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技术操作规程

2024-09-28

钻井技术操作规程(共8篇)

钻井技术操作规程 篇1

安全钻井操作规程

一、开钻前的检查

1.开钻前检查分级负责,按有关验收规定执行。

2.检查验收不合格,四项设计(地质、工程、泥浆、井控)不齐全,分阶段主要措施未贯彻不能开钻。

3.由于检查不认真或要求不严格,留下隐患造成不良后果应由批准人负责。

二、正常作业

1.起下钻前检查与准备

(1)由司钻检查大绳的磨损与断丝情况,倒绳标准为每截面扭矩断丝不超过12丝,或采用吨公里倒绳法。

(2)司钻要指派专人或亲自检查12要害部位,确保完好。

(3)检查指重表是否灵敏,悬重与钻具的实际重量是否相符,自动记录曲线是否清晰,有无异常记录。

(4)要认真检查气路、油路与防碰装臵是否可靠。(5)内外钳工检查传动及钻机各档和低速链条。(6)井口工具要灵活好用,规格符合要求。

(7)井下工具、钻具必须由工程技术人员检查、丈量(长度、内外径)并绘出草图。

2.下钻

(8)钻头尺寸、类型、水眼要认真执行设计,入井前由司钻检查无误方可入井。

(9)钻具丝扣要清洗干净,并涂好标准丝扣油。(10)钻具丝扣规范与配合接头磨损情况,技术员要亲自检查。(11)钻铤与无台阶的下井工具,下井时必须用安全卡瓦,安全卡瓦距卡瓦5厘米。

(12)钻具重量超过40吨要挂辅助刹车。

(13)下钻遇阻不能超过10吨,否则应把钻头提到遇阻井段以上小排量顶通,逐渐增加排量,循环划眼,消除遇阻后才能下钻。(14)卡瓦在以下四种情况下不能使用: a.钻具悬重超过卡瓦工作负荷的80%; b.卡瓦牙与钻具的规范不符;

c.卡瓦牙不全,卡瓦牙磨损严重,卡瓦本身有缺损或锥面变形 d.卡瓦卡住钻具后,手把快接触转盘。

(15)下钻、接单根、接下井工具一律用液压大钳或吊钳双钳紧扣,按规定扭矩上紧。

(16)起(下)钻,内外钳工要检查钻具,有问题的钻具及时更换、甩掉。

(17)根据不同井深、井径、钻具结构、泥浆流变参数计算激动压力,确定下钻速度,防止激动压力过大造成井漏。

(18)有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必须中途分段顶通或循环泥浆。a.停工一天以上; b.深井井深超过2000米; c.井内泥浆性能不好,流变性差; d.井下要进行特殊作业; e.起钻时井下有遇阻卡现象; f.泥浆比重在1.30以上; g.发生过井漏等复杂情况; h.现场有明确要求。

(19)下钻中发现钻杆内返喷或下钻1柱不返泥浆,及时按下列措施处理。

a.井口液面正常,可小排量顶通,再逐步增加排量循环;

b.井口液面下降,先向环空灌满泥浆,钻头起至正常井段,小排量顶通,逐渐增加排量,必要时要处理好泥浆后再下钻;

c.继续下钻时,仍有泥浆从钻杆内返喷或环空不返泥浆,应起到正常井段,经循环无效,进行划眼,在松软地层需要划眼时,措施应特别慎重,以免划出新眼。

d.钻具静止后环空液面继续下降,立即向环空灌满泥浆,把钻具起到套管,研究处理办法。

(20)下钻到底开泵前应先转动钻具,再小排量开泵,正常后加大排量;井无论深浅,到底开泵均应坚持单凡尔、两凡尔、三凡尔的开泵顺序循序渐进,逐次加大排量循环。

(21)开泵后,泥浆返出不正常,转盘负荷变重,停泵后立管有余压,在活动钻具的同时应有控制的放回水。如发现井漏,没有井喷危险时,立即起钻,憋漏泥浆不得超过3m3。

(22)下钻最后几柱钻杆下放要特别注意遇阻,离井底10米应提前接方钻杆开泵循环划眼到底。

3.钻进

(23)下钻到底泥浆循环正常以后,分别对两台泵的排量(冲数)与原泵压进行校核并做好记录,以便泵压异常时对比分析。(24)钻进中司钻应注意泵压变化,应指定专人每隔30min记录一次泵压,发现异常应加密记录,认真观察,发现泵压下降1Mpa应立即组织人员对地面设备,管线及泥浆进行认真检查,若无问题应立即起钻检查钻具。

(25)泵压达不到设计要求不能钻进,应查明原因。

(26)钻进中停泵要先通知司钻,待钻具提起后再进行操作,倒泵倒闸放回水要注意泥浆倒流情况,发现泥浆倒流不正常,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保持管内外平衡,不能任其倒流。

(27)采用双泵钻进时,打完单根先停一个泵,提起方钻杆再停一个泵。接好单根先开一个泵,泥浆返出正常后再开另一个泵,操作人员待泵压正常后才可离开气门。

(28)钻具在裸眼内禁止水龙头座在钻盘上进行修理。(29)在正常钻进或循环泥浆时,钻台上必须留一名钻工值班。(30)应坚持使用减震器,以减少跳钻,保护钻具和延长钻头使用寿命。

(31)当井下出现憋钻的时候,应立即调整钻井参数,直到消除或把憋跳钻降低到最低限度。

(32)根据转盘负荷的变化经常分析井下情况;根据悬重、钻时、转盘负荷、泵压、返砂、返浆、摩阻等参数变化及时分析判明井下情况,保证安全钻进。

(33)牙轮钻头出现异常应正确判明井下情况,情况不明严禁钻进,不能凑合反复试验,以防掉牙轮事故发生。(34)在复杂地层与深井阶段,有条件时钻具要加随钻震击器。4.起钻

(1)起钻前要充分循环泥浆,正常情况下至少不少于一个循环周,钻屑基本循环干净,泥浆性能合适,经泥浆技术员同意后才能起钻,但不要不管有无钻屑,长期循环浪费时间,冲坏井眼。

(2)在新井眼、遇阻、遇卡井段、油气层段、松软地层、进套管鞋前后,坚持一档车起钻。遇卡不得超过原悬重100KN,以上提为辅,下放为主活动钻具,直至井眼畅通。

(3)起钻的速度应考虑所产生的抽汲压力,通过计算不致使地层流体进入井筒,造成井漏或井喷。

(4)每三柱灌满一次泥浆,每10—20柱校核一次灌入量与起出钻具体积是否相符,发现异常及时向值班干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起钻时井口应加刮泥器,认真做好钻具检查工作。

(6)起钻时井口周围应干净,井口工具灵活牢固,严防井下落物发生。(7)每次起钻内外钳应负责钻具编号,以备钻具检查、倒换及清查,防止错乱。

(8)上、卸钻头用吊钳紧扣、松扣,严禁用转盘绷扣。

三、井身质量保障措施:

(1)全员参与,全体动员,齐抓共管,认真搞好井身质量控制工作。(2)施行“司钻质量控制法”,质量与经济挂钩,做到人人重视质量,讲求质量。

(3)地层交接面,软硬交错地层至少吊打30米,并提前卡准层位。(4)加强井眼轨迹监控,按要求进行测斜,及时分析测斜数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5)优选钻井参数和钻具组合,严格控制井斜变化,为下步施工创造条件。

(6)及时校正指重表,力求送钻均匀,加压准确,跟压及时。(7)每只新钻头到底应至少吊打一个单根,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多吊,以确保防斜打直。

四、防卡

1.钻具在井内静止不能超过3分钟,每次转动不少于10圈,上下活动距离不少于2米,特殊情况下要连续转动或上下活动,并适当改变位臵,避免定点转动、定点循环、每次活动钻具都要保证悬重、泵压恢复正常,这是根本原则。

2.设备发生故障,不能用钻机活动时要启用电动转盘或气葫芦拉大钳、活动钻具防止粘卡,若确实无法活动时应立即将钻具重量全部压在井底,维持单泵循环,防止循环失灵,同时应组织精干人员抢修设备,力争早点恢复正常。

3.钻具在裸眼内因检修设备或测斜等,钻具一般应高于转盘2米以上,严禁钻具坐转盘面,防止井下复杂,无法活动钻具。

4.在裸眼中上提钻具有遇卡现象,多为糖葫芦井眼的砂桥或键槽,故不可强提硬拔,应用小排量顶通,再慢慢增大排量,由于其它原因遇阻应采用倒划眼,慢慢上提,切忌拔死。

5.发生钻具粘卡,首先要抓紧时间大幅度上下活动(先压,后提)强行转动钻具,同时开泵循环。同一规范的钻杆可采用全压,复合钻杆采用部分悬重加压,根据设备能力与钻杆钢级在安全负荷内活动。转动根据钻杆的允许扭转圈数不能超载。上提下压不能在同一悬重、防止疲劳折断,钻具下放不要过猛,防止大钩倒挂、脱开造成更大的复杂。不要上提拉力静止,防止粘吸范围扩大,同时注意刹车,防止解卡后顿钻,活动时要有专人检查大绳和井架,下部井眼有“大肚子”时不可反复猛顿和震击。6.循环或钻进中发现井漏

(1)泥浆只进不出和总漏失量超过3方应立即起钻,起钻时要连续大排量灌泥浆,一直起到套管内。已钻开高压油气层确无井喷危险时,只有灌满泥浆,才能起钻。裸眼段是灰岩或稳定地层,且无卡钻危险时可以不起钻,适当上提。

(2)当无法判断能否井喷时不能起钻;

(3)发现井漏除立即采取正确措施处理外,及时向上级汇报;(4)发现井漏要分清漏失情况和性质,分别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7.井下出现以下情况不能继续钻进,应一方面分析井下情况,采取紧急措施,一方面向上级汇报请示处理方法。(1)钻进中途停泵上提遇卡下放遇阻;(2)接单根放不到底;

(3)停转盘有倒车现象,钻进中转盘负荷异常;(4)钻进或活动钻具泵压不正常;(5)划眼严重憋钻,划眼划不下去;(6)岩屑返出的数量和形状不正常。8.起钻中发现钻具内返喷或倒流泥浆严重时,应接方钻杆小排量设法顶通,恢复循环并及时转动钻具采取相应措施正确处理,如无法接方钻杆,循环无望则只能大排量向环空内灌满泥浆,强行起钻,尽量多起钻具。

9.起钻遇卡、下放遇阻不超过10吨(去除摩阻),下钻遇阻以上提为主,起钻遇卡以下压为主。

10.起钻过程中出现拔活塞现象,环空灌不进泥浆,每提1-2柱钻杆向井口钻具内灌满一次泥浆,切忌向钻具内憋压,遇阻轻提慢转,随时注意环空液面变化,一旦发现液面下降立即向环空灌满泥浆,然后争取小排量顶通恢复循环,若不能循环,可根据设备和钻具的安全负荷强行起钻,有油气层时要慎重处理。

