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2024-11-25

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共13篇)

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篇1

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工学院王胜桃同学事迹材料

王胜桃,湖北麻城人,出生于一户农民家庭。宁波大学工学院03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乐于助人。在学院学工办担任学工助理,成为老师得力助手。先后担任班级德育考评小组组员,课代表,组织委员,现任032班班长,积极组织班级活动,团结同学。成绩优秀,荣获过“国家二等奖学金”,“章梓雄清寒奖学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荣获“一星级青年志愿者”光荣称号。2005年11月被确立为预备党员。

双手就是摇钱树

王胜桃出生于大别山角下一个小镇上的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爸妈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中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节俭”,打着补丁的衣服,补了又穿的鞋子,遍地柴火满屋浓烟的厨房,那就是她与父母共处二十多年的生活写照。都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虽然王胜桃的父母都是没读过书的人,但是他们却教会了她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做人。在父母的影响下,王胜桃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坚持着真诚待人的好品格,体味着奋发图强的快乐。她一直记得父亲那句话:双手就是摇钱树,所以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境而看不起自己,她坚信只要自己肯拼,一定能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王胜桃的童年并没有因为家庭的贫困而比同龄人逊色。虽然她从来没有零用钱,但她比别人更懂得节省,穿着姐姐换下的半旧的衣服,她的笑容比别人更灿烂,因为她有值得自己骄傲的地方,那就是她在学习上从不落后。当别人在讨论衣服首饰时,她在埋头看书,当别人在计划周末去哪里玩的时候,她却在认真做完作业之后到地里帮忙父亲干农活。王胜桃永远相信自己努力过就不会再后悔,她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绩不仅带给了辛苦劳作的父母无穷的慰藉,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

父母,一生也还不完的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力与追求,她也有,她奋斗的动力来自于对父母的爱,她追求的目标就是能够让自己的父母不再那么辛苦。也许你会笑她鼠目寸光,笑她胸无大志,但是这却是她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对王胜桃而言,父母,是她用一生也还不完的债。

十六岁那年,王胜桃家里又多了一员,她的弟弟降生了,而此时她姐姐也考上大学了,这意味着家里又多了好几笔巨大的支出。对于已经上高中的她,敏感地觉察到这样的变化拉大了她与学校的距离!是否她再也没有机会迈入她想往的大学校门,她不敢细想!她永远不会忘记姐姐拿着通知书回来的那天晚上,父亲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烟,烟很劣质,呛得他泪都流了下来。过了很久,父亲突然抬起头,狠狠地说:“你们两个只要有出息,砸锅卖铁我也供!”听了这话,王胜桃没有感到丝毫的轻松,她分明感受到了另一股压力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感谢父母的开明,发誓一定不要再给年迈的父母增加压力,要用自己的努力还父母以欣慰,用实际行动让父母永不后悔这个决定!

繁多的社会工作并没有让她放松自己的学习、放弃自己的打工生活,因为二年级时学习优秀,她获得了章梓雄清寒奖学金;利用暑假打工挣的钱,基本上也可以解决大三的学费了。这一切让家中的父母高兴了好一阵子。因为体弱的弟弟花掉了父母辛苦劳作得来收入的一大半,剩下的也只是能维持生活,根本无力再资助小女儿了。为了多挣些钱,父亲曾经因为不要命地干农活,中暑倒在地里好几次。现在年过半百的父亲,身体也越来越不行了,她每次打电话回家,总是劝父亲多注意身体,“我自己也有能力挣钱,不要你操心了!”父亲却总是呵呵直笑,说:“白拿别人的总是不好的,能攒多少是多少,总不能欠学校里的。”听着父亲的憨笑,回想着他们为自己付出的辛苦,王胜桃总觉得心里酸酸的,总觉得自己为父母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还有许多事等着自己去做!虽然生活有时让王胜桃觉得有些累,但一想到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一切,她就觉得没有了叫苦叫累的理由,她必须更加努力!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

十九岁,王胜桃独自一人揣着父亲的血汗--大学一年级的学费,拎着她的全部家当——一只不大的箱子,坐了二十小时的火车,走进宁波大学。仰起头看到那标志性建筑,从未有过的自卑感窜了出来,有些茫然,更有些不知所措。但想到自己的誓言,她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艰辛的大学生活。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从大一开始,她就利用双休日去做家教,找兼职,她在心底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自己养活自己,绝不再给家中增加负担,不再花销父母的血汗钱。日子虽然苦了点,累了点,但她毫不放纵自己,因为她时刻牢记父亲的那句话:“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再苦,也要笑着去面对!

兼职的劳酬是有限的,平日里她吝啬地对待着自己。吃饭的时候,她舍不得买那些价钱较高的菜肴,只是咽着口水去拿青菜;寝室里同学衣服一箱又一箱,还叫嚷着没衣服穿,而她却穿来穿去总是一成不变的几件衣服。每次看到有人浪费,看着那些倒掉的饭菜,扔掉的那些破了一点点的衣服,她都会觉得特别难过。她的节俭使她成为同学群里一个特别的人,偶尔会碰到那种不知“苦”滋味的讽刺,她总是微笑走过,不争不辩,却坚守着心底的信念。

生活上的王胜桃没有什么追求,但在学习上,王胜桃是绝对好强的,也许因为从小到大学习是唯一能让她高兴、自豪的事。进入大学之后,因为周末的时间要去打工,所以她平时就更抓紧学习了。在学校的大多数休闲时间里,她都是在自修。幸运的是学校图书馆藏书颇丰,为她省去了不少买书的钱。上图书馆找资料、自修、学习对于她,便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别人无法品位的享受。

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王胜桃觉得她的那点苦还是很值得的。大一时,她获得了国家二等奖学金,这笔巨款解决了她大二的学费,让她不再为学费担心,她毅然放弃了助学贷款的名额,把这名额让给了更需要的同学。有能力交学费了,生活费靠自己的双手也能解决了,此时的她不再觉得茫然,她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且有信心去做好!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生性开朗、活泼热情的王胜桃,也很喜欢帮助别人,用她的话说“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虽然自己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自己生活也拮据,然而,听班上团支书说一个四川小女孩即将面临辍学,需要资助,她的心就开始着急了,突然牵挂起那个陌生的女孩来,毫不犹豫地从自己不多的生活费中拿出钱来,塞到捐款箱里。虽然数额很少,但是那却是她的一颗火热的心。就这样,他们班级凑钱资助了那个小女孩两年,而每次她都会挤出些钱来,为那个未谋面的小女孩出点薄力。

在生活学习中,她总是一副热心肠,对同学有求必应。寝室室友脚扭掉了,她帮忙涂药、按摩,替她买饭。在大二时,听说要搞一个大二大一结队辅导学习,她第一个报名参加。周末里白天为了生活费要去做家教,晚上她仍然准时去辅导大一的同学学习,从来没有缺过一次。她开朗的性格让那些大一的学妹们经常和她聊天交流,请她出主意,在她们眼中,她就是她们的知心姐姐。

对朋友,她是如此,对萍水相逢的人,她也是这样热心。当她在路上碰到陌生的问路人时,她很细心地领着他们过去,并且还热心地给他们对介绍学校的建筑布局,让他们更方便:当她在下课去吃饭的路上碰到自行车钥匙丢掉而只得扛着车走的女生时,她立马过去帮她拎着后轮,送到修车的地方,笑着说声“不用谢!”悄然离开……

如此的种种,很多很多,她总是笑笑说“顺便得很的小事情,也没什么的!被人感激的感觉是很快乐的,这也是一种享受啊!”

