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奶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024-11-05

荷兰奶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精选7篇)

荷兰奶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篇1

荷兰奶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周俊玲

荷兰位于北海之滨,疆土狭小,国土面积仅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600万,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但荷兰却是世界上奶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奶类人均占有量约700公斤,年人均消费量约300公斤,奶制品年出口总值可达25亿欧元,其中一些重要的奶制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的1/6。其奶业发展以单产高、质量好、效益可观而闻名全球。

一、荷兰奶业发展的经验

1、立足资源现状,政府大力扶持和引导奶业发展

荷兰地势低平,有1/3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地下水位高,气候温和湿润,适宜种花种草。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为荷兰的草地建设和奶牛的高产创造了条件。荷兰政府顺应这种资源条件,对奶业发展给与了大力的扶持和引导,为奶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如荷兰制定了鲜奶和乳制品的基本定价,然后通过政府部门确定采取输出收税或输出补助的措施来平衡价格的波动;对饲料粮的购入、供给尽量以欧盟确定的最低价供应,而奶油、脱脂奶粉的收购以确保养牛户有个稳定合理的价格为目标。不仅如此,荷兰政府还不断增加对包括奶业在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出口创汇农业产业的投入。如荷兰政府为围海造田,改善条件发展畜牧草场花卉,每年用于水利建设的投资近50亿美元,政府还负担奶业的技术政策研究、教育培训、示范推广、市场开发、出口补贴和国际交流的大额资金,荷兰政府对华的无偿援助项目北京畜牧培训中心和河南奶业示范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荷兰政府对奶业发展的大力扶持和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奶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国际市场的开拓,为荷兰奶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在国际奶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以适度规模的家庭奶牛场为经营主体,奶农素质普遍较高

家庭奶牛场是荷兰奶牛生产的基本形式,而且其规模中等,大部分是30~70头。这样的生产形式和规模是荷兰奶业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练、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而发展形成的,也是与荷兰各草场的最佳载畜量相适应的。如1970年荷兰有奶牛场116000个,奶牛总数190万头,平均每个牧场饲养16头奶牛;到1999年时奶牛场总数减少至31800个,奶牛总数为160万头,平均每个牧场饲养50多头奶牛。奶牛的单产水平也由4700公斤/头/年提高到现在的8000公斤/头/年,在奶牛场和奶牛数量减少的同时奶牛生产水平大大提高,牛奶产量仍保持原来的水平(作为农产品过剩的欧盟成员国,荷兰的奶产量是限额的,超过限额会被罚款)。

荷兰奶农的素质普遍较高。荷兰十分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大部分农场主或农民都是经过高等教育之后才去经营农场的。荷兰还有很多职业技能的长、短期培训学校,十分方便农民继续深造学习。荷兰奶农的素质普遍较高是荷兰奶业高度发达的一个基本要素。高素质奶农的科学生产和市场竞争意识都十分强烈和先进。在生产方面,荷兰奶农十分注重科学饲养管理奶牛,1

比如他可以根据奶牛的生理状况、生产性能和生产季节配置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使奶牛的生产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市场竞争方面,荷兰奶农强烈的竞争意识使得他们不断地追求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荷兰奶农十分注重和追求应用新技术,这使得各项新技术能够得到迅速应用和普及,从而有力地提高了荷兰奶业的竞争力。例如,荷兰的劳动力价格很高,雇人挤奶的成本很高,近几年很多奶牛场都采用了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挤奶机器人来给奶牛挤奶,这样虽然购买机器人的一次性投入较高,但由于不受工作时间的限制(而雇工加班挤奶要付高额的加班费),而且机器人的挤奶效率很高,挤奶量更多,挤出的奶受污染的几率更小,所以生产效率是大大提高。奶农对新技术包括新设备的热情和积极应用使得荷兰奶业的技术进步很快,从而推动了其奶业的快速发展,现在荷兰奶牛业的年生产总值达到75亿荷兰盾以上,成为荷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

3、合作社在奶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受到欧洲合作社传统的影响,荷兰农民的合作意识很强,各种各样的合作组织在荷兰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奶业发展亦然。荷兰奶业的经营模式虽然以家庭为主,规模不大,但各种合作社使他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专业群体,奶农借助这个群体的力量来获得各种各样的服务,如产品销售和加工、贷款、获得技术服务、获取信息、获得法律保护等,可以说合作社是荷兰奶业稳定协调运转的枢纽。

在产品销售和加工方面,由于牛奶是易腐品,所以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或协调运营对奶牛业的重要性大大超过其他农产品,而合作社模式就可以将奶业产、加、销各链条上主体的利益很好地协调起来,达到最佳的经营效果。荷兰1886年就创立了乳品加工合作社。奶农志愿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有自己的乳品加工厂。奶农加入后,所生产的牛奶必须全部交给合作社的乳品厂加工,合作社的乳品厂也有义务收购社员生产的牛奶,这样既可以解除奶农售奶的后顾之忧而使奶农可以专心搞好饲养管理,提高牛奶质量和生产水平,又可以使合作社的乳品厂获得数量稳定和质量较好的原料奶,可以均衡地组织生产加工和乳品销售。奶农合作社使得奶农和乳品加工厂之间的整体利益一致,关系易于协调,为促进荷兰奶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贷款方面,著名的荷兰拉博银行(Rabobank)就是农民用自己的力量筹资建立起来的合作银行,它服务于农业及食品部门,为荷兰全国农场主提供了90%的农业贷款,有力地支持了荷兰农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在技术服务方面,荷兰也有各种不同的合作社组织提供各方面的服务。荷兰皇家养牛总合组织就是一个为奶农提供奶牛注册登记、牛奶产量记录、体型评级和人工授精登记服务的合作社,它存放着荷兰每一头奶牛的完整记录,奶农参加该合作社可以在育种指导、改善经营方面得到帮助。荷兰国家育种公司也是一个为奶牛场提供优质、低价的育种技术的合作社,荷兰90%的奶牛场主是其成员。

4、高度市场化运作和健全的奶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

在荷兰,整个奶业生产社会化分工十分精细并且配合密切,奶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高度市场化运作。

首先,荷兰的家庭奶牛场与市场紧密结合,以市场为导向,自我积累、自负盈亏,促使奶牛场主高效、节俭、高产、优质地做好奶业产销的每一个环节。而荷兰奶牛饲养的专业化也为奶农高效、优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荷兰拥有十分健全而发达的商业化网络服务机构向奶农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奶牛育种、奶牛繁殖技术服务、兽医服务、饲养技术指导服务、饲料、牧草种子、肥料供应服务、机械设备安装维修服务、牛奶测定服务等。所有这些服务,政府既不干预也没有补贴,完全是奶农与技术服务部门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奶牛育种公司、种公牛测定站、农民协会、研究所、饲料公司等单位都是私营或集体的,有些是合作社性质的。其日常运转的费用都是在为农民有效服务中得到回报,农民的生产需要就是他们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方向。这些服务机构的专业性都比较强,而且由于荷兰的交通和通讯极为发达,所有这些服务都能做到十分及时。荷兰健全的多层次(初级、中级、高级、大学等层次)的农业教育服务体系也为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奶农及推动奶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5、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长期以来,荷兰对其生产的奶制品进行了非常严格而有效的质量控制,保障了奶制品的高质量,保证了奶业的正常发展。

为了控制和保障奶制品的质量,荷兰不仅要求最终产品必须达到各项标准,而且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必须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去组织生产。为此,荷兰奶业对奶牛、饲料、牧场、牛奶检测、奶制品加工、最终产品等都有严格的书面标准。这些法令、规章是在政府和行业的各个参与者广泛协商的基础上产生的,或以法令或以行业规章的方式颁布,并由政府或行业授权的权威机构监督执行。

