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歌教案

2024-09-09

五指山歌教案(通用4篇)

五指山歌教案 篇1

课型:综合课(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啰呢调”是黎族民歌中最为流行的调腔。它因歌曲开头时常用“啰呢”之类的衬词而得名。这种调腔的节奏从容、旋律舒畅、抒情性很强。

《五指山歌》在抗日战争初期流行在五指山区,是流行于海南岛革命根据地的黎族传统民歌。《五指山歌》是黎族人民依据“啰呢调”的调腔而创编的革命民歌,歌曲意境深远,以问答形式的歌词和清新优美而深情的曲调,抒发了黎族人民对红军、毛主席的爱戴和拥护。《五指山歌》为D徵调、变换拍子,舒缓的速度,二部曲式结构。其中,第一乐段的音调沉稳而抒情。第二乐段的音调,先是用坚定的语气表现嘲讽的内容:“蒋军失败流落海”;后又回到那种沉稳抒情的情绪中,以表现海南人民对红军崇敬、爱戴、亲近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思路:

要上好乡土教材课,首先要有乡土教材。本课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的力量拍摄、收集、编写素材性电子教材,以祢补统编音乐教材的不足,并将那些丰富多彩的本土音乐纳入到音乐课的教学范畴来。

本课旨在带领学生尝试走进黎族去感受天籁般的民歌,让学生从小产生对家乡、对民族、对自己生活在海南这片热土的认同,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强烈的的民族归属感、自豪感,培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因此,这节课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允许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

三、教学目标:

1尝试用海南方言演唱《五指山歌》,认识“啰呢调”的音乐风格是黎族民歌中最为流行的腔调。

2、通过演唱、感受、体验、理解等课堂活动,进一步了解《五指山歌》音乐内涵和体裁。

3、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与民歌手近距离接触,培养对本土音乐的关注和兴趣。

四、教学重点:了解《五指山歌》的音乐内涵和体裁。

五、教学难点:

1、用海南方言演唱《五指山歌》和对变换拍子的掌握。

2、如何实施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准备:

1、学生方面:成立课题小组,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思考和收集有关黎族民歌的资料;然后全课题小组同学课前近距离接触采访黎族民歌手,把了解到的所有资料进行分类和筛选并制作成教学课件,为本课教学做好铺垫。

2、教师方面:(1)对课题小组的学生进行课前指导。(2)积极准备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设计和制作课件以便对教学进行指导。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教材第十五册第五单元《椰风海韵》推荐的一首黎族民歌《五指山歌》。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成两个部分进行:第一个部分由课题小组的十位同学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介绍黎族民歌的文化背景;第二部分由我带领大家来进行歌曲演唱体验以及赏析。下面先请课题组的同学代表们上场,并首先由组长高元顺同学作主持。

(二)新课学习

1、学生课前学习汇报:

高元顺:大家好!我们课题组全体同学,在课前首先收集了关于黎族民歌的部分视频和文本资料,并认真地进行了归类和整理。下面我们分别进行汇报,请大家一起来了解黎族民歌吧。现在有请苏万华同学——

(视频配画外音):同学们,五指山的魅力不仅来自五指山、五条河,而更多的是来自于它那天籁般的黎族民歌旋律和来自于那些关于五指山黎族人民的动人传说。

吴清元:海南黎族民歌有什么特点呢?《五指山歌》是一首什么样的民歌?什么叫做“啰呢调”等等?在课前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在林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专门采访了海南著名的民歌手——五指山中学王秀莲副校长,下面请大家来分享我们精彩的采访过程:(欣赏视频——课题组的采访活动)

吴清元:其实在我们的采访中还有很多精彩、丰富的内容,课后再来向我们了解吧,下面的时间交给冯灵同学进行介绍。

冯灵:同学们,根据王校长亲历亲为的对黎族民歌的阐述和我们课前已收集到的资料,下面把这节课的部分知识归纳如下:(全体朗读——课件呈现)

●黎族分布在海南省各地。由于地区方言的关系,黎族又分为杞、侾、美孚、本地、德透五个支系,在支系中还会分出更小的支系。黎族各支系都有自己特定的传统音乐调腔。

●黎族民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黎歌,即以黎族语言套唱黎族传统曲调,称“黎歌正调”;另一种是汉词黎调,又称客话黎歌,即以海南话套唱黎调,这种黎歌深受客歌的影响,是黎汉文化交融的产物。

