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小学生国旗下的讲话

2024-10-19

诚信小学生国旗下的讲话(共10篇)

诚信小学生国旗下的讲话 篇1

诚信篇

诚信简而言之,就是诚实守信。诚信几乎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诚实不说谎、遵守时间,大到对祖国、对事业的忠诚与坚守等等,都是诚信的表现。“人因诚信而立。”诚信是立人之本,诚信是齐家之道,诚信是交友之基,诚信是执政之法,诚信是经商之魂,诚信是心灵良药。

诚信,以高尚的人格为基础,以崇高的责任为前提。不诚信也许可以欺骗一时,但绝不可以得逞一世,时间一长,丑陋的面目定会暴露无遗,而且从此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可见,不诚信实在是自欺欺人,得不偿失。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好品质,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2004年9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小学生守则》增加了诚信的条款,要求我们“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这是社会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小事做起,自主学习不自欺,认真作业不抄袭,诚信考试不作弊,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使自己的诚信品质不断地得到升华。

对待社会讲诚信

有人说,诚信是三月的春风,是五月的花海,是七月的阳光,是九月的枫叶。我要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翻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我们发现以诚实守信为做人根本的故事比比皆是:“一诺千金”、“曾子杀彘”,这是古人讲诚信的故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是社会和谐的一种体现。虽然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而它们不曾被历史长河的滚滚巨浪所淹灭,因为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诚实、守信已经成为我们信奉的美德,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

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常常用他们的言行教导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要诚实守信;对社会要遵守公德、信守承诺。诚信无处不在,诚信就在你我的身边。

昨天我答应老师要努力学习,今天我就要认真完成作业;昨天我答应爸妈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今天我就一定要做到;早上我许诺给同学带一本书,下午我一定把书放到同学的面前。老师笑了,妈妈笑了,同学笑了。

漫步街头,我不乱扔果皮;公共场所,我不随地吐痰;小区花坛,我不乱泼污水;邻居休息,我不噪音骚扰;社交场合,我不恶语中伤。我会弯腰拾起小树下、街角边的食品袋;我能抬手擦去花园长椅上的一片污渍;我想把甜美的声音、礼貌的用语送给身边的陌生人,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只有人人都讲诚信,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把诚信写在脸上,更要把诚信装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让我们都来讲诚信吧,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只要我们人人讲诚信,时时讲诚信,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真善美,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对待集体讲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就是我们的一份责任,体现着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襟怀坦白。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对集体自然就拥有了一份责任,我们应该对集体讲诚信!

可是,大家见过这样的情景吗?

镜头一:老师调查班级情况时,有的同学不能如实回答,隐瞒不良现象。

镜头二:自习课上,老师在时,大家都规规矩矩;老师一离开,有的同学就交头接耳或做小动作。

镜头三:纪律检查员问到违纪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说出的却是外班同学的名字,站在旁边的本班同学也不揭露他。

这样的镜头很多,我们为此而叹息和担忧。这些行为在本质上就是对班集体不讲诚信,这些同学从实质上缺少了对班集体的一份责任。试想:在一个班集体中,如果有这样的风气盛行,大家都不诚实,不守信用,说假话、空话,弄虚作假,那么,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将无法进行,整个集体就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那将不堪设想!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难道你不愿意生活在一个优秀的集体中吗?那我们每个人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对集体讲诚信!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

⒈不说谎话,不隐瞒错误,不弄虚作假,言行一致。⒉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要还。⒊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⒋破坏公物要自觉赔偿。

⒌承担的班级任务务必尽职尽责完成。⒍遇到失误要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⒎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⒏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时时放在心上,努力做到。如果自己尽了努力还没有做到,就应主动向对方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同学们,我们只有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使个人的诚信品质不断地得到升华,才能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

我相信:当每一个同学都有了责任意识,都能以诚相待时,我们的集体一定会有高度的凝聚力,一定会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比一比,赛一赛,争当对集体讲诚信的楷模吧!

对待父母讲诚信

所谓诚信,就是指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本。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不说谎话,做事有责任心,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遇到失误要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这些都是诚实守信的具体表现,一个人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将来走上社会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入幼儿园,到上小学、中学、大学,要花父母多少心血啊!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能知恩图报,难道我们不应该诚信于自己的父母、懂得回报自己的父母吗?感谢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感谢父母对我们呵护有加。学会感恩,这是对父母最起码的诚信。

我们要感恩父母,诚信于父母。就要做到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顶撞父母,与他们搞好沟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少让父母操心,要努力去实现自己对父母的承诺,信守诺言。

而我们在父母面前是否做到了诚实守信呢?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说谎话,有的同学为了少写作业而丢掉了老师留的作业项目,有的同学私自从家里拿钱去买零食、玩具,有的同学做了一点点家务还要向家长索取报酬,还有的同学向父母下决心、立保证要怎样怎样,却总也做不到。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很多,请问,倘若如此而为,哪里还有诚信可言呢?

同学们,一个人只有讲诚信,别人才会尊重他、亲近他、信任他,有困难时才会帮助他。否则,他将是一个孤独的人。“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诚信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可以让人的心灵一生富足,受用无穷。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诚信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诚信的人生散发出金子般的人格光芒,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对待老师讲诚信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作为学生,我们在老师的教导下读书、写字,学文化、学技能、学做事、学做人、学会自立、自信、自强。是老师教我们讲文明、讲礼貌、讲诚信,是老师规范我们的行为,使我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引领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应感谢老师的辛勤培养,我们更应诚信于我们的老师。我们讲诚信不能只停留在语言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

当你在课堂上嬉笑时,你是否想到老师在办公桌上精心备课的情景;当你还在因为哪位老师脾气好,而在扰乱课堂纪律,你是否想到老师在认真地批改作业,正在为我们辛勤劳动着;当你没有完成作业时,你是否想到了上一次老师和你谈话时,你的信誓旦旦;当你又一次和同学产生矛盾时,你的承诺„„

诚信于老师才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与感谢。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次轻轻地点头,证明了你在全身心投入,你在专心致志地听讲,这便是诚信;下课后,在走廊里遇到了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个轻轻地招手,一声甜甜的“老师好”,这也是诚信;我们知错就改,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这同样是诚信;课余时间,我们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细心作业、真诚待人,与他人友好相处。回到家里,我们牢记老师的谆谆教导,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这更是诚信。积极行动,主动参与,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理想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也是对老师辛勤工作的诚信回报,也是老师最大的欣慰,更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同学们,讲诚信是我们小学生应该从小养成的习惯,是做人的美德。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讲诚信、学做人,不辜负老师的辛勤培育,用诚信的行动来回报老师,回报社会。

