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未来的自己演讲稿(通用8篇)
致未来的自己演讲稿 篇1
致未来的自己
嘿,兄弟。当你看到这封信件的时候,想必已经顺顺利利的转正定岗,成为一名真真正正的深铁人了吧。我可真羡慕你,我度过了8个多月的顶岗实习阶段,在前几天最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工号。未来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我要补强的地方还有太多,要为了明年的定岗答辩做努力,要为了未来与你成功交接,我可能会因为太忙,以后很长时间内没法与你联系,但是我此刻还是写下这封信,想与你推心置腹的聊聊天。
嘿,兄弟。你一向是一个看似成熟老练的人,无论是与人、与工作、与社会,你都是那么的圆润沉稳,让大伙都认为你是一个老社会人。但只有我才是最了解你的那个人,你内心是那么的有棱有角,是拥有项羽举鼎般的魄力、是有秦王同样的理想抱负、是有英雄救世般磅礴心脏;但是你深知自己的潜力还远远不够,你还不能给自己、给她一个安定的港湾,且你还总依靠她来照顾你;你还不能给父母一个惬意的环境,甚至还需要父母帮你,一齐为了你的未来努力;你还不能成就归乡,给雁城,给你最爱最爱的小城市添一砖加一瓦,更别说想改变你故乡拥堵的环境,让雁城人民也能感受舒适出行,贴心一路的地铁交通。你还很弱小,就似那大海中一叶扁舟。
嘿,兄弟。我虽然很了解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能看透你的人。但是,连我都不曾想明白——你还如此年轻,21岁的你,还有无限潜能;你还能似永动机般持续对工作、对生活、对未来的无限热情;你还能如此咬紧牙关,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热泪盈眶;我只明白一点,你做的这些努力肯定已经化为了沉甸甸的硕果,你最后能给她、给自己一个温馨舒适的避风港;你最后能与父母在故乡高铁站分别时骄傲回头再次告别,满脸笑吟吟——而不是像我这般懦弱,透过高铁站外墙瓷砖上反射出来的`倒影,眼睁睁看着父母在外面,我走一步他们挪一步,可直到消失,我都没勇气回头再次告别,只能懦弱的像个疯子般在喧闹的高铁站内泪目;你已经拥有了你喜欢的工作,拥有了你爱的、爱你的家人在身边,周末约上三五老友,惬意的撸串,讨论着我的不足与懦弱无能,感慨着你的有志者事竟成。
嘿,兄弟。你看到写封信的时候或许很难回想起我了,但是我心里却一向住着你。我会一向以你为明镜,为了让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不会辱骂我的失约与堕落;为了你看到写封信的时候,会为了我做的决定而肯定……我会带着一股又一股的期望与热情,持续动力,不负你的未来之约。
致未来的自己演讲稿 篇2
关键词:发光服装,柔性发光织物,发光产品原理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现有的服装已经不能够买足人们的需求, 所以各服装企业也从一直关注服装的款式结构发展到更加注重于服装的功能性设计, 为了满足人们对服装功能性、新颖性的需求。服装的创新性设计主要围绕着服装的穿着场所, 用途及时尚新颖进行D的, 例如在登山探险等服装设计中, 要考虑到服装对人体本身起到安全保护功能等一些因素, 其中包括服装的防风性能、防水性能、耐磨性、防紫外线性能、吸湿性、阻燃、抗菌、防静电、警示性等设计因素。在舞台服装设计中, 则要考虑服装与灯光色彩的搭配, 对人视觉效果的影响及舞台演出需求与服装款式的搭配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而在警察的警服设计中, 则要考虑到职业对服装的需求, 例如服装对人体的安全保护性能和易携带及职业特殊需求等。这些都是引领服装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因素。
发光服装作为一种功能性服装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它是智能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服装从新的角度出发, 观点新颖、功能实用, 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课题。现在的发光服装产品原理各异, 但目前大多是从发光体本身或者发光织物、发光纤维着手研究的, 以及对柔性发光织物的研究。
一、现存的发光服装类型
1. EL冷光片发光服装, 是由EL冷光片经驱动器驱动的一种通电能发光的服装产品, 是用EL冷光片生产出所需图案直接粘贴在服装表面, 产品分为声控音乐T恤和非声控音乐T恤, 其缺点是款式不够新颖, 只是死板的图片贴在T恤上, 没有创新, 不够美观。优点是成本低, 使用寿命长。是已经能够市场普及的一种发光服装。
冷光片简称EL (Electro Luminescent电激发光) , 是一种硫化锌的粒子, 通过加在两端电极的交流电压, 而产生的电场激发荧光物质发光的一种物理现象, 即电场发光现象。
2. 法国Lumigram公司发明了一种通电会发光的光纤织物Lumi Gram, 这种运用纺织技术把塑胶光纤织成织物, 然后加上LED光源和电池组, 通电之后就成为可自发光光线织物。这种织物, 白天看起来与普通的面料没有任何区别, 到了晚上通电之后, 就会发出绚丽的光。这种光纤织物质量轻薄, 质地柔软, 并且可以生产出很多颜色。其应用范围广泛, 成本适中, 但仍属新型产品, 并没有普遍应用。
3. 柔性显示器由柔软的材料制成, 是一种可弯曲可变形的新型显示器服装。飞利浦实验室所研发的Luma Live服饰将显示器变为服装穿着在身上从幻想成为现实, 这种新型显示器服装能够显示简单的动态信息, 显示的图案可以通过电脑上下载也可以通过手机蓝牙传送或自己设计, 可随心所欲的变换。这种新型服装由于价钱昂贵, 切工艺上不成熟现还未普及。
二、电致发光服装的功能及作用
1. 应用于警示服装
随着交通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 现在应用的警示服装已经不能够有效保障穿着者的人身安全问题, 传统反光警示服装存在不能自身发光、反光不及时、反光亮度低、安全防护性能差等问题。电致发光服装可应用到警示服装中, 代替原有的由反射光增强可视性的警示服装, 与普通反光警示服装相比较, 改变了只有在灯光照射的条件下才反光的原理可以有效的解决以上提出现有反光警示服装的弊端。摆脱原有警示服装通过反射发光在夜间光线不足时, 反光亮度低等缺陷, 不受光源、距离等条件限制的局限性, 有效地提高道路安全防护系数。它从新的角度应用先进的能科学技术其聚光及穿透力强, 夜间或浓雾中特别显得明亮、醒目。司机能够及时的发现目标并做出判断, 从而保证穿着者的人身安全。其应用范围广泛例如:交警穿着的警示衣、儿童警示衣, 救生衣指示标志等。电致发光服装是顺应警示服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应用于舞台服装
电致发光服装可以应用于各种大型舞会, 演唱会、聚会、酒吧、等一些热闹社会活动中, 是一种最新颖的服饰, 在舞台服装的设计中, 电致发光服装的加入能够很好地融入和调节舞台灯光与自身服装的搭配效果, 是一种新型设计表现形式, 电致发光服装打破了传统的舞台必须要灯光配合的条件下才能演出, 它甚至可以在完全黑暗的背景下展现出新的生机, 带给人们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电致发光服装作为舞台服装最大的魅力所在。