五、钻具事故预防

1.工程人员要负责钻具的原始记录,要求记录清楚整齐,数据准确可靠,钻具长度、刚号,下井顺序要与地质校核无误。2.严禁在钻具加压情况下启动转盘。3.发现憋钻、跳钻要及时处理。4.认真执行钻具管理条例。

5.钻具的最大拉力与扭转圈数必须在钻具的尺寸、钢级、等级允许的安全范围以内活动,不能超过载荷。

6.下有技套井,在钻具适当位臵加防摩接头,以减少钻具和套管的磨损。

六、防溜、防顿

1.操作刹把人员要严格控制、未经本队领导确定的人员严禁操作,学习人员操作时 必须有司钻亲自照顾,不能离开岗位。

2.不能在大钩有负荷情况下调节刹车,防止刹车失控,盘刹调节时要专人操作,并使用良好,严禁其它人员调整盘刹。3.盘刹刹车片更换时必须保持一致,新旧不可混用。

4.机房气路存在问题时应先通知司钻提起钻具或采取措施后才能断气进行检修。

5.钻具进入套管后吊卡必须座转盘上,不能吊起以防造成意外溜钻。

6.发生溜钻、顿钻钻头负荷超过允许最大钻压1倍,应立即起钻检查钻头。

7.溜钻、顿钻钻头负荷虽未超过以上规定,但上提、下放遇阻遇卡,转盘转动有憋劲等不正常情况,也应立即起钻,检查钻具,防止钻头事故发生。

七、复杂情况的处理

1.若发生单吊环起钻,不要把吊卡放转盘上,应很快卡好卡瓦。酌情分别处理:钻杆弯曲变形不严重,可以挂好吊环慢慢上提,起出甩掉单根,变形严重,井上条件许可应把钻具割断用打捞筒上提,否则钻杆上焊承拉套但卡瓦始终留在钻盘内,待起出甩掉该单根,再恢复正常起钻。

2.遇以下五种情况严禁测斜:(1)泥浆未循环好或泵压不正常;(2)钻具放不到井底或方入不对;

(3)钻头工作、转盘负荷、悬重三者之一不正常;(4)井下情况不正常;

(5)井下摩阻大,粘卡严重,在需要静止的时间内不能保证安全。3.以下几种情况必须司钻操作:(1)一开钻进开眼,试运转;

(2)复杂井段起下钻和井下出现复杂情况;(3)井深2000米以下裸眼井段的起下钻;(4)钻头使用初期和后期;(5)接卸接头、钻头和钻铤;

(6)特殊作业,如取芯、下套、处理事故等(7)天气不好,环境恶劣时的操作。

4.以下几种情况队长、技术人员必须到现场:(1)井下出现复杂情况;(2)井下发生事故;

(3)深井起(下)钻前(最后)10柱;

(4)设备出现故障,无法保障正常施工要求,影响到井下安全;(5)特殊作业。

(6)天气特别恶劣,可能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

钻井技术操作规程 篇2

规程:顾名思义即规定的程序;程序———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 规程连起来讲, 是对某种政策、制度等所做的分章分条的规定。

操作规程:是指操作时必须遵守的规定。

技术操作规程:是指从技术要求的角度, 在操作时必须遵守的规定。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指在操作时保证不出事故, 安全有保障的必须遵守的规定。

2 制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必须有各项规章制度统一全厂职工的行为准则,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的安全生产法规。企业在正常的生产活动中, 为了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 建立建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用以统一规范全体职工的思想和行为, 保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的合法权益, 保障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 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分为三大类, 一是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制度;二是各种单项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是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 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根据各工种的特点和各作业过程的危险性, 总结、提练, 甚至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它是职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行为准则。遵守、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从职工的行为上进行控制, 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3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制订必须遵守的原则

3.1 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我们日常使用的机器、设备等, 绝大多数都有国家或行业颁发的技术标准。机器、设备按照标准、规范制作, 因此在使用它们时也必须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来使用。因此对这些机器、设备制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时, 一定要按照其使用要求制订。譬如承压容器:它对使用压力、介质、工况均有严格要求, 我们在制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时, 就要从压力、介质、工况几方面考虑, 如对压力规程中就不能少了对操作压力的控制、定期巡回检查, 以及压力超过使用界限后的应急处置 (设置安全阀、防爆膜、采用压力超限连锁等) 。对介质要求严格的设备, 就应在规程中加进, 控制进料的质量 (品种) 、先后顺序, 以及定期检查腐蚀、磨损等情况。工况:是指温度、进料速度、反应速度、压力的变化等, 对温度控制要求严的设备, 规程中则应要求设置双温度控制, 或温度控制连锁, 以及规定温度非正常升高时的处置措施。

3.2 制订的规程必须保证能贯彻执行。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既然是广大职工和作业人员的行为准则, 那么制订后应有保证贯彻执行的措施。制订的规程一旦公布予以实施, 就成为一个法律文本, 任何人都不得违反;换言之, 一旦形成了法律文本, 也不可能朝令夕改, 随便变化, 否则就失掉了严肃性。对于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人, 如同犯了法一样, 必须严肃追究, 在规程面前人人平等。工厂必须制订执行安全规程的条例, 必须将执行规程纳入正常的管理之中, 奖惩分明, 同时要定期总结执行规程过程中的情况。

3.3 制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切合企业实际。

因为每一个操作都是针对各个企业存在的生产装置和生产工序进行的。各个企业情况不一样, 生产的产品、使用的设备、周边的环境、控制的手段不一样,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也不可能相同。即使使用的同一类型的设备, 采用同一工艺生产的产品, 因为技术条件不一样, 规程制订的也就不一样。

尤其对于化工工艺安全技术规程, 应根据各自的工艺要求制订。

3.4 制订规程要有利于企业生产的发展。

俗话讲, 没有规矩不成方园, 没有科学的、合理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要想搞好生产、经营活动也是一句空话。没有规程, 职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无所适从, 造成事故多发, 影响了企业生产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企业发展很快, 产品的更新换代, 新技术使用, 境外企业的冲击等等, 加上市场变化大, 人员流动大, 安全基础工作削弱, 安全规程出现真空。在引进国外技术时, 由于对方对某些关键技术的保密, 由于耽心自己的技术被剽窃, 核心技术对外不公开, 所有这些对制订科学、合理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带来了难度, 有一家化工企业是外资的, 全厂300多种原料, 均以代号标明, 工人不知道其理化特性, 也无法制订使用这些原料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 制订规程应注意的问题

4.1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要制订某一对象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定要掌握该对象的各种情况, 包括设备、工艺、操作、运行、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 还要掌握以往该系统或工作发生事故和职业伤害的教训, 只有掌握实际情况, 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程。

4.2 收集和研究法规标准。

根据要制订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应尽量全面收集现行有关的国家有关法规标准, 并进行深入研究, 吹透精神, 并考虑如何结合实际落实这些精神。

4.3 结合经验、制定条款。

制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除应按国家法规制度外, 还应考虑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等, 还应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 尤其对发生过的事故教训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如在对一起三氯化磷生产中发生爆炸死亡两人的事故分析, 找出爆炸的原因是因为磷渣过多, 复盖了黄磷, 导致吃“底磷“的过程中, 产生五氯化磷, 五氯化磷分解造成爆炸, 结合事故原因, 最终修改三氯化磷的操作规程, 将单根管道通氯改成双管通氯, 通氯管伸至反应釜底部, 这样可以充分从反应釜最底部搅和均匀, 使沉积于釜底的黄磷可以充分反应掉, 不致造成死角和沉磷。

4.4 关键条款要经过技术试验和技术鉴定

在制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时, 除利用现有的法规、标准, 采纳以往的事故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外, 对新的工艺要求在未完全吃透的情况, 有些规程较难制订, 尤其化工生产, 新物质新工艺层出不穷, 对新的物质 (品种) 的认识处于探索、研讨过程中, 在制订规程时, 就要反复斟酌, 必要时通过科学试验, 积累数据, 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作为规程定下来, 有些试验的技术和数据还必须经过相关方权威性的技术鉴定, 才能最终确定。所以我们要求不仅正常生产的操作要制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而且对中试生产、装置也要制订相应的规程。如我市一家企业在生产中改原料, 使用硅粉, 他们考虑到硅粉与铁摩擦撞击会产生火花, 引燃 (爆) 硅粉, 因此不使铁板作漏斗, 使用塑料作漏斗, 硅粉从漏斗上滑下去, 加入反应釜, 改变物料进行试生产, 一直进行了500多次, 未出现问题, 但在进行到501次时发生爆燃, 造成一死两伤的事故, 分析原因, 是因为硅粉与塑料漏斗摩擦, 产生静电后未能移走 (塑料不传导静电) 静电积聚, 达到一定量后在出塑料漏斗口由于落料时, 物质距离加大, 电容加大, 导致静电放电, 引爆了釜内存有的氢气。从上述例子上可以看到, 在制订规程时应考虑各种情况, 每一条都不能含糊。

4.5 坚持先进、摈弃落后。

制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不能保留和迁就落后的, 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内容, 要密切注意国家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进展情况, 以及生产实际的进步情况。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安全生产技术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随科学技术的提高而提高。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使用规程也必须采用新的条文予以适应。

4.6 不断更新和补充完善。

安全生产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人的认知能力也是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的, 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也是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其符合性, 同时社会的影响, 他人的经验, 一切有益的教训也给制订的规程提供了提升的条件。因此我们在制订、使用某项规程时, 不能认为已有了就一劳永逸, 而要不断的收集国际的、国内的、同行业的、地方的甚至是本单位的相关资料和情报, 作为修改、补充的依据之一。

曾经在小化肥生产中, 有七项规定的, 如造气炉灰门加重锤、生产、生活用蒸汽 (简称两汽) 分开, 弛放气回收氨、氨水提浓等就是不断总结全厂小化肥生产的经验、教训而归纳的。我们地区如皋化肥厂开始时改革工艺, 去掉了造气炉重锤, 最终导致灰门自动打开, 烧死一人的惨痛事故, 后按原化工部的要求, 加上了重锤, 重新修改了炉条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后再也未出事故。

责任编辑:李墨洋

摘要:程序——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 规程连起来讲, 是对某种政策、制度等所做的分章分条的规定。

有机黄瓜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篇3

【作者简介】王斌才(1965—),男,高级农艺师,从事有机蔬菜栽培及育种工作;*周国林为通讯作者。

随着生产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环保、生态意识的增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食品特别是有机蔬菜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和认同。有机蔬菜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使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以及认证机构鉴定认可,并颁发以及证书,在此基础上生产的蔬菜。特制定有机黄瓜露地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以期为有机蔬菜生产者提供帮助。

1.基本技术

肥料。各生产基地使用的基肥,必须符合有机产品肥料施用原则,包括自制有机肥和购买的有机肥料产品。畜禽粪便必须是完全腐熟的;购买肥料产品需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绿肥亦应堆积或在土壤中进行充分分化和腐熟。基肥随翻地时先撒入地块中再旋耕,每667m2用量原始腐熟畜禽粪便2000~3000kg或商品有机肥400~500kg,其中80%作基肥,20%作追肥。

