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暑期课程安排

2024-09-02

幼小衔接暑期课程安排(共8篇)

幼小衔接暑期课程安排 篇1

暑期幼小衔接班课程安排

1、开班时间:2014年7月1日至8月28日8:00-17:00

周一至周五(其中放暑假两周7月28日~8月10日)

2、早上8:00-8:30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做好上课准备。

8:30-9:15简单科普知识学习

9:30-10:15汉语拼音学习

10:30-11:15数学20以内加减法

11:15-2:30中午吃饭、休息、午睡时间 2:30-3:00复习上午的课程

3:00以后进行各类活动,如手工,游戏,包饺子

幼小衔接暑期课程安排 篇2

作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 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进行平稳过渡?去年, 我在接手一年级后, 参考了幼儿园的“每月一个活动主题”的方式及常丽华老师的始业课程, 进行了“主题课程”的尝试, 以此来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一年级。

一、适应课程, 帮助孩子快速地适应新环境

第一天上学的孩子, 对新的环境充满了好奇与憧憬, 同样, 也伴随着紧张与不安。为了让孩子适应小学这个新环境, 消除紧张感, 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带给孩子全新的体验, 第一天, 适应课程安排了绘本故事《小阿力的大学校》, 并带着孩子们熟悉新校园。故事中的小阿力要上学啰!他好兴奋, 可是又有点儿担心。其实, 绝大部分孩子都会如此, 特别是原本不在本校区幼儿园的孩子, 可能身边没有熟悉的同学, 对于他们来说, 新的环境充满了陌生感, 没有朋友的孤独更能滋生心底的害怕。故事中的小阿力也是如此, 担心在学校迷了路, 担心交不到新朋友, 担心自己可能会因害怕忍不住哭泣……这时候, 一只小麻雀让阿力改变了想法。就像一只长大了必须离巢飞向广大世界的小鸟一样, 小阿力还是去上学了, 而且他发现, 学校还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喔!故事能够让班中许多像小阿力一样的孩子消除担忧, 增强信心———一定能同小阿力一样在新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这一天, 只由正副班主任轮流带班, 这与幼儿园的情况十分相似, 也能帮助孩子更快地熟悉老师, 亲近老师。在带着孩子认识参观校园后, 我们还组织孩子“画一画学校”;放学前, 组织孩子交流今天最快乐的事情。当快乐与他人分享时, 快乐就在加倍, 快乐就在传递。快乐, 可以消除孩子的紧张与不安, 帮助孩子喜欢上新的校园、新的生活。

第二天的主题是帮助孩子学会交朋友。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 孩子最需要的是朋友, 有了朋友, 孩子才会不孤单, 才会快乐, 才会更快地融入到新的环境和生活中去。但是交朋友也是一门学问, 因此这一天安排的绘本是《彩虹色的花》和《做朋友吧》。

彩虹色的花有六片美丽的花瓣, 它用自己的花瓣分别帮助了蚂蚁、蜥蜴、老鼠、小鸟、刺猬, 最后一片花瓣被大风刮走了。冬天的时候, 花儿折断了, 被大雪淹没了, 什么也没有了。但是它曾经帮助过的小动物们却都记得它。最美妙的是结尾———漫长的冬天过去了, 春天又来了。彩虹色的花又长出来了。低年级的孩子喜欢有着圆满结局的故事, 而彩虹色的花由于乐于助人, 所以, 永远不会消失。《做朋友吧》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 讲述一条小蛇找朋友的经过, 孩子们都很喜欢。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 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不太懂得付出和吃亏。这个绘本故事就告诉了孩子“只有付出才能交到朋友”。

除了绘本故事, 我们还安排了儿歌游戏“交朋友”。孩子们一边念着儿歌一边与身边的同学做着交朋友的手指游戏, 帮助孩子认识身边的同学。

这一天的读写绘, 我们也是根据主题让孩子们画一画你交到了哪些好朋友, 你是怎样交到这些朋友的。

之后的几天分别安排了绘本《小魔怪要上学》和儿童诗《不学汉字有坏处》, 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 使其发现上学的乐趣;绘本《好安静的书》、《大卫上学去》和诗歌《新新的九月》帮助孩子初步建立规则意识, 练习管理自己;绘本《我绝对不吃番茄》和儿歌《不挑食》, 让孩子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二、主题课程, 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一年级

当然, 孩子要真正地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 光靠一周的适应课程是不够的, 对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的适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了让孩子能适应一年级生活, 喜欢一年级生活, 在第一学期, 我采用了“每月一个主题”的方式, 融入到一年级的枯燥的拼音学习和汉字学习的语文教学中, 让孩子慢慢地从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方式中去。

九月, 结合孩子刚入学的实际情况, 把主题定为“一年级, 你好!”除了第一周的适应课程外, 我还安排了“认识自我”的内容, 引导孩子学做一个勇于尝试、充满自信的人。安排的绘本有《你是特别的, 你是最好的》、《我的名字美美菊花克丽桑丝》、《我不知道我是谁》,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大脚丫跳芭蕾》, 培养孩子的自信;《鸭子骑车记》, 鼓励孩子勇于尝试。

为了让课程更加丰满, 为了让孩子在我有限的能力范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 本月我主要采用绘本为主, 辅以“读写绘”和儿歌, 效果非常好。

