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调研报告(共8篇)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调研报告 篇1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调 研 报 告
近期,我局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科学发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下到一线,与各级党员干部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当前的思想解放现状,讨论目前思想不够解放的主要原因和对策。这次活动,大家普遍认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崛起的速度。面对紧迫的形势,要实现新一轮发展的跨越,必须推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冲破不合时宜的束缚观念,改变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切实做到勇于创新,勇于改革。
一、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块瑰宝。实践证实,解放思想是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开关,把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开展好解放思想活动极为必要。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深刻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是我们未来的行动纲领。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熟悉和把握了规律性,才能吃透十七大精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一”即“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上来,以新的思想境界推进新的发展实践,通过解放思想不断拓展完善发展思路,通过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探索,通过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创新,通过解放思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通过解放思想推动党的建设。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是破解我局发展难题的需要。破解难题、要害是找出破解难题的新办法。只有按照“破除一个“怕”字、树立一个“敢”字,破除一个“散”字、树立一个“严”字,破除一个“乱”字、树立一个“公”字,破除一个“拖”字,树立一个“快”字,破除一个“软”字、树立一个“强”字的“五破五立”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拓宽发展途径,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当前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不解放的具体表现。
(一)党员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一个“慢”。
有些同志有一种“恐快”心态,总是觉得慢些才踏实,心里才稳当。而“慢”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差”,就是落后,“慢”和“差”决不是科学发展观。近几年我局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这就启示我们,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就能实现“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就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破除“慢”字,要正确把握宏观形势。从近年的实践看,我们既有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也吃过亏、有过教训,往往比别人慢一步,就落后了一个时代。我们尤其要以积极作为的心态,把该做可做的事全力做好,不该做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原来该做而没有精力顾及好的,现在有条件了要抓紧做,有些将来才能做的事,现在也可以提前准备。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抢机遇促发展。
(二)党员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一个“小”。
现实中,有的干部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现在跟过去比,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一旦取得一点成绩,就容易骄傲、容易满足、容易松劲。有些干部对竞争充耳不闻,对差距无动于衷,对落后麻木不仁,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
破除“小”字,要克服小团体利益的影响。一事当前,不能只考虑小团体利益,要顾全大局为全局发展尽责,为维护群众利益负责。
(三)党员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一个“旧”。
解放思想,最终要落实到改革开放上。现实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深思:为什么有的事情别的地方能够做、做得好,我们就不敢做、做不成?为什么有的事情别的地方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而我们还在争议、观望,错失良机?为什么对基层的积极探索,我们有些同志抱着一种怀疑的眼光和责难的态度,在那里质疑能不能干、怎么干?相对于发展而言,我们的改革还显得滞后。改革是拖不下去,也绕不过去的。拖和绕,只会使矛盾越积越深,成本越来越高,不仅制约发展,还会影响稳定。一定要坚决冲破一切陈旧观念的束缚,坚决革除一切不合时宜的规定,坚决克服一切害怕权利调整的心态,拿出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改革。破除“旧”字,要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善于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找准政策规范与工作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都要大胆地探索和试行,凡是上级政策和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我们都要从有利于发展出发,千方百计用足用活政策。
三、今后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措施、办法。
(一)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
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主题是科学发展,重点是领导干部。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来说,能不能解放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直接影响一个部门发展走向。
从实践看,基层和群众的实践创造,是解放思想的源头活水,在解放思想问题上,往往是群众走在领导前面,企业走在党政机关前面。全局领导干部在解放思想上,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以基层的鲜活经验打开自己的思想空间,以群众的生动实践拓宽自己的工作思路,不仅要做好解放思想的推动者,而且要做好解放思想的先行者。
(二)高度重视政治生态建设,为解放思想创设环境。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首要的发展环境。政治生态好,可以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反之,则会涣散人心,败坏风气,滋生腐败。政治生态不仅事关地方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培育和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从我做起,齐心协力,树立抓政治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形成推动全局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合力。
(1)进一步唱响发展的主旋律。首先要把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干部的精力集中到发展上来,使广大干部把加快发展视为第一追求,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任务。解放思想必须以发展为标杆,我们思想解放不解放,关键看工作有没有突破,发展有没有起色。
(2)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用什么人,用作风怎么样的人,对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具有导向作用。党的组织路线从来都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作为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具体讲,就是使用干部不能只翻简历、只看履历、只比资历,要以能不能又好又快发展、会不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评价一个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主要标准,真正把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敢于负责、敢于突破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对那些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作风飘浮、不干实事、投机取巧、争名夺利的干部要及时鞭策教育,必要时坚决调整。对干部不搞终身制,特别是关键岗位,不能勉强使用干部,不能胜任的要坚决调离;在工作分工上也要打破终身制、不搞平均主义,让会干的、能干的多分工。同时,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想干事就难免有失误,就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只要出于公心,摔了跤,给他扶起来,拍拍灰,继续走。通过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使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让越来越多敢于负责、勇于干事的干部涌现出来,激励广大干部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
(3)严明党的纪律。严明的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各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决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做到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政治,就是在一切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坚决。讲大局,就是要强化全局观念,一切以党的事业为重,一切以全局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坚决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讲团结,就是要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党性原则,增强组织纪律性,对少数各行其是、擅自妄为、危害大局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4)大力弘扬新风正气。作风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牢固树立“三个意识”,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规范自己,用党纪政纪约束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坚持公道正派,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锤炼自己的人格,检点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形象,给人以正气,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匡扶新风正气,狠刹歪风邪气,真正做到正一方风气。加强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促使广大干部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勤勤恳恳为民。
