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及教学反思

2024-06-24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及教学反思(共10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1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供幼儿操作的图形、小筐若干;小熊头饰、小动物的家;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环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石头”的不同。

2、引导幼儿捡起自己喜欢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观察小路。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说说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办法把坑填好。

3、幼儿思考并尝试操作,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

4、引导幼儿发现,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变出一个新的图形来。从而理解图形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

三、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同欢快地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有趣的图形》是我们中班教研组的一次数学研课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有一个活动目的是探索两种不同导入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中的课堂运用实效。因此,执教的两位老师在基本确定了活动过程后,对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设计。两个活动,我们分别运用了两种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是手指游戏变魔术导入,教师通过魔术变出三种图形,然后通过与实物的对比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不同导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两次活动,幼儿参与性都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们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种形状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根据活动目标,我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圆形:没有角,圆溜溜;正方形:四边一样长,四角一样大: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一次教研组的研课活动,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到执教,从活动后的研课到反思,都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及时地反思,总结会给我收获更多。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228字。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记住他们的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与记忆图形的能力。

3.体验与教师、同伴玩图形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大图片各一张,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用猜、摸、介绍的方式引出所有的图形宝宝

1.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条边、有4个角,而且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谁?

师:请小朋友上眼睛,老师把它请出来!(出示正方形)原来真是是正方形,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正方形宝宝:“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我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 大,咱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正方形宝宝:“今天见到大家特别高兴,所以我要介绍我的好朋友和大家认 识!瞧,他们都害羞躲起来了,你们把他们找出来好不好?”

2.找出长方形宝宝。

师:“正方形宝宝说,这只盒子里藏着他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好不好?”(出示神奇盒子)

念儿歌:神奇盒子宝宝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啊?” “为什么说她是长方形的啊?他和正方形宝宝有什么地方长得不一样?”(特征)“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引导幼儿讨论)

3.找出三角形。

师:“我们刚刚找出了长方形宝宝,我们再找找还有谁好不好?这次,我请个小朋友上来找,哪个小朋友愿意?”

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当幼儿摸出图形后,要求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

4.找出圆(同上)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条边一样长,四个 角一样大;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圆形没有角。

二、老师以角色的形式问小朋友,回顾几种图形的特征

1.师:“四种图形宝宝都出来了,图形宝宝说‘今天很高兴认识在座的小朋友们,可是,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了吗?’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图形宝宝们了吗?”

师:“图形宝宝说‘小朋友们都说认识,我可不相信,现在我要考考大家!”(老师拿出长方形遮住脸)现在,谁能告诉我,我是谁?”“那你能说说,我有什么特点吗?”

2.拿出三角形。

师:“小朋友,我又是谁啊?” “你是怎么认出我的?” 依次同上。

三、画图、拼画

1.师:“小朋友可真聪明,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图形宝宝。图形宝宝们非常高兴,所以就想和我们做个游戏。小朋友们想不想玩?”

“盒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上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东西。也可以选几个喜欢的图形拼成其他各 种物品。让我来 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

2.图形拼搭,能运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等拼摆出不同的形象。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它叫什么?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

(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

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

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

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2、教具:0~9数字卡若干套,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我的名片”、汽车、包装袋等,水彩笔等。

3、拍摄生活中有数字的场景录像资料:如汽车牌照、公共汽车站牌、居民住宅楼、钟楼、红绿灯、邮编。。。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读数字,出示数字说:“数字宝宝来我们班做客,看谁来了。”

二、找一找: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1、数字宝宝来和我们捉迷藏,请小朋友到后面柜子上的物品上寻找它们藏在哪里?通过参观展览的形式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2、相互交流:

(1)你在哪里发现数字?你发现了哪些数字?(出示0-9数字)

(2)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幼儿结合具体的物品,凭借自身生活经验,互相交流、猜测这些物品上数字的用途)

师小结:原来,数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数字,小朋友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呢?

2、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观看录像,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师:你们还看到过这些地方的数字吗?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① 幼儿再次发现、寻找并思考:数字的用途。

② 交流:鼓励幼儿积极提问,老师和幼儿一起解答疑问并出示相关的图片。

4、小结:原来,数字的用处还真多呢!它们有的用来编号,有的用来表示时间、地址,有的用于表示商品的价格,有的说明物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重量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数字的用处还有好多呢,我们以后再去找一找,好吗?