以绘本《大脚丫跳芭蕾》为例。故事讲述的是热爱跳舞的贝琳达因自己的脚大遭到评委们的嘲笑, 她失去了信心, 差一点放弃。但最终她找回了信心, 用自己优美的舞姿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孩子的心随着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一起跌宕起伏。故事结束后, 我便带着大家一起听歌曲《别着急》。歌词是这样的:“别泄气你别着急呀, 只要你继续去努力呀。别泄气你别着急呀, 你一定有好运气。”歌曲伴随动画的MV, 节奏明快, 孩子们十分喜欢。绘本与歌曲的结合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当别人还没有发现你长处的时候, 千万不要泄气, 请继续努力, 迟早有一天, 我们大家都会看到;当你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 千万别着急, 请继续努力, 总有一天, 你会像贝琳达一样获得成功。”我还和孩子们约定, 当班上有小朋友遇到挫折失败时, 当小朋友学习有些跟不上时, 当小朋友因作业错误而受到老师批评时, 那么我们一起为他唱这首歌。

一个月下来, 孩子听了许多的故事, 念了许多的儿歌, 最重要的是, 孩子在这种主题式的学习中快乐着, 成长着。短短的一个月, 孩子们喜欢上了小学生活, 更喜欢上了语文课堂。

十月, 我选择的主题是“我与动物交朋友”。喜欢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 绝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养过小鱼、小乌龟、小鸟、小兔等之类的小动物。每次聊起小动物, 孩子们总是特别开心。男孩子还特别喜欢看恐龙、海洋动物之类的图书。

在这个月的主题课程中, 除了相关的绘本故事, 我还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如:对动物的介绍。我借助PPT给孩子介绍了狼和虎的不同种类, 孩子们自己介绍恐龙、蛇、鲸等动物。我们还讲了关于动物的故事, 学习了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背诵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儿歌, 把家里养的小动物的生活情况拍成视频在班级里播放, 甚至还把小动物带到学校里观察介绍, 这其中当然还少不了与动物相关的孩子非常感兴趣的“读写绘”。

这个月, 我们在与动物的学习活动中忙碌着, 同时却也快乐着。

之后, 我们还安排了“我爱我家”、“我和你”、“智慧棒棒糖”等主题课程, 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成长。

幼小衔接暑期课程安排 篇3

关键词:游戏设计幼小衔接课程教学

所谓的幼小衔接课程教学就是一个衔接以及过渡的阶段过程,其主要内容就是将小孩子从幼儿园顺利的过渡到小学的这样的一种教育形式的实现,然而,在幼小衔接的课程教学之中,对于小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其中包括其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的提升以及对于其学业的有效帮助等更多的方面,由于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近些年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的治理的力度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有许多的幼儿园他们划清和小学的教育之间的界限,就将幼小衔接课程的的教学的工作停留在纯形式意义化的活动层面之上,对其研究却难以深入化。因此本文就通过幼小衔接课程之中的游戏设计,将其幼小衔接课程教学以及教育的质量得以提升进行探讨分析。

一、幼小衔接课程教学之中游戏设计的重要意义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课程的教学,国家通过对其的重视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对幼小衔接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并且将小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所面临的主要的问题进行了提出,其中就包括对于学习的适应以及对于社会的适应的困难的程度。那么面临着这样的困难问题,积极的游戏设计将在其中占有着重要的意义。

1.游戏设计提升小孩学业水平

对于幼小衔接这样的课程教学而言,幼儿园阶段所进行的教学作为基础教学而存在,而小学的教学就是对于其基础教学的一个提升,并且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游戏设计应该成为其教学的重要的内容而存在。因为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之中,有许许多多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就会让他们去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从而想让他们获得更加多的对于知识的积累。家长这样普遍的心理是为我们所理解的,但是成绩的好坏只是阶段性的,相对而言对于知识的学习也不应该仅仅通过勤学苦练而得来,这样的学习可能过于劳累却也可能不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较大的帮助。对于小孩子而言,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应该通过游戏来提升,在游戏的之中对于全新的环境进行了解,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之下从中获得全新的信息,领悟其中的意义;并且可以通过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对游戏的环境进行合理的创造以及更改,在原有的结构的基础之上进行重构,也就是对于在之前的游戏之中所积累的经验的一种全新的认知。在这样的游戏之中,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的学生都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对于自身能力提升的过程,并且将游戏之中遇到的困难得以有效的解决,对其经验进行积累,通过架构自身思维模式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最终提升学业的水平。

2.游戏设计促进小孩入学适应能力

关于幼小衔接课程教学之中的学生对于社会适应的问题,那是因为小孩子上的幼儿园,是自己人生首次步入学校,对学校的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因此对于学校之中所存在的规则更是难以适应,并且对于在学校之中所推进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存在着接受上的困难,如果不进行积极的引导将会产生较严重的对于学校的适应能力上面的影响。而对于在学校之中,小孩子们所出现的这样的问题以及现象,所采取的解决的措施以及办法就是说教或者是惩罚,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而言,他们日常的活动行为就是通过参观小学等这样简单的形式来进行的,这样对于他们成长以及对于事物的正确的认知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帮助作用。对于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实则就是小孩子对于社会的一个全新的认知的过程,也是其自身获得经验的一个过程,并且可以从中学得相应的知识获得心理的认可。所以在对幼儿小朋友进行小学的过渡之中,不应该对其枯燥乏味的讲解小学的规章制度,用这样硬性的方式逼迫小学生接受,应该从意识的层面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培养,因此,游戏的设计在幼小衔接的课程之中就有着积极的意义产生。通过游戏的过程,孩子们经过自身对于游戏的观察以及对于游戏的理解,就会通过对于游戏的参与获得自身的经验积累,并且还可以打破原有的游戏规则,从中探讨出全新的游戏规则,从中增强自身的意识以及对于事物的处理能力,就可以通过自我的调节以及自身意识的指引,将自身的入学适应的能力增强,在从中处理好各种关系,通过自身精神世界的丰富,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成为自身小学生活的主导者。

