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习题二(精选4篇)
化工原理习题二 篇1
第一章 蒸馏总结+习题课
习题
1-8 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某理想二元混合液。已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23x+0.263,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1.25x′-0.0187。若原料液于露点温度下进入精馏塔中,试求原料液、馏出液和釜残液的组成及回流比。
1-12用一连续精馏塔分离由组分A、B所组成的理想混合液。原料液中含A 0.44,馏出液中含A 0.957(以上均为摩尔分率)。已知溶液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最小回流比为1.63,说明原料液的热状况,并求出q值。
1-13(类似)以连续精馏塔分离某二元混合物。进料xF=0.50(摩尔分率,下同),q=1,塔顶产品D=50kmol/h,xD=0.95,塔顶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回收率η=0.96。塔顶采用一个分凝器及一个全凝器。分凝器液体泡点回流。已知回流液浓度x0=0.88,离开第一块塔板的液相浓度x1=0.79。塔底间接蒸汽加热。塔板皆为理论板,相对挥发度α为2.59。操作回流比R为1.602试求:①加料流量F;②操作回流比是Rmin的倍数;③精馏段、提馏段气相流量。
解:1)DxD/(Fxf)即0.96500.95(/F0.50)F98.96kmol/h
2)y1x2.590.790.90691(1)x11.590.79平衡线:y2.59x(/11.59x),q线:.x0.50则交点为:xq0.50,yq0.7214 RminxDyqyqxq0.950.72141.0330.72140.50
R/Rmin1.602/1.0331.553)VV(1R)D(11.602)50130.1kmol/h例1 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两组分理想溶液。该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原料液组成为0.35(易挥发组分摩尔分率,下同),饱和蒸气加料。塔顶采出率D/F为40%,且已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5x+0.20,设原料液流量F=100kmol/h 试求:1.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2.若塔顶第一板下降的液相组成为0.7,求该板的气相默夫里效率Emv1。
解:先由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求得R和xD,通过全塔物料衡算求得D、W及xw,而后即可求出提馏段操作线方程。Emv1可由默夫里效率定义式求得。1.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由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知
R0.75 R1解得
R=3.0
xD0.20 R1解得
xD=0.8 原料液流量F=100kmol/h 则
D=0.4×100=40kmol/h
W=60kmol/h
xWFxFDxD1000.35400.80.05 FD10040因q=0,故
L′=L=RD=3×40=120kmol/h
V′=V-(1-q)F=(R+1)D-(1-q)F=4×40-100=60kmol/h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yLW12060xxwx0.052x0.05 VV60602.板效率Emv1
由默夫里板效率定义知:
Emv1y1y2*y1y2
其中
y1=xD=0.8
y2=0.75×0.7+0.2=0.725
故
*y1ax12.50.70.85 41a1x111.50.70.800.7250.5858%
0.8540.725Emv1
例题5.一连续精馏塔,泡点进料。已知操作线方程如下:
精馏段
y = 0.8 x + 0.172
提馏段
y = 1.3 x – 0.018
求原料液、馏出液、釜液组成及回流比。
解:由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得 R = 4;,得 xD = 0.86
将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与对角线方程 y = x 联立
解得 x = 0.06,即 xw = 0.06
将两操作线方程联立
解得 x = 0.38
因是泡点进料,q = 1,q线垂直,两操作线交点的横坐标即是进料浓度,∴ xF = 0.38
例题6.一连续精馏塔分离二元理想混合溶液,已知某塔板的气、液相组成分别为0.83和0.70,相邻上层塔板的液相组成为0.77,而相邻下层塔板的气相组成为0.78(以上均为轻组分A的摩尔分数,下同)。塔顶为泡点回流。进料为饱和液体,其组成为0.46。若已知塔顶与塔底产量比为2/3,试求: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解: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依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yn1xRxnDR1R1
xR0.77DR1R1(a)将该板和上层板的气液相组成代入有
xR0.780.70DR1R1(b)再将该板和下层板的气液相组成代入有
0.83联立(a)、(b)解得 R2.0,xD0.95
y则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2)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20.95x2121 即 3y2x0.95
WxWL/ym1/xm/LWLW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的通式为
/将 LLqF,FDW q1(泡点进料)代入上式则有
WxWLqFym1xmLqFW LqFW
WxWLDWxmLDLD
R1WDWDym1xmxWR1R1转化上式为(C)DxFxW20.46xWWxx0.950.46 DW 即 3根据
x0.13 解得 W将有关数据代入(c),则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y213232x0.132121 即 3y4.5x0.195
化工原理习题二 篇2
一、判断题
1.在现实中,完全的、绝对的单一税制几乎从来没有存在过。(对)2.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十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45%。(错)3.中国的房产税对城市居民的自用房屋是免税的。(对)4.财政赤字不一定引起通货膨胀。(对)
5.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对)6.投票规则主要有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对)
7.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是市场自发运行的产物,市场本身有能力解决(无能力解决)。(错)8.社会救济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货币或实物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对)
9.当正外部性出现时,商品的价格会大于该商品的边际社会收益。(错)10.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一个表现。(对)
11.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对)
12.如所有投票者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是唯一的,而不会出现循环现象。(对)13.即使是经济效益不太好的项目或方案,如果其社会效益很好,也可能被选为优者。(对)14.1995年,我国进行了分税制改革。(错)
15.以课税对象为标准,个别财产税主要包括土地税、房屋税和不动产税。(对)16.政府最高立法机关决定预算编制的方针政策。(对)17.“拉弗曲线”是关于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的理论。(错)18.税负转嫁受到供给和需求弹性的影响。(对)
