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的教学反思(共15篇)
母鸡的教学反思 篇1
在学唱这首歌曲时,我首先让学生聆听了器乐曲的《保尔的母鸡》,了解不同的乐器,之后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说出音乐的情绪,借机为乐曲加入一个故事,导入本歌曲的学唱。
《保尔的母鸡》节奏明快,曲式结构简单为AABA1,在分析这一环节时,采用了一种直观教法(即拉线哼唱旋律法)为学生揭示答案。我用一条线代表一个乐句,请学生在我点头的位置(即每个乐句的最后一拍 )上拍一下手。学生通过观察拉线的次数和自己拍手的次数,明白到原来这段音乐一共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经过前面反复的聆听,学生迅速的说出了:“第一,第二个乐句是相同的”。接着我说:“那么,第三和第四个乐句呢?让我们结合歌谱看看听听,详细的分析一下”,我重点对第三乐句做了强调:反复记号与空拍,这是歌曲的一大特点,让学生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忘记。
正确演唱的基础上加入乐器,会让课堂增加色彩,也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我设问:“假如你是保尔你又能想到一个什么方法呢?”作为学生课下讨论的话题。
四十分钟的音乐课里,学生学习的热情始终是高涨的。他们不但收获了音乐,同时还收获着快乐。
母鸡的教学反思 篇2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英国女画家佩特·哈群斯 (有译作“佩特·哈金丝”) 创作的一部经典图画书, 其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 而图画则讲述了狐狸追逐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这是一本绝对会让幼儿笑得前仰后合的书。喜剧效果来自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永远保持着一个姿态、半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母鸡萝丝;一个是紧跟其后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的贪婪狐狸。
阅读目标:
1.在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中, 获得乐趣, 能开心地笑, 能大胆地想。
2.掌握故事情节,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一个场景。
3.感受画面的美。
阅读重点:
能大胆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充分享受想象与阅读的乐趣。
阅读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一个场景, 用准动词“走、绕、越、穿、钻”等。
阅读准备:幼儿人手一本书、多媒体课件。
阅读过程:
为了引导幼儿在笑声中理解, 重点想象与讲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 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观察扉页, 引发兴趣
“小朋友们看, 这是一个农场, 哇, 好大好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播放课件)
“有房子、池塘、草堆、磨坊、篱笆、蜂房、手推车……”
“有母鸡, 有山羊。”
“这只母鸡还有一个名字呢, 叫萝丝。我们就叫它母鸡萝丝。”
【反思】巧设情景, 导入活动,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幼儿年龄小,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 要想在短短的时间里引导他们学习语言是比较困难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 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在活动前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望, 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靠简单的挂图和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兴趣, 显然是很不够的。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次活动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更易激发幼儿的兴趣, 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巧妙地引出新的活动。教师轻点鼠标, 大屏幕呈现给幼儿农场的全貌, 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我点击画面的同时, 也点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他们情不自禁地说着农场里的一切。橘黄、橄榄绿以及朱红等颜色都被完美和谐地统一在偏黄的夕阳光的暖色调中, 画面色彩更加逼真。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 幼儿的主动参与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倾听故事, 享受乐趣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想知道母鸡萝丝散步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看一看。”
播放课件, 把幼儿带进既紧张又搞笑的故事情节之中。
“这天,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它没发现, 一只狐狸在后面悄悄跟了上来。
萝丝走过院子, 身后的狐狸扑了上来。可狐狸一脚踩到了钉耙, 钉耙一个反弹, 狠很地打到了它的脸上。
萝丝绕过池塘, 狐狸扑了上来, 可它扑了个空, 栽倒在池塘里。
萝丝越过干草堆, 狐狸扑了上来, 可它一头扎进了干草堆。
萝丝经过磨坊时脚钩住了一根线, 狐狸扑了上来, 一袋面粉正好浇了下来, 浇在狐狸的身上。
萝丝穿过篱笆, 狐狸扑了上来, 可跌倒在栅栏这边的手推车里。
萝丝钻过蜜蜂房, 可那辆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了蜂箱, 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
母鸡萝丝按时回到家, 吃晚饭。”
幼儿听得不时发出笑声。
“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一想, 母鸡萝丝都去过哪些地方?它是怎么去的?”
幼儿回答。每说出一个地方, 课件就出示这个地方, 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体态语言展示一下去的方式及动作。
【反思】化静为动, 突破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天性好动, 对动画较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想尽办法让静止的教材动起来, 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师轻点鼠标, 画面出现了狐狸追逐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一个是永远保持着一个姿态、半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母鸡萝丝;一个是紧跟其后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的贪婪狐狸。喜剧效果来自鲜明的对比, 幼儿笑得前仰后合, 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幼儿年龄特点等决定了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幼儿每说出一个地方教师就轻点鼠标, 带领幼儿回到情节中, 幼儿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谈话活动中, 争先恐后发表意见, 积极地模仿动作、学习词语、理解动词, 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其教学效果绝非几张图片可以比拟的。多媒体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 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以喜闻乐见的形式,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 使幼儿群体的语言水平向着强势发展, 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阅读, 沉醉有趣
“这本书, 真有趣, 请你们自己一页一页地轻轻翻, 细细看。想笑就笑, 放松心情。”
教师请幼儿拿起事先放在每组桌上的绘本。幼儿各自翻页阅读。教师到幼儿身边倾听、引导幼儿阅读。
“哇!”“哦!”“哈哈!”“好险呀!”幼儿的喜悦与陶醉一阵漫过一阵, 漫出书页, 涌进教室。
“有趣、开心的画面在哪儿, 谁来说说。”
指名个别幼儿讲述他们心中有趣的、开心的画面, 讲到哪里, 教师把课件画面展示到哪里, 并且校正幼儿的语言, 特别注意个别动词表述的准确性。
(幼儿回答略)
“母鸡萝丝和狐狸之间发生的事情真有趣。下面再把这个有趣的故事两人一组说一说, 你说给我听, 我说给你听。”
幼儿互相讲述、交流。
【反思】阅读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与习惯, 轻轻翻, 细细看, 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 所以我倡导“想笑就笑, 放松心情”。播放课件, 让幼儿一起欣赏有趣的画面, 充分理解故事, 展开想象。个别讲述及指导是为各自讲述作示范, 两个人一组互相讲述、倾听是为落实一个理念:阅读是个人的行为, 人人都要有“被动的能动性”。
●再读扉页, 培养情趣
“这本书的扉页就是母鸡萝丝的一张散步地图。对照地图, 可以一一找出那只狐狸在哪里踩到了钉耙, 在哪里栽进了池塘……你能来找找看吗?”