二、游戏设计下的幼小衔接课程教学

1.增强教师游戏指导能力

对于幼小衔接的课程教学,其中的游戏设计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其中起到指挥者的作用,从而将教学的质量得以有效的提升。之所以要对其教师指导游戏的能力得以提升,是因为在现在的学校之中,有好多的教师在操作游戏之中出现困难的情况甚至于对于游戏的组织能力相对而言比较的弱,因此和小朋友们交流起来有着一定的障碍,不利于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就需要将教师游戏指导的能力得以提升。在对于学生游戏之中的指导,就需要教师将自身对于小朋友们的敏感度进行细致的观察,从他们游戏之中的心理状态以及情感的表达等获知小朋友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根据小朋友们特点帮助他们茁壮成长;教师还应该在游戏之中多多吸取小朋友们的思维,他们是最具有创造性的年纪,因此可能常常会不按常理出牌,这同时也是自身经验的积累以及兴趣培养的过程;教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对他们的游戏进行干预,在其中起到积极的推动游戏进程的作用,一切以小朋友的需求为自身的的目标,让他们的记忆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和思维的跳跃等得到发展和进步。

2.提升幼小衔接课程中游戏设计教学的份额

尽管过多的大力推崇和重视幼小衔接教学中的游戏设计,但是在其推广上以及实行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的空白缺失,尤其是在农村这样的地方,他们对于学生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之中,对于游戏活动的设计却是微乎甚微的,为了将教学质量提升,就需要将其份额得以增加:不论是在哪一个层面上的教育教学,对于其中游戏的设计都不能够减少,其课程量应该保持原状,从而在每个阶段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游戏教育指引;在其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采取因时而异、因条件和环境而异等更多的游戏形式,从而就可以从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真正意义上发扬游戏的精神,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通过游戏设计将幼小衔接的课程教学进行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游戏设计在幼小衔接课程之中的教学,应该正确的认识教育以及游戏的关系,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以及经验的提升能力,对自身进行积极的发展。幼小衔接也并不是在学生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的某一天开始的,而是贯穿于整个的阶段,体现出他们对于社交的技巧、情感以及能力等更多方面的提升,这样的一个衔接和过渡的阶段,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最终通过游戏设计实现幼小衔接课程教学的最大化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毅芳,黄瑾.基于游戏的幼小衔接课程教学探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30,(05):6-9.

[2]李召存.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18-19.

幼小衔接课程大班数学 篇4

活动内容:

爱儿坊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教材第18页《开火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50以内的数,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的过程使幼儿经历发现、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感知学习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活动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认读50以内的数,感知数的大小,理解数的顺序。在活动的过程中感知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活动准备:

1.卡通数字卡片、奖励小星星、红旗一面、2.《春天在哪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准备春游坐火车——认知50以内数。1.:数数游戏

师:小朋友,天气暖和了,春天来了,老师要带大家去春游,好吗?我们开着我们的小火车去吧!老师找个火车头来数一数今天有多少老师和小朋友要坐我们的火车,一起来吧……(拍手唱歌曲《开火车》,传红旗,呜……声唱出停,红旗在谁手中谁来点数,其他小朋友小声跟数。学生跟着拍手唱。)师:如果每节车厢坐10个人,需要几节车厢?如果5个人呢?(教师引导幼儿10个10个数,5个5个数,分别说出需要的车厢数。)

(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表扬)2.认读数字宝宝。

教师任意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谁读对就把卡片给谁,每人一张。

3.数字宝宝坐火车。

幼儿先听清老师的要求,边唱歌边走坐到指定车厢。6节车厢分别坐含有2、3、5、1、4、的数字。师:把你们每节车厢的数字宝宝放上来看看自己表现怎么样?看看每节车厢坐了几个人?

(幼儿说出每组的人数,说说单双数)

(奖励秩序好、表现好的幼儿)

二、开火车春游——比较数字宝宝的的大小

师:我们春游的小火车就要开了,请数字宝宝们扶好坐好我们去田野里找找春天的消息吧!

(师生共唱歌曲《小火车》边做动作,请表现好的的数字宝宝先下车找找春天的秘密吧!请四人下车)1.比较第一组数的大小 师: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这四个数字宝宝都是谁呀?你知道他们谁最大谁最小吗?

(幼儿举手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奖励。)2.比较第二组数的大小

(师生共唱歌曲请第二组数字宝宝下车。)

师:这四个数字宝宝又是谁呀?谁最大?谁最小?。幼儿自主交流,派代表回答。3.数字宝宝排排队。

师:我们春游的小火车要过桥了,我们要按顺序一组一组过桥,你能给每组的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排队吗?

(请还没有参与活动的幼儿下车四人或六人一组。)(1)第一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2)第二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师:你是怎么比较这些数的大小的? 总结归纳:比大小,看数位,两位要比一位大,都是两位看高位,高位相同看个位。

三、春游进行时——开火车游戏。(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1)幼儿以10人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队,玩开火车找春天游戏。(2)幼儿和朋友交换数字卡片,按照不同要求排队进行游戏。(评价幼儿游戏活动,奖励表现突出的幼儿)

四、活动延伸。

回家比比家里人的年龄,你会发现什么?

