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

2024-07-26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共8篇)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 篇1

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他们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个企业的员工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同样也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当然,合理的员工人数应当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冗余的人员将会增加企业经济负担,但可以减少所得税。

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实行计税工资的企业,应当在计税工资标准的范围内按实列支,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不得在税前列支。

因此,当工资总额一定时,有两个互为反比的因素影响计税工资,一个是员工人数,另一个是平均工资。当员工人数增加时,会降低平均工资。当平均工资低于或等于计税工资标准,则可全额在税前扣除,否则超过计税工资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例如:某有限公司企业所得税实行查帐征收,年工资总额为1200000元,员工人数为100人,当地计税工资人平月标准为960元,企业所得税率为33,则该企业人均月工资为1000元,超过月标准计税工资40元,因此,超过的工资额40×12×100=48000元不得税前扣除,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48000×33=15840元。当工资总额不变,员工人数增加为125人时,则人均月工资为800元,小于计税工资月标准960元,可以全额税前扣除,免缴企业所得税。如果该企业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并实行查帐征收个人所得税,则同样也会影响到个人所得税。因此,企业员工人数的增减变动,会影响到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随着国有、集体企业的民营化改造及劳动人事体制的改革,原来的全民人员和集体人员已基本被私营雇用工所取代,企业用工除特殊行业外一般无须任何部门批准。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符合企业用人标准,就可录用。虽然这样解除了企业人事制度上的束缚,增强了企业用工的灵活性,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但给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带来管理上的不便,特别是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在税收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特别是建筑安装企业将雇用工工资和非雇用工的劳务报酬混淆在一起,用工资单作为支出凭证,计入“应付工资”科目,作为企业工资总额在税前列支。这不仅给税务机关在审查企业计税工资总额时增加难度,而且会发生偷逃营业税的行为。特别是临时工与外部提供劳务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划分,比如:季节性生产经营临时用工、突击性生产经营临时用工和外部人员为企业提供商品购销、建筑安装修缮、运输装卸、代理等劳务,企业在财务处理上,绝大多数是以

“工资”形式进行会计处理的,这不仅逃避缴纳营业税,而且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也产生影响。更有甚者通过虚列工资抽逃资金、列支超支的业务招待费及其他非法支出等偷逃税收。而现行的财政税收法规在企业员工性质界定上,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却没有明确规范措施,可操作性差,不便于税收管理,容易诱发避税和偷税行为。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点措施:

一、以规章形式规定,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的员工为企业雇用工。

国家税务总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规章形式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劳动人事档案,只有企业与应聘人员签订雇用合同,并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的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公证后录用的各种管理、技术、生产经营或服务人员,且为其缴纳各种社会保障金的,方可作为企业员工即雇用员工。否则,一律视为外来劳务工即非雇用工。

二、强化信息采集,要求企业按月报告企业员工情况。

当前,税务机关要求企业报送的纳税资料主要有纳税申报表、代扣代缴税款报告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等,而这些资料无法满足对计税工资审核的需要。因此,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要求企业向税务机关提供雇用合同并按月报送《企业员工情况月报表》,作为税费征收、纳税评估和税收检查的重要依据。其报表内容主要包括:员工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或护照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工种、工资标准、进出企业时间、企业当月提取工资总额及实发工资总额等项目。对于员工人数较多的企业,可以规定每年1月份报告企业全部员工的情况,其他月份则报告每月的员工变动情况,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办税人员的工作量,又能满足税收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弄虚作假。

税收日常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其管理质量的高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纳税人能否做到及时如实申报缴纳税款。因此,加强税收日常监督管理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企业员工的监督管理上,要求税务人员经常深入企业车间、店堂了解企业员工情况,进行必要的抽查核实,因此,这项工作要求细致踏实,不能蜻蜓点水,否则就失去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防止企业在员工人数上做文章,企图达到偷逃税收的目的。

<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 篇2

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可以看出, 由于我国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采取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使得收入越高, 适用的税率越高, 税收负担也越重。在每一级的边缘地带, 收入可能只相差一元, 但是所承担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就会相差很大。不过, 通过采取一定的合法的手段进行筹划, 可以避免此类不公平的发生。

(一) 税基递延实现

税基递延实现指税基总量不变, 税基合法递延实现。例:某人月工资1500元, 2009年6月, 取得2009年第二季度奖金3000元, 则该纳税人2009年第二季度应纳税情况如下:2009年4、5月份, 因工资收入达不到征税额, 因此, 不纳税;2009年6月, 取得工资1500元, 取得季度奖3000元, 应合并纳税;应纳税额= (1 500+3000—2 000) ×15%—125=250元, 第二季度共纳税250元。筹划:现若将奖金递延到每个月, 按月发放, 则该纳税人的纳税情况为:每月工资奖金应纳税额= (1500+1 000—2 000) ×5%=25元, 第二季度共纳税=25×3=75元, 可节税=250-75=175元。

(二) 将部分工资、薪金适当福利化

一般来说, 工资、薪金收入超过2000元就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如果将超过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工资、薪金收入部分用于职工福利支出, 这将减少了个人支出, 同时减少计税收入, 降低其个人所得税负担。单位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降低计税工资、薪金所得, 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 (1) 提供交通便利。如开通班车、免费接送职工上下班, 或者每月报销一定额度的交通费用。 (2) 为职工购房提供一定期限的贷款, 之后每月从其工资额中扣除部分款项, 用于归还贷款。这样可以减轻职工的贷款利息负担。 (3) 为新调入职工提供周转房。 (4) 提高职工的办公条件, 为其配备办公设施及用品, 但在操作中要注意办公设施及用品的所有权属于单位, 列入单位的固定资产, 职工拥有使用权, 职工调出单位时要将相应的物品归还单位。如果所购置的办公用品所有权归个人, 则相当于对职工进行了实物性质的分配, 要按照物品的价值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例如:王某每月工资为5350元, 每月需支付:房租2100元、交通费120元、电话费150元, 食堂用餐200元。除去以上固定开支, 王某可动用收入为2 7 8 0元。王某每月应纳税额为 (5350-2000) ×15%-125=377.5元。假如以上每月固定支出由单位采取实报实销方式负担, 而每月工资下调为2780元, 则每月应纳税额为 (2780-2000) ×10%-25=53元。经筹划后, 任职单位支出不变, 但王某每月可节税377.5-53=324.5元, 全年共节税324、5×12=3894元。