3. 应用于日常服装当中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 人们对服装已经不是停留在仅仅保证温暖的的需求, 新时代的人们追求时尚, 张扬自我。传统的对服装面料, 款式, 颜色, 结构的变化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 将科技与时尚相结合是未来服装发展的必然道路。通过调研表明尽管人们对发光服装的认知还比较有限, 但大多人们愿意尝试购买发光服装, 发光服装将是未来服装市场的新星。
三、发展前景
电致发光服装, 对服装的功能性设计的影响和意义都是非常巨大的, 电致发光服装技术的融入, 使服装更加多元化, 更加实用化。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为新技术的展现, 使人类不断打破传统, 不断推陈出新, 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对于服装设计而言, 新技术的融入, 是不可或缺的, 为的是更好的迎合大众, 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现发光服装市场基本空白, 若能合理的把握发光服装产品的定位, 其可发展空间和潜力是巨大。如能把握发光服装的安全性能, 价格定位, 舒适性能, 清洗保养等问题发光服装将是未来服装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李克兢.高原著.EL.冷光技术对服装功能性设计的影响与应用研究.山东纺织经济.
[2]E.Def.lin等著.发光纤维织物--一种新型的柔性显示器.国外纺织技术
致未来的自己演讲稿 篇3
为什么要给自己写信?因为在写信的过程中,你不单可以总结现状,还可以思考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去哪里、成为怎样的人,可以写的内容可多了!当未来变成现在,再看看这封信,你肯定会有所收获。
不要浪费时间了,马上拿起笔,给未来写封信吧!
Yes, I had reached the age of 25. Still, I doubted this letter from my past would make it to me, all these years later. It was a simple creative writing assignment[作业] from when I was 15.
The teacher collected our letters and promised to mail them ten years later. But, so much time had passed, would he keep his word[守信]? Would he even remember?
Thinking back on the letter, I tried to remember writing it. I vaguely[含糊地] recalled giving my future self some advice.
In my recollection[回忆], my 15-year-old self wanted to make sure I would continue to write and figure skate[花样滑冰], and she probably assumed I’d be married and have a baby by now.
When you’re 15 years old, 25 seems like a grown-up age, but I wasn’t feeling as grown up as I believed my younger self expected me to be.
Then, on a family vacation in San Diego, my parents brought me the mail from home. In scrawled[潦草地写] ink, there was a letter addressed to myself. I knew it was the one! I laughed delightedly and could not believe what was in my hands. I opened it eagerly and was astounded by the results.
The letter began in true 15-year-old fashion: “How much do you bet that this letter will never get to you?”
It continued to greet me casually as if we were having an IM[即时传讯] chat.
Here are two key bits from the essence[本质] of the letter, which I found important and beautiful:
My 15-year-old self was so stressed!
As an almost junior[(美国)高三] in high school, facing the SAT注 and AP courses, as well as college applications[申请]—and of course, the peer[同辈] pressure—I was apparently[显然地] not quite happy.
Thus, much of my letter to myself was filled with advice and hopes that I wouldn’t stress and worry so much in the future, and that I wouldn’t forget to enjoy my life! It was so wise and sweet.
Contrary to[与……相反] my belief, my 15-year-old self did not have any demands[要求] of me, or false expectations or goals that I might have failed to meet.
Instead, she wrote “…So I guess I’ll stand by whatever you do, because even if you are not who I imagine now, I’ll support you, because maybe who I’m imagining is someone else, and you are—well you’re not someone else, you’re me.”
I was blown away, and tears welled up[涌出] in my eyes at this self-acceptance through time. I immediately wrote a heart-felt thankyou letter to my high school teacher and sent it in the mail.
Then, I wrote a thoughtful letter to my 35-year-old self and tucked it away for the next ten years.
In this new letter, I paid the selfacceptance forward even further. I am a big goal-setter, and like many I know, I put a lot of pressure on myself to be the best and biggest version of myself that I can be.
