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美丽的大自然六年级作文

2024-10-16

描写美丽的大自然六年级作文(精选12篇)

描写美丽的大自然六年级作文 篇1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妈妈提议到外婆家散散心。车一驶出市区,就觉得天格外蓝,空气格外清新。踏进外婆家的小院,花香袭来,顿觉心旷神怡。外婆拥我入怀,布满皱纹的脸充满和蔼的笑容,外公那满是老茧却很有力的大手轻轻抚摩着我的头,于是,我全身心都沐浴在幸福中了。

外公是个童心未泯且健谈的人,我和他正开心地交谈,一个的身影向我奔来,扑人我的怀中,原来是外公家的小狗。好长时间不见,它对我竞还是那么亲热。我用手轻轻抚摩它的头,它很享受地闭上眼睛,接着就势卧倒在地,调皮地来回打滚儿,把我们都逗笑了,笑声充满了小院,我的心也随之轻松了许多。

吃过饭,来到小河边散步,小狗紧随身后。河水清澈见底,将手浸入水中,一股清凉的感觉立刻传遍了全身。几尾小鱼居然围着指尖来回游动。鱼尾轻扫之处痒痒的,似丝绸轻拂手指。我忍不住脱下鞋子,赤脚蹬水。水虽有些凉,但河底的鹅卵石光滑圆润,踩在脚下极其舒适。微闭双眼,感受水流潺潺,享受这天然乐趣,心儿不禁醉了。

告别小河,走在田野之上,小草泛着嫩绿,阳光跳跃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微风拂过,阳光的金黄随着小草的嫩绿轻轻流淌。更有零星的散发着点点芬芳的无名小花散落于田野之间,似晴朗夜空中微闪的星星,眼睛眨啊眨的;又像一个个可爱的笑脸,羞涩的、含蓄的,却又是满怀希望的。那是不加修饰的最天然的美。此刻的小草那么美丽,连国色天香的牡丹也要逊色几分了。

前方的树林让风给我带来邀请函,我闻到树林里浓郁的清香了,于是,轻唤在田野间流连的小狗,加快脚步,奔向亲切的树林。树们点头微笑着,向我招手致意,“沙沙”声传递着它们友好的问候。

树高低不一,但无论是参天大树还是小树,都是同样的友好。它们都抽出了嫩枝和嫩叶,在风中喃喃絮语,有的在喜悦地告诉我它们的年轮又多了一圈,有的在诉说它们曾如何走过寒冬,有的在赞叹春的美好……风儿轻轻拂来,柔枝嫩叶在风中飘动。此时此刻,我突然涌起一种随风舞蹈的冲动。

狗在田间追逐蝴蝶,我躺在田野上,闭上双眼,沐浴着暖暖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小草的清新,暗香浮动是小花的杰作。此时,世界是如此美好!心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渐渐融化,我知道那是长期栖息在我心头的压抑,最终它融化了,风干了,消逝了。

同时我觉得心中有一种新的东西在蠕动,在苏醒,在长大。我终于找到了——我期待已久的快乐!原来,大自然的气息是如此怡人,在大自然中撒欢儿是如此地快乐,快乐的芳香在心田萦绕,久久不散。我真希望,这香味是没有保质期的,大自然快乐会永远居住在我心中,散发无尽的芳香。

描写美丽的大自然六年级作文 篇2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文化蕴含的体现,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不难看出,对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已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但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感到苦恼:如作文中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思路混乱;假话、套话、空话长篇累赘,不知道自己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等等。一直思考着该怎么样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们学到实处,真正提高写作水平。于是苦口婆心的说教,反复纠正错误,却收效不佳。思考着是不是可以改变一种方式,于是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通过以片段写作训练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高涨,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也有明显进步,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端正,增强了写作的兴趣。

