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吉欧教育理论的特点

2024-09-13

瑞吉欧教育理论的特点(通用7篇)

瑞吉欧教育理论的特点 篇1

瑞吉欧教育环境创设原则

摘 要 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也非常重视环境,其环境创设颇具特色。本文总结了瑞吉欧环境创设的原则,希望能对我国幼儿园的环境设置有所启示。

关键词 瑞吉欧教育 环境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教育性原则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说明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同样,瑞吉欧教学法提出在儿童、教师和家长之间存在着第三个老师:环境。环境是“第三位老师”形象的指出了环境的教学功能。马拉古奇说:我们重视环境,因为环境有能力去组织、提升不同年龄的人之间的愉悦关系,创造出美好的环境,提供变化,让选择和活动能更臻完善。而且环境的潜能可以激发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的种种学习。①由此说明,环境和教师一样,对幼儿的学习起到促进和发展的作用,只不过环境的作用相对间潜在一些。瑞吉欧的环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他们更倾向于认为环境在教学方面的作用重点在于儿童对环境的理解以及运用空间来创造含义。即他们相信儿童能够很好的创造含义并且能通过生活在丰富的环境中来理解他们的世界,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课程或学习环境。美国教育专家Tarr曾在2001年做过一项研究,他通过比较美国和瑞吉欧学校的教室环境,得出瑞吉欧的学校环境不仅是学生所看到的也是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所理解到的。②家庭社区性原则

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幼儿园的教育要关注周围环境,关注社会生活,积极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有利的教育因素来丰富我们的课程内容,将幼儿园的课程真正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将对幼儿教育事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瑞吉欧人非常强调公众在教育领域的“参与”。他们认为幼儿园的教育事业是一项多方合作、共同参与的公共事业。这里的多方合作也包含了家长和社区和社会人员。瑞吉欧很注重三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所以即使在幼儿园这样的小环境,也能看到“社区”的身影。在形容学校和外面世界的联系时,Ceppi 和 Zini(1998)用了“渗透”这一词:“学校不应该是和外面的世界相冲突的,而应该是社会的本质和精华。当代社会的现实应该渗透到学校。”③例如,参观税务局,让幼儿了解收税的意义;参观消防大队,让幼儿体会消防战士英勇扑火的无畏精神;参观居委会; 让幼儿了解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帮助。动态性原则

为了胜任幼儿的教师,环境必须具有弹性:它必须让幼儿与教师不断地进行修正,以便维持符合时代的潮流,并回应幼儿与教师的需要。因此瑞吉欧学前学校的环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要定期评估和修改,应随着幼儿园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其教育工作者每隔一段时间对现有的空间和时间进行重新评估。他们将学校的一日活动分成几个时段,在每个时段,观察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活动情形,判断不同空间所呈现的环境品质与定位,特别针对是否能强化沟通的方面,然后与咨询委员会共同探讨观察的结果,决定是否对学前学校的空间进行修改,以及怎么样修改。

例如在戴安娜学校沿着艺术工作室和走廊直之间窗户下面的墙壁前放置的一个架子。上面的东西都很普通,但是因为它们的千变万化的排列和繁多的种类而变得不同寻常。

Christina Bondavalli是瑞吉欧的一所市立学校的教师,她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环境变动的必要性:“我们曾经为了发展儿童的象征游戏能力而在教室里放置了洋娃娃。很快我们发现儿童对积木和其它材料感兴趣,老师和家长就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后来,我们决定新拓展一个区域叫做建构区并作为主要区域,并把教室的环境重新做了调整。”④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环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考虑到儿童的兴趣的。

同样,瑞吉欧的学校大楼的设计和装潢也考虑短时间内的变动和以后的大变动。短时间内的变动可以考虑以下个方面:划分多块区域,以方便以后修改;装饰元(下转第250页)(上接第225页)素可以包含其他的设备和材料;壁板是可以移动的;家居设备等是可移动的,可旋转的或者有轮子的等。从长远角度考虑的变动涉及一下几个因素:学校的技术系统(电力设备,暖气设备,管件安装)可以随着时间推移是可以变迁的等。整体性原则

亚历山大在《永恒的建筑方法》一书中,有一段真实的描述了瑞吉欧?艾米利亚市的学校生活特色。“在一幢活着的建筑中,没有任何地方是用作生活的不同时刻的过度的。每一个地方都是一个让生活能够完全投入的地方;每一平方英寸都是有它一定目的并能够对人的某一时刻的生活提供支持的。正因为如此,这所有的部分应该是一个整体。”⑤他认为我们生活的空间和地方是“活着的”,瑞吉欧学前学校是“有生命的物体”,生活在其中的人和环境是在互惠互利的,环境具有移情的能力,对于居住在其中的人们不仅汲取而且给予。

这种建筑的脉搏跳动体现在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们对于环境的布置,他们提出“没有一处无用的环境”,并且要求环境的布置要体现室内外气息氛围的整体性一致性。因此瑞吉欧方法很重视学校内外的联系,他们认为一所学校是一个能感知外面世界的地方,因为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因此,他们的环境布置在很多方面是体现了与自然一致的整体性原则。例如,戴安娜学校的艺术工作室最外边的门朝着学校的院子和公共花园开着。窗户一直从玻璃门顶延伸到天花板。向外望去,满眼都是灌木丛新叶的黄绿色和黎巴嫩雪松针叶的蓝绿色。学校中间的小内院像一个神秘的花园,园里常青藤、五叶地锦和紫罗兰郁郁葱葱。

曾经亲自考察过瑞吉欧幼儿学校的腾守尧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那里的情景:瑞吉欧幼儿园几乎看不到现成的玩具。⑥他们的玩具就是树枝、各种形状的石头、粮食种子和树叶。废品收集站是他们的教具来源,老师和孩子一块儿从废品站里采集教具。乐器很简单,声音都是从身体发出的,拍手、哼唱。

综上所述,瑞吉欧环境是一种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它的环境创设首先强调环境的教育功能,也要求环境的创设既要遵循美学的同时又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教室内外的环境要体现与自然协调和与社区的相一致。从而让幼儿真正成为该环境的主人。

注释

① [意]马拉古奇.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张军红等,译.(台湾)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②④屠美如著.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孩子的一百种语言)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③⑥张金梅.谈谈环境的教育价值――从瑞吉欧环境创设获得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2(1):20-21.⑤ 季朝霞.处处皆有心――浅论瑞吉欧教育模式中的环境创设[J].学前课程研究,2007(3).

