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导读书目

2024-11-28

大学生导读书目(共8篇)

大学生导读书目 篇1

教育部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导读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H0/4412 《语言问题》是被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誉为“中国汉语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 教授在台湾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的演讲记录。全书十六讲,系统地讲述了语言学以及与语言学有关系的各项 基本问题,是作者的重要著作之一。本书已经成为现代语言学的经典之作。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书生之家数据库)本书是一位开拓型的语言大师罗常培先生撰写的一本探索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小书,被认为是中国文 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语言学的工作,它怎能配合上建国的事业,那得靠一些认清楚任务的人来继续努 力,通同合作。中国话的条理,它的结构、范畴,究竟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什么关系,我们该怎样用语言 的工具来改进中国文化,那工具本身该怎么修改,这些问题是极难回答的„„”。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H14/6023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我国语法研究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全面检讨了汉语语法研究的 历史和现状,而且深刻分析了汉语语法体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创性见解,从而为处于迷 惘中的汉语语法研究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朱林清先生称其为“我国汉语语法研究 史上一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极其重要的语法理论著作”。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H15/7403 《修辞学发凡》一书是把汉语语文中的种种修辞方法、方式,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方式的原理原则,加以系统的阐释,并且指明它的发展趋向。在阐释和说明中,引用了丰富、适切的白话和文言的例证。对 于系统地研究修辞学,对于阅读理解和练习写作,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书生之家数据库)本书介绍了汉语方言学的历史发展,着重对汉语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形成的历史背景、语音系统、词汇语法特点作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并从语音、词汇和语 法三方面举例说明现代汉语方言的亲疏关系。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H141/1715 马建忠凭着他对拉丁语、法语和古汉语的精通,以西洋语法为样板来研究中国语言,开创了中国语 法学。他在西方的语言学语法(grammar)影响下,写出著名的《马氏文通》。《马氏文通》在建立我国 汉语语法学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它在构架汉语语法体系、划分汉语词类并定下名称、确立汉语语法 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立下了不朽功绩。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H11/1040 《汉语音韵》一书沟通古今,深入浅出,从介绍现代汉语的语音学常识,语音系统入手,膛步把反 切韵书、字母、等韵、古音等古代音韵学知识、用声母、韵母、声调等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术语进行比照、解读,并列举了大量字音实例予以说明。在先生的笔下,一向被视为艰深难懂,号称“绝学”的汉语音 韵学变得浅显明了,亲切易懂。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在传统训估学断裂了半个世纪的年代,是当代训估学大师陆宋达先生首先站出来呼唤它的复生;《 训诂简论》以它通俗的语言、准确的阐释,认真严肃又轻松地把没有接触过训估的青年一代,带入这门古 老而有用学科的殿堂。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悠久,历代语文学家人才辈出,语文学著作层出不穷。本书结合社会发展分章 论述中国语言学的演进、变化,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评述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成果。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资料、例证,说明我国古代语言学的发展情况,观点,重点突出,资料详实,言 之有据,是一部有特色的语言学史教材。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H12/0080

本书作者唐兰为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他根据多年研究心得,在本书中对汉字的产生、构成、演变 及其变革,用通俗的语言、严谨的体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自成一家之说,并为现代中国汉字学的 研究奠定了基础。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H1/6003 本书是全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吴文祺、张世禄两位先生选注的有关中国历代对语言学研究的论文,涉 及古汉语的音韵、训诂、文学等方面。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H0/4022 在数千年的西方文明史中,如果要撷取百部经典,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必在其中。因为语 言学是每个文明人都应该关注和了解的,而正是这部著作奠定了现代语言的基础。此书问世近百年,全世 界主要语种都有译本,成为大学生的必读书。译者的译笔严谨而流畅,典雅而生动,使我们得以走近现代 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聆听他充满睿智的声音,感受他思辨的灵动和深邃。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H0/0022 名凯先生的《语言论》完稿于1962年春夏之交,初版于1963年10月,《语言论》是其语言学观点的 代表性和总结性论著,是他留给后世的最后一部专著。它凝聚着先生一生研究语言和语言学的心血。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H0-53/4765 中国现代语言学是在西方学术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继续学习和借鉴其他国 家一切有益的理论和方法。本书汇集了欧美十余种语言学名著的精华,弥补了不少西方重要语言学著作没 有中译本的缺憾,并且撰写了相关西方语言学家的小传和著作评介。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H08/0232 本书共分十个部分,以浅显的文字和简明的方式对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内容作了系统的阐述,其内容 包括“语种识别”、“标音、转写和译音”以及“语言信息处理”等等。本书系统全面,讲解通俗易懂,集科学性、知识性及实用性于一体。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A169.1/1746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五辑为文学艺术论,论述了科学的世界观,艺术发展论,美、美感和艺 术,创作和批评,文学艺术和无产阶级;下编七辑为文学艺术史,论述了原始时代文化艺术、古代文学艺 术、中世纪文学和诗歌等。......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A41/2034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的代表性文献,作者是 毛泽东。解放以后,这篇论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8.《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邓小平论文艺》汇集了邓小平自1975年至1989年6月间关于文化艺术问题的文章和言论摘录。还精

选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体构想,关于四化建设,关于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估量和分 析,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关于反对错误倾向等方面的重要指示,并尽可能完整地收录了他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战线问题和知识分子问题等方面的论述。

19.《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I211/0722 第一册选编自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的代表性文论,附有说明、注释和附录。第二册选编隋、唐、五代、宋、金、元时代的文论,附有说明、注释和附录。第三册 本书选辑明、清两代重要的诗论、文论及小说、戏剧等方面的理论。

第四册本书收集我国近代小说、诗歌、戏剧等方面文论共四十一组,较全面地反映了自晚清至五四新文化 运动前夕这一历史时其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变化。

20.《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I206.2/7755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 理论专著。

21.《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I545.072/1642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西方文论的奠基之作。车尔尼雪夫斯基称 之为“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朱光潜先生也将其列入马克思主义之前,最有科学价值和影响深远的 两本书之一(另一为黑格尔的《美学》)。

22.《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I0-52/0033 本书按照《西方文艺理论史》的体系,共分十编:上古时代和中古时代各两编,17世纪一编,18世 纪两编,19世纪三编。本书精选从古代希腊至19世纪末西方文艺理论史上重要文论家的代表性论著,力图 体现西方文艺理论史的发展脉络,反映西方文艺名家名著的主要观点、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23.《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以西欧和美国为主。时限以二十世纪初至七十年代为止。对流派的介绍主要包括:流派的产生和形 成,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理论的主要特点,影响和演变,对人物的介绍包括:生平简历,主要著作和主 要观点,地位和影响。

24.《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B83-09/2593 一部美学史并不单一的只是纯粹美学理论的历史,而且还是人类心灵自我展现的历史,或者说,在 那些看似抽象的理论背后,我们所感受到的乃是各个时代人类精神脉搏的跳动,这是一种精神的还乡历程。

本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关于西方美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史,在学术领域 占有重要地位。25.《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I0/5044 这是一本有关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及内容的经典理论著作,作者以“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 学的内部研究”构筑其理论体系,超越了多年以来文学理论架构的传统模式。本书是在文学研究方面最富 条理、范围最广、最有针对性的尝试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出版以来,即受到全球范围内专家、教授 以及广大学生的欢迎。

26.《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是一门跨越民族、语言、文化和学科的文学研究,国际文学 关系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点。具体地说,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它们在形象、主题、题材、体裁、艺术手法、语言、风格乃至文艺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文学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它要突破单一文化和单一学科的界限,将文学作为人类交流、对话的一种手段,一种桥梁,通过文学推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同时,文学又是 比较文学这门学科的出发点和最终指向。比较文学要研究的是文学在这些关系中的冲突、对话和互补。27.《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诗经》最早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开始尊之为“经”,此后才称为《诗经》。《诗经 》编成于春秋时期,共收诗305篇。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前后约600 年时间。《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间歌曲,包括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风、庸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本书在选编时为抒情性、艺术性较强且内容具有代表性为原则进行遴选,在忠实原诗、讲求出处的 基础上,以准确、生动、优美的文辞对这些古诗歌进行译注,其目的就是让更多的读者能突破古奥生涩的 文学语言的迷障,自由徜徉于古典诗歌的长河中,获得美的愉悦。28.《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I222.3/1741 《楚辞》的出现,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确实又跨进了一个完全新的阶段。它的光彩像晴空的丽日一 样,照耀着从周末到汉初的诗坛。风靡一时,衣被百世。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 赋,六朝之骄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29.《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I126.2/8038 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禅大师赞 为“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的先哲——孔子。《论语译注》汇编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论 语》二十篇,并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解注。

30.《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书生之家数据库)本书中杨伯峻先生对《孟子》的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方式,历史知识、地理沿革、名物制度、风俗习惯及生僻字、破读和易生歧义和晦涩费解的词句作了详细的注解和简要考证,并译为白话文,书 末还附有词典,可以帮助读者籍自学方式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31.《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台湾学者陈鼓应的这本《庄子今注今译》,广寻前人注疏,还参考祖国大陆及英、日文出版的各种 有关老庄校诂注译的著作,对《庄子》作了详细的注释和考证,并附有白话译文。

3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I222.6/8034 《乐府诗集》是现存成书最早的,流行最广而最完备的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总集,其网罗宏富, 编辑精当,成功地展现了历代乐府诗的完整风貌和流变轨迹,在中国诗史上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余冠英先 生撷取了从汉到南北朝的乐府诗部分作品,并加以注释。