二、劳务报酬所得的筹划

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所得不同, 从个人所得税法的角度, 两者的区别在于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 即个人在企事业单位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而劳务报酬所得项目, 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 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劳务取得的所得。

我国关于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 但是对于一次性收入偏高的的情况实行加成征收, 实际上也就等于是三级的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有自己的特点, 下面针对其特点, 进行纳税筹划的分析。

(一) 费用转移的筹划

通过减少名义劳务报酬所得的形式来筹划, 将本应由纳税人负担的费用改由业主承担, 以达到减少名义劳务报酬的目的。例:某教师为外地一单位提供培训劳务一次, 双方协商报酬6000元, 但教师个人需负担来回机票、食宿等费用3000元, 则该教师应纳个人所得税=6000 (1-20%) ×20%=960元, 教师税后实际收入=6000-3000-960=2040元。筹划:若合同中规定教师的劳务报酬为3000元, 原本由教师本人负担的机票、食宿等3000元的费用转由单位承担, 这样单位在总体负担不变的情况下, 该教师应纳个人所得税= (3000-800) ×20%=440元, 教师税后实际收入=3000-440=2560元。

(二) 分项计算筹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中总共列举了28种形式的劳务报酬所得, 包括: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及其他劳务。对于这些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 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这里的同一项目是指劳务报酬所得列举具体劳务项目中某一单项。例:王某给一家酒店装修, 合同规定劳务报酬40000元。则王某应纳税额=4 0 0 0 0× (1-2 0%) ×3 0%-2000=7600元;筹划:王某给酒店装修, 合同规定劳务报酬40000元, 其中包括设计费20000元, 装修费20000元。王某应纳税额=[20000× (1-20%) ×20%]+[20000× (1-20%) ×20%]=6400元, 节税=7600-6400=1200元。筹划结论: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 应当分别减除费用, 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缴纳所得税时应明白并充分利用这一点。

其实, 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应具有一定的节税意识。当我们纳税时, 我们应该先问问自己, 我是不是应该享受税收优惠?计税依据是什么?如果没有时间去查资料, 可以到税务专家那里去咨询一下, 这将利于帮助你认识税法, 了解税法。在此基础上, 充分利用税收政策, 做到既要依法纳税, 又不冤枉多缴税款, 实现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摘要:随着个人收入的增长, 不管是薪金增长还是兼职创收, 在获得收入时并不是对方支付得越多越好, 支付多, 缴税也多, 而个人拿到的却未必多, 所以一定要计算税后收入, 掌握一些个税筹划的技巧。本文针对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进行分析。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篇3

目前我国税收比重来看,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依然偏低。2014年为7.1%,与发达国家40%-50%有着较大的差距。作为一个不可低估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税种,其对国家的财政收入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的同时减轻纳税人税负增加收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以此为背景展开讨论,具体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必要性以及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路及案例分析。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利于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增强,激励其充实相关税法知识。纳税人通过合法或者不违法的手段掌握一定的避税、节税技巧进行纳税筹划。这种形式有利于促使纳税人自发地学习相关税收政策、法规,提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增强纳税意识。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利于减轻纳税人税负增加收入。在理解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选择有利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方案方案,最终减少纳税人现金净流出,增加纳税人的净收入。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本国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对自己的经济活动的安排收入的转换来减轻或者避免自己纳税义务的行为,它包括节税和避税。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可以通过主体选择和客体选择两种达到节税和避税的效果。主体选择的纳税筹划方式就是指通过对筹划主体自身类别的选择达到减轻筹划主体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目的的一种纳税筹划方式。即利用我国个人所得税对不同纳税主体采取不同税收政策这一特点,灵活运用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客体选择的纳税筹划是指通过对筹划客体进行选择最终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客体实际上就是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主体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所要面对的对象。具体的说就是在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关于税基和税率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三个方面的规定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灵活运用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

主体选择的纳税筹划方式

转换纳税人身份。根据规定,不同身份的纳税人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办法不相同,居民纳税人负无限纳税义务,而非居民纳税人负有限纳税义务。纳税人可以根据税法对不同身份纳税个体征税不同的规定,有意识地转换纳税人身份,使得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纳税最少收益最大。

例如北京姑娘赵某2013年嫁给一位德国人并在北京居住,2人同在北京某外资企业工作,赵某月薪6000元,同时在国外有一份兼职会计工作,月收入5000元。在加入美国国籍之前赵某每月应纳税额=(6000+5000-3500) ×20%-555=945(元)。2013年9月赵某加入美国国籍后,此时,赵某的应纳税额=(6000+5000-4800)×20%-555=685(元)。通过对身份的转换,赵某每月可节税260元。

关于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选择。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被确认为居民纳税人,应就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所得,向我国政府履行全面纳税义务。而非居民纳税人指被确认为非中国居民的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只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我国政府履行有限纳税义务。

例如强森先生是一位加拿大居民,打算来我国居住一年半,本来计划是 2012 年 1 月 1日来中国并于 2014 年 5 月 30 日回到加拿大。为了避免成为中国的居民纳税人,强森先生对其行程做了一个调整,决定于 2012 年 2 月 10 日来中国,于 2014 年 7 月10 日回国。这样,虽然强森先生仍然在中国居住了一年半时间,但由于其跨越了两个纳税年度,而且在这两个纳税年度内均没有居住满一年,因此并不构成我国的居民纳税人。也就是说,强森先生可以只就来源于中国的所得纳税,从而避免了无限纳税义务。

(二)客体选择的纳税筹划

1多次发奖金代替一次发奖金减轻员工税负

我国奖金收入是并入工资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可以采用多次发奖金代替一次发奖金减可以轻员工税负,因为这样可以使税基减小,从而减轻税负。