她申请做了学工办老师的助理,不仅因为那是一个勤工助学的机会,她向往的是另一种锻炼:从自己的小圈子中走出来,更多地面对同学,更好地为他人服务。学工办助理的工作是辛苦的,她用自己默默的辛勤付出,从一个对学生工作一无所知的小女孩,逐渐成为助理中最能干的“头”。融于集体氛围中的她,是快乐的。她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她也喜欢为同学们做点事情。同学曾开玩笑地说:“王胜桃的牙齿最健康了,整天见阳光!”她也呵呵地笑得更灿烂了。她的工作不仅获得了老师的赞赏,也得了同学的信任。她担任了课代表,之后又是组织委员,三年级时她被推选为班长,又开始了班干部工作,成为所在班级的“头”。她爱所在的班级,大家都很团结,很上进,互帮互助,亲如一家人。在元宵节煮汤圆,在中秋节煮水饺。班上联系了多个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去天童寺拾垃圾,宣传环保;为澄浪社区活动出谋划策,锦上添花;和月湖城管共同清除城市“牛皮癣”„„如今她所在的班级是学院里的示范班级,班级凝聚强力,活动丰富,学业成绩好,获奖学金的同学也多,曾在校报上作过宣传,也曾被学院推荐参与了市文明班级的评选,她本人被评为了“一星级”志愿者。

王胜桃常想,这个世界于每个人是公平的,它总是会给每个人一样与众不同的东西,让每个人都能闪光。她的生活虽然有些清贫,但却是快乐的。她为自己奋斗的历程快乐,为自己获取的成绩快乐,为得到那么多人的关心而快乐,也为服务着别人而快乐!她一直用一句座右铭勉励着自己:只要相信自己,自强自立,一切就皆有可能!在获得了学院章梓雄院长捐资设立的奖学金后,她在获奖感言中写道:幸运地选择了宁大,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篇2

学困生一般是指学业成绩差或品德不良的学生,他们只占班级里的少数,但活动能力却较强,影响范围极其广泛,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就成为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尽管我们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但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愿。因此,对于学困生的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抓住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切实做到药到病除。

一视同仁,用平常心去对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了首位,这既顺应了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体现。多年来墨守成规的教育模式造就了一批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他们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对学生的期望更是爱之深,恨之切,恨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要无可挑剔的吸收消化。因此,教师累, 学生更累。

他们固然无愧于春蚕、红烛的称号,但是教师在有教无类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不以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距,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期望每个学生都一样的优秀,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学困生的比重虽然占班级少数,但作为教师不能回避这一事实,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有权利得到教师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所以在教学中,学困生虽然有的学习慢一些,有的纪律差一些,但教师不能因此对待他们有等级之分,要善于抓住每名学生的特点,对接受能力低的学生可以采取“课上听一听、课间问一问、课后再帮一帮”的方法进行教育;对待纪律差的学生可以因势利导,监督跟踪以促进其进步。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小时候也不是全部优秀的,例如:

爱因斯坦小时候因学习差,经常被老师责骂为笨头笨脑的孩子,后来却是他创立了相对论而享誉世界。

爱迪生上小学时,就是老师眼中最不受欢迎的人,曾因学习太差而被老师请出校门,但是他却因电灯、留声机等一千多项发明而举世闻名。

海涅小时候也是尽人皆知的学困生,并被认为对诗一窍不通,可后来他却轰动了世界诗坛。

我国数学家苏步青小时候也被老师和同学说成是笨蛋,可后来一举成名……

这些名人后来的表现完全背离了老师当初的判断,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轻下定论,通过教学相长,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所以,教师要让学困生感到从未被歧视,自己并不孤立,这样就会慢慢树立起信心,在集体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以情动人,要有合理的期望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信任、关心和理解每一个学生,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人以渔”,使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都等待教师去发掘,而我们有些教师对学困生总是急躁,恨铁不成钢,这样除了给学生带来紧张和压力之外,毫无任何意义。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笔者所在的班级有一名学困生,并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不努力,导致他的成绩越来越差,并且自卑心理严重。获悉这些情况后,我主动接近他,询问他的家庭情况,得知由于他的父母是单位的骨干,经常加班,父母总是在孩子睡着后才回来,彼此之间根本谈不上沟通交流,更谈不上指导学习,所以导致他成绩一直不好。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就利用业余时间与他谈心,用激励的言语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同时积极与他的家长沟通联系,取得了家长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他的学习成绩提高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变得开朗多了。

师爱如一缕春风,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师爱如一抹阳光,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因此教师对学困生的关心更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班级内所有学生共同进步,一起去汲取知识的甘露。

春风化雨,迎接困难和挑战

学困生因其不同的家庭境况和成长环境,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特征。因此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务必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以往,我们对待学困生的态度存在很多偏颇,某些教师眼中的学困生多是缺点与不足,与优秀生有着天壤之别。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多是批评指责,挖苦讽刺。如果学困生与优秀生同时出现错误,学困生受到的批评也要多于优秀生,这是一种极大的偏见,主要原因是教师心里的那台天平严重失衡。事实上他们并非一无是处,照以往的做法是一棍子打死,只能令学困生越滑越远。

凡事无绝对。有的学生纪律差,可劳动好;有的学生学习不用心,可在活动中却出类拔萃。总之,教师要看到学困生的长处,多鼓励,多帮助,多增加感情投资,常言道“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让学困生体会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觉。

依靠集体的力量,创造暖心育人的良好环境。学生都有被人尊重的渴望,因此,教师应建立一个有利于学困生进步的班集体,教育学生要学会包容,不要排斥学困生,要与他们多交朋友。记得有一名学困生曾用“难过”造过这样的一个句子,“我的朋友和我生气了,令我很难过。”这发自内心的话语多么令人震撼!他们渴望朋友的关心、同学的帮助和集体的温暖。这些会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生活位置,施展自己的才华,虽然这种才华的展现有早有晚,“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只要坚信这一点,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他们都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欣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对学困生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这也有待于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教师对待学困生要充满真情实意,才会使学生心感受到师爱的力量,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教师好比园丁,勤奋浇灌花朵越开越美;教师好比舵手,认真掌握航向才不会偏航;教师好比指挥,让乐队奏出和谐悦耳的篇章……

