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属于自己的学习地图

2024-05-30

画好属于自己的学习地图(共6篇)

画好属于自己的学习地图 篇1

画好属于自己的“学习地图”

“学习地图(Learning Maps)”是指企业基于能力模型的全面而系统的全员学习规划蓝图,同时也是每一个员工实现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路径图。

学好个性化学习地图,就可以在学习的路程中不迷路,发挥所长,展现自我。学习地图 内容提要:

目录 前言 活到老学到老 第一章变化中的世界 消逝中的工作机会 不确定性 我们能做些什么? 其他的解决方法 “学习地图”的概念 第二章不可思议的人脑 认识头脑——容易得像在数3-2-1 三合一的人脑 两个脑胜过一个 独有的吸引力 新的八大智能观 四种脑波 第三章记住,记住!五种记忆 永久的记忆 情感分明感可以创造牢固的记忆。人脑丛林 不用它就会失去它!第四章MASTER计划的六大步骤 第五章进入正确的心智状态 设定明确目标 第六章吸收资讯 视觉策略 听觉策略 动觉策略 视听动总出击的策略 第七章找出意义 运用你的八种智能。学习智能的测验 探索学习内容的八种方法 第八章启动记忆 值得深思的一点 你的记忆行动计划 真实案例 第九章展示所知 第十章反省学习过程 个人的进度规划 第十一章精通(MASTER.)一种外语 第十二章音乐的妙用 第十三章分析性思考 第十四章创意性思考

第十五章永不嫌太早 第十六章成功的学校教育(理论篇)一个出色的任务宣言 第十七章成功的学校教育(实践篇)犹他州经验 第十八章加速教学法(父母也必读)进入正确的心智状态 吸收资讯 找出意义 启动记忆 展示所知 反省学习过程 第十九章企业学习/323 建立“M.A.S..ER组织” 理想的劳资关系,第二十章远景 建立“终身学习型社会” “远景”摘要 进一步的研究 尽早学习提高学生的成绩 新的工作技巧 在几周内学会一种外语 艺术才华 公司的员工训练课程

学习地图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柯林·罗斯(ColinRose)加速学习系统(AcceleratedLearningSystems)的创始 人,经常巡回全球各大学术会议与座谈会演讲,并担任 Motorola、IBM等大企业的咨商顾问。曾受英国政府委托,建立全国性的父母教育中心网站。英国“学习协会”(LearningSociety)的领导人。麦尔孔·尼可(MalcolmJ·Nicholl)美国加速学习系统公司(AcceleratedLearning Systems,Inc.)的总裁。曾任伦敦《伦敦每日镜报》(LondonDaily mirror)驻美国加州贝尔法斯特(Belfast)联络处主 主任,是国际知名的报界人士。译者简介 戴保罗 台湾政治大学毕业。曾任记者、杂志编辑,以及TIME中文解读版《解 读时代》特约主笔。现作英文教师。请读片断: 第一章变化中的世界 世界正在缩小,地球村正在实现。随着21世纪来临,跨 越全球七大洲的即时通讯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每天都有科学上和技术上突破的消息。全球的资料库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中。从出炉的研究报告来看,几乎每 隔二三年,知识就会增长一倍。让我们思考下列事情: 目前的电脑晶片,只需十亿分之四秒的时间,就可完成 一次电子运算。到2000年,则只需一兆分之二百秒的时间。只要一按键,几秒间就可将电子邮件借电脑传送到世界 每个角落。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一条细如发丝的光纤就可将 二十九大册大英百科全书传送出去。卫生科技使得即时视讯变成可能。从蒙古到曼哈顿,从 老挝到伦敦,超过10亿人同时收看同一场运动比赛是常有的 事。今日美国一般家庭可以收看39个电视频道,数量是10 年前的两倍,且很快将增为500个频道。从前必须花几个星期才能完成的研究方案,如今只要几分钟就可完成。你只要舒适地待在家中或办公室中,透过国际 网路,即可取得世界各主要图书馆、大学、科学刊物、报纸、杂志和其他各种资讯。全球160个国家中已有超过5000万人上网,预计到 2000年,将有多达两亿人上网。每天约有300万人从世界某处前往另一处。目前世界所 有航线每年载运的旅客多达10亿人次。到2000年,将增为 20亿人次。在未来四年内出生的婴儿人数将超过耶稣在世时全球人 口的总数。每年增加的人口数约为英法两国人口的总和,这些 新生儿都需要食物,而最终都需要工作。我们的祖父辈,终其一生,通常只有一个工作;父母 辈,也许曾有两三个工作,而今日的辍学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严峻的未来——一生中,将换三四个“事业”,是“专业”,而不 是“工作”。现在我们不该问:“你长大后想从事哪一职业?” 而是该问:“你想行干哪一行?” 移动电话、汽车电话、传真机、语音信箱、电子邮件„„ 各式各样的通讯器材琳琅满目。《爆米花报告》这本畅销书的作者,也是未来趋势的预言 家费丝·帕普孔说道:“时间似乎愈变愈快了。‘立即’真的是 ‘立即’——根本没让人有停下来喘口气的机会。“科技的速度带给我们生活上的新鲜事物,来得快,去得 也快,简直令人无法消化。资讯科技不但让我们随时得以接收 资讯,也使我们成为随时被接收的资讯。实际上,我们绝大部 分的时间,都是‘在线上’,无路可逃,无处可躲,根本没有 借口让人找不到。“那些原本是为了给我们更多时间的科技进步,真是太过 ‘电子神速’(electronspeedy),过‘电子贪心’(electron- greedy),以致于把我们的时间都夺走;这种‘加速度征候群’ 使我们不再可以用‘传统的人类时间观’来对应未来的世界。”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这是CCTV10的著名广告词,也是为什么需要学习地图的三个最好理由。尺度: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动态的能力标尺 传统上基于能力清单的课程体系,可以让每个岗位的员工明确自己的学习与发展内容。但是,这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框架,没有根据员工的职业生涯通道和职业生涯发展形成具体的路径。在员工岗位转换、跃迁的时候没有相应的学习与发展节点予以对应。

而学习地图可以根据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从新员工到转正后成为普通员工,员工的学习与发展是单线条的。当成为骨干员工之后,员工需要面临是走专家路线或是管理路线的抉择,学习地图在这里分叉管理通道,分别进入专家路线和管理路线,即“Y”型发展通道。

如果简单的说,战略地图的功能就是让人如何快速读懂公司战略实现的路径和动力。同样,学习地图应该也具备同样的功能:

1、首先,学习地图是面对员工个人的,这样才能保证学习地图不会像HR做的其他制度、流程、文件、体系一样被束之高阁;

2、其次,学习地图的目的在于让员工快速读懂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学习路径,以及个人成长与组织战略目标实现之间的关联;

3、学习地图三个重要的关联分别是:组织战略、素质模型和职业生涯规划。

再深入一些、直白一些,学习地图实质上就是组织培训体系和培训策略的形象化表达!学习地图让您的培训体系和培训计划不再停留在EXCLE文件,保留在自己的电脑中,而要让他成为一个广告,一个HR部门的广告传播出去!