(幼儿回答略)
“这本书太有趣了。不仅故事有趣, 而且画面的色彩是偏黄的暖色调的, 很亮很温馨。我们再从头至尾欣赏一遍。”
慢慢地播放课件, 幼儿边看边听边欣赏。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女画家佩特·哈群斯 (课件出示作者的头像及名字) , 她还创作了《蒂奇》、《金老爷买钟》等作品, 我们还可以去阅读她的其他绘本。”
【反思】互动活动,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通过与多媒体互动, 再次展示的农场是母鸡萝丝散步的场所, 让幼儿找出狐狸受挫的地点, 实际上就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为此, 在教学的结尾部分播放课件并进行整体欣赏。推荐了作者的其他作品, 拓展了幼儿阅读的空间。
《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 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 儿童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 幼儿期又是形象思维、直接兴趣等心理现象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 幼儿教育要突出准确、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 即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形式将教育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 这与幼儿的认知需要非常吻合。
《母鸡》教学反思 篇3
《母鸡》
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母鸡》教学反思
《母鸡》是西师大版教材五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母鸡》虽然是篇精读课文,但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朗读感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变化的原因,并体会到母鸡的母爱,从而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进行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母鸡》教学反思 篇4
想让学生在自读中感受作者写作的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怀,“读”要贯穿始终,但又不能机械重复。每一次的“读”形式上要有变化,功能上也要有变化,在层次上也要有提升。初读,认读生字,再读,整体干支放,三读,角色体验,四读,感悟写法。这让我仿佛看到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心中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备好课之后,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读”要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懂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这个意义上讲,看一个教师水平如何,不是看她讲课怎么样,而是看他所教班的学生读的怎么样。除此之外,还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一个教师爱不爱学生只要看他是否象母鸡一样不厌其烦地教儿女学本领就可以了。
课文《母鸡》教学反思 篇5
第一:“诗意语文”和“扎实”也许并不冲突,我错误的以为鹤壁的“扎实”就是“洋思模式”。所以从心底去排斥,这就导致了上课看起来良好,听起来良好,但是回忆起来就不大行了。所以,下一步的核心任务,我打算先把王崧舟所有的教学课堂实录再看几遍。以前的目光放在美上,现在要看在“实”上。
第二:对于学生的能力还是有压抑。到目前为止,我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我的学生思维到底怎么样,也就是说不能很好地去引导他们思考问题。一堂课,“貌似”王崧舟,但并不是王崧舟呀!所以,我会更加努力的思考,和钻研教学法,让学生能够一点一点的从每节课来获得学法和写法的提高,这才能更扎实的教好语文。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实在是难,因为和成人的思维模式相差甚大,所以我们不得不变小来思考问题,设置问题,解析问题。我想,如果我能够效率再高一些,一定可以挤出时间来听其他老教师上课,学习怎样更好地处理课堂教学的。
第四:少闭门造车,多向他人学习。因为有时候总觉得其他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我不一样,但我又打心底不同意这么教,于是就各干各事。但熟不知,要换种角度看问题,不能太片面,要多思考其他老师好的方面,而不是去带着“找道友”的心思去听课,这样就自绝后路了。
第五: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也不是喜欢闭门造车,但是总感觉自己差的东西很多,自己简直就是一个成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一下看教案,一下看视频,一下读哲学,总觉得世间一切没个尽头。最近又感觉老婆不爽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忽略了陪她的时间,自己下班后一般都忙到两点多才睡,而她早睡觉了。少年狂放,壮怀激烈,越是有激情,越是难相处,一个名师梦,害死我也。君不见,三年半了,自己的路上也没几个“道友”,自己的道行总是和“闭关修炼”的时间差太多呀。嗨,事倍而功半。
少年毕竟轻狂,王崧舟,我离你还是远得很呀……
母鸡的教学反思 篇6
[案例]
一、课前预习作业
(一)基础题
1. 自由散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自然流利。
2. 照样子积累词语:
(1)细声细气________;
(2)颤颤巍巍________;
(3)鸡飞狗跳(带有“鸡”字的成语)____________。
3.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警戒____慈爱____可恶____。
4. 阅读全文,完成填空:作者先写了“我”____母鸡,再写“我”____母鸡,通过“对比”,更突出了________。
(二)选择题
按提示质疑,把问题写下来(可选择两个完成)。
1. 对句中加点的近义词进行质疑。(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2. 圈出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质疑。(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3. 对短文内容看似矛盾处进行质疑。
二、课内口头练习
1.关于“鸡”的成语你积累了哪些?能一口气说几个吗?
