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声发射

2024-05-08

耳声发射(精选5篇)

耳声发射 篇1

听力障碍在新生儿中比较常见,据查阅国外相关资料显示为1‰~3‰[1]。听力障碍会对他们以后在成长过程中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语言和认知等方面。国内有关报道指出,在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新生儿较容易发生听力障碍,其发病率在9.25‰左右[2]。因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样能有效地降低因听力障碍对新生儿造成的不必要影响,所以要做好听力的早期监测及干预就在疾病的防治与治疗中显得很重要[3,4,5]。从2008年2月~2009年12月期间,我们在对新生儿的听力进行筛选时,均采用耳声发射的技术进行检查,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08年2月~2009年12月期间,从我院产科选出357名正常足月的新生儿,男性新生儿256名,女性新生儿101名,平均年龄31~40周左右,平均体重2400~4600g,分娩都非常正常。另外选出69名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新生儿(高危儿),男性新生儿38名,女性新生儿31名,平均年龄33~40周左右,平均体重2100~4500g,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新生儿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有15例,出现化脓性脑膜炎的有4例,出现额面畸形的有2例,体重偏低的有20例,极低体重的有12例,反复呼吸暂停的有8例,败血症的有4例,颅内出血的有6例。

1.2 方法

1.2.1 筛选仪器

我们均使用美国Bio-logic公司生产的便携式听力筛选仪对新生儿的听力进行筛选,这种手持式听力筛选仪操作非常简单,且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在对新生儿进行筛选前,要对其仪器进行校准,同时保持电量的充足,以确保仪器在运行时的准确性。

1.2.2 筛选环境

对新生儿的听力进行筛选时,其房间要保持其通风,一定要安静,不能有太大的噪音,噪音的音量不可超过45dB。在对新生儿的听力进行第一次筛选时,可在母婴室内进行,第二次筛选时一定要在专业的测听室内进行。

1.2.3 筛选方法

新生儿的听力筛选可由护士进行操作,护士在筛选时一定要认真细心。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6天左右,可对其进行第一次筛选,对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新生儿进行筛选时,要确保其生命体征平稳,否则不可进行筛选。如果新生儿在第一次的筛选未通过,可在30天后对其进行第二次筛选。如第二次筛选还未通过,可以进行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查,如果仍为通过,可请相关专家教授对其进行听力学诊断,如确诊后,要尽早的进行治疗。筛选前要先清理两侧耳道,而后选择合适的耳塞塞入耳道进行筛选。

1.2.3 评判方法及标准

按说明书进行操作,耳蜗传送的声音良好为通过,仪器会显示Pass。中耳积木或耳道阻塞表示未通过,仪器会显示Refer。如果周围环境声音过大,仪器会显示Noise。评判标准可分为一次筛选通过,二次筛选及听觉脑干反应检查(ABR)通过,未通过与总通过。听力损失程度可以按照标准[6]进行分类,并对其过程操作中严格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执行[7]。

2 筛选结果

见表1。我们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选后得出结果,正常组的357名新生儿中,有346名在第一次筛选中通过检查通过率为96.91%,第二次听力筛选和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查有3名新生儿通过,通过率为0.84%,有8名新生儿未通过筛选,未通过率2.25%,总共349名新生儿通过检查,总通过率为97.75%。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69名新生儿中,有41(上接2093页)名新生儿通过第一次筛选,通过率为59.42%,第二次听力筛选和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查有23名新生儿通过,通过率为33.33%,有5名新生儿未通过筛选,未通过率为7.24%,总共64名新生儿通过检查,总通过率为92.76%。