对待他人讲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不说谎话,实事求是,履行诺言,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我们每个人的做人基本准则。

同学们,你们听过小珊迪的故事吗?小珊迪是一个卖火柴的孤儿,为了他和弟弟能吃上饭,他乞求一位先生买他的火柴,在去换零钱的路上,小珊迪被一辆飞奔的马车撞成重伤,临死之前,小珊迪还派弟弟小利比到旅馆把找回的零钱送还给那位先生。小珊迪讲诚信的好品质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信任、赞赏,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讲诚信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坦诚相待。著名思想家曾子曾经有一段诚信的故事:曾子的妻子在一天清晨要去集市买东西,曾子的小儿子吵嚷着要一同前往,妻子哄孩子说:“乖,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不再哭闹了。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立即挥刀要杀猪,妻子拦住说是哄小孩子的话,不要当真。曾子却正色道:“对小孩子更应该讲信用!”终于杀了猪,实现了母亲对孩子的许诺。可见,讲诚信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例如: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别人多找了钱要主动还给人家;自己捡到了钱物,要主动交给失主;别人向你寻求帮助时,你要真诚地去帮助他;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办到等等。

同学们,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讲诚信了吗?想一想,当别人误认为是你做的好事,奖励你时,你主动说明情况了吗?当不认识的人向你请求帮助时,你用心帮助了吗?这些看起来是一件件小事,但诚信就在这点点滴滴中。只要我们能以诚为本,以信为根,从小养成一种对任何事情认真踏实,对任何人以诚相待的态度,你就会渐渐养成讲诚信的美德,你就会成为讲诚信的楷模。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讲诚信是每个人应该时刻牢记的。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彼此信赖、真诚相待,将讲诚信的美德不断弘扬,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融洽,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对待自己讲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她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我们小学生是新世纪的接班人,是未来的希望,要继承优良的品德,更应该做到诚实守信。在家对父母讲诚信,在学校对老师,对同学讲诚信,在社会上对他人讲诚信,同时,更要对自己讲诚信。只有从小讲诚信,播种诚信的种子,长大才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永立不败之地,这样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更快乐,更宽阔。

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得到真正的友谊和帮助,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那就是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任何一个人要求别人讲诚信,首先自己要讲诚信。而自己讲诚信首先要自己对自己讲诚信,为什么要对自己讲诚信呢?因为自己对自己都诚信不了,不可能对别人诚信。对别人诚信对自己不诚信,很可能是虚伪的。这种人一次讲诚信不等于下次讲诚信,对这个人讲诚信不等于对另一个人讲诚信。只有首先对自己讲诚信的人才是可靠的。

那么如何做到对自己讲诚信呢?

要对自己讲诚信,就要正确评价自己。首先自己要自信,充满自信的人,才诚实守信,自卑的人,为了掩盖弱点,才虚荣骗人,才不守信。人若不自信,就会不思进取,自暴自弃,一切凭天由命,最后更一切无成。要对自己讲诚信,就要有行动。如头天睡觉告诉自己明天几点起床,明天一定要准时起床,自已给自己制定的计划一定要努力实现。对自己讲诚信就是要在学习中有非常勤奋的态度,用勤奋学习获得进步、取得优异成绩。对自己讲诚信就是要做任何事情都不自欺欺人,没有半点虚假,没有半点欺骗。对自己讲诚信,还要在不良念头面前,严于自律,坚持诚信做人。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获得成功,会面临许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需要我们付出真诚的汗水和心血,而不能投机取巧。真心付出,也许会有许多弯路,但有时也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对自己讲诚信开始,踏上我们讲诚信的人生之旅吧!

对待学习讲诚信

诚信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她伴随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古人说:“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而今天我们仍然注重诚信。国家树诚信,社会讲诚信,校园更应提倡诚信。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对待学习也同样需要诚信。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这就更需要我们勤学好问、实事求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取知识和本领。而那些不讲诚信的人,明知自己在学习上有问题,却不能诚实面对,而是通过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方法来取得虚假的成绩,看似得到了一时的小便宜,但是付出的是昂贵的代价,缺失的是人格和诚信,并且还没有真正地获取知识,学到实在的本领。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教授在诚信考试这方面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1933年,22岁的钱学森在大学读书时参加一次考试,教授在试卷上全打上了勾,得分理所当然是满分。钱学森细看自己的考卷,发现了一个很容易忽略的小错误,钱学森向老师说明了错误,主动要求扣分。正是他对待学习讲诚信,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周总理更是坚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信用的楷模。因此,我认为在学习上讲诚信有百利而无一害,只有讲诚信才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会碰到没有听懂的课,还会有许多不会做的题,这时就需要请教他人,把不懂的问题搞懂,最后知识才会掌握得很牢固。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懂装懂,最后什么都学不到。对待学习我们一定要讲诚信,只有诚信,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同学们,让我们以诚信收获成功,用诚信开启知识之窗,用诚信鼓起前进之帆。

对待交往讲诚信

同学们一定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吧?一个放羊的小孩两次捉弄大人,大叫“狼来了”,看着受骗赶来的大人哈哈大笑。但是,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却没有人再去理睬他的呼救了。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影响很大,那个小孩在与人交往中不重诚信,肆意戏弄别人,结果人们不再信任他,最终酿成了被狼咬死的惨剧!同学们,这说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讲求诚信是多么重要!一个不讲诚信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也不会交到真正的朋友。

有一位名人这样说过“我在小学校园里学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识,学会了借东西一定要还,学会了把自己拥有的分享给他人,学会了真诚待人,学会了诚信。”可见,诚信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那么,什么是诚信?诚信就是做人要诚实,讲真话、表里如一,真诚不虚假;说话要算数,遵守诺言,重信誉,讲信用。诚信是道德品质的一个方面,更是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同学们,想一想你在与同学交往中做到讲诚信了吗?当同学做完值日,你能做到不乱扔垃圾吗?当你在离开座位后,自觉地把椅子贴着课桌放回原处了吗?当你与别人约好一起活动时,你守时了吗?当你答应了别人一件事,你努力做到了吗?这些看起来是点点滴滴的小事,却展现的是诚信的风采。养成诚信好品质需要从小事做起,更需要坚持去做。

同学们,诚信,是一粒种子,只要辛勤耕耘,就能绽放美丽的花朵;诚信,是一股清泉,只要奔流不息,就能滋润干渴的心田。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广阔的天地;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精彩的世界;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明天。愿每一位同学都能乘着诚信之舟,驶向前程似锦的明天!

