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有趣的溶解优秀教案设计

2024-06-27

幼儿园有趣的溶解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

幼儿园有趣的溶解优秀教案设计 篇1

二年级上册第28~29页《 有趣的七巧板》 。

【 教材简析】

这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多边形等平面图形。 拼七巧板是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 它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各种多边形的特点,体会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在设计教学时要有层次,先认识一副七巧板中的每一个图形, 再逐步引导学生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已经认识的图形。 ( 这里再分三个小层次:用两块板拼,用三块板拼,用四块、五块、六块去拼。 ) 最后用七块拼出各种有趣的图案。 这样的安排,操作由易到难,学生操作体验、反思与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还可以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对于少部分孩子来说,可能拼不规则图形比较容易,而拼成规则图形有一点困难,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从而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七巧板的巧妙和神奇, 也能感受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 ,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与同学的交往 、合作意识。

3.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 教学重点】

通过拼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 教学难点】

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 教学具准备】

师:课件、八副磁性七巧板、八块磁性小黑板、8个小篓子。 生:每人一副七巧板、一支胶棒、作业纸。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呀?( 七巧板) 对, 相信大家都玩过七巧板,你用七巧板都拼过什么啊? ( 学生自由回答) 小朋友们真棒,拼过那么多图案。 你们想进一步学习七巧板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七巧板( 出示课题) 。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导入

谈话:我们先来看一下七巧板是怎么来的?

一个正方形→用几条线分一分→着色( 出现七巧板)

看,这样一副七巧板就做成了。

【 设计说明 :一步一步去观察 ,从而使学生认识了一副七巧板中的每一个图形,从总体上初步感知七巧板七块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这些图形与正方形的关系。 】

2.认识七巧板的结构

提问:你们知道七巧板有几块图形组成吗?( 七块) 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 七巧板”的“ 七”字告诉我们了。

谈话:你真会动脑筋 ,从名字就 知道了 ,一起数数 看是不是 七块。

提问:一副七巧板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呢? 分别是哪几种? 谁来说一说? ( 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从你的一副七巧板中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 三角形有5个,还有一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引导:观察5个三角形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提出要求:这是我们眼睛看到的,那到底是不是呢? 你有什么方法比一比吗?

提问:你是怎么比的?( 请一生到前面来,举起来给大家看) ,这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那么它们的大小就完全一样。

【 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学紧扣七巧板的“ 七 ”字 。 通过观察 ,让学生了解一副七巧板有七块图形组成,分别是哪几种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其中又通过比一比的操作,让学生不仅知道七巧板中有五块是三角形,而且了解了它们的大小关系。 进一步有层次、有系统地认识七巧板的结构,为后面的拼图形做好充分的准备。 】

3.用七巧板拼图形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七巧板,那七巧板七巧板,它有“ 七”块, 那你知道它“ 巧”在哪里吗?( 是的,可以拼图形或者拼图案) 你们想不想也用七巧板来拼一拼?

( 1) 两块板

提出要求:先来点儿简单的,请你用七巧板中的两块( 板书:两块) 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怎么拼的? ( 请一生到黑板前拼一拼)

提问: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中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 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是完全一样的)

提出要求:你还会用这两块三角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动手拼一拼。

学生汇报:你拼的是什么图形?( 三角形) 你呢?( 平行四边形) 请你们俩一起上来拼一拼。

小结:( PPT出示) 用两块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 设计说明 :结合拼一拼的操作 ,让学生自己发现只有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这里,沟通了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 】

( 2) 三块板

提出要求:现在要增加一点儿难度了,下面请你任意拿三块板 ( 板书 :三块) 拼我们认识的图形 。

小组内交流:我用的是哪三块板,拼出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汇报:几个学生上黑板拼。

不同的三块板拼出同一图形:

相同的三块板拼不同的图形:

小结:( 课件演示) 用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

【 设计说明 :让学生感受到原来不同的三块板能够拼出同一图形,而相同的三块板能拼出不同的图形,不仅感受到了图形的关系和变化,也体会到了七巧板是如此的巧妙和神奇! 】

( 3) 四 、五 、六块板

谈话:看到小朋友拼得这么起劲儿,老师也想来拼两个。

1( 小黑板出示缺一半的长方形) ,我要拼的是什么图形? ( 长方形) ,可是中间缺了一段,你能帮我补上吗?( 一生上来拼) 一共用了几块? ( 4块)

( 小黑板出示缺一角的正方形) ,我要拼的是什么图形 ? ( 正方形) ,有没有拼完? 接下去怎么拼呢? ( 请一生上来拼) 一共用了几块? ( 5块)

2提出要求:你能像我这样用四块、五块、六块去拼一些我们认识的图形吗? ( 板书:四块、五块、六块)

同桌合作拼一拼→拼好的小组交流:用了几块板? 拼了什么图形? →把黑板给几个拼得好的学生→请刚刚拿到黑板的小朋友把黑板带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用了几块板,拼了什么图形?

3提问:刚刚老师用五块板拼出了一个正方形,还可以用几块板拼出正方形?