你一定是先找到合适的地图,然后确认自己所在的位置,再明确要到达的目的地,接下来搜寻有多少条路径可以行进,最后选择最近或者最好走的道路开始出发,在行进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对照地图进行验证和调整。可惜的是,当我们面临类似的学习问题时,却像一个没头苍蝇似的急着起飞,到处乱撞。动机也够强烈,行动也够勤奋,却总也飞不到终点。

学习要成功,先要找到一张好的“学习地图”。什么是好的“学习地图”?

第一,能帮助你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位置,即评估你的知识基础、学习类型、思维特点、记忆方式、可借助资源等。第二,能帮助你确认学习的目标,即是要达到学习标准还是要超过别人?是要取悦于家长还是要充实自己?是要成功升学还是要在班级里拿第一?好的地图能区分出这是不同的目的地,抵达到途径其实有非常大的不同。第三,能帮助你找到多条学习路径,即同样记一个单词,你可以采取情景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音码记忆法、形码记忆法、意码记忆法、比较记忆法、重复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方式。想做学习领域的元帅就要有全局的视野,只看到一条路的人也许会成功,但永远没有主动选择成功的机会。

第四,能帮助你选择最近的和最好走的学习之路,即发挥自己的优势直接达成目标。如果你的兔子,就选择奔跑;如果你是乌龟,就选择游泳;如果你的雄鹰,就选择飞翔。今天学习中的失败者不是因为缺少运动的能力,而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是兔子,所以选择了看起来很轻盈的飞翔。

第五,能帮助你反省自己的学习效率、激励自己的阶段性成就、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好学者上路前,请备好你的“学习地图”。好在我们今天的心理学家们已如卫星般巡航,为每位学习者画好了属于他自己的“学习地图”,悉听取用。

学习地图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不同的通道,让企业中不同特点的员工都能尽其所能,学习地图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针对每一个岗位或者是每一个亚职位族,学习地图均能提供“Y”型发展通道。当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意愿或工作安排发生变动时,还为这种选择和安排提供不同岗位的轮岗包。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需要,管理培训生及储备干部的学习发展路径也可以在学习地图上有所体现。因此,学习地图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角度:不仅方便企业,更有益于员工 学习地图是培训管理的指南针,将为培训部门提供培训管理的统一视角。学习地图清晰的指出了学习的内容及先后次序,培训部门只需要将这些内容与员工的现状进行对比,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培训需求,从而建立系统科学的培训规划。与此同时,学习地图有效的整合大量的学习资源,无论是传统的课程资源还是更新颖的行动学习、E-learning等,从培训部门的角度看,员工在各个阶段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而培训部门可以根据年度培训资源的情况、培训经费的多少等具体条件,确定适合的学习方式,从而提供相应的学习活动。从员工角度来看,学习地图是员工在企业中学习发展的导航系统。学习地图能清晰的告诉员工,在能力发展的每个阶段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晋级和轮岗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一名新员工,在加入企业伊始时,往往不辨方向、不认路途,借助学习地图中的“学习发展手册”,员工可以看到自己成功的终点以及通向成功的路途。在路途中,应知、应会、应用的学习内容被清楚有序地标识出来。同时,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也标注了最佳的学习方法、资源配置和测量标准,以及不同学习阶段的里程碑。同时,在学习地图背后可以构建一个“评价中心”,员工通过评价中心可以测评出自我的“能力曲线”,可借助学习发展部门或者直线上级经理的指导,拟定出个人学习发展计划,即“学习路线”。高度:超越通常意义上的课程体系

学习就是去上一堂一堂的培训课程吗?显然不是。学习地图关注的核心内容大大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课程体系,能从一个更高的视野来审视对员工学习的支持。课程在这里仅仅是诸多学习内容的载体之一,上课也仅仅是一组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员工能力的提升需要丰富的“营养套餐”,这些学习内容需要做到针对性和多样化,并和能力需求紧密匹配。根据不同的层级涉及的不同技能知识点,为学习者配备丰富的餐点,是决定学习地图“导航性能”的关键因素。在学习地图的理念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最好是“自助餐”的形式。在学习地图中,员工可以自选适合自己学习偏好和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旨在完成特定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学习操作的总和,是采用一种或多种学习方式,学习一种或多种学习内容的行为组合。与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相匹配,我们可以在学习地图中为员工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去教室上课,或在网上自学,也可以去参加一个行动学习,或者加盟一个针对性的实践社团,等等。

如何绘制学习地图

根据企业中学习地图覆盖范围、面对学习主体的不同,学习地图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整体型——针对公司全员的学习地图,如Sanofi-Aventies和东莞移动的学习地图。

群体型——针对公司中的关键群体,如核心管理层、后备干部或新员工等,如西门子卓越领导学习地图。

重点岗位型——针对公司中的重点岗位、重点序列建立的学习地图,当公司中的培训资源、培训费用有限时,能够有的放矢的投入。如在安利公司,进行学习地图建设时重点考虑的就是人数众多、对于公司发展极为重要的销售队伍。

无论是何种学习地图,其绘制方法的关键步骤都是一样的,包括四个步骤:岗位梳理、能力分析、内容设计以及体系建立,如图3-4所示。四步骤的 图3-4绘制学习地图

成果分别是岗位库及职业发展路径、能力地图或能力模型、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最终综合为学习地图以及员工学习发展手册。步骤一:岗位梳理

通过岗位梳理,合并工作职责相近的岗位,划分岗位族,将大大降低课程库的冗余重复以及学习地图规划的复杂度。同时结合公司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明确各岗位族的职业发展通道。步骤二:能力分析

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能力分析,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战略研讨会、能力分析研讨会等方法构建出的能力地图是绘制学习地图的关键支撑。能力建模包括能力识别、能力分类以及能力分级三部分。基于能力模型的学习地图使得企业员工的学习与发展不再盲目,而是紧紧围绕企业战略所层层分解下来的能力要求。优异的企业学习地图需建立在良好的能力模型基础之上,而良好的能力模型应当具备以下四个特点:可衡量或可观察的、全面的、独立的并且具有清晰的描述。在这一过程中,能力地图的构建将解决困扰诸多培训管理者的问题:是不是一定要有能力模型才能建立课程体系?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有能力模型无疑能成为学习地图的有力基石,但没有能力模型,培训部门也可以通过对能力地图的梳理构建出切合实际需要的学习地图,并且能力地图也可作为将来企业进行能力模型建设的参考依据。步骤三:内容设计