However, I now knew that what I would have accomplished[实现] and what I would have done in ten years time would pale[使失色] in comparison to[与……比较] how I’d feel and who I’d be.
For me, the biggest lesson in receiving the letter was the idea of“allowing”—allowing myself to be whoever I am, allowing myself to relinquish[放弃] my plans for who I“should become,” allowing myself to simply “show up.”
In what ways can you create a time capsule[时代文化密藏器] for yourself?
I recommend[推荐] experimenting with envisioning[想象] your future life, accepting and forgiving your past selves, and writing to yourself at a specific[明确的] age in the future (five or ten years, for example).
As you write, consider these questions:
What hopes do you hold for yourself in the future?
What fears and obstacles[障碍] do you currently[当前] face that you wish to overcome?
What internal resources do you inherently[固有地] possess[拥有] that will help you, now and always?
What goals do you have that you aspire[追求] to? Tip: Commit[承诺] to the vision, but be flexible[灵活的] to the form.
What is the ultimate[根本的] reason why these goals matter to you? (For example: I want to be a public speaker. Why? Because I want to share my knowledge openly!)
How would you react if you met your future self? How would you interact? Create a sample dialogue—see where it goes!
And finally: What are the ways that you can seek to love your future self no matter how much the future varies from what you expect it would be?
Time travel is possible, and we can indeed learn a lot by removing ourselves from the calender’s grasp[抓住], by seeing ourselves as an ever-changing being. Happy travels!
是的,现在我25岁了。我仍怀疑,这么多年后,那封来自过去的信还会不会如约而至。那是我15岁时创意写作课的一项简单作业。
老师把我们写好的信收集起来,承诺10年后把信寄给我们。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会信守当年的诺言吗?他还记得这个承诺吗?
我试着回忆当年写信的情景,隐约记得我似乎给未来的自己提过一些建议。
我记得,当年那个15岁的自己希望十年后继续写作,玩花样滑冰。她或许还设想我此时已经结婚生子了。
当你15岁的时候,25岁似乎是一个长大成人的年纪,但我现在却没有当时预期的那样,有长大成人的感觉。
后来有一次我们家去圣地亚哥度假,父母从家里把信件带给我。当中有一封字迹潦草的信,就是我当年写给自己的信。我知道就是它了!我高兴地笑了起来,简直不敢相信它真的来到了我的手中。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这封信,结果却大吃一惊。
信的开头是如假包换的15岁少年的口气:“你有多肯定这封信将永远不会寄到你手里呢?”
接着,这封信继续以轻松随意的口吻与我漫谈,仿佛我们正在用即时通讯软件聊天。
我发现信中的实质内容里有两个关键点很重要,而且相当美好:
15岁的我真是“压力山大”!作为一个即将升上高三的学生,面临着SAT和AP课程,还要申请大学——当然,免不了还要应对同侪压力——我显然不太开心。
因此,我写给自己的这封信里大多数是一些建议和希望:希望我将来不会有这么多压力和烦恼,以及希望我不要忘记享受生活!多么明智而贴心啊。
和我的想法相反,15岁的我对未来的自己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也没有提出也许无法实现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和目标。
相反,她写道:“……我想,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会站在你这边,即使你不是我现在设想的那个样子,我也会支持你。因为我现在所想象的也许是另一个人,而你——不是另一个人,你是我。”
这种穿越时空的自我接纳令我感慨良多,热泪盈眶。我立刻给我的高中老师写了一封发自肺腑的感谢信,寄了出去。
接着,我又给35岁的自己写了一封经过深思熟虑的信,然后把它收好,留到十年后再看。
在这封新的信里,我把自我接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我是一个喜欢制定目标的人,就像我认识的很多人一样,我给自己很大压力,要求竭尽全力,做最好的自己。
然而现在我知道了,我在十年里所做的事,与我的感受和我是什么样的人比起来,终将显得黯淡苍白。
收到这封信,给我的最大教益就是“允许”——允许自己成为任何人,允许自己放弃预先制定的“我应该成为怎样的人”的计划,允许自己“出现”即可。
怎样为自己制作一个时间胶囊呢?
我建议可以设想一下自己未来的生活,接纳和原谅过去的自己,给未来某个具体年龄(例如五年或十年)的自己写信。
写信时,思考这些问题:
你对未来的自己抱有什么希望?
你希望克服目前面临的哪些恐惧和障碍?
你天生拥有哪些内在的天赋,不仅现在,而且永远都能够帮助你?
你有什么渴望实现的目标?提示:忠于心中的愿景,但形式可以灵活。
这些目标对你如此重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例如:我想成为一名公众演讲家。为什么?因为我想和人们公开地分享我的知识!)
当你遇到未来的自己,你会作何反应?你们之间会如何互动?设想对话样本,看看会是什么样子!
最后:无论未来与你所期望的有多么不同,你有哪些方法让你会爱上未来的自己?
时间旅行是可能的。通过逃脱时间的魔掌,把自己看作一个永远不断改变的存在,我们确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祝你旅途愉快!
语法小知识
俚语blow somebody away有多种意思:
1)表示“射杀某人”,为美式用法,如:
Four of the mob[暴徒] were already blown away when the cops got there.(警察到达时,其中四个暴徒已经被击毙。)
2)表示“强烈影响,征服”,如:
That concert blew me away.(音乐会震撼了我。)
3)表示“击败”,如:
She blew her opponent[对手] away in three straight sets.(她连赢三局,击败了对手。)
短语tuck sth. away有两个意思:
1)表示“把……收藏在安全处,使隐藏”,如:
She’s got a lot of money tucked away.(她把许多钱藏起来了。)
2)表示“吃(许多食物)”,如:
The boys tucked away three pizzas and an apple
致未来的自己作文 篇4
你好!
