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2024-06-11

返璞归真(共12篇)

返璞归真 篇1

早在9月初,离中秋节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各家超市就早早刮起了月饼促销的风潮。“今年赶上国庆、中秋两个节日合一,热闹气氛更浓,绝不能错过这个商机。”9月1日就已经在某超市摆摊设点的月饼供应商侯先生说。不过记者在家乐福、美廉美等超市观察后发现,往年那些奢华、铺张包装的月饼少了,今年取而代之的基本都是简易实惠包装的月饼。

价位切近普通民众

“请问这里最贵的月饼礼盒卖什么价格?”“398元。”在某大型超市里,记者顺着促销员的指引,找到了某品牌月饼中价位最高的那盒,“这个礼盒月饼包装一般,贵就贵在馅料上,总体很实惠。”促销员说。记者在柜台转了一圈后发现,集中了好几个品牌的月饼销售专区,礼盒的价位基本都在100~200元,普通馅料的散装价格也基本都在每公斤四五十元左右。往年那些金灿灿、大块头的礼盒包装少了很多,相反,散称、简易包装的月饼占了绝大多数。

某品牌供应商王经理正在忙着铺货。“我们今年坚决走大众化的路子。”王经理说,我们的礼盒价位基本都不超过300元,有少量的上千元,再往上就没有了。在解释包装日趋简朴的原因时,王经理告诉记者,“一是考虑到金融危机对市民收入的影响,二是市场对奢华礼盒的需求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强烈了,人们越来越看重的是月饼作为节日食品本身的意义。”

“但今年的促销力度不会比往年小。”采访中,几乎所有的销售商都表示了要抢抓节庆时机的想法。王经理说,“目前我们还处于市场预热阶段,从9月15号以后,包括主题活动、礼品搭售等方式在内的各种促销都要陆续上演了。”

销售预期更胜往年

虽然今年的经济形势不比往年,但月饼销售商的市场预期却比往年要好。“我们是老品牌,估计今年销售额会比去年增加20%。”王经理说这话时很有信心。作为业内人士,他还很肯定地告诉记者:“预计整个月饼市场,普遍的销售额会比去年增加10%。”

增幅因何而来?专家分析,一是因为今年双节重合,无形中延长了月饼销售的旺季,二是因为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发生了变化。正如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刘女士所说:“现在买月饼大多是自己家吃,凑个过节的气氛,馈赠亲友也是图个实惠,所以更倾向于挑选价位适中的,不会把钱花在华而不实的包装上。”

正因为如此,销售商们发现,价位不高、性价比高的月饼更受欢迎。“从刚开始这几天来看,我们简易包装的月饼最好卖。”王经理说,“其实包装简单,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我们销售商的成本投入,利润自然就高了。

花哨不如味道好

采访中记者发现,今年月饼促销的噱头也较往年有所减少。以往常贴在包装醒目位置的“鲍鱼馅”、“燕窝馅”如今难觅踪影,倒是一些传统的馅料占主导。另外,一些概念花哨的“冰激凌月饼”、“冰皮月饼”今年也少了许多。

“我们还是爱吃传统做法的月饼。”准备买月饼的冯女士说,“像那些花里胡哨的品种,前些年也尝过,总觉得没有豆沙馅、水果馅的好吃。”

“月饼做得再花哨,广告贴得再多,也比不上口味自然、价格合理来得实在。”在美廉美购物的周小姐告诉记者,“月饼的形态如果改变太大,就让人觉得不是月饼了,那些杂七杂八的口味,总感觉入不了主流。”

“中秋节是传统佳节,人们过节享受的是团聚的愉悦,月饼也只是个小小的寄托。花大量的精力玩花招,还不如把味道做好,保证产品质量更具有持久的竞争力。”某月饼品牌老字号的负责人解释说,“从目前来看,消费者返璞归真的需求更强烈。”

“个性”月饼网上流行

相对于实店销售的月饼,一些价格低廉、造型多样的“个性”月饼最近在网上四处“叫卖”,成为今年月饼市场的新宠。

“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准备在中秋节把它送给女友,她一定喜欢。”中国人民大学研一学生杨立在网上定制了一款图案由自己设计的月饼,十分兴奋。

从杨立的设计图上看,月饼不是普通的圆形形状,而是玫瑰花和心形造型。杨立说,这是他在网上的一家月饼定制店发现的,月饼上还刻上了“LOVE”字样。

记者在一家个性定制月饼网店上发现各种造型的月饼,包括玫瑰花、心形、哆啦A梦、HELLO KITTY、十二生肖等造型,而其馅料豆沙、火腿、蛋黄等也可任由自己来选择。此外,在月饼上,还可以雕刻不同的字样,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LOVE”等,一切按你的需要来制作。

“过3~7天我就能收到月饼了。”杨立说,自己定制月饼的过程其实非常简单,将想要的图案和文字发给卖家,由卖家制好图,顾客确认付款即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图案都可以由顾客自己选择。“顾客只能从我们提供的图样中选择,不是什么字都可做,做一个月饼模子的成本较高,如果真的为每位顾客定做,那一个月饼售价就得上百元了。”淘宝鼎翎特产专卖店的店主说。

“今年网上的豪华月饼少了很多,我们都主推物美价廉的月饼,采用简易和环保的包装。”该店主告诉记者,“网上的月饼买家多为20~40岁的年轻人,而年轻人更加倾向于购买充满个性、价格便宜的月饼,与商场的售价比较,网上定制月饼的价格优势更明显。”

记者从一些购物网站了解到,礼品装销量仅为普通装月饼销量的1/3,而单价10元以下的月饼竟成销量冠军。像杨立定制的心形“独版”月饼,6只装才售68元。

月饼网购投诉取证难

“到网上购买月饼图的是便宜,同时也是一种消费体验。”白领陈先生近日也到网上月饼团购店里定制了一盒月饼。

对此,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醒,到网上购买月饼质量无法保证,消费者购买时一定要谨慎。