水。浇灌所使用的水,需通过有关部门环评检测达标。为了保证所生产的产品更优质、环保卫生、持续地力,还需对这种浇灌用水进行了净化处理。根据蓄水渠内水量按比例施入适量光合菌液,处理24小时后方可使用。

2.生产操作规程

品种。新星黄瓜(吉林延吉市蔬菜批发经营部)、京研迷你黄瓜二号(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

播种育苗。黄瓜采用穴盘育苗方式播种。基质采用无菌的国产泥炭基质和珍珠岩混合,装盘时基质不参入任何化学肥料,可按比例掺入适量的腐熟厩肥或有机肥。播前对黄瓜种子进行温烫浸种处理,方法为:用55℃温水,水量为种子量的6~8倍,将种子慢慢倒入,不断搅拌,经10~15分钟后,常温条件下浸种4~6小时,然后淘洗干净,甩干明水,用湿布或网袋装好,置于25~28℃下催芽,出芽前种子每天清洗一次,包布拧干,保持湿润,24小时即可出芽,70%露芽始播种。黄瓜于3~4月播种,播时,将穴盘摆放平整,做成宽1.2m,长30~40m的厢面,基质浇透水后喷一遍光合菌液防病虫。每穴播一粒,覆盖1.5~2.0cm基质,用小拱棚覆黑遮阳网保湿保墒。三天后出苗及时通风降温,晴天白天覆盖遮阳网,夜间揭去;阴天揭遮阳网见光透气;雨天盖遮阳网,大雨时加盖薄膜免伤苗。出苗时若子叶‘‘带帽’’出土,用喷水壶喷温水或撒湿润细土促使幼苗‘‘脱帽’’。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早掲遮阳网,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促根系生长。穴盘基质育苗容易缺水,应经常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前期保持苗床湿润,且需经常通风透光免生徒长苗,后期叶面喷施光合菌液增加营养和抵抗力,促根系生长。此时应控制好水分,‘‘宁干勿湿’’,尽可能不浇水或减少浇水次数。定植前5~7天炼苗,降温降湿。栽前一天可少量浇一次水,以利栽后活苗发棵快。注意:幼苗对连阴猛转晴时见光易“闪苗”,需逐渐见光且防大风扫苗,出现弱病苗和老僵苗。黄瓜苗岭一般25~30天,3~4片真叶时即可定植。由于育苗时地温和气温均较适宜黄瓜秧苗生长,因此苗床可不用地膜和薄膜等覆盖来增温保湿进行育苗。

整田作畦。按包沟1.2m开厢,沟宽40~50cm,畦宽70~80cm,畦面平整,土块尽量细碎。

定植。黄瓜于4~5月定植。定植前对幼苗进行一次防病虫处理,喷施1%浓度的高锰酸钾液。选晴天下午栽植,穴土要细碎,以刚埋没根沱为宜,不宜过深。新星黄瓜株行距为30cm€?5cm,每667m2栽3000~3200株;京研迷你黄瓜则为40€?5cm.,每667m2栽2000株,每畦栽二行。及时浇足定根水,如遇连续高温(30℃左右)翌日还需补浇一次水。4~5天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如墒适宜时及时中耕除草1~2次,促苗早发棵和生长整齐并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对幼苗的侵染和危害。

田间管理,中耕。缓苗或定苗后到插架之前进行一到二次中耕,并视苗情及时补水。做到清除杂草、疏松土壤、保湿保墒。

植株调整。伸蔓后,距苗7~8cm处插一根竹竿,一苗一根,搭成人字架或花架,引蔓上架。以后每3~4节绑一次蔓,并清理侧枝和卷须。新星黄瓜主侧蔓均可结瓜,以主蔓结瓜为主。根瓜下面的花和侧枝均摘除,所生侧蔓留一瓜二叶摘心。主侧蔓都爬满架时及时打顶,促子孙蔓结回头瓜。京研迷你黄瓜为主蔓结瓜品种,肥水充足时根瓜以上每节都能座瓜,留一到二个侧枝,其余侧枝全部清除。后期及时清除下部老叶、病叶及采收完的侧枝。绑蔓在晴天下午进行,人站在沟中操作。

肥水。从定植到根瓜出现,应控制水分,不旱不浇。追肥遵循的原则是少量多次,浇水要浇“跑马水”,要在晴天早上进行,切忌阴天浇水。做到三沟配套,高畦栽培,以利排灌。根瓜座住后铺施一次生物有机肥,第二批瓜采收后再追一次肥,第一次轻第二次重,同时浇施净化水。以后根据黄瓜的长势施肥水。盛果期除根际追肥外,还用光合菌液进行一到二次叶面喷施。黄瓜根系浅,怕积水,需做好清沟排灌工作。

病虫防治。有机黄瓜的防治方针完全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进行,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辅,很有限地施用BT制剂,坚决不使用化学制剂进行防治处理。黄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虫害为蚜虫、蓟马、黄守瓜、潜叶蝇。

农业防治。采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提高抗逆性;清洁田园,加强通风调节种植地块的小气候环境的温湿度;深沟高畦,严防渍水;合理施肥,满足各生育期生长发育需要;轮作换茬,减少土残病菌侵染。

物理防治。利用防虫网、黄粘板等设施进行诱杀和驱赶害虫,减少飞蛾等虫口基数;人工捉杀害虫,清理病残株,减少侵染源等等措施防病虫。

制剂防治。黄瓜出苗后用0.5~1.0%的高锰酸钾液进行叶面喷施,7~10天一次,连续2~3次可预防多种病害。抽蔓前喷一次白醋液,兼防病虫。抽蔓至开花前喷一次臭肥皂液驱虫。开花期特别注意防虫,用白醋液、肥皂水、红辣椒水、大蒜水等生活制剂交替轮换使用,一到二次即可。结果期用1~2%高锰酸钾液防病,果期以防虫为主,防病为辅。根据黄瓜后期生长情况,可考虑施用一次BT制剂,BT制剂使用全生育期不超过二次。

钻井技术操作规程 篇4

一、钻开目的层前准备

1、控压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由项目部组织,井队、录井、泥浆、欠平衡、定向井等相关人员参加,在二开中完时进行,以本井钻井、地质设计为依据,结合邻井实钻情况进行交底。

交底内容:预测油气显示层位井深、钻遇裂缝溶洞井段、地层压力、硫化氢含量;邻井钻井情况,可能钻遇的复杂情况等及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

2、物资器材准备:应在满足钻井设计的前提下,还应满足

(1)钻井液:密度1.40g/cm×80m,密度1.30 g/cm

333

3×80m,坂土浆60 m,地面循环量150 m,若罐容不足应增加应急罐。石灰石100吨,重晶石100吨,除硫剂10吨。

(2)内防喷工具:箭型止回阀6只,旋塞4只,浮阀2只。

(3)应急设备:对讲机9部,硫化氢监测仪7台,(其中1000PPm高量程2台),可燃气体监测仪3台,空气呼吸器15套。

(4)700型或1050型压裂车1台(EPCC临时基地值班)。供浆系统1套,具备分别采用砂泵和螺杆泵给压裂车供浆功能。

3、钻开目的层验收:由项目部组织,在进入目的层前100m进行,对井控装备、硫化氢检测与防护、泥浆材料、重

浆及除硫剂的储备、应急预案及演练、技术交底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等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钻开目的层。

二、技术操作要求

(一)基本要求

1、钻井液密度:进入目的层前100米调整泥浆密度,泥浆密度值低于设计给定地层压力系数0.02g/cm。

2、除硫剂和PH值:根据邻井实钻情况,预测油气显示层位井深,在钻开显示层前100~150米,在钻井液中加入1~3%的除硫剂,钻井液的PH值≥10,现场除硫剂储备5吨以上,循环泥浆PH值降低后,应及时提高PH值和补充除硫剂,新浆补充须符合钻进时的PH值和除硫剂的含量。

3、内防喷工具:近钻头安装1只箭回,钻具出套管鞋位置安装1只旋塞+1只箭回(旋塞在下,箭回在上)。

4、反循环压井管线:试压28MPa,冬季做好防冻保温,进入目的层每次起钻完进行吹扫。

5、钻具探伤:进入目的层后,每次起钻对钻具进行探伤,并将井口1000米钻具,倒换至下部。

6、上水罐:保持单罐上水,确保计量快速、准确。

7、点火要求:在建立循环和通过节流管汇观察时,应保持液气分离器排气管出口有常明火。

8、死卡:配套与钻具尺寸相匹配的死卡及固定钢丝绳。当一个迟到时间内H2S持续出现、套压超过10MPa和井内钻具较少时应安装死卡。

9、应急设备:配备对讲机9台,井控专家、值班干部、2

工程师、司钻、节流阀操作(内钳工)、泥浆正副岗、录井队、液面队各1台;班组各岗配备硫化氢监测仪、空气呼吸器各1台;井口操作工和泥浆副岗各配备1台可燃气体监测仪。

10、联系沟通:各岗随时保持沟通,任何作业前应得到相应岗位回应后才能进行作业。

11、人员要求:塔中EPCC项目2名分管领导在临时基地值班;项目部人员分管工程和泥浆负责人在1小时内到达现场;井控专家驻井、钻井队干部24小时值班,定向队、欠平衡、液面监测队等协助单位人员在井场24小时值班。

(二)控压钻进

控压原则:以“微过平衡、微漏失状态”为核心,保持液面稳定或微漏,以不溢为基本要求,寻找近平衡点,严格控制侵入井筒的油气量。

1、控压钻进。

(1)控制井口套压≤5MPa进行控压钻进作业;(2)套压>5MPa,停止钻进,上提下旋塞及钻杆接头出转盘面;套压>7MPa,关闭闸板防喷器。节流循环排气一周,套压≤5MPa,开闸板防喷器恢复钻进;套压>5MPa,请示提高钻井液密度;