【 设计说明 : 在用两块板 、 三块板和多快板拼的过程中 , 都会有学生拼出正方形,也就是说不同块数也能拼出同一个图形。 这里就列出拼出的几个正方形, 再一次让学生体会七巧板的巧妙和神奇。 】

4.用七巧板拼图案

谈话:刚刚我们用七巧板拼出了我们学过的图形,你觉得七巧板巧妙吗? 除了拼图形,还能拼图案是吗? 我们来试一试。

( 1) 填图

拿出作业纸,上面有印好的只有边框的图案,仔细观察边框的特征,选择七巧板中几块合适的图形填进去。 同桌合作拼一拼,拼好一个再拼另一个。

学生汇报,选择了哪几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 设计说明 :这里 ,放中有收 ,让学生有根据地去选择合适的七巧板去拼;同时又收中有放,只给出边框,没有其他的提示,学生自己尝试去拼。 】

( 2) 创新

启发:小朋友,我们来欣赏一组漂亮的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 PPT出示鱼 、狐狸羊 、人) 你能自己动脑拼出一些漂亮的图案吗 ? 拿出信封中的七巧板先拼一拼, 拼好后用胶棒把图形贴在作业纸的反面。

拼完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们拼的是什么。

其他学生猜一猜他们拼出的是什么, 也可以请他自己来介绍一下。

三、介绍来历,课堂延伸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用七巧板中的几块以及用一副七巧板拼出了我们认识的图形,又拼了一些漂亮的图案,你们觉得有趣吗? 因为七巧板图形间的巧妙组合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出示:有趣的)

介绍:你们知道有趣的七巧板是哪国人发明的吗? 我们来听听介绍。 ( 动画介绍七巧板的来历)

七巧板是从我国古代的“ 宴几”演变而来的,又有人改进得到了四巧板。( 课件出示) 这就是一个四巧板。 看!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用四巧板拼成的图案。 感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去研究研究,去拼一拼,愿你们今后能拼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越变越聪明!

【 设计说明 :课后延伸 ,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 ,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 资料链接】 四巧板 ,是一种类似七巧板的智力玩具 。 四巧板由一块长方形( 拼图中的大写“ 一”字) 分解的4块不规则形状组成。 其中有大小不同的直角梯形各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块,凹五边形一块。

这种拼板智力游戏,源自日本,也叫“ 博士板”,因为这种板不仅用来作为课外活动的玩具,而且还用来测试智能,根据拼图的难易,分成九档:婴儿水平、幼儿水平、初小水平、高小水平、初中水平、高中水平、专科水平、大学水平和博士水平。 也就是说,如果能拼出最难的图形,就能达到博士水平的智力。 这种拼板在日本还有一个名称叫“ 吉四六之谜”,意思是“ 难解之谜”。

其实,这种拼板在我国古时和西方都有,只不过名称不同。 中国古代称它为调合板,这个名字很吉祥,是拼出的图块很协调的意思;西方叫它为T字板,因为它能拼出一个T字来。

四巧板:

《有趣的溶解》教案 篇2

彭阳县第三幼儿园 马金凤

设计意图:

水对于孩子来说永远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常常看到孩子们把东西放到水里去,或是冲,或是洗,玩得不亦乐乎。因此根据幼儿的这一兴趣我选择了“有趣的溶解”这一科学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让幼儿自己动手并观察来获得溶解的知识,来得知生活中有些东西可以溶于水,有些不可以,以及溶解的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活动目标:

1、感知、发现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作用。

2、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感觉探索科学的乐趣。

3、愿意参加科学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重点:

让幼儿感知、发现固体物质在水中有溶解的作用。活动难点:

学习简单记录实验结果。活动准备:

1、容器、筷子、塑料杯、玻璃杯、勺子、盘子、泡泡水。

2、红糖、砂糖、鸡精、洗衣粉、豆子、大米。

3、记录卡、彩笔。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初步感知溶解的现象。

1.直接出示砂糖,并认识砂糖。——师:(出示砂糖)孩子们,认识这个是什么吗?(砂糖)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细细的、小小的„„)

2.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形式感知溶解的现象。——师:砂糖宝宝要和小朋友们来捉迷藏,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然后猜猜砂糖宝宝会藏在哪里?(原来砂糖溶解到了水里了)

——教师总结这种融在水里的现象叫“溶解”

二、幼儿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

1、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讨论。

——师:看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什么?(大米、鸡精、洗衣粉、豆子)你们猜猜看那些宝宝会藏在水里看不见呢?

2、幼儿动手操作验证,教师指导。

——小组之间相互配合,认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可以溶于水的打对勾,不能溶于水的打叉。

3、展示记录卡,分享实验结果。

4、迁移生活经验。

——在生活中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哪些不可以呢?

三、实验探索:怎样溶解的快?

——师:刚才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哪个宝宝藏的最慢啊?有没有办法让它藏的快一点?

——教师操作(两个玻璃杯分别倒入凉水和热水,再放入红糖轻轻搅拌),幼儿观察。

——教师小结:水的温度越高,物体溶解的越快。

四、活动结束。

——人们很聪明,利用物体溶解的原理,还制作了许多东西。老师现在手里拿的这是什么啊?(泡泡水)

溶解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活动准备: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红糖粉。

2.温水、小口杯、小勺、糖、盐、橘子、草莓奶粉等饮料粉。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活动引入主题。

1.玩游戏“做客”老师以主人的身份说:小客人请进,请喝水。

2.幼儿品尝糖水和盐水,引导幼儿说说水的味道。

3.老师示范小实验:糖和盐不见了。

T:小朋友看,老师把糖放进水里糖在吗?