现在是3月9日19:37:49,现在的我十五岁,不知道未来的你芳龄多少了,成家了嘛?在做什么工作?有没有上喜欢的大学,梦想实现了嘛?
小时候的你喜欢天马行空,喜欢大海,森林,还有那莫不可测的宇宙,总是喜欢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不知道回想起来有没有感觉很幼稚。
现在我初二啦,下半年就上初三了,未来的你考上自己心仪的高中了吗,你曾经的目标是二中,实现了嘛?数学有进步了嘛?是不是还是徘徊在及格线的周围,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要更加努力,不要怕累,小时候的你总是怕累,怕苦,所以你小时候没有其他孩子那些吃苦的经历,人家是雨天里坚强的花朵,你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困难,经不起挫折,所以以后遇到困难不要放弃,不知道说这么多是不是对你有帮助,按照你一贯的作风,你是右耳朵进,左耳朵出,哎!也不知道怎么说你了。
你曾经说你要当医生,实现了嘛?考上浙大或者南京中药医科学院了嘛?我猜测应该没考上,就你这成绩还能考上,真的是祖宗十八代都要烧高香了,当上了医生后,工资是不是很高,好啦,我知道你不是那种贪财之徒,对钱提不起任何兴趣,你当医生只是单纯的想救济病人,尽自己绵薄之力尽量去帮助人们,我希望那时候的你不忘初心。
爸妈还好嘛?是不是因为工作忙而没有好好的孝敬他们,小时候的你总是做错事情,惹得他们不开心,在未来多抽空陪陪他们,帮着他们检查身体,带带妹妹,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你小时候不是小棉袄,我希望在未来你是他们的小棉袄,哦!对了!妹妹还好嘛?未来的她几岁啦!乖不乖啊,小时候的她可调皮了,你从来不让让她,一旦她惹得你不高兴你就会大闹一场一个姐姐的样子都没做好,叫她少看点电视,多看书,小时候她可喜欢看电视了,一看就是一天,以后要节制,在未来要更好的尽到一个姐姐的责任。
家里的那些老人还好嘛?小时候他们对我的期望可高了,望女成凤,都希望老顾家出一个才女,才子倒是不少,才女简直就像稀有动物,你有没有给他们挣点脸啊!老家的亲戚朋友身体还好嘛?有些老人是不是已经入土为安了!若有,节哀!
未来的你快乐嘛?每天是不是像小时候一样每天挂着笑脸,我不希望那是苦笑,我希望未来的你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发自内心的笑哦!
致未来的自己作文 篇5
现在的社会可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那么好,趁自己还年轻,还有机会有时间去拼搏,那么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让自己多学一些东西,多学点才艺,可能人生不止学习这一条路,但是学习却是最好的一条路,现在的努力累点不算什么,长大之后你就会知道,如果现在不努力,那么未来你一定会后悔的。
现在你好好学习,那么长大以后找工作不是你去找别人,而且别人来找你,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轻松的就可以赚到钱,可以享受你的工作,而不是起早贪黑,累死累活还赚不到钱,所以现在你就要这样想,学习就是赚钱,赚钱就是学习,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你要记住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你现在的努力,以后就会有幸运来报答你之前的努力,所以努力吧!
致未来的自己一封信 篇6
你好!
这是八年前的你给你写的一封信,时间流逝的飞快,转眼之间八年就过去了,你还记得八年前的自己吗?
梦想是一个人的翅膀,能使这个人为达到目标而不懈努力,从而摆脱平庸,摆脱自己的弱点,一次次地突破自己,走向成功。没有它,人就会不能坚定自己的方向,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路,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梦想是人活下去的动力之源。
我有很多梦想,第一个就是自己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有健康的身体、渊博的知识。只要我努力学习,克服成长路上的种种困难,忍受住生活中种种困难的挤压,在困难的磨砺中锻炼自己,使自己的坏习惯被改掉,好习惯被发扬,就一定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
第二个梦想就是希望祖国强盛。希望20的祖国会有更多的人才,变得更加富强。但是想要中国富强起来,应该从每个人身上做起,应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能让自己为中国的富强出力。我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为中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个梦想是希望世界和平。现在世界各国战火连绵不断,使交战双方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发生了很多的惨剧。我希望八年以后,这种战火连绵的情况会消失,惨剧也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和平,各国之间关系和睦。
八年以后,我的这些梦想实现了吗?如果实现了,那就不应该停留在成功的喜悦上,应从头再来,为另一个梦想而努力;如果没能实现,那就要继续努力,无论是什么难以实现的梦想,只要坚持努力,终会有一天它会变成现实。
此致
敬礼!