所谓“作文片断”是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而进行的片断写作练习。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 。反之,连一段都说不流利,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可见,片段训练是为篇的训练打下基础的,基础不扎实,将直接影响学生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影响写篇的训练。片段训练则比写一篇文章更具可操作性,小学生生活积累有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有很多学生缺乏细腻、生动的描写,让学生进行环境、场面、四季、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想象意境等片段训练则比较现实,也可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片段训练的实质也就是分解训练,先分解,后综合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在教学中快速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为此,结合我的亲身教学实践和所阅读的资料,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片断描写的训练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巧用文本,举一反三

1.随文情境,练习片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利用现有课本资源,依据课文创设的情景写话,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有动笔实践的机会。比如,在教《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下来;在读《理想的风筝》时,课前先让学生说说理想的风筝到底是怎么样的风筝,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作题目;学了课文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现在所理解的理想的风筝,再让学生把这两次的感受写下来。这些片段的训练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进行其他习作训练的时候会尝试表达自己的感想。

2.大胆想象,抒发情感。

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留有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想象、揣摩。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然后把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让学生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又如《开国大典》,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一名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某一个动人场面及感受写下来。这样在读中练写,使学生在与课本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倾吐了自己的思想,表达了个人的见解;还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如《稻草人》,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3.仿写迁移,提高能力。

课文提供的素材很多,比如语言表达的方式、安排材料的方法、写作的顺序等等均可借鉴。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仿写便是常用的且极有实效的练笔方法。课文中的名篇佳句是语言大师们苦心孤诣锤炼语言的杰作,是语言运用的范本。因此在感知课文后,抓住文中的美句让学生仿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固定的结构,是课文中结构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可以是句式優美的句子。比如学了《怒吼吧,黄河》,可以仿照文章第四自然段的“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一段话,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等生活情景片断;还可以利用仿句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排比等修辞意识,增加语言的文采。如学了《山海关》可以仿照课文第四段“我真想……我又想……我还想……”的句式,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又如在教学《永远的歌声》开头和结尾时,可引导学生细读开头和结尾,理清这两个自然段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分析理解内容后,让学生学习它的表达方法,并用首尾呼应的方法仿写一个开头和结尾。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留心生活,积累材料。

没有平时的积累,就没有“文思如泉,笔走如神”,把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设计成一个个小片断。校园生活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是学生练习片断的好材料;自然课上介绍的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科学课上的小实验、小制作;体育课上生龙活虎的场面,以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都是学生的习作内容,也是学生表达材料的来源之一。常常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所思、所感。如:有一次语文课上,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快要下雨了。于是,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围绕“快要下雨了”说写片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校外生活,社会见闻,家庭生活,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景色的千变万化等等,更是取之不尽的材料,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并试着用恰当的语言来描绘,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积累表达材料。

三、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刊,开拓视野。阅读时注意作者是怎样造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细心推敲好词佳句,并摘录优美的词句段,细读成诵。全班学生轮流上台朗诵,师生欣赏评析。当学生朗诵完后,有意识问他从什么书报上看到的,为什么选这些句段。原来我做法是每天看课外书后进行摘抄,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作用也不大,久而久之,还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并不多。后来在网上我发现有老师变“摘抄”为“摘默” 。比如:给学生的摘默内容是:“描写春天景物的好句” ,要求学生选中好句以后,要读读背背,然后默写下来。两周以后进行“背诵比赛”,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进行擂台赛,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展示“摘默”成果的舞台,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摘默”的兴趣。而且摘默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交流,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子里,在习作时就可以“顺口拈来”,从而做到“厚积薄发”。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描写美丽的秋天的六年级作文 篇3

天气不再像夏天那么炎热,天空更加蔚蓝,人们的衣服颜色也变得深了。树上的叶子有的变成了黄色,有的变成了红色,还有的是半红半绿的颜色。一座座高山似起伏的波浪。从远处望去,好像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果园里的梨子像一个个小油灯黄灿灿的;一串串葡萄像晶莹的紫色珍珠闪闪发光,红彤彤的苹果挂在枝头,像一盏盏火红的灯笼;菜园里,绿油油的大白菜舒展着自己的嫩叶;萝卜挺着圆圆的肚皮在暖暖的晒太阳。田野里,金黄的谷穗害羞地低下了头。微风吹过,田野里泛起了金色的波浪;高粱像燃烧起一把把火炬;黄橙橙的玉米漏出整齐的牙齿;棉田里,一朵朵盛开的棉花把大地变成了一个洁白的世界。

正是这些美丽的色彩,把秋天装扮得如此美丽。我爱这五彩缤纷的秋天!