●黎族民歌的体裁:又分为山歌、情歌、劈山栏歌、舂米谣、犁田歌、打硪歌、儿歌、叙事歌等民歌体裁。

冯灵:大家说黎族民歌的体裁是不是特别丰富呢?下面我们有请文思远同学—— 文思远:接下来就由我向大家推荐一组黎族原生态民歌片段,据王秀莲校长介绍,视频里出现的民歌手演唱的曲目大多数是五指山地区的本地民歌、杞黎民歌和“啰呢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视频——一组原生态的黎族各支系的民歌手现场演唱比赛的片段)

(曲1)“这是一首‘杞’黎的《四清调》,腔调非常的好听。”(曲2)“这是一首琼中的《红毛小调》,听起来很有特色。”

(曲3)“这首同样是琼中的《时运小调》,从她佩带的头饰,就非常有特色。”(曲4)“这首不知道有没有同学曾经欣赏过,它就是五指山区的《蕃毛小调》。”(曲5)“这首歌是非常有名的陵水地区的《啰呢调》,大家有没有从她的歌声中听出一点‘啰呢’味呢?”

(曲6)“这首歌相信有许多同学很熟悉,它就是非常好听的水满乡新调《久久不见久久见》。”

(曲7)“这首《叫侬唱歌侬就唱》也相信有许多同学熟悉,它是一首杞黎方言区正宗传统民歌,也可以用汉语海南方言演唱。流行于海南省琼中、保亭、通什、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苗族自治县,至省内汉区各市县也都在传唱。此歌可用独唱、对唱形式来表演。“侬”是海南方言“我”、“咱”的意思,是小辈对长辈的谦称。”

文思远:同学们,我们刚开始听这些采集到的民歌,也是听得一头雾水,后来通过采访了王秀莲校长之后,才懂得如何分类和其中的特点。下面这首歌(曲8)是王校长为我们即兴演唱的《捡螺歌》:(继续视频)

高元顺:王校长的演唱真有专业水平!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的采访汇报就到此结束吧,现在就把这个讲台还给林老师。

师:同学们的介绍太精彩了!课题组同学的采访不仅开阔了我们的音乐视野,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性的学习方式。特别是他们在采访中表现出来的睿智更是让老师震撼。我觉得,带着问题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那么我们是不是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劳动表示再次感谢!

2、学唱《五指山歌》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演唱《五指山歌》。这首歌曲我想同学们也不会陌生,试一试跟着老师的琴声先来演唱一遍。

评价:其实大家唱得还不错,有那么一点点原生态的味。那我想问问大家,刚才大家在演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首歌的歌词里带有很多的衬词?‘哎罗……’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好,其实就是刚才冯灵同学介绍的“啰呢调”。

课件:“啰呢调”是黎族民歌形式中最为流行的调腔。它因歌曲开头时常用“啰呢”之类的衬词而得名。这种调腔的节奏从容、旋律流畅、抒情性很强。《五指山歌》就属此类。

教师:同学们,刚才在演唱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关注到这首歌的音乐主题?下面我想请劳如兰同学归纳一下这首歌的音乐主题。

劳如兰:这首《五指山歌》的主题内容是歌唱红军胜利归来,嘲讽蒋军失败并逃往台湾的。

教师:对。《五指山歌》在抗日战争初期流行在五指山区,是流行于海南岛革命根据地的黎族传统民歌。《五指山歌》是黎族人民依据“啰呢调”的调腔而创编的革命民歌,歌曲意境深远,以问答形式的歌词和清新优美而深情的曲调,抒发了黎族人民对红军、毛主席的爱戴和拥护。同学们,舒曼曾经说过:“要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通过旋律读谱,去感受黎族人民用沉稳抒情的情绪表现对红军崇敬、爱戴、亲近的深厚感情。首先请大家看一下这首歌曲的拍号有什么特点?