学习内容设计阶段是学习地图建立的核心阶段,基本步骤依然有三:学习内容获取、学习内容分类以及学习内容分级。

学习内容获取主要完成能力的学习内容映射,针对所建立的能力模型,一一建立对应的提升措施,可以是传统面授学习内容,也可以是在线学习学习内容,或是更广义概念的学习活动,例如内部研讨、读书会,等等。

在选定能力后,首先分析能力描述信息,挖掘该能力的关键要点,其次确定学习内容的听众对象,不同培训对象所需求的学习内容差别很大,例如面向管理层可提供一些抽象、深层次的理论阅读材料,而面对新入职的员工则应更多地借助于多媒体的培训形式。

分析能力描述信息并确定培训对象后,可检索已有的培训资源,包括企业内部、合作伙伴以及市场供应,若已有成熟学习内容,则可直接购买;若无,则可考虑进行模块化的学习单元的开发或者设计(指模块化的学习材料,如某学习内容的某章节)。最后,组装形成所需的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内容映射。

学习内容获取后,应当依据前阶段能力的分类与分级,相应地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与分级,形成各岗位族的专业技能类学习内容以及较通用的管理培训类学习内容。步骤四:体系建立 汇总所有的学习内容,根据员工不同职业发展路径的要求,将学习内容分为新员工学习内容、普通员工学习内容、管理路径学习内容、专业路径学习内容,并按照职业发展路径形成相应的晋级包,依据岗位核心工作要点形成轮岗包。至此,可形成清晰完整的企业学习地图。学习发展手册是学习地图在员工层面应用的最佳方式。基于学习地图,学习发展手册通过更为直观化、生动化的形式和更丰富的阅读内容,将员工在企业中的学习路径娓娓道来,帮助员工不断明晰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大学或培训中心都已经建立或开始着手建立课程体系,然而大多企业仅停留在“表面菜单”水平的“杂货铺”阶段。很多企业将课程体系等同于课程库或是课程资源清单,对课程体系的一个简单定义为“企业为满足培训需求而提供的一系列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架构、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课程安排等。应该说这个简单的定义满足了企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初级阶段,概括了“课程”的内涵而忽略了“体系”的实质。所谓的课程体系只是一些临时、零散课程的堆砌,会导致:课程缺乏对应岗位能力要求的针对性;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逻辑上的系统性;课程与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没有连续性。企业大学需要从传统的课程体系升级为现代的学习地图,凯洛格的学习地图方法已经在一汽大众、安利中国、北京移动、内蒙移动、周大福等企业获得了成功应用。将岗位能力、学习资源和职业发展有机整合在一起的学习地图,对于企业学习发展以及培训管理工作而言,不仅可以在运营层面上进行提升,更可以在战略层面上发挥卓越的功效。透过学习地图方法,可以将公司的战略地图转化为能力地图,再将能力地图转化为学习地图,从而把公司战略发展和员工能力提升紧密关联。

画好属于自己的学习地图 篇2

播客资源制作简单、上传容易、空间免费、资源共享、自由点播的特点已经成为网民中的新宠。目前, 播客在中国的网民中已经非常盛行, 我们可以从众多播友的空间上看到丰富多彩的视频信息。随着目前摄像手机、摄像头或者DV等视音频录制设备的普及, 一些中小学生也有了自己的播客。

但是, 我们在享受播客资源体会播客为我们带来的乐趣的同时, 也注意到大量的色情、恐怖、暴力的内容充斥在播客空间中, 正在危害着辨别力、自控力较低的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另外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播客资源非常少, 一些已经拥有播客的中小学生在使用播客的时候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在庞大的播客空间中并没有真正适合孩子们的“播客乐园”。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利用播客建立多种主题的中小学学习资源库, 让这种网络新技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乐趣, 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一、利用播客建立中小学学习资源库的可行性

1. 符合资源库的建设要求

资源库是指把各种材料、素材、视音频文件等大量的资源整合到一起, 并按照一定的方式分类存放在一起, 以备使用的一种资源的存放地。网络资源库就是一种把各种资源以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 并能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的一种资源库。播客是一个很好的视音频资源的汇集地, 只要按照学习资源库的建设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填充就会成为很好的学习资源库。

2. 技术实现上的可行性

利用播客建立中小学学习资源库在技术上是很容易实现的。利用播客建立资源库, 不用建立一个动态网站作为资源库的支撑平台, 空间的管理也不用创建者自己操心, 这就大大降低了资源库的建立门槛。播客空间可以免费申请, 不用耗费任何的费用。播客的使用方法跟博客大同小异, 只是内部的资源类型不同罢了。播客资源的录制简单易学, 用手机、摄像头录制的节目不用任何的编辑就可以上传到播客空间上, 用DV录制的节目经过简单的格式转化就可以上传了, 还可以把现成的视音频节目直接上传。

3. 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 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而他们对于声画并茂、形象生动的视音频节目普遍比较感兴趣。播客是互联网上的新技术, 对于非常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中小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

二、利用播客建立中小学学习资源库的优势

第一, 播客资源的建立方法简单易行, 可以上网直接申请免费的播客空间, 而不用像传统的资源库建设方法一样实现需要建立一个资源上传、下载以及资源检索的支持平台。

第二, 播客中的资源制作方法简单。播客中的资源虽然是视音频文件, 但是建立一个视音频节目非常简单。使用的设备就是常用的电脑摄像头、摄像手机、麦克风、DV等;上传节目方法简便, 播客空间中都有详细的上传文件方法的说明。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中小学生经过简单的学习就可以很熟练的操作了。

第三, 播客中的资源具有多媒体综合性。传统资源库中的资源多是文字和图片, 而播客空间中的资源都是更加形象生动的视音频节目, 这样的资源不但可以对课堂资源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也能够扩大中小学生的学习视野。

第四, 播客中的资源在建立好以后系统会自动按照资源主题或者播客的名称建立起良好的检索体制。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寻找到所需资源, 而建设者也不必为了给资源建立检索体制而大费脑筋, 可以把精力都放在建设高质量的资源上。

