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2024-05-12

西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共7篇)

西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篇1

西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以及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做好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以下简称招生工作),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有两个本科招生国标代码,分别是:西南大学10635;西南大学荣昌校区19635。

第三条 学校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8056余亩,校舍面积16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学校荣昌校区位于重庆市荣昌区,西塔学院位于重庆市渝北区。

第四条 学校办学类型为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形式为全日制。学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本科招生的主要类别有:普通文理科、艺术体育类、免费教育师范生、中外合作办学、保送生、自主招生、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国防生、运动训练、高水平运动员和少数民族预科等。

第五条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学生资格高校,执行国家有关招生工作规定。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学校成立由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科招生工作,研究决定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招生就业处合署办公,具体组织实施招生各项工作。

第七条 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和监督招生工作中各项政策和规定的落实。学校进一步健全招生监督机制,吸纳教师、学生及校友代表参加学校招生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民主管理和监督方面的作用。学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和个人从事招生工作。

第八条 学校招生办公室通讯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邮编:400715。本科招生网址:bkzsw.swu.edu.cn,招生咨询电话:023—68252513,68250942,传真:023—68250942。学校招生监督电话:023—68252504。

第三章 招生计划及就读地点

第九条 学校根据事业发展、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状况等情况,科学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报教育部审定后,由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xx年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一本各批次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9800名。招生计划根据历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质量情况分配,并向中西部地区和重点高校录取率相对较低省份倾斜。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需求分配。预留计划不超过学校总招生计划数的1%,用于调节各地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第十一条 西南大学录取的荣昌校区学生就读地点为重庆市荣昌区,录取的西塔学院学生前两年就读于重庆市北碚区。xx年西南大学录取的学生达到学校毕业要求和学位要求,均颁发相同的西南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第十二条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是学校多学科高水平特色校区,xx年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一本批次招收1200名新生(批次合并的省份按照规定批次招生),招生专业(方向)为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动物科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方向)、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宠物医学方向)、动物药学、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荣昌校区学生进校后,只能在荣昌校区专业内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申请专业转换。

第十三条 西南大学西塔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南大学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联合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于xx年开始招生,招生专业为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经济学。西塔学院学生进校后,只能在西塔学院专业内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申请专业转换。

西南大学录取的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心理学、软件工程、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进校后,只能在该项目专业内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申请专业转换。

第十四条 xx年学校在重庆市、四川省对部分农科类专业继续实行单列代码招生,即在西南大学10635国标代码的一本第一批次设立单独招生代码,以“西南大学(农科类)”名称招生录取,专业包括:农学、农村区域发展、植物科学与技术、园艺、植物保护、蚕学、动物科学大类(含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含农业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学)、茶学等。农科类单独招生代码录取的学生进校后,只能在该代码招生专业内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申请专业转换。

第四章 入学考试

第十五条 学校各专业录取的各类学生(保送生、运动训练、少数民族预科升科学生及取得学校文化单测合格的高水平运动员和获得免试资格的优秀运动员除外)均须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第十六条 在学校单独组织有艺术类专业考试(以下简称校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生须在相关艺术类专业(类)省级统考或省级联考(以下简称省统测)合格的基础上,参加校考且专业合格。

第十七条 报考体育教育专业考生,须参加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体育专业测试;报考运动训练专业考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专项考试和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文化考试;报考高水平运动员考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专项测试。

第十八条 学校按照教育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要求,组织自主招生及保送生测试。

第十九条 报考国防生的考生,须参加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军区组织的政审、面试、体检(与报考军校考生同步)。

第五章录取办法

第二十条 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的105%。在实行顺序志愿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的120%。

第二十一条 学校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投档成绩作为录取考生的成绩依据。

第二十二条 对实行顺序志愿投档的类别,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若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则依次录取后续志愿考生,若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将征集志愿。若征集志愿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质量较好的省份。

第二十三条 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专业分数级差原则(中外合作办学单独投档省份除外),即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和成绩,根据专业志愿分数级差“2、1、1、1”的原则择优录取。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和专业志愿等情况调剂到其它未能录取满额的专业;若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作退档处理。

对中外合作办学单独投档省份,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专业清的原则。即先将进档的第一专业志愿安排结束后,依次录取第二、第三及后续专业志愿考生直到完成专业招生计划。

在中外合作办学非单独投档省份,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原则上只录取填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若对专业安排有其他要求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执行该省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对于有选考科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有明确规定的以外,学校以考生必考科目加学校选考科目的总分排序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同等条件下学校选考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在选考科目线上生源不足时,可录取兼考科目的考生(江苏省考生填报我校选测科目须到达B+和B)。

第二十五条 学校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以英语为主要授课语言,建议英语语种的考生报考。

第二十六条 学校有部分本科专业分别按学科大类招生录取,学生入学后统一按大类学习基础课程后进行专业分流。

第二十七条 免费师范生的.录取办法执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定向生的录取办法执行教育部及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其中,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的定向招生计划只招收填有我校此类志愿的考生,根据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第二十九条 艺术类各专业的录取原则,依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西南大学xx年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西南大学xx年美术类、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招生简章》、《西南大学xx年音乐类、舞蹈学专业招生简章》执行。

第三十条 体育教育专业的录取原则为:在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上线的情况下,对该专业有明确的投档排序规则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时按投档成绩排序,兼顾单项成绩和其他特长,择优录取。对该专业没有明确的排序投档规则或将文化、专业成绩均上线考生按志愿全部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我校将按专业成绩排序,兼顾单项成绩和其他特长,择优录取。对重庆市体育考生,在文化、专业成绩均上线的情况下,依据考生志愿及投档情况,按综合分排序,兼顾单项成绩和其他特长,择优录取。综合分=考生文化成绩(文、理)÷普通本科二本批次线(文、理)×100+专业成绩。

