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指导意见(通用11篇)
幼小衔接指导意见 篇1
幼小衔接指导策略
幼儿园与小学,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做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园在与学校多年的“幼小衔接”研究中提供如下建议,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所裨益。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与学习兴趣。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锻炼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当然我们也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1许多事情在规定的时间内让他们自己去做,减少照顾,对独立完成一件事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
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另外孩子的安全意识培养不容忽视,要让孩子记住一些亲人及应急电话,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受干扰和侵害。
三、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孩子布置良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例如,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刚入学几天,因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哭着要上幼儿园,不愿意上学。这就是小学教育中常见的 “恋园”现象。“恋园”现象表明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在怀念幼儿园的生活方式。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再是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小书屋,成为孩子独立学习的小天地。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晚上8:30准时休息;中午午休半小时;早上6:30准时起床,按时到校。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交叉平放于桌面,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前教孩子写字,往往忽视了孩子写字的姿势。“先入为主”,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纠正。错误的写字方法,既影响字体美观,又影响写字速度,还影响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
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
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
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
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育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低年级课文大多图文并茂,读读课文,看看图,图文对照想一想,读书就有效率,有质量。一二年级读书要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坚持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
实验小学幼儿园
幼小衔接指导意见 篇2
一激发幼儿上小学的积极情感——做好心理适应准备
幼儿上小学的积极情绪对于幼儿入学后的顺利过渡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为幼儿园教师, 应当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体验做小学生的愉快, 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
如在大班对班级环境布置有意识地进行调整, 布置小学生校园照片主题墙, 区域里投放小学生的校服、小书包、文具、课本等, 让孩子在区域中玩上小学的游戏。同时可模拟小学生每天背书包来园上课, 认识文具和整理书包, 着力从小学环境、小学生行为等方面通过游戏化的过程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和梳理, 让学生对小学学习产生新的认知和向往。
适当组织幼儿参观小学教育教学活动, 参观上课活动;或请小学教师为大班的小朋友上课, 让幼儿亲身体验小学全新的课堂氛围、方式和规则;让家长在亲身体验中, 了解孩子的差距及入小学前后的具体注意事项, 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向小学过渡。
二培养幼儿上小学所应具备的意识和能力——做好社会适应准备
1. 培养幼儿自理、独立的能力
让孩子适当参与劳动, 鼓励和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培养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如让幼儿独立完成穿脱衣服、鞋袜;折叠被子和整理床铺, 养成独立盥洗和进餐等生活能力, 自觉保持仪表的整洁和个人卫生的习惯, 学习收拾和整理图书、玩具和学具, 学习削铅笔、整理小书包等。
2.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围绕幼儿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引导孩子讨论建立相应的规则, 并以图文形式标示出来。告知孩子在集体生活、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及遵守规则的意义, 让孩子知道遵守规则可以给大家带来方便与快乐。同时, 可利用榜样和提示或开展规则游戏等方式, 帮助孩子把规则落实到行动之中, 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轮流当值日生等。
3. 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较之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和自主, 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较快适应新的环境, 融入新集体;而交往能力较差的孩子, 往往会产生孤独感或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 倘若处理不当, 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培养孩子学会关心、照顾同伴, 说服年幼同伴信任自己, 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在游戏活动中, 提供给孩子交流、交往的平台, 使孩子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 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4. 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趣味游戏或竞赛活动, 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幼儿体验成功, 培养上进心。如开展“恐龙找蛋”的游戏, 开展体育竞赛等, 让幼儿学会挑战困难, 感受经过努力取得胜利的喜悦, 并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三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做好学习适应准备
1.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对孩子在时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运用上提出了要求。因此, 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建立时间观念, 促使其合理性地运用时间。
教师要多训练幼儿有效地控制时间, 如做完一件事或画完一幅画都要明确时间。要求孩子早睡早起, 按时入园, 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 有规律地学习和生活, 适当增加课时、延长集中活动时间, 并逐步减少午睡时间。如逐渐安排孩子开展午间活动, 让孩子逐步习惯不午睡, 帮助幼儿拉近与小学作息的距离。
2. 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要让幼儿明确任务的概念, 激发完成任务的信心, 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如当需要幼儿带物品来园或需要家长协助时, 当要求幼儿回家绘画或准备播报内容时……, 改变以前在白板上写通知的做法, 而直接布置口头任务, 让孩子把任务记住或者以绘图方式记录任务, 并回家完成, 也让孩子把任务传达给家长, 让家长适时提醒。再如通过值日生标志和张贴当天值日生头像, 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任务意识感;通过评比值日生小明星, 让孩子体验当值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并随时了解任务完成情况, 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
3.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 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对于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 应提醒幼儿在平常的倾听中注意做到:别人对自己说话时, 能集中注意力, 看着对方的眼睛, 注意口型、表情和姿势, 做出相应的反应;其次, 在活动之前有意识地给孩子提出倾听的任务, 让幼儿带着任务去倾听;再次,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在听故事、新闻播报、餐前播报等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最后, 加强对倾听能力的评价, 表扬认真倾听、积极发言的孩子等。
4.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爱阅读的孩子, 身心愉悦;会阅读的孩子, 知识丰富, 语言感悟能力强, 注意力集中, 学习效率高, 学习能力强。”可见,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十分重要。
从听开始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引导幼儿阅读绘本, 大胆想象, 大声编讲故事;引导孩子静心阅读, 或编撰故事讲给他人听,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选择固定的时间,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让孩子逐渐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