一连锁面包店林经理表示,目前不少面包店自己也在开拓网上销售渠道,但品牌月饼一般都不喜欢找人在网络上代销,主要原因在于避免代销者从中调包,打着厂家名义销售其他月饼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林经理表示,制作月饼操作难度并不大,月饼造型问题也很好解决,不过月饼的馅料比较讲究,搭配不好就会影响到月饼的整体口味。此外,配送月饼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月饼是鲜奶或冰激凌制作的,要求低温配送,而普通快递无法保证低温运送条件,反复融化、冷冻后,可能造成污染。

质检部门工作人员提醒,到网上购买月饼存在投诉取证难的问题,消费者通过网上购买月饼时,最好通过品牌厂家的官网下单,这样即使出了问题,也可以快速维权。而如果购买无品牌的“山寨”月饼,一定要注意包装盒上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和厂址等相关信息,以免从网上买到“三无”产品。

返璞归真 篇2

毕加索与拉斐尔皆是主张返璞归真的画家,其中就以毕加索为甚。返璞归真者,去其外饰而还其本质者也。拉斐尔冲破了当时绘画题材的局限,擅长于女体以表达对人的纯粹美、曲线美的歌颂。今天我们欣赏文艺复兴时期巨匠的杰作时,我们看到了什么?对透视法的严格运用,对光影的精心布置,复杂的分型拓扑……而毕加索却主张推翻这一切,向孩子学习,原因是孩子的画是对感受最直觉的表达,不加任何修饰。

归真返璞正像是孩子的画所要表达的:质朴,不经雕琢。线条天马行空,色彩洒脱奔放,“砰”,把你的心一下子搅得天翻地覆。

然而,想要做到返璞归真是不容易的。无知的少年热烈地追求爱情与名利,只有在拥有了一切或一切都落空后才会体会到“平淡是真”的道理,安然投入“清静无为”的怀抱。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自然会产生欲望,设法满足欲望。“放弃希望换取解脱”这样的道理并不难理解,但是究竟有几人肯权衡再三后埋葬自己的梦想呢?

印象派画家雷诺阿以擅长女性画与拉斐尔齐名。他的代表作《康达维斯小姐像》是我认为对返璞归真最好的诠释——没有变幻的高光与阴影,没有精雕细琢的纹理,甚至整幅画中都找不出一丝确切的线条——但只要你看了一眼,就再也忘不掉画中人物苍白的肌肤、瀑布般的亚麻色长发和楚楚动人的神情。离开了作者十年如一日的磨炼,世事的变迁和对艾琳深刻的同情,如此质朴却又传神的肖像是不可能完成的`。

返璞归真是难能可贵的,但近来却越发成为了一种廉价的口号。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嚷嚷着“平淡是真”作为不思进取的借口,以“淡泊名利”自居。殊不知平淡出自风雨后,极简中蕴含着无限繁复。返璞归真好不好?当然好。

但未经琢磨,谈何返璞?粉丝白菜不是返璞归真,开水白菜才是返璞归真。一个人参过军打过仗,在动荡中受过迫害,老年时仍能对世界抱以善意和热爱可谓是淡泊,相比之下手脚健全的青年只因为爱情、事业的变故就退缩不前,自当是“看破了红尘”,未免有妄自菲薄,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

返璞归真,人之至难,人之至求……

总评

清香爵士 返璞归真 篇3

大于

中关村在线资深音频评测工程师,对音频类产品有精深见解,并熟悉多种音乐风格,精通多种电声乐器,大学开始组建自己的摇滚乐队,现任“大鱼乐队”鼓手、贝司手,同时也是劲乐团BT级玩家。

爵士乐是严肃的,它的身上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爵士乐是多样的,它既得到上流社会的喜爱,同时也是劳动人民自由意志的表达。但是无论怎样变化,爵士乐都是清香的,尽管很多人对这种味道已经不再敏感 

前些天和朋友在网上聊天,说起十一期间大吃山珍海味的话题。放长假,应该把平日里没有时间品尝的美味“尽收口中”,不过聊了半天,却发现我们吃的东西大多都是川菜和湘菜,亦麻亦辣。当我把这个发现告诉朋友时,他的回答却让我陷入沉思,“如今的社会使我们精神麻木,除了麻辣,我们已经很难感觉到自己还活着”。

放下电脑,我打算在音乐中找到一些想法,把口水歌、迪厅舞曲比作麻辣风味,我想这再合适不过了。街头巷尾到处都放口水歌,我们的MP3中充满“小嗨曲儿”,垃圾音乐像肯德基一样长期霸占着我们的欲望神经,如此这般,生活已经了无生趣。

面对高压生活,我们应该歇斯底里地宣泄,不过要想治本,还是应该健康的、由内而外的释放情感,清香的爵士乐是个好选择,它有很好的大众亲和力,而且大俗大雅,虽然是来自非洲和美洲的音乐形式,但是它会很容易被接受。相比过分的宣泄,文明的释放才是这个社会需要的。

爵士乐最早可以追溯到非洲,由于黑奴大量的被贩卖到美洲,因此这种音乐在美洲也开始发展,于是我们现在听到的大都是带有非洲节奏特点,又有很浓重“美国味”的爵士音乐。爵士乐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混合了布鲁斯等多种音乐风格的音乐形式,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认同与喜爱,这在当时美国种族问题较为严重的形势下是难能可贵的,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爵士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种族关系的改变。

爵士乐注重即兴创作,不拘泥于某一种方式,因此它所表达的情感更加真实,真实的情感是音乐生存的根本,这也是爵士乐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爵士乐手在乐器演奏上的造诣都是极其精深的,以上两个原因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爵士乐手几乎没有乐理知识,但却不影响他成为演奏大师的原因。