19.营业税一般适宜采取比例税率,不像累进所得税那样更能体现按能力征收的原则。(对)20.度量微观税收负担的指标主要有企业税收负担率和个人税收负担率。(错)
21.财政补贴都是根据一定时期特定的国家政策而安排的支出,这是财政补贴的特定性特征。(对)22.现收现付制的特点是完全依靠当前的收入去支付现在的支出,以收定支,基本没有结余。(错)23.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是公司所得税的一项经济效应。(对)
二、名词解释
1.宏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总体所承受的税收负担,也可看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税收负担。2.公共选择:指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他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第1页,共5页 3.收入型增值税:计算增值税时,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只允许扣除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部分,法定增值额相当于当期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各增值项目之和。
4.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5.混合经济:现实经济体制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完全自由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混合,即混合经济。6.税收效率原则:是用指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并通过税收分配促使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税收效率原则所要求的是以最小的费用获取最大的税收收入,并利用税收的经济调控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或者最大限度地减轻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妨碍。
7.消费型增值税:指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额时,从商品和劳务销售额中扣除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总额的一种增值税。即征收增值税时,允许将购置的固定资产的已纳税款一次性全部扣除,纳税企业用于生产的全部外购生产资料都不在课税之列。就整个社会来说,课税对象实际上只限于消费资料,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在于鼓励投资,加速设备更新。
8.公债:公债是指的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公债是债的一种的形式,它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向个人和企业以及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依据借贷原则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它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9.公共产品:所谓公共产品指的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10.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收最高原则之一,它指具有相等纳税能力者应负担相等的税收,不同纳税能力者应负担不同的税收。
11.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以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其他收入为计税依据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赋,不包括以继承、赠与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
12.滑动关税:滑动关税是根据进出口商品价格或数量的变动而升降税率的一种关税。
13.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帮助社会成员克服因非理性风险造成的物质困难,维持其基本生活条件,一发进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活动。
第2页,共5页 14.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公共财政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15.税收的效率原则:所谓税收效率原则是用指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并通过税收分配促使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税收效率原则所要求的是以最小的费用获取最大的税收收入,并利用税收的经济调控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或者最大限度地减轻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妨碍。
16.绩效预算:绩效预算就是政府首先制定有关的事业计划和工程计划,再依据政府职能和施政计划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所需费用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
17.宏观税收负担: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税负总水平,通常以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税收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NI)的比例来表示。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税收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
三、问答题
1.从收支平衡角度看,社会保险税可以被分为哪几种模式? 答: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社会生育保险。2.税率可以被分成哪几种类型? 答: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
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税比例。中国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等采用的是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在适用中又可分为三种具体形式: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单一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的所有纳税人都适用同一比例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适用不同的比例征税。具体又分为下面三种形式:1.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即对不同产品分别适用不同的比例税率,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比例税率。如消费税、关税等;2.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即按不同行业分别适用不同的比例税率,同一行业采用同一比例税率。如营业税等;3.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即区分不同的地区分别适用不同的比例税率,同一地区采用同一比例税率。如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幅度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税法只规定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各地区在该幅度内确定具体的使用税率。
