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阅读答案

2024-09-24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阅读答案(精选10篇)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阅读答案 篇1

《植物会说话吗》阅读答案

①植物的世界是寂静的,但是科学研究却发现,植物虽然没有动物那种发音内器官,却也有自己的“语言”:有无声的,也有有声的,更有以类似无线电波的信号形式出现的。

②农业昆虫学家研究发现,柳树的叶子遭受虫害时,就会改变吸收养分的种类,以求增强抵抗力,同时能够分泌出一种挥发性化学物质,刺激邻近未受虫害的柳树,通知它们做好准备,作出同样的应急措施。

③ 更有趣的是植物生理学家的实验,证实了植物在干旱缺水时,会从茎部和根部发出声音来。其声音来自木质部的振动,木质部有许多输送水分的导管,水分通过导管从根部往上输送。在通常的情况下,导管内充满水分,而当受旱缺水时,植物就尽力去吸取水分,木质部导管经受不住张力便破裂,裂口里形成的空气小泡,致使木质部导管壁振动,产生声音。

④科学研究还证明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发出一种类似无线电波的信号。即当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时,有电子传递过程。人类如能接收这种“电讯信号”,并将它破译出来,就可以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每一过程。人们不必涉足田间就可以知道农作物什么时候需要灌溉、施肥、治虫,以及什么时候成熟,可以收获。据文献报道,俄罗斯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首次破译出植物的“电讯信号”,听懂了植物的“语言”。

⑤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听懂”植物的“语言”,实现人类和植物的“对话”。到那时候,“农民不出门,能知田间事”,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A.植物会说话吗?B.“听懂”植物“语言”对农业的作用

C.植物的“语言”D.植物的光合作用

2.下列对本文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按“总一分一总”的逻辑顺序介绍植物也有自己的“语言”。

B.第①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植物“语言”有三种类型。

C.笫③段对“植物也有声音”这种语言现象作详细的诠释。

D.第④段举俄罗斯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首次破译出植物“电讯信号”的例子,说明听懂植物“语言”的重要意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倒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据文献报道,俄罗斯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B.人类如能接收这种“电讯信号”,并将它破译出来,就可以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每一过程。

C.水质部有许多输送水分的导管,水分通过导管从根部往上输送。在通常的情况下,导管内充满水分。

D.到那时候,“农民不出门,能知田间事”,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

参考答案:

1.C

2.D

3.B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 篇2

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脑满肠肥、大腹便便,是那时典型的富人形象。如今呢,肥胖症席卷发达国家,而在这些国家中,穷人中的肥胖症最为严重。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一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

《经济学人》不久前有一篇报道,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仅2011一年,就增加了6000万辆新车。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在发达国家中,步行以外的旅行,有70%靠的是汽车。欧盟的汽车制造与服务业,雇佣着1200万人,即6%的就业人口。美国则有800万人靠此业谋生,占私营企业工作岗位的4.5%。在发达国家,除了偿还房贷外,另一项最大开支是用于汽车消费。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在20个发达国家,人口一直在增长的情况下,汽车旅行里程呈饱和状态。英法德日的汽车旅行里程,从1990年开始下降。美国是个例外,但在本世纪初也已经触顶。发达国家从总体上看,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颇有信心地推断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年出生的人,今年已经67岁。这些发达国家第一代大部分人都开车的。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驶执照。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然而,他们恰恰是马上要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则大异其趣。这代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英国一项研究揭示,快三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1998—2008年间从20%增加到28%,但开车的却少了。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2001—2009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有研究表明,美国18—34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也许同样重要的是,年轻人越来越把汽车当成日常工具,而不是什么“美国梦”的象征,不是非追不可的时髦。