(5)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着力消除产生政治生态中消极腐败现象的体制性因素。建立公务员跨部门交流机制,使干部交流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破除“终老”一个部门而容易产生惰性、不利于丰富阅历、会受到关系网干扰的弊端,探索一条有效治理“中梗阻”的制度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精简、优化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效能建设向微观环节推进;加快政府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大部门体制,使效能建设取得制度性成果。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尤其对那些掌握公共权力、公共资源、关系着公共经济秩序的部门,要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继续推进政务公开,采取公示、听证等形式,让群众知情,受群众监督,把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
(三)广泛宣传发动,推动全面思想解放。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解放思想不能仅仅局限在领导干部中,要推动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与干部队伍内部思想解放的有机互动,内外相济,互相推进。只有一部分人的思想解放,而没有社会的呼应,解放思想就可能如泥牛入海,消逝于无形。因此,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要切实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大张旗鼓地宣传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广泛深入地报道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成绩,真正使解放思想深入人心,使解放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调研报告 篇2
12008年工作回顾
(一)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现活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 以“健全标准体系, 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 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国家标准委把这次集中教育活动作为促进标准化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 50多个部门、行业, 31个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及有关企业积极参与, 共同查找影响和制约标准化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 确定了7个整改主题、27个整改项目和42项整改任务。在整改工作中, 组织对62项标准化法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及时制定了《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标准制修订管理确保国家标准质量的意见》、《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标准化法》的修订、国家技术标准战略纲要、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整改工作初见成效。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大家统一了思想, 形成了发展共识, 理清了发展思路, 明确了发展方向, 为推动标准化事业科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 积极做好奥运保障、抗震减灾和婴幼儿奶粉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批准发布了《体育场馆公共安全》等一批重要标准,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相关国家标准在奥运会得到广泛应用, 开展了奥运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汇集和整理工作, 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技术保障。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 科技部迅速组织开展了《水质 组胺等五种生物胺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标准研究, 保证灾区饮用水安全。国家地震局、民政部等部门组织专家起草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减灾物资储备库管理规范》等标准, 成为开展灾后重建的重要技术支撑。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应急处置中, 紧急组织制定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国家标准, 以满足检测机构和企业对原料乳和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需求, 在关键时刻发挥积极作用, 经受住了考验。
(三) 不断提高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在各部门、各行业、各地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新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 (1S0) 技术机构秘书处7个, 新担任ISO/IEC技术委员会、分会主席和副主席8个, 新增加43个ISO的积极成员。去年10月, 我国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 (1S0) 常任理事国, 实现了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历史性突破, 使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显著增强。
(四)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 完成了一大批消费品安全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 有关安全要求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五) 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了《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 初步建立了我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体系。
(六) 加大高新技术领域制定国际标准工作力度。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 提高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七) 着力推进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批准发布240多项服务业国家标准, 启动《服务业标准化总则》等一批基础性国家标准制订工作, 为建立健全我国服务业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八) 持续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管理, 部署了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56个, 国家和地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达到5800个;积极推进“良好农业规范”试点工作, 与国家认监委联合安排了236个第二批试点项目,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九) 标准化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质量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效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在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标准化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取得了显著进步。 截止去年年底, 国家标准总数为22931项, 其中强制性标准3111项、推荐性标准19675项、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145项,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达到65%;国家标准样品总数1491项。已备案行业标准39686项, 备案地方标准1442项。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有1197个。由我国自主提出并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功立项的国际标准提案共164项, 已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64项。我国承担的ISO/IEC的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的秘书处31个, 担任主席和副主席22人, 参与ISO/IEC国际标准工作组的注册专家近1000人次。
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各部门、行业、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全国标准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奉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我们还存在着一些不符合和不适应的问题。一是标准体系还不够健全, 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布局还不尽合理;二是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 《标准化法》急需修订完善;三是宏观管理和战略研究还比较薄弱, 抓战略、抓规划、抓制度建设还不够;四是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还没有形成科学的闭环管理系统, 需要进一步完善;五是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 正在按照整改落实方案, 逐项认真加以解决。
2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明确今后标准化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指导方针
当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并及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对标准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标准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给予高度重视, 将标准化工作逐步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加以考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全国标准化工作者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 始终把握标准化工作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先导。标准化工作要实现科学发展, 首先要做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清醒地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地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不为现有的做法所束缚;清醒地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 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具体讲, 就是标准化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三个观念。
一是树立服务的观念, 解决好标准化工作的定位问题。二是树立科学的观念, 解决好标准化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的公信力。三是树立法制的观念, 解决好标准的地位问题, 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地位问题。我们要站在建设法治国家的高度, 不断提升对标准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二)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我们必须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
