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惧

2024-07-02

畏惧(精选12篇)

畏惧 篇1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 常常感觉“习作难, 难于上青天”, 习作成了其语文学习中的一道坎。而老师们也大都对习作教学感到很无奈———往往使出浑身解数, 但收效甚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教师与学生畏“习作”如虎呢?又该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呢?前一段时间, 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教育局组织了一次习作教学研讨会, 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聆听了每堂教学研讨课, 努力寻找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契合点。思考之中, 说一家之言, 在此一吐为快。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的延续

关于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讨论由来已久, 目前在理论界基本上已经结束了争论。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但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 一些教师却常常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为主要目标, 将文学素养作为评判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标准。实际上, “语文素养屹文学素养”, 如果把目标定为“文学素养”, 无疑增加了习作教学的难度。在这次习作教学研讨活动中, 我们看到, 学生如果在文章中运用了一些好词好句, 教师就如获至宝, 赞不绝口。没有运用的, 教师则会告诉学生, 要向运用好词好句的同学学习;怎样在文章中加上好词好句;在修改习作时要琢磨怎样换上好词好句。这让我这个听课者误以为是在听“文学创作培训班”的课程, 感觉在这些教师的眼里, 似乎只有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文学家, 才是习作教学光荣而伟大的使命。

要知道, 在每个班的四五十个学生当中, 将来学习文科的学生只有其中的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会学习理科, 也就是说, 孩子们中有些人注定不能成为文学家。因此, 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作为习作目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 目标定得过高, 偏离了轨道。再说, 文学家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由作者本人的爱好与人生经历铸就的。

从中国的文化传统上看, 自科举以后, 中国文化领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人文领域, 人文领域的成就远高于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 因此, 只要一说到写文章, 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写优美的文章。殊不知, 文章应该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 应用到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等各个领域, 而自然学科的写作强调的是准确地描述客观事实, 文从字顺即可。如本文, 我不用任何好词好句, 也应该是一篇文章, 即使我在写完之后再进行修改, 也不会加入修饰词语, 只会考虑哪儿不通顺, 哪儿意思没有表达清楚。

过多地强调文学性, 会让一部分孩子的习作得不到教师的认可, 从而使他们逐渐失去习作的信心。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表达这样一个理念:只要你的文章结构完整, 语句通顺, 用词准确, 无语法错误, 能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就是好文章。文学素养要求过高, 会让部分学生感觉到永远摘不到“桃子”, 从而放弃摘那永远得不到的“桃子”。

二、创设情境, 并把握好情境

写作的动力源于两种, 一种是任务驱动, 一种是情感驱动。一堂优秀的习作教学课, 一定是善于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课。

首先,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选取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 关注学生们所关心的、经历的, 才能诱发学生的兴趣。有一位教师在上“和亲人之间的故事”习作课时, 从学生的生日入手切题, 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现在的孩子大多表现欲比较强, 愿意表达自己的生活。在课堂上, 他们由自己的生日想到爸爸妈妈的生日, 一气呵成。教师这样的引导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旧日的生活中, 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

其次, 创设了情境, 还要利用好情境。创设情境好比酝酿情绪, 情绪起来以后, 还要把学生的情绪往写作欲望上引导。如上面那位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说说父母亲是怎样关心自己的, 有一位学生在描述母亲陪自己打针时, 说着说着竟然动情地哭了起来。教师引导说:“我能体会你的感受。想不想写下来?这样老师就能完整地了解当时的情景, 明白你的感受。”学生望着教师点头表示愿意, 其写作欲望被激发出来, 产生了写作的冲动。这样做, 创设情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教师的指导应具体、到位

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的指导应该具体、到位。有一位教师在“童年‘偷’着乐”习作讲评课中, 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品题”。教师列出了一些比较好的作文题目, 如“‘偷’变女生”“我的祸你来担”“踏冰惊魂”等等, 让学生欣赏、感知题目的新颖, 使人有读的欲望。然后教师问:那你们看看自己的题目, 改一改, 把题目改得也吸引人。学生一个个低头去想。当时, 我真想替学生举手问一句:老师, 应该怎样改呢?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修改题目是对整篇文章进行重新认识, 明确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认认真真读读自己的文章, 想一想, 然后用一句生动的话语, 或者一两个形象的词语把整篇文章描绘出来。这样, 学生思考问题就有了方向和方法, 就知道该怎样操作。

在习作指导课中, 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进行“口语习作”。此时, 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指导学生的机会, 认真聆听学生的描述, 以规范学生的语言, 使其符合写作要求。如, 有一位学生在描述瞒着父母做一件事的时候, 每一句话中都有一个“然后”。对此, 教师应该及时予以纠正。教师既要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也要让学生明白, 习作就是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有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做到“用词准确”时就非常具体。她让学生在同学的范文中找出“一个”“一批”“一次”等大量的量词, 然后告诉学生怎样才算准确地使用词语。

指导具体不仅指要告诉学生写作的方向, 还要告诉学生写作的方法。

四、提倡学生自主修改

习作教学课的第二课时一般是进行作文讲评, 主要是告诉学生怎样修改文章。对于修改文章, 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再念、再念、再念。这句话强调, 修改文章一定要读, 特别是要自读。因为学生知道自己心中当时是想说一句什么话, 只有自读才能知道习作中是否正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 要让学生知道, 改文章就是读一读自己的文章, 有些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读起来自然不顺畅, 那就一次读、两次读, 甚至三次读, 在读中体悟, 在体悟中提高。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自读文章, 找一找有没有读起来不通顺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勇敢地站起来, 把自己感觉不通顺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让大家一起琢磨应该怎样修改读起来才顺畅。这样学生就会真正体验到修改文章其实很简单、不麻烦。

有一位教师在习作讲评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自我鉴赏”:自读自己的文章, 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听到这儿, 当时我深有感触。我们的学生就需要这样的激励, 需要这样的自我肯定。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水平不同, 对一篇文章的认可度是不同的。文章首先是写给自己的, 是自己的宣泄, 是自我的表达, 有了这份自我认可, 才会产生写作的冲动, 才会愿意花费时间努力用笔表达自己的想法。真实地把任务驱动转化为情感驱动, 这是一种驱动力, 是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应努力挖掘与培养的一种习作动力。