3 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检方式为耳声发射技术,主要分为畸变和瞬态两种[8],是评价的客观标准。新生儿的听力损伤,对孩子未来的发育及成长都会带来很大的障碍,特别是在语言发育方面,如果在出生的时候就没有做好听力筛查工作,在以后发现的时候就为时已晚,这时候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期,最终还是会导致其语言障碍。有些医院筛查的时机过早,家长的文化水平过低,对听力筛查工作不了解,都会影响新生儿的听力发育。曾有文献报道,从前在测试新生儿听力的时候往往采用的是拍手,然后看其的眨眼方式,但这种测试方法是不科学的,也不准确,因为拍手的动作原本就会引起新生儿的注意。耳声发射是目前进行听力筛选的方法之一,因为耳声发射仪的显示结果比较明显,且更快速,无创伤,但耳声发射仪的检测环境较为严格,而且如果新生儿的耳朵中存在羊水或外耳道的胎脂,从而导致发射信号弱或不明显,造成耳声发射仪的结果不准确,所以一般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选时都会使用两次。新生儿的听力筛选也不过早,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6天左右可进行筛选,如果进行筛查的时间过早,也会导致筛查结果不准确,因为新生儿的听力发育还不是太完善,有些剖腹产的婴儿,耳道里会因为挤压而狭窄,耳道里也会存有各种残留分泌物[9,10],有些护士对仪器操作不熟练,都是造成筛查结果不准确地重要原因。护士在使用耳声发射仪时,一定要注意筛选环境及操作要求,要具有责任心,在进行筛查前一定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培训后通过考试合格后,才可进行操作,对需要进行第二次筛查的新生儿,在第一次筛查后要做好记录工作[2~3]。同时对所有新生儿的家长要做好听力损伤的宣传工作。耳声发射在新生儿的听力筛选中具有无创伤,快捷方便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耳声发射在高危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将正常足月的357名新生儿和同期的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69名新生儿(高危儿)分别使用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选。结果:通过用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选后得出结果,总349名新生儿通过检查,正常新生儿组的检查通过率为97.75%,8名新生儿未通过检查,正常新生儿组的未通过率为2.25%。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69名新生儿中,有64名通过检查,通过率为92.76%,不正常新生儿5名,未通过率为7.24%。结论:耳声发射在新生儿的听力筛选中具有无创伤,快捷方便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耳声发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选

参考文献

[1]王霞,岳风枢,杨泽飞.2173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8(1):69~70

[2]倪立群,蒋友荣,徐隽彦,等.805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8(2):182~183

[3]宋戎,陶征,张文.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诊断测听结果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9;7(3):25~27

[4]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指南(草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1):883~887

[5]Joint Committee on Infant Hearing.Year 2007 Position Statement: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Early Hearing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Programs[J].Pediatrics,2007;12

[6]韩冰,历建强,兰兰,等.中国内地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的回顾性分析.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1):6~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S.2010年12月.www.moh

[8]戚以胜,宫露霞,聂迎玖,等.早期听力检测干预的原则和指导方针美国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2000年形势报告[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新生儿听力筛查专刊),2001;9(9):16~27

[9]聂文英,等.1050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274~277

[10]任雪莲,王爱华,窦晓宁.新生儿听力障碍高危因素调查问卷结果分析[J].中国10儿童保健杂志,2004;12(1):90~91

耳声发射 篇2

GS170耳声发射筛查仪具有体积小巧, 测试时间短 (10~60 s/耳) 。并可配置不同直径 (3.5~14 mm) 的耳塞, 可以进行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的听力筛查。耳声发射筛查仪是利用筛查仪探头内的扬声器发出三个不同频率的声波 (2 kHz、3 kHz、4 kHz) 穿过外耳道、中耳到达耳蜗。耳蜗内的外毛细胞对声波做出反应, 反射出三个声波, 由相反的方向经耳道传回探头, 并由探头的麦克风探测其强度。筛查仪采用信号平均技术, 把耳道内的三个声波从其他的声音里分离出来, 并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

GS170耳声发射筛查仪显示“NOISE Result”噪音, 一般是选择的耳塞大小不合适、耳道塌陷、环境噪音太大、生理性噪音例如小孩的哭声或吸吮生。显示“ABORT Result”失败, 一般是筛查仪检测到耳塞不合适, 应更换耳塞。还有就是探头被耳屑堵住, 影响声音的发射与接收。卸开探头可以看见三根细长的发射、接收管, 取出发射、接收管用细铁丝通一下或放入超声波清洗机洗一下, 再装起来。由于探头比较小, 信号线就非常细, 很容易发生信号线在探头根部断开的现象, 装卸、焊接时要很小心。这也是显示“ABORT Result”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刘尚礼.脊柱微创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1版.