幼小衔接指导意见 篇3
一、幼小衔接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心理承受能力差: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宝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是宠爱有加,生怕跌着碰着,饿着冷着,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因此大多孩子个性强,情绪不够稳定,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便大哭大闹,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2生活自理能力弱:现在的孩子,事事依赖父母,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在幼儿园,遇到生活上的问题也总是向老师求助。
3学习习惯差:学生在初入学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大多数孩子表现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规则意识、缺乏良好的倾听与阅读习惯等问题。
二、家庭教育应充分利用多渠道、全方位做好入学准备
我认为,孩子的从幼小过渡,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它有着自己的基本标准: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达到了这些基本标准,就能使幼小衔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使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1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
家长要培养孩子对失败的承受力。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具有在群体中既能竞争又能共处的能力。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
2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们一般智力发展较好,独立能力也很强,但是如果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同样很难顺利学习。众所周知,人有了正确的动机,就会有移山填海的力量。要使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必须有求知的动机。学校的教学是孩子掌握系统知识的过程。如果学生有求知的动机,便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就很容易克服。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不爱学习的“土壤”。学前期是形成求知动机的最佳期。因为在这一时间里,正是儿童从认识身边事物向认识周围的整个世界扩展的重要过度时期,孩子的语言初步形成,他利用语言这一工具来探索充满奥秘的世界。家长要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要支持他们发问,并要舍得花时间来回答他们提出来的问题。这样的回答,会进一步促进孩子们的求知欲。孩子上学以后,求知欲就会使他们对小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为家长和教师应在关键期培养孩子自己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去做,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并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好”的活动,让做得好的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励其他孩子以其为榜样。孩子如果遇到问题,家长应给与鼓励和方法上的指导,从小处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
4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幼小衔接指导意见 篇4
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工作之间的相互衔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职能,整合社会调解资源,节约诉讼成本,化解社会矛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应充分发挥诉讼调解和人民调解在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诉调衔接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息诉止争、案结事了。
二、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工作应遵循依法、自愿、高效、便民的工作原则。
三、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应成立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联络工作。
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应建立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交流信息、总结经验、解决和协调有关问题。
四、为保障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机制有效运行,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省各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履行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能。
五、全省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派驻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的组织协调工作。全省各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负责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
六、对未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在立案前应向当事人释明人民调解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等作用,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以人民调解方式先行调解。
七、对不具备起诉条件或不属于民事案件受理范围的,人民法院可以建议当事人到人民调解工作室接受调解。人民调解工作室应积极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做好当事人的引导和息诉工作。
八、对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不成、当事人坚持起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优先进行立案审查。
九、全省各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对于正在审理的民事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纠纷部分,在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后,可以委托人民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
十、全省各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对于正在处理的案件,根据案件审理的需要,经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可以请求人民调解工作室协助调解。
十一、经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应及时进行审查。
十二、对参与诉前调解、委托调解和协助调解的人民调解员,由人民法院根据调解业绩给予适当补助。
十三、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共同对人民调解工作室进行绩效考评。对诉调衔接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
附件一:开展诉调对接工作指引 附件二:有关诉调对接文书样式
样式1:《人民调解建议书(原告适用)》(样式)样式2:《人民调解建议书(被告适用)》(样式)样式3:《委托调解函》(样式)样式4:《委托调解确认书》(样式)样式5:《调解情况复函》(样式)样式6:《协助调解函》(样式)
附件一:开展诉调对接工作的指引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广东省司法厅
关于开展诉调对接工作的指引
为贯彻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和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规定,制定本指引,供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参照执行。
一、衔接方式
1.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衔接方式包括:诉前调解、委托调解、协助调解。
2.对于未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且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清晰、争议标的额不大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含人民法庭,下同)在立案前应当向当事人释明人民调解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以人民调解方式先行调解。
3.原告同意先由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并在《人民调解建议书》上签字确认的,人民法院应当暂缓立案,并将签字确认的文书副本交付人民调解工作室。
4.经人民调解工作室通知,被告也同意由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可以进行诉前调解。5.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进行诉前调解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进行立案审查。
6.对于诉前调解的案件,人民调解工作室应当制作《调解情况复函》,及时将调解结果反馈给人民法院。
7.当事人同意委托调解的案件,应当填写《委托调解确认书》,并由人民法院向人民调解工作室出具《委托调解函》及移交案件主要材料复印件。
