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2024-06-03

年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通用9篇)

年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篇1

清塬镇小学

关于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旬邑县教育局相关精准扶贫文件、会议精神和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实现资助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发挥资助效益,真正让贫困儿童感受到温暖。结合我镇小学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关爱留守儿童、资助家庭贫困儿童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关爱,提升辖区内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儿童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具体措施

1.切实做好教育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宣传。

各校(园)要积极组织教师进村、进户进行教育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宣传工作,确保每一位家长都能知晓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了解教育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动员广大家长都能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中来。

2.切实做好家庭贫困儿童摸底工作。

各校(园)要广泛开展排查摸底,严格标准和程序,摸清辖区内所有家庭贫困儿童的详细情况,精准确定帮扶对象,并做好信息登记。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四、工作要求

1.明确分工,全员参与。

按照上级要求,我镇小学实行全体教师包学生负责制,由组长总负责,各校(园)长具体负责。各校(园)要积极组织召开教师会议、分配任务,全体教师进村入户调查、宣传,摸清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所有家庭贫困儿童,并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完善数据库。

2.强化宣传,加强引导。

各校(园)要安排教师充分利用手机短息、QQ群、板报、宣传彩页、家访等方式,大力宣传教育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家庭贫困儿童,大力弘扬扶贫助学的传统美德,让重视教育、关爱贫困儿童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3.相互协助,靠实责任。

为确保我镇小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分配给各校(园)的工作必须要不折不扣的认真去完成,做到责任到人。同时要积极配合上级扶贫部门落实各项精准扶贫工作。

清塬镇小学 2017年5月20日

年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篇2

近年来, 甘肃省正宁县紧盯全面脱贫和全面小康两大目标, 深入实施甘肃省“1236”扶贫攻坚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两大行动, 全面打响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两大攻坚战,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2014年, 减贫8300人, 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同比净增350元, 贫困面下降到13.97%。但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 全县尚有2.99万贫困人口, 贫困群众的人均纯收入只有2576元, 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重, 实现整体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

坚持“四个深度”融合, 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目标任务深度融合统一。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政治和最紧迫的任务, 紧扣“1236”扶贫攻坚内容和“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的要领, 锁定19个贫困村、2.99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工作目标, 同向发力, 同步推进, 不脱贫不脱钩。帮扶力量融合联动。要进一步集中党委政府的主要精力, 严格落实目标责任管理、组长单位牵头、干部轮流驻村、联村单位定期会商等制度, 聚焦组织领导、时间安排、决策部署、脱贫效果等“四个切实体现”, 动员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发挥自身优势, 共同参与扶贫开发, 形成党政齐抓、上下联动、全面参与的“大扶贫”格局。项目资金融合实施。从贫困地区最紧迫、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 统筹安排扶贫专项资金与双联帮扶资金, 推动财政主要支出向扶贫攻坚聚集, 项目布局向贫困乡村倾斜, 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配置, 集中解决群众行路、吃水、用电、住房等困难。培训资源融合共用。整合各类培训资源, 以农村青壮年和“两后生”为重点, 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带动, 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致富技能。

做到“五个精准”发力, 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一是围绕对象精准实施整村脱贫。对象精准是推进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开展双联扶贫核查评估活动, 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严格调查、摸底、核实、评议等操作程序, 加快完成全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基础数据核实和年度数据采集等工作, 做到识别准确、群众满意。对精准识别出的贫困对象, 逐步建立家庭收支台账和贫困状况监测报告, 一家一户摸清贫困底数, 分析致贫原因, 研究脱贫路径, 实施定点脱贫、逐年销号和动态管理, 为制定针对性措施、精准扶贫奠定基础。围绕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动力农电、危房改造、产业培育、标准化村卫生室、村级文化场所、劳动力培训、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社会保障等10个方面, 系统精准制定脱贫计划和方案, 建立扶贫需求清单和工作台账, 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挂图作战, 脱贫销号, 逐村逐户消除贫困。

二是围绕内容精准补齐脱贫短板。走产业富民的路子, 始终坚持产业培育理念, 按照省、市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 持续抓好粮食生产以及果、烟、菜、畜、药等特色优势产业, 帮扶群众发展乡村旅游、苗林结合、中药材、土蜂蜜等多元富民产业, 鼓励支持贫困乡村发展非农产业和外出务工, 动员贫困群众从事第三产业, 努力实现培育一个产业, 致富一方群众。要走基础先行的路子, 抢抓国家投资向基础建设领域倾斜的有利机遇, 持续打好以交通为牵引的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 大力实施公路通畅、改土造田、饮水安全、易地搬迁、清洁能源、美好乡村“六大工程”, 加快向贫困村延伸、向薄弱环节倾斜、向更高标准迈进, 努力实现村村通路、通水, 户户有电、有梯田、有安全住房、有清洁能源, 使“硬件”硬起来、“软件”有保障。要走一体发展的路子, 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两手抓、基础条件与公共服务两提升, 依托行业扶贫优势, 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向贫困乡村延伸、社会保障向贫困人口覆盖, 加大智力扶贫力度, 努力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加快创造贫困群众公平、均等、充分的就业机会, 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围绕目标精准设定脱贫标准。要科学制定脱贫标准, 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制定完善贫困村整村脱贫标准, 从收入水平、富民产业、基础建设等方面设定实施精准扶贫的具体量化指标, 为开展扶贫攻坚行动提供具体标准和考核依据。健全和完善帮扶机制, 结合双联行动, 对照扶贫规划和帮扶台账, 对贫困村进行倒排序, 全面推行县级领导联乡、联村、联户, 部门、乡镇联村共建, 各级干部结对帮扶责任制, 做到群众不致富、帮扶干部不脱钩, 乡村不脱贫、帮扶部门不调整, 增强帮扶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实效性。要细化行业扶贫任务, 紧扣“1236”扶贫攻坚“六大突破”内容, 抓住突破基础设施的短板、明确基准内容的对标、盯住完成时限的节点三件大事, 把任务精准落实到贫困村户, 把责任靠实到部门和干部, 集中力量开展定点、定人、定责帮扶, 确保扶贫目标任务落地生根。

