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师工作计划

2024-09-20

幼小衔接教师工作计划(精选8篇)

幼小衔接教师工作计划 篇1

农村教育一直是一个需要教育界乃至社会关注的领域,以前农村经济跟不上,造成大批孩子因为经济困难上不了学,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情况在“希望工程”和其他各界人士的关心下得以改善。随着经济的增长,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国家免农业税及一系列的利民惠民的政策,更是减轻了农民负担。特别值得我们高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生的学费国家也减免了,对生活困难的孩子还给予补助,这真的让孩子们不会再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 经济结构的变化,让农村人有了走出去赚大钱的想法,大多数未读大学的年轻人,一直在外务工,结识了对象之后,结婚生子也不会有在家务农的想法。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实施,让这辈年轻人成家之后都只有一个孩子,也就成了这些家庭的宝贝疙瘩。作为从事幼教的老师,在这种环境下,对这些孩子的教育还是很担心,这些担心一方面是因为教育的普及,幼儿园的这个阶段却没有很明细的教育规则,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都很多,在开学初,就会担心生源问题,部分家长在这阶段也很苦恼,不知如何选择。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现在大家不差钱,赚再多的钱也都是为了孩子,家长们都很舍得。部分私立幼儿园的设施确实比公立的好,但是那里的很多教师都不持有教师资格证,很多时候只是在生活上照顾孩子,而在学习方面的启蒙,我个人认为不是很到位。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家长,很多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都想趁着孩子小,出去多赚点钱,孩子都是长辈们带着,也就是隔代教育。很多小孩子刚来学校的时候,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来的,一问都是说孩子的爸妈不在家。作为老人,对小孩都是宠爱有加,千依百顺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村,我们上一辈的读过书识字的并不多。他们不会想着如何去教孩子,只是自己的孩子在外寄钱回家了,他们就全花在小孩子的身上,孩子要玩什么吃什么都是尽量满足,这让很多小孩依赖心很强。来学校后,吃饭穿衣都需要老师帮忙,如果让他们自己动手,他们就耍脾气,吵着回家。

更有甚者,上厕所也是无意识的尿裤子,让我们很多时候也是尴尬不已,因为很多时候小孩早上来的时候书包里要是没背衣服,湿了就没法换了,这是我们最常见的难题,情急之下只能在下午跟来接小孩的家长说,以后给小孩备条裤子,特别是小班的宝宝们。 在小孩子的面前,我们很多时候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老师,很多时候被喊作奶奶,阿姨······学校的教育一直在改革,在小孩子面前很多时候不再是教条,面对孩子,不是能讲道理的,道理只是在我们老师的心中,然后努力摸清每个孩子的喜好后再有针对性的教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我们经常是方法换了再换。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一直引以为豪,我也一直在学习,想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但从事幼教以来,我有很多困惑,在农村这种环境下,很多时候力不从心。我觉得有句话很有道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很期待在幼儿教育的这个阶段和孩子的父母建立很好的沟通渠道,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孩子,家长需要转变只保障孩子生活上的丰足的这种观念,而更需要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有辨别好坏的意识。下一步我觉得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密切联系家长,双方一起努力,更科学的教育孩子,让处在这个过程的我们不再那么被动,让孩子们在接受幼儿教育的阶段,健康开心更有收获,为以后的成长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幼小衔接教师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幼小衔接,语言入学准备,教师观念

一、研究问题

我国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炎教授提出, “入学语言准备是指幼儿进入小学时在语言发展方面应达到的水平与状态, 体现的是社会对幼儿入学前应该获得哪些语言学习经验与能力的期望”。[1]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从生态系统视角提出, 儿童语言入学准备应包括儿童个体的准备, 学校为儿童进行的准备以及家庭教育与社区服务。[2]

在幼小衔接视角下, 学校为儿童进行的语言准备包括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两方面内容。儿童的语言入学准备水平对其在小学语文学习的适应性以及学业成绩有预测性作用, 因此关注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状况也是为儿童接受“起点公平”的正规教育打基础。那么, 学龄前儿童如何做好语言入学准备?这一问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幼儿园与小学教师的认识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幼儿园教师对语言入学准备的认识决定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方向, 小学教师对语言入学准备的期待与认识决定其语文教学起点与策略。[3]因此, 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在语言入学准备认识上的一致性对儿童语言入学准备以及语文学习适应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 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幼儿园大班教师与一年级语文教师关于儿童语言入学准备认识进行访谈, 旨在了解: (1) 教师视角下, 儿童必备的语言入学准备能力; (2) 儿童语言入学准备不足的方面有哪些; (3) 语言入学准备的幼小衔接现状如何; (4) 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在语言入学准备的观念上是否一致。力图通过上述访谈, 了解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对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认识与期待, 为促进语言课程的幼小衔接提出建议。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 以幼小语文教师为访谈对象, 在约定好的地点与时间进行, 根据访谈提纲设计的问题进行结构式访谈。

1.访谈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 在杭州公办幼儿园与小学中抽取大班教师30名, 一年级语文教师30名为访谈对象。充分考虑到学校差异性以及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被访谈教师包括不同地区 (城区、郊区) 、不同阶段教龄以及职称的教师。

2.访谈程序与材料

采用个别访谈形式, 访谈时间每人约15min, 要求教师根据所带班级情况回答访谈问题。为了便于笔者记录访谈内容、确保访谈的真实性与现场性, 在征得受访者同意访谈全程录音。研究采用结构式访谈, 访谈提纲分为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两种。

幼儿教师版访谈提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 作为幼儿园毕业班教师, 您认为儿童在进入小学时应具备哪些必备的语言能力? (2) 根据预测, 您班级儿童的语言入学准备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小学教师的期待?儿童语言能力的哪些方面不太理想? (3) 是否有关于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幼小衔接活动?是否愿意参加关于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幼小教师交流活动?

小学教师版访谈提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 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 您认为儿童在进入小学时应具备哪些必备的语言能力? (2) 您班级中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否能够满足您对儿童语言入学准备能力的期待?儿童语言入学准备能力的哪些方面不太理想? (3) 是否有关于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幼小衔接活动?是否愿意参加关于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幼小教师交流活动?