学生:3/4拍,2/4拍。

教师:那就是有两个不同的拍号对不对?不同的拍号出现在歌曲里是变换拍子。那么你们在仔细观察一下,变换拍子的出现在这首歌曲里有没有规律?请仔细看一下,宋乔雨同学来说说看,我试一试你的观察力。

宋乔雨:在每一乐段的开始都是三拍子……

教师:好,那么我们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因为出现这种变换拍子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感觉。

⊙师生读谱:(强化感受变拍子节奏的准确性)。

⊙知识点归纳:变换拍子使得歌曲更加丰富、流动而富于变化。⊙ 教师范唱。教师:因为这是一首黎族民歌,我建议大家尝试用海南话来演唱,好吗?也就是刚才冯灵同学介绍过的:用海南话套唱黎调,叫做“汉词黎调”,是“黎汉文化交融的产物”。冯灵同学,我说得对吗?(学生回应)。

教师:请大家给点掌声!我先用“汉词黎调”来唱一遍,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唱……。用海南话套唱黎调,真有点像走进了幽雅委婉,如梦似幻的五指山区。如果说体育的美在于它的运动,美术的美在于它的色彩,那么,民歌的美则在于它的旋律,在于它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旋律的调式调性。如此美妙的一首黎族民歌,是什么样的音乐要素,或者说是用怎样的音乐手法来表现的呢?同学们,我们通常认识的音乐要素范畴有:(课件提示)

调式、拍子、速度、力度、曲式、情感、特色等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五指山歌》的音乐表现手法。(课件提示,师生讨论完成)

调式——D徵调;(民歌常用的)拍子——(变拍子)3/4拍、2/4拍; 速度——舒缓流畅; 力度——刚柔相济; 曲式——两段体结构

情感——歌曲的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沉稳而抒情;第二乐段——坚定而自信。特色:歌词采用比兴的手法和问答的方式显得生动而富于哲理;衬词的妙用使得歌曲极富民族特色;旋律委婉流畅;曲调灵活动听;歌曲内涵深刻。

归纳: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是具有鲜明的五指山民歌特点的音调2 1 2 5的变化和发展。第三、四乐句的调式虽然有变化(从徵调式转为宫调式),但不论是节奏还是音调,均与第一、二句有密切联系。全曲发展层次分明,最后以悠扬富有回环的音调结束,曲终意未尽。

(三)、拓展欣赏:

教师:同学们,海南黎族民歌蕴藏着十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它已带给我们一分瑰丽、一分温馨和一分追忆,我们可以尽情地在其中用心去感觉它的博大和久远。一首好的民歌真正的生命来自于聆听,其实它美妙的内涵已经溶解在听着它的歌长大的那一批批人的血液中,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我虽不是真正的海南人,但也生在海南长在海南,从小就聆听老师为我们精心编织的海南民歌世界,享受过这份非比寻常的音乐盛宴,曾激活了我头脑中很多相关的知识。今天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音乐资源库:其中有运用各种音乐要素改编的新《五指山歌》——通俗唱法(MTV);有模拟大自然生态音源效果的现代派合唱《五指山

掠影》;有海口市教育局女教师合唱团在意大利第六届国际合唱节上演唱的黎族民歌;有经典的交响性的舞剧音乐和电影音乐;有赞美、歌颂五指山的艺术歌曲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请你们选择欣赏一下:

⊙曲一:(由学生选择欣赏)⊙曲二:(由学生选择欣赏)⊙曲三:(由老师推荐欣赏)

师:同学们,可以说中国几代的作曲家在努力地让海南民歌与中国乃至世界的社会生活、音乐语言和美学趣味相结合。记得在06年刚刚落幕的意大利第六届国际合唱节上,我省前往参赛的一支合唱团———海口市教育局女教师合唱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6年10月13日晚上在意大利嘎达市,用海南话及黎语演唱的呢喃、优雅、活泼的和声,以旋律独特、音色优美动人的黎族民歌《舂米谣》、《黎家姑娘》、《摇篮曲》、《斗牛调》和《打柴歌》征服了现场评委和观众,一举夺得本届国际合唱节民歌组金奖。正如当时省报新闻报道说的:

(视频、画外音)“海南民歌第一次以如此精彩的表现展示在西方的艺术舞台上,它如神秘的东方歌女诉说着远古的情怀,让西方观众为之击掌喝彩。在意大利,她们以海南民歌见长,一句海南话清脆的呼叫:“舂米罗———!”让那充满着黎族生活情趣的《舂米谣》回响在他乡,深深地打动在场观众的心;细腻深情的《摇篮曲》,活泼轻快的《打柴歌》等最终征服了观众,为合唱团捧回了金奖。所以说,是海南民歌将合唱团带往高高的领奖台,海南民歌也由此走向世界的高山之巅。海南民歌的历史可谓悠久、内涵丰厚,她完全可以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品位和魅力站在世界的艺术之巅,丰富世界的艺术品种,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也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师:同学们,这节课通过对《五指山歌》的学习,打开了我们了解海南民族音乐的话题,相信 “啰呢调”的旋律已经根植在我们的心中,如果你们有想对《五指山歌》说的、对黎族音乐文化说的、对海南民族音乐说的,就把你的话直接写在纸上,然后在学校音乐墙报专栏里让大家共同分享。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检查是否有新评论

文章评论

页次: 1/0, 共 0 条►

放牛山歌教案 篇2

杨桥中心学校

沈艳丽

教学内容:学唱《放牛山歌》

初步了解山歌,掌握山歌的风格。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结合法学习,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放牛山歌》。

2、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体验四川方言“哟啥、哟喂”、“哥儿啰喂”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4、了解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

5、对歌曲进行创编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的形式。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四川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难点:

1、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

2、音乐创编活动。教学准备:

课件

畅言资源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导入山歌,让学生找出歌曲中歌词的特点。如歌词中的“罗儿、朗朗采光采、朗罗”等衬词。解释衬词的作用:它一般多用于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中,用上衬词,可以抒发人的情绪、协调劳动时的节奏、烘托气氛。刚才这首《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人们在砍柴时唱的山歌。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的)对,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我们的手创造出来的。下次的劳动课,我们可要积极的劳动,因为劳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

二、新课

1、初听、发声练习打开畅言资源,初听《放牛山歌》旋律(伴奏)。生随老师律动。师:那这些动作都是跟什么有关系啊?抽生答。

师:跟农村劳动有关系。虽然现在是冬天了,但是春天和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农村,好不好?

师一边讲解,一边粘贴一些图片(太阳、牧童、牛儿、花朵、青草)同学们看一看,多美啊!其实小牧童啊一边走一边唱着歌儿呢!你们听听是什么歌儿?

师弹琴唱:哥儿罗喂,哥儿罗喂。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唱。(半度上行、下行)师:(指黑板)春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这让老师想起一首儿歌: 太阳出来照北岩,赶着牛儿上山来,背上背个大背篼,又放牛儿又捡柴。太阳伯伯西山落,牛儿吃得肥又壮,背上背篼挑担柴,赶着牛儿回村庄。

同学们,其实沈老师念的这首儿歌和我们刚才的律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名字叫做《放牛山歌》。师板书:放牛山歌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

2、复听歌曲并认识四川盘子

抽生说说歌曲与沈老师念的儿歌有什么区别。(有哟,啥什么的)师课件出示歌词(注:衬词,衬句用红颜色的字标出): 这些红颜色的字就是刚上课时老师说的衬词、衬句。师用四川话唱一遍(畅言伴奏)

提问:沈老师唱的和刚刚一体机上唱的有什么区别? 生:不是普通话。

师:说得真好。沈老师唱的是四川话。这是一首四川儿歌。它属于四川民歌中的一种,它的字句很精练,节奏很短小。这首歌当中有些字音有了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解说村cen、啥sei、哥guo、岩ai这四个字在字音上的变化。师带生读)师:下面沈老师带同学们用四川话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师带生读整首儿歌

师:其实四川的民族民间的音乐里更是丰富多彩。今天,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很民族民间的,在四川曲艺里经常用到伴奏乐器,(出示四川盘子)这叫四川盘子。我们看一看,用两个指头夹住盘子的底部,小指翘起来。(师演示)师生一起手持盘子,敲打节奏读歌词。(一、二、三、四,太阳出来哟喂„„)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是左边的三小组同学读得好,还是右边的三小组同学读得好。左边的同学读前半句,右边的读后半句(左边:太阳出来哟喂,右边:照北哟岩,左边:赶着那个牛儿啥,右边;上山来„„)

3、跟琴学唱歌曲

学唱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采用了:先念后唱,听唱结合,跟唱,对唱,一领众合等方法进行歌唱教学。课件出示乐谱:(1)跟节奏再念一遍歌词,想想小牧童都做了什么?这样容易记住歌词。