例如某有限责任公司共有员工50人。2013年,公司为了激励员工,决定给每位员工发放奖金 20000元,于2013年底与12月的工资一起发放(员工每月工资5000元)。则该公司将为每位员工代扣代缴年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12+20000×10%-105=2435(元)。如果公司将奖金分三次发放,分别在2013年11月发放2000元12月发放18000。则代扣代缴所得税额就变为(5000-3500)×3%×11+18000*3%+(5000+2000-3500)×20%-555=1180(元)。每位员工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2345-1180=1160(元)。

利用公益性捐赠减少“倒挂区间”。如果年终奖为18000元则应缴纳540元的个人所得税,如果年终奖为18001元则应缴纳1695.1的税款。仅仅增加1元的奖金但是净收入确减少,这就是所谓的“倒挂区间”。例如18 001~19 283.33和54 001~60187.50这两个区间。

如果个人取得的年终奖在“倒挂区间”,应通过进行公益性捐赠来进行调整或者分多次分奖金的策略。如某人该月的年终奖为19 000元应纳税额1 795元,而如果此人将超过18 000元的部分,即1 000元进行公益性捐赠(满足税法规定),那么由于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30%可以全额扣除,因此只需纳税(19 000-1 000)×3%=540元,最终达到节税的目的,净收入增加(19000-1 000+540)-(19000-1 795)=255元。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纳税筹划方案必须与最新的税收政策相匹配。因为税收政策的不断变化要求纳税人要及时的学习了解新的税法知识,寻求最佳的纳税筹划方案,并且与新的税法政策保持一致,保证其合法性。

纳税筹划收益大于纳税筹划成本。进行纳税筹划一定要注意成本效应,不能盲目的进行纳税筹划,必须遵循一定的经济性原则,只有纳税筹划成本低于纳税筹划收益时才是有效的纳税筹划,否则是没有意义的。

纳税筹划应注意时效性。我们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立足于现实,准确及时的把握好时机,要抓住最有利的时机,达到纳税筹划收益最大化。纳税筹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虽然已经非常谨慎,但一不小心就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那么,这就得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时时刻刻要有有一个全局观,绝不能触犯法律高压线。

当然,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方法还有很多,有待在实践工作中去总结。例如,西京学院在每次捐赠的时候,未能考虑纳税筹划问题,计算工资收入时也未扣减捐赠支出;以及个别月份工资较高时考虑纳税筹划问题,因此实施纳税筹划对纳税人维护自身权利,以及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 篇4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税发[2005]2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现就纳税人办理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纳税人2005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取得应税所得但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应按现行有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二、纳税人2005所得12万元以上的,除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情形外,无需办理纳税申报。已纳入当地税务机关对高收入者管理范围的,按当地税务机关的规定执行。?

三、纳税人自2006年1月1日起,当年取得所得12万元以上的,应认真记录各项收入信息,按规定于次年3月底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全部所得。

国家税务总局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论文 篇5

姓名:徐敏 班级:财管三班 学号:120106502

目录

一、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必要性

(一)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利于减少单位的纳税支出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利于减少个人自身的偷税漏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增强纳税意识,实现诚信纳税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现状分析

(二)原因分析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主要涉税项目的筹划应用

(一)工资薪金所得中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二)劳务报酬所得中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三)稿酬所得中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四)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五)其他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与之相应,财政收入中来源于个人所得税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维护切身利益、减轻税收负担的角度出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通过筹划,减轻税负,文章具体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必要性,个人所得税主要涉税项目的纳税筹划。

【关键字】个人所得税

税收筹划

近几年来,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人数越来越多,纳税人数超过了任何一个税种,对个人收入征税的范围涉及11个项目之多,于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就应运而生。但是我国目前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研究很少。纳税筹划,在以前总会被人们认为是消极的或不正当的行为,认为纳税筹划就是进行巧妙偷税、逃税或骗税。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纳税筹划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问题了。于是纳税筹划税务代理机构也诞生了,而且发展趋势非常好。但是由于税务筹划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很短,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在我国还尚属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随着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大,纳税人偷逃税款的空间越来越小,况且偷逃税款会受到法律的处罚。因而对纳税人来说,应将重点放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上,而不是偷逃税款上。但是面对众多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税务部门不断下发的各种税收政策“解释”,居民个人往往感到无助。因为税收政策量多、繁杂且变化较快,个人对一些税收法规根本不了解。在税法规范的前提下,纳税人选择不同的方案带来的税负轻重是不同的。个人所得税通过合理筹划才可以让纳税人节约税收成本,减轻税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听到群众的抱怨:“好不容易挣了一笔钱,可是扣税以后,就明显少了许多。”因此,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3 合理避税、节税就成了不少市民关心的话题之一。

一、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必要性

目前许多纳税人已从过去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采取各种方法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发展为积极地通过纳税筹划来减轻税收负担。但是,纳税筹划在某些人的观念意识中往往和投机取巧联系在一起。同时有人不解: “纳税筹划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进行,但筹划本身是不是违反了国家的立法精神和税收政策的导向呢?纳税筹划可取吗?” 在这种背景下,正确引导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对我国纳税人及税收经济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很有研究必要。

(一)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单位作为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单位在经营中通常只涉及到员工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虽然个人所得税是由单位代扣代缴的,表面上看与单位的经营无关,与单位的效益无关,但是也应将其纳入单位整体纳税筹划的范围。原因如下:对于工资、薪金来说,从职工的角度来看,职工并不关心个人税前工资的多少,不关心自己缴纳了多少个人所得税,他们关心的是自己每月能从单位得到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只有这些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才会对职工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如果通过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增加职工可支配收入,必将大大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人员的稳定性,减少人力资源的培训成本,对单位的长远发展产生有利的作用。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利于减少单位的纳税支出。

由于职工个人所得税是从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中扣除并缴纳的,归根结底也是由公司负担的,所以,企业应该对员工的个人所得税积极地进行纳税筹划,通过税收方案的比较,选择纳税较轻的方案,减少纳税人的现金流出或者减少本期现金的流出,增加可支配资金。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利于减少个人自身的偷税、漏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增强纳税意识,实现诚信纳税。

纳税人都希望减轻税负,如果有不违法的方法可以选择,自然就不会做违法之事。纳税筹划的存在和发展为纳税人增加个人收入提供了合法的渠道,这在客观上减少了单位税收违法的可能性。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现状分析