3.编码

访谈结束之后, 主要对两个方面的资料进行编码处理: (1) 幼小教师视角下, 儿童入学前应具备的语言入学准备能力; (2) 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状况, 包括能否满足小学教师的期待和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不足之处。由两名研究者对访谈材料进行独立编码 (两次编码信度在85%以上) , 经过讨论后形成统一编码。

以上两个方面共获得795条信息表, 剔除无效信息后获得有效信息756条。为找出研究问题内核, 把内容相似信息表征进行集中处理。例如, 将“小朋友喜欢阅读”“爱阅读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抓住阅读重点”等信息归纳为“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将“正确的握笔习惯”“书写姿势端正”等信息归纳为“书写姿势端正”等等。编码归类后共确定12个类目, 依次为:良好的倾听习惯, 能听懂常用语言, 口头表达的意愿, 完整正确的口头表达, 文明规范的表达习惯, 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有识字兴趣, 有一定识字量 (100左右常用字) , 认识拼音, 能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 书写姿势正确。

三、研究结果

1.编码结果进一步分类

表1列出了访谈中产生的12个类目, 根据儿童语言领域的划分, 尝试把访谈中产生的12个类目划入口语交际能力、前阅读技能以及前书写技能三个方面中, 划分结果见表1。

2.教师视角下儿童必备的语言入学准备能力

研究根据每个项目的提及频次, 采用“被提及率”与“问题的构成比”对幼小教师的报告进行了总结。被提及率指“有多少比例教师提及这一问题”, 构成比是指“该问题在所有问题中所占的比例”。对教师视角下“儿童必备的语言入学准备能力”进行总结, 并比较了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语言入学准备项目上的被提及率与构成比, 结果见表2。

(1) 整体情况。从三个领域构成比来看, “口语交际能力”领域的构成比最高, “前阅读能力”领域的构成比其次, “前书写技能”领域的构成比较小。

从具体项目看, 幼小教师提及率均超过40%的问题有7项, 分别是: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听懂常用语言、口头表达的意愿、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初步阅读理解能力、有识字兴趣、正确书写自己名字。其余语言入学准备能力虽相对较少提及, 但仍值得关注。

(2) 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认识比较。结果表明, 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儿童必备的语言入学准备能力的认识上存在差异。从三大领域的构成比来看, 小学教师对“口语交际能力”和“前书写技能”领域的重视度高于幼儿园教师, 小学教师对“前阅读技能”领域的重视度低于幼儿园教师。

从具体项目来看, 教师在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听懂常用语言、口头表达的意愿、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初步阅读理解能力、有识字兴趣、正确书写自己名字7个项目上的意见基本一致, 其余项目上的认识存在差异性。尤其在文明规范的表达习惯、认识拼音与书写姿势正确三个方面, 幼儿园教师并没有认为以上三个方面是儿童必备的语言入学准备能力。

3.教师视角下儿童语言入学准备存在的问题

了解儿童语言入学准备存在的问题是了解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现状的主要角度之一, 也是为语言入学准备的实效性提出建议的突破口。幼儿园教师根据大班儿童现阶段语言能力状况对儿童进入一年级时存在的语言入学准备不足之处进行了预测, 小学一年级教师则对自己班级中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不足之处进行报告, 结果见表3。

(1) 整体情况。从三个领域构成比来看, “口语交际能力”领域问题的被提及率最高, “前阅读技能”领域其次, “前书写技能”领域被提及率最少。

从具体项目看, 在小学教师中, 被提及率超过40%的问题共有7项, 分别是良好的倾听习惯、有表达意愿、文明规范的表达习惯、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初步阅读理解能力、正确书写自己名字、书写姿势正确。在幼儿教师中, 被提及率超过40%的问题有4项, 分别是:良好的倾听习惯、口头表达的意愿、完整正确的表达、初步阅读理解能力。幼小教师提及率均超过40%的问题有3项, 分别是:良好的倾听习惯、有表达意愿、初步阅读理解能力。其余问题虽相对较少提及, 但仍值得关注。

(2) 幼儿园与小学教师的认识比较。结果表明, 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观点存在差异。从三大领域的构成比来看, 幼儿教师对“口语交际能力”的预测显著高于小学教师的判断, 幼儿教师对“前书写技能”的预测显著低于小学教师的判断, 幼儿教师没有预测到儿童在“前书写技能”有不足之处。幼小教师在“前阅读技能”领域的判断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具体项目上看, 幼小教师在“能听懂常用语言”“口头表达的意愿”与“初步阅读理解能力”三个项目上的意见一致, 其余项目小学教师的判断均高于幼儿教师预测。尤其在“文明规范的表达习惯”“一定识字量”“正确书写自己名字”以及“书写姿势正确”四个方面, 幼儿教师没有预测到儿童在这几个项目上存在不足。

4.教师对语言入学准备的认识与期待

研究从教师对语言入学准备概念的了解状况、现状满意程度以及幼小教师交流状况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结果如下:

(1) 教师对“语言入学准备”概念的了解状况。结果表明, 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均没有听说过“语言入学准备”这一概念, 教师对“幼小衔接”比较熟悉, 个别教师有听说过“入学准备”。

(2) 教师对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满意程度。结果表明, 100% 幼儿园教师预测儿童的语言入学准备能力能够满足小学语文教师的期待, 40%小学教师认为儿童的语言入学准备能力能满足小学语文教师的期待。说明幼儿园教师对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满意程度与小学教师的期待标准有差距。

(3) 语言入学准备的幼小教师交流。结果表明, 被访幼儿园与小学针对“语言入学准备”的幼小衔接活动没有。90%被访小学教师表示愿意参加关于语文学科的幼小教师交流活动, 小学教师表示这样的活动是“有必要的”“很愿意参加”。仅40%被访幼儿教师表示愿意参加类似活动, 60%幼儿教师认为这样的活动“没必要”, 甚至是“徒劳”的。说明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幼小语文教师交流活动”的态度上差异性很大。

四、讨论与分析

1.儿童必备的语言入学准备能力

教师视角下, 儿童必备的语言入学准备能力可归纳为12个项目, 依次为: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听懂常用语言、口头表达的意愿、完整正确的口头表达、文明规范的表达习惯、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识字兴趣、有一定识字量 (100左右常用字) 、认识拼音、能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书写姿势正确。

从语言三大领域来看, 教师最重视儿童在“口语交际”领域的入学准备能力, “前阅读技能”领域其次。具体项目上, 教师最重视儿童在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听懂常用语言、有表达意愿、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初步阅读理解能力、有识字兴趣、正确书写自己名字方面的入学准备能力。

2.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现状

语言入学准备不足之处。从语言三大领域来看, 教师认为儿童在“口语交际”领域的入学准备最差。在具体项目上, 儿童在良好的倾听能力、口头表达意愿和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三个方面的入学准备最差。同时, 较多小学教师提及儿童在“文明规范的口头表达习惯”“有一定识字量”“正确书写自己名字”以及“书写姿势正确”四个方面的入学准备不足。这些项目在将来的语言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中应受到足够重视。

儿童语言入学准备不足方面, 既受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影响, 也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关。从儿童角度看, 6~7岁儿童有自身发展特点, 其认知发展处于感知运算阶段, 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形成, 加之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好动、自制力较弱, 因此儿童在倾听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上依然有提高空间。从幼儿园教育角度看, 幼儿园语言教学没有量化标准, 大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大致”能够达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即可, 幼儿园内部没有制定适应该园儿童情况的语言教学方案。同时, 根据访谈发现, 部分教师自身在语言能力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 不利于游戏化且科学化的语言教学开展。从家庭教育角度, 部分家长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家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家长没有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 大部分家庭的“亲子共读”工作不到位, 家长自身的语言规范性有待提高;部分家长过分拔高儿童学龄期语言能力的要求且方法不科学, 导致儿童形成一些不良的语言习惯, 例如错误的握笔姿势、错误的阅读姿势等。

