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发展 心得体会

2024-07-21

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发展 心得体会(通用12篇)

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发展 心得体会 篇1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7年第一次集中

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市委书记XXX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扭住重点精准干 距离攻坚求突破》和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时的讲话——《谈比较—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学习,受益良多。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深刻认识到要把XXX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同学习党的理论结合起来,同破解发展稳定的实践难题结合起来,同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起来,攻坚克难,再接再厉,圆满完成脱贫任务。

一是要认真学扎实做,为脱贫攻坚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1978年到1985年这8年时间,是中国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时期,这一减贫现象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这最根本的原因是邓小平同志要求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是改革开放最根本性的成功经验。从毛泽东同志到邓小平同志再到习近平同志,都高度重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都把它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同志多次表示,最牵挂的事情就是脱贫攻坚,更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扶贫方式,以学习教育为抓手,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学习教育中推进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中践行学习教育,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抓出成效。

二是要经常比较找差距,借鉴经验推动发展。X书记在《谈比较》中说有比较才能知长短、见优劣、辨方向。在工作中,要经常和兄弟县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借鉴兄弟县科学的思想思维思路和成功的机制体制体系,把隆阳脱贫攻坚推动的更好。

三是要咬定目标不放松,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两会上,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展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

四是要加强监管,加大督查力度,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异地搬迁项目作为今年扶贫项目的一项重点工作,规模大,资金大,影响也大,做好了,百姓受益。所以,在今年的工作中,将继续到各搬迁点督促检查推进情况,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组织实施好项目建设,并对项目资金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

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发展 心得体会 篇2

1 班子融合打造铁军团队

“金隅鼎鑫今天的成功最终归结是党政的融合、班子的融合、文化的融合”。加盟金隅后, 鼎鑫在5年发展中, 两任领导班子始终贯彻金隅集团“特别能融合”的文化精神, 党政工作分工不分家, 相辅相成;班子成员不分亲疏, 团结奋战;管理团队同力同心, 率先垂范。

在班子融合上, 体现在目标的一致—为了企业发展壮大。“苦不苦想想鼎鑫365, 难不难鼎鑫精神勇向前”。为了企业的发展, 一年365天, 金隅鼎鑫领导班子始终五年如一日, “白加黑, 5加2”, 多少个双休日里公司党政领导促膝长谈, 谋划公司发展蓝图;多少个节假日, 领导班子群英汇集, 探讨公司发展良策;多少个披星带戴月, 领导干部往返与京石之间。

在班子融合上, 体现在相互团结—工作上是战友, 生活中是朋友。金隅鼎鑫发展坚持向团结要效益。领导班子定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 通过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坦诚沟通, 形成班子之间高效奋进的兵团作战模式, 为企业跨越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在班子融合上, 体现在领导率先垂范—争先恐后, 引领示范。

时任公司总经理 (现任金隅股份副总裁) 刘文彦深入车间一线, “钻窑爬磨的故事”在员工中广为流传;时任公司党委书记年近六旬的郑宝文几度爬上矿山最高峰, 关爱员工生活;现任公司总经理周成耀, 自上任以来两个春节长假都没有回家过年, 坚守岗位;财务总监佟仲义在高速路赔偿中, 几经与相关部门艰苦谈判, 赔偿金由几百万增长到4 000万。笔者作为集团外派干部, 在鼎鑫工作5年之久, 感受颇深, 两年前任党委副书记时候经常自驾车, 当时项目建设任务繁重, 工作不分昼夜, 累了困了就把车停在马路边打个盹, 醒来继续跑。领导班子的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受到广大员工的高度认可, 用员工的话说“金隅的干部是干事的领导, 跟着他们干值得”!

班子融合打造了铁军领导团队, 建设了敢打能胜职工队伍, 最终推动了企业跨越发展。

2 思想融合建设聚力工程

在思想融合上, 体现在金隅文化的快速融入。通过集团领导宣讲、企业内部媒体宣传和手册编写学习等不同形式宣贯金隅集团母文化。2007年加盟金隅集团之初, 公司就邀请集团董事长蒋卫平 (时任副总经理) 给全体领导干部宣讲《金隅集团中期发展规划》, 时任党群工作部高春香部长宣讲《金隅集团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公司党委历时5个月精心组织编写了《金隅集团企业文化学习手册》, 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党员、全体员工全面学习;广大员工喜爱的《鼎鑫周报》也更名为《金隅鼎鑫人》报。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贯彻金隅集团文化, 使金隅鼎鑫人准确、及时、全面地学习了金隅集团先进文化理念, 增强了金隅鼎鑫人主动传承融入集团文化, 创新发展金隅鼎鑫文化的信心和动力。

在思想融合上, 体现在“三位一体”特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在企业文化传承融入, 创新发展上, 金隅鼎鑫公司全面宣传贯彻金隅文化, 认同鹿泉朴实勤劳的本土文化, 继承鼎鑫“拼搏奉献, 创新争先…”原有企业文化, 形成了金隅鼎鑫特色的“三位一体”文化, 全体干部员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金隅鼎鑫人, 共同的名字, 共同的目标, 共同的责任, 为了成就金隅鼎鑫百年大业, 全体金隅鼎鑫人团结奋战。在人才选用上, 金隅鼎鑫公司严格按照金隅集团“德、勤、能、绩、廉、体”选才标准, 开启了“三本人才”用人文化, 让本地、本土、本企业一大批优秀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上, 成为公司发展的中流砥柱。2007年1月至今共提拔科级以上领导干部305人次。