耳声发射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684例新生儿,胎龄最小的为29+1周,最大的为41+6周,体重最轻的1200g,最重的4400g,男性364例,女性320例。

1.2方法初筛

新生儿出生后1~5d,在安静或睡眠状态,测试前先检查、清洁外耳道,选择适合外耳道的专用耳塞,采用丹麦MADSEN公司的AccuScreen手持式耳声发射筛查仪进行双耳DPOAE测试,测试的频率为2000、2500、3200、4000Hz4个频率,如3个频率以上通过显示“PASS”即通过,为完成听力筛查者。复筛:如2个以上频率未通过显示“REFER”为未通过听力筛查者,于生后42d~2个月时进行。如复筛仍不通过者转北京市有听力诊断中心的6家医院之一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诊有无听力障碍。

2结果

684例新生儿中567例通过初筛,初筛通过率82.89%;复筛通过103例,总通过率97.95%。未通过复筛的除1例失访外,9例经听力诊断中心排除听力障碍,1例6个月时复筛DPOAE通过,假阳性率1.46%。3例听力障碍患儿1例为先天愚型(21-3体综合征),2例为腭裂患儿,其中1例6个月行腭裂修补术后,9个月时复筛DPOAE检查,右耳4个频率通过,左耳2个频率通过,家长观察其对声音反应敏感,目前仍在随访中。追访至2009年5月尚未发现假阴性病儿。

3讨论

我国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约有2~6万新生儿患有听力障碍,远高于目前已开展的两病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7000,苯丙酮尿症1∶16 500)[1]。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已将听力筛查确定为儿童保健的一项服务内容。

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即是外界声刺激通过外耳道传到耳蜗,外毛细胞受到刺激主动释放能量逆传到外耳,由探头接受并由计算机处理后显示结果。在这一传导过程中任何一个部位的异常都将影响到测试结果。因此,耳声发射是检查外耳、中耳及耳蜗功能的一种方法[2]。而且,耳声发射是一项无创伤性技术,操作简便,快捷。常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有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y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TEOAE)和DPOAE。相比较DPOAE信噪比高,易于识别,并具有频率特异性,能全面反映耳蜗的听功能,非常适合新生儿听力筛查[2]。我们采用DPOAE所做的筛查结果显示:68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率17.11%,复筛未通过率2.05%,假阳性率1.46%,跟踪随访假阴性率为零。符合1999年美国儿科研究院政策发表[4]:“要求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率≤3%,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不能超过4%,假阴性率为零。采用耳声发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率要求<5%~20%,复筛未通过率<4%。”证实其效果确切,敏感性高、假阴性低,因此,我们把DPOAE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规测试方法。

为保证筛查质量,操作中,我们的体会是:

3.1选择最佳的测试时间

按我们的筛查经验,初筛时间最好安排在新生儿出生的二三天之后,这样可减少住院期间的重复测试和出院后的复查次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量。如果初筛时间过早,新生儿外耳道的分泌物未能完全排除,可使假阳性率升高。

3.2标准测试环境,规范操作

环境噪声不超过40dB;让新生儿处在自然睡眠状态或哺乳后安静状态,由经过听力筛查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医师或护师,选择已消毒且合适的耳塞,轻柔地置于其外耳道中,轻提耳廓拉直耳道,避免漏气,可使筛查快速且准确通过,耗时最短的只需数秒,长者不超过10余分钟。因哭闹或不安静的新生儿产生较大的噪声,干扰反应信号的质量,致使通过率降低。故受试儿是否处于安静或熟睡眠状态直接影响着测试速度及结果的准确性。

3.3重视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必要时做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声导抗检查。由于听觉系统在孕期易受遗传因素和内外环境作用影响,最常见影响听力的围生因素是遗传和先天性畸形,尤其是颅面畸形;其次是围生期感染、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药物、早产低体重等。所以,我们认为要降低先天性听力损伤的发病率,首先对有耳聋家族史者作好遗传咨询,其次应加强围产保健,避免孕妇慢性疾病或感染,尤其是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及药物对早期胚胎的影响,减少围生期对听力不良的影响因素(如缺氧、高胆红素、药物、早产低体重、噪声等),减少企业因职业环境污染对胚胎的影响[4]。

3.4警惕中耳炎和盯聍栓塞

王秋菊等[5]指出婴幼儿中耳炎是婴幼儿常见的耳科疾病。国外研究发现,婴幼儿在6个月之前第1次患中耳炎的累计发病率约为35%~85%,1岁时约为50%~96%。OAE测试对于婴幼儿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一个敏感的指标。在听力学诊断中,婴幼儿中耳炎的患儿,通常OAE测试都不能通过。虽然OAE的不通过,不是诊断中耳炎的特异指标,但是是一个早期的警示指标,提示要进行进一步全面的听力学诊断以确定是传导性还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3.5谨防假阴性