大树,撑起一片蓝天 篇3

一年过去了,小树换上了新装,个头也长高了,并时常与在它身上休息的小鸟聊天,孩子也成了它的新朋友。

10年过去了,小树已经成为大树了。枝繁叶茂,朝气蓬勃。树上,一群小鸟在你追我赶地嬉戏;树下,一群小孩正在玩游戏。

50年过去了,以前的小树已成了参天大树。一群小鸟早已在树上安家,每天都高兴地唱着歌迎接每一个来往的行人;而树下已不再是只顾着玩的小孩了,一个学生正坐在树下看书。

当年的小孩现已成了老者。当他来到大树前,惊讶地发现小树已经长这么大了。学生见状,连忙让座,老者示意说:“你坐吧。”学生说:“爸妈说,要尊重长辈。爷爷,您坐吧。”老者看到学生挺有诚意的,不好拒绝,就坐了下来。一手摸着树,感慨地说:“我就像这树一样老了,不中用了。”学生连忙反驳说:“爷爷,您并不老。您和树一样伟大,用自己的身躯为行人、小鸟遮风避雨;吸进去的是二氧化碳,呼出来的是氧气……”

激励撑起一片蓝天-德育 篇4

一、问题情境

(一)个案研究背景

曹俊豪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他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在人面前不苟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经常不完成作业,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是一拖再拖,无论是面对老师的表扬,还是面对老师的批评,一直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样。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帮助他增强自信心,走出阴影呢?

(二)、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苟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老师的表扬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曹俊豪的父母是再组家庭,平时忙于工作,把他安排在爷爷奶奶身边几乎很少过问。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低,对他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爷爷奶奶只顾照顾孩子生活,缺少交流,缺少监管长期不在父母身边,孩子逐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二、解决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曹俊豪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曹俊豪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曹俊豪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曹俊豪同学……”渐渐的,曹俊豪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面对表扬,不再无动于衷,开始会心的微笑。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曹俊豪自信心缺失,办事拖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曹俊豪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无论工作多忙,也要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多于孩子相处交流。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曹俊豪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三、解决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曹俊豪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四、总结反思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在灾区撑起一片心灵的蓝天 篇5

5月31日,星期六,是休息时间,在一个咖啡厅里,我约见了从四川灾区回来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刘建辉。一见到刘建辉我就感觉到她明显地瘦了,我知道这段时间她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按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天在考验她。

与刘建辉进行了近3个小时的深谈,我破例没做采访提纲,采访却是非常的顺畅,这是一次贴近心灵的对话,也是一次震撼心灵的对话,更是一次用心灵倾听的对话。

奔向灾区

5月12日以来,世人的目光聚焦在这个曾经陌生的地方——四川汶川。对深陷灾难的同胞,大家纷纷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着自己的一份爱心与关切。

灾难是一种衡量。衡量勇气、衡量性情、衡量担当。地震发生后,在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网站上刘建辉看到一条信息,招募去灾区实施心理救助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一定为灾区做点事的想法在刘建辉的内心涌动,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且很快就得到了回复,让她马上进川。就这样心理咨询师刘建辉,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候,用她女性柔弱的身躯包裹着博大的爱心,作为吉林市唯一一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毅然奔赴大西南,奔向地震灾区。

5月19日,她撇下了马上就要中考的女儿和刚刚住院的公公,只身前往成都。加入到中国儿童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健康863网联合组织的心理救助团,和大家一道对灾区的孩子和老人进行心理救助。同时,还要担负起收集灾后心理主要问题症状及咨询等科研工作,为以后的心理救助工作积累第一手资料。

心灵呼唤

一进入灾区所有的一切都变了,刘建辉没有了时间、吃饭、休息的概念,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吃的是面包、火腿肠,看到的是残垣断壁、破损的家园和呻吟的灾民。刘建辉的工作小组共有三人,住在四川大学,每天往返灾区,要在路上颠簸3、4个小时。在那里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余震,每当余震发生,很多人都喊叫着跑出去,刘建辉却呆在屋子里,感觉到床像船一样不停的摇晃,她说,真的顾不上那么多了,实在是太累、太疲惫了。就想好好的睡一觉,让身体和心理都放松一下,因为第二天还要面对更多的残酷。

在极其恶劣的灾害和极度悲伤的情绪面前,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灾区的好多人都对地震产生了恐惧心理,甚至不愿意提及“地震”这两个字。刘建辉他们就用音乐、肢体语言、绘画、领孩子们做游戏等方式,来舒缓人们的恐慌心理,让孩子和老人们的紧张情绪得到释放与缓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重。

什邡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空间里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做心理救助的时候,要求工作人员一律戴口罩。但是,刘建辉他们三个人在与灾民接触的时候,都把口罩摘了下来,他们认为这是对受灾群众的一种尊重。一次,当心理救助要结束的时候,一位老人感激地伸出了自己沾满灰尘的手,刘建辉毫不犹豫地把双手迎了过去,并给了老人一个亲人般的拥抱。

她把自己午饭的火腿肠分给了一位84岁的老人,老人说,真香,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面对一位受伤的小学教师,刘建辉用手轻轻去抚摸他腿上的伤口,那张充满哀怨的脸,一下就平静了下来。温情让灾民们感觉到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后的另一种温暖和宽慰。

刘建辉进行心理救助的有一群初二的学生,为了帮助他们摆脱抑郁的情绪,她邀请每个同学给她即将中考的女儿写一句鼓励的.话。我看到刘建辉的笔记本上那些幼稚却又坚定的笔迹格外的醒目:“爱让我们走得更近!”、“只要有爱,心就会相连。”、“愿我们做个朋友!希望你们天天开心,永远幸福!”每个孩子还都留下了自己的QQ号。地震并没有泯灭这些孩子美好善良的天性,在帮助别人、鼓舞别人的过程中,悲伤也远离了他们。刘建辉把自己的手和孩子们的手紧紧地相握,说咱们是一个集体,永远都是一家人。

有一个胆怯的年龄很小的孩子,因为地震的惊吓,因为失去了亲人的护佑。她远远地看着发生的一切,不愿和任何人靠近。刘建辉给了她一个玩具,让她自己在一边静静的玩,并不时的冲着她微笑。临走的时候,这个孩子和大家一起给刘建辉的身上贴了好多的“爱心”,并小声地问刘建辉:阿姨,明天你们还来吗?