8.当事人不同意委托调解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9.经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各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主持调解的人民调解员应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公章。
10.人民调解工作室对接受委托调解的案件,不管调解结果如何均应当制作《调解情况复函》,并及时将有关案件材料一并移送至委托调解的人民法院。
11.委托调解期限一般不超过15日,从相关材料移送之日起算。当事人愿意继续调解的除外,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
12.人民法院对于正在处理的案件,根据案件的需要,经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向人民调解工作室发出《协助调解函》,邀请人民调解员协助调解。人民调解工作室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指派人民调解员协助调解。
二、效力衔接 13.经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
14.经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达成的具有债权内容的调解协议,经过公证依法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务人拒不履行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5.当事人持已经生效的人民调解协议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经审查符合民事诉讼法第十七章规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16.人民法院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应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
17.经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达成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共同要求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应及时进行审查。如人民调解协议不存在可变更、可撤销或无效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在5日内出具民事调解书,且不收取案件受理费。
18.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变更、撤销人民调解协议或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无效的案件,可以通知人民调解工作室具体参与调解的人民调解员旁听庭审,并及时将审理结果告知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调解工作室,必要时可以向人民调解工作室提出司法建议。
三、工作保障
19.人民调解工作室可以在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立案大厅设立人民调解窗口。20.全省各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应为人民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窗口提供工作场所及必要的办公设备,并为其工作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
21.对于身体健康、政治素质较高、具有较丰富调解工作经验并自愿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退休法官,经原任职人民法院推荐,人民调解委员会可聘任为人民调解员,派驻到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
22.人民调解工作室应对诉前调解、委托调解、协助调解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相应的台帐制度和档案制度。
23.人民调解工作室调处成功的纠纷可作为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完成的工作量。
24.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人民调解工作室配备的人民调解员应不少于两名。派驻人民调解工作室的人民调解员应自觉遵守所在人民法院的有关作息、保密工作等规章制度。
25.经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后又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曾经参与调解工作的人民调解员不得担任该案件的人民陪审员或诉讼代理人。
26.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人民调解指导员制度,指派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担任人民调解工作室的人民调解指导员,负责与人民调解工作室的日常联系和业务指导工作。
27.人民调解指导员可以就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遇到的有关法律问题提供咨询,但不得就纠纷的处理发表具体意见。28.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人民法院应当配合司法行政机关,选派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参与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
29.人民法院应当定期邀请人民调解员旁听庭审。对于依法应当公开审理的民事案件,人民调解员主动要求旁听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篇5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老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一)、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第二,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幼小衔接论文 篇6
幼小衔接,一直是家长和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幼小衔接现状目前存在的几个误区:
(一)迎合家长,幼小衔接教育严重小学化。现在以各种社会名义办学前班、以及幼儿园为了生源为了盈利办学前班,这些普遍现象的存在不经意间阻碍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顺利开展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些学前班每天给幼儿布臵许多作业,甚至布臵短文写作,实行各种填鸭式教育,如果当天布臵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还会被老师留下来补课。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一旦实施不当,会给幼儿心灵造成伤害,产生对上学的恐惧,出现厌学心理,这样对处于天真活泼时期的幼儿心理与生理都是一种严重的摧残。
(二)、家长陈旧的教育理念影响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到小学学习跟不上,不招老师喜欢,从而忽视儿童兴趣开发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过分看重学前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技巧的训练,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这样一来许多家长开始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学会了写字、拼音和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能不能大胆回答问题,事实证明,经过“特殊训练”的幼儿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容易产生优越感,从而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三).教师缺少相关培训,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不足。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知之甚少。这种局面的存在割裂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及幼儿与小学生之间联系。幼儿园与小学没有一起研究衔接工作。这样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幼小衔接成为了一个盲区。
怎样使幼儿迅速、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确保他们的身心都能在新的环境中,得到稳定、健康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③ 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小学班上没有专职的保育员照顾幼儿生活,这就需要幼儿园大班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刚上小学时丢三拉四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④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进入大班后,我开始重点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一方面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认读书写汉字的兴趣,以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
5方面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让小学老师好好修理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入学的心理准备。
2、调整好幼儿生活规律。家长应从开学前两周开始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专家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可以早晨6点起,晚上8点睡,总之至少要保证10小时的充足睡眠。中午,最好让幼儿有50分钟午睡时间。给幼儿建立稳定的作息制度,让幼儿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