3.语言入学准备的幼小衔接现状

(1) 语言入学准备的幼小衔接活动缺失。研究发现, 幼小衔接活动主要集中于“社会性和情绪发展”方面, 例如带领大班幼儿进入小学参观, 培养幼儿形成“即将进入小学学知识”的意识等方面。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都不了解“语言入学准备”这一概念, 没有针对“语言入学准备”的幼小衔接活动, 也没有幼儿园教师与小学语文教师的交流活动。

缺乏幼小衔接的实践方案与实际行动是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幼儿园与小学都树立了一种“需要幼小衔接”的意识, 但如何去衔接、从哪几个维度去衔接、从语言课程角度如何衔接等方面, 幼儿园与小学并没有搭建平台进行沟通并制定实践方案。

(2) 幼小教师在语言入学准备观念上存在差异。研究发现, 关于儿童必备的语言入学准备能力、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现状以及幼小教师交流的态度上, 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观念都存在差异。小学教师对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现状的要求更高、满意度较低, 但小学教师愿意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联系沟通。相反, 幼儿园教师对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要求较低、满意度更高, 但幼儿园教师对语言入学准备的幼小衔接方面的态度不是很积极, 说明幼儿园教师在语言课程幼小衔接中的自我效能感不强。

语言课程的幼小衔接缺失是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现阶段的幼小衔接主要从作息制度、教学形式以及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衔接, 缺乏从不同课程的层面进行幼小衔接的实践方案。由于幼小衔接类的语言课程缺失, 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两个阶段的教育任务、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等没有了解, 幼儿园教师认为小学语文教育“应试化”, 小学教师认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游戏化”, 双方没有了解、没有沟通、没有实质意义上的衔接。国家对教师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视作用不够也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教师认为提出建议是无效的, 因为教师只是幼小衔接活动中的执行者, 没有过多发言权与决定权 (尤其是幼儿园教师) , 因此, 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语言课程的幼小衔接态度消极。

五、教育建议

1.国家制定语言课程幼小衔接的方案

儿童入学准备包括身体健康与运动发展、社会性与情绪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 在重视其他方面幼小衔接同时, 应加强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幼小衔接, 制订语言课程的幼小衔接方案。使幼儿园与小学的语言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设置具有连贯性,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提高学前儿童进入小学时的语文学习适应性。

2.幼儿园与小学应加强交流与合作, 切实落实语言课程的幼小衔接

相同学区的幼儿园与小学, 应加强语言领域的课程与教学的交流与合作。在幼儿园与小学双向沟通下, 使幼儿园与小学的语言课程目标及课程设置具有连贯性,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应充分重视幼儿园与小学教师的作用, 搭建平台促进两方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为了语言课程衔接工作的展开, 两个阶段的教师必须进行相应培训, 每位教师都要掌握两个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任务和方法。

3.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应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语言教育类专业素养, 以更好地落实语言教学实践工作。针对语言入学准备不足儿童, 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应正视差异性, 采取干预措施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 相同学区的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可自发互相访问、交换情况, 共同研究提高儿童语言入学准备能力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焱, 秦金亮, 潘月娟, 石晓波.学前一年幼儿入学语言准备的城乡比较研究[J].教育学报, 2012 (5) :90-97.

[2]Reconsidering Childrens Early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Toward Common Views and Vocabulary: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M].DIANE Publishing, 1998.

幼小衔接教师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大班幼儿;幼小衔接;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的理念也深入人心。“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俨然已成为大部分家长的座右铭,从胎教到各种各样的培训已经铺天盖地而来。在幼儿发展阶段,幼儿园时期是孩子们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的质量影响不容小觑,但又是被不少学校所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除了家长,幼儿园教师在此过渡期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教师乃“传道授业解惑也者”。幼儿园教师的言行举止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无不在幼儿平时的学习和娱乐中影响着他们的方方面面。如何使大班幼儿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摆在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首位。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具体措施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實施“双管”结合制度,将家长适时引进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家长会及“家长园地”宣传等方式和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每一次的主题活动让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为主题的开展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资料,有了家长的参与,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家园共育”。

(2)做好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里的各项活动,建构起家长与教师之间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3)建立家长活动小组。让家长自行或幼儿园帮助,与已进入一年级学习的本园毕业生联系,并结成相应的对子,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地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二、开展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1)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幼儿参与班级自然角的种植,如结合主题在种植园地里面种植大豆、红薯、花生等植物,并让幼儿进行观察记录,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过程。还可开设一些简单的美工劳动,指导幼儿动脑动手,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2)关于阅读和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幼儿讲故事、唱儿歌、看图书等,引导幼儿喜爱文学作品以及敢对这些文学作品大胆提出质疑,激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要放弃任何可以帮助幼儿阅读和表达的途径,让孩子之间互相学习,以互相带教的方法共同成长和进步。

(3)关于注意力的培养。可以制作一些丰富、新颖有趣的教具,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在这些学习活动上,从而去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同时,在平时活动中,要及时提醒孩子上课时坐的姿势要端正,有事先举手,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述,积极思考,大声低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做小动作,逐渐帮助孩子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朝着良好学习习惯的轨道发展。

(4)关于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主题的配合,发挥幼儿的美术特长。每一次的环境布置都引导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完成,如可以开展 “走近小学”和“离园倒计时”等环境布置活动,充分体现出班级幼儿集体的智慧。平时还可带幼儿去户外放风,例如在保证幼儿安全前提下带领孩子们去敬老院,孤儿院等公共场合与陌生人群接触,体验生活,从小形成尊老爱幼的意识,不怯场的心理,增强主观能动性。

(5)关于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在园期间教幼儿们每天诵读国学书籍,因为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是很强,可以从国学经典中最简单的《弟子规》开始,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反复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循序渐进地向幼儿们灌输其中做人做事的道理,慢慢发展到引导幼儿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去做一些类似于孔融让梨这样的高尚事情。

三、调整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前适应小学的生活和节奏

(1)平时多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们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

(2)适时调整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3)请已上一年级的本园毕业生来幼儿园,向幼儿讲述小学生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弟弟妹妹们上一课,因为孩子们之间的沟通是没有代沟的。

(4)带幼儿多次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延伸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向往,培养幼儿入学的兴趣。

四、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保证幼儿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1)要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2)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发现水痘等传染病,要及时隔离。

(3)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4)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引导几个挑食、食欲差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总之,幼儿园教师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之巨大,他们能够让幼儿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都成熟起来,协助家长们做好幼小衔接,力求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

参考文献:

[1] 张满清.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教育不一致问题初探,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2] 薛辉.在幼小双向互动中谈幼小衔接教育,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4.

[3] 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理论,2011.09.