三、玩一玩:数字组合游戏,体验数字与自身的关系。

1、数字组合法:数字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看它们变变变 “1、1、0”可以组合成“110”。。。表示特殊的电话号码。“0、1、2、5、8。。。”可以组合成58210285的电话号码。“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1、4、6、8”可以组合成数字1468,表示数的多少,也可以表示家庭电话号码,还可以表示你的生日呢!如2007年6月1日

2、幼儿分组来数字组合游戏,体验数字与自身的关系。

(1)组合汽车车牌号

(2)给房子编号

(3)制作名片(填写电话号码)

(4)填写包装袋(重量、生产日期、)

3、交流小结自己制作的组合表示什么意思。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5

活动设计意图:

在巩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基础上,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猜想、拼搭、组合、图画等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开展探索,在生活经验中进行大胆的联想和创造;我组织幼儿围绕图形展开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让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我们的创新智慧游戏内容注重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着眼于幼儿身边的有趣现象,精心选择生活中的内容作为教育内容,活动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特点就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图形分、合的乐趣。

2、能将图形进行等分、拼搭、组合,理解图形间的关系。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各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

1)准备各种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一部分在草地上,一部分在篮子中。幼儿专用剪刀、胶水、水彩笔、篮子等。

2)猜想表,展示卡。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形,寻找秘密,巩固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提问:

1、草地上有哪些图形?

2、他们有什么秘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告诉给好朋友听。

小结:原来每种图形都有自己的秘密,比如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等等。

二、幼儿主动进行等分、拼搭的游戏活动。

(一)等分游戏

1、出示“猜想卡”,记录图形等分后的猜想。

1)你想猜什么图形?(三角形)

2)三角形平分成2份后,会变成什么图形?(圆形、三角形……)请在“猜想卡”上记录。

3)个别记录--集体记录(同上记录完“猜想卡”)小结:刚才你们猜想了每种图形在平分成2份后会变成另外的图形,那么你们想自己亲自来验证验证,分一分吗?

2、幼儿进行图形等分。

1)幼儿进行操作,将各种图形进行2等分。

对分后,教师提问:

①图形有变化吗?变成了什么图形?在“猜想卡”上做记录。

②如果图形没有变化,再拿这个图形来分分,看可以变成另一种图形吗?

2)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可以进行多种分发的给予鼓励。

(二)拼搭游戏

1、出示“展示卡”,展示拼搭后的图形。

介绍“展示卡”的用途:将拼搭好后的图形贴在卡上展示。

2、幼儿进行图形拼搭

1)幼儿操作,将图形进行拼搭。

要求:在蓝中找2个一样大小的图形进行拼搭,拼搭后观察。

提问:你的2个一样大小的图形变成了哪种图形? 想想拼拼还可以变成什么图形?

2)幼儿展示并讲述自己的拼搭。

①幼儿出示“展示卡”,讲解给同伴听“我选的2个一样大小的xx图形拼搭后变成了什么图形”。

②幼儿出示“展示卡”,讲解给客人老师听。

教学反思:

《变图形》回家后,请爸爸或妈妈给你在纸上画上图形让幼儿添画,变成自己喜欢的东西。

幼儿喜欢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能正确辨认和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但是不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很好的利用和玩耍,也不能和自己联系起来,去发现图形和人的关系。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所以设计该活动时就是通过引导幼儿去主动活动,让幼儿温故而知新,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猜想、拼搭、组合、图画等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了在活动中进一步开展探索活动,让幼儿在生活经验中进行大胆的联想和创造;我组织幼儿围绕图形展开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让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我们的创新智慧游戏内容注重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着眼于幼儿身边的有趣现象,精心选择生活中的内容作为教育内容,活动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特点就此设计了本节活动。

中班的幼儿已认识不少基本的图形,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思维能力稍微有点欠缺,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不成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虽然也涉及到拓展幼儿思维的内容,但都不系统,因此,幼儿对于创新思维缺乏主动性和经验。本次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创新的欲望,学习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更容易为幼儿接受。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最近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搬进了新家,他们特别喜欢用积木在搭建楼房,还把搭好的楼房当成自己的家向小朋友介绍,他的家住在某某家园,某某层,家里的新变化等等,我发现孩子在描述家住第几层时总是说:“我家住五层、我家住三层”,通过孩子们的谈话交流,我了解到孩子对楼房有一定的正确感知,知道楼层是从下往上数的,但缺乏对楼层的正确认知,只知道是妈妈告诉我的住几层,并不知道序数与数字的关系,对“第几第几”没有正确的认知,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近期发现的问题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序数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序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及操作活动,让幼儿从不同方向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序数词表达出来。