四是围绕措施精准增强扶贫实效。扶贫开发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必须根据地方财力状况,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综合施策, 分类帮扶, 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 建立扶贫项目和资金竞争立项机制, 不断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要选准项目。贫困乡村发展条件差异较大, 贫困原因各不相同, 必须立足实际、科学规划, 认真研究政策, 结合村情民意, 选准开发项目, 对地域相接、内容相近、规模相当的同类项目要进行有效整合, 切忌多而全、小而散, 切实提高扶贫整体效益。要激活内力。加快扶贫开发, 外界帮扶是必要条件, 自身努力是根本所在, 必须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集中民智, 集聚民力,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中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在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人力资源开发中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年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篇3

本刊讯(通讯员 马 骊) 开远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注重提高教育扶贫富民能力,2015年以来,通过实施“五项工程”推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工作,努力使每一名农村孩子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一是实施精准助学助困工程。对贫困学生实行建档立卡管理,及时下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高(职高)国家助学金等4 318.27万元,惠及98 375人次,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二是实施办学条件改善工程。以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实施全面改薄为契机,累计投入8 000余万元实施贫困地区中小学改扩建工程,为学校配齐配足标准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三是实施农村师资提升工程。加大教师培训、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等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投入培训经费100万元、培训教师6 200余人次,开展城乡教师交流2 500余人次,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四是实施农村素质教育覆盖工程。大力开展足球、围棋等运动和中华经典诵读、书法进农村和山区学校活动,目前,校园足球、校园围棋在20余所农村学校普及覆盖,促进了农村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综合素质提升。五是实施职业教育扶贫工程。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困难家庭倾斜,安排初中毕业未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并享受系列资助政策;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农业技术技能培训,助其掌握一项职业技能;通过举办专场招聘、岗位推荐等方式为贫困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机遇,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学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篇4

为了进一步落实省、市、县的文件精神,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努力解决贫困村贫困问题,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扶贫先扶智。在镇中心学校的直接领导下,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的工作计划方。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努力构建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脱贫体系,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二、组织保障

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师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因此我校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此项工作:

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蔡守彦 副组长:张生录

成 员:教务室

德育室

寄宿部及各班主任

三、具体工作

1、切实做好贫困救助工作。学校要积极争取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2、健全定人定向结对帮扶机制。对精准扶贫对象(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一帮到底,解决政策以外的扶贫资金,帮助学生就读。认真落实好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关爱工作。

3、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狠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要把控辍保学工作上升到均衡发展的重要高度,关系到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大计,要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确保学生全部入学。

4、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要抢抓“均衡发展”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改善我校办学条件。为教学班配齐“班班通”教学设施。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定期改善办公及教学设施,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5、切实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档案。学校要组织教师对学生实地走访、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资料,使每一个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家庭、残疾儿童家庭、每一个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个,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四、工作要求

1.明确分工,全员参与。按照上级要求,校长为总负责,召开教师会议,具体分配任务,全体教师进村入户调查,摸清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所有贫困户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并登记造册。

2.强化宣传,加强引导。学校安排教师充分利用横幅、入户调查等各种载体,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爱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教兴学、扶贫助学的传统美德,让重视教育、捐资助学、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3.相互协助,靠实责任。为了确保我校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分配给各教师的工作任务要不折不扣的认真完成,做到责任到人。同时要积极配合上级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惠农工作。

年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篇5

来源:甘肃日报 | 添加时间:2015-06-30 11:05:58 | 点击次数:1214 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更好发挥教育在推进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从2015年起,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加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技能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的精准扶贫举措,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一)学前教育: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行政村延伸,到2017年,在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依托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使贫困地区农村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按标准配齐配足幼儿教师,配备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优先实现革命老区、藏区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对接受学前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免收保教费。

(二)义务教育: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到2017年,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室、桌椅、图书、运动场地等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等基本满足生活需要;到2020年,全面完成“改薄”任务,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标准。

(三)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到2017年,加大职业教育免费力度,提高中职助学金标准,每年有约8万名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和约4.6万名贫困家庭高职(专科)学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比例大体相当。逐步打通中高职有机衔接的上升通道,面向就读中职的贫困家庭学生加大高职单独招生和注册入学的比例,扩大贫困家庭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的覆盖面。到2020年,在每个市(州)重点办好1—2所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1所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优先实现贫困县(市、区)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毕业生接受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40%,通过多种途径确保贫困家庭的适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二、主要措施

(一)扩大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机会

1.扩大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按照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幼儿方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分级管理、有利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依据《甘肃省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依托小学在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满足贫困家庭适龄幼儿入园需求,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无园上”的问题。

2.加大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免费力度,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贫困家庭幼儿在当地接受学前教育的保教费。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市县财政按6∶4比例分担。

3.加大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的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改善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4.办好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行政村教学点,保障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就近入学。

5.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到2017年,宽带网络覆盖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所有中小学和教学点,“班班通”建设覆盖所有班级,让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6.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为重点,所有贫困家庭中职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按每生每学年2000元标准发放助学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带动家庭脱贫。实施好藏区“9+3”中职免费教育项目。

7.对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生源地市县财政按6∶4分担。为贫困家庭考入高职(专科)、本科院校的学生每生每学年解决不超过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政府贴息,并提供勤工俭学机会。

(二)精准对接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和贫困地区发展需求开展招生扶贫

8.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所属高校和外省省属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革命老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精准到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