《比大小》活动设计说课材料

丁家中心幼儿园:田小燕

一、说教材

《比大小》是爱儿坊学前班数学下册主题三“数字的家”的一节活动课。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经验,制订出本次活动课的活动目标为:

1.引导幼儿认识50以内的数,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的过程使幼儿经历发现、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感知学习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字概念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活动中结合周围环境和季节特点,以幼儿为主体,以春游为主线,以游戏为主导。根据幼儿认知过程的直观形象性,主要采取数、认、读、比结合法来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活动,以唱、玩、赞穿插进行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进步的方法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中我为了防止了“一言堂” 和 “满堂吼”的现象,注重幼儿秩序性的培养及探索能力的发展,设计了以下的过程: 1.设计一条活动主线

在本节活动课中我设计了春有这样一个符合季节环境特点的情境主线。以开火车这样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为主导,在“准备坐火车——开火车春游——春游进行时”三个环节中,第一环节引导幼儿丰富对5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环节通过有顺序、有目的的关注来引导幼儿尝试比较数的大小,说出自己的想法,发现真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幼儿体验学习快乐,教师发现存在问题。整个活动调动了幼儿身体、感官、思维的活动,使枯燥抽象的数字在游戏中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幼儿园保教活动以游戏为主的目的。

2.培养一种快乐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同样的游戏也有玩腻的时候。通过开火车游戏的不同玩法,所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快乐感受和体验。我希望孩子们能培养出一种探索意识,获得一种探索的习惯。3.关注每一个幼儿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获得表扬和赞许的权利,每一位老师也有表扬赞许孩子的义务。在每个孩子天真稚嫩的童心中,对表演赞许的渴望不亚于花儿对阳光的渴望。每一个幼儿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活动能力和身体各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在工作及这节课中我都一直去留心发现每一个幼儿点滴的进步,并及时说出来。在活动中鼓励那些不积极,不善于表达的幼儿参与活动,我发现:“多给机会,多进步。”

五、活动延伸

幼小衔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篇5

幼儿园升小学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之中十分关键的一次转折。对于孩子的人格、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性情„„方面都是起到了十分关键的定型作用。现在幼小衔接培训需求很大,幼小衔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托马斯幼小衔接课程让孩子掌握学习力,让孩子轻松学!

真正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学前教育,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成长阶段衔接中的学习力培养,使孩子在好奇心、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建立对知识的主动兴趣和学习习惯,从而,在进入小学阶段时,轻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节奏,避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马虎、不爱阅读、记忆力差、缺乏自信、学习被动等这类不适应症。

有些一味迎合上学阶段学习内容的幼小衔接课程,却对学前儿童大脑发育和心理形成特征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甚至会对这个阶段的孩子产生误导,使孩子不但无法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还偏离健康成长的正确方向。什么才是真正以打造学习力为目标的幼小衔接课程?托马斯学习馆专业的幼小衔接培训机构,让孩子顺利幼升小!

如何高质量构建学前儿童学习力方面?托马斯教育的理念非常清晰:以品格教育为根基,以习惯养成为目标,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以能力训练为导向,以游戏教学为手段,以兴趣培养为核心,全面激发儿童脑潜能,系统提升孩子学习力。

这种模式进入中国几年来,在学前教育的实践中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绩。

结合中国学前儿童的特点,办学应用中体现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老师和多媒体课程双引导”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以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素质能力等三大能力的培养为主体,包括了拼音、识字、成语接龙、托马斯英语、犹太智慧数学、专注力训练等全面训练学习力

http://zf.qudao.com/xm/71029.html 的优质内容,体验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贯穿于课程的每一个环节。

托马斯幼儿英语:掌握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的正确书写和发音规则,能够表演故事并针对故事的主题内容进行流畅的口语交流。

识字--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及正确的书写笔顺,识字量超过2000个,为自由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成语接龙--为国内首创,以唐诗《登鹳雀楼》诗中20个字为成语接龙的首字,每字开头有50条成语,共1000条成语,最终达到1000条成语的熟练背诵。

专注力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孩子的视觉、听觉、综合注意力的手眼协调和肢体协调能力,有效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注意力集中,帮助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

其他包括文明礼仪、审美、安全、价值观在内的多种素质训练和熏陶等,使孩子养成优秀的人格基础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许多课程甚至是小学义务教育中所欠缺的。

幼小衔接研究述评 篇6

论文题目:幼小衔接研究 学 院:2010 教 育 系 姓 名:孙培霞

幼小衔接研究

摘要: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是基础教育系统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从幼小衔接的内涵,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主要根源,幼小衔接的相关重点进行系统的回顾、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幼小衔接的展望,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构建相互靠拢的平台。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 幼小衔接 儿童 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的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 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到了小学后,出现经常生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握笔姿势错误率高、生活不能自理、学习成绩跟不上等现象,造成一些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厌学的现象。幼小衔接问题处理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更加影响孩子的一生,可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 幼小衔接的内涵 1.蔡春美教授眼中的幼小衔接