对待网络讲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负责任的伦理规范。当今在人类数字化生存的网络时代,面对日益盛行的电脑和网络,我们也要讲诚信。

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我们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学会更多的课外知识。我们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尽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得到老师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可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具备的。

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同学不顾父母老师的劝导,过度依赖电脑,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课也不上,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有的同学做了网络的俘虏,成了“小网虫”;还有的同学因整天看着电脑,眼睛受到严重损坏,成了近视;有的同学上网的目的只是打游戏或者聊天,一刻也不停歇;甚至还有的迷恋网吧,对上网上瘾,甚至酿成了惨剧。据报道,有个少年因五天五夜泡在网吧,血液未能正常流转,致双脚麻木浮肿不能行走;有个少年在网吧玩游戏,剧烈的打斗场面,使他过度激动,心脏病突发,骤然死亡。甚至还有的少年为了凑足泡吧的钱,便欺骗父母、家人和同学,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在此,我想问问那些还迷恋于网络游戏,沉浸在虚幻甜蜜中的同学:你是否对疼爱你的父母、辛勤培育你的老师、真心帮助你的同学讲了诚信?你是否对你的所作所为负了责任?同学们,快从虚幻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吧,远离那些不文明,不健康的东西。

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当上好现代信息技术课,掌握基本的电脑技能。条件允许的话,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可适度适量的上网,并做到五要五不要: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建立诚信的网络要从我们自身做起,遵守网络道德,自觉抵制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和不健康的东西,做个诚实、合格的网民,以便使网络更好地服务于我们,伴我们健康成长。

对待公德讲诚信

何为诚信,顾名思义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同学们,你是否随手拧紧过哗哗流着水的水龙头?看了图书角里的书是否随手把它放回原位?看到地面上有纸屑、塑料袋等垃圾,你是否又随手捡起丢入垃圾桶呢?„„这些举手之劳,只需耽误你一点点时间,然而,正是你这“随手”,便可换来生活环境的和谐、人际关系的融洽,维护了社会公德,你这“随手”正是讲公德的体现。

今天,我们倡导每一位同学,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保护我们美丽的校园环境做起。有人说:“赏心悦目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奋发图强的氛围可以催人奋进”,说明创造优美环境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们都希望置身于这样一个美的环境中:清晨,我们在百花丛中晨读,优美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增强了我们的记忆;课间,我们在干净整洁的楼道里玩耍、休憩,养精蓄锐准备着新的挑战。我们需要美的环境,我们呼唤美的环境,而美的环境更要我们每个人去创造。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还有不少与美不和谐的音符,不文明行为、不文明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希望全体同学,在见到老师、长辈和同学时要问声好,看见校园有废纸、瓜果皮、塑料袋等垃圾能主动捡起,改变乱抛、乱丢、大声喧哗等不文明现象,要用美的语言和美的行为,来创造美的环境。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每件小事情做起,遵守公德,崇尚文明。只要人人都讲诚信,文明之花就会开遍全社会。愿每一位同学因诚信多了友谊,因诚信添了风采,因诚信而走得踏踏实实,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公民。

诚信小学生国旗下的讲话 篇2

1、我国古代传统道德的“诚信”内涵

诚信, 作为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 最早出现在先秦儒家并流传至今。在古代, “诚”与“信”各含其义, 经常单独使用。

在我国古代对于“诚”的内涵解释可以概括为: (1) “诚”是客观存在, 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 (2) “诚”是个人对道德品行的内在需求与选择。 (3) “诚”即真实无欺。具有忠诚于自己和真诚对待别人的双重含义。由此, 要求人们: (1) 实事求是。对待事物要上升到修养道德范畴。 (2) 忠诚。要相信自己的事业和追求。 (3) 真诚。在人际交往中, 为人处事要和善。

“信”, 从字面上, 是从人从言, 言行一致, 信守承诺的意思。综观以上, 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诚信”二字就是:“内诚于心, 外信于人”。“诚”是“信”的内化、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实践表现。“诚”是人对道德伦理的个体选择, “信”则是社会群体的相互行为。“诚”、“信”二字是互为表里, 不可分割。

2、“诚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内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内涵也在不断地被丰富和扩张。在商业资本全球加速流动的今天, “诚信”的社会功能被赋予了“理性的经济制约”这一时代内涵。主要表现在:

(1) 从现代诚信的产生和发展看, 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规律。资本阶级夺权以后, 人们识别到“若长期违反规则, 那么无论在长期的商业竞争还是顾客竞争中都难以立足和发展。”因而被迫接受这一规则即“诚信”。

市场经济要求厂商在更广阔的空间寻找最效率的生产合作方式。经济链条日益多维化和复杂化。而“诚信”作为基础性因素在此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2) 从本质上来看, “现代诚信”已经成为潜在而巨大价值的商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经济的增长已由单纯依靠技术投入转向依靠技术和资本二重因素。当一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信用良好, 信誉体系完善时, 诚信便可产生“品牌无形资产效应或以品牌吸引资本, 以资本增值品牌;或销售无形资产获得更多的资本和财富。

(3) “诚信”的存在以“法律性”和“契约性”为基础。

现代经济关系的交换方式已由商品与货币的交换转变为商品、货币和信用三者之间的交换, 使经济主体交往的风险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有效的控制风险、合理的规避风险, 以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为满足这种要求, 契约和法律应运而生。

“契约”是两人以上相互间在法律工具上具有约束力的契约。其表现形式如“合同”、“票据”等, 同时也是“信用”的外化。因而在市场经济中, 诚信还是法律规范与法律要求。

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诚信”是社会主义先进性的重要特征,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主体继承者,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流群体。所以诚信教育主体应该是高校。然而, 在当今高校中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一问题, 高校在诚信教育中既要注意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 同时也要与时俱进, 拓展诚信教育内涵。使之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诚信教育途径

1、以社会主义市场要求为依据,

注重提升当代大学生经济价值

辅导员在日常诚信教育中, 要将诚信的现代内涵有意识地渗透到思想教育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认识到:“诚信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并成功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素质。”

2、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诚信管理机构”, 完善大学生诚信管理机制, 使学生诚信由制度约束向行为自觉转化

“大学生诚信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大学生诚信管理制度和大学生诚信指标体系, 依据制度和指标体系对大学生诚信道德开展合理评价, 最终评价结果以“诚信档案”的方式加以管理。

3、建立大学生诚信查询系统, 营造“诚信为荣”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诚信查询系统除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外, 还应包括:学习诚信记录、生活诚信记录和工作诚信。学生个人诚信查询系统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诚信教育的过程, 是诚信品质内化于校园的过程。是学生大学期间品德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体现。

参考文献

[1]唐国战:《诚信内涵研究综述》, 《社科纵横》, 2005年8月总第20卷第4册。

[2]冯霞、淦家辉:《诚信的现代内涵及诚信教育的新要求》, 《江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4期。