瑞吉欧教育理论的特点 篇2

1.1 幼儿观的误区

在瑞吉欧教育中, 作为教育对象的幼儿是在爱的包围下主动认知和感受世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发展社会关系的“自由人”, 这种爱的氛围是教师和家长、幼儿园和社区合作为幼儿营造的。而在我国, 教师与家长有着截然不同的幼儿观, 家长眼中的幼儿是“掌上明珠”却被套上了“赢在起跑线”的枷锁而不得自由;教师眼中的幼儿是他的工作对象和教育对象, 教师基于工作常规和职业道德工作, 但却没有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和主体性, 反而用一日课程表限制了幼儿的活动。在幼儿观的巨大差异下, 所谓的家园共育无疑是貌合神离的, 家长和教师给予幼儿的, 都不是对有意识有能力的独立生命个体的爱和尊重。

1.2 教师观的误区

瑞吉欧教育赋予教师以权威性的地位, 这种权威表现在幼儿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信赖、认同和服从。如方案教学中, 幼儿根据兴趣和经验开展主题活动, 但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适时的指引和支持, 幼儿信赖教师且常常根据教师的提问进一步思考。教师与幼儿的合作学习强化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这种通过师幼合作树立教师权威的理念和做法与后现代主义对教师权威性的重新解读不谋而合。但是在我国家园共育的过程中, 教师的权威性被曲解和滥用了, 它被教师解读成师幼互动中自身高于幼儿的地位以及家园合作中自身高于家长的专家地位。在不考虑家长实际的情况下, 教师常向家长下达强制性的家园合作任务。这种被扭曲的教师观无疑引起了家长的负面情绪, 造成家园共育的反效果。

1.3 教学过程的误区

瑞吉欧的教学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理解和倾听幼儿“语言”的过程。从教育态度上看, 瑞吉欧教育鼓励幼儿通过各种可交流和认知的语言探索周围的环境并表达自我。在教育方式上, 教师和家长不仅耐心倾听幼儿的语言, 而且帮助幼儿探索每一种语言中所能迸发的智慧火花, 他们站在幼儿背后默默地支持、科学地引导。但是我国的家园合作的理念某种程度上因为错误的教育观而沦为教师对家长一味的附和。在教育态度上, 家长认为幼儿要学好语数外为小学打基础, 出现小学化倾向, 由此导致在教学方式上, 教师为附和家长重视集体教学, 并通过教学向幼儿灌输知识, 但却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本末倒置。这种教育态度和方法上的误区, 给幼儿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1.4 教学评价的误区

档案记录法是瑞吉欧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 教师在活动过程给予幼儿的评价记录和幼儿完成的作品都被收录在档案袋里, 便于教师和家长随时了解、评价幼儿的行为, 并以此为依据不断修改课程。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了对幼儿的评价过程, 档案袋里的评价记录随着幼儿活动的变化而处于动态变化中。由此可见, 瑞吉欧教育的评价方式属于形成性评价。但是我国家园共育中的评价方式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家长多以客体的身份倾听教师对幼儿的评价, 并没有作为主体进入幼儿的在园生活, 只是例行公事地参加家长会等形式的家园合作活动;在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的时候对幼儿的发展做总结性的评价, 没有倾注时间和精力追随幼儿的生活。在这种评价方式的影响下, 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没有实现真正的衔接, 家园共育也无法收到实际的成效。

2 瑞吉欧教育对我国家园共育的启示

2.1 以文化传递的革新为前提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米德在其名著《代沟》中提出, 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可以把人类文化的发展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瑞吉欧的师幼合作充分体现了其浓厚的后喻文化的氛围, 教师既不会要求幼儿依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决策, 也不会抗拒幼儿层出不穷的想法给自己的带来的挑战, 而是“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与幼儿一同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我国文化传递中, 前喻文化长期占据了主导,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 都会以长辈的思维方式对待幼儿, 从而造成其幼儿观的扭曲, 认为幼儿的世界是幼稚的, 幼儿必须服从成人甚至执行家长为幼儿量身定做的成长计划。要真正使家园共育收到实效, 我们必须对文化传递的方式进行革新, 倡导瑞吉欧式的后喻文化, 不再迷信成人世界的绝对权威, 而是蹲下来, 走进幼儿充满智慧和哲学的世界, 向幼儿学习。

2.2 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

在瑞吉欧人眼里, 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是幼儿教师, 教师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种不可替代性同样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要培养教师素质, 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来协调不同文化素养、生活方式的家长的差异, 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布置任务;另一方面, 要求教师准确定位自身, 并把家长置于一个平等对话的地位。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语言并理解幼儿的想法, 对不同家庭出身的幼儿给予关注, 结合幼儿的家庭情况分析其在园表现, 与家长多做沟通, 因材施教。

2.3 学习瑞吉欧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结合

不管是有家长参与的主题活动, 还是幼儿与家长合作完成的艺术作品, 亦或家长与教师共同探讨的幼儿行为评价记录, 这些外在形式无一不体现了瑞吉欧家园共育的理念和魅力, 但是除了灵活借鉴这些外在形式外, 我们更应该领悟的是其内在精神:读懂儿童、激发儿童的内在生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潜能。“我们应帮助教师学会抓住这种动态价值, 将它融合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 这才是瑞吉欧教育中国化的核心问题”, 学会尊重每一个幼儿的独特生命价值, 学会发现和欣赏幼儿成长的印记, 这样每一个幼儿才会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唯有将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相结合, 才能领会家园合作的真谛。

2.4 社会规范性与个性培养的结合

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瑞吉欧教育体系在我国本土化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碍, 其重要原因就是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差异。我国政治制度和文化强调规范和秩序, 强调社会制约性, 国家意志高于个人意志, 而瑞吉欧艾米利亚崇尚的是自由民主的文化, 其个人意志高于国家意志, 这种差异的存在必然导致瑞吉欧教育体系无法直接移植到我国的幼儿教育过程中。每个家庭和幼儿园都只是社会的小单元, 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每位家长和教师都只是社会的独立个体, 有其独有的个性。个体的特殊性与社会的普遍性需要相互融合才能达到统一, 所以, 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 只有将社会规范性和个性的培养结合起来, 我们才能使家长和教师密切配合, 才能让幼儿在习得适应社会的规则的同时, 发展其创造性和独立人格。

参考文献

[1]吉莉.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 2001 (6) .

[2]吴雨洪.瑞吉欧幼儿教育系统特色之分析[J].教育时空, 2012 (3) .