第三十一条 自主招生各专业的录取办法,依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西南大学xx年自主招生简章》执行。

第三十二条 国家专项计划招生录取办法,依据教育部及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各专业的录取办法,依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西南大学xx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执行。

第三十四条 国防生的录取办法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 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执行教育部等部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规定。

第三十六条 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执行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及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

第六章新生入学

第三十七条 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须交纳学费、住宿费等费用,按照重庆市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执行。

第三十八条 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将及时组织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对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其情况予以处理。凡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三十九条 免费师范生入学时须参加学校组织的面试,并签订《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学生,本科毕业后须到西藏基层单位工作一定年限,入学时须签订《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培养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协议书》。

第四十条 国防生新生入学须签订《国防生培养协议书》,接受学校和解放军驻校选培办组织的资格复审复查。复审复查合格者正式确认其国防生资格,不合格者取消其国防生资格,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一条 学校建有完善的“奖、贷、勤、助、减、免、补”奖助学体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十三条 本章程由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西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篇2

一、班级授课制:传统考试招生制度下的本科教学模式

分数中心、文理分科、批次录取是传统考试招生制度的三个典型特征。大学以高考分数为唯一衡量指标进行人才的选拔,对基础教育形成巨大导向作用,也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教学基础。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指将年龄大致相同的一批学生编成一个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并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分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2]。在它产生之前,个别教学是中外古代教育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即以教学个体为对象,一对一施教。例如,中国古代的“私塾”,就是个人办学,个别施教。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理论。他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一个教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时上课,以代替传统的个别施教,这样不仅教师教得省力,而且学生可以互相激励、帮助,从而可以愉快而有效地学习[3]。相比于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有突出的优势,推广以来,为工业革命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人才。同时,它将工业化生产方式引入教育,是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提升人类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推动现代教育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传统考试招生制度下班级授课制的适切性

自班级授课制引入我国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其统一高效的教学效率,迅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是在传统考试招生制度下,学生的特征与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能够很好地适切,使得班级授课制这种形式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在本科教学方面发挥优势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推动了大学的人才培养。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是“班、课、时”。班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课是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作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时是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4]。传统考试招生制度背景下,学生呈现出同质化的特征,动机统一、结构一致、能力相近。这与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模式具有很强的适切性。通过高考,这些同质化的学生走进大学,按照文理科的不同,进行整齐划一的编班教学,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就同一所学校同一专业内部而言,学生的知识结构大体一样,在能力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这就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集中、统一教学的基础。同时,生源自身所固有的特征使他们很快融合到大学半军事化的班级授课制之中,他们习惯于顺从老师,按照要求,完成学业。对教授者而言,面对一群自我主体意识不强、知识结构相同、能力层次无明显差别的学生,其教学过程也是容易和轻松的,按照教学大纲,无须考虑学生个人需求,进行大锅式的教育,向所有学生传授一样的知识和信息。由于学习对象和教授主体之间的关系较为稳定,使得班级授课制能够长期得以生存并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传统考试招生制度下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困境

时至今日,班级授课制仍然是我国大学的主要本科教学模式。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是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封闭的授课形式,固定的授课内容,单向的授课过程,知识注入,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步调一致,教学进度一致,采用同质化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同样的要求对待所有学生群体,未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难以兼顾学生的个别发展,难以照顾个别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兴趣爱好,培养出来的人才千人一面,特色欠缺,不具标识性,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自由自主发展。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大学生源的特征将发生巨变,学生的主体意识、知识结构构成、能力层次都将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学习对象特征的变化,尤其是学生个性化、差异化自由发展与班级授课制统一培养、整齐划一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这对于已经积重难返、弊病缠身的班级授课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传统考试招生制度下班级授课制的适切性将受到挑战,现有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将受到冲击。

二、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下大学本科生源结构的新变化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大学的生源结构将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生源主体意识多元化

主体性意识是指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在能动地把握外在世界和人自身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地内在能力,既表现为主体对自身内在属性和内在能力的内向意识,又表现为主体在实践对象化活动和对象化认知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对客体的意识结构及行为操作结构[5]。在我国高等学校的传统教学实践中,生源的主体意识是较为单一的。以“分数为中心”的考试招生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是分数,获得更高的分数是唯一目的,缺乏自我发展意识,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同时,高中时期按照知识结构分为文理两科,其余的非考试科目基本不用学或者学校压根就没开课。学生的学是被动的学,只是带着耳朵的学,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教师不讲就不学,教材里有什么就学什么,教材之外的知识不学[1]。学生自我学习和广泛学习的内向意识较差,对外探索的意识也是不足。传统的“灌输式”“教材式”教学方式根深蒂固,体现出的是“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1],这种应试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考试能力很强,自我的主体意识却是单一的。进入大学之后,固有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单一学习思维,容易使其忽视自我的个性自由发展。与传统招录方式不同,新的考试招生制度由于选考科目的提前选定和录取批次的取消,也就意味着考生及家长对于学校的认知和专业的感知更强了,明确专业性向的时间点也提前了,深入了解高校、专业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入校以后,学生自主发展的定位也更加明晰、多元,学习的驱动力由分数转向能力,同时乐于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兴趣与爱好,必然导致大学生源自我主体意识走向多元化。