2.作者先写了“我”____母鸡,再写“我”____母鸡,通过“对比”,更突出了____。
3.作者不喜欢母鸡,不仅因为____;因为____;还因为____。
4.想象说话:(1)母鸡受了一点惊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在说:“____。”(2)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____。”(3)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____。”
5.口头交流:它负责,因为____;它慈爱,因为____;它勇敢,因为____;它辛苦,因为____;它伟大,因为____;一个母亲____。
(说明:练习1、2、3为第一教时中的训练内容;练习4、5为第二教时中的训练内容。)
三、课后家庭作业
第一教时作业
(一)基础题
1. 抄写词语(自己选择,不少于十个),每个两遍。
2. 书面填空:作者不喜欢母鸡,不仅因为____;因为____;还因为____。
(二)选择题
1. 熟读或背诵文中描写“让人讨厌的母鸡”的语句。
2. 母鸡又有让人喜爱的一面,摘录文中具体描写的语句(至少选择两句)。
(1)这是一只____的母鸡,她____。
(2)这是一只____的母鸡,她____。
(3)这是一只____的母鸡,她____。
(4)这是一只____的母鸡,她____。
第二教时作业
(一)基础题
根据文中内容,书面完成下列填空题。
母鸡负责,因为____,它伟大,因为____;母鸡慈爱,因为____,它伟大,因为____;母鸡勇敢,因为____,它伟大,因为____;母鸡辛苦,因为____,它伟大,因为____。
(二)选择题
1.把母鸡的故事简要复述给家长听。
2.阅读充满母爱的故事,并向同学推荐和介绍。
[分析]
结合《母鸡》这课作业设计的具体内容,简要阐述如下的设计理念和意图。
一、作业设计应贯穿整篇课文教学的始终
一要增强课前预习作业的操作性。现行语文新教材教学容量比较大,如果学生不充分预习的话,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内容太多,难于突出重点,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另外,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这一环节。然而,要让学生真正进入预习状态,产生有效的学习效果,就应该要求明确,内容具体,设计具有一定操作性的作业。例如,在《母鸡》这一案例的课前预习作业中,我提出了明确的朗读要求和具体的语言积累的要求和方式,并让学生通过填空练习整体感知课文,还运用提示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质疑。这样的作业练习能有效地引领学生通过预习读通课文,掌握基础,深入思考。
二要注重课内语言训练作业的层次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有与预习内容相呼应的基础性语言训练题,又要有结合文本内容的提高性语言训练题,还要有与教学相关联的拓展性语言训练内容。在《母鸡》一课教学时,先选择学生预习的内容组织交流反馈,例如,在第一教时引入课文的环节中,让学生交流预习中积累的与鸡有关的成语和整体感知课文的填空练习,这样的安排既检测了学生预习的情况,又能自然地与课文教学的内容相吻合。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教学重点,设计一定的语言训练题目,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文本,加强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例如,在提供的案例中,课内口头练习的3、4、5题,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文本中的重点语句外,还能拓展思维、丰富想象,加深对老舍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母鸡情感转变的理解。
三要加强课外家庭作业的多样性。根据小学生兴趣持续时间短的特点,作业设计时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相结合,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趣味十足地完成练习。因此,在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要体现多样性。在提供的案例中,既有让学生熟读文中描写作者讨厌母鸡的语句的积累性练习,又有让学生完成体现课文重点内容的巩固性填空练习,还有请学生回家复述课文、阅读充满母爱的故事并向同学推荐和介绍的延伸性作业,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动物的母爱。除了案例中提到的方式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内容对生活进行观察,也可以作调查访问等。
二、作业设计应注重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的结合
不少基层学校的语文教师反映:有些学生上课时能说会道,但在考试独立答卷时却常常词不达意、不得要领,当问及这些教师课后家庭作业中是否也有书面试卷中类似的练习时,一般都摇头表示很少布置这样的作业。学生语言的表达需要一个从口头到书面的转换过程,如果缺少一定量的书面练习,学生难以直接从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因此,在作业设计中,一定要把课堂教学中学生口头练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学生的书面练习。在上述这个案例中,我设计了三个与课堂口头练习相结合的课后书面练习内容。课堂上,先让学生口头交流作者讨厌母鸡,后又喜爱母鸡的原因,课后再让学生通过填空练习的方式进行书面表达。这样的训练,不仅检测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换的机会,学生在练习中理解得到加深、思维得到梳理、语言得到内化。
三、作业设计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设计学生课外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的练习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选择性,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练习,获得自我发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作业量,降低作业难度,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让他们“吃饱”“吃过瘾”,使学生的练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练习的效率。在提供的案例中,既有基础题,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又有选择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或是在题量上选择,或是在内容上选择。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就多了些人情味,少了些强制性,多了些自主,少了些霸气,这样的作业,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母鸡叫咯咯》教学反思 篇7
本课整体教学思路是以“动物”作为主体情景和主线,让学生在听、唱、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程一开始,带领学生进入快乐农场,让孩子孩子们扮演小鸡,而我则扮演农场主人喂食给小鸡吃。在不知不觉中将孩子们带入乡村天地,给他们一种愉快轻松的感觉,即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是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对小动物特有的钟情和爱意,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歌唱激情和表演欲望,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是歌曲《母鸡叫咯咯》中歌词“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的难记和拗口。为了解决音乐教学课堂难点时,我打破了原有的教条式教学模式,先让全体学生跟音乐模仿母鸡下蛋时向人们报喜的样子(伸伸脖子,拍拍翅膀,叫咯咯);再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分角色边朗读边念歌词;最后我并没急着让孩子们向往常样的跟琴填词学唱歌曲,而是边放歌曲,我和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玩起了“接龙下蛋”的游戏,这样的设计使得孩子们在课堂上都有了表现的机会,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了歌曲,真可谓“一举两得”!
此种教学方式在实施中,因为施教环境和施教对象的不同,本堂课有其光彩之处,亦有一些遗憾和需不断改进的地方,如学生在模仿和学习母鸡叫时,他们更多的是模仿动物的叫声而忽略了音高,造成歌曲音高的不和谐;另外,因为教室的场地很狭小,所以课堂显得有点乱,学生的一些表演放得不够开。
西师大版《母鸡》教学反思 篇8