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来的中高产是汽车的主要消费者。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比如,美国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无车家庭的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不断升高,目前已达到13%;但在农村,只有6%的家庭无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估计,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77%上升到2050年的86%。这意味着,将把快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救出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1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20世纪大为不同。汽车在20世纪的城市化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战后的美国代表着一个非常典型的模式。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来演绎,城市化变成了郊区化式的铺张发展:中高产移居郊外;市区空洞化:贫困、高犯罪率和破败的学区,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则成为基础设施的骨干,使白领阶层得以在郊区的“睡城”和都市中心办公室之间每日远距离通勤,最终导致公路不堪重负,严重拥堵。这使郊外中高产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面临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开始了去汽车化的进程。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大力扩张自行车道,强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伦敦、斯德哥尔摩、米兰等城市,以不同的形式征收进城的拥堵费。美国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这次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清晰地显示了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城市中心和近郊的房价迅速反弹。比如,最近一年多来波士顿市内的租金连创历史最高,纽约市区特别是曼哈顿地区也房价飙升。与此相对的,则是所谓“远郊的死亡”。

《穷人的自尊》阅读答案 篇3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的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八十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地往外掏。在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震慑”住,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拘束,但很高兴。

送走女学生和她的父亲,丈夫一脸诧异。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因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进述了前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10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绵梨。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呢!”

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威,父亲让我喊他姨爹。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吃完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我们贫穷,血缘和亲情也谈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它像一根软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印痕。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1.从文中找出一个既有语言又有动作描写的句子: 一直等姨吃完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

2.请概括文中“我”亲身经历的两件事: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画横线)。(2分)

顺便来瞅瞅老师(chou qiu ) 留下抹不去的记忆(mo ma )

答:chou mo

2、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2分)

答:划去“竟然、精心、害怕、居然”

3、从文中找出下例词语的近义词。(2分)

拘谨( ) 诧异( )

答:拘谨(拘束) 诧异(惊奇)

4、文中表示“看”的词还有___、____、____,除文中出现的,请你再 写3个(一个字的)___、___、___。 (3分)

答:文中出现的--瞅、望、瞧 除文中的还有--盯、瞪、观、瞄、瞥等

5、联系上下文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2分)

答:文中出现的--瞅、望、瞧 除文中的还有--盯、瞪、观、瞄、瞥等

从眉目上看 相貌(或脸形、长相、面目)

生怕鸡蛋被挤破 非常害怕

6、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

答: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过渡(或承上启下)

7、你认为女学生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答:女学生的父亲是一位尊敬老师、老实、淳朴、贫穷的.人。可以从他说的话和带鸡蛋的方法以及拿鸡蛋的动作看出来。

8、读了这篇文章,对“收礼”有自己什么的看法,请写出来。 (2分)

答:至少要从收什么样的礼和怎样收礼两方面答。 我会从“送礼”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在哪种情况下会去“送”礼?

《穷人》阅读答案 篇4

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是________描写,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来形容西蒙很穷。(2分)

2.“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西蒙可能想要抓住什么?(多选)(2分)

A.抓住生的希望,和孩子幸福生活在一起。

B.抓住孩子,希望多亲一下孩子,多看一眼孩子。

C.抓住孩子,带走孩子。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最能表现西蒙疼爱孩子的语句。(2分)

4.西蒙临死时,最牵挂的是两个幼小的孩子。请用上省略号、问号、感叹号,写一写西蒙临死前的心理活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环境一贫如洗

2.AB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阅读答案 篇5

193月30日,美国信孚银行William Overholt博士(《中国的崛起》一书的)应邀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作了讲座,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发表了他的看法。

一、亚洲的贡献

近几十年来,亚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亚洲各国内部进行的社 会和市场变革,亚洲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首先体现在亚洲国家经济的高增长率上。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都先后达到了10%左右。而俄罗斯、东欧国家则在转型期间使经济遭受重创,例如波兰,它的经济要恢复到改革前的水平还需要十多年的时间。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持续的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的特殊之 处在于它是全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中很少出现大的利益受损失的集团。亚洲的第二个转变是亚洲国家力量的崛起。100年前,中国、韩国等国家在世界上处于落后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他们的执政者在世界强国面前抬不起头来。而今他们的地位已大大提高,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美国而言,中国是其电讯、飞机制造以及饮料(例如可口可乐)等行业最重要的购买者。 几十年前,在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地,一个领袖当选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他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因为这意味着国家会走 向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但现在人们已经发现,在中国和亚洲四小龙不管 谁主持政府,经济发展之道的.区别都较小。中国领导人的开放思想使中国获得了极为巨大的外资流入。中国在近年来的经济表现是任何经济学家都没有预料到的。