(二)生源能力层次差异化

传统高考模式下,学生按照“学校+专业”进行志愿填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学校为单位,按照学校所属的不同批次安排投档,考生按照高考分数高低排队,分数较高者进入高一批次的学校,分数低者则进入低一批次的学校;学校根据学校本年度招生计划,结合考生分数的相对位置,划定本学校的录取控制线,录取控制线下的考生将无法进入该校。同时,进入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在高考分数上的差距是细微的,生源知识、能力层次差异不明显。以W大学为例,2014年W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湖北省最低录取分数为595分,最高录取分数为614分,最低分与最高分之间的差距不大,生源能力层次差异不突出。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取消录取批次,按照“专业+学校”进行志愿填报并投档,将对生源的能力层次的差异产生巨大的影响。取消了录取批次,所有高校同时按照专业进行录取,学校录取控制线自然取消,学科专业的声望将决定录取的生源质量。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声望较低的A大学的优势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会超过声望较高的B大学的部分专业,也会远远超过A大学的其他专业。不仅如此,学生在报某些专业(尤其是一些弱势专业)时,由于没有校线作为参考,加上信息不对称,将会出现同一个专业内部,考生的高考分数差可能达到50分,甚至100分,生源层次在学校层面和专业层面都凸显出差异化。生源分数的差异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其知识能力的参差不齐,自然会对现有班级授课制产生可见的冲击。

(三)生源知识结构多源异质

与以往相对单一的文理知识结构不同,生源知识结构将呈现多源异质的特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取消文理分科,采用3门选考科目,让学生从现有6至7门科目里面任意组合3个科目组成高考的选考科目,将会出现传统文理科目的交叉,通过对上海和浙江等试点省市选考科目的分析,生源的类型大约有20-35种。同时进入一个专业的学生,他们所选择的选考科目差异是十分明显的。仍以W大学为例,2017年W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上海地区招生的选考科目要求是物理或者化学,也就意味着上海地区的考生在选考科目中有物理或者化学其中一门即可报考,在分数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学生A(选考科目为物理+Xa2+Xa3)、学生B(选考科目为化学+Xb2+Xb3)和学生C(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Xc3)都可以顺利进入W大学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而三名学生物理或化学之外的选考科目(Xa2、Xa3、Xb2、Xb3、Xc3)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种多源异质的生源知识结构,将对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层级教学制: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下大学本科教学的模式创新

通过对新考试招生制度实行后生源知识能力结构的特点分析,可以预见,现有的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现有大学本科教学组织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笔者认为,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必须在原有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之上创新大学本科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本科教学组织模式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以选考科目为标准,按知识结构分层、以学生成绩为参考,按能力层次分级、灵活交叉、自由研讨式的大学本科层级教学制度模式。

(一)尊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多元化,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不再单一,自我发展的意识尤为突出,并且知识结构呈现多源异质性的特征,学生之间知识能力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层级教学模式以开放的思想对待每一个学生,倡导尊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通过层级的划分与交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同时,倡导多元与包容,破除了班级授课制的封闭与狭隘。学生不再是班级授课制中一个平面的、冷冰冰的符号或者单元,而是新的本科教学模式中一个立体化、活生生的人和存在,学生自由发展的诉求能够得到满足,学生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选考科目为标准,按知识结构分层

学校进行专业录取的依据是选考科目,选考科目是学生兴趣和意愿的一个显性指标,通过学生的选考科目,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专业发展方向。层级教学模式以选考科目为标准,按照知识结构分层,以W大学材料科学工程专业为例,其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或者化学,层次教学模式通过考察学生的选考科目,分别按照物理、化学、物理和化学三个不同的知识结构进行分层,分成三层。学院根据不同的层,结合学院学科特点与市场需求,设置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层中的学生以选考科目为标准,进行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当然,不同专业,由于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层。

(三)以学生成绩为参考,按能力层次分级

班级授课制之所以能够在传统考试招生制度下大行其道,所依靠的就是学习对象的同质化特征,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的基础相近、能力相同,能够在同样一个班级里接受封闭的授课形式、固定的授课内容、单向的授课过程。与传统考试招生制度不同,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录取将采用“专业+学校”投档,逐步取消录取批次,那将意味着进入同一所高校、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差别较大,至少在高考分数上的差异是明显的。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分班教学是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的。层级教学模式在分层的基础之上,以学生高考成绩为参考,对学生进行能力层次的分级。大致可分为能力层次拔尖级、能力层次突出级和能力层级一般级进行因材施教,兼顾学生基础与能力的差异,根据不同的能力等级,设置难度相当的课程,同时进行不同方式的考查和评价。

(四)灵活交叉、自由研讨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课题就是反思以知识注入为特征的本科教学传统,重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灵魂的现代本科教学模式[8]。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不难发现较成功的举措的共同点是以研究为核心[9]。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威曾强调:学习是基于导师指导下的发现,而不是信息的传递。斯坦福大学负责本科教育的副校长沙尔迪瓦所称:“本科教育产生了静悄悄的革命:重点相对从研究转向教学,而教学被重新定义为学生参与研究。”[10]美国各研究型大学都将教学重点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转移到以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上来,强调“在学生向教师学习的同时,教师也向学生学习”。显然,研究与创新性学习将成为未来大学本科教学的基本目标。