2、掌握第几的概念,并能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

3、感知10以内序数的含义及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幼儿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及操作活动,掌握第几的概念,能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动物卡、数卡、幼儿学具、小鼓。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随音乐有秩序的进入活动室。

二、感知活动。

1、幼儿报数落座。

2、听口令做动作。(如请第一排的小朋友起立,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拍手等。)

三、探索学习活动,从不同角度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一)游戏:小动物来排队。

教师:森林了举行运动会,一起来看看由谁来参加。

1、依次出示10只小动物,请幼儿分别说出是哪个小动物,排在第几?

2、个别提问:请幼儿分别说出从前向后数、从后向前数,小动物排在第几?

教师:跑步比赛开始了,请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的小动物谁跑在第一?

3、幼儿自己操作学具,教师巡视提问。(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二)游戏:搭高楼。

教师:比赛结束了,小动物要休息,我们来给小动物大哥高楼吧!

1、教师在演示板上从下到上依次出示数字1—10,请幼儿说出:1楼——10楼。

2、请幼儿为小动物安排房间,并说出如:小猴住在三楼第二个房间。

四、巩固活动

1、听力游戏:小猴翻跟斗。

请幼儿在自己的学具上操作,取出一摞小猴摆在第一行,教师敲小鼓,如:教师敲3下,就请幼儿把第3只小猴翻过来。(反复几次,敲小鼓的数量要不一样。)

2、趣味互动游戏:大家来排队。

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自由展示,音乐停时迅速站队,教师提问如:从前向后数你站在第几,你的前面是谁?(反复几次。)

五、活动延伸。

回家后观察每个楼层有几个门,分别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序数是幼儿生活、游戏中经常接触的概念,但儿童对数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经验化的,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

本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设计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儿童相关经验较为丰富,教学准备充分;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渗透语言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突出融合课程的理念,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组织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表达,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给与积极应答。幼儿学习常规良好,能有序的参与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这也是一节邀请家长来观摩的数学活动,所以我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展示他们的优点,对每个孩子也都给予了一定的评价,并让家长也参与进来,让孩子在鼓励、游戏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但仍有个别幼儿表达不够完整,需要继续锻炼。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概括图形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外部特征。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能概括图形间的两个相同点,并会用标记进行记录。

2、在找图形活动中体验包含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会使用图形模板。

2、物质准备:图形挂饰(大小、形状、颜色不同)人手一个;图形模板;水笔;作业单;礼物箱(上有挂锁若干);图形王国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出示图形国王图片,师:“图形国王想请我们到他的王国去做客,你们愿意吗?”

(2)观察比较,认识图形。

师:“图形王国里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出示图形片,引导幼儿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

2、给图形宝宝制作身份证。

(1)师:“图形国王想请我们帮个忙,帮这些图形宝宝做身份证。”

(2)(出示大人身份证)师:这是我们大人的身份证,那图形宝宝的身份证你们认为要怎样做呢?(要有一张纸,要有照片,要有名称形状,要有颜色,要有大小标记。)

(3)师幼共同小结:图形身份证上要记清楚图形宝宝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做完以后读一读,看看身份证上的标记和图形宝宝是不是一样。

(4)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身份证的做法,师幼共同明确操作方法和要求。

(5)幼儿自主选择图形制作身份证,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幼儿边做边说一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游戏“取礼物”。

(1)师:“图形国王送给我们每个小朋友一份礼物,你们每人有一张礼物卷,礼物在这些信封里,那我们该怎样去取礼物呢?”(幼儿观察讨论。)