在实践中,荷兰不定期地对各奶牛场的微生物、冷冻点、氧化物、酸度、乳酸、杂质、体细胞、抗生素以及乳脂、乳蛋白等指标进行抽样分析,以按质论价、不合格处罚的办法保证原料奶的质量,对奶制品的加工则全面实行ISO9000系列标准和HACCP质量控制体系,使荷兰奶制品的质量得到世界公认。

二、启示

荷兰疆土狭小,国土面积仅相当于我国江苏省的2/5。这样的一个资源小国却能成长为一个农业尤其是奶业高度发达的贸易强国,其发展经验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1、引导和扶持适当的奶牛规模饲养和专业化饲养

我国奶牛的饲养规模普遍较小,占全国奶牛饲养场(或户)95%以上的个体奶牛饲养户平均饲养规模仅为7头/户(1997年)。这种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病:既保证不了原料奶的质量,又因其分散性而增加了牛奶生产、收集、储藏和运输的成本;既使奶牛育种和饲养的新技术推广、疾病的防治很难进行或成本很高,又使挤奶机械和低温冷却设备的应用受

到限制,不利于提高原料奶的质量。同时,由于个体奶牛饲养户生产规模太小,无力抗拒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旦遭遇到自然灾害或原料奶市场价格波动就随时有可能转产或在地区间流动,生产稳定性很差,很容易引起我国奶类市场供给的波动。总之,生产规模普遍偏小既会影响到奶类产品的供给质量,又会影响到其供给数量及其稳定性,从而会对奶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后果。

另一方面,我国奶牛饲养的专业化程度还很不够,绝大部分奶农除了养奶牛外,还依靠种地或养猪、养鸡等来维持生活。兼业饲养奶牛会阻碍奶农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进程。

从荷兰的发展经验来看,奶业的发展需要形成一定的规模,适度的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可以克服小规模分散饲养和兼业饲养的上述弊病,既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又有利于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同时,还容易形成合作组织。所以,我国政府应引导和扶持奶农适当地扩大奶牛的饲养规模并进行专业化饲养,逐步地提高中国奶牛的生产水平和原料奶的质量,提高中国奶业的发展水平。

2、提高奶农的素质

荷兰奶农的素质普遍较高是荷兰奶业成功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相比而言,我国奶农的素质则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农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而且很多奶农对科学技术的作用认识不够,质量意识差。即使有些奶农渴求科学技术,也会因文化程度低而难以应用新技术。这既不利于奶牛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鉴于此,大力提高我国奶农的文化和技术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现阶段,最具实效的方法之一是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对素质稍高一些的农民,可采取集中办班、专家授课的方式,让其接受新技术的同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观念落实、思想保守的奶农可采取参观学习、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其在新技术成果面前接受教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其接受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从长远来看,我们应借鉴荷兰的经验,建立包括大学本科、初、中、高级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农业教育和培训服务体系,为农业的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农民以及技术服务人才。

3、奶业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合作组织和制度

由于奶牛业对产、加、销一体化或协调运营的要求更高,所以要推动奶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合作组织和制度来协调好产加销各方的利益。荷兰通过奶农合作建立乳品加工合作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对中国来说,协调好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尤为重要和关键。因为目前困扰我国奶业健康发展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协调好奶农和加工企业的关系,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屡屡发生的奶农倒奶事件就是奶农和加工企业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未处理好的结果。在现阶段,要协调好我国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关系,提高奶农的市场地位,就必须有一定的合作组织与制度,通过组建生产资料供应合作社、奶牛改良合作社、牛奶销售合作社等形式,来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减少单个农户的生产风险与交易成本。

4、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奶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加强,奶牛饲养场(户)对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依赖

也必然会越来越强,尤其是分散饲养的农户,其依赖性更强。荷兰及其他奶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健全、完善而周到的服务可以使奶农专心养牛,达到高产优产的目的。由于目前我国奶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如很多地方的奶农根本就得不到与饲养管理有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有些地方的奶农即使得到服务,服务的质量也不高,部分服务收费不合理和不透明的现象屡有存在等等。所以我国应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为原料奶生产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良种供应、配种、疾病防疫、饲料供应、技术指导、原料奶收购、储运及市场研究与预测、市场行情通报等等,使奶农或奶牛场能够安心生产、专心生产且不盲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奶业的发展需要有科技的支撑,因此健全和完善我国奶业生产的技术服务体系尤为重要。如良种繁育技术的推广可以大大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使奶牛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此外,牛奶处理加工等技术又可以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保障等。

5、采取措施,大力提高奶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由于我国奶牛的饲养粗放,奶农的产品质量意识又比较差,造成我国奶类产品的质量相对较差,而且质量差异较大,部分奶制品甚至存在食用安全问题,前段时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严重地影响到中国奶类产品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对奶业的发展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因此,我国应采取措施,大力提高奶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此,我们可以借鉴荷兰的经验,对牛奶生产的各个环节如奶牛管理、饲料供应、牧场管理、牛奶检测、奶制品加工、产品销售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要在有条件的乳品企业推行HACCP质量控制体系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逐步推广到全行业,最终淘汰掉那些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作坊式的乳品加工企业。另外,要加强对乳品生产、流通各环节安全性的研究和检查检测工作,杜绝任何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残留在乳品中,保证乳制品的食用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和身体健康。

荷兰奶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篇2

1 奶源基地建设与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同步

充足的饲草饲料资源是提高奶牛单产水平、 提高鲜奶质量的必备条件。 目前阜新市建立永久性青贮窖500000m3、购置1800 台青贮机械, 推广全株玉米青贮, 秸秆青贮利用面积达44.3 万亩, 已贮制秸秆40000 万m3。苜蓿种植面积达8000 亩, 有力地支持了奶源基地建设。

2 奶源基地建设与龙头加工企业同步

阜新市坚持一手抓奶源基地建设, 一手抓龙头企业引进。 阜新市现有两家乳品加工企业, 分别是阜蒙县伊利乳业公司和彰武辉山乳业公司。 阜蒙县伊利乳业公司于2013 年初建成投产, 2014 年一季度, 企业加工鲜奶2.6 万吨, 产值实现1.7 亿元, 同比增长30%, 实现利润1230 万元。 生产加工的纯奶、饮料、优酸乳和儿童乳系列产品, 80%产品销往黄河以南各省市。 彰武辉山乳业今年计划新建18 个奶牛养殖场, 建成后奶牛饲养规模达到8 万头。 同时, 在章古台的牛屠宰厂年底前投产, 婴幼儿配方乳粉厂于2014 年已开工建设, 奶源来自自建奶牛小区, 存栏量为3392 头奶牛。

3 规模饲养与机械化挤奶同步

机械化挤奶是提高原料奶卫生标准, 杜绝人为掺假的有效手段。 阜新市有机械化挤奶站101 个, 全市奶牛100%进站挤奶, 大大提高了奶源基地的原料奶质量, 保障了市场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4 原料奶质量控制与优质优价同步

多年来, 阜新市在原料奶收购上一直推行“以质论价, 优质优价, 等外不收”的做法。 采取严格的原料奶检测措施和优质优价的价格调节杠杆, 确保原料奶质量。制定了统一生鲜乳收购站操作规程, 对奶站的布局、道路、挤奶设备、奶牛和挤奶人员等做了明确的规定, 实行责任赔偿制度。 乳品加工企业在收购原料奶之前对蛋白质、脂肪、酸度、细菌等全项指标做进一步检测, 最终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确定原料奶等级和价格。 阜新市2014 年共抽检生鲜乳290 批次, 检测合格率100%。 监测33 家生鲜乳收购站, 检测项目为碱类物质、三聚氰胺、革皮水解蛋白、B-内酰胺酶和磺胺类药物, 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监督指导101 家生鲜乳收购站建立了诚信档案和生鲜乳质量安全应急处置方案。真正把原料奶质量控制与优质优价紧密结合起来。