三、多主题中小学学习资源库的种类和创建方法构想

1. 利用播客建立中小学学科辅助资源库

在我们的中小学课程中, 有许多课程比如语文、生物、历史等等都需要生动的视音频多媒体资源的支撑,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习惯了利用光盘、录像带、网络资源等零散的资源作为上课的补充材料, 这些资源在上课使用过后大都扔在了一边, 学生们也大多是接受了一些转瞬即逝的信息, 如果想在课后使用这些资源必须向老师借或者自己来寻找, 很不方便。

这时候播客技术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学科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申请一个播客空间, 比如“中国近代史空间”, 老师可以把上课时用到的近代史的影音资料经过简单的处理上传到这一空间上去, 可以跟随课程的进度随上随传也可以找一个时间集中上传, 还可以号召学生把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的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资料也上传上去, 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可以使播客资源库的资源更加的丰富多彩。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 不管是在课上还是课下, 不管是老师或者学生都可以反复地使用这些视音频资源, 时间长了, 资源丰富了, 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一座虚拟的基于中国近代史这一主题的视音频“博物馆”。

2. 利用播客建立中小学课堂教学实况资源库

目前, 我国东部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非常优质, 利用播客建立中小学课堂教学实况资源库, 可以使这种优质资源为更多的人所共享。比如:可以建立一个“名师授课实录”播客空间, 把某个学校名师的精彩上课实况或者是上课的音频文件录制下来上传到播客空间, 本校的师生、其他学校的师生只要登陆这个播客空间就可以亲身体验名师上课的风采, 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

除此之外, 教师自己也可以申请一个播客空间, 把自己的课程教学过程的声音或者视频同步录制下来, 经过简单的编辑上传到自己的播客空间中。学生可以下载这些课堂录音文件或视频到自己的电脑和随身mp4播放器中反复收听或观看,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延伸。一个学期下来, 这个播客空间就成了一个教师自己的课程教学资源库, 利用这个资源库不但可以作为自己教学成长的纪录, 还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 也可以丰富、扩充课堂教学内容。

3. 利用播客建立学生自建多主题资源库

播客作为互联网的新技术受到很多中小学生的喜爱, 现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像摄像头、摄像手机、DV机等都在很多家庭得到了普及, 很多中小学生对这些设备也能运用自如。

可以利用这些优势鼓励中小学生们建立属于自己的播客资源库, 比如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以“倡导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播客资源库, 学生们把一些能够体现文明行为的视音频资源放到播客空间中, 也可以自编自导一些倡导文明行为的短剧拍下来上传到资源空间去, 抓拍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等等。当然, 为了保证播客空间的健康向上, 需要老师给予必要的监督和指导, 引导学生们文明地使用播客。

再比如, 以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主题建立一个播客空间, 如“天文爱好者”。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就是这个播客的建设者, 他们可以把平时拍到的天文现象、平时积累的天文节目以及自建校课堂传授天文知识的视频都上传到“天文爱好者”播客空间中, 不但可以供兴趣小组的同学使用还可以拓展其他同学的视野。兴趣小组的老师也要做好对播客空间的管理、监督和引导工作。

教师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成长资源库。引导学生们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录制下来上传到自己的播客空间中。随着学生们一天天的成长, 日积月累, 原来的播客空间就会成为一个记录自己成长的“电子博物馆”。

播客作为博客的升级, 由文字上升到了声音和视频, 是博客的进化, 是有声有色的博客。它以其独有的魅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成为“播客”中的一员。只要给孩子们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并且精心为他们打造一些有意义的播客资源, 就能够使播客这一神奇的网络工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增添无穷的乐趣。

参考文献

画好属于自己的学习地图 篇3

关键词:留白;学生;空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20-01

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严谨而有条理,思路清晰便于接受,物理课堂尤为明显,教学的各个细节都体现了极强的逻辑性。面对这样的课堂,少数对物理兴趣浓厚的学生,可能会享受到教师设计教学的艺术,能领略物理世界的美妙。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种首先是直观和经验,接着是抽象,最后是演绎的三步曲课堂教学模式留给学生思考与想像的空间不大,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自身的主体作用,大部分学生无法成为教学活动积极能动的参与者。大部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成为教学的主体,虽然一知半解地掌握了所谓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创新的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学生缺乏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适当的“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学是开放性、多向性、互动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留白”,不但能使学生拥有充分参与物理活动的机会,而且能够填补学生知识上、心理上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实践操作、探究交流,开拓学生的视野,放飞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让课堂变得更有活力,从而使得大部分学生可以积极能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高质量的教学需要承赖于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参与正是它们二者谐振的有效机制。

一、留白于实验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智慧的鲜花永远开放在孩子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动手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把自主探究的权力还给学生,多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讨问题,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知识的获取过程,这样学生才能有创造奇迹、发挥潜能的机会,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留白于难点之处,激发学生的思维

学会质疑,敢于质疑是学生思维和创新的开端。学习中如果一味地全盘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学习的主体,也没有真正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敢于善于提出质疑,并针对问题进一步的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才会在探究活动中获得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难点的地方留白,让学生提出问题或不同的见解、观点,耐心倾听学生质疑、释疑,因为此时的“冷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教师的留白反而会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在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有关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缺乏足够多的正确经验和生活体会,往往难以理解实验结论和自身原有经验的冲突,不清楚实验设计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的原因。比如学生往往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为什么得出的像与物等大的结论与平时照镜子时“远小近大”的原有经验不相符合等。教师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直接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结果肯定是死记硬背,短期有效。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参与,而要学会在疑难处留白。如对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在较暗的环境情况下进行实验,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而是先留下“空白”让学生分别在较暗和较明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体会在哪个环境下实验效果更好,实验结束后再进行对比分析相关例子:晚上的窗玻璃比白天更容易成像,学生必能恍然大悟。对于像与物等大和生活中照镜子时“远小近大”的经验不符合的难点,教师在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位同学从远处走近,引发学生思考“看”起来变小的物体真的变小了么?另外补充一些有关视角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资料进行思考和讨论,自行解决问题,理解上述现象。教师在难点处的留白,提供了学生面对疑难自主搜集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体验。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探索创新的意识。

三、留白于反思之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课堂结束后反思是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更高的升华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反思的时候应该留出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自己学会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学生可以反思教学中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顺应和同化所学习的新的知识和技能,自我构建新的知识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缜密、深刻、灵活的思维品质。

教师要重视在教学反思时留白,让学生能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完善,在反思中获取知识。例如八年级下学期的有关浮力的教学,学生往往会出现在计算浮力的过程中不注意先进行判断,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套用阿基米德原理,如用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比较浮力大小关系,不会从浮沉条件上进行考虑;又如小球放入液体中,不管小球在液体中的沉浮状况,就主观上认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就是小球的体积;再如轮船从长江开往大海,浮力随着液体密度的变大而变大等。遇到此类不能直接套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情况时,好多学生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且屡改屡犯。到底是朽木难雕还是火候未到呢?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不妨给予学生足够的反思空间,且留白于反思之时,也许教师省了气力而且效果不错。运动员在比赛之外会通过观看分析录像来帮助自己提高,学习又何尝不是呢?给予学生反思的空间,进行构建知识、成功总结或错误归因,很多时候比教师一遍一遍的反复告诫效果要好很多。教师留白于反思,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参考文献:

[1] 裴第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J].《学科教育》,2000(1):8-12.