5月25日16点21分,青川发生了6、4级的最大余震。当时,刘建辉正在汉旺,刚刚和孩子们做完游戏,坐在一个台阶上休息,就感觉突然坐上了过山车,大地不住的摇晃。刘建辉首先做的是把孩子们揽到怀里,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孩子们也并没有奔向自己的父母,而是和这些心理救助的老师们紧紧地搂在了一起。

一位60多岁的大娘,地震后想起了自己被打成右派的父亲,把父亲的遗像挂在临时的帐篷里,不停地哭泣。刘建辉走进帐篷,向大娘父亲的遗像鞠了三个躬,开始跟老人唠家常,直到老人满是泪水的脸上有了一丝欣慰。

在灾区的十天里,刘建辉觉得自己经历了一次蜕变和提升。她去灾区的时候,知道那里的危险,就已经把生死放下了。到灾区以后的所见所闻,让她更加的意识到人真的不要计较太多,要简单地生活,要懂得感恩,要做好当下,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爱。

离开灾区的时候,刘建辉深情地回望了一眼身后那一片空旷无助、满目疮痍的土地,感觉到人不过是一粒微尘而已,多的只是思想。她感到自己做的事微不足道,她的这份勇气来自于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责任感,她认为心理咨询师就是要豁达、要博爱、要担当。

亲情支撑

刘建辉到灾区前线去了,亲人和朋友对那里又多了一份特别的牵挂。在灾区的时候,她收到了很多亲人、朋友发给她的短信,她感到是对她莫大的理解、关爱和支撑。

“刚刚听了广播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病房心理干预的节目,了解了一些情况,现在灾区的心理安抚很重要,真心为你的选择高兴,发挥自己的能量,加油!”——爱人

“灾区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动,时常有泪。今天是你让我感动,我的爱妻!那里又多了一份特别的牵挂,你是我的骄傲是孩子的骄傲,全家的骄傲!”——爱人

“要注意饮食、卫生、环境的安全,合理分解体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心态,保证休息质量,我会在家为你和那里的同胞祈福!”——爱人

让我们共同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 篇6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我们共同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

一个和谐温馨、安定有序的校园是我们每位同学生命健康成长的乐园,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殿堂。校园的安全关系到同学们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关系到老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关系到家庭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它是学校发展的支点和保障。

同学们,我们赵同中心小学的领导和老师历来也非常重视安全工作,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每天都有许多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在校园各处值勤,学校请了专业的保安护校,这一切都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为了同学们的安全付出的心血。但是要维护校园安全,仅靠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我们全校同学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同学们你可曾知道,也许因为你课间随意在走道中奔跑,也许因为你把楼梯的扶手当成滑滑梯,也许因为你做运动时的不留神,也许你随手扔出的一个小石子、一个饮料瓶,也许你把小商贩出售的不合格食品带进了校园,我们的校园就多了一份危险,少一份安全。”安全关系你我他,校园安全靠大家“。

在此,我真诚地提醒每一位同学能够努力做到:

1、上学、放学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高年级的同学不要骑车上学,更不能在马路上追逐疯闹;

2、不吃路边摊点上的不卫生食品,有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3、课间不追逐、不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互相礼让不得拥挤,不从楼梯的扶手上下滑,行至拐弯处,要放慢脚步,预防相撞;

4、运动时,要遵守运动规则,注意自我保护;

5、课间要做文明游戏,遇事更要冷静、谦让。

用爱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篇7

一、播下爱的种子,鼓起自信的风帆

在我初次带班时,班级里就有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已经失去父母双亲的疼爱,在班级这个大集体,更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更多的关爱与温暖。作为班主任,仅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关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起全班学生的热情,在班级中形成一种“爱”的氛围才行。

班级有一个叫小超的学生经常逃课,有一次放学后他又丢下书包,独自一人奔向海边。得知消息后,我急忙和几名班委一起去追。待我们发现他的那一刻,一向坚强的孩子却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失声痛哭。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陪着他在海边站着,然后又陪他回家去看望他那身患肺癌已奄奄一息的妈妈,触目所及的情景令我顿时瞠目结舌:家中只有年已七旬的外公、外婆和病得连水都不能下咽的妈妈,我不禁潸然泪下。没想到,第三天就传来了他妈妈病逝的噩耗,这对一个早已失去父亲的11岁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将如何面对未来艰辛的生活呢?当天中午,我组织召开了名为“心的呼唤”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我介绍了小超家里的情况,激动之处,自己早已哽咽不堪,有的学生泣不成声。同学纷纷表示要帮助小超同学,并制定了“爱心行动方案”。接下来的日子里,同学们纷纷给他捐款捐物,有的把自己的衣服拿来,有的给他买来了崭新的学习用品,也有的和他结成了对子……全班每位同学都献出了自己的一片爱心,让他感受到了集体的爱。

二、爱心滋润,润物无声

1.启用“心理咨询箱”洞悉孩子的心灵。

有的家长、老师认为孩子是没有心理问题的,其实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也许是中国人所特有的这种内敛的、含蓄的性格使得我们很难在教育中通过直接谈话的方式了解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可是孩子们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发泄途径的,有些话也许在老师、同学面前难以启齿,可在信纸上便可以尽情挥洒了。因此,我们班设立了“心理咨询箱”。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也不太相信它。为此,我专门做了题为“一个真实的故事”的讲座,和孩子们倾心长谈。孩子们这才有胆量写信。有一个同学在信中这样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憋在心里,我在您的眼中究竟是个怎样的学生呢?您能给我一个评价吗?”这个问题看似平常,但是,如果让孩子亲口说出来也不容易,写信这种方式就把这样的问题变成了他和老师之间特有的“小秘密”。

2.家访可以获得鲜为人知的细节。

一位教育家说:“在儿童的心灵深处潜藏着一些大人难以理解的密码。大人应当探索他们的心灵,以自己的成熟和经验精心设计对他们的教育。”孩子们的一些令人头痛的毛病,一些难以理喻的行为,甚至一些古怪的习惯,并不是故意所为。因此,我们教师应以真诚的情感对待他们,创设平等、宽松、自由的相处氛围。

例如,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名叫小欣的女孩子,三岁父母离异,爸爸在深圳经商,妈妈改嫁至今仍杳无音信,孩子跟随年迈的奶奶一起维持生活。原本活泼开朗的她变成了一个逆反心理很强的孩子,处处与老师作对。家访以后,我尽量抓住机会接近她,从行动上、从生活中入手,与她建立和谐、亲切、友好、尊重的关系,她也对我产生了信任和依恋,能自然地向老师表达心里的想法。

三、活动搭台,才华尽展

教育面对的是一群蓬勃鲜活的个体,每名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是一个让老师、同学都刮目相看的好学生。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为其创建多样化、多元化的活动,为每名学生搭建起施展才华的舞台。

1.“值日班长轮换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值日班长要在值班那天的晨会上对这一天的工作学习提出要求,对学生的表现做好记录,晚上放学前要对自己和同学的表现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了管人和被人管的滋味,引起他们的换位思考。而教师只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总结,就会看到学生在自然状况下的表现。

2.实行“2+2班干部管理模式”。

班委制通常存在分工不明确的缺陷,如果说各司其职的话,那么像早自习这样的时段该学习委员还是纪律委员负责呢?上述说的值日班长轮换制也有“班委压力重”这一弱点,于是我采用了“2+2”班干部管理模式,竞选班委后,我召集了十名干部开会,我说:“你们都是班中的佼佼者,深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在我看来,班干部无大小之分,只有分工不同,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和实力选择要担任的职务。”很快八位同学认领了自己的职务。然后两两自由组合,每天两个人来配合值日班长管理班级的常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3.“我最喜欢诗词”活动。