二、亚洲经济存在的问题

目前,亚洲经济,主要是东亚经济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在过去的一段时期中,由于大量廉价资金的涌入,东亚的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泡沫经 济。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高得离谱;印尼和韩国都花费了大量资金用于效益不高的重化工业。当泡沫破灭之后,他们的房地产、股市价格大跌,本币急剧贬值,许多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银行面临倒闭危机,失业率急剧上升,经济出现了衰退。原来作为亚洲经济领头雁的日本在90年 代初出现泡沫经济以后,没有痛下决心改革经济,希图以保持不变来挽救其股市和房地产业,避免企业破产和银行业的巨额损失,推迟解决问题的时间表,所以它的经济在7年之后还未恢复。而香港对经济调整的问题则十 分有决心和策略。例如在对银行的政策上,香港倾向于保护存款者的利益,而不是银行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这与美国对付其80年代的银行危机所采取的方针是相似的,美国的经济到90年代开始恢复,而香港的经济也有望于今年年底复苏。中国也出现了泡沫经济,银行的坏帐很多,下面将具 体讨论一下中国的问题。

三、中国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中国也面临着几个大的挑战。 第一是国有企业和银行系统的泡沫问题。和大多数东亚国家一样,中国也第二是社会变迁问题。中国正发生着迅速的变化。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各种类型的教育正在普及,因为人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来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技术变革迅速,人们要求有不断提出新问题的权利,否则就无法实 现技术进步;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市场的主导力量越来越得到体现,政府的控制在减少,企业和个人拥有了更大范围的自由;对法制规范和政策透明度(transparency)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在这么快的变化面前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发展,中国的变化到底要有多大、多快,这是中国人必须思考 的问题。 以上最后一点——对法制规范和政策透明度的需要值得强调,因为它对商业 和投资具有重要意义。投资者,尤其是境外投资者在对中国公司投资前,会需要知道该公司过去的经营状况、吸收和运用投资并给予回报的明确策 略以及如何具体执行并接受监控等一系列情况。在东亚泡沫经济崩溃后, 投资者对政策透明化的要求更高了,例如台资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就抱有这种态度。透明度越高,投资者才越放心投资。而被投资的公司出于种种考 虑并不愿这样做,因为可能会损害它这方一些人的利益,所以必须用制度 规范来保证。透明化是当今世界推动社会变革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要实 现透明化,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行分离-政党与商界分离,政府与企业分 离。 第三是中国的国际政策问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中国对香港的政策是中国对世界最重大的贡献之一。中国在这次东南 亚金融危机中表现了对国际社会负责的态度。现在中美关系即将拉开新的一幕。中美两国的和平共处是世界之福。虽然有一些美国人担心中国的强 大会带来的影响,但绝大多数的美国人民和领导者还是希望中国能尽快走 向富强之路。中国将来如何发挥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是中国人应该考虑的问题。

四、提问与回答

问: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对中国能否信守以及在多长时间内信守人民币不 贬值的承诺表示担心,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首先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对中国国内经济有稳定作用。这可以防止中 国居民通过各种方法将手中的人民币变为外币从而导致银行危机。其次人民币不贬值也能在贸易中有优势。因为现在中国企业的生产更可靠,而印 尼等国家的企业则由于资金问题而使生产带有一定不确定性,所以不少香 港的进口商将定单转向中国大陆。

问:请您谈谈经济发展与民主的关系。

文化标志阅读题及答案 篇6

试题内容:

2.阅读下文,读后回答问题。(15分)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的考古学者对于这两个问题总算找到了解答的钥匙。

中国古文化有两个重要的区系:一个是源于渭流域的仰韶文化,一个是源于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它们形成、出现的时间距今约有六七千年,都是从自己的祖先衍生或裂变出来的,都有自己的“根”,也都有自己的标志。仰韶文化的一种标志是玫瑰花(枝、叶、蕾和花或仅花冠),而红山文化的一种标志是龙或仅仅是龙鳞。