改革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 积极构建有利于标准化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不断提高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此, 今后全国标准化工作必须在调结构、保质量、提速度、增效益、强管理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调整结构。要大力加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标准化工作, 按照实施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有关要求, 抓好第二产业标准化工作, 使标准体系更好地适应当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 解决重点不突出, 布局不合理, 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二是保质量。要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 切实把握好标准质量与数量的关系, 采取有效措施, 解决标准水平仍然不高、标准仍然相对滞后的问题。三是提速度。要从整体上进一步缩短制修订周期, 缩短标龄, 提高标准时效性, 解决好跟得上的问题。四是增效益。要站在提升我国产品、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来衡量标准的效益, 解决好标准化的有效性问题。五是强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标准化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解决好提升工作和管理水平的问题。
3关于2009年的主要工作
2009年全国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按照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任务要求, 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 提高标准质量, 加强宏观管理, 创新体制机制,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 要把服务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作为标准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服务于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配合“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开展, 夯实标准化基础, 提升标准化水平, 开展标准化服务, 加强标准化宣传。围绕以上要求, 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 不断健全国家标准化体系, 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一, 适应建立现代农业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 加大农业标准化工作力度。
第二, 适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加快消费品安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方面以及食品的标准制修订。
第三, 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完善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标准体系。
第四, 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推进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
第五, 适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 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
第六, 适应十大重点产业领域调整与振兴的需要, 着力推进标准化工作。要完善钢铁、汽车、船舶、石化、轻工业、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标准体系工作, 加大有关产业领域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力度, 加强对有关国际标准的跟踪和研究, 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 提升产业和企业竞争力。
(二) 全面加强标准化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 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
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 不断推动标准化事业科学发展, 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履行职能, 严格规范管理, 完善体制机制, 发挥各方作用, 着力强化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 实现标准化工作的闭环管理。
第一, 不断健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加强技术委员会的建设和管理。 加强对标准立项的审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突出重点领域, 做好年度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组织和立项审查。强化国家标准制修订的质量监管, 确保制修订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要完善国家标准制修订系统的运行维护, 及时更新数据, 确保数据准确。加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管理。加强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的跟踪和信息收集工作;提高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要加大标准宣贯工作力度。
第二, 着力加强行业标准的管理。
各部门、各行业要围绕行业发展需求, 健全行业标准体系。一要加大对行业标准的管理力度, 严格行业标准的立项、审查, 严把标准质量关, 增强标准制修订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二要按照《标准化法》的规定, 切实认真履行行业标准的备案义务。三要在摸清行业标准实施情况的基础上, 对现行强制性行业标准和推荐性行业标准分别进行全面清理, 整合行业标准体系, 切实解决行业标准之间、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重复与交叉问题。
第三, 着力加强地方标准化工作指导。
突出地方特色开展标准化工作。围绕地方政府中心工作, 突出地域特色和优势, 加快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有目标地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 同时加大相关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加强地方标准化技术机构建设,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 积极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 互学互促, 为地方标准化工作增强生机和活力。
第四, 继续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
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 巩固和推广企业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适时对已获得标准化良好行为称号的企业开展复审和抽查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 强化企业对其制定企业标准的责任意识。积极推进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 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提高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能力。
第五, 加大标准化科研工作力度。
以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为参照依据, 开展国家标准的研制。强化标准化基础研究工作, 重点开展支撑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完善科研与标准制定紧密结合的机制, 推动科技成果特别是具有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通过技术标准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第六, 抓好标准化政策法规研究。
积极探索加快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强对宏观管理、长远发展、综合改革、制度建设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 为标准化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抓紧做好《强制性标准管理规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与《标准化法》配套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和修订工作的前期研究, 提高我国标准化工作法制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七, 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
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作用, 共同维护标准化统一管理模式。发挥各级科研机构在标准化研究方面的骨干作用提升标准科研水平。同时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信息查询服务。
(三) 不断加大国际标准化工作力度, 进一步增强话语权
去年, 我国成为ISO常任理事国, 实现了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大突破, 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幅提升。在新的起点上, 我们要更为广泛、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使更多的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第一, 继续巩固和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地位。
发挥我国作为ISO常任理事国的作用, 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第二, 制定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发展战略。
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有关政策, 进一步开展国际标准化重点领域的分析和研究, 着手制定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发展战略, 有重点、有步骤地提升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水平。
第三, 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和技术优势的领域进入国际标准化工作领域。
在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基础上, 积极采用适用的国际标准, 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技术合作。选择一批具有我国优势和特色领域的技术, 集中力量实现国际突破, 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 重点抓好四件大事, 夯实标准化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
第一, 加快《标准化法》的修订步伐。
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 抓紧《标准化法》修改工作。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 进一步明确四级标准的制定范围, 理顺标准管理体制, 适应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需要。完善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运行机制, 强化闭环管理。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特别是企业对企业标准的法律责任。
第二, 抓紧制定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发展纲要。