33.《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书生之家数据库)大学生不读《史记》,就像雄鹰没有飞上蓝天,永远无法懂得那种辽阔与壮美。王伯祥先生从文学 名著角度,精选了《史记》中描写生动,故事性强的记叙文20篇,注释集中于每篇正文之后,非常详细,便于诵读自学。

34.《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I213.82/7736 本书从诗人普及选本的角度,选录其诗歌作品,对作品进行题解,且进行评析,并介绍其部分赋辞、记、传、疏等作品。

35.《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I222.74/8649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通过诗歌了解李白一生,本书采用编年的形式,相对比较清晰地反映出诗人不同 时期的诗风特点,并且也可以和诗人的遭遇结合起来理解其诗其人。本书选注的李白思想内容较积极,艺 术性较高的作品180首,约占李白全部诗歌的五分之一,大体反映了李白诗歌的精神风貌。注释通俗平易。每首诗前有“说明”,介绍创作的时间、背景及内容、特点。

36.《杜甫诗选》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I222.742/9031 本书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杜甫的诗200余首,反映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杜诗风貌。依创作时间先后顺 序编排,题解简明,注释详切,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

37.《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大家,他的诗多为咏物、咏史、感怀、政治讽刺和艳情诗,清词丽句,蕴藉风流,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其文骈散结合,清新峻拔。本书收集李商隐诗200首、文27篇,基本上涵盖了李 商隐的流传的作品。周振甫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对作品的艰深字句和所用文学事业上的资助者故都 作了清晰扼要的注释,并对作品作了详细的阐释,使读者可以全面、深入地理解李商隐诗文的思想内容和 艺术特色,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38.《唐宋八大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韩柳提倡“古 文运动”以革新六朝以来骈丽雕饰、专事浮华的文弊,建立崭新的文风为号召,往文坛上蔚为一股风潮。宋代的欧曾王苏等文家,继承唐朝古文运动的传统,更拓展了散文创作的领域。因此可说唐宋八大家的古 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他们的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坛,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炳彪于文 学之林。

39.《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I207.41/3171

中国唐代传奇小说选集。今人汪辟疆编。《唐人小说》分上、下两卷。上卷收录单篇唐传奇30篇,大体与鲁迅《唐宋传奇集》中的唐传奇部分相似。下卷选录《玄怪录》、《续玄怪录》、《纪闻》、《集 异记》、《甘泽谣》、《传奇》、《三水小牍》等7部传奇专集中的38篇作品,可补《唐宋传奇集》所

未备。所收作品,大抵为思想内容、艺术技巧较佳,流传较广者。各篇文字,采用较可靠的本子,并以别 本参校。对作者与作品常有说明考订,有助于深入研究。

40.《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I222.742/5638 唐诗繁荣的局面是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等特定条件所促成,也是诗歌自身传统发展的结果。唐代 国际文化的广泛交流,国内各民族文化的密切融合,唐王朝对思想文化采取相对自由的政策,儒、佛、道 思想容许同时并存等等,都是促成唐代文化普遍高涨的有利因素。本书分上、下两册,共选诗人101余家,诗作630余首.,入选诗人均有小传。注释朴素明晰,要言不烦,除注释词语外,有时井串释诗句含义,对疑难之处,时有辨析考证。书前《前言》,论述唐诗繁荣原因、特点及发展过程,足资参考。41.《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I222.84/5638 《唐宋词选》共选录唐宋词二百五十一首,分三卷,详加注释,将词中真义尽数挖掘,兼及作者情 况与时代的背景,使读者对词的了解更深一层,对词的品评更进一步。

《唐宋词选》是一本中国古典诗词权威注释本,此书实为对中国古典诗词有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 一本。

42.《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I222.744/8385 《宋诗选注》是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卷首之序为钱钟书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宋诗之后写成的 一篇重要诗学论文。文中不仅对宋诗的历史地位及其成败得失,见解独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理论多所 建树,而且对诗文选政颇有创见。此书不仅使读者大概了解宋诗,而且在治学方法、思维方式、观察的问 题角度、中外文学比较方面多有启迪。

43.《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苏轼,北宋“三苏”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就是北宋文坛上领袖一代的重要作家。他毕生致 力于创作,在诗、词、文各方面都有独诣的成就,对宋代文学及后代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影响。苏轼的诗,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苏轼的词,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 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苏轼的散文,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议论文汪洋恣肆,记 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本书所选均为苏轼的代表作品,见解独到,注释精当。44.《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I237.1/7194 本书选收元代创作的十六个剧本,其内容包括:反映阶级压迫和种族压迫的悲剧,正面描写反抗封 建统治的农民英雄人物的喜剧,反映人情世态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喜剧,神话和民间传说的爱情喜剧,历史 悲剧等。

45.《辛弃疾词选》朱德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I222.844/2524 本书从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大量词作中,选取了一百六十八篇,占《稼轩词》的四分之一以上,选材尽量广泛,力展现辛词总体风貌。注释简明准确,每首词的注释之后,有一“简评”,用简洁、明白、生动的语言评析和介绍了每首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结构章法,不仅便于读者对原词的理解,而且 还可以使读者从中学习到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46.《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I237.1/1035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 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 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 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

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47.《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I242.4/6075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描述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成书于元末明初,是由作 家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和说唱故事,吸取《三国志》等历史资料,编写而成的。这部小说最早的刊本叫《 三国志通俗演义》,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册。后来,明末李卓吾和清初毛宗岗又对它进行整理、加工,才 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一百二十本。

48.《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I242.4/0810 有些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水浒传》就是。这是一坛酒,从明代至今天,浇着天下人的 块垒。难怪金圣叹这样说:“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轻轻地、轻 轻地翻开,便有电掣雷鸣,瞠目震耳。

49.《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I242.4/6016 《西游记》是明代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 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50.《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I242.2/5848 《今古奇观》汇集宋元明社会广泛流传的各种传奇轶事掌故趣闻,其中的故事、小说包罗万象、涵 盖古今,既有大气磅礴的历史变迁,也有荡气回肠的人生际遇;既有缠绵悱恻的真挚情感,也有生动细腻 的云雨之情;这些故事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津津乐道、乐此不疲,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畅销书龙虎 榜”。

51.《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I237.2/3763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 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牡丹亭》的故事发生在宋代。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中游玩时做了一个梦,梦见和一位名叫柳梦梅的书生幽会。梦醒之后,杜丽娘就得了相思病,而且病得越来越重,终于在一个 圆月之夜香销玉陨。杜丽娘的灵魂到处游荡,恰巧遇到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柳梦梅,柳梦梅一下子就爱上 了杜丽娘,他帮杜丽娘挖开坟墓,杜丽娘于是得以重新活过来。

52.《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I242.1/4442 《聊斋志异》继承和发展了我国魏晋以来志怪、传奇小说的优秀传统,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以浪漫 主义的笔触,奇特诡谲的故事情节,异态纷呈的艺术形象,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表 现出高尚的审美追求。小说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高峰。西方学者说:只有《天 方夜谭》在英语社会的流传之广可与之相比。本书以国内较为详尽的注本《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底本,为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欣赏本书所选的这些作品,每篇小说都选配一幅精美的插图。53.《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I242.4/6044 《儒林外史》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讽刺艺术使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书中 展示了清代中叶各类人士的精神面貌,讽刺了那些利欲熏心、为非作歹、虚伪丑恶者,暴露出封建社会的 腐朽和黑暗,并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作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 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由多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既有联系,又可单 独存在。这种特殊的长篇结构,对后人颇有影响。

54.《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I242.4/5514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 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 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红楼梦》以其曲折的故事、深刻的思想、特殊的寓意、绝妙的文笔、广泛的知识面„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读者。

55.《长生殿》洪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I237.2/3460 《长生殿》是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古典传奇戏曲名剧。戏剧作家洪昇历经十年创作,三 易其稿,“专写钗盒情缘,以《长生殿》题名。”与《桃花扇》为清初剧坛双璧。全剧共五十出,以李杨 爱情故事作为情节线索,结合天宝年间(742-756)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斗争,尤其是“安史之乱”,运 用侧笔、暗示、伏线等多种艺术手法,描摹帝妃“逞侈心而穷人欲”,导致朝政败坏、藩镇叛乱,自酿爱 情悲剧苦果。

56.《桃花扇》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版 I237.2/1292 《桃花扇》是清朝孔尚任的作品。作者在明末政治纷争的历史大背景下,描写了复社才子侯方域与 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悲剧,可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既令人动情也发人深思。作品在善与恶 的冲突中,寄托了作者对理想和永恒的渴望。故事结尾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双双入道,更是摆脱了大团圆的 俗套,把作品的悲剧气氛推向了极至。

57.《老残游记》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I242.4/0267 《老残游记》是清朝末年的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书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揭露了当时吏制的黑 暗,反映了无辜者被陷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真实揭露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的面孔。

58.《鲁迅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在黑暗势力面前,他恶魔般地矗立着;在人民大众面前,他忠实如牛。他就是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良知,而被誉为“民族魂”。在他五十六年的战斗生涯中,他的创作达 三百万字,译文约二百五十万字,显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实绩,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珍品。

本书收录作者1918~1935年所作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并附以名家撰写 的导读。鲁迅的作品,承载着他的精神,是我们民族血脉中最鲜活的血液。让我们共读鲁迅的作品,去悉 心感受来自灵魂深处那痛苦的警醒与坚韧的批判。

59.《野草》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I210.4/2737 鲁迅曾对朋友说过,他的哲学全在《野草》里。不论其语言多么拗口,不论其所写的内容多么荒诞 奇特,要表达的意思又是多么的艰深晦涩,《野草》都是通往鲁迅内心的一曲幽径——鲁迅把自己活生生 的解剖,血淋淋的呈现在众人面前。通过《野草》,现在的我们才得以知道如此受人景仰的鲁迅先生,也 曾经有过内心的迷茫与惨痛的挣扎,这对现在几乎把“迷茫”、“郁闷”当成口头禅来说的年轻人们无疑 有很强的启示。