畏惧 篇2

回答人:田宁,产品经理/互联网分析师

人对于失败的恐惧源于人对于所拥有物质的失去的恐惧。当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他往往能全力一搏,毫无畏惧,因为他什么也没有,失败对于他来说只是停在零点;而当一个人拥有太多却没有领悟“舍得”真谛的时候,他往往会畏首畏尾,做任何事情都害怕失败,因为失败就以为这要失去,包括金钱、前途、荣誉、尊重等等。

因此,要克服这样的心里一定要深刻领悟“舍得”的真正含义,所谓有舍才有得。

回答人:负二

首先确定你要完成的这个任务不会超出你的能力太多,或具有巨大的风险,挑战那种任务不叫做勇敢,而叫做”孤注一掷“,会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

投资学中有种叫做“损失趋避心理”,这也是投资市场中有90%的投资者亏钱的重要原因,他们每每赚到一点小钱,就急于获利了解,而一旦亏钱,就死捂着不放,导致巨额亏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研究这一现象时发现,损失所带来的心理冲击,是获利所带来的喜悦的2.5倍。

针对这一心理趋向,大致可由两方面来降低损失/失败所带来的恐惧感。

一、任务描述。比如,任务成功的概率是40%,就要比任务失败的概率是60%更容易让人接受——虽然这二者是等价的。

向往还是畏惧? 篇3

作者: 胡成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如果你在寻求一场漫长而刻骨的铁路旅行,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你不容错失的选择,而本书就是与你心有灵犀的那本读物。长9288公里、横贯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铁路,是俄罗斯的脊髓,无数历史与城市依附铁路而生。作者胡成两度行完全程,以沉静的文字记述沿途的风景与城市,记述在列车上与旅馆中相逢的人—人与城市的故事,即是国家的故事。偏爱胶片的作者精选114帧摄影作品用以佐证那些风景、城市与人的存在,更加直观地展示他所经历的西伯利亚。“我们终将分别,当我们相遇的时候。”本书一定会撩起你的文艺细胞和对远东那片广阔天地的向往。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作者: [法]西尔万·泰松

译者: 周佩琼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在西伯利亚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法国探险家西尔万·泰松曾自诩40岁前要在森林深处过一段隐居生活,于是,他去了贝加尔湖,在湖畔一座小木屋里居住了六个月。距离最近的村庄在120公里以外,冬季气温低至零下30℃;夏季有熊在湖岸陡坡出没。他携带六十多本书、雪茄和伏特加,在这片荒原中自创了一种朴素而美好的生活:砍柴,钓鱼,做饭,阅读,在山间行走,在窗前喝伏特加,面朝湖泊和森林,注视着日子流逝,经历了满足、狂躁、绝望以及最终的平和。其间所写的日记集结成书,被译成10种语言,获得散文类美第奇文学奖。

去往西伯利亚

作者: [挪威]佩尔·帕特森

译者: 文嘉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曾经看过《外出偷马》的你或许已经熟悉了作者佩尔·帕特森(Per Petterson),挪威极负盛名的重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之一。本书是他1996年的作品,获得北欧理事会文学奖提名。故事以二战为背景,描绘在现实压迫下,一场对爱与梦想最奋不顾身的追寻。在那苦寒的雪地中,青春与生命之欲望如流星短暂划过夜空,掀起一道道悲凉的光影。这是小说,虚构与想象的成分很多,但很有代入感,《时代》杂志评论道:读帕特森的小说,就像落入了一幅北方风景画—它们化为一道道寒意而来,轻盈又清晰,触手可及。

永恒的时光之旅

作者: [日]星野道夫

译者: 游韵馨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不全是关于西伯利亚的,大部分是关于北极、阿拉斯加,收录了星野道夫未公开摄影作品及西伯利亚绝笔日记。这位国际知名的日本生态摄影师、旅行作家,20年来穿梭在山脉、冰河、冻原拍摄大量自然生态作品,用镜头捕捉自然的至美和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用最纯粹的热爱记录风景、动物和人,同时,他的文字也如他的影像一样质朴温暖。1996年8月,星野道夫随日本电视台前往勘察加半岛拍摄棕熊时,遭棕熊袭击不幸罹难,终年43岁。他用镜头为人类留下那些珍贵的即将消逝的生命和风景,也书写了人与自然的永恒对话,本书是对他史诗般摄影生涯的回顾和致敬。

孤独星球:西伯利亚大铁路(2016年版)

编者:澳大利亚Lonely Planet公司

译者:雷亮子等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没有任何一条铁路线可以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相媲美,它一度被誉为“沙皇皇冠上最美的宝石”。尽管铁路行经的区域曾经是世界上最封闭和令人生畏的旅行目的地之一,但如今列车已变得越来越舒适,可以网络订票,住宿设施在铁路沿线得以普及,人民也并非你想象的那般冷漠无情,因此能掣肘你的只有时间、预算和想象力了。从莫斯科到北京,沿贝加尔湖岸徒步,探访东西伯利亚的森林,在蒙古草原上骑马驰骋—无论你的愿望是什么,都能在本书中找到适合你又令你振奋的行程。当这场壮观的铁路之旅开始,你便成了一个真正的旅行者。

西伯利亚训诫书

作者: [俄]尼科莱·理宁

译者: 杜舜年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我们常常调侃俄罗斯人是“战斗的民族”,这种印象的来源并非无厘头。从这本书里,你可以理解这种战斗精神与生存的关系。作者尼科莱·理宁(Nicolai Lilin),1980年出生于德涅斯特河沿岸(现摩尔达维亚地区)。曾参加过车臣战争,2003年搬到皮特蒙特的托尼诺,现在是一位作家、记者和文身艺术家。这本自传体小说中,叙述了他在西伯利亚的童年和青年生活。20世纪30年代,主人公生活的族群被强制要求从西伯利亚搬到德涅斯特河沿岸。在那儿,他们依旧遵循着西伯利亚式的生活,在生存的压力下,他们不得不与当局和其他犯罪团伙发生冲突。

