括物资计划制定、物资采购、物资使用和物资储备等几个重要环节, 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影响,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将对企业的物资供应链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竞争环境的加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成为竞争的法宝。物流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管理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成本, 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电力企业事关国家经济的命脉, 它的健康有序发展, 对国家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采用科学的物流管理手段, 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 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益, 不但有利于人们大众的日常生活, 还有利于整个国有经济的环境的良好塑造。
2 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物资计划不重视, 导致物资采购进度缓慢或采购来的设备或材料不能正常使用
2.2 物资采购程序不规范、漏洞较多
物资采购是部门不是企业的后勤部门, 而是先行部门, 它的科学运作是建立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遵循企业生产组织、物资供应体制与渠道等各方合理的基础上的, 它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积极组织与优化物资供应, 降低企业物资采购成本。采购涉及到的部门较多, 它不但是企业的一个重要部分, 更是物资管理的重要部分。物资采购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影响了物资批量采购的效能作用。而物资采购本身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波动较大, 物资管理的信息交流和利用网络技术从多渠道、多方面收集物资流的信息不够, 面对瞬息万变的物资市场价格反映比较迟钝, 这样往往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 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2.3 物资储备过大, 占用资金过多, 资金利用率较低
由于电力企业为国有企业, 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够, 使的企业考虑的不够全面, 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不合实际的增加库存数量, 不但增加了仓储成本、也增加了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还有仓储人员责任不明确、储备制度不健全, 仓库原材料储备不明晰等等情况均有发生。
2.4 物资管理中的信息交流不畅、管理制度不完善
主观认识不足, 对物资管理的重要性了解不够, 规章制度不健全, 对国家规定执行不力, 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 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2.5 库存管理工作薄弱, 清仓利库工作滞后, 致使库存物资积压和浪费严重
3 加强物流体系改革的主要措施
物流管理工作环节众多, 进行起来较为复杂。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要给予物资管理工作充分的重视。具体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物资计划管理, 物资计划是在实际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要, 对所需各种物资做好预算, 在计划、生产技术等部门的专业审查后, 编制出物资计划。
(2)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合理运作采购资金物资采购工作是物资管理的关键环节, 它不仅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需要, 更是堵住企业经营“成本漏洞”和利润隐形流失的需要。在物资采购之前, 要明确企业所需物资的质量及技术要求, 及时了解市场行情, 同时对备选供应商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设备状况、品质控制能力及财务信用状况进行深人调查, 以确保采购物资质量和资质符合要求。做到同种物资比质量, 同等质量比价格, 同样价格比服务, 同等服务比信誉。
(3) 加强物资储备管理, 保证生产有序进行物资储备管理是企业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必要手段。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必须做好仓储管理工作, 使企业的物资储备管理科学化、条理化、规范化。
(1) 物资验收入库必须严格按采购计划, 对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都要严格检查, 质量不合格的物资予以退货。
(2) 仓储物资储存过程中要采取良好的保养手段, 以科学的方法做好物资保养工作。对仓库中的物资要根据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体积大小等进行分类, 分别加以妥善保管, 还必须配备相应的保管养护手段, 确保在库物资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3) 严格财务制度, 完善物资进出库各种手续, 并定期进行盘点, 保证仓库中的物资种类与数量和账目上的相同。