要细化、完善纲要草案, 进一步明确今后十年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战略任务、重点领域及战略措施。尽快报请国务院审批发布实施。
第三, 全面启动国家标准化体系工程建设。
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分类原则, 分析现有标准的适用性和协调性, 研究标准化技术组织布局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明确标准制修订重点领域, 制定一系列关键技术标准。会同各部门、各行业, 用三年时间分阶段构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体系、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国际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实施监督体系、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和国际标准化工作推进体系, 整体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
第四, 积极推进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按照“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共建共享”的原则, 通过整合和优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信息资源, 建设涵盖国家标准化资源、国际标准化资源、WTOTBT/SPS资源、标准全文资源以及标准文献服务资源的五大资源数据库及应用服务系统, 为全社会提供权威、准确、全面的标准化动态信息, 努力提高我国标准化信息服务的整体水平。
4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
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队伍, 是实现标准化工作科学发展的保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推动标准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 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也是推动标准化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 全体标准化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统一到中央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上来, 统一到这次会议的部署上来, 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 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 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二) 要强化“四种意识”。
一是要强化政治意识。标准化工作不仅仅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 更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作为标准化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同志, 在加强标准化相关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 更要注重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培养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强化大局意识。标准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协调一致。我们思考问题、出台措施、协调工作, 都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 从促进标准化工作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 加强协调配合, 做到大气、大度, 真正形成合力, 共同做好工作。三是要强化忧患意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 对我们标准化战线也是一个重大考验。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增强信心, 顺势而为, 紧紧围绕国家拉动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工作, 转“危”为“机”。
四是要强化廉洁意识。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良好作风,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标准化工作人员要认真遵守“四不准”工作纪律, 做到警钟长鸣。
(三) 加大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
标准化工作涉及面广, 专业性强, 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一是要继续加强标准化专家队伍建设, 在国内标准化领域中发挥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 重点培养一批政治强、懂标准、专业精、外语通、熟悉国际规则的国际标准化高级复合型人才, 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话语权。二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标准化科研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以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队伍为重点, 加强标准化科研队伍建设, 提升标准科研水平。三要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开展专业技术委员会培训工作, 特别是加强对新成立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培训。四是大力加强企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增强企业标准化意识, 进一步提高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转化为标准的能力, 增强市场竞争力。各部门、行业、各地标准化机构要高度重视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的教育和培养, 要积极创造条件, 加大工作力度, 改善队伍结构, 提高能力水平, 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保障标准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科学发展要解放思想 篇3
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当前,兵器工业的改革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二0三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也开始步入良性发展阶段,处于新的发展起点和转入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我们的工作,仍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发展质量、资源的专业化整合、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的科技领军人才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不够深入、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不够多的反映。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以科学发展观重新深刻审视目前所处的环境和形势的变化,深刻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真反思干部群众的思想及精神状态,深刻认识到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建设现代化高科技研究所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这些年来,我们的思想观念虽然有了很大转变,但是跳出兵器看,技术上完全自主创新或领先的产品并不多,有的研发领域正在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激烈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首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好“三个破除”,保持“三个清醒”,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破除“小进则安”的自满情绪,清醒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作为集团公司的总体技术研究所,这几年来,二0三所抓住國家军事变革机遇期,推进各项改革,步入良性发展阶段,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同时,在一些干部职工中也滋生了小进则安等自我满足思想,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缺乏追求新事业、新目标的内在动力,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某种优越感,甚至骄傲情绪开始蔓延起来。
二是破除“经验主义”思想,清醒认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50多年来,二0三所以“不怕挫折、不懈追求、不断超越”的企业精神和严谨细实的科研作风,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业绩,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经验。目前,传统思维方式和习惯还在制约着创新思维的发展,固有的研发模式、流程、经验积淀形成了强有力的习惯势力,影响很大;新技术、新方法、新流程的推进缓慢;在新产品设计上,凭经验、走捷径、不学习新方法、不使用新技术、不适应新流程、新标准的习惯行为严重制约着武器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成为二0三所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是破除“本位主义”思想,清醒认识二0三所在国防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水平,以更宽广的视野观察世界,审视自我,确立更高的标杆,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
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开辟发展新路的重要指导方针。近年来,随着科研任务不断加重,研究所的发展正在由任务型向任务与能力相结合同步提高的方向转变。这些变化,要求研究所在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方面必须尽快作出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我们在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结合实际、务求实效上,下功夫破解影响我们改革发展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新时期新阶段,二0三所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组织和完成好这些任务是二0三所能够继续发展的前提。要完成这些任务,用过去的经验和方法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加快建立以型号项目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管理创新体系,在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二0三所总体的地位。要重视技术能力的积累和知识的传递,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知识的积累和传递。在新一轮信息化装备研制中,尽快建立起制导兵器行业级的规范与标准体系,并得到推广和运用。