对我们来说,爵士乐是舶来品,让我们接受并喜爱爵士乐还是会有一定困难的,这就好比让外国人欣赏我们的丝竹管弦一样。欣赏爵士乐我们不妨先选择一些旋律上与我们更加接近的音乐,或者是一些和欧美流行音乐区分不是很明显的音乐,理论上,越接近现代,这样的音乐可能越容易找到。

如今的爵士乐也可以分成很多种类,柔和爵士乐、人声爵士乐等是相对容易被我们接受的种类,这些音乐在乐器选择上基本保持了传统,钢琴、小号、低音提琴都是经常使用的乐器,但是在编曲上更加灵活,不一定完全的爵士化,很多流行音乐、乡村音乐的常用调式也在这里使用,而且很多流行爵士音乐在电声乐器的演奏上也是出神入化。

摇滚乐虽然是由爵士乐发展而来,不过二者的联系更多的在精神层面,演奏技法本身的关联并不明显,爵士乐更加深沉,老练,透出一种淡淡的幽香,只有真正懂得赏花的人才能体会到兰花的幽香。

返璞归真,回归文本 篇4

最后, 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 在有预习的班级, 同学们很容易就给出了先进行预实验然后进行正规实验的思路。在没有预习的班级, 我给同学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现在有个农民, 他想大量种植迎春花, 因为资源有限, 于是他想到了扦插, 但是生根效果一直不好, 问同学们能否想办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我特别提醒了一下, 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就是根据你的设计直接就可以进行实验。

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一开始有同学提到了设计浓度梯度, 就有同学提出了给的这个范围太大了,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 很快一个更详细的实验思路就出来了, 在浓度越来越细化的过程中, 预实验就被很容易地理解了。最后问题集中到了一点上:最开始的浓度梯度到底是多少?学生们的思想广度令我吃惊, 最后的办法居然有五个之多。一开始有同学说, 根据一开始科学家得到的曲线取根的浓度范围, 来设计浓度梯度, 很快这个被否定了。因为现在不是影响根而是要生出根来。有个同学参考生长素是首先从人尿中测得的, 提出先让小鼠吃迎春花, 然后测小鼠尿中的生长素浓度来参考。立刻就有同学说这样的话直接测迎春花根中生长素的浓度进行参考不是更直接。又有同学说, 可以找个和迎春花类似的别人做过的植物来作参考。这样, 关于何为类似的问题, 同学们又复习了一个植物的分类标准。最难能可贵的是, 有的同学想到了, 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 因为我们用的材料与农民用的材料, 我们的条件与农民的实际生产条件都是有差异的, 即使我们能探究出最适浓度, 也只是相对最适宜。

通过这节课, 在有预习班级与没有预习班级教学效果的比较中,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思想的火花绽放时的美丽, 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资料对学生们的束缚, 对学生思想的禁锢是多么严重!所以, 提出一个问题吧, 提出一个学生不知道的问题吧!让学生真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学习知识, 而不是提前看了答案, 上课只是把不理解的答案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只有这样坚持下去, 我们的学生才能真的养成动脑的好习惯, 才能培养缜密的思维、创新的视角, 成为真正有创新精神的人。

当然, 并不是所有的科目、所有的课时都适合这样来处理。但是, 让学生快乐地思考、快乐地学习, 却一定是我们教师不懈追求的。

(潍坊第一中学)

怎样上好语文课?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课?这些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要问题, 也是我的一大苦恼。去年参加了一次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 听了几十名教师的语文课, 给我的触动很大, 启发很深。我深刻认识到, 语文教学一定要回归文本, 重视阅读。

曾经语文教学走入了一个误区, 认为语文课一定要形式新颖, 内容多样, 语言华丽, 课堂热闹, 气氛热烈。于是语文课, 特别是那些公开课, 就成了作秀课、媒体展览课、图片展示课、演讲比赛课等, 而恰恰是这些, 使语文课堂渐渐脱离了书本, 学生不会了读书, 不会了思考, 语文课成了表面热闹而内在苍白的大秀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人们渐渐开始走向理智的思考, 从热衷于形式开始关注课本、关注学生。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必须回归文本、关注学生、重视读书, 还语文教学以本来面目。那么如何回归文本呢?作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点来努力。

一、回归文本, 净化课堂

一节课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的目标是一定的, 如果在教学中, 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增加课堂的宽度、深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提高。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拘泥于形式, 为补充而补充, 课堂里充斥着讨论、歌曲、绘画等多种形式, 课堂上教师很忙碌, 气氛很热烈, 但在热闹的背后是学生对文本的陌生, 课堂丧失了语文味。语文教学的目的, 应该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积累语言、内化素养、提高能力, 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这些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 研究文本, 以文本里的典型运用实例为基点, 结合现实生活, 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让学生去认真阅读, 细心聆听, 不断思考, 从而净化课堂, 提高课堂质量。

二、回归文本, 学会读书

语文课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只有学会读书。学生会读书, 能读进去书, 能读懂书, 读出味道, 读出兴趣, 那么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表达能力也就自然地受到了文本的熏陶和感染, 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提高。读书, 能使学生在文本中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 获得思想的启迪, 个性的张扬, 人文素质的提高。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 我们可灵活运用, 如精读、略读、跳读;大声朗读、低声默读;大家齐读、个人自由读、教师范读等。

读书要学会品词、赏句, 深入研读。叶圣陶先生曾说:“一篇文章, 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 可是深奥些的地方, 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 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教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 只要三言两语, 不要啰里啰唆, 能使他们开窍就行。教师经常这样做, 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这段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

品味文本语言, 提高读书质量。读书要强化问题意识,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问题, 品味语言。我们看到或听到的语文课, 几乎都是教师在提问题, 学生被问题牵引着去读, 包括第一次阅读前就要带着教师给的问题。学生阅读的主体性被剥夺, 学生不会自己品词、赏句, 发现问题。学会读书,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问题, 是真正让学生回归文本, 实现真正的对话, 也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在身体力行的阅读中, 语文素养得到长足的提高。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 回归文本, 返璞归真, 我们的语文课就会更充满魅力, 更具有语文味。