[3]杨晓明:《四书五经·中庸》, 巴蜀出版社, 1996年。

[4]张燕婴:《论语》, 中华书局, 2006年。

[5]马克思:《资本论》, 上海三联书店, 2009年。

国旗下的讲话≠训斥 篇3

与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一起聊天,不知何故,她五岁的儿子突然蛮了起来。我和朋友慌了手脚,但还是想方设法赶紧哄骗他,而小家伙却一点也不买账,不管我们怎么施弄伎俩,他也不予理睬。朋友实在没办法,只好亮出最后的撒手锏对儿子说:“你知道这位阿姨是谁吗?她是老师。”嘿,这句话还真灵验,刚才还蛮气通天的孩子一下子就像六月的阴天转为晴天。其实,把老师作为威吓孩子的“武器”并不止朋友一个。邻居家的小孩与父母闹别扭,妈妈只要说“我打电话告诉你的老师。”她马上就乖乖地说“妈妈我错了,不告诉老师,好吗?”这不把老师的力量神话了吗?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心里总喜欢嘀咕这句话。但每次过后,同一个问题又总是萦绕在我脑海中: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力怎么就这么大呢?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星期一早晨。这是第七周,轮到总务主任在国旗下讲话。作为学校后勤部门的主要领导之一,针对当前学校卫生状况较差,学生行为存在诸多不文明等实际现象,主任决定把讲话内容圈定在“文明”上。我们知道,国旗下的讲话与升国旗、唱国歌这两个程序一样庄严而又神圣。因此,总务主任当机立断立于升旗台中央,居高临下地面对全校师生开始了这场演讲。微型话筒虽然很小,但它把总务主任那气势恢宏、铿锵有力的声音传播得很远很远。每一位学生在鲜艳的国旗下都认真地聆听着从总务主任嘴里迸发出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和每一句话。不知是出于激动,出于职业原因,还是出于对学生平时种种不文明行为的深恶痛绝,总务主任的声音显得越来越大,以至于我们能很清晰地辨别出那是一种批评,一种很严厉的、近似于破口大骂的、使人听了毛骨悚然的批评。我看了看总务主任,此时他正铁青着脸,用一双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着全体学生,那架势似乎就要用他机关枪般的眼神和严厉的批评立即扫灭学生所有的不文明行为,使他们立刻与文明起航同行。

无论是作为总务主任,还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确实有必要指出并帮助学生纠正一些不文明习惯,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做一个有几千年文明礼仪之史的传承者、被别人称道的有教养的人。可利用国旗下的短暂讲话来进行这种大规模的训斥,它真的能立竿见影?让学生自觉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并就此改掉?我想不会。这样的讲话非但起不了好的正面引导效果,还会让学生打心眼里鄙视这位演讲者。国旗下的讲话,在我看来,它应是一种心灵的交织与渲染,灵魂的交流与碰撞。它应该有血有肉,有具体的生命,能让学生在教师激情飞扬的妙语中回味,在典型事例中深省。它应该有很强的辐射力,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让他们听后立即想去干点什么。换句话说,国旗下的讲话应具有励志作用。

不可否认,总务主任的初衷是好的,可他使国旗下的讲话演变成了“批斗会”,这不仅违背了原先国旗下讲话的原则和本质,还让学生对教师更畏惧了三尺。当然,这位总务主任的严肃与排山倒海般的批评也正给了我“老师缘何在学生心中拥有巨大威力?缘何能成为家长管理孩子撒手锏原因”的最好答案。由此我试想,如果总务主任在写讲话稿时能换一种口气婉转地表达,把坚决的否定改头换面成恰到好处的疑问或反问,就像有些教师在课堂中把自己喜欢问的“为什么”改换成“你是怎么想的”便于学生回答一样,那么学生在老师的“看到乱扔垃圾的同学你会想些什么?如果看到路过的地方正好有废纸,你会捡吗?这是一座环境多么幽雅的校园啊,我们有理由破坏吗?”等问题的促动下就会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诚信之本国旗下的讲话稿 篇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相聚于此。我是xx班的。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诚信如百花盛开一样沁人心脾。

“一言九鼎,重于泰山。”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孔子的“言必行,行必果”到鲁迅的“诚信为人之本”,可见诚信已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流淌了几千年。然而现在的人们为了金钱、地位,已经把最美好,最珍贵的诚信给一点点地弄丢了。“扶不扶”的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电话诈骗、短信骗钱等等,骗子们的`手段层出不穷;黑作坊,缺斤少两等,商人们的诚信也在逐渐丧失。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人无信而不立”,商鞅不仅能利用变法去利国利民,而且也十分守信用。当时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还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信任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金。百姓们感到十分奇怪,没有人敢来搬木头。商鞅又把十金换为了五十金,有个人终于禁不住诱惑,把木头搬了过去,商鞅立即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自己的守信。不久后,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就在全国推行,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可见诚信是人格之花那芳香的来源。

“伟大的人格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有一个士兵不善于长跑,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远落人后。忽然他遇到了一个岔口,一条标明是军官跑的,而另一条则是士兵跑的。虽然他知道走军官的那条路可能会占到便宜,但它还是向士兵的那条路上跑去,结果他成了这次比赛的第一名,过了几小时后,大批的人终于到了终点。最终,他们才醒悟了:诚信才是军官们所看重的。

在许多人看来,有时诚信似乎很傻,因为诚信往往会伴随自身利益的失去,可我们反过来想,也许下一个丧失诚信而受害的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诚信小学生国旗下的讲话 篇5

认真复习,诚信考试

吴湘紫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时光匆匆,白驹过隙,一个学期已经到了尾声,下周我们将迎来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因此,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认真复习,诚信考试。

期未考试作为一种阶段性的重要测试,对同学们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总结平日学习中的疑难点,重新对遗漏或不牢固的知识进行掌握,合理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认真全面的复习过程远比考试本身更重要,同时,认真全面的复习也是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平常学习好一些的同学应该利用这次复习的机会,在知识的迁移、在训练能力上下功夫,做到熟能生巧、举一返三,使自己在学习上再上新层次,进入更高的学习境界。原来基础薄弱的同学应充分利用复习的时机,狠抓基础,查漏补缺,做到复习到位,消化到位。此外,就是要在考试答题的时候,应仔细审题、了解题意,以免因粗心大意答错了原本能答对的题。

我们在抓好复习的同时,更要一如既往的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做到诚信考试。大家都知道“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是做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具备的道德素质。珍爱诚信,拒绝舞弊,用实际行动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是每一位学生的义务。每一位同学要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斩断侥幸之念,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的荣辱观,牢记: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诚信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考试作弊不仅是对学校考风考纪的破坏,也是自我否定的表现,是自信心匮乏的表现,是对诚信的践踏!人们常说:考试不及格还有机会,考试作弊将失去机会。为此,希望同学们:诚信应考,宁丢分数,不丢人格!