画好属于自己的学习地图 篇4

人物简介

1984年, 张瑞敏临危受命, 出任海尔的前身、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 拉开了海尔创业的序幕。在28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中, 张瑞敏以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超前战略决策带领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 (2012年) 的全球化企业。据消费市场权威调查机构欧睿国际 (Euromonitor) 统计, 海尔已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2012年, 美国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评选的2012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中, 海尔排名第八, 是唯一进入前十的来自中国的企业。

张瑞敏认为, 没有成功的企业, 只有时代的企业, 所谓成功只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创业28年来, 张瑞敏始终以用户为中心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都抓住时代机遇进行战略创新。上世纪八十年代, 海尔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 实施名牌战略, 通过“砸冰箱”砸醒员工质量意识, 创出冰箱名牌;九十年代, 海尔抓住兼并重组的机遇, 实施多元化战略, 通过OEC管理法和企业文化的输出, 创造“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经典案例, 从一个冰箱名牌拓展至家电领域的名牌群;进入二十一世纪, 海尔抓住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机遇, 实施国际化战略, 没有依赖国内低成本的优势单纯出口创汇, 而是到海外设厂本土化发展, 建立“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三位一体的体系, 创造海外用户价值, 创出海尔的国际化名牌;互联网时代, 海尔抓住网络时代需求个性化、碎片化的机遇, 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通过企业和商业模式的两个转型, 即从卖产品到服务、从传统发展模式到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转型, 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世界正在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 张瑞敏应时而变, 启动了海尔的第五个发展战略——网络化战略, 通过打造网络化的企业应对网络化的市场。

海尔持续创新不断壮大的过程中, 张瑞敏确立的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管理实践中, 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 “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 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 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 张瑞敏在管理领域的不断创新赢得全球管理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美国哈佛大学 (HARVARD) 、西班牙IESE等著名商学院均把海尔管理案例写进教材, 海尔的管理探索越来越成为世界的财富。在互联网时代, 张瑞敏的管理思维再次突破传统西方管理的桎梏, 提出并在海尔实践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通过搭建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的机制平台, 推进员工自主经营, 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西方管理理论界、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对张瑞敏在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突破给予高度认可。沃顿商学院、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等机构的学者和实践者甚至亲自参与到海尔的管理探索中。

在带领海尔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 张瑞敏始终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 积极投身教育、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真情回馈社会, 致力于环境友好, 谋求可持续发展。张瑞敏以其创造全球化海尔品牌和创新管理模式的卓著成就赢得世界性的广泛赞誉。

创业历程

名牌战略阶段 (1984年—1991年)

■观念: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 以”要么不干, 要干就要争第一”的观念, 为用户提供当时最渴望的高质量产品的体验。

张瑞敏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 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观念, 以为用户提供当时最渴望的高质量产品体验为目标。当时抓住改革开放机遇的企业非常多, 但以这种观念去干的并不多, 很多人觉得原来设备差, 现在引进很好的设备, 产品比原来要好得多, 市场又供不应求, 卖就行了。但张瑞敏不这么想, 他当时的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最想得到的, 高质量的产品。

■差异化的路径:海尔通过砸冰箱及自主管理班组等活动, 创出一条以提高人的素质而非仅靠引进设备、技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差异化路径。

张瑞敏认为, 要实现战略目标, 得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差异化的路径。当时同行业的路径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全力以赴上产量。而海尔走出的差异化路径是:靠提高人的素质来提高竞争力, 而不是仅仅依靠引进的设备和技术。当时典型的事件就是砸冰箱, 张瑞敏带头砸毁了76台不合格冰箱, 在那个物资短缺, 冰箱需要凭票购买的年代, 他的举动曾让很多人不解。张瑞敏说, 砸冰箱砸的是一种观念, 砸醒员工的质量意识。

■海尔成果:从市场角度来看, 1988年, 海尔获得了冰箱行业第一枚金牌。

当时在中国金牌是非常难得的荣誉, 老百姓的关注度非常高。这枚金牌对当时海尔在行业中的地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1990年, 海尔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 1991年又获得全国十大驰名商标。从管理的角度看, 1990年, 海尔获得国家级的奖励中国企业管理金马奖。同时期, 张瑞敏带领海尔开始推行自主管理班组, 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做自主管理, 与海尔今天推进的自主经营体一脉相承。

■经典创业故事:砸冰箱

1985年, 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

于是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 发现仓库中有缺陷的冰箱还有76台!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 干部提出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就在很多员工十分犹豫时, 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 把76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 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

听闻此言, 许多老工人当场就流泪了……要知道, 那时候别说“毁”东西, 企业就连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 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 别说正品, 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的!如此“糟践”, 大家“心疼”啊!当时, 甚至连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接受。

但张瑞敏明白:如果放行这些产品, 就谈不上质量意识!我们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 来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 否则今天是76台, 明天就可以是760台、7600台……所以必须实行强制, 必须要有震撼作用!因而, 张瑞敏选择了不变初衷!

结果, 就是一柄大锤, 伴随着那阵阵巨响, 真正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从此, 在家电行业, 海尔人砸毁76台有缺陷冰箱的故事就传开了!至于那把著名的大锤, 已经收入国家历史博物馆。

多元化战略阶段 (1991年—1998年)

■观念:抓住南巡讲话的机遇, 以制造多元化高质量产品的观念, 为用户提供所希望的系列白电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这一时期, 张瑞敏抓住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机遇, 积极进行企业兼并和工业园的建设。当时, 海尔兼并了包括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在内的多个企业, 有的甚至是跨所有制兼并。通过兼并, 海尔一下进入到了很多领域, 但进入很多领域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张瑞敏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他们所希望的系列白电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差异化的路径:通过进入哈佛的“吃休克鱼”案例的思路兼并18家企业。创出一条靠企业文化, 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的兼并道路。