C:在,糖在水底呢?

C:怎么糖不会不见呢?

C:有一点糖不见了。老师你摇一摇

C:用筷子搅动,妈妈做糖水给我就是用筷子搅动的T:好,我用筷子来搅一搅看看有什么变化。

C:哦,糖越来越小了,C:糖不见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没有了。

C:跑到水里去了?

T:糖在水里就会不见了,这是糖“溶解”了。那盐呢?

C:盐也是溶解了。

C:糖和盐溶解在水里就成了糖水和盐水了。

C:那放进奶粉就成牛奶了......二、幼儿实验活动。

1.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T:除了糖和盐,小朋友还知道哪些东西也会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纸,汤勺......会溶解。相片、笔、鞋子、花、小动物、布娃娃......不会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师这些东西哪些是会溶解的哪些是不会溶解的呢?

2.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猜想并记录。

C:“我想沙子会溶解,”“方糖也会溶解”“豆豆不会溶解”......T:请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记录在你的记录纸上。

C:“老师我猜想味精不会溶解,”“我认为沙子不会溶解”“我猜小米会溶解,这样它才会变成米饭的”......T: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拿实验材料一一试一试。

3.幼儿做实验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及发现。

4.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及发现。

三、延伸活动:

1.制作饮料。

T:小朋友在刚才的实验中已经知道糖放在水里溶解后就变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饮料粉放在水里会变成什么呢

C:“会变成饮料”“变成草莓饮料”“变成橘子水”......T:我们现在就来制作饮料。

幼儿动手做饮料。“老师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还没溶呢,太慢了"......2.提出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

课后反思:

幼儿园有趣的溶解优秀教案设计 篇4

本课活动较多,教学的重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活动都分小组进行的话,一节课的教学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因此,可以根据的实际水平来取舍。

本课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既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提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也可以采用先指导再独立研究的方法。在设计时,本文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在第一次研究时,重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突出如何控制变量和如何设计方案。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这种由“扶”到“放”的教学,有利于农村学校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

2、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变量控制的讨论(相同条件下)。

2、难点:实验时的变量控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演示用:肥皂、搅拌棒、杯子、自来水、记录表、抹布、。

2、小组实验用:肥皂、搅拌棒、杯子、自来水、记录表、热水、自来水、小刀、粮块、秒表、抹布。

【教学过程】

1、复习讨论,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物质的溶解现象。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四种物质,那些有在水中溶解?

要说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我们有哪些理由?

生活中,妈妈常常用肥皂来洗衣服等东西。肥皂在水里能溶解吗?

妈妈是怎样让肥皂在水里溶解得快上点的?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让肥皂溶解得快一些?(简要板书学生说的所有办法)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怎样加快溶解?

2、探究哪块肥皂溶解得快。

刚才说的这些方法行不行,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同学们说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验证,先来验证搅拌是不是可以加快溶解。

要验证搅拌是不是可以加快溶解,我们可以用比较实验的方法。那么怎么做才能既公平,又能比较出搅拌比不搅拌肥皂溶解得快?

引导学生得出:杯子一样大,同一种水而且一样多,肥皂一样大小(多大才合适?)

指导学生做对比实验:一个杯子静止不动,另一个杯子用搅拌棒搅拌。

引导学生描述实验情况,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小结做加快溶解对比实验的方法:猜测——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描述证明。

让学生小组讨论选择一个问题,讨论设计对比实验。

交流修正设计方案。

按设计方案实验,收集证据,描述证明。

反思实验过程中不足的地方(或失败的原因)。

讨论:肥皂在什么情况下溶解得快?(注意引导利用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3、记录糖块溶解的时间。

研究了肥皂加快溶解,让我们猜测一下糖块怎样溶解得快?(板书方法)

刚才我们研究时只有用两个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现在我们让多种方法同时进行对比实验,还要用上记录时间的办法进行实验。

要让糖块在嘴里溶解,用上不同的方法,记录溶解的时间,我们可以怎样做?

讨论一下怎么分工(六个人一组,谁看时间?谁记录时间,其他四个同学分别采用某一种方法使糖块在嘴里溶解?)

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溶解糖块的方法

溶解所用的时间

分析数据,描述得出结论:糖块怎样溶解得最快?

4、课外延伸:研究加快食盐的溶解。

做了加快肥皂的溶解和加快糖块的溶解,我们能否独立做加快食盐的溶解的研究?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动力堆乏燃料溶解设计问题探讨 篇5

一、溶解二氧化铀芯块的化学原理

溶解低浓度的二氧化铀芯块使燃料芯中的铀和钚完全溶解于硝酸水溶液;使铀、钚和裂变产物转变为有利于分离的化学形式;尽可能完全分离燃料和包壳。

二氧化铀溶解在硝酸中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在通常情况下, 这两个反应某种程度上在同时进行, 当硝酸浓度较低时, 第一个反应 (1) 占优势, 酸度高于8mol/L时, 第二个反应 (2) 占优势。如果在溶芯过程中直接向溶解器内通氧气, 从理论上讲可以避免NO和NO2的生成, 反应将按下式进行:

反应式 (3) 是一种理想状态, 实际上, 二氧化铀溶解反应会产生少量的氮、氮氧化物和气体裂变产物。

在用硝酸溶解二氧化铀芯时, 乏燃料中的钚形成四价的硝酸钚和六价的硝酸钚酰混合物。

在溶解过程中, 大部分裂变产物都溶解于硝酸溶液中。但是当燃耗大于30000MW·d/t U时, 有些元素, 如钼、锆、钌、铑、钯、铌等在燃料中的含量可能高于该元素在溶解液中的溶解度, 因此会有不溶性残渣存在。有些气体裂变产物, 如85Kr、129I、131I、133Xe和3H以及106Ru等, 在溶解时, 有些进入溶解尾气, 有些存留在溶解液中, 其中以碘和钌的行为较为特殊。除了挥发进入尾气中的碘外, 在溶液中的碘元素可被TBP萃取, 碘还能形成不被萃取的碘化物或碘酸盐。钌可呈现出零价 (不溶金属) 和八价之间的任何价态, 四氧化钌是挥发性的, 四价的钌能形成亚硝酰钌化合物。

二、乏燃料铀芯溶解

乏燃料铀芯批式溶解过程, 是将乏燃料组件剪切成长度为20~50mm短段, 在批式溶解器中 (图1) 用硝酸6.0mol/L浸取溶解, 先将硝酸预热, 随后, 乏燃料组件边剪切边溶解, 溶解温度保持在90~95℃, 在通氧条件下亚沸腾溶解。总溶解时间约4小时, 到溶解终点再溶解2小时后, 将溶解液冷却排出。

废锆包壳用硝酸煮4小时以去除残留的铀钚, 酸煮后的废锆包壳经水漂洗后, 包壳残留铀量≤0.1%, 进行γ测量, 之后转运到地区固体废物转型站进行处理。

溶解液需进行澄清 (用沉降离心的方式) 以去除溶解液中的不溶残渣。

溶解尾气经捕集器、冷凝冷却器、多管除尘器、碘吸附塔后排放。

PWR乏燃料元件溶解时, 约有99%的129I进入溶解尾气, 1%保留在溶解液中、3H 50%进入溶解液, 50%保留在锆包壳内、而85Kr 100%进入溶解液。下面对乏燃料溶解过程的设计中应关注问题进行讨论。

(一) 溶解终点时的铀浓度和硝酸浓度。乏燃料溶解终点的铀浓度可以按下式计算:

式中:Cu———溶解终点铀浓度, g/L;G———溶解铀的重量, kg;V———加入试剂的体积, L。

在溶解过程中, 由于试剂的蒸发损失, 通常体积减少一定量A%, 此时, 终点铀浓度可用下式计算:Cu=G×1000/[ (1-A%) V]

通常将溶解终点时铀浓度控制在300g/L左右。控制溶解终点的铀浓度, 主要是满足配制萃取液 (1AF) 的要求。溶解终点的硝酸浓度是由溶解过程中硝酸耗量的大小决定的, 一般控制在2.6mol/L左右, 终点酸度过高可能造成高酸低铀的情况发生, 给1AF调料造成困难 (中试厂1AF进料的铀浓度控制在225g/L左右, 硝酸浓度控制在2~2.2mol/L) ;终点酸度低于0.3mol/L, 可能造成萃取过程中钚的水解流失。溶解酸是由端头洗涤液、包壳漂洗水、11mol/L硝酸溶液以及首段排气淋洗液配制的, 溶解液调配酸度为6mol/L。由于组成较为复杂, 所以配制时要首先经过分析检测, 得到准确的酸度后, 确定其用量。

在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运行过程的复杂情况, 为了避免溶解终点高酸低铀造成的调料难的问题, 可以在调料处, 设置一个高浓度硝酸铀酰备用溶液贮槽 (料液来自铀尾端) , 用以在产生高酸低铀料液的情况时调节配制溶解液。

(二) 去除溶解液中的不溶性残渣和溶解器内锆钼络合物沉积问题。溶解液中不溶性残渣含量与乏燃料燃耗深度有关, 燃耗增加不溶残渣量随之增加, 中试厂处理的乏燃料, 不溶残渣量大约为铀量的0.1%~0.3%。这些不溶残渣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固体微粒, 一种是含有Ru、Rh、Pd、Tc和Mo的金属微粒, 另一种是工艺操作过程中沉淀出来的固体颗粒, 主要由Zr和Mo组成, 可能是Zr (Mo O4) 2·n H2O化合物。

在残渣从溶解液中分离出来以后, 溶解液中Zr和Mo还会以Zr (Mo O4) 2·n H2O化合物产生沉淀, 我们称之为二次沉淀, 它与料液的存放时间、酸度、温度都有关系。

英国THORP厂在溶解器设备上观察到固体沉淀, 分析是钼酸锆水合物 (ZMH) , 其化学式为Zr Mo O2 (OH) 2·2HO。

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在申请专利中报导, 溶解器内附着Zr (OH) 2Mo2O7 (H2O) 2固体沉淀影响传热效果, 定期用氢氧化钠溶解清除。溶解液中的不溶残渣带入溶剂萃取过程将形成界面污物, 界面污物将积累Pu及放射性裂片元素, 使溶剂萃取过程放射性净化系数下降, 萃取柱不能稳定运行, 所以必须在进入溶剂萃取柱之前, 将不溶残渣除去, 一般设计中采用用沉降式离心机, 使料液中不溶性残渣量<5mg/L, 不溶性残渣的颗粒<1.5μm, 确保1A萃取柱稳定运行。