60.《女神》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重印版

《女神》出版于一九二一年八月,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 巨大影响的新诗集。读郭沫若,不能不读《女神》;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历史,不能不了解《女神》。61.《郁达夫小说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I246.5/4735 郁达夫文如其人,他的充满浪漫主义感伤色彩的小说、散文和诗歌,既反映了他本人坎坷的生活道 路和曲折的创作历程,也表现出“五四”以来一个复杂而不平常的现代作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 风格。他以一种单纯的抒情方式在作品中解剖自己、分析自己、鞭挞自己,使这些作品对读者充满了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量。

62.《新月诗选》陈梦家编,上海书店复印1985年

《新月诗选》是新月派诗人的一本重要合集。新月诗派是1926年至30年代初常在《晨报·诗镌》和 《新月》诗刊发表诗作的风格相似的作家群。《新月诗选》选录了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孙大雨、朱 湘、邵洵美、方令孺、林徽因、陈梦家、方玮德、梁镇、卞之琳、俞大纲、沈祖牟、沈从文、杨子惠、朱 大楠、刘梦苇等十八位新月诗派诗人的作品。这些作品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新月派的艺术风格。

63.《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I246.5/4472 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中,茅盾长篇小说的创作,无疑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而《子夜》历来被公认 是他的扛鼎之作。《子夜》之所以能代表沈氏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主要成就,重在钜作之深入探析时代经济

结构以及人性底层。文艺创作,内容形式两全不易,《子夜》的小说技法,修辞鲜活,足能当此:既有强 壮的骨架意识,又有丰美血肉的「形」来相配;呈现的是有声有色,而意识指涉,价值意义已然俱在。64.《家》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I246.5/7780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和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一。《家》里面不一定就有作者自己,可是书中那些人 物却都是作者所爱过的和他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作者言:我写《家》的 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那些惨痛的回忆到现在还是异常鲜明。在我还是 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以至于得到悲惨的结局。那个时候 我的心因为爱怜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恶毒的诅咒。我有过觉慧在梅的灵前所起的那种感情。我甚至说 过觉慧在他哥哥面前所说的话:“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吧。”一直到我写了《家》,我的“积愤”,我 对于一个不合理制度的“积愤”才有机会吐露出来。所以我在一九三七年写的一篇“代序”里大胆地说: “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

65.《沈从文小说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沈从文小说集》收录了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沈从文创作中的短篇小说46篇,中篇小说3部,长 篇小说1部,分二卷,这些作品显示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面貌和成就。沈从文的小说在创作方法、风格和 文体形成诸方面具有多样化特点,入选到的作品尽量照顾到了各个方面,以求保存全貌。从题材上说,占 比重最大的是表现湘西下层人民平凡人生的作品,比如《边城》、《长河》、《萧萧》等等。这些作品反

映了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和善良淳朴的心灵,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民族色彩,有助于了解中国农 村,特别是湘西地区的社会状况和人情风貌。小说艺术成就很高,这些作品里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细腻的 心理刻画,朴素的文字叙述浸透乡土小说抒情诗的气氛,创造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牧歌意境。66.《骆驼祥子》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I246.5/4480 《骆驼祥子》,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 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 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这是旧中 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骆驼祥子》一书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的描写,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67.《曹禺选集》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I234.6/5560 曹禺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他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之一。本集收录曹禺 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都是经典之作。68.《艾青诗选》艾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I227/4450 艾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 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最著名的篇什。这首诗以抒情主人公“我 ”与乳母大堰河及其一家的关系为主线,以大堰河一生的悲惨遭遇为副线,深刻地展示了旧中国农村凋敝 衰败的景象和勤劳善良的中国农民的凄苦人生,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

69.《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I246.5/8385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有论者认为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围城》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所谓“围城”,如书中人物所说,是脱胎于两句欧洲成语。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的说法是: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assiege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本书的主人公方鸿渐本来不知道有“

围城”之说,然而,当他听人说到“围城”,并且经过后来的坎坷,便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想法”。“围城”是对一种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一种心理意态的巧妙把捉。“围城”所描绘的,乃是人类 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从自以为天佑神助开始,而从意识到造化弄人结 束。《围城》中时起时伏,处处申说的,都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经常是事将成矣而毁即随之,浪抛心力而已。许多人终身处于“围城”境遇而不察,因此,“围城”完全可以作为人类身处困境、屡遭 挫折的象征。钱钟书先生旁观浮生,思虑沉潜;指点世态,寄慨遥深,以形而下示形而上,使读者对人生 恍然如有所知。本书风格幽默,妙譬可人,读之颇可领略汉语文字的丰赡粹美。70.《赵树理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I247.7/4441 赵树理(1906—1970),现代小说家、戏曲作家。原名赵礼,山西沁水人。1927年开始写作,以短 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一举成名。他在文学创作的大众化民族化方面有重大贡献;对于现代农村问题小说 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书辑入作者1943年后的主要小说创作,力求全面反映其小说创作成就及其艺 术风貌。

71.《现代派诗选》蓝棣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I226/4443 蓝棣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责任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中西比较意义上的现当代文学、诗歌、理论的研究与教学。本书编纂的现代诗名篇名著,都是我国20世纪诗歌的传世之作。72.《创业史》(第一部)柳青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年版 I247.5/4750 柳青的一部《创业史》,唤醒了多少青年创业能人,其中一句“人生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 当你年轻的时候。” 应是我们青年大学生的座右铭。

73.《茶馆》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北京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利用“一个大茶馆就 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据时期和国民党政府崩溃前 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前后半个世纪。《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 一,在西欧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74.《王蒙代表作》张学正编,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王蒙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伟大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作家。他在近五十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中,创作六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近百部小说、散文、诗歌和学术著 作。本书辑录了王蒙50多年来创作的52篇(部)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及微型小说、散

文、杂文、随笔、文论等。

75.《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I247.57/7453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 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 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 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 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76.《余光中精品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余光中,当代台湾诗人与散文家。本文集收录了余光中的所有经典作品,更有一些像《逍遥游》, 《听听那冷雨》,《给莎士比亚的一封回信》,《四个假想敌》等令人回味无穷的钜作收录其中,各各都 是金典之作,透过整体的收藏我们更能了解余光中——这位伟大的散文作家。让我们更能深入探讨、欣赏 余大师优美的句辞和无远弗届的想像力,看他是如何运用伶俐的笔法刻划出一篇篇精彩动人的文章!透过 文字,带领我们进入一座充满优美文艺的境地!体验散文的美丽与奥妙!余光中先生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 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 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77.《台湾小说选》,《台湾小说选》编辑委员会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I247.7/2393 选集所收辑的包括陈映真、杨青矗、王拓、王祯和、黄春明、曾心仪、宋泽莱等十几位台湾作家的 二十余篇作品,尽管取材不一,风格不同,但它们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那就是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 法,继承了“五四”以来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这些作品从生活出发,或以粗犷的线条,或以细腻的笔触,从不同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台湾的社会现实,而这正是大陆人民迫切渴望了解的。

78.《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I209.7/1002 本书精选了新中国五十年的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报告文学等文学佳作,所选作品异彩纷呈,可读可诵,读者可轻松把握新中国五十余年文学全貌。文学大家的杰作、艺苑新秀的佳作、各流派的代表 作、各时期的重要之作,本书均有收录,它们表现了新中国文学五十年的流变。内容的深刻、形式的创新、观念的擅变,都在本书中体现出来。本书中的“台港澳卷”则对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半个世纪中文学 名家的精品作了选录。全书完整地体现了新中国五十年的文学风貌。79.《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I516.73/4274 随着文明时代的开始,神话和传说时代告终。但是作为一种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文学的希腊神话,却为我们留下了全面而生动的记录。它反映了阶级社会前人类生活的广阔图景,也以数以千计的人物形象 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类童年时代的自尊、公正、刚强、具有着不朽的魅力。这本《希腊的神话和传 说》从多种不同的希腊文献中将凌乱复杂,矛盾歧出的希腊神话和传说加以整理编排,使前后贯串,形成 前后相关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80.《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版

古希腊戏剧是人类戏剧的童年时期,也是人类戏剧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经典的 悲剧和喜剧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俄狄浦斯王》就是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剧本取 材于古老的传说。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自己却毫无所知。为了平息特拜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示,俄 狄浦斯千方百计寻找杀害前国王拉伊俄斯的凶手,结果发现凶手就是自己。悲痛万分的王后伊俄卡斯特自 尽。俄狄浦斯王百感交集,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自我放逐。81.《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I546.23/2610 但丁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国,遇到历史人物和死去不久的名人,在他和这些正反面皆有的各种人物 的谈话中,广泛地涉及中世纪文化领域的成就和重大问题,充分反映出当时政治和社会的状况。尤其是维 吉尔和贝雅特丽齐两位向导,用答疑的方式,阐述了当时哲学、科学和神学上的重要理论和问题。因此,《神曲》带有百科全书的性质,起到了传播知识的作用。同时,《神曲》中的《地狱》篇是对现世实际生 活的反映;《天国》篇是对理想的讴歌;《炼狱》篇描写从现实到达理想必经的苦难历程,所以它也是一 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紧密结合的典范。