思想融合打造凝聚工程, 统一员工思想认识, 共同价值取向, 在企业的战略发展上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3 制度融合统合管理模式

在制度融合上, 体现在全面对接金隅模式, 金隅管理。加盟金隅集团以来, 金隅鼎鑫全面对接金隅模式, 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

一是, 建立健全党委组织机构, 有效发挥金隅文化传承、融入作用。建立了《党委议事规则》、《经理办公会例会制度》、《三重一大实施细则》以及新近建立的《党务公开制度》等重要的规章制度, 用金隅的文化制度引领企业正确发展方向。公司制定了《关于贯彻经常性政治思想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关于推进凝聚力系统工程建设深化对公司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在直接关系职工群众利益方面拟办重要实事的通知》等文件制度, 用金隅人本文化凝心聚智, 打造企业凝聚力系统工程。

二是, 坚持制度融合和理念融合的统一, 金隅文化的播撒灌输催生金隅鼎鑫文化开花结果, 形成企业文化架构体系。公司党委相继组织编写了《金隅企业文化学习手册》、《金隅鼎鑫公司企业文化手册》、《金隅鼎鑫公司员工安全文化手册》, 投资建设了企业文化展厅、编辑了《身边的感动》“八个特别”原型人物风采录和《十二五企业文化发展规划》, 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吸引人、凝聚人。

三是, 传承融入金隅文化, 实现文化落地。在金隅文化融入基础上, 金隅鼎鑫形成了管理文化、品牌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员工职业道德文化、行为文化等特色文化理念, 辐射生产经营方方面面。公司生产管理开展先进对标, 开展设备本色管理、实施清洁生产, 专项管理达标。现场环境清洁亮丽, 设备见本色, 5条窑平均运转率90%以上。

制度融合对接金隅模式, 金隅管理, 实现了金隅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落地, 促进了企业党建创新、生产经营工作全面发展。

4 物质融合实现跨越发展

在物质融合上, 体现在公司发展紧跟集团发展步伐。金隅集团提出“大十字”水泥发展战略, 金隅鼎鑫争当集团发展排头兵, 践行发展使命, 谋大事、干实事、干成事, 创造了企业发展的速度奇迹、财富奇迹和跨越奇迹。

7个月企业第二条5 000t/d熟料生产线竣工投产;

6个月年产200万t/a水泥的沧州临港金隅粉磨站工程报捷;

5个月半月一分公司两条9MW余热发电项目, 比正常工期提前半个月竣工投;

5个月二分公司两条12兆瓦余热发电项目, 再次刷新企业工程建设记录;

18天金隅鼎鑫完成对河北燕赵集团及其三个企业的收购, 成立三分公司;

各大新建项目, 创造的奇迹如数家珍, 建设速度, 创造了业内奇迹, 鼎鑫速度, 金隅速度!当前, 金隅鼎鑫年产熟料750万t, 水泥熟料年产销量1 000万t, 拥有职工2 500余人, 总资产35亿元, 下设四个生产分公司和一个临港金隅子公司。成为中国北方单企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水泥生产企业。

在物质融合上, 体现在发展成果共荣共享, 展示金隅文化魅力。一是, 把培训教育当成福利惠及员工。金隅鼎鑫坚持开展“干部领导能力培训、班组长职业素质培训、员工安全、技能培训、阳光心态培训”五大福利培训, 并开创了水泥企业“四证上岗”培训先河, 多层次培养员工成长成才。受到广大干部员工广泛拥护。五年来, 各种培训投资达近千万元;二是, 开展为职工办实事活动, 为全员补交“五险一金”;员工工资福利由接管之初实现了翻番增长;为生产一线员工值班室安装了近百台空调;几年来组织员工外出培训30余批, 近千人次。三是, 承担社会责任, 与地方发展和谐共赢。连续几年成为鹿泉市第一利税大户, 不惜巨资投入节能环保改造, 提前4年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节能任务。

物质融合打造了企业发展的速度奇迹、财富奇迹和跨越奇迹, 实现了发展成果共荣共享, 展示金隅文化魅力。

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发展 心得体会 篇3

在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河南省结合本省实际,在全省开展了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全省人民为推进新跨越、实现新崛起做出了不懈努力。就商丘而言,在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如何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通过解放思想来推进新跨越、实现新崛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共商丘市委书记王保存同志。

记者:请问王书记,您是如何理解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与广大干部群众达成了哪些共识?

王保存:我的理解是: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时机非常重要、主题非常鲜明、影响非常深远。

时机非常重要。从时机上看,商丘市同全国、全省一样,伴随着30年来思想不断解放的脚步,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踏上了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和谐兴市的新征程。但以全局的眼光来审视,推动商丘发展新跨越、新崛起仍任重而道远。商丘既是内陆地区、内陆城市,又是农业地区、农业城市,长期处在农业经济和农耕文明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及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我们来讲尤为重要。在这个改革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省委积极推进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对于我们客观看待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清醒认识我们在发展中所处的历史方位,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对推动商丘市的改革开放、构建和谐商丘、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题非常鲜明。省委书记徐光春强调:必须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努力改变主观方面的不适应、客观方面的不符合的状况,不断分析新情况、迎接新挑战、解决新矛盾,开辟思想解放的新境界,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把实现科学发展作为这次解放思想的主题,既体现了对改革开放以来两次大的思想解放活动的继承,又给新的发展阶段解放思想赋予新的内涵;贯彻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破阻碍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推动力。