西伯利亚好男儿

Becoming a Man in Siberia

导演: Beno?t Ségur

类型: 纪录片

生活在西伯利亚北部的涅涅茨人(Nenets),是俄罗斯西北方最后一个饲养驯鹿为生的民族。14岁的Edik回到位于冰原冻土地带的家乡,在这片被刺骨寒冷和恐怖狂风控制的天地,他必须学会牧民的艰辛生活。如果他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能成为家族的真男人。4000公里之外的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Alta?)中心地带,居住着一支饲养骆驼的巴克特里亚民族(Bactriane),随着过去几个夏季的炎热导致牧草难以满足整个牧群过冬所需的食物,族长Natsag决定是时候从两个孙子Altagan和Dsolbo中选出一个来掌管半个牧群了。被选中的男孩将从此独立并被认为是真正的男人。三个男孩,在西伯利亚这片并不友善的土地上,即将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探险家勇闯西伯利亚

Siberian Odyssey

导演: 尼古拉·瓦尼尔

类型: 纪录片

尼古拉斯·瓦尼尔(Nicolas Vanier),大北方地区一个充满激情的探险家,接受了一项够胆量的挑战:穿越西伯利亚8000公里的地域,在零下50℃的环境下,从东到西,从贝加尔湖到莫斯科红场,全凭10只雪橇犬和一个雪橇。

nlc202309090043

在浩瀚无边的西伯利亚地区,Nicolas带我们认识了这里生活着的骄傲而热情的民族、美到窒息的壮阔风景、尚未被尘世沾染触碰的纯净环境。这场冒险,虽然有时踏入危险的边缘,全靠Nicolas和他的狗狗团队之间纯粹的友谊与完美的共生关系,才得以实现。这部片子传达的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冒险,也是一个梦想成真的实践,更多的,是一首对自然的颂诗。

18岁的小栗旬

在西伯利亚

主演: 小栗旬

类型: 传记

日本著名演员小栗旬在18岁时,因为对前途的迷茫参加了一场西伯利亚之旅,在冬季的贝加尔湖上凿冰钓鱼、猎鹿,在这里他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又再次重新思考了自己的道路。2008年节目组再次回访,小栗旬说某种意义上这次旅行成为了他的原点。对于小栗旬来说,进入演艺圈受到家庭很大的影响,而对于一个18岁的少年,演员这样“变态”的工作是否真的喜欢和适合,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好好想想。于是,小栗旬借由节目的机会去到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和语言不通、习惯不同的当地人一起生活,从他们身上学习生存的意义—“放弃也需要勇气”,“一定记得贝加尔湖的寒冷”。

雪虎任务

Operation Snow Tiger

导演: Dick Sharman

主演: Liz Bonnin / Victor Lukarevsky

类型: 纪录片

在俄罗斯远东森林的深处,一种猫科动物至今还可以自由闲逛,西伯利亚虎,又称东北虎,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西伯利亚虎曾经生活在北亚的大片区域,现在的生存范围缩小到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海参崴以北相对狭小的区域,同时面临着偷猎者的威胁。今天,只有数百只西伯利亚虎还幸存于野生世界,在BBC的“西伯利亚虎行动”中,老虎专家Liz Bonnin与一队科学家共同在零下32℃的低温中对西伯利亚虎的栖息地进行监控,他们在树上安置了30个微型摄像机,这是BBC自然历史组首次制成的西伯利亚虎纪录片。

西伯利亚,我的爱

Siberia,Monamour

导演: Slava Ross

主演: Sergei Puskepalis / Pyotr Zaychenko /

Sonya Oleynik

类型: 剧情

故事发生在西伯利亚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名叫做“蒙拉莫”(法语中的“我的爱”)。小男孩欧什卡和他虔诚信仰上帝的祖父一起等待父亲的归来,而负责给他们补给食物的叔叔却显然把两个人给遗忘了。老人和少年在雪地中变得越来越衰弱,他们还需要面对可能来袭的野兽与强盗。影片展现了自然界的残酷,但人类对比自己弱小者的冷酷无情又要胜过这一切。影片获得了当年在西班牙举办的朱庇特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瓦伦西亚之月”。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Dans les forêts de Sibérie

导演: 萨菲·奈布

主演: 拉斐尔·佩尔索纳/ Evgeniy Sidikhin

类型: 冒险

为了满足内心对自由的渴望,Teddy决定远离嘈杂的世界,把自己扔到与世隔绝的冰天雪地的贝加尔湖畔,在一间小木屋中安静地生活。“我慢慢走进这对我而言十分陌生的环境:寒冷、寂静、广阔、孤独。在大城市里,时间走得飞快。但在这里,时间停下了脚步。日子闲了下来,我也自由了起来。”然而一个暴风雪的夜晚,Teddy被一个名叫Aleksei的俄罗斯男子所救,这个在逃杀人犯已经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生活了12年,忍着思念妻子儿女的痛苦,过着“不是人的生活”。截然不同的两个男人成为了朋友,一个主动逃离,一个被迫远离,到底谁更可悲?

消除畏惧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篇4

那么, 教师该如何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独有思维方式, 对其进行有效指导, 消除畏惧心理, 激发写作兴趣呢?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1.培养学生写作情感

写作活动是在一定情感诱发下进行的, 作文如果没有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 赋予作品以灵魂, 就如同生命失去了流动的血液, 没有生气。在古代, 就有文章乃情之所为的说法, 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笔者极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利用一切能够引发学生情绪反应的刺激手段, 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 将学生的情感唤醒到最佳水平。笔者始终认为写作是在作者的情感支配下进行的, 所以作文教学的首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2.扎根生活, 丰富写作素材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写作则是将所见、所听、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 拓宽生活面。与此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 为以后的习作累积丰富的写作素材。