税收筹划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在西方国家己有很长的历史,不仅被政府认可,而且在会计主体中应用十分普遍,甚至已成为一种谋生的职业。目前我国税收筹划还仅仅处于探索、研究和推行的阶段。近几年来,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人数越来越多,纳税人数超过了任何一个税种,对个人收入征税的范围涉及11个项目之多,于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就应运而生。随着税收筹划理念的引入,人们开始接受这种新的理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税收筹划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问题了。但是由于税务筹划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很短,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在我国还尚属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二)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每个纳税人经济活动的重要目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在取得个人收入之后,税收支出会减少个人辛苦得来的收入,在此基础上,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都希望减少纳税支出,以达到增加个人生活储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于是,纳税筹划便成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理想选择。

2.客观原因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具有纳税筹划的主观动因之后,其目的并非一定能实现,要使纳税筹划变为现实,还必须具备某些客观条件,、税制的完善程度及税收政策导向的合理性、有效性。只有当税法规定不够严密或者存在 “缺陷” 时,纳税人才有可能利用这些 “缺陷” 进行旨在减轻税负的纳税筹划。这些客观条件包括:(1)税法规定的差异性带来的税收差别待遇: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定义的可变通性、课税对象的可调整性、税率上的差别性、起征点与各种减免税存在的诱惑性。

(2)税收政策导向性带来的税收差别待遇:一国税法在税负公平和税收中性 5 的一般原则下,总渗透着体现政府经济政策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通过倾斜的税收政策诱惑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政府目标意图。

(3)税收国际化带来的税收差别待遇: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部统一的税法。各国经济水平和税法规定的差异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跨国纳税筹划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主要涉税项目的筹划应用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对纳税事务进行策划,以期达到减少税收支出、降低税收成本和依法纳税的目的。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将个人的11项所得作为课税对象,如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等。这些项目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使用不同的税率和不同的计税方法。这就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潜在的空间。

(一)工资薪金所得中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采取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使得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税收负担也越重。在每一级的边缘地带,收入可能只相差一元,但是所承担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就会相差很大。不过,通过采取一定的合法的手段进行筹划,可以避免此类不公平的发生。具体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1.均衡收入法

个人所得税通常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假如纳税人的应税所得越多,其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就越高,从而纳税人收入的平均税率和实际有效税率都可能提高。所以,在纳税人一定时期内收入总额既定的情况下,其分摊到各个纳税期内的收入应尽量均衡,不能大起大落,以避免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例如:某公司职员每月工资 1500 元,该公司取平时发放工资,年终根据业绩实行嘉奖的薪酬管理办法。假设该职工年终当年(12 月份)取得奖金 6000 元,则该职工全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500+6000)-2000] ×20%-375=725元。

筹划分析: 如果该公司将年终奖按每月500元随工资一起发放,该职工每月的工资为 2000 元,则全年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2.利用职工福利筹划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在各档税率不变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减少自己收入的方式使得自己使用较低的税率,同时计税的基数也变小了。可行的做法是可以和单位达成协议,改变自己的工资薪金的支付方法,即由单位提供一些必要的福利,如企业提供住所,这是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的有效方法。此外企业可以提供假期旅游津贴,企业提供员工福利设施,提供免费午餐等等,以抵减自己的工资薪金收入。

例如:某公司财务经理朱先生,2007 年月工资为 10000 元,应工作需要,须租住一套住房,每月需要支付房租2000元。假如朱先生自己付房租,每月须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10000-2000)×20%-375] =1225。

筹划分析:如果公司为朱先生免费提供住房,将每月工资降为 8000 元,那么此时朱先生每月须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 [(8000-2000)×20%-375] =825。即经过纳税筹划可以节税 400 元(1225-825)。

对于纳税人来说,这只是改变了自己收入的形式,自己能够享受到的收入的效用并没有减少,同时由于这种以福利抵减收入的方式相应地减少了其承担的税收负担。这样一来,纳税人就能享受到比原来更多的收入的效用。

3.利用费用扣除标准差异

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额为2000元,劳务所得单次收入超过 4000 元为 20%的费用扣除。在某些情况下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分开,而在有些情况下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合并就会节约税收,因而对其进行税收筹划就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例如:李先生 2006 年 2 月从 A公司取得工资、薪金 1000 元,由于单位工资太低,李先生同月在B公司找了一份兼职,取得收入5000元。如果李先生与 B公司没有固定的雇佣关系,则按照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应该分别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从 A公司取得的工资、薪金没有超过扣除限额,不用纳税。从 B公司取得的劳务报酬应纳税额为: 5000×(1-20%)×20%=800(元),则二月份王先生共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800 元;

筹划分析:如果李先生与 B公司存在固定的雇佣关系,则两项收入应合并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1000-2000)×15%-125=475(元)。显然,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工资、薪金计算应缴个人所得税是明智的,因此,李先生应该在与 B公司签订固定的雇佣合同,将此项收入由B公司以工资薪金的方式支付给李先生。

4.利用公积金优惠政策

根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 〔1997〕 144号)的有关规定: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机构实际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提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时,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单位可充分利用上述政策,利用当地政府规定的住房公积金最高缴存比例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为职工建立一种长期储备。

例如:王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中层经理,每月的工资薪金所得扣除养老保险及公积金后为 1 万元,每月要缴纳(10000-2000)×20%-375=1225 元的个人所得税。这对王先生来说,是每月一笔固定且不小的 “损失”。而公积金免征个人所得税,根据相关规定,补充公积金额度最多可交至职工公积金缴存基数的30%。

筹划分析:如果王先生通过单位,按缴存基数 1 万元交纳补充公积金 3000元,则王先生每月交纳个人所得税为(10000-3000-2000)×20%-375=625 元,节省了 600 元。该部分资金不但避开了个人所得税,同时享受了无利息税的存款利息。

5.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2005年1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部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对年终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作出了新的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但在计征时,应先将纳税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并据以计算应扣缴的个人所得税,按这种方法计算年终奖个人税后所得额可以降低税 8 率,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例如:刘某月工资收入3500元(包括各类津贴和月奖金),年终单位发给其年终奖金 2000 元,同时发放 3000 元绩效奖金。此处可以做一下比较。