基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而构建的层级教学模式,在多层三级的基础之上,提倡研究型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课程兴趣,按照科目相近的原则,形成层级内若干个小组,组与组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灵活交叉地开展研究和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班级授课形式,不再是简单的传递知识,而是组内、级内和层内的成员在个人研究和团队探讨中形成“个人知识”,而这种知识本身就内蕴着个人的投入、个人的隐性知识、个人的品位和视野,以及个人最终在参与意义的创生中获得知识[8]。在这过程中教师只是扮演着参与者的角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性学习,发挥启发、引导、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2017年改革试点地区(上海和浙江)将采用新的考试招生制度,自此之后,将迎来全国大范围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革所引发的生源主体意识多元化、能力层次差异化、知识结构多源异质等特征必将对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层级教学模式是对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大学本科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提出尊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以选考科目为标准,按知识结构分层、以学生成绩为参考,按能力层次分级、灵活交叉、自由研讨式的层级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必将对现行大学本科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模式进行解构,建构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我国本科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

摘要:传统考试招生制度背景下半军事化式的大学本科班级授课的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的自由自主发展。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所引发的生源主体意识多元化、能力层次差异化、知识结构多源异质等特征必将对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因此,形成一种尊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以选考科目为标准,按知识结构分层、以学生成绩为参考,按能力层次分级、灵活交叉、自由研讨式的层级教学组织模式就成为与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目标相适应的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考试招生制度,本科教学,模式创新,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6][7]李志峰,贾勇宏.课程、课堂、学生: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着力点——基于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认同度的实证研究[J].大学(学术版),2012,(5):51-58.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扉页,15.

[4]吴亚书.班级授课制的历史发展与德育改革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5]张建云,郑玉香.论主体意识与主体性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03,(1):41-44.

[8][11]周光礼,姜嘉乐.研究性学习: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40-42.

[9]张红霞.从国际经验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2).

西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篇3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问卷调查 林业高校

1.引言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科技创新、科研成果推广,和生态文化传承与创新是这个时代赋予林业高校不可推卸的使命[1]。为了实现涉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高等林业教育,注重培养高级林业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林业高校获得快速发展,各类涉林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发展为综合性大学。但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相比,林业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普遍存在三大矛盾问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实践能力弱的矛盾;同质化培养与社会适应面窄的矛盾;落后课程体系与学生就业能力差的矛盾。

为了进一步了解林业高校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状况,破解人才培养困局,寻找对策,课题组对某林业高校经济管理学院6个本科专业4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以期发现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

2.调查分析

2.1 样本基本信息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198份,经甄别有效问卷190份,覆盖经管学院6个专业4个年级,其中会计占35.48%,财管占23.47%,经济占12.08%,工商占10.97%,农经占9.41%,农发占8.59%;大一占19.36%,大二占30.25%,大三占32.33%,大四占18.06%,请见表1和表2,与初始设计的抽样比例基本吻合。从性别看,男学生占33.2%,女学生占66.8%,这是因为经管类专业以文科考生居多,而文科又以女性考生为主,尤其是会计和财管专业女性学生比例高达75.24%。从户籍看,农村占71.1%,城市占28.4%,这与农林类大学其生源以农村为主的特点相符。学生年龄段为19-25岁,其中21-22岁占71.6%,这也满足问卷设计的初衷,因为这部分学生已经适应大学生活,对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教学环境已然熟悉,且憧憬未来、有明显的工作期望值,调查最能反映人才培养实际状况。

2.2 学习情况的分析

2.2.1专业选择。调查数据显示,林业高校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处于一个相对理智的阶段,选择“喜欢”和“不喜欢”所学专业的比例分别为52.1%、47.9%,而当进一步问选择“不喜欢”的学生喜欢什么专业,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不填,少部分则填写林学、风景园林、土木工程等林业高校强势专业,可见无论入学前属于调剂或志愿报读,学生对所学专业已接受,并不盲从于选专业潮。再通过交叉列联表分析,发现会计、财管、经济三个专业选择“喜欢”的占87.8%,而林经和林发这两个历年就业状况不太理想的专业,选择“不喜欢”比例达69.4%,说明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视专业未来的就业能力,林业高校所设置的专业越符合社会需求,就业前景越好,学生对其选择性越强。表3列示了影响学生影响专业的若干因素,可见学生在高考后填写志愿前,参考了多方意见:首先考虑同学、朋友的建议,往届学长的口碑对学生专业选择最显著;其次是中学老师的建议,他们可能结合高校师资、就业前景、历年招生情况给学生们一些中肯的意见;最后为了弥补专业认知不足,学生们也会听父或母亲戚的建议,考察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

2.2.2学习心态。出于高考成绩不理想、迫于调剂的无奈,或林业高校名气弱等原因,47.9%的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当追问是否想转专业时,只有13.2%的學生回答“想”,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尽管对所学专业不满意,但较好地适应了林业高校的专业学习,且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完成大学学业。面对激励的就业竞争,学生们自觉通过考研、考证、培训等多途径来突破未来就业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调查中有50%的学生意愿修读双学位,44.7%的学生意愿攻读硕士学位,43.6%的学生正备考行业执业资格证(如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银行人员从业资格证等),或职业证书(如教师证、普通话证等),说明大部分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向学生征求开设经管类专业的想法,87.4%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操作性较强、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如投资学、金融工程等。

2.2.3学习效果。有30%的学生认为本班上课出勤率为100%,69.5%的学生认为出勤率为90%-95%,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风较好,但与教务管理人员访谈时的情况有差异。据教务处抽查,经济管理学院各班平均出勤率低于85%,因此是问卷调查的学生高估了本班出勤率。当问及影响上课出勤率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依次是不喜欢课程(65.8%)、学不懂(61.6%)、不想学(61.6%),表明由于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缺课次数多了,跟不上授课进程,考试不及格,最后彻底放弃。76.9%的学生认为自己缺课是由于生病或有事,且都能履行请假手续,不请霸王假。60.5%的学生回答没有补考或重修,35.3%的学生回答有过2门重修,这些学生中认为重修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基础差(68.1%)、没有认真学习(31.07%)、平时成绩低(30.45%)。