尽管我们采用DP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跟踪随访假阴性率为零,然而也难以对蜗后聋患儿进行诊断。因此,对有高危因素新生儿还应采用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技术(autoauditorybrainstem response,AABR)与DPOAE两者相结合技术进行听力筛查,可避免假阴性出现(听神经病),而且要跟踪随访至少二三年。

3.6听力障碍由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所致

我们监测到的1例Ⅱ度腭裂的听力损失小儿,出生后3及42d行DPOAE检查双耳4个频率未通过,3个月时DPOAE检查双耳仍未通过,且听性脑干反应(ABR)提示中度耳聋;6个月经腭裂修补术后,9个月时行DPOAE检查,右耳4个频率通过,左耳2个频率通过,家长观察对声音反应敏感,说明听力在恢复中。还有1例生后3d初筛和2个月复筛均未通过,行ABR等检查诊断轻度耳聋,6个月时复查恢复正常。符合黄丽辉等报道轻至中度听力损失者的听力有改善和正常化的现象[6],即低龄婴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听觉发育不断完善,这充分说明了对听力筛查未通过新生儿及婴幼儿进行长期听力随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6]。同时对畸形特别是颜面部畸形的新生儿应加强听力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可取得较好效果。

3.7客观地告知家长

在向家长解释筛查和评估结果时,初筛未通过应考虑新生儿外耳道的分泌物未能完全排除或耳道发育不完善的影响,复筛未通过应充分考虑到中耳因素的影响以及低月龄婴幼儿听觉神经系统存在逐步发育完善这一现象,对筛查和评估结果应作充分、恰当的解释。避免加重患儿家长不必要的心理负担[7]。

参考文献

[1]张苏平,姚丹,魏珉.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应用.新生儿科杂志,2002,17(6):264.

[2]张静,周慧芳.耳声发射的临床应用.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29(6):346.

[3]Erenberg A,Lemons J,Sia C,et al.Newborn and infant hearinglosS: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yicd.Task force on newborn and infant hearing,1998-1999.Pediatrics,1999,103:527-530.

[4]潘俊芳.新生儿听力筛查16567例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9(4):275-276.

[5]王秋菊,史伟,兰兰,等.婴幼儿中耳炎的听力学特征分析.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12):891-895.

[6]黄丽辉,刘莎,莫玲燕,等.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婴幼儿听力损失确诊影响因素.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8,16(5):376-378.

耳声发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汕头潮南民生医院产科出生的, 经向家长告知并同意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新生儿3026例。其中, 男性1674例, 女性1352例。

1.2 测试程序

采用三步筛查法。第一阶段应用TEOAE进行初步筛查;第二阶段的复筛采用TEOAE+AABR检查;第三阶段的诊断评估予应用ABR和40Hz听觉相关电位 (40Hz AERP) 及其他耳科学检测手段进行。

1.3 测试时间

初次筛查时间一般为新生儿出生后2~4d进行听力筛查测试。对于转科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高危新生儿, 待其病情稳定后进行听力筛查。复筛时间为出生后1.5个月, 诊断评估为出生后3个月。

1.4 测试方法

测试仪器为MADSEN公司生产的capella型耳声发射分析仪, 经校准符合标准。测试参数为刺激声短声 (click) , 给声速率80次/分, 刺激声强度70d Bpe SPL, 信号叠加2080次。

通过测试的标准[5]: (1) 两套缓冲储存器中的信号再生率 (reproducibility) ≥50%。 (2) 总反应能量 (response) ≥5d Bpe SPL。 (3) 3个以上分析频率的信噪比≥3d B。

所有测试对象资料均录入本院儿童听力监测系统, 跟踪随访1年以上。

2 结果

2.1 测试结果

进入本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共3026例, 2656例听力初筛通过, 通过率为87.78%。370例未通过听力初筛的新生儿有348例在复筛时通过, 通过率为94.05%。

2.2 听力障碍发病情况

对本组302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情况跟踪, 共有22例未通过TEOAE和AABR复筛, 予以ABR、40Hz AERP测试, 最终确诊新生儿听力障碍11例, 占本组302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发病率为0.36%。