考研数学复习精炼返璞归真 篇5

2014考研数学 勤能补拙遨游题海

2014考研数学 从错题着手稳步提高

2014考研数学 十月份勤练习是正道

2014考研数学 强化到冲刺复习全攻略

典型题目精选精练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基础学科,想靠押题过关是行不通的,在冲刺阶段也要做一些典型题,把基本功练熟练透,巩固做题的感觉,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还要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对一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基本公式的推导以及基本练习题,不用写下来,就象棋手下盲棋一样,只用脑子默想整个分析运算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练习到最后才能做到训练有素,熟能生巧。 考研 教育网

复习建议:要根据自己总结的笔记有针对性地复习,在短时间内理解知识点并加深记忆,以前做错的题目隔几天就要重温一遍,然后好好总结自己的掌握程度,总结的过程,就是知识在脑中有序存储的过程,切忌看完书上的答案和解题分析,说一声“原来如此”就结束了,否则上了考场也只会落得“似曾相识,却无可奈何”的下场。做题是为了辅助理解记忆和保持“手感”,因此要精选精练,不能陷入题海里去,只要确定自己掌握了应考知识点并能熟练应用,就可以放到一边去了。

提炼精华内容和数学方法

复习建议:到了冲刺阶段,要拿出考试大纲过一遍。从历年考试内容的分布看,凡是考纲提及的内容都可能考到,甚至某些不太重要的内容,也有可能会出现在大题中。全面复习要把记忆性内容缩到最小程度,一旦记住就要记牢,其他延伸性知识可以在运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逻辑联系得出。考纲对知识点有理解、了解和知道三个层次的要求,对数学方法有掌握、会(能)两个层次的要求。其中,要求理解的内容和要求掌握的方法是考试的重点,出现在考题上的概率较大,所占分数也较多。在把书读薄的同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在主要内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寻找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之间的联系,用重点内容提挈全部内容。主要内容理解透了,其他的内容和方法也就迎刃而解。

综合性题目的复习要返璞归真

除了基础性题目外,还会出现应用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题目和应用型题目。这类试题比较灵活,难度也较大。冲刺阶段为了避免手生,可适当做些综合题,既检测了对基础知识、方法和原理的掌握情况,也有利于拓展思路和保持良好的备战状态。

复习建议:迅速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是解综合题的关键,因此要熟悉规范的解题思路,搞清有关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然后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如微分方程、函数关系、条件极值等,将其化为某一类数学问题来求解。建立数学模型时,一般要用到几何知识、物理力学知识和经济学术语等。最近几年以考查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主,在此基础上考查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难度太大的题目在冲刺阶段不能接触过多,因为考试的主打分值不在难题上,这个阶段一定要把基础巩固好,建立良好的答题感,熟悉解题套路,这才是最返璞归真的做法,即使是做综合性较高的题,也是为融会贯通基础知识服务的。

以真题为主练习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每年数学考试的内容都有较高的重复率,近年与往年考题雷同的占50%左右,这些考题或改变一个数字,或改变一种说法,但解题的.思路和用到的知识点几乎一样。在最后阶段,既要留心年年考到的内容,对往年考题全部消化吸收,也要注意那些多年没考而大纲要求的内容。另外,考数一的同学最好看看往年的经济类的概率、数二的线代等,这些题目有可能难于数一的题目,也有可能稍作变形之后就出现在今年的数一考试中。

返璞归真的生活 篇6

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每天陶醉在这日益方便的现代生活里,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方便,却不知道我们已经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感觉,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更失去了往日的自然情怀。

那是多久以前的情景了?我们每天早晨迎着灿烂的阳光,听着鸟儿美妙的歌唱,背着书包,与伙伴一起去村里的学堂上学。上中学的时候,要去几公里外的镇上,要走很长的一段山路,要越过一条小河,要穿过一片树林。那璀璨的一轮红日,那叽叽喳喳的鸟鸣,山路上薄薄的雾气,小河里潺潺的流水,树林里惊动的野兔,那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时光,都永远地雕刻在了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我们人生中美丽而曼妙的回忆。

有多少时候,当我们放学以后,太阳就要落山了,我们追逐着它奔跑,我们眺望着旷野尽头它渐渐落下的身影。第二天,我们学一篇课文,老师告诉我们,太阳将要隐入大地的地方,就叫地平线。我们没有丝毫的困难,就立刻明白了地平线的意蕴。

可是今天,我们的孩子再也享受不到这些生活的恩赐了。我们现在已经与自然完全隔绝了。夏天里我们开始因为车辆出行的不便,而抱怨一场大雨;冬天里,我们因为路面的湿滑而抱怨一场久违的大雪。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那一场大雨是农民渴盼了很久的甘霖;而一场大雪,则能够保证农民来年的收成。

有多少年没有见到过毫不掩饰的抱头痛哭和无所顾忌的开怀大笑了?我们每一天都把自己小心翼翼地精心伪装起来,不论对谁,都一个语气说话,永远使用没有抑扬顿挫的平缓的声调,没有了歇斯底里的发泄,我们再也没有过去那种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的情怀了。

摩天大楼遮住了明媚的阳光,阻挡了清新的空气,把猎猎的风排挤在九霄云外。我们在城市钢筋混凝土的峡谷里苟延残喘,被防腐剂、人造纤维、化学药品、地沟油、各种添加剂所包围。我们很多的人居住在了远离地气的半空中,再也闻不到花朵的芳香,再也感受不到大地的湿润,再也听不到鸟儿的鸣叫。