5 品种改良与综合配套技术同步

为促进奶牛良种化, 加快奶源基地建设, 推进奶牛业健康发展。 多年来, 辽宁省建立了以省种公牛站为依托, 以市冻精站为主体, 以县乡配种改良站为基础的三级配种改良网络。2014 年辽宁省辉山乳业有限公司先后从新西兰、澳大利亚引进优质奶牛总计7600 头, 全市奶牛配种改良站点灰110 个。 与此同时, 阜新市极力推广奶牛综合饲养配套技术, 乡镇区域所建立畜牧站, 为奶农提供配种, 饲料、添加剂、兽药及防疫等全方位服务, 积极推广奶牛繁殖技术,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 犊牛饲养技术, 奶牛饲养管理综合配套技术等, 使我省奶牛饲养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6 政策与投入同步

美国房车旅游的发展与经验启示 篇3

关键词:房车旅游 房车旅游花费 趋势

房车(Recreation Vehicle)简称RV,是用于旅游、休闲、露营目的的、将交通与临时住所结合起来的一种交通工具或旅行方式。以房车为交通工具及住宿设施的旅游即房车旅游。房车旅游具有经济舒适、灵活便利等诸多优势,尤其适合家庭出游及户外运动,增长潜力巨大。

一、美国房车旅游的发展状况

20世纪初期,随着美国汽车普及率的提高,以休闲旅行为目的的车辆即房车应运而生。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发展繁荣,公路网四通八达,房车业进入迅猛发展期。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房车文化盛行,并对欧洲发达国家产生很大影响。目前房车旅游已成为美国流行的休闲方式之一,也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行业规模①

美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房车最多的国家。2011年,密歇根大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大约890万家庭拥有房车,占美国家庭总数的8.5%。2012年,美国房车新车销售量达285700辆,是2007年以来销量最高的年份,比2011年增加13.2%,房车总量达960万辆;同年,美国房车市场零售额达到108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20%。

(二)房车消费者人口特征

由美国房车业协会(RVIA)委托密歇根大学完成的研究报告《房车消费者人口特征概览》(RV Consumer Demographic Profile)②,得出如下结论:2011年,典型的房车车主年龄为48岁,比2001年及2005年的49岁年轻了一岁;家庭年收入中值为62000美元,在美国属于中产阶层收入;39%的房车车主家中有18岁以下的子女;35—54岁这一年龄段是拥有房车比例最高的。在全部房车车主中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9.0%提高到2011年的11.2%;5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房车拥有比例也很高,由2005年的8.6%增长为2011年的9.3%。

二、房车旅游花费比较

美国房车业协会委托PKF咨询公司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房车旅游是最省钱的旅行方式,即使在经济疲软、油价波动时。

一个拥有房车的四口之家,通过房车旅游比其他旅游方式节省费用达23%—59%,而空巢夫妇则可节省11%—46%。即便将房车拥有成本及燃油价格纳入考虑后,依然比私家轿车自驾/乘飞机、入住酒店、出租房或公寓房、在餐馆就餐节省很多。

PKF这项研究主要针对四口之家的旅游花费,旅行成员包括两个成人和两个孩子,以9种旅游方式去往9个热门旅行目的地③,旅行时间有3天、7天及14天三种类型。该研究还将常用房车类型纳入考虑,并分析了理论上的油价上涨对旅游花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哪个区域旅行、旅游时间长短、距离远近,房车旅游都是最经济的一种旅行方式。详见表1,表2和表3。研究还发现,尽管燃油成本是房车旅游费用的一部分,但不足以影响研究结果。而且,油价上涨也势必影响所有出行方式。

三、美国房车旅游的发展趋势

(一)房车旅游将继续保持旺盛需求

对很多美国家庭来说,房车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保有量屡创新高的同时,房车购置意向依然保持旺盛。《房车消费者人口特征概览》⑤中的调查显示,在全部美国家庭中,21%的家庭表示在未来有购置房车的意向。在有购置意向的房车车主中,70%计划再买一辆替换现有的房车,而且同2001年相比,更多家庭选择购置新房车。在之前从未买过房车的家庭中,14%有购置房车的意向,并且其中三分之一希望购买新车而非二手车。

(二)房车旅游距离缩短,频率加大

美国整体旅游市场都存在这一趋势,旅游距离缩短,无计划的周末游增加。这对房车旅游来说,也是极大的利好因素。一项调查显示,63%的房车车主在上一季度中至少有五个周末乘房车出游。

(三)年轻化趋势

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及空巢夫妇仍是房车旅游的主力,但存在年轻化的趋势,而且民族多样性也将更为显著。其中,X一代将成为房车旅游重要的营销目标。他们是婴儿潮之后出生的一代人(1965—1977),多数已步入中年。X一代显示出物质至上与消费主义特征,他们在奢侈品上的花费比婴儿潮一代多18%。X一代热爱户外或极限运动,他们成为房车旅游的生力军,并使这一市场更为年轻化。

(四)燃油价格影响房车旅游模式

尽管与其他方式相比,房车旅游仍然是最为经济的旅游方式,但油价的上涨还是将影响房车旅游模式,如缩短旅行距离,减少行车时间,而延长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更多地享受营地体验及户外活动。

(五)房车车型更丰富,适合不同细分人群的需求

房车制造商也在不断创新,给消费者更丰富的车型选择。比如生产更轻便的拖车,设计更小更省油的自行房车,提供多种内部设施的组合,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此外,绿色能源如太阳能板也应用于越来越多的房车之上。

美国房车业发展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熟的经营模式以及标准化的行业规范,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房车旅游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比如,提供齐全的服务设施和丰富的露营活动,实施标准化运作,加强房车营地网络化,并实现盈利模式多样化。了解其发展趋势则可利用后发优势,更加前瞻地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实现我国房车旅游的快速发展。

注:

①数据来源:美国房车业协会(RVIA)。http://www.rvia.org/

②《房车消费者人口特征概览》总结了由美国房车业协会资助的第八次全国房车车主调查的研究发现,该调查于2011年2月至5月开展,包括4903份完整问卷,样本的选择旨在代表所有美国家庭。数据来源:http://www.rvia.org/?esid=trends

③该研究中,这9个热门旅行目的地分别为:布兰森,密苏里州(Branson,MO);科德角,马萨诸塞州(Cape Cod,MA);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科珀斯克里斯蒂城,德克萨斯州(Corpus Christi,TX);奥兰多,佛罗里达州(Orlando,FL);兰开斯特,宾夕法尼亚州(Lancaster,PA);纳帕,加利福尼亚州(Napa,CA);特拉弗斯城,密西根州(raverse City,MI);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④A型自行房车是常见的最大也是最豪华的房车。

⑤数据来源同③。

参考文献:

[1]美国房车业协会官网:http://www.rvia.org

[2]The Coleman Company and

the Outdoor Foundation[R], 2013 American Camper Report,2013

[3]http: //www. woodallscm. com/

tag/pkf-consulting/

(陈立平,湖南邵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与公益旅游)

摘要:本文概述了美国房车旅游的发展规模和市场特征,并对房车旅游与其他旅行方式的旅游花费进行比较,以说明房车旅游的经济优势,最后展望了美国房车旅游的发展趋势,以期给刚刚起步的中国房车旅游一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房车旅游 房车旅游花费 趋势

房车(Recreation Vehicle)简称RV,是用于旅游、休闲、露营目的的、将交通与临时住所结合起来的一种交通工具或旅行方式。以房车为交通工具及住宿设施的旅游即房车旅游。房车旅游具有经济舒适、灵活便利等诸多优势,尤其适合家庭出游及户外运动,增长潜力巨大。

一、美国房车旅游的发展状况

20世纪初期,随着美国汽车普及率的提高,以休闲旅行为目的的车辆即房车应运而生。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发展繁荣,公路网四通八达,房车业进入迅猛发展期。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房车文化盛行,并对欧洲发达国家产生很大影响。目前房车旅游已成为美国流行的休闲方式之一,也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行业规模①