以人物描写为例, 学生最常接触到的就是同学、老师及父母, 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自选一位自己熟悉的人作为观察对象, 抓住其主要特征, 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动笔写。这样, 不少原来作文无话可说的学生也感到有话可写, 作文也不再空洞无物, 显得颇为生动有趣。经过反复训练, 学生逐渐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方法, 写作素材不断丰富, 并不时能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3.多练笔, 表达真情实感

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笔记, 无论到哪里, 你要竖起耳朵, 睁开眼睛, 像哨兵似的警觉, 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笔者提倡学生多写多练, 勤练笔既可以改变词不达意、语言贫乏的现状, 还可以丰富生活, 把平时阅读累积的写作素材运用于习作之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写日记、写片断, 鼓励学生多写些小短文, 写自己碰到的趣闻, 写自己所想, 这样, 学生因无所顾忌而产生写作的冲动、欲望, 写的文章大都是真情流露, 能较好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 避免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厌倦心理, 还可以达到练笔的目的。

4.引导学生多读广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中学生若是仅仅靠阅读几本课本, 而没有广泛阅读, 想要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可能的。因此, 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名著给学生选读, 并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报纸杂志、音像、网络等途径获取有用信息。在阅读种类上, 教师不必一定要限制在名著范围, 应让学生广泛涉猎, 读多门类的经典书籍, 可以开阔学生眼界, 增长见识。与此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分类归纳记录下来, 平时多读多背, 熟记于心, 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力求博闻强记, 以图备用。

5.适时鼓励, 增强学生写作自信心

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这样的指示:当教师对学生抱以希望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因此,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 可以适当运用“期望心理”, 多鼓励, 多表扬,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畏惧作文的差生, 更应鼓励为主, 用激励拨动学生创造的心弦,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对有畏惧心理的学生, 教师要面对面地指导, 真诚地与他们交流, 让学生感受到支持和信心。批改作文的时候, 尽量委婉亲切, 和蔼友善, 对于写得好的及时表扬, 写得不好的也要努力寻找文中的亮点, 即使是一个词、一句话用得好, 都要给予鼓励与肯定, 使学生对写好作文充满信心和希望。

总而言之, 初中作文教学的完善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教师要善于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多读、多写、多想, 热爱写作, 乐于写作, 更快地提高写作水平, 真正体验到作文的乐趣。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 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标尺。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经验, 把作文指导训练贯穿到日常教学中, 采用多鼓励, 少要求, 常仿写、练笔的方式, 多途径丰富学生素材,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写作教学,畏惧心理

参考文献

[1]张玲.如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J].科技信息, 2014 (05) .

漫说畏惧 篇5

漫说畏惧

朋友感叹:哎,有圣人者说:“天道无亲,恒以善人”.吾不知其善,予善人也,抑或予恶人也.吾常见善人一生颠簸困顿,竟至死无葬身之地;吾亦常见恶人活时享尽富贵荣耀,死后盛名愈隆.余作答:在下窃以为兄之所见,乃他人之所见也.然则,此现象毕竟为天下之特例,不为世上之常规,不可害逻辑以偏概全之病也.

作 者:金鳞 作者单位:刊 名:当代人英文刊名:THE CONTEMPORARIES年,卷(期):“”(1)分类号:关键词:

畏惧:来自于信心不足 篇6

(一)学生考试时产生的紧张、害怕

学生在考试、测验时最容易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那是因为他们常常“担心万一失败,万一考不好……”,所以患得患失的内心想法导致自己产生紧张的情绪。其中的原因可能有来自父母、老师、朋友及亲人的压力。缓解方法:闭目养神,深呼吸,不去想这些事。

(二)比赛时的紧张

比赛时,人们的内心往往太过患得患失,什么“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胜者有赏输者必罚”等,从而会造成参赛者的某种害怕紧张情绪。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在面对比赛时多想想重在参与,没有什么好恐惧,从而积极改变负面的想法。或临阵时,专注神情、深呼吸,使内心冷静镇定,有效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三)演讲时产生的紧张

演讲时,人们由于准备不够,或者是事先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安排,所以一开始每个人可能都会产生紧张的情绪。最快速缓解的方法是紧抓桌子、麦克风,或转移内心的注意力,比如选择某一特定对象讲话,例如把自己的朋友、同学当对象,从而逐步使自己的内心不患得患失。

(四)面对大人物、上级讲话时产生的紧张、害怕

《孟子》中所谓“说大人,则藐之”,也就是说,对大人物或自己的上级、师长、长辈,把他看得太高,担心讲错话。因此应调整想法,不要太看高他们,不要把他们当大人物,应把他们当做好朋友或慈祥的长辈,这样一想,自然就不会紧张。

(五)躲债、逃罪、躲避

躲债,欠债无力偿还时,内心怕遇到债主;逃罪,内心想法怕被抓,怕被发现。躲躲藏藏,时时刻刻担惊受怕,草木皆兵,形成内心痛苦的地狱。只有面对现实,才可以解除内心的惧怕。

(六)勇者不惧

内心有勇气的人,有不计得失、不计成败的想法,就会有勇气去做;有勇气的人敢作敢为,什么都不怕,没有害怕的情绪觉知。

(七)自我鼓励,自我突破

纽约华侨谢夏的爱女被班上的同学嘲笑长得丑,觉得样样事情都不如别人,造成了她的自卑和退缩,同时,因为同学的嘲笑使她有种强烈的孤独感。

谢夏了解后,告诉女儿:要改变观念,换个想法,自求多福,用以下几种方法试着换个角度去思维。

(1)欣赏自己——让自己快乐,使自己高兴。

(2)感激自己——想一想自己拥有什么,知道满足、感恩、感激。

(3)喜欢自己——想一想自己的长处、优点,喜欢自己的特点。

牙科畏惧症患儿的心理行为诱导 篇7

1 对儿童口腔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

儿童一般活泼好动, 理解力低, 自制力差, 易受外界各种事物或环境因素影响, 在就诊中容易产生牙科畏惧症, 严重时可导致诊疗失败。牙科恐惧症患儿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诊疗环境及医护人员

口腔科内普遍存在刺鼻的消毒药水及药物气味, 口腔诊疗器械通常锋利尖锐, 以及高速涡轮钻机磨削发出的声音均会使得患儿产生恐惧而拒绝治疗, 加之医护人员的白大衣、口罩、帽子更会加重患儿的紧张情绪。