9.实施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在贫困县单独测试和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扩大高职自主招生院校范围,确保自主招生院校50%的自主招生计划面向省内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实施分县定向单独测试招生,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单独划线、单独录取。实施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时,将高职院校不低于30%的招生计划用于推荐直升招生并向贫困家庭子女倾斜。

10.积极支持省属医学院校加大定向培养农村全科医生的力度,每年面向贫困县安排300名招生计划,专门用于贫困地区乡村全科医生定向培养,相关专业招生计划向贫困家庭子女倾斜。依托兰州大学、省中医药大学实施好每年450名的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依托省内外医学院校,每年安排700名计划,组织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乡村医生接受全科医生培训。

(三)强化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培养培训的政策支持

11.落实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有关要求,对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乡村学校教师在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进行倾斜。鼓励退休教师到贫困地区乡村幼儿园、中小学开展支教。逐年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防止新的代课教师群体出现。

12.通过定向培养、精准招录、在职培训、专题研修、对口支援、实习支教等,每年为藏区培养、培训和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每年选派400名省内高校优秀大学生以“顶岗实习”形式赴藏区开展为期半年的双语教学支教活动。

13.向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助。

14.按照省、市、县3∶3∶3的原则,为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1名保育员。探索中高职一体化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以本专科为主、中高职为辅、各学历层次相衔接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省内中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瞄准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短缺现状,定向培养农村幼儿园教师。

15.“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每年培训贫困地区600名幼儿园园长和3000名教师。每年组织500名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到贫困地区小学附设幼儿园及教学点巡回支教。加大对革命老区、藏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倾斜支持力度。

16.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保证城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每年选派200名城市中小学校长,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开展不少于1学期的挂职。每年选派1400名城市优秀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农村学校,开展不少于1年的支教。

17.加大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向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倾斜,每年安排100名涉农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每年选派100名省属学校教师到贫困地区职业学校挂职,100名贫困地区职业学校教师到省属学校挂职;每年对100名贫困地区职业学校校长、300名贫困地区职业学校专职教师开展专项培训,使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的60%以上。

(四)着力推动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劳动力转移

18.开工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进一步加快进度,建成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专业,建设面向全省特别是贫困地区学生的公共实训基地,最大范围吸纳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加快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和劳动力转移。

19.围绕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藏区“三大片区”,以市(州)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性的、大型开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满足贫困地区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20.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要求,在贫困地区县级职教中心开办涉农专业教学点,全省形成以8所“农”字头职业院校为龙头、80所县级职教中心涉农专业教学点为补充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网络,每年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20万人(次)以上,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

21.以5所“农”字头中等职业学校和3所农林类高等职业院校、30个涉农专业点为主体,构建覆盖全省、服务完善的现代职业农民教育网络。依托农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组建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完善中高职贯通培养方案,培养多层次农业技术人才,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建10个左右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县(市、区)。

22.整合甘南藏族自治州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加大对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2017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23.从2015年起,每年组织6万名以上贫困家庭的“两后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万名以上青壮年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三、责任分工

(一)省教育厅根据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情况和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情况,负责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科学制定扶持和资助政策,统筹各方教育资源,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省发改委将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各类政策和资金支持。

省财政厅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协调落实中央支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统筹相关财政资金,努力加大财政投入。

省编办、省人社厅负责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师资配备工作,力争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师资补充到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落实好教师职称晋升和待遇保障政策。

(二)各市(州)有关部门要按照“省负总责、市级推进、县抓落实、扶持到校、资助到生”的教育扶贫工作要求,切实把精准教育扶贫纳入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建立任务台账,细化工作职责,挂图精准作业,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特点,规划、落实好项目、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三)各贫困县(市、区)有关部门负责各类教育扶贫项目的实施。坚持“节俭、安全、实用、够用”的原则,详细清查办学条件现状,核实办学条件缺口,一一列出清单。按照项目规划和政策要求,落实各类教育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主体责任,确保各类教育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把好项目建设质量和项目资金使用关,避免重复建设、超标准建设。

四、完成时限

学前教育:2015年至2016年,实现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学前教育覆盖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2017年,实现革命老区和藏区农村幼儿园全覆盖,幼儿保教人员满足基本需求;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保教设备、师资配备到位,幼儿园保教活动正常开展。

义务教育:到2017年,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贫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革命老区、藏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20年,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目标。

职业教育:到2017年,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高职(专科)教育全部免费,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规模达到12.6万。到2020年,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55%的贫困家庭适龄学生都能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职业院校(职教中心)职业技能培训能力适应贫困地区技能型人才培训需求。

五、检查验收

(一)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省、市(州)定期检查各贫困县(市、区)各类教育项目实施情况。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每半年对各市(州)、贫困县(市、区)教育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是资金使用、项目进展、工程质量等情况。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级政府对教育奖补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项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重点强化预算管理、审计监督,对弄虚作假、套取骗取或违规使用奖补资金的,一经查实,追回资金,并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追究与处理。

(三)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各级政府按照财政预算公开的总体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县级教育部门通过当地媒体、部门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教育发展资金安排、工作进展等情况。

年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篇6

2020年个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书1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统筹疫情防控阻击和决战脱贫攻坚,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部署,根据《_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20年工作要点》和民政系统工作实际,现提出今年将按照“一提高四落实”的工作思路推进行业扶贫工作,具体如下。

一、提高各类民政救助对象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

1.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将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85元,达到每人每月470元,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40元,达到325元。

2.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将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提高110元,达到每人每月615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110元,达到每人每月510元。将农村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15元。

3.提高农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将农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10元,达到每人每月60元;将农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20元,达到每人每月70元,实现城乡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统一。

提标提补工作要求5月底之前结束;日常工作中,做到每月及时足额发放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资金。