花(华)和龙最早分别出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华山脚下和燕山之北,其“根”的生长期则可追溯到七八千年以前。二者出现的时间相近,条件相似。这样的事实意味着东亚大陆上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华山脚下的玫瑰与燕山以北的龙在桑乾河上游(河北、山西北部)对接。二者真正结合到一起的证据是在大凌河上游的凌源、建平、喀左(辽宁西部)发现的。近年来那里发现了红山文化后期的祭坛、女神庙和积石 群,其中有玉雕猪龙、玉雕玫瑰、玫瑰图案彩陶筒座和彩陶盆,这些距今不晚于五千年。玉雕猪龙放在男性墓主人身上,玫瑰图案彩陶筒座和彩陶盆配置在积石 四周--以龙和花(华)为象征的两个不同文化传统结合成了共同体,迸发出文明的“火花”。

距今四五千年,以晋南襄汾为中心的“陶寺”遗址所代表的古文化,人们已经使用大石磐与鳄鱼皮鼓随葬,这反映出社会发展到了比红山文化更高的阶段。他们使用具有明显特征的器物群,包括源于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的 (jiā),也包括源于红山文化的朱绘龙纹陶盘,还包括长江下游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的一种“└”形石推刀。这反映出他们的文化面貌已具有从燕山以北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域的综合体性质。

史书记载,夏代以前有尧舜禹,他们的活动中心在晋南一带。“中国”一词的出现也正在此时,所以史称舜即位要“之(到)中国”。后人解释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由此可见,“中国”一词最初指的是晋南一块地方,即“帝王所都”。而中原仰韶文化的花(华)和北方红山文化的龙,甚至江南的古文化都相聚于此,这倒很象车辐聚于车毂,而不象光、热等向四周放射。这样,我们所讲的“中国”一词就把“龙”和“华”总揽到了一处。距今四千至两千年间,经历了夏商周三个王朝,到秦实现统一。《史记》说:“秦以兵灭六国,并中国。”这个“中国”不同于舜“之中国”的那个“中国,从词义上讲,已经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没有什么不同了。

①文章第一段开头的两个空框应该选填哪一组疑问句(2分)

(A)华(花)人、龙的传人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它们和中国的古文化有什么关系?

(B)华(花)人、龙的传人因何得名?中国文化的根源和发展过程怎样?

(C)中国人为什么又叫华(花)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是怎样起源的?

(D)华(花)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这三者是怎么成为同义语的?中国人的根、源在哪里?

【答】(  )

②以下是有关段落的大意,分别选出正确的一种:(3分)

a.第二、三段主要说明了:

(A)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古文化分别出现。

(B)中国古文化的两个重要区系在什么地方。

(C)两种古文化都是从自己的祖先衍生或裂变出来的。

(D)两种古文化出现的时间相近,条件相似。

【答】(  )

b.第四段主要说明了:

(A)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古文化的结合。

(B)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不同文化真正结合到一起的证据。

(C)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不同文化结合的地点、时间。

(D)近年来后期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

【答】(  )

c.第五段主要说明了:

(A)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文化面貌。

(B)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文化的性质。

(C)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文化的发展。

(D)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文化的综合。

【答】(  )

③下列各项中哪些是与以龙为标志的文化有关的器物,哪些是与以花(华)为标志的文化有关的器物,分别选出来(在答题的画横线处写出):a小口尖底的 ,b祭坛,c玉雕猪龙,d“ ”形石推刀,e玫瑰图案彩陶筒座和彩陶盆,f积石 群,g朱绘龙纹陶盘,h女神庙,i玉雕玫瑰。(2分)

答与以龙为标志的文化有关的器物有:____________,与以花(华)为标志的文化有关的器物有:____________。

④下面是根据本文内容绘制的示意图,但有些地方画错了,把这些地方找出来,分条简要说明(每条之前标明序号):(8分)

答共有____________处错误:

试题答案:

2.①(2分)D

②(3分)a.A;b.A;c.C

(对1个得1分)