瑞吉欧教育理论的特点 篇3

[关键词]瑞吉欧;瑞吉欧教育理念;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9.1

近几年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我们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引进了国外许多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随着国外幼儿教育经验的引进,瑞吉欧教育理念在我国幼儿教育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国内的幼儿教育专家纷纷对其进行研究探讨。由此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儿童观、教师观、课程观、环境观等对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瑞吉欧教育理念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价值。

(一)在环境创设方面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价值

1.以幼儿为中心,从幼儿视角出发,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我国目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教师唱独角戏,是环境布置的主角。 教师布置的环境不仅带有很大的个人主观性,而且缺少幼儿的参与。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与需要去搜集资料、制作教具,而不考虑是否适合幼儿的特点,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瑞吉欧教育理念要求环境的创设要以幼儿为中心,所有幼儿都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来,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需要的环境,促进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从而生成的新的课程。

2.教师创设的环境要使幼儿的生成课程向纵深方向发展

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幼儿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其兴趣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变化,如果幼儿由兴趣生成的课程没有被教师发现,或者没有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很可能随情景的变化而消失。瑞吉欧教育要求教师让幼儿自由探索,及时发现幼儿生成的课程,进一步创造相应的环境,帮助幼儿深入探讨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教师创设的环境既要有丰富性又要有启发性,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问题,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新经验。

3.变静态环境为动态环境

我国幼儿园创设的环境往往比较固定,很长时间都不会变化。这种静态的环境会使幼儿习以为常,失去探索的兴趣和愿望,甚至变的有些麻木,束缚幼儿多方面的发展。瑞吉欧教育理念要求环境应随着幼儿兴趣和能力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及时为幼儿补充必要的活动材料,与幼儿一起创设新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活动积极性,与环境产生良好的互动,变静态环境为动态环境,促进课程的生成、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的提高。

(二)在课程改革方面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价值

1.以幼儿为中心

教师在设置课程时必须去面对和思考幼儿的心灵世界,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幼儿为中心,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幼儿园不同的年龄班有不同的课程及教育要求,相同年龄班的幼儿水平也不完全相同。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幼儿,了解幼儿的真实水平,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引发主题、生成课程,并根据幼儿兴趣的变化不断深化、发展主题。

2.转换教师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担任着指挥官的角色,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教师指到哪,学生就做到哪,幼儿园教育也不例外。瑞吉欧教育认为教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和玩伴,与幼儿一起参与各种活动,与幼儿处于平等的地位,不能对幼儿指手画脚,不能随意干预幼儿的活动,而是在与幼儿的合作和互动中,观察幼儿的表现,倾听幼儿的语言,融入到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与幼儿一起生成课程,并引导幼儿将生成的课程向纵深方向发展。

3.整合课程

我国幼儿园以往的课程实施中习惯分科教学,孤立地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比如音乐课就是教幼儿唱歌,数学课就是教幼兒数数或计算。而瑞吉欧教育认为课程是不分科目的。通过借鉴瑞吉欧教育理念,我国幼儿教育界将各学科重新划分为五大领域,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 将音乐与美术合为“艺术”,将数学与常识合为“科学”,“健康”既包括体育也包括心理健康。总之,幼儿园课程是多层次、多类型的,而且每种知识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因此,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强调课程的整合及各领域间的相互渗透。教师应关注幼儿完整知识的获得,而不是只重视对确定性、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不是孤立地、片面地传授某一领域的知识。

(三)在档案管理方面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价值

1.提高幼儿的活动质量。档案记录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可视、可听、可操作的材料,幼儿能有效回忆自己的活动过程,并根据自己的回忆、教师与家长的评议,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总结自己获得的经验,感受自己取得的发展,并较好地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2.促进社会共育。档案记录能让家庭及公众了解儿童的活动情况,增进家长对幼儿的认识和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增进家园共育。

(四)在家园共育方面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价值

教师、家庭与儿童一起构成了整个教育体系的三个中心,教育机构实际上是这三者相互交流和影响的系统。其中,“家庭的充分参与是教育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家庭被视为一种不能与学校分离的教育单位。瑞吉欧的业务教员曾说:“我们的经验和与之相连的活动不仅是与儿童共同拥有的,而且是与家庭共有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保证家园合作的数量和质量,如通过开家长会的方式促进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互相交流家教心得;设定家长开放日,欢迎家长来园参观;在家园栏张贴活动计划、幼儿作品、家教知识等;设立家长意见箱;邀请家长一起布置环境、制作教具玩具;请家长来做义工等。要创造一种新型的家园合作模式,体现出家庭联系的力量。

正确发挥瑞吉欧教育理念的价值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这要求我们以儿童为中心,走进儿童心灵,发挥环境创设的作用,合理定位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定期整改档案,做好家园共育。同时与我国的幼儿教育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促进每一个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冯晓霞主编.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冰主编.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中国化研究优秀论文选集[C].北京:中国文学出版2004.

瑞吉欧教育理论的特点 篇4

【摘要】本文主要从理论基础、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以及课程特色和教师观、儿童观这八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瑞吉欧课程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瑞吉欧课程模式给我国幼儿教育所带来的启示,以期促进我国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瑞吉欧;课程模式;课程特色;启示

瑞吉欧.艾米丽娅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它在马拉古兹的发起和领导下,凭借市政府、社区民众、家庭、学校的全力参与和合作,逐渐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与设计的方法,这一整体被称作瑞吉欧教育模式。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引起了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主要介绍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课程模式以及其为我国当代幼儿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般而言, 一种课程模式由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和知识论方面的观点)和课程本身所包含的要素(即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两方面组成。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以下简称瑞吉欧课程)也包括这两部分。

[1]

一、瑞吉欧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瑞吉欧良好的文化氛围

瑞吉欧人有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及社区合作观念,其家庭以及社区之间都保持亲密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幼儿经常体验到大家庭式的合作分享气氛。这种社区文化理念体现在教育系统中就表现为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儿童之间以及家长、社区成员和教育者之间的积极合作。因此,民主参与和合作就成了瑞吉欧课程模式的一大特色。另外,瑞吉欧人特别关注个体与集体学习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儿童是在集体互动中发展自我的,此处的集体由儿童、家长、教师、学校成员、社区成员等共同组成。集体学习有诸多益处:1.可以将儿童个体的认知、情感、审美等各个方面的学习联系起来,有效地避免知情意与个性发展的割裂2.儿童从集体中通过内部的比较、讨论和修正还能起到个体独自学习达不到的效果3.集体学习能够产生有益于解决认知冲突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及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形成。[1]蒋东格.畅想瑞吉欧社区式管理模式在中国幼儿园的推行[J].亚太教育,2015(26):211.[2]高伟.瑞吉欧课程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4):74-76.[2]

(二)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理论对瑞吉欧课程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的作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幼儿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幼儿自身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强调幼儿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瑞吉欧批判地吸收了皮亚杰的观点,对皮亚杰的低估成人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帮助作用及不重视社会交往以及自我中心主义等思想并不赞同,而是强调了认知发展中社会交往中的作用。除此之外,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对瑞吉欧课程模式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维果茨基认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应该走在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制定一些略高于幼儿发展水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对于幼儿来说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这样有利于幼儿潜在能力的开发。瑞吉欧吸收了这一思想,认为它为教师广泛参与幼儿活动提供了合理化的解释。同时,瑞吉欧还吸收了维氏的思维与语言在形成想法、计划行动、执行控制、描述以及对行动进行讨论这些过程中共同起作用的见解。

(三)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进步主义教育家如杜威和克伯屈等人的思想对瑞吉欧课程模式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影响最深的当属杜威的思想,他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以及从做中学的命题,通过实践活动,儿童不断改变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经验。受上述思想的影响,瑞吉欧教育十分重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应以儿童的兴趣和自由为导向并将学科知识融入儿童经验之中。而且,它认为教师只是作为辅助者的角色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整个教学过程还最为强调“互动合作”,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合作理念贯穿于其教育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