(三) 溶解液中钚、镎价态问题[2]。后处理过程一般使用6mol/L硝酸溶解乏燃料铀芯, 其硝酸中本来就含有HNO2, 在溶解程中HNO2不断生成也在不断被破坏, 但是二氧化铀溶解过程中生成大量NO、NO2使溶液中HNO2还是保持较高水平, 使Pu稳定在Pu (Ⅳ) 状态。

乏燃料UO2在HNO3中溶解时将按下反应式释放出大量的NO2、NO:

到溶解终点再保持2小时的溶解, 此时HNO3浓度已是明显下降, HNO3分解成NO、NO2量少, HNO2含量是数量级的下降, 溶解液的氧化能力增强, 直接影响到溶解液中钚、镎价态的变化。

所以在乏燃料溶解条件下, 溶解终点铀250~300g/L, HNO32·65mol/L条件下, Pu主要是以Pu4+状态存在, 有少量的Pu6+, Np主要是以Np5+, 少量的Np6+状态存在, 如果到了溶解终点, HNO2含量大大降低, 再延长溶解时间将会增加Pu6+和Np6+含量。

为了确保1A萃取柱中99.9%钚被萃入有机相, 而Np大部分进入1AW中, 必须对溶解液中Pu、Np进行调价, 中试厂加入Na NO2溶液使1AF中Na NO2浓度达到0.05mol/L, 使得绝大部分Pu处于Pu4+、Np处于Np5+状态, 便于控制其在流程中的走向。

(四) 乏燃料溶解过程赶碘和除碘问题。动力堆乏燃料中碘含量较高, 毒性大, 129I半衰期1.57×107年。燃耗33, 000MWd/t U、初始U-235加浓度3.2%、冷却时间为5年的乏燃料, 每吨乏燃料中含量有129I 182克, 放射性活度1.19×109Bq。

乏燃料在溶解过程中, I-、IO3-易被HNO2氧化或还原成元素碘的形式, 90%~99%的碘在溶解过程就被赶入溶解尾气中, 残留在溶解液中的碘如不赶出进入溶剂萃取过程, 有机碘会被有机萃取剂萃取, 并且不能在溶剂洗涤时去除, 增加了有机溶剂的辐照损伤, 且污染整个溶剂萃取系统。在溶解过程中必须用空气鼓泡的方法, 将溶解在溶液中的碘尽可能赶入溶解尾气中, 根据《动力堆元件溶解过程中碘的挥发行为研究》, 残留在乏燃料溶解液中的碘主要是与裂变产物Ag、Pd结合生成的胶体碘, 这部分碘难于从溶解液中用鼓泡吹气法除去。在溶解尾气中的碘, 可采取下述方法截留裂变产物碘, 使其不被释放到大气中。如果大量放射性碘进入大气, 将会通过呼吸和食物进入人体, 得甲状腺疾病。

复旦大学研究了[3~4], 用硝酸汞溶液吸收法和附银硅胶吸附法截留裂变产物碘, 硝酸汞溶液吸收法研究成果:对去除元素碘有很好的效果, 而去除甲基碘较为困难, 但是适当提高硝酸浓度和吸附柱温度, 增大喷淋密度, 等措施甲基碘去除率可达99.5%以上[4]。附银硅胶除碘研究成果:银吸附剂规格载体上海HYG硅胶, 载体孔径150Ao, 浸渍材料Ag NO3, 附银量18.2%, 粒度1~1.25mm, 动态吸附容量200mg I/gsi, 银利用率 (Ag I) 85%, 具有优良的除碘性能, 在130℃时, 这种附银硅胶对元素I和有机CH3I的除碘效率能在99.99%以上[3]。文献报导NOX和H2O不影响吸附碘的平衡容量和吸附分布曲线, 为此碘应该是以Ag I和Ag IO3形式化学地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上的[6], 中试厂设计采用了附银硅胶吸附碘工艺, 设计装置容量可吸附50吨乏燃料释放的碘量。

硝酸汞溶液吸收法虽然好, 但是处理产生的硝酸汞废液是个难题因而未用此法。饱和后的碘吸附附银硅胶固体与水一接触就会释放出碘, 这说明附银硅胶吸附碘的固体废物需要干法贮存, 但是在450℃下对吸附碘的附银硅胶固体进行热处理2小时, 碘将以Ag I形式而固定, 其浸出问题可以得到抑制[6]。总之, 碘吸附附银硅胶固体的处理处置问题, 应加强研究开发工作。

(五) 测量溶解尾气中Kr-85放射性活度指示溶解终点。85Kr半衰期为10.73年, 核衰变方式为β衰变, 但还有0.43%的β衰变发射最大能量为0.158Me V的β射线, 并且发射能量为0.514Me V的γ射线, 因此, Kr-85放射性活度测量可用测量β射线, 也可用测量γ射线。

由于85Kr是化学堕性物质, 不溶于水, 所以乏燃料溶解时, 85Kr放射性气体会全部释放进入溶解尾气。

85Kr放射性活度释放曲线与UO2溶解曲线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当Kr-85放射性活度趋于零时即为溶解终点。所以用在线测量85Krγ射线放射性活度指示溶解终点, 这一技术在俄罗斯RT1后处理厂已应用。我国1996年在俄罗斯镭研究所, 进行“中试厂动力堆乏燃料工艺流程“热验证时, 测得85Kr放射性活度释放曲线图2。