3、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比如在大班时期,家长就要注意让幼儿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同时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决心,让幼儿在解决难题中感到乐趣而并非压力,培养幼儿对失败的承受力。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具有在群体中既能竞争又能共处的能力。让幼儿知道他们长大了,正在学本领,使幼儿直觉上感到上小学的好处和乐趣。
如何抓好幼小衔接工作 篇7
一、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为入学奠基
孩子上了小学, 学习就成为他们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这与在幼儿园以玩为主的活动形式完全不同。如果孩子没有做好入学准备就会对今后的学校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目前, 幼儿园很重视对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比如, 升入大班后, 幼儿教师会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口头作业。在具体的做法上可以采取提醒和及时鼓励的方法, 如果孩子忘记了或者没完成任务, 家长应该给予及时的提醒、帮助和鼓励, 而不是在教师面前替孩子找借口和理由———轻易地错过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机会。
二、培养幼儿的服务能力, 为学习铺路
适龄儿童在进入小学以后, 会感到与幼儿园的生活有方方面面的不同。比如, 上了小学的孩子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所以, 在幼儿园, 我们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游戏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 比如, 整理小书包比赛、穿脱衣服比赛、对错问答游戏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 为成长架桥
大多数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 他们需要相关的个性品质来适应学校生活, 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在幼儿园我们应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强化孩子们良好品质的形成, 这些品质包括:自信、独立、动力、好奇心、毅力、合作等。
四、培养幼儿的评价意识, 为发展护航
为了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 教师尝试把教育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每个幼儿身上, 在对幼儿评价时, 班班尽显特色, 比如, 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评价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得到不断转变:在关注幼儿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改变了平时对幼儿的主观臆断, 比较科学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 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教师能够在平时的工作中更细心地了解、观察每个孩子, 写好评语。
重视学前教育, 抓好幼小衔接工作, 确实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为了孩子们的明天, 更为祖国的明天, 让我们都来共同努力, 抓好这一关键时期的工作!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 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帮助幼儿较好地适应小学生生活的基础。”
幼小衔接 共同关注 篇8
一、全面衔接取代片面衔接
全面衔接是指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现在最显性的问题就是单纯只最关心幼儿的学习,只重视“智”的衔接,而忽视体、德、美、劳,尤其是社会适应能力。有些家长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孩子掌握1千字的识字量,懂100内加减法,认识26个英文字母……等等,而对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本不予重视。还有的幼儿园大班甚至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照小学的样子排出课程表,形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这样做固然让孩子初入小学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却让孩子的快乐童年时光少了不少,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幼儿刚入学时,确实感到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当进入新的学习知识阶段时“储备”用完,以往的知识优势不在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难,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对小学教学要求不甚了解,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使幼儿养成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读拼音不能“直呼”等,致使幼儿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阻碍了幼儿应有的发展。
二、以双向衔接取代单项衔接
双向衔接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而是双方都向幼儿靠。现在做的比较多的幼儿园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幼儿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切记要彼此沟通,相互衔接,双方既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必须同时保持连续性,共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如何做好此项工作,不是单方面因素就能解决的,需要调动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准备:
(一) 幼儿
1. 生理准备:
进入小学后,幼儿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等方面。
2. 心理准备:
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如: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大班的各种活动都应以探索为主,教师应善于提供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有一定控制能力:能抑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幼儿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教师应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如: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大班各项活动中应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试验过程,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会获得发展。 如: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幼儿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
(二)幼儿园
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的同时要营造班内外、园内外“幼小衔接”的氛围。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幼儿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幼儿喜欢老师,从而喜欢学习。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可尝试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的区域型环境,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有时又按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再次:带幼儿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小学的早操,以及小学生上课,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最后: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园同步对幼儿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小学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小学和幼儿园都要改革,在教育形式上还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增加教学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开展知识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以及小学生的家长需要做那些工作。
(四)家长
家长们的积极配合成都直接决定幼儿进步的速度。因此,在幼小衔接方面,家长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家长应该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回家后应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能将作业及时交给老师。 其次,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就能做好的,需要调动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健康成长。
幼小衔接方案 文档 篇9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为了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阎村镇中心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指南》精神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班级:
活动时间:2014年3月—7月,活动时间为一学期。
活动班级: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大四班
三、活动目标
㈠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㈡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㈢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2014年2月—3月)
1.以年级为大单位各班为小单位成立幼小衔接接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每个班组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幼小衔接指导策略”科学制定的发难。(见附件1)
2.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自学在各个途径查询资料、培训、讨论、辩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
⑴认真学习《指南》,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任务。
⑵结合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开“幼小衔接”活动。
⑶大班教师之间分享交流,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互动指导策略的经验进行分享。
3.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⑴在家长会上介绍《幼小衔接计划》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并能积极有效的配合我们的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⑵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
⑶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2014年3月—7月)
1.开展《我上小学了》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2.参观小学、体验生活,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
3.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⑴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⑵身体方面的准备:
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⑶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⑷学习方面的准备: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保证措施
㈠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㈡落实目标责任制。
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附件1:
.幼小衔接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为我国目前面临的幼小衔接问题提出了入港建议,认为结局幼小衔接问题,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必须进行幼小的双向改革;正确认识儿童发展中学前和小学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前提;明确幼小双方的教育任务,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核心。在衔接中,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小学的主要任务是做好适应工作;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家长工作、做好组织工作等。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最重要的是建立幼小教育的平等合作关系,推行多方位的幼小衔接措施,包括加强有效沟通、协调幼小课程衔接、优化教师专业素养、搭建幼小衔接教研平台等。具体的策略有一下几方面:
1.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进入小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他们将在小学中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并且在心理发展方面,也将转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其生活作息时间也有所改变;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为学习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这些变化,都提醒我们要注意做好儿童的入学准备工作。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
2.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让他们逐步学会自理、自立,以更好地适应生活。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外,还应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到了大班的第二学期,教师应逐渐放松对幼儿的直接辅导。教师在提出活动的要求后,可让幼儿自己去完成,并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克服困难,争取独自完成学习任务,让幼儿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后的喜悦。
3.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自制能力。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的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极易分散,周围的事物往往会影响儿童对完成当前任务的兴趣,经常会在完成任务时由于周围事物的影响转移注意力而中途放弃,所以逐步引导儿童在活动中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可以通过让幼儿做一些感兴趣的游戏,使幼儿的坚持性、自制力逐步提高。
4.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召开专题家长会,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配合。要求家长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小巧安全、简洁实用的学习用品;调整好幼儿的作息规律,一般可以早晨6点起,晚上8 点睡,至少保证10 小时的睡眠。
5.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交流。
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办公室、操场,教师适时介绍这些场所的作用,观摩小学生上课的情形。例如,看小学生是如何上课的,小学生如何注意听讲,如何摆放学习用具的。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这些场所的作用,也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激起了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向往。
幼小衔接课程计划 篇10
第一课:(1)读儿歌,做练习,写“一”
(2)熟读儿歌,写“
二、三” 第二课:(1)读儿歌,做练习,写“四”
(2)熟读儿歌,写“
五、六” 第三课:(1)读儿歌,读成语,写“
七、八”
(2)熟读儿歌,写“
九、十”
第四课:(1)读儿歌,做练习读成语,认字“百千万” 单元复习:(1)熟读一到四课儿歌,复习学过的汉字,完成课本单元练习
第二单元:
第一课:(1)听故事,思考问题。写“上、下” 第二课:(1)读儿歌,认字“前后左右”,看图,写“小” 第三课:(1)学会用方位词,认字“里外”,做练习第四课:(1)读古诗,认字“远近”,回答问题,写“人” 第五课:(1)认识方位“东南西北”,读儿歌,做练习单元复习:(1)熟读第二课儿歌与第四课古诗,复习学过的汉字,复习方位词,完成课本单元练习
第三单元:
第一课:读儿歌,认字“鼠、猫”做练习,写“不” 第二课:听故事,认字“马狗鸡鸭”,做练习,写“月” 第三课:读儿歌,补充完整,认字“鸟、鱼”,做练习,写“天”
第四课:读故事,认字“猴、熊、象”,做练习,写“大” 第五课:读儿歌,认字“虎、兔、鹿”,做练习,写“只” 第六课:读儿歌,认字“乌鸦”,做练习,写“个” 单元复习:熟读儿歌,复习学过的汉字,完成单元练习。
第四单元:
第一课:读儿歌,认字“唱、走、搂、抱”,做练习,写“飞”
第二课:听故事,思考并回答问题。认字“穿、跳、看、说”
第三课:读儿歌,认字“吃、喝、咬、拾”,做练习,写“牛”
第四课:听口令,做动作,认识“站、坐、哭、笑”,做练习。写“开”
第五课:听故事,思考并回答问题,认字“扑、跑”,写“毛”
单元复习:熟读儿歌,复习学过的汉字,完成单元练习。期中复习,考试。
第五单元:
第一课:读儿歌,认字“我、你、他、她”,做练习,写“风”
第二课:读儿歌,并说说你家里还有谁,认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练习
第三课:读儿歌,认字“姐姐、妹妹”,做练习,写“头” 第四课:读儿歌,认字“哥哥、弟弟”,做练习,写“长” 第五课:读儿歌,补充完整,思考并回答问题,认字“叔叔、阿姨”
单元复习:熟读儿歌,复习学过的汉字,完成单元练习
第六单元:
第一课:读儿歌,认字“眼睛、鼻子、耳朵”,做练习,写“门”
第二课:读儿歌,认字“脸蛋、嘴巴”,做练习,写“巴” 第三课:听故事,思考并回答问题,认字“手、脚”,写“水”
第四课:读儿歌,认字“头、牙”,做练习,写“牙” 第五课:听故事,思考并回答问题,认字“肩膀、腿”,写“开”
单元复习:熟读儿歌,复习学过的汉字,完成单元练习
第七单元:
第一课:读儿歌,认字“葡萄、苹果、西瓜”,做练习,写“西”
第二课:读儿歌,认字“桃子、石榴、梨”,做练习,写“石”
第三课:看图说话,认字“葱、茄子”,做练习。第四课:读儿歌,猜谜语,认字“黄瓜、辣椒”,做练习,写“口”
第五课:读故事,思考并回答问题,认字“萝卜”,写“太”
单元复习:熟读儿歌,复习学过的汉字,完成单元练习
“幼小”衔接,看我72变 篇11
这个暑期,您不妨和孩子一起操练起来,从现在开始改变,练就“七十二般变化”的真本领,顺利跨越幼小衔接过渡期。
多方位跟进做好入学准备
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进入小学后,孩子就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如独立处理各种事情、与同伴友好相处、掌握与遵守规则、在较长的课堂时间内保持注意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等。但并非每个孩子在各方面都做好了适应学校生活的准备。国外研究发现大约16%至35%的适龄学前儿童尚未达到必要的准备状态。由于起点上的差距,这部分孩子在未来的学校生活中面临着更高的发展风险。同时国外研究实践证明,对入学准备不良的儿童的及早识别和及早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孩子入学后的学校适应程度,降低孩子的发展风险。在此,建议您不妨这样来帮助孩子。