写信人:
致未来的自己演讲稿 篇7
人物简介
1984年, 张瑞敏临危受命, 出任海尔的前身、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 拉开了海尔创业的序幕。在28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中, 张瑞敏以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超前战略决策带领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 (2012年) 的全球化企业。据消费市场权威调查机构欧睿国际 (Euromonitor) 统计, 海尔已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2012年, 美国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评选的2012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中, 海尔排名第八, 是唯一进入前十的来自中国的企业。
张瑞敏认为, 没有成功的企业, 只有时代的企业, 所谓成功只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创业28年来, 张瑞敏始终以用户为中心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都抓住时代机遇进行战略创新。上世纪八十年代, 海尔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 实施名牌战略, 通过“砸冰箱”砸醒员工质量意识, 创出冰箱名牌;九十年代, 海尔抓住兼并重组的机遇, 实施多元化战略, 通过OEC管理法和企业文化的输出, 创造“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经典案例, 从一个冰箱名牌拓展至家电领域的名牌群;进入二十一世纪, 海尔抓住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机遇, 实施国际化战略, 没有依赖国内低成本的优势单纯出口创汇, 而是到海外设厂本土化发展, 建立“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三位一体的体系, 创造海外用户价值, 创出海尔的国际化名牌;互联网时代, 海尔抓住网络时代需求个性化、碎片化的机遇, 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通过企业和商业模式的两个转型, 即从卖产品到服务、从传统发展模式到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转型, 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世界正在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 张瑞敏应时而变, 启动了海尔的第五个发展战略——网络化战略, 通过打造网络化的企业应对网络化的市场。
海尔持续创新不断壮大的过程中, 张瑞敏确立的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管理实践中, 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 “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 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 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 张瑞敏在管理领域的不断创新赢得全球管理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美国哈佛大学 (HARVARD) 、西班牙IESE等著名商学院均把海尔管理案例写进教材, 海尔的管理探索越来越成为世界的财富。在互联网时代, 张瑞敏的管理思维再次突破传统西方管理的桎梏, 提出并在海尔实践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通过搭建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的机制平台, 推进员工自主经营, 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西方管理理论界、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对张瑞敏在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突破给予高度认可。沃顿商学院、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等机构的学者和实践者甚至亲自参与到海尔的管理探索中。
在带领海尔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 张瑞敏始终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 积极投身教育、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真情回馈社会, 致力于环境友好, 谋求可持续发展。张瑞敏以其创造全球化海尔品牌和创新管理模式的卓著成就赢得世界性的广泛赞誉。
创业历程
名牌战略阶段 (1984年—1991年)
■观念: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 以”要么不干, 要干就要争第一”的观念, 为用户提供当时最渴望的高质量产品的体验。
张瑞敏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 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观念, 以为用户提供当时最渴望的高质量产品体验为目标。当时抓住改革开放机遇的企业非常多, 但以这种观念去干的并不多, 很多人觉得原来设备差, 现在引进很好的设备, 产品比原来要好得多, 市场又供不应求, 卖就行了。但张瑞敏不这么想, 他当时的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最想得到的, 高质量的产品。
■差异化的路径:海尔通过砸冰箱及自主管理班组等活动, 创出一条以提高人的素质而非仅靠引进设备、技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差异化路径。
张瑞敏认为, 要实现战略目标, 得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差异化的路径。当时同行业的路径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全力以赴上产量。而海尔走出的差异化路径是:靠提高人的素质来提高竞争力, 而不是仅仅依靠引进的设备和技术。当时典型的事件就是砸冰箱, 张瑞敏带头砸毁了76台不合格冰箱, 在那个物资短缺, 冰箱需要凭票购买的年代, 他的举动曾让很多人不解。张瑞敏说, 砸冰箱砸的是一种观念, 砸醒员工的质量意识。
■海尔成果:从市场角度来看, 1988年, 海尔获得了冰箱行业第一枚金牌。
当时在中国金牌是非常难得的荣誉, 老百姓的关注度非常高。这枚金牌对当时海尔在行业中的地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1990年, 海尔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 1991年又获得全国十大驰名商标。从管理的角度看, 1990年, 海尔获得国家级的奖励中国企业管理金马奖。同时期, 张瑞敏带领海尔开始推行自主管理班组, 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做自主管理, 与海尔今天推进的自主经营体一脉相承。
■经典创业故事:砸冰箱
1985年, 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
于是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 发现仓库中有缺陷的冰箱还有76台!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 干部提出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就在很多员工十分犹豫时, 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 把76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 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
听闻此言, 许多老工人当场就流泪了……要知道, 那时候别说“毁”东西, 企业就连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 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 别说正品, 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的!如此“糟践”, 大家“心疼”啊!当时, 甚至连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接受。
但张瑞敏明白:如果放行这些产品, 就谈不上质量意识!我们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 来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 否则今天是76台, 明天就可以是760台、7600台……所以必须实行强制, 必须要有震撼作用!因而, 张瑞敏选择了不变初衷!