幼小衔接教师培训心得 篇4

和孩子全程参加了幼小衔接合唱团的所有活动,下面谈谈我们一家人的感想:一是孩子对音乐节拍节奏等基本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了唱歌是怎么回事,不是像平时那样跟着唱一唱就完事了,要想学好合唱,必须得有好的音乐基础;二是通过最后的音乐会,孩子感受到了合唱的魅力,孩子喜欢在这样的一种场合去表现自己,反过来也促进了自己继续学习合唱的兴趣,孩子最羡慕的是那两个小主持人,有机会的话她也想上台去主持,希望老师以后可以提供这样的机会;第三,作为家长,我觉得幼小衔接的合唱课程设计是很适合刚入门学习合唱的孩子的,方式也是比较多样,家长和孩子互动也比较多,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

时光飞逝,转眼间幼小衔接已经接近尾声,回顾幼小衔接的精彩内容,收获很大。让我们做家长的真的也当了回“老师”。每次华山中学搞得活动,我们都很重视,有时候请假也要和孩子一起参加。

从幼幼稚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让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所以让孩子提前进入学校熟悉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了解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幼稚园是不同的,我觉得非常好。再加上华山中学的幼小衔接组织了这多么次的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稚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三、

对于幼小衔接活动,刚开始不了解,充满疑惑,我们和儿子一起参加,一起学习,一起融入其中,从刚开始的家长会,孩子对华山小学的参观了解,到后来和其他小朋友融到一起,快乐的学习,我们感触颇深,老师在合唱群里发视频,回来和儿子一起看,了解了合唱课程,孩子从中学到了合唱的基本形式、基础知识,认识了五线谱,提升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让我们动手动脑的学会了音符的记忆和使用,让孩子的发声准而稳,后面认识了节拍,锻炼了孩子们的反应能力,然后参加义演合唱,孩子都充满兴趣,儿子说合唱课程挺好的,谢谢老师的辛苦,谢谢老师的付出,谢谢华山中学提供这样的学习的平台。 四、

非常有幸能有机会参加华山中学程老师和孙老师设计的“华山中学幼小衔接合唱课程”。在此,对两位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课程所获可以用“四心”来概括:“精心”“用心”“劳心”“费心”。在这“四心”之下,孩子和家长也共同获得了成长。 一、“精心”,两位老师在课程伊始,先精心挑选了“都灵合唱团”以及“华山中学合唱团-我和我的祖国”的合唱视频,让孩子们从感官上接触认识了合唱的魅力。推荐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更是让合唱的团结奋强的精神扎根孩子幼小的心灵!时至今日,当和孩子谈起他们班老师转校的事时,孩子竟然说这跟我看的《放牛班的春天》里的老师一样。可见,影片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也对孩子以后参加合唱学习做了深深地铺垫。

二、“用心”,这次合唱课程,两位老师非常用心的给孩子们拍摄了学唱视频,教孩子们五线谱的初步知识。老师还设置了小游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作为家长,在期间也一同学习。学习五线谱,看似简单,实则枯燥。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为孩子购买了许多有趣味的五线谱学习书籍。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亲子互动中,加深了感情,促进了沟通。

三、“劳心”,这次幼小衔接合唱参加人数非常多,作业的批阅则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程老师对每一个家庭的合唱都做了细致的阅评和记录。我经常对孩子说,你的小视频只是短短的一二分钟,这个群里面有2百多人,老师批阅一次的累计时间就达到六七个小时,老师是最累的。相比老师的辛苦,你没有任何理由有怨言,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好好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在老师辛勤的鼓舞下,始终坚持如一的完成每节作业。可以说,老师无形之中做了最好的表率。不轻易放弃已成为了孩子的信念。

四、“费心”,这次课程耗时半年之久,耗费了两位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周两次课,参与人数众多,老师不得不拿出大量的时间来批阅作业。他们牺牲了休息时间,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费心的为每个家庭做出有必要的指导和解答疑问。也让我们每个家庭充分的感受到了老师的奉献精神,也让孩子懂得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义。

我们作为合唱家庭课程的一成员,由此感受到,将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校,家长将是十分的“放心”。 五、

感谢华山中学提供的学习的平台和老师们的专业授课,我们和孩子不仅学到了很多,我还看到了孩子的很多变化。1.孩子以前有些胆小,但是经过这几次的入校活动,她现在敢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了,比如高兴的时候唱首欢快的歌并且跳舞。在小朋友面前让唱一首歌也是张嘴就唱了,不像以前害羞不敢唱。2.孩子现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也特别丰富,有时候看到哪样东西,就以这样东西自己作词作曲唱开了。3.孩子开始操心自己的事了,新汇嘉音乐会报名后,虽然已经会唱要演出的曲目了,但依然每天主动要求我陪着她练习歌曲。4.给孩子发的奖状是最好的鼓励,孩子明显增强了自信心。再次感谢华山中学和老师对孩子的付出。 六、

孩子9月就要丛幼儿园进入小学了,很幸运能在孩子正式上学之前参加幼小衔接课程,当时选课的时候就特意选择了合唱课程和阅读课程。老师们真的非常用心,有耐心,有爱心。每次课程孙老师发视屏在群里,家长让孩子学习拍视屏反馈,由程老师一个个统计,再公布出来真是很大的工作量,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在这一课程的阶段进行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第一,正确地心里定位。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不一样,要看见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体会学习的快乐,在识谱昌谱的过程中,朱雅菲看见很多小朋友都比她掌握得更熟练,心里着急,通过我陪着一遍遍练习,她也能掌握了,坚持下来,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她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第二,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注意把握学习进度。每次作业我都和孩子一起先练习5到10分钟,然后让她自己联系一会,觉得能掌握了就录视频,这样学习会比较放松,时间太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也会有厌烦的情绪,每天坚持5到10分钟,短时间持续练习她会比较容易接受,也能在规定时间内上传作业。

第三,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增强乐感,从中受益。丛识谱到后期的节奏练习,跟着老师的步伐,孩子节奏感乐感也越来越好,发现练跳舞时都能更好掌握节拍了,玩了游戏水,杯子,绿色桶子之后,孩子开始在听歌时给我说,“妈妈,我知道这首歌的节拍,你听我拍的节奏对不对”然后我发现不停换歌,她打的拍子都是对的,以前是不能达到这种程度的。跳舞也是,回来开始喊拍子跳动作,居然动作都利落了不少,节奏也能掌握了,很开心,觉得小小的游戏居然能这神奇,循序渐进,孩子正一点点进步。

第四,培养孩子的耐心,坚持完成课程。老师每一次作业,都有和孩子认真去完成,有时候因为我的原因会补交作业,给老师带去了麻烦,在这也说声抱歉。我发现一次次地坚持,一次次地锻炼,也让孩子一点点成长,过程有时候还是很辛苦的,孩子唱谱有一次,有个地方就死记不住,看着别人都发视频,唱得很好,直接把自己急哭了,我一遍遍陪练,后面终于唱了一遍顺畅的,然后才发出去。最后合唱《虫儿飞》、《萤火虫》、《我和我的祖国》,拿到奖状的那一刻她很开心,回来说她又得了个奖状,和他们班另一个小伙伴奖状一样多了,我是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那一刻我觉得她是快乐幸福有成就感的,家长也在陪练的同时和孩子一起成长,坚持完成一件事,培养耐心和毅力,收获多过泪水。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老师,您们辛苦了! 七、