二是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首先是科研质量。要下大力气,对科研提出基本的规范和要求,完善可靠性评价方法,搭建能够摸透规律的研发条件。在国内市场,要提高产品系列化、体系化开发能力,拓展市场领域的联合研发能力、不断融入先进武器平台的能力。在国际市场,要关注用户的需求,积极寻求技术合作机遇,逐步扩大对外合作。在“十一五”后期,把先进的研发手段建立起来,并且要综合应用好。下一步,重点要在顶层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从综合论证、总体设计、系统分析、集成测试、验证评估等方面建立起先进的手段。通过这样一个研发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二0三所的整体研发能力,从而促进核心关键技术、专业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新的提升和跨越。要加强理论分析、地面试验和仿真,提高每次试验的成功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可靠性,缩短研制周期,从源头上控制产品成本。要树立对产品终身负责的设计理念,将设计、试制、测评分离,建立工艺师队伍,完善工艺,保证研制产品在初始阶段就达到工艺先进、成本最优、功能可靠、结构最佳的状态,为产研转换和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奠定基础。要加快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加大战略性高端人才市场化“猎取”和借脑用人工作力度,要在今后武器装备重点发展和竞争性、关键技术攻关领域,一方面,通过“项目实战”、“导师制”、“送出去”等方式进行自主培养;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合作、市场化“猎取”等手段,有步骤、有计划引进,确保二0三所各重点领域均有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三是在系统领域和关重部件两个层面上,要在行业内外,甚至国内和国际实现整个研发产业链整合。在产业链上,要认清自己的高价值点在什么地方,要做什么,不做什么。要充分利用所内、集团、国防工业和全社会的资源,以“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项目为牵引,推进产研结合,形成产研融合的高科技产业化创新团队。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公司研发运作模式和方法,加大集团内部专业化分工合作的范围和力度,加快融合、清晰界限、早出成果。产研结合是企事业单位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变革,通过这种变革,全行业将形成新的价值观,对整个集团的发展十分重要。我们要从最主要、最紧迫和最薄弱的部位着手,解决一系列重大问题,与外部的变化和发展的要求实现快速同步的变化。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调研报告 篇4
科学思维是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和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科学思维是使我们的思维更加符合实际、更能把握客观规律、更能认识事物本质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呼唤科学思维;科学思维促进科学发展。用科学思维谋求科学发展,是我们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区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关键时期,实施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对全区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统筹管理、决策、应对危机、获取知识、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面对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面对经济社会建设变量因素的增多,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否正确科学地判断发展趋势,把握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与外在现象,事关决策的正确与否,事关全区发展大局,事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思维方式决定思想观念的形成,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思想方法,强化科学思维,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统筹兼顾抓发展。
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维,不为已有的观念和知识所束缚,才能够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有的放矢,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我们在思维方法上如果还抱残守缺,思想观念就难以转变;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就难以统筹兼顾,抓住重点,全面推进。或只顾眼前,不想长远,按下葫芦浮起瓢;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或“老虎吃天,无处下嘴”,千头万绪理不出头绪,不敢试,不敢闯,更谈不上改革创新。我们讲要学习广东精神,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首先就要更新思维的方式方法,强化科学思维的意识和水平。如此,才能变革思想观念,开阔视野与胸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调研报告 篇5
根据镇党委在全体干部中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安排部署,自己认真学习了十七大精神,感触颇深。现结实际工作情况,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交流:
一、对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认识
开展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迎接新挑战的客观要求。思想是指导实践的理论。没有崭新的观念和超前的思想就不可能有好的思路和举措;也就不可能卓有成效的干好工作。农村是一个创新的、开拓的事业,就更加要求我们自己的思想认识必须随着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而变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思想解放的过程,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更是不断推进实践的过程。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必须坚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这就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就要坚持,不符合的就要坚决地改、彻底地改、迅速地改。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的过程,就是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达成共识、自觉实践的过程。
二解放思想,必须树立跨越发展的新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观念支配行为。人的思想观念是解放还是保守、超前还是滞后,直接影响行为和结果。我们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要有超常规的观念。综观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思想观念滞后。我们必须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跨越发展要求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思想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第一,要坚决破除小富即安、稍进即满的保守观念,牢固树立跨越发展、争先进位的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坚持事事争高,处处争好,在发展上明确一流的目标,在工作上强化一流的标准,在成果上争创一流的业绩。
第二,要坚决破除等靠要的惰性观念,牢固树立敢闯敢试、敢想敢干的理念。按照成为“排头兵”的要求,增强勇于开拓的胆识和魄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只要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跨越发展的事情,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于破解难题,敢于攻克障碍,敢于突破束缚,敢于干“不可思议”的事,真正使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成为自觉的不懈追求。
三、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对“大讨论”活动的具体落实。
只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把大讨论活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大讨论活动,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对做好本职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明确职责所在,这样才能认真对待工作,才会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有了肯干事的态度,就能树立服务意识,才有可能把工作干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把关注民生,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作为工作重点,抢抓目前有利的发展机遇。当前,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要正视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相对落后这一客观现实的根源所在。因此,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都不能只停留在就认识谈认识,就观念谈观念和只破不立的一般性口号、造声势的局面上。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理解和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要用创新的思维来推动思想的解放。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工作中落实,要在改革的实践中切实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正在做的事情做起,说解放思想的话,谋解放思想的篇,立足本质岗位,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调研报告 篇6
展观
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根据上级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讨论活动的要求,我分局坚持“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地方税收事业发展”的大方向,做到了在工作实践中学习,用正确的理论思想指导实践,转变作风树形象,解放思想求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氛围。下面是我在这次研讨学习中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我们从历史的高度理解解放思想 的重要性,30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再到树立科学发展观,无一不是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如果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我们社会今天的成就。可以说,思想解放的空间有多大,我们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是贯彻落实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才能结合新的实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十七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加快我市地税建设和谐发展的税收强市的步伐。
二、就要联系思想实际
要做到解放思想,就要紧密联系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着力从思想观念上解决阻碍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主要问题,要引导各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绝不能存在“为
谁掌权、为谁收税、为谁服务”认识不清的问题,使干部群众的思想真正从传统文化的误区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个人观念中解放出来,更加清醒地审视自己,最大限度地放宽眼界,自我加压,振奋精神,把精力和智慧都集中到地方税收事业发展上来。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统一对形势的认识,统一对税收目标的认识,统一对重大工作原则的认识,统一对发展思路和重大措施的认识,进一步自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学习中得到新的启迪,吸取新的营养,增强新的智慧,产生新的力量,夺取新的胜利。