(3)控压循环套压持续上涨至18MPa或1个迟到时间内持续出现硫化氢,立即停止循环并关井,准备反推压井。

2、开停泵。

a.开泵前司钻确认:循环通道畅通、节流阀操作岗到位,3

得到回应才能开泵。

b.缓慢开泵,立压上升,打开节流阀,逐步调节开度,保持套压基本不变。

c.逐步提至钻进排量,随立压升高调节节流阀开度,液面处于平衡或微漏状态(每5分钟漏失0.1~0.2m)。

d.停泵前,司钻确认节流阀操作岗到位。停泵并迅速关闭节流阀,出口不断流,关J2a。

e.改变排量时,根据立压变化调节节流阀开度,液面处于平衡或微漏状态。

3、接单根。

a.开回水泄立压,观察泄压口,钻井液迅速减小并断流,接单根,关回水,打开J2a;若未减小,回水量超过0.3m3,立即关回水闸阀,用重浆压水眼(附加2MPa), 接旋塞+箭回(旋塞在下,箭回在上)。

b.开泵按第(二)项第2条开停泵措施执行。

4、报告。

(1)上提钻具、划眼、接单根、停泵、倒换泵、泥浆转罐、加泥浆料等需配合的作业前各岗应及时沟通,得到相应岗位确认才能进行。

(2)控压钻进(循环)期间各岗位每5分钟报告一次,异常情况加密或连续报告,发现H2S立即报告。

(3)报告内容。

a.泥浆正岗:以上一个点为基面的液面变化量、进出口钻井液密度和粘度; 4

b.录井岗:立压、套压、泵冲、液面增减量、气测值及H2S浓度;

c.节流阀操作岗:节流阀开度及开关量和火焰高度; d.司钻:钻压、立压、泵冲。

5、岗位职责。

(1)值班干部(指挥)岗:全面指挥控压作业,负责指挥调节节流阀开度,接单根、更换旋转控制头总成、压水眼、盖重浆帽等关键工况到钻台指挥作业。

(2)司钻岗:负责本班控压作业,根据其他各岗报告情况,判断工作状况,并具体指挥。

(3)节流阀操作岗:负责节流阀控制,记录并报告阀位开度及出口火焰高度。

(4)泥浆正岗:负责测量、记录并报告液面变化情况,开回水泄压时观察回水返出情况;

(5)泥浆副岗:负责测量钻井液密度、粘度,观察出口返出情况,监测出口H2S浓度,并报告;关闭节流阀后观察出口是否断流;观察旋转控制头总成是否刺漏;负责J2a开关。

(6)录井岗:负责监测液面、立套压、泵冲、气测值和H2S浓度等变化,记录并报告。发现气测值升高或套压异常及时报告,发现H2S报告并启动声光发警仪。

(三)起下钻作业

1、起钻作业

(1)循环排后效。节流循环1.5周以上排气,进出口 5

密度差≤0.02g/cm,套压≤5MPa;

(2)停泵关闭节流阀,观察10~15分钟,关井套压≤5MPa,用重浆压水眼(停泵立压附加2MPa);关井套压>5MPa,请示调整钻井液密度。

(3)控压起钻。每起3柱按起出钻具体积的1.5~2倍挤灌泥浆,起钻控制套压≤7MPa。套压>7MPa,节流循环或反推。

(4)检查箭回。a.起至箭回,停止起钻;

b.卸开箭回上部母扣,用顶开装置顶开箭回芯子,检查是否带压,不带压缷掉箭回,继续起钻。若带压(或顶不开)接方钻杆压水眼。

(5)盖重稠浆帽。

a.起钻至造斜点以上1000米或重浆帽底部位置在4500m左右;

b.控压泵入重稠泥浆帽(关井套压附加2~3MPa,计算重泥浆量),注入后液面位置控制在200~300m;

c.观察30分钟,无异常,进行起钻作业。

(6)不带压起钻。吊灌起钻,按起出钻具体积的1.5~2倍进行连续灌浆。起钻过程中,若液面上升则加大吊灌量或反推一定量的泥浆。

(7)液面监测。

a.每20分钟监测环空液面一次,液面上涨加密监测。b.每3~5柱监测钻具水眼内液面一次,液面上涨加密6

监测。

c.液面高度上涨至100m,且连续2个点上涨,立即抢接内防喷工具并关井,加大吊灌量或反推一定量的泥浆。

(8)拆旋转控制头总成。起钻至最后两柱钻杆,测量环空液面高度无异常,拆除旋转控制头总成。

2、下钻作业(1)未带压下钻。

a.井口测试定向工具或长时间不能下钻时,应加大连续灌泥浆量。

b.下钻至钻杆位置,安装旋转控制头总成,关闭J2a。c.每下5~10柱钻具水眼内灌浆1次。

d.每3~5柱监测水眼液面,若液面上涨,下入箭回失效,再次接旋塞+箭回(旋塞在下,箭回在上)下钻。

e.观察并记录套压变化情况。起压后转入带压下钻。(2)带压下钻。

a.套压≤7MPa,进行控压下钻。b.每下5~10柱钻具水眼内灌浆1次。

c.套压>7MPa,先反推5~10m泥浆,判断是否圈闭压力,套压下降,继续反推至套压降至7MPa以下,继续控压下钻。因圈闭压力引起套压上涨,调节节流阀开度,控制下钻过程中返出泥浆量小于钻具闭排量。

d.每3~5柱监测水眼液面,若液面上涨,下入箭回失效,再次接旋塞+箭回(旋塞在下,箭回在上)下钻。

(3)排重浆。下钻至重浆帽下300~500m,采取分段7

循环或在重浆帽以上用轻浆循环的方法使井口带压。

(4)循环排后效。下钻完节流循环一周排后效,套压≤5 MPa,无异常恢复钻进。

3、起下钻岗位职责

(1)岗位设置:司钻岗、泥浆岗、录井岗、值班干部(指挥)岗。

(2)报告内容

a.泥浆岗:起钻挤(灌)入泥浆量,下钻泥浆返出量和出口情况;

b.录井岗:起下钻柱数,挤(灌)入泥浆量,下钻泥浆返出量,套压值。

(3)报告要求:起下钻作业期间每起3柱报告一次,异常情况加密或连续报告。

(4)岗位职责:

a.值班干部(指挥)岗:全面指挥控压作业,在拆装旋转控制头总成、压水眼、盖重浆帽、检查箭回、节流排后效等关键工况到钻台指挥作业。

b.司钻岗:负责本班控压作业,带压起钻作业负责挤灌浆,根据其他各岗汇报情况,判断工作状况,并具体指挥。

c.泥浆岗:负责监测泥浆灌入、返出量和观察出口,报告并做好记录。

d.录井岗:负责观察液面及立、套压变化,报告并做好记录。

(四)存储式测井作业

1、组装仪器

每20min监测环空液面一次,加大钻井液吊灌量。

2、下钻

a.下钻至钻杆位置,安装旋转控制头总成,关闭J2a。b.下钻时套管内每1000米顶通一次,裸眼段每600米顶通一次,顶通后再泵入1~2m3钻井液。顶通压力4-5MPa,泵压稳定、保证水眼通畅。

c.每3~5柱监测水眼液面,每30min监测环空液面一次,若液面上涨,采用重浆压水眼及环空。

3、释放仪器

a.下钻完循环通畅, 压力稳定后,上提钻具至释放仪器位置,根据测井要求采集数据。

b.投放钢球,泵推钢球入座,蹩压剪断销钉,释放仪器。

c.每10min监测环空液面一次, 停泵后液面持续上升或到井口则加大吊灌量或反推一定量的泥浆。

4、吊灌起钻,按起出钻具体积的1.5~2倍进行连续灌浆。起钻过程中,若液面上升则加大吊灌量或反推一定量的泥浆。

5、起钻至最后两柱钻杆,测量环空液面高度无异常,拆除旋转控制头总成。

6、仪器起至井口每20min监测环空液面一次,加大钻井液吊灌量。

(五)异常情况处置

1、控压钻进出口失返、严重井漏、放空、钻时加快(钻进2~3m钻时低于前5m平均钻时的1/2及以上或钻压突降)。

(1)停止钻进,将下旋塞及钻杆接头提出转盘面,做好关井准备,立即向项目部和公司生产运行科汇报。

(2)每10~15分钟吊灌钻井液0.5~1m,观察出口,发现液面上涨和出口外溢立即关井。含硫区域从环空连续灌含除硫剂5%、PH值≥11的高防硫泥浆2~3 m/30min,保护钻杆。

(3)测液面高度,观察1小时,若液面不在井口,但高度稳定,起钻至套管鞋观察。

(4)起钻按起出钻具体积的1.5~2倍灌浆。起钻过程中,每20分钟监测环空液面一次,发现液面上涨,立即停止起钻加大吊灌量,关井观察。

(5)若液面在井口,降排量以钻进排量的1/3~1/2循环测漏速,若漏速不大,循环1.5周以上排后效,根据漏速及控压情况调整钻井液密度,重建平衡。

2、旋转控制头胶芯刺漏

(1)发出报警信号,停止钻进或起下钻作业。(2)关闭环形防喷器,关闭节流阀,再关闭节流阀前的平板阀(J2a)。

(3)将环形防喷器液控压力调至4MPa左右(过钻杆接头时微漏)。

10

(4)打开旋转控制头旁通泄压闸阀,卸掉环型防喷器和旋转控制头之间的压力,注意观察出口是否断流,如未断流可适当调高环形液控压力,但不大于7MPa。

(5)配合欠平衡值班人员拆旋转控制头控制管线,松卡箍。

(6)缓慢上提钻具取出旋转控制头总成,更换已装配好新胶芯的总成。

(7)缓慢下放将总成坐入旋转控制头壳体,关卡箍、接控制管线,恢复旋转控制头工作。

(8)开环形防喷器,将环形防喷器液控压力调整至10.5MPa。

三、反推压井施工

(一)反推压井鉴定条件

1、控压循环套压值达到18MPa。

2、控压钻进或循环发现硫化氢,超过1个迟到时间未消除。

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进行反推压井作业。

(二)施工指导思想

采用高粘高切+高密度泥浆,大排量推回井筒油气,压稳油气层。

1、正推

泥浆量:1个水眼容积+推入地层5~10m泥浆; 泥浆构成:密度1.40×20m+1.20~1.30 g/cm(根据推入地层量与水眼容积确定)

11

2、反推

泥浆量:1个环空容积+推入地层20~25 m泥浆; 泥浆构成:密度1.40×30m+1.20~1.30 g/cm×30m高粘滴流+1.20~1.30 g/cm(根据推入地层量与环空容积确定,视各井压力值最终确定钻井液密度)。

(三)施工准备

1、高粘泥浆:密度1.20~1.30g/cm×30m。

2、压井泥浆:密度1.40g/cm×50m;1.20~1.30 g/cm

3(根据推入地层量与井眼容积确定),除硫剂含量2~3%、PH值≥11;

3、压井设备:泥浆泵2台,700型(或1050型)压裂车1台,并接好压裂车供浆管线。

4、井口钻具固定:用死卡和Ф22mm钢丝绳6~8根四角固定。

5、应急设备:施工组各配备对讲机1台;班组各岗配备硫化氢监测仪、空气呼吸器各1台;井口和出口操作人员各配备1台可燃气体监测仪。

(四)施工步骤

1、正推施工:

(1)检查井口防喷器和节流压井管汇闸阀的开关状态,确认处于正常关井状态,泥浆泵循环系统倒至正循环。

(2)泥浆泵以小排量打与关井立压相当的平衡压力,停泵。

(3)试打开旋塞阀,使循环管汇与钻具水眼连通,检 12

查循环管汇是否有剌漏,防高压连通后造成蹩漏和剪断泥浆泵安全销,发现异常立即关闭旋塞,无异常打开到位。

(4)缓慢启动泵,小排量推入钻井液,压力低于15MPa后提排量,保持排量1~1.5 m/min,控制压力在25MPa以内。

(5)正推完,停泵观察立压,立即转入反推作业。

2、泥浆泵反推施工:

(1)检查井口节流和压井管汇各闸阀开关状态,确认压2、3、4号平板阀关闭;内控1号关闭,内控 2、3、4号闸阀打开,J2a关闭,泥浆泵循环系统倒至反循环。

(2)打开压2号平板阀,用泥浆泵以小排量给内控1号闸阀打与关井套压相当的平衡压力,停泵,检查反循环管汇是否有剌漏。

(3)打开内控1号闸阀,使反循环管汇与井口环空连通,防高压连通后造成蹩漏和剪断泥浆泵安全销,发现异常立即关闭内控1号平板阀。

(4)缓慢启动泥浆泵,小排量推入钻井液,压力低于15MPa后提排量,保持排量1.5~2m/min,压力控制在25MPa以内。若压力过高,泥浆泵无法启动,使用压裂车推入(见压裂车反推施工)。

(5)反推完,关闭压2号平板阀关井,观察套压值,无套压监测液面高度;吊灌1m/30min,观察转入下步作业。

3、压裂车反推施工:

(1)检查井口节流和压井管汇各闸阀开关状态,确认

13

压2、3、4号平板阀关闭;内控1号关闭,内控 2、3、4号闸阀打开,J2a关闭,泥浆泵循环系统倒至反循环。

(2)压裂车冲管线试压45MPa。

(3)打开压4号平板阀,压裂车以小排量打与关井套压相当的平衡压力,停泵,检查管汇是否有剌漏。

(4)打开内控1号闸阀,使压裂车循环管汇与井口环空连通。

(5)缓慢启动压裂车,小排量推入钻井液,压力低于25MPa后提排量。待压力低于20MPa后,转入泥浆泵反推施工。

特别注意:施工过程中,若钻具断落,井口钻具上顶,危及井口失控,在指挥组组长的指挥下,立即关剪切闸板,剪断井内钻具,实施关井,停止施工;若钻具断落未危及井口安全,则继续作业。

4、组织分工及职责

(1)指挥组,由项目部分管工程的领导任组长。主要职责:

a.负责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

b.现场所需材料、车辆、设备、工具等的准备、安排、联系。

c.现场施工的统筹安排。d.负责压井施工全过程的指挥。

(2)井口组,由钻井队平台经理任组长。主要职责: a.根据现场指挥的命令及时开关井口闸门和地面管汇 14

闸门。

b.负责井口钻具的固定、手动操作杆的开关及钻台上下其它的一些工作。

c.定期检查远控房、液控管线、井控装置的情况,确保正常工作。

d.安排专人负责剪切闸板的操作,紧急情况时,按指令及时有效地使用剪切闸板控制井口。

(3)车泵组,由钻井队平台副经理任组长;主要职责: a.保证泥浆泵、压裂车在施工全过程的正常运行。b.按照拟定的技术措施进行压井作业。

(4)泥浆组,由项目部负责泥浆人员任组长。主要职责:

a.负责按照拟定的技术措施的要求准备足够数量的压井液。

b.保证压井液的性能满足施工的需要。

c.压井液、泥浆材料及添加剂的管理、数量清点、数据记录。

d.维护配制压井液的设备,保证完好。

e.负责施工注入泥浆的计量、倒罐和压裂车供泥浆。(5)资料组,由钻井工程师任组长。主要职责: a.及时整理各类施工资料,信息归口。b.施工过程数据资料的记录。

(6)警戒应急救援组,由安全监督任组长,主要职责: a.外围警戒点和安全点的位置选择与警戒人员落实。

b.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监控和抢险应急。c.实施意外中毒人员的抢救救护。

四、异常情况汇报程序

(一)控压钻进过程中,若套压超过5MPa应停止钻进,节流循环,钻井队立即向井控把关人员汇报。钻井队节流循环控制套压权限在10MPa以内。

(二)若节流循环套压超过10MPa,钻井队应立即向公司生产运行科和项目部汇报,并由运行科报告相关领导。井控把关人员与钻井队共同制定循环排气措施,由井控把关人员指导节流循环,项目部人员在1小时内应到达现场。

(三)节流循环期间,井控把关人员控制套压高限在18MPa以内,若超过18MPa应立即停止循环并关井,做好反压井准备,同时向EPCC项目部分管领导汇报,在分管领导指挥下进行反压井作业。

(四)钻进过程中,若发生放空或钻时加快、井漏(漏速超过10m/h)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钻进,关井吊灌观察半小时无异常,吊灌起钻至套管鞋,同时钻井队应立即向公司生产运行科和项目部汇报,并由运行科报告相关领导,项目部人员在1小时内应到达现场并指导作业。

(五)钻进过程中,若出口发现硫化氢显示,应立即停止钻进,向公司生产运行科和项目部汇报,并由运行科报告相关领导。项目组人员在1小时内应到达现场,由项目部人员指导节流循环。若循环排气1个迟到时间后,出口仍然有硫化氢显示,立即停止循环并关井,做好反压井准备,同时3 16

天车技术操作规程 篇5

1.严格执行天车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十不吊”,持证上岗,严禁违章操作。

2.司机在交接班上下车时,要对讲联系确认,正确使用上下车告知器,允许蹬车后打开安全联锁门蹬车,交接完毕下车关闭安全联锁门,到达安全位置对讲已离车,可以开车,不准滑、蹦、跳,不得翻越护栏。

3.开车前首先发出信号,并观察好人员和其他情况,送电后必须空负荷试车,待大车、小车、抱闸和升降一切正常后方可操作。

4.天车在运行大车时,开车要逐级加减档,如运行发现异响异常,应立即汇报处理。

5.严禁用大车吊物碰撞来代替人工操作。

6.起升机构吊有负荷时,不准对制动器(抱闸)进行调整。

7.严禁用龙门钩的单钩吊重物,防止龙门钩损坏,不能确认的必须汇报,严禁盲目私自操作。

8.作业过程中必须打开声光警报,吊物严禁在人头通过,任何人发出紧急停车信号都应服从,未辨明情况之前不得盲目开车。

9.严禁用限位开关作停车手段

10.天车运行中严禁在天车上行走,维修人员在小车运行位置以外,手扶护栏,防止挤伤事故。

11.在工作完毕时,按停止按键,绿灯灭代表断电,不准拍急停,急停只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12.停车要开到规定的停车地点,小车停到司机室一侧,主、副小车的停在两侧各一个,不准停在中间位置,天车停好后,切断总电源。

天车车间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篇6

1、必须遵守木工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作业人员上方的牢固处。

3、立模前,应检查脚手架、脚手平台、栏杆、梯子等是否完善,确认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作业。

4、立模时,吊具应栓挂妥当、牢靠。在模板上栓有溜绳,以防模板摆动过大,撞物伤人。

5、模板吊起对位时,应由信号员指挥,每竖立一块模板就位后,应支撑牢靠,方可摘钩,以防模板倒倾压伤人。

6、模板支撑不得使用腐朽、扭裂、劈裂的材料,顶撑要垂直,底端平整坚实,并加垫木。木楔要钉牢,并用横顺拉杆和剪刀撑拉牢。

7、采用桁架支模应严格检查,发现严重变形,螺栓松动等应及时修复。

8、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9整节模板合拢后,应先打好内撑,装好外模顶端两道箍筋,以便保持模板的整体性,否则中途不得停止作业。

10使用电钻钻孔或穿拉杆螺栓时,应通知对方避开钻头和螺栓孔的位置,以防钻头和螺栓杆撞伤人。

11模板拆除前,应先将被拆模板的吊具栓固牢靠。拆模者应栓挂安全带,站立的位置应安全可靠。

12、拆除模板时,应用撬棍把模板拆松,离开砼面,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撬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下放模板时,缓慢下落,严禁抛掷,下方作业人员应离开上方模板拆除处一定的距离,以防物体坠落伤人。

13、搭设临时房屋(值班房、操作室)时,如无脚手板或安全网,应挂好安全带或采取其它防范措施,禁止在石棉瓦上行走。使用的梯子应稳妥牢固。

钢筋工安全操作规程

1、必须遵守钢筋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2、应根据不同作业项目,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安全帽、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3、检查使用的工具,机械设备是否完好,作业场所的环境是否整洁,对焊机四周的防火设备是否完善,电气设备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夜间作业点是否有足够的照明等,双层作业中,检查下层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确认均符合要求,完好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4、多人抬运长钢筋时,负荷应均匀,起落、转、停和走行要一致,以防扭腰砸脚。上下传递钢筋,不得站在同一垂直线上。

5、用吊机吊送钢筋时,选用的吊具应符合吊重量的安全规定,栓挂吊具捆绑钢筋应牢靠,位置应正确,并有信号员指挥,必要时还要栓溜绳。吊送钢筋时,基坑或模板内的人员应散开或离开,以免钢筋滑落或摆动伤人。

6、吊送钢筋时,扒杆摆动的范围内严禁站人,以防钢筋滑落伤人。

7、绑扎墩(台)钢筋时,应先检查脚手架或平台栏杆等安全设施是否完善牢靠。如有缺陷应处理好后方可作业,在钢筋密集处作业时,钢筋绑扎与电焊尽量不要同时作业,确需同时作业时,应有防护措施,以防电弧光击伤眼睛或焊渣烧伤。

8、绑扎新型结构时,应熟悉绑扎方案和工艺,以及安全操作规定,如果不明确时,可要求重新交底,不得盲目操作。砼工安全操作规程(含砼搅拌司机)

1、应熟悉和掌握砼性能和施工基本知识,本工种所使用的机具性能,作业对象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操作规定。

2、应根据不同的作业项目,按规定正确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口罩、胶鞋、手套等。

3、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的环境、安全状况、安全防护设施等,如灌注平台、减速漏斗的栓挂、砼运输道等,确认符合有关安全规定后,方可进行作业。

4、检查所用的工具设备,确认完好方可使用。

5、检查作业场所电气设备安装是否符合用电安全规定,夜间作业点是否有足够的照明和安全电压工作灯。

6、应避开双层作业,确实无法避开时,对下层设置的安全防护设施,确认完善可行后,方可进行作业。

7、作业前应了解施工方法、步骤、质量要求、劳动分工、施工安全措施,机具设备的安全使用要求等。

8、使用震动泵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

9、采用胶轮斗车人工推送混凝土料时,走行速度不宜过快,在有坡道的位置推送时,严禁溜放,转弯时,车速应慢,小车间隔距离平道应2m以上,坡道应在10m以上,不得在二车之间穿行。倒料时,在倒料处设置挡轮木,使车身逐步倾斜,以防过快,车翻伤人。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

2、现场施工用高低压设备及线路,应按施工设计及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安装和架设。

3、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并禁止带电操作。

4、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电气着火,应立即将有关电源切断后,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砂灭火。

5、电气材料或设备需放电时,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用绝缘棒安全放电。

6、现场变配电高压设备,不论带电与否,单人值班不准超过遮栏和从事修理工作。

7、在高压带电区域内部分停电工作时,人与带电部分应保持安全距离,并需有人监护。

8、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同一设备可做接地和接零。同一供电网不允许有的接地有的接零。