二、全面落实低保政策

4.开展数据比对工作。常态化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农村低保对象数据信息比对工作(原则上不少于2次),加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确保“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5.推进低保政策精准实施。重点关注失能弱能对象,全面提高大病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孤寡老人、失亲儿童(学生)等深度贫困人口的保障标准。保持低保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对脱贫户中的低保对象,尤其是对脱贫质量不高、无稳定收入来源、有返贫风险的脱贫人口,要给予一定的渐退期;如已取消低保保障的,要结合低保动态调整及时纳入,待其稳定脱贫后再退出。

6.加大未脱贫对象的保障力度。今年初还未脱贫的非特困对象家庭,原则上,至少保证有1人是低保对象。

三、全面落实特困供养政策

7.落实好五个方面的救助供养政策。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_〕42号)提出的:提供基本生活条件、提供照料服务、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提供教育(住房)救助等五个方面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逐条逐项抓好落实。

8.进一步加强农村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工作。定期发放护理补贴,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每人每月1200元,半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每人每月300元;落实“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每月不低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的要求。

四、全面落实临时政策

9.加强与扶贫政策的衔接。对因子女就学、疾病治疗等造成家庭支出较大,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可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对在解决住房问题过程中基本生活遇到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要通过临时救助及时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增强对解决“三保障”问题的支持作用。

10.加强与农村低保、特困政策的衔接。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可以视情先给予临时救助,及时缓解其生活困难,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审批,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应救助范围。

五、全面落实农村贫困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要求

11.组织开展照护和托养工作。为年满16周岁以上有长期照料护理需求的建档立卡和农村低保重度失能残疾人提供照护和托养服务,采取居家照护和日间照料的,按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在残疾人综合托养服务机构托养的,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机构补助;在农村公办养老院托养的,按每人每月1200元的标准给予机构补助。

2020年个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书2

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建立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开展结对帮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队实际,特制定xxxx年扶贫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

通过结对精准帮扶工作,实现帮扶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通过三年扶贫攻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促进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

二、夯实基础工作

(一)摸准底数。结合挂点村实际,根据《精准扶贫调查核实表》逐村逐户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进一步核实其家庭人口、资源状况、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劳力状况、技能技术等情况,实事求是逐户登记,坚决杜绝办事不公、优亲厚友行为,确保贫困对象的真实性、准确度。

(二)科学分类。在摸准底数的基础上,逐一分析梳理出因病、因残、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以及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意愿不足等具体致贫原因,全面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科学划分类别,因户施策、“量身定做”针对性强、组合式的帮扶措施,建立帮扶档案,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保障帮扶、基础设施帮扶等方式,帮助其脱贫致富。

(三)建档立卡。针对结对帮扶对象,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核实好的精准扶贫调查核实表,一式二份,结对干部自己留一份,单位存档一份,为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建立扎实基础。

(四)动态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贫困户脱贫进展为依据,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实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三、落实帮扶措施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摸实致贫原因,抓准帮扶措施,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有效推进。

(一)落实好产业帮扶。在各个贫困村选择适合本村发展的优势产业作为帮扶产业,重点帮助贫困户发展猕猴桃、油茶、蔬菜、花卉苗木等农业主导产业和发展茶叶、有机稻等特色产业。在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到户的基础上,结合村情和贫困家庭人口、资源、技能、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意愿,选择有利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形成“一村一品”格局。

(二)落实好就业帮扶。加大培训力度,组织贫困家庭原有和新增劳动力参与“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金蓝领工程”,订单式技能培训,让有条件的扶贫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积极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转移就业;引进和培育一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企业,帮助贫困对象在本地就近就业。推出一批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对象就业。

(三)落实保障帮扶。加大教育扶助力度,要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长期助学计划,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困难家庭助学措施,确保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而辍学;加大卫生扶持力度,对因病致贫的对象,要按规定实行大病救助,确保贫困对象看得起病,不因疾病加重负担。加大对因灾致贫家庭的扶持力度,及时落实临时救助,给予物资、资金等扶持。加大托底保障力度,对符合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四)落实好基础设施帮扶。从贫困群众要求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入手,因地制宜选择项目,帮助改善贫困村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夯实发展基础。重点确保住上“安全房”,喝上“放心水”,推进贫困村通组公路硬化。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治理垃圾和污水,改善贫困村生活环境。加大搬迁移民扶贫力度,积极帮助生存环境差的贫困户向中心村、集镇、城区园区转移。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城管局结对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局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黄官春同志为组长,成员由许冰、熊辉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文件起草,信息收集,制度建设,指导督促等方面工作。单位主要领导为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亲自研究部署、组织动员进村入户,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工作组组长为直接责任人。

2、实行结对帮扶。按照正科级领导结对帮扶3户,副科级领导结对帮扶2户,一般干部结对帮扶1户的工作要求,结对帮扶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见建档立卡干部结对帮扶表)

3、落实帮扶责任。各局属单位要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研究结对帮扶工作一次以上,单位分管领导每月驻村不少于5天,一般干部每年上门联系贫困户4次以上,做到及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

4、示范带动帮扶。要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切实深入到村、组户,通过摸清况,理思路,拟计划,找项目等方法,实施帮扶脱贫,使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成为我局干部职工扶贫工作的示范点。

5、发挥优势帮扶。要因地制宜帮扶,根据各村、各户实际情况,结合扶贫政策,我局干部的优势进行扶贫,用好单位对口支援,对口帮扶政策,发挥对口支援单位职能优势,搭建好项目支援,产业发展平台。

6、考核督查到位。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局属各单位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对其实施单项考评,帮扶成效好的给予表彰,工作不力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通报批评。加强对局属各单位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考核,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落实,实现“三年脱贫、同步小康”奋斗目标。

2020年个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书3

前期准备:调查病患,老弱病残,年轻劳动力数量,主要经济来源,和当地资源。

一、经济

1、工作

(1)解决空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联系XX工业园区,XX电子厂,XX厂等接收工人,工厂车接送和待遇福利问题。