3.简述资源税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3页,共5页 答: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数量征收的一种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采《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应缴纳资源税。现行资源税税目分类: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4.按照国家预算来划分,财政补贴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1.价格补贴:农副产品价格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居民副食品价格补贴、日用工业品价格补贴、工矿产品价格补贴、其它价格补贴。2.企业亏损补贴:经营性亏损补贴(国内企业亏损补贴、外贸企业亏损补贴)、政策性亏损补贴。3.财政贴息:全额贴息、部分贴息。4.出口补贴:直接补贴、间接补贴。5.专项补贴:生态效益补助、教育补助、重要产业支持补贴、房租补贴。6.税式支出:税收豁免、纳税扣除、退税、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 5.简述关税的分类。
答:按照不同的标准,关税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征收对象分类,关税可分为进口关税、出口关税和过境关税三类;按征收目的分类,可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按征税计征标准分类,可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滑准税;按货物国别来源而区别对待的原则,可分为最惠国关税、协定关税、特惠关税和普通关税等。
(一)按照征收的对象分类:1.进口税、2.出口税、3.过境税;
(二)按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1.进口附加税,其主要有以下两种,1)特惠税、2)普遍优惠制,2.差价税;
(三)按照征税的一般方法分类:1.从量税、2.从价税、3.混合税、4.选择税,滑准税。6.财政收入中来自于公共企业的收入主要有哪三种?
答:公共财政收入一般包括税收、公债、非税收入三种形式。税收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获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公债是政府在资金持有者自愿的基础上,按照信用原则,有偿地获取公共收入的一种手段。相比于由法律预先规定的税收而言,政府可以根据公共收支的状况,更加灵活地确定是否需要发行公债来调节经济、平衡收支。非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公共收费、罚没收入、特许权收入、国有资产收益与境内外机构和个人捐赠等多种形式。7.简述财产税的特点。
答:
1、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位置固定,标志明显,作为课税对象具有收入上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纳税人的财产情况,一般当地政府较易了解,适宜由地方政府征收管理,有不少国家把这些税种划作地方税收。如美国课征的财产税,当前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其地方税收总额的80%以上。
3、以财产所有者为纳税人,对于调节各阶层收入,贯彻应能负担原则,促进财产的有效利
第4页,共5页 用,有特殊的功能。与其他类型税种相比,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特征。8.解决财政赤字问题,有哪三种基本途径? 答:
1、增加税收
2、增发货币
3、发行公债。9.我国目前开征的财产税主要有哪几种?
答:财产税主要有房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分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两种,从价按房产余值的1.2%征收,从租按租金12%征收(个人出租住房按4%)。10.政府财政作用于社会公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11.个人所得税对劳动供给有何经济效应?
答: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劳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暇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12.简述商品税的含义及特征。
答:商品税的含义,商品税是对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课征的税种的统称,由于这种税是在流通过程中征收的,所以也称流转税。商品流转额是指在商品生产的经营过程中,由于销售或购进商品而发生的货币金额,即商品销售收入额或购进商品支付的金额。非商品流转额是指因非商品生产经营的各种劳务而发生的货币金额。即提供劳务取得的营业服务收入额或取得劳务支付的货币金额。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都属于商品税的范畴。商品税的特征:1.商品税具有政策调控的直接性。2.商品税具体累退型。3.商品税的征收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4.税收征收管的相对简便性。5.商品税税源普遍、收入稳定。13.简述商品税的演变过程。
答:1.关税:国境关税最早出现在英国,其他国家在到19世纪中叶才最终废除国内关税,建立统一的国境关税制度。2.营业税、货物税等:营业税首创于1791年的法国,其后各国相继仿行。货物税的雏形是罗马帝国的市场捐,不论是营业税还是货物税,均是课征于国内各种商品(或货物)的生产与销售阶段,是对消费品课税。3.增值税:增值税这一概念1917年由美国耶鲁大学的亚当斯首先提出。当时的名称不叫增值税而叫营业毛利税,这与现在的增值概念相近。1921年德国西蒙斯正式提出增值税的名称,并详细阐述这一税制的内容。然而,增值税的实践活动直到1950年代才在法国开始。
德育原理复习题 篇3
1、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理想。()
道德行为只是道德教育的体现,做好事的人不一定是好人。
2、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之上的。()
因为只有自己想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才会进行品德的修养。
3、数学课教学不可能有德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内容的一部分,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肯定和鼓励也是属于德育内容的一部分。
4、德育过程是将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
人不是社会政治或某个宗教规范下的特定产物。
5、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目的和学生思想矛盾积极转化规律而制订的。()
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原则才能上升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
6、榜样教育法在德育方法体系中是运用最广泛、最经常的一种基本方法。()
不一定,说理教育法的使用也很广泛。
7、开展课外和校外活动,不能听任学生自由地独立自主地活动,教师必须时时紧跟着,以防出现差错。()
德育要有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不能只用间接经验换取的。
8、宗教在德育中没有积极意义。()