我们为自己创造了舒适的世界,但是却又扼杀了自己的感官,扼杀了自己感悟自然的机会,也扼杀了自己作为自然一分子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金钱和财富,不是房子和车子,是返璞归真的生活。让我们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去感受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去欣赏大自然的山川秀美。

当你与你的朋友和孩子一起,在辽阔的大自然中纵情嬉戏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不能与人一起欢笑,那就不是真正的生活,你终于感知到生活的真谛,你在城市里的很多時光,原来都没有意义。

(编辑 慕容吟)

返璞归真,从本位做起 篇7

黄厚江老师提出了本位阅读的教学理念, 我非常赞同。也就是根据把握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等三个步骤进行阅读教学。下面谈谈我对本位阅读的几点思考。

1. 以文本理解为基础

文本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位置。张志公先生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 “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带着学生读进去, 读出来。”这句话很有内涵, 读进去就是读懂文本; 读出来, 就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积累, 通过阅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而这一切正是在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要真正理解文本, 离不开对文本的尊重。文本作为我们的第一手资料, 首先要对文本的意义进行准确把握。我们知道, 文本的意义是被固化在具体的文字系统之中的。文本的意义应该是固定的, 而且应该也是唯一的, 尤其是经典文本。对文本要立足于“一元解读”, 以“一元解读”为基础, 对文本进行深入建构。其次, 我们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语文课堂出现了对“多元解读”的过热追捧, 对“独特体验”的过分珍视, 使一些课堂不免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出现了“脱离文本的旁逸斜出的创造性阅读”。比如: 《范进中举》中学生解读出“范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精神”“胡屠户解救范进的方法不科学, 应该及时找医生”;《背影》中解读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 没有安全观念”“他这样辛苦为儿子买橘子是怕自己老了儿子不养他”; 《愚公移山》解读出“愚公真愚, 不搬家, 不知环保, 还让子孙跟着受罪……”。《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不仅承载着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母语的任务, 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 一定要把好价值取向的舵, 不能任由学生随意曲解。读者只有尊重文本, 才可能理解文本, 进而得出正确的理解。

2. 以学生阅读为主体

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反观现今的阅读课堂, 我们却明显感到阅读被淡化, 很多阅读课已经“没有阅读”。试问, 一节阅读课如果没有学生充分阅读, 能叫阅读课吗? 虽然很多老师的课堂讲得天花乱坠, 分析得头头是道, 但学生是听得晕晕乎乎。因为他们的阅读时间没有得到保证。很多“吝啬”的老师一节课才给学生5分钟的阅读时间。很多时候, 学生连文本看一遍都还没看完, 就被老师生硬地拉回他预先设计的教学轨道上去了。课堂上, 如果学生能顺利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 那么皆大欢喜, 如果不能, 老师将会乐此不疲地提问下去, 直至设定的答案被说出为止。这种课堂模式下, 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何谈学习主体?

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必须明确, 阅读是学生的阅读, 不是教师的阅读。当然, 这里也离不开教师的阅读引导。因此, 教师要淡化自己的主导地位, 只在合适的地方给予点拨就可以了, 如孔子言“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学生阅读主体地位实现的前提, 首先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如果连阅读的时间都不能保证, 那学生如何理解文本, 如何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其次要保证学生阅读环境的纯净。阅读环境的纯净, 一是指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 不能将自己的理解或者教参上的资料强加给学生。这里我主要强调的是第二点, 有的老师上课动辄引用名家的点评, 这样无形中左右了学生的理解。虽然学生的理解很多时候可能会错, 但那毕竟是他自己思考的结果。有一个词语叫“阅读初感”。所谓“阅读初感”, 是指读者初次接触文本的时候产生的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在阅读教学中, 强调“阅读初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尊重, 也是阅读教学的起点, 通过学生的“阅读初感”, 可以将学生引向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因此要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我以为必须将“阅读初感”落实到位。

3. 以语文方法为主要手段

陈金明先生说过: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还要时刻想到依据语文工具性特征来设计教学”。这是很有见地的。黄厚江老师也多次表达一个观点:“某种意义上说, 语文教学没有什么新的方法; 只有没有用好的方法, 只有使用不恰当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具体有效的解读文本的基本方法。比如抓文眼、抓关键句、品关键词知人论事等。

比如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其中“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这段, 其言外之意较为复杂。在没有了解作者处境时, 学生解读说: 柳宗元喜欢旅游, 但是选择小石潭是一个失误, 小石潭不是名胜古迹, 来游赏的人太少, 使作者一行感到太冷清。建议他们到人多的地方去, 才会有更多的乐趣。这种解读明显偏离了作者的本意。这时, 教师适时插入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 改革失败后王叔文被杀, 柳宗元被贬永州的背景资料。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作者当时的处境来揣摩他的心思, 与作者在心灵上进行跨时空的交谈。于是, 学生很容易得出了结论: 柳宗元此时政治失意, 心情抑郁, 于是便寄情山水以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 其中“悄怆幽邃, 凄神寒骨”正是借小石潭清幽静穆之境来抒贬官失意之后的孤凄之情。清冷环境正是他孤凄心境的外现。接着教师可略作总结, 刚才我们解读文本的方法就是“知人论世”的文本分析方法, 有了方法的引导, 学生对课文的分析与理解就容易多了。

语文课堂呼唤返璞归真 篇8

在达到这个目标的路途中, 很多老师“处心积虑”地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感官和思维, 希望带给学生一个美妙的行程。我也是很多教育实践者中的一个。

一、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感受纯真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有荟萃古今中外名家名篇, 有纯真质朴的《诗经》, 隽永精致的诸子散文, 磅礴率直的汉乐府, 有灿烂多彩的唐诗宋词, 当然还有大量文质兼美、启人心智的精选时文和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中外小说戏剧。所有这些, 都是作家在喧嚣尘世中为我们保留的一块洁净的精神家园。这些教材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着精神贯注和文化熏陶。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承这份生命遗产, 让学生接受人文洗礼, 感受文学作品中如山花般灿烂的纯真美。同时以自己高尚的人文情怀引领学生感知文本、品味语言, 体会生命中的真善美, 以自我的生活积淀引领学生体味人类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实质。