2.3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认知度的分析

2.3.1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经过培养训练大学生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而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过程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当问及对培养方案的熟悉程度,83.2%的学生选择“一般”,说明学生对专业培养方案理解不足,更多学生认为它只不过是选课指导。进一步问到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培养方案,选择老生占68.2%、班主任占36.3%、导师占28.4%、网络自学占22.1%,说明学生尽管认为培养方案重要(93.2%),但只有在每个学期选课时才会关注培养方案。其实培养方案已经明确规定学生修读的学分数,各类别课程的学分数及比例,可是学生对毕业条件认识肤浅(68.4%),往届学生就出现因为学分不够或课程类别学分比例不对而影响毕业。

2.3.2课程设置。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接受培养方案即是选课指南,对其中的课程设置比较熟悉,有64.7%的学生选择了较为合理,说明学生对现行课程体系是认可的。从课程类型分析,关于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公选课,选择“喜欢”的比例分别为42.6%、60%、70%、78.9%。调查表明学生对必修课反映较差,原因可能是必修课理论性强,教师采用传统的“宣讲式”教法,师生教学互动不够,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而能让学生有更多动脑、动手机会,实践性强的课程更受学生欢迎。公选课选择“喜欢”的学生人数最多,显示出公选课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化培养的需求。

3.结论

3.1学习动力不足,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课题组认为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可能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受特定行业背景和学校名气相对弱的双重作用,林业高校经管类专业服务面过窄,导致相关专业难以承担和解决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重大的战略性科技任务和问题,无法适应多学科交叉渗透和整体化发展的趋势[2]。除了会计、财管,其他专业主要为调剂生源,入学后发现就业前景淡漠使学习兴趣降低。第二,经管类专业尽管属于文科专业,却需要数学建模能力、英语应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任何一方面能力的欠缺都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产生厌学情绪。第三,由于林业高校生源以偏远农村居多,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因此学生做兼职的覆盖面比其他高校更广。但是存在学生兼职与正常教学的矛盾,学生在不喜欢课程或学不懂的时候,宁愿选择逃课做兼职的情形多,不及格门数增多,陷入做兼职-学习精力不足-课程不及格-厌学的恶性循环。

3.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通过调查,课题组明显感受到林业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与市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脱节,固守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甚至处在“有规划,没有计划;有安排,没有内容”的状态,既不利于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又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顺利就业[3][4]。

3.3实践教学形式大于实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弱。尽管调查中有一半的学生认为经管学院目前的实践教学“合理”, 期望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及学校设的课程能够在就业中直接产生积极效应,甚至是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实际上却是形式大于实质,目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与设计确实难以较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的脱节现象[5]。虽然在培养方案中安排了所谓的实践(实习)类课程,也签订了不少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协议,但是这些课程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只为简单模拟;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许多校外实习基地也只是一纸协议或表上基地,缺乏后续的落实行动。

参考文献:

[1]彭斌,周吉林.生态文明下的林业高校发展战略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4(2):24-28.

[2]李振躍.高等教育教风学风建设的可行性路径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201-202.

[3]杨晓云,邓晓霞.西部地方高校经济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基于西部某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120-122.

[4]徐晓媛,史代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4):81-84.

[5]金文斌.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 59-60.

西南大学自主招生简章 篇4

一、招生对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报考:

1.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比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省级三等奖以上;

2.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省级三等奖以上; 3.高中阶段获得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

4.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全国二等奖以上、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以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全国优胜奖以上;

5.具有专业发展潜力和创新潜质,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文学创作、阅读与表达等方面具有突出才能,可提供专着、学术论文、文学作品、发明专利、获奖证书等证明材料。

二、招生专业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我校将本科专业中的40个专业(类)做为自主招生专业(具体见附表),最终招生专业以各省级招办公布为准。

四、申请报名和资格审查

1.报考类别:学校将自主招生的40个专业(类)划分为四个类别,考生分类别报名和参加测试。每名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类别申请报考,并在所选类别中填报六个专业,具体类别参见附表。2.报名时间:2015年3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

3.报名方式:采取考生自愿申请、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考生登录教育部自主招生网上报名系统(http://gaokao.chsi.com.cn/zzbm),填写并打印报名申请表。4.材料提交:

(1)考生的申请表由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签署意见,考生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应依据考生学籍档案、在校表现和高校要求,如实提供考生在高中阶段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情况,包括高中阶段课程修习情况和相关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获奖证书证明以及其他反映学生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写实性材料。材料由考生本人以中国邮政特快专递方式,一并邮寄或送达学校招生办公室。

(2)考生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等,均可实名提供推荐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推荐材料在加盖单位公章或专家个人签名后,由推荐人(单位)以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方式,邮寄或送达学校招生办公室。

(3)学校以收到的考生纸质申请材料为有效报名材料,只有网上报名未寄送纸质申请材料的视为无效报名。材料寄送截止时间:2015年3月31日(以寄出地邮戳为准)。5.资格审查

(1)学校自主招生专家组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全面审核,择优确定参加本校测试的考生。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上,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申请考生适当倾斜。