幼小衔接的合唱课程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孩子们感受天籁之音的学习过程,促进了孩子和家长的亲子关系,一起看视频、练声音、学简谱、五线谱、学节拍等等,都给家长和孩子们创造了机会!在这一阶段的合唱课程中,我有以下感想:一是让李紫欣懂得什么是“万事开头难”。在选择合唱班的最初,孩子觉得合唱班就是大家一起唱歌,但她不知道在开始合唱之前要学很多的基础知识,好听的天籁之音是经过不断的学习练习才能完成的,想要唱好,必须要练好基本功!二是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坚持,在练习的过程中,很多次孩子都觉得自己练得不好不想练时,我们就鼓励她要学会坚持,再努力一下就可以练得很好的,她会慢慢的接受,慢慢地练到熟练,并感受其中的乐趣,特别是练习节拍时,她乐此不疲地一遍一遍的自己练习!三是让孩子懂得发现身边的美,通过收集大自然的声音,李紫欣开始关注大自然的各种美和声音,慢慢爱上了发现的眼睛和耳朵!在六一义演的那天看着她们从容的演唱,作为家长心里是满满的欣慰和感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拿到奖状的那一刻,孩子别提多开心!总之,再次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你们幸苦了 八、首先感谢华山中学为孩子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锻炼的平台,感谢幼小衔接合唱课程设计团队的每一位老师,感谢你们的耐心指导和无私奉献。

整个课程的参与过程,不仅孩子内心有了积极的变化,作为家长我也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孩子学会了唱歌的基本技巧,会识谱、唱谱,学会了如何正确发音和控制气息。孩子对于合唱的兴趣愈发浓烈了,也掌握了乐理的基础知识。

二、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活动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良好互动明显增多。

三、整个过程孩子体会到了团结、收获以及坚持的含义:团结就是力量,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一个团体必须要团结一致,并且要相信,不然就像一盘散沙一样,总是要流失的,无论做什么事,放松是最好的方法,收捏得越紧,沙子掉得越多。 九、

自1月20日第一次踏入圣神的华山校园,参加‘第三届幼小衔接课程推荐会’,听了邱校长精彩的演讲,和各位老师讲解有关幼小衔接课程体系,就已深深的被华山学校和华山人所吸引。在会议中已认真听取了程老师和孙老师设计的“华山中学幼小衔接合唱课程”。合唱课程已接近尾声,我们一家对几位老师的专业知识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合唱课程给我们家长和两个宝贝带来了很多乐趣和收获:

首先,“都灵合唱团”以及“华山中学合唱团-我和我的祖国”的合唱视频,让家长和孩子们认识到了合唱的魅力。推荐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更是让合唱的核心精神深深的印在了我们一家人的心里。

其次,我们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了简谱、五线谱的基础知识,对节拍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学校合唱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惊喜的看到孩子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收获到的不仅仅是对音乐、对合唱的理解和感受,更是增进了我们亲子关系。

最后,在学校和老师的组织、新汇嘉的大力支持下,在六一儿童节这一天我们在华山中学童声合唱团一二年级的小哥哥小姐姐带领下,一起演唱了《虫儿飞》、《萤火虫》、《我和我的祖国》,孩子在学习、排练、演出的过程中,又学习到了新的知识,结识了新的朋友,对团队的意识有了加强,团结协作的能力也得到提升。结合当天的义卖和明天即将要去的特教学校,把善良种子栽种在了孩子的心中,让孩子在实践中明白如何去分享爱、传递爱,学会感恩。

在各位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家长及小朋友认真努力的学习下,荣获了老师颁发的奖状,这是给孩子最好的六一儿童节礼物。 建议:希望学校能多组织一些参观及学习的亲子户外活动,更好的促进家校合一。 十、

小朋友及其家人很荣幸的参加了华山中学幼小衔接课程,众多选择中加入了‘’合唱团和社会实践“的课程,在这几个月的课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受益非浅,从合唱团第一次观影作业到识谱、唱谱再到与一、二年级的学哥学姐们一起牵手共同完成两首歌曲的义演,不但增进了亲子关系,也让我们对家校共育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课程即将结束,在与雷祚唯小朋友回顾这段时间的课程活动时,我惊喜的发现通过校园课程让孩子一次次‘’零距离”的接触华山,孩子结交了新的朋友,锻炼了勇气,消除了对小学的惧怕!通过合唱团及社会实践两科自选课程,让孩子在玩耍中养成习惯、得到知识!并在最后两节课中通过义卖、义演及福利院送温暖这些活动,让孩子接触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让爱的小种子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感谢老师休息日的默默付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家校共育,共促成长!愿孩子们越来越好!华山中学幼小衔接课程越办越好! 十一、

李珂钦小朋友通过参加幼小衔接亲子合唱课程,知道了音阶、五线谱、节拍、大合唱等音乐知识,使他对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老师通过简单有趣的方法,让孩子利用自己的小手、盖楼房等方式让孩子快速高效的学习乐理知识,而且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我和孩子每一次的亲子学习中,孩子都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并且更够做到学有所获。孩子和家长一同学习并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加密切,最后在老师辛勤组织下,我和孩子参加了汇嘉时代爱心义演活动,演唱了《虫儿飞》、《萤火虫》和《我和我的祖国》,孩子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结识了华山中学童声合唱团的哥哥,两个人成了好朋友,使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也得到提升,最后荣获奖状,孩子特别高兴。感谢老师的操劳,孩子和我郑重的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十二、

从3月份开始加入到华山中学幼小衔接合唱和社会实践课程中以来感想

首先非常感谢通过参加华山中学为我们的孩子和家长提供了这么好一个平台,

不但丰富了业余生活的同时,还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唱团”最初,宝贝不太理解,

但是通过老师推荐的观看“都灵合唱团”以及“华山中学合唱团-我和我的祖国”的合唱视频,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以后, 宝贝知道了,原来大家一起唱歌,也是那么好听,让她对合唱团产生了好奇心,

通过考试每次作业;认识五线谱、练习发音、掌握节奏,更进一步让宝贝理解在“合唱”中每个人发出的高,中,低音,组出来的动听旋律,针真实感受到了合唱的魅力,让让她对合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一直期待的自己也能参加合唱,和小朋友们一起唱歌曲,

在听到老师说大家有机会在新汇嘉登台表演《虫儿飞》、《萤火虫》、《我和我的祖国》,

崔宸瑜小朋友非常开心,每天让我播放给他听,还认真练习很遗憾的是6.1和目前幼儿园活动有所冲突,所以没能参加合唱活动

期待进入小学后,能够在老师的现场指导下和小伙伴们一起合唱更多的动听的歌曲 十三、

小朋友参加华山小学幼小衔接合唱团感到。合唱是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一种集体歌唱形式,合唱艺术也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合唱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艺术修养的形成,聪明才智的发展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唱能抒发人内心的情感,启迪人的心智,对人的精神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众多的音乐艺术形式中,合唱体现出很强的参与性,由于合唱是多声部音乐,不但要演唱好自己的声部,还要兼顾其它声部以协调自身与整体的关系,合唱团成员就要学好发声、吐字、气息、音准、节奏、识谱、声部配合等歌唱技艺,这对于训练音乐的基本能力如:音准、节奏,音量、音色的控制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合唱是一种集体性的歌唱形式活动,是由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歌曲的内容表达和艺术形象塑造的过程,合唱的整体是建立在个体基础之上,由许多人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绎,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某个人的个人演唱水平,而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所追求的是“合”而不是“个”。要处理好合唱中的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才能形成最佳的合唱整体状态,这就要求合唱队员既有表现合唱作品的整体意识,又要有独立的声部观念,在这种群体活动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协作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感谢华山和华山的老师们,为教育不辞辛劳,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十四、