描写大自然的美丽作文 篇4

雨沥沥淅淅的下着,它们打在窗户,打在小溪中是那么的清晰、好听。消消地伴我进入了梦乡。

次日清晨的时候,我打开窗户。一阵带着青草味的香气扑鼻而来。雨停了,但落在树叶上的露珠还是那么的清晰和澄澈。

我走在上学的路上,看见几株纯白的蒲公英,它们随着风使劲的荡来荡去。一荡,白色的绒毛就随风飘起,我随手抓了一下。正躺在我手心的绒毛又被风那么轻飘飘地带走了,它们飘啊飘,仿佛就要飘向未知的远方。欣赏着眼前这幅美丽的景象,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那么微弱却又散发着光茫。

树叶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这不正是大自然奇妙的旋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蕴含着大自然的独特之处,每个季节都展现了大自然别具一格的美。

大自然真美。

夏天的太阳总是那么的毒辨,晒得人眼睛都睁不开。那么悄悄的,春季就过了。花儿还是那么的旺盛,一点也不怕这炽热的阳光。

噢!那是菊花,花丛中又多了一些正开得灿烂的菊花,那是专属于夏季的`花朵。

原来大自然在改朝换代的同时,也会向人类发布讯息。这不也是它奇妙的地方吗?

我正是喜欢大自然这种奇妙的美。美得那么不引人注目,那么微弱却又散发着光芒。

一年级美丽的大自然作文 篇5

在青春的草原上,蓝天中有一朵白云。河边有几朵野花,蝴蝶看到野花它挥着翅膀,跳起了舞,正打算采花粉,这时候小狗追着蝴蝶说:“等等我,我们一起玩。”蝴蝶说:“我要采花粉,等我采完了花粉再回来和你一起玩捉迷藏。”小狗点着头说:“好的,好的。”

这时候,河里有两只鸭子游了过来,它们两个在唱“喜洋洋,喜洋洋……”对面河岸停靠着一条木船,是农夫划过来的。他这次收获了很多小鱼,开心地说:“这次可以卖上个好价钱了。”

大自然里有很多新鲜的空气和花草、动物,我多想爸爸妈妈带上我和弟弟去感受一下,那该多好呀!

一幅铺展于大自然的美丽巨画 篇6

我们知道,梭罗离群索居,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美丽的湖光山色给他留下了非常美好而深刻的记忆。《瓦尔登湖》一文描写了湖的古朴、静谧、纯净、素淡和可爱,仪态万千的景物体现了美的共性,这不但是身处发达国家大都市的人们所向往的,也应该是现代文明社会人类的普遍追求。粗粗浏览一番,便不难感觉到《瓦尔登湖》尽管篇幅不算太少,但内容并不繁复,全文以自然景物描写为主体,以湖中所见为重点,主要以三个观察点〔湖东端的平坦的沙滩上、山顶(远远的高处)和湖上〕、4个月时间(从9月到12月)和五个历史时段(60年前、革命以前、第一次划船湖上、离开之后、现在)予以生动而清晰的集中表现。也许是欧美国家很早就进入了后工业社会的缘故,在我们看来,倘若仅就描写的有关景物而言,瓦尔登湖的自然风景其实也没有非常特别之处,不能说随处可见,比比皆是,至少也不是绝无仅有,蓬山难觅。为什么《瓦尔登湖》在世界文学史上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呢?肯定另有理由。记得梭罗研究专家哈丁曾说过,《瓦尔登湖》至少可以有五种读法: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以笔者陋见,广大青年学生还是更多地把它当作一部“文学名著”来阅读和欣赏。