三、端正思想作风才能正确地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思想作风是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解放思想的前提必须端正思想作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不断的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自觉用党员标准规范要求自己,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用高尚的情操塑造自己,修身重德,提高境界,净化心灵,强化修养,才能做到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思想作风。信念是精神支柱,加强作风建设,首先必须教育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必须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改造和党性锻炼。因此,必须端正思想作风,思想解放才有新思路,观念更新才有新办法,与时俱进才能抓住新机遇。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税收工作中始终保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使税收工作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增强税收服务意识
要促进和谐征纳关系,就要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开展优质服务作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人性化服务和贴近纳税人服务。在坚持严格执法的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依法贯彻好各项税收政策,为纳税人提供公正、公平、公开 的税收环境,是对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服务。要坚持在法律框架内开展服务经济工作,从经济发展全局角度,用足用好各项税收政策,尤其要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品企业等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好税收的政策效应,促进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镇区经济共同发展,坚持立足本职做好税收服务工作。
五、解放思想要联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进行
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的同时,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性锻炼,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认真领会和贯彻好党组织意图,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尤其结合当前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我们要抓解放思想活动的同时,要做好税收管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明确“依法征税”、“公正执法”是税收管理员在处理管理事务中应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税管员必须依法、依规定的
权限办事,严格遵守办事程序,不能违背法定的程序,更不能颠倒法定的方式和步骤,在做到既不越权,又能将范围内的事项处理好,纪律上严格规范执行行为,严格遵守各项廉政纪律,做到廉洁从税,坚决不能利用职务之便做出向纳税人“吃、拿、卡、要、占、报”的行为。
六、以解放思想统领税收工作,促进税收收入
坚持以解放思想统领税收工作,认真谋划新思路,积极探索税收工作思路,增加税收总量的新路子、新办法。针对工作实际情况,我们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强化税源管理上,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收入目标责任制,同时,加大税务检查力度,堵漏增收,加大对问题企业、零税负企业的检查力度,开展房地产企业等专项检查,加大清欠工作力度,对欠税大户制定严厉的还欠措施,有效抑制新欠的发生。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在认真总结分析各
时期税收组成的基础,掌握辖区内税源的变化趋势,提高对税收收入形势和税源发展趋势预测的准确性,从而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进一步推动组织税收收入工作的开展。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调研报告 篇7
一是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 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建设成为能够代表广东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
二是加强产业发展规划, 实行引进承接和改造升级相结合,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 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集群, 建设成为广东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
三是加大引进和承接新兴产业力度,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 建设成为广佛肇经济圈的新兴产业区。
四是发挥生态人文环境优势, 优化城乡规划空间布局, 科学建设功能分区, 以构建区域中心大城市为重点, 打造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国内一流人居环境, 建设广东宜居城乡建设先行区。
五是优化配置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观光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健康养生旅游, 打造岭南文化重要展示基地, 建设国际化旅游休闲之都。
六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 建立服务珠三角都市群、具有肇庆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 成为全省重要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
发展目标
围绕《规划纲要》和《决定》提出的发展目标, 肇庆确立“一年开好局、四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的发展目标。具体分三步走:
一年开好局。初步建立保障《规划纲要》实施的体制机制, 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约19800元 (约折合2850美元, 按2008年平均汇率1∶6.95计算, 下同) 。
四年大发展。基本建成与广佛地区紧密对接的基础设施体系, 初步形成广佛肇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格局, 与珠三角各市同步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12年,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0元 (约折合4300美元) , 年均递增1 3.3%;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5%;城镇化水平达到50%。
十年大跨越。成为珠三角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全面建成广佛肇经济圈, 实现与珠三角各市一体化发展, 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80000元, 比2009年增长4倍以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城镇化水平达到80%。
实施《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
(一)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加大力度支持企业稳定发展。把支持企业稳定发展作为保增长的主体工作。二是加大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工业、交通、能源、水利、城乡建设、民生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和省重大投资项目。三是加大力度促进消费需求。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培育消费热点, 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
(二) 高起点谋划新一轮大发展, 共同打造广佛肇经济圈
一是培育创新发展的理念。把“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核心精髓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工作, 坚定不移地走“追赶型”跨越发展路子。二是坚持规划先行。主动配合省编制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城乡一体化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五大专项规划”和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三是共同打造广佛肇经济圈。构建广佛肇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四是全方位建立广佛肇沟通协作机制。积极推动建立广佛肇经济圈联席会议制度, 搭建广佛肇企业扩大深化合作的平台。
(三)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建设“一核三带”产业空间布局, 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二是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改造提升、名牌带动、以质取胜、转型升级战略, 做优金属加工、新型建材、林浆纸一体化、林业产业、服装制鞋、食品饮料等优势传统产业。三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现代先进制造业。四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肇庆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促进新材料的应用开发。五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 积极培育商务会展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
(四) 实施科技兴市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加大自主创新扶持力度。制定自主创新规划和重大科技行动计划,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二是推进自主创新载体建设。到2012年, 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4家, 年发明专利申请量160件/百万人口。三是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重点引进肇庆支柱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管理人才。四是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金属精加工、汽车零部件、小五金、软件等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形成服务功能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五) 以交通建设为重点,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一是建设开放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力争2012年广肇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到2020年, 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600公里, 高速公路密度达到4公里/百平方公里。重点加强与广佛对接的交通体系建设。二是加快能源设施建设。到2020年, 建成供应稳定、结构优化、清洁环保、高效利用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三是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争取2010年完成景丰联围加固达标工程建设。到2020年, 市区防洪防潮能力达到100年一遇, 县城达到50年一遇。四是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到2012年, 互联网普及率和家庭宽带普及率分别达90%和65%以上, 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达60%左右。