③(2分)

与以龙为标志的文化有关的是:c、g

与以花为标志的文化有关的是:a、e、i

(以上两项各1分,多填少填都算错)

④(8分)

错误有以下几点:

c陶寺文化地理位置不对

d红山、仰韶、良渚三种文化并非同时对接(或:仰韶、红山两种文化的对接点不对)

e“江南的古文化”不应独立一支(或:文中“江南的古文化”指的就是“良渚文化”)

f仰韶文化出现时间不对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阅读答案 篇7

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他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记者问道: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李咏笑呵呵地说: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成熟的稻谷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经过默默地孕育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高l.5米,宽40厘米。一个成年人进去,不仅要侧身,而且还得弯腰,否则就是碰了壁也无法入内。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前,弯腰进出一次。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

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因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原来,弯腰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韧性,是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弯腰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从凡人走向圣贤。

需要指出的是,弯腰并非毫无原则的妥协,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一下腰。是的,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阅读答案 篇8

(2)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的。

(3)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4)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5)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6)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7)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你在伞里吗阅读答案 篇9

你在伞里吗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读品》2008.1)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2分)

2、“妈妈”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的妈妈;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的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的女儿。(2分)

3、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3分)

4、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5、你是这样理解“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这句话的?(3分)

参考答案

1、一对母女在风雨中打着伞骑车回家。(2分。意思相近即可,但答案中必须有“母亲”或“妈妈和女儿”“回家”。)

2、第一个空:关心女儿(疼爱女儿、关爱女儿、爱护女儿)(0.5分),细心体贴(周到细致)(0.5分)第二个空:体贴妈妈(关心妈妈、孝顺妈妈)(0.5分),乖巧懂事(善解人意、聪明善良)(0.5分)(每空1分,共2分)

3、不好(1分)。因为“砸”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猛(1分),与“嘭嘭直响”相呼应,换成“落”就没有这种效果(1分)(共3分)

4、不能删(1分)。因为本段是插叙,交代了拮据的经济背景,解释了我的心“一阵阵颤栗”的原因(1分),有利于更好地展开情节,描写人物(1分)。(共3分)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阅读答案 篇10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身体酸碱性的理论传播开来,感冒发烧甚至癌症的源头被认为是身体变酸。有专家表示,60%的中国人的身体正在变酸。在这个概念下,每个人都惴惴不安,舍碱的保健品也成为了灵丹妙药,人们都希望通过中和自己找回健康。事情是这样吗?

人们通常用pH值来衡量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在正常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这个pH值也是人体细胞完成生理功能的最佳酸碱度。

恐酸说认为,在人代谢过程中,细胞将体内的营养物经氧化分解获得能量时,会释放出各种酸性代谢物。人体体液变酸就意味着内环境的改变,使细胞各种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酸于是成了万恶之源,可导致骨质疏松、糖尿病、肾炎、动脉硬化、痛风甚至皮肤松弛。酸性体质导致癌症的主要依据是日本医学博士用实验证明100%的癌症患者是酸性体质。但更多实验也证实血液酸化和疾病之间是互为因果。即虽然血液偏酸可能导致疾病,但多种疾病也会导致血液变酸,所以很可能你身体的多种不适先来自于疾病,然后才开始变酸。美国科学家张健经论证后表示:酸性体质这概念纯属于虚乌有!

其实酸碱度不光不能决定我们的健康,甚至很难被改变。酸并非从口入,虽然恐酸说一再强调,保持人体弱碱性的基石是合理膳食。并将凡在体内分解的最终代谢产物是酸性的,像红肉、面粉、油脂、糖类等称为酸性食物,反之,像蔬菜、水果、豆制品等被称为碱性食物。但即使你天天撮入所谓的酸性食物,也不可能把pH变成68。因为人的体液具有很强的中和缓冲功能,其自身就能够维持酸碱度平衡,无论你摄入的食物是酸性、碱性,人体的pH值基本不变。