1、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开始先让学生观看:四位学生带上头饰歌表演《劳动最光荣》,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关通过对课题质疑,有许多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小母鸡要种稻子?”、“为什么小猫不和小母鸡去锄草?”……通过这样的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合作学习,快乐识字。
在识字中,我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和课堂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并通过“找字卡、读字卡”的游戏,提高识字效率。
3、尊重个性,发挥想象。
在读通全文后,我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插图,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图来介绍,开拓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想象、说话中感悟课文,并让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其自主选择。
试论拉莫的钢琴曲《母鸡》 篇9
拉莫是法国作曲家和理论家, 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曲家。50岁才开始走上音乐创作的道路。前半生在克莱蒙、费朗、巴黎和里昂任管风琴师, 1722年返回克莱蒙。1706年出版第一部效仿库普兰的《羽管键琴曲集》。他在和声理论方面更是贡献非凡。在和声处理上打破了传统的法则, 使用减七和弦, 远关系转调。和声化处理和管弦乐的运用比吕利更突出, 奠定了他在法国歌剧领域作为吕利后继者的地位。著有《和声学》《音乐理论新体系》《和声的产生》 (1737) 、《和声原理论证》 (1750) 等有关和声学的书籍, 阐述了和弦以泛音为基础的理论。他根据泛音原理构建了大三和弦, 扩展了和弦的结构: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提出了“基础低音”的概念以及转位和弦的结构, 确认了调式音阶中主音、属音、下属音在和弦中的支柱关系。从而构建了和声体系, 使之成为近代和声学理论的基础。创作了多首古钢琴组曲, 继承了库普兰的洛可可风格且有所发展。钢琴代表作品主要有《母鸡》和《三只手》。
从巴洛克中兴起和出现的洛可可艺术, 是一种追求装饰和浮华的艺术。该时期集理智和情感于一身的音乐家拉莫创作的音乐是了解该时期音乐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份, 笔者试图从作品的曲式结构、调性调性及和声、节奏以及炫技分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透过钢琴作品《母鸡》来看巴洛克时期部份键盘音乐特征。
一、曲式结构分析
曲式结构分析是作品分析的骨架和灵魂, 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洛可可时期创作的器乐作品多为二段体结构。拉莫创作的这首钢琴作品《母鸡》是一首古二部曲式结构的作品。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阐述。
全曲共有110小节, 是一首典型的古二部曲式。第一部份为1—59小节, 第二部份是60小节—110小节。两个部份采用同一主题进行展开。第一部份首先在主调g小调上展开, 第一次终止处进行到关系小调降B大调上。但是第一部份结束处又进行到降B大调的关系大小调即主调的属调D大调上。第二部份是第一部份的发展也是全曲的结束部份, 从属调d小调开始, 最后结束于主调g小调上。采用主题动机的模仿进行频繁地转调, 并且几乎每一小节的结束处都出现了具有特色的音型, 生动地表现了母鸡活泼快乐的形象。
洛可可时期的古二部曲式中两个部份通过采用同一主题的发展变形手法展开全曲, 主要被应用于器乐曲中。拉莫创作的钢琴曲《母鸡》采用了这一典型的曲式结构, 通过采用洛可可时期具有典型的曲式结构、典型的装饰音节奏型等表现形式将母鸡的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
二、调式调性及和声分析
拉莫作为法国音乐史上一位最不可思议, 唯一能够胜任任何领域的作曲家, 他思想的深刻和敏锐性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拉莫作为第一位认识和弦转位的人, 为现代音乐科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这样一位和声理论家在自己创作的钢琴作品中处理调性及其和声都非常的得心应手。
这首曲子共有110个小节。如果按照乐句来计算的话, 那么可以分成16个乐句。16个乐句中虽然没有达到一个乐句换一个调, 但是16个乐句共出现六个调, 让音乐总处在不断变化和层层递进中。音乐最开始在g小调上展开的, 可是, 第一个乐句才刚结束便由升c音和降b音将音乐带入到了d小调里。但是d小调并没有一直在作品中持续, 而是由降e音将音乐带入到了c小调。很快升f音又使得音乐回到了之前的g小调上。第三个乐句开始处又一次发生了变化, 音乐进行到这里时已经不再是之前的小调式了, 而是在降B大调上发展。这样一直持续到了33小节, 从34小节开始, 音乐又一次的由升c音和降b音将音乐带入到了d小调。最后音乐在主调的属调D大调上结束第一部份。第二部份时, 音乐首先在d小调上展开, 很快在第二乐句时由一系列的自然音阶进入到了a小调上。但是第三乐句的时候音乐出现在一个新的调式上即b小调, 但是下一个乐句开始音乐重新回到了g小调上, 直到乐曲结束。
拉莫作品中和声的运用不仅非常灵活, 而且与别的作品相比其难度更大。纯四度和纯五度音程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是被接受为协和音程了, 后来三度音程和六度音程也逐渐的被人所接受。这首作品中大量的三度音程连续的使用, 在乐曲中占有很大的篇幅。拉莫和声最有特点的是七和弦的运用, 这个时候很多的作曲家都是采用三和弦的形式, 但是在拉莫的作品中使用了七和弦。特别是在乐曲即将结束的99小节音乐以连续的七和弦出现, 不仅有七和弦的原位而且有转位。这样的写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音乐作品的色彩性。
三、节奏及装饰性分析
该曲是3|4的节奏型, 标记为高音谱号后面的数字3。乐曲开始处便出现了模仿母鸡鸣叫的节奏型, 并且这种节奏型贯穿全曲。全曲的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导。音乐是以八分音符进入的, 但是很多时候都会穿插着32分音符的运用, 这样的节奏型将母鸡的叫声模仿的非常惟妙惟肖。除了这两种节奏型外还有大量的二分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 乐曲结束的时候使用连续的32分音符结束全曲。
另外, 该曲的节奏具有该时期音乐节奏的普遍特征—装饰性。装饰性的节奏遍及全曲, 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就出现了装饰音的实际奏法。第四小节出现了前短倚音和逆波音的共同进行。这种顺波音和逆波音在全曲的第一部分大量存在, 几乎每隔两个音就会出现一次波音。这些装饰音不仅增加了旋律华彩、丰富了旋律的表现力, 而且通过装饰音的巧妙运用写出了一段活泼欢快的旋律, 塑造了母鸡生活中下蛋后具有成就感的鲜明形象。并且这种装饰音的运用表现了该时期细腻、玲玲秀巧、装饰华丽的音乐风格。
前古典主义时期著名作曲家D·斯卡拉蒂创作的部份作品中的炫技成分可以与李斯特乃至肖邦非常高难度的技巧进行媲美。其实拉莫作品中的炫技成分也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如贯穿全曲的同音反复, 以同音反复的进行来模仿母鸡的叫声, 笔者认为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很形象的模仿母鸡的叫声, 但是对于演奏者而言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的同音反复不仅是用一个手指来完成的, 而运用的是我们现在的轮指技术。在速度非常快的前提下这样的同音反复很明显的具有炫技成分。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以琶音的形式也是乐器中炫技性表现手法之一, 这需要演奏者在弹奏乐器中保证清晰和均称, 并演奏出渐强的效果。乐器中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加上装饰音进行演奏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结语
通过曲式结构的分析不仅看到拉莫注重结构严谨的一面, 同时也发现巴洛克时期曲式结构已经具备一定的框架;调式调性及和声分析可以发觉拉莫不愧有“和声大师”的称号, 作品中频繁的转掉以及七和弦的运用, 既看到了拉莫和声运用的功底同时也代表了这个时期和声技术的最高水平;节奏的运用细致、自由和活跃生动。我们也可以看到节奏在这个时候也已经完成的融入到了音乐中, 有了模仿模拟人物的作用。炫技部分是巴洛克后期的一种主要风格, 装饰音的大量运用是洛可可华丽风格在音乐上的显著特征和表现。
简而言之, 曲式结构上采用的古二部曲式不仅展现了洛可可时期典型的曲式结构形式, 而且达到了作者全曲表现母鸡单一形象的目的。调式调性及和声上, 拉莫以其神来之笔巧妙地运用转调和七和弦, 不仅展现了该时期和声的最高水平, 而且从多个方面表现了母鸡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节奏及其炫技性, 拉莫运用了该时期典型的装饰音节奏, 表现了洛可可时期装饰华丽的音乐风格特征。笔者认为该曲总结了很多巴洛克时期器乐作品的特征, 是西方音乐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人们音乐出版社[M].2008年4月.
