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依恋-心情随笔

2024-05-11

家的依恋-心情随笔(共8篇)

家的依恋-心情随笔 篇1

家的依恋-心情随笔

梦中的我,常常在老家的小院留恋。依然是儿时的模样,在院子里肆意的奔跑,快乐的玩耍。醒来时,总是惆怅满怀。小院,因父母的搬离,在岁月的浸染中,已经日渐破败。我的小床,我的摇篮,我的书籍,我的画卷,早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在墙角旮旯里沉淀。亲手栽的桂花,腊梅,已成了大树,正蓬勃的生长。家,成了我梦中的挂牵。

上次回家,又穿过杂草丛进到屋里。看着熟悉的一切,往事在脑海里一一浮现,心情变得沉甸甸的。承载多少欢乐的灶台,已经垮了一大半,仿佛又看到妈妈在灶台前忙碌,我们四姊妹围在妈妈周围,眼睁睁的盯着妈妈的一举一动,闻着饭菜的香味,不停的吞咽口水。幼时的`我们,因为爸爸妈妈的慈爱,并没有受过多少苦,在父母的宠爱中日渐长大。我工作时领的第一次工资,爸爸用来修了一间屋子,成为我的卧室,还做了一张当时时髦的高低床。记得那时,我们全家人都忙碌着,兴奋着,再苦再累都不觉得。弟弟的自行车还挂在厨房的墙上, 还记得为了练骑车,不通公路的田间小道就是他的练习场,好多次从田坎摔下来,居然也练就了高超了车技。给爸爸买的藤椅还在屋中间放着,长时间没有打理,藤条已经受潮,轻轻一碰就断了。房顶掉了很多瓦片,墙壁也早已歪歪斜斜,看来,它们已不堪重负了。

如果不是爸爸妈妈年岁日渐增大,身体每况愈下,他们肯定不愿意从小山村走出来。可是,儿女都不在身边,让老人在家我们如何放心呢。好在离家并不太远,总有机会回去看看。

前几天小叔叔打电话来说,准备把公路修到家里,多年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虽然费用是自己承担,但值得。是不是回去把院子重新整理出来呢?

家的杂文随笔 篇2

清晨,我在床垫上醒来,还有点迷糊,一翻身被一双放大的拖鞋戳着鼻子,才反应过来自己身处异乡,并非躺在家里的床上。我的男人同样躺在这里,打着震天雷的呼噜。过了四十岁我就很少这么早醒了,反正无所事事,多睡一些也无妨碍。但是今天显然精神抖擞,我泄气地平躺着盯着天花板上摇摇欲坠的蜘蛛网,一反常态地细细琢磨“家”这个字眼。

说到“家”,它不是我父亲的那间房子。他那个时候在我们镇上还算是个体面人,住的却是找不到更寒酸的土坯房。有一年我们屋子地下挖出来个金元宝,在我们那贫瘠的小地方,也就刚进入七十年代,谁都还饥一顿饱一顿,挖到宝贝比现在中了彩票都罕见。他二话没说立马就跟组织反应,上面来人送了面锦旗后不久,这事儿就在我们那里传得沸沸扬扬,一个镇就那么大点儿地儿,我们家的孩子要是在路上碰上了熟人,人家指不定会抓来跟大伙儿讲讲金元宝的事儿。过了段时间,大家对这件事逐渐失去了好奇心,没成想家里又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们彻底出了名,镇上的人见到我们这些孩子不免窃窃私语:“哎,那是***家的,真可怜!”

我也就六七岁,上头有个大我两岁的姐姐,她叫大霞我叫小霞。我还有四个兄弟,最大的那个是我爸当年收养的,下面的是三个弟弟,这几兄弟的名字叫起来也跟横幅一样响亮,富国、强民、自力、更生。我们兄弟姐妹们长得全像我爸,除了更生,他的眉眼脸庞长得跟我妈一个样。可惜那个时候他才几个月大,奶都还没断。

家的杂文随笔 篇3

在都市有了新家,当然还不能忘记老家。不是因为贪念,而是因为懂得人不能够忘本的道理。老家是养育我成人的地方,是我的故乡。那里有我的亲朋好友,有我熟悉的大街小巷。亲朋好友应该偶尔也会谈论起我这一方新的小天地吧?在新家与老家之间的思念和牵挂,很多时候便是亲情和友情的体现,这些往往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老家令我怀旧,新家令我牵挂。因为有了新家,我在市区娶了新娘,也因为有了新家,我有了人生新的动力。新家是我偶尔疲惫时的避风港,而老家则是我成长壮大的根。