2.3 听力筛查假阳性率

在应用TEOAE对新生儿进行初步听力筛查的3026例中, 假阳性359例, 假阳性率为11.86% (359/3026) 。对初步听力筛查不通过的新生儿进行复筛370例, 其中22例进入诊断程序, 最终确诊听力障碍11例, 复筛的假阳性率为0.30% (11/370) 。计算整个筛查程序的假阳性率为0.36% (11/3026) (表1) 。

3 讨论

3.1 听力测试方法与意义

听力障碍的发生, 不单对个人, 对其家庭及社会都有重大影响, 因此要积极地进行防治。儿童的言语发育以3岁前最为关键, 如果一直没能接触有声环境, 则难以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功能, 最终出现“先聋后哑”的难以挽回的局面。而听力障碍患儿如果能够被早期发现, 及时佩戴助听器等治疗, 使接受声音刺激, 则可使听障患儿不致出现言语功能的障碍, 进而智力发展[6]。因此,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项极具社会意义的工作。由于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害发生率低, 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多采用美国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推荐的OAE+ABR方案[7]。能通过TEOAE初筛、复筛及ABR标准诊断的新生儿一般视为正常个体[8,9]。

TEOAE可反映耳蜗 (外毛细胞) 的功能状态。TEOAE筛查“通过 (pass) ”, 表示外周听力在刺激频率范围内正常。但TEOAE受到外耳道和中耳的影响较大, 由此可出现假阳性。此外, 在有些情况下 (如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 AN等) , 耳蜗 (外毛细胞) 可正常, 而内毛细胞和 (或) 蜗后异常, 则不能为TEOAE查出, 造成假阴性。ABR测试反映了耳蜗、听神经和脑干听觉径路的功能, 较TEOAE有信息范围广和可以量化听力损失的优点:受外耳道和中耳的影响较小:在排除了中耳和耳蜗 (外毛细胞) 病变后, 对诊断听神经病和神经传导障碍特别有意义。所以是TEOAE筛查很好的补充。

通过应用TEOAE进行听力筛查, 目前是找出听力可能存在障碍的阳性患者。如果在设定听力筛查技术标准时, 把假阳性率的要求设立过严, 可能使处于临界值的患儿通过筛查, 使达不到新生儿筛查的最终社会效益目的。而如果要求设立过宽, 又会使假阳性率增高, 增加患儿家属的思想负担, 造成就诊次数和花费增加等。应用TEOAE进行听力初步筛查是目前普遍的测试方法, 一般的阳性率为10%~12%[10,11,12], 假阳性率<10%[13]。本院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检查, 对该听力筛查中的假阳性率, 以及最终听力障碍比率等进行综合比对, 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不同测试技术、测试时间等所产生的可能影响因素, 并进行具体分析。

3.1.1 时间影响因素

据文献报道, 日龄2d内的新生儿的听力检查和2d以上的新生儿的听力检查, 初筛时间和通过率在差异有显著意义。日龄为2d后, 初筛通过率上升, 假阳性率下降[1]。42d复筛通过率明显提高。分析可见, 新生儿在出生时的外周听觉系统已基本发育完善, 若存在早产儿、低体质量儿等情况, 其听力传导和神经系统存在未发育成熟的概率上升。初筛未通过不能确定必然为听力障碍, 因为随着身体各器官的不断发育, 其听力系统也可能发育完全。

3.1.2 外耳、中耳影响因素

进行听力筛查前, 应当对外耳和中耳进行检查。首先应清洁外耳道, 因为新生儿的外耳道可能仍存留羊水等胎性残留物, 该残留物可能对传入的刺激声和传出的反应信号产生影响, 使耳声发射的能量减弱, 增加假阳性率。

3.1.3 测试环境噪声因素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场所应当进行专门选定, 环境噪声不应超过40d B。测试时新生儿应处于安静状态。

3.1.4 测试探头影响因素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人员应当进行专门的培训, 要求检查人员熟练掌握每一环节的标准要求和检查技能, 减少工作当中的差错。检查人员在向新生儿外耳道放置探头时, 应注意到新生儿的外耳道非常柔软, 进行挤压后容易发生变形。放置探头时, 可将耳廓轻轻向外下方向牵拉, 使探头慢慢旋转塞入外耳道。同时为减少噪声干扰, 保证刺激声到达鼓膜的强度, 应注意将探头的尖端小孔正对鼓膜[14]。