利用晨会开展“我最喜欢的诗词”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积累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搜集意识,顺应时代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四、笑容绽放,如沐春风

小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的一举一动甚至情绪变化都会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教师在面对学生时,绽放出一脸的笑容,用慈爱的目光关注学生,学生就会感觉如沐春风。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是交流、沟通。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证明:教师热切的期待可以产生一种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力量,使学生如老师希望那样有所进步。我们作为教师,为何不能多给学生一个笑容,一点信任呢?也许就是因为这不经意的一笑,就改变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学习并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心灵的互动。

五、真心付出,初见成效

别样母爱,撑起一片蓝天 篇8

尽管上个周末,她刚和“妈妈”、“爸爸”还有“哥哥”去汉王镇摘了草莓;尽管她身上穿着的红色外套,是马传亚刚从南京买回来的;尽管开家长会时,她总拖着马传亚去;尽管和小朋友聊天时,她的口头禅就是“我妈妈说”……

马传亚是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环城司法所所长。回忆与王真在一起的6年,她说:“一开始,我是带着同情去帮助她的;而现在,我们已经成了真正的一家人。”

“马所长改变了我和小真的人生。” 仍在服刑的王强说。

一声怯怯的“妈妈”,让她心酸

她与王真的母女情缘,从徐州监狱开始。

2006年,那时的马传亚还只是一名普通司法所干事。那年3月,司法所去徐州监狱举办教育活动时,马传亚发现一名30多岁的服刑人员一直偷偷抹泪。马传亚悄悄走到他身边,递过一包纸巾:“有什么困难,你可以告诉我,咱们一起解决。”

沉默片刻,王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在一次吵架中,他失手捂死了妻子,虽然投案自首,但仍在2002年被判刑18年。当时,王强的女儿出生刚2个月,他的母亲受不了这样的刺激而精神失常,好端端的家庭顿时支离破碎。王强的父亲下岗后没有收入,靠给人打零工,一个人挑起了抚养女孩的重任。

這个女孩就是王真。

为了让王强安心改造,第二天,马传亚来到了王真家,希望能够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回想第一次看见王真的情形,马传亚依然有些心酸:当时王真已经4岁了,但性格孤僻,很瘦弱,看见几个陌生人进来,就红着脸不敢说话,跑到卧室的角落里不肯出来。“这孩子内向。”王真的爷爷抱歉地说。

那一天,或许是马传亚亲切的笑容感染了她,或许是精美的糖果吸引了她,当王真看到蹲在自己面前的马传亚时,破天荒地笑了。马传亚抱起王真,轻轻亲了她一下。

此后,马传亚常给王真送去一些玩具、衣服和零食。

2006年4月的一天傍晚,马传亚带着儿子逛超市,恰巧遇到了和爷爷来超市的王真。儿子盯着一件飞机玩具喊了声:“妈妈,看!”她自然地回答道:“哎”。就在这时,王真突然也怯怯地喊了一声:“妈妈!”……

马传亚愣住了,爷爷也愣住了。许久,没有人回应。王真急切的话打破了沉默:“爷爷,我妈妈呢?”

那一刻,马传亚的心揪在了一起。她清楚地看到,王真一直在望着自己,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和希冀。想到自己的儿子一直在父母怀抱里撒娇,再看王真,强烈的反差激起马传亚内心的同情和感伤。妈妈这个角色,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多么重要!当时,马传亚就下了决心:她要做王真的妈妈,让孩子的这一声“妈妈”,从此有人回应。

“当时,家里的老人也曾劝过我,别给自己惹麻烦。可我总觉得,她那一声妈妈,是冲着我喊的。”马传亚动情地说。

几天后,马传亚带着大包的礼物来到王真家中,成为了王真的“妈妈”。年幼的王真瞪着大眼睛开心地说:“爷爷,你怎么说我没有妈妈呢?你看,我妈妈来了!”

王真成了马传亚家中的一员

从那以后,马传亚时常把王真叫到自己家里吃饭、写作业,换季时不忘给王真添置几套衣服,周末时一家人出游,王真成了不可缺少的一员。马传亚的丈夫和儿子也非常支持她,出去买玩具时,儿子会说:“妈妈,这个给妹妹也买一个吧!”丈夫也把王真看做自己的女儿,有时工作回来晚了,王真就一路小跑把拖鞋拿到他眼前:“爸爸,快换鞋啊。”

王真的班主任张月乔说,马传亚每个月都会来询问王真的学习情况,每次都不忘嘱咐老师多照顾王真,这是一般父母都难以做到的。而且,王真的性格也从一开始的害羞胆怯逐渐变成了现在的开朗活泼,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在学校,在家中,“我妈妈”都成了王真的口头禅。她告诉记者,妈妈对自己特别好,给她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而且从来不批评她。有时候爷爷批评她作业不认真,她就跳到门口大声说:“您再说我,我就找妈妈来评理!”谈起“妈妈”,王真的脸上满是自豪。

有一次,王真在马传亚家里看到一张马传亚和儿子、丈夫的全家福,天真地问:“妈妈,这里面没有我,怎么叫全家福呢?”马传亚愣了,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孩子。王真的爷爷只能告诉她:“那时候你还小,没有你。”王真有些疑惑的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为什么我不住在妈妈家呢?”“因为……因为妈妈太忙了,要照顾哥哥。”爷爷回答。那一刻,马传亚别过了脸,泪水滑落。

“马所长改变了我和小真的人生”

对高墙内的王强来说,突然出现的王真的“母亲”,改变了他的人生。

徐州监狱教育改造科李今华科长介绍,刚进监狱时,王强精神极其委靡,不配合改造,常常整夜不睡觉,站在窗前沉思。自从得知孩子有了“妈妈”后,王强变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改造,脸上也重新有了笑容。

只要有空,王强就给马传亚写信,最近的一封信上这样写道:“相见时,我感觉您衰老了(希望您别生气)。见面后回来的路上,我认为,您也不容易,家庭事业双重压力促使您很快衰老。不知您承认这一点?我在服刑中也看到有些衰老的知识内容,书中写到大枣是补血养颜的好东西,希望您平时能够多吃点。”

另一封信上,他又写道:“非常感谢您对我家人的照顾。我在监狱里什么也不想,老老实实改造,缩减自己的刑期是唯一的想法。”他还常常和马传亚在信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小孩压力太大往往适得其反。我也打听了您小孩的事情,小孩不感兴趣强压去学习往往造成反叛心理,用心引导可能更好。这些都是我在报纸上看到的内容,仅供您参考。”

2月25日,徐州监狱接待室,王强看上去精神很好,一进门就认出了马传亚,笑着走过来说:“今天不是探亲日,所以狱警一叫我出来,我就想到是您了。”

王强对记者说:“马所长改变了我和小真的人生。”

马传亚微笑着回答:“咱们的共同心愿, 都是小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你安心改造,早日减刑出狱,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家。”

