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的认识复习习题

2025-02-15|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大数的认识复习习题(精选7篇)

大数的认识复习习题 篇1

大数的认识

姓名:

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2.看表说一说:如10个一千万是(),一千万是()个一百万。

3.数位: 4.计数单位: 5.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亿级的数表示多少个()。

每()数位为一级。分为:()、()、()。这些都称为()

6.读数:从()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或()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字或()字。数中间有()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每级末尾的()都不读 7.写数:先写(),再写(),最后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占位。8.308 4000 0860是由()个()、8个()、()个千万、()个百、6个()组成;也可以说是由()个亿、()个万、()个一组成。

9. “四舍五入”法: 舍去; 舍去后向前一位进1。

10、请将下列数改写成“亿”、“万”作单位的数。

460000=()万 927000000=()万 40800000000=()亿 64780000=()万 534728≈()万 629999≈()万 690080000≈()亿 89950000≈()亿 4090000=409()11.省略与改写:958 5006 5200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数是();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是:()12.比较数的大小

83654○83646 2896万○2968万 7810000000○78亿

98500○10万 76万○760000 5913520000○950477000 13.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的。

14.一个七位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3,万位上是6,十位上是5,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15.一个数由5个百万,3个万,2个百和7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16.一个七位数的最高位是(),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

位数。

17.从个位数起,第六位是(),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计数单位是()。

18.和万位相邻的两位是()和()。

19.48962540这个数中8在()位上,表示8个(),2在()位上,表示2个()。

20.四万六千里有()个千。三十七万里有()个万。二十五万里有()个千。

21.27060000是()位数,它含有()级和()级,最高位是()。22.9985加上()才能得到一个最小的五位数。

23.由三个7,两个0,四个2组成的最小的数是(),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24.比最大的七位数多1的数是()。25.□里最大能填几?

74□995≈74万 74□9950000≈75亿 565050>5□5049 365874□021≈365875万 9□999998<99899999 26.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并用>连接起来。

8006万 8500 8005万 8050万 8540 8504 1亿()27.根据要求组数,能组几个就组几个。三个3,四个0组成一个七位数:()一个零也不读出来:()只读出一个0:()读出两个0:()28.写出或读出下列各数。

八万三千零八写作(); 一千零一十万二千写作(); 六亿零七千写作(); 五百六十亿零三万写作(); 814200读作(); 108078000读作(); 200003050读作();603000004读作(); 29.读出下列各数,并四舍五入到亿位。

1995年上半年杭州市工交系统开发新产品产值达7590000000元,创利润579000000元,税收309000000。

大数的认识复习习题 篇2

一、课例回放

1. 引导复习, 揭示课题。

教师拿出计数器让学生认识 (指认个、十、百、千、万位) 。

师:数10怎么表示?是不是在个位上拨10个珠子? (学生纠正: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复习:2个10是20……9个10是90, 10个10是100。)

师:100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

生: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

继续引导学生认识:1000要在千位上拨一颗珠子, 10000要在万位上拨一颗珠子。

教师出示数8257让学生认读。学生读并相互认说, 引出数位、计数单位, 进而说明到现在共学习了5个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

教师再给出数7400、504、4320、2005、348, 让学生认读。

教师出示教材第2页中六个省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认识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比一万大的数 (揭示课题) 。

2. 引导探究, 获取新知。

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万、2万……9万, 用同样的方法得出:10万要在十万位上拨一颗珠子, 100万要在百万位上拨一颗珠子, 1000万要在千万位上拨一颗珠子, 10个1000万 (1亿) 要在亿位上拨一颗珠子, 10亿要在十亿位上拨一颗珠子。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适时设置障碍, 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的道理。

3. 多种途径, 强化认知。

回顾认识: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组织学生互说、抢答、开火车答, 默读并记住。

进一步巩固: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叫计数单位, 每个数字占一个位置叫数位, 认识数位的排列并引出数位顺序表。

以北京市人口数13819000为例,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并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 计数单位, 随即引出数级概念。

二、课例分析

综观本课例, 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引导得当, 体验不足。

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主导作用十分明显,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

引导学生从个位的认识开始, 历经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等计数单位的建构, 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使万以内数 (已知) 、亿以内和亿以上数 (新知) 的认识连为一体, 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认知, 有助于学生完整、准确地把握知识结构, 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使对大数的正确认读水到渠成。

2. 合理设置障碍, 激励学生思考。

教师有意在某些关键点设置障碍, 引起学生思考并加以纠正。如在个位上拨10, 在百万位上拨1000万等,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体会和感悟十进制计数原理。在引导学生复习万以内的数并认读万以内数的基础上, 自然地引入主题图 (六个省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内容, 让学生在对比中产生学习需求, 激发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自主获取概念、原理。