美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房车最多的国家。2011年,密歇根大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大约890万家庭拥有房车,占美国家庭总数的8.5%。2012年,美国房车新车销售量达285700辆,是2007年以来销量最高的年份,比2011年增加13.2%,房车总量达960万辆;同年,美国房车市场零售额达到108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20%。

(二)房车消费者人口特征

由美国房车业协会(RVIA)委托密歇根大学完成的研究报告《房车消费者人口特征概览》(RV Consumer Demographic Profile)②,得出如下结论:2011年,典型的房车车主年龄为48岁,比2001年及2005年的49岁年轻了一岁;家庭年收入中值为62000美元,在美国属于中产阶层收入;39%的房车车主家中有18岁以下的子女;35—54岁这一年龄段是拥有房车比例最高的。在全部房车车主中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9.0%提高到2011年的11.2%;5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房车拥有比例也很高,由2005年的8.6%增长为2011年的9.3%。

二、房车旅游花费比较

美国房车业协会委托PKF咨询公司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房车旅游是最省钱的旅行方式,即使在经济疲软、油价波动时。

一个拥有房车的四口之家,通过房车旅游比其他旅游方式节省费用达23%—59%,而空巢夫妇则可节省11%—46%。即便将房车拥有成本及燃油价格纳入考虑后,依然比私家轿车自驾/乘飞机、入住酒店、出租房或公寓房、在餐馆就餐节省很多。

PKF这项研究主要针对四口之家的旅游花费,旅行成员包括两个成人和两个孩子,以9种旅游方式去往9个热门旅行目的地③,旅行时间有3天、7天及14天三种类型。该研究还将常用房车类型纳入考虑,并分析了理论上的油价上涨对旅游花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哪个区域旅行、旅游时间长短、距离远近,房车旅游都是最经济的一种旅行方式。详见表1,表2和表3。研究还发现,尽管燃油成本是房车旅游费用的一部分,但不足以影响研究结果。而且,油价上涨也势必影响所有出行方式。

三、美国房车旅游的发展趋势

(一)房车旅游将继续保持旺盛需求

对很多美国家庭来说,房车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保有量屡创新高的同时,房车购置意向依然保持旺盛。《房车消费者人口特征概览》⑤中的调查显示,在全部美国家庭中,21%的家庭表示在未来有购置房车的意向。在有购置意向的房车车主中,70%计划再买一辆替换现有的房车,而且同2001年相比,更多家庭选择购置新房车。在之前从未买过房车的家庭中,14%有购置房车的意向,并且其中三分之一希望购买新车而非二手车。

(二)房车旅游距离缩短,频率加大

美国整体旅游市场都存在这一趋势,旅游距离缩短,无计划的周末游增加。这对房车旅游来说,也是极大的利好因素。一项调查显示,63%的房车车主在上一季度中至少有五个周末乘房车出游。

(三)年轻化趋势

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及空巢夫妇仍是房车旅游的主力,但存在年轻化的趋势,而且民族多样性也将更为显著。其中,X一代将成为房车旅游重要的营销目标。他们是婴儿潮之后出生的一代人(1965—1977),多数已步入中年。X一代显示出物质至上与消费主义特征,他们在奢侈品上的花费比婴儿潮一代多18%。X一代热爱户外或极限运动,他们成为房车旅游的生力军,并使这一市场更为年轻化。

(四)燃油价格影响房车旅游模式

尽管与其他方式相比,房车旅游仍然是最为经济的旅游方式,但油价的上涨还是将影响房车旅游模式,如缩短旅行距离,减少行车时间,而延长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更多地享受营地体验及户外活动。

(五)房车车型更丰富,适合不同细分人群的需求

房车制造商也在不断创新,给消费者更丰富的车型选择。比如生产更轻便的拖车,设计更小更省油的自行房车,提供多种内部设施的组合,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此外,绿色能源如太阳能板也应用于越来越多的房车之上。

美国房车业发展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熟的经营模式以及标准化的行业规范,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房车旅游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比如,提供齐全的服务设施和丰富的露营活动,实施标准化运作,加强房车营地网络化,并实现盈利模式多样化。了解其发展趋势则可利用后发优势,更加前瞻地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实现我国房车旅游的快速发展。

注:

①数据来源:美国房车业协会(RVIA)。http://www.rvia.org/

②《房车消费者人口特征概览》总结了由美国房车业协会资助的第八次全国房车车主调查的研究发现,该调查于2011年2月至5月开展,包括4903份完整问卷,样本的选择旨在代表所有美国家庭。数据来源:http://www.rvia.org/?esid=trends

③该研究中,这9个热门旅行目的地分别为:布兰森,密苏里州(Branson,MO);科德角,马萨诸塞州(Cape Cod,MA);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科珀斯克里斯蒂城,德克萨斯州(Corpus Christi,TX);奥兰多,佛罗里达州(Orlando,FL);兰开斯特,宾夕法尼亚州(Lancaster,PA);纳帕,加利福尼亚州(Napa,CA);特拉弗斯城,密西根州(raverse City,MI);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④A型自行房车是常见的最大也是最豪华的房车。

⑤数据来源同③。

参考文献:

[1]美国房车业协会官网:http://www.rvia.org

[2]The Coleman Company and

the Outdoor Foundation[R], 2013 American Camper Report,2013

[3]http: //www. woodallscm. com/

tag/pkf-consulting/

(陈立平,湖南邵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与公益旅游)

摘要:本文概述了美国房车旅游的发展规模和市场特征,并对房车旅游与其他旅行方式的旅游花费进行比较,以说明房车旅游的经济优势,最后展望了美国房车旅游的发展趋势,以期给刚刚起步的中国房车旅游一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房车旅游 房车旅游花费 趋势

房车(Recreation Vehicle)简称RV,是用于旅游、休闲、露营目的的、将交通与临时住所结合起来的一种交通工具或旅行方式。以房车为交通工具及住宿设施的旅游即房车旅游。房车旅游具有经济舒适、灵活便利等诸多优势,尤其适合家庭出游及户外运动,增长潜力巨大。

一、美国房车旅游的发展状况

20世纪初期,随着美国汽车普及率的提高,以休闲旅行为目的的车辆即房车应运而生。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发展繁荣,公路网四通八达,房车业进入迅猛发展期。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房车文化盛行,并对欧洲发达国家产生很大影响。目前房车旅游已成为美国流行的休闲方式之一,也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行业规模①

美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房车最多的国家。2011年,密歇根大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大约890万家庭拥有房车,占美国家庭总数的8.5%。2012年,美国房车新车销售量达285700辆,是2007年以来销量最高的年份,比2011年增加13.2%,房车总量达960万辆;同年,美国房车市场零售额达到108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20%。

(二)房车消费者人口特征

由美国房车业协会(RVIA)委托密歇根大学完成的研究报告《房车消费者人口特征概览》(RV Consumer Demographic Profile)②,得出如下结论:2011年,典型的房车车主年龄为48岁,比2001年及2005年的49岁年轻了一岁;家庭年收入中值为62000美元,在美国属于中产阶层收入;39%的房车车主家中有18岁以下的子女;35—54岁这一年龄段是拥有房车比例最高的。在全部房车车主中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9.0%提高到2011年的11.2%;5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房车拥有比例也很高,由2005年的8.6%增长为2011年的9.3%。

二、房车旅游花费比较

美国房车业协会委托PKF咨询公司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房车旅游是最省钱的旅行方式,即使在经济疲软、油价波动时。

一个拥有房车的四口之家,通过房车旅游比其他旅游方式节省费用达23%—59%,而空巢夫妇则可节省11%—46%。即便将房车拥有成本及燃油价格纳入考虑后,依然比私家轿车自驾/乘飞机、入住酒店、出租房或公寓房、在餐馆就餐节省很多。