人体从消化到排泄再到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就拿小肠说,它会根据食物的成分来调节对胰液中碱的再吸收,无论何种食物,到了胃里被强胃酸混合后变成酸性,到了肠道又被碱性的胆汁等混合变成碱性。而且,我们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等几大缓冲系统,也使酸和碱无法引起血液pH值的急剧变化。当血液带着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时,肾脏会将酸性物质排出体外,并回收碱性物质,同时还控制和调整酸碱物质排出的比例,以保持机体pH值恒定。我们吃进去食物经过代谢后的最终产物之一为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生成碳酸,这是体内最多的酸性物质,但我们的肺不断地排出二氧化碳,成为调节酸碱平衡效率最高的器官。

其实,人体系统虽然一般呈弱碱性,但保持酸碱平衡最重要。人体中有几个地方还必须偏酸才算健康,人正常的尿液是呈酸性的。此外所谓的酸中毒其实离我们很远。人体血液pH值低于7.35时为酸中毒,但事实上,只有当肺部疾病影响正常呼吸,肾脏疾病影响正常排尿,医生才会查看他们的`血液pH值是否能维持平衡。

最后要说,过多地摄取碱性食物也会引起身体的不适,甚至反而会增加酸的含量。少吃面粉及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红肉等,过量摄取碱性食物.人体缺乏脂肪、蛋白质和糖,将造成营养失衡,也会促使体内脂肪分解增加供能,生成的酸性物质将增多。

总之,虽然少食红肉多吃蔬菜确实对身体有益,但你大可不必大量买入含碱的保健品。如果你实在担心自己是酸性体质,那不妨喝点苏打水,因为即便是酸中毒,医生给患者最常用的也仅仅是小苏打。

5.下列关于身体酸碱性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体的酸碱度不是身体健康与否的决定因素,一些疾病发生在所谓的酸性体质上,原因是多样的,疾病与血液酸化也可能互为因果。

B.人体的酸碱度很难改变,人体体液具有很强的中和缓冲功能,人体也能够根据食物的成分或体液的酸碱变化自动调节人体的酸碱度。

C.人体应该追求平衡,偏酸或偏碱性要根据肌体的具体情况而定,一味追求身体呈碱性,过多摄取碱性物质,反而可能导致酸碱失衡。

D.人体体液最佳酸碱度是PH值为7.35-7.45,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呈弱碱性,在这个范围内,人体细胞能最好地完成各项生理功能。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A人的身体系统通常呈弱碱性,但这不是由人的饮食结构决定的,有时过少摄人油脂等所谓的酸性食物,反而会造成身体中酸性物质的增多。

B.人体的体液变酸,可能会导致各类细胞功能无法有效发挥,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糖尿病、肾炎、动脉硬化、痛风甚至癌症等多种疾病。

C.要保持人体的酸碱平衡,并不需要盲日服用碱性保健品或碱性药物,而主要应该控制膳食,调整饮食习惯,要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

D.人们所称的酸中毒其实不会发生,因为即使天天摄人酸性物质也不能降低PH值,人体的酸碱度是由人体自身系统严密监控着。

7.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身体酸碱性理论在最近一段时间广为传播,人人皆知,这导致含碱的保健品十分抢手,在社会上,服用苏打水盛行一时。

B现在人们大量食用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糖类食物,造成6o%的中国人正在变为酸性体质,这足人们罹患众多疾病的主要原因。

C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红肉类物质之所以被认为是酸性物质,是因为有人认为它们在体内分解后.最终会产生酸性代谢物。

D消化、排泄和呼吸系统能控制人体酸碱度,消化系统增加酸性,排泄系统增加碱性,呼吸系统则通过排出二氧化碳来调节酸碱性。

参考答案:

5.D(PH值7.35-7.45在文中指的是血液的PH值)

6.A(B.这是本文否定的观点;C.本文认为膳食状况不能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

D酸中毒也有可能出现)

7.C(A.人人皆知苏打水也盛行一时属无中生有;B.变成酸性体质一说

不符合作者观点,前后也无因果关系;D.消化、排泄和呼吸系统在酸碱控制上都是综合

上一篇:市场调查课程设计心得下一篇:如家养老服务中心扩建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