首先,感谢华山中学给孩子们提供学习的平台,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孩子通过参加华山学校的幼小衔接班后变化很大。

孩子学会了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做事拖拉、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

通过一系列课程,在老师耐心指导,亲子互动学习等活动下,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越发浓厚,也掌握了更多音乐方面专业知识,孩子会识普,会发音,学习了更多音乐唱歌技巧。

孩子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卖和献爱心活动,增强了团队意识,也懂得了爱心,是人类友谊的传递,帮助别人也让自己得到更大快乐。

建议以班为单位,利用周六日的时间,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组织班上的小朋友和家长一起活动交流。 十五、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5

从学前到小学,跨两个学段,从儿童身心发展看,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因而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在此期间,儿童身心要发生一定的质变,掌握不了这一阶段教育的规律性就会出现种种“衔接”的问题。

在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与生活制度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前者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后者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导形式的教育,这种客观存在已造成儿童入小学后的不适应,同时,近些年来,由于入学年龄提前、小学课程加深、父母对子女过高的学业要求、过分包办儿童自己能做的事等等,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责任感、独立性以及有关能力形成,这些都加大衔接的“坡度”。因此,为了处理好幼小衔接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幼小衔接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

通常会存在几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1、关系人的断层;

2、学习方式的断层;

3、行为规范的断层;

4、社会结构的断层。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和个体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是大班工作的重点。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衔接的幼儿教育阶段,既要充分认识它们的阶段性,又要充分认识它们的连续性;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绝不能学前教育“小学化”;增强衔接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这不是具体知识的多少,而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这既是入学准备的内容又是幼小衔接的焦点。

二、开展教育活动,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幼小衔接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2)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适当改变太多儿童化的教师态度,在师生关系中,肯定性和混合性(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求或批评)接触应成为主体。

(3)鼓励幼儿多与同学、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4、讲究教育的相互渗透,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当性。

(1)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活动,不“拔苗助长”。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等。(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在下学期后半段将幼儿的座位改成小学的上课座位形式。

(5)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及握笔姿势。

(6)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

(7)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

(8)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各班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4、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5、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6、积极参加幼儿毕业典礼。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参观小学的校园,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

2、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

幼小衔接班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纲要》为指导,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游戏活动为主,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主要工作

1.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各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活动计划,组织教师学习讨论。2.组织,教师学习《纲要》实施细则,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等,明确职责,规范管理。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抓好业务知识的培训,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员工职业道德培训等,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继续抓好安全教育,确保师生安全稳定。天天讲,周周查,提高安全意识,加强防范措施。三月份举行消防安全演戏活动。

5.逐步建立健全家园沟通制度,通过家长会、讲座、听公开课、网络互动等,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做到家园共育。

6.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结合季节或重大节日,组织幼儿春游、体育运动、庆六一等大型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7.加强活动课(体游、律动、室内外活动)的管理,制定具体内容,活动计划等,通过开展游戏活动与体能训练,丰富幼儿生活,增强幼儿体质。8.继续加强环境建设,进一步美化楼道空间及室内环境,增添教育教学设备,配置玩教具,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9.继续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发动全体员工以不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基地剩余空间开辟中小学课外兴趣班。

10.坚持保教并重,通过一日生活管理和开展主题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新学期工作动员会。

2.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制度各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活动计划等。3.组织员工学习各项工作纪律、工作职责。

4.做好新学期幼儿情绪稳定工作及开展文明礼貌教育。

5.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全员参与,多种形式,扩大幼小衔接班、中小学基础课、课外兴趣班的招生宣传。

6.幼小衔接班三月份收费统计工作。

三月份:

1.继续加强幼儿一日生活管理及常规习惯的培养。

2.结合“三八”妇女节对学生进行尊师长、爱妈妈教育。3.教材教法培训及研讨。4.消防安全演戏活动。5.语言活动观摩课。(语言、英语活动观摩课的准备)6.招生宣传工作。

7.检查活动课落实情况。

8.幼小衔接四月份收费统计工作。9.上报“六一”节目

四月份:

1.四月中旬数学活动家长公开课。2.幼小班各科教材教法培训及研讨。3.四月下旬英语活动观摩课。

4.幼小班“小小运动会”亲子活动。

5.组织幼小新生招生宣传,开展集体面试活动。6.组织幼儿春游活动。7.幼小班五月份收费统计。

8.迎“六一”文艺节目准备工作。

五月份:

1.对幼儿进行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教育。2.英语日常用语测试及分析。3.教材教法培训及研讨。4.“六一”节目排练及彩排。5.庆祝“六一”儿童节文化汇演。6.幼小班六七月份收费统计工作。

六月份:

1.各科教材教法培训及研讨。2.开展幼儿入学准备教育活动。

3.期末成果展示准备工作,上交教案听试讲。4.各科月底结课,复习准备工作。5.期末综合评价准备工作。

七月份:

1.期末成果展示家长公开课活动。2.期末综合评价工作。

3.继续开展幼儿入学准备教育工作。4.暑期幼儿托管班、兴趣班招生工作。5.暑期安全教育。

6.工作总结,上交材料。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之我见 篇7

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进行, 并且要强化幼儿发展的内在联系。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 找到知识、能力和习惯等联系的内在衔接, 趣味性的让幼儿从内心自然而然的去改变态度, 积极的接受衔接。

一、从激发幼儿的内在需求入手

1、培养时间观念, 让幼儿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

幼儿生理上注意力、控制力的形成, 不是延长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所能达到的。对于培养一些显性的时间观念我们都能意识到, 比如:早晨入园早, 晚上回家写一些作业, 以至于集体教育活动时间的延长等等, 在家园共育的协作下, 我们都能做得很好, 但为什么孩子们在进入小学以后还是手忙脚乱、无所施从呢?其实, 孩子心理上的时间观念的培养, 才是最需要追根到底的事情:

(1) 学习制定生活、学习的计划

时间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但由于年龄特点, 他们却并不太理解时间的意义。我们从孩子们每天必做的生活环节入手, 和孩子一起制定简单的计划。以往, 孩子们的生活都是由家长和老师来安排的, 孩子们需要做什么都是在成人的提醒、提示下去执行、完成的, 孩子在执行的过程中是被动的, 甚至是被迫的。经常听到家长和老师们说:“让他干xx他真磨蹭。”面对家长和老师的烦恼, 我们应该改变一些观念性的东西。首先应该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作息时间: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 我们不妨告诉孩子做这件事情的具体时间及一共要用多长时间, 日子长了孩子自然会在心里留下一些印象。还应该让孩子有目的得去制定自己的生活、学习计划, 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及活动内容:老师和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 可由老师引导在幼儿园制定出可行的计划, 由家长督促、指导在家施行。再又要让孩子有目的的去准备自己的学习用品, 为入学后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清楚时间的长短, 形成时间的概念