PKF这项研究主要针对四口之家的旅游花费,旅行成员包括两个成人和两个孩子,以9种旅游方式去往9个热门旅行目的地③,旅行时间有3天、7天及14天三种类型。该研究还将常用房车类型纳入考虑,并分析了理论上的油价上涨对旅游花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哪个区域旅行、旅游时间长短、距离远近,房车旅游都是最经济的一种旅行方式。详见表1,表2和表3。研究还发现,尽管燃油成本是房车旅游费用的一部分,但不足以影响研究结果。而且,油价上涨也势必影响所有出行方式。

三、美国房车旅游的发展趋势

(一)房车旅游将继续保持旺盛需求

对很多美国家庭来说,房车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保有量屡创新高的同时,房车购置意向依然保持旺盛。《房车消费者人口特征概览》⑤中的调查显示,在全部美国家庭中,21%的家庭表示在未来有购置房车的意向。在有购置意向的房车车主中,70%计划再买一辆替换现有的房车,而且同2001年相比,更多家庭选择购置新房车。在之前从未买过房车的家庭中,14%有购置房车的意向,并且其中三分之一希望购买新车而非二手车。

(二)房车旅游距离缩短,频率加大

美国整体旅游市场都存在这一趋势,旅游距离缩短,无计划的周末游增加。这对房车旅游来说,也是极大的利好因素。一项调查显示,63%的房车车主在上一季度中至少有五个周末乘房车出游。

(三)年轻化趋势

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及空巢夫妇仍是房车旅游的主力,但存在年轻化的趋势,而且民族多样性也将更为显著。其中,X一代将成为房车旅游重要的营销目标。他们是婴儿潮之后出生的一代人(1965—1977),多数已步入中年。X一代显示出物质至上与消费主义特征,他们在奢侈品上的花费比婴儿潮一代多18%。X一代热爱户外或极限运动,他们成为房车旅游的生力军,并使这一市场更为年轻化。

(四)燃油价格影响房车旅游模式

尽管与其他方式相比,房车旅游仍然是最为经济的旅游方式,但油价的上涨还是将影响房车旅游模式,如缩短旅行距离,减少行车时间,而延长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更多地享受营地体验及户外活动。

(五)房车车型更丰富,适合不同细分人群的需求

房车制造商也在不断创新,给消费者更丰富的车型选择。比如生产更轻便的拖车,设计更小更省油的自行房车,提供多种内部设施的组合,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此外,绿色能源如太阳能板也应用于越来越多的房车之上。

美国房车业发展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熟的经营模式以及标准化的行业规范,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房车旅游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比如,提供齐全的服务设施和丰富的露营活动,实施标准化运作,加强房车营地网络化,并实现盈利模式多样化。了解其发展趋势则可利用后发优势,更加前瞻地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实现我国房车旅游的快速发展。

注:

①数据来源:美国房车业协会(RVIA)。http://www.rvia.org/

②《房车消费者人口特征概览》总结了由美国房车业协会资助的第八次全国房车车主调查的研究发现,该调查于2011年2月至5月开展,包括4903份完整问卷,样本的选择旨在代表所有美国家庭。数据来源:http://www.rvia.org/?esid=trends

③该研究中,这9个热门旅行目的地分别为:布兰森,密苏里州(Branson,MO);科德角,马萨诸塞州(Cape Cod,MA);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科珀斯克里斯蒂城,德克萨斯州(Corpus Christi,TX);奥兰多,佛罗里达州(Orlando,FL);兰开斯特,宾夕法尼亚州(Lancaster,PA);纳帕,加利福尼亚州(Napa,CA);特拉弗斯城,密西根州(raverse City,MI);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④A型自行房车是常见的最大也是最豪华的房车。

⑤数据来源同③。

参考文献:

[1]美国房车业协会官网:http://www.rvia.org

[2]The Coleman Company and

the Outdoor Foundation[R], 2013 American Camper Report,2013

[3]http: //www. woodallscm. com/

tag/pkf-consulting/

韩国人口发展经验与启示 篇4

韩国人口发展经历的过程、遇到的问题与我国比较相似。当前,我国人口计生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巨大成绩;另一方面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问题日益显现,需要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方法,从满足群众的生殖健康需求出发,以促进群众生育、生产、生活质量提高为目标。韩国在生育调节、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各种生殖保健活动、疾病预防(寄生虫防治)老年人福利帮助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人文为重的工作理念,把生育同生产、生活有机结合,实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人口福利事业,善于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生育。韩国对生育的调节都是通过政府倡导、利益驱动、家庭计划、社会服务来实现的。我国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必须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推动力度,善于运用社会福利调动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三是坚持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组织“三位一体”的工作体制,不断充实完善协会组织的工作职能。“三位一体”的工作体制是我国与韩国开展人口计生工作共同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协会职能是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尤其要发挥医疗保健机构的作用。借鉴韩国的经验,一方面要加大男女平等观念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终止妊娠事件的处罚。韩国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卫生保健部门发挥了突出作用。我国医疗保健机构是由卫生部门实施管理,如何强化卫生部门在这方面的责任,加大其工作力度,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同时,宣传、教育、社会保障、妇联等部门和组织也要加强配合,综合协调,共同做好工作。

荷兰奶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篇5

【关键词】金融支持 农村建设与发展 经验 启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而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兴则农业兴,农村金融活则农业活。借鉴国外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对我国构筑和谐农村金融体制,支

持新农村建设有较大的启示。

一、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

在发展农村经济这一问题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相继采用了各种金融手段,政府投入大量的补贴资金,设计出各种干预政策,取得了有益的成果。孟加拉国和泰国就是两个相对成功的范例。

1、孟加拉国的农村微型金融组织(GB与MFO)。孟加拉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有三种主体:国有银行及金融发展机构、格莱明银行(GB)和各种微型金融非政府组织(MFO)。其中国有银行及金融发展机构是农村地区的正规金融机构,GB和MFO的服务为微型金融,是非正规金融的组成部分,其覆盖率比正规金融要大得多。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对孟加拉国的一次调查显示,GB和MFO共为约25%的农村家庭提供了金融服务,而正规金融只服务了5%。

GB是为穷人设立的特殊银行机构,鼓励同一村庄中有相同收入来源的穷人组成小组共同借贷,对参加小组借贷的成员有最高财产限制,其成员基本以女性为主。小组每周开会,规定每人每周必须存入少量资金(相当于2-3美分);贷款发放给小组成员,还款义务由整个小组承担,并根据各组的信贷记录决定今后的信贷额度;整个还款过程在有5-7个小组参加的公开大会上进行,给不能按时归还的人以巨大的社会压力。此外,GB还要求组员将相当于贷款金额5%的资金存入小组基金,每个借款人必须将相当于总利息25%的资金存入由格莱明银行管理的应急基金以备不测。这个基金向成员提供各种保险服务、培训讲座来保证和提高借款人的还款能力。GB的贷款利率不高,必须接受补贴和捐助才能维持正常运营。MFO是向低收入人群提供包括信贷、存款、保险等金融服务的金融组织。MFO用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约束和监督作为还款保证,不要求有抵押物;放贷决策权下放给信贷管理员,借款程序比较简单、方便;还款率很高,在95%以上。据估计,在孟加拉大约有1000多家MFO均提供贷款,其中一些吸纳存款,还有一些提供非金融服务。放款大多采取GB银行的小组贷款方式。MFO提供贷款的利率较高,至少扣除通胀率后实际利率为正,能够弥补所承担的风险。

2、泰国的农业与农村合作组织银行(BAAC)。泰国政府一开始试图利用已有的商业银行体系解决农村金融问题,要求每个银行至少将其总贷款的5%流向农业部门。尽管政府一再放宽限额条件,商业银行仍无法达到要求。1966年,泰国政府成立了农业与农村合作组织银行(BAAC),其是向农户提供贷款的专业化信贷机构,由财政部领导,直接体现政府对中小农户的扶持补贴政策。