(2)跟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歌曲。提出要求:背挺直,脸上带着笑容。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3)师教唱一遍,生再齐唱一遍。

(4)对唱。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师:太阳出来了,山坡上长满了青草,牧童赶着他心爱的牛儿,你们说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啊?(高兴)那同学们得唱出这高兴的心情啊。好,下面请同学们用高兴的心情再对唱一遍。

三、创编活动 同学们,下面老师想把这首歌唱给同学们听一听。不带伴奏的哦!请你们听一听,我唱的和同学们唱的有什么不同。师唱第一段(山歌风味)抽生说:前面慢,后面快。师:同学们说是不是啊。这首歌曲就是带了那么点儿山歌的味道,山歌是人们在山野里劳动时歌唱的曲子,它的节奏很自由,旋律很悠长。又因为山歌是在户外演唱的,所以它的声音特点是很高亢的,很明亮的,只有这样,它的声音才会在山间传得很远。下面,我们就把它改成山歌形式。老师就不伴奏了,看着老师的手。师指挥,生唱(前四句即可)一遍。

师:下面我呀把同学们分成两部分,假设这是山谷,左右两边都是两座大山。周末了,同学们作业都做完了,太阳出来了,山这边的小伙伴要找山那边的小伙伴一起放牛,怎么办?(喊)怎么喊?(如:哎,太阳出来啰,上山啰)左边的小伙伴一起喊(哎,太阳出来啰,上山啰)那山这边的小伙伴怎么办?(如:哦,来 啰)右边的小伙伴一起喊(哦,来啰)。

师:在山上放完牛,捡好了柴,太阳也要下山了,孩子们是不是该赶着牛儿回家了。那你们说最后一句,孩子们的声音怎样啊?在强弱上有什么变化?(弱一点)那我们试一试。连唱三遍,声音音量越来越小。

师:接下来,我们把刚刚喊小伙伴的,加上我们改编过的,加上结尾的一起完整的来一遍。

师:牧童越来越远了,回家了。今天我们学唱了放牛山歌,并且创造性的表演了歌曲。同时,咱们在一起充分的感受到了有四川风味的山歌韵味儿,其实在我们中国大家庭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有特色,以后有机会老师再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祖国各地的民歌!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了。

四、师生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生:沈老师再见。

打只山歌过横排教案 篇3

2: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打只山歌过横排》,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表现、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创作“兴国山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品味客家人的生活气息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感情、优美豪放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教学难点:唱好歌头“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点、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放机。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说明:在上课之前,老师布置学生去查找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资料。)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五十六个民族的艺术异彩分呈,今天赣南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

二:展示有关“兴国山歌”的资料

1. 请学生举手来宣读自己准备的资料内容。(以第一个学生的内容为基础,其他学生分别举手补充)

2. 老师总结并补充 “兴国山歌”简介

“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简介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属赣州市管辖。兴国95%以上的人口均为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及其后裔。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客籍背景,世代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客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在劳作之余,他们只有用兴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兴国山歌”历史悠久,有自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中原的古风遗韵和当地土著文化的融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兴国山歌以独特的民间风格,灵活的形式,多变的手法,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旋律,深远的影响,扎根于人民之中,历千百年而不衰,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

“ 兴国山歌”曾是战斗的号角,在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兴国县的妇女在欢送亲人上前线时,送上自己新编的草鞋和新编的山歌。歌声化为斗争的力量,鼓舞人们奋勇杀敌。兴国县出了五十多名将军。

“兴国山歌”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一幅历史画卷。兴国山歌的内容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远至天文地理,三皇五帝,革命战争,改革开放,近到油盐柴米,男耕女织,男婚女嫁,无所不唱,饱含着丰厚的客家文化信息。潋江河畔,人人是歌手,处处闻歌声。他们即情即景,临时编撰,出口成章。无论河网旷野,高山密林,“哎呀嘞”的歌声此唱彼和,不绝于耳。

“兴国山歌”的艺术、风格特点:

“兴国山歌”有固定的歌头格式:“哎呀嘞——哎”,音调既高且长,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引人注意。语言生动,旋律优美。兴国山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因而,千百年来,历久不衰,深受群众喜爱。