[2] (美) 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3] (美) 唐纳德·杰·格劳特.西方音乐史[M].人们音乐出版社.2010.
[4]焦蕾.库普兰和拉莫键盘乐组曲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
《母鸡》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篇10
九月二十五日一早,我匆匆赶到了济渎路学校参加乡村青年教师培训,来之前知道还有同课异构,也就是说自己有可能也要上台讲课,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无非是一次更大的挑战。正式开始之时,会议室里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人心惶惶,这让我想起了今年特岗考试面试时的情形,甚至说更难,因为这里是真实的课堂,面对着真实的学生,必然会有着很多不一样的挑战。
同课异构是《母鸡》这一课,由张小娟老师先讲。张老师是一位资深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对于此次讲课有着得心应手感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1、在课堂教学中,一节课是否成功在于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并且还需要养成一个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上课之前,张老师就对课堂的纪律有了一个明确的要求,并且在课堂上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作为老师都应该给予最好的鼓励和表扬。
2、布局把握能力强,整体把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张老师非常善于规划自己的教学内容,对于教材和教学设计都理解的非常到位。如果让我来讲,我可能会对同是老舍文章的《猫》一带而过,紧接着步入主题《母鸡》。但是张老师抓住课前提示,在导入部分就对《猫》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复习总结,并且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又一次拿出《猫》这篇课文进行深度对比,辨明异同。这种纵观全局整体把握的能力,使学生对这两篇课文都有了更好地了解,也对老舍先生精妙的语言,平实的文风有了更好地学习。驾轻就熟地布局力掌控力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给人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这往往是新手教师可望而不可即的,但是却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吃透教材,有所思考,积累经验,学会谋篇布局。
3、对于我个人而言,最不擅长的就是这种整体布局能力,即使在课前做足了充足的准备,对教材烂熟于心,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还是需要按部就班,虽然知道这是一种不好的教学习惯,但是对于目前的我来说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4、在这节课中还需要我们学习的是在课堂中的随机应变能力,张小娟老师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讲母鸡令人讨厌的地方表现在哪些语句时,有位女生读了第八自然段描写母鸡叫声的话语。显然,这事意料之外的.回答。但是张老师很淡定从容地进行了解释,让学生明白了母鸡无病呻吟的叫声和成为母亲后保护鸡雏的叫声的区别,从而理清了文章脉络,在文章的框架结构上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5、注重培养了学生思维探究能力,扩展延伸。在课堂的最后,张老师和大家一起探讨了一个标点符号的问题。“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究竟是句号好还是感叹号好?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足以见证张老师的用心之处。处处留心皆学问,细微之处见真知。用不同的标点体现不同的感情。感叹号表现作者的震撼,对母爱的敬畏。句号则表现了作者感情波澜之后的云淡风轻。各有千秋。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我的兴趣。相信学生们也体会到了小标点的大学问。延伸部分的另一点是怎样读名家文章。一般情况下,我会对学生推荐几本书。张老师推荐的是怎样读,具体到方法的使用,可见是经过真正思考的。
同课异构的第二节是青年教师史若兰老师的课。很佩服史老师的临危不乱。短短二十分钟的备课就已经很精彩。史老师并没有慌乱,没有紧张,气定神闲,有条不紊地讲完了整节课。当然,我也从史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她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对整个教学设计做了整体的规划,对于字词的理解,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灌输恰到好处,并且最后升华到了感情的体验,非常棒。
母鸡的教学反思 篇11
中班音乐活动《母鸡孵蛋》来源于奥尔夫音乐活动《母鸡孵蛋》。原活动重点在于让幼儿在捡鸡蛋的游戏过程中感知鸡蛋的数量。而在本次活动中,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出发,运用了原歌曲的旋律,为三个鸡蛋设定了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歌曲中的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亲身感受体验有趣的小鸡形象。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鸡蛋数量的变化、
2.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3.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母鸡孵蛋的音乐,鸡蛋三个,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
(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笔。
2.铃鼓、丝巾每个小朋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进场。
二、熟悉歌曲《母鸡孵蛋》
1. 教师用彩蛋示范歌曲。
(1)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母鸡的叫声)。
(2)师:今天母鸡要孵蛋了,我们来看看母鸡孵了几个蛋。
2. 幼儿学唱并动作表现。
师:母鸡孵了几个蛋?
三、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师:你们看看母鸡的蛋都一样吗?
1.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为什么?
(2)倾听棒棒小鸡的叫声,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幼儿模仿。
(3)用大鼓帮助幼儿唱出有力的声音。
(4)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并演唱。
师:你们平时怎样才会很棒?可以吃什么?
2.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1)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教师用笔画出打嗝鸡的叫声。
师:听,它在干什么?(打嗝的声音)谁来给他取个名字?
(2)幼儿学会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1)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
(2)师:害羞鸡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是这么样的?他的声音呢?
4.集体歌唱,模仿三种小鸡的叫声。
四、介绍铃鼓和丝巾的特点,用铃鼓和丝巾表现各种特征的小鸡叫声。
1.师:你们觉得丝巾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小鸡?铃鼓呢?