好的宗教如基督教会让人们敬畏生命、孝顺父母等,这是积极意义。
9、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班级成员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并在认识、行动上保持一致。
10、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脱离教育性的教学是不存在的。()
这是理想的,但现实中并不存在这种情况,如骗子教他的孩子骗人就只属于教学而不是教育。
11、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理论加实践。()
知不一定是理论,也可以使实践经验。
12、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过程就是接受间接经验的过程,德育也不例外。()
还需要直接经验。
13、保加利亚的洛扎诺夫提出了暗示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利用于道德教育。()
这属于陶冶教育法,一定的情境更能激发儿童的道德教育。
14、儿童品德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是德育的第一出发点。()
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是德育的依据,教师要据此进行学生的道德教育。
15、德育课程改革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应该是教师根据学生思想品德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实际等来进行改革的。
16、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目的和学生思想矛盾积极转化规律而制订的。()
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原则才能上升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
17、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外化为相应的品德外显行为表现的桥梁。()
只有在人际交往中,别人才能评价自己的行为甚至情感是否道德。
1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教育集体、培养集体,并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
集体教育的力量很大。
19、各门学科,虽然不是专门的德育课,但每门学科在其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担负着德育的任务。()
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很多学科都在教学过程中无形地渗透着道德教育。
20、档案袋,又称文件夹、工作包或作品集,是学生瞬间的、片断的资料。()
小学会有小学档案袋,初中有初中的,每个阶段不同。
21、说理教育法在德育方法体系中是运用最广泛、最经常的一种基本方法。()
德育方法包括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等,其中说理教育法用得最多。
22、佛教在我国德育历史上扮演着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角色。()
佛教要求人们向善、做好事、积功德,古代贵族派粮食给百姓也很多。
23、通过教学实施德育,主要是通过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的。()
光靠陈述性知识是无法实施德育教学的,即使是“主要”也是偏颇的。
24、艺术鉴赏在德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是因为艺术有普遍“比德”效果。()
如梅花比喻傲洁,莲花比喻不同流合污。
25、集体是指为了实现具有社会价值的目标,按一定原则组织起来的高级形式的群体。()
具有了明确的共同目标、健全的规章制度、成员之间和谐相处等多个特征才能成为高级形式的群体。
26、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有时一些必要性的吃苦如劳务反而能对学生产生更大的教育影响。
27、教师在进行德育前,首先要考虑社会、学生、家长以及课程四个因素。()“首先”过于片面化
28、德育方法相互分别,不能混用。()
德育方法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情境教育法中也能穿插说理教育法。
29、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自己能自己教育,也能受别人教育,甚至自主教育更能产生影响。
30、中国教师李吉林首创情境教学法,这一方法适用于德育。()
德育方法包括陶冶教育法,就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获得道德教育。
二、名词解释(请以你自己的表达方式描述它们的定义,20分)
1、德育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活动。
2、品德
品德,即品质道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想行为倾向。
3、“明人伦”
“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目的,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也称为“五伦”。
4、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
5、马卡连柯
马卡连柯,苏联的教育家,著作是《教育诗》。关于马卡连柯的教育观是:
1、教育要在集体里进行的。
2、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
3、反对体罚。
6、品德
品德,即品质道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想行为倾向。
7、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体现,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其中,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德育课程为综合课程,高中阶段采取的是板块形式。
8、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也是构成个人道德品质的要素。
9、“居敬”
“居敬”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一个思想,它包括了五个含义:一是将身心收敛内不使其放纵或散逸;二是人内心时时处于一种敬畏的状态;三是内心时时处于一种警觉、警醒的状态;四是专
一、无适;五是整齐严肃。
10、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家,在德育方面,他强调为了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教师和家长就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11、体谅情境
体谅情境是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12、实验情境
根据德育目标,创造一个道德实验如“海因兹偷药”的道德实验,并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让学生在实验中评价道德、认识道德。
13、说理德育法
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
14、榜样德育法
榜样德育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
15、陶冶法
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三、简述题(30分)
1、请举出一个德育原则并简述如何执行这个原则。
2、请你给一位学习成绩很好却非常骄傲的女初中生写一个期末评语。
3、请列举“德育途径”(三种以上)并作简要说明。
4、上课时,有学生不停说话,致使教学秩序混乱,请你组织几句话解决这个尴尬。
5、请列举“陶冶”的一种形式并作简要说明。
6、“说理”德育方法的缺点是什么?