同学们,让我们以良好的心态,科学的方法,充分的准备,为这次期末考试呈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自己收获一份自信和喜悦,为家长与老师送上一份答谢与回报。最后,预祝各位同学考出最优异的成绩。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诚信演讲稿 篇6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与诚信同行》。

诚,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信,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像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它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谎言就像细菌一样,有了一就有二,结果就成了习惯。

英国著名文学家斯威夫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说一次谎的人,很少发现自己会负担多大的重荷。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了说一次谎,不得不另外发明二十句。”这段话想必已经把谎言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撒谎可能得到暂时的利益,但却严重地损害了自己的人格。

每个同学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的那个孩子就是因为骗人,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结果被狼吃掉了。8岁的列宁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当时因为害怕没有承认错误,事后他用书信的方式向姑妈道歉,主动承认自己说了谎,最终赢得了姑妈的原谅和信任。同样是两个孩子,前者因为一时贪玩,用谎话出卖了自己,让自己成了恶狼的口中餐。后者却因为自己的过失而坐立不安,设法去弥补,最后赢得了别人的信任。

同学们,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真的讲诚信了吗?想一想当你在地上捡到东西,你会自觉归还失主或交给老师吗?当你从班级图书角里借书以后,能及时归还原处吗?当你答应了别人的事,你努力做到了吗?这些看起来是一件件小事,但诚信就在这点点滴滴中。

其实,讲诚信并不难,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就行。例如我们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要主动的还给卖主;自己捡到了钱物,要主动交给失主或老师;别人向你求教知识时,会就是会,不会就说不会;答应别人的事要办到等等。下周,我们即将迎来期中考试,你会诚信考试吗?我想你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都知道,考试作弊,作业抄袭是不诚实的行为,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小事,不曾在意,深入的想想,这不是严重地损害了一个人的做人的原则吗?考试考砸了,下次可以再努力!反之,如果抄袭,作弊,成绩虽然优异,但却自欺欺人,有良知的人会发现自己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吧!有了诚信,大家才能以心换心,人与人之间才会以诚相处。也许你只是路旁一株普通的小草,无法如鲜花般灿烂迷人;也许你只是山涧一条不为人知的清泉,无法如大海般浩瀚奔腾;也许你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平常之人,无法如伟人般惊天动地举世瞩目……你可以如此普通、平常、默默无闻,但绝不可以丢掉诚信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让我们与诚信携手同行!

诚信小学生国旗下的讲话 篇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人们越来越关注德育实施的效果。国旗下讲话作为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实效性也必然影响着德育的效果。尤其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 国旗下讲话作为每星期一一次持续六年的道德教育形式, 其实施效果对学生道德的养成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 小学国旗下讲话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其内容和价值指向如何?是否还存在不足呢?

笔者选取苏州市某小学2013~2014 (1) 、2014~2015 (1) 两个学期的国旗下讲话稿, 从主题和内容方面进行分析, 以探求国旗下讲话在小学的实施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国旗下讲话文本分析

(一) 国旗下讲话主题:注重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 缺少法律意识、心理健康等教育

在教育学著作中, 德育是一个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的概念,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 德育包括的内容也很多, 有教师这样形容德育:德育是个筐, 什么都能往里装。檀传宝指出:“不管德育的内容多么丰富, 现实的德育至少应该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发展还应包括环境教育、毒品教育、生命教育等。”[1]在具体的学校德育中, 国旗下讲话内容都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德育的呢?通过对苏州市某小学2013~2014 (1) 、2014~2015 (1) 两学期每学期都有的17次国旗下讲话的题目进行整理, 笔者发现不管是2013年还是2014年, 内容都主要集中在政治教育 (爱祖国、爱人民、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品德教育 (诚信、感恩、美德榜样等, 品德教育包含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内容) 、行为习惯教育 (节约、身体健康、文明上网、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养成) 、安全教育 (热爱生命、校园安全、食品安全) 四个方面, 还有庆祝教师节、迎接新年、期末复习等时节性主题教育。主题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 国旗下讲话缺少法律教育、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也没有随着社会发展所应该重视的毒品教育、环境教育等内容。在已有的政治教育、品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安全教育、时节性主题教育五个方面, 品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方面所占比重比较高, 各占每学期的30%左右, 其他方面教育没有显著差异, 都在10%~20%之间, 所占比例比较合适。

(二) 国旗下讲话内容分析

1. 政治教育:大、空、形式化

在两学期的国旗下讲话中, 共有5篇是关于政治教育的内容, 其中3篇是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 1篇是关于中国梦教育的, 1篇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 如表2所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政治信仰的确立对道德教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 他这样描述“真正的人”的特点:“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真实性和完美性, 对人与人之间那种视人类理想发展顶峰的共产主义关系, 要有明晰的概念, 深刻的理解……善于珍惜祖国和共产主义等神圣的东西, 就像珍惜自己心上的爱物和神圣东西一样……”[2]通过对这五篇讲话的内容进行分析可知, 国旗下讲话政治教育部分的内容存在太大、太空、形式化、内容重复等问题。例如题为“青少年要把“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作为青春启航的动力———迎接国庆65周年国旗下讲话”这样写道:“同学们, 你们是祖国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党和人民对你们寄予殷切的期望。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 争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让我们从自身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做起, 把‘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作为青春启航的动力, 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正能量, 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题为“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讲话提出这样的要求:“亲爱的同学们, 让我们不光要懂文明之礼, 更重要的是讲文明话, 行文明路, 做文明事, 倡导文明之风, 争做文明市民, 让我们小手拉大手, 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迎接全国文明城市的复评工作。”

诸如这样的表达还有很多, 这些国旗下讲话的对象是一至六年级即6~12岁的学生, 他们的身心发展程度有限,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这些话语他们很难理解。学校德育对青少年一代的政治信仰树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在几年级开始政治教育以及政治教育该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还需考究。针对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政治教育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的情况, 有学者认为低年级不宜进行政治教育, 理由是年龄太小, “大道理”没有办法被接受。笔者认为, 这也太绝对化,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曾指出:“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3]所以, 政治教育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时候教给学生, 而是怎么教给学生, 能不能找到与教育对象心理特点相契合的适当方式。如英雄人物故事、时事要结合实际生活、结合儿童兴趣等, 避免用“高射炮打蚊子”的道德教育政治化倾向, 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共鸣, 让其形成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以及社会主义信念等政治品质。