(六) 扩大对外对内开放, 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着力实施“双转移”。重点引进金属加工、汽车配件、家电家具等产业, 形成产业集群, 努力为包括广佛在内的珠三角地区提供高技能人才。二是着力抓好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央属企业、省属大型国有企业, 扩大引进外资和民资。实行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快速扩张区。三是着力提升外贸发展水平。重点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鼓励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和服务外包。
(七) 建设区域中心大城市,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构建区域中心大城市。加快调整中心区的行政区划, 加快肇庆城市化进程, 构建“大肇庆”发展新格局。二是加快建设经济发展中心区。两市、两区、肇庆高新区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 努力成为肇庆对接广佛都市圈、实现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三是发展壮大山区县域经济。山区各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做大做强资源深加工产业。着力发展具有品牌优势的现代农业。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业。四是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到2020年,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八)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创新和完善农村体制机制。到2012年, 基本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机制,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确立。二是做强做优农业经济。重点发展名优柑桔、稻米等10大主导产业, 加快推进国家级西江北岸水果产业带和怀集梁村平原优质稻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3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底化道路。全面解决96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力争2012年全面完成全市农村破旧村庄泥砖住房改造。实现农村居民普遍用上清洁经济能源目标。自然村信息网络覆盖率达到70%。四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 到2020年,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 被征地农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
(九) 建设生态环保肇庆,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 确保主要江河水质按相应功能区要求稳定达标。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达9 0%、1 0 0%、100%、80%。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现有的67.3%以上, 自然保护区覆盖率保持在12%。二是节约集约用地。依法保护耕地, 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到2020年,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57吨标准煤。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
(十)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009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012年力争创建3-5所万人职校和3-5所5000人骨干职校, 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14万人以上, 努力建设成为广东南方重要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二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居民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到2020年, 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中医科技创新体系、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卫生镇、村普及率分别达50%和70%。三是加快建设文化名市。着力打造广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区、文化产业重点示范区、岭南特色文化展示区。实施文化设施覆盖工程。到2020年,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四是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完善住房货币补贴标准和政策性租赁住房制度。五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力争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市。到2020年, 建成比较完善、保障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
(十一)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 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着力打造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示范市。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高效政府和廉洁政府。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鼓励支持民营资本扩大投资领域。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三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增强基层自治功能。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 实行以现居住地登记为主的实有人口户籍管理, 实现居住证一证多能、全市通用的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一证通”。四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和决策评估等制度, 推行和完善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 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与参政、议政制度和联系选民制度。健全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
打造实施《规划纲要》的十三个重点发展载体
(一) 以肇庆高新区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加快完善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打造承接央企落户广东重要基地, 尽快实现年产值5000亿元的发展目标, 成为肇庆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同时积极发展壮大各县 (市、区) 产业园区, 形成全市“一核多园”的园区经济布局。
(二) 城际轨道交通设备产业、核电设备产业基地。全力争取城际轨道交通设备产业、核电设备产业落户肇庆,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制造产业, 打造肇庆先进制造业的龙头产业。
(三) 信息产业、光电产业基地。努力把肇庆建设成为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球电子元器件制造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光电产业基地。到2012年, 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80亿元。
(四)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基地。大力引进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项目, 扶持发展一批生物技术骨干企业, 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培育壮大新兴健康产业, 争取成为国家级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基地。
(五) 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基地。以省市共建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业基地为载体, 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形成广东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基地。到2012年, 全市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电动车制造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六) 循环经济与资源再生工业基地。以肇庆市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和肇庆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为重点,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努力使肇庆成为华南地区资源再生工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基地。
(七) 粤西新型建材产业基地。以封开、德庆、高要、四会的水泥、陶瓷、木材加工等产业为基础, 促进新型建材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型, 打造粤西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到2012年, 全市新型建材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八) 林浆纸及林业产业基地。以广宁为重点, 打造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以怀集、德庆、封开为重点, 改造提升现有林产企业, 拉长产业链, 培育产业集群。到2012年, 全市造纸及林业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九) 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基地。以封开铜钼矿、鼎湖钼矿、高要金矿和怀集铁矿为重点, 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 增加矿产资源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打造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基地。
(十) 内河港口物流基地。以肇庆港为龙头, 整合配置港口资源, 发挥水陆铁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优势, 规划建设珠三角辐射大西南地区的大型物流集散基地, 努力建设成为面向世界、服务粤港澳、连接大西南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十一) 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基地。努力提升传统农业, 全力打造中华名优水果生产基地、优质禽畜水产养殖基地、优质稻种植基地、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珍贵树种生产基地、南药生产深加工基地和珠三角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基地, 把肇庆建设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基地。
(十二) 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到2012年, 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14万人。力争把肇庆建设成为南方重要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全国一流的职业技能开发评价示范基地、集约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调研报告 篇8
理论领航,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办学观