蔡春美教授认为,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小衔接希望形成一种衔接的状态,这种衔接的状态主要包括外在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儿童内部学习精神的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具有不同的文化和教学风格,然而这些不同就好比通过关节的连接而组织起来的骨骼肌肉一样,各部分的功能虽然不同,但却相互协调配合。从儿童的内在学习而言,通过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设计,使得儿童的学习仍然能够保持一种持续的状态,即使经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儿童依然受到一致的教育目标和期望的影响。⑴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下的幼小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小学等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小衔接的过渡应该是自然的,这要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正确发展基础上。孩子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不是仅靠幼儿园大班的培养,而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基础之上,以及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适应性培养。幼小衔接不应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过度环节;幼小衔接不是谁靠谁,而是幼儿园和小学都要靠儿童的发展规律。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核心是要找到“奠基阶段”的内容。如果幼小衔接工作的结果是使幼儿园越来越小学化或者是使小学教育幼儿园化,这都是不学的,是不利于儿童的终身发展的。⑵

3、“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下的幼小衔接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0~1994年合作研究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指出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在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最初半年。在这期间,幼小衔接工作应以“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为指导思想,围绕“学习适应能力(语言、数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学习、生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核心,为儿童做一般的和特殊的两个方面连续的准备,以帮助儿童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这里指出的衔接是全面的,不仅有知识、技能,还有情感、态度、能力方面;不仅有语言、数学能力,还有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社会交往等社会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并确定了幼小衔接的双向任务:学前教育做好入学准备教育,重点是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准备;小学教育做好入学后的适应教育,把入学后教育的起点降到符合幼儿与小学交叉阶段特点的水平,使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⑶

总结:蔡春美教授是通过从外在的学习环境和内在的儿童精神这两方面来考虑幼小衔接问题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通过“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着重从衔接的持续性来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幼儿教育要按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小学教育要按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幼小衔接的核心是要找到“奠基阶段”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环节。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0~1994年合作研究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是通过发展,培养和提升幼儿全面的能力,即着重从衔接的全面性来解决幼小衔接问题。从表面上看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教育的平稳连接与过渡。但我们知道个体的心理发展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既没有绝对起点,又不是间断跳跃的不断建构的发展全过程。⑷因此要全面地看待幼小衔接工作,既要考虑到外在的衔接,也要考虑到内在的幼小衔接;既要考虑到衔接的连续性,又要考虑到衔接的全面性。在过渡时期,幼儿园和小学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为了让衔接顺利,因此在过渡时期要使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指定适应儿童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教育。

二. 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主要根源

1.德国的哈克教授的“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德国的哈克教授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①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②学习方式的断层。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加以适应。③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④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⑤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活动的时间等。⑥学习环境的断层。哈克教授的研究对我们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具有借鉴和重要的意义。因此,解决好这六个断层的连接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⑸

2.“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北京市“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课题组眼中的问题根源

北京市“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课题组认为造成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主要根源是有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的:①注意水平的不同。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这种注意主要靠环境中新奇有趣的事物引起,而小学生在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他们学习时需要依靠自己意志的努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②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内容的不同。幼儿园强调幼儿在玩中学,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将五大领域各门学科有机整合,融会贯通,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而小学是进行正规的科目学习,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要学完规定的学科知识。而且小学的学习方式以集中教学为主,分散活动相对减少。③思维能力的不同幼儿主要通过感知记忆进行学习,而到了小学,儿童的学习活动中不仅要有感知记忆参与,而且还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的不同以外!还有许多,如习惯、能力、意识、态度等方面的不同。⑹ 总结:从上可以看出德国的哈克教授是根据幼儿所处的环境的不同,即小学和幼儿园的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如老师、学习方式、接触的伙伴、行为要求、父母老师的期望水平、学习环境等来说明造成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主要根源。而北京市“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课题组则是从幼儿自身,如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和幼儿所处环境的不同这几方面来阐述主要根源问题的。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特点,但也有相同的地方。三.幼小衔接的相关策略 1学制的改革

可通过重新划分学制来解决幼小衔接问题。

20世纪90年代,法国颁布了《教育法案实施条例》。新的改革尝试是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在包括母育学校(法国的幼儿教育机构)和小学的整个初等教育中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阶段”即将2-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三个连续的教学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三个学年组成:一是启蒙学习阶段(2-5岁),包括母育学校的小班和中班;二是基础学习阶段(5-8岁),包括母育学校的大班和小学的前两年;三是深入学习阶段(8-11岁),包括小学的后三年。每个阶段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组织教学,且每个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如第二阶段(基础学习阶段)里,学生主要学习法语和数学,并初步养成自觉和独立学习的习惯。在这一阶段中,首先强调的是法语的掌握和数学的练习,但同时也注意现代语言、形体艺术语言的学习以及公民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当任何一阶段的要求都已达到时,学生便可以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学阶段的实验和改革的意义在于,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幼小衔接,并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⑺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学阶段”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特别关注从而逐渐取得进步,而对于那些智力“超前”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提早接触、学习高一阶段的新知识;有利于提高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如通过母育学校的五大课程,让儿童在一种比家庭更为复杂的场地——学校,获得最初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独立、合作;有利于发挥和挖掘每一阶段的教学小组中所有教师的能力和潜力,可以集中他们的集体智慧以共同搞好教学工作。总之,法国的这种学制的改革—— “教学阶段”加强了母育学校和小学的一体化,促进了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在实现教育的民主化、保证学习机会均等的同时,体现了教育的个性化。