结果, 就是一柄大锤, 伴随着那阵阵巨响, 真正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从此, 在家电行业, 海尔人砸毁76台有缺陷冰箱的故事就传开了!至于那把著名的大锤, 已经收入国家历史博物馆。
多元化战略阶段 (1991年—1998年)
■观念:抓住南巡讲话的机遇, 以制造多元化高质量产品的观念, 为用户提供所希望的系列白电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这一时期, 张瑞敏抓住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机遇, 积极进行企业兼并和工业园的建设。当时, 海尔兼并了包括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在内的多个企业, 有的甚至是跨所有制兼并。通过兼并, 海尔一下进入到了很多领域, 但进入很多领域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张瑞敏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他们所希望的系列白电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差异化的路径:通过进入哈佛的“吃休克鱼”案例的思路兼并18家企业。创出一条靠企业文化, 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的兼并道路。
这一阶段, 张瑞敏实现目标的差异化路径就是被哈佛商学院采用的“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按照这一思路, 海尔兼并了18家企业, 创出一条靠企业文化, 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的兼并道路。张瑞敏提出一个口号:“多换思想少换人, 不换思想就换人”, 注重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 改变人的观念。这和很多企业的兼并完全不一样。当时海尔提出要多元化发展时, 受到外界很多质疑, 很多人认为海尔做多元化肯定不行。但张瑞敏觉得本质不在于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本质在于能不能有一个可以给用户提供系列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体系。如果没有, 专业化和多元化都没用。这个时期很多企业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了, 忙于补质量这一课, 顾不上服务体系的建设。而张瑞敏已经提出星级服务了, 后来便有了海尔最有名的服务体系。
■海尔成果:从市场角度来看, 海尔初步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家电工业园。从管理角度看, 1995年海尔日清管理法获得国家管理一等奖。
■经典创业故事: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1995年7月, 青岛市政府决定把红星电器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红星电器本来和海尔一样在青岛市是重点企业, 后来由于经营不善, 在海尔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时, 红星电器却亏损1亿多元, 资不抵债。
此时, 在张瑞敏面前摆着一个艰巨任务:如何操作?如何发展?于是, 张瑞敏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红星电器失败于何处?是技术问题?资金问题?员工问题?而他认为:“红星的失败, 不是少技术, 也不是少资金, 更不是员工不好, 关键是管理不到位, 职工凝聚力差, 缺乏将现有生产要素有效组合的灵魂。而海尔员工、干部有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形成了海尔文化。因此, 我们当前的紧迫工作就是将海尔文化输入到红星。只要思想认识一致了, 统一了, 一切都好办。文化是企业灵魂, 无形资产可盘活有形资产, 红星必然重生。”
海尔经受住了这个文化兼并成败的考验。在划归第二天, 杨绵绵就率领企业文化、资产管理等五大中心的管理人员进驻红星, 实施“文化先行”的管理理念。随后, 张瑞敏又到红星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会上推心置腹地讲述自己的管理心得体会。要求大家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目标是2~3年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品牌, 最终是国际名牌。
三个月之后, 企业扭亏为盈, 现在, 海尔洗衣机已经成为全球洗衣机第一品牌和第一制造商。
1998年3月, “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被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 张瑞敏应邀去哈佛讲这一课, 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国际化战略阶段 (1998年—2005年)
■观念:抓住加入WTO的机遇, 以出国创牌而非仅出口创汇的观念。在与国际接轨中, 以三步走的战略倒逼自己。
这个阶段, 张瑞敏在观念上抓住了中国加入WTO的机遇, 以出国创牌, 而非出口创汇的观念确定了海尔的定位。要达到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价值。
■差异化路径:通过南卡设厂及购并意大利工厂暴露出自己的差距。创出一条提高素质成为国际化人才, 以推进国际化战略实施的道路。
这个时期, 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 但宁可在国内喝汤也不到国外去啃骨头的观念决定了很多家电企业做定牌, 而不是创牌。当时海尔采取了两个差异化的路径, 一是在美国南卡建厂, 二是购并意大利一家冰箱厂。这两个举措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当时媒体说美国的工厂都到中国来设厂, 海尔反其道而行的跑到美国去设厂, 最后肯定以失败告终。张瑞敏知道, 到美国设厂肯定没有成本的优势, 并购意大利工厂也曾被记者认为是一个最愚蠢的决定, 但实践证明这一决策不但不愚蠢, 反而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决定, 意大利工厂在海尔“三位一体”战略的落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消费者在德国市场上看到的卖得很贵的冰箱就是意大利工厂生产的。
■海尔成果:从市场的角度看, 这7年海尔建立了制造工厂18个, 营销中心17家, 研发中心9家, 形成集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从管理角度看, 张瑞敏创新的市场链管理案例在2000年进入瑞士的洛桑商学院。当时提出让人人成为SBU, 实际要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盈利的单位。
■经典创业故事:海尔为何在美国建厂?
1999年, 张瑞敏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 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海尔美国工业园, 生产家电。
一石击起千层浪。国内很多人认为海尔是在盲目扩张, 而为其担忧, 甚至不少人明确对此持批评态度。人们批评的依据, 就是美国的优势在于技术领先, 劣势在于人力成本高而且市场饱和, 去美国无异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有本杂志以《提醒张瑞敏》为题, 为海尔在美国建厂的前景担忧。
可是, 海尔决策层却像“下雨打伞”一样认为去美国办厂是理所当然的事。“到美国建厂有风险;但是不到美国建厂是否就没有风险?!”海尔人要在风险中抓机遇。
当然, 敢于冒风险不等于没有预防风险的措施。在这方面, 海尔做了充足预算:
在市场方面, 海尔的理念是“先有市场, 再建工厂”。当时的海尔向美国出口冰箱已经达到50万台, 而实际上达到29万台, 就可达到建厂的盈亏平衡点。