3.1.5 探头的日常养护因素

检查人员应每天测试前对探头进行清洁、消毒与校准, 清除探头小孔内的耵聍或其他异物。

3.2 结语

耳声发射 篇5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胸部以下的择期手术患者15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49岁,体重指数(BMI)18.5~25.0(kg/m2)。听力正常且无先天性耳聋家族史,无近期耳毒性药物应用史,无长期噪声接触史,否认有耳鸣、耳聋、眩晕史。受试前均经耳镜检查,外耳道、鼓膜正常,除去外耳道内耵聍。纯音听阈测试(Madsen MM633)语言频率(0.5、1.0和2.0kHz),平均听阈在15 d BSPL以内。声导抗(Madsen Z0901)鼓室导抗图均为“A”型,声反射均正常。

1.2 丙泊酚麻醉

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g/kg,肌肉注射安定10 mg,入手术室平静10 min监测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测量放松清醒状态下患者右耳TEOAE。连接TCI注射泵,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1.0、2.0、3.0和4.0μg/m L,达到靶浓度后平稳2 min,测量每个效应室浓度的TEOAE。

1.3 TEOAE记录的方法

采用SmartOAE(3.X版本HIS公司美国)耳声发射分析测试系统。测试在手术室内进行,患者平卧手术台上,选择合适的耳塞连接耳声发射测试仪并沿鼓膜方向插入患者外耳道,双耳应用防噪音耳罩(E-103型安徽蚌埠市护聪防护用品有限公司)以降低环境噪音的影响。声刺激强度为80 dB SPL,刺激方式为非线性模式,叠加平均次数为1 024次。测试前先行探头校准,将探头放入外耳道内密封。记录诱导前及诱导过程中不同麻醉深度各频带(1.0、1.5、2.0、3.0和4.0 k Hz)TEOAE相关参数。不同效应室浓度代表不同麻醉深度。患者均以麻醉诱导前TEOAE的总反应幅值、总重复率、相同频带TEOAE的反应幅值及信噪比为自身对照,研究不同麻醉深度下TEOAE的各参数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组内相同频带与诱导前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诱导前与诱导过程中不同麻醉深度各频带TEOAE幅值反应稳定,不同麻醉深度总反应幅值、总重复率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诱导前与不同中心室浓度相同频带TEOAE的幅值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诱导前与不同中心室浓度相同频带TEOAE SNR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诱导前与不同效应室浓度TEOAE总反应幅值、总重复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注:诱导前与不同效应室浓度不同频带TEOAE的反应幅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注:诱导前与不同效应室浓度不同频带TEOAEE SN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是声音刺激耳蜗外毛细胞产生的能量,通过卵圆窗推动听骨链引起鼓膜振动,能够在外耳道被记录到声能信号,它直接反映了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是检测耳蜗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3]。研究表明:当外毛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或缺失时,OAE的幅值可以下降[4];TEOAE总重复率、幅值的大小主要反映了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状态,其测值越小,说明耳蜗整体功能越差,受损越重,各频段重复率、幅值和信噪比反映的是不同频率部位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可作为评估耳蜗相应频段功能状态的观察指标[5~7],因此本实验选取总反应幅值、总重复率及各频带相应TEOAE的反应幅值、信噪比作为TEOAE特征的主要参数加以研究,以期找到麻醉对TEOAE作用的特点。本研究过程中为防止效应室浓度增加导致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干扰内耳供血供氧,从而对TEOAE产生影响[8],笔者根据情况适当调整6%羟已基淀粉速度并补充晶体,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生命指标维持在正常水平。

本研究发现:诱导前与诱导过程中不同麻醉深度总反应幅值、总重复率及各频带TEOAE幅值反应稳定,但不同麻醉深度总反应幅值、总重复率及各测试频带反应幅值及信噪比的变化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可见丙泊酚不同效应室浓度TEOAE信号没有明显改变,说明丙泊酚对外毛细胞功能的影响不大,TEOAE主要参数并不能判断麻醉深度。有研究表明[9,10],正常神经张力下中枢不参与且不影响OAE的产生和形成;戊巴比妥钠在正常麻醉剂量时对大鼠脑神经元无选择地抑制,并不影响耳蜗的功能,TEOAE幅值并无明显影响,与本试验结果基本相同。

上一篇:结构功能主义论文下一篇:特殊的儿童节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