82.《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悲剧四》)卞之琳译,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I561.33/4460 在这位戏剧大师的几部悲剧中间,就人物性格的内在表现来看,《哈姆莱特》是最令人觉得扑朔迷 离的,或者说,是最富于哲学意味,因此最令后世聚讼纷纭的。其中如父王为恶叔所弑,王位被篡,母后 与凶手乱伦而婚,王储试图复仇而装疯等基本情节,均可见于古老的北欧传说,特别是丹麦拉丁文历史学 家萨克索所著的《丹麦史实》中一篇《阿姆列特》。这些尘封已久的原始资料,本来只记载着一些粗略的 情节和苍白的姓名,毫无性格与动作可言;想不到莎士比亚笔下,读者却发现自己生活在一群鲜活的人物 中间。

83.《伪君子》(法)莫里哀著,李健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I565.33/4460 《伪君子》是莫里哀喜剧艺术的最高成果,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小说讲述了宗教骗子达尔 杜弗以伪装的虔诚骗得富商奥尔贡的信任,成为他家的上宾。奥尔贡背弃女儿原有婚约,欲招达尔杜弗为 婿,还取消了儿子的继承权,把财产全部奉送给了骗子。他的做法遭到全家人反对,他们巧妙地揭露了达 尔杜弗的真相,使奥尔贡翻然悔悟。骗子凶相毕露,企图陷害奥尔贡,但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84.《浮士德》(德)歌德著,董问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I516.233/1724 故事讲述的是老博士浮士德在中世纪的书斋中苦读了大半生,却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过是“学枷 智梏”。他企图靠施魔法来了解自然的秘密,但又害怕地灵出现时的光芒,这种精神上的苦闷使他蒙生了 死念。这时,传来复活节的钟声和歌声,浮士德和学生瓦格纳一同来到郊外,大自然的美好和人们的自由 欢快与书斋的死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浮士德深受感染,他渴望行动。这时,魔鬼靡非斯特(梅非斯特)提出要和浮士德打赌。靡非斯特愿作浮士德的奴仆,尽力满足他的要求,而浮士德必须永远进取,不得满 足,一旦浮士德止步不前了,靡非斯特将解除奴役,浮士德的灵魂就归魔鬼支配。随后,他们开始了漫长 的旅途。

85.《悲惨世界》(法)雨果著,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983年版 I565.44/1060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 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 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

86.《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I565.44/1733 《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乃至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它是一部反映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的形象历史,其中红代表了充满英雄业绩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黑代表了教会恶势力猖獗的复辟时期,这部小说成功塑 造了于连这个人物,尤其强调环境对人物的影响,也使这部作品成为典范。书中还着重写了环境对于连性 格形成的决定作用,从而对时代进行批判,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

87.《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I565.44/7254 这是巴尔扎克的一部代表作,高老头临死之前哭天喊地地想见女儿们一面,但这丝毫也感动不了女 儿们的冰冷心肠,这使他悟出了金钱社会的残酷无情: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买到女儿。高老头死后,拉 斯蒂涅在他的两个女儿之间来回奔走,希望能筹措一笔治丧的费用,但是毫无结果,她们甚至连见都不见 他一面,理由是:先生和太太谢绝一切宾客,他们的父亲死了,都悲痛得不得了。最后,在送葬的行列里,出现的是这两家“有爵徽的空车”。巴尔扎克用他辛辣的笔,把这两个女人卑鄙的心理,虚伪的面孔,毫无人性的冰冷心肠揭露得淋漓尽致。88.《双城记》(英)狄更斯著,石永礼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I561.44/4914 一个被人秘密囚禁十年的囚徒在狱中含血带泪写出了自己不幸遭遇,并要求向仇人清算,而十年后这 封控诉书恰好控诉了自己无辜的女婿。本书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述了一对情人的悲欢离合。本书的主 要情节是我跟我的孩子们和朋友们一起演出威尔基·柯林斯先生的剧本《冰冻的深渊》时构思出来的。那 时我产生了表现这故事的强烈欲望。我在幻想中津津有味地精细地勾勒出了人们的心态,设想着把它呈现 在关于观察的观众面前。89.《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著,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I561.44/6823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著称于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纯洁姑娘的 不幸命运。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的农家少女,因受东家少爷诱迫而失身怀孕。从此,这一耻辱的事实剥 夺了她接受真正爱情的权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遗弃。后来,万般无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爷的怀抱,不 料,就在这时她那有名无实的丈夫拖着病驱千里归来,苦苦寻觅。苔丝为了自己真正的爱,毅然杀死同居 的少爷,在与丈夫短暂欢聚后,走上了绞刑台。90.《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I512.44/7621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规模宏大、具有社会哲理内容的长篇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毕生思想 和文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通过描述旧俄外省地主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兄弟之间因金钱和情欲引发的激 烈冲突,深刻揭示了当时俄国在资本主义和金钱势力冲击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性表现,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 效果。作品中卡拉马佐夫一家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精神特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卡拉马佐夫性格”。91.《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索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I512.44/5245 托尔斯泰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博学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展现的社会画面之广阔,蕴 含的思想之丰饶,融会的艺术、语言、哲学、历史、民俗乃至自然科学等各种知识之广博,常常令人望洋 兴叹。《安娜卡列尼娜》是他的一部既美不胜收而又博大精深的巨制。《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女主人公安 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 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92.《母亲》(俄)高尔基著,瞿秋白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I512.44/0024 《母亲》的主人公之一巴威尔是一个由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 自己的革命理解和热情,并通过他反映了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是母亲,通过她的一 步步觉醒,直至在儿子的感召下投入革命,从一个封建时代逆来顺受的被压迫者变成一个热情坚定的革命

战士,作者揭示了当时深广的社会生活背景。

93.《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I775.45/1244 《百年孤独》被称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其作者加尔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年 出生于加勒比海岸哥伦比亚的热带小镇阿拉卡塔卡。小说《百年孤独》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马尔克斯在书中溶汇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 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小说以“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 ”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94.《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I712.45/3142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作家花费心血最多、本人最喜欢的小说。小说讲 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 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本书通过这三个 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小说大量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手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95.《等待戈多》(法)萨缪埃尔·贝克特著,收《荒诞派戏剧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I565.15/7742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全剧只有两幕,剧情十分简单,主要写两个流浪者弗拉季 米尔和爱斯特拉冈黄昏时分在乡野的一条路上,自称来等待戈多。但戈多是谁,他们为什么等待都不知道。在等待中,他们无事可做,无话可说,于是就没事找事,像儿童一样做着没意义的游戏,甚至想模仿上 吊。于是就没话找话,前言不搭后语,各说各的话。他们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消磨时间。奴隶主波卓 和他的奴隶幸运儿的到来,使他们一阵兴奋,误以为是戈多来了。最后一个自称戈多使者的小孩上场,说 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会来。第二幕几乎是第一幕的重复,结束又回到了起点,戈多仍然没有来,那小孩 说,他明天会来。他们在等待中先后几次出现同样的对话:“爱:咱们现在干什么呢?弗:我不知道。爱 :咱们走吧。弗:咱们不能。爱:为什么?弗:咱们在等待戈多”。反复出现的这段对话,像魔咒一样让 人有莫名的悸动。96.《沙恭达罗》(印)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I351.32/3273 印度古代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剧本和诗歌,其中以戏剧《沙恭达罗》最为人 称道。沙恭达罗在印度文言(即梵语)中是孔雀女的意思,剧本主要写国王豆扇陀和沙恭达罗悲欢离合的 故事。《沙恭达罗》千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而早在800年前它就随着佛经传入我国,并有藏文 本和汉文本。鲁迅先生称《沙恭达罗》为“绝唱”。

97.《泰戈尔诗选》冰心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I351.24/5052 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少年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 生涯中,他涉足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且均获得杰出成就;其中,最能体现他的风格特征的,是他的 诗。在印度,在世界许多国家,泰戈尔都被尊为“诗圣”。

自二十年代起,泰戈尔的作品便由著名作家谢冰心、郑振择等译成中文,受到我国众多读者的喜爱,至今仍传诵不息。特别是冰心,不仅翻译,她受泰戈尔启发而创作的诗集《繁星》、《春水》、也产生了 广泛的影响,启迪和滋润了数代读者的心。这也堪称文学交流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吧。98.《雪国》(日)川端康成著,高慧勤译,漓江出版社1985初版 I313.45/2007 《雪国》,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四部代表作之一。《雪国》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 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

99.《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纳训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I371.73/2432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世界文学艺术殿堂中一株永远艳丽多彩的奇葩。多年来,它 的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获得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的共同喜爱,是开启人心智,陶冶人情趣,愉悦人精神生活的宝贵文化财富,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一千零一夜》从题材上看,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民间故事集——童话、传奇、寓言、奇闻、轶事、异 国的历险记等等,都能纳入到一个又一个连环故事中,故事涉及的地理范围;包括伊拉克、伊朗、埃及、印度、土耳其、中国,也可能还有欧洲的希腊这样一个广大的地域。人们普遍相信,它是在漫长的岁月里 —可能经过数百年的锤炼,才由最初的口头传述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无数没有留下姓名的民间文学作 者智慧的结晶。100.《外国文学作品选》(两卷本)郑克鲁编,复旦大学出版 I11/8742 本书是与郑克理教授主编的《外国文学史》相配套的作品选。为弥补已有选本只节录名著片断的不 足,本教材以完整的作品入选,使读者看到作品的全貌。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收入诗歌一百二十一首,小说和散文六十五篇,皆为外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的名译,旨在使读者浸润其中,体悟优秀外国文学作 品的永恒之美,感性地把握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大学生导读书目 篇2

东南大学作为一个由理工科性向综合性迈进的高校,人文素养是一块亟待提高的部分。大部分理工科学生课业繁忙,缺少时间更匮乏方法对图书馆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的阅读需求,并对其阅读倾向进行合理地引导,东南大学图书馆需要建立一套导读体制,以便更加规范、有效地开展阅读服务工作。