(2)定期做一些工作培训讲座。

2、促进自主创业。

(1)农业副业(渔、林、牧),鱼塘和家禽养殖,果园与观光旅游、蜜蜂、鸟等,种植观赏树或者花卉等

(2)餐饮业。粮食、蔬菜等运到澳门或者市区的大超市统销。甘蔗,香蕉,荔枝,芒果,西瓜,龙眼,黄皮等水果认证品质,无害种植成立品牌,运往北方统销。

(3)旅游业。建立公园,果园,游乐园,亲子园,放生园,酿酒园,动物园等小片区。

(4)服务业。建立农家乐,当地居民农居所。成立自治村民小组。

(5)运输业。利用是机场高速的出入口,发展运输业,招商引资一些大牌快递公司。或者高速公路休息站。

(6)成立创业资金。帮助当地居民开小店。特色美食一条街,特产和农色风味,海味。

二、教育

1、支教。成立一帮三学习小组。

2、村里定期组织文化讲座,地点可以在祠堂。

3、成立公共图书馆。书的来源可以到收废品站回收。

4、成立第二课堂资金,每个月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或者看教育大片电影。

三、生活

1、特殊照顾。老年人、孤寡老人、精神病人等。

2、成立志愿者服务中心。

3、可以建立老年人公寓。

4、建立公益中心:公园,健康设施,超级市场等。

5、修路。

6、宅基地的修建。成立集体小产权房。

四、其他

1、利用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山林,鱼塘,特色小吃,形成农家乐,发展旅游业。

2、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和种植经济作物。

3、解决村里空闲人口的就业问题。

4、治安管理问题。

2020年个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书4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扶贫帮困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为根本,扎实开展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确保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学院的精准帮扶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精准原则。广泛排查摸底,严格标准和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情况,精准确定帮扶对象,结亲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到人,确保“扶真贫”。

(二)坚持帮户原则。以贫困户为单元,对每个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开展结亲结对帮扶,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包括项目、资金、物资和技术等,实行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不走人,确保“真扶贫”。

(三)坚持发展原则。坚持扶志扶根扶本,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坚定发展定力,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落实改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落实致富项目,发展增收产业、寻找增收门路、提升增收能力,通过发展加快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三、帮扶内容

(一)改善生存条件。参与结亲结对帮扶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出行、吃饭、穿衣、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两不愁三保障”方面问题,帮助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条件。

(二)发展增收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努力探索构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三)增强致富本领。加大贫困群众教育培训和转移输出力度,帮助贫困群众成为具有增收致富技能的新型农民,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将帮扶对象纳入各项惠民政策保障范围,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四)提高幸福指数。坚持物的扶贫与人的扶贫有机结合,将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与开展“洁净水”行动、依法治村、文明创建、文化进村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把改善贫困村贫困户人居环境与提振精气神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贫困地区“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神气”,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四、帮扶方式

(一)参与帮扶人员。学院所有在编人员(近三年即将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除外)。

(二)结对帮扶对象。武胜县石盘乡边岩村76户贫困户,武胜县鸣钟乡小寨村56户贫困户,武胜县万隆镇跃进村81户贫困户,武胜县鼓匠乡东原村54户贫困户,武胜县永胜乡平桥村79户贫困户,武胜县真静乡真静村66户贫困户,共412户贫困户。

(三)结对帮扶时间。xxx年至xxxx年,一定三年不变,对象不脱贫、结亲不脱钩、帮扶不走人。

(四)结对帮扶方式。院级领导定点联系1个贫困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每人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其余在职人员(近三年即将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除外)每人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详见附表)

(五)30岁以下青年教师(干部)定期下派帮扶行动计划(方案另行印发)。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学院成立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平任组长,其余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院纪委办公室,沈邦兵兼任办公室主任,刘春红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纪委办公室其余人员为成员,负责该项活动的日常工作。

(二)整合扶贫力量。各系、各部门要按照“城乡统筹、全面帮扶”的要求,实行“一对一”参与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统一整合“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和“走基层”、“三联五帮”“双联”、定点扶贫、民政救助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扶贫帮扶工作。

年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篇7

一、铜仁市“十二五”减贫工作成效和现实贫困情况

“十二五”期间,铜仁市共减少贫困人口减少贫困人口102.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3.21个百分点,有7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125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的4002元增加到2015年的6962元(1)。铜仁市取得了脱贫攻坚工作连续六年贵州省第一的快速发展稳步发展的良好成绩,发展速度在武陵山片区位列前茅。铜仁市着力实施精准扶贫,创建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考核和精准管理的“四个精准”机制改革的铜仁经验成为全国“样本”之后,不断探索富有特色的“铜仁经验”。

但是,贫困与发展仍然是铜仁市的基本市情。铜仁“扶贫云”数据平台信息显示,截至目前,铜仁市有贫困县10个,其中贫困村1565个,其中一类803个,二类435个,三类327个;贫困农户19.1万户58.32人。从致贫因素看,缺技术、因学、因病、缺资金为致贫主因。其中缺技术占贫困人口的19.95%,因学占贫困人口的22.44%;因病占贫困人口的23.42%,缺资金占贫困人口的11.14%(2)。

2016年,铜仁市计划实现贫困村退出453个,减少贫困人口20.7467万人,2011—2015年已实现“减贫摘帽”的县及乡镇贫困发生率降幅不低于4.3个百分点(3)。

二、铜仁市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展的意义

(一)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责无旁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一轮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也是实现全面小康,不让一个人掉队的重要举措,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已形成共识,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强势推进,务求实效。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互为一体,精准是手段,扶贫是主体,脱贫是目的。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具有基础性、先决性和关键性作用,确保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困难群体顺利完成学业,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能力,促进铜仁市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和极强的迫切性。实现精准扶贫的关键就在于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教育工作者投入精准扶贫工作中责无旁贷。