这一阶段, 张瑞敏实现目标的差异化路径就是被哈佛商学院采用的“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按照这一思路, 海尔兼并了18家企业, 创出一条靠企业文化, 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的兼并道路。张瑞敏提出一个口号:“多换思想少换人, 不换思想就换人”, 注重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 改变人的观念。这和很多企业的兼并完全不一样。当时海尔提出要多元化发展时, 受到外界很多质疑, 很多人认为海尔做多元化肯定不行。但张瑞敏觉得本质不在于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本质在于能不能有一个可以给用户提供系列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体系。如果没有, 专业化和多元化都没用。这个时期很多企业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了, 忙于补质量这一课, 顾不上服务体系的建设。而张瑞敏已经提出星级服务了, 后来便有了海尔最有名的服务体系。

■海尔成果:从市场角度来看, 海尔初步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家电工业园。从管理角度看, 1995年海尔日清管理法获得国家管理一等奖。

■经典创业故事: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1995年7月, 青岛市政府决定把红星电器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红星电器本来和海尔一样在青岛市是重点企业, 后来由于经营不善, 在海尔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时, 红星电器却亏损1亿多元, 资不抵债。

此时, 在张瑞敏面前摆着一个艰巨任务:如何操作?如何发展?于是, 张瑞敏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红星电器失败于何处?是技术问题?资金问题?员工问题?而他认为:“红星的失败, 不是少技术, 也不是少资金, 更不是员工不好, 关键是管理不到位, 职工凝聚力差, 缺乏将现有生产要素有效组合的灵魂。而海尔员工、干部有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形成了海尔文化。因此, 我们当前的紧迫工作就是将海尔文化输入到红星。只要思想认识一致了, 统一了, 一切都好办。文化是企业灵魂, 无形资产可盘活有形资产, 红星必然重生。”

海尔经受住了这个文化兼并成败的考验。在划归第二天, 杨绵绵就率领企业文化、资产管理等五大中心的管理人员进驻红星, 实施“文化先行”的管理理念。随后, 张瑞敏又到红星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会上推心置腹地讲述自己的管理心得体会。要求大家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目标是2~3年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品牌, 最终是国际名牌。

三个月之后, 企业扭亏为盈, 现在, 海尔洗衣机已经成为全球洗衣机第一品牌和第一制造商。

1998年3月, “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被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 张瑞敏应邀去哈佛讲这一课, 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国际化战略阶段 (1998年—2005年)

■观念:抓住加入WTO的机遇, 以出国创牌而非仅出口创汇的观念。在与国际接轨中, 以三步走的战略倒逼自己。

这个阶段, 张瑞敏在观念上抓住了中国加入WTO的机遇, 以出国创牌, 而非出口创汇的观念确定了海尔的定位。要达到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价值。

■差异化路径:通过南卡设厂及购并意大利工厂暴露出自己的差距。创出一条提高素质成为国际化人才, 以推进国际化战略实施的道路。

这个时期, 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 但宁可在国内喝汤也不到国外去啃骨头的观念决定了很多家电企业做定牌, 而不是创牌。当时海尔采取了两个差异化的路径, 一是在美国南卡建厂, 二是购并意大利一家冰箱厂。这两个举措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当时媒体说美国的工厂都到中国来设厂, 海尔反其道而行的跑到美国去设厂, 最后肯定以失败告终。张瑞敏知道, 到美国设厂肯定没有成本的优势, 并购意大利工厂也曾被记者认为是一个最愚蠢的决定, 但实践证明这一决策不但不愚蠢, 反而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决定, 意大利工厂在海尔“三位一体”战略的落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消费者在德国市场上看到的卖得很贵的冰箱就是意大利工厂生产的。

■海尔成果:从市场的角度看, 这7年海尔建立了制造工厂18个, 营销中心17家, 研发中心9家, 形成集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从管理角度看, 张瑞敏创新的市场链管理案例在2000年进入瑞士的洛桑商学院。当时提出让人人成为SBU, 实际要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盈利的单位。

■经典创业故事:海尔为何在美国建厂?

1999年, 张瑞敏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 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海尔美国工业园, 生产家电。

一石击起千层浪。国内很多人认为海尔是在盲目扩张, 而为其担忧, 甚至不少人明确对此持批评态度。人们批评的依据, 就是美国的优势在于技术领先, 劣势在于人力成本高而且市场饱和, 去美国无异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有本杂志以《提醒张瑞敏》为题, 为海尔在美国建厂的前景担忧。

可是, 海尔决策层却像“下雨打伞”一样认为去美国办厂是理所当然的事。“到美国建厂有风险;但是不到美国建厂是否就没有风险?!”海尔人要在风险中抓机遇。

当然, 敢于冒风险不等于没有预防风险的措施。在这方面, 海尔做了充足预算:

在市场方面, 海尔的理念是“先有市场, 再建工厂”。当时的海尔向美国出口冰箱已经达到50万台, 而实际上达到29万台, 就可达到建厂的盈亏平衡点。

在成本上, 美国劳动力年薪2.5万美元, 中美两地工薪差别达到8~10倍。但海尔进一步分析后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一是中国低工薪优势其实完全被运费抵消了, 而且今后运费有走高的趋势。二是在美国建厂还可以就地收集信息, 就地技术开发。三是可以节省从中国到美国集装箱运输时间30天, 另外又节省从接订单到生产的30天, 这对生产需求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四是“美国制造”的标签是个卖点, 对美国零售商很有吸引力, 可以平等地与美国企业竞争, 其优势是很大的。

如今在美国, 年轻一代都知道海尔是一个很好的家电品牌, 已经不知道它是来自中国的品牌, 海尔品牌正在成为美国本土的品牌。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起航, 海尔的国际化行动已毫无疑问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领航者。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2005年—2012年)

■观念:抓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观念加快走上去的步伐, 争取为全球用户提供白电引领的体验。

这个阶段, 张瑞敏在观念上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从原来满足大规模制造转变为现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观念, 加快走上去的步伐。从创造用户的角度和创造用户满意体验的角度, 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白电引领的体验。

■差异化的路径:通过零库存即需即供的推进, 并建立社区店, 配以建成的三专店体系, 创立一条从以企业为中心到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道路。

当行业都在打价格战时, 张瑞敏率先在家电业推进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战略, 建立社区店, 配以建成的三专店体系, 建立一条以企业为中心到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道路。要做到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 也就是用户要就能马上提供, 用户不要也不会形成库存。

在营销体系上, 第三个战略阶段海尔开始建专卖店。当别人还依靠大连锁时, 张瑞敏又进了一步, 建立社区店, 建成三专店。这些体系直接面对用户, 直接满足用户需求, 加上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 完全形成一个综合的体系去实现从以企业为中心到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转型道路。