7、列举德育途径(三种以上)并作适当评述。
8、上课了,老师将教案放在讲桌上,这才发现讲桌上全是打碎了的玻璃,教学无法进行,请你组织几句话解决这个尴尬。
9、试举一种“榜样”形式,并作简要说明。
10、简述现时期道德教育革新的趋势。
四、案例分析题(15分)略
五、综合题(15分)
化工原理实验 篇4
?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填料吸收塔结构和流程
2、? 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 掌握气相总体积系数kYa和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OG的测定方法。
?
二、实验原理
1、?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图2-73 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示意图填料塔的压降与泛点气速是填料塔设计与操作的重要流体力学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引起的压降与空塔气速关系如图2-73所示:
当无液体喷淋时,干填料层压降Dp对气速u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中可得斜率为1.8~2的直线,(图中aaˊ线)。当有液体喷淋时,在低气速下,(c点以前)对填料表面覆盖的液膜厚度无明显影响,填料层内的持液量与空塔气速无关,仅随喷淋量的增加而增大,压降正比于气速的1.8~2次幂,由于持液使填料层的空隙率减少,因此,压降高于相同气速下的干填料层压降,是图中bc段为恒持液区。随气速的增加液膜增厚,出现填料层持液量增加的“拦液状态”(或称载液现象),此时的状态点,图中的c点称载点或拦液点。气速大于载点气速后,填料层内的持液量随气速的增大而增加,压降与气速关系线的斜率增大,图中cd段为载液区段。当气速继续增大,到达图中d点,该点成为泛点,泛点对应的气速称为液泛气速或泛点气速。此时上升气流对液体产生的曳力使液体向下流动严重受阻,积聚的液体充满填料层空隙,使填料层压降急剧上升,压降与气速关系线变陡,图中d点以上的线段为液泛区段。填料塔实际操作的气速控制在接近液泛但又不发生液泛时的气速,此时传质效率最高。一般操作气速取液泛气速的60%~80%。
2、? 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Ya的测定
(1)?? 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
??(2—63)
式中:V ——惰性气体流量,kmol/s;
z ——填料层的高度,m;
W——塔的横截面积,m2;
Y1、Y2——分别为进塔及出塔气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kmol(溶质)/kmol(惰性组分); ——塔顶与塔底两截面上吸收推动力与的对数平均值,称为对数平均推动力。
??(2—64)
在本实验中,由测定进塔气体中的氨量和空气量求出Y1,由尾气分析器测出Y2,再由平衡关系求出Y*。数据整理步骤如下:
(1)?? 空气流量
标准状态的空气流量为V。用下式计算:
?(2—65)
式中:V1——标定状态下的空气流量,(m3/h);
T0、P0——标准状态下空气的温度和压强,kPa;
T1、P1——标定状态下空气的温度和压强,kPa;
T2、P2——使用态下空气的温度和压强,kPa;
(2)?? 氨气流量
标准状态下氨气流量 用下式计算:
(2—66)
式中:——氨气流量计示值,(m3/h);
——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密度,kg/m3;
——标准状态下氨气的密度, kg/m3。
若氨气中含纯氨为98%,则纯氨在标准状态下的流量V0〞用下式计算:
??? ?(2—67)
(3)?? 混合气体通过塔截面的摩尔流速:
(2—68)
式中:d——填料塔内径,m。
(4)?? 进塔气体浓度
??(2—69)
式中:n1——氨气的摩尔分率。
n2——空气的摩尔分率。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 ?(2—70)
(5)??平衡关系式
如果水溶液<10%的稀溶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则:
Y*=mx???(2—71)
式中:m——相平衡常数,??(2—72)
H——亨利系数,Pa;
p——系统总压强,Pa.?(2—73)
?