“兴国山歌”有独唱、对唱、联唱、轮唱等形式;有锁歌、盘歌、斗歌、猜花、丢观音、黄鳅咬尾、绣褡裢、藤缠树、树缠藤等种类;有遥唱体山歌,跳觋、民俗歌、叙事山歌等表演类型。

三.学唱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

1.学唱歌谱(钢琴带奏旋律,老师对难点如:倚音、波音、滑音、连音、弱位起唱等进行辅导)

2.带入客家方言读歌词并理解歌词意义。[打——唱;横排——两山之间崎岖的山路,石(sa)、禾(wo)、鞋(hai)]

3. 学唱歌曲并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联想歌曲的意境。找出最能体现“ 4. 欣赏《打只山歌过横排》。(播放名家范唱或老师范唱)

四.曲式分析及歌曲处理

(一)分析设问

1.歌曲的曲式结构?(一段体)

2.歌曲中用了哪些装饰音?(倚音、波音、滑音)

装饰音在歌曲中取到了什么作用?(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和特征。)3.找出最能体现“兴国山歌”风格特点的那一句?(哎呀鳓——哎)有什么特点?(曲调高亢悠扬,先声夺人)

仿佛联想到了什么?(仿佛人们面对着美丽的大自然深情呼唤,悠扬的歌声在回荡山谷,余音绕耳不绝,令人浮想联翩,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感慨万千。)该如何来演唱这句?(用高位、激情、圆润的声音来演唱)

4.歌曲的风格特点(曲调高亢悠扬,亲切感人,生动地表现了客家人明快、朴实、爽朗、豪放的山野气息。);联想歌曲的意境。

5.歌曲中除了第一句,旋律落差大吗?(不太大)用了几个音?(“1、2、6”三个音)

(二)设计演唱方案并演唱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同唱了兴国山歌,感受了客家人明快、豪放的山野气息,体会了客家人简朴、快乐的幸福生活。相信,一声高亢的“哎呀嘞——”已打动了你的心;一首悠扬的兴国歌已唤起了你的爱。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高歌《打只山歌过横排》,让这份快乐和爱,伴随你到天涯海角,让兴国山歌传遍海角天涯!

范文四:《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

《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都喜欢听些什么音乐呢?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大陆、港台或者是欧美的流行音乐,那么,除了流行音乐以外还有着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下面同学们来听几个音乐片段,感受一下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文化。

(播放三个音乐片段:①、船工号子;②、茉莉花;③、绣荷包)【新课教学】

古老而悠久的中国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国民歌就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到底什么样的歌曲才算是民歌?同学们是怎么理解中国民歌的呢?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中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源与人民生活有对人民生活骑着广泛深入的作用,在群众口头的代代相传中不断加工,语言简洁凝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按体裁和作用

(1)山歌:山歌是中国民间歌曲的代表性体裁之一,是人们在山间野外放牧、砍柴、挑担、锄草、行路等个体劳动生活中随意咏唱的一种短小民歌。歌者完全不受正在从事的劳动节奏的限制,兴之所至,引吭而歌,唱腔充满自由、奔放、舒展、悠长的特色,常加入衬词、衬句。中国的山歌流传很广,但主要集中于西南、西北及北部高原、山区广

大地带。代表性山歌品种有:陕北“信天游”;内蒙古“爬山调”;晋西北“山曲”、“烂席片”;甘肃、青海、宁夏“花儿”(或称“少年”)

(2)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俗称“号子”或“哨子”,是中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普遍流传于全国各省区。其主要功能,就是统一大伙的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节人们的劳动情绪。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如海洋渔民号子、江河船工号子、码头搬运号子、森林号子、工地建筑号子、“盐工号子”等等。

(3)城镇“小调”

小调(或称小曲)是广泛流传在各城镇、集市的一种民歌体裁。长期以来,经过城镇职业、半职业民间艺人的加工、磨练,形成了结构较均匀、节奏规整、曲调细腻、主题内容多样等一系列题材特征。刚刚我们听到的三首民歌分别是我国四川民歌《船工号子》、江苏民歌《茉莉花》、山西民歌《绣荷包》。不同地域的民歌各具特色,咱们江西省的兴国县就具有“山歌之乡”的美称。有这么一句话:“一把芝麻撒上天,兴国歌王万万千。”由此可见兴国山歌之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兴国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大家先来仔细听一下。(播放《打支山歌过横排》)