(2)师幼共同讨论取礼物的方法:幼儿自选一张礼物卷,根据礼物卷上的图形标记找到相应图形的信封,才能打开信封取出礼物。

(3)幼儿自选礼物卷进行找信封游戏。

提醒幼儿读一读,说一说礼物卷上的标记,寻找图形。鼓励幼儿互相帮助,找到所有的信封。

(4)取礼物,互相交流,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成功的快乐。

4、延伸、拓展。

(出示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教学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源泉,活动中一开始,我直接出示了身份证,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孩子们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知道了身份证表明的一些特征,使得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指南》中也指出“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使幼儿知道图形有不同的特征。我提供给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充足的材料中愉快操作、自由探索,感知图形的特征,尽量以倾听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让每一位孩子想说,敢说,有机会说,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幼儿乐于接受的、有趣的形式。在活动中提供幼儿展现的机会,很好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性较高,也乐意参与操作活动,在介绍自己制作的身份证时,幼儿上来时能大胆大方准确地讲述,活动目标也基本达到。另外孩子们们积极参与学习讨论,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找到了“礼物”,让他们既有了成功地体验,也建立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在猜测、证实桔瓤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和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能手口一直的点数,了解橘子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1、大小不同的桔子、盘子、小碗、毛巾。

2、记录表、笔。

教学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语言导入:今天很冷,小朋友都吃早饭了吗?吃的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还可以请旁边的幼儿说刚才同伴说的答案,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2、你能把喜欢吃的东西用动作表示出来吗?(一幼儿做动作,其余孩子来猜,看谁猜的最接近。)

3、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幼儿猜测)

看看,我最喜欢吃什么呀(出示大小两个桔子)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提示孩子把话说长了,我们就会听的更清楚)

教师小结:原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颜色也不一样。

4、出示大小两盘桔子

小朋友来猜一猜,两盘桔子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

你猜大桔子有几个?小桔子有几个?(引导孩子用目测的方法进行判断)

怎样就知道盘子里究竟有几个桔子了?(数一数)教师带领孩子一边数一边排成一排,然后进行记录(大桔子有X,小桔子有X)。

5、刚才一个一个数,数了几次(12次)。

(1)还可以怎么数,就能快一点(两个两个数,2、4、6、8、10、12,带领孩子一起数一数,是不是快一点?)

(2)还可以怎么数?再快一点?(3、6、9、12、)

(3)还有没有更快的呢?(6、12)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找到了比一个一个数快的方法,可以两个一数或3个一数,其实还有更多办法,以后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你会发现其中更多的奥秘。

6、刚才我们这个盘子里的大桔子多少个,小桔子呢?看看这两个盘子一样大吗?为什么一样大的盘子,装的桔子数量不一样呢?那我们把它装满,看谁装的多谁装的少(教师演示操作)

咦,同样大的盘子为什么大桔子装的少,小桔子装的多呢?(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原来大桔子长的大,占的位置比较多,几个就把盘子装满了,而小桔子长的小占得位置比较少,所以就能多装一些。

二、猜测记录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你们吃过桔子了吗?桔子里有什么?(肉、汁、籽)

2、桔子里面那一片一片的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瓤,你来猜猜大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3、小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4、教师:你们猜的好像都是大桔子里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想不想知道答案?那我们怎样来找答案?(剥开来)

三、验证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桔子老师已经洗干净了,小朋友先把小手擦一擦,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桔子剥开来,把桔子皮放在中间的篓子里,保持桌面干净才像中班的哥哥姐姐哦!

2、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

3、剥好的小朋友先数一数,有多少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

四、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请你回答我三个问题:1、你剥得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2、有多少片瓤?是怎么数出来的?请你用一句长长的话一起告诉我。

(1)请若干个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以一片为中心开始数、一片一片数)

谁剥大桔子的,有几片瓤?是怎么数的?还有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你是几片?(教师记录结果)

剥小桔子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有几片瓤?怎么数出来的?(记录结果)

(2)我是怎样数的呢?(教师演示分成两半,先数一半,再数一半)

(3)我还有一种数桔子的好办法,你们肯定会喜欢。(一片一片吃,边吃边数)

(4)你们想这样做吗?请小朋友用这个办法再数一次,边吃边数记在心里。

5、教师:桔子吃完了,刚才我们都猜大桔子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记录结果。

大桔子最多多少片?(12)最少多少片?(9)

小桔子最多多少片?(11)最少多少片?(9)

那是不是桔子大瓤就多,桔子小瓤就少呀?对了,桔子瓤的多少和桔子大小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小朋友还不相信的话,回家后还可以再来试一试,看看我们今天找到的答案对不对。

五、看谁猜得准

1、拿出一个橘子,剥开后猜测里面的瓤数。

提问:现在我来剥一个橘子,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这个橘子里面有几瓤橘肉?