9、施工现场夜间临时照明电线及灯具,一般高度应不低于2.5 m,易燃、易爆场所应用防爆灯具。照明开关、灯口、插座等,应正确接入火线及零线。

10、穿越道路及施工区域地面的电线路应埋设在地下,并作标记。电线路不能盘绕在钢筋等金属构件上,以防绝缘层破裂后漏电。在道路上埋设前应先穿入管子或采取其它防护措施,以防被辗压受损,发生意外。

11、工地照明尽可能采用固定照明灯具,移动式灯具除保证绝缘良好外,还不应有接头,使用时也要作相应的固定,应放在不易被人员及材料,机具设备碰撞的安全位置,移动时,线路(电缆)不能在金属物上拖拉,用完后及时收回保管。

12、电工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作业,严禁非电工人员从事电工作业。

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必须遵守焊、割设备一般安全规定及电焊机安全操作规程。

2、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其电源的装拆应由电工进行。

3、电焊机要设单独的开关,开关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时应戴手套侧向操作。

4、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更换焊条应戴手套,在潮湿地点工作,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

5、严禁在带电和带压力的容器上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6、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必须清除干净,并将所有孔口打开。

7、在密闭金属容器内施焊时,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应有人监护,严禁向容器内输入氧气。

8、焊接预热工件时,应有石棉布或档板等隔热措施。

9、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更不得用钢丝绳索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所有地线接头,必须连接牢固。

10、更换场地移动把线时,应切断电源并不得手持把线爬梯登高。

11、清除焊渣或采用电弧气刨清根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或面罩,防止铁渣飞溅伤人。

12、多台焊机在一起集中施焊时,焊接平台或焊件必须接地,并应有隔光板。

13、钍钨板要放置要密闭铅盒内,磨削钍钨板时,必须戴手套,口罩,并将粉尘及时排除。

14、二氧化碳气体预热器的外壳应绝缘,端电压不应大于36V。

15、雷雨时,应停止露天焊接作业。

16、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

17、必须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有关部门检试许可后,方可施焊。

18、工作结束应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工作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卷扬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作业前准备

1、安装时,基座必须平稳牢固,设置可靠的地锚并应搭设工作棚。操作人员的位置应能看清指挥人员和拖动或起吊的物体。

2、作业前检查卷杨机与地面固定情况,防护措施,电气线路,接地线,制动装置和钢丝绳等全部合格后方可使用。

3、使用皮带和开式齿轮传动的部分,均须设防护罩,导向滑轮不得用开口拉板式滑轮。

4、以动力正反转的卷扬机,卷筒旋转方向应和操纵开关上指示的方向一致。

5、从卷筒中心线到第一个导向滑轮的距离,带槽卷筒应大于卷筒宽度的15倍,无槽卷筒应大于20倍,当钢丝绳在卷筒中间位置时,滑轮的位置应与卷筒轴心垂直。

6、卷扬机自动操纵杆的行程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

二、作业中注意事项

1、卷筒上的钢丝绳应排列整齐,如发现重叠和斜绕时,应停机重新排列。严禁在转动中用手、脚拉踩钢丝绳。钢丝绳不许放完,最少应保留三圈。

2、钢丝绳不许打结、扭绕,在一个节距内断线超过10%时,应予更换。

3、作业中,任何人不得跨越钢丝绳,物体(物件)提升后,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卷扬机。休息时物件或吊笼应降至地面。

4、作业中,司机、信号要同吊起物保持良好的能见度,司机与信号员应密切配合,服从信号统一指挥。

5、作业中如遇停电,应切断电源,将提升物降至地面。

三、作业完后注意事项

1、作业完毕,应断开电源,锁好开关箱。

2、提升吊笼或物件应降至地面,清整场地障碍物。

空气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开车前应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1、保持油池中润滑油在标尺范围内,并检查注油器内的油量不应低于刻度线值。油尺及注油器所用润滑油的牌号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2、检查各运动部位是否灵活,各联接部位是否紧固,润滑系统是否正常,电机及电器控制设备是否安全可靠。

3、检查防护装置及安全附件是否完好齐全。

4、检查排气管路是否畅通。

5、接通水源,打开各进水阀,使冷却水畅通。

二、长期停用后首次起动前,必须盘车检查,注意有无撞击、卡住或响声异常等现象。新装机械必须按说明书规定进行试车。

三、机械必须在无载荷状态下起动,待空载运转情况正常后,再逐步使空气压缩机进入负荷运转。

四、正常运转后,应经常注意各种仪表读数,并随时予以调整,主要数据范围如下:

1、润滑油压力应在0.1~0.3MPa,任何情况下不得低于0.1MPa。

2、Ⅰ级排气压力为0.18~0.2MPa,不得低于0.16MPa ;Ⅱ级排气压力为0.8MPa,不得超过0.84MPa。高压空气压缩机排气不得超过说明书规定值。

3、风冷空气压缩机排气温度低于180℃;水冷应低于160℃。

4、机体内油温不得超过60℃。

5、冷却水流量应均匀,不得有间歇性流动或冒气泡现象。冷却水温度应低于40℃。

五、工作中还应检查下列情况:

1、电动机温度是否正常,各电表读数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2、各机件运行声音是否正常。

3、吸气阀盖是否发热,阀的声音是否正常。

4、各种安全防护设备是否可靠。插入式振动器安全操作规程

一、插入式振动器的电动机电源上,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接地或接零应安全可靠。

二、操作人员应经过用电教育,作业时应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

三、电缆线应满足操作所需的长度。电缆线上不得堆压物品或让车辆挤压,严禁用电缆线拖拉或吊挂振动器。

四、使用前,应检查各部位并确认连接牢固,旋转方向正确。

五、振动器不得在初凝的混凝土、地板、脚手架和干硬的地面上进行试振。在检修或作业间断时,应断开电源。

六、作业时,振动棒软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0m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操作时应将振动棒垂直地沉入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超过棒长的3/4,不宜触及钢筋、芯管及预埋件。

七、振动棒软管不得出现断裂,当软管使用过久使长度增长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八、作业停止,需移动振动器时,应先关闭电动机,再切断电源。不得用软管拖拉电动机。

九、作业完毕,应将电动机、软管、振动棒清理干净,并应按规定要求进行保养作业。振动器存放时,不得堆压软管,应平直放好,并应对电动机采取防潮措施。

砂浆搅拌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作业前,检查搅拌机的传动部分,工作装置、防护装置等均应牢固可靠,操作灵活。起动后,先经空运转,检查搅拌叶旋转方向正确,方可加料加水进行搅拌。大齿圈、皮带轮等部位,应设防护罩及防护装置。

二、运转中不得用手或木棒等伸进搅拌筒内或在筒口清理泥浆。

三、作业中,如发生故障不能继续运转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机器停稳后,再将筒内泥浆清理出,进行检修排除故障。

四、作业后,应做好搅拌机内外的清理、保养及场地的清洁工作。

潜水泵安全操作规程

一、起动前检查:

1、水管应结扎牢固;

2、放气、放水、注油等螺塞均应旋紧;

3、叶轮绝缘应良好。

二、工作电压在342~418V范围内。

三、电泵应放在坚固的网篮内放入水中,以防乱草杂物轧住叶轮,其沉入水中最浅深度为0.5m,最深不超过3m;应直立水中,不得陷入泥中,以防因散热不良而烧坏。

四、电泵放入水中或从水中提出,须拉住扣在电泵耳环上的绳子,严禁提拉电缆。出水管以能套上电泵管接头为宜。

五、接好电源后,先试运转,检查旋转方向是否正确。电泵在水外运转的时间不得超过5秒,以防过热。

六、电泵应装设接零保护或漏电保护装置,工作时,周围30m以内不得有人畜进入。

七、停转后不得立即再启动。每小时启动不得超过十次。停机后再间隔1秒以上才能开机。在运转中如发现声音不正常,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检查。

八、新电泵或新换过橡胶密封圈的电泵使用50小时后,应旋开放水封口塞检查泄漏量(流出的水和油),如不超过5ml说明密封正常。若超过5ml,应进行196kpa(2kgf/cm2)的气压试验。检查泄漏原因后,予以排除。以后每月检查一次,若泄漏不超过25ml,可以继续使用。检查后必须旋开放油封口塞倒出油室内的储油,换上规定的润滑油。

九、经过修理的油浸式潜水泵,应先进行196kpa(2kgf/cm2)气压试验,检查各部无泄漏现象,然后将润滑油加入上、下壳体内。

十、电泵使用的地点气温低于0℃时,在停止运转时,应从水中提出电泵擦干后存放室内。

十一、每周应测定一次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有无下降。钢筋调直切断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安装和试运转。

1、钢筋调直机应安装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

2、安装承重架时,承重架料槽的中心要对准导向筒、调直筒、下切刀孔或剪切齿轮槽的中心线,并保持平直。

3、机器安装后,必须检查电气线路和零件有无损坏,机器的连接件是否可靠,各传动部分是否灵活,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试运转。

4、先进行空机运转,检查轴承(重点检查调直筒轴承)、锤头、切刀或剪切齿轮等工作是否正常。确认无异常状况时,方可送料,试验调直和切断。

二、操作中安全注意事项:

1、按所调直钢筋直径,选用适当调直块、曳引轮槽及转动速度。调直块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2.5毫米,曳引轮槽宽与所调直钢筋直径相同。

2、调直块的调整:一般调直筒内有五个调直块,第1,5两个须放在中心线上,中间三个可偏离中心线。先使钢筋偏移3毫米左右的偏移量,经过调直,如钢筋仍有弯,可逐渐加大偏移量直到调直为止。

3、切断三、四根钢筋后须停机检查其长度是否合适。如长度有偏差,可调整限位开关或定尺板。

4、在导向筒的前部应安装一根1米左右长的钢管。被调直的钢筋应先穿过钢管再穿入导向筒和调直筒,以防止每盘钢筋接近调直完毕时弹出伤人。

5、在调直块未固定,防护罩未盖好前不得穿入钢筋,以防止开动机器后,调直块飞出伤人。

6、钢筋穿入后,手与曳引轮应保持一定距离。

7、钢筋在调直过程中,为防止由于氧化铁皮飞扬,污染环境,应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

钢筋切断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使用前必须检查刀片有无裂纹,刀片固定螺丝是否紧固。皮带轮侧面的防护栏和传动部分的防护罩是否齐全。

二、机械未达到正常转速时,不得切料。切断时应注视刀片来往间隙,双手握紧钢筋迅速送入,并向刀片一侧稍用力压紧,不准两手分在刀片两边俯身送料。

三、禁止切断直径超过机械名牌规定的钢筋和烧红的钢筋。多根钢筋一次切断时必须换算钢筋截面。

四、如切断低合金等特种钢筋,应更换高硬度刀片,同时根据机器名牌所规定直径进行换算。

五、切断短料时,手握一端的长度不得小于40厘米,贴近刀片的手与刀片之间至少保持15厘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切下的钢筋长度小于30厘米时,切断前必须用套管或夹具压住短头防止回弹伤人。