二、研究过程

(一)概述

前期搜集与阅读大量文献,为后期研究做理论准备,同时设计问卷调查,进行专家访谈。在对文献、问卷、访谈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后,确定整体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对象,制定实验方式,进行导读实验,最后发放实验反馈问卷,并调取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后的借阅数据变化,再次汇总分析后,提出导读机制的初步构建方案。

(二)问卷调查

1. 调查目的。问卷调查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了解调查对象的整体阅读情况,考察他们的阅读习惯、获取资源的途径、对资源的满意度、对导读的认识与预期以及对图书馆的认知,为导读实验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2. 调查对象。

调研对象的选择是课题中的重中之重,此后的导读实验对象将从此次调研对象中以志愿者的身份产生。研究课题希望通过对实验对象在图书馆汇文系统中的数据变化分析,获得相关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倾向,寻找其共性与差异性,确定读者分层指标,选取下一步专题书目导读的目标读者群。但在实际操作中,如对所有本科学生进行调查,数据样本量过大,汇文系统提取数据也有一定的漏洞,最终选取特征明显的用户:电子(电类理工科)、交通(非电类理工科)、经管(文理兼收)、人文(纯文科)四大学院作为目标人群。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四个学院各抽样120份,其中每个学院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各40份。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

3. 数据分析。

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对阅读的需求旺盛,但同时困惑很多,然而图书馆等外界提供的引导阅读的措施却严重缺失。首先,学生的阅读兴趣广泛,对经管、文史、社科类的书籍都有所涉猎,但是超过80%的学生对阅读存在困惑,不知道读什么书或者不知道如何读,去图书馆的学生人数和频率都不低,过半的学生每周至少一次以上,并有67%的学生希望图书馆定期推荐书籍,但是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却不尽如人意,将近一半的学生对图书馆的导读工作持消极态度。总之,阅读的供求出现了极大的不平衡,图书馆导读工作亟待改善。

(三)导读实验

1. 实验对象选择。

在第二(二)节的调查问卷中说明实验方法,标记问卷中勾选了愿意参加实验的学生,最终确定有效实验对象数量如表1。

由表1可见,理工科愿意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大致是文商类的两倍,其阅读热情以及对引导的需求比文商类的学生要高。

2. 推荐书目筛选。

课题拟提取汇文数据观察资源使用情况后确认推荐书目,但实施起来发现也出现了问题:①汇文系统中所有的书目样本量太大;②交叉学科书目辨别困难;③范围过宽造成的推送困难。因而最终采取下列方式制定推荐书单:①口碑书目:即在用户心中有认同感的图书;②推荐书目:专家访谈时和各专业教师任课时推荐的书目;③高借阅量书目:即汇文系统借阅次数排名靠前的书目。

为了更好地让实验对象消化有针对性的优质书目,并体现个性化分层次的导读理念,将参与实验的所有对象如表1所示,按年级和院系归类为12种实验对象,每种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只收到针对自己这类的独特书单,并且每次只推荐4本书籍,其中3本通识类书籍,1本专业类书籍。通识类书籍旨在整体性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类书籍则有各专业的区别,同时又根据年级的高低将专业类书籍的深度做了排序,让学生的专业素质也同时得到适宜程度地培养。

3. 实验过程。

实验时间为2015年10~11月,为期2个月,总计8周,每周定时向所有12种实验对象发放一组10种书单,跟踪调取并记录这些实验对象的汇文借阅数据的变化,统计分析其变化趋势,实验中期采取赠送书签等方式激发实验对象的参与度,并且不定时对实验对象进行采访,了解参与者的主观感想和实验的推进效果。

(四)反馈问卷

1. 调查方案。

反馈问卷是对书单导读实验的总结,收集学生对导读内容、导读方式的满意度以及对图书馆开展类似导读活动的建议。

2. 数据分析。

问卷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导读实验收效显著,大部分学生阅读书单后都借阅了相关的书籍,数量多在1~3本之间,且超过80%的学生认为导读实验有帮助,如同第一次调查问卷,反馈问卷的反馈意见票数最高的是进行线上书单的推送,这又再次说明了同学们希望图书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和便捷化。

(五)汇文数据分析

1. 概述。

导读实验的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馈问卷的统计数据,二是汇文系统的借阅数据。前者是实验对象粗略的主观态度,后者则是借阅数据中精确的客观体现。本课题调取了133名实验对象在2015年9~11月(包含实验时间在内,又超前实验时间一个月作为比照)为期3个月的借阅数据,分析其借阅书籍与推荐书籍的借阅相关度。

2. 按院系分层的数据分析。

参加实验的总人数为133人,最终统计的借阅了实验推荐相关书籍的人数为29人。数据虽然不多,仅为21.8%,但是足以说明导读实验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图2主要是体现不同院系在参与导读实验后借阅情况的变化,所有四个院系在10月份的时候都达到了峰值,而这正是我们实验进行的时期,这再次说明了导读实验产生了明显的积极效果。到11月所有的数据都下滑的原因可能为很多课程结束的时段,学生忙于专业学习而无暇看书。

经管和人文借阅相关书籍的人数比率是最高的,电子次之,交通学院最少。由前述参与实验的人数表已经得到,理工科参与实验的人数是文商科参与人数的两倍左右,但最终的借阅数据反而较低。事实上,经管和人文参与的人数比较少,是因为其院系学生普遍有阅读书籍的习惯和必要意识,对于书籍阅读的体会已经自成体系,所以引导阅读的需求较小,电子和交通则相反,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亟需引导,所以参与实验的热情高涨。但由于平时工科学生课业负担重于文商课学生,所以真正受到影响的学生人数不多,但即便如此,导读实验仍然是起到了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

3. 按年级分层的数据分析。图3主要是体现不同年级在参与导读实验之后借阅情况的变化,同图2一样,图3按年级分层的实验数据在10月也出现了峰值,各年级借阅相关人数最多只有16%,其余都低于10%,再次说明实验在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

由图可见,大一和大三的学生从9月到10月是在一直上升的,这说明随着导读实验的推进,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到推荐的书籍,到了11月的时候,大一学生借阅相关书籍的比率基本与10月维持不变,而大三的学生则有较大的下降,这可能是因为11月的时候学校开始进入期中及期末的氛围,学生们更多的关注到学习、竞赛、项目等,从而不能保证书籍的阅读。大二的学生从9月一直到11月,借阅相关书籍的人数一直在下降,总的来说,学校大多数专业的课业负担最重的时候是在大二,这段时期学生都在为专业学习打基础,学习了很多的专业基础课程,所以课业负担很重,导致很难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三、导读书目体系的构建

(一)思路与原则

图书馆导读书目体系的确立以提高本科生(本科为主,兼及硕博)阅读和效果为宗旨,考虑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消耗。顺应书香校园建设潮流,符合用户普遍认可、接受、适应的访问习惯,形式稳定,不落后也不超前,符合高等院校阅读推广的大环境。

(二)多层次的导读目标与导读方式

1. 分层确立导读内容。

导读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以新生为目标的初级导读、2~3年级的中级导读以及毕业生导读。初级导读主要有图书馆基本认识、信息素养入门、专业初认识以及较大力度的通识阅读内容;中级导读加强专业内容导读力度,锻炼用户明确自己的阅读需求的能力;高级导读体现个人特点,注重单个用户阅读风格的形成。

2. 导读方式。

(1)新生培训。新生培训以适应性教育为主。新生从中学进入大学,人生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转变对学生心理和生理上有很大影响,正是图书馆介入的最佳时机,培训内容应以“爱上图书馆”为核心:①了解图书馆物理概况;②了解图书馆资源概况;③区分新生整体特点与个体差异性、针对性书目导读。

(2)专题书展。书展的覆盖范围依目标不同来定制,线上线下宣传相结合,馆内展区与馆外展区相结合,最终达到阅读而非展示的目的。

(3)基于院系的阅读指导与资源推送。通过讲座、交流等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将“专题书展”模式转换为资源推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实现点对点的阅读探讨与交流,学科馆员可以在此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4)基于奖励机制的阅读推广活动。基于奖励机制的阅读推广可以较大程度上的避免推广活动的自娱自乐。

(5)网络推送。网络推送的方式有微博、微信等平台,网络以其灵活性、开放性及满足即时性需求的特点为图书馆各项工作所青睐,书目导读也不例外。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优势可以有效地提高用户的阅读意识。

四、结语

图书馆是藏书的宝库,是服务阅读者的主体机构,导读体系在双方之间搭建桥梁,是实现主动服务、精准服务的有效手段。图书馆通过导读体系需要不断贴近读者,主动走向读者,才能掌握读者的阅读规律,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为理工科类高校转型综合类高校、建设书香校园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东南大学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必要性,以点带面,从导读实验的前后两次问卷分析和实验对象的借阅数据分析来探究不同的本科生导读前后的阅读态度和借阅数据变化,最终给出图书馆导读机制体系建构的建议。

关键词:本科生,分层,导读机制

参考文献

[1]方璐.高校图书馆推荐书目功能优化[J].福建电脑,2013,(6):91-93.

[2]丁玲.大学生阅读现状与高校图书馆导读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3,(11):80-81.

[3]陈陆.高校图书馆导读书目分层开发编制与推荐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0):109-111.

[4]王晓美.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探析[J].创新科技,2014,(6):60-61.

[5]王蕾.国外大学图书馆导读工作概况[J].山西科技,2008,(6):36-37.