1入学的心理准备
了解学校生活是入学前家长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您不妨:
到学校参观让孩子亲身感受一下学校里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如小学生回答老师提出问题时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一年级小学生要达到怎样的能写会算的要求,这样会使孩子对学校和小学生活产生向往和羡慕的心情,从而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欣赏校园环境,认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使孩子及早熟悉校园生活,并进行简单的爱护花草树木及学校公共设施的教育。
请大孩子讲学校生活畅谈学校好玩的地方、学习的乐趣、老师的要求、课堂纪律、作业规范、伙伴交流等,言语之中可充满怀念、自豪之情,使孩子能提前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并激发孩子内心热爱学校、向往学校的情感。
模仿游戏家长可以组织孩子和小伙伴一起模仿上课的游戏,分别扮演老师、学生,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课堂学习生活,学会基本的课堂常规,如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用多大音量回答问题以及基本礼貌用语等。这些能培养孩子适应小学集体生活的能力,并让孩子对加入新学校、新群体有良好的心理适应性。
2安全教育的准备
安全是孩子上学最需注意的事项。近年来学生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表明:及早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是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间安全小学的活动器械大多高而大,场地硬、学生多,老师也不可能随时呵护在学生左右,所以一定要及早吩咐孩子课间活动时要守秩序,不推挤、不疯跑。
接送安全一般小学都规定家长在距校门50米处接送孩子,所以家长要事先同孩子约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去同学家一定要事先同家长商量。
上学、放学路上安全家长提前带孩子前往学校几次,每次都重复讲关键地点、路标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孩子注意避让车辆,牢记“放学就回家,不和陌生人讲话”等安全常识问题。
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孩子不买小摊上色泽过于鲜亮或临近保质期的不安全食品,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只用自己的杯子喝水,注意用眼卫生,手脏就别乱揉眼睛等。
身体安全裤衩和背心覆盖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冒犯;尽量不和淘气的孩子玩耍、打闹,以免伤及身体。
温馨提示
为以防万一,最好给孩子准备一张IP电话卡(或配备学生手机)并教给他使用方法,便于及时和父母取得联系;在孩子书包某个隐蔽角落装点零钱,藏在只有孩子自己知道的地方,经常检查是否还在,用于防止坏人劫持或遇到高年级校园暴力时的“救命钱”,严禁孩子在非紧急时使用。
3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
孩子上学后,家庭就成为孩子课后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孩子在学校里有固定的座位,在座位上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家里,孩子也应当有个固定的地方学习,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于形成一种学习的地点定向。就是说,每当孩子在习惯的地方坐下来,便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学习,犹如医生走进病房,科学家走进实验室,即刻来了精神一样,心理学上叫地点动力定型。所以,家长要为孩子腾出一个用来读书、做功课的专门位置,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小空间:可以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或单独一个房间,重在安静、整洁。
为孩子准备适宜的桌椅椅子的高度一般以孩子的双脚能平放地面为宜;桌子的高度应正好在孩子坐下后的心窝位置;桌面别太小,因为现在书的开本都比较大;桌面忌用易使注意力降低的浅色或亮丽色,最好选择深色桌面,或给桌面铺上墨绿色的台布;桌子的位置最好面对着墙摆放,墙上不要有任何容易引起孩子分心的贴画;桌子左侧是窗户,以保证自然左侧采光,同时窗户最好贴上一层透光但不透明的膜,保证他看不到外面的景色与活动。
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光源一般建议多用光线柔和的磨沙白炽灯;亮度为15或25瓦(太亮了会产生眩光,使得瞳孔收缩、眼睛疲劳度增加、学习效率降低);采光方向必须是正左侧取光(前面会产生反射光,眩目);光源的高度应该与孩子的脸等高;灯臂应可调整,开关要安全、方便。
为孩子买个专用的书柜这样可以方便孩子把书籍有条理地存放,便于随时查找和使用。在给孩子布置学习小空间、购买新书包、学习用具、生活用品时,最好让孩子也参与进来,鼓励孩子自己出主意、发表意见,让他感受到“要上学了”的喜悦。
给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熏陶家长的学习兴趣和家庭的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果。孩子生长在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并形成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为。所以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4良好行为习惯的准备
初入小学,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生活习惯孩子的生活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而一旦形成坏习惯,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纠正,就很难有大的改进。低年级的学习习惯又往往是从孩子的生活习惯迁移而来的,所以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上学前就要开始准备的,如遵守作息常规,爱护书籍与文具,会自己整理和准备学习用具等。
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时的专心与认真、及时复习与巩固、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正确阅读与书写、如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写字姿势等。
锻炼习惯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达标项目包括50米跑、2×25米往返跑、立定跳远、投沙包、坐位体前屈、跳绳、踢毽子等。家长要注意及早做准备,指导孩子学会跑步、跳绳等的运动技巧。
温馨提示
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是不同的。学龄前孩子的学习活动多以游戏为主,是自愿参加的带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活动;小学生的学习是孩子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努力学习系统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小学生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且有时要学习自己虽然不感兴趣但也必须学习的内容。
5入学的身体生理准备
少在开学前一周家长要帮助孩子恢复正常规律的生活,确保孩子用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迎接开学。
由于小学通常不安排早餐,如果不吃或吃不好早餐,孩子一般在上午第二节课时就会进入低血糖阶段,这会严重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导致孩子的智力下降和思维迟钝。而学校又多把语文、数学、外语等认知类的主要课程安排在上午,所以孩子不吃早饭就会严重影响学习。
另外,上小学之后也没有了午休,孩子每天由两次睡眠变为一次睡眠,大脑从早晨开始要持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才能休息,所以孩子必须学会休息并且休息得好,才能恢复体力、智力,消除疲劳。
建议家长入学两周前就要每天坚持让孩子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开学的一至两周内,孩子由于要适应新环境、适应紧张的学校生活,极容易上火,所以饮食方面家长也要注意提前调整好;当孩子入学压力释放,生病现象也随之进入高峰期,家长到时也要注意及早预防。
6信息档案和生活用品准备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入学信息档案身体基本信息、家庭联络方式、有无特殊疾病史、有无过敏体质或有无过敏食物、肢体运动能力和艺术特长情况等等。这个档案可以帮助老师尽快了解孩子,让老师看到家长对孩子的重视,以及家校共育的希望,使家校沟通有良好的开端。同时,它还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介绍自己。
除了学习用品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生活用品给孩子准备一个保温的水壶或带盖的水杯;室内外温差大的时候,还应该给孩子准备一件马甲或外套;孩子的衣兜里要装包手纸;如果孩子中午在学校吃营养配餐,最好为孩子准备个“饭兜”,里面装小餐布、勺子等。
总是,家长要及早为孩子的幼小过渡做好充分准备,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休息、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钱志亮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语文
分科目辅导
提高学习适应性
对于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知识这一点是有争议的,这里尝试给出一些内容是希望能帮助工作繁忙的家长在暑期有针对性地让孩子接触一些学习技巧,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使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下面让我们先来熟悉一下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主要课程的内容要求,再结合孩子的教育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孩子一些学习适应性指导吧!请牢记要尊重孩子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材施教哦!