式中:p*——平衡时的氨气分压,(mmHg或Pa),其数值可从附录5.1氨气的平衡分压表查得。
(6)?? 出塔气体(尾气)浓度
出塔气体(尾气)浓度由尾气分析仪测得,具体见附录5.4,尾气浓度的测定方法。尾气中氨的浓度由下式计算:
???(2—74)
式中:T1、p1——空气流经湿式气体流量计的压强和温度;
T0、p0——标准状态下空气的温度和压强;
V1——湿式气体流量计所测得的空气体积,ml;
Vs——硫酸体积,L;
Cs——硫酸浓度,mol/L;
rs——反应式中硫酸配平系数,本实验rs =1;
r2——反应式中氨配平系数,本实验r2=2。
(7)?? 出塔液相浓度
根据物料平衡方程:
(2—75)
因进塔液相为清水,即X2=0,则
?(2—76)
(8)?? 计算
由对数平均推动力公式计算,其中∵X2=0∴Y*=0
(9)?? 求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Ya3、? 传质单元高度HOG的测定
?(2—77)
式中:HOG——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NOG——气相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
z已知,NOG求出后,则HOG可求得。
?
三、实验装置及流程
图2-74 吸收装置流程图
l—风机;2—空气调节阀;3—油分离器;4—转子流量计;5—填料塔;6—栅板;7—排液管; 8—喷头;9—尾气调压阀;10—尾气取样管;11—稳压瓶;12—旋塞;13—吸收盒;14—湿式气体流量计;
15—总阀;16—水过滤减压阀;17—水调节阀;18—水流量计;19—压差计;20、21—表压计;
22—温度计;23—氨瓶;24—氨瓶阀;25—氨自动减压阀;
26、27—氨压力表;28—缓冲罐; 29—膜式安全阀;30—转子流量计;31—表压计;32—闸阀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 实验步骤
(1)?? 填料塔流体力学测定操作
1)? 先全开叶氏风机的旁通阀,然后再启动叶氏风机,风机运转后再逐渐关小旁通阀调节空气流量。做无液体喷淋时,干填料层压降Dp对应气速u的关系。
2)? 全开旁通阀,再打开供水系统在一定液体喷淋量下,缓慢调节加大气速到接近液泛,使填料湿润,然后再回复到预定气速进行正式测定。
3)? 正式测定时固定某一喷淋量,测量某一气速下填料的压降,按实验记录表格记录数据。
4)? 实验完毕停机时,必须全开空气旁通阀,待转子降下后再停机。
(2)?? 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测定的操作
1)? 实验前确定好操作条件(如氨气流量、空气流量、喷淋量)准备好尾气分析器。
2)? 按前述方法先开动水系统和空气系统,再开动氨气系统,实验完毕随即关闭氨气系统,尽可能节约氨气。
2、? 注意事项
(1)填料塔流体力学测定操作,不要开动氨气系统,仅用水与空气便可进行操作。
(2)正确使用供水系统滤水器,首先打开出水端阀门,再慢慢打开进水阀,如果出水端阀门关闭情况下打开进水阀,则滤水器可能超压。
(3)正确使用氨气系统的开动方法,事先要弄清氨气减压阀的构造。开动时首先将自动减压阀的弹簧放松,使自动减压阀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打开氨瓶顶阀,此时自动减压阀的高压压力表应有示值,关好氨气转子流量计前的调节阀,再缓缓压紧减压阀的弹簧,使阀门打开,低压氨气压力表的示值达到5ⅹ104Pa或8ⅹ104Pa时即可停止。然后用转子流量计前的调节阀调节氨气流量,便可正常使用。关闭氨气系统的步骤和开动步骤相反。
(4)尾气浓度的测定,详见附录5.4。
?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出干填料层压降Dp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曲线及一定液体喷淋密度下的压降Dp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曲线。
操作条件下液体的喷淋密度 [m3/m2.h]
???(2—78)
2、? 测定含氨空气~水系统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的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Ya和传质单元高度HOG。
六、思考题
1、? 阐述干填料压降线和湿填料压降线的特征。
2、? 为什么要测Dp~u的关系曲线?实际操作气速与泛点气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 为什么引入体积吸收系数KYa?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化工原理习题二】推荐阅读:
化工原理下习题课02-07
2222化工原理复习题01-30
化工原理单元06-12
化工原理传热08-07
化工原理教学08-08
化工原理实验08-27
化工原理下总结06-11
化工原理计算题总结04-03
化工原理教学改革12-23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反思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