除法国采用学制的改革来解决幼小衔接问题,还有英国,瑞士等。英国初等教育分为2-5岁儿童的保育学校,5-7岁儿童的幼儿学校和7-11岁儿童的初级学校,儿童从5岁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部入幼儿学校,经过两年预备教育后再入初级学校。瑞士的日内瓦实施的是将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设在一个机构中,如“Maison Des Petits”学前教育中心。还有日内瓦的“Ecole Du Livron”学校分为二部分:一部分由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组成,另一部分是三年级至六年级,虽然都属于学校统一行政管理,但却是以小学二年级为界划分两部分管理。2课程的设置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导致儿童学习适应的困难,可通过调整课程来解决幼小衔接问题。

2,1通过调整课程内容来解决幼小衔接问题

日本新《幼儿园指导要领》将幼儿园原来课程中的六领域(体育、语言、自然、社会、美工、音乐)改为五领域(体育、语言、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同时。文部省在小学一至二年级的课程中增设一门新课——生活课。该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探究性, 让孩子对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多种多样的探究。“生活课”表面上看起来是对以前“科学课和社会课”的合并, 但事实上“生活课”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新课程——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都类似于日本幼儿园教育中的“环境”领域(与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领域类似), 是一种以儿童的探究为核心的儿童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课程。它注重让儿童学习与生活相关的各种初步的科学知识, 让儿童形成初步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 注重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儿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 由于综合探究的学习观的影响和综合探究课程的出现, 日本的小学教育正在向幼儿园教育靠拢, 既学习幼儿园教育综合探究课程的教学方式, 又学习幼儿园教育中儿童综合探究学习的方式。⑻幼小课程目标、内容、教育方法等的改革为幼小衔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幼小改革后目标的一致性,使幼儿园教育能成为儿童在小学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可以从上可以看出日本的课程设计思路出现了明显的向幼儿园教育靠拢的状况,这种状况在小学低年级尤为明显。或者说, 日本幼儿园的课程设计思路成了中小学低年级课程的基本设计思路——不是分科教学, 而是“领域活动”;不是系统的知识传授, 而是综合的主题活动;不是教师直接教学, 而是儿童在教师提供的环境中主动探索。通过综合探究的学习观来体现学习的综合性和动态性,在综合探究活动中让儿童更有效的学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小学课程思路向幼儿园教育靠拢,来减少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梯度,从而使幼小衔接能够顺利进行。

2.2通过调整教学形式来解决幼小衔接问题 俄罗斯是通过调整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步让两者之间过渡衔接。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整: 1)丰富小学的教养内容,它包括:引入各种有创造性质的儿童活动类型;在教养内容中充实各方面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的认识兴趣,满足他们对实际活动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儿童对周围环境的关心和责任;通过参观和观摩博物馆、展览会等手段吸引儿童了解民族艺术文化。2)广泛运用激活儿童思维、想象和探究活动的教学方法,把开放型的任务和封闭型的任务结合起来是提高儿童认识积极性,激发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条件。3)在小学第一年的时候广泛运用游戏方式,为儿童顺利进入学习过程造就良好的情绪氛围,当儿童能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表现创造性、想象力和责任心的时候,要为他们开展独立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整;1)取消幼儿园中严格规定的教学。2)最大限度地保证儿童在学校中体育课、课间大休息和课外活动过程中的运动积极性。3)运用多样化的“非课堂型”教学形式。4)在幼儿园中运用循环法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保证“温故知新”,为儿童自己运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创造条件。5)保证作业(全班的、分班的)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独立活动(游戏,艺术,建构活动等)之间的相互联系。6)改变幼儿园作业课和学校课堂教学中儿童的交往形式;保证他们有机会与同伴面对面的交流,与他相互作用,并向他学习(不仅是向成人学习);保持儿童之间的对话交流;允许儿童有发表自己见解,坚持自己的提议和保留错误的权利。⑼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是通过调整两个教育机构的教学组织形式共同来解决问题。在小学方面,如丰富小学的教养内容这一方法。它就是在重视学前教育的价值基础上,继承和发扬、提高幼儿园的教学形式。采取这些措施的丰富了儿童的一般文化修养(扩大儿童的信息量,培养他们的感知力和感受力,形成他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幼儿园方面,如运用循环法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保证“温故知新”,为儿童自己运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创造条件这一方法。它就借鉴了小学的教学形式。在如改变幼儿园作业课和学校课堂教学中儿童的交往形式。通过这一改变,使得儿童才有可能一起讨论任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分配活动中的角色和变换角色等,最后来适应新的交往合作关系。总之,是通过调整各个教学形式,来促进幼小两个阶段教育的整体化和连贯化。3师资的培养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变化直接影响幼小衔接工作的最后结果,关系儿童发展水平的提高。英国的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在职前所受的师范教育是一样的,包括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这种教育使得他们对各年龄儿童的特点都有一定的了解。英国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师来自大学,保育员来自推广教育学院。教师必须通过四年学习并取得教育学士学位,她们的工作对象是3-9岁的儿童。保育员是准备0-8岁的儿童工作的,在校所学课程也是相应的。教师在学习期间已经对学前和小学的儿童状况有所了解,这对于他们从事衔接工作大有帮助。特别是在师资培训中注意掌握儿童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发展水平的特点,因此,教师能在一个班上针对不同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加以引导,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此外英国还在师资培训方面非常强调实际锻炼,如他们至少要用100天到学校去实习,至少分别做100小时的数学、科学和英语教学实习。⑽

从上可以看出通过让幼儿,小学教师接受从幼儿到小学两个阶段的教育的学习,使得他们先在理论上对各年龄儿童的特点都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通过实践进行操练。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也就促进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又如美国的大部分州根据儿童的年龄层进行师资认证,幼儿园至小学三年纪为一个认证阶段,这样可以使得教师懂得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异,有利于儿童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我国台湾地区的教育机构建议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工作者担任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协助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四.幼小衔接的展望