BAAC在农村地区的客户以大的农场主和涉农企业为主,而且一直在扩张业务范围,从而既为团体也为个体农民服务,以个体农民为主。BAAC在有限程度上依赖补贴,这主要是政府控制其贷款利率的结果而不是由于自身运行效率低下(BAAC不能提高贷款利率以弥补

成本)。根据2006年的一项测算,BAAC只要将贷款利率提高几个百分点,就可以完全独立。到目前为止,BAAC的服务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农户,覆盖率之高使最擅长提供大覆盖率服务的微型金融组织都没有发展空间。BAAC贷款金额占全部农业信贷的一半,其中单笔金额低于1200美元的占了三分之一到一半,小额贷款的单笔平均额为660美元,占人均GDP的24%。

BAAC成功的最主要经验可以归结为坚决抵制来自决策层的压力。财政部对BAAC的领导是帮助性和指导性的,而不是行政干涉,BAAC在自有项目和政府项目之间设立了一道防火墙,防止风险传递。

二、发达国家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

1、美国的复合信用型农村金融制度。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这与其完备的农村金融体制密不可分。在20世纪以前,美国没有专门的农村金融机构,农业信贷资金几乎全部由商业机构和个人提供。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农业发展对信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商业金融机构及个人的贷款由于数量少、成本高,已无法为农业提供充裕的资金。同时,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这些资本急于在农村寻求出路,正是在这种宏观背景下,美国开始着手改革原有的农村金融体系。

以1916 年创设联邦土地银行为起点,美国的农村金融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1933年建立生产信贷协会,并在12个农业信贷区设立了12个合作社银行。为了发挥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扶助作用,政府农贷机构也逐步建立起来。1933年成立商品信贷公司,其任务是对农产品进行价格支持或对农业生产给予经济补贴,借以控制生产,稳定农民收入。而为了发展农村电力事业、发展农村通讯、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别,1935年成立农村电气化管理局。1946 年成立了专门为贫困农民提供贷款资金的农民家计局。为了促进、帮助农村小企业的发展,维护小企业的利益,在 1953 年又专门成立了针对小企业提供信贷的小企业管理局。至此,美国完善的农村金融格局基本形成。

总的来看,美国农村金融制度属于一种复合信用型模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在提供农业信贷资金的机构中,既有专业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有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二是在金融组织体系上,一般是合作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并存。多种金融机构形成了一个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的农村金融体系,较好地满足了美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本需要,充分体现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导向和支持作用。

2、日本独具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日本的农业发展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地少人多、自然条件差、具有小农经营的历史传统。二战以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农村金融体系,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增加农业积累。

目前日本建立的农村金融体制主要包括合作金融和政府金融两部分,其中民间合作性质的农村金融机构占主体地位,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重要补充。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农协系统所办的信用事业部,是农协的一个子系统,由基层农协的信用组织、都道府县的信用联合会、中央的农林中央金库和全国信联协会三级构成。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作金融体系。一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府背景深厚,带有一定程度的官方色彩。二是体系内的三级组织之间并无行政隶属关系,上级组织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对下级组织进行指导,整个体系内形成了独立的资金运行系统,保证了合作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三是信用合作体系立足于社区发展,树立为社员服务的理念,金融机构的设立坚持立足基层、方便农户、便于管理的原则。四是为了保证合作金融安全、健康地运行,建立了农村信用保险、临时性资金调剂的相互援助、存款保险以及贷款担保等制度。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制的优势是其将合作金融机构与国家的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紧密相连,服务领域相对固定、信息资源较为充分、贷款决策成功率较高,各级信用社独立性较强、经营自主权较大,同时也易于政府对基础行业的扶植。而缺陷则是业务范围狭窄、资金利润薄、靠政府优惠、财政压力大。

三、对我国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从以上国家的农村金融体制建设可以看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导致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和资金的使用成本都比较高,正规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涉足农村金融市场,引起市场引导的失效。因此,在农村金融体制构建过程中,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必要的和有效的。结合各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来看,在农村金融体制构建早期,政府的支持与干预的确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干预并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最终目标。随着农村金融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干预只能越来越阻碍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部门性政策倾向以及普遍存在的严重的法律和规章性障碍等因素,政府干预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所以我国要构建和谐农村金融体制,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政府干预的问题。

1、在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干预中,要把握好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直接干预指运用公共资金直接投入农村金融,间接干预指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环境,如宏观经济、产业政策、法规环境等。我国政府应当把直接与间接两种干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创造一个有利的宏观环境,如审慎的货币与财政政策,贸易自由化,鼓励国内储蓄;同时建立一个适合市场交易的法律框架,如清晰的产权或使用权、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合约强制执行机制等。另一方面,对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适时提供资本或者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再融资;所有这些补贴或优惠应该是透明和临时的,一定要尽可能地减少长时间的直接介入。如对合作金融,在农村资金少、储蓄动员又不够成功的情况下,政府可以用再贷款的形式临时向合作金融机构注入资金,但对于合作金融过于强烈的政策干涉可能会挫伤合作会员的合作积极性,影响合作金融的健康发展。

2、政府干预必须注重农村金融的造血机制,尤其是农村资金的储蓄动员。光靠政府资金的长期注入不可能真正解决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直接过长时间的干预也会破坏市场机制,从而导致资金的分配效率低下。要尽力吸引城市资金,至少不能再抽取农村资金,让农村资金尽可能地在农村体系内循环。

3、小额信贷不仅是有效的扶贫方式,更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形式。应参照国际经验发展农户自助组织,逐步将其转化为小额信贷机构,允许其在法律监管下自由决定利率,以法律形式保证其金融合法性和规范性,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政府同时应建立小额信贷担保基金,构造以GB模式为基础的农村小额信贷体系。

【参考文献】

荷兰奶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篇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农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我国地方各县市党委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原则,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建强乡村基层组织,打造过硬干部队伍,补齐乡村人才短板,强化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先锋引领、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统筹推进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发展。人民论坛理论研究中心整理各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探索实践,并对其中的先进做法和成熟经验进行提炼总结,为今后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1.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地方实践

xx市:创新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面对新时代农村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为避免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服务功能和治理能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建引领发展的基层工作机制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不能很好地适应。以高质量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这份答卷,阳江市把创新基层党建放在首位,致力于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建设产业链党支部,在产业链上搞拉练,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建立党组织,加强基层党校建设,送党课入农田、上渔船、进微群,让党员能随时随地接受党的基本理论、惠民政策和农村实用技术等的教育,并在农村农业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建设富美的新农村。用基层党建引领自治有传统、法治有保障、德治有作为的善治道路。推进基层民主议事,集中村民的智慧,引导村民改水、改厕、清污水、清垃圾等,在富美农村的建设改造中提升基层自治水平。强化基层“两委”干部主体责任,为整顿农村扶贫领域微腐败和作风问题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发动乡贤围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出资出力出策,引导邻里和睦、民风淳朴、文化繁荣的德治之路。

党建引领扶贫工作,决战精准脱贫攻坚。各贫困村、涣散村、薄弱村党支部之间可通过共谋经济发展、共商基层党建、共创精神文明等方式,实现“弱鸟先飞”的共建共赢局面。一方面,大力培养群众身边的“领头雁”;另一方面,结合省定贫困村党组织标准化创建工作,把xx全市xx个省定贫困村党组织打造成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让基层党建和扶贫工作“同频共振”。

xx市: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强化引领乡村振兴新作为

xx省xx市找准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探索出了一条以“5好”为引领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创新推动基层党建转型升级,全面实施党建引领下的“强、富、美、和、安”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新作为。

