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拐》读后感(共3篇)
《诱拐》读后感 篇1
《诱拐》是史蒂文生继《金银岛》之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与第一部的海上探险不同,《诱拐》是陆地逃亡小说。地点选在广袤的苏格兰高地。主要人物变为两个,叙事变得更加明晰。作者加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性格更加突出。史蒂文生作品中的主角向来不是“高大全”的完美形象。《诱拐》中的主人公也不例外,精明强干但矮小、自负和孩子气。因为整个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相依为命四处奔逃,惊险的程度并不亚于《金银岛》。记得我曾经读过《鬼吹灯》的一部分,给我的感觉是为了吓人而吓人,再加上天马行空编造出来的各种鬼怪,让我读了四分之一就放下不再读了。
《诱拐》读后感 篇2
笔者通过变“读后感”为“读后创”,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读后写的兴趣。
“读后创”, 顾名思义, 就是在阅读之后进行创新的写作。“创”的灵感来自“读”, 从“读”中寻找“创”的素材, 学习新鲜的体例, 嫁接有趣的情节……借“读”的翅膀, 让表达的“心”自由飞翔。
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读后创”的方式如下。
1. 标题大串联。
很多读物的目录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目录上各个章节的小标题或每个故事的标题都很有特色, 把它们连缀在一起, 一篇新的情趣故事就诞生了。
如, 三年级上册课文题目大串联:《槐乡的孩子》拿着《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要去《我们的民族小学》送画。路上需要《爬天都峰》。爬到《给予树》旁, 下起了《秋天的雨》。这雨惊动了树上的《灰雀》, 它飞过《金色的草地》, 消失在《奇怪的大石头》后面……
2. 变身书中角色。
假设自己是书中的某个角色, 或为书中增加“自己”这个新角色, 经历书中的情节, 参与书中的谈话, 以此写成作文, 或者是复述在书中的经历与体验, 或者让自己去改变书中的情节或结果。一种全新方式的介入, 使阅读变得兴味盎然。
如:读了《神奇校车》系列之后, 变身为弗瑞丝小姐的学生之一, 跟着她去恐龙时代探秘, 去身体里面旅行, 去自来水管里游弋, 去地球核心考察……多么有意思的体验, 学生当然有话可说, 有话可写。
3. 给书中角色写信。
当读完一本书合上它的时候, 其中一定有一个角色给你的印象最深。这个角色在形象上一定有“突出”的点, 在性格上一定有“魅力”的点, 在经历上一定有“曲折”的点……这些点, 就是写作的“触点”。拿起笔去聊、去谈、去问, 就像给自己的朋友写信一样。
4. 插写小故事。
每本书都有各自的脉络。在这样的脉络里就自己感兴趣的点插写一个小故事, 可以是补写书中的“空白”, 可以借书中的场景让角色们演绎全新情节, 可以在没有读书前写一写封面故事, 还可以写插图故事……让自己的故事插入书中, 自己也成了“作者”, 怎能不感到自豪?
5. 故事嫁接。
从这本书到那本书, 让角色串个“门”。相同的角色, 全新的场景, 一定会发生有趣的故事。就像小时候摆积木一样, 当“拿”起这本书的“角色”放入那本书的“故事”中时, 学生创新的灵感瞬间出现了。如《跑猪噜噜》里的跑猪来到了《夏洛的网》中, 与威尔伯一起面对被“宰杀”的危险, 会如何呢?