图285Kr流动测量室记录85Kr的释放规律。85Kr释放曲线准确地反映溶解开始、气峰和溶解终点情况。

溶解尾气中其它放射性气体 (如14C、129I、3H及其它裂片元素等) 和非放射性气体 (NO2、H2O及空气等) 对Kr-85的在线检测不会产生干扰, 气体流量和压力变化、环境温度及辐射场在工艺规程的变化范围内, 对Kr-85的测量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不会影响溶解终点的判断[5]。复旦大学与核二院“在线检测溶解尾气中Kr-85放射性活度指示乏燃料溶解终点的研究”成果, 其中在线测量样机具有良好的能量线性和很宽的Kr-85放射性活度测量范围 (10-6~10-2Ci/L) , 可满足中试厂工艺溶解尾中Kr-85比活度测量范围要求。现已应用在中试厂, Kr-85γ连续测量装置安装在溶解尾气除碘塔后, 此处γ放射性较低环境辐射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小。

(六) 溶解乏燃料元件的初始U-235浓度的控制。防止临界事故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在乏燃料溶解工段。在溶解时, 乏燃料短段内的金属氧化物燃料浸在易裂变物质溶液中, 其反应性既可大于未溶解乏燃料在水慢化剂中的反应性, 又可大于最终溶解液的反应性。这种不均匀系统是临界的控制重点。乏燃料溶解有间歇溶解和连续溶解之分。在溶解时会出现双重不均匀性问题, 除了构成固-液不均匀性外, 系统中溶解液浓度也是不均匀的。系统的临界反应性既不是在溶解开始时也不是在溶解终了时达到最大, 而是在溶解过程中达到峰值, 因此, 使得溶解器的临界控制较为复杂。

首先要控制处理的乏燃料元件的燃耗和U-235初始富集度满足设计要求, 其次, 溶解器要考虑采用几何安全设备, 并辅以加入可溶性中子毒物来控制临界。

在设计中批式溶解器一般采用几何安全的技术, 同时还应设有乏燃料燃耗测定器, 对待溶解的乏燃料进行燃耗测定, 当U-235的初始浓度、燃耗小于设计值时, 才可送到剪切溶解工段, 确保临界安全。

(七) 在动力堆乏燃料溶解设计中还需关注的事项。未来动力堆处理的乏燃料燃耗越来越深, 我国动力堆核燃料的类型较为多样, 包括AP1000、EPR等多种类型, 产生的乏燃料尺寸和特性参数也大为不同, 对于溶解的工艺要求有待进一步研究, 尤其是对燃耗加深后溶解时生成的不溶性残渣的组成和产生量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实验论证, 这对后续操作的影响十分显著。

为了后续净化分离操作的顺利进行, 对溶解液中主要核素的价态的总体情况也需要重点关注。此外, 对溶解产生的放射性尾气以及废包壳的净化处理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乏燃料溶解是乏燃料后处理的关键步骤, 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溶剂萃取工段的运行。鉴于目前国内外的资料和总结, 乏燃料后处理现状和元件发展动向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的需要深入的研究内容和设计关注事项:一是元件溶解工艺, 对于动力堆乏燃料, 由于燃耗的提高, 铀加浓度的增大, 元件尺寸的变化, 对溶解液要求也随之改变, 需要重新选择溶解参数, 这就要求对溶解工艺进行进一步研究, 以指导设计;二是不溶物研究, 对后处理厂需要处理的乏燃料进行有针对性的不溶物研究, 包括:燃耗与不溶性残渣量的关系, 化学成分、不溶物相结构、不溶物中可裂变的核素浓度和裂变产物浓度、不溶物颗粒分布, 铀、钚、镎、钌、铑、锆、钼、锝等在相应乏燃料中的比例 (用于指导后续操作, 如溶解液澄清) ;三是溶解液中可变价态核素的价态分析, 对钚、镎调价方法及调价后的主要核素价态稳定性进行研究;四是废锆包壳向非α废物转化的研究。废锆包壳中燃料残留量, 辐照活化后放射性物质的组成, 裂变产物残留量、废锆包壳溶解方法及溶解液中残留核素的分析方法;五是尾气处理, 溶解过程中产生的氪、碘、钌等行为的研究, 尾气中氪、氚的处理方法以及氧化氮、Kr-85、I、C-14、H-3、Ru的综合处理流程。

摘要:溶解是乏燃料后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也是乏燃料水法后处理的关键。目前世界上有连续溶解或批式溶解两种, 本文就乏燃料批式溶解涉及的问题进行论述, 如, 溶解终点的状态, 不溶性残渣的处理, 溶解液中核素的价态, 溶解过程除碘以及临界安全等直接影响溶解工艺设计的关键性问题, 并提出需要深入研究的乏燃料溶解问题。

关键词:乏燃料后处理,溶解设计,硝酸铀酰

参考文献

[1] .原子能院、核二院.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燃料元件溶解工艺条件研究, 1995, 12