2.幼儿熟悉道具。
五、借助乐器、道具表现歌曲《母鸡孵蛋》。
六、给三种小鸡分组,结合乐器进行歌曲游戏。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鸡来进行表演。
(2)合音乐演唱并表演。
初产母鸡产蛋猝死症的诊治 篇12
1 发病情况
2009年8月20日清晨, 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长山村一新办蛋鸡养殖场, 场内开产不久的笼养母鸡鸡舍中, 出现多只死鸡和瘫痪母鸡, 此后连续的几天晚上, 陆续出现病死鸡。而死前母鸡无任何明显症状。观察其鸡舍情况, 鸡棚普遍建得较矮, 通风较差, 棚内温度较高, 湿度较大;鸡群白天饮食正常, 状态良好。场区离公路和居民区较远, 符合建场要求。饲料用地是预混料加配合饲料, 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 无霉变异味现象。饮用地下水源, 清洁无污染。
2 临床症状
急性发病母鸡出现突然死亡, 初产母鸡死亡率较高。鸡群表现似乎健康, 日间挑不出病鸡, 产蛋质量上也看不出明显变化。病死鸡的泄殖腔有突出, 腹部能摸到已成形的鸡蛋;慢性病鸡则表现为站立不稳, 以跗关节蹲坐于地, 或瘫痪不起。建议饲养员将瘫痪母鸡捡出, 单独饲养。几天后, 大多数瘫痪的小母鸡都能自行恢复。
3 病理剖检变化
病死鸡冠肉髯发紫、充血。剖检时可看到其胸肌苍白, 心脏淤血肿大;急性死亡病例剖检时都有心包积液现象, 腺胃组织变软、有液化迹象, 腺胃局部或2个胃交接处有穿孔, 严重者还有断裂现象, 食糜流入腹腔。腺胃乳头能挤出红褐色液体。肠道黏膜受到严重污染后脱落。肺脏严重出血、充血, 能挤出带泡沫的血液, 肝脏、脾脏有充血。卵泡、输卵管发育正常, 有出血迹象。
4 防制措施
(1) 根据饲养环境和发病情况, 结合剖检中出现的典型例征, 排除了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以及营养不良和惊吓, 可能是高温暑湿引起的应激反应, 也可能与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不足有关系[3]。在给饲过程中, 使用鱼肝油可溶性粉剂饮水, 效果很好。即用5倍剂量的鱼肝油粉剂饮水, 连续使用4~5 d, 以后适当减小剂量;同时加入乳酸钙, 使钙、磷的投放比例大致平衡, 鸡群能有效吸收, 能有效控制蛋鸡的死亡率。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些解暑的药物、治疗肠炎的药物, 效果会更好。
(2) 炎热夏季, 在饲料中添加VC粉, 即1 t饲料中添加VC粉500 g, 并充分拌匀使用, 能有效缓解鸡热应激反应, 减少疾病的发生[4]。
(3) 治疗过程中, 在饲料里添加碳酸氢钠药剂, 1 t饲料加入3 kg, 或者在饮水中放入碳酸氢钾, 每只鸡约食用0.62g, 都能够明显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4) 实践中, 使用抗生素治疗此病, 第2天可明显降低死亡率。但在停药后的次日, 此病又极易复发, 死亡率又会上升, 故不建议鸡场在鸡群发病初期就使用抗生素治疗。可在后期使用, 以便预防和治疗母鸡肠炎、输卵管炎, 减少继发感染[5]。具体用法是每只鸡用氨苄青霉素、链霉素2万单位饮水, 或用恩诺沙星、酒石酸泰乐菌素加饮水治疗, 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5 体会
初产母鸡产蛋猝死症一般多发生在起步不久、经验少或新建的饲养场、户的初产母鸡笼养群中, 鸡群的饲养密度较大, 不利于大环境中的通风散热。群中母鸡多在傍晚至夜间时分出现发病症状, 瘫痪或者死亡。母鸡死后, 其颈部发软, 子宫内还有硬壳蛋。分析认为, 出现此种状况, 大部分原因是由于饲养场的饲养环境差、高温高热或通风不良, 引起母鸡机体代谢紊乱而发病;根据组织细胞学理论, 其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平衡失调, 即负责调控钙泵正常运行的机能失衡, 致使其整个机体的微循环代谢出现紊乱, 造成母鸡休克或肺脏毛细血管破裂, 引起机体的死亡。大部分死鸡肺脏出血严重, 部分血液流入气管或口腔, 很容易造成误诊。
现阶段, 国内的家禽及禽蛋产品价格处于低谷期, 各个产品均出现亏损, 尤其是蛋鸡产品, 亏损幅度较大。行情低迷期, 也是各养殖场在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控等方面相对松散的时期, 各种疫病容易侵染。因此, 建议养殖场、户在养殖过程中要提高警惕, 加强疫病防控工作。一是按不同日龄和要求, 适时适量注射疫苗防疫。同时要经常对鸡舍通风换气, 减少鸡舍的氨气含量,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合理的饲养密度, 可缓解热应激, 有效防止高温缺氧, 鸡舍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7℃以内。二是蛋鸡在育成期和产蛋前, 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营养水平, 调理好饲料中的钙、磷比例, 补充贝壳饲料, 保证日粮中有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满足蛋鸡开产后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三是加强晚间鸡舍的巡视, 发现病鸡群, 及时挑出病鸡, 单独放养在阴凉处, 喂水喂食[6], 并同时在凌晨1:00左右开灯饮水1 h, 让鸡群都活动起来, 可有效降低母鸡的次日死亡率。用这种方法一直坚持到产蛋鸡群达到高峰期, 可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四是在生产过程中, 应防止肠炎、输卵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加强对大肠杆菌的预防, 经常应用预防和治疗肠炎的药物, 特别是在开产前应用一次预防输卵管炎的药物, 能较好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摘要: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防制措施等方面介绍了一例初产母鸡产蛋猝死症的诊治过程, 以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产母鸡,产蛋猝死症,诊治
参考文献
[1]张玉秋.商品肉鸡常见传染病的诊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 2010 (9) :176-177.
[2]张夕省.浅谈肉鸡猝死综合症的病因分析及防制[J].北方牧业, 2010 (18) :18, 20.
[3]杨光勇.产蛋鸡猝死症的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 2010 (9) :137.
[4]徐京生.夏季注意预防鸡产蛋猝死症[J].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2006 (7) :55.
[5]高会军, 李仓格杨亚军, 等.一例肉种鸡产蛋猝死症和坏死性肠炎的诊治[J].北方牧业, 2007 (24) :18.
母鸡的教学反思 篇13
活动目标:
1、正确发“g、j、h”的音,正确说出公鸡、母鸡、黄豆等词,并会用礼貌用语打招呼。
2、能听懂、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
3、乐意与同伴共同参与猜测和判断的游戏活动。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课件ppt2、黄豆、红豆、玩具等小物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设置游戏情境。
1、教师分别出示公鸡和母鸡图片。通过自我介绍和相互问好的形式带领幼儿练习发准“公鸡和母鸡”的字音。
2、教师以玩偶的口吻与幼儿问好,如:我是公鸡头,小朋友好!公鸡头和母鸡头分别与个别幼儿问好。(.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发音。告诉幼儿下面做个游戏,猜猜黄豆在哪头。
二、教师出示黄豆,表演游戏。
1、教师边念游戏儿歌,边表演动作,最后伸出两个拳头,请幼儿猜猜黄豆在哪头。游戏进行2——3次。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游戏儿歌,启发幼儿一起和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表演动作。
2、教师重点带领幼儿练习:公鸡、母鸡、黄豆等词的发音,先集体练习,后请个别幼儿念一念,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三、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教师请2位幼儿表演“公鸡头,母鸡头”的游戏活动,让幼儿纠正不正确的发音,掌握游戏的玩法。提醒幼儿注意规则:猜错了就继续游戏,猜对了就将黄豆交给对方,交换角色,重新开始游戏。
四、幼儿自主游戏
1、幼儿与同伴两两结伴游戏,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的能力。
2、教师出示玩具,用玩具怎么来玩这个游戏呢?