6. QQ聊天式。
中高年级的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QQ号, QQ聊天的方式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交流方式, 采用这种聊天式来交流同一本书的阅读收获, 这种方式灵活多变, 发言短小精练, 不需要长篇大论, 学生很喜欢。
7. 点评分析式。
小读者对大作家的书进行点评式分析, 有理有据, 虽然是一家之言, 却也有模有样。跳出读物来看它, 从居高临下的视角整体剖析作品的特点、成功与瑕疵, 不一定高屋建瓴, 但一定是学习和借鉴。
哈巴特.沙马被诱拐事件 篇3
哈巴特·沙马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阿什兰的巡警。当时他年仅22岁,刚刚工作3个月。
那是1967年12月3日凌晨,他出去巡夜。2时30分,巡逻车来到了6号与63号高速公路的交叉路口时,发现前方道路上停着不常见到的圆形物体。通过汽车的灯光,他清楚地看到那是一个闪烁着红光的碟形物体。沙马将车往前靠了靠,那个物体一边闪烁红光,一边从下方喷出火焰,上升飞了起来。
沙马看着那个物体飞走后回到警署,无意中看了一下手表,发现是3时整。他觉得有点问题:从刚才的地方回到警署最多就10分钟路程,那么还有20分钟去哪儿了呢?尽管沙马拼命地回忆,但那段时间发生的事却一点也想不起来。沙马在那夜的巡逻日记上这样写道:“在6号与63号高速公路的交叉路口目击到‘飞碟’。信也罢不信也罢……”
回家后,沙马感到头痛得厉害,像耳鸣那样的声音在头脑里回荡,根本无法入睡。他的耳朵后方火辣辣地疼,用手一摸,感觉那里有一条长约5厘米、宽约1厘米的伤口。
当时受美国军方委托调查UFO事件的康顿委员会听说沙马的经历后,决定把他作为调查的对象。沙马接受了科罗拉多州的心理学家莱奥·斯普林克尔博士的催眠术。在催眠状态下,沙马的证言开始变得清晰了。他说他挪着车靠近飞碟,发动机停了,车灯也熄灭了。他看到有奇怪的影子走近。
斯普林克尔:“你拔枪了吗?”
沙马:“受到干扰,没有拔枪。”
斯普林克尔:“正在靠近的影子的特征?”
沙马:“一身白,轻飘飘的。”
斯普林克尔:“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沙马:“金星,土星,各个行星。它们的故乡是银河系。”
斯普林克尔:“它们为什么会着陆在阿什兰呢?”
沙马:“想从输电线取电力。”
斯普林克尔:“它们的方法是什么?”
沙马:“现在无可奉告。”
斯普林克尔:“它们的交通工具用什么启动的呢?”
沙马:“是反重力。”
就这样,原本空白的20分钟变得明朗起来。但是斯普林克尔博士认为,沙马的记忆好像还有被压抑、被隐瞒的部分。
即使事件已经过去2个月了,沙马的脑袋中还受这次事件的困扰,不堪承受。不安的情绪日渐加重,沙马无法专心工作,最终他辞去了巡警的工作。之后,沙马始终觉得有必要查明自己的经历,才能消除不安。因此,他约见了埃里克·诺曼记者,并被介绍给催眠师罗林格·威廉。1968年6月8日,在爱荷华州得梅因,威廉对沙马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弄清了他与外星人接触的过程,并了解到了他被劫持到飞碟内的情景。
最终变得清晰的谜
威廉:“那是什么时间?”
沙马:“凌晨2时30分,我以为是前方路上的卡车轮胎放炮了。我用车灯照过去,看到红灯闪烁。发生什么事了?那物体速度非常快,离开高速公路,升到空中。”
威廉:“你现在在哪里?”
沙马:“在路旁。物体亮得刺眼。想呼叫。”
威廉:“打算呼叫谁?”
沙马:“警署。这里是榆树408(警察的代号)。糟了,无线电话不通。发动机异常,灯也灭了。哎哟,那是什么啊?”
威廉:“请描述一下那个物体。”
沙马:“金属制,形状像足球,周围发出银色的光芒。下部的灯闪烁,悬停在广场上空。”
威廉:“发生了什么?”
沙马:“从下部伸出了‘腿’,缓缓着地。”
威廉:“你不害怕吗?”
沙马:“身体直哆嗦。”
威廉:“那为什么不开车逃走?”
沙马:“受干扰了。”
威廉:“受到什么干扰?”
沙马:“脑袋里有什么东西,想回家。天哪!”
威廉:“不舒服了吗?”
沙马:“那些家伙下来了,朝着车子的方向走过来。想拔手枪,但是不行。脑袋里有什么东西……站在车前的家伙抱着什么东西,从那里面不知喷出什么,覆盖在车上。”
威廉:“什么物质?什么颜色?”