(2)学校于2015年4月25日前,在本校、考生所在省级招办及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向社会公布获得参加测试资格的考生名单。申请学生在网上自行查看是否取得测试资格,学校不再另行通知。(3)获得测试资格的考生须按照重庆市物价局核准的标准缴纳自主招生报名考试费,具体事项随测试资格名单一并公布。

五、测试和合格考生确定

1.测试时间:2015年6月12-14日。其中,6月12-13日现场报到,6月14日测试。具体测试时间、地点在公布参加测试学生名单时一并公布。

2.测试内容和方式:学校采取“学科面试+综合笔试”的测试方式,主要考察学生的专业发展潜力、创新意识、心理素质、表达能力、思辩能力、突出特长等素质。其中,学科面试成绩占总分的80%,根据考生报名类别,由专家组对测试考生进行分类测试。综合笔试(一科)成绩占总分的20%,着重考察学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3.合格考生确定:根据考生的测试成绩排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拟合格考生,并于2015年6月20日将拟合格考生名单、专业及优惠类别在学校本科招生网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考生,为学校自主招生合格考生。合格考生人数不超过学校自主招生计划数,分为A、B两类,每类人数各占合格考生人数的50%。

六、录取办法

1.自主招生合格考生参加2015年全国普通高考,成绩须达到生源所在省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在省级招办规定的自主招生录取相应批次第一院校志愿报考我校,且只能填报与取得的自主招生资格专业一致的六个专业。2.合格考生分为A、B两类,按照以下办法录取:

A类考生的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后,学校确保将考生录取到其前两个专业志愿中的一个专业。

B类考生的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后,填报满六个专业志愿或服从专业调剂,学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结合各专业往年录取分数和考生专业志愿,确保将考生录取到其六个专业志愿中的一个专业。对未填报满六个专业志愿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若高考成绩达不到我校有关专业往年录取分数,则不予录取。

3.自主招生录取考生名单及相关信息,分别在学校、考生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及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进行公示。

八、联系方式

西南政法大学自主招生简章 篇5

西南政法大学20自主招生简章

为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着力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经教育部批准,我校遵循“公平公正、综合评价、择优选才、程序规范”原则,年面向重庆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开展自主招生工作。

一、组织机构

(一)学校普通本科招生委员会,负责研究决定自主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二)学校专家评审组,负责自主招生考生资格审核、测试认定工作。

(三)学校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自主招生考生材料审核、测试组织和录取等具体工作。

(四)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对自主招生工作实施监督。

二、招生专业(均为文理兼收):法学、新闻传播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

三、招生计划:录取计划控制在学校本科招生总计划的2%以内。

四、报名条件

凡理想信念坚定、思想品德优良、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且参加重庆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报名参加我校自主招生测试:

(一)中学阶段在公开出版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文学作品或有独立出版的专著、文集等作品者;

(二)高中阶段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获得省级三等奖(含)以上者;

(三)在我校自主招生专业方面学科特长突出、有创新潜质者(需提交证明材料)。

五、报名

(一)报名方式:报名采取考生个人自荐的方式进行。中学、社会团体、专家个人可为考生提供推荐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二)报考专业:学生只能选择我校公布的自主招生4个招生专业或专业大类中的1个进行报名。

(三)报名时间:2017年3月20日起至2017年4月6日止(报名系统将于2017年4月6日15:00关闭)。

(四)网上报名:考生须登陆“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自主招生报名系统,按照要求实名注册、填写个人信息、填报西南政法大学自主招生志愿,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确认无误后提交并打印。2017年报考我校自主招生的考生报考高校不得超过3所。

(五)材料寄送:网上报名后,须于4月6日前(以特快专递方式邮寄,时间以快递寄出邮戳为准)提交以下申请材料(材料均须考生所在中学审核签字并盖章)至我校本科招生办公室,材料请用A4纸装订成册,材料一律不退还。

1.通过“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自主招生报名系统打印自动生成的2017年自主招生申请表;

2.提供有关获奖证书、公开发表作品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3.个人自荐报告,内容包括自身成长经历及体会、个性特征、学科竞赛以及创新实践等能够反映学科特长的成果、进入高校的努力方向及设想等;

4.考生所在中学对其高中阶段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情况、社会公益活动情况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以及高中各学年的学习成绩及年级排名证明(须加盖中学公章);

5.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

材料邮寄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

邮编:401120

电话:023-67258088 67258829

请在信封正面醒目位置注明“自主招生报名材料”字样。

(六)报名考试费:对于经我校资格审核通过、准予参加我校自主招生测试的`考生,按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财政局规定收取报名考试费,其收费标准为每生120元。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经学生申请可免收报名考试费。

六、测试资格审核

(一)我校组织专家对考生寄送的报名材料进行初审,特别是加强审核证书、专利、论文等内容,在对考生学科特长、创新潜质、专业倾向、高中学业成绩及成长记录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初审合格考生参加我校组织的测试。

(二)准予参加我校测试的考生名单,将于4月30日前在“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自主招生报名系统和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首页公告栏中通知,考生务必及时查看(不另行通知)。

(三)准予参加我校测试的考生,须在5月31日前登录“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自主招生报名系统完成参考确认。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参考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

七、准考证领取

考生须在参加测试前登陆“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自主招生报名系统打印准考证。

八、测试安排

(一)测试科目

1.笔试

(1)法学、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测试科目:阅读与写作能力测试——重点考察考生书面表达能力,对社会生活及其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和认识的敏锐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潜质等方面。

(2)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测试科目:数学——重点考察考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潜质等方面。

2.面试:着重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理解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个人特长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测试时间:2017年6月13日

(三)测试地点: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具体考场安排以准考证内容为准)