细细阅读和品味作品,笔者慢慢体悟到了梭罗的若干精妙之处。请看散文的首段文字:“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简洁明了的三句话,既点明了“湖”在所有风景中的不同凡响和出类拔萃,也揭示了“湖”对“人”的影响,又交代了“湖”与树木、森林、群山、山崖等的联系,而且还为全文敷下了素淡的底色,框定了描写的重点。接着作者开始便用墨如泼地描绘瓦尔登湖“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了。首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九月的一个“薄雾”缭绕的下午,作者“站在湖东端的平坦的沙滩上”,尽情地观赏着它的“姿容”——湖“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湖面有“掠过水面的燕子”,有“映在水中的阳光”,有“一些掠水虫”的活动等系列镜头的快速扫描,还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这一“特写镜头”聚焦定格。按理说,人迹罕至的深山湖泊出现这些景和物也很平常,然而作者用心专注,融情于景,使寻常景物表现出了不寻常的审美价值。如对“飞鱼”的描写:“它跃起时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但这里或那里,有时会漂着一枝蓟草,鱼向它一跃,水上便又激起水涡……几乎到处都有跃起的鱼……”再如那些“滑行”的“水蝎”、“滑来滑去”的“掠水虫”,“探险似的”“滑过全湖”。鱼跃的“闪光”、“银色的圆弧”、“水涡”、“水蝎”、“掠水虫”等接连不断地呈现,令我们目不暇接。这些动而无声、繁而不闹的画面和形象生动的描绘,都表达了独特的生命感悟和生命体验。对这些极其普通的生命活动,作者生发了由衷的赞叹,认为“这是何等愉快的事啊”,它们“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每一只虫子的动作都能发出一道闪光来……”。身临心仪情钟的瓦尔登湖,作者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将感性的景物点化为智性的意境,使“欢乐的震抖”“痛苦的颤栗”归复于永恒的“和平”,让每“一声桨响”引出“甜蜜的回音”。近乎原始的瓦尔登湖,在梭罗眼中,不,确切地说是在他的心里,简直美不可言,胜似仙境。

在进行了一番绘形绘色和真情抒发之后,作者似乎还觉得言犹未尽,他说:“再没有什么像这一个躺卧在大地表面的湖沼这样美,这样纯洁……”不但美丽而且“纯洁”,因为它是“一面十全十美的明镜”,“没有风暴,没有尘垢,能使它常新的表面黯淡无光……如果有任何不洁落在它上面,马上沉淀,太阳的雾意的刷子常在拂拭它……”——“沉淀”不洁和经常“拂拭”就是瓦尔登湖保持“纯洁”的缘由吧。瓦尔登湖因为纯洁而美丽,也由于美丽而更加纯洁鲜活。

如果说前面的那个千姿百态的瓦尔登湖主要还是一幅素淡的远景,那么接下去的描写便是“泛舟湖上”与湖水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了。“十月的后半月,掠水虫和水蝎终于不再出现了,严霜已经来到。”而十一月份更是“没有任何东西在水面上激起涟漪”,加之阴雨连绵,即使雨停了,“天空还全部都是阴沉沉的,充满了雾”。此时的瓦尔登湖又是另一番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了——“成亿万的小鲈鱼围住,都只五英寸长;绿水中有了华丽的铜色,它们在那里嬉戏着,经常地升到水面来,给水面一些小小水涡,有时还留一些小小水泡在上面。”这是不同于“水蝎”“掠水虫”“燕子”等另一种属于湖的生命现象和独特景观。“鲈鱼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盘旋、飞翔,仿佛它们成了一群飞鸟……或左或右地飞绕;它们的鳍,像帆一样,饱满地张挂着。”而且即使在“冬天降下冰幕,遮去它们的天光之前的那个短暂的季节”,它们也没有放弃过为瓦尔登湖增色添趣。当“风吹得紧了,雾也浓重了,水波开始流动”时,“鲈鱼跳跃得比以前更高,半条鱼身已跳出水面”,“鲈鱼”的“跳跃”形成了秋后湖中又一道令人难忘的动人风景。与前面的描写相比,此处作者并没有太多的情感抒发,但从对“鲈鱼”种种形态的仔细观察和细腻描写之中,我们可以揣度到瓦尔登湖在梭罗心目中永远是美丽的可爱的,根本没有季节的隔膜。