瑞吉欧课程是在开放的时代下广纳多方而形成的一种实践,除了以上提到的理论之外,布鲁纳的教学思想、布朗芬布伦的教育生态学观点、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关于成人的辅导作用、关于语言和社会互动的关系、关于表征的起源和人际的认知建构以及社会语言学对于成人和儿童如何共同建构意义情境的研究、社会学象征符号互动论、社会建构主义的“支架教学”理论等等,也为其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该课程模式对既有的理论进行改进,[1]赵菲菲.国外学前课程模式对我国学前课程设置的启示—以瑞吉欧课程模式和high scope课程模式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4,14(7):9-11.[2]杨溢.瑞吉欧课程模式视角下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启示[J].钦州学院学报,2015,30(7):47-51.[3]李从军.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模式述评[J].金田,2004(9):297-298.[4]何媛,张丽莉.意大利瑞吉欧课程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3(2):64.[4]

[3]

[3]

[1]

[2]

[1]

[1]逐渐构建了自己的理论基础。

二、瑞吉欧课程模式的课程目标

瑞吉欧课程的目标是使儿童获得愉快、幸福、健康的成长,促进儿童人格全面、和谐的发展。其中,主动性、创造性被视为愉快、幸福、健康的前提与核心。瑞吉欧课程这种颇具人文主义特色的课程目标或许可以表述为:让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具随机应变的适应能力,对象征语言更感兴趣、更能反省自己、更渴望友谊”。[1]

[1]可以说,瑞吉欧课程体现了表现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统一:1.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2.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产生的个性化表现,本质上即是“解放理性”的追求。瑞吉欧所确定的每一个方案主题仅仅为儿童设立了一个表现性目标,给予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但并未预设他们都要达到的统一结果和行为。

[2]

三、瑞吉欧课程模式的课程内容

受课程目标的影响,瑞吉欧课程没有明确规定课程的内容,更没有固定的教材或预先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课程主要是以“主题”的方式开展的。正如马拉古奇所言“我们是真的没有计划或课程,但是若说我们只依赖那种令人羡慕的技巧,像临时起意的课程,那也不正确,我们并不依赖机会,因为我们深信我们也可以期待某些我们尚未了解的事物。我们知道的是,与幼儿在一起共事,是三分之一确定,以及三分之二的不确定和新事物。”

瑞吉欧的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儿童的兴趣,教师的兴趣,儿童发展阶段的任务,物质环境中的事物,社会环境中的人,各种资料,意外事件,孩子的共同生活以及社会、社区、家庭和学校的价值观念,充分体现了丰富的多样性、开放性、不确定性和启发性的。瑞吉欧的课程实践表明,充分地揭示日常生活的意义对幼儿更具深刻的价值和趣味。除了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开展“项目工作”外,儿童,尤其是年龄小一些的孩子还从事许多其他活动:积木游戏、角色游戏、听故事、游戏表演、烹调、家务活动以及穿衣打扮等自发性的活动,还有许多如颜料画、拼贴画和黏土手工等等。

[4]

[3] [1]傅淳,殷思华.蒙台梭利课程与瑞吉欧课程的比较研究[J].学前课程,2008(6):52-55.[2]郭海燕.从后现代课程观看瑞吉欧课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25(4):50-51.[3]贾艳红.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实践瑞吉欧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3):214-216.[4]何媛,张丽莉.意大利瑞吉欧课程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3(2):64.四、瑞吉欧课程模式的课程组织与实施

瑞吉欧课程模式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上有其独特之处,主要包括:1.项目活动(弹性计划),它是当代生成课程的典范,也是瑞吉欧教育方案的核心。瑞吉欧课程模式的课程与教学主要是以“项目活动”的方式展开的,即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主题”或认识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讨中发现知识、建构知识。2.注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表现在以各种表征手段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鼓励儿童通过他们的自然语言和表达风格来进行自由的表现;为儿童提供各种材料、环境和活动的机会,儿童利用多种符号系统自我表现和表达;通过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和操作性材料如积木、玩偶等,训练和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3.注重记录。以文献档案对教育过程及师幼共同工作结果进行系统记录;用录像和照相方式将儿童活动的全过程摄录下来以供今后改进。4.注重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家长和社区公民都能机会参与瑞吉欧学校的课程计划和实施。

[4]

[3][2]

[1]

五、瑞吉欧课程模式的课程评价

瑞吉欧课程的评价强调教师和儿童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采用质性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这样,课程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具有两面性、弹性、解释性的。1.过程取向的评价,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其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2.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主体,评价他们平等参与、协商,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尤其强调评价主体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其评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充满乐趣和生机,伴随多种可能性的教学过程.记录法为评价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运用文字、录像和照片等视觉记录材料,与儿童、家长一起重温活动过程,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儿童提供机会。儿童在回忆、与同伴比较、对话中,对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并自我修正,教师同时也反思和评价自己。

[5]

[3] [1]钱雨.论生成课程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1):61-64.[2]郭海燕.从后现代课程观看瑞吉欧课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25(4):50-51.[3]高伟.瑞吉欧课程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4):74-76.[4]傅淳,殷思华.蒙台梭利课程与瑞吉欧课程的比较研究[J].学前课程,2008(6):52-55.[5]贾艳红.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实践瑞吉欧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3):214-216.六、瑞吉欧课程模式的课程特色

瑞吉欧课程模式是对当代幼儿教育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模式之一,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兼容各种学科理论并进行选择性继承

瑞吉欧课程模式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它吸收了教育学、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哲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成果。在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方式将这些理论吸收进来的基础上,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地方特色,孕育出一套更为全面、系统的理论。这也奠定了瑞吉欧课程的理论基础。

(二)构建全新的课程观以及儿童观、教师观

在课程观方面,瑞吉欧课程将课程设计视为一个保持着高度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它以“项目活动”为课程和教学的主要形式,强调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和长期深入的专题研究。在儿童观方面,儿童被视为是拥有权力的人,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当然,儿童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和关系,大部分的问题解决是在和周围人的互动中找到答案的。在教师观方面,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办人马拉古奇说过“站在旁边等一会儿,留出学习的空间,仔细地观察幼儿在做什么,然后,假如你也能透彻了解,你的教法也许与从前大不相同。”这句话就是对其教师观的最好说明。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和共同学习者;是一位仔细的观察和记录儿童的一点一滴的研究人员;还是一位实践性反思者。

(三)课程实施操作难度较大

瑞吉欧的教育观念体现了人类对儿童应该持有的最根本精神,的确值得每位教师追求。但这种课程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操作难度较大:其一,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再单单是解决学生的学业困惑,还要兼顾每一个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发展等方面。其二,这种课程模式的实施须拥有较小的班额。班额的缩小会导致教育成本的增加,这样许多幼儿园就无法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最后,该教学模式见效慢。采用瑞吉欧课程模式不仅见效慢,而且很难评判幼儿能力的习得是否归功于此。从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模式显得“不务正业”,不如那些读写算数来得直接,因此有一部分人难以接受。