六、切断较长的钢筋,应设专人帮扶钢筋,扶钢筋人员应与掌握机器人员动作一致,并听从其指挥,不得任意拉、拽。

七、机械运转中严禁 用手直接清除刀口附近的断头和杂物。钢筋摆动范围内及刀口附近,非操作人员不准停留。

八、发现机械运转不正常,有异声或刀片歪斜、松动、崩裂时,应立即断电停车检修。严禁对运转的机械进行检修。

九、已切断的半成品,应码放整齐。防止个别新切口突出划伤皮肤。

十、工作完毕应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并将工作地点清扫干净,机器擦净和加注润滑油脂。

钢筋弯曲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机械安装必须注意机身应安全接地,电源不允许直接接在按钮上,应另装铁壳开关控制电源。

二、使用前检查机件是否齐全,所选的动齿轮是否和所弯钢筋直径机转速符合。牙轮啮合间隙是否适当。固定铁锲是否紧密牢固。以及检查转盘转向是否和倒顺开关方向一致。并按规定加注润滑油脂。检查电气设备绝缘接地线有无破损、松动。并经过试运转,认为合格方可操作。

三、操作时应将钢筋需弯的一头安稳在转盘固定镢头的间隙内,另一端紧靠机身固定镢头,用一手压紧,必须注意机身镢头确实安在档住钢筋的一侧,方可开动机器。

四、更换转盘上的固定镢头,应在运转停止后再更换。

五、严禁弯曲超过机械名牌规定直径的钢筋和吊装起重索具用的吊钩。如弯曲未经冷拉或带有锈皮的钢筋,必须带好防护镜。弯曲低合金钢等非普通钢筋时,应按机械名牌规定换算最大限制直径。

六、变速齿轮的安装应按下列规定:

1、直径在18毫米以下的普通钢筋可以安装快速齿轮。

2、直径在18~24毫米时可用中速齿轮。

3、直径在25毫米以上必须使用慢速齿轮。

七、转盘倒向时,必须在前一种转向停止后,方许倒转。拨动开关时必须在中间停止档上等候停车,不得立即拨反方向档。运转中发现卡盘颤动,电机发热超过名牌规定,均应立即断电停车检修。

八、弯曲钢筋的旋转半径内,和机身不设固定镢头的一测不准站人。弯曲的半成品应码放整齐,弯钩一般不得上翘。

九、弯曲较长钢筋,应有专人帮扶钢筋,帮扶人员应按操作人员指挥手势进退,不得任意推送。

十、工作完毕应将工作场所及机身清扫干净,缝坑中的积锈应用手动鼓风器(皮老虎)吹掉,禁止用手指抠挖。

焊、割设备一般安全规定

一、焊接、切割前准备

1、焊接人员应穿戴焊工服、安全帽或护目镜、绝缘鞋及鞋盖、电焊绝缘手套、口罩等,扣紧衣领和袖口。如有配合人员也应戴好有关防护用品。

2、焊、割场地禁止存放有关易燃易爆物品,采取安全措施,装设相应的消防器材,严防触电、火灾、有害气体中毒等事故。

3、在焊、割工作现场10m范围内,不准堆放各种焊接设备和易燃易爆物品,如:油类、木材、氧气瓶、乙炔气瓶等。

4、焊机存放地点应通风良好,清洁干燥,无杂物放置,应在焊机下加垫干燥木板。

5、久未使用的电焊机,应检查绝缘电阻不得低于0.5MΩ,接线部位不得有腐蚀和受潮现象。

6、电焊机接入电网时,应注意两者电压相符。

7、焊机导线和接地线均不准搭在易燃易爆和带有热源的物品上,不准接在机械设备和管道上,及建筑物金属构件或轨道上。机壳接地应符合焊接工艺规定,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8、焊钳握柄必须用绝缘耐热材料制作,握柄与导线联接处应牢靠,并包好绝缘布。

二、焊接、切割中注意事项

1、施焊受压容器、密闭容器、油桶、管道、沾有可燃气体和溶液的工件时,应先冲洗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消除容器及管道内压力,焊接、切割密封容器应先留出气孔,必要时在进气口外装置通风设备。容器内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焊工与焊件间应绝缘,容器外应设专人监护。

2、必须在有易燃易爆物品场所或在煤气管道附近或受力构件上焊割时,应有消防、安技部门或煤气站到现场检查同意,压力管道停止运行,并排尽管道内气体;受压构件上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严防火星飞溅引起火灾或爆炸。禁止在已做油漆涂过塑料的容器内焊接。

3、严格按照焊机额定焊接电流和暂载率来使用,严禁过载。

4、焊接过程中,如遇有短路现象,不允许时间过长。特别是硅整流焊机,在短路时容易烧坏。

5、焊接铜、铝、铁、锡等有色金属时,必须要通风良好,采取防毒措施(戴防毒面罩或呼吸滤清器等)。

6、在高空焊割和施焊稳定性差的工件中,应系上安全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高空坠落和工件倒塌;禁止将导线挂绕身上,地面应指定专人监护。

三、焊接、切割完后注意事项

1、详细清理工作场所,切断电源,将焊接、切割设备及工具摆放在指定地点,灭绝余火后才准离开工作场所。

2、定期清洁、保养焊接、切割设备和工具。

木工圆锯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应进行检查。锯片必须平整、光滑、无锈,锯齿要尖锐,并有适当的锯路,不得有连续缺齿。锯片如有裂缝时,其长度不得超过20mm,裂缝末端应冲止裂孔,以防继续扩展。

二、锯片上方必须安装保险挡板和滴水装置,在锯片后面,离齿10-15mm处,必须安装弧形楔刀。锯片的安装应保持与轴同心。

三、被锯木料的厚度,以锯片能露出木料10-20mm为限,夹持锯片法兰盘的直径应为锯片直径的四分之一。

四、操作人员应戴防护眼镜,站在锯片一侧,禁止站在和面对锯片旋转的离心力方向操作,手不得跨越锯片。

五、机械启动后,应待锯片转速正常后进行锯料。进料必须紧贴“靠山”,不许将木料左右摇晃或高抬。送料不能用力过猛,遇木节要缓缓送料。

六、锯料长度应不小于500mm,上锯人员的手离锯齿不得少于300mm,接近端头时,应用推棍送料。下手应待木料推出工作台后,才允许接料。接料后不允许猛拉。需要回料时,木料应离开锯片后再回送。锯下的半成品应堆放整齐,边料应集中堆放。

七、锯短料时,一律使用推棍,不得直接使用手推。推料的速度不得太快,用力不得过猛。接料必须使用刨钩。长度不足500mm和超过锯片半径的木料,严禁上锯。

八、如锯线走偏,应逐渐纠正,不得猛扳,以免损坏锯片。如被锯的木料卡住锯片时,应立即停车处理。

九、锯片运转时间过长而温度过高时,应用水冷却;直径600mm以上的锯片在操作中应喷水冷却。

十、锯台要保持清洁。锯台面上的碎料必须随时清除,但严禁用手直接拣拾。清除锯末或调整部件,必须在机械停止运转后再进行。严禁机械运转时作清扫、调整工作。

温室油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篇7

本标准适用于栽培温室油桃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所示版本均为有效: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标准通则、NY5087无公害食品、鲜食油桃产地环境条件、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号。

3 技术要求

3.1 温室建设

3.1.1 温室方位。

温室设计以东西走向为宜, 根据地形调整温室的方位, 一般以偏西5°为宜, 南北2栋温室间距8 m左右。

3.1.2 温室结构。

依据新建温室的地形情况, 一般1栋温室长80~100 m, 跨度7.0~7.5 m, 每栋温室折合占地面积667 m2。温室脊高2.8~3.0 m, 后墙高2.0~2.3 m, 前底角高1.3~1.5 m, 温室为钢筋结构或木制结构, 后墙和两侧山墙为空心砖墙, 厚度为30~50 cm, 有条件的可在中心加上苯板, 或堆厚墙土增温保温, 温室屋面为圆拱形。

3.1.3 温室环境条件。按NY5087标准规定执行。

3.2 苗木定植

3.2.1 苗木标准。

选择由山西毛桃作砧木的嫁接苗。根系发达, 要求粗度0.3 cm以上;根长15 cm的侧根8条以上;苗高60 cm以上。

3.2.2 栽植密度。

一般株行距可采用1 m×1 m, 以提高油桃前期产量。

3.2.3 定植时期。

春季清明前后为最佳定植时期。

3.2.4 整地。

平整土地, 施入充分腐熟发酵的鸡粪或猪粪22.5 t/hm2, 然后翻地, 挖定植穴, 上口直径60 cm, 深40 cm。

3.2.5 定植。

栽前解除苗木嫁接口塑料条, 修剪根系, 然后把苗木根系放在含杀菌剂的水池中浸泡8 h。分出大小苗, 大苗栽在温室北部或塑料大棚中部, 靠设施边缘前底角处空间小的栽小苗。苗木嫁接口高出地面, 栽苗时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方法, 使根系舒展。栽后定干, 从前底角到后墙, 干高依次为30~50 cm, 定植后灌1次透水。

3.3 及时补栽和换苗

栽苗时对预留的5%备用苗木用编织袋假植, 苗木成活后, 对确认死苗和生长不良的苗木及时补栽。

3.4 幼树调控

苗木成活后, 当新梢长到20 cm时开始摘心。7月上旬左右追2次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 间隔为20 d, 追施50~100 g/株, 并及时灌足水。适时除草, 保持土壤湿润疏松。结合防治病虫害, 喷施以氮为主的叶面肥。6月末喷1次赤霉素, 促进幼树及早成形。新梢长至20 cm以上, 及时摘心, 培养三大主枝, 促发副梢。7月下旬至8月上旬, 叶面喷施多效唑150~200倍液, 间隔7 d左右, 喷施2~3次, 观察桃树新梢停长为止。

3.5 温湿度管理

3.5.1 温度管理。

10月中旬, 扣上塑料薄膜, 盖上草帘, 保证温室内温度在0~7.2℃, 以利休眠。桃树完成需冷量, 才能正常萌芽开花, 目前温室栽培油桃品种多为500~700 h, 应注意升温。11月中下旬开始升温, 白天保持20~25℃, 夜间保持5~8℃, 白天温度高时打开通风口。花期白天温度控制在19~21℃, 不能高于22℃, 夜间不能低于5℃。幼果期温度白天控制在22~25℃, 夜间保持在8~10℃。硬核期及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在25~28℃, 夜温在10~12℃。着色期至采收前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夜温保持在10~15℃[1]。

3.5.2 湿度管理。

萌芽期保持相对湿度60%~80%;花期保持相对湿度50%~60%;幼果期至果实成熟期保持相对湿度60%。

3.6 肥水管理

3.6.1 施肥原则。

按照NY/T496-2002规定执行。根据油桃的施肥规律进行平衡施肥或配方施肥。使用的商品肥料是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使用或免于登记的肥料。