1.2 此前就诊的痛苦经历

口腔科在诊疗时通常具有侵袭性和疼痛性, 如龋齿是口腔科就诊患儿的常见病, 通常存在探洞、磨牙、填充等操作, 每种操作都会带来不同等级的疼痛。患儿在就诊时产生的恐惧有的是由于以前口腔科诊疗的痛苦经历造成的, 这种痛苦经历在记忆中不断浮现甚至不断放大。

1.3他人言行的间接影响

家长对口腔科诊疗过程向患儿不准确的描述、医护人员的冷漠态度或粗暴行为以及其他患者在口腔诊疗过程中由于疼痛发出的呻吟声, 都会造成患儿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 这些间接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1.4 儿童性格及其生长环境的影响

牙科畏惧症的发生与儿童性格及其生长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娇生惯养的生长环境下容易形成娇气型或执拗型的儿童, 表现为对家长过于依赖、对疼痛过于敏感、对医护人员极不信任以及对诊疗极不配合等现象[2]。

2 临床上对口腔科畏惧症儿童心理行为诱导的方法

2.1 改善治疗环境

儿童口腔科诊室的布置应符合儿童的喜好, 地面及墙面应采用温暖色调, 准备儿童喜欢的玩具及漫画书籍, 播放舒缓的儿童歌曲或动画片等。此外, 儿童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衣着也可以区别于一般医护工作者, 使得儿童更易亲近。

2.2 对家长进行心理干预

现在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 独立能力差, 对家长的心理依赖性较强。因此, 在诊疗前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是影响治疗的关键, 使得家长在陪诊时能够保持轻松的心态, 并将这种良好的心态传递给患儿。

2.3 获得患儿的信任

医护人员应面带笑容, 语调亲切, 用儿童喜欢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并辅以肢体语言讲解, 消除患儿对假想疼痛的畏惧。此外, 医护人员应不时对患儿给予鼓励和表扬, 如在科室里准备一些小玩具作为奖励, 使患儿更加信任和依赖医护人员, 更好地配合治疗。

2.4 培养应对疼痛的能力

在患儿初次诊疗时, 应给予最小的疼痛刺激, 尽量缩短诊疗时间, 然后在以后的诊疗过程中分阶段逐渐增加疼痛等级。与此同时, 医护人员应教给患儿应对疼痛的措施, 直到其能够从容面对此阶段的疼痛。然后, 再让其进行下一阶段的诊疗并接受下一阶段的疼痛等级, 最终使患儿得以顺利完成牙科治疗[3]。

2.5 引导宣泄不良情绪

患儿在诊疗时的哭闹通常只是对恐惧、疼痛的宣泄, 如果强行压制其不良情绪, 会对患儿的心理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引导患儿宣泄不良情绪, 缓解一下其紧张的心情会让后续的诊疗事半功倍。

3 小结

作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 客观分析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取得良好诊疗效果的前提, 而不断丰富医护人员的心理行为诱导方法是取得良好诊疗效果的关键。全面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针对其心理特征做出相应的心理行为诱导, 在顺利完成常规治疗操作的同时, 会让患儿感受到细致体贴的服务, 可使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有助于医患关系得以改善,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值得在口腔科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居红, 刘桥, 王金华, 等.重庆市5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3 (2) :220-223.

[2]陈昕波, 陈钰玲.口腔诊疗中患儿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对策, 福建医药杂志, 2012, 8, 34, (4) :175-176.

畏惧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患者60例,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17~69岁, 平均年龄 (37.2±4.9) 岁,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口腔修复治疗,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 实施心理干预:①选取口腔知识宣传片, 于患者候诊期间进行播放, 并发放健康小处方等宣传资料, 以增加患者对于口腔修复手术的了解;②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口腔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现象, 以帮助患者做好充足心理准备;③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对疼痛极度畏惧, 可给予其适量药物进行局部麻醉处理;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则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以改善病情, 缓解紧张、恐惧情绪。

1.3焦虑评估方法采用牙科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程度进行评估:①≤12分, 无畏惧型;②13~14分, 畏惧型;③15~18分, 高度畏惧型;④19~20分, 病态畏惧型。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焦虑程度评分分别为 (14.9±3.1) 分、 (15.1±2.8) 分,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评分为 (6.4±1.5) 分, 对照组患者为 (13.5±1.3) 分,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牙科畏惧症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 是一种口腔修复心理障碍。相关研究显示, 造成患者出现牙科畏惧症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存在牙科治疗史, 且以往牙科治疗过程中存在痛苦经历, 对于治疗环境和医生技术存在不好印象; (2) 个人心理素质差异, 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的门诊环境、器械撞击声和牙钻声均会造成患者出现恐惧心理, 特别是对于儿童和女性, 其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远大于其他患者; (3) 信息来源, 部分患者缺乏对于口腔修复治疗的了解或经由他人得到关于口腔牙科的不良经历[2]。多数牙科畏惧症患者均可通过自我调节成功缓解, 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无法自控, 导致治疗无法顺利进行, 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因此探讨如何有效的对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患者实施临床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本次研究认为, 患牙疼痛是引起牙科恐惧症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于该类患者首先应给予适当药物进行止痛治疗, 其次是给予患者合理的心理干预。如: (1) 对患者进行牙科知识讲解, 从而帮助患者稳定心理, 帮助患者建立放松感和安全感; (2) 向患者讲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引起疼痛的环节, 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3) 注意治疗环境的明亮、舒适、宽敞同时可于治疗时播放轻柔音乐, 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并缓解紧张情绪。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合理的临床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牙科畏惧症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有利于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 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痛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以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 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牙齿保健习惯, 并对口腔修复治疗形成良好的心态。同时, 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节律性活动训练, 以帮助患者缓解恐惧等不良情绪, 促使其放松心情接受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口腔治疗时, 医务人员应避免出现器械使用性失误, 避免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 防止使其对口腔治疗形成不良印象。

综上所述, 对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有利于口腔治疗的顺利进行, 对于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60例口腔患者修复牙科畏惧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治疗,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合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的牙科焦虑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有利于口腔治疗的顺利进行, 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临床处理

参考文献

[1]朱明颖.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8) :4-6.