筹划分析:A.若2000元为年终奖,3000元为绩效奖12 月工资薪金所得应 纳所得税为(3500+3000-2000)×15%-125=550(元);年终奖 2000/12=166 元,适用 5%税率,年终奖应纳税 =2000×5%=10012月应纳税额=550+100=650(元)B.若将年终奖与绩效奖统一按年终奖发放,则 12 月应纳税为(3500-2000)×10%-25+5000×5%=375(元)。这样,通过筹划后共少缴个人所得税税款275元。

(二)劳务报酬所得中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在以上项目的所得,只有一次性收入的,已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每月的收入总额在4000元一下的,可以扣除800元的费用,超过4000元的,可以按照收入总额的20%扣除费用。扣除费用后的金额为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的应纳税所得在20000元一下的部分、20000~50000元的部分、以及超过50000元的部分,分别按照20%、30%和4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根据以上规定,纳税人可以采取一下措施进行纳税筹划。1.尽量将劳务报酬分次计算

这样做对纳税人的好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次数越多,纳税人可以减除费用的次数就越多;二是将一次的所得分散成多次,可以降低每次的收入额,防止适用较高的税率。

例如:张某为某企业职工,业余自学通过考试获得了注册会计师资格,和某会计师事务所商定每年年终到该事务所兼职三个月(由于会计业务的特殊性,到年底会计业务特别多,平时则很少))。年底三个月每月可能会支付30000元劳务报酬。如果张某和该事务所按实际情况签约,则张某应纳税额的计算如下:

月应纳税额=30000×(1-20%)×30%-2000=5200(元)总共应纳税额=5200×3=15600(元);

筹划分析:如果张某和该会计师事务所商定,年终的劳务费在以后的一年中分月支付,具体形式不限,则每月大约支付7500元。则:

月应纳税额=7500×(1-20%)×20%=1200(元)

总共应纳税额=1200×12=14400(元)则经过筹划,张某可以少缴税款1200元。

2.将不同劳务报酬项目分别计算

在计算劳务报酬应纳个人所得税时,28个项目是分别计算的。纳税人如果同时取得不同项目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否则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例如大学英语老师张某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人提供劳务并取得劳务报酬所得。2006年11月,张老师参加了一个国际学术会议的同声翻译工作,取得5000元的收入,应外还应邀为另一家高校作大学英语六级串讲,收入2000元。

如果张老师不了解税法中的有关规定,将以上两项收入合并计算纳税,那么其税收负担为:

应纳税所得额=(5000+2000)×(1-20%)=56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5600×20%=1120(元);

筹划分析:如果张老师将以上两项分别计算,那么其税收负担为: 翻译劳务的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5000×(1-20%)×20%=800(元)讲学劳务的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2000-800)×20%=240(元)张老师2006年11月总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为1040元。经过筹划,找老师可以少缴80元。

(三)稿酬所得中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稿酬所得按次纳税,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但对于不同的作品可以分开计税。同时还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取得的稿酬所得,每个人都可以按其所得的收入分别按税法规定进行费用扣除。这些规定为纳税人提供了纳税筹划的空间。

1.系列丛书法

如果某些著作可以分解成几个部分,以系列著作的形式出版,则该著作被认定为几个单独的作品,分别计算纳税,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节省纳税人不少税款。值得说明的是,这种发行方式应使每本书的人均稿酬低于4000元(根据税法规定,在稿酬所得低于4000元时,实际抵扣标准大于20%)。

案例六:谷教授准备出版一本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著作,预计获得稿酬所得10000元。

筹划分析:如果以1本书的形式出版该著作,则谷教授应纳税额=10000元×(1-20%)×20%×(1-30%)=1120元。如果该著作可以分解成4本的系列丛书的形式出版,则谷教授应纳税总额=[(10000/4)-800]元×20%×(1-30%)×4=952元。由此可见,经过筹划,谷教授可少缴税款168元。

2.著作组法

如果一项稿酬所得预计数额较大,可以通过著作组法,即一本书由多个人共同撰写。与上述方法一样,这种筹划方法也是利用低于4000元稿酬的800元费用抵扣,该项抵扣的效果大于20%的标准。著作组法不仅有利于加快创作速度、集思广益、扩大发行量。积累著作成果,而且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使用这种筹划方法,虽然达到了节税的目的,但每个人的最终收入可能会比单独创作时少。因此,这种筹划方法一般用在著作任务较多如成立长期合作的著作组,或将自己的亲属列为著作组成员。

纳税人应尽量避免一次性取得大额收入,在合法的前提下将所得均衡分摊或分解,增加扣除次数,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在实行累进税率时,还可以避免档次爬升现象的出现。

(四)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案例:张某初中毕业后即在A市开了一家个体餐馆。由于地处黄金地段,再加上张某灵活经营,饭馆多年来一直处于盈利状态,1999年,全年取得以下收入:

1.餐馆营业收入18万元。

2.出租房屋,全年租金收入2.4万元。

3.张某与A市某一食品加工企业联营,当年分得利润为2万元。4.张某每月工资收入0.25万元。

全年发生的费用共11.8万元,上缴各种税费1.2万元。张某全年的应纳税额为多少呢?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法第三条规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

第六条规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以上规定,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可为: 应纳税额=(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公式中的年收入总额是指个体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公式中的成本、费用是指纳税人从事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损失是指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在确定个体工商户应纳所得税额时,应遵守以下规定:其一,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凡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材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其二,个体工商户业主的费用扣除标准以及从人员的工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根据当地实际况确定;个体工商业户业主的工资不得从收入总额中扣除。其三,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期间借款的利息支出,凡有合法证明的,不高于按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部分,准予扣除。其四,个体工商户或个人专营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其经营项目属于农业税(包括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征税范围,并已征收了农业税、牧业税的,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其五,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取得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项应税所得,应分别按各项应税所得的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根据上面的分析,张某经营的个体餐馆所取得的餐馆营业收入不应扣除工资;出租房屋收入、投资联营分得利润收入以及工资收入应当分项核算应纳税额,因此,张某上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餐馆收入应纳税额=(180000-118000-12000)×30%-4250=10750(元)租金收入应纳税额=(2000-800)×20%×12=2880(元)投资联营分得利润应纳税额=20000×20%=4000(元)