孩子们之所以不会利用时间, 是因为他们在头脑中对时间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为了让孩子了解时间的长短, 应该特意组织一些实践、参观等活动。比如和孩子一起通过猜想、表征、验证、分析讨论、总结等方法, 去体会一分钟能干些什么事?十分钟有多长?上完厕所需要多长时间?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 在入学后却是影响孩子正常生活学习的大事。试想一个一年级小学生下课不知道上厕所, 甚至是尿湿裤子, 对孩子会是怎样的影响?另外我们还可以把活动延续到孩子们的家里, 让家长配合合理安排好放学回家的时间, 每天给孩子创设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 让孩子能独立的完成生活和学习, 为进入小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2、建立规则意识, 让幼儿有独立发展的机会

在幼儿园只有少量的规则, 而小学的规则不仅数量增加, 而且内容更加细致、具体, 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1) 遵守规则, 秩序井然, 自主性也就显而易见;反过来如果只强调自主, 没有规则的约束, 教育及活动的自主性也就成为天方夜潭。所以建立必要的规则意识, 让幼儿有独立发展的机会, 也是幼小衔接中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为了更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幼儿园大班除了要增加一些必要的规则外, 更主要的是让孩子理解规则的意义。比如, 从讨论制定班级的基本常规开始, 让孩子自己制定活动区规则、午睡规则、加餐规则、户外活动规则等。经历规则产生的过程, 对遵守规则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通过让孩子们制定规则、记录规则、再加上老师的提醒, 遵守规则就会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习惯。

(2) 能自觉的遵守规则, 孩子入学后生活会很有秩序, 学习生活的会很快乐, 获得知识的方式也会很快捷;相反, 不能遵守规则的话, 孩子对入学后的各种要求会倍感拘束, 生活也会很混乱, 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就不得而知了。由此看来, 建立必要的规则意识对入小学是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3、培养认同情感, 让幼儿有升小学的思想准备

人的情感支配着思想, 思想控制着行动。当孩子一头雾水地跨入小学大门的时候, 基本可以用“无所施从”来形容。所以我们应该从进入大班开始举行各种活动, 比如, 了解小学生的本领、小学的运动会、升国旗仪式、展望自己的未来等, 让孩子有要升小学的思想准备, 有要当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让孩子对小学充满憧憬和希望。这时, 孩子走进小学的大门时, 肯定会有插上翅膀, 准备遨游的心态和情绪。有了这些, 加上小学老师的热情和智慧, 孩子们肯定是如鱼得水般的施展自己的能量。

搞好幼小衔接工作, 除了让孩子具备时间观念, 建立必要的规则意识, 从情感上接受小学, 憧憬小学外, 大班老师还应适时地参加培训、学习, 了解小学的知识体系。再加上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些工作:环境的衔接, 时间的衔接等, 相信幼小衔接肯定会做到实处、做到好处。

二、以阅读为主的切入

1、对阅读活动的认识

(1) 幼儿阅读的重要性

有人指出:“阅读是一个人依靠脑中原有知识, 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 从文字中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人的主要阅读能力, 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通过阅读能开拓幼儿心灵空间, 促进其认知能力, 增加幼儿的好奇心, 加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建立正确价值观。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纲要》也对幼儿阅读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 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因此阅读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幼儿阅读特点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阅读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看图画, 但未形成连贯故事。在阅读活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 我们对大班部幼儿的阅读情况进行了测查。结果我们发现一些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书中的图画、色彩感兴趣, 不能按顺序翻看图书, 对阅读缺乏有续性、追求视觉感。

第二阶段:看图画形成故事。在阅读活动中, 一般来说我们会让幼儿自己阅读一个故事, 并在自己看不懂的地方用书签标注出来, 并按自己的理解将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但有些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使用书签, 并不经过前后对照理解画面内容, 缺乏概括性;经过老师及其他幼儿的提醒才能读懂, 伴有一定的依赖性。

第三阶段:看图画并也看文字。在幼儿按自己理解自由讲述故事后, 我们会在第二次阅读活动时请幼儿欣赏原文, 有的幼儿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边听边指文字, 有的幼儿则只看图, 缺乏对文字的敏感性。

(3) 对研究阅读活动的界定

阅读是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语言行为, 是儿童开始接触书面语言的途径。阅读并不等于识字, 识字虽然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大量的识字也不是幼儿园早期阅读的任务。我们主要是帮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知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 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 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让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 充分感受书面语言, 潜移默化地接受多方面的知识, 主动去探索、发现, 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让他们知道一些有关文字的知识, 知道如何学习阅读图书, 为今后进入小学正规系统的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

2、确立大班幼儿阅读目标、方法及教师指导方法

(1) 大班幼儿阅读目标:引导幼儿专心阅读, 能想象、理解画面内容, 并能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和故事情节, 会用多种活动表达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不干扰他人, 爱护图书, 会修补图书;引导幼儿喜欢阅读各类能理解的图书及其他图文信息, 能利用图书、电脑、口语交流等多种途径, 发现与学习内容或感兴趣事物相关的信息, 学习初步收集和使用信息;知道书写和阅读时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 什么样的图书最适合大班幼儿阅读?以图为主, 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有针对性, 有助幼儿个性发展。文字应浅显、优美、琅琅上口。让幼儿能懂, 读起来兴趣高。图书应符合幼儿的年龄, 不同年龄的幼儿, 身心发展很大, 所以挑选图书一定要符合幼儿年龄特征。为幼儿选取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大班的画面较小、主题深刻、题材丰富。

(3) 怎样指导幼儿阅读。经常为幼儿朗读故事。指导幼儿有序地翻阅图书。启发幼儿进行思考。悉心与幼儿交流读后感。

在阅读活动前我们要求幼儿自前向后的传书, 自后向前的收书。将书统一放在桌子的左上角。阅读中能安静的看书, 将自己看不懂的页数标注下来, 阅读后能用普通话将自己理解的故事内容大胆的讲述出来。识字和阅读是密不可分的, 不能脱离阅读谈识字。在阅读中自然识字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语感。通过翻页幼儿形成了一定的数概念;并能简单的运用好的字、词、短句说一段话等, 为进入小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幼儿初步学会与同伴交际

通过调查发现孩子刚从幼小升入小学时, 课下孩子不会主动与同学交往, 有些孩子为此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甚至出现不愿心理准备呢?在组织户外分散体育活动时, 经过观察我发现, 孩子们不主动与人合作活动, 主要是因为老师投放的材料虽然很多, 但需要孩子们合作的材料却很少。人手一件玩具不需要与人合作就可以玩起来。我决定以户外分散体育活动作为教育的切入点, 把培养幼儿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交往的能力与幼儿户外分散体育活动的目标结合起来。