(二)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大有可为

根据国家部署,“十三五”期间要实现7000万人口脱贫,其中,3000万人通过产业脱贫,1000万通过就业转移脱贫,1000万人通过搬迁实现脱贫。不论是产业脱贫、就业转移脱贫还是搬迁脱贫,要想取得预期的成效,绕不过去的点就是给予具备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者以就业技能,这是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也是中高等教育尤其是中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蓝海。在国家扶贫攻坚战略中,教育战线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可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加强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通过保障教育机会,努力为贫困家庭拔掉“穷根”;二是建立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贫困家庭就学资助全覆盖体系,不让贫困家庭子女因贫困而失学;三是加大职业教育扶持力度,保障贫困家庭子女通过接受高质量的职业实现就业脱贫;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对三农的支持,提升农民从事农业和其他产业的技能,推进农村全面实现小康;五是实行贫困生招生倾斜政策,为贫困生提供更多入学机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鼓励企业与各类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以“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等形式开展岗前技能培训、转岗技能培训等,鼓励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支持为相关单位实行订单、定向、定岗培养,探索实行政校行企多方共育,通过高水平的教育,保障贫困家庭子女的高质量就业,实现“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

三、铜仁市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七位一体化”路径选择

精准扶贫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造血式的精准扶贫脱贫机制,教育是开发农村贫困群体潜在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通过培养其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改变弱势群体及其后代的弱势地位。可以说,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是解决农村贫困群体问题的根本出路。在扶贫脱贫史上,具有普适性的一个目标就是,把外界扶助转化为内在的自我救助。以农村贫困群体的教育问题尤其是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精准扶贫脱贫的切入点,构建教育精准扶贫的“七位一体化”工作路径,提升弱势群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使他们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致富,把解决农村贫困群体相关问题落到实处,实现铜仁市农民教育提升与精准脱贫协同发展,助力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的全面实现,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政府扶贫统筹规划一体化

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大扶贫思想,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维合一,以思想扶贫为切入点、党建扶贫为先导、技术扶贫为引领、产业扶贫为重点、园区建设扶贫为基础、教育扶贫为支撑、金融扶贫为纽带、电商扶贫为特色、生态扶贫为助力、行业扶贫为抓手,社会扶贫为辅助,统筹安排多层次跨部门协同扶贫工作,并依据致贫因素多层次特征,抓住技术能力贫困、资金瓶颈等致贫主因,因户施策,辩证施治,把精准扶贫开发与生态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和铜仁市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建立扶贫产业与贫困户利益紧密连接机制,重点发挥铜仁市高校专业技术资源优势,加强对村委主任、支书以及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的培训,借力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行动,坚决落实“五个一批”部署,创新“政、校、行、企、户、人”多主体协同发展的教育扶贫模式,通过教育扶贫探索电商扶贫、生态扶贫等弯道取直的新路子,凝心聚力创建具有铜仁特色的扶贫模式。

(二)跨行业部门联动一体化

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聚焦靶心、统一领导、协同联动是精准发力的关键。全面落实贵州促进精准扶贫“1+10”文件精神,采取“政府统一规划、部门协同合作、教育机构积极投入、行业专业管理、农民参与实施、效果专家考核”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区域、市、区(县)、乡(镇)、村”五级政府联动,“扶贫办、教育局、农委、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农牧科技局、农业推广站”协同合作,“扶贫园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参与农户”携手联姻的跨行业多部门工作格局,达到“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指导到位、宣传有效、参与主动、管理精细、增效显著”的示范推广效果,打造“聚焦靶心、精准发力”的精准教育扶贫典型。各市、区(县)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短信、微信、手机报、宣传画、宣传横幅、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提振贫困群体脱贫的信心,便利地利用可获得的精准扶贫脱贫资源,助推农村居民脱贫致富。

(三)多渠道资金捆绑一体化

以教育扶贫为突破口,围绕教育扶贫所对应的产业、基地、贫困户状况、生态环境、交通及水电基础设施条件等,综合考虑扶贫所在地致贫因素和发展重点,着手建立政府扶贫资金整合机制,统筹安排辖区内外各类扶贫资金,统筹各类扶贫资金和农村发展资金捆绑使用,加强中央、省级相关涉教和涉农资金与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特色产业发展扶贫基金、公益事业扶贫基金的有机衔接,做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规模效益;用好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政策性贷款,充分发挥扶贫开发基金会等平台作用,引导鼓励各类金融及社会资本加大对教育精准扶贫的投入力度。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资金,也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和贫困人口变化情况,完善资金精准使用机制,精准有效使用资金。积极探索开展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机制创新,借鉴易地扶贫搬迁筹资模式,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有效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帮扶资金参与脱贫攻坚,实现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立体化综合性扶贫。

(四)扶贫云供需信息一体化

搭建一体化的贫困对象动态信息管理平台,是正确识别贫困对象、摸清扶贫底数、掌握致贫主因、了解扶贫需求、实施“点”上精准扶贫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创新打造的贵州省“扶贫云”平台,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对象,对症下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对象精准、原因清楚、管理规范,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从根本上帮扶解决生计问题,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当贫困群体存在生活贫困时,供给现金或实物的扶助;当贫困群体缺乏服务时,给予服务救助;对具有心理困惑和内在思想观念贫穷落后的贫困群体,需要提供制度性的心理疏导和转变思想观念的心理扶贫;对缺技术和技能造成的贫困群体,提供相应的职业教育支持,以期有效提高扶贫供需匹配度。

可以搭载扶贫云系统,开发教育扶贫云端数据平台,发布供需信息,完善“户、村、乡(镇)、区(县)、市”一体化电子信息档案,增加教育扶贫供需信息,实行“国家、省、市(州)、区(县)、乡(镇)、村、户”七级联网运行,实现网络化管理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推进和开展精准扶贫,加强教育扶贫过程质量监控。也可依托铜仁市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构建统一的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渠道,建成包括贫困生资助体系在内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助推教育扶贫精准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线上共享。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铜仁市内农村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达100%;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实现铜仁市农村中小学普通教学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级配备率达100%;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中小学教师和初中阶段以上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交流学习。实施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深入广泛应用,让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学生接受良好教育。