大学生必读书目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篇3

【关键词】师范生;大学生必读书目;阅读指导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轨道。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的行列,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艰巨任务[1]。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学生“必读书目”作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旨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2]。尽管“必读书目”的有效实施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必读书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其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笔者就“必读书目”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便为高等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二、调查过程及数据统计

(一)调查对象

本文将对来自不同高等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分成抽样的方式,按照入学年限长短,分大一、大二、大三、三个阶段。

(二)调方查过程与法

通过问卷调查及其访谈方式,从学生心目中对“必读书目”的认识、“必读书目”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必读书目”实施的效果这三个维度对“必读书目”在高师院校中的实施情况展开调查。调查报告总计300份,分别给大一、大二、大三分发100份,回收率为98%。

(三)数据统计

三、现状分析

由表1可见,学生对“必读书目”的课程性质认识存在偏差,多数学生认为“必读书目”是课外读物,只有极少数学生把“必读书目”看作一门实践课程。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课程计划了解不够。

由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设置“必读书目”是必要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非常必要,且认为非常必要的大三学生比例远远高于大一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大三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特别是优秀生)从读书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对大学生的阅读现象作了分析:学习压力大,寻找精神愉悦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学术专著与成绩好坏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经典名著学术专著语言晦涩难懂,针对性太强。喜爱休闲娱乐时尚阅读者多于喜爱大学生必读书目,对小说畅销书籍的购买远超于对经典名著学术名著的购买,甚至有些学生表示对教育部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一无所知,对书籍的观念认识的转变也是导致对必读书目阅读状况下降的原因之一。现在的社会是“快餐社会”,一切都提倡快速效率。因而,“快餐阅读”席卷来袭。就业压力,社会生活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动摇着大学生潜心读书的“定力”。快速阅读,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被调查师范生认为“必读书目”内容合理,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必读书目”内容提出质疑,这反映出大学生“必读书目”内容依然存在不足,制度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必读书目”实施前的指导工作不到位;大学生对“必读书目”重视程度不够;“必读书目”制度的针对性不强;现行的“必读书目”考核方法不尽合理;“必读书目”对于高师学生实施效果不明显。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必读书目”的改革需要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宏观上需要建立明确可行的“必读书目”课程的评价体系,微观上需要更新必读书目目录;完善“必读书目”实施效果审查制度;重视对大学生读书指导教育;从“必读书目”的整个实施过程着手改革。

四、对策方案

(一)必读书目的选取应当遵循针对性、经典性、全面性、合理性原则

1.书目对象的针对性

书目对象是大学生,所选书目必须以大学生的所需为出发点,当代大学生渴望知识的欲望强烈,而不像中小学生只是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的启蒙,大学生更注重专业知识以及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就是注重专业,可以设定“专业书屋”专门收集专业书类,提高专业能力。其次当代大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难免出现过激思想,所以在必读书目的选定上需要着重注意所选书目思想上的正确性和乐观性,尽量直接帮助科学世界观和完美人格的塑造[3]。书目应针对其特点,做到程度适当、深浅适宜、量力而行。而且根据其书目对象的法杖特性欲层次不一还应该遵循正面教育原则,也就是书目内容应具有强烈的正面导向性,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对于那些格调不够高,正面吸引力不够强的作品均不宜入选。

2.书目内容的经典性

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能流传至今都是经历了两大考验,一是时间;二是读者。因此,经过文化积淀作用,历久而弥新的名著,由于蕴藏丰富淳厚的内涵,常读常新,它就有了经典性。

3.书目内容的全面性

书目的选定应着眼于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并存,科技与人文有机结合以确保其完整性,《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我国文坛四大名著,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概貌,这四部就是历史的、民族的、人文的经典,我们不能不选。宗教作为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应该让我们大学生去认识了解它,既然世界上有那么多地区那么多人信仰它,既然它能作为一种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存到至今,就说明其中一定有它的合理成分。当然,我们倡导辩证唯物主义的,但我们的学生全面的了解世界文化的渊源也是应该的。经典性的体现于把我层次面很多,在编制书目时我们应该慎重把握应该综合考虑。

nlc202309011706

4.书目的结构合理性

现代人才的培养注重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即知识渊博、视野开阔、融会贯通、兼收并蓄的通才。书目的合理性也是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学科内容选取上主次分明、搭配合理;其次是文献数量与各科配比上安排合理恰到好处。虽然之上说来简单,但是因人、因校、因地而存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的困难[4]。现代教育原则是,着眼整体,着眼未来,在学科内容选取上以人文科学为主、兼顾科技;以中国文化为主、兼顾世界;以传统经典为主,兼顾未来。

因此,“必读书目”在选取上,首先,专家教师能够从全局把握书目的内容,使其更具教育意义;其次,教育管理人员能够从实际操作方面,对“必读书目”实施进行指导,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对“必读书目”的重视程度;最后,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必读书目的确定,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喜好,对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觉性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还使必读书目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二)重视对大学生读书教育指导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读陶渊明的《饮酒》诗,体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种置身闹市却人静如深潭的境界,感悟作者高深、清高背后所具有的定力和毅力。

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系统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真正的懂得,接受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培养起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读书是实现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大学生,读书除了知识的获取外,更重要的是思考。无论阅读必读书目还是其他书目,只有思考才能充分地获得价值。本着获取知识获得智慧的目的,不用单一的去阅读那些经典名著,学术专著,休闲娱乐书籍,只要你能够选择性的吸收精华,同样是不错的。阅读书籍,本就该广泛涉猎。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心态浮躁,既需要阅读好书籍来调节,同时也老师的精心指导,二者互相促进。高校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高校可以定期开展 “读书月”,讲座等活动,开展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的讲座,介绍书目的具体内容和教育意义,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书目[5],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调动同学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读好书。让大学生能在繁华热闹的社会中,学会修身养性。

(三)完善“必读书目”实施效果审查制度

1.成绩考核

(1)多数学校采用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采用平时考查和毕业前考查两种方式。平时考查由学生所在系组织实施,一般应安排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进行。毕业前考查由学院统一组织实施,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期中进行。(2)学生应在《必读书目》中认真选择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籍进行阅读。每读完一种书,要认真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3)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从《必读书目》中选读8种书籍,其中从文学、哲学、历史学和艺术类各部分中选读的书籍均不得少于2种。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音乐学和美术学专业的学生须在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目选读,完成读书任务,经考查合格,可取得2学分;(4)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能读完20种《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通过有关学院指定教师的检查,学校发给“文化名著阅读证明书”;(5)各学院应做好学生阅读必读书目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为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等。教务处将不定期地抽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学生所在学院应督促其利用课余时间重读或另外选读。

2.组织管理

《必读书目》应是为常规教学任务之一,有学生所在系负责组织,指定专人负责,并进行具体指导和考核。考核成绩通过者,取得相关学分。教务处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统一进行网上成绩录入、成绩单打印和留存。同时编写专业“必读书目”阅读指南,其中包括,书名、目录、本书的精髓及概要、本书的价值及简要评析、拓展延伸阅读等内容。

本文通过实际调查 “必读书目”的实施现状,总结出“必读书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高师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课题项目】

本文为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课题“师范生‘必读书目’阅读指导与管理评价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远成,尹季.高师院校课程体系的设计实施与管理评价[J].教育探索2005,(11):19.

[2]张玉斌.50部必读的中国文学经典[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郭齐勇.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16.

[4]黎平辉.论教师专业发展理念转变下高师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2):69.

[5]陈芬萍.《课程与教学论》学业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考——基于真实性评价理论视野[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6):58.

【作者简介】

曹宇巍(1982— ),女,黑龙江鹤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赢(1991— ),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本科生。

大学生导读书目 篇4

《丑小鸭》——《安徒生童话》导读

沈冬华 吴燕华 茅菊花

适用年级:二年级 阅读目的:

1.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阅读水平,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通过《丑小鸭》这一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树立自信,唤起同情心,初步感知童话故事的美丽、纯真。3.以多种形式进行阅读交流,学习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以此为辐射点,鼓励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等相关的童话故事。阅读准备:

1.学生准备各种版本的《安徒生童话》。

2.教师准备简版《丑小鸭》故事。导读过程:

一、导入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一起听一听,会唱的可以一起唱,不会的,也可以跟着一起哼两下。

播放《丑小鸭》音乐。

音乐中讲的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丑小鸭吗? 2.歌曲中的丑小鸭是这番模样,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赶快拿出桌上的纸,到这故事中去找一找丑小鸭的样子吧。

二、阅读故事

(一)丑小鸭的样子 读故事,交流。

黑板上张贴丑小鸭图片。

如果让你画画,你还准备在画面上画上什么? 启发想象,小组讨论。

你只画丑小鸭吗?如果你是鸭妈妈,你看到破壳而出的丑小鸭是这般丑模样,会有何反应呢?

原文中,鸭妈妈不禁怀疑:这是我的孩子吗?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她想:要是我的孩子,肯定会游泳。于是,她带领着孩子们一起去小池塘游泳,没想到,丑小鸭游得最棒。鸭妈妈坚信:嗯,这肯定是我的孩子。

鸭妈妈可谓虚惊一场,那么,这些正在玩耍的鸭哥哥、鸭姐姐,看见了这样一个丑兄弟,又会是什么反应呢?有谁愿意表演一下吗?

(二)丑小鸭的生活

1.通过你们夸张的表演,老师看出,丑小鸭真的太丑了,这丑陋的样子,带给他怎样的生活呢?