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创编的儿歌。
儿歌《公鸡头 母鸡头》:公鸡头,母鸡头,猜猜黄豆在哪头?
教学反思:
选择这个听说游戏时感觉这个儿歌不是很复杂,就四句(公鸡头母鸡头,黄豆黄豆在哪头?在这头,在那头,请你猜猜在哪头?),孩子应该会说,但我还是让我女儿(二年级)和她的朋友(一年级)的两个孩子先玩了玩,发现她们一起玩的时候会绕进去,总说错,于是我就想到了要和小班孩子玩这个游戏一定要改儿歌了,“公鸡头,母鸡头,猜猜黄豆在哪头?”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先出示了公鸡和母鸡让孩子叫她们的名字,小班孩子“G” 的发音发不准,因此公鸡这个词语让孩子多说,多练,然后再到和公鸡头母鸡头打招呼,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就练习了儿歌中的句子,到了游戏环节,孩子特别感兴趣,先老师说,孩子猜,到孩子帮老师说,再到两个孩子上来说猜,并讲清规则,听说游戏一定要有语言练习要求的规则,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最后再让孩子自己和朋友玩,但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还是会有儿歌说完手不握紧的情况,交换玩的意识不强,这仍需以后继续游戏时强调,不过比较成功的是孩子改编儿歌比较好,老师提供不同的材料,孩子都能根据材料说儿歌,这个游戏孩子很有兴趣,可以让孩子常玩。
母鸡的教学反思 篇1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懂得遇到事要善动脑筋。
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资源《母鸡和苹果树》、苹果树、母鸡道具。
2.音乐《不上你的当》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昨天董老师做了一个奇怪梦,梦见幼儿园变成了一座糖果屋。(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你们有没有遇到奇怪的事情呢?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师:你们遇到的事情真的是很奇怪呀。有一只母鸡也遇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二、过程:
1.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并讲述画面内容。
①出示图一、二
师:母鸡住在美丽的树林里面。一天早晨,母鸡醒来,推开窗户,发现门口长了一棵什么?
师:苹果树,看母鸡是什么表情?(可以请幼儿示范表情)
师:母鸡瞪大了眼睛,长大了嘴巴,感到很惊讶,很奇怪,母鸡说:这棵苹果树是哪儿的呢?昨天还没有这颗树呢?
②出示图三
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掉下了几片叶子,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
师:你觉得这是谁的耳朵?
师:你们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吗?
师:母鸡也觉得很奇怪,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听苹果树说话了。
③出示图四
师:吹来了一阵风,瞧,苹果树上又出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嘴巴?这会是谁的尾巴?
师: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血红的大嘴。苹果树会说什么?是这样说的吗?我们听。
④出示图五
师:看,苹果树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条尾巴是什么样的?母鸡看到这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会说什么?苹果树会怎样说?
师:你们见过苹果树会长耳朵、嘴巴、尾巴吗?你们认为这是一棵真的苹果树吗?你有没有好办法让它现出原形?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母鸡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师:母鸡想了想说:嘻嘻,你们苹果树,到秋天都是要落叶的。
苹果树说到(PPT播放)
⑤出示图六、七
师:苹果树开始抖动和摇晃起来,树上的叶子纷纷向下飘落,苹果树露出了尖尖的耳朵、血红大嘴,又露出了身体和毛茸茸的尾巴。母鸡很快看清楚了,原来那棵苹果树是一只用苹果树枝伪装起来的狼。
师:苹果树是一只什么呀?想一想大灰狼为什么要伪装成苹果树?那它成功了吗?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听一遍故事吧,故事名字叫做《母鸡和苹果树》。
2.完成欣赏故事(播放教师教学资源)
师:大灰狼最后成功吃到母鸡了吗?母鸡是怎么识破大灰狼的诡计的?
提问:母鸡首先发现苹果树的什么变化?(结合PPT)
又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
还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
母鸡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是怎么说的?苹果树是怎么说的?
发现了是大灰狼,母鸡是怎么做的?
小结:小母鸡发现了奇怪的事情,它没有惊慌、没有害怕,通过观察、动脑想办法,利用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没有被大灰狼吃掉,没有上大灰狼的当。
3.表演故事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我们一起来表演下这个故事吧。(选择角色表演故事。)
师:你们表演的太棒了,都是小小表演家。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也遇到了像大灰狼这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做?
师:可是我们这么小怎么能打败坏人呢?