[2]张洁.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韵临床处理.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 (18) :139.

畏惧 篇9

800米是典型的中跑,要求考生既要有很好的耐力又要有一定的速度,可谓是“超长短跑”,对人的呼吸、心血管功能和代谢功能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气短,体乏无力,恶心难受等现象,即运动心理学的“极点”现象。这些生理现象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有些学生感觉难以承受,因此对800米项目恐惧畏怕。如何既克服学生的心理恐惧,又保证学生正常训练呢?

一、心理教育

在800米跑中,坚强的意志品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考试的斗志和成绩。斗志高、取胜欲强的学生,往往能超水平发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反之,则可能出现怯场现象。在训练前,首先要进行思想教育。

(1)强化目标。让学生知道800米项目的重要性,分析800米项目特点,讲述以前优秀考生的经历,提前树立自己的考试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退缩,训练积极性就会提升。

(2)树立典型。在训练中,善于发现中长跑成绩较好又能吃苦的学生,让他们成为训练中好的表率,起到带头作用。这样既对这些学生起到促进作用,又让其他学生有了赶超的目标,带动所有学生的训练热情。

(3)鼓励为主。多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肯定,并提出更高一点的目标,激励他们去完成。让学生的信心慢慢树立,成绩自然会不断提升。

(4)比较法。向学生讲述中外吃苦耐劳的事例,革命成功的艰辛,优秀运动员的成长史,让他们对比暗示自己:这点苦我也可以克服。

二、野外训练法

在训练中可根据情况进行野外训练,安排学生在丘陵、水库边、田野中训练,让学生融入自然,增加训练新鲜感,减轻学生的训练压力,并让他们感觉800米这样的长度不算什么。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耐力,又很好地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心理。野外训练的内容可以是三千至五千米长跑,某段距离的重复跑,每月可安排野外训练两次至四次。

三、循序渐进法

这里所说的循序渐进主要是训练时对训练距离不断增加。训练初始阶段,为了克服学生的心理恐惧,可以从150米至200米重复跑开始练习,然后慢慢过渡到300米、400米、600米、800米、1000米重复跑。让学生不断适应,从而逐步攻克800米项目的难关。

四、游戏法

在训练中不要只是一味选择枯燥重复跑,应安排些趣味性强的训练方法。如:贴报纸跑,把报纸拿到胸前一臂处,在起跑后松开报纸,让其贴到胸前,要求在途中报纸不能落下,可看谁跑得远;追逐跑,让成绩较差的同学先跑一段距离,成绩好的同学后跑追赶,或让女生先跑,男生追赶,在一定的距离内看能否追上;接力长跑,可安排三至四人一组,每人一圈分组接力对抗,增加训练强度等。游戏训练法可增加学生的训练热情,让训练更加投入,效果更明显,并能分散学生心理恐慌,发挥学生潜能,更能超出训练预想。

五、递减式间歇训练法

在训练中后期,可用递减式间歇训练法,增加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即先跑较长距离的,如800米或1000米一次,然后递减到600米、400米、300米、200米、100米。这样让学生感觉训练越来越轻松,减轻学生的训练压力,又起到训练学生最后冲刺的能力。当然,递减式间歇训练法要求距离越来越小,强度越来越大。

六、阶段测试法

一定阶段后,一般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对学生的800米成绩进行一次测试,要求学生尽全力完成。只要学生认真进行训练,成绩定会不断上升,这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对成绩明显进步的学生要表扬促进,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状态进入良性循环。对成绩提升不理想的,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分析原因,不能让他们丧失信心和拼搏的精神。因此,阶段测试对于增加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消除心理恐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七、科学训练法

科学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必要的热身活动,在每次训练及比赛前,学生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各种机能活动惰性,增加各器官各系统的适应性,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②正确的跑步姿势,它包括摆臂,上体姿势,腿部动作,腾空及落地,同时要注意呼吸节奏的配合。姿势正确,跑步才能省力,才能发挥学生最佳状态。③合理安排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结合学生情况,不可盲目加量上强度,要让学生从身体、心理上慢慢经受。④训练中合理安排体力,针对训练内容,把体力合理分配,避免出现上来就快,后来无力现象。

畏惧 篇10

文章第三部分叙写发生在婆媳之间的两件事情:一是婆婆要媳妇早起做饭, 媳妇颇以为苦, 却不敢对婆婆说, 只好回娘家哭诉, 可父亲知道婆婆起得更早, 便斥责她“那你还哭什么”;二是婆婆要媳妇背满满一筐北瓜, “因为北瓜太重, 把她弄了个后仰, 沾了满身土, 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 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捡起来, 背到家里去了。”因为背不动瓜, 当场就“哭”了, 显出了妻子稚嫩可爱的性格, 实际上更多的是她在婆婆面前丢丑的难堪。请注意, 叙述这件事的前提是母亲经常对她说“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 要伸懒筋”, 而母亲的“笑”和自己“捡北瓜”并“背到家里去”, 这些举动对媳妇自然形成了更强大的心理威慑。

为何觉得早起苦却又不敢直接对婆婆说?为何在婆婆面前背不动北瓜就哭了?婆婆并没有显出祥林嫂婆婆那样的精明能干, 也没有表现出焦母对刘兰芝那样的百般刁难, 可以说这样的婆婆在媳妇面前是不怒而威, 做媳妇的如此畏惧, 原因何在?