入住新屋,总是很喜悦的事情。毕竟一个农村孩子要到外面成家立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新家的入住,就决定了自己这一生命运的转折。我很欣喜自己当初的果断,奶奶也不止一次说,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人生因为有了新家有了新的起点,未来的道路将更长更宽。想起来也真快,这些喜悦我还来不及与亲友们分享,便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并且在相识一年之后就结婚。她从没说过房子的大小,倒是我自己总觉得有些窄——只有五十几平方。我曾经信誓旦旦地说,我会争取买一套更大的房子,但是不知未来如何。她说:“房子不需要大,温暖就好。”

新家是偶尔疲惫时的避风港,也是我前进的动力。我把新组建的家庭当做一个新起点,来谋划自己的未来。偶尔疲惫时,也会与妻子在家中泡上一壶茶,互相交谈和讨论迷惑。婚前,偶尔邀请奶奶来家中小住,祖孙俩畅谈亲情和养生,不亦乐乎。婚后这两年奶奶的脚经常风湿,加上我与妻子都有单位,便没有邀请奶奶来居住,奶奶说:“我年纪大了,在哪住都一样,你有了自己的家庭,好好过日子就好”。虽然如此,但新家还是因为有了奶奶居住过得回忆,变得更加温暖、亲切。为了这样一份温暖和亲切,也为了让妻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我必须更加努力的工作,尽好为人孙儿、为人丈夫的责任。

家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篇4

对于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一点,但是其中的孤单,我也不能尽然体会。但是,对于孩子多的家庭的困窘,我却深有感悟。

我一直未隐瞒,我家是国家计划的反面教材,严重超生。我排行老三,上有两位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二十几年前,我降生了,那时还没有弟弟妹妹。

农村家庭,父母没有勇气和能力在上世纪80年代下海或者出门打拼,而且在小山村里守着那几亩黄土,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当时的家庭是那么庞大,有爷爷奶奶,有大伯和大伯娘,还有堂哥堂姐。还有爸爸妈妈姐姐们,以及即将到来的妹妹和弟弟们。

我们住在由一个门进去的瓦房村落小寨里,有两层楼的祠堂,有长长的巷子,两边是规整的单房间。巷子的末角,就是我家的厨房,静静地蹲坐在院子的一角。

爸妈管理家里的农田,农田种着稻谷,玉米,花生,甘蔗,还有各类蔬菜瓜果。奶奶会尽力帮忙,还负责早餐烹煮,家里猪圈里的猪,也是依仗奶奶。爷爷,嗯,负责放牛,还有晚饭。

小时候,我特别爱吃番薯。那时没有紫薯、红心番薯等那么多种类,就是一种紫红色外衣,蒸熟后里面是淡青色又像淡黄色的番薯。番薯秋收后,屯在家里床底下(没有地方放),等里面的淀粉酝酿成糖分,挑出来洗干净,锅里一蒸,香甜可口。这是我每天醒来必做的事情,必吃的食物。后来,姐姐说从我会吃东西起,到六七岁,早上都要拿个筛子装着番薯坐在门槛上吃,还跟姑姑的女儿——比我小几个月的表妹抢着吃。

那时候,二姐还在外公家,小姨子们也还没出嫁,舅舅也还没结婚,二姐在那里跟同年龄的堂舅舅们玩。

我觉得,小时候的我才是一个吃货,长大了,却挑食了。

小时候的家,没有辣条,没有娃哈哈,也没有优乐美和奥利奥,只有各种农产品和野生水果。地里的青瓜清脆香甜,树上的果子红硕飘香,还有爷爷放牛时从山里摘回来的金娘子。清澈见底的溪流里,我们会拿简陋的破渔网捞灵巧的小鱼小虾。奶奶腌制的酸菜和豆角、竹笋,可以喝好几碗白米粥。把捞回来的小鱼虾洗干净,然后从梁底藏的菜坛子挖半碟子的豆角和芋杆干,放锅里拿猪油爆炒,放些小辣椒,又是家里堂兄弟姐妹的美味佳肴。自家养的鸡和鸭,逢年过节宰杀一两只,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围着吃饭,总是执行“光盘”行动。

我小时候特别爱吃鸭肉,对带着血红色的鸡肉避而远之。但是,对鸡鸭的钟爱,仅限脖子部分,情有独钟。童年记忆里有鸡腿鸭腿吃的经历,屈指可数。现在可以自己买想吃的鸡腿,却没有了小时候几个兄弟姐妹们抢的乐趣。