影响非常深远。从影响上看,解放思想是开放性、变革性、创新性活动。只要我们认真落实省委部署,切实把解放思想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改革发展、加快跨越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第一抓手,在理论武装、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干部素质、创新党的建设等七个方面下功夫,就能确保解放思想取得扎实成效;就能抓住重点带动全局。通过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必将会使我市改革发展活力充沛、动力强劲、助力充足。这为我们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城镇经济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商丘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对我们化解严峻形势带来的困难,牢牢掌握主动权十分有利。

对商丘而言,资源、自然条件等发展要素是常数,是客观的、很难改变的,而能改变的是人的主观因素、精神状态,是思想这个变数。在常数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在变数上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多下功夫。商丘是商业、商文化的发祥地,商丘王亥又是中华民族经商第一人,可谓“三商之源”。今年以来,商丘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关于商丘要围绕“商”字作文章、谋发展、求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开放、全民大创业”实践活动,并与此后省委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取得了初步成效,达成了如下共识:在观念体制上,提出在破除“十重十轻”观念的同时,推动观念、机制、制度“三项创新”,做到“五破五立”,使跨越发展有了新保障。在重点难点上,坚持从薄弱环节抓起,积极推进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三项突破”,找准了在黄淮四市率先发展的关键点。在工作推进上,我们突出抓好五件实事,即积极做好千名优秀干部离岗招商、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带头创业、核减审批收费项目、治理经济发展环境、落实服务承诺等五项工作,将解放思想落到了实处。这“三大”实践活动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支持和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记者:请问王书记,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程中,商丘市是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保存:商丘县域包括六县一市,县域人口677.11万人,县域土地面积9007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的82.1%和84.1%。“郡县治,天下兴”。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既是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又是统筹发展的“重头戏”。为此,我们创新机制体制,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此项工作,我市的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产业层次大幅提升。2007年,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1%,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市的70.7%,县域粮食产量占全市的80.56%;县域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1.7%;农村公路总里程8851.4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48元。与此同时,我市的社会事业、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党的建设等都迈出了较大步伐。

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我们结合本地实际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是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加快推进农区工业化进程,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把工业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主要支撑,坚持培育骨干企业和发展中小企业并举、培育新兴产业和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并举,走出了一条工业发展规模化、经济结构合理化、主导产业集群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的传统农区的工业化路子。目前,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54.4:20.6:25.0调整为2007年的30.6:41.2:28.2,实现了向二一三的历史性转变;2007年县域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较2006年平均增长32.6%,工业经济在县域GDP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商丘也由工业小市逐步转变为工业大市,正在向工业强市跨越。

二是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县域经济的基础。近几年,我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强力推进科技农业、市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扶持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国内外有竞争力的品牌。我们始终把稳定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粮食生产从2004年以来连续5年获得丰收,常年产量占全省十分之一,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200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形成了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花卉、辣椒、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提高了经济作物在农作物中的比重。永城枣干、柘城三樱椒、宁陵金顶谢花酥梨等享誉全国,永城市、柘城县分别被授予“中国面粉城”、“中国辣椒之乡”称号。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抓好“五类十大基地”建设,即十大万亩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十大千棚以上温棚园区、十大万头以上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十大年产值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农村道路、农村沼气、乡村卫生院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有线电视等十大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目前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167万亩。科迪集团、福润集团等十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产值110亿元。面对“以千家万户小生产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困局,我们把分散的村民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集体,共同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全市组建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00多个、年产值达150多亿元。此外,全市已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是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突破口。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规定》,通过抓改革,放活发展一批;强龙头,分类发展一批;搭平台,引进发展一批;兴市场,带动发展一批;靠科技,提升发展一批,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培育民营经济主体,初步形成了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的生动局面。2007年底,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50%以上。

四是把第三产业和劳务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商丘市地处河南省东部黄淮平原腹地,豫、鲁、苏、皖省结合部,产品可辐射到四省,在商业上又是河南省距港口最近的一个城市,京九铁路与陇海铁路在此交会,公路四通八达,交通非常便捷。同时还要发展水运和航空,航空已列入“十一五”规划。商丘市资源、市场优势突出,再加上近几年加大了硬软环境的改善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商丘还是中华民族火的发源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因此,充分利用商丘的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以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势在必行。目前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大型批发市场有14个;2008年1月~9月,全市接待游客与去年同比增长36.8%,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3.3%;商丘演艺集团改制和王公庄画虎产业得到中宣部刘云山部长的充分肯定,民权王公庄被誉为“中国画虎第一村”。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重视并加强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组织劳务有序输出。在商丘的600多万农业人口中,劳动力就有380万人。近年来,全市年平均外出务工人员达200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00多亿元。目前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现金收入的36.8%,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记者:商丘市产业集群具有哪些特色?为培育这些特色产业群采取了哪些措施?将来如何继续突出优势、发展特色?

王保存:近年来,我们按照“壮大规模、培育龙头、打造名牌、发展集群”的思路,催生了一批像永城面粉加工、夏邑会亭打火机生产加工、虞城稍岗钢卷尺生产加工、梁园区铝加工、柘城金刚石微粉生产、睢县皮毛皮革加工、宁陵县白酒生产、民权县葡萄酒生产等20个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为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产业基础,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民离乡不离土、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这些特色产业体现出了产业内生性、主导产业关联性等特点。从产业内生性来看,立足本地资源,成本优势明显,叠加效应显著,这已成为民营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依托和提高产业根植性的重要基础。从产业关联性来看,如虞城稍岗钢卷尺生产加工产业集群,现已形成拥有钢卷尺生产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275家,是全国最大的钢卷尺生产基地。虞城利民镇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是以科迪食品集团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循环加工企业群,集科、工、农、牧、商于一体,成为中原地区比较大的食品加工基地。该产业集群带动了周边几个乡镇600多万亩种植产业和1000多奶牛饲养户的发家致富,带动了几百家印刷包装业、运输业的发展,形成相互促动、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的大产业集群链条,构成资源、环境、经济的良性循环经济圈。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到科迪视察,对其“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发展 心得体会 篇4