至此,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还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此前的瓦尔登湖又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更美?我们不得而知。于是,作者将镜头“切换”到“六十年前”和“革命以前”两个时段,那时的瓦尔登湖湖面有“古老的独木舟”,湖底有“大铁箱”。显然,作者“感到很有趣味”的则是“有关独木舟的一段话”,因为“独木舟”“对这个湖来说,真是再适当不过的船舶”。而关于“独木舟”的想象和猜测,表明作者对更加“古老”的瓦尔登湖的神往。写完了湖水,就该写湖周边的森林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我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湖上的时候,它四周完全给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围起,有些山坳中,葡萄藤爬过了湖边的树,形成一些凉亭,船只可以在下面通过。”一个“只能”以虚表实,引发读者想见那时的树木的确非常茂密。生活在这样一个远离尘世、幽深恬静的环境中,作者说“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业”,“我宁愿把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宁愿”一词表明了毫不犹豫的人生抉择,表白得多么直率和坦诚,或许并不积极,但这种真诚却令人钦佩。然而,“自从我离开这湖岸之后,砍伐木材的人竟大砍大伐起来了”,瓦尔登湖在劫难逃了。“现在,湖底的树木,古老的独木舟,黑魆魆的四周的林木,都没有了。”因此,作者痛恨“这恶魔似的铁马”,要“掷出复仇的投枪”,消灭这个“恶魔”。情感的爱与憎泾渭分明,毫不含糊。不过,在梭罗所处的时代,美国的工业化还刚刚起步,对自然的破坏,虽然明显,但似乎不很严重。因而在诅咒之后,梭罗的态度还是乐观的,他认为瓦尔登湖“最久地保持了它的纯洁”,尽管湖边被砍光了树木,建造了陋室,侵入了铁路线,但“它本身却没有变化,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它永远年轻”。在作者的心目中,瓦尔登湖周边的生命是不会消失的:“去年冬天被砍伐了一个森林,另一座林子已经跳跃了起来,在湖边依旧奢侈地生长……”假如“依旧”是生命力顽强的表现,那么“奢侈”便是作者的希望和理想之“投射”了。笔者觉得,梭罗是幸运的,至少他没有看到被严重污染的湖泊和大地,他记忆中的瓦尔登湖永远是那么纯洁和平静。当然我们更感谢梭罗用文字“定格”了这种永远的美丽。

面对这幅铺展于大自然的美丽巨画——瓦尔登湖,作为150年后的又一批读者,我们是否也应当与作者一道轻轻叩问:“瓦尔登,是你吗?”真不知它会如何作答?

美丽的大自然初中一年级作文 篇7

我爱大自然,我更爱大自然的春、夏、秋、冬。

春天来了,大地换上了绿色的春装。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绿绿的,到处都是。桃树已经开出粉红色的小花。小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的叫着。小河边,一排排柳树正在发芽。水里有几条小鱼在欢快的游来游去。春天最美的要数花了,有粉红色的桃花,洁白的梨花,和红彤彤的玫瑰花……天空白云像一朵棉花,飞呀!飞呀!终于消失了踪影,春天可真好啊!