用爱心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篇9

用爱心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摘要】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热爱学生,是一种心态,一种责任,一种智慧。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著名教育家夏乞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通道,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因此,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教育爱学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常常在思考: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20多年的教学让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爱。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学生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个学生身上。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父亲为我撑起一片蓝天作文 篇10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父亲为我撑起一片蓝天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父亲为我撑起一片蓝天作文1

从小,我便是一个淘气的孩子。闲了,不是上树捉“知了”,便是下河捕鱼虾。闷了,总忍不住在父亲的纸上画几个小人儿。为培养我的“定力”,父亲便叫我抓起了毛笔,谁知这一抓,便已越过了八个春秋。

在父亲的帮助下,在区里的比赛中我荣获三个第一、一个第二的好成绩。心中不免沾沾自喜:“爸,你以后别让我参加什么比赛了,我一出马,第一到家。”父亲笑了笑,带我去参观了省里举行的少年书画展。看到墙壁上精美的书法作品,我才明白,什么叫“井底之蛙”。父亲领着我一幅一幅地看,有的字气魄宏伟,有的字清新淡雅,有的字如挺拔的高山、汹涌的大海,有的字如山中的小溪,令人回味无穷。父亲笑着问道:“怎么样?”我握紧了父亲的手:“爸,回家摆开笔墨,我可不甘落于人后啊!”父亲又轻轻地笑了。

“提笔即是练字时”,父亲总是这样教导我。夏天,烈日炎炎,我却在四方台旁,挥笔洒墨。父亲也舍弃了电扇、空调,在桌旁对我悉心地指导:“练字是要用心去体会的,这样才会有所精进!”冬天,寒风刺骨,父亲总是站在我的身旁,帮我洗笔,却忘了自己手上的冻疮。每次写字,他总不忘提醒我:“做人要像这字,要稳重,要四四方方呀。”我懂父亲的心。

这回在省书法交流赛中,我又拿奖了。父亲在台下望着我,脸上依旧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

台下掌声经久不息,站在领奖台上,拿着书法获奖证书的我激动不已,但此时我多想对父亲说:“谢谢你,我亲爱的爸爸!”

谢谢你,我亲爱的爸爸,感谢您为我酿出了这一片浓郁的笔墨芳香,为我撑起了这一片蓝色的天空。

父亲为我撑起一片蓝天作文2

我站在台上,双手紧握获奖证书,泪水已经浸湿了我的眼眶,此时我真想对爸爸说:“谢谢你,亲爱的爸爸,这一切源于你在我心中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

小时候,我老是闲不住,不是上树抓麻雀,便是下河捉鱼虾。于是,爸爸为了培养我,便让我从此拿起毛笔,这一拿便是8个春秋。

在父亲的鼓励与帮助下,我多次在区里书法多的第1,第2.于是,有一天我得意洋洋地在父亲前耍威风,说:“看,我一出马,第1便到家”,笑容一沾满了我的脸,可是父亲却仅仅是淡淡的笑了一下,我感到疑惑不解,是对我的`认可,还是嘲笑我的骄傲。

我带着这些疑惑过来3天后,父亲带我去参观省里的书法展览,面对这一幅幅画,我顿时已目瞪口呆了,有的是如此的豪迈奔放,有的是淡淡清雅,有的却是如高山大海磅礴雄伟的气势......这一切把我带入艺术的天堂,领悟艺术的真谛,顿时,我明白了父亲那次笑的内涵,我仅仅是进地之蛙罢了。我望着父亲,说:“爸回家罢,我继续练习,一定在省里拿第1.”可是父亲仍只是淡淡一笑.。

每次周末的时候,父亲便静静地坐在我身边,悉心教导我,说:“练字时心应该平稳,不能心烦气躁,全神贯注的去练字,否则子便失去了原有的气势与魅力了。”有时我心不在焉,父亲并没有厉色相对,抽出鸡毛掸子,却是轻轻的抚摸我的头,笑着说:“怎么了?还有事能让我儿子心烦啊,”便让我放眼前方的山河湖波,和谐的自然将我沉重的心放下,融入自然,于是我的心舒畅了许多.......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劳的汗水最终获的理想的回报。

用绿色撑起一片蓝天 篇11

黄羊滩位于北京西北方向上风口的宣化县境内,距北京直线距离138公里。全滩地处永定河上游一级支流的洋河南岸,总面积14.6万亩,全部为沙化土地,其中流动、半流动沙丘面积占80%以上,生态环境极其恶劣。据统计,每年黄羊滩内表层沙土被大风刮蚀达2万吨,被洪水吞蚀达65万吨之多,成为影响北京环境质量和造成官厅水库淤积的重要沙源之一。

2000年,经北京绿化基金会会长单昭祥引荐,时任中国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军带着为首都北京“阻沙源、净水源、还蓝天,支持北京奥运做贡献”的夙愿,不忘社会责任,高举防沙治沙大旗,与宣化县人民政府一道,于2001年2月16日,在北京中信公司总部京城大厦举行了正式签字仪式。正式拉开了中信黄羊滩治沙绿色工程的序幕,形成了中信公司以资金支持,北京绿化基金会以技术支持,宣化县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的“三位一体”治沙组织管理运行体系。历届宣化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程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任指挥长的中信黄羊滩治沙绿色工程指挥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八年风雨,弹指一挥间,在中信集团的巨额资金支持下,在北京绿化基金会老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工程建设者坚忍不拔、卓有成效的治沙努力,从2001年开始到2008年,中信公司、宣化县政府、包括吸引社会捐助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按工程合同,中信治沙绿色工程在黄羊滩高标准高质量治理沙地任务2万亩,造林保存总株数达600万株,播草种3600公斤。当年造林平均成活率达90%以上,造林保存率达95%以上。共使用沙生植物品种35个,胡杨、沙枣、樟子松、沙棘等治沙先锋树种纷纷在这里安家落户。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共打机井4眼,修蓄水池3座,安装机泵5台,铺设配水管道2.55万米,架设输电线路6000米,安装变压器5台,修作业道38290米,工程区内约5000多亩林地可实现移动管灌。

“三位一体”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建设者采取和创造的“综合治理”施工模式;“科学治沙”的治理模式;“绿富结合”的经营模式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家林业局、全国绿委、中信公司、北京绿化基金会的领导同志们来了;省市主要领导来了;海内外的治沙专家学者、园林绿化企业的老总来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绿色时报》等海内外新闻媒体的资深记者也来了,各界人士对黄羊滩的治沙绿化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该项目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作了大量相关报道。中信黄羊滩治沙绿色工程在全社会树立起一面公益治沙绿化、保护生态环境的光辉旗帜。通过“三位一体”治沙管理体系的成功运作,引进和利用有效的治沙手段和治沙模式,中信黄羊滩绿色工程创造了冀西北干旱地区防沙治沙的最高记录。2003年被国家治沙办评为“全国治沙先进单位”,2005年被全国绿化办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同期被河北省评为“省级沙地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并被评为“省级绿化模范单位”。2006年被授予“阿拉善生态大奖三等奖”。