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 适时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通过认识数位的排列, 引出数位顺序表;通过拨大数和观察数位顺序表, 引出数级概念;通过设置障碍, 引导学生理解十进制原理等, 这些认识, 循序渐进, 合情合理, 自然顺畅。

4. 借助工具, 合理引导。

教师自始至终借助计数器教学, 如引导学生利用计数器操作, 使抽象的数字建立在直观的模型基础之上, 成为教学成功的有效载体。

三、教学探讨

学生体验不足是本堂课的缺憾, 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加强。

1. 切实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教学中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 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会运用数表示事物, 并能进行交流。”由此可见, 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去寻找数, 观察数, 让他们感觉数就在身边。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世博主题馆装有目前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 屋面达3万多平方米, 年发电280万度;德国馆内神奇的声控‘魔球’, 内装40万根发光二极管, 能在人们的呼喊声中跳动。”在这一情境中提到的数:3万、40万、280万, 有学生认识的数, 也有他们不认识的数, 但是让学生经历回想、猜测、疑惑等思维过程, 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了具体情境中大数的作用和意义。

联系实际, 感受大数。引导学生观察报纸, 先估一估, 然后说明一版报纸约有一万字;正在使用的数学课本约是8万字。那么一百万有多大, 与课本相比大约相当于13本课本的字数。通过对现实生活素材的挖掘, 把抽象的数字具体化,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感受这些数的大小, 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真正含义, 从而建立数感。

2. 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大数的认识典型练习题(用) 篇3

1.读出下面各数。

24678090

10000001

2659000 1925080030

433040333005

10000000005 2.写出下面各数。

一千零四十万零五百

一百万零七 二亿零九

四十亿零四十万零四十

3.一个数由4个百万、7个十万和5个十组成,这个数是()。4.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2)八千万和四十。

5.30900500是由()个()、()个()和()个()组成的。

6.变式题:

300000000+500000+4000+9=()7.改写。

3000000=()万

80000000=()万

1200000000=()亿

50000000000=()亿 8.省略(是舍还是入,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几。)省略百位后面的位数,对十位进行四舍五入。12678≈

439807≈

《总复习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一,《大数的认识》是本学期第一单元所学的“多位数的认识”的复习,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学生对于数的认识,重点仍然是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包括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等。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相比,在本册教材开始出现数级的概念,利用不同数级上数的读写方法的一致性,使学生了解数的读、写的一般方法,更突出规律性,更强调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而迁移类推的依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四舍五入”法在本册教材中也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借助一定的形式来梳理“大数的认识”的内容,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受益人知识体系。

2、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大数的认识”的各个知识点,对数的读、写、组成、比较等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训练。

3、培养学生的数感、估算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地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对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忆与综合训练是重点;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为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梳理建构,明确目标

1、引导回忆: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第一单元学的是什么?还记得吗?对,大数的认识,你能回忆起我们学过的关于数的知识吗?

2、汇报:把你想起来的说给大家听听。

3、你认为哪几个知识点之间联系最为紧密?你认为掌握这些知识的关键是什么?

4、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大数的认识,请看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课件出示。

(二)综合复习,应用理解

1、复习计数单位

1)师说: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1,1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数,你知道它为什么特殊吗?依据学生的回答,师说明它还是一个计数单位,也叫做“个”。板书:个。

2)师问:最小的一位数是几?最大的一位数呢?比最大的一位数多1的数是多少?引出计数单位:十。

3)师问: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和最大的两位数相邻的三位数是多少?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的数是多少?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比最大的四位数多1的数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师依次板书?个、十、百、千、万。

4)个、十、百、千、万都叫做什么?师问: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还有哪些?依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并说明,像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5)师问:根据刚才我们的回忆,并且仔细观察,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什么关系?根据学生的回答,引领学生概括: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坦率都是十。这种计数的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数位及数位顺序表

1)师问:老师刚才写的这些计数单位是随便乱写的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的,那是按什么顺序排列下来的呢?学生回答:从左到右,从小到大。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领学生概括: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比如:计数单位“个”所占的位置就叫做“个位”,“十”所占的位置就叫做:“十位”……教师请学生来黑板板书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学生板书后,教师用线圈起来,构建“数位顺序表”,并由学生默记。

3)师问:这个数位顺序表,你们能记住吗?口头测试。介绍数位,我国的计数习惯是四位一级,每一级分别表示……

4)师小结:本课开始,同学们已经说过数位顺序表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熟记于心。

(三)分项复习,联系应用

1、复习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及数的大小比较

1)听数写数,师读数,学生写数。共写五六个数,然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写数要注意什么?特别强调,当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要写”0“占位。

2)练习读数。请学生读出刚才写的数。问:读数时,尤其要注意什么?”0“在不同的位置读法有什么不同?