[2] .何健玉, 章泽甫.乏燃料后处理中若干化学问题材料, 原子能院

[3] .核工业部第二研究设计院.去除动力堆元件后处理过程废气中碘的工艺研究Ⅰ、附银硅胶吸附法出碘研究[J].复旦大学, 1986, 5

[4] .核工业部第二研究设计院.去除动力堆元件后处理过程废气中碘的工艺研究Ⅱ、硝酸-硝酸汞洗涤法除碘的研究[J].复旦大学, 1986, 5

[5] .核工业部第二研究设计院.在线检测溶解尾气中Kr-85放射性活度指示乏燃料溶解终点的研究[J].复旦大学, 2001, 8

幼儿园有趣的溶解优秀教案设计 篇6

一、活动设计意图

此次活动课打破了在纸张上做画的传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通过“涂和贴”两个操作环节来锻炼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还把环保教育渗透到活动中去,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这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除此之外就是让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美的同时,并能大胆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力,从而促进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发展。

二、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乐于大胆尝试,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知识目标:了解热带鱼的基本的外形特征,以及各种鱼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涂、贴”来把废旧的鸡蛋盒装饰成小鱼。

2、活动难点:大胆想象和创作各种小鱼。

四、活动准备:

1、海底世界的视频资料。

2、废旧的鸡蛋盒、卡纸、各种颜料等。

五、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认识海底世界的兴趣,了解海底各种各样形态及颜色的鱼。

1、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幼儿观看。

师问:我们看到海底世界里面什么最多?

2、讨论:鱼的的外型特征及颜色,它们都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3、小结:海底世界里鱼最多,鱼宝宝都有头,身体、尾、鳍,但是它们的身体上的颜色花纹有不一样的。

(二)通过观察海洋被破坏的图片激发幼儿创作欲望,提高环保意识。

1、带幼儿观察海洋被破坏的图片并讨论。

2、教师小结:我们要保护大海,保护小鱼,做个环保小卫士。

(三)引导幼儿制作各种有趣的小鱼,发挥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1、出示材料。教师出示鸡蛋盒激发幼儿动手做各种漂亮的鱼宝宝送给大海妈妈。

2、讲解制作要求。教师出示范例,做详细的讲解。

3、幼儿分组创作。;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制作小鱼,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做出和别的小组不一样的鱼的颜色和花纹。

4、评价展示。

(四)结束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做“鱼儿水里游”的律动,来结束本次活动。

六、活动延伸

由于本次活动是小组合作,制作的小鱼数量有限,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更多好玩的东西。

幼儿园教案有趣的钱 篇7

设计思路:

有一次,小朋友在自由活动时,同事把一些钱还给我。一个小朋友看见了就说:“我妈妈也有这50元钱。”这一下,大家说开了,“我妈妈还有100元钱。”“我爸爸还有外国钱。”我马上与孩子讨论起来。于是我与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钱,开始探索各种钱的特点。

目的:

1、在看看讲讲各种钱币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在了解钱用处的基础上,让幼儿懂得从小节约用钱,并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准备:10元以内各种纸币、硬币、外国钱、古代的钱若干

过程:

一 引出话题

师:最近,我们小朋友一起带来各种各样的`钱,现在请你来告诉大家,你认识了哪些钱? (幼儿大胆发表)

师:今天我们班里开了三个娃娃银行,请大家到银行里看看有哪些钱?钱是怎样的?

二 幼儿自由观察

1 你看到哪些钱?

(幼儿积极讲讲看到的钱,老师随机引导)

幼儿再次观察钱的秘密。

2 你发现钱有什么秘密?

3 还有什么看不懂,请大家看来帮忙。

(幼儿大胆提问,老师与同伴一起帮忙。)

三 钱的用处

1 钱有什么用?

2 你们猜猜老师今天带来这些钱派什么用?

(老师出示报纸直接告诉幼儿,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

幼儿排队捐钱。

四 延伸活动

那这个箱子怎么寄出去?

幼儿园有趣的溶解优秀教案设计 篇8

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

通过观察,发现并欣赏蝴蝶翅膀的对称图案。

活动准备

幼儿搜集的蝴蝶图片。

不同的长方形小纸片,例如糖果包装纸。

图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 :集体/小组

1。 请幼儿猜一种动物:会飞,穿着彩色的衣裳,最爱和花朵做朋友。(蝴蝶。)

2。 请幼儿出示带到

幼儿园

的蝴蝶图片,描述蝴蝶的形态、身上的花纹和颜色等。

3。 引导幼儿细心观察蝴蝶的翅膀,说说有什么发现。(翅膀的花纹是对称的。)

4。 鼓励幼儿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5。 请幼儿自由挑选不同的长方形小纸片,在纸片中间折起来,扭成蝴蝶形状,然后贴在图画纸上,再画上触须。

活动评价

能说出蝴蝶的主要外形特征。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表情 篇9

中班语言:有趣的表情

活动目标:

1、 正确掌握喜、怒、愁、哭等表情及其心情体验,培养小朋友活泼、开朗的心情。

2、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与逻辑性。

活动准备:

1、 不同表情的脸谱、汉字卡片、录有各种表情的声音磁带

2、 带有不同表情的故事情节图片

重点难点:能合理想象并且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述画面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脸谱

1、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四个不同表情的脸谱,开已开都有些什么表情呢?(喜、怒、愁、哭)

2、 我们来玩一个听声音找脸谱的游戏,好吗?

这游戏是这样玩的,请你仔细听录音机里是什么表情发出的声音。然后迅速走到这张脸谱前站好。如果听到“哈哈笑”的声音,该站在哪张脸谱前面呢?(喜)

(幼儿游戏)

二、观察五官来区分表情

1、刚才我们玩了找脸谱的.游戏,你在什么时候脸上会出现这四种表情呢?