环境建设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环境好了,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就会纷至沓来。环境不好,就是生产关系不和谐,必然阻碍生产力发展。资金、技术、项目、产品等都可以引进,而环境只能依靠自己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抓环境也是抓机遇。

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工程,今日仙桃正在成为投资的热土与创业的乐园。就当前的仙桃经济发展而言,两个环境最为关键,一个是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人文环境,一个是有利于干部干事创业的环境。

企业家资源是推动跨越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有了企业家资源,就可以上更多的项目,实现更多的税收,安置更多的就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有了企业家资源,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无中生有”、变不可能为可能。就当前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能够真正带动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具有全球视野、具有强烈创新意识以及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作为稀缺资源,企业家不会平白无故地来到仙桃,营造有利于企

业家成长的环境尤为重要。因此,全市上下务必要强化“发展第一,企业家老大”的观念,牢固树立“发展以企业为本、企业发展以企业家为本”的理念,在全社会弘扬和形成“创业光荣、办企业光荣、企业家光荣”的观念和氛围,创造适宜企业家成长创业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工作环境,保护好、培育好、发展好、壮大好企业家资源。要以招商引资引进型、本地发展壮大型、培训扶持发展型、科技创新型、全民创业型企业家为重点,大力实施企业家成长工程,加大企业家引进、扶持、培训力度。要着力营造“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在全社会提倡崇尚敢于创新的精神,让更多的企业家在创业创新的文化土壤上茁壮成长。

跨越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干事创业要有大环境,政策支持机制是关键,它有助于形成鼓励和扶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怎么办?首要的是建立健全选用能人机制,形成“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坚持凭能力和实绩用人,防止空谈者取巧,不让实干者吃亏。跨越发展需要实干争先,没有一支“务实型、实干型”干部队伍,跨越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就不能充分形成“敢想、敢干、敢闯、敢负责”的社会氛围。让干事创业者“坐上席”,与“企业家老大”的精神实质是一样的。唯其如此,实践中才能识别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才能真正使干部才有所用、劳有所得、功有所奖,形成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环境是至关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人人是

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心得体会之一 篇5

——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心得体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回顾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30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金钥匙,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大法宝。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无一例外地推动一次大发展;每次大发展,也都无一例外地为解放思想提出新的课题。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是纪念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0周年的具体行动;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是实现地区跨越崛起的现实需要。广西精神的“开放包容”就是我们思想解放的一个基础,应该落实好。

解放思想,干部先行。群众的智慧和精神,是丰富和伟大的,但它同时又是分散和个性化的,只有经过执政者的组织和集中,才能形成区域的集体智慧和精神。因此,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于一个地区或部门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深刻影响着其对时势的判断,影响着其对群众意愿的接纳,影响着其在领导全局发展中所作出的决策。因此才有了“解放思想用干部,用解放思想的干部”的提出。实现发展,务实为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思想解放的基本精神,实现跨越发展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务虚转务实,从“做口号”转向各种难题的破解。既要有

解放思想的意识,又要有兢兢业业务实的创业精神。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思想的解放,追求思想的上的创新,实现的可能只是各种“口号”的创新。只有将思想的解放和人民群众的福祉、地区的实际发展结合起来,并踏踏实实的做一些事情,才能最终实现跨越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工作实绩才是检验“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的标准。

解放思想,跨越发展,还应该有“创新争先”的精神。广西精神的最后四字是“创新争先”,创新思想解放的表现,也是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突破创新,才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只有创新,才能追赶;只有创新,才能争先;只有创新,才能上游。前有标兵,标兵渐行渐远;后有追兵,追兵越来越近。我们应该怎么做、动力在哪里?很多在位的干部说现在现在很多经济都饱和了,招商引资难,其实如果辨证地看,经济饱和是相对的,机遇和商机是绝对的。经济饱和性倾向,实际是新一轮结构调整、产业提升和经济转型的前奏。如果我们能在相对的饱和中发现潜在的不饱和就是一种创新,这些问题往往是那些一直在思考着争先的人才会去发现。所以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 篇6

心得体会

今年是我县经济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一年。在这发展的关键时刻,全县上下开展“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主题实践活动,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县经济快速,跨越发展。作为奋战在社会劳动保险工作一线的年轻干部,我在这次活动中,深受鼓舞,促动很大。现将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怎么看

社会劳动保险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担负着保障全县经济社会正常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我县社保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面临的形势也是非常严峻的。我县老企业较多,离退休人员基数大,养老金发放金额大;原国有集体企业停产破产改制企业较多,养老保险征缴难、清欠难;民营企业参保意识不强,缴费率低,基金收不抵支的情况严重。

二、怎么想

在我县社会保险工作的严峻形势下,将解放思想,跨越发展落实到具体工作实际,推进社会劳动保险工作科学发展,就要切实完善工作机制建设,牢固树立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基层的“三服务”理念,从完善教育、管理、监督机制入手,强化队伍建设,推进人事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改善,树立新时期社会保险部门的良好形象。