4.结束
师:这么多的好方法,我们去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吧。(播放音乐《不上你的当》)
教学反思:
整堂课下来发现本班有部分幼儿还是不错的,可是还有部分幼儿胆小,不敢举手,话语声音小,说不完整。第一堂课,我的把握也不是太好,所以我又重新上了第二次,在第二次的实施中针对上一次的不足,进行了修改和画面的调整,幼儿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又在第二课提升了语言。为了看第二次的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否,当天晚上就布置幼儿回家讲述,家长记录,第二天拿到记录,效果还是比较满意,毕竟孩子们都能够知道我故事的内容,并且能够把他讲出来。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我还是继续以这种方式,时时关注孩子的发展及掌握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时的提出修正。
“肥西老母鸡”更名浅议 篇15
关键词:肥西老母鸡,更名,方言,市场
2012年3月3日, 安徽合肥快餐知名品牌“肥西老母鸡”正式更名为“老乡鸡”, 对此, 老板束从轩感觉“割去”了“他的心头肉”, 那为什么还要改呢?据束透露, 有四大原因:首先, “肥西老母鸡”这个商标五个字全部是手写体, 一些不太了解肥西的外地人会将“肥西”误作“山西”;其次, 肥西老母鸡的“肥”字, 让很多人想到了形容词“油腻”, 而现代人不喜欢油腻;第三, 肥西老母鸡有五个字, 不便于记忆、传播和今后的上市。第四, 原来的名字, 地域性较强, 其它地区会有抵触和排异反应, 这样不利于在其他地区发展。总之, 经营者更名是为了突破区域性, 为了品牌的延伸及发展, 为了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既如此, 当初为什么叫“肥西老母鸡”呢?这同样有着市场原因。一方面, 肥西老母鸡品种好。肥西老母鸡主要是麻黄鸡, 它肉质细嫩, 口味纯正, 用它熬汤, 味道十分鲜美, 用它命名无形中就为产品营销提供了一个品质砝码。另一方面, 这个名称背后蕴含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因素。在合肥地区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从肥东到肥思 (肥西) , 买了一只老么滋 (老母鸡) , 拿到湖尼 (河里) 洗一洗, 除了骨头就是皮”, 虽是简单的四句, 但却吹响了合肥方言的集结号, 因此, 合肥人每听到这几句话时, 就会会心一笑, 而束从轩最初也就是从这几句方言里获得启示并进而发现商机的。事实也证明了束的判断, “肥西老母鸡”面世后, 有的人说:“我虽然不吃鸡, 但是一听到合肥的‘老母鸡’话就感到亲切”;有的人则在改名“老乡鸡”后直呼“还我老母鸡!”那么, 方言又是如何影响到市场的呢?因为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是语言的变体, 而语言则同文化紧密相连。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 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美国萨丕尔则说:“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 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 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另外, 由于现代社会的变化, 方言背后的文化力量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主义将逐渐取代传统信仰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 而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是虚无性——“上帝死了”, 人们在在获得物的依赖的同时精神上会无所傍依, 因此, 当方言相关的产品降临时, 人们可能在获得物质满足外也为迷茫的心找到了宁静的传统文化的精神憩息地。于是, 在面对“肥西老母鸡”时, 人们感到了“很好很合肥”。在文化认同的强大驱动力下, 合肥地区的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选择“肥西老母鸡”。
在方言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肥西老母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 “肥西老母鸡”创立, 2010年, 企业就实现了销售收入10.27亿元。那么, 现在为什么要改名呢?除了公司自身所认为的四个原因外, 笔者以为, 更重要的在于方言在促成“肥西老母鸡”发展的同时也给它的进一步扩大带来了阈限性。首先, 随着我国公共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普通话在某种程度上将会逐步制约甚至取代方言, 这样, 原来建立在方言文化基础上的“肥西老母鸡”将会在消费者中间越来越缺少一种情感上的认同, 它的市场占有会越来越小, 边际成本会不断增加, 边际利润也会随之下滑, 到了一定程度, 这种依靠方言基因而获得认同的市场策略将难以为继。其次, 方言本身具有地域性, 当合肥当地人为“肥西老母鸡”这个名字所包含的文化与情感津津乐道时, 外地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平面化的商品名——一个地名和一个鸡的种类的组合, 原先的那种品名优势荡然无存。正由于这些原因, 立意要走向全国和世界的“肥西老母鸡”在已经成为价值高达35.6亿的驰名商标时, 还要来个壮士断腕, 花巨资3000万把“肥西老母鸡”更名为“老乡鸡”。
那么, 这种更名法是否恰当呢?从语言学角度来说, 对于方言相关产品, 要走出原有市场, 最根本、最有效的策略就是:“构建方言类产品特有的价值内涵, 使之超越表征形式上的价值, 以此获得受众的支持。”2“肥西老母鸡”构建出了“老乡鸡”, 但这对原有的方言表征形式来说好像不是超越了, 而是几乎完全遗弃了, 这也就放弃了原有的情感力量和积淀, 可能会失去原来的一部分市场。另外, 对于新推出的“老乡鸡”来说, 如安徽省餐饮协会副秘书长王华先生所言:“‘老乡鸡’这个名字在形式上扩大了范围, 但内涵分散了, 因为市场上类似‘老乡鸡’之类的品牌名字太多, ‘老乡鸡’淹没在其中显得没有个性。而且‘老乡鸡’这个名字太‘实’, 无法给人以太多想象的空间, 在品牌的联想上很是欠缺。”这样产生的品牌也就难以突出自己的特点。更何况, 在商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 对于一个现代意义的品牌来说, 它唤起人们的“不仅包括物质的体验, 更包括精神的体验, 它向消费者传递一种生活方式, 人们在消费此产品时, 被赋予一种象征性的意义, 最终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以及生活观点。人们更换品牌, 越来越多地取决于精神感受, 而非产品的物理属性。”5如果从此角度衡量, “老乡鸡”和“肥西老母鸡”一样, 都没有有意识地去塑造或传达自己的精神, 因为取代原来店内几只老母鸡宣传画的时尚外国青年和“老乡鸡”字面上所要传达的“内心的乡情”又有什么关系呢?而餐厅主色调绿色所彰显的安全环保和“乡土情感”更是相距甚远。如果这种更名不是为了和消费者取得一种更好的情感沟通、让消费者获得一种更好的精神体验, “肥西老母鸡”更名的价值还剩下多少呢?
综上所述, 对于“肥西老母鸡”来说, 要走出去, 要成为品牌, 最重要的可能不是简单地怎样地更名, 而是怎样让商品名超越原有方言表征的价值内涵, 进而获得消费者更大的情感和精神认同吧, 例证上, “云南白药”自不必说, 即如“茅台酒”, 当人们感受着它国酒的声威时, 又有几个人把它同一个叫茅台的镇联系起来呢?既如此, “肥西老母鸡”是否仅仅可以想着“肥西”“老母鸡”呢?进一步地, “真得味”、“洒一特”以致“大娘水饺”、“南翔小吃”等要想进一步发展, 是否也可以进行着这样的思考呢?
参考文献
[1][英]帕默尔:《语言学概论》, 李荣、王菊泉等译, 商务印书馆, 1983年4月第1版, 第139页。
[2][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 陆卓元译, 商务印书馆, 1985年第2版, 第186页。
[3]景金和:《方言类大众文化产品面临的三重困境》, 《青年记者》, 2011, 6。
[4]杨兵:《半路改名, 利也?弊也?》, 《合肥晚报》, 2012, 3, 6。
【母鸡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母鸡(教学反思)06-29
《母鸡》同课异构教学反思10-27
课文《母鸡》教学设计10-03
小高教师公开课《母鸡》教学设计07-04
四年级语文上《母鸡》教学设计09-06
大母鸡和花公鸡教学设计05-25
人教版母鸡信息化教学设计08-17
母鸡与狐狸的童话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