1、要为幼儿创设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机会, 把与同伴合作变为

孩子们的需求。我减少了个人玩的玩具数量, 增加了只有与人合作才能玩的活动材料, 发挥材料的隐形指导作用。我先后投放了双人大拖鞋、板羽球、长绳、皮筋, 并设计了新颖别致的一个人坐一个人拉的旱地雪橇, 这些玩具为幼儿提供了与人交往的机会。在游戏过程中, 通过与同伴协商玩具的玩法和规则, 孩子们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2、根据小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短、玩具少的特点, 我又尝试着

在分散体育活动中不投放活动材料, 让幼儿自愿结伴, 自己协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开始, 由于游戏经验少又没有了活动材料, 许多孩子商量不出玩什么就到处乱跑、乱闹或是蹲在地上玩土。看到这些, 我及时用音乐游戏“找朋友”把孩子们集合起来, 组织孩子们玩“看数字找朋友”的游戏:看到数字就要马上找到与数字相同的朋友, 找不到朋友的就要停止游戏。每当老师的数字一出现, 孩子们就急忙拉这个拽那个生怕自己被罚下, 这样, 孩子们把主动与同伴合作当作了第一需求。在这一过程中, 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了。

3、我又收集、开展了一些不需要活动材料的小组游戏, 如老

鹰捉小鸡、一网不捞鱼、抬轿子、钻篱笆、卖蒜的、蜈蚣走路等等。孩子们在与同伴的游戏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与人合作协商, 体验到了其中的快乐。为了解决游戏中谁先坐轿子、谁先当老鹰、谁先钻篱笆等问题, 孩子们有的用“手心手背”比输赢, 有的用“猜拳”争先后, 还有的小朋友用比个子的方法协商角色分配和先后顺序。

通过户外分散体育活动, 孩子们在与人、与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交往与合作的技能, 提高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行为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发展, 将有助于缓解和消除他们入学后出现的焦虑不安情绪, 为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奠定了心理基础。

总之, 幼小衔接工作是做好孩子入学工作的重要前提, 是幼儿园、小学、社会共同的责任。作为学前教育的我们, 应该积极与家长携手的同时, 在这两个学段的变化时期, 从这三方面着手, 尽可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努力减缓孩子不适应的坡度, 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尊重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个性化的要求。给孩子更多的发展空间, 让孩子循序渐进自然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

摘要:幼儿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个过渡阶段, 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是关键, 就这一问题我从三方面浅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首先, 做好幼小衔接从激发幼儿的内在需求入手, 以培养幼儿时间观念, 让幼儿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建立规则意识, 让幼儿有独立发展的机会;着重培养幼儿的认同情感, 让幼儿有升小学的思想准备。其次, 做好幼小衔接以阅读为主的切入, 通过对阅读活动的认识, 去确立大班幼儿阅读目标、方法及教师指导方法, 初步尝试形成以阅读为主线的大班幼小衔接。最后, 做好幼小衔接从初步学会与同伴交际入手, 以户外体育活动去培养幼儿初步与同伴合作交往的能力。

关键词:幼小衔接,阅读,培养

参考文献

[1]李云, 编著.开启孩子智慧的实验游戏[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

[2]谢正斌, 编著.让孩子学会做人处事的50件事[M].九州出版社, 2007.

[3]边建强, 编著.激发孩子读书兴趣的六大诀窍[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

[4]玛利亚.蒙台梭利, 编著.发现孩子[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

[5]张绍民, 编著.0~7岁最佳幼教方案[M].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7.

幼小衔接教师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新课改;一年级教师;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87-1

一、环境创设要整体和谐

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是一个整体性的教育阶段。英国和瑞士的小学低幼年级都十分重视物质环境的布置与安排,在学校及教室环境的设计上体现出与幼儿园时期的连续性,减少幼儿进入小学后的陌生感,力求让儿童在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大班的幼儿进入小学就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可是他们此时的生理和心理并没有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大的变化,他们的活动方式、学习态度以及情感在短期内还保持在幼儿园时的状态。所以在这期间一年级教师正面的引导与调整,对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很重要。一年级的教师应该意识到新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大环境。比如食堂环境、厕所环境和教室环境,都可以做些温馨的图加文提示标语和幼儿园做一下衔接。幼儿园的科学角、美工区也可以在低幼年级教室出现,只是活动材料要在内容、性质上逐步向实物符号、词语方面转变,部分活动角的内容转变为墙壁上张贴的形式,挂上幼儿自己的绘画作品以及图加文的图片。还可以在开学当天安排一些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欢迎仪式,特别是让和这些孩子在大班结对交流中建立亲近感的大学生去接待。还可以通过小游戏模拟练习怎样解决难题,加强他们学习模仿能力。只要教师们加以肯定和巩固模拟游戏中正确的做法,久而久之,幼儿会形成了对新环境的适应模式。

二、生活教导要耐心细致

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有些幼儿入小学的之前,已经做好了生活自理、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准备,升入一年级后一两个月就基本适应了;有些幼儿经验准备不足,在新的环境中面临巨大的压力,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一年级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理解他们生活上的个性化表现和要求,不要一下子制定许多规则,要逐步提出各种要求。有经验的低幼年级教师都知道,幼儿园的孩子生活上有教师和保育员阿姨照顾,有两顿点心和睡午觉等环节。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如果出现上课想小便、课间想吃食物、下午上课打瞌睡等情况也不必大惊小怪,教师只要慢慢讲清楚规则,及时把这些情况单独和父母反映,督促孩子在家早饭多吃点、晚上早点睡觉。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家长知晓如何帮助孩子在生活习惯上配合做好幼小衔接。

三、教学要求应因人而异

小学一年级的教育模式和幼儿园截然不同。小学以分科学习为主,且有课堂纪律约束,有作业任务要求;幼儿园的活动往往以生动的课件、形象的图片、有趣的游戏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情绪相对放松。小学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幼儿园相对的宽松自由,一日环节稍有弹性。所以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大班都要相互改变和调整,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双向靠拢。一年级教师在学习要求上要因人而异,最好在开学初对班级学生学习基本情况通过家访进行调查了解。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孩子出现错误,不要一开始就拿作业的好坏、考试成绩的好坏去横向比较每一个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小学一年级教师都要由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班主任经验,能够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和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有责任心、耐心、恒心的老师来担当;并且教师还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适当地容忍新生学习上、行为上的缺点和错误,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要急于批评纠正,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对一年级新生的访谈中,他们表示最喜欢的课是音乐、美术、体育课,原因是这些课比语、数、英有趣,教师有时候还会让他们自由地玩玩,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他们。而语数英的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要不时保持有意注意并且依靠自身意志力指向学习内容,活动结束还会布置很多作业,所以让幼儿喜欢这些科目很难。建议一年级教师在平行班之间共享一些课间和图片、操作材料,创编一些适合一年级教学内容的小游戏,动静交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身心发展所需。

四、社会交往要注重引导

上一篇:专项方案编制要求下一篇:[内蒙古]铁路工程年度安全工作总结_secr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