3)归纳读数、写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记忆时要联系读数、写数的相同点,不同点,这样易记,而且记忆深刻。

4)请学生把刚才写的这些数进行有序排列。订正后请学生归纳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复习”近似数“与“准确数”。

1)师说:刚才我们通过活动复习了多位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为了表扬大家,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生活中的大数”

2)欣赏过后,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数,看看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3)请你用“改写”或“求近似数”的知识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4)师问:求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请用你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四舍五入法”。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相信大家对大数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

一、判断。

1.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2.85003000读作:八千五百万零三千。()3.在自然数范围里,九位数一定比八位数大()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5.2003年末统计全国总人口为13亿人,这个数是近似数。

二、选择。

1.下面哪个数的近似数是605万。()①6054201 ②6055000 ③6044239 2.下面的做法哪个是错的。()

①3005444≈301万 ②500000=5万 ③ 300000000=3亿 3.8154000000这个数上的“5”表示()①5个百万 ②5个亿 ③5个千万 4.下面()是近似数,()是准确数。①世界上最大的体育馆有66450个座位 ②人每天心跳10万次左右 ③地球赤道周长是40075700米 ④一个人的血管总长约4千万米

板书:

总复习——大数的认识

数位顺序表 读数、写数、比较数的大小

大数的认识复习习题 篇5

(二)知识点一:认识自然数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4、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知识点二:数的组成

例:

1、一个数由4个百万、7个十万和5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2、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八千万和四十

知识点三:亿以上数的读法

1、亿以上的数也是先分级,从高级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

3、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例:24678090 10000001 2659000 知识点四:亿以上数的写法

1、先分级,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例:一千零四十万零五百

一百万零七

知识点五:算盘的认识

1、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大数的认识强化突破

1、我会选。

(1)、5900000=()。

A、5900万 B、590万 C、59万(2)、8888000从右往左数,第()位上的数表示8个万。

A、四 B、五 C、六(3)、一个零也不读出来的是()

A、700700 B、703070 C、703700(4)、105个万和49个一组成的数是()

A、105049 B、1050049 C、10500049(5)、最大的七位数与最小的八位数相差()

A、1000000 B、100 C、1

2、辨一辨。

(1)404006980这个数中的0都不读出来。()(2)千位的计数单位是千,亿位的计数单位是亿位。()(3)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5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4)所有的九位数都比八位数大。()

3、我会填(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560000=()万 11600000000=()亿

10000000米=()万米 50300000000元=()亿元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

325400≈()万 595000≈()万 2546300000≈()亿 7299999000≈()亿

4、拓展题

一个八位数,它的千万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千位上是5,个位上是8,其余个位上都是最小的自然数。

(1)请写出这个数,并读出来。写作:()读作:()

(2)把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万

5、算盘能手

公顷和平方千米

知识点

一、常见的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米(m²)公顷平方千米(km²)(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例: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

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例: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知识点

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2、换算方法

①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②把低级单位聚成高低级单位,要用除法计算,只要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去除以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低化高,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小规律

a、把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只在公顷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4个0。

b、把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4个0。

c、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2个0。

d、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6个0。e、把平方米转化为平方千米,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6个0。(1)、从大单位变到小单位,乘以进率。例:6公顷=()平方米

计算过程:

(2)从小单位变到大单位,除以进率。例:600公顷=()平方千米

计算过程:

知识点

三、填写面积单位的规律:

(1)国土面积、省份(含直辖市)面积、省会城市面积、州(市)面积、县、乡镇面积、村委会、村庄面积、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公园、校园、体育场(馆)等,一般要用“公顷”作单位。

(3)房屋(建筑)面积、教室面积、校园绿化面积等,一般要用“平方米”作单位。

1、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作单位,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作单位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3、1公顷=()平方米

4、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

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60();

课后巩固

一、填空

1.边长是()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2、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大约400000平方米,合()公顷。

3、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平方米。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一块长方形菜园占地面积是100平方米,()块这样的菜园占地面积是1公顷。

(2)某果园的占地面积约5公顷,()个果园的占地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

(3)某运动场地的面积大约是2000平方米,()个这样的运动场,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12公顷=()平方米

(2)80000公顷=()平方千米

(3)5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6.在○里填上“>”“<”“=”。

(1)5公顷 ○ 1平方千米

(2)401公顷 ○ 400平方千米(3)6公顷 ○ 600平方米

(4)2平方千米 ○ 2000公顷

二、选择

1.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为33()。

A.公顷

B.平方千米

C.平方米

2.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

A.10000

B.100

C.1000000

3.某苗圃的面积是8公顷。它的长是4000米,宽是()米。

A.20

B.2

C.2000

4.学校操场长200米,宽100米,面积是()。

A.200公顷

B.2平方千米

C.20000平方米

5.如果1平方米能摆放9盆花,1公顷能摆放()盆花;1平方千米能摆()盆花。

A.9000000

B.900

C.90000

三、解答

1.一个正方形果园的周长是1200米,这个果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2.一块长方形的玉米地,长600米,宽300米。如果每公顷平均收玉米10吨,这块玉米地能收玉米多少吨?