让我们继续读读故事吧。

2.交流,读了故事,故事中的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段落。

①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黑板上张贴图片。

我们手中的故事太简单了,原版中足有六千多字,在原版中,写丑小鸭受欺负的文字用了不少,你们来听一段故事吧。(听录音故事。)

阅读点亮心灯

②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黑板上张贴图片。

(丑小鸭受小鸟讥讽、猎狗追赶。想象:他还会受到谁的欺负?)故事写得太棒了,让我们再来细细品味一下吧。你们又读了一遍,你们读懂丑小鸭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是呀,丑小鸭他可怜了,没有朋友,太寂寞、太孤单了。

如果,你也是故事中的而一个人物,你会怎么对待丑小鸭呢? ③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空,又惊奇又羡慕。也许此时,在丑小鸭的心里已经种下了一颗美的种子。

(三)丑小鸭的蜕变

丑小鸭离开家,就是为了寻找幸福,最后有没有找到呢? 我们来看一段动画。(播放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的动画片段。)黑板上张贴图片。

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呀,愿意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此时的丑小鸭,不,白天鹅心里会怎样想呢?老师得卖个关子,课后去故事中找一找。

三、介绍作者

1.安徒生说过,生活就是童话,其实,《丑小鸭》这篇故事是描写安徒生自己的。

(安徒生简介)

安徒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知道吗,安徒生从小连张床都没有,就睡在一张宽宽的木凳上。他个子很高,有一只大鼻子和一双特别大的脚,镇上的孩子都叫他“丑八怪”。在这样的嘲笑声中,14岁的安徒生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追寻梦想,一开始,他在一家歌剧院里当了一名配角,但是一场大病损

害了他的嗓子,不能再唱歌了,于是他开始尝试文学创作,但是受到了他人无情的嘲笑,认为他写不出像样的作品,他非常伤心,一度都想自杀。就在他创作《丑小鸭》之前,安徒生的一个剧本正在上演,但是受到了人们不公正的批评,安徒生借丑小鸭的故事告诉人们:其实,我是一只白天鹅,你们庸俗的眼光不认识我罢了,不久,你们将真正认识我的,要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确,经过奋斗,安徒生成功了,他一共写下了168篇童话,还有数量不菲的剧本和长篇小说,受到了人们的敬仰。

2.安徒生的童话深受世界儿童和成人的喜欢,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是那么值得每一个人阅读,这也是全人类阅读史上的一个奇迹了。

四、指导阅读方法

1.刚刚,老师说过,安徒生一生写了168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只简单地读了一篇,而且,在这儿,这个故事只有367个字,原文中有6500多字,而且,除了这篇《丑小鸭》,更多精彩的故事在《安徒生童话》之中,我们有必要去读一读。

2.我们读书要有选择,不喜欢的,我们不必强迫自己,可以粗略地看一看;喜欢的,我们就多读几遍,有兴趣的话,我们还可以画一画,出版一本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童话书。看,老师画了一张,知道是哪一个场面吗?让你补充的话,你还会画上什么场面?说得好的,老师把这个送给他。

3.现在,请拿出你的书,看看目录吧。

你从目录中看到哪些童话故事的题目?其中,你看过什么?现在正被哪一个故事吸引?

大学生必读书目 篇5

推荐给大学生的哲学书目

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

从《理想国》到《正义论》轻松读懂27部西方哲学经典

《柏拉图的哲学》

《世界文明史》[美]艾德华等著

《科学史》[英]丹皮尔著

《历史研究》[英]汤因比著

《文明论概略》[日]福泽谕吉

《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德]李凯尔特著

《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贝尔著

推荐给大学生的艺术欣赏书目

《大学生公共艺术欣赏》何军

《西方名画里的历史与神话》池钶主编

《论音乐的美》(奥)汉斯立克著杨业治译

《电影是什么》(法)巴赞著,崔军垳译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

这几天有幸拜读了马克垚编著的《世界文明史》,读来确实令人收益匪浅。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加之阅读本书的时间有限,在诸位专家学者面前不敢发表“谬论”,仅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本书所述之内容上溯人类的史前文化,下迄现当代文明,将漫长时代里纷繁复杂的文明内容浓缩在一个有机框架中,表现了历史的纵深感及其丰富的内涵。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我们知道真正的世界文明史既不是各个文明的历史的总和,也不是包罗万象的人类史。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该书没有拘泥于用某一种文明的探讨分析来世界文明,而是完全打破国家地区的界限,以真正世界史视角审视世界文明的演进与交融。

马克垚先生主持编纂的《世界文明史》力图避免两种极端趋势影响,从新视角、新框架、新方法出发,对世界文明进行一种历史构建。

首先是新视角。该书从文明的演进和交融这样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考察世界文明的新趋势。该书把中华文明作为一种主要文明纳入世界文明史的范围。比如在第二编中分析了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在第三编中专门分析了中华文明的嬗变。

其次是新框架。写一部世界史不是把世界各国的历史按年代堆积而成,必须要有一个理论框架。该书的框架体系为从文明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来考察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再次是新方法。无论是全球的宏观视野,还是对每一种文明的具体研究,书中尽量运用社会科学和人类科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来进行讲述。因此,《世界文明史》的编写体现了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和“融通”。

该书文字通顺流畅、言简意赅;内容明晓流畅、栩栩如生,资料翔实、细致;评价客观;读起来觉得通俗易懂,毫无疲倦之感,真不愧为史学界的一大力作。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这本书教了很多道理,这些被称之为“哲学”的道理就如同冯友兰先生所说:

从“实际”的观点看,哲学无用,但哲学可以给我们一种有用的观点。”

要初步了解中国的哲学,就要知道哲学产生的背景和与别的国家的产生有什么不同。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在古时候,因为有充足富饶的土地资源,所以人们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靠农业来维持生计,人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屋,固守着不可移动的财产,养育子孙后代,于是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产生了中国的家族制度。

农民相对来说比较淳朴,比较不自私,他们的财产丰富多样,难于移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们不会弃之不顾。而相比之下,从事依靠交换农产品而衍生的“附属”行业——商业的商人则相对比较自私奸诈,计谋多,不顺服,财产简单,易于转移,国家有难时往往自己逃跑。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国家民众就如同自古以来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一样的,按照行业把古代中国百姓分为士(地主)、农(农民)、工(做工)、商(商人)四个等级,明显可见的商人是最低等级,当然印度更加难以改变,他们是按照出生来定的,世世代代都难以改变,而我们是按照行业来划分的。所以古代中国重农抑商,商人容易不满社会现状,即使家财万贯也希望改变低等的社会地位,才造就了狡诈的想要施展政治抱负的商人吕不韦和他的儿子秦始皇嬴政的历史。

同时,相比于诸如古希腊等海洋国家,他们漫游岛国,靠贸易来维持繁荣,见到更多不同语言、风俗、国家的人,为了维持生计持续贸易交换需要他们不断地求创新截然不同,以农为本的大国则更不喜改革,古代人们心中的世界就是他们所生活的土地,所谓“普天之下”“四海之内”便由此得出。所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尤其是早期的,更多反映的是农民的思想,在人少资源多而无所争抢的年代,更多的是对自身修养和道德水准的提高(人多而资源少的时候法家韩非子用法律来约束人们)。

大学生阅读书目1 篇6

1.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三 百 千 千 弟 增

2.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3.《道德经》

4.《孙子兵法》 5.《庄子》

6.《史记》《黄帝内经》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9.《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 陈婉俊补注

10.《宋词三百首》武玉成,顾丛龙 注

11.《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

12.《儒林外史》吴敬梓

13.《菜根谭》洪应明

14.《人间词话》王国维

15.《国史大纲》 钱穆

16.《中国通史》 范文澜

17.《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18.《江村经济》、《乡土中国》 费孝通

19.《中国文化要义》、《乡村建设理论》 梁漱溟

20.《中国人》(又《吾国吾民》)林语堂

21.《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著

22.《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

23.《傅雷家书》 傅雷

24.《曾国藩家书》曾国藩

25.《庐山会议实录》李锐

26.《美的历程》 李泽厚

27.《顾准文集》 顾准

28.《陈寅恪的最后20年》,陆键东

29.《丑陋的中国人》,柏杨

30.《围城》 钱锺书

31.《随想录》 巴金

32.《金庸作品集》,金庸

33.《活着》 余华

34.《平凡的世界》《人生》 路遥

35.《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

36.《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37.《金刚经》

38.《圣经》

39.《古兰经》

40.《荷马史诗》(古希腊)荷马

41.《一千零一夜》纳训

42.《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德] 斯威布

43.《理想国》柏拉图

44.《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45.《国富论》、《道德情操论》(英)亚当.斯密

46.《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

47.美国历史文献:《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和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等

48.《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

49.《宽容》房龙

50.《街角社会》(美)威廉.富特.怀特

51.《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威廉·夏伊勒

52.《第三次浪潮》(美)阿尔温·托夫勒

53.《增长的极限》[美] 丹尼斯.米都斯等

54.《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李约瑟

55.《梦的解析》(奥)弗洛伊德

56.《一九八四》(英)奥威尔

57.《1932—1972年美国实录:光荣与梦想》,(美)威廉·曼彻斯特

58.《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塞缪尔·亨廷顿

59.《西方哲学史》,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马元德/译,60.《苏菲的世界》(挪威)乔德坦·贾德

61.《相约星期二》(美)米奇·阿尔博姆

62.《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63.《寂静的春天》(美)卡逊

64.《经济学》第四版萨缪尔森

65.《第五项修炼》(美)彼得-圣吉

66.《世界是平的》(美)托马斯.弗里德曼

67.《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68.《远大前程》及《双城记》狄更斯

69.《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

70.《名利场》(英)萨克雷

71.《教父》(美)马里奥·普佐

72.《瓦尔登湖》(美)亨利·梭罗

73.《俄狄浦斯王》(古希腊)索福克勒

74.《罪与罚》(俄)陀思妥也夫斯基

75.《麦田守望者》(美)赛林格

76.《失乐园》(英).弥尔顿

77.《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

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

1.2.3.4.5.6.7.8.9.莎士比亚:《麦克白》、《哈姆雷特》等 美国历史文献:《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和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等.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芬》 《圣经》.荷马:史诗《奥德赛》及《伊利亚特》.狄更斯:《远大前程》及《双城记》.柏拉图:《理想国》.斯坦培克:《愤怒的葡萄》.霍桑:《红字》