■海尔成果:从市场角度来看, 建立了五大研发中心, 这些研发中心和原来的9个研发中心完全不一样, 现在是平台型的研发中心。

原来研发中心指的是自己有多么高能力的研发人员, 自己的研发机构就有多么高的能力。现在海尔的研发中心是看能整合到什么样的能力, 就代表研发中心有什么样的能力, 所以这五大研发中心完全是平台型的, 以此形成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的开放式创新体系。另一个市场上的成功就是收购了三洋白电和新西兰国宝级品牌斐雪派克两个资源。从管理角度来看, 海尔及其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多家商学院研究的对象。

■经典创业故事:张瑞敏砸仓库

2008年,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开始了, 但在中国市场, 当时还没有蔓延到实体经济来, 至少在家电市场还看不出这种迹象。尽管如此, 当时的海尔正在张瑞敏的主导下进行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型, 从以企业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型, 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2008年8月28日, 海尔历史上又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 张瑞敏再一次举起他那把“大锤”, 这一次, 他要砸的不是冰箱, 而是仓库。

当张瑞敏及海尔决策层提出要取消DC库 (海尔在各工贸公司设立的物流仓库) 的时候, 整个市场的人员都炸锅了。市场人员直接说: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市场形势那么差, 有仓库都未必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更别说取消仓库了。要是取消仓库的话, 销售肯定要大幅下降。

客户的反应也非常大。一位海尔的老客户、也是大客户给海尔反映:“你们要取消仓库, 大方向我们认可, 但你们这样做是违约的。”因为按照经销合同, 客户是在当地的海尔仓库提货。现在没了仓库, 给客户造成了交货不及时的麻烦。

张瑞敏和他的决策层顶住压力, 做法是:卖不出去就停下来, 停下来怎么办?停下来倒逼企业内部的体系。为了不让变革的成本影响到客户, 海尔改变了自己的供应链流程, 周下单、下周单, 按单生产。虽然没有仓库了, 但通过订单模式和流程的变革, 海尔把货放在公路上, 放在集装箱上, 实现即需即供。

国庆节之后, 金融危机明显波及到中国市场, 市场零售大幅下滑, 行业的库存大幅上升, 而海尔的库存处理得恰到好处。

网络化战略阶段 (2012年12月—2019年12月)

2012年12月26日, 海尔创业28周年之际, 张瑞敏宣布海尔进入第五个战略阶段, 其战略主题为网络化战略。

■张瑞敏再登顶级商学院

2012年12月, 瑞士洛桑。全球知名商学院瑞士IMD将“IMD管理思想领袖奖”颁给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以表彰其对现代管理艺术与实践所做的贡献。

时间向后回拨一天, 西班牙IESE的学术报告厅内, 张瑞敏在IESE商学院院长卡纳尔的陪同下, 走进学术报告厅。随着演讲开始, 一场关于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思想的碰撞由此展开!

在了解到张瑞敏受邀即将来西班牙, 就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话题, 阐释海尔人单合一管理理论做演讲报告的消息后, 来自欧洲管理领域的各界专家学者精英来到现场。“由于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在其所属国际化企业推广获取的成功, 这一管理创新模式也在欧洲引起极大关注。原本计划300个到场听讲名额, 结果有600余人申请, 这在IESE商学院历年举办的学术讲座活动中是非常少见的。”西班牙IESE商学院相关人士介绍。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 张瑞敏的观点和见解, 让全场听众聚精凝神。

在瑞士IMD商学院, 张瑞敏带去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同样很受关注。“张瑞敏先生, 请问您是如何将人单合一模式贯彻到整个企业具体运转流程中的?”“您说海尔的转型是在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 这是否意味着海尔成功转型后的经验, 可以让全球企业来借鉴?”……现场的企业家和学生争相提问。

IESE商学院卡洛斯教授对张瑞敏此行的评价是:张瑞敏先生的演讲, 给目前沉闷的欧洲经济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张瑞敏先生带领海尔所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 就是一场互联网时代管理思想解放运动。从传统走向现代, 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守旧走向创新, 海尔模式创新的本质就是一种对进取、速度与价值的追求, 通过对人单合一文化融合的研究, 海尔的探索具有了时代意义。

■管理成就

张瑞敏之所以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不仅是因为他传奇般地把一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为年营业额逾千亿元的全球化公司, 而且他以卓有成效的管理为管理界输出了一个又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经典管理案例, 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法, 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 再到互联网时代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张瑞敏在企业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赢得了世界管理界的高度评价。

海尔现在进行的模式创新已经持续探索了十多年, 张瑞敏希望将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一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人”就是员工, “单”表面是订单, 本质是用户资源。人单合一, 也就是把员工和他应该为用户创造的价值、面对的用户资源“合”在一起;双赢, 即员工不是根据上级下达任务完成的多少和好坏拿钱, 而是以员工创造的用户价值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到2012年为止, 张瑞敏先后应邀到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西班牙IESE商学院等做演讲, 交流企业兼并、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内容。世界一流战略大师加里·哈默评价张瑞敏为互联网时代CEO的代表,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评价其为“杰出的战略思想家”。

画好属于自己的学习地图 篇5

是啊,现在有多少孩子领先在起跑线上却输在终点。孩子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快乐却不及我们那时的穷孩子。我们那个时候学校基本都没有围墙,下课的功夫都能跑到校外玩一会儿。体育课,那才是真正的丰富多彩,跑跑跳跳不必说,什么单杠、双杠、山羊、木马,只要有的就都要玩;篮球、足球随便干,上河溜冰、登山爬树…….

现在的体育课只要是有点危险的训练就不能搞,谁敢搞,谁搞出事谁得负责。

以前,放学写完作业,帮家里干完活了,便没影了,一帮小孩聚集在一起,玩琉琉、打片儿叽、拿着弹弓练打靶、抽陀螺、摔泥巴、跳大绳、蹦皮筋、藏猫儿、捉老鹰、打雪仗、放爬犁……

什么冲啊杀呀模拟解放军叔叔攻山头,什么摔呀打呀来个对抗实战比赛,什么泥呀沙呀伤呀疤呀,回家挨大人一顿骂,第二天还是照样。

现在的孩子呢,放学回家便被看管起来,马上写作业,中间允许你看一会儿电视,这是给你休息的时间,除了上厕所,不准你去外面。

以前春游、秋游、野营拉练,每年必搞。一到“六一”了,那必须开运动会的,没有白衬衫家里能给你买就借此时给添一套,实在没钱买了就借一套,没有白鞋就用白粉笔在黄胶鞋上涂上一层,表演节目,参加比赛,个个喜笑颜开,那个热闹劲儿、兴奋劲儿,就如同过年一样。

现在什么春游、秋游就别想了,上野外的安全隐患大于校园的十倍甚至百倍。“六一”儿童节搞个什么运动会投入很多财力、物力都不算什么,哪次都要在安全上多下不少工夫,不出事怎么都好!