1、同学们感受到歌词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引出“哎呀嘞哎”)

2、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作出来的,那么歌曲当中的“哎呀嘞哎”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人们在山上劳动,伐木放排、挑担及田间劳动,有的为了消除疲劳,有的为了寻觅同伴,他们就进行对

歌打趣。)

3、接下来同学们再来听一遍歌曲,注意“哎呀嘞哎”中最后一个“哎”演唱的感觉,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播放歌曲)仔细听歌曲中那些地方用了咱们江西的方言··试着把方言唱出来。

4、大家在学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什么感受?(节奏自由、情绪高亢、为了呼唤更远的伙伴)

5、同学们注意看歌曲名称中的“打”是指唱的意思,“横排”是指山与山之间的崎岖山路。另外,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歌曲的歌谱当中有几个个别的音符旁边出现了与其他音符不同的小音符?这个小音符就叫“倚音”,倚音有时倚附在主音的前面,有时也在主音的后面出现。因为它是依附在主音前后的音,因此叫“倚音”。在乐曲中根据内容需要,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倚音在演唱或演奏时,越短促越好,不能占主音太多的时间。波音——像什么形状?对,就叫波音。波音:由主要音和它上方或下方相邻的音快速一次或两次交替而成.波音唱(奏)时一般占主要音的时间.波音分上波音(顺波音)和下波音(逆波音)两种。在音乐中我们把倚音跟波音都称作装饰音。

6、同学们这一次跟着音乐用方言大声的唱出来,注意体会歌曲中的装饰音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播放歌曲)

兴国山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因而,千百年来,历久不衰,深受群众喜爱。兴国山歌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饱含着丰厚的客家文化信息。从

某种意义上说,兴国山歌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一幅历史画卷。保护、研究、解读兴国山歌,发掘其精华,无疑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举措。

范文五:《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

《打只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1。《打只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兴国山歌.2/4 拍,速度:中速稍慢,调式:1=D,体裁为兴国山歌的遥唱体,曲调高亢悠扬,亲切感人,具有浓郁的兴国山歌特点。特别歌头一声“哎呀嘞——哎”,音调高扬,声音绵长,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的艺术效果。接下来运用“1,2,6”三音的创作手法,音域只在纯四度内盘旋,最后停留在主音上结束,旋律激情动人,娓娓道来。歌曲中运用了倚音、波音、滑音装饰音和客家方言,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的艺术特征,生动地表现了客家人明快、爽朗、豪放的山野气息。

2.“兴国山歌”(后面有,略)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深对学生加兴国山歌的热爱。2: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打只山歌过横排》,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表现、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创作“兴国山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品味客家人的生活气息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感情、优美豪放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教学难点:唱好歌头“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点、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放机。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说明:在上课之前,老师布置学生去查找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资料。)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五十六个民族的艺术异彩分呈,今天赣南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

二:展示有关“兴国山歌”的资料

1. 请学生举手来宣读自己准备的资料内容。(以第一个学生的内容为基础,其他学生分别举手补充)

2. 老师总结并补充(幻灯显示内容,学生每人发一分,并请学生课后将同学们说到的而老师没有查到的内容加入在后面)

“兴国山歌”简介

“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简介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属赣州市管辖。兴国95%以上的人口均为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及其后裔。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客籍背景,世代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客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在劳作之余,他们只有用兴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兴国山歌”历史悠久,有自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中原的古风遗韵和当地土著文化的融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兴国山歌以独特的民间风格,灵活的形式,多变的手法,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旋律,深远的影响,扎根于人民之中,历千百年而不衰,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

“ 兴国山歌”曾是战斗的号角,在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兴国县的妇女在欢送亲人上前线时,送上自己新编的草鞋和新编的山歌。歌声化为斗争的力量,鼓舞人们奋勇杀敌。兴国县出了五十多名将军。

“兴国山歌”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一幅历史画卷。兴国山歌的内容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远至天文地理,三皇五帝,革命战争,改革开放,近到油盐柴米,男耕女织,男婚女嫁,无所不唱,饱含着丰厚的客家文化信息。潋江河畔,人人是歌手,处处闻歌声。他们即情即景,临时编撰,出口成章。无论河网旷野,高山密林,“哎呀嘞”的歌声此唱彼和,不绝于耳。