夏天到了,森林像个绿色的地毯,太阳把大地晒的滚烫滚烫的,小草也抵不住太阳的晒,叶子都卷成了一个细条,小鸟热的也不想动了,瓜果也成熟了,西瓜又甜又绿,绿上还有点黄色。香蕉、芒果、荔枝等水果,我最爱吃芒果了,它有金黄色的外衣,吃上去又甜又酸。

秋天,虽不像百花盛开的春天,也不像绿树成荫的夏天,秋天却用诱人的果实来吸引人们。果园里有红彤彤的苹果,黄色的梨,还有红似玛瑙的`山楂。田野里一片丰收景象,有洁白的棉花和金黄色的稻子,还有火红火红的高粱,真是美极了!

冬天,大雪纷飞。纷飞的雪花像轻盈的羽毛,翩翩起舞。雪落到地上踩上去咯吱咯吱的响,雪飞到树上,树枝戴上了晶莹的王冠;雪飞到田野里,田野披上了一片洁白的的地毯。最有趣的是雪后,我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和滑冰。

小学三年级作文:美丽的大自然 篇8

连绵起伏、高耸入云的高山下有一片片绿树成荫的树林,那些挺拔的大树好像在热烈欢迎着春姑娘的到来。小河从高山深处流淌出来,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的躺在大山妈妈那温暖的怀抱里,可暖和了!

小河边长满了小野花,知名的,不知名的,五颜六色的,花儿们争先恐后、竞相开放,星星点点,有的是星型的,有的是很像小眼睛,一闪一闪的。草地上一棵棵碧绿的小草,一阵风儿吹来,小花小草乐的弯下了腰,摇曳身躯。

“叽、叽、叽。”空中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原来有几只大白鸟在上空盘旋,它们放下“起落架”哦,原来这里是它们栖息的家园。

草地上有一个白影闪过,是一只很招人喜欢的小白兔,这只小白兔老师耸动着她的三瓣儿嘴,好像在说:“我记得这里有个胡萝卜的呀?”

小河里的小乌龟在晒太阳,突然水流一急,小乌龟马上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小乌龟一会儿变了回来。小虾一边游,一边唱歌,这水流把小虾送到了很远的地方。

六年级作文大自然的声音 篇9

“呼呼,呼呼,呼呼”大风首先发出了他雄浑的歌声。四周的方便袋,也伴着大风的歌声上下翻飞,为第一首歌做伴舞。咦,尘土们也上来凑热闹了。过了一会儿,伴着小雨滴的到来,尘土们纷纷降落,大家也都急匆匆地往家赶!

“哗啦啦,哗啦啦”大雨来啦,人们纷纷撑起雨伞加快脚步。又一男高音歌唱手来了,他与大风合唱,真是悦耳。云雾姐姐仿佛才是这场演唱会的真正伴舞。看她跳得多起劲呀!我仿佛也有了想跳舞的感觉,跃跃欲试。

突然天空中的一声巨响,把我给吓了回来!“轰隆隆,轰隆隆”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乌云爷爷来了,您年纪都这么大了还来开演唱会?没想到乌云爷爷还真是一副好嗓子,一张口又把我吓了一跳!我这才意识到,乌云爷爷才是这场演唱会的领歌手呢!

雨很快就停了,这场演唱会也结束了。而树上的小鸟才刚要开唱呢,她清脆的声音仿佛是这场演唱会的余韵……

这场演唱会真是动听呀,“呼呼,呼呼,轰隆隆,轰隆隆,叽叽喳喳”。这是一首多么优美的旋律呀,大自然真是一个天然的音乐家!

美丽的自然四季四年级作文 篇10

对于春、夏、秋、冬四季,想必任何人都不会陌生,他们是伟大的魔术师,创造了大自然的美丽。

春天拿起它的魔法棒,对着大地施法,顿时间,荒凉的大地如获新生一般。小草把头探出了大地,从沉睡中苏醒;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树梢上长满了嫩绿的叶子,仿佛是穿了一身翡翠心意,迎接春天的到来……世间的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树木不再沉默;巨石不再孤僻;泉水更是欢快的唱着歌儿,一时间,欢声笑语充满了全世界。