壮大“领头雁”,以打造“好班子”领跑基层建设。积极实施“领头雁”工程,打造“比、学、赶、帮、超”平台,着力通过“百千万”工程,配强好班长、建强好班子、育强好梯队,努力打造一支敢担当有作为、过得硬战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打造了一支“干事有思路、管理有规矩、服务有真心、群众有口碑”的干部队伍,培育了xx名“省千名好支书”。

消灭“空壳村”,以找准“好门路”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实施“红色产业”培育计划,以党建引领创新推出抱团取暖、飞地物业、美丽撬动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年有余”致富九法,并因村制宜在全市推广,多措并举破解增收难题。通过物业经济、光伏扶贫等方式,基本解决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经常性收入问题。

做出“新业绩”,以守护“好山水”建设美丽家园。把“绿水青山”纳入党建工作成效“评价单”,把“五四三”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主战场,推动广大党员带动身边群众投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xx全市党员争当先锋,深入开展“五四三”等生态治理相关工作,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

解决“一公里”,以供给“好服务”密切干群关系。以党群“1+7”模式为标准,健全基层服务“全科网格”,大力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密切党群关系,有效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江山全市

以党群“1+7”模式,共设网格长xxx名、网格员xxxx多名,组建了规模庞大的“助跑团”队伍,实现了网格员服务群众零遗漏。

传播“正能量”,以弘扬“好乡风”深化基层治理。通过村党组织政治引领、广大党员示范带头,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治理核心组织,以党风促民风,推进民心在基层凝聚、矛盾在基层化解、问题在基层解决。推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激发社会正能量、引领社会新风尚。

xx市:打造党建工作新载体,引领乡村振兴新发展

xx省xx市以“党建+为村”工作为载体,将基层党务、村务和商务高度融合,全面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农村电商和集体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助力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引领乡村振兴新发展。

“网上支部”筑牢战斗堡垒。一是全面加强党员教育:通过“党建之家”板块开展线上学习,将十九大精神、党建动漫等学习内容制作成推送的学习“菜单”,建立党员学习教育资源库,支部党员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参加学习。二是党员管理更有效:依托平台开展线上“三会一课”,解决流动党员不经常参加组织生活的问题;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发表党建日记、带头传达十九大精神、带头组织党员开展活动,了解党员动态,倾听党员心声,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支部与党员之间可以随时交流互动。三是“点对点”服务更加便捷:村党支部可以通过党务、村务、便民服务等板块,将广大党员群众关心的干部任免、脱贫政策、“微腐败”惩治等重要事项及时公开,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连心网”凝聚乡村情感。一是密切干群关系:党员干部通过平台开展“网上走基层”与村民交流互动,收集民意;通过村务公开和书记信箱板块,实时公开信息,让村民了解、参与公共事务;干部所做工作和解决问题随时在平台公开,让村民知晓、监督。二是凝聚基层民心:在当前农村人口流动性较大的情况下,村民通过“为村”平台加强沟通,了解家乡发展变化,联系乡情化解误会,增强凝聚力。三是培育干部群众:通过推广“为村”平台,让干部群众触网懂网,获取新知识、提升新观念,增强互联网思维和发展共享经济的意识,使其能够运用互联网为生产生活、创业就业服务。

党建引领助推农村经济。一是推动产销促增收:以“为村”为载体,整合电商资源,拓宽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二是网上推介乡村旅游:

通过专门板块展示,对本地的人文风情、自然风光和产业发展进行推广,同时发动农家乐、餐饮酒家等入驻平台接受预定,在全域总号中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三是结合金融助力奔康:在开展“党建+金融”活动中,做好线上线下互动,在“为村”上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开展“党员示范店”评选,任命挂职农信村干部,建立信贷工作室。

xx县:创新开展“党建+N”,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辽宁省xx县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行动,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工程理念,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造性开展“党建+N”和“xxx”工作法,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基础,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前列。

创新开展“党建+N”,发挥“党建+”引领作用。xx县立足县情实情,坚持党领导一切原则,设计开展了创新性“党建+N”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乡村振兴与转型发展。关于“党建+N”,即通过抓好“党建+扶贫”“党建+旅游”“党建+生态”“党建+项目”“党建+服务”“党建+矛盾调解”等更多“党建+N”工作,将党建工作与具体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使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每名党员,让党员找到身份感,让群众看到好作风,让党员干部成为引领转型发展的主力军,让党组织成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先锋队。

创设干部“xxx”工作法,打造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xx县在辽宁省率先提出“xxx”工作法,让广大干部得到强化锻炼和培养,使广大干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升素质,以适应转型振兴发展的需要,也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振兴转型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关于“xxx”工作法,即各单位留下xx%的人员完成好日常工作;抽调出xx%的人员深入到乡镇、村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线锻炼;另外选派xx%的干部,上挂到国家、省相关部门及外派到东部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或到各级培训机构学习提升。

以思想观念转变振兴带动xx县全面振兴发展。“党建+N”实质是“党员+N”,党建引领实质是党员引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质是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农民思想观念滞后严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xx县牢牢抓住“干部”这一转型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以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振兴提振xx县干部队伍推动转型振兴发展的信心,带动引领xx县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精神面貌的提振;增强干部队伍主动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创新精神和担当意识,激发xx县人民群众推动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以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思想观念转变振兴推动xx县全面振兴发展。

2.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经验启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的七大战略部署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认真总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经验,对探索回答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党建、怎样加强党建、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这一关键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原则,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新时代党领导乡村振兴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导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化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扩大农民群众的有序参与,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调动农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健全完善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机制,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切实发挥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充分发挥“第一书记”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的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一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强化领导核心地位,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优化村级组织结构,健全组织生活,改进工作方式,抓好组织建设,推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地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基层党建,提升党建质量,创新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探索党建引领“党建+”工作模式,实施农村党建引领发展工程,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互融共促。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一是创新乡村干部工作。按照“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的根本要求,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强化“领头羊”作用,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建立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创造性开展“派挂”干部工作,优化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县乡有关部门年轻优秀干部下沉到乡村振兴一线“接地气”,探索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培养新路,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二是建强乡村工作队伍。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训提升,提高“三农”工作干部队伍“一懂二爱”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新时代“三农”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同时,注重干部队伍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增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实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强化实干担当意识,保持良好从政心态,激发干事创业、服务群众、推动改革、创新发展的动力活力,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来突出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作用。

荷兰奶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篇7

王 宁 武汉大学

如何加快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热门话题。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是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战略发展具有支柱性和带动性的产业,是能够聚吸世界先进技术、能够占据国内外市场制高点的产业。我们必须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方面,北欧国家芬兰的成功实践或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芬兰的强国之路: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首位

芬兰是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一个小国,人口有530万,面积为33.8万平方公里,且1/4的国土处在北极圈内,气候条件较差。19世纪中期,芬兰属于欧洲偏远落后的贫困地区。在二次大战结束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芬兰已由一个以发展林木加工、金属加工为主的二流经济国家,迅速成长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强国。2000年以来,芬兰多次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2007年,芬兰的人均GDP已达到45020美元,富裕程度超过了美国和日本。

芬兰的强国之路,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和研究。我们认为,芬兰在战后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把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首位,应该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自上世纪 50年代开始,芬兰选择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50 年代,把发展现代造纸业和造纸机械产业放在了首位。芬兰政府为了改变原来靠林木加工和传统造纸的落后状况,主要依托技术创新,推动林、浆、纸一体化发展,使其现代造纸技术及其机械制造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在全球造纸自动化和技术创新领域一直扮演着领导角色。目前,芬兰仍然是世界上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第四大纸浆出口国,其造纸和纸浆机械占到国际市场的70%;全球每4台造纸机就有一台产自芬兰,世界上最大的新闻造纸机就是由芬兰设计制造的。