漫步在林海浩渺、绿草如茵的黄羊滩内,远看黄羊山,山势陡峭迭起、气势磅礴。晴空万里之时,她突兀险峻、直刺苍穹;阴雨绵绵之际,她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恰如人间仙境;近观库容量近亿吨、水域面积达万亩的洋河水库,夏日里碧波荡漾,绿柳拂堤;初春和秋末天鹅嬉戏,大雁齐飞,胜似塞外江南。整个工程区基本形成点、线、面,带、网、片,乔、灌、草相结合;多组团、多材料、多层次的混交治沙模式。昔日两万亩黄沙遍野、寸草不生的荒漠,现如今已成为林茂草盛、鸟语花香的绿洲,林木覆盖率达95%以上。

治沙工程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国内外林业科研领域的广泛关注。在工程区内先后有德国德累斯顿大学、马来西亚投资商、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广州绿能达生态研究所、吉林绿洲公司、省林科院等近20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在黄羊滩进行造林、种草、肥料、抗旱材料等技术的试验和研究,在防沙治沙、抗旱造林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用日记为作文教学撑起一片蓝天 篇12

那么,怎样才能让写日记成为一种享受,借助日记教学撑起作文教学的一片蓝天呢?

一、植根生活,引导学生练就火眼金睛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 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可见,观察是多么重要。善于观察的人,往往能全面而精准地看待事物。只有引导学生植根生活,学会观察,才能使日记教学落到实处。

1.明确观察目的 ,不走马观花 。

教师要指导学生变换角度, 按照一定的顺序,并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例如, 笔者每年都会给学生布置“春天来了”这道日记题。布置完题目后,笔者会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指导他们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观察早春景物的特征:刚探出头的树芽儿,河底早已生长出来的水草,小树林中鸟儿的鸣叫……通过这样的细心观察,学生猛然明白: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 他们写在日记中的内容自然就会鲜活生动。

2. 选 取贴近生活的观察对象 , 有计划地观察并写作。

例如,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教室里培植文竹、吊兰、芦荟等易于种植的花草,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像一株吊兰,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扦插时如何用土、用水;观察较长时间不给吊兰浇水后,其颜色、形状等发生的变化;体验自己悉心照料的植物被其他同学不小心碰掉到地上后,内心的怒、恨、怜、爱;等等。如果能坚持下去, 学生就不但能够记录下花草的荣衰和自己的感受, 而且能逐渐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二、开掘资源,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生刚开始写日记时, 往往记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这样,也许不到一个星期,他们就会觉得没东西写了。这时,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开掘资源,引导学生跳出狭隘的圈子,在听说读写中采撷生活的浪花。

1. 结 合课本内容精心设计活动 , 让学生自主参与,欲罢不能。

例如,“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市场新商品调查”“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等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实践活动主题, 我们完全可以精心准备,让学生在辩论会的唇枪舌剑中明辨是非,在策划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沟通, 在调查走访中认识社会等,并将这些经历写在日记中。

2.结 合教材主题 , 拟制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日记题目。

例如,苏教版语文七( 下) 第一单元为“人物风采”专题,我们可以据此安排“人物长廊”写作系列。仅“老师”这一人物,就可以要求学生写“我的XX( 学科) 老师”“我的‘怪 ’老师”“老师的绝招”等。

3. 结 合名家名篇 ,要求学生有重点地对某一片段或某一技法进行摹写。

例如,学习了《紫藤萝瀑布》后,可以让学生以文章的起始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为开头写一篇日记;学习了《白杨礼赞》后,可以让学生也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一篇“XX礼赞”的日记等。由于学生刚刚学过课文,印象深刻,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此外, 如果我们能有序列地把学生成长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素养,如“自主”“宽容”“团结”“ 感恩”“诚信”“ 助人”等编排为日记训练专题 ,并配合课前一分钟演讲,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这既增加了学生写日记的素材,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科学评价,激发学生坚持写作的兴趣

写日记最忌“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它需要顽强意志的支撑, 而兴趣便是形成这种意志的关键之一。

很多教师非常注重日记教学起始阶段的激趣,比如指导学生给日记本命名,在日记本的扉页上题写创作警句, 印发有关日记的趣闻逸事等。这是必要的,但是,这些举措往往只能在短时间内激发起学生写日记的热情。实践证明,过程中科学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因此,我们既要“以德‘治’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还要“以法‘治’写”,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持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1.用心批改,有针对性地点评。

阅读学生的日记时,教师要与他们同欢喜、共忧愁,既赞美其优点,也暗示其不足。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合理评分,为学生播下希望的种子 。

笔者一般每周批改三次学生的日记, 其余的由小组长批改或学生互批。尽管形式不同,但评分标准是一致的:书写分5分,字数分每50个字5分 ( 不封顶) , 质量分设5分、10分、15分、20分、25分5个档次;凡坚持一天一篇且字数不少于250字的再奖励20分;每月末公布当月总分前20名的学生名单; 学期末计算大总分,作为“日记写作之星”评选的重要依据。通过这样的机制,学生的日记写作热情与日俱增。

3.灵 活奖励 , 让学生不断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笔者会定期评选“十佳日记”“日记写作之星”“日记写作进步之星”等。 评选结果揭晓后,笔者会给书写工整者一枚漂亮的书签, 给持之以恒者一张精致的贺卡, 给进步显著者一封短短的贺信,甚而画上一个简洁的笑脸,这些都能使学生感到莫大的鼓舞,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激发坚持写日记的热情。

为小微企业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篇13

——写在开封市商业银行微贷余额突破10亿元之际

本报记者 宜建军

单笔最少3000元,多的话一两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笔均30余万元。正是靠这一笔笔贷款的累加,开封市商业银行微贷中心的员工在短短的3年多里,发放贷款7042笔,累计发放金额26.03亿元,贷款余额10.55亿元。贷款覆盖生产、贸易、加工、建筑、养殖、食品、服务、文化用品、生活用品、培训机构等诸多行业的实体经济,解决了20万余人的就业问题。

开封商行微贷中心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抵押物不足、财务资料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融资难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其自身的发展。因此,透过上述那些简单而庞大的数字,我们不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什么原因让开封商行敢于成为“吃螃蟹”者?又是通过哪些努力,让开封商行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

眼光敏锐 经营战略转型 身处国有、股份制、地方法人等多种体制银行并存的金融市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作为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开封商行多年前就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发展定位,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服务特色和优势。但是,以王留豹为董事长的开封商行领导班子敏锐地认识到,相对于那些国有大型银行,开封商行无论在规模、产品、业务乃至服务手段上都处于劣势,所以必须根据市场实际需求独辟蹊径。最终,“开拓创新,走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经营之路”,成为该行全体员工的共识。

随即,他们将目光聚焦在以个体经营者和小微企业为主要客户的微贷业务上,决定围绕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引智引技,全力破解,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经过多方了解、论证、比对,德国IPC公司的先进微贷技术成为最佳选项。经过多次的密切沟通、协调以及北赴包头商业银行等实地考察,开封商行与德国IPC公司成功签约,成为我省首家引进该项微贷技术的银行。此举成为该行实施经营战略转型、完善金融产业链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强化培训 造就过硬人才