沙马:“像绿色气体,覆盖车的周围。这帮家伙干的。”
威廉:“是谁?干什么了?”
沙马:“站在车前的家伙从皮套里拔出什么。天哪,对着我瞄准!是眼睛!十分晃眼。”
威廉:“像什么东西呢?”
沙马:“像是照相机的闪光灯。”
威廉:“发生什么了?”
沙马:“浑身麻木,不能动弹。什么也不想,一片漆黑。”
其后沙马违反自己意愿,落下车窗玻璃,一个家伙抓住了他左边的脖子。他感到一阵剧痛。
沙马:“不知不觉站在车子外面,一个家伙凝视我的眼睛,问我‘你是这儿的监视人吗’?我回答不是,是巡警。又问‘这边有发电站吗、有水库吗’等等。然后我随着好像是头儿的家伙一起登上从飞碟上降下的梯子,进入船舱。”
依旧留下很大的谜
飞碟内部的房间屋顶低,长约8米,宽约6米。飞碟的直径约30米,是纯度达100%的镁制造的。这个飞碟是个可供四人乘坐的观察船。在这里,沙马有更奇特的见闻。
威廉:“听到它们的声音了吗?是以心灵感应传递的吗?”
沙马:“二者都有。它们好像是通过头盔的无线装置交谈。其中的一个用拙劣的英语说话,音质古怪。”
威廉:“它们在地球上也有基地吗?”
沙马:“是的。佛罗里达海面,南极或北极附近,还有阿根廷的沿岸有海底基地。”
威廉:“飞船的动力是什么?”
沙马:“使用电磁能。船的中央有水晶那样的转子连在两根巨大的柱子上。是原子反应堆,由它控制物质,克服重力。”
威廉:“防卫手段如何?”
沙马:“那个不好说,特别是空军的攻击。据说过去母船用雷达来攻击。”
威廉:“用雷达怎么攻击呢?”
沙马:“不清楚。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所谓离子吧……”
威廉:“是指离子化?”
沙马:“是的,是那个意思吧。”
威廉:“关于母船是怎么回事?”
沙马:“应该说是行星间的空间站,是巨大的。位于超高空,我们不知道。做成雪茄形,飞碟从那里出发。它们也监听我们的通信系统。”
在飞船内,沙马还看到了直径约1.8米的小型飞碟,它被遥控,用于观察母船预定着陆地点的情况。这个小型飞碟显示在母船的雷达屏幕上,按一下开关,屏幕上便可以看到有两个守卫在飞碟外的具有人形特征的生物来完成指令。
这时,沙马又看到了它们从附近的输电线吸取电力的情景。头儿按一下按钮,天线朝向输电线,白色火花散去,位于船内的测量仪器的指针开始转动。这里储备的电力极少,却能在船体周围布满力场。
威廉:“水是怎么回事呢?”
沙马:“同伙一直在寻找水库,用我不知道的方法。”
威廉:“它们从什么时间开始持续观察地球的呢?”
沙马:“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而且为了让人类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它们还提供了一点点信息。最近被人类目击的次数多了,有时也散播些假消息。”
观察船还采集各种动植物的样本,有时也用人体进行实验,好像是做所谓的繁殖分析程序。
最后,头儿对沙马说:“今晚的事不要对人说。”飞碟着陆在高速公路,他从舱口出来,被带到巡逻车就犯迷糊了。
以上就是沙马的经历。事后,人们在那个现场发现了飞碟留下的三个起落架的压痕以及周边顺时针倒伏的草。现场的一切似乎都在说明,沙马被诱拐的事件绝非空穴来风。
【《诱拐》读后感】推荐阅读:
雷雨读后感-读后感07-23
不算读后感的读后感07-17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读后感06-20
五年级读后感:《简爱》读后感08-27
中学生读后感:简爱读后感08-20
名著读后感《水浒传》读后感09-28
「寒假读后感」《法律与道德》读后感10-23
《给教师的提议》读后感-读后感10-29
读后感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07-06
读后感:《给颜黎民的信》读后感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