画好属于自己的学习地图 篇6

1.以特色研修为主线, 让课堂走向有效

学校以“课例研修”为抓手, 每周一次反思交流, 双周一次课例研究, 每月一次主题沙龙。相约星期一、周五展台、同课异构, 课课都体现“学程导航”理念, 课课都有主评辅评, “特色研修”让所有老师都有正确的课堂行走路径。

2.以研讨活动为平台, 让课堂走向智慧

每学年, 学校都会争取1到2个市级活动来推动“理想课堂”建设。2010年11月, 江苏南通市“小学语文‘三味’课堂研究”和南通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专题研讨活动;2011年4月, 海门市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推进会; 2012年9月, 海门市小学英语“学程导航”朗读教学活动; 2013年1月, 南通市小学数学“名师论坛”活动;2013年3月, 海门市小学数学“作业革命”专题研讨活动;2013年4月, 南通市小学英语“阅读拓展与单元整体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活动让“学程导航”理念深入人心, 活动让“学程导航”成为老师行动的标尺。

3.以优质课评比为依托, 让课堂走向理想

每年的“金钥匙杯”优质课评比, 是一道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大餐”。老师们独立收集相关资料, 自己设计教学预案、完成课件制作。几年来的市级优质课评比选手都是从这里产生的。先后有四位老师参加省“杏坛杯”优质课评比获一、二等奖;一位老师参加省语文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一位老师参加省综合实践基本功评比获一等奖;一位老师参加省英语教学技能展评获二等奖;学校的语文团队、英语团队参加南通市网络团队教研比赛均获一等奖;10多位老师参加南通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竞赛均获一等奖。

实践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也给了我们更远的目标。

从实施“学程导航”以来, 我们运用预习作业单、自主导学单,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深究拓展, 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让学生们自主建构新知、分层练习, 自主检测。教师要及时完成对学生独立学习效果的检测、修正与提升。“学程导航”基本框架的落实, 形成了我们对理想课堂的共同话语, 我们进行着描述课堂、反思课堂、讨论课堂的校本化研究。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 青年教师可用“学程导航”来指破自己最初的教学迷津;学科骨干可以把“学程导航”作为“纲要”, 进行着适度地增删与调节, 以更情趣化的方式实现课堂的最大效益。

2013年, 在“学程导航”的基础上, 市局提出了“构筑理想课堂”的新目标, 全面而深刻地诠释了“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让学校在“学程导航”研究之后有了规范课堂的愿景和方向, 课堂可以用教学活动基本框架的落实、知识理解的深度、主客体之间及主体间的对话质量三个层次作阶梯式的考量, 最终实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针对市局提出的新目标, 我们进行了深层的思考并付诸行动。2013年8月28日, 学校以《百年新起点:卓越童话课程, 生动理想课堂》为主题, 对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进行了重点阐述和内化。2013年9月10日, 学校又组织教导处和教科室人员进行了研讨, 对“理想课堂的构筑”进行了又一次定位。

回眸“学程导航”, 我们已走进了理想课堂的第一境界, 虽不完美, 但也走得踏实;如今我们正走向第二境界, 虽感顺利, 但也有迷茫。

我们的理想课堂定位是:继续完善第一境界, 满怀信心地走向第二境界。我们关注一群孩子的成长, 关注一群孩子的学和动, 师生共同围绕在“问题—知识—文本”的周围, 进行一次有价值的探索。

有了这样的思考, 我们对教师作适当分层后再作如下的尝试。

一、守住底线, 让一线教师更注重与文本再对话

我们觉得理想课堂的构筑、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是教师与文本的定位与对话。教师失去解读文本的能力, 也将丧失鉴别、判断、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开学初, 教导处修订完善《备课、上课和作业实施细则》, 给教学“六认真”注入了新内涵。我们要求老师们做到:备课中, 以圈画的形式充分解读教材, 以课前“小备课”的形式理清课堂脉络, 以“下水作业”的方式合理整合作业资源, 以不少于200字的个性修改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 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导处检查时将备课与教参对照着检查, 是否存在备课的留痕, 守住“理想课堂”的底线要求教师与文本正确对话。

二、学程导航, 让入轨教师注重与框架再对接

反思“学程导航”课堂, 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 或因某个环节的意外而不能连贯, 或因小组的展示而成了优秀学生的一言堂, 或因板块的限定而少了思辨的乐趣。在2013年暑期集团的学科培训中, 我们有意识地组织了研讨沙龙。之后, 我们把“展示的互动、合作的内需、检测的实效”三个环节作为“学程导航”再深化的主攻目标。

三、问题意识, 让骨干教师更注重知识魅力再发掘

课堂, 是真理呈现之处, 在静态的教材下面, 蕴藏着人类最伟大的奥秘。课堂是知识散发魅力的地方, 实现着伟大奥秘的发现与书写的重温和延续。课堂的中心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 是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理想课堂将重现这一神奇的创造过程。

我们将通过以下活动进行有效推进:

(1) 专题研讨。充分发挥教导处、学科核心组的引领作用, 定期按学科组织专题学习。我们的主题有:问题意识形成的年级定位, 绽放知识魅力的内在途径等。

(2) 专业引领。教师的形象应该是一个真诚的探索者, 应该有把握把学生带向一个理想的境地。我们将利用展示平台——“金钥匙大讲坛”, 交流平台——“主题教育沙龙”, 组织教师学习研讨《我的理想课堂》《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等专著。

(3) 骨干示范。继续利用“相约星期一”, 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科核心组成员执教各年段公开课, 展示课堂的魅力, 展示学生的精彩。

(4) 比赛强化。周五展台和“金钥匙杯”专题研讨活动是青年教师的实践基地。每周五和每年的11月份, 我们将把有效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作为主题加以研究, 组织青年教师“预案设计, 优案展示、课堂续构”。

(5) 学科建设。学校将以校级名师工作室、教研组为单位, 在学科主任的引领下, 进行“问题—知识—文本”研究, 分年段提出具体的目标与行动路径。

(6) 常态巡视。坚持“以听课评课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机制, 实行“全程开放”“跟踪听课”“校园视导”, 管理者深入课堂, 每人每周至少听两节课, 做到每课必评, 每课必续。

上一篇:后赤壁赋下一篇:放弃抚养权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