1.对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初步思考

当前,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小学学前班、民办幼儿园等多种办园方式百花争艳。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质量,争取家长的青睐,片面迎合部分小学对新生入学的智力测试要求,片 面地理解早期教育理念,幼儿园教育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这是小幼衔接中应该防止的倾向。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要像儿童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的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会使活泼的幼儿变得老态龙钟。”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主要是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性,而不是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知识、提早要求幼儿掌握小学生必需掌握的语言、运算知识和技能。他们意欲培养智力超群的孩子,以为这样做幼儿上小学后就不会有什么困难,殊不知,这样做违背了幼儿发展规律,抹煞了幼儿个性,埋下了拔苗助长的祸根。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超前传授,入小学后,老师讲的内容在幼儿园全学过,这些知识对他们没有了新鲜感,在上课时做小动作,随便说话,形成了不良学习习惯,因此,教育者对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要有清醒的认识,应把幼小衔接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上,要针对幼儿特点和实际需要,重在培养幼儿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⑾ 2.关注衔接关键,构件“互相靠拢”的平台(即重视配合和合作)综观幼小衔接的现状,还普遍存在着双向联系较少或不够深入,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得多、小学向幼儿园靠拢得较少等问题。而衔接工作是两方面的事,只有一方向另一方靠拢,是搞不好的。幼儿园与小学双方人员应针对作息时间、学习方式、习惯培养等问题进行研讨,形成了一定的共识:观念的转变是幼小衔接的关键,而根据两个阶段的差异性互相靠拢,将共性之处如“兴趣点、习惯培养”等加以发扬光大,这是做好衔接工作的核心环节。这些转变为互动式的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能以地区划分,将小学与幼儿园进行挂钩,作为长期的衔接伙伴,彼此双方互相往来,互相了解,小学老师可到挂钩幼儿园去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和常规要求,幼儿园老师可到对口小学去了解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形式,这样就能为较好地搞好衔接工作创造出有利的条件。⑿

引文:⑴国内外幼小衔接问题述评——赵建明

⑵应该系统性地认识幼小衔接——仲展

⑶《“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朱慕菊主编 ⑷《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王振宇

⑸解决好六个断层的连接问题——潘洁 幼儿教育,2002 ,7 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徐明 《幼儿教育》2004.6 ⑺法国:借“教学阶段”解决幼小衔接——杨敏 ⑻日本拟推行“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霍力岩

⑼俄罗斯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新探——邓鲁萍 ⑽在日内瓦和伦敦看幼小衔接——朱慕菊

⑾浅议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艾丽梅

警惕幼小衔接中知识本位的课程观 篇7

近年来, 幼小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幼小衔接的顺利开展对幼儿顺利进入小学, 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课程存在许多小学化的倾向, 尤其是课程观方面, 不论是任课教师还是幼儿家长, 往往十分强调知识传授在幼儿教育课程中的重要性。许多教师与家长为了使幼儿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 极力主张提前向幼儿传授小学知识, 认为这是幼小衔接的主要方式与必要途径, 殊不知这从长远看来是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极为不利的。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幼小衔接课程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教育的平稳连接与过渡。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幼儿园大班时期以及小学刚入学阶段进行的课程就是幼小衔接的课程, 但这只是从时间维度进行的简单归纳, 实际上, 凡是本着为了幼儿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实现顺利过渡而实施的课程活动, 都可以说是实施幼小衔接课程。本文主要从幼小衔接课程的内容来对有幼小衔接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 知识本位课程观

知识本位的课程观主要是指在课程设置及授课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强调学科的系统知识。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学模式以传授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 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写、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知识本位的课程观在幼小衔接课程中的体现, 主要是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时主动或被动地对幼儿进行以传授具体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三、知识本位课程观在幼小衔接中的不良影响

(一) 浪费幼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许多幼儿园中, 为了保证完成五大领域的常规教学任务, 对语文和数学乃至英语的额外教学都安排在其他活动时间内, 尤其是幼儿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 这就造成了幼儿时间和体力的大量浪费。教育学家卢梭的自然发展的观点认为, 对幼儿来说, 顺其自然地进行学习才是合理科学的, 才是高效的。在教育心理学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也验证了这一观点。格赛尔选择了一对双胞胎, 他们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 双胞胎中的弟弟则在52周的时候才开始练习爬楼梯。然而结果却是, 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 弟弟只用了两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了。也就是说, 顺应幼儿发展规律所进行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率的教学, 超前教育看似为将来做准备, 实质上是在大量浪费幼儿的时间和精力。

(二) 促使幼儿不良情绪的养成

单纯知识内容的简单传授会引起幼儿许多不良情绪的产生, 主要有惰性和骄傲, 以及厌学情绪。升入小学后, 许多幼儿发现课堂中学习的知识都是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首先就会觉得无聊, 不愿再学一遍的情绪会演变成对学习的惰性, 以及骄傲, 认为自己什么都会, 不用再学习了, 然而当那些有限的具体知识内容教学完毕后, 开始接触幼儿园时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内容, 已经养成的惰性和骄傲必然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就会造成处处碰壁, 学习很难的心理感受, 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在漫漫求学之路的起点就难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这势必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避免的不良影响, 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三) 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的下降