3.有两块地,第一块低的面积是1公顷,第二块地的形状是一个长300米,宽30米的长方形。这两块地谁的面积大?

大数的认识小结) 篇6

一、数位、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1.个

(一)、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是数位;数位和计数单位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2.数位顺序表中从各位开始,越往左数位越高,每四个数位组成一个数级(个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强调:个位不是最低位。

3.每相邻的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自然数(1、2、3、4、5、6„„)时表示物体个数的数,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体会自然数与物体个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练习: 十亿是一百万的()倍。

二、亿以内数的读写。(注意:一个0也不读)

1.读出下面各数。(四位一级,先画分级线。)

(按级读;先读万级再度个级;万级按照个级读,读完加“万”字;级末尾的0不读;其它的一个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

***12659000

2.写出下面各数(万字后面画分级线。)

(按级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强调:万级完全写好后再去考虑个级。读出一个零,可能会写出多个0。)

一千零四十万零五百一百万零七

三、亿以上数的读写。(与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类似,是亿以内数的读写的推广和延伸。)

1.读出下面各数。

******005

2.写出下面各数。

二亿零九四十亿零四十万零四

十四、数的组成。

1.一个数由4个百万、7个十万和5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2.2个百亿,3个百万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3.30060005000是一个()位数,6在()位上,表示6个(),3在()位上,表示()个()。

4.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四千万、五百万、六十万和三百组成的数。()

(3)、六亿、八千万、八千和八十组成的数()

(4)、三千亿、三百万和六十组成的数()

(5)、二百万和二十组成的数()

5.30900500是由()个()、()个()和()个()组成的。

6.300000000+500000+4000+9=()

7.用三个“0”和三个“9”组成的最大的六位数是(),读作(),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组成最小的六位数是(),读作(),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8.用6、7、8、9和三个0组成一个最小的七位数,并且这个数中一个0也不读,这个数是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9.按要求写数 : 6204015

(1)组成最大的七位数()(2)组成最小的七位数()

(3)只读一个零的七位数()(4)两个零都读的七位数()

(5)一个零也不读的七位数()

五、改写与省略。

1.改写。(4个0换一个“万”字,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8个0换一个“亿”字,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3000000=()万80000000=()万

1200000000=()亿50000000000=()亿

2.省略。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见到0、1、2、3、4舍;见到5、6、7、8、9入(向前一位进一后省略尾数,是舍还是入,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几)。

例如: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对千位进行四舍五入。

12678≈10000439807≈440000

省略百位后面的位数,对十位进行四舍五入。

12678≈12700439807≈439800

3.346709≈()万10599874433≈()亿

分两步:(1)求近似。(2)改写。

4.请将下列数改写成“亿”、“万”作单位的数。

460000=()万927000000=()万40800000000=()亿64780000=()万534728≈()万629999≈()万

690080000≈()亿89950000≈()亿4090000=409()

3000000000人=()亿人996430吨≈()万吨

5.最小的八位数是(),减去1是();最大的八位数是(),加上1是()。

6.比99999999多100的数是()。2□8700000≈2亿,□里最小可填()。

用四舍五入法把8□7598凑成整十万数约是800000,□里最大填(),若凑成900000,□里最小可以填()。

48□965≈49万,□里应填()8□578≈80000,□里可以填的数有。4□45601≈5000000,□里可以填的数有。□2679010≈20000000,□里可以填的数有。

7、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得到3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8.一个数百万位上是8,万位是9,千位上5,其余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后读作()。

9.近似数与准确数。

见到诸如“约”、“近”、“多”等字眼的数值是近似数,只有数量和单位组成的(如155人,4600万元)是准确数。

判断:1.四(4)班有42人,全校有900多人.其中42和 900都是准确数?

2.一个城市的人口有430万,它是一个近似数?

六、数的大小比较。

练习:在○里填上“<”、“>”或“=”。

10000○999960000○6000009998○899994537○94536

十七亿○七十亿三十八万○三百八十万210万元○2100000元

5万米○50000米20吨○2000千克10000万○1亿

82006○82600900000000○9亿1234000000○1000002340

七、思考题

1.据调查,我国2002年汽车产量是三百十二五万一千辆,如果平均每辆汽车售价8万无,我国2002年和平生产的汽车总量是多少万元?合约多少亿元?

2.据调查,我国2002年粮食产量是457110000吨,如果每个教室可以堆放100吨粮食,全国一年的粮食产量需要多少个教室堆放?如果平均每个粮仓储存5000吨,全国一年的粮食产量需要建造多少个粮仓?