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发展思路,是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实现战略目标的灵魂。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学建设必须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出发,审视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特征,遵从教育科学发展规律,对人民负责,经得起历史检验。实践告诉我们,不同的发展观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学校提出的“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办学观”,就是要站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坚持把培养高端人才作为大学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特色作为大学竞争取胜的主线,把国家战略需求作为大学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大学与社会互动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大学品质提升的战略选择,始终将大学的理想和抱负、传承和发展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联。
为实现“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学校强调树立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特色意识,走“内涵提高,特色强校”的科学发展之路,突出“质量、特色、创新”这条主线;继续坚持“科学发展是硬道理,不科学硬发展没道理”和“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坚持“好字优先,好中快进”的原则;继续推进从拓展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从培养常规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变;推进“大楼、大师、大爱”三者同步提升,着力培养国家的优秀建设者和领军、领导人才。这些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既是学校办学实践的探索和积累,又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创新运用和具体体现。
顶层设计,围绕重点明晰发展路线图
“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要求学校的特色定位从“航空航天特色”拓展为“空天信融合特色”;办学水平定位从“高水平”提升为“世界一流”;学科定位从“以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转变为“空天信融合、理工文综合”;培养定位从“培养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具有领军和领导潜质的人才”转变为“培养国家的优秀建设者和领军、领导人才”。
学校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精心谋划,提出实现新时期远景目标要扎实走好三大步.第一步,到2012年,学校建校60周年,调整优化,稳居前列;第二步,到“十二五”末期,重点提升,夯实基础,初步形成适应“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求的学科布局;第三步,到“十三五”末期,凸显优势,形成“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格局,步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阶段。到21世纪中叶,建校100周年,实现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
以新的远景目标为核心,学校明晰了以“一流目标”“三合战略”“四个突破”“六项计划”“两大工程”和“一个行动”为主要内容的“134621”发展战略规划路线图。“一流目标”就是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发展战略上要大力实施“三合战略”,即空天信融合战略、产学研结合战略和理工文综合战略;在发展路径上必须实现“四个突破”,即培育创新人才取得突破、引育高端人才取得突破、引领科技发展取得突破和拓展国际合作取得突破;在发展举措上要重点完成“六项计划、两大工程、一个行动”,即实施英才培养计划、学科攀升计划、人才引育计划、产学研合作计划、科研领航计划、国际品牌计划、顶级平台工程、一流校园工程和卓越管理行动。
融合互动,形成衔接协调的整体规划
按照发展战略规划路线图,学校进一步系统构建了由2010-2020年中长期战略规划、校级“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9项任务实施方案、党建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以及30个学院级“十二五”发展规划组成的发展规划体系,在6个层面启动了学校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有效的融合互动,使各层面的规划衔接紧密、协调一致,共同构成推动学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
一是强化发展战略研究。围绕“空天信融合”“产学研结合”“理工文综合”和“一流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和对策”,学校设立专款,加强对同类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为学校发展规划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是统筹制定2010-2020年中长期战略规划。学校2010-2020年中长期战略规划由《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规划》《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组成,以战略研究为基础,经过学校党代会、年度工作会等多回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交互过程,在全校形成了统一认识。三大规划全面阐述了学校“134621”发展战略路线图的实质内涵,并将提升学术实力、师资实力和基础能力作为战略重点,对中长期发展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时间表进行了总体部署。
三是系统编制9项任务实施方案。由各分管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参与,组成9个编制工作小组。各小组根据学校中长期战略规划总体部署,以“十二五”建设为重点,就各项任务的目标定位、指标体系、保障机制和实现途径,开展了多层次的讨论交流和分析论证,尤其是与学院规划的交流互动,将学院的发展需求合理纳入学校建设任务,保证了9项任务实施方案与学院规划的整体性。
四是科学制定党建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党建创新工程是为加快学校科学发展提供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的一项重要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经历了学习调研、集中研讨、专家评议等过程。整个方案包括理论内化、民主合力、素质能力、基础夯实、弘德励志、党风带动、和谐民生、文化培育8项子工程,是一个系统全面、有机衔接的党建总体规划。
五是大力加强学院级“十二五”发展规划。30个学院级单位成立了由学院领导班子和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组成的学院级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按照学院在学校发展战略中的定位,系统梳理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为了加强学院级规划与学校9项任务和党建创新工程的协调一致,并增进各学院级单位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学校陆续召开了开放式的学院级单位“十二五”规划交流会,成立了航空航天、信息控制、理学、人文社科和其他教学科研单位5个专家组,对学院级单位规划进行了分类论证。各学院在联系校领导的深入指导下,反复
修改,强化学院对学校发展建设的承载作用,将学院规划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六是扎实推进“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由校领导和主要职能部处组成的起草小组,全面梳理了学校已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文化等资源优势,根据2010-2020年中长期战略规划的总体部署,在9项任务实施方案、党建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和30个学院级规划的基础上,统筹“十二五”建设任务,测算投资规模,客观分析资金筹措能力,按照“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整体协调发展”原则,经过反复论证,制定出资源配置方案,形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汇集智慧,达成促进学校发展的共识
从规划编制之初,学校就分阶段、多层次地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了学习调研和解放思想大讨论等交流研讨活动。
在校内的学习调研活动中,每一位校领导都带队深入基层,与师生共同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分析当前高等教育的阶段性特征,讨论汇集、分类梳理了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炼归纳为几大专题,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从教授到学生、从干部到职工,争做学校发展的谋划者和设计师,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集聚,使学校科学发展的理论体系得到完善,全体教职工对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学校谋求科学发展有了更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2009年9月,学校暑期工作会围绕“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对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原党委书记杜玉波和校长怀进鹏分别作了题为《关于学校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和《面向“十二五”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大会报告。30个院级单位分别阐述了各自的“十二五”发展理念、思路与举措。同年12月,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全面回顾了学校改革发展成就,深刻审视学校历史地位,全体党代表解放思想、畅所欲言,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从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出发,汇集全校师生共识,将“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转化为全校共产党员与全体师生的集体意志。
2010年11月,作为学校庆祝建校58周年的重要主题之一,学校面向校外有组织地开展了发展规划征求意见和建议活动。范围包括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北京市等上级单位,“985工程”高校,与学校联系密切的企事业单位,以及部分杰出校友。活动使学校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发展环境的认识,增进了学校与社会各界的相互了解,赢得了相互的支持。
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学校的“十二五”规划工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重视规划过程。好的规划不用挂在墙上,不需提在手上,而应该在规划的过程中就印在了每位建设者的心里。这样的规划过程,才能真正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达到凝聚人心、汇集共识、形成合力的效果。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科学发展要解放思想11-03
优秀:思想解放心得体会——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09-01
以学习推动思想解放以实践落实科学发展05-29
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情况汇报08-18
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11-05
解放思想激发教育发展10-14
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发展 心得体会07-21
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学习心得07-24
解放思想闯新路全力招商促发展10-06
五新解放思想调研报告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