(五)其他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筹划可以利用税收上的优惠进行筹划,将个人的存款以教育基金或者其他免税基金的形式存入金融机构,以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并且能够很好的安排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的生活费用。财产租赁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纳税筹划与稿酬相似,也是利用了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可以抵扣800元费用的筹划思路,这种筹划方式比抵扣20%的标准要节税许多。财产转让所得应充分利用免税项目,比如个人投资者买卖股票或基金单位获得的差价收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均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至于偶然所得的纳税筹划,因为税率是一定的,所以可以利用捐赠扣除一部分金额,减少纳税基数,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其地位也必将越来越重要。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每个纳税人都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预期应纳税所得,这是基本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通过税收筹划保障纳税人利益最大化,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完善和普及,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志耕,帅晓建.纳税筹划谈何轻易[J].财务与会计,2005(2)

[2]、陈俊元.个人理财税收成本[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4(34)

[3]、范小平.谈纳税人实施税收筹划的途径和注重事项[J].商业会计,2005(2)

[4]、朱青.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筹划要略[J].涉外税务,2004(9)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 篇6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纳税筹划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的来源和形式日趋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与之相应,财政收入中来源于个人所得税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维护切身利益,减轻税收负担的角度出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使纳税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税负,获得最大收益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必要性

目前许多纳税人已从过去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采取各种方法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发展为积极地通过纳税筹划来减轻税收负担。但是,纳税筹划在某些人的观念意识中往往和投机取巧联系在一起。同时有人不解:“纳税筹划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进行,但筹划本身是不是违背了国家的立法精神和税收政策的导向呢?纳税筹划可取吗?”在这种背景下,正确引导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对我国纳税人及税收经济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很有研究必要。

1.1 纳税筹划有利于激励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

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初衷是为了少缴或缓缴税款,但纳税人的这种安排采取的是合法或不违法的形式,这不仅“钻”了国家的财税政策空子,而且学到了财税政策,法规知识。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纳税筹划的效果,纳税人还会自觉不自觉地进一步钻研财税政策、法规,从而进一步激励纳税人提高政策水平、增强纳税意识、自觉抑制偷、逃税等违法行为。

1.2 纳税筹划可以节减纳税人税收

纳税筹划通过税收方案的比较,选择纳税较轻的方案,减少纳税人的现金流出或者减少本期现金的流出,增加可支配资金,有利于纳税人的发展。纳税筹划可避免纳税人缴纳“冤枉税”。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全过程是税法体系不断健全的过程,税法的健全伴随着税法的日益复杂,如果对税法研究得不透,就既有可能漏税,也有可能多缴税。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现状与原因分析

2.1 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人数越来越多,纳税人数超过了任何一个税种,对个人收入征税的范围涉及11个项目之多,于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就应运而生。但是我国目前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研究很少。纳税筹划,在以前总会被人们认为是消极的或不正当的行为,认为纳税筹划就是进行巧妙偷税、逃税或骗税。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纳税筹划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问题了。于是纳税筹划税务代理机构也诞生了,而且发展趋势非常好。但是由于税务筹划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很短,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在我国还尚属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2.2 原因分析

随着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大,纳税人偷逃税款的空间越来越小,况且偷逃税款会受到法律的处罚。因而对纳税人来说,应将重点放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上,而不是偷逃税款上。但是面对众多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税务部门不断下发的各种税收政策“解释”,居民个人往往感到无助。因为税收政策量多、繁杂且变化较快,个人对一些税收法规根本不了解。在税法规范的前提下,纳税人选择不同的方案带来的税负轻重是不同的。个人所得税通过合理筹

划才可以让纳税人节约税收成本,减轻税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听到群众的抱怨:“好不容易挣了一笔钱,可是扣税以后,就明显少了许多。”因此,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合理避税、节税就成了不少市民关心的话题之一。个人所得税涉税项目的纳税筹划

3.1 筹划思路

首先,制定合理避税计划。就是通过对现行税法的研究,对个人在近期内收入情况的预计作出的收入安排,通过收入的时间和数量,支付方式变化,达到降低名义收入额之目的,进而降低税率档次,以降低税负或免除税负。

其次,采取合理避税策略。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纳税筹划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②均衡各月工资收入水平;③抓住一切可以扣除费用的机会,并且能充分利用;④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3.2 主要涉税项目的筹划应用

3.2.1 工资薪金所得的筹划

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采取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使得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税收负担也越重。在每一级的边缘地带,收入可能只相差一元,但是所承担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就会相差很大。不过,通过采取一定的合法的手段进行筹划,可以避免此类不公平的发生。具体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1)均衡收入法。个人所得税通常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如果纳税人的应税所得越多,其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就越高,从而纳税人收入的平均税率和实际有效税率都可能提高。所以,在纳税人一定时期内收入总额既定的情况下,其分摊到各个纳税期内的收入应尽量均衡,不能大起大落,以避免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2)利用职工福利筹划。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在各档税率不变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减少自己收入的方式使得自己使用较低的税率,同时计税的基数也变小了。可行的做法是可以和单位达成协议,改变自己的工资薪金的支付方法,即由单位提供一些必要的福利,如企业提供住所,这是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的有效方法。此外企业可以提供假期旅游津贴,企业提供员工福利设施,提供免费午餐等等,以抵减自己的工资薪金收入。对于纳税人来说,这只是改变了自己收入的形式,自己能够享受到的收入的效用并没有减少,同时由于这种以福利抵减收入的方式相应地减少了其承担的税收负担。这样一来,纳税人就能享受到比原来更多的收入的效用。

3.2.2 劳务报酬所得的筹划

我国关于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但是对于一次性收入偏高的的情况实行加成征收,实际上也就等于是三级的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有自己的特点,下面针对其特点,进行纳税筹划的分析。