(4) 确定物资储备定额, 保持合理的物资储备量。储备过多, 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及消耗大量保管费用, 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储备过少, 一旦物资供应脱节, 会影响生产的连续性, 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合理的物资储备不仅要求总量合理, 而且要求结构合理。还要合理选择物资储存地点, 并且通过合理摆放, 有效地利用仓储空间。同时, 还要根据时间条件的变化, 不断完善、修订物资消耗定额。调整库存结构, 降低库存储备, 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对储备资金的占用, 是物资储备管理创新的核心。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可以使企业库存物资经常保持在合理水平, 节约储备占用资金, 增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 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5) 利用信息化手段, 实现科学管理。要让物资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定的层次, 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和网络化, 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 把物资计划、采购、仓储、配送、供应商等的管理纳人网络管理之中,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实施ERP可实现电力企业物资基础数据标准化、业务处理流程化、管理决策智能化。ERP的实施将企业管理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 把客户需求、企业生产和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条供应链, 并对供应链的所有环节进行管理。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SAP系统上得到了迅速、真实、全面的反映, 电力企业决策者可以随时了解全局的物料需求、物料管理和财务费用等方面的准确信息, 并能及时作出决策, 最大限度地节约了企业资源。还应建立起与外部市场相通的信息网络, 使内部物资信息网络与外部市场信息有机衔接, 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提高市场竞争力。
4 公司强化物流管理的效果
电网运营 篇9
输电阻塞一直是制约电力行业进步的一大问题。随着各国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阻塞管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运用物理手段进行阻塞调度[1,2,3]、运用经济手段进行阻塞控制[4,5,6,7,8]等。虽然解决输电阻塞最根本的方法是扩建网络,使得网络传输容量充分满足用户的输电要求[9],但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实际因素的限制,更加广泛的方法则是利用市场机制来缓解阻塞。通过控制节点电价来调节输电价格[10,11],把线路的传输容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但这种方法执行较为复杂,并且容易引起节点电价的不稳定。
利用可交易输电权来缓解输电阻塞问题,是近年来阻塞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分为物理输电权(Physical Transmission Right,PTR)和金融输电权(Financial Transmission Right,FTR)两类[12]。由于物理输电权本身存在的劣势[13],金融输电权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金融输电权由William W.Hogan教授首先提出[14],通过预先购买FTR,交易商可以获得输电电价的相对稳定性[15]。在国外相对成熟的电力市场中,金融输电权的运营都由特定的机构负责,这些机构必须了解电网的实时运行情况,并且承担维持电力市场正常、有序运营的社会责任,如美国PJM市场的互联办公室,德州市场的ERCOT(Electric Reliability Council of Texas),加州市场的CAISO等。由于运行机制不同,在中国的三级电力市场框架下很难建立上述类似的机构,而中国的电网公司掌握电网的实时运行调度情况,并且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可以作为金融输电权市场的运营机构。本文将要研究的便是由电网公司发起运营电力系统金融输电权的新模式,在双边交易中,这种运营模式不仅可以使发电企业、电网公司和用户受益,还可以指导电网公司及时对所辖电网进行扩容,在最优条件下缓解电网的阻塞问题。
1 金融输电权介绍
我国已经提出了开放电力双边交易市场的要求[16];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在最新公布的《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中也明确提出了我国电力市场交易类型中包括输电权交易[17]。在双边交易的市场模式下,金融输电权作为一种规避阻塞风险的金融工具,赋予其持有者在输电网络阻塞时获得相应经济补偿的权利,拥有输电权的电能交易商,可以有效地规避电力市场中的输电阻塞风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金融输电权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文献[18-21]详细地介绍了金融输电权的概念和特点;文献[22-23]建立了金融输电权的拍卖模型。在以往的研究中,金融输电权的运营机构都是与电网公司相互独立的,这可能会造成电网更新的缓慢,对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把电网公司作为金融输电权的运营主体,在双边交易的市场中,将其收益与金融输电权市场联系起来,这样便可以有效地指导电网公司进行输电网络的规划与扩建,引入新的技术,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解决电网的阻塞问题。