[2]

[1]

[1] [1]何媛,张丽莉.意大利瑞吉欧课程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3(2):64.[2]李从军.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模式述评[J].金田,2004(9):297-298.七、瑞吉欧课程模式的教师观

在瑞吉欧课程中,教师角色不仅是专业化的,更是全面化、多样化的。她们既要为儿童答疑解惑,也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创造力、表现力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教师角色的身份是随着一日活动的进行不断变化着的,教师要学会在多样性的角色扮演过程中适宜地转换。

(一)在活动前,教师是策划者和邀请者

瑞吉欧课程的设计没有明确的计划,但有确定的目标定位,这个目标是存在于教师心中的不变的东西。所以,策划者要具备1.探索精神,从儿童的生活中搜集丰富的材;对儿童生活及其周围世界的认识需要有探索者的智慧与审视判断的能力,从而构建与儿童生活相适应的方案主题。2.认识策划者这一角色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将儿童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经验结合,制定出有发展和变化空间的周全的设计,使整个教学方案既科学又灵活。

瑞吉欧方案课程的目标体现了表现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统一,在这种目标定位下,教师要扮演好邀请者的角色,邀请儿童去探索、追随或集中讨论对于他们而言十分有意义的问题。这需要教师预先设计切实可行又能吸引儿童主动探索的活动方案,让儿童主动从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在活动中,教师是倾听者和观察者,更是儿童的伙伴

瑞吉欧方案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这要求教师必须有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和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而在活动中,教师更是将倾听者和观察者的身份贯彻始终。“关注儿童并以行动来倾听他们的声音,是教师角色的核心”。儿童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认知发展水平不高、动作行为重复单一等特点。所以,教师只有认真倾听儿童的对话,参与他们的对话,仔细观察他们的行为,才能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想、感受以及情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进行引导。

另外,教师和儿童都是活动的主体。在方案活动中,教师和儿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从而形成了教师的伙伴角色。在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权威人物,而是儿童的合作伙伴,是“更有能力的其他人”。因此,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幼儿的活动,把自己看作是幼儿集体中的一员,同等地参与到所探索的事物、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所设想的可能性以及活动本身的进程中。在这样的互动中才能产生智慧的激发与碰撞、经验 [1]王敏,卢清.透过瑞吉欧方案课程看教师角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131-133.[2]贾艳红.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实践瑞吉欧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3):214-216.[2][1]的交流、情感的共享。

(三)在活动后,教师是反思者和研究者

瑞吉欧教育非常重视记录儿童的学习过程,而教师作为一个反思者和研究者,会采用便条、观察日记、录音带、照片、幻灯、录像带等多种方式对自己与孩子们的工作随时记录。教师的记录不仅能帮助每个儿童记忆他们的成长、检视自己;对于教师而言也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师可以从记录中总结经验教训,适时反思,及时修改调整方案使之更加完善。瑞吉欧的教师通过反思自己实践的每一步,不断地成长。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记录还能从工作中找到有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在方案课程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研究,做到教研结合。

[3]

[2][1]

八、瑞吉欧课程模式的儿童观

瑞吉欧课程模式的儿童观认为:1.儿童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一个儿童都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这种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是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手段剥夺的。作为幼儿教师更应该尊重幼儿的生存权,保证儿童在身体、智力、精神、道德、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均得到充分的发展。2.儿童是主动学习的主体。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而又富有好奇心、创造性、可塑性。他们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能够通过自己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3.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有权利而且也有能力运用除口头、文字语言外的诸多方式,用各种材料去认识周围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动作、绘画、建筑、泥塑、皮影等等。所以,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能够独立的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当教师发现幼儿有这些行为时,应该鼓励他们积极表现出来而不是去抑制其艺术细胞的成长。[4][2]

九、瑞吉欧课程模式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瑞吉欧课程模式至今仍体现着其独特性以及优越性,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儿童观、教师观、课程观等都为我们当代幼儿教育带来了莫大的启示。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观将师生放在不对等的关系上,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瑞吉欧则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正因如此,教师要在合适的范围内给予幼儿最大的自主,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 [1]史贵彩.简述瑞吉欧幼教模式的教师观和课程观[J].吉林教育,2008(26):86.[2]贾艳红.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实践瑞吉欧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3):214-216.[3]王敏,卢清.透过瑞吉欧方案课程看教师角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131-133.[4]杨溢.瑞吉欧课程模式视角下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启示[J].钦州学院学报,2015,30(7):47-51.要设定课程内容,以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更要照顾到不同类型幼儿的需求,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如果教学中不尊重儿童的要求与权利,就不能促进幼儿主动、健康地发展。因此,只有树立儿童是课程建构者之一的观点及教学中师生双方平等的观点,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重视学前课程环境布置

虽然,我国大部分幼儿园也注重幼儿园的环境建设,在教室内外划分出许多主题区域,但是许多幼儿园没有理解活动区的本质教育意义,没有发挥它们应有的价值。瑞吉欧的环境设计理念认为“活动区的设置和材料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内部活动区的划分要做到数量和空间上的‘双合理’,各班活动区和每个教室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活动区是以广场为中心,各个活动区都通向广场,主要目的是使各班能够互动”。对此,我国的幼儿园也可以进行“混龄活动”。使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活动区和教室相通,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此外,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还可以结合每个主题活动的成果来进行装饰,这样既能让幼儿回顾课堂内容,也可以培养幼儿的主人翁精神。不过,这在有些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也已经有所体现。

(三)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和社会性能力

瑞吉欧教育提倡以小组方式进行方案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而且在与同伴以及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能力。

我国一些家长存在着不良教育,对子女过分溺爱或甩手不管等,都容易造成幼儿自私、不合群、不善交流等不良表现。所以,在我国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强调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幼儿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社区的联系

儿童的教育离不开父母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的参与,因此,幼儿园要与幼儿的家长加强联系,与家庭、社会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幼儿的教育活动。我国许多幼儿园都忽视了家园联系及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瑞吉欧课程模式主张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儿童之间以及家长、[1]赵菲菲.国外学前课程模式对我国学前课程设置的启示—以瑞吉欧课程模式和high scope课程模式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4,14(7):9-11.[1]社区成员和教育者之间的积极合作,民主参与和合作是其一大特色。因此,我国的幼儿园可以逐步向民主参与决策管理的方向发展,让家长和社区公民有多种机会参与到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去,对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有关的话题广泛地开展讨论,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逐步建立起家长、学校和社区居民及儿童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民主参与意识和合作品质也会逐步形成。

总而言之,瑞吉欧课程模式可谓是有着先进思想和成功实践的优秀模式,其独特的课程模式对当代我国的学前教育课程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对其进行研究学习的基础之上,我国幼儿园应该结合地方实际,将理论付诸实践,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1]参考文献