“兴国山歌”的艺术、风格特点:

“兴国山歌”有固定的歌头格式:“哎呀嘞——哎”,音调既高且长,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引人注意。语言生动,旋律优美。兴国山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因而,千百年来,历久不衰,深受群众喜爱。

“兴国山歌”有独唱、对唱、联唱、轮唱等形式;有锁歌、盘歌、斗歌、猜花、丢观音、黄鳅咬尾、绣褡裢、藤缠树、树缠藤等种类;有遥唱体山歌,跳觋、民俗歌、叙事山歌等表演类型。

三.学唱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幻灯显示歌曲)

1.学唱歌谱(钢琴带奏旋律,老师对难点如:倚音、波音、滑音、连音、弱位起唱等进行辅导)

2.带入客家方言读歌词并理解歌词意义。[打——唱;横排——两山之间崎岖的山路,石(sa)、禾(wo)、鞋(hai)]

3. 学唱歌曲并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联想歌曲的意境。找出最能体现“ 4. 欣赏《打只山歌过横排》。(播放名家范唱或老师范唱)四.曲式分析及歌曲处理

(一)分析设问(幻灯显示)1.歌曲的曲式结构?(一段体)

2.歌曲中用了哪些装饰音?(倚音、波音、滑音)

装饰音在歌曲中取到了什么作用?(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和特征。)3.找出最能体现“兴国山歌”风格特点的那一句?(哎呀鳓——哎)有什么特点?(曲调高亢悠扬,先声夺人)

仿佛联想到了什么?(仿佛人们面对着美丽的大自然深情呼唤,悠扬的歌声在回荡山谷,余音绕耳不绝,令人浮想联翩,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感慨万千。)该如何来演唱这句?(用高位、激情、圆润的声音来演唱)

4.歌曲的风格特点(曲调高亢悠扬,亲切感人,生动地表现了客家人明快、朴实、爽朗、豪放的山野气息。);联想歌曲的意境。

5.歌曲中除了第一句,旋律落差大吗?(不太大)用了几个音?(“1、2、6”三个音)

(二)设计演唱方案并演唱 五.“兴国山歌”创编评价小舞台(把学生分成四小组合作交流创作)温情提示:幻灯显示

(一)、创编歌曲

提示:可用改变《打只山歌过横排》歌词或曲调来完成,还可以根据兴国山歌的特点来创编词曲。

(根据需要在创编过程的同时,老师唱或播放几首兴国山歌做引导,提供一些内容做参考)

(二)、表演与评价

提示:演唱形式可以是独唱、对唱、轮唱、小合唱等(师生共同合作,共同评价)六.小结

五指山歌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30月的宝宝正是自我意识萌芽期,对手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认识,手部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手指的精细动作还不是很协调。手指游戏是托班最常见的一种手口一致的练习,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手指灵活及协调能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大脑,有利于孩子语言及动作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观察图片,认识手指名称,并跟随老师一起做有趣的模仿动作,从而加深对手指的认识。

教养目标:

1.通过模仿象声词,初步唱出歌曲中的休止符。

2.会根据词义做相应的模仿动作。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音乐,手偶。

教养过程:

(一)手指游戏

1.根据教师的提示,伸出相应的手指“大拇指是爸爸,爸爸旁边是妈妈,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旁边是姐姐,小小指头就是我。”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教师边说边观察幼儿的手指是否正确伸出。

2.猜猜爸爸妈妈等他们各自会做些什么,并学习各种模仿动作

①教师:爸爸会做些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妈妈会做些什么事?我们也来学一学。

②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做模仿动作边发出象声词。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学习完整说歌词。

2.幼儿学唱歌曲。

3.提醒幼儿唱出休止符。

(三)边唱歌曲边进行表演

1.先用手指点动三下表演,表示打招呼,互相交流感情。

2.在较协调地伸出手指活动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做开汽车、洗衣服等模仿动作,边唱边表演。

温馨提示:

爸爸妈妈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手指游戏引导宝宝认识自己的手指哦。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整个教学会处于混乱中,于是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吸引幼儿的眼球。接下来,播放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学习儿歌,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动手动脑,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儿歌。

上一篇:住房公积金如何申请办理下一篇:新产品开发工作流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