3.某服装厂一月份生产女童装2600套,生产的男童装比女童装的3倍少800套,生产男童装多少套?

4.去年我国生产自行车38420000辆,我县人口为803000个,请把上面两个数分别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到万后面的尾数,并估计一下每人可拥有几辆自行车?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7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第一单元的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就在考虑复习课该如何上,可真正该上了,还是对如何操作举棋不定。通过组里的研究和我再三的考虑,我决定让孩子们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复习。多样的出题形式来检测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亿以上的大数。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数位顺序表,包括计数单位、数位等。此环节是帮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脑海中能浮现数位顺序表。接下来在复习读数时,由我先出两个比较典型的数,学生把读法写在本上,然后归纳读数的方法,包括“0”的读法。接着由学生出数,互相读,互相查。通过互查的方式巩固这部分内容。在写数的环节就放手让同桌一起复习。一起看书、互相考查、由前后桌来检查是否达标。

课上完了,总体感觉效果还可以,起码是帮助学有漏洞的学生补了一课。学生的兴趣还比较浓厚,和同桌兴高采烈的合作着,题目也出了不少。但是,还有几个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

1.学生出题有些盲目,针对性不强,应该事先规定好出哪些类型的数字,练习面就更全面了。

2.课结束之后感觉是给中下生补了一课,特优生发展的空间不大,尽管差生的课都是优生给补的,但充其量是巩固了这部分知识,并没有太大的提高,因为在设计时觉得也实在没有必要设计太多的花样,基础掌握比什么都重要,其实应该不要局限本节课的内容,毕竟这是复习课嘛,可以拓展一些别的知识,这个感觉有些遗憾。

3.学生互查对老师掌握每个人的情况很有效,但是不能放松教师的监督作用,否则也起不到该起的作用。

4.激励评价很欠缺,学生是需要鼓励的,而且要常常鼓励才更好。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但是大数的概念相对于较小的数而言,要抽象的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数字究竟有多大产生疑问。我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体会一下。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而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

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采取“先分级、再读写”的方法,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先分级、后读写”,就是先将一个多位数从右往左,每4个连续数位分为一级,(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每个数级依次叫做个级、万级和亿级,然后从高位数级起,按级读,按级写。具体为:读数的时候,先按从右往左,4个数为一级,划上分级线,然后从最高位起,逐级依次往下读,每一级的读法都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读完一级,就加上这一级的级名“亿”或“万”,每一级中0的读法都与个级中0的读法一样。“先分级,后读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读出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写数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圈出表示级数的“亿”“万”,有时没有“亿”则只圈出“万”,相当于读数时的用竖线分级,然后,从高级到低级,读一级,写一级,一级一级往下读,除了最高一级有效数字前面的空位不用0补足四位外,其余数级里凡是有空位的地方,一律用0来补足四位。“先分级,后写数”能够使学生不多写或少写0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小学生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而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同时数位、计数单位则以抽象著称,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清楚、数的感受丰富呢?

首先,要重视数感的培养。新课标对数感要求如下,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课始老师就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数数: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接着就出示:海盐县户籍人口约364302人:嘉兴市人口约3330000人。浙江省人口约49980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样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探究新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请学生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其次是注意知识迁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就如在本课的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的突破时,我就采用了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带着这些问题:(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4)怎么读亿以内的数?自己去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

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上来,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这一章的教学已经过去一周了,但从孩子的学习反馈、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来看,我对这一章的内容还是有些自己的看法的。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法),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以及教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本单元就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后,应用类推的方法就可以自我完成对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学习了。另外本册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用的计算工具以及使用方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让孩子们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摸索发现大数的正确的读写法,在孩子们列举归纳中发现怎样将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在练习中掌握并巩固“四舍五入”的含义。至于数的产生,我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上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一些数产生的历史文化。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我是让孩子在家在家长、网络的帮助下自学了解的,主要是让孩子学会借助他人、网络进行自我收集、整理学习的学习习惯。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大数的认识,其实就是对数值万以上数的认识,小学阶段,最大数也即千亿位数。在新授此课之前,本课有这样的学情分析:

首先,数的认识对于四年级学生有相当的基础。如千以内的数的读写,千以内数的加减乘除,千以内数的数位、进率等概念的认识。基于此,本节课所谓的大数的认识,无非就是对数的认识的拓展,许多的概念可以由前迁移。

其次,学生对于数的认识,有了许多的经验,从数的运算,到数的概念,因而,对于大数的认识,学生终究有基础。只不过,数位增多了,数级延伸了。此之故,必要的旧知复习,不仅练习量的必要,而且更是新知探究的依据,可为学生的新知探究准备了梯度的设定。