(五)多元扶贫功能融合一体化

基于不同扶贫需求组织实施的不同扶贫项目,具有不同的扶贫功能,进而产生不同的扶贫效益。多年的扶贫实践经验证明,只有找准穷根,聚焦提升贫困对象“可持续增收能力”这一核心需求,以农村产业扶贫增收为重点,实施一村一特、一户一策、一乡多业、主业支撑、市场导向、科技引领,转变粗放扶贫模式,整合不同功能的扶贫项目,创建基于贫困对象核心需求的大扶贫格局,聚焦一点,精准发力,协同配合,实现不同扶贫功能在“点”上聚合,进而推动精准扶贫良性互动,提速升级,由消除绝对贫困向消解相对贫困转变。铜仁市碧江区于2015年率先启动和探索试点此项工作,具体做法是:围绕因病、因学、因资金缺失、发展能力不足、文化素质偏低、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发展滞后等多元化致贫因子,区委区政府按照“聚焦主业、增加收入、提升能力、各有侧重”的总体思路,统筹布局和安排各类扶贫事业,实现多元扶贫功能融合一体化。具体而言,即党建扶贫侧重扶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思想扶贫侧重扶观念,唤醒农民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科技扶贫侧重扶技术,提升农民技术使用能力;教育扶贫侧重扶智力,提升农民发展才能;文化扶贫侧重扶思想,增强农民发展意识;产业扶贫侧重扶收入,增强农民发展积极性;资金扶贫侧重扶动力,提升农民自主发展实力;行业扶贫侧重扶发展,赋予农民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六)多层次教育扶贫一体化

立足当地教育扶贫需求,切实整合普通高校、各级职业院校、各级广播电视大学、社区教育中心、培训中心、行业协会、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以重点高校、重点专业、重点师资为抓手,以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络构建为重点,强化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的统筹和综合利用,有机整合铜仁市教育资源,构建以重点高校和电大为龙头,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技术推广学校、民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市民学校和农家书屋为基础的教育网络,形成高、中、初三级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在校学生培养与短期技术培训结合,中职生培养、高职学历教育与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公办与民办兼顾,多元化、多层次、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改善区域性的教育发展困境,推动教育资源更精准地向贫困地区倾斜,探索针对贫困家庭需求的精准教育扶贫,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心理教育帮扶,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效益上的乘数效应。

要充分注重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以农民为主体开展脱贫工作,引导农民参与到职业教育培训的整个过程当中,参与到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在引导和实施的过程中,从脱贫工作的汁划、筹备,直到脱贫工作的开展及脱贫结果的评估,都必须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为根本依据,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发挥职业教育与培训解决农民问题的有效性。

(七)多主体监管考评一体化

为不断强化扶贫效果督查监管,在财政督查、纪委督查、金融机构督查与扶贫办监管协同对扶贫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的效果进行定量考核的同时,也可以全面面向社会通过优选选择第三方机构选择,评价工作全面委托,保证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打破地方政府和农户的信息垄断权,避免信息失真。坚持择优委托,坚持科学性,在推进过程中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把握节奏,注重实效,扩大影响”的原则,重点加大对精准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工作的监管力度,注重督查结果运用,密切监控资金流向,严防挪用和套取国家扶贫资金的现象,在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的同时,提高社会群体对绩效评价的认识和项目运行质量。通过第三方绩效评价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更好地改进工作提供依据。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列为铜仁市各级政府民生工程工作年终考核内容,将教育精准扶贫内容纳入对各级政府和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考核内容。教育精准扶贫实行“月报告、季督查、年考评”的工作机制和市级重点督查、县级定期巡查的督查机制,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再辅以抽查和倒查方式督查,对主管、分管和直接工作人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表现作为提拔和重要岗位任职的重点考核指标,对各区县每季度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评比活动,进行综合和单项指标排名,以比促学,以学促进,切实加快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进程。

摘要: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铜仁市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减贫成效,教育在铜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意义重大、责无旁贷、大有可为,研究总结现有的精准扶贫铜仁模式,再以农村贫困群体的教育问题尤其是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精准扶贫脱贫的切入点,构建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七位一体化”工作路径,是实现铜仁市农民教育提升与精准脱贫协同发展,助力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的全面实现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七位一体化”,协同

参考文献

[1]游明伦,侯长林.职业教育扶贫机制:设计框架与发展思考[J].职教论坛,2013(30):19-22.

[2]职业教育订单培养精准扶贫大有可为[EB/OL],http://news.163.com/16/0307/10/BHI2415F00014AED.html

关于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探究 篇8

摘要:我国的扶贫相关工作在这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过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的扶贫任务仍然是很艰巨的。我国的目标是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距离现在就只有5年的时间而已了,因此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很紧迫的。我们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将扶贫战略有针对性的调整,稳定落实好“真扶贫,扶真贫”的相关工作。本文主要围绕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展开探究。

关键词:精准扶贫;战略;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66-01

一、将贫困人口的识别方式进行升级

第一:贫困识别包括了贫困率以及失业率等等多项指标,因此它是作为一个综合系统来进行运用的。但是在我国的扶贫工作中,我国为了能够高效的开展“精准识别”,从而根据一定区域的收入贫困线来参考。因此,应该改变传统的识别贫困的机械模式。这就需要在我国现有的贫困人口规模基础上针对性的建立一些与贫困识别有关的制度从而更好更快的将贫困人口数量和规模修正并确定。不仅如此,要一视同仁的看待扶贫工作中的集中片区以及片区外的贫困群体,这样不仅能够大范围的帮助贫困人口,还能高效的将扶贫工作的识别性以及帮助性最大效率的发挥出来。