春天的声带结束了,美丽的夏天来了。夏天,骄阳似火,十分炎热。面对如此情景,有人会问:“这样的夏天,你还觉得它美吗?”其实某些人只看到了夏天的一面,那么它的另一面呢?那是一个金灿灿,到处金光闪闪的世界。夏天仿佛如一个活力四射的透着青春色彩的小姑娘,别提多美丽了。

秋天很美,美丽之余更透着一层丰收的喜悦。金黄的.树叶和熟透的果实遍布园林。如灯笼般的果实挂在树枝上,有火红的,有金黄的,色彩繁多,数不胜数。尤其是金黄的,来到田野间,望眼一看,铺天盖地,金光闪闪,壮丽之景,令人浩气长舒。秋天啊!你真美。 冬天是雪的世界。大雪纷飞,鹅毛般大小的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好似飘飘落叶,又好像是蝴蝶在空中飞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

小学六年级作文:大自然的启示 篇11

在这种昏暗的环境下,飞机每次都能安全降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人们从青蛙身上得到了启示。

青蛙很爱吃飞虫,它每次都能夠准确无误地吃掉飞虫,从来没有吃错过东西。即使有一大堆死的飞虫,仅有一只是活的,它也不会吃错。难道青蛙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感觉到身边的活飞虫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两次试验。第一次,科学家把青蛙放在一个玻璃盒里,然后又在它的身边放了几只死苍蝇,过了几天,青蛙被活活饿死了。第二次,他们仍然在玻璃盒里放了一只青蛙,不过在它身边放的是一只正在飞的活苍蝇,青蛙马上就把它给吃掉了。两次不同的实验证明,青蛙看不见死苍蝇,但看得见在飞行的活苍蝇。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解开了青的蛙能准确捉住活苍蝇的秘密。只有运动着的物体,青蛙才能看到。蛙眼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分成五类,一类只对颜色起反应,另外四类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并能把分解出的特征信号输送到大脑视觉中枢——视顶盖。视顶盖上有四层神经细胞,第一层对运动目标的反差起反应;第二层能把目标的凸边抽取出来;第三层只看见目标的四周边缘;第四层则只管目标暗前缘的明暗变化。这四层特征就好像在四张透明纸上的图画,叠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图像。因此,在迅速飞动的各种形状的小动物里,青蛙可立即识别出它最喜欢吃的苍蝇和飞蛾,而对其他飞动着的东西和静止不动景物都毫无反应。

小学六年级作文:大自然的启示 篇12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上楼梯时发现一只壁虎粘在墙角,我觉得非常有趣!它的四肢短短的,头圆溜溜的,上面还长着一双明亮但很小的眼睛。用手一摸,呀!身上冰凉凉的,还有一些小斑点。

我以前听说过“壁虎断尾”这个词语,十分好奇!今天我一定要让它断尾。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把手伸出来,时机一到,我用手指赶紧按住它的尾巴。“命中!”我心里不由得这样欢呼。

按住它的尾巴以后,它使足了劲在我的手中挣扎,不过这也是徒劳无功的。过了几分钟后,它还在挣扎,那细长细长的尾巴不断在我的手指下摆来摆去,我感觉挺舒服的。可我又觉得有点过分。突然,只听轻轻一声“啪”,壁虎的尾巴断了,我刚想看看它断尾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它就赶紧跑了。我愣了一下,自言自语地说:“壁虎大哥,你尾巴不要了吗?”这时我感觉有东西在我手上动,我低头一看,没把我吓得魂飞魄散,居然是壁虎的尾巴。虽然断了,但怎么还会动?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蛇。那一整夜我似乎都没睡着,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白天的情景,心里像有个石头压着似的。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急急忙忙地打开电脑,在百度上查找有关壁虎的资料。后来才查到:壁虎断尾是一种自救的办法,不几天后尾巴还会重新长出来,这时我心里的那块石头才落了底。

又过了几天,我重新见到了那只“壁虎大哥”,发现它的尾巴重新长好了。那条尾巴至今我都在保存着,它成了我的珍藏品。

上一篇:关于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制度下一篇:小蛋壳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