在阅读《安塞腰鼓》时, 教师可引领学生去感受黄土人博大的胸襟和强盛的生命力;在阅读《斑羚飞渡》时, 可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在阅读《伟大的悲剧》时, 可引领学生去感受悲剧的强大震撼力;在阅读《桃花源记》时, 可引领学生读懂一种达观, 读出一种人生境界。花木兰的孝顺美丽、智勇双全, 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忠心耿耿,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 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 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救济粮”的骨气, 所有这些, 无不让人感受人格美的巨大力量、情感美的动人光芒。

通过大量阅读这些充满人性, 饱含爱心和温情的文字, 让学生在这块文学的净土上撒播他们纯真的种子, 使他们如坐春风, 在纯真中徜徉, 在纯真中成长。

二、兴趣, 是纯真的保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 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 在语文教学中, 要着力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 引导学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 穿针引线, 巧妙点拨, 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 在思维的碰撞中, 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因势利导, 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 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经验, 对知识的积累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自我价值。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表达, 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充分利用语言的作用

1. 有声语言。

课堂教学语言首先要规范, 教师要用普通话教学, 不能把口语、方言、带进课堂。其次是要有科学性, 教师对分析问题的语言要完整、严密、准确, 切忌含糊。再次是要有美感, 教师要在造词、修辞、组合等方面下工夫。最后是语调要有抑扬顿挫, 要注意语速的变化。

2. 无声语言。

在教学中, 教师要适当使用眼神、表情、姿态、动作来营造课堂氛围, 让学生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如《岳阳楼记》中, 教师讲到“衔远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时, 可以用手势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表现“衔”、“吞”、“横”的状态。辅以无声语言讲解课文, 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归真也要移情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帕夫雷什中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265页) 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 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 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 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 始终以情感为动力, 因此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 也是美的生成图。但情感不是说来就来, 说有就有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生理、心理机能都是属于自己的, 既不能“玩假的”, 也不能受到别人指挥。

移情说是西方美学家从审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们认为:审美的移情作用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 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 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 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 同时, 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感觉的影响, 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简而言之, 它是把审美活动中凭借情感的牵引将自己移入观赏对象从而物我合一, 接受特定情境中的刺激信息, 以获得具体的审美喜悦的过程。说得再简单一点, 它是形象化地表现情感活动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方法。如我国古代诗词创作中的“比兴”、亚理士多德修辞学中的“隐喻”, 其实都是“移情”。

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 篇9

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返璞归真呢?

一、没有僵死的模式, 只有永远鲜活的真理

全国在高效课堂探究上, 先后出现了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等9种影响比较大的模式。我们发现, 这9种模式其实殊途同归, 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健全精神人格、培养与时俱进的现代公民素质, 实施的原则无不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 突出学习者主体地位, 以生为本, 实施的措施无不是鼓励自主学习、问题引导, 及时反馈。再回过头来看, 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经过长期的研究、吸收、实践, 我们的语文教育可以说找到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锁定了基本的理念, 这就是我们语文课堂应该坚守的真理。

高中语文课堂的主体是即将走向成人世界的高中生, 我们更应该宣扬真理, 尊重个性, 高举语文教育真理的旗帜。但是, 真理的推行需要具体的实践措施或者行为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思想提醒我们课堂操作的模式只能吻合个体的实际需要, 绝不可“大一统”, 这就是所谓的“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

所以, 模式是僵化的, 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 没有哪一种模式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必须坚守真理, 坚守语文理念, 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二、没有学生和教师, 只有动态发展的对话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是什么呢?“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呢?读者与读者、读者与文本、文本与文本、作者与作者的对话。《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所呈现的孔子讲学的风格, 其实就是师生一起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为什么高高在上, 学生只能俯首帖耳?教师是万能的、学生是无知的吗?课堂是重要的交流场所。语文的人文性较强, 对于语言文字、各种作品的理解最易呈现多元状态, 甚至模糊、不确定的, 那么每一个人几乎都可以借助丰富的学习资源, 理出属于个体的思路, 获得独有的心得。很显然, 个体的阅读体验, 需要交流。那么, 语文课堂上又有谁可以称得上老师, 或暂时用学生称呼呢?学高为师, 学低为徒, 无他耳!韩愈在《师论》一文中早就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

所以, 语文课堂上师生全是学生, 也全是老师, 或者说没有学生, 没有老师, 只有读者、探究者、辩论者、生成者。一厢情愿的老师不会得到学生的真诚呼应, 彻底降低姿态, 以学生的身份潜水于学习、冒尖于课堂, 像普通学生一样听说读写思, 才会赢得学生的深度共鸣。

总之, 纯净的语文课堂是动态发展的, 是学者们体验和思想的大融合。

三、没有飘浮的粉饰, 只有扎实有效的习得

李白在《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亿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说:“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洗尽铅华方能呈现素姿, 这两句诗道出了自然之美。同样, 语文课堂不是表演课, 而是扎扎实实地习得语文能力的课堂。它不排斥思想启迪, 也不排斥情感濡染, 但思想启迪、情感濡染只能通过语言文字才能有效地实现。语文包罗万象, 涵盖古今中外, 但它绝不是大杂烩, 而是有明确地担当。语文课就是语文课, 不是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 就是语言文字课。语文课堂存在的价值, 就是研究语言文字的意蕴, 研究语言文字的建构, 习得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存在的唯一价值, 就是和学生一起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请看高中语文必修2第1课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此文的魅力在哪?不是靠老师的单向灌输或是仅靠查阅资料所能深刻体悟的。如果抓住语言文字这一核心, 我们自然就能剥笋般地发现散文的内核, 展开深度对话, 从而越过感性层面, 抵进理性认知, 留在心底不断发酵。在这个动态、充满惊喜的课堂上, 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就会分享、同化、顺应个人习得。