我们在文中可以寻找到一些答案, 就是在文章第二部分提及的“结婚多年后她回娘家, 作者路过她娘家, 叫她顺便一同回家, 她却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 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这一细节说明妻子有着浓重的封建礼教观念。而在封建时代, 婆媳之间有着严格的伦理规定, 媳妇对婆婆必须恭谨侍奉。《礼记·内则》中对媳妇侍奉公婆的要求讲得很具体:“在父母姑舅之所, 有命之, 应为敬对, 进退周旋慎齐、升降、出入、揖游, 不敢嘁噫, 喷咳欠伸, 跛倚, 睇视, 不敢唾涕, 寒不敢袭, 痒不敢搔, 不有敬事, 不敢袒裼, 不涉不撅, 亵衣衾不见里, 父母唾涕不见。”在公婆面前, 心有愁事也不敢皱眉, 要咳嗽得憋着, 总要竖直站立, 伸伸腰, 斜倚一下都不行, 甚至身上有痛痒也不敢搔。《礼记·内则》中还说:“父母不悦而挞之流血, 不敢疾怨, 起敬起孝。”父母不高兴了可以鞭打至流血, 都不敢怨恨, 必须服从, 不得违抗。

没有读过书的妻子固然不会知道《礼记·内则》中的话, 但不代表她不懂得如何做个好媳妇, 在婆婆面前表现出的不能吃苦、没有力气、不能干活等举动, 肯定不符合农村中好媳妇的标准, 自然不得婆婆的喜欢, 作为一个礼教观念很重的媳妇, 对婆婆的这种畏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文章最后一部分提及的事情也很有意思:临终之前, 她还向我提起一件小事, 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她闭上眼睛, 久病的脸上, 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为什么把布寄到娘家她做衣服就方便了呢?寄到婆家或自己家里就不方便了?这里可能娘家有做衣服所用工具的方便之处, 我想更大的可能是这样可以避开婆婆的眼目, 可以让她自己对这两丈花布做主, 任意裁剪而不受婆婆的束缚, 她从这件小事上感受到丈夫对自己的体贴, 正是怀着丈夫给她的这点爱走过无数个苦难的日子, 那“久病的脸上, 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体现了她的满足和甜蜜。

我无所畏惧 篇11

今天,如果我一定要谈论我自己的话,我谈论的对象会是拉普,而不是艾尔坎恩或阿涅利家族,或者家族王朝,或者家族生意,因为事实是我的生活与家族无关。人们通常认为成功对于我来说唾手可得,但现实是你可以拥有一个名字,一个姓氏,也可以有一个高额银行帐户,但如果你想创建点什么,可你做的事情长期都没有实质内容,那你就完蛋了。

Life gave me opportunities and chances, which most probably other young people don’t have, and haven’t had, so it’s very easy to talk from this very comfortable chair I’m talking from. My humble advice a young people is, first of all, to be prepared, because the work world is a war world.

So, it means if you think of a great idea, there’s always someone who has a better one than yours, so prepare to fight. And fight doesn’t mean war, it means challenge yourself. It means, if you think that you’re wellprepared, there’s always someone better prepared than you. If you find that your idea is smart, further develop it because there’s always someone who’s gonna have more content than what you’re bringing on the market. And, if you can fight your battles as a team, it’s easier than alone. If you’re French and you have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or grow in the U.S., go for it. If you have an opportunity in China, go for it. More international your youth is, stronger your opportunities can be.

生活给了我许多机会和机遇,这些可能是大部分年轻人不会有,也不曾有的。因此,舒舒服服地坐在这里谈论这一点显得很轻巧。以我之愚见,年轻人首先要做好准备,因为职场如战场。

那就意味着如果你想出一个好点子,那肯定有人会有比你更好的点子,你要准备好战斗。战斗并不意味着战争,而是要挑战你自己。那就意味着,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肯定会有人比你准备得更充分。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想法很高明的话,就进一步开发拓展这个想法,因为肯定有其他人的想法比你的更有内容。还有,如果你能够以团队作战,那比孤军奋战要好。如果你是法国人,有机会去美国学习或者发展,就要大胆去试。如果你在中国有机会,就要大胆去试。你的青年时代越国际化,你就会有更棒的机会。

I would not say that it was necessary, because sadness, drama and certain things are…are not necessary, and luckily it’s the past and it’s over. But the truth I would say that, no pain, no gain. Now it seems a very stupid motto and very easy to apply, but the reality is if you don’t go through difficulties, you don’t understand the joys of life. I’m not saying you need to go through those, and I wouldn’t wish that, not even to my worst enemy, but the reality is, as I have gone through those, and as it’s part of my history and it’s part of my…my…luggage. I have no shame in it. It’s part of my life. It’s part of who I was, and it’s part of my past.

nlc202309020945

我不想说那是必要的,因为伤心之事、戏剧性事件和有些事情并不……并不是一定要经历的。幸运的是,那段日子已经成了历史,已经过去了。不过,我想说的真相是: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这听起来是一句很愚蠢的座右铭,说起来也很容易,但现实是如果你不经历一些困难,你就不会懂得生活的快乐。我并不是说一个人一定要经历那些,即使是对我最痛恨的对手,我也不会希望他们经历那些事。事实是我已经经历了那些事,那是我个人历史的一部分,是我……我的一部分。我并不感到耻辱,这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是我的一部分,也是我过去的一部分。

If God allows me to go forward 10 years, and if life allows me to go forward 10 years, I think that, with all the humility in the world, sky is the limit. Life is made of two things. I have done a lot of my professional life, my personal life, I think there’s certain things I still yet have to do, but I hope I will do in the next 10, which is kids, maybe, and finding the right woman, which hasn’t been my strongest skill in my 36 years of my existence. But professionally I would say I have zero fear and I don’t have doubts that if I want what I’m dreaming of and what I want, I can achieve.