我一直不怕吃肥肉,觉得一块肉类的菜。可以够我送一大碗饭。

小时候,爸爸会一个星期买半斤左右的猪肉,但是不多,还是肥肉的偏多。刚开始有记忆里,是爷爷负责做晚饭。我觉得爷爷是美食家,做的饭饱满有嚼劲,蒸的水蛋总是香嫩可口,还有辣辣的调酱。最爱的,就是他做的蒸辣椒,伴着嫩嫩的、切成均匀小段的姜茎叶,配上豆豉,简直是大爱的美食。

老屋前面有个三亩大的池塘,活水,有源源不断冒水的泉眼无数。池塘边有青翠的竹林,还有冬瓜棚,还有高大的石榴树,高大的甘蔗林。池塘中央有芦苇,茂盛得可爱。

清晨,放开笼子,鸭子左右摇摆地穿过巷子,出了门口看到池塘,就展翅扑棱飞向池塘。傍晚,他们会成群结队回家。

池塘边和芦苇丛,就是我们这些小孩觅食的好去处。甘蔗林里,竹子根部,还有池塘芦苇丛,就是鸭子或者野鸭和一些鸟类下蛋的好去处。在池塘边的还好,直接去捡,也不分彼此,捡回去分。在芦苇丛的,我们就把芭蕉树干绑一起,扔水中,拿根竹竿撑着去丛中捡蛋。一不小心,还会落水。

池塘边的石榴树很高,不知道长了多少年,树根已经蔓延半个池塘。石榴成熟。我们小孩就爬上去摘,下面的人就把衣角张开,接上面扔下的果子。有时候树上的人站不稳,直接从高高的树上摔下来,半个身子扎进池塘的淤泥里。哈哈,脏兮兮地挣扎起来,等着被大人责骂。

池塘边长着茂盛的水草,一路向水塘中央扩展,草根在水下蔓延。大伯会把枯萎的竹竿带着枝丫扔进水里,水中的青螺顺着枝条网上爬。那时,最美的美食就是嘬青螺。顺着枝干,拿个水桶,挑大个的青螺捡,顺着水草根摸,一抓一把。

每年中秋节前夕,大伯会把鱼塘的水放掉三分之二,然后吆喝上强壮青年,撒开渔网,把池塘的鱼捞到旁边的小溪,留着中秋早晨卖。鱼不用拿去哪里的市场,在池塘放水打捞的时候,岸边已经聚集了十里乡亲等待买鱼。一般,大伯会把一部分卖出去,留一部分在中秋节当日才卖出去。

想家的说说心情短句 篇5

二、抬头看向远方,一路的街灯,夜空闪闪的星星,都是妈妈慈祥温暖的眼睛,一路陪着我!伴我疾行!此时,心里也有了一个强烈的想法,该回到父母身边了,他们年纪大了,再也经不住任何伤痛的折磨,回到他们身边,在他们眼皮底下生活,吃着他们做的家常便饭,这该是多大的幸福啊!为了父母的幸福,也为了自己每天能够睡的更安心,更踏实,我想自己尽快结束漂泊异乡的生活,早日回到父母身边!

三、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一个可以为我们消除疲劳让身心休息的地方。

四、我非常喜欢我的家,不仅仅是一推开大门,海的情景、家的情致扑面而来,而是因为家里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如同大自然怀抱的味道。日子过得越久,这种味道越浓。

五、其实,我走的时候,爸爸只是目送我离开,一句话也没有说,因为要说的话,都倾注在了心底最深处!将会伴我整个旅程!

六、想家是由于分开的家,想家是因为惦念着家。好想回去看看久别的笑容,听听呶呶不休的叨念,去感触那很多久违的一切,而后再踏上行程。

七、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八、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就像个个针尖,细细的、嫩嫩的。

九、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就是他们整个的世界,而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只是一个家,可以回,也可以留在外面的世界里。却不理解,父母在家里承受了多少对子女的牵挂,多少思子之痛!

十、家,是每个人值得依靠的地方,家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是每个孩子栖息的港湾。

十一、想家是一种情怀。如今社会的是灯红酒绿,靡奢多彩,在外的人们啊,面对着这么多的诱惑,要怎样的自制力才能不违背心中的那份眷恋。在外的朋友啊,我敬佩你们这样的人,在滚滚红尘中,坚持着自己的那份情怀。永不褪色。

十二、妈妈的双手,因为长期辛劳长满了老茧,就像岁月留下的疤痕。

十三、真的要离家了,我感到无比的伤感,我不是因为怕离开而远行!我放不下的是对家的思念和对父母的牵挂,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为了一句真心话:独自在外,请放心!