(1)次数筹划法。与工资薪金所得不同,劳务报酬所得征税是以次数为标准的,而不是以月,所以次数的确定对于交纳多少所得税款至关重要,这也是对于劳务报酬所得税进行筹划时首先考虑的一个因素。劳务报酬是以次数为标准的,每次都要扣除一定的费用,所以说在一个月内劳务报酬支付的次数越多,扣除的费用也就越多,其应交纳的税款就越少。所以纳税人在提供劳务时,合理安排纳税时间内每月收取劳务报酬的数量,可以多次扣除法定的费用,减少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避免适用较高的税率,使自己的净收益增加。

(2)费用抵减法。即通过减少名义劳务报酬所得的形式来筹划,将本应由纳税人负担的费用改由业主承担,以达到减少名义劳务报酬的目的。

3.2.3 稿酬所得的筹划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同一作品(文字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再付稿酬,均应合并其稿酬所得按一次记征个人所得税。若作品是数人合作完成的,那么对于个人所得税的计征,根据每个人得到的稿酬分别扣除费用计征,经过筹划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纳税人应尽可能避免一次性取得大额收入,在合法的前提下,将所得均衡分摊或分解,增加扣除次数,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在实行累进税率时,还可以避免档次爬升现象的出现。

3.2.4 个体工商户的纳税筹划

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以及个人独资企业,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收入减去发生的成本、费用。因此,合理扩大成本费用开支,降低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体工商户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方法。个体工商户利用扩大费用列支节税的方法主要有:尽可能地把一些收入转换成费用开支,如水电费、电话费等,在税前列支;使用自己的房产经营,可以采用收取租金的方法扩大经营费用支出;同时自己的房产维修保养费用也可列入经营费用支出,这样就扩大了经营费用支出。

3.2.5 其他所得的纳税筹划

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优化研究 篇7

个人所得税是以取得的各项所得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其实质是弥补市场初次分配收入的缺陷,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从而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目前,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主要有以个人为单位、以家庭为单位两种类型。

1. 1 以个人为纳税单位

以个人为纳税单位是指,以独立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为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单位,及仅仅考虑纳税人个人的应税收入,而不考虑家庭其他成员的应税所得。

以个人为纳税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主要优点在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业务成本和费用; 但这种方式也存在很多缺陷: 首先,没有将家庭整体税收负担能力考虑在内,仅仅考虑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不能体现横向公平。其次,这种模式给纳税人提供了节税的空间,有可能在夫妻双方之间进行财产转移以规避纳税义务。

1. 2 以家庭为纳税单位

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就是以家庭各个成员的总体应税所得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单位,即要求对不同个人的所得汇总计算应纳税额。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弥补了以个人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不足,充分考虑家庭整体的收支情况,更有利于实现横向公平。并且这种税制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财产转移。但是,以家庭为纳税单位这种方式会加大税务机关的工作量和增加业务成本,且对税务从业人员税收稽查和税收征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以个人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及分析

我国目前仍采用的是以个人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分类课征方式,这种方式更符合我国目前税收征管水平参差不齐、征管人员专业素养尚待提高以及税收征管技术体系相对落后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征税方式存在诸多问题。

2. 1 违背税法公平原则

根据税法的公平原则,应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取决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能力,税收负担能力相同,税负相同; 税收负担能力不同,税负不同。但是以个人为纳税单位征收方式却违背税法基本原则。假设存在三个家庭,每个家庭都由夫妻二人组成,且三个家庭的总收入相当,假设其他条件相同。第一个家庭: 丈夫收入9000 元,妻子为全职太太,没有收入来源,则第一个家庭税收负担为545 元; 第二个家庭: 丈夫6500 元,妻子3500 元,则丈夫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95元,妻子不纳个人所得税,家庭总税收负担为195 元; 第三个家庭: 丈夫和妻子收入分别为4500 元,则家庭总税收负担为60 元,由此可见,虽然三个家庭的总收入相同,但税收负担却存在差异,以个人为纳税单位不能真正反映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违背了税法的公平原则。

2. 2 征税范围不合理

工资薪金收入一直以来都是个人所得税收入来源的主体构成部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取得收入的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且,收入来源渠道广泛的高收入群体可以通过改变应税收入的性质或分别、多次扣除费用以减少应收所得额,从而减轻应纳税额等方式进行税收筹划。

3 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在我国适用性探讨及方案设计

以家庭为单位还是以个人为单位征税方式的选择是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各方要素。从整体而言,要坚持以下标准: 一是拥有相同收入的夫妇应该承担相同的税收负担,财产在夫妻双方内部的分配不影响纳税总额; 二是婚姻状况不应该影响纳税人的实际税负,即婚前婚后承担相同的税负;三是税制设计应尽量明确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和税务当局的税收管理。

3. 1 以家庭为单位征税优点

第一,以家庭为单位课税方式应体现横向公平。即如果两个家庭的总收入相同,不论财产在夫妻之间如何分配,应承担相同的税收负担。这样就可以避免某个家庭成员的收入高而承担的高税负。

第二,以家庭为单位征税方式可以避免纳税人夫妻之间转移财产,有利于降低税收稽查的难度和提高税务行政办事效率。

第三,以家庭为单位课税可以充分考虑家庭整体的收支情况,较为真实地反映纳税单位的实际负担能力,有利于维护中低工薪阶层的利益,缩小收入差距,更能实现社会的公平。

3. 2 以家庭为单位征税存在障碍

首先,纳税单位的范围无法加以明确,对于家庭的概念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界定。对于家庭是以两代人还是三代人为标准没有一致的结论,而且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加大了税收管理的难度,可能给纳税人逃税的空间。并且,现今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如果人口和户籍分离,更是加大了税务机关征税的成本。

其次,费用扣除尚未得到一致的标准。我国现在仍然是分类课征的个人所得税,今后改革的方向是分类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税模式,如何做好由分类课征像分类课征和综合课征相结合的课征方式的过渡十分关键。

最后,以家庭为单位纳税可能会诱发其他社会问题。由于夫妻双方婚后的实际税负要高于单身个人实际承担的税负,即税收对婚姻具有逆向作用,从而可能鼓励虚假离婚等行为,以规避或者减轻纳税义务,这违背了个人所得税征税的基本意图。