举出一例。品析“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等一组语言。师生研读, 各自展示, 出现了碰撞场面: (1) 学生联想到徐志摩的《沙扬娜拉》, 并很有感情地背诵了这首诗;又有学生认为, 秀美的村姑更能体现莲花本色。这样, 白莲上叠加了娇羞的日本女郎和朴素的乡村姑娘的印象, 大大丰富了学生对此形象的体验。 (2) 老师则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以前所学文章《赤壁赋》等让学生思考:为何朱自清在半夜要到荷塘边去赏景? (3) 这是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描摹出具体可感、又富有韵味的形象。 (4) “点缀”“袅娜”“羞涩”等词语的美妙。

这样, 师生们构建一个强大的学习共同体, 体验到这篇散文的语言美、建筑美、情感美, 经受了又一次心灵的洗礼, 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自然这样的语文课堂是纯粹的, 唯美的, 语文的。

真理永远是朴素的, 语文课堂应该是践行真理的地方, 一切偏离真理的渠道最终要走入死胡同。我们力求把语文课堂打造成朴实、扎实、厚实的语言文字的收集、筛选、鉴赏和创造的阵地, 让它回归本来的面目。

摘要:语文课堂属于真正需要学习的人, 不属于哗众取宠的表演者。能不能受到学习者深度地共鸣, 取决于语文老师是否坚守语文教育的真理, 取决于语文课堂是否呈现本真的面目。紧紧抓住语言文字学习这一根本, 积极对话, 构建语言文字吸收、鉴赏、创造的能力, 习得真正的语文素养, 促进终生发展, 健全良好人格, 净化个人精神世界。

关键词: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坚守真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之一、教学建议 (四) .2009.

返璞归真, 还课堂本色 篇10

一、建立“ 自主、合作、探究” 的教学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

只有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才能保持最活跃的状态, 学生才能敢说、敢想、敢争辩, 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作为教师要树立一种服务意识, 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 发展的人, 有潜能的人。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 便会发现小孩有力量, 不但有力量, 而且有创造力。” 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所以教师要走下讲台, 走到学生中间,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心, 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与见解, 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 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 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本来预见性很强的课堂, 由于放开了学生的手脚, 使他们敢于提出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 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出孩子们的闪光点, 智慧点。

二、教师语言要诙谐幽默, 具有艺术性, 让课堂“ 活”起来

课堂上, 学生听得专心, 乐于探究发现, 是课堂“ 活”的标志之一, 但是学生是否专心, 是否乐于动脑挖掘, 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诱惑力。 英国教育家吉尔佰特- 海特认为, 如果一个人善于运用语言, 即使他是二流学者, 也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否则, 即使是很有才华和灵气, 也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的语言, 可能会成为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 兴奋剂”, 也可能成为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的“ 催眠曲”。

三、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做好学生的“ 服务生”

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应是旁观者, 更不是局外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要尽一切力量为学生服务, 做好学生的“ 服务生”。 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 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点拨。 具体地说, 教师要起到如下作用: 规范行为、发现火花、排除障碍、引导深化。 把课堂还给学生, 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 老师在驾驭课堂教学过程中, 不能感情用事, 不能按自己的爱好, 对学生实行有偏向性的教学。 比如课堂里总是提问那几个自己认为较好的学生。 而应该面向全班学生。 重点是要关注那些学习较差的深长。 要让他们也有发言的机会。 在这些发生在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例, 觉察到意志力的重要性、实用性, 而产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成为学生求获知识的最佳场所, 一定要努力改革过去那种刻板式的, 你教我听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试误的过程, 儿童唯有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才能获得深刻的认识, 技能与情感发展的体验。 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课堂与室外相结合,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盘活课堂教学形式,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大舞台。

“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 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 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 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 一直是我们的理想, 也是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 本来属于谁的, 归还与谁。 课堂属于学生的, 就要归还学生。 这样的课堂才会令人向往, 充满灵性, 每天都有新的风景。 不仅如此, 要鼓励学生不断挑战, 不断跳出课堂, 跳出老师的“ 手掌心”。 那样才会像“ 孙悟空” 一样, 腾得云, 驾得雾, 畅游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之中。

参考文献

[1]钱守旺.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钱守旺.钱守旺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

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篇11

【关键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作文

参加过中考作文阅卷工作及一线作文教学工作,对当前中学作文现状颇有感触:许多考生为了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不惜绞尽脑汁,在形式上花樣翻新,如小说、剧本、童话、病历、实验报告、会议记录等,形式的变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想从形式上的突破来获取高分简直无异于缘木求鱼,死路一条。原因何在?形式上的异彩纷呈最终掩饰不住內容的苍白、思想的肤浅、情感的矫揉造作,加之千篇一律,因而更使之面目可憎。这种矫情的花架子是要不得的。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呼唤作文要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应有真实的思想、丰富的內容、优美的语言、幽雅的环境。真正的好文章应当是用平常的文体写出不同寻常内涵的文章。

如何做到有真实的思想、丰富的內容、优美的语言、幽雅的环境呢?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写小事、身边事、底层事,培养一种关怀意识。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而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居住环境,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情感体验。即使看似每天雷同的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也孕育着全新的生活契机。老师的一言一行、同学的明争暗斗、学习的一进一退、生活的一惊一乍等不同的生活场景都会带来不同的体验:有新奇,有激动,有懊悔,有感动——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可是不少学生对于周围多彩的生活世界视而不见,写起作文来自然无米下锅、窘态百出。