第二:在原有的识别方式基础之上朝着“准确度高、易操作且成本低”的识别方向前进,为了将贫困人口的变化适时地、有效的监测出来,就应该要最大效益的考虑到行政成本的增加。举个例子,就拿贵州省威宁县来说,该县识别贫困人口的主要方式就是“四看法”,这个“四看法”主要是看房子、看家里粮食、看家里劳动力以及看家里读书人。这样能够准确地、最大程度地将贫困人口数量以及规模识别出来。

第三,将横向识别的“参与式”这种识别方法逐步的推广实行,通过同一个村子里的居民们自行评选,或者使居民自己申请贫困户以及居民推选贫困户等等方式来让其他居民清楚地知道并了解真正的贫困户是谁,从而通过一系列的评选过程来确定相关的扶贫对象。

二、有针对性的、符合实际的探索相关扶贫路径

我国的贫困人口还很多,就目前的扶贫形式来说,我们还应该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寻求更为合适、有效的扶贫方式。第一,通过生产方面和就业方面的相关性,可以扶持这两方面的发展从而使部分贫困人口通过劳动力实现脱贫。并且,还可以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产业,并发展特色产业连带的相关工作。第二,重点解决移民搬迁这一类贫困人口,寻找发展条件比较好的地点让他们搬迁过去,这样一方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又能够改善贫困人口的生计问题,一举两得。第三,对于一些丧失劳动力的贫困人口,要通过低保政策来对他们进行生活上的支援和帮助。第四,对于一些因为生病致贫的贫困人口,要通过医保政策来帮助他们解决医疗费用问题,同时在后续的生活问题上,还可以给予这一类贫困人口生产与就业方面的帮助。

为了能够在2020年使农村人口全面实现脱贫,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贫困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扶贫工作。与此同时,要通过“施工图”、“进度表”、“工作台账”来对我国的592个重点扶贫工作县进行脱贫工作。同时,在扶贫工作进行的每一个过程当中,要将所有的工作流程、目标任务、帮扶措施以及帮扶干部名单等全部公示到墙上去,要做到扶贫工作透明化。在进行扶贫工作的同时要明确工作任务以及把握工作时间,保证扶贫工作从集中攻坚上升至巩固提高直至最后的全面消除贫困。

三、将相关的扶贫管理机制建立并完善

(一)为了能够高效的实现精准脱贫,要将主要重心放在“扶贫对象退出机制”上。同时,在贫困户脱贫以及贫困村县脱贫之后,相关的退出程序以及退出标准要根据要求来进行,做到严格实施。在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的时候主要考核社会保障现状、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水平、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减贫人口数量以及贫困群众增收等几个方面,并根据考核这些方面得出的结果更好的进行相关扶贫工作。同时,根据省级下达的指标为基准,在对不同情况的贫困地区要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以及扶贫方式。鼓励相关贫困县更早的完成扶贫工作,在提前完成任务的县区可以继续享受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其他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县区就要受到否决,通过这种压力促进贫困工作的高效完成。

(二)为了能够有效的开展扶贫工作同时推动扶贫工作更好的发展,有关机构和部门要构建相关的扶贫工作平台。就目前情况来说,省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的是指导和监督方面的工作,因为县级地区已经能够审批扶贫项目了。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在扶贫工作上的原因,扶贫工作的透明度、效率以及可持续性往往不尽人意,因此要构建一个社会扶贫服务平台就迫在眉睫了,这个服务平台的作用主要是将组织人员、传播信息以及整合资金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扶贫工作的开展。当然,这些措施的实行都是建立在有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服务平台当中的组织人员相当于一个社会力量,他们能够在政府的引导之下志愿的参与到特定的扶贫工作当中去。信息传播功能指的是能够将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贫困区域的扶贫工作信息以及贫困信息发布到某些平台上,促进社会的发展循环。资金整合功能主要是进行融资方面的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拓宽扶贫工作各方面的项目渠道,还可以高效的管理扶贫工作的相关资金。

(三)就新时期的扶贫工作来说,主要的力量就是金融扶贫措施,这种时候就要对小额贷款工程进行大力支持,在每个乡镇点以及贫困村设立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建立健全各类与贫困户生活息息相关的风险补偿基金,与此同时还要加大贫困村的扶贫互助资金力度,让居民们更早脱贫。

参考文献:

[1]韩雪峰;王春宇;农村贫困人口走出贫困的路径[J];辽宁经济;2009年05期.

[2]王思铁;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年04期.

2016年健康教育年度工作方案 篇9

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健康文明素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抓紧抓实的工作内容。

一、目标

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我局职工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对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 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内容

(一)充分发挥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广泛动员各站室、各建筑施工企业有关人员参与。

(二)制定并下达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制订相应计划组织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员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为健康教育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

(三)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如宣传栏每季更换一次(每年出刊12期以上)。积极征订健康书刊。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对全局领导干部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年一次,使全局干部职工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五)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

针对系统内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结合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经常性指导。

(六)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

(八)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并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三、时间安排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家庭急救与护理。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哮喘病、老慢支等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和4.25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重点开展社区卫生公德、卫生法规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教育。

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科学使用碘盐、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七月份: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识、科学育儿和社区常见病的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十月份:结合全国防治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十一月份:结合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糖尿病防治、糖尿病合理膳食的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结合12.1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穿插四期与中医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康教育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的服务手段,是拉动保健需求的根本措施。主管领导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工作重要日程,实行目标管理。

(二)健全网络、抓好培训。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员的工作能力。通过定期的检查指导和年度考核等形式,推动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三)做好评估、注重质量。要针对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教育评价。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五、总结评估

上一篇:优秀团员陶悦下一篇:公司保卫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