2 金融输电权市场运营分析
在电力双边交易市场中引入金融输电权,可以使电能交易双方尽可能地避免因电网阻塞带来的损失。为了准确而又及时地指导电网公司改造和扩建输电网络,应该将电网公司的利益与金融输电权市场的运营联系起来,而不是单纯地只让电网公司在市场化运营中收取交易商的过网费用。
金融输电权的运营可以分为两级市场进行,电网公司只参与一级市场,在一级市场中与交易商进行金融输电权的买卖;二级市场则为金融输电权的自由买卖市场,各交易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买卖手中持有的金融输电权。如图1所示。
2.1 一级市场运营分析
考虑由电网公司来发起金融输电权运营的一级市场。发电企业和用户签订双边协议后,作为一个整体(下文称其为交易商)与电网公司进行金融输电权的交易,如图1所示。电网公司根据每条线路的最大传输容量(Total Transmission Capacity,TTC)、可用传输容量(Available Transmission Capacity)、传输裕度(Transmission Margin)等物理性质计算此线路可以出售的金融输电权总量,并与需要购买该条线路金融输电权的交易商签订金融输电权交易协议。对某一个特定时段而言,一级市场金融输电权交易协议的签订和执行过程主要包括:
1)电网公司根据输电网络的物理特性、线路的潮流计算结果和该条线路双边交易的历史情况等条件确定每条线路FTR的价格及数量,将其提交到市场监管机构审核,审核通过后由电网公司向金融输电权一级市场发布,同时发布的还有线路出现阻塞后的补偿方案。
2)电网公司通过电力交易中心向市场实时发布每条线路的潮流信息和调度情况,以此来指导交易商进行FTR的买卖。
3)交易商根据自身签订的双边协议和输电网络的情况决定是否购买某条线路的FTR,以及购买FTR的数量。每个交易商都由签订双边交易合同的发电企业和用户组成,在市场中,交易商以整体形式代表发电企业和用户对FTR进行买卖,所产生的费用以系数θ在发电企业与用户之间分摊(此θ值由发电企业与用户协商确定)。
4)FTR交易协议达成后,某条输电线路一旦发生阻塞,电网公司须根据事先发布的阻塞补偿方案向FTR持有者进行经济补偿;如果该条线路未发生阻塞,电网公司将获得FTR的运营收益,即交易商购买该条线路FTR所支付的费用。
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得到电网公司在金融输电权一级市场中的收益函数为
其中:Pi,j表示电网公司向用户i出售线路j的金融输电权的价格;Q j表示电网公司出售线路j的金融输电权的总量;αj表示电网公司的阻塞补偿系数;x j表示对第j条线路进行扩容更新需要的费用(将总的扩容费用分摊到该时段后的费用)。应用此函数,电网公司可以主动地参与到金融输电权市场的运营中,出售公司所辖网络的金融输电权,有效缓解输电网络的阻塞,并且使自身获得一定的收益。
分析式(1)可以看出电网公司在运营金融输电权一级市场时主要考虑三个部分:出售金融输电权的收益、因输电网络阻塞补偿给交易商的费用以及电网扩容的费用。因此单纯从电网公司的收益角度可以将式(1)改写为式(2)。
式(2)说明,在电网公司所辖的N条输电线路中,每条线路在运营金融输电权市场时的收益和成本都会有三种可能的情况:第一,卖出了线路的金融输电权,但线路没有发生阻塞,电网公司也没有必要扩容该条线路,此时电网公司获得纯收益,如式(2)中L1所示;第二,卖出了线路的金融输电权,但电网公司也已经完成了对该条线路的扩容,因此不会产生阻塞费用,此时电网公司的成本为扩建线路所付出的费用,如L 2所示;第三,卖出了线路的金融输电权,并且该条线路出现了阻塞现象,则电网公司需要向此线路金融输电权的持有者支付相应的阻塞费用,如L3所示。如此运营,当某条线路的阻塞费用长期高过扩容费用,即当αiPiQi>x i经常出现时,电网公司为减小自身的金融输电权运营成本,便会考虑对该条线路进行扩容。通过式(2)所示函数,电网公司就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及时对电网的传输容量进行更新。
对于双边交易的主要参与者即市场的交易商来说,在输电网络不发生阻塞的情况下,他们的收益可以表示为
其中:式(3)表示发电企业的收益函数;式(4)表示用户的收益函数;PCON表示交易商签订双边合同的价格;QCON表示交易商签订双边合同的数量;C表示发电企业的成本;R表示用户的收益。
在双边交易市场进一步开放后,输电阻塞是不可避免的。在有可能出现阻塞的情况下,交易商的实际收益应该为
其中:式(5)表示发电企业的收益函数;式(6)表示用户的收益函数;QMAX表示输电线路可以提供的最大传输容量;PMS表示发电企业所在节点的边际电价,通常情况下PMS
从式(5)与式(6)可以看出,交易商在进行双边交易时会面对两种情况:线路没有发生阻塞(如IS1,IB1所示)和线路发生阻塞(如IS2,IB2所示)。为了在双边市场交易中得到最大的收益,交易商会根据自身的条件购买一定数量的金融输电权。在参与到金融输电权市场之后,交易商的收益可以表示为
其中:式(7)表示发电企业的收益函数;式(8)表示用户的收益函数;θ表示发电企业在双边交易中承担金融输电权的份额;PFTR表示交易商向电网公司购买金融输电权的价格;QFTR表示交易商向电网公司购买金融输电权的数量。
交易商在进行实际的市场交易时,可以根据线路的历史条件及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调度实时信息估计出某条线路发生阻塞的概率,并且可以根据此概率(本文将其设为ω)修整自身的收益函数。
其中:式(9)表示发电企业的收益函数;式(10)表示用户的收益函数;ω可以通过式(11)确定。
其中:Xi=1,0,表示在前N时段此条线路是否发生了阻塞,发生取1,没有发生取0;D表示交易商根据实时数据凭主观判断此条线路发生阻塞的概率;表示前t时段此条线路发生阻塞的概率变化率,为判断本时段的ω提供一个修正值。
通过对式(9)与式(10)的分析,交易商就可以参与到金融输电权市场中,计算出自身在双边交易中的期望收益水平,并且在出现输电网络阻塞时尽可能地减小自身的损失。
通过金融输电权一级市场运营,交易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输电网络的阻塞风险,电网公司也可以在对金融输电权一级市场的运营中得到一定的收益,更为关键的是,电网公司在金融输电权市场中可以获得电网容量的充裕度信息,并以此作为更新电网硬性的参考,这为电力系统在最大程度上缓解输电网络的阻塞问题,并最终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方法。