因此学情分析,故得此课之轻松教学。然而,轻松教学并不等于学生就能新知的容易掌握,教学之中,许多的问题,仍然值得教师去反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之考虑,到教学方法之创新,再到教学细节之把握,都值得我去作自我反思,以鉴后用。

首先,从教材内容安排进行分析。大数的认识,毕竟源于生活,无所生活价值,何求大数认识?教材首先是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呈现,学生感官到,数据很大。整万、整千的数据,表明凑整之必要,也为之后的四舍五入凑整法准备了生活依据。此时,教学之放手,学生可能会读,则让优等生尝试。然大部分学生对大数几无接触,更别说认识了。所以,有教学跟进的需要。而后,以全国人口、上海人口数据作例题,进行新课的探究。也许,依据之前的万以内数的认识经验,优等生能读出这些数,然大部分学生不能读。于是,有读数工具方法的跟进,教材安排了数位顺序表和数位、进率的概念认识,以及我国传统的“四位分级”读数法。依据数位顺序表,能够表达出各数位的单位意义,然而读数却依然有困难。这就跟进了读书的一般方法“从高位读起”,从最高级读起。之后,对于读数的难点——中间有零、末尾有零,级首有零的读数,教材也给予了“试一试”的示范关注。在数位认清,读书熟练的基础上,然后才能写数。这里,后世经验也许与先验探究正好相反。人类之初,也许先能表示,结绳记事等,然而哑口无言,心知肚明,也就不存在读数问题了。然而,如今我们先得学会读书,然后才写数。

依据数位顺序表,写数也就成为可能了。教材安排了依据数位顺序来写数,而后才是脱离数位顺序表的写数练习。在读数、写数、数位熟练之后,方能比较大数的大小。所以,教材安排了许多的练习。不过,我觉得教材在重难点上的示范例子太少,要求老师的领悟参透教材的细度太高,稍不注意可能连老师都会失误。这完全没有必要,要知道教材其实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榜样,这就要求在重难点方面的示例,需要典型。像本课的“万级全部为零”就示范缺失。

其次,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先是旧知的复习,即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概念等,这为大数的认识准备了基础迁移。无疑,学生新知学习有经验基础。接着,学生感悟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感觉数据大,不会读。这就引出了大数的读。读之前,得先认识数位意义,进率关系,这样为读数提供了理解方面的助益。比如,知道大数里有多少个万,知道大数里的数位意义,就向读数提出了要求——读数从最高为读起,读大数时要注意数级单位等等。

教授读大数时,“四位分级法”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方法。四位分级,也符合之前的千以内数的认识学情。结合数位顺序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数级表示什么意思,每一个数级里有几个数位,数位指什么,计算单位又是什么意思。这里,我让学生充分理解,不能着急,因为工具方法的掌握是知识技能习得的助手。充分理解了数位顺序表,也就不仅能读大数,还能清楚概念。

在读大数时,我非常强调“四位分级”的学生主动过程,再加上之前学过的“中间有零,末尾有零”的读书经验迁移。初学时的示范,学生练习时的时刻提醒,可谓苦口婆心。所以,班上学生对大叔的读,基本不存在问题。至于万级

没有单位、级首有零的读书难点,当然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然而,这样的引导也得建立在学生的数理理解之上,否则效果只是看上去的暂时美。正因为这样的难点教学细究,学生对于大数的读,也就不存在理解方面的死结。

大数能熟练读了,在学生经历了读数所返现出的“读作”文字表述过程,之后的写数也就活水源头了。当然了,初学写数,仍然不离开数位顺序表,毕竟数位的文字表达,需要反映在数位顺序表中,方可容易理解。于是,我也是先让学生依据数位顺序表来写数。只是,学生自己也能感觉到,若是总依数位顺序表来写数,岂不麻烦不断?于是,我自认为的写数创新法就顺其自然地介绍给学生了。我要求学生在理解“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先写最高级写起”的基础上,对于我介绍的方法进行理解建构。我的方法是,“找数级单位法”,与之前读数的“四位分级法”相呼应。

找数级单位法,要求学生能找到文字读数中的“亿、万”字样,然后再其底下作以标记。这样可以提醒自己,此数最高级在哪一级,一共有几级。有了认知,然后才能从最高级写起,从最高位写起。否则,写数方法完全停留在口诀表面之上而已,学生对于从最高位是无从把握的。当然,学习还是离不开好习惯。于是,写数之时,让要求学生,写完高级位,就想它的低级位,写完上数级,就想下数级。同时,写完一级,就自觉画上数级分级虚线。然后,再读一读自己的写数,看能否与原来的文字读数相同。而这所有的过程,我都在黑板上示范了,取得了学生们的认同理解。因为,写数时已然分好记级了,所以读书也就简洁了。这样的要求示范下来,经过学生的几次训练,也就变得自觉了。效果看来,学生对于写数也高效了。即便有些学困生的不自觉,反复地提醒,他们还是能够做到自查的,这于他们而言,当然也就是进步了,于我而言,相比总是无所方法地死规定,也要省力不少。