读《向瑞吉欧学什么》有感(一) 篇5

——方案和方案教学

最近读了《向瑞吉欧学什么》一书颇有感受。在此我就对本书的第二章《方案和方案教学》谈一下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一些教育精髓和感受:

瑞吉欧教育经验本身不是一种理论,它是一种结合了意大利的文化传统,并将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的理论运用于幼教实践的一种典型。其教育经验的一大特色就是方案教学。

一、对儿童作为学习者本质的认识。

在瑞吉欧人的眼里,儿童是社会的一份子,是社会与文化的参与者,是他们自己文化的创造者。与成人一样,是拥有独特权利的个体。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在入学之前就已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们并非只有单纯的需求,他们富有好奇心、创造性,具有可塑性。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他们是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寻求对这个复杂世界的理解的。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就是要组织儿童的各种活动,给予儿童支持与肯定,以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以发挥。

二、注重关系的建立。

在瑞吉欧人的眼里,关系是幼儿教育得以完善的渠道,与他人建立关系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及学校的基本工具。关系涉及到三个方面:

(1.)幼儿与教师平等、对话的关系。在瑞吉欧的学前学校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互相提问、倾听与回答。教师与幼儿完全是平等的。瑞吉欧人喜欢的一种隐喻是:“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其含义即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倾听、关注,并且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与幼儿对话。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就如教师与幼儿一起参加乒乓球游戏一样,一方把球抛出去,另一方把球接住,然后再把球抛给对方……双方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双方都是主体,彼此没有地位的高低、显卑的差别。虽然教师与幼儿双方的社会角色不同,地位有别,但在教育过程中双方的人格是平等的。

(2.)学校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校的关系。在瑞吉欧学前学校中,家长一直是重要的角色。家长对学校有知和参与的权利,并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每一所学校的家长们几乎都成立一个咨询委员会,每月定期开会2到3 次,一起讨论课程计划,策划活动的实施,找寻必备的材料,协助教师准备环境,安排场地。同时家长也与教师一起组织孩子们的远足活动……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家长和教师都是主动的,经常就教育及孩子的问题交换意见,进行沟通。家长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合作,共同负责学校的决策及推行,共同管理学校。

(3.)教师与教师集体协作的关系。在瑞吉欧学前教育学校中,教师是在集体协作的方式下工作的。每一间教室都有两位教师协同教学,学校所有的教职员一星期开会一次,教师每周有6 个小时在一起,呈现幼儿的作品及记录,一起讨论、交流。除此之外,教师们还有不正式的午餐会进行讨论。因为瑞吉欧教师已经体会到了,专业的成长一部分来自于个人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同事以及专家之间的讨论,在讨论中通过认知冲突的发生与解决,最终获得进步。在传统上,人们往往把教师、幼儿、材料等看作教育系统中的主要因素,而

在瑞吉欧,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把空间、环境、家长、社区中的因素作为构成教育场的重要因素,考虑到了这些边缘要素对教育所起的作用。

瑞吉欧教育理论的特点 篇6

笔者选取蒙台梭利教育 (以下简称“蒙氏教育”) 和瑞吉欧教育作为研究的重点, 通过比较的方法来探究这两种教育模式下环境的作用、地位和特点, 在明晰两者异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 提出对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和建议。

一、环境之于蒙氏教育

(一) 蒙氏教育中环境的作用及地位

几乎在所有介绍蒙氏教育的文献著作中, 都不可避免地提及环境的作用。蒙台梭利认为, 环境是儿童生活成长的场所, 同时, 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吸收环境中诸多因素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是儿童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因此, 为儿童准备一个符合其需要并能促进其身心发展的环境, 是蒙氏教育的重要内容。她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就这样写道:“我们的教育体系的最根本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3]

在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蒙台梭利对新旧教育进行了区分, 她认为新教育与旧教育相比, 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对环境的重视。旧教育包含教师和儿童两个要素, 而在新的教育体系中, 教师和儿童都要与环境产生密切联系, 因而, 除教师和儿童之外, 新教育还包含了环境要素。环境、教师、儿童后来即被称为蒙台梭利教育的三要素。

值得关注的是, 在蒙台梭利教学的基本原则里, 环境又一次得到了强调。蒙氏教师检验自身教学面貌和教学准备有三个标准, 即:有准备的环境、精神准备好的教师、适合儿童发展的工作材料 (即蒙氏教具)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这三个标准, 在她的演讲和著作中, 曾多次强调其重要性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因此, 这三个标准又被称为蒙台梭利教学三原则 (或三要素) 。“有准备的环境”, 作为蒙氏教学三原则之一,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的作用及地位可见一斑。

(二) 蒙氏教育中环境的特点

所谓“有准备的环境”, 只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 具体来说, 蒙氏环境又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也叫做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 (或心理环境) 。其中, 硬环境即教室、教具、大自然等对儿童发展起间接作用的外部环境;软环境即教师、家长、同伴等对儿童心理变化起直接影响的内部环境。 [4]

蒙台梭利认为, 真正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应该由有知识并富有感性的成人为他们谨慎地预备好, 这个“预备好的环境”具有如下特点:[5]1.有限制的自由。这个环境可以满足儿童在其中自由活动, 但又并非毫无章法。2.结构和秩序。指的是将环境中儿童需要学习的材料按照难易程度排列成一定的结构, 并且能适应儿童发展的顺序。3.真实与自然。指教室的环境布置要尽量接近真实的生活, 同时要注意将“大自然”融入教学。4.美丽与气氛。指教室的布置应该具有美感, 并能使儿童感到安全和温馨, 如选择一些优美的图画贴在教室中。5.非常独特的能激励儿童动手学习的蒙氏教具。蒙氏教具是硬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儿童多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6.有助社会生活发展的环境以及作为观察者、实验者为儿童作表率的老师。这个特点更注重的是对同伴、教师等软环境的要求。

除此以外, 蒙氏教育通常还将教室环境布置成不同的区域, 如生活区、语言区、艺术区等, 以促进儿童不同领域的均衡发展。

二、环境之于瑞吉欧教育

(一) 瑞吉欧教育中环境的作用及地位

与蒙氏教育相类似, 环境在瑞吉欧教育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瑞吉欧教育工作者认为, 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 空间是具有教育内涵的。在瑞吉欧, 环境的意义远不止于美丽好看的贴画、随处可见的生机盎然的各样植物, 以及让儿童乐此不疲的各种玩教具设施。瑞吉欧的每一处环境设置, 都是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瑞吉欧工作者的话来说, 在瑞吉欧学校里, “没有一处无用的环境”。 [6]