十四、离家最难舍别的就是亲人了,说句老实话:女友不管有多爱你,也比不上父母对自己的爱!没错:当你远行的时候,每天对你牵肠挂肚的,每天对你内问寒问暖的,不就是自己的父母吗?

十五、每个人都会想家,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让你更想念家,想爸爸,想妈妈,想哥哥,想疼我爱我的八十岁的奶奶,想着,想着,就有了像进入梦乡的感觉。

十六、故土,游子以什么样的方法怀念故土呢?怀念故土,其实就是牵挂故土儿时的同伴,牵挂那间老屋子,牵挂那片土地。可是,游子最牵挂的仍是那现已衰老的爸爸妈妈双亲。

十七、家,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温馨的字眼。而自从有了“家”这个词,也就有了相应的漂泊,漂泊的终点却是找到自己心灵的乐土――回家。

十八、我知道,对于背井离乡的我们,这些东西,也只能是想想罢了。我们远离父母,远离故乡,只是为了寻找自己所谓的那一个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的梦想。

十九、想家了,想那抹黄晕的灯光,傍晚看到,多冷的天气,都会有一股暖流流进血液,流遍全身,冻得发麻的腿,就有了用不完的力气,飞奔着回去。

外婆家的青团的生活随笔 篇6

每逢四月清明节,我们都要去祭奠先祖,赏花踏青。当然在这个春天的节日里,也少不了一样特别的江南美食——青团。北方的很多小朋友可能都没见过,更不用说亲手制作了,那么就让下面这位同学来教教你们怎样做成好吃不黏牙的青团。

又是一年清明到,古诗云:“清明時节雨纷纷。”果真淅淅沥沥的`春雨一直下个不停。我和妈妈依然按照原计划去乡下的外婆家,因为去年就和外婆说好了,今年我要亲手做青团!

刚到外婆家门口,我就迫不及待地下了车,拎起外婆准备好的小菜篮子,快速地换好鞋,急匆匆地跑到房子后面的菜园里,开始找做青团需要的艾草。外婆告诉我怎么辨认可以吃的艾草。我按照外婆的示范,轻轻地掐断刚长出来的嫩草叶,放到鼻子下面闻闻,一股艾草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我的脑子里立刻闪现出冒着热气的草绿色的青团,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我们三个人采了满满一篮子的艾草。

回到家,外婆首先将艾草拎到池塘边,将里面的泥土、枯叶子全都清理掉。洗好后,外婆端来一个木盆,将艾草倒进盆里,然后使劲将艾叶揉成一个个团子,深绿色的艾草汁就在这个过程中被揉出来了,并且散发出一种非常好闻的清香!外婆再将艾叶剪碎,倒进糯米粉,混合着艾草汁均匀地搅拌。这个过程很费力气,妈妈也开始帮外婆一道揉面团了。我眼巴巴地看着,心里很是着急,想加入其中一起动手,当然也想将青团早点吃到嘴里。

终于,揉面团工作结束了,可以包馅了!我赶忙揪了一大块揉好的面团,先捏成窝窝头的形状,小心翼翼地将红糖和芝麻填进去,再慢慢地捏成包子的形状,可是我手中的面团总也合不拢,无奈之下只好向外婆求助,外婆手把手教我,并向我传授经验:主要是巧用食指和大拇指的力量,在收边的时候,要用巧劲,快速地揉捏,就可以合拢起来了。在外婆的指导下,我终于做好了一个青团!心里美滋滋的。但是妈妈和外婆动作要比我快得多,转眼间已经包了一大盘的青团。而我的脸颊、鼻子上到处都是面粉,成了一个大花脸!

接下来,就是烧水蒸青团了。青团刚一出锅我就拿了一个,但是由于太烫,我不得不一直吹气。等到青团凉了,迫不及待地咬一小口,青团甜甜的、黏黏的、香气扑鼻,真是太好吃了!

写人的随笔:我们家的小彤彤 篇7

1

彤彤今年上一年级了,不喜欢做作业,每次作业都要大动干戈,威逼利诱。

彤彤,赶紧做作业!

作业超级多,真不想做!

来,先做数学口算题卡,我给你计时,我敢保证你不到五分钟就能做完。

我想先读书。(完全和你不在一个频道上)

每次等她做完作业我那个累啊!

忆往昔,姐姐上一年级的时候,一回家,就写作业,等我做完饭,她已经把作业做完了,然后我两分钟批改完,我们还能边吃饭边看电视,吃完饭,再看两集电视,或是到体育馆打羽毛球,姐姐就是在那时候学会打羽毛球的。

现在,先是吃饭慢,我们都吃完了,她还没开始呢!