2. 品德教育:注重榜样教育, 缺乏事例新颖性

林崇德在《品德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曾指出:“6、7~11、12岁, 即小学阶段, 是品德发展协调性时期, 此时出现比较协调的外部和内部的动作, 道德知识系统化, 并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言行比较一致, 动机和行为也比较一致;随着年龄的递增和道德动机的发展, 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逐渐增大。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道德信念以提高道德行为的思想境界。”[4]同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也指出:“7~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该阶段的儿童认知活动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 并掌握了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 但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 只能将逻辑运算应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 还不能将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的概念。”[5]结合二者的理论来看, 小学阶段品德教育应该结合具体事例发展学生道德信念, 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

在两个学期的国旗下讲话中, 共有9次 (如表3所示) 是品德教育的, 其中身边美德榜样教育5次, 占55.56%;感恩教育2次, 诚信教育2次, 各占22.22%。身边美德榜样教育占一半以上的比例, 基本根据学生品德发展及认知发展特点进行德育,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 美德榜样事例基本相同, 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 身边榜样的优点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而不是仅仅围绕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给灾区捐款等几项内容。两学期听了5次相似的内容, 一个小学生在学校要学习12个学期, 那就要听30次左右, 这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倦心理。

其次, 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内容空洞, 只是喊口号, 例如题为“诚信”的讲话内容:“人生活在社会中, 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处理各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 而诚信, 也是规则中重要的一条, 如果不遵守自己的诺言, 人与人之间就会失去信任, 社会也就变得虚情假意, 非常可怕。因此,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 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 更是一种准则。”题为“学会感恩”的讲话内容:“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对于别人所给的帮助, 哪怕是一点一滴, 都应当怀有感恩之心。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品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感恩之心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化为感恩之行, 让我们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做起, 来珍惜生命给予我们的一切。”口号德育表面上看起来面面俱到, 实际上却收效甚微, 品德教育应该抛弃叫卖模式, 转向更具体的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教育的方式, 让学生有机会说自己想说的话。

3. 行为习惯教育:缺乏具体性

在两个学期共34次的国旗下讲话中, 有10次是行为习惯教育的, 如表5所示。具体包括:勤俭节约 (1次) 、身体健康 (3次) 、文明礼仪 (2次) 、文明上网 (2次) 、习惯养成 (2次) 。从表5可以看出, 2014~2015 (1) 、2013~2014 (1) 这两个学期每学期都有关于校园文明礼仪、文明上网、锻炼身体、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校园文明礼仪、勤俭节约、文明上网等主题均存在喊口号、不结合学生具体需求的问题, 例如, 12月8日国旗下讲话“校园文明礼仪”讲到:“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 是美好心灵的展现。注重仪表形象, 养成文明习惯, 掌握交往礼仪, 融洽人际关系,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10月20日国旗下讲话“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讲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如甘霖, 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它似雨露, 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实。联合国专门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为‘世界勤俭日’, 提醒并要求人们在新世纪不要忘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12月22日国旗下讲话“文明上网”讲到:“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如果我们在上网时对不良信息不加以抵制, 不能够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就会对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的小学生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在此, 学校向全体学生发出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做文明上网的好学生的倡议。”习惯养成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需求和特点, 小学阶段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体现在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 具体又包括时间概念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守纪律、不喜欢写作业、不懂礼貌、马虎、不讲卫生等, 国旗下讲话应该针对学生具体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 例如, 针对小学生时间概念不强的特点, 国旗下讲话可以设置一期让优秀学生讲述自己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的, 并且教学生如何制定计划, 将良好习惯教育落实到实处。

安全教育 (如表6所示) 、时节性主题教 (如表7所示) 存在同样的问题。

三、基于国旗下讲话的小学德育误区分析及建议

(一) 小学德育缺少法律教育、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从对国旗下讲话稿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国旗下讲话主题缺少法律意识教育、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基本没有涉及与时俱进的环境教育、毒品教育等内容。在小学德育过程中, 应采用合适的方式向学生普及基本的公民修养, 法律意识、国情现状, 例如可以利用电视节目,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和湖南卫视联合制作的大型国防真人秀节目《真正的男子汉》就是一档能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电视节目, 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能够了解我国军人训练方式、解放军英雄人物故事等内容, 也能产生对当军人的向往, 培养不怕苦、不怕累、不抛弃、不放弃等品质。环境教育可以利用视频告诉学生雾霾的形成原因以及危害, 教会他们如何在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以减轻雾霾。

(二) 小学德育重道德说教, 轻道德情境创设

在两个学期34篇国旗下讲话稿中, 大部分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道德学习应该是学生在如沐春风般的道德情境中改善认知、陶冶品性、习得良好的道德习惯的过程, 外在的道德强加很难逼迫道德学习过程自发产生。”[6]小学德育也一样, 应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情境, 而不是简单地说教。因此, 德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创设德育情境, 例如创建优良的校风、学风、班风, 还应该注重德育工作者本身的言传身教, 与学生进行平等的道德对话, 与学生一起实现道德成长, 鼓励学生通过模仿, 自主选择、积极构建等方式养成道德人格。

(三) 小学德育主题宏大、内容空洞

在国旗下讲话稿中, 不管是政治教育、品德教育还是行为习惯教育、安全教育、时节性主题教育, 都存在主题宏大、内容空洞的问题, 国旗下讲话变成了“照稿宣科”的形式。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 德育缺少计划性、系统性。学校应该把国旗下讲话纳入德育计划, 围绕具体的主题, 用事例讲述使讲话变得生动, 学生容易接受。其次, 德育形式单一, 国旗下讲话基本都是由学校领导、教师或者学生在台上念稿, 甚至有时候念的稿子不是演讲者本人写的, 而是负责德育的教师准备的。国旗下讲话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多采用班级负责制、表演等形式, 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即使是像爱国这样宏大的主题也可以联系学生经历进行教育, 尽量避免主题宏大、内容空洞等问题。

(四) 小学德育缺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的德育目标

在搜集国旗下讲话演讲稿阶段, 笔者发现有的学校国旗下讲话内容已经形成了一个模板, 每学期都在这份模板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稍作改动。试想一下, 学生在学校长达6年的时间里重复听到这种讲话时, 感觉是多么枯燥乏味。学校应该以生为本, 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存在很大的差距, 每次国旗下讲话都让不同年龄的学生听一样的内容, 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 应该设置不同的德育培养目标, 采用分层教育形式, 例如低年级学生着重行为习惯养成、品德养成教育, 中年级学生注重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教育, 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谈谈价值观、人生观。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国旗下讲话折射了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德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反思, 以求将德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6]檀传宝.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3][美]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 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2.

[4]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小学校长国旗下的讲话 篇8

六年级的同学已进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很快要进入总复习阶段,学习任务不象以前那样轻松了。你们觉得学习苦吗?