(四)需携带的材料

1.有关获奖证书、公开发表作品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

2.身份证、学生证原件。

(五)测试成绩

测试综合评价成绩=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

我校对参加测试考生以测试综合评价成绩总分高低为序按专业或专业大类进行排名。

九、录取办法

(一)学校本科招生办公室根据考生测试综合评价成绩高低,提出自主招生建议入选考生资格名单。

(二)学校本科招生委员会在建议名单基础上,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确定自主招生拟入选考生资格名单,人数控制在学校本科招生总计划的4%以内。拟入选考生资格名单在学校本科招生信息网公示后,提交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及教育部阳光高考(精品课)信息平台进行公示。

(三)录取原则:凡被我校确定为具有自主招生入选资格、高考成绩达到重庆市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自主招生一志愿填报了我校的考生,根据学校自主招生计划按入选考生高考成绩高低为序,学校予以录取。

(四)考生专业志愿必须填报我校确定其自主招生入选资格的专业或专业大类,否则视为自愿放弃我校自主招生入选资格。被录取到新闻传播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进校后按学校各专业大类分流方案规定进行专业分流。

(五)执行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对自主招生合格考生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的相关规定。

十、监督机制

(一)我校自主招生工作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实施监督,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监察处邮箱:xzhpb@swupl.edu.cn

监督电话:023-67258879

(二)考生须本着诚信原则,如实填写申请表,并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未入学者,取消其自主招生考核成绩及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记入考生高考诚信电子档案;已经被录取或取得学籍者,由学校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

(三)中学须本着高度负责的原则,确保报考我校自主招生考生的材料客观、真实,应在中学和班级公示报考考生名单,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考生入选或入学资格,并上报考生所在省级招办及中学上级主管部门。

(四)我校严格遴选初审专家和考核专家。把师德师风、业务素质等作为选聘专家主要标准,严明工作纪律,加强业务培训,确保公平公正。所有自主招生相关工作人员、专家评委均须签订工作责任书。

(五)考核过程全程录像,专家名单和考生面试顺序于考前随机确定。

(六)加强信息公开,初审合格名单、拟入选考生资格名单、录取名单严格实行学校、省市、教育部三级信息公开,学校公示后按要求上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

(七)我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自主招生考试及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辅导班等。

十一、咨询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401120

学校网址:www.swupl.edu.cn

电子信箱:xzbkzb@swupl.edu.cn

咨询电话:023-67258088 67258829

西南大学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篇6

西南大学

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校园坐落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学校占地面积8000余亩,校舍160余万平方米。依山傍水,绿荫掩映,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绿地率达80%,是治学读书之圣地。为做好20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特制定本简章。

一、 招生专业及省份

 

招生专业

 

生源省

 

须参加校考生源省

 

根据省统考成绩录取生源省

 

广播电视编导

 

湖南、湖北、山东、河南、重庆、贵州、云南、四川、河北、山西、安徽

 

辽宁

 

播音与主持艺术

 

湖南、湖北、山东、河南、重庆、贵州、云南、四川、河北、山西、安徽

 

 

戏剧影视文学

 

陕西、湖南、湖北、河北、山东、重庆、贵州、云南、四川、山西、北京

 

辽宁

 

二、 专业及学院简介

1.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依托中文学科的人文传统和深厚学养,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学基础和艺术素养,能够适应当下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发展,适应戏剧影视产业进程所需,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戏剧影视创作与批评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做好相应学科研究型人才的学养储备。本专业教学成果突出,学生作品多次获得大奖:剧情片《冥婚》获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大赛“最佳剧情长片”奖;纪录片《边城》荣获第二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大赛“最佳纪录长片”、纪录片单元“最佳摄影”两项大奖();纪录片《医院里的中国》获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大赛“最佳纪录长片”奖();故事片《江小迪的夏天》荣获第二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20)。本专业就业状况良好,毕业生在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阿里巴巴影业、光线传媒、《南方周末》、喜多瑞文化传播公司、本山传媒、湖南卫视、重庆卫视、西影集团、峨眉电影制片厂以及各类纸媒、影视公司、广告公司、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等机构广泛就业并发展良好。

学院简介:该专业所在文学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学风优良,享有盛誉,是西南大学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实力最突出的.学院之一。文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系、汉语国际教育系和影视艺术系,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美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共有教授20人,副教授31人。影视艺术系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拥有电影学硕士授权点的院系,并于首批获批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此外,本专业还依托文学院的学科优势,招收中国电影史论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本专业汇集了一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日本东京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业教师;其中教授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并常年聘请海内外著名电影艺术家、电影事业家和学界专家莅临授课。文学院是国内较早开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院,本专业学科实力强,实践育人成果丰硕,在开设有相关专业的国内综合性大学中处于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位置。本专业紧随当下产业实践的步伐,配备了一整套现代化的影视实验实训教学设施。其中包括专业影视观摩厅、摄影棚、非线性编辑机房、表演教室、影视教学片库等;购置了美国“RED ONE”高清数字电影摄影机、便携式高清数字摄像机、大洋非线性编辑工作站、苹果高清非线性剪辑台以及灯光组、摇臂、滑轨等影视辅助设备,整体设备价值超过500万元,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教学硬件保障。