按捺住胸中腾起的怒火,堆起满脸的笑容:“彤彤,我的小宝贝!我敢说,二十口你就能喝完汤!今天,我煮了你最喜欢的葡萄干!”“哇,喝的这么快!来,吃个菜!”

终于,见底了。接下来,开始奋战作业了。

啊,我累瘫了。

2

分床是件难事。

讲了很长时间的道理,就是说不通,总是小嘴一噘,哼!我就是喜欢妈妈,想和妈妈睡嘛!最后,来了句:姐姐什么时候自己睡?

一年级的时候呀!她最喜欢自己一个人睡了,每天都把自己的房间整理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你没看见现在她抽屉里的东西还是这样吗?

哦,好吧!

第一晚,平安无事。

第二晚,平静。

第三晚,妈妈,你哄我睡。

第四晚。

妈妈,我毛衣不脱。

脱吧,脱了舒服。

我不想脱。

好吧。

半夜,我听见有动静,一双明亮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烁。妈妈,让我进你的被窝。

分床失败。

3

也有幸福的时候。

我一进家门,彤彤一下从房间冲出来,搂住我,大叫:妈妈,妈妈回来啦!又是亲又是抱,幸福感洋溢满了整个小脸。

歆歆只是在边上笑嘻嘻的看着我。

爸爸在在一旁笑着说:彤彤,不用那么夸张吧?”

这也许就是姐姐说的,自从李彤歆进了这个家,她用各种方式夺取妈妈的眼球,争取妈妈的宠爱,希望成为妈妈的唯一。

4

也有坚韧的时候。

我,歆歆,彤彤一起去鬼谷子洞。歆歆,彤彤各自骑自行车。彤彤的自行车是带侧轮的,比较沉,骑着去,又回来,骑得飞快。

满心欢喜进洞,黑也不怕,陡也敢上,坡上的小路窄也灵巧地通过,浑身是土自己在小河边洗,一次噘嘴也没有,一次胆怯也没有,红扑扑的小脸上满了欢喜与兴奋,这时倒嫌我慢了,嫌我笨拙了。

妈妈,快点,我都到洞口了。

妈妈,我在前面等着你。

妈妈,你敢试试这个陡坡吗?超刺激。

这是我那个羞涩的小宝贝吗?还是那个爱生气的小女生吗?

我只要说,如果是你姐姐,她一定会... ...

你都会大声的反驳:我又不是我姐!

是啊,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质,为何要用一样的标准去要求呢?你会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写作业,会在上舞蹈课的中午就把舞蹈衣换上,会和小朋友出去半天疯玩不回来,会在妈妈闪住脚踝的时候关切地问,... ...

终于,这句话,成了你的骄傲:我又不是我姐!

作者:李燕鸽

家的依恋-心情随笔 篇8

无论是谁,从小到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不用学习就能拿年级第一,不用努力就能考上名校。

难道他们都是天赋异禀?做什么事都不需要努力?

其实不然。

听说一个同学的朋友,她就是大家口中的所谓“别人家的孩子”,每年考试都能进年级前三,上全市排名第一的高中,上122大学,毕业后又公费出国。

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人好生羡慕!

可是,她却说,她没有童年,童年就是被父母逼着看书,各种书。没有所谓的天赋异禀,只是比你更努力而已!

我们只看到别人的成绩,但从来不会去想取得这样成绩所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有句歌词是这样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举一个小时候外公和我说的一个故事。

在他还小的时候,隔壁村的`一个男孩天赋奇高,没上过私塾,但是,只要你把字写给他,他马上能写出这个字的楷书,不论字的大小,都能写得非常漂亮。

在外公那个年代,读书是很奢侈的事,会写字的人更是少,能写得漂亮的更少之又少。所以一到逢年过节,谁家要写个春联,或者谁家店要开张要写个什么吉字,那个男孩就会被他父亲带去四处给人写字赚钱。

后来,知识开始普及,会读书写字的人越来越多,而这个男孩的父亲一直把这个男孩当做摇钱树,并没有让他上学。

现在,听说,那个男孩还是个老光棍,靠种田勉强维持生计。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看重结果,而对过程漠视。

有人曾经说过,能登上金字塔顶端的只有雄鹰和蜗牛!

很多蜗牛,在别人看来,就是雄鹰,而只有雄鹰自己知道,自己只是比其他蜗牛更努力而已!

一个芭蕾舞者,她脱掉舞鞋丑陋的双脚是她努力最好的证明。

一个钢琴演奏家的手是她努力的证明。

一个书法家的那些成堆的临摹作品是他努力的证明。

上一篇:成长的作文700字下一篇:汪精卫心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