我们要以解放思想为原动力和突破口,推进改革发展进程,破解

改革发展难题。解放思想培养四大品质,一是要始终保持强烈创新的良好愿望,形成改革的风气、开放的风气、竞争的风气、创新的风气;始终保持容纳创新的宽广胸襟,形成善于创新、锐意创新的风气;二是要始终保持创新的良好本领,形成善于学习,勤于钻研,提高工作本领;三是要始终保持创新的巨大勇气,形成敢于创新,大胆创新、争先创新的风气,克服怕出乱子、怕犯错误、怕担风险的思想。

三、怎么办

做一名称职、优秀的一线工作者,我的体会是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会学习,学以致用;要坚持学,持之以恒。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重要思想及路线方针政策,时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以及科技、管理等社会各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不仅要向领导学习,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观念,掌握技巧,从而创新思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适应工作的需要。

第二,转变工作作风,树立 “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单位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审批代办制等工作制度。接待群众不推不躲,不等不靠,做到政策解释到位、教育引导到位、关心体贴到位,让群众满意而归。

第三、强化落实,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促进发展。作为基层工作的第一线人员,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同时,在工作中要能够放下身段,破除旧观念,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拉近距离,热情周到地为他们服务。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们的所学所思就会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

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发展 心得体会 篇7

可见, “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在广西精神中, “和谐”和“创新”作为核心内涵得到了重点突出, 这意味着抓好和谐文化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 对弘扬广西精神、践行广西精神、促进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广西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我主要围绕新时期广西精神所倡导的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展开谈谈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作用。

首先, 广西和谐文化与创新文化是同一个实践的过程, 也是同一个发展的过程,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和谐文化离不开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也离不开和谐文化。和谐文化以和为主、以和为贵、以和为美,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个人心灵的自我和谐, 其所营造的和谐环境和氛围是进行创新的必备条件。历史很清楚地告诉我们, 在一个兵荒马乱、灾祸连连的年代里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 因此没有团结和谐的社会基础作保障, 就无法有效推进创新文化的开展, 没有全社会各族人民的同心同德、齐心协力, 创新活动就难以取得成功。同样, 没有创新文化的建设, 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也难以真正实现。创新文化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可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财富, 只有国家富强了, 人民富裕了, 社会上不和谐的因素才会减少, 团结和谐的氛围才会出现, 和谐文化所倡导的理解宽容、心平气和、融洽和睦的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可以说和谐文化与创新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和谐文化中实现创新文化, 在创新文化中促进和谐文化, 两者齐头并进、互为关联。

其次, 广西和谐文化强调以人为本, 创新文化凸显个人价值, 两者的内核是相通的。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尊严、价值、利益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要, 最终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谐文化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权益, 发展人的潜能, 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 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为的是形成一种各尽所能、各尽所长的和谐发展氛围。创新文化的内核是尊重个性、敢于冒险、勤于探索、鼓励竞争、激励探索、宽容失败, 力图通过一种敢作敢为、敢闯敢干的探索精神与实干精神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谐文化与创新文化的最终指向都是个人, 尊重每一个人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充分调动每一个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每一个人的创造性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让每一个人都能对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都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体会一种有尊严的生活。

再次, 广西和谐文化是推动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 创新文化所追求的变革意识、超越精神是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

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快推动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面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 必须得深化改革文化体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这与创新密切相关。文化体制改革需要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而革除体制性障碍、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就必须得营造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体制环境, 就必须得进行机制创新。机制创新是从制度层面上变革不适应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重新解放和促进文化生产力, 通过变革创新使健康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得到发展壮大。广西文化产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得依靠自主创新能力, 要敢于淘汰旧的、创造新的。一方面, 发展模式要创新,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市场化改革, 把多种经济成份引进这个领域, 实现产业化整合, 形成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 发展手段要创新, 要运用现代高新技术, 推动广西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 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改造传统文化产业, 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优化文化产业的区域布局, 大力提升广西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只有以一种变革意识及超越精神来改革文化体制、发展文化产业, 才能更好地促进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最后, 广西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内容是开展文化创新, 只有大力发展创新文化, 才能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构建广西和谐社会, 推动广西跨越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是基础, 政治是保证, 文化是灵魂。建设和谐文化, 推进文化创新, 是构建广西和谐社会、推动广西跨越发展的灵魂。当前, 广西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在客观上要求文化必须增强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在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因此, 广西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及时反映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要求, 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并寻找出相对应的新思路、新方法。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创新文化、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思维, 结合广西的发展实际, 为广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如果没有创新文化提供支撑, 产生不了激励创新、促进创新的环境和条件, 无法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 那么推动广西跨越发展就无从谈起。