当然,大数的认识,其实读写也有难点,这就是数位上的数字干扰,或者中间、末尾、级首有零的大数读写,乃至数位概念的认知,这些需要反复地训练,典型错题、易混淆题得不断反馈。练得次数多了,学生也就引起注意了,这对于学困生而言,尤其重要。

为激励他们的创造个性,也为激发他们的兴趣,更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在大数的读、大数的写新课之后,布置了学生的“出题自做”课后练习。不要求同一难度,不作同一题目的训练,只要他们依据基本的“大数读写”规则,自己编写“写大数,然后写出读法”、“写出读法,再写出大数”这样的练习题,岂不是分层作业?虽然,学困生也许基础大数的读写(容易简单题目),优等生难点方面的挑战,但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进步,我也会因此而给每个学生以鼓励。当然了,这样的“出题自做”,对我而言,也是提出了挑战——设计时的用心,评价时的同心,披阅时的细心。毕竟,没有统一的答案可供参阅。

大数的认识,学困生依然认识不清,不能说以上的教学就很成功。但我尽量做到教学方法的人性,迎合他们的心理认知,这样以求教学的共进共生,岂非教学相长之必然意义?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单元《大数的认识》,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共分约12课时的教学任务,继接三年所学大数的知识为基础,以计数器为学具,以计数器为拓展的大数的初步学习,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读写及生活中的运用,并能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及近似数的认识。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亿以内的数”的准确读数或写书,难点是“亿以内的数”中“0”的读与不读,写与不写。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存在。首先通过让学生自由汇报收集到的信息,及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数的存在,进一步扩充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且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十进关系、数的组成等知识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学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由于已经有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所以对于数位、十进关系和数的组成的相关知识很快就掌握了。对于“数级”和“计数单位”这两个新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也很快理解了。在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只起到了一个帮助学生梳理新知的角色及向学生介绍国际上的“三位分级法”。

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计数器的规律性,让学生快速准确记忆计数器从右向左的依次数位,通过拍手游戏、闭眼空间形象记忆法,使学生掌握相邻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结论。同时牢牢把握亿以内数“四个一分级,读几就写几,缺位用零补,读数从高向低位”。“四舍五入”更好掌握,题目规定近似那个位,采取“四舍五入”法,看此数位满“5”进位,不足“5”时,后面的数位全部近似为“0”计数时,带单位可省去该数位后面的“0”,再写上单位。

我在课堂上采取四个分层来授课:一是在备课中分层,从知识的疑难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设计教学、设计课堂;二是在讲课中分层,让简单更容易掌握的知识点竟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掌握,知识的演变和综合应用部分能使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解知识的贯穿途径,在拓展和探究发展的内容当中,可在用时少,题目精炼,鼓励少数发展中或有能力的学生去思考、去学习。通过对比,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还是利用“分级”的方法来写数可以让我们写得又对又快。

从学生课堂反馈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加强训练。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及改写。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还不错。具体是这样的:

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堂上直接引导学生说说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学生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然后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图,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进行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写法及大数的改写,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当指名学生出题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总的来说,在复习中我能较灵活的组织教学,采用边讲边练、或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形式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每一个教学环节联系得不够紧密,感觉很不紧凑,课堂上自己的调控能力比较差,针对学生的回答不会随机应变,这节课的板书多、乱、杂,排列很不整齐。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多看一些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书籍,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特别是随堂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课程分析:《大数的认识》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建立了良好的数概念认知基础。本单元要认识万以上的数,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但在小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比较抽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分析:通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数,引导学生思考“万位满十怎么办”,使学生自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并体会10个一万是十万。

通过小正方体的累加过程,帮助学生感受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利用类比迁移规律,在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认识数位、数级,并结合现实情境,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做一做第1题,通过数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第2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教材第8页的两道练习,巩固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的认识。与十万相比,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学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以赤道为例,告诉学生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赤道3圈半,引导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教学反思: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较好,由于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題,导致学生学的不够扎实。个别学生不能准确记住每一个数位的位置,数位与计数单位分不清楚。最后一点:“以赤道为例,告诉学生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赤道3圈半”后来有学生问我,什么是赤道。这里如果能改成“1000个小学生能站满我们的操场,那1亿个小学生能站满多少个操场?”这样在学生就能清楚的认识到1亿的大小,对大数也能有个清晰的估计。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节课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感受,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并让学生养成读数,写数时要分级的好习惯。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而且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设计读数比赛活动,使学习氛围相当浓厚。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三年级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数感。