学习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为什么古代有人读书时要头悬梁、锥刺股?为什么有一部分同学害怕学习?但学习似乎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北宋大文豪范仲淹幼小时生活很苦,严冬时每天煮一锅粥,凝固后划成四份伴着咸菜吃,省下时间用来读书,还吃得津津有味。高尔基也曾说:“我扑在书本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对于他们,读书已经变成无可比拟的乐事,哪里还有什么苦呢?

学习,有甜也有苦,各种滋味需要亲自去体会了。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被迫埋首于书堆中,这时候,可能所有书本的名字不是讨厌就是可恶,在这种情况下,读书真是苦不堪言的事了。数学,大概最能使人领略到读书的苦与乐。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弄得焦头烂额,仍不得其解,那时必然是心烦意乱。可是,如果再刻苦钻研一下,答案一旦被解了出来,你一定能体会到眉飞色舞的感觉了。假如没有开始的“焦头烂额”,哪来后面的“眉飞色舞”呢?所以不要因为有时尝到了读书的痛苦,而放弃读书、放弃钻研。为什么有的同学喜欢钻研难题、喜欢自学各种知识?因为他们尝到了学习的快乐,觉得读书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

其实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体会过学习的快乐。有些同学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他们也有喜欢学习的东西,有的同学喜欢学习科学知识,有的同学喜欢看历史书,还有的同学喜欢看体育方面的书,喜欢看是因为他们能从这些书中感受到快乐。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如果你希望将来能继续学习、研究你喜欢的知识,如果你希望长大后的工作还是学习研究这些知识,那么现在必须要全面打好学习的基础。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只读自己喜欢的书,对目前自己不喜欢的功课,也必须下功夫去学好,只有现在学好各门功课,打好坚实的基础,将来才能进入更好的中学、大学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体验到更多的学习的快乐。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时一本书就能改变一个人。我曾经看到一位学生的一篇文章《书的启发》,小作者原来是一个不讲礼貌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可能是习惯成了自然的缘故吧!做什么都依旧是不讲礼貌。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他没有朋友。直到某一天,他在书上看到了一个故事,他立志要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于是,他努力改掉了不讲礼貌的坏习惯,成了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好学生。

陈景润,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以至后来因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还有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缔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

为了读书,为了学习知识,在革命战争年代,很多人为了保护书、为了能读书而献出了生命。

知识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甚至也能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很多同学听说过以色列这个国家吧,这是一个犹太人建立的面积很小的国家,历史上犹太人曾经多次被别的民族入侵而差点灭亡,他们的财富一次次地被掠夺,这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一切财富都是暂时的,只有知识是永远属于自己的。因此犹太人特别善于学习,也因此成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以色列建国后,曾经同周围的很多国家打过仗,最终以他们先进的军事装备以少胜多,赢得了战争。

国旗下讲话诚信做人,诚信应考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诚信应考》

风来了又走,花开了又落,又是一秋繁华!时光飞逝,不经意间,本学期的学习已被时间消逝了,我们即将迎来期末考试。

同学们,你是否在考试以后拿到“带着面具的分数”还沾沾自喜,甚至在别人面前耀武扬威呢?今天,在期末考来临之际,我要告诉大家:诚信做人,诚信应考。

诚信是为人之根本。孔子说:“言必诚信,行必忠正。”鲁迅说:“诚信为人之根本也。”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没有诚信,何来尊严。”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先生说:“不是别的,是诚信创写的历史佳绩。”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同样是每一个考生必有的品质。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拿虚假的分数来欺骗自己,欺骗自己的父母,欺骗自己的老师。

诚信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人格,是一种精神,是一个人道德范畴中重要的成分。诚信不但是一种自尊、自重、自爱,更是真实的自我、坦荡的自我、诚信的自我,这是一种光荣。很难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会赢得人们对他的认可,对他的赞同。古人云:“积习成性,积性成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从拒绝作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诚信’二字,正‘诚信’在我们的心灵深处闪闪发光。

同学们,诚信的话题本来就很古老,在今天,我们再一次将它从时间的沙岸上拾起,就是为了证明它的不可或缺,就是为了证明我们能够用智慧战胜自己的弱点。诚信如此重要,我们更应倍加珍惜,如果仅是为了相对漂亮的分数,或是逃避一时的难堪,而在自己的回忆里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岂不可惜 ?我们不把“诚信”只挂在嘴边,我们也不把“诚信”顶在头上,我们更不把“诚信”踩在脚下,我们要把“诚信”藏在心里,然后在实际行动中真实地证明自我,真实地展示自我,凭自己的辛勤汗水和真才实学,在考场上发挥出色水平,弘扬求实学风,维护知识尊严!以诚信应考为荣,以考试舞弊为耻,交出自己一份自己真实满意的答卷,同时也交出一份熠熠发光的诚信答卷。

诚信小学生国旗下的讲话 篇10

关键词:诚信教育,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防范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惠及广大贫困学子的一项政策性贷款,它体现了国家教育机会公平、社会福利公平以及加快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根据办理的途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助学贷款;另一种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概念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为学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2007年8月起,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五个省市开始试点开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2008年秋季,在各省市本着自愿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覆盖范围,大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使得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受益。由表1-1我们可以看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对于国家助学贷款具有以下特点:其更多的保障了借款学生的利益,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高校方面不需要承担风险和管理责任,金融机构又不管理贷款风险;相对高校和金融机构来说,政府则需要承担更多的监管责任。

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现状分析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自2007年8月开展试点城市到2009年在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全面推行政策。短短两年的时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贷款形式快速推行开来。根据教育部2013年11月13日在中国教育报发布的《2012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累计国家助学贷款发放263.45万人,发放金额高达149.03亿元,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人数169.67万人,占当年发放贷款人数的69.96%,发放金额97.03亿元,占当年发放贷款金额的71.11%,比上年增加25.33亿元,增长35.33%。不管从人数,还是从金额来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比例均接近七成,远远超过国家助学贷款比例,占据了贷款的主导地位。

据了解,湖北省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来,从2007年开始试点发放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已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达27.27亿元,资助学生人数达46.5万人次,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量及受助人数位居全国前列。

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全面推行,每年申请贷款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在申请助学贷款和还款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也慢慢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材料信息失真缺乏诚信

我国高校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要提供村(居委会)、镇(街道办)和县(区)民政局的三级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书原件、父母亲身份证复印件、学生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学生证原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书、学生成绩单等一大批申请材料,学校和银行根据学生提供的这些证明材料进行初审、复审和最后审批发放。从程序本身来说,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材料应该是真实、合法、有效的。但是个别学生在贷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人信用危机令银行和学校吃惊,从近几年统计情况来看,有些恶意欠贷的学生所提供的材料普遍存在虚假信息现象。这充分说明,确实有个别学生从一开始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时就存在刻意的主观欺骗等不诚信行为。这种不诚信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主观骗取助学贷款的行为,虽然是极个别行为,但往往也是恶意欠贷款的典型代表。