以作风建设推动跨越发展 篇8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切实增强作风建设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关系党的形象、人心向背、事业成败。作风建设始终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基本功”。连云港作为新时期国家战略的重要成员,作为新一轮沿海开发的后起之秀,党员干部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连云港能否在抢抓机遇中跨越发展、后发先至。近年来,特别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经过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干部队伍作风不断改进,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干群关系不断改善,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与上级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融入时代大潮、争做一流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的责任相比,作风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宗旨意识淡薄。缺乏民本思想和服务跨越发展责任意识,不善于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是学风不够端正。缺乏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业余时间“应酬交友”,脑子空空,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学用“两张皮”,不会指导实践、解决问题;三是作风不够扎实。工作飘浮,脱离群众,不真抓实干,甚至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四是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粗放,习惯于轻车熟路,谋划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路子不宽、办法不多;五是生活作风不够严谨。精神涣散,贪图享乐,用公款相互吃请,搞庸俗哲学,有的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以权谋私乱作为,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单位、少数人身上,但背离了党的宗旨,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破坏了发展环境,影响了连云港的形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在我们为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更要清醒地看到肩负的历史责任,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切实增强作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为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贯彻《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掀起新一轮大发展热潮的具体行动。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实践是评判作风好坏的标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培养生长点,努力实现党风政风的进一步好转。一是要改进思想作风,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下功夫。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江苏沿海开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强化战略性、前瞻性和开放性思维。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积极推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模式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要脚踏实地。史无前例的战略机遇向我们扑面而来,各级党员干部要认清身处东部沿海经济“洼地”的实际,以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抢抓机遇中跨越发展,在抢抓机遇中赶超进位,在抢抓机遇中后发崛起;再一方面要奋发向上。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清醒地认识本地区本部门在全省、全国的位次,自加压力,争先进位,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二是要改进学风,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大发展、知识大更新的时代,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维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因此,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三要改进工作作风,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最大的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会说,更要会干、会抓落实。抓落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粗暴等问题,把有利于连云港发展的事情做实、做好。抓落实必须苦干实干。对于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来说,只有艰苦奋斗、务实求进,一届接着一届干。才能干出一个新天地,开创新局面。落实的关键在干部,抓落实的过程是考察和识别干部的过程。对在工作中踏实肯干、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要予以重用,形成实干者荣、空谈者耻、造假者辱的良好氛围。四是要改进领导作风,在强化宗旨意识上下功夫。领导作风问题的实质,是党群干群关系问题。改进领导作风,就是要坚持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确立宗旨意识、奉献意识,把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用到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实际工作中,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还必须具备服务群众的过硬本领,能够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五是要改进干部的生活作风,在拒腐防变上下功夫。领导干部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如何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在我市掀起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高潮的同时,党员干部面临的诱惑和考验也更多。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要保持清正廉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把住大节、管住小节、挡住诱惑,经得起权利、金钱、美色的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落实关键举措,确保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发展 心得体会 篇9

XXXCDC结防科 XXX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问题的根本思想武器。二十年多年来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就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创新,从而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系列的新政策,也就不可有今天这样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要坚持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发扬革命传统,要创新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充分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病人为中心,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突出人性化服务,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疾控中心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一些医疗设施和内部设施落后,在一些方面已经跟不上人民群众的需求。

1.2 特色科室和优势专业不够突出,各科发展不够平衡,缺少“拳头”产品。2疾控中心在工作和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少数职工忧患意识不强,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2.3 大部分科室的业务工作流程不够合理。本人存在问题:

思想观念滞后于新形势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中心发展迅速,各项工作都受到上级和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扬。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纵向比,跟过去比,自觉得比过去强好多了,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差很远。

3.1 忧患意识不够强,思想观念未能完全跟上时代发展步伐。4 整改措施

4.1 破除骄傲自满情绪,强化忧患意识。近几年来,我中心的快速是有目共睹的,内部风气很正,外部形象良好。必须看到,与上级的要求,我们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与全市各县兄弟科室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差距,因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骄傲自满。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克服固步自封、小成即满的思想,树立争创一流的精神,提高工作标准。以更大的胆略和气魄,努力推进医院工作再上新台阶。

4.2、破除陈旧落后观念,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陈旧的工作模式,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力争全面完成2012年工作计划,各项工作有新的亮点。

4.3 破除工作浮躁作风,强化实干意识。要保持和发扬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作风。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把每件小事做出精彩,将每一个细节做成经典,养成对每一项工作都穷其细节、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4.4 破除畏难发愁思想,强化进取意识。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做到正视困难,增强信心;分析困难,寻求办法;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为和谐卫生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4.5 进一步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医疗操作规程,做到依法行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学习心得 篇10

一、在思想上。

转变思想,解放思想要坚持从我做起。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一大法宝。解放思想跨越发展是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意志,挖掘、总结经验,集思广益,发动党政机关,社会各界人士为创新建言献策,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克服一些制约发展的观念、政策和

体制障碍,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策、要素和机制保障。解放思想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力度。一定要率先解放思想,克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怕担风险、不敢竞争、不思进取、封闭保守的心态和过时落后的习惯观念,坚决破除“官本位”的思想和计划体制的思维定式,努力转变那种缺乏激情、喜好空谈的消极精神状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要增强坚持加快发展、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真正做到每天都有新作为,每天都有新激情,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促进全市工程的批后监管工作。强化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以致用。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实现认识再认识,也才有可能不断地实现思想的解放再解放。通过学习,不断增长才干,提高工作水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通过学习,开阔视野,获取创新的灵感,促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通过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创新意识。解放思想是推动探索和创新的最强大动力,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时代在不断前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不断碰到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从任城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到,任城人一向都是敢拼、爱拼、善拼、敢为天下先。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敢于放开手脚,敢于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担负着全区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的重任,必须把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落实到工作的各领域,贯穿到发展的全过程。才能使我区食品药品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凝聚力才能发挥更大的合力、作用力,更好的实现跨越发展。

二、在行动上

俗话说,学而不学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学习。我们应该边干边学,边学边查、边学边改,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学习中我们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做到既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又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尤其是要突出抓好重点工作、亮点工作的快速发展。汲取他人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创新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我们任城资源富集,交通便利,药品企业和餐饮单位众多。我们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外事无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企业发展我有责”。作为区食品药品管理部门,主要服务药品企业和餐饮单位,要做好服务就要做到以下两点:(1)经常走访各服务单位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一方面了解服务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查验单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把政府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等与服务单位进行宣传和沟通,及时、有效的做好执法单位与被监管单位的沟通桥梁,以此掌握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协助他