导读:为学生架起进入文本的桥梁 篇7

一、为什么要导读

导读, 即在学生还未接触文本之前, 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好学习文本的准备。这样的准备, 不仅仅是给学生学习心理的一种安慰, 更多的是为学生能够正确地、迅速地接触文本、走入文本做好铺垫。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不同于自然学科, 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言的交流蕴含着表达者的思想感情、个性特征, 表现着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等等, 教者必须引导学生站在一定的时空去体悟、去发现。

2.对于母语学习, 任何一个小学生入学初都不是零起点的, 他们带到课堂来的有他的生活与经验, 这为学语文打下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但小学生的人生经历尚浅, 文化积淀和情感体验还相对贫乏, 对面前的文本还不熟悉, 教师必须进行引导。

3. 我们所选的教材都力图让我们的教学对象易接受, 但文中所描绘的景、物, 所记的人、事, 与我们的儿童生活可能有一定的距离, 需要教师引导。

二、导什么

1.导“作者的立场”。

(1) 作者经历。在教学古诗时, 教师应该为学生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所蕴含的意义。如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早发白帝城》, 教学前教师如能介绍一下作者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征, 那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了。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被牵连, 被长流夜郎, 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夜郎万里道, 西上令人老。”心中的悲苦与凄凉不言而喻。后来, 忽闻赦令, 一股经历过艰难岁月之后的激情喷薄而出, 再加上李白放荡不羁的性格, 所以才有如此酣畅淋漓的表达。有了这些了解, 学生对于诗中“朝”“还”等词语深意的理解便易如反掌, 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就能心领神会了。

(2) 时代背景。一些课文中所写的人与事, 发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师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时代背景。如,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等课文, 教师应简要地介绍文中事件发生的背景, 从而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品质。

(3) 写作意图。作者在创作时一般都是因情而发, 有着明确的写作意图。在导入时,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与潜于文中的作者对话。如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 简单介绍作者后, 教师这样引导学生:“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那里有祖父的疼爱, 童年的趣事, 所以作者才记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让我们也去体悟一下作者的感受吧。”

2.导“编者的立场”。

(1) 关注时代意蕴。教材编排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 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气息, 教师在导读时应注意挖掘时代内涵。如教学《学会合作》一文, 教师这样引导:“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 我们要不要合作?如何来合作?”学生就会深入文本进行探究思考。又如教学《水》一文, 教师先引领学生深情地朗读课题, 然后告诉学生:“水是生命之源。现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珍贵, 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

(2) 注重主体价值。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可能是多角度、多层面和多元化的。对于选入教材的课文, 我们要静心研读, 揣摩编者的意图, 分析其主体价值, 带领学生阅读。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 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在导读时, 教师应更多地从人物分析入手, 启发学生:“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洪教头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再如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 有学生对白骨精和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不太了解, 有的学生误认为白骨精足智多谋, 孙悟空见人就打。这时教师就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白骨精想方设法干坏事, 能叫足智多谋吗?孙悟空才是大家应该敬佩的人物。在课文中, 孙悟空又是怎样机智勇敢地与白骨精斗争的呢?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3) 明确教育意图。教师应准确把握单元内每篇课文之间的联系, 明确教育意图。如教学《陶校长的演讲》, 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我们刚学完《师恩难忘》, 知道老师的教诲之恩终生难忘, 每一个老师都关心着自己的学生。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希望每个学生都健康、茁壮成长。那么, 在‘每天四问’中, 他向学生提出了什么要求?为什么要这样每天四问?”

3.导“教者的立场”。

(1) 关注教材体系。教师拿到文本后, 要细致地读, 反复地读, 要整体地读, 注意教材的前后联系。如在进行《精读与略读》一课的导读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以前课文中介绍的读书方法, 运用以前的方法学一学, 再看看今天学习后又有哪些新的读书方法的收获。教材虽然对各年段的教学要求不同, 但每个学段相互密切联系, 螺旋上升。教师如果把握了教材的体系, 就能较好地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合理、有效地使用文本, 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

(2) 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导读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特别是学习基础。如教学《二泉映月》一文, 如果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较高的话,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聆听二胡曲《二泉映月》入手, 说一说听后感受, 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若学生这方面能力不够的话, 教师可以换个角度用其他方式来导入新课。

(3) 关注课堂现象。课堂是动态的, 它随时可能生成我们可用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谈礼貌》一课前, 我一走进课堂就听到两名学生不文明的吵骂声, 于是抓住时机, 从语言的文明引进对《谈礼貌》一课的学习, 也正好教育了这两位学生。在教学中, 教师应立足于学生, 把教材当作“学材”, 对学生将如何开展学习进行比较客观的预测和评估, 使学生能及时调整自己与作者的对话, 正确、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三、怎么导

1.背景呈现。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 直接展示相关背景, 让学生有所感受或体验, 从而轻松走入文本。如教学《黄河的主人》,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黄河奔腾的视频, 让学生感受那浊浪排空的气势, 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气氛, 为学生对黄河主人机敏、勇敢等品质的理解做好铺垫。

2.扣题质疑。读题、解题是打开文本的一把钥匙。读题生疑, 疑中猜旨, 也常常是我们导读的常用方法。例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 “孪生兄弟”本来指什么?这里指谁和谁?那为什么称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又如教学《爱如茉莉》一文,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茉莉有什么特点, 爱怎么和茉莉联系在了一起, 这种爱是一种怎样的爱。

3.课前探寻。有些文本在时间或空间上离学生的距离较远, 这就需要查阅相关资料, 这样学生才能走入文本。如教学《七律·长征》前,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阅读一些长征故事。教学《钱学森》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一下钱学森在导弹和航空领域上的突出贡献, 阅读他的爱国故事, 之后, 学生学习课文就轻松多了。

高中图书馆如何做好学生导读工作 篇8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学生导读工作;内在关系;涵义;具体策略

作为学校信息资源最为丰富和集中的公共区域,中学图书馆必须积极顺应新课改的历史发展潮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发挥图书馆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进而切实推动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与推广。

一、新课程改革与图书馆的内在关系

图书馆不但是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组成部分,更是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被世人称之为“人类知识的宝库”。新课改是一个系统的课程教育改革,不但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根本上发生积极的转变、由以往被动接受的状态调整为自主研发与构建课程教学之外,还要求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之前与教学过程严重脱离的状况转化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实践基地。这既是满足新课程改革诸多先进理念的必要途径,更是推动新课改更好实施与普及的重要措施。

二、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内在涵义

鉴于中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导读工作有两层不同的涵义: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如图书目录以及电子检索工具等),在发展学生图书馆运用技巧的同时,为其日后的更好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配合各科教师的教学进度,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着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中学图书馆开展学生导读工作的具体策略

笔者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多年,愿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就“中学图书馆开展学生导读工作的具体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讨: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图书馆做好导读工作的前提

阅读兴趣是学生对阅读刊物、阅读过程整体表现出来的积极与渴望倾向,同时更是推动学生将短暂的阅读欲望转化成持久阅读动机最直接也是最活跃的内在力量,对于维持学生的阅读思维以及全部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及质量等都有着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展开而言,通过各种渠道最大限度上激发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即为图书馆做好导读工作的首要前提。

例如,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逐渐发展成熟,因此他们整体上表现出好学上进、自尊心较强的学习状态。鉴于他们的这一特点,我校图书馆在全校师生的大力配合下,多次召开了读书竞赛活动、读书座谈会活动、图书馆优秀书籍展览等多项规模较大的校园活动。这些活动不但与中学生奋发向上、积极昂扬的学习风貌实现了完美的契合,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兴趣,为其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与享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图书馆内的资源是做好导读工作的必要补充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十五条明确指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有关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与教育,促使学生合理利用馆内的基础资源。”这既是图书馆的日常职责,更是做好学生导读工作的必要补充。

同样以我校图书馆为例,我们在每一届学生入校之初,就会组织他们聆听“图书馆相关知识讲座”。在讲座进行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但会向学生讲解图书馆书籍的分类方法、排列方法及整体的目录体系,还会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已有的资源在浩瀚的书海中快速找到自己理想的书籍。这样一来,不仅有效避免了新生面对众多书籍不知如何下手的尴尬局面,而且还促使学生学会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图书馆的基础资源,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图书馆运用技巧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阅读指导工作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3.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根本目的

我个人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工作者,除了有意识、有目的地给予学生阅读方面的指导与帮助之外,还应经常举行有关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的学生交流活动。唯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自身日常的阅读实践之中。

以我自身为例,我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有时会以交谈、讲座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的导读工作,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直观、方便而且灵活;有时则会利用文字表达、多媒体技术完成具体的导读过程,这些都是当代中学生喜闻乐见且愿意积极融入其中的优秀导读方式。

随着新课改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进,其对图书馆的职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这一形势下,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但要积极转化自身的工作理念,更要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相信,这既是推动新课程改革更好实施与进步的必要途径,更是发挥图书馆优势、促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开阔视野、丰富自我内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突破。

参考文献:

陈丽芬.新时期中学图书馆导读工作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9).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实验高中)

上一篇:建筑施工员实习日记下一篇:2022《猎人笔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