2011年2月,开封商行成立了微小贷款的专营机构——微贷中心,委任前期已经对德国IPC公司的微贷技术及国内外一些银行开展微贷业务做过“功课”并撰写了《对开封商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思考与建议》《引进德国IPC公司微贷技术,探索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题》等文章的李世昌为主任,具体负责该中心的整体筹建和运营工作。

项目签约,机构成立,接着就是人员的招聘和培训。李世昌坦言,微贷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对员工的素质有特别的要求,要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较强的责任心、较好的观察分析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他们对所招录的微贷人员,实行层层把关机制: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以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笔试,突出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面试,集中技术培训后严格测试和一对

一、手把手、师傅带徒弟式的实践培养。

首批招录的20余名微贷员工先后接受了德国IPC公司专家的课堂培训、结业考试、市场实践等,且成功入职。与此同时,微贷中心在各方协助下,紧锣密鼓地完成了微贷市场调研分析、产品设计宣传、工作流程制定、机构选址装修等相关工作。

2011年6月20日,开封商行微贷中心暨中山分部正式开业,微贷专属产品“兴旺快贷”跃然面世,市长吉炳伟、时任河南省银监局局长李伏安专门莅临开业现场指导、调研。“兴旺快贷”系列产品的特点包括:起点低,3000元起贷;30万元以下无需抵押,只需提供一名具有稳定收入的担保人即可,30万元以上抵押灵活;期限根据客户经营需要,短则3个月,长则可达3年;主要采用每月等额还本付息方式,客户还可根据自身需要,灵活申请还款方式;效率高,一般3天~5天即可放款,最快可当天放款。此后,伴随着微贷中心金明分部、城东分部和郑州农业路分部先后成立,他们又招聘、培训了近50名员工。目前,这些员工不仅熟知开封商行的发展愿景、核心价值观和经营战略转型,而且对微贷的目标客户、产品特色、业务流程都熟稔于心,行之于实,成为一支素质高、服务好、能力强、效率高、作风硬、协作好的优秀团队。

蜜蜂精神 谱写壮丽诗篇

由于所服务的对象遍布各个行业,散落于各个区域,所以微贷也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因为小微客户基本没有财务报表,有的甚至连简单的流水账也没有,这就要求信贷员在认真详细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不仅能够自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把握客户的整体经营情况,还要具备吃苦耐劳的“小蜜蜂”精神。

为了让更多筹不到资金的客户了解“兴旺快贷”,他们不畏严寒、不惧酷暑,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风雪,穿梭在大街小巷,向广大小微企业业主和个体经营者宣传、推介产品„„

为了详细地了解客户的经营模式、生意规模,他们数着星星陪客户去外地进货,穿着短袖衫进冷库盘存,啃着馒头坐公交车去企业走访,打着石膏坐轮椅去调查,输着液在病房开审贷会,脚踩着牛粪进牛棚„„

“兴旺快贷”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30万元以下无需抵押。刘先生夫妇下岗多年,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两人共同经营的一个小家电维修店,过得十分拮据。为了扩大经营,刘先生准备购进一批小家电,但问了几家银行,均因刘先生贷款金额小,且没有东西可做抵押而被拒绝。他从朋友处听说了“兴旺快贷”后,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微贷中心申请贷款3万元。令他没想到的是,他递交申请后的当天傍晚就有一名信贷员来到他的店内做了调查,第二天就让他拿到了贷款。拿到贷款时,刘先生感叹地说:“‘兴旺快贷’太神奇了,真是我们个体户做生意的坚强后盾呀!”

在微贷中心的客户中,有一大批这类从事小本生意的个体经营者。为了不影响业主的正常经营,信贷员往往会选择傍晚打烊后去实地调查,这样一来,等他们现场调查结束,再回去加班做表格,基本上都会忙到次日凌晨。即使再苦再累,他们也认为值得,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客户尽快拿到贷款!

持续创新 满足多样需求

伴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开封商行微贷中心切实感受到,仅有的“兴旺快贷”产品已远远不能满足更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必须切合市场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发、创新出相关贷款产品。

2012年,“续增贷”适时面世了。这款产品是在原贷客户还款6个月后,且信誉良好,可再贷第二笔贷款,能够较好地满足客户循环使用资金的需求。某电机公司的老板张女士就是这款产品的受益者。今年4月30日,她因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办理了1年期限的80万元贷款,后期每月按期还款。11月20日,她又续贷了44万元,用于购进原材料。

紧接着,满足具备一定规模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的“成长贷”,以及以批量操作为主的“一对多担保贷款”“联保贷款”“产业链贷款”“商圈贷款”等陆续推出,较好地满足了小微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了贷款效率,扩大了贷款规模,受到市场的欢迎和追捧。尤其是“商圈贷款”,微贷中心以专业市场、行业协会、地方商会、地方政府为基础,通过对方把关、推荐,能够快速大面积地开发批量客户,在尽快投放贷款的同时,还能有效化解经营风险。11月21日,微贷中心受理了一组“商圈贷款”申请。8名申请人均在兰考县东坝头乡黄河工业园区从事家具板材生产,因临近年关,为应对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急需资金囤积木料,在乡政府的牵头推荐下,组成商圈申请贷款。信贷员加班加点调查、分析,仅4天时间,8位客户就拿到了总计550万元的贷款。

在进行贷款产品创新的同时,微贷中心审时度势,于今年7月6日开发上线了“微贷专家审批系统”。使用该系统,使信贷员的贷款调查、做表时间从原来的一天减少到半天;不再需要有权审批人员组成审贷会,解放了生产力,而且只需10多分钟即可完成一笔贷款的审批。

辛勤付出 续写业界传奇 3年多的努力耕耘,为开封大地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3年多的辛勤付出,铸就了开封商行“微贷”响亮的品牌和荣光。没有哪种服务,让人如此感动;没有哪种产品,让人如此钟情。就连其他银行的许多专业人士也不得不叹服,开封市商业银行微贷中心以其自身的特色服务和“接地气”的产品,书写了业界的传奇。

在记者接触到的许许多多的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者中,他们口中传播和颂扬的是开封商行,他们心中感念的是开封商行的倾力扶持和帮助。在记者走访微贷中心的几个分部时,所到之处都能看到客户赠送的锦旗,那些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彰显着开封商行在他们心目中沉甸甸的分量。

不光广大客户认可,管理部门也同样认可。12月初,在人民银行开封市中心支行和开封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开展的“小额信贷产品设计比赛活动”中,开封市商业银行微贷中心的“当日贷”,从报送的28款信贷产品中脱颖而出,一举荣获“效率之星”奖。同时,由于带领团队为支持我市小微企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李世昌被评为“2012年榜样开封十大金融人物”。

上一篇:美好人生从下一篇:宣传委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