2.60 至70年代,推动了向现代造船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跨越。芬兰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及产品出口要依赖于海运,所以,发展现代造船业及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其工业化的优先选择。目前,全球最大的豪华邮轮和先进的南极考察船大多为芬兰制造,世界上使用的破冰船中每10艘就有6艘产自芬兰;全球最大马力的船用发动机(超过10万匹马力)也由芬兰设计制造。芬兰还是全球电梯和自动扶梯设备的最大供应商之一,其电梯的节能技术在世界领先,自动扶梯销量世界第一,升降梯销量世界第三。除此之外,芬兰在港口起重装备、伐木自动化装备、金属制造装备、化工生产装备等领域,也拥有了自主创新的先进技术和制造能力。

3.70 至80年代,加快了现代电信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芬兰是一个电信业发展很早的国家,早在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后,第二年电话便在芬兰出现了。70年代末期,芬兰已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化,对工业的投资开始在国民经济中下降,对电信服务产业的投资迅速上升,使芬兰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最早推进电信技术创新的几个国家之一。如1978年芬兰就开始采用数字电话交换机,第一个在欧洲采用了电传技术;1979年成为北欧第一个采用光纤电缆的国家,1980年其电话网就实现了全部自动化;1981年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数字PABX,1992年又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GSM,等等。目前,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芬兰的电信发展在欧洲或世界上均名列前茅。芬兰的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位居世界第一位。同时其电信资费也是国际上最便宜的5个国家之一,其数据传输和移动电话费只有OECD各国平均水平的40%-50%。

4.80 至90年代,实现了向信息通讯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80年代初,芬兰就开始确立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的战略方向,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电子通讯、办公自动化设备、科学仪表等高科技产业。90年代开始,芬兰的高科技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1991-1996年的电子通讯产业年均增长了168.9%,高科技产品产值年均增长32%,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91年的4%上升到1996年的11.5%;1999年3月,芬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放 3G服务执照的国家。目前,芬兰已经跃升为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并掌控了信息和通讯行业最尖端的技术市场。

5.进入21世纪后,又确立了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目标。芬兰是个无煤、无油、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能源消费的70%要靠进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芬兰政府制定并出台了能源多元化政策,鼓励开发和利用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气体等新能源。到2005年,芬兰的可再生能源已占其整体能源消耗的28.5%,其中生物能源又占到可再生能源的90%。另外,芬兰十分重视节能环保新技术的开发,在能源效率、清洁工艺、水资源保护、废物管理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拥有全球领先技术,而且已有超过60%的芬兰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均属于清洁技术范畴。2008年11月,芬兰又提出了国家气候和能源战略规划,到2020年要使能耗水平与2008年接近,也就意味着芬兰将逐步实现能源消费零增长。

二、芬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做法或经验

二战之后,芬兰从开发森林资源起家,依托技术进步,推动了不同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摆脱了贫困,积累了财富,而且很快实现了国家现代化,率先进入到信息社会。芬兰模式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方面:

1.科学制定并落实产业发展的行动规划。芬兰选择和发展每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从产业发展的基础出发,瞄准世界先进目标,制定出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或行动计划。比如,80年代芬兰电信产业已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芬兰政府在此基础就确立了发展信息通讯等高技术产业的战略方向,并出台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然而进入90年代初,芬兰发生了经济危机,使其GDP在几年里锐减10%,芬兰人并没有就此改变计划,而是坚持“毁灭”中创造,加快结构调整,经过10多年的持续发展,使芬兰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信息通信产业大国。科学制定并落实产业发展规划,重要的是行动。比如,芬兰为了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政府部门或行业就启动了“芬兰清洁技术”推广计划,并使清洁技术涵盖了所有能够预防、减少或消除环境有害的产品、服务和生产流程。更值得一提的是芬兰人的节能环保意识,可以说人人都参与了行动,用芬兰人的话说,“不会放过节能环保的任何方法”。

2.努力完善产业技术创新的社会驱动机制。要搞好产业技术创新,既要依靠企业内在的创新动力,更要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创新驱动机制。芬兰在这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1)从60年代起就开始大力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并实行免费高中和高等教育,为技术创新培养和储备了大量人才;(2)1970年成立了芬兰第一个高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即“国家研究与发展基金”,主要支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3)1977年成立了直属议会的“芬兰独立庆典基金”,旨在保障事关国家独立与重大课题的研究费用;(4)1983年芬兰贸工部建立了“技术发展中心”,主要资助企业开发高技术;(5)80年代开始又建立了多个科学商务园区,引进市场机制,加快高技术成果转化;(6)芬兰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收取能源税的国家,每年能源税额近30亿欧元,政府全部用来支持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现在,芬兰每年在技术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已占其 GDP的3.5%,超过了日本和美国。

3.不断强化企业的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芬兰现在位居前 30名的大型企业大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开始都只是传统的加工企业,后来通过不断的结构变迁,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很多公司经过合并、收购和联合,告别多元化,集中发展自己最擅长、最具自主创新力的产业,使自己成为了不同产业领域中的世界级公司。比如,芬兰林纸工业领域过去有数百家企业,现在已演变为只由芬欧汇川、斯道拉思索和林协集团三家公司控制。诺基亚公司更是典型的例子。它成立于1865年,当时只是一家林业加工厂,二战后主要从事造纸、生产橡胶和电缆;随着电信和移动电话的发展,诺基亚开始越来越多地投资电子产品部门,并逐步将造纸、轮胎、电缆等业务压缩到最低限度,确立了专业化发展的新战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诺基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将大量的研发转移到信息通讯技术领域,形成了领先全球的技术竞争优势,对促进芬兰高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据芬兰经济研究所统计,诺基亚一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就占到芬兰国民生产总值的3.8%,出口占到国家全部出口的20%;从业人员占到芬兰就业率的1%。

4.全面拓展企业发展的国际市场空间与国际合作。在芬兰,选择和发展任何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都面临本国市场狭小的问题,没有国际大市场的依托,要发展技术领先的世界大企业、大产业,是根本不可能的。特别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芬兰企业更是大量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并购重组;芬兰政府在鼓励企业走出国门的同时,也进一步开放了过去不愿对外开放的领域,比如,电信市场的开放,使国际大公司IBM、HP、爱立信等都在芬兰设立了研究机构。诺基亚为了延伸其技术优势,还与西门子通信公司合作在中国杭州建设开发园区,致力于先进移动通信技术开发;2006年,芬兰就成立了环境技术中国项目委员会,旨在加强芬兰与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2009年6月,中芬又签订合作协议,在赫尔辛基设立中国首尔海外创新中心,两国的合作进一步升温。

三、芬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中国的启示

中国与芬兰的国情有很大不同,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照搬芬兰的经验。但是,分析芬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许多成功做法或经验,仍然给予了我们很多重要启示,值得我们研究和吸取。

第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要抓住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二战后,芬兰在不同历史阶段选择和发展了不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出于本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更重要的是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对于中国来说,选择和发展哪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选对了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选错了就将贻误发展时机。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基本圈定了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业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整体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同时也代表了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次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第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停留在加工生产环节。芬兰把传统的林木加工业发展成现代新兴的造纸工业,没有去廉价地利用和出口其林木资源,而是着力于造纸业的高端发展,一端是采伐机械及其远程控制技术;一端是先进的造纸设备出口、海外技术咨询和工程设计等产业链扩张。中国在传统加工产业方面有厚实的基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可以起步于某些传统加工业,但不能停留在产业的加工生产环节。我们要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把产业的内涵外延做深、做透,加快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向国外延伸,逐步确立产业高端上的国际竞争优势,传统加工业也有可能改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利于产业间的融合推进。芬兰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实际是其产业间相互补充和衔接的过程,行业界线越来越模糊,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强大。中国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要在那些最有基础或最具优越条件的领域率先突破;另一方面又必须选择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技术扩散性强、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任何新兴产业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发展,它既要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又要为新一代产业的崛起创造条件,以推动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协调或融合。

上一篇:c开头r结尾的单词6个下一篇:狡猾的小表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