3. 3 以家庭为单位纳税方案设计

以家庭为纳税单位课税方式在税制优化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第一,考虑男女在婚后实际支出与男性不同,因此其税前扣除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标准,即提高女性应税个人所得的税前扣除项目及标准,来减已婚女性的税收负担。

第二,将劳务所得、工资所得与消极投资所得区别对待,即对夫妻双方的劳务所得以家庭为单位综合课征,对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消极投资所得仍然以个人为单位征税。

第三,统一简化 “家庭”概念,考虑现行征税能力以及家庭户籍人数的实际,应选择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家庭规模相对简化作为家庭基本单位。建议以夫妇核心家庭、一般核心家庭和缺损核心家庭为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纳税单位。

不容否认的是,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方向。但是,这一方式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操作仍有不当之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应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的税收征管水平、技术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等,应以渐进的方式逐步由以个人为纳税单位过渡为以家庭为纳税单位,不断完善税制制度设计,优化个人所得税,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职能和作用。

摘要: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种,主要目的是调节居民收入的再分配。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方案的讨论中,课税单位的选择问题一直是专家热议的话题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的类型和我国以个人为单位纳税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以家庭为单位纳税方式的优点、主要障碍以及税制设计方案。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家庭为单位纳税,以个人为单位纳税

参考文献

[1]高培勇.个人所得税:迈向走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步伐[J].财政研究,2010(4).

[2]史耀斌.结构调整与税制改革[J].中国财政,2010(9).

[3]刘丽坚.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职能及下一步改革设想[J].税务研究,2006(8).

[4]刘尚希,应亚珍.个人所得税:功能定位于税制设计[J].税务研究,2003(6).

[5]卜祥来.从0ECD国家个人所得税改革趋势看我国税制改革[J].税务研究,2009(1).

[6]严丹良,韩彦峰.公平视角下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思考[J].财会研究,2012(2).

[7]李华.家庭还是个人: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选择[J].财政研究,2011(2).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 篇8

2006年11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以通知的形式(国税发〔2006〕162号)下发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事关千家万户,因此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引起全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税务总局在1995年《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纳税暂行办法》基础上增列了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应自行申报纳税的规定,并强化了纳税人应负的法律责任。

一、《办法》出台的历史原因

(一)满足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个人所得税收入实现了高速增长,在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方面,国家税务部门已经难以满足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这都促使国家税务部门出台新政策,以进一步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二)落实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相关规定。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中规定: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标准数额的,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具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纳税义务人应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纳税申报。国务院2005年12月19日颁布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规定了包括所得12万元以上的应该自行申报纳税的五种情形,并授权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此次出台的《办法》就是落实上述规定的产物。

(三)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让全体老百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国家就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充分利用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

(四)堵塞个人所得税偷税漏税漏洞的需要。由于我国的信用体系尚不够健全,现金交易量大,公民纳税意识薄弱,征收管理手段落后等原因,个人所得税偷税漏税的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在坚持目前由支付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同时,强化对个人自行申报纳税的要求,并加大个人的法律责任,对堵塞偷税漏税漏洞、完善税收征收管理体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办法》体现出的新亮点

《办法》共有八章四十四条,其内容包含了应当自行纳税申报的条件、自行纳税申报税额计算方法、纳税申报时间、地点以及不依法自行申报纳税的法律责任等条款。《办法》体现出的新亮点主要有:

(一)增列了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应自行申报纳税的规定。《办法》第1章介绍了应该自行纳税申报的五种情形,即不论取得的收入是否已经足额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均应按照《办法》规定再自行申报。之所以将年所得标准定为12万元,是因为月收入1万元在目前已经属于高收入阶层了。而个人所得税监控的重点就是高收入者。但是,在中国没有纳税义务的人,即使年收入超过12万元也不用申报。

《办法》第二章第六、七、八条介绍了个人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12万元中包括的内容及计算方法。年应纳税所得额12万元是指一年内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11项收入总的金额,而不是指某一单项如工资、薪金等收入达到12万元才须自行申报,但《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免税项目如国债利息等除外。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在计算应该记入12万元的各收入项目时,计算方法有所变化:工资薪金所得按照扣除个人缴纳的“三费一金”但不扣除费用扣除标准(每月1600元)及附加减除费用(每月3200元)的金额计算;个体工商户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标准确定;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利润,加上从承包、承租的企事业单位中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合并计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和财产租赁所得,按照未减除费用(每次800元或20%)的收入额计算,其中财产租赁所得还不得扣除修缮费用;财产转让所得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股息、利息、红利、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收入全额计算。

(二)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自我申报纳税基础上,可自愿委托有税务代理资质的中介机构、扣缴义务人或其他个人代理办理自行纳税申报,但在办理代理申报时,应当签订委托办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协议(合同)。同时,纳税人还应将其纳税年度内所有应税所得项目、所得额和税额等告知受托人,由受托人将其各项所得合并后进行申报,并附报委托协议(合同)。

(三)强化了纳税人应负的法律责任。

三、《办法》实施过程中将会产生的一些问题

(一)《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国家税务部门将更加重视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同时也加大了个人申报纳税的义务。因此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做到自觉、及时申报纳税,以避免受到处罚。

(二)纳税人在自身义务不断加大的同时,对纳税人权利的要求也会更加强烈,将更加关注政府对税款的合理使用,形成对政府开支的约束。因此,国家财政机关应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合理安排税款支出。

(三)正确运用税收征收方式,公平合理征收税款。个人所得税根据征收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分类征收方式和综合征收方式两种类型。分类征收方式是指根据不同的收入项目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和扣除标准,分别计算各类收入的应纳税额;综合征收方式是指将纳税人全年的各项收入加总在一起,在综合考虑扣除项目的基础上,计算应纳税所得。分类征收方式有利于征收管理但不尽公平,综合征收方式有利于公平,但对征收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受征收管理水平的限制,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分类征收所得税方式,但综合征收所得税方式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办法》实行的自行纳税申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综合征收所得税方式的雏形,可为以后过渡到综合征收所得税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上一篇:第一次上作文班下一篇:销售个人一周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