在成本上, 美国劳动力年薪2.5万美元, 中美两地工薪差别达到8~10倍。但海尔进一步分析后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一是中国低工薪优势其实完全被运费抵消了, 而且今后运费有走高的趋势。二是在美国建厂还可以就地收集信息, 就地技术开发。三是可以节省从中国到美国集装箱运输时间30天, 另外又节省从接订单到生产的30天, 这对生产需求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四是“美国制造”的标签是个卖点, 对美国零售商很有吸引力, 可以平等地与美国企业竞争, 其优势是很大的。
如今在美国, 年轻一代都知道海尔是一个很好的家电品牌, 已经不知道它是来自中国的品牌, 海尔品牌正在成为美国本土的品牌。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起航, 海尔的国际化行动已毫无疑问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领航者。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2005年—2012年)
■观念:抓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观念加快走上去的步伐, 争取为全球用户提供白电引领的体验。
这个阶段, 张瑞敏在观念上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从原来满足大规模制造转变为现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观念, 加快走上去的步伐。从创造用户的角度和创造用户满意体验的角度, 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白电引领的体验。
■差异化的路径:通过零库存即需即供的推进, 并建立社区店, 配以建成的三专店体系, 创立一条从以企业为中心到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道路。
当行业都在打价格战时, 张瑞敏率先在家电业推进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战略, 建立社区店, 配以建成的三专店体系, 建立一条以企业为中心到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道路。要做到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 也就是用户要就能马上提供, 用户不要也不会形成库存。
在营销体系上, 第三个战略阶段海尔开始建专卖店。当别人还依靠大连锁时, 张瑞敏又进了一步, 建立社区店, 建成三专店。这些体系直接面对用户, 直接满足用户需求, 加上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 完全形成一个综合的体系去实现从以企业为中心到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转型道路。
■海尔成果:从市场角度来看, 建立了五大研发中心, 这些研发中心和原来的9个研发中心完全不一样, 现在是平台型的研发中心。
原来研发中心指的是自己有多么高能力的研发人员, 自己的研发机构就有多么高的能力。现在海尔的研发中心是看能整合到什么样的能力, 就代表研发中心有什么样的能力, 所以这五大研发中心完全是平台型的, 以此形成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的开放式创新体系。另一个市场上的成功就是收购了三洋白电和新西兰国宝级品牌斐雪派克两个资源。从管理角度来看, 海尔及其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多家商学院研究的对象。
■经典创业故事:张瑞敏砸仓库
2008年,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开始了, 但在中国市场, 当时还没有蔓延到实体经济来, 至少在家电市场还看不出这种迹象。尽管如此, 当时的海尔正在张瑞敏的主导下进行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型, 从以企业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型, 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2008年8月28日, 海尔历史上又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 张瑞敏再一次举起他那把“大锤”, 这一次, 他要砸的不是冰箱, 而是仓库。
当张瑞敏及海尔决策层提出要取消DC库 (海尔在各工贸公司设立的物流仓库) 的时候, 整个市场的人员都炸锅了。市场人员直接说: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市场形势那么差, 有仓库都未必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更别说取消仓库了。要是取消仓库的话, 销售肯定要大幅下降。
客户的反应也非常大。一位海尔的老客户、也是大客户给海尔反映:“你们要取消仓库, 大方向我们认可, 但你们这样做是违约的。”因为按照经销合同, 客户是在当地的海尔仓库提货。现在没了仓库, 给客户造成了交货不及时的麻烦。
张瑞敏和他的决策层顶住压力, 做法是:卖不出去就停下来, 停下来怎么办?停下来倒逼企业内部的体系。为了不让变革的成本影响到客户, 海尔改变了自己的供应链流程, 周下单、下周单, 按单生产。虽然没有仓库了, 但通过订单模式和流程的变革, 海尔把货放在公路上, 放在集装箱上, 实现即需即供。
国庆节之后, 金融危机明显波及到中国市场, 市场零售大幅下滑, 行业的库存大幅上升, 而海尔的库存处理得恰到好处。
网络化战略阶段 (2012年12月—2019年12月)
2012年12月26日, 海尔创业28周年之际, 张瑞敏宣布海尔进入第五个战略阶段, 其战略主题为网络化战略。
■张瑞敏再登顶级商学院
2012年12月, 瑞士洛桑。全球知名商学院瑞士IMD将“IMD管理思想领袖奖”颁给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以表彰其对现代管理艺术与实践所做的贡献。
时间向后回拨一天, 西班牙IESE的学术报告厅内, 张瑞敏在IESE商学院院长卡纳尔的陪同下, 走进学术报告厅。随着演讲开始, 一场关于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思想的碰撞由此展开!
在了解到张瑞敏受邀即将来西班牙, 就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话题, 阐释海尔人单合一管理理论做演讲报告的消息后, 来自欧洲管理领域的各界专家学者精英来到现场。“由于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在其所属国际化企业推广获取的成功, 这一管理创新模式也在欧洲引起极大关注。原本计划300个到场听讲名额, 结果有600余人申请, 这在IESE商学院历年举办的学术讲座活动中是非常少见的。”西班牙IESE商学院相关人士介绍。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 张瑞敏的观点和见解, 让全场听众聚精凝神。
在瑞士IMD商学院, 张瑞敏带去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同样很受关注。“张瑞敏先生, 请问您是如何将人单合一模式贯彻到整个企业具体运转流程中的?”“您说海尔的转型是在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 这是否意味着海尔成功转型后的经验, 可以让全球企业来借鉴?”……现场的企业家和学生争相提问。
IESE商学院卡洛斯教授对张瑞敏此行的评价是:张瑞敏先生的演讲, 给目前沉闷的欧洲经济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张瑞敏先生带领海尔所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 就是一场互联网时代管理思想解放运动。从传统走向现代, 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守旧走向创新, 海尔模式创新的本质就是一种对进取、速度与价值的追求, 通过对人单合一文化融合的研究, 海尔的探索具有了时代意义。
■管理成就