2、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资金使用上缺乏诚信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贷款,其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的压力,让贫困家庭的学子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但有的学生申请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后,还瞒着父母要学费和生活费或向亲朋好友借学费和生活费,拿到的贷款用于买电脑、买高档手机、上网玩游戏等;有的学生瞒着家人申请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后,挪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炒股、做生意;有的学生甚至因谈恋爱或交朋友开支太大转而提供申请材料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

以上这些情况,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少数受贷学生没有履行助学贷款的义务和承诺,将这一政策性资金用在相应的学费或生活费上,从而发挥其本质作用。

3、部分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还贷缺乏诚信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实行的是无担保的信用方式提供的个人信贷消费贷款,信贷的偿还很大程度取决于大学生的诚信度。由于我国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全社会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没达到较高的水平,部分受贷学生抱有贷款不还的主观意识,致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发展得不尽人意。大学生毕业后工作流动性大,分布范围广,给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部分银行面对低还贷率的现状,不敢轻易向大学生发放贷款,最终受害的是更多急需贷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同时也造成了一方面商业银行款项贷不出去,另一方面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贷不到款的困难尴尬局面。

三、当前高校在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最集中地反映在生源地助学贷款问题上,我们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在实际情况下,随着就业难度的加大,部分贷款学生毕业后的还贷能力不高。拖欠贷款的学生大致分为三类:部分的确因就业困难,无力偿还贷款;部分因毕业等原因流动性大,从而导致信息失联,银行无法进行款项催收;还有部分就是信用意识较差,抱有侥幸心理拖欠贷款。所以只有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才能最大程度的解决这些问题。

1、大学生诚信教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习惯于采用“单向灌输”、“我说你听”的一种固化的形式,忽略了大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导致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从而使诚信在教育中知行脱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言行不一致。而学校教育往往偏重于道德知识的传授,缺少道德行为的有效评价,说服力和约束力不强。

惩罚机制没有建立,缺乏制度的约束和缺少失信惩罚机制也是原因之一。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匹配,缺乏与市场经济体系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诚信的履行,而使讲诚信难以从道德层面上升到法制层面,使其成为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时过多地停留在原理的灌输,过多地强调中国古代的“诚信”传统,较欠缺吸收中外相关最新理论。在教学中所引的一些实例也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感染力,不能跟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引起共鸣。

现今社会的不良现象对诚信道德观提出了巨大挑战。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政治领域的腐败、职业生活领域敬业精神和诚实劳动的“贬值”、个人生活领域中人际交往间的互不信任,这些一系列不诚信现象的泛滥,使得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容易迷失方向。教育教学手段单一,固守传统教学的“老三样”,难以激发兴趣多样、思维敏捷的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当前,在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普遍采用信息单向传输的教学形式,没有广泛采用尊重学生主体,为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双向交流、讨论的形式。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两个重要环节,二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实践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理论教育的补充,更重要的是,它是帮助大学生认同和践行诚信,将诚信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和主动追求、形成诚信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2、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社会转型期,一些负面因素对学生诚信道德价值观的冲击。经济生活中的欺骗现象、不诚信现象渐渐地向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蔓延。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群体,难免会受到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

新一代大学生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新的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伦理道德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社会瞬息万变,在没有成熟的法律、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无所适从,其生活和观念处于无序状态,容易受不良的事物所感染。本来就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的条件下,一旦助学贷款采取失信的行为能获得“收益”,就竞相效仿。

当前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显然还缺乏现代化、前瞻性的眼光,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形势。二是教育理念落后于高校改革的形势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投资主体、收费和分配制度等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改革的深刻变化直接导致大学生思想和生活的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对主体地位的要求和愿望更加强烈。面对这种变化,大学生诚信教育要主动求变,才能适应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使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估计不足、认识不够、研究不透、办法不多,在实践探索上落后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

学生诚信教育要取得实际效果,内容应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应靠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高校应针对当前的社会诚信问题开设一些选修课或讲座,与学生共同讨论,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社会诚信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虽然走出了封闭环境的束缚,但在开放的程度上仍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仍不能适应大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在社会层面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局面还未形成 ;二是在高校层面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孤军奋战的状况还没有彻底改变,所有教师、管理人员、教育环节、课程都担负着育人重任的责任意识还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没有真正形成。

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中国传统伦理学,从客观上说,为“诚信原则”奠定了价值取向的基础,是我们应继承发扬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守信须先立诚,立诚必须达信,两者相互作用即诚实信用。

我们必须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加强制度建设,严惩失信行为,构建诚信社会建设诚信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应找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解决好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建立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只有真正达到管理上重视、制度上健全的时候,“诚信”才不只是一句空话,违反诚信原则的人才不敢为所欲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更有成效。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无担保、无抵押的纯粹意义上的信用贷款,但由于现在学生的个人申请和家乡证明都不足以信,无形中增加了学校和银行对学生家庭状况的了解和特困生鉴定的难度,在现行助学贷款政策尚不完备的情况下,银行贷不出,学生贷不到,致使生源地助学贷款不能发挥效用,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缺乏与发达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体系、信用机制和信用制度,银行和大学生之间彼此缺乏信任。

只有尽快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推行个人信用联合家庭信用制度,完善个人及家庭信用相关法律,借鉴美国信用制度的经验,成立专门的信用局来对个人进行专业的信用评估,使我国的信用制度尽快落到实处,也得以使助学贷款风险得以化解。首先从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来说,应尽快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学生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效果、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信用记录”作为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主要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生源地助学贷款还贷情况、学杂费交费情况、违反校规校纪情况、勤工助学情况、相关责任义务情况及履行承诺情况。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也是大学生确立自我诚信目标、体验自尊、增强诚信意识的过程,对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大学生信用监督与制约机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次从推行个人信用联合家庭信用制度来看,就是将个人信用与家庭主要成员之间的信用进行捆绑,形成双重的信用保障链接。在对个人进行贷款信用考察的同时,也对其家庭做出相应的信用考察,必须要求个人及家庭双方都达到信用审核条件,才能认定其个人信用考察合格,进而对其进行贷款发放等相关事宜。在个人信用联合家庭信用这种制度下,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种实效性较强的措施,它能够尽可能快的提升社会全体成员的诚信意识,使这种意识在个人的思想中进行内化,从而进一步形成个人的自觉行为。

上一篇:传统美德的呼唤 ——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情况调查报告下一篇:李渔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