们解决,使各方的工作向更高效、更符合发展需要方面前进;(2)加强做好监督执法工作的管理。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为经济的发展出份力,这就要求我们更好的做好日常监督检查的管理工作,为全区人民的饮食用药安全提供保障,只有在更好的做好保障工作,全区人民才能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享受到受安全便捷的药品与餐饮服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主要做到:(1)要尊重客观规律。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强化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尊重客观规律,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只有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才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2)要立足本部门工作实际。求发展规律之真,必须以客观实际为依据。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脱离实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步地把我市区食品药品工作推向前进;(3)要讲究工作方法。一是要坚持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使工作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二是要着力解决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取得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三是要通过研究分析,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和特点,高效率地推进和完成工作。

要在解放思想中干事创业、真抓实干,树立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完善责任到人,使解放思想真正成为打开思路的窗口、解决问题的途径、加快发展的动力。要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统一思想。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王书记的重

要讲话精神上来,清楚地看到问题、看到压力、看到差距、看到方向,把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统一到高位突破、跨越发展上来。紧密结合各自实际,从思想深处做一番深入思考,破除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的发展大跨越。要在干事创业中进一步跨越争先,要真正把“五加二”、“白加黑”作为一种工作常态。在工作导向上,始终体现又好又快、体现跨越争先、体现鼓励干事创业,选好标兵、提升标杆,奋起直追、勇往直前;在主攻方向上,要集中心思和精力,全力以赴突破项目建设、突破产业转型、突破城市建设。特别要把集中突破大项目建设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牵动全局的“牛鼻子”,始终坚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不动摇,举全区之力拼抢大项目,向招大引强要项目,向企业裂变倍增要项目,向项目建设要增量、要后劲、要变化,靠持续不断地增投入上项目,把产业结构调高、调优、调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争先进位、脱颖而出。要把项目建设的任务真正落实到各个指挥部、各个镇街、部门和责任人员,进一步压出动力、压出成绩。要在狠抓落实中进一步锤炼作风。牢固树立“态度决定一切、执行高于一切”的理念,坚持“以发展论英雄,要坚持重激励、严考核,努力在全区上下营造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力全速、竞相赶超的生动局面,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过硬的执行能力,坚定信心,创新思路,团结实干,克难奋进,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发展 心得体会 篇11

据了解,由中国科协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将作为中国科协第17届年会的专项活动,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助力跨越”为主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咨询、成果推广交易、产业化服务为主线,开展科技特色专区展示、科技沙龙、创新技术成果转让交易、现场考察对接、签约仪式等活动。同时,“科交会”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发挥全国学会及科技团体的独特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主动作为,构筑一个国家级、精品化、专业化的创新科技成果交流平台,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将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打造成助推产学研用的盛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在发布会时介绍:首届“科交会”计划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支持单位。参会代表约630人,包括参展人员总计达1300多人。其中有国家和相关部委、广东省、广州市领导,两院院士,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等科协组织和科技团体、高校、科研院所、民办科研机构、港澳台科技团体、技术成果持有人或团队、有关创投公司和创投基金、有科技需求的单位和企业的代表等。

刘兴平披露:目前“科交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截至四月下旬,已征集到科技成果共1561项,通过归类汇总和专家筛选,精选出约1300项创新科技成果参与布展交流和成果转让。参展项目范围涵盖了电子信息、电机(机械、重大装备)、仪器仪表、汽车、核能、航空(宇航)、化工、新能源及环保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硅酸盐、金属、农业(及其他)等行业,共征集了科技项目和技术需求194项。目前,仅广州市就已有10个项目达成初步的签约落地意向,投资金额约5亿元。

广州市副市长王东表示,广州是华南地区的唯一国家中心城市。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它在对外开放、在改革的前沿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广州也积极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出台一系列重视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在软硬件多方面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各种便利。“广州市政府希望通过科交会这个平台,吸引更多科技团体、科研团队、科技工作者到广州来一展所长。”他进一步介绍,组委会将1300个参展项目划分成电子信息、电机(机械、重大装备)等18个行业分区和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港澳台、俄罗斯等6个地区专区共24个板块进行展出。组委会还将组织多场项目对接会,让创新科技成果项目能够实实在在落地。

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发展 心得体会 篇12

“一带一路”概念的提出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 各地寻求“新常态”下的经济新动力迫在眉睫, 纷纷抢先布局, 跃跃欲试。在“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建设中, 任何有头脑的经济区域都有可能利用这一千载难缝的大好机遇, 抢占一席之地。在不久前闭幕的山西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李小鹏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加快对外开放。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 扩大与相关地区的交流合作, 加大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力度, 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 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由此吹响了山西进军“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号角。

身处中部的山西, 虽然并未列入国家“一带一路”规划, 但我省毗邻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 具有一定地域优势, 依然大有可为。在“一带一路”经济长廊建设中, 山西不能当旁观者, 要理所当然的成为参与者。大势当前, 需要山西干部群众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重现“晋商”风采。

一、山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借东风”

山西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有利于“巧借”国家战略东风, 优化经济结构, 消化传统过剩产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大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总人口约44亿, 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 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但目前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 由于基础设施落后, 经济实力不足, 发展后劲乏力, 急需要通过合作弥补欠缺, 而山西省产业结构和技术基础恰好与这些国家的发展需求相吻合, 有诸多相似之处。以完全开放性的姿态与沿线国家开展多边合作, 不仅可以优势互补, 实现共赢, 对于山西而言, 可以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寻求更大、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提升发展空间。