3、 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这四个表情的眼睛、眉毛、嘴巴各是什么样的?

4、 我们来学一学这四种表情,看谁学的像?(听声音学表情,抽字卡学表情)

三、看故事图片,体验故事中人物的表情

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三张图片,这三张图片上小动物和小朋友哦岸上的表情是不一样的,图片上发生的故事也不一样,请你选一张图片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要说出小动物们是什么表情,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行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请数名幼儿分别讲述不同图片)

幼儿看表情图片,发挥想象创造,小青蛙躺在床上,青蛙妈妈为什么会愁眉苦脸呢?猫医生对他们说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四、情感延伸

1、 我们的脸真有趣,心里感到高兴、快乐的时候脸会笑,伤心时我们会哭,生气时我们会怒,担心时会发愁,那你最喜欢拿张脸谱?为什么?(请数名幼儿发言)

2、 我也喜欢笑,因为笑能时我们感到快乐,使我们的身体健康。而经常生气担心、伤心会使我们心里难受,不舒服,身体还会不会健康呢?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昆虫》 篇10

秋意渐浓,草从里呢喃的秋虫常常会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户外活动时也常常会看到幼儿三五成群地在草丛、墙角凝神观察、讨论。活动选取了蟋蜂、螳螂这些幼儿能接触到的常见小昆虫,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幼儿了解这些昆虫的外形和习性,萌发对昆虫的探究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并观察蟋蟀、螳螂,观察、比较蟋蟀、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重点)

2.能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难点)

3.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知道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带幼儿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画有蟋蟀和螳螂的记录纸、记录笔7套。

3.幼儿学习材料《走进秋天》。有关螳螂和蟋蟀的视频材料。

【活动过程】

一、猜迷语,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请幼儿猜有关蟋蟀和螳螂的谜语。

蟋蟀的谜语:头长两根毛,身穿咖啡袍,平生爱打架,赢了唧唧叫。螳螂的谜语:头戴绿帽,身穿绿袍,腰细肚大,手拿双刀。

2.出示昆虫蟋蟀、螳螂,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二、幼儿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相同与不同。

1.幼儿分组观察,记录发现结果。幼儿自由分组观察蟋蟀和螳螂。

组内选一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蟋蟀和螳螂的外形特征的在记录纸上表征出来。并将两者的相同点用笔圈记出来。

2.幼儿展示观察记录,分享交流。

提问:蟋蟀和螳螂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蟋蟀和螳螂都属于昆虫。它们都有一对触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都有三对足,成虫有翅膀。它们不同点是螳螂是蟋蟀的天敌,蟋蟀是害虫,螳螂是益虫。蟋蟀会鸣叫,螳螂则不会。

3.游戏:我学螳螂和蟋蟀。

播放音乐幼儿自由学习蟋蟀和螳螂的动作特点。重点引导幼儿模仿螳螂挥舞前肢捕捉猎物。

三、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和螳螂的生活习性。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昆虫。

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它们有什么本领?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吗?

2.观看有关蟋蟀和螳螂的视频,进一步了解螳螂和蟋蟀的生活习性。

2.小结: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里或砖块下面,喜欢在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是害虫。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丛里的植物上,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许多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活动延伸:

幼儿园有趣的溶解优秀教案设计 篇11

目标

⒈探索、发现各种转动的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

⒉积极参与探索,体验转动带来的快乐。

⒊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⒋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准备

⒈录音机、磁带、记号圆点。

⒉操作材料:筷子、球、伞、风车、钟表、卷笔刀、盖子、转动玩具、筐子等。

⒊直升飞机、自行车、方向盘、地球仪、水车、摩天轮、旋转木马等物图片展板一块。

过程

1.身体转起来。

(1)教师做手腕转动,帮助幼儿了解转动的现象。

(2)试一试、找一找,发现身体其他部位的转动。

(3)交流身体转动的部位,教师根据幼儿所说在自己相应部位贴上圆点标记。

(4)听音乐做各种不同的转动动作,感受身体各部位的转动:让我们来听口令一起做做转动操吧(边指圆点标记边运动:脖子转一转、手臂转一转、小手转一转、指头转一转、屁股转一转、膝盖转一转、小脚转一转、整个身体转一转)。

2.物体转起来。

(1)介绍物品,引导幼儿操作、探索。

我们的身体转动起来了,你能使桌子上的这些物品转动起来吗?找一样物品试一试,把你的好方法记住待会儿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3)集中交流:你拿到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让它转动起来?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4)刚才大家用转、摇、滚、吹的方法使这些物品转了起来。

3.转起来的有趣现象。

(1)在物体转动时,你能发现什么秘密,它有什么变化?请你再去试一试。

(2)在玩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和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你看到它有什么变化?你感觉到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4)物体转动时会有风、会带动边上的物体、会往前进,卷笔刀转动可以用来削铅笔,时钟转动开关时间会变化。

4.生活中的转动。

(1)你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也会转动?

(2)结合图片了解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3)迁移幼儿经验:老师请你回去后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会转动?再来告诉大家。

延伸活动:制作陀螺

与幼儿商讨制作陀螺的方法,引导幼儿做一做、玩一玩。

教学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上一篇:《午夜听蛙》语文阅读和答案下一篇:2024年美国留学普林斯顿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