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大文化、大艺术、强专业”为培养思路,重视影视编导创作的全程培养,打造广播电视文编、广播电视电编、广播电视新闻等三个特色培养方向,为广播影视媒体、网络媒体、企事业单位培养广播影视策划、制作、包装、宣传的“强实践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获得圣丹斯独立影像节实验短片入围;英国独立短片激励奖,昆汀《姜戈》造势活动优秀奖;第十一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短片组评委会特别奖;首届亚洲国际(温州)青年微电影展48小时极拍大赛最佳导演;“文成杯”国际极拍大赛最佳剧本、最佳男演员等;“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最佳高清剪辑奖,全国纪录片剪辑大赛二等奖;“爱重庆”微电影节优秀奖;大学生广告节大赛一等奖等。毕业生公益短片作品《最好吃的饭》网络点击率超过一亿次,获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短片奖。

3.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以声音塑造形象,以思想传播文明”为培养理念,以新闻主播、出境记者、节目配音为特色专业方向,致力于培养“专业技能扎实、人文素养深厚”的语言传播艺术人才。本专业学生获得第15届齐越朗诵节二等奖、优秀奖;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二等奖;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暨第五届大学生主持人选拔大赛总决赛季军;全国大学生优秀实践团队一等奖;环球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中国总决赛冠军等诸多专业奖项。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传媒行业的业务精英,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北卫视、贵州电视台、重庆电视台、腾讯等媒体从事制片人、记者、主持人、编导等工作。

学院简介:新闻传媒学院是西南大学百年办学历史上充满活力的年轻学院,已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三个本科专业,有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授权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有传媒文化教育、传媒产业教育、艺术美学、语文课程教学论等4个博士培养方向,新闻传播学获批重庆市重点学科,新闻学获批重庆是特色专业;学院坚持打造高水平的教研团队,新闻采写教学团队获批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4人,教育部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2人,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2人,全国专业学会副会长2人,教师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全国大学生精品通识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学院坚持“高理论性+强实践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有100余位同学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硕博研究生,涌现了光线传媒编导薛凌、湖北卫视主持人赵怡敏、重庆卫视主持人张超、新闻评论员侯金亮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学院本科生考研、出国保持在30%左右,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已成为西部新闻传媒教育重镇。

三、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专业

 

省份

 

招生计划

 

戏剧影视文学

 

山东

 

10

 

湖南

 

9

 

湖北

 

2

 

陕西

 

10

 

河北

 

9

 

山西

 

10

 

北京

 

1

 

四川

 

8

 

重庆

 

7

 

贵州

 

2

 

云南

 

1

 

辽宁

 

1

 

合计

 

70

 

广播电视编导

 

山东

 

10

 

安徽

 

2

 

湖南

 

7

 

湖北

 

7

 

河南

 

13

 

河北

 

11

 

山西

 

13

 

四川

 

7

 

重庆

 

7

 

贵州

 

1

 

云南

 

1

 

辽宁

 

1

 

合计

 

80

 

播音与主持艺术

 

山东

 

10

 

安徽

 

2

 

湖南

 

7

 

湖北

 

7

 

河南

 

13

 

河北

 

11

 

山西

 

13

 

四川

 

8

 

重庆

 

7

 

贵州

 

1

 

云南

 

1

 

合计

 

80

 

备注:

 

最终招生计划数以各省(市、自治区)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为准。

 

四、录取原则

西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篇7

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拥有皮革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皮革化学与工程博士授权点、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11工程”和“985”重点建设学科。

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多年来培养了近3000名各层次成教生,这些成教生大多已经成为我国皮革科技企事业单位骨干、生产和技术管理中坚,有的还继续深造取得硕、博士学位。

目前,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常年在校成人教育学生200余人。成教学生在校期间品学兼优者可与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一样享受各类奖助学金,具有四川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资格。

一、招生专业人数及主要课程

招生专业及人数:《轻化工程》(皮革工程方向)本科(理科类),招生人数:50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文化基础、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皮蛋白及组织学、制革准备、鞣制化学、染整化学与工艺学、皮革化工材料性能与应用、制革清洁技术、皮革机械加工原理、毛皮工艺学、制革专业英语、制革工厂设计及合成革等。

二、学习形式、学杂费

学习形式:《轻化工程》(皮革工程方向)本科(理科类)学制5年、业余(集中脱产在校学习2年、校外实习3年)。

学杂费:在校集中学习2年;另每人预交书籍费、班费、体检、保险费等费用。具体费用请电话咨询(028-85461102)。校外实习3年,实习期间和毕业离校不再收取任何费用。

三、成人高考报名及考试

成人高考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综合。2016年10月中旬在四川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达到录取线即可录取为正式学生。

报名截止时间:2016年9月4日,四川省内考生可在当地招办报名,省外人员可来本系统一报名。

报名条件:18周岁以上成年人。2016年9月1日未满18周岁的,须持有高中或同等(职高、技高)以上学历证书。

四、毕业生待遇

录取学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课程,各科成绩合格,达到毕业要求者,发给盖有四川大学校印和校长签章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证书经教育部网上学历文凭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其学历,享受大学本科毕业生待遇。本科毕业生符合学士学位条件的,可授予学士学位(学士学位条件: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且平均75分以上,参加四川省学位委员会举行的学位英语考试及格,于毕业证颁发半年后颁发学位证)。

五、随班进修

招收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及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2年、初中毕业以上学历,随时免试与我系成教学生随班学习,学习期限自定,按所修合格成绩发给四川大学学业证明,学费随班收取。

联系方式

地址: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纺工附楼108室(川大西大门直行150米左边拐角处)

电话:028-85461102传真:028-85461102联系人:黄钧(QQ:2388959568)张琦弦(QQ:253942962)

通信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邮编:610065

上一篇:给“手拉手”小朋友的一封信下一篇:的有深度的哲理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