(二) 倒逼转型

对于一个资源型大省而言, 短期效益可观, 但长期发展后劲不足, 优势可能变成劣势, 甚至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实现转型发展, 已成为产煤大省迫在眉睫的挑战。而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 将有大量的资源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 并培育出众多新的经济增长极, 国家必将出台一系列倾向性的扶持政策, 各界资本、人才队伍等优势资源将向沿线地区倾斜, 必将为沿途辐射区域带来巨大发展机遇。这就迫使山西改变目前“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 由单极发展向多极、多元、多层级方向发展, 以增强自身的经济抗风险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说, 山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区域, 面对广阔的市场, 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才能倒逼山西创新发展, 转型发展, 实现山西经济结构的“华丽转身”。

(三) 优势互补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穿整个亚欧大陆, 涵盖40多个国家, 其中处在核心区位置的中亚五国与山西完全可以优势互补, 形成新的经济合作共同体。中亚地区地域辽阔, 自然资源丰富, 但工业不发达, 而山西是中国内地工业基地, 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产煤大省, 在煤炭开采、机械设备制造等方面优势明显;二是在高铁设备、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 山西目前在全国较为领先, 可进行技术输出;三是山西在工业发展方面有众多的企业、技术和人员优势, 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四是山西有深厚的“经商”历史积淀, 依靠“晋商”智慧可以开拓更多领域的广泛合作。条件所在, 趋势所在, 山西参与打造“一带一路”建设势在必行。

二、山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

大势当前, 我们必须冷静分析自身优势, 扬长避短, 找准自己的融入点。山西融入优势, 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整体背景上看, 中央“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给我们带来了极大机遇, 山西不甘居于“观众”地位, 主动寻求战机, 蓄势待发。就山西发展而言, 已具备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准备、技术准备、人才准备, 全省3千多万人民群情振奋, 实现新的突破, 实现更大的发展已经形成共识。

2.从地理位置看, 山西虽是中部内陆省份, 但通秦联豫、承东启西, 紧邻大西北, 特别是紧邻古丝绸之路的端首陕西。独特的地理位置, 使山西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互通互连的中间枢纽和中国东部贯穿整个欧亚大陆的桥梁, 山西可以利用这一地理优势, 建成真正的物流和服务大省。

3.从经济上看,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 山西形成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有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五国强大的互补性, 可以形成合作上的多样性契合, 可以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形成互利互惠的新经济圈。

4.从文化上看。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 山西地区与中亚各民族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 山西文化与中亚文化之间有天然的亲切感。因此, 山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担当“向导”和先行军, 通过推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认同, 夯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社会文化基础。同时, 山西文化走出去, 可以实现文化产业上的链接, 拓展与中亚国家的合作面。

三、山西融入“一带一路”的基本思路

观念决定成败, 思路决定出路。面对经济新常态, 山西经济发展构架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事而变, 不断转变思想观念, 理清工作思路, 变革工作模式, 努力唱准山西经济跨越发展的主旋律, 在推进“融入”战略中提升山西经济核心竞争力。

(一) 总体布局

山西应立足省情, 以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联通和民心相通“五通”为根本遵循, 达到产业输出、资本输出的目标。政策沟通, 即深化改革开放, 在多领域与国内外城市展开协作交流;贸易畅通, 即组织企业产品和技术“走出去”, 进一步完善武宿综保区功能;货币畅通, 即积极探索民营银行、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 加快金融业改革, 吸引互联网银行, 加快金融中心建设;民心相通, 即依托友好城市、文化交流活动, 形成文化共识、加强教育合作等。“五通”中, 道路联通是根本、是最为关键的基础, 就是大力发展公路、铁路、航空、油气管道、光纤等通道系列、实现通道的多元化、多极式、立体式。其中, 陆上铁路为重中之重, 幅射东西南北的铁路全部成网状式联通后, 山西将无可厚非地成为中国北方地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路枢纽。

(二) 提供保障

一是政策保障。从政策层面上, 政府需要多部门联动, 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为企业创造机缘, 鼓励企业走出去, 同时要简政放权, 简化手续流程, 扩大企业自主权, 鼓励企业创新, 打造创业新亮点;二是机制保障。要着力打造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立反应迅速, 保障有力, 控制力强, 无障碍物的“绿色通道”。这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统一协调组织, 需要从全省层面进行总体设计, 进一步扩大开放, 在体制机制上对接区域合作和发展, 主动承接东部地区转移产业和吸引外来新兴产业投资落地;三是服务保障。服务保障着重体现在企业融资、经营环境方面, 政府经贸部门应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和增强对外贸易的便捷性, 搭建便利的金融服务平台。在经营环境的营造上, 各相关部门要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服务水平, 努力为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畅通的服务, 支撑企业在“融入”中做强, 做大。特别对山西品牌产品、特色企业要着力扶持培育, 搭建以品牌特色为着力点,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 以扩大“晋商”影响为抓手的我省与中西亚、地中海各国陆上贸易往来合作关系的“金水桥”。

“不东不西, 不是东西”, 这是过去山西在国家战略规划中, 既没被划进西部也没有算成东部后无奈的自嘲。我们坚信, 随着山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格局, 这个自嘲必将会变成自豪。

摘要:“一带一路”是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国家经济战略, 是中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山西作为中国重要的内陆省份, 虽暂时未被列入“圈内”, 但也不能“静观其动”而无所作为, 应当紧紧抓住这一良好机遇, 因势而动, 主动作为。文章结合山西实际, 就山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机遇性及应采取的步骤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一带一路”,山西,经济

参考文献

[1]陈功.从全球文明的高度看新丝绸之路[EB/OL].豆丁网, 2013-05-16.

上一篇:客人反馈意见登记表下一篇:办公室摆放绿色植物能提高工作效率-信林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