如果上帝让我继续前行十年的话,如果生活再让我前行十年,毫不夸张地说,我想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人生有两个部分。我已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了许多,而我的个人生活,我想有些事我还没有做,但我希望在以后的十年里完成,这也许就是有自己的孩子,要找到合适的女人,这个在我过去的36年里似乎一直都不是我最擅长的。但从职业角度看,我无所畏惧。如果我想实现自己追求的梦想,想要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我就能做到,对于这一点我没有任何怀疑。

畏惧 篇12

一、骨架快速学习法

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为了上好课,精心准备,深怕漏掉了哪一点使学生不明白,于是补充了例题、旁征博引,增加了说明、注解,而且还详细归纳了解题步骤。老师辛苦不必言表,可是学生们仍觉得是一头雾水,不知讲的是什么。老师心中辛酸之极,我深有同感。问题在哪里?经过反思,逐渐认识到应该是教学方法欠妥当。我们的学生难以接受精、细、全的教学方法。你讲得越多,他们就越难以明白,但老师又要完成教学进度、完成学期教学内容。这一矛盾又如何解决?我试行了一种骨架快速学习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所谓骨架快速学习法,就是把构成知识网络的重点内容挑出来,尽可能的精练、简化。也就是筛选出最基本的概念和公式(不可再少的)。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扎扎实实记住,再反复练习对应的基本题目,其余的东西尽可能都忽略过去。先对该知识点有个大概认识,也就是构建了一个知识骨架,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慢慢深化理解、一步步扩展,补充血肉,使之有更清晰的认识。

如学习有理指数幂这节内容,其重点是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即当指数x,y为任意有理数时,学生很难理解其意义,以往学生在这部分的错误千奇百怪。我在教学时,先从正整数指数幂入手,用简单实例说明其公式的含义,如25x 23=28,25÷23=22,23÷23=1,21÷23=2-2。这样学生大概明白了运算法则的含义,也理解了零指数幂、负整指数幂的意义。然后作对应的基本练习,待学生们基本明白、认可这些概念后,再过渡到分数指数、负指数等。这样学生感觉该知识点不那么难、也不那么可怕了。

再如,在数列教学中,我抓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这三个最基本的内容,从实例引入,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记住公式(用口诀、对比等记忆法),再做公式直接应用的练习,先丢弃那些难题、甩开那些技巧,轻装前进,这样既不影响教学进度,又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不是那么难了,慢慢树立信心、有了兴趣,才逐步展开,再向深度、广度慢慢推进。

二、循序渐进,进二退一

多数中职学生的因初中数学基础不好,所以上课听不懂,味同嚼蜡,当然没信心学习数学了。为了让他们听得懂,跟得上,需要对他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与提高,才能帮助他们顺利进入中职阶段的数学学习。但单纯性复习效果不好,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不利,我采用了循序渐进,进二退一,穿插复习的教学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讲新课中,用到初中数学知识,用到哪复习到哪,用多少补多少。以旧引新是课堂教学中的常法,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别相同点与不同点,也能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如在不等式的教学中,我抓住方程的解法和不等式的解法有其内在的联系,边复习边引入新课:用一个例题复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然后稍加修改即可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之后再讲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使学生明确方程与不等式的联系。采取适当的循环复习,使学生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真正掌握,不断深化。

又如,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我利用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可比性,讲授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前,都分别先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这样进二退一、穿插复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记住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公式,也对之前所学的等差数列有巩固、加深理解的作用。

三、让学生“读”数学

怎样才能学好数学?普遍认为要想真正学好数学,首先要理解数学中的有关定义、定理等概念,然后熟记公式,再经过大量的数学题目的演练,才可以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及思维模式,最后达到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力。也就是,理解、记忆、计算、运用。许多数学成绩优异的人士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好像这些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而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往往都卡在了前两个关口上了,就像两道鸿沟拦住了他们的去路。能否带领他们跳过去或绕过去呢?晨读的时候,听到学生们读英语和语文的朗朗读书声,启发了我,能否也让学生读数学呢?绕过理解,先熟读成诵,强化记忆,然后通过以后的反复练习,在运用中慢慢去理解,从而学好数学。我们看到今天电脑普及的速度那么迅猛,连几岁的小孩和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都能在网上开博客,可是这些人中间又有多少能真正理解计算机的原理、懂得它的构成呢?不是照样可以成为电脑应用高手吗?这说明不理解的东西也可以运用,用多了自然熟能生巧。

那么如何“读”数学呢?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正是因为它的高度的抽象性,才有那么广泛的应用,现在很少有不用到数学的学科。但数学概念的形成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锤炼和高度的概括,其语言相当简练、准确、严密。这样的内容读起来没有节奏感,更谈不上韵律了。也就是说可读性不强。怎样让学生能读起来、喜欢读,并读出效果呢?这就要对那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或公式进行再加工,编写成有节奏感且较为押韵的口诀或歌诀。把数学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诀(吸收别人的也可),让学生多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重视。如对数的运算法则和换底公式的推论可按下列口诀记忆:

对数log不简单,乘积变加商变减,

简单的几句口诀,浓缩、概括了对数运算中常用的法则,学生很容易读上口,读熟了慢慢就可背诵,从而达到熟记公式的目的,然后在应用中去认识它、理解它。

再如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可编口诀:

二次函数抛物线,图像对称是关键;

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像现;

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

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

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

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

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

横标可得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

若求对称轴方程,符号反,

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

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读数学歌诀,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知识,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了某些人认为数学是一门单调、乏味、难学的学科的看法。学生觉得数学不难学了,自然就不惧怕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考虑歌诀的可读性,还要考虑什么数学内容可以或需要编成歌诀,不是所有的“数学歌诀”都可用。忽视了这个问题,不但没有读的效果,还会弄巧成拙。

以上几点做法、尝试,我选择了一个班做实验,因为我了解到这班大部分学生初中数学基础较差,很畏惧数学。我通过上述的方法帮助他们消除了畏惧数学的心理,重新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一个多学期过去了,学生们的进步很大,课上能听懂了,解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考试分数上升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了。通过与我教的其他班对比,有明显区别。这表明了以上几种课堂教学的新尝试取得了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摘要:中职学生中普遍有畏惧数学的心理,如何帮助学生消除畏惧、树立信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几种尝试:骨架快速学习法,即筛选出最基本的知识点,先对知识点有个大概认识,构建了一个骨架以后,再慢慢深化理解;循序渐进,进二退一,即针对学生数学基础差的现状,穿插复习的教学方法;口诀教学,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编写成有节奏感且较为押韵的口诀或歌诀,让学生多读,帮助学生记忆,然后在应用中去认识它、理解它。通过对比,有显著的成效。

上一篇:结核性肺源性心脏病下一篇:财务审计风险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