培养关怀意识的第一步,是要求学生做一个有心的观察者,也就是对司空见惯的日常事物,能以一种有序的眼光来衡量。如观察一个菜市场,不仅要注意它的整体方位,也要注意它的布局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更要注意它的货物的多寡、交流的气氛等。有心的观察是用思想情感和理智思考来整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而作为素材贮藏在自己的大脑中。培养关怀意识的第二步,是要求学生做事清醒,做生活琐事的参与者、实践者。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链条都是由无数的小事组成的。而只有参与才能深切地感觉我们自身和多彩世界的联系,也才能全面透彻地感受身边、底层生活者的酸甜苦辣。生活是万花筒,不是缺少“米”,而是缺少发现。我常与学生沟通,熟悉他们的生活,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储备,帮助他们构建个性的写作素材库,从而使他们有米下锅。作文的题目就像一颗种子,学生熟悉的生活就像一盆土,只要浇水施肥就定能使之扎根发芽。一盆土浇水施肥,可以种活各色种子,感悟熟悉的生活,可以写好所有文题。

其次,让学生广泛阅读,认真做好读书笔记,与阅读文本对话,激活他们的阅读情绪记忆,构建个性的写作素材库。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的确如此,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阅读可以填补生活空白,增加人生经验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文化的素养,学习应用语文技巧等。古今中外的许多大文学家的创作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完全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获得,更多的是从别人的作品阅读中间接取得。我在教学中重现课堂阅读对学生的借鉴作用,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迁移阅读,教师要在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激活他们的阅读储备,帮助他们构建个性的写作素材库,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写作。个性的阅读导致个性的写作。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两种习惯。其中之一是有新的积蓄,须尽力用文字表达出来。解决了学生写作积累问题,接下来就是语言表达了。许多学生的作文是典型的“白话”文,文章同用纯粹的大白话写的新闻报道、宣传稿子等没什么两样。没有曲折成趣的意象,没有新鲜生动的用语,甚至常常不用看文章内容,只要看一看标题,就知道这学生的作文水平了。所以训练语言是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艰巨任务之一,而语言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很注重学生对语言的习得,我认为语言的习得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诵读,培养感情。新课标大力提倡语文教学的反本归根,反本归根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回归语文教学的“诵读”之本。我的语文课堂既注重学生的读:齐读、散读、分角色读、默读、放声读等,也重现自己的范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气、语调、音韵、节奏气势等。诵读可以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之初始,多读多听,从而起之于心,发之于口,作用于耳,久之学生便能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是对语言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对课文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的最直接把握,它包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以及对词、句、段的理解分析。在教学中,我很注重对文章语言的揣摩、推敲,运用换一换、改一改等方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如教学《台阶》时,问:“父亲的两手没处放,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一句中“抄”、“贴”能换成“举”、“放”等吗?学生经过反复比较讨论、揣摩,发现只有用“抄”、“贴”最能体会父亲有了高台阶的新屋后的不自然,手足无措的情状。诸如此类不再列举,总之,须引导学生从词语本身的含义以及词语的前后衔接上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加深对语言的习得。

三是对语言的运用。语文课的最终目标是要落实到语言的运用上。有了以上两步的基础,语言训练的最佳方式就是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仿说仿写的训练。首先积累雅词。我们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典范的文质兼美的文章,里面有很多优美的词语,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尽力地把雅词找出来,然后用这些雅词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其次是对句和段进行仿说仿写。如在教学《台阶》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仿写训练:“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找出它所用的修辞,品析它,再仿写一句。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的句式,学习如何围绕中心句把文章写具体,经过反复模仿,很多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都写出了较好的文段。有了这样长期的有效的语言训练,学生运用及驾驭语言的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学生作文应该返璞归真 篇12

由于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特别是在这些年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评估以及和绩效考核相挂钩的影响下, 我们的写作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升学, 一切为了考试, 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乎教师们在平时将常见的应试作文的三大类 (家庭、学校、社会) 分类让他们死记硬背以便在考场上“游刃有余”。如此一来, 孰不知却造成了“偷鸡不成, 反蚀一把米”的反作用了。

很坦白地说, 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 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我认为, 要敢于和善于突破已经形成的误区, 弘扬“真实”的写作教学思想, 应是当务之急。为此,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学生写作进行减负

给他们在布置作文时, 让他们尽量写一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要求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话把一件事情完整的陈述清楚即可。一定叫他们说真话说实话, 千万不能说假话说空话。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绝不要给他们字数上的限制。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外物

学生作文时的素材最重要的来源就是客观生活, 离开了实实在在的生活要进行写作, 那几乎是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因此, 我们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深入实际生活, 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物, 注意观察每一事物的发生、发展、以及结果等过程, 然后把这一过程记在日记里。让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寻找事物的属性。人生的感悟往往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历。用心感受生活, 从生活的体验中提炼有个人特征的感受, 而不是关在象牙塔里从书本到书本地做纸上工夫, 这是做人也是作文的要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作文也不例外。我们的学生不会作文,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远离生活, 或者说是没有机会呼吸社会人生的新鲜空气。假如学生写作时能恰如其分地利用某一环境、某一氛围中可以利用的一切, 加上平时的留意, 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将这一切“召唤”到自己的笔下, 用一根思想的红线穿起生活中那些散乱的珍珠, 那么, 学生作文的文字就能增添几分明快, 几分意味。因此, 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应当使学生明白:写作绝不是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技术训练, 而应是现代社会人所应当具备的一种生活能力。

三.激发兴趣, 书写心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出于年龄阶段的原因, 他们对外物的好奇心理十分浓厚。因此, 我们要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 启发他们在生活中善于捕捉事物, 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兴趣, 大力倡导他们发现和寻找生活之中喜闻乐见的事, 要求他们把每一天的见闻和感受写在日记里并在下午自习课上向全班同学读一读。我们的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一旦把学生求知欲的兴趣激发了起来, 他们肯定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书写出真实的心灵。有了至情之人, 必会有至情之文的。

【返璞归真】推荐阅读:

上一篇:三方法下一篇:补阳还五汤的应用举隅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