张瑞敏之所以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不仅是因为他传奇般地把一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为年营业额逾千亿元的全球化公司, 而且他以卓有成效的管理为管理界输出了一个又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经典管理案例, 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法, 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 再到互联网时代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张瑞敏在企业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赢得了世界管理界的高度评价。
海尔现在进行的模式创新已经持续探索了十多年, 张瑞敏希望将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一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人”就是员工, “单”表面是订单, 本质是用户资源。人单合一, 也就是把员工和他应该为用户创造的价值、面对的用户资源“合”在一起;双赢, 即员工不是根据上级下达任务完成的多少和好坏拿钱, 而是以员工创造的用户价值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到2012年为止, 张瑞敏先后应邀到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西班牙IESE商学院等做演讲, 交流企业兼并、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内容。世界一流战略大师加里·哈默评价张瑞敏为互联网时代CEO的代表,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评价其为“杰出的战略思想家”。
致未来的自己演讲稿 篇8
诠释汽车安全新理念
观致汽车致力于在欧洲和中国的新车安全评估测试中获得最高评级。观致3轿车以获得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测试的最高评级为目标进行车体结构设计。为了让产品拥有比肩国际竞品的安全性能,观致汽车组建了一支由车辆总成执行总监毛杰(Roger Malkusson)率领的专家团队。团队中所有成员都拥有成功研发最高安全评级车型的丰富经验。
为了有效评估观致3轿车在乘员保护方面的安全性能,安全测试分四大项目进行:正面碰撞、侧面碰撞、侧面柱碰以及后部追尾碰撞。在正面碰撞测试中,试验车辆会正面冲击固定可变形壁障,碰撞速度为64km/h,其目的是测试其车体结构是否有足够的强度为乘员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结果证明观致3轿车车体大量使用的高强度钢材能在事故中为重要的安全区域——也就是乘员舱提供高度的安全保障。碰撞冲击力被精心设计的车体结构大量分散,降低了乘员受伤的风险。
观致汽车的气囊系统在另外一项测试——侧面碰撞测试中的优势显著。在侧面碰撞中,可变形移动壁障以50km/h的速度垂直撞击车辆侧面,模拟两车于路口相撞的情形。观致3轿车的车体结构与内饰组件在这种撞击下可以吸收撞击力并减小对于乘员的伤害,侧气囊能进一步减少对于驾驶者盆骨和胸部的冲击。在侧面柱碰测试中,从A柱延伸至C柱的侧气帘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追尾碰撞中关于颈部扭伤的测试是Euro NCAP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观致3轿车前排座椅上的主动头枕可于追尾事故中降低颈部受伤的风险。
Euro NCAP的行人碰撞测试用于模拟行人被撞时的受伤情况。基于优秀的选材和设计,观致3轿车的车头能显著降低行人受伤的风险。为了能确保行人在碰撞中得到最大化的保护,观致还制作了比行业标准更复杂的假人模型,并为此做了大量细致的计算机辅助工程模拟研发工作。
观致3轿车尽量避免使用硬质材料,同时在结构中加入了变形吸能区。引擎盖和发动机结构之间也留有一定空隙,确保了冲击力量能尽量被吸收,从而降低伤害的严重性。观致汽车专业团队的优秀工程学设计,保障了观致3轿车优秀的安全性,同时又最大程度的兼顾了造型的个性与优秀的空气动力学表现。
以先进科技打造欧洲品质
全新的观致3轿车拥有雅致时尚的外形,长轴距、短前悬的结构以及像双门轿跑一样的流畅车顶线条。车身4615mm的总长与1839mm的总宽,造就了观致3轿车越级的大气感与同级最宽敞的内部空间。其在外表下面的结构更加出色,以欧洲标准调校的底盘,由车辆工程执行总监施可(Klaus Schmidt)亲自操刀,观致3轿车的底盘调校呈现出欧系车紧韧的特性。因此,观致3轿车既可以让驾驶者享受到稳健、敏捷的驾驶乐趣,也可以为乘客提供平顺、舒适的乘坐环境。
观致3轿车的底盘使用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后扭力梁悬架,齿轮齿条式电子助力转向机构。前部305mm、后285mm的制动盘比同级竞品尺寸更大,配合与TRW联合开发的ABS和电子稳定系统ESC,观致3轿车从100km/ h至完全刹停只需38m。
观致3轿车搭载两款技术先进的4缸汽油发动机。两款发动机均带有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其高效、优异的性能表现在同级市场中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1.6L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5kW,可提供210Nm的最大扭矩;搭载此款发动机的观致3轿车可在9.7s内完成0~100km/h的加速,最高时速可达215km/h。而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3kW,能在3900rpm时提供155Nm的最大扭矩;使用这款发动机的观致3轿车可在11.6s内完成从静止加速到100km/h。
在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方面,观致3轿车也是同级中的翘楚,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手动变速器的综合油耗仅6.1L/100km,匹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则降至6.0L/100km,搭配发动机自动启/停系统后,油耗可降至5.9L/100km。1.6L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油耗也仅为6.4L/100km。
在整个NVH(噪声、振动和平顺性)管理中,工程师们以最畅销的紧凑型轿车竞品为基准对观致3轿车进行调校。并同时从抑制车辆内部(发动机、变速器和其他部件)和外部(例如风声和轮胎声)的振动和噪声进行自我挑战,提供比竞争者更优异的NVH表现,并实现同级别领先的风阻系数0.287Cd。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新标准
作为一家全新的国际汽车公司,观致汽车始终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高品质的产品。全系标配的观致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就将此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观致汽车旗下全系车型将标配QorosQloud观致逸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该系统集成于中控台上的8英寸电容式触摸屏中,依照最新一代智能手机的使用习惯而设计,通过简单的手势即可操作。得益于简洁直观的交互界面,触屏科技的优势在此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消费者无须通过智能手机,直接在该系统上便可使用手机的部分功能及应用。该交互界面最大优势在于,不会在中控台上使用大量复杂的按键,尽量避免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
【致未来的自己演讲稿】推荐阅读:
自己的未来自己把握01-07
掌握自己的未来12-08
写给未来的自己活动06-15
写给未来的自己工作10-02
遇见自己的未来作文12-05
给未来的自己的范文07-25
给未来的自己的信12-05
给未来的自己主题班会06-19
给未来的自己策划书09-27
写给未来的自己看散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