语文
第一学期课程内容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孩子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汉语拼音: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识字与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阅读:喜欢阅读和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口语交际: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与别人交谈,做到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家长可以提前做的工作
教孩子养成正确用笔的书写习惯,初步教孩子识读拼音字母和练习书写笔顺。拼音学习是孩子早期教育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孩子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结果给入小学后的拼音学习带来困难。在此专门提供一些方法指导,希望有助于孩子攻克这一难关。
一般,教孩子初学拼音可分5个阶段进行
背圣母:目的是教会孩子快速、正确地按顺序背出21个声母。如能编成儿歌,学习效果会更好。方法如下:
父母:“今天我们要学8个拼音字母,下面跟我念前4个:“b、p、m、f。”
孩子:“b、p、m、f。”……反复跟读四遍,父母让孩子独自再念一遍后,就可以教下一组声母了。
等孩子学会念这8个声母之后,父母应要求他将刚才学习的内容连起来读一遍。当孩子能顺溜地读出“b、p、m、f、d、t、n、l”后,这8个声母才能算学完。但在接下去的每次“教新课”时,父母要掌握一个原则一一温故而知新。直到孩子能快速而正确地把21个声母按顺序背诵下来为止。
圣母的认、写阶段:目的是教会孩子认识和学写21个声母。方法如下:
父母:“你会念21个声母了,但是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要认识并学写它们。b、p、m、f,这4个拼音字母。你喜欢哪一个?”
孩子:
“p。”
父母:“你看看‘p’像什么呀?”
孩子:“像倒过来的‘9’,像一面小旗……”
让孩子说出拼音字母像何物,是为了加深孩子对拼音字母的印象,加强记忆效果。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说出像什么,如果孩子一时说不出,就要不断启发他。
学写时,让孩子仿照父母的书写顺序,先用手指比划空气学习,然后再让孩子拿起笔在纸上写两遍。同时,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写法,如果错了,要及时纠正。等孩子写好后,父母应让孩子重复多写几遍,加深记忆后再继续教以下的拼音字母。
如果孩子想不起来某个拼音字母如何写,父母可以提示孩子,但最好要让孩子自己想出来。例如孩子想不起“b”,父母就可以这样提示:“‘b’是第3个学的拼音字母,你不是说它像数字‘6’吗?”