3.6.2 施肥技术。

早秋施基肥, 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以发酵优质鸡粪为主, 数量按斤果斤肥施入, 如果其他土杂粪要增加施入量。采用沟施法, 距树根50 cm开沟, 深度在20~30 cm, 将有机肥施入后覆土;也可撒施, 并全园深翻至20~30 cm[2]。在开花前、坐果后、果实膨大期追肥。追肥方法有沟施、冲施或滴灌施肥, 根外追肥以喷施叶面肥为主。

3.6.3 适时灌水。

一是萌芽和开花水。升温初施肥后应灌1次透水, 以渗下40~50 cm为宜, 稍干后全棚覆盖地膜, 可减少灌水次数, 降低棚内湿度和提高地温, 一般可保持到花后再灌水。二是花后水。落花后根据土壤墒情, 灌小到中量水;坐果后, 为使幼果迅速生长, 必须保持土壤有充足的水分, 随时观测土壤墒情, 少量多次均衡灌水。三是硬核期水。硬核期桃对水分敏感。水分不足容易引起幼果脱落, 应适时灌小水。四是果实膨大水。果实生长第3期为果实迅速膨大期, 此时如果缺水, 果实不能膨大, 果个小, 产量低, 应适时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五是采后水。采完果修剪后, 要进行施肥和灌透水。

3.7 整形修剪

3.7.1 升温初萌芽前修剪。

11月升温开始后, 主要是调整树形和花芽量, 第1年树看花修剪, 保花为主;第2年以后的树花量大, 适当整形, 疏除密生枝、细弱枝、过粗枝。保留粗度适宜 (直径0.5~0.8 cm) 的优良结果枝。长果枝一般可留6~10对花芽, 于15~25 cm处短截, 中果枝留4~8对花芽10~20 cm处短截, 短果枝不短截。

3.7.2 幼果生长期修剪。

对树冠上层旺长枝要缩剪, 随时除萌蘖, 疏剪密生枝和徒长枝, 对主枝背上直立枝和骨干枝头并生枝或竞争枝疏除或重短截。

3.7.3 采果后更新整形修剪。

采取回缩、短截、疏枝的方法。首先要疏除所有辅养枝, 对骨干枝的数量与大小进行调整改造, 为枝组发展提供空间[3,4]。

3.7.4 夏秋维形修剪。

不定期地进行多次修剪, 培养结果枝组。新梢长至20 cm摘心, 反复摘心2~3次。疏除徒长枝。

3.8 花果管理

初花期开始疏花, 先疏下部花, 留中、上部花, 疏双花, 留单花。花后2周左右开始疏果, 分2次疏果, 第1次疏除密生果和畸形果, 第2次疏果为定果, 在硬核前进行, 根据树体的载重量, 合理留果, 长果枝留3~4个, 中果枝2~3个, 短果枝1~2个。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谢花后可喷布PBO 150倍液, 控制新梢旺长, 盛花期喷布坐果灵。

3.9 病虫害防治

在扣棚前后和升温初修剪后清扫园地, 清除枯枝落叶。全园喷洒3~5°Bé石硫合剂。防治灰霉病于落花后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或50%灰霉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选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和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喷雾。花芽露萼期是蚜虫卵孵化盛期, 用防治蚜虫的烟剂防治。在桑白蚧防治上, 落叶后或发芽前, 枝条上的越冬雌虫的蚧壳显而易见, 可用硬毛刷或竹片刮掉越冬成虫, 用3~5°Bé石硫合剂涂抹有虫枝干;还可在升温初, 喷洒速蚧杀1 500倍液。

3.1 0 采收

当果实由绿变红且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2%以上时, 开始采收。

摘要:介绍了温室油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主要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技术要求等内容, 以期为油桃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油桃,温室,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1]邵占宏, 周淑鲜.油桃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 2001 (9) :27.

[2]王荔, 马玉华, 万明长, 等.不同肥料施用对幼年油桃树生长结果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11) :115-116.

[3]张根旺.延长桃树寿命的冬夏剪结合技术[J].种业导刊, 2011 (3) :22.

机修钳工安全操作规程浅析 篇8

【关键词】机修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

钳工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制造工种,主要是手持工具对夹紧在钳工工作台虎钳上的工件进行切削加工,其基本操作可分为辅助性操作、切削性操作、装配性操作以及维修性操作。钳工是一种比较复杂、细微、工艺要求较高的工作。目前虽然已经有多种先进的加工方法得到应用,但是由于钳工具有的工具简单、方法灵活、操作方便以及适应范围广的特点,在许多工作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钳工操作的劳动强大较大、生产效率较低、对钳工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等缺点。

1.要遵守“一般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钳工分为普通钳工、机修钳工、工具钳工和装配钳工,机修钳工作为钳工的一种,所以在工作时要遵守一般钳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使用工具是要遵守常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所要用的工具禁止有裂纹、毛刺等。

操作设备时要遵守常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前检查防护设备、动力开关等是否符合要求。

起吊和搬运重物时要遵守起重工、挂钩工、搬运工安全操作规程,要与行车工等其它工种密切配合。

登高作业时要遵守高处作业相关规定,工作前要检查梯子、脚手架等是否坚固牢靠,操作工具要放在工具袋里,系好安全带,并做好防滑措施。

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要符合相关安全规定,Ⅰ类工具要使用绝缘手套,站在绝缘干燥的场地上或者使用漏电保护器,在金属器内及潮湿、狭窄环境内工作;Ⅱ类工具要配用安全隔离变压器或配用漏电保护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每隔3个月应送交有关责任电工检查登记备案。

钳工工作人员只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加工前清理毛坯等的准备工作,单件零件的修配性加工;零件装配时的钻孔、铰孔、攻螺纹和套螺纹等;加工刮削或研磨机器等精密零件;零件装配时的配合修整;机器的组装、试车、调整和维修等)工作,当电线路或电动工具、电气插头、插座有故障时,应该交给电工维修,自己不能擅自修理。

手提照明灯在钳工的工作中应用广泛,在使用时要采用安全电压,不能直接使用220伏电压。

工作时要注意周围人员以及自身的安全,防止因挥动工具、工具脱落、工件及铁屑飞溅造成伤害;当两个人以上一起工作时要注意协调配合。

2.机修钳工工作前应注意的安全操作

钳工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水平比较高,因此工作前,机修钳工要熟悉钳工的工作范围和量具(尝使用的量具有钢直尺、内外卡钳及塞尺、游标读数量具、螺旋测微量具等)的具体使用,即使有新人上岗,也应该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由师傅带领;机修钳工工作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不能擅自使用陌生的机床、量具等。

检查所使用的量具,看钢直尺、内外卡钳及塞尺等工具是否牢固可靠,有没有损裂等不合格的痕迹,禁止使用不合格的工具。

机修钳工的工作对象一般是大型通电设备,人是导体,因此在进行维护机械前,要确保电源、气源已经切断,必要时,应在电源和气源的开关处悬挂“禁止合闸”的警示牌,对开关箱上锁或派人监护。

要事先确定整理好工作场地,把所有的障碍物清除,清除铁屑时不能用手拉和嘴吹,应该使用所规定的的工具。

3.使用操作工具时应注意的安全操作

凿、铲工件及清理毛刺时,严禁对着他人工作,并戴好防护镜,防止铁削飞出伤人;使用手锤时禁止戴手套,不准用扳手、锉刀等工具代替手锤敲打物件,不准用嘴吹或手摸铁削,以防伤害眼和手,刮剔的工件不得有凸起凹出时和毛刺;用台钳夹持工件时,钳口不能超过最大行程的2/3;钻小工件时,必须用夹具进行固定,不能用手拿着工件进行钻孔;使用扳手紧固螺丝时,应该检查扳手和螺丝有没有裂纹或损坏,在紧固时不能用过猛的力气或用手锤敲打扳手;使用手提砂轮前,要认真检查砂轮片是否有裂纹,防护罩是否完好,电线是否有磨损,是否漏电,运转是否良好,用完后要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防止砂轮片接触地面或者其他物品。

4.机修钳工工作人员在具体作业时应注意的安全操作

在拆除和安装齿轮箱的箱盖等侧面机件时,要注意操作螺丝的顺序:拆除时要先操作下部的螺丝,安装时应先操作上部的螺丝;当机件的垂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时,拆除时要先操作远离垂心的螺丝,安装时应先操作较近于垂心的螺丝,目的是避免弹簧崩出伤到工作人员。

机械设备上的零件一般比较零散、数量较多,所以操作工人应尽量把拆卸的零件按照相关规定安防,避免随手乱丢弃的现象,以免影响之后的工作效率。

当用人力转动机件时要遵守起重工、搬运工的安全操作规程,事前要配备好人员,并协调好人员间的相互合作。抬轴杆、螺杆、管子和大梁等一些列的动作要稳起稳放,稳步前进。

铲刮设备或机床导轨面时,工件底部要垫平稳,用千斤顶时下面要垫枕木,以确保安全;刮研操作时,被刮工件必须稳固,不得串支;校准工具时必须装有固定提手环和吊环,不准一个人搬动较大或较重的校准工具;两个人以上操作同一个工件时,一定要注意刮刀的方向,不准对人操作;搬运工件和校准工具时,要统一行动,步伐一致,往复研合时手指不准伸向吻合错动面或有危险的地方。

当清洗机械的零件时,严禁吸烟、打火或进行其他的明火作业;不能用汽油清洗零件,擦洗设备或地面的废油要倒在指定容器内,定期回收,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倒入下水道,以污染周围的环境。

当温度降到40度以下时,才可以修理容器设备必要时,还应有通风设备和专人监护;检查有毒、易燃的容器或设备时,应严格清洗和通风;修理大型高处作业时要把上面的油污擦洗干净并做好防滑措施,禁止站在圆型或斜度大于20度的突出部位,当角度大于20度时,要搭脚手架或用梯子进行工作。

设备试车要按照单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在没有安装好之前,不能进行试车和移交进入生产状;设备检修完毕后应检查所带的工具是否已经齐全,在确认没有遗留在设备里前提下,方可启动机床进行试车,试车工作人员要随时注意各种仪表,声响一旦发现异常应该立即停车。

检查设备内部注意要用手电筒,不能用明火,防止火灾。

在修理带有油压、气压、风压的设备和管道时,必须先清除压力。

检查修中不能把手伸入到齿轮箱内,摸滑动面和转动部位不能用手指找正对孔和试探螺纹孔;不能用锤打击淬火部件,而要用铜锤或铜棒进行敲打。

工作地点要时刻保持洁净,避免地上有油液污水等液体,目的是防止工作人员滑倒摔伤;工作后应清理用过的棉纱、油纸等。

5.结论

任何工作都应贯彻“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大型机械制造业尤其如此。经过本研究的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机修钳工的工作人员应该熟悉机修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和提高作业时的安全意识,在维护和管理机械设备时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不论是在工作前,还是工作中,都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高效率地完成作业,为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提高机械制造业的综合效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

【参考文献】

[1]钱泽河.机修钳工在设备保养中的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

[2]胡占明.钳工实习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成才之路,2009(29).

上一篇:价格促销文案下一篇:校长期末总结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