环境之于瑞吉欧教育, 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这一方面表现在瑞吉欧的课程多由环境生成, 如“狮子的肖像”“男孩树和女孩树”等一系列创生于环境的方案课程;另一方面, 课程也能创设环境, 如为了满足特定环境支持的方案课程, 瑞吉欧工作者会根据课程需要设计安排空间并将之付诸行动。环境之于瑞吉欧教育, 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以及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瑞吉欧教育的环境布置, 重视环境中各个元素的参与, 这也是瑞吉欧教育中复杂多样的互动关系实现的决定性因素。环境之于瑞吉欧教育, 是“第三位老师”。从这一称谓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瑞吉欧教育工作者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将环境形象地比喻为“第三位老师”, 一方面赋予了环境以生命和灵性, 使环境具有和教师一样的作用, 可以促进儿童知识、情感、技能的养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环境不是被动、一成不变的, 而是可以积极主动的改变, 以适应儿童和教师的实际需要的。环境之于瑞吉欧, 是最好的评价记录方式之一。瑞吉欧教育的环境就像一面镜子记录着儿童及教师的成长和点滴进步。正如马拉古奇所说:“我们学前学校的墙壁会说话, 也有记录的作用, 利用壁面的空间暂时或永久地展示幼儿及成人的生活。”[7]

(二) 瑞吉欧教育中环境的特点

提起瑞吉欧教育的环境, 最广为人知的特点莫过于“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的说法, 这与其形象生动的比喻有着密切的关系。

除此以外, 瑞吉欧教育环境的特点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家庭和社区的参与, 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家庭社区原则是瑞吉欧环境创设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 儿童在充满互动经验的环境中, 更有利于其完成知识的建构和自我的完满发展。2.重视对文化的反映。瑞吉欧教育的环境中, 处处都洋溢着浓郁的意大利地域风情, 如对环境美感和协调设计的重视, 对当地物质和文化传统的体现等, 甚至于体现在厨师对传统食物的选择上。3.注重对环境的评估和更新。一成不变是瑞吉欧教育环境所不能容许的, 每过一段时间, 教育工作者们就会对现有的环境设置进行评估, 看它是否能满足儿童和教师的需要, 然后在评估的基础上对环境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4.重视环境的生成性。生成性也是瑞吉欧教育环境备受推崇的特点之一, 灵活多变的课程和环境相互创生, 形成了瑞吉欧教育独特鲜明的课程和环境特色。5.与其他教育环境相比, 瑞吉欧教育环境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在瑞吉欧学校, 儿童更多处于开放的空间里, 每个教室都可以通往广场, 透明的玻璃墙壁可以使儿童的视野得到极大的延伸, 同时, 这种环境还鼓励儿童通过多种感官来表达和创造。

滋生于本土的物质与文化中的瑞吉欧教育环境, 在充分考虑适应儿童发展特点的前提下, 成就了风靡全球的瑞吉欧教育模式。

三、蒙氏环境和瑞吉欧环境

通过对蒙氏环境和瑞吉欧环境的比较, 本文将两者的异同总结如下。

(一) 蒙氏环境与瑞吉欧环境的相异之处

1.预设环境与生成环境。蒙氏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 即在课堂开始之前就对环境进行了预设, 而后由教师为课堂进行充分的精神准备和环境布置; 而在瑞吉欧教育中, 则更注重环境的生成性, 即提倡环境和课程的相互创生, 既能以课程创设环境, 也可由环境生成课程, 其著名的方案教学即体现了这一特点。

2.蒙氏环境侧重结构和秩序 , 瑞吉欧环境侧重社区互动与合作。由前文可知, 蒙氏教育十分重视环境中知识的难易排列及结构组成, 以适应儿童的发展秩序;而以家庭、社区参与互动为鲜明特色的瑞吉欧教育环境, 更强调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突出环境的开放性, 重视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3. 蒙氏环境更注重对教具和教师的要求和准备 , 瑞吉欧教育注重环境的记录和评价功能。蒙氏教育“有准备的环境”, 对教具有着极高的要求, 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系列规范的“蒙氏教具”, 此外, 教师的精神准备也属于“有准备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之下, 瑞吉欧教育对环境的评价、记录功能更为重视。

4.蒙氏教育的环境分区更加细致 , 每个分区的目的性也更突出, 如语言区的重点是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 艺术区着重对儿童艺术修养的熏陶, 生活区以发展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为主等。这种环境布置对儿童的发展自然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但过于强化条块式的发展, 同时也是一种局限。相比较而言, 虽然瑞吉欧教育对环境也有分区, 但生成性特点突出的瑞吉欧环境更易于将儿童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发展融入同一环境区, 在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效益上占有更大优势。

(二) 蒙氏环境与瑞吉欧环境的相同之处

1.两者文化背景相似。蒙氏教育和瑞吉欧教育都发源于意大利, 相似的文化背景和观念在两者的环境布置上也有体现。例如, 蒙氏环境讲究美感和气氛, 瑞吉欧教育的环境设计也无时无处不体现着美和协调。蒙氏环境布置强调“自然”因素, 认为对植物的观察可以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萌发美妙的智慧;[8]而在瑞吉欧学校里, 随处可见健康有氧的绿色植物和花卉。

2.两者教育理论基础相近。无论是蒙台梭利教育还是瑞吉欧教育, 都受到了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两者在环境布置的时候, 都以儿童为中心, 且都十分重视对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正是杜威“做中教、做中学”思想的反映和体现。如蒙氏环境中有工作区, 瑞吉欧教育环境中也有相应的手工坊。

3.两者都重视环境的教育意义。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蒙氏环境和瑞吉欧教育环境都十分重视通过环境对儿童进行培养和教育, 这一点从蒙氏教育强调“有准备的环境”和瑞吉欧教育将环境比作“第三位老师”即可看出。

4.两者均建立在适宜儿童发展的基础上。这是蒙氏环境和瑞吉欧教育环境最显而易见的相同点, 尽管各具特色, 却又都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

四、对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

环境于蒙氏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的重要意义已毋庸多言, 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中环境的地位、作用以及特点的比较分析, 思考如何从中取其精华, 结合国情实际、幼儿园自身特点, 在继承和发展中使这两种卓越的理念在我们的幼儿园中生根发芽, 让环境更好地为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服务,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供大家参考。

1.既要重视硬环境的建设 , 更要重视软环境的创设。我国不少幼儿园在发展建设时往往偏重于对硬环境的投入。社会公众对幼儿园的选择和评价, 对幼儿园的建设投入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相比较软环境而言, 硬环境的作用更外显, 也较容易建设, 而软环境则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无形的投入, 如精力、爱心和时间等, 因此难度较大。而事实上, 软环境对于儿童的认知、情感、道德、个性、社会性以及动作技能的发展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注重环境与课程之间的相互创生。相互创生的环境与课程, 既能避免环境的单调枯燥、一成不变, 使环境更适宜儿童和教师的需要, 也可以使课程的设置更加贴近儿童生活, 更富有趣味性。这一点, 瑞吉欧教育的环境创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目前, 已有一些幼儿园结合自身实际, 生成了极富特色的园本课程。