2、验证,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3、说出我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橘子就送给他们。

4、幼儿两两结伴,猜猜、吃吃橘子。

教学反思:

1、活动中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运用多种感官让孩子们来感受桔子的外形特征及颜色,能够更积极的激发孩子的思考同时更直观的帮助了孩子们积累巩固对于桔子的经验,活动形式比较“活”调动了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整个活动过程更自主,更活泼了。

2、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3、最后分桔子的环节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和同伴互相分享,让孩子们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逐步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做中学的活动给与了孩子们充分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让孩子们更积极的参与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9

设计意图:

3、4岁幼儿对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按颜色或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为以后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做基础,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由此便产生了本次活动课《有趣的排序》。因幼儿刚接触排序,本节课主要以AB型的排列为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排序,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排序材料:积木、动物小人、雪花片

课件(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水果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活动

提问:

1、活动室和原来有什么不同(板凳是两种颜色的)

2、再看看我们今天排的队伍和原来排队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排的是一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3、手指游戏:《合拢放开》

今天,张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排序》,什么是排序呢?(把物体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排队。就像刚才小朋友的队伍,小板凳的队伍还有手指游戏中的合拢放开、小手指爬这些都是排序)排序有好多种方法,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

二、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A、根据课件,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B、提供材料,引导幼儿一起尝试排序。

C、观察图片,说出解决方法。(排序的方法可真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种类等特征来排队。下面我们看看这些排序,有问题吗?)

D、欣赏了解更多种排序方法,巩固对排序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许多种排序的规律,刚才图片里小朋友操作的材料老师也带来了,小朋友想试一试吗?

四、课后延伸活动

1、操作活动,为幼儿提供多种排序材料供幼儿练习;

2、手工活动《美丽的项链》(用手工纸条粘合、串联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中班幼儿数学教案《有趣的排序》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046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认识10》》:中班教案《认识10》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清楚的感知到9添上1是10,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理解10的形成,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认识10》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及教学反思 篇10

“老师,没想到数学这么美!”这是在教学《有趣的图形》一单元时,当孩子们看着自己用普普通通的平面图形组合成一副副美妙的图案时,情不自禁喊出的一句话。多么有创造性的一句话啊!

曾经摆在第一次扮演低年级数学教师角色――我的面前的,却是与其有着巨大反差的,严肃抽象的数字。

学习数学是一项艰辛的劳动,但如果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窥视到数学美,运算中体验到数学的艺术力,就能使孩子们将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兴趣学习。使孩子们的数学活动犹如在自由王国里漫游,使他们不仅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艰辛,也能体会到其中优美的神韵所在。

一、通过猜想感受数学美。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新课程中安排了很多猜想,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在教学数字大小关系的《小小养殖场》一课中,安排了一个猜年龄的思维活动。“笑笑的爸爸今年37岁,淘气爸爸的年龄和她爸爸的差不多,可能为几岁?{56392435}。”“老师今年26岁,哥哥跟我差不多,我哥哥可能是几岁?(252837)”在这猜的过程中,小朋友不仅增强了数感,而且培养了利用生活经验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设置美妙的情境来体验数学美。刚刚跨进小学校门的小朋友尚沉浸在儿童乐园的滑梯上,沉浸在美妙的童话世界中。对于学习,他们感觉有些新鲜,有些好奇。什么是学习?――严肃的课堂,严厉的老师,枯燥的作业?可是,当他们拿到新书时,他们“爱不释手”。卡通人物正向他招手呢!大象正和长着长鼻子的长颈鹿比高矮。大笨熊还和小白兔比跳绳呢,小白兔跳了23下,熊只跳了2下,可真笨……小朋友一下就乐了,我们的新书真有趣,就像童话一样。书中所选取的都是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背景,有意识地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这时,平时严厉的老师放下了师道尊严,摇身一变成了一位可爱的“卡通使者”,带着孩子们,乘着想像的翅膀,遨游在数学乐园中,去解开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三、在想象中体验数学美。谁说数字枯燥乏味,谁说数学难以捉摸?在孩子们的眼中,2是鹅,3是小耳朵,8是漂亮的葫芦,9是七彩的气球……每个数字的背后都有着美妙的"传说"。还有那圆鼓鼓的"○",尖头尖脑的"△",端端正正的"□",更是令孩子们爱不释手。在他们的手里,变换着美丽的.图画:蘑菇,房子,小兔,……惊人的想象创造着数学美,也开启了孩子们潜力无穷的智慧宝库。

数学美在这里英姿尽展!

上一篇:马建辉老师民团下一篇:王政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