大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了,但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对大数是比较陌生的,教材在编排时,收集了很多信息,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身边的的大数,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寻找一些身边的数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亿以上的数,只知道比较大,但到底是多大?这些数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只是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大数比较大,只是口头上去感受这个数的大小,那么学生对大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能从实质上去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先感性体会一下,知道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处。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两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数的习惯

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数的习惯,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采用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综合应用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个我的感觉很好,学生的思路清晰、循序渐进。具体这样安排:

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

在课前我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课堂上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然后以组的形式进行整理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整理进行板书,概括。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二、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理”和“练”

在复习中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方式,采用边讲边练、或理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的设计上,尽量做到追求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在这样的安排下,能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效果较好。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大数的读、写和近似数。

在研究教材之前我觉得这里可能会很难,但在我翻了翻教材和教参之后觉得非常简单,觉得这个单元的学习除了近似数有些学生可能开始认知时有难度外,大数的读写只要分级正确了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在和学生们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如下问题:

1、不分级现象。很多学生可能觉得分级较容易,在读数写数时不分级,上去就写,导致练习出错较多;我要求孩子们分级时用虚线分级,以免有个别孩子书写不认真把分级杠误当成数字1。

2、分级错误。如:1234567,有的孩子由于粗心或是对数位的级认知的不清楚将其分成了1234!567,这样的现象还不止一个同学。

3、写数时不能正确全部写对。如:一百二十四万,写成了1百二十四万;二亿三千四百五十万三千零九写成二亿三千四百五十三千零九,漏写了万级的单位,导致出错。

4、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了解不深刻。比如30000008,有的学生就在个级读了两个零。

5、求近似数时一般学生对求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和亿位后面的位数这两大类一般都比较容易掌握,但比如千万位后的位数、百万位后的位数这种就开始犯迷糊。

突破方法:

1、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还是以分级读写数为重点突破方法,但首先一定要和学生清楚的认识各个数级的数位分别有哪些;然后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做题时分级,熟能生巧,现在刚学的时候勤分多分,到高年级才能练就用眼分的技巧,为了使卷面书面整洁,我建议孩子们用笔轻轻的分,除了用虚线还可以用逗号、顿号等比较小型的标点符号来区分。

2、求近似数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要求学生读清要省略的是哪个数位后面的尾数,然后重点看要省略的数位后面的数位,再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求近似数。

本单元单元测试题较简单,但还是有8位同学没有得A,我认真翻看了这些孩子的试卷,发现他们书写不认真、做题不分级、写数读数时比较懒惰,图快不检查,已督促他们认真订正。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三年级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了,但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对大数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亿以上的数,只知道比较大,但到底是多大?这些数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只是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大数比较大,只是口头上去感受这个数的大小,那么学生对大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能从实质上去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先感性体会一下,知道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处。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节活动课。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

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所存在的困惑是,是不是省略万或亿后的尾数就一定要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看了教师用书上是“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但好像在许多练习中都没有很清楚的要求,如练习二的第8题: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求出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那么这时是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还是只要省略后面的尾数,个级数有4个0代替也可以呢?在教学中我比较死板的要求了第一种,但有时学生还是会写成第二种,而这个困惑也一直在我心里,希望有老师能帮我解惑。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

小学生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而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同时数位、计数单位特别抽象,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清楚、数的感受丰富呢?首先,要重视数感的培养。新课标对数感要求如下,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课始老师就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数数: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接着就出示:海盐县户籍人口约364302人:嘉兴市人口约3330000人;浙江省人口约49980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样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探究新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请学生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其次是注意知识迁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就如在本课的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的突破时,我就采用了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带着这些问题:

(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4)怎么读亿以内的数?自己去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

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上来,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同学评价。在这种课堂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自主学习和评价的乐趣。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但是大数的概念相对于较小的数而言,要抽象的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数字究竟有多大产生疑问。我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体会一下。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而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刚刚对四年级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可能这是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当时也是我自己刚刚接手新班级。上课教学也比较没经验,学生掌握的也不够稳当。记得当时的单元测试,学生的成绩一团糟糕。而现在发的复习测试,填空题也是错误百出,丢分不少。

在这里,其实也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于有些题目自己也不是理解的特别清楚,可能在教学中,给学生带来误导。例如:5812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我之前都是让学生在进行四舍五入之后,把万后面的尾数变成0,写成6000.但是有些练习题中却出现 68400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学生却直接去掉了四个0,因为他们找不到千位可以进舍,不知从何下手,后来问个朋友的意见,说这题目的意思其实就是让我们以万做单位,写成6840万,有时候也觉得挺惭愧,一些题目在教会了学生这样做时,却又后来告诉他们,原来不是这样的,使他们在原来的思维上进行改变,也为难了一班的学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下一篇:第10节课教案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