3.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和创造者。在相当一部分幼儿园, 教师负责布置环境, 儿童负责保持环境, 他们在更多的情况下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安全”距离, 不参与、不触碰、不“破坏”, 像在幼儿园做客的“小客人”。通过对蒙氏环境和瑞吉欧教育环境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 只有让儿童真正地融入环境, 才能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因此, 我们应该鼓励儿童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来, 成为环境的主人和创造者。

4.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保持动态。儿童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幼儿园的环境也应当随着儿童的发展、课程的推进, 及时地更新和改变。无论是蒙氏教育的环境还是瑞吉欧教育的环境, 都是随着儿童、教师以及课程的需要, 不断调整变化的。陈鹤琴先生也曾明确指出, 环境的布置要常常变化, 这样儿童才能得到良好的影响。 [9]

5.把握好环境的教育内涵。既不能让环境完全沦为外观, 成为摆设;也不能只注重环境布置的教育意义, 生硬地将知识刻在墙上, 镶在框里。我们要重视环境对儿童的熏陶作用, 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们更要有针对性地深入思考环境创设对发展儿童具体技能方面的策略, 从而便于将知识技能训练和情感道德培养巧妙地渗透进环境创设中, 使环境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ol.cn/20060113/3170537.shtml.2014年2月19日浏览.

[2]张莅颖.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实践[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6:59.

[3]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113.

[4]郭亨贞.蒙台梭利方法中的环境要素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 2005, 5.

[5]梁志燊.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中的成功运用[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4:24.

[6]贾珀尔·L·鲁普纳林, 詹姆斯·E·约翰逊.学前教育课程[M].黄瑾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41.

[7]马拉古奇.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M].张军红等译.中国台湾: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99:33.

[8]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方法[M].江雪编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114.

瑞吉欧中国化的“宜”与“难” 篇7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我国与瑞吉欧的教育模式、教育氛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理念上的诸多观点可以通融,但是瑞吉欧中国化在实践上的某些操作依然存在着难点。

一、教育理念中的“儿童观”

瑞吉欧教育的儿童观是充分地尊重儿童,更多体现的是对儿童能力的信任。瑞吉欧人有着“走进儿童心灵”的理念,他们相信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他们是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寻求对这个复杂世界的理解的;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儿童是独立的,他们是一个拥有充分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个体;儿童是社会与文化的参与者,他们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建构自己的世界。

我们学习瑞吉欧,是要把握瑞吉欧教育的本质,把握其形式背后的教育理念。我国的儿童观也强调尊重儿童,但是更多体现的是对儿童偏于保守的保护。儿童自主建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探索创新的机会较少。我们欢迎探索式的方法,但是却没有信心让儿童跟着他们自己的嗅觉及预感。我们要放手让儿童自己去想,自己去做。成人的信任,给予孩子的将是无穷的信心与力量。

二、方案活动中的幼儿自主建构

在瑞吉欧学校中,儿童常以小组活动为主的形式与教师一起合作探索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在互动中彼此交流并分享集体的想法与智慧,使自我的主体建构发生在集体共同建构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儿童社会发展和民主参与习惯的养成。瑞吉欧教育注重让儿童学会与别人协作,并学会接纳与欣赏别人的思想与观点,学会在与别人协同工作中弥补自己的缺陷和知识经验的不足,从而逐步学会尊重与分享。

在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儿童很少有机会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有的教师认为由儿童小组讨论的方式建构起来的课程,会忽视教师的专长,他们对儿童没有报以太大的信心,有的教师排斥“冲突”与“争论”,认为那样会扰乱课堂秩序,不利于课程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利用“记录”去诠释与再次审视课程

在瑞吉欧学校,教师用录像和照相方式将儿童活动的全过程摄录下来,运用“记录”作为研究儿童行为的一种有效方式,并以此诠释幼儿在活动中的思考过程。瑞吉欧教育强调:“记录”不是最后的报告,应是“企划”的一部分。对教师来讲,“记录”可以挖掘出儿童语言与想法的宝藏,以便课后深入分析与评价;对儿童而言,可以协助儿童记忆,为儿童提供自己成长的踪迹,进而肯定或否定;“记录”让家长更加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以便更好地实现家园优化合作;研究人员和学者借由“记录”来发展出新的知识。

瑞吉欧的记录方式是儿童成长档案袋的使用,成长档案袋包括了反应儿童活动的各种记录如图画、实物、录音、照片、录像等材料,也有家长和老师的评语,全方位地反映了儿童的完整的活动过程。由于这种记录贯穿了活动的始终,能够给予孩子“成就感”,并发展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能力。这种记录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评价方式所能涉及的内容,为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儿童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瑞吉欧教育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教师要学会运用“记录”去观察和诠释儿童的行为。

四、环境的全方位教育

瑞吉欧人将幼儿学校的环境称为“我们的第三位教师”,认为优质的教育需要有理想的学习空间,所以着重考虑如何增进环境的开放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在瑞吉欧教育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园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瑞吉欧的环境设置的理念在教育活动中表现为:充分利用自然、社区、家庭、幼儿园等活动场所和机构的丰富资源作为孩子学习的主课堂,开展实地、实景、实物化的实践探索活动。此外,另一个突出的环境就是对儿童作品的展示。进入校园里,到处都有幼儿作品展示,有泥塑、绘画作品,有活动方案记录,还有许多录像记录,这让参观者感觉很舒服,这里就是孩子的乐园。处处都表现出对孩子的尊重。

我国幼儿园硬件很好,房子很大,设施比较豪华,如钢琴等豪华乐器,成品玩具很多。而瑞吉欧幼儿园几乎看不到现成的玩具,他们的玩具就是树枝、各种形状的石头、粮食种子、树叶等。我国幼儿园应有选择地采纳瑞吉欧的环境设置理念:合理设置、优化物质环境,充分利用儿童身边的各种资源,为儿童开辟认识大自然、动植物的小天地,为儿童创造一个开放、动态、完全属于幼儿的世界。

五、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瑞吉欧教育体系师幼比例比较协调,幼儿教师有更好的精力对幼儿进行全面观察和记录,并作效率较高的教学反思。相对而言,中国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较大,保育、教育并重的双重性决定了其烦琐、复杂的工作特点,她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即时的教学反思。此外,幼儿和教师比例不协调。

因此,国家教育政策如何调整幼儿园的师资比例,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以及管理者如何为幼儿教师降压减负,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成为提高幼儿教师反思实效至关重要的因素。

六、家园、社区合作的难点

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优化整合合作是瑞吉欧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瑞吉欧教育体系非常强调公众在教育领域的“参与”,他们认为幼儿园的教育事业是一项多方合作、共同参与的公共事业。在瑞吉欧,每一社区都有一个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和家长、社区成员、教学顾问等组成的社区幼儿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管理、监督幼儿园各项事务,支持家长参与幼儿学习与幼儿园教学,从而使得幼儿教育事业成为整个社区和城市共同关注的公共事业。

纵观我国幼教事业,在方面,还需要幼儿园、家园、社区三方主体的积极合作参与,以形成幼儿教育的合力。

上一篇:公司保安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门面房租房协议书合同电子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