2.2 二级市场运营分析
交易商在金融输电权一级市场中购买了金融输电权后,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二级市场中自由转让,如图1所示。在二级市场中,每个交易商的最终目的都是使自身的收益最大。当某个交易商认为线路不会发生阻塞,或者卖出持有的金融输电权可以比电网公司的阻塞补偿获得更多收益时,便会在二级市场中卖出金融输电权。同理,当某个交易商在一级市场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金融输电权份额时,便会在二级市场中继续买入所需的金融输电权。在金融输电权二级市场中,不再有电网公司参与,各交易商在进行金融输电权交易时的收益可以表示为
其中:PTRA表示交易商买卖金融输电权的价格;QTRA表示交易商买卖金融输电权的数量,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为正时表示买入金融输电权,为负时表示卖出金融输电权)。
从式(12)可以看出,无论是发电企业还是用户,当PTRA QTRA>αPFTR(QFTR-QTRA)时,都会卖出金融输电权,以此来获得额外的收益,相反,当PTRA QTRA<αPFTR(QFTR-QTRA)时,都会买入金融输电权。这样,市场便会进入到博弈竞争的状态,这对电力市场的充分竞争非常有利。
通过对式(12)的分析,结合2.1节提到的交易商的收益函数,可以推知发电企业与用户在整个金融输电权市场运营中的收益函数为
其中:式(13)表示发电企业的收益函数;式(14)表示用户的收益函数。
通过对金融输电权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分析,最终将式(1)、(13)和式(14)综合起来,便可以得到电网公司、发电企业和用户三方在市场中的利益关系。电网公司可以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到输电竞争中,并且可以根据金融输电权市场中的信息及时对所辖电网进行物理更新和维护。交易商不仅可以通过购买金融输电权规避阻塞风险,还有可能通过二级市场的交易获得盈利。
3 算例分析
本节将以一个3节点系统为例介绍金融输电权市场的运营,如图2所示,系统相关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
某一时段,系统中的各个交易商签订双边合同和购买金融输电权的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为了规避潜在的输电阻塞风险,各交易商都向电网公司购买了一定数量的金融输电权。不对线路进行扩容的前提下,电网公司在运营本系统时的收益为(设补偿系数αAB为1.3)式(15)。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节点A指向节点B方向上的线路上发生了阻塞,因此电网公司需要向持有此线路金融输电权的交易商支付补偿费用52 000元。当折算到该时段线路AB的扩容费用低于52 000元时,电网公司便会开始考虑对线路AB进行扩容改造。与此同时,我国电网的输电能力会随着上述改造的进行而逐渐提高。
结合图2和表3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在没有发生阻塞的情况下,负荷L2的收益为:
在发生了输电阻塞,但没有购买金融输电权的情况下,L2的收益为:
由于L2以100元/MW的价格购买了节点A指向节点B方向400 MW的金融输电权,所以L2的实际收益将为:
可见,由于购买了金融输电权,交易商由于输电阻塞而造成的损失明显减小了。对于二级市场上金融输电权的运营,只是交易商为获得更多的收益而进行的普通买卖行为,本算例不作具体说明。
通过对本算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电网公司在运营金融输电权市场时可以得到一定的盈利,并且在输电网络需要扩容时,金融输电权市场也会反馈给电网公司一个较为明确的信号,指导电网公司对电网进行改造。同时,交易商加入到金融输电权市场中,可以有效地规避输电阻塞带来的损失。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由电网公司组织运营金融输电权市场的模式,并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双边交易市场中分析了这种模式在电力系统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在对金融输电权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分析过程中,本文发现由电网公司来运营金融输电权市场,不仅为电网公司提供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不再单纯收取过网费用),还可以指导电网公司及时对输电线路进行扩容和改造,更有利于电力系统从根本上解决输电阻塞的问题,推动智能电网新技术在输电网络中的开发与应用。另一方面,交易商在参与到金融输电权市场中,可以有效地减小自身的双边交易由于输电阻塞而受到的巨大损失。
在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中机构划分还没有输电系统运行员(Transmission System Operator,TSO),由电网公司来组织运营金融输电权市场考虑到了多方的利益,更加适合在我国推广。
摘要:介绍了金融输电权市场的现状,根据金融输电权市场的运营方式及中国电力市场的特点,结合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提出了由电网公司来发起并组织运营电力系统金融输电权市场的新模式。在双边交易市场中,电网公司将所辖输电网络的金融输电权出售给交易商,同时在输电网络发生阻塞时向持有线路金融输电权的交易商提供经济补偿。在这种模式下,电网公司可以得到相应的运营收益,交易商也可以尽量规避阻塞带来的价格风险。更重要的是,电网公司在运营金融输电权市场时,可以根据市场中的经济信号判断所辖电网的容量是否充裕,并结合自身的盈利情况及时对输电网络进行扩容和更新。分析表明,由电网公司运营金融输电权市场,可以使发电企业、电网公司和用户同时受益,并且有利于在更大程度上缓解输电网络的阻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