错误的幼小衔接课程观导致的结果是家长一再要求对幼儿进行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 由于这些学习内容超前, 幼儿又因水平所限, 达不到规定的学习要求, 多次的学习失败往往会导致幼儿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和自信心的下降, 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人格问题。幼儿皮肤的娇嫩是我们所共知的, 而幼儿心理的娇嫩却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单纯因为“不想输在起跑线上”而最终导致影响一生的人格问题的出现简直令人不敢想象。

四、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课程观

(一) 着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我们重视实践的力量, 因为这是幼儿所乐于做的事, 孩子们总是会乐此不疲地从事生活中我们成人认为很无聊的机械运动, 实质上他们就是在进行练习, 是对生活进行实践性的练习, 这就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当然, 我们不能单纯地说实践就是万能的, 因为幼儿带着他们的天真与无知来到这个世界, 他们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我们能做的, 不是强迫他们工整地坐在那里进行枯燥的发音练习或是重复记忆, 抑或是加减乘除, 这些都还不到时候, 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可能, 迎合他们的好奇心, 培养他们的兴趣, 尤其是对未知事物进行学习探究的兴趣, 这将有益于他们一生, 是真正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 为幼儿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 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题, 同样也是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领域, 在对幼小衔接课程的设置中, 幼儿园首先要向小学靠拢, 可以安排幼儿进入小学进行参观, 让幼儿对小学的教学模式有个初步的认识, 为将来进入其中打下初步的心理基础。同样的, 小学也应为此作出努力, 一是在意识上要正视幼小衔接中小学的重要性, 二是与幼儿园多交流, 尤其是教师之间, 小学与幼儿园教师可经常性地进行沟通、交流和探讨教育方法等。此外, 幼小衔接绝不单单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责任, 家庭和社区乃至整个社会都对幼小衔接课程的设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以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健康发展

所谓的科学合理, 首先就是要适应幼儿的发展, 我们不能期望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去救死扶伤, 但接触相关领域确是有可能实现的。我所在幼儿园就曾通过与一位从事医疗行业的家长的沟通, 为幼儿进行细菌培养的科学小活动, 当孩子们看到自己手上有那么多细菌时别提多惊讶了, 这既能提高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又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为幼儿提供真实的活动场景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鼓励幼儿独立探索, 不断体验发现的乐趣。重视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 不把教室看做唯一的教育场所, 带孩子走向真实的自然或社会, 为孩子提供学习途径, 满足幼儿好奇、好想、好问、好动的特点, 就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 这些特质都将真正助力于孩子一生的发展。

(四) 适应幼儿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中往往忽视体、德、美的衔接, 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在智育中, 重视知识, 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 忽视生活能力以及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违背教学规律, 摧残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了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语文、数学的分科教学, 有些幼儿园不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规定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进行教学, 而是以集体上课的形式组织教学, 把幼儿束缚在教室内的固定位置, 每节课时间大约40分钟左右, 没有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和权力。幼儿是一张白纸, 单调的色彩难以满足幼儿本身多样发展的本能要求, 只有多方面共同发展才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 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以更好的身心素质应对小学乃至中学、大学的学习。

摘要:近年来,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受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 幼小衔接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存在问题与对策的探讨方面, 也有许多一线教师和学者将目光投向了幼小衔接课程的探讨。本文力图通过揭示知识本位课程观对幼小衔接课程的不利影响, 进而助力幼小衔接相关课程的研制工作, 以期对幼儿入小学的适应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小衔接,知识本位,课程观

参考文献

[1]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当代教育论坛[J], 2008 (11) .

[2]庞威, 赵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内蒙古教育[J], 2008 (5) .

[3]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学理论[J], 2011 (26) .

[4]苏莲琴.幼小衔接课程的实践与思考.幼儿教育[J], 2010 (10) .

[5]洪韩.从知识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基础教育参考[J], 2008 (7) .

[6]陈良, 李明, 朱承.试论知识本位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及对策.职教论坛[J], 2010 (20) .

幼小衔接点滴体会 篇8

一、幼儿本身应做好以下准备:

1.生理准备: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

(3)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

(4)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2.心理准备:

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而对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很少,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1)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大班的各种活动都应以探索为主,教师应善于提供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抑制控制之间存在关系。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这说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教师应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3)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做中学”理论活动中有两个环节“猜测或假设”和“记录试验过程”对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猜测或假设”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动手前,先动脑,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能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探索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思考。大班各项活动中应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试验过程,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会获得发展。

(4)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儿童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在大班后期,更应该加强与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想要、希望、认为、觉得、记得、忘记等。

二、幼儿园应做以下准备:

“环境造氛围”。根据衔接班在幼儿园的特定地位,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的同时要营造班内外、园内外“幼小衔接”的氛围。

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幼儿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幼儿喜欢老师,从而喜欢学习。

其次要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实验的后期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的区域型环境,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有时又按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再就是要带幼儿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小学的早操,以及小学生上课,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

三、小学应做好以下准备: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小学和幼儿园都要改革,在教育形式上还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增加教学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开展知识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以及小学生的家长需要做那些工作。

四、幼小衔接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应做好以下准备:

就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来说,家长们的积极配合,直接决定幼儿进步的速度。因此,在幼小衔接方面,家长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家长应该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回家后应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能将作业及时的交给老师。

其次,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就能做好的,需要调动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老師和家长要积极配合,让幼儿的知识与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都成熟起来,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力求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健康成长。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下一篇:英语专家顾曰国谈英语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