其他的字母也用同样的方法教。每天教3个,或隔一天教3个新的,这样分7次,半个月左右就能教完。有些孩子学得较快,父母也可以一天多教几个,但要根据孩子的个人情况来决定。最好是在孩子掌握了刚教的拼音字母后,再教新的。
但韵母的学习:目的是教会孩子写a、o、e、i、u、ú,这6个韵母。
教学方法如声母的教法,第一步先学习背韵母,然后再进行认和写。
单韵母学完后,需要用两三天复习,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可以同时学习声调,记住四个声调的模样:一声平着走,二声上坡了,三声转个弯,四声下坡了。让孩子用事先准备好的卡片写好带声调的单韵母,再打乱顺序把它们读出来。
双韵母的学习:目的是教会孩子认读写ai、ei、ao、ou、ua、uo、ia、ie、ue、an、en、in、un,这13个双韵母。方法也是分批让孩子学念双韵母的发音并记住,学完几个双韵母后,要抓紧时间复习。如果孩子能念出来,父母可以再用同样的方法教后面未学到的韵母。
拼读训练:目的是教孩子拼读用的方法。
字的发音是由声母与韵母在一起拼读出来的,父母可以先举几个例子让孩子进行拼读模仿,然后再让孩子练习自主拼读。如找出“m”、“p”、“f”、“q”中哪一个与“a”拼成“妈”,这时父母要注意听孩子的拼读,发现错误应立即纠正。
温馨提示
父母利用上述的方法教孩子简单的拼音字母和拼读方法,难度不大,孩子也易于接受。当孩子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和词之后,不妨与他们多进行简单的阅读练习和造句,这对今后的学习大有益处。
数学
第一学期课程内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孩子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至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体验“比”的方法。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整时、半时、记时方法。体验时间的长短。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家长可以提前做的工作
家长要注意以游戏活动为主帮孩子进行暑期数学的学习和复习。
培养和巩固孩子的数学兴趣。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通过学玩结合,孩子的知识和良好习惯能进一步得以增长和巩固。如20以内数的认、读、写活动,让孩子玩猜数、对口令、卡牌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让孩子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问题要灵活多样,能激起孩子的思考。孩子很容易厌烦单纯的题海练习:3+7等于多少?8+2呢?他们会觉得数学没有兴趣。但如果这时反过来编题:哪两个数相加得10?这样的算式共有几个?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寻找,效果就会不一样。当孩子找到:0+10,1+9,2+8,3+7……10+0这一规律后,再提出哪两个数的和等于11?这样的式子共有几个?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培养孩子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和逆向思考的能力。
题目要能结合生活,让孩子丰富生活知识。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里和孩子学数学。比如在上楼梯的时候,让孩子观察楼梯的级数,每踏一步就数数字“1、2、3……”生活中随时给孩子练习运用时间概念的机会,如对孩子说,“20分钟后我们就要出发了,你帮忙看一下时间啊!”
能动手操作的题,不要马上给答案,要让孩子去作、体验、领悟。如家长问孩子: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有4个角,剪去1个角,还剩几个角?如果孩子脱口而出3个(或5个)角,那这时家长不要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要孩子亲手去剪一剪。一剪发现有5个角,那继续剪,看能不能剪出3个?让孩子积极地想、愉快地做,就能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温馨提示
数学知识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家长可以主动结合一些生活情境,让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如去超市购物时简单的物品件数和价格计算等。
英语
第一学期课程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小接触英语,感受英语。通过模仿、表演、游戏、做事等各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并逐步熟悉英语学习的过程,了解英语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对英语课程的初步感性认识和积极学习的态度。
孩子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能运用英语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情景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初步交际,如问候他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消息。
能参加运用英语组织和开展的日常课堂教学和生活游戏,及其他的课内外活动。
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并作出适当的反应,能读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进行口头描述,唱一些英语歌曲,背一些小诗和歌谣。
掌握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形成英语学习的自觉性,并通过英语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
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礼貌策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乐于了解英语国家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外国人的一般风俗习惯。家长可以提前做的T作
并不是家长英语不好,就没有办法指导孩子,创设环境和孩子一起学,让孩子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做他的最佳学习同伴,可能效果会更好。像下班回家坐车、坐地铁、开车的那段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想想跟孩子玩什么英语游戏或与孩子进行英语对话。每天花15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此外,市场上有很多适合学龄前孩子的音像材料,网络上也有不少儿童英语学习的视频和动画资源,暑期可以放给孩子听,让孩子听读和模仿。再比如,讲故事时,在故事里穿插一些英语单词,日常对话也可用中英文结合来表达,如“来洗洗hands,洗洗face”。家里还可以贴上一些有英语单词的画,不定期根据学习的内容而更换。这些都能让孩子在家里每天都习惯听到、看到和应用到自己熟悉的英语。
利用游戏引导孩子在玩中学
说说、听听、做做。孩子玩球时,你可以让孩子边拍球边用英语数数,这样既玩了球,又复习了数字,一举两得。又如在学习身体器官的词汇时,可做触摸游戏,即家长发指令,孩子做动作的同时重复身体部位的名称。如家长说:“Touch your mouth”孩子边指自己的嘴巴,边说:“Mouth,mouth,this is my mouth(嘴巴,嘴巴,这是我的嘴巴)”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听力,又加深了记忆。或者在吃饭的时候全家人一起玩“食物单词大比拼”,所有人轮着说一种动物或食物的单词。
演演、唱唱、画画。在学animal(动物)时,孩子可以适时地学唱一些英语歌曲,或者自编自演动物角色的小短剧。在学习hot\cold\rainy\windy等表示天气情况的单词的同时,可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单词的意思。如:戴草帽或摇扇子表示hot,打伞或穿雨衣表示rainy……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可以让孩子在头脑中将英语与情境联系起来,既可以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词汇量,又可以增强语言表达和应用的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让孩子多用英语交流和问候。网络上的“少儿英语”聊天室,可以作为孩子练习英语的一个平台。家长平时也可以收集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语句,和孩子反复操练,直至脱口而出。比如父母说:“What’s for breakfast(早饭吃什么)?”孩子说:“Eggs,milk and bread(鸡蛋、牛奶和面包)”或是说出中文,让孩子翻译成英文。也可以在碰到孩子已识记过的单词后,多问孩子:“这个用英语怎么说?”
温馨提示
从第一次学习单词开始,就要结合单词的读音,反对孩子默默地背记。背单词必须结合句子和段落,这是记单词最有效的方法。理解比记忆重要,读懂例句比背记规则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