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报2014年目标任务的报告

2024-06-30

关于上报2014年目标任务的报告(通用7篇)

关于上报2014年目标任务的报告 篇1

为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确保完成2013年目标任务, 并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奠定基础, 经国务院同意,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确保完成2013年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目标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能源资源需求刚性增长,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2012年,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6%, 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4.52%、3.05%、2.62%、2.77%, 实现了全年目标。但是, 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 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更加艰巨。一是节能减排目标完成进度滞后, 要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 后三年年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需降低3.84%, 比前两年平均降幅高1.03个百分点, 氮氧化物平均降幅需达到4%以上。二是今年以来, 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加快, 能耗强度下降速度放缓, 污染物排放增量压力加大。三是随着节能减排工作深入, 政策机制不完善、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日益凸显。

党的十八大提出,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 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树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 以节能减排倒逼产业转型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下更大决心, 用更大气力,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 确保2013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以上, 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2%、2.5%、3%, 促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公告2012年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和各地区主要污染物减排核查核算结果, 并在主流媒体上发布, 接受社会监督;将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地区, 由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或授权约见提醒, 督促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地区限期整改, 并将各地整改情况汇总整理报国务院;做好节能减排形势分析, 定期发布《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各地区要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兑现奖惩措施, 着力解决节能工作的薄弱环节, 及时对节能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情况纳入2013年节能考核范围;节能减排进度滞后、存在“前松后紧”趋势的地区, 要重新调整今后3年的年度目标并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各地要定期发布本行政区域内各地 (市)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晴雨表, 加强预警和政策调控。 (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 对新上项目能源消费量增长过快的地区, 暂缓高耗能项目能评审查。提高“两高”项目准入门槛, 新上“两高”项目的能效、环保指标要达到国内同行业、同规模领先水平。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 新、改、扩建项目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产品出口, 完善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 禁止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类产品加工贸易。加强项目管理, 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 (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负责)

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结合做好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 以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为重点, 尽快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企业并公告企业名单, 加强监督检查, 列入公告的落后设备 (生产线) 力争2013年9月底前全部关停, 12月底前彻底拆除, 不得转移。全年淘汰落后产能火电200万千瓦以上、炼铁263万吨、炼钢781万吨、水泥7345万吨、电解铝27.3万吨、煤炭4500万吨、焦炭1405万吨, 做好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现场检查验收和发布任务完成公告工作。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三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在做好保护生态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开工建设水电2000万千瓦以上,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开工建设核电335万千瓦, 风电、太阳能电站装机规模分别达到8000万千瓦、1600万千瓦。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 大力推进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勘探开发利用。支持工商企业、工业园区和大型公共建筑发展光伏发电系统, 推进光伏发电示范区建设;开展以智能电网、物联网和储能技术为支撑的微电网示范工程。促进煤炭清洁利用, 推广使用天然气、煤制气、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清洁能源。发展分布式能源。继续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电。 (能源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负责)

四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高效锅炉、高效内燃机、半导体照明、绿色建材、烟气脱硫脱硝、机动车尾气高效净化等节能环保产品和装备发展, 建设一批国家节能环保重大技术示范工程。支持在企业集聚区实施分布式能源供应、环保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和运营。抓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的贯彻落实, 明确任务分工, 落实工作责任, 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务求尽快取得实效。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负责)

四、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能力建设。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能力建设等节能重点工程, 形成节能能力6000万吨标准煤。实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脱硫脱硝等减排重点工程, 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800万吨, 形成化学需氧量、氨氮年削减能力60万吨、6万吨;新增燃煤机组脱硫装机容量700万千瓦、脱硝装机容量1.5亿千瓦, 对77条水泥生产线安装烟气脱硝设施, 形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削减能力24万吨、160万吨。加强节能环保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行监管, 切实发挥工程措施作用。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能源局、质检总局、科技部负责)

五、推动重点领域节能

开展城镇化过程中绿色发展问题研究。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实施绿色建筑行动, 督促各地制定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明确目标任务, 全年新建绿色建筑5000万平方米以上;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创建。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200万平方米。加强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管理, 扩大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范围。开展第三批重点城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实施绿色照明工程, 落实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加强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尽快公告2012年度考核结果, 加大奖惩问责力度, 对未完成目标的企业强制开展能源审计;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 汇总分析万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 提出改进措施;在北京市、河南省和陕西省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试点。加强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工作, 健全标准规范。研究推进能源管理师制度建设。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和电机能效提高计划, 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节能降耗。推进数据中心节能改造。支持中小企业节能减排。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统计局、质检总局、能源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稳步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 抓好两批26个城市试点工作。开展19个绿色低碳交通城市、7条绿色低碳公路、3个绿色低碳港口创建等示范活动。深入推进981家交通运输企业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 强化目标考核,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推进清洁能源车船应用。发展城市步行、自行车出行系统。组织实施第三批12家运输企业甩挂运输试点, 推进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 (ETC) 联网工程。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 推广内河船舶免停靠报港信息服务系统, 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应用。强化铁路企业节能环保指标控制, 继续提高电气化铁路及电力机车承担运输工作量比重, 加快淘汰老旧机车。在15座机场推进桥载设备替代飞机辅助动力装置专项工作;继续优化航路航线, 在开展缩短飞机地面滑行时间前期可行性研究基础上, 选择1-3座机场进行试点。 (交通运输部、铁路局、民航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

推进100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加强节水型单位建设, 在中央国家机关16个部门开展节约型办公区建设。在商业领域深入推进“百城千店”示范工程和绿色饭店创建活动。支持军队重点用能设施设备节能改造。推进省柴节煤炉灶炕升级换代, 建设节能减排示范村。 (国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农业部、总后勤部负责)

六、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

出台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办法, 逐步推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预算管理制度。加大细颗粒物 (PM2.5) 治理力度, 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建立区域联防联控工作协调机制和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城市群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 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 加快燃煤锅炉、窑炉、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改造。在19个省 (区、市) 的47个地级以上城市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推进火电、钢铁、有色、炼油、建材等行业脱硫脱硝, 对火电、钢铁、水泥、燃煤锅炉实施高效除尘改造, 开展石化、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采取有效的经济手段加快淘汰运营类黄标车, 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燃油, 加强扬尘污染防治。以制浆造纸、印染、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为重点, 继续加大水污染深度治理和工艺技术改造。深入推进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治理和无主尾矿隐患综合治理。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产健康养殖, 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着力抓好污水处理厂、造纸厂、畜禽养殖场、火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和机动车等“六厂 (场) 一车”减排措施落实, 确保1545个重点减排项目按期保质建成投运。 (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资委、能源局负责)

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做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宣传贯彻, 编制循环经济年度推进计划。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的指导意见》。深化循环经济统计试点, 发布国家层面资源产出率指标。继续开展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 2013年启动20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10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17个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城市试点和28个再制造试点, 以及20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继续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建设, 建设分拣加工示范基地。开展消费者交回旧件并以置换价购买再制造产品的工作。完善老旧汽车淘汰和回收拆解体系, 支持和培育回收拆解骨干企业, 鼓励有条件地区建立区域性破碎示范中心。推进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深入推进清洁生产, 编制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 发布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加快重大清洁生产技术应用, 建设一批清洁生产技术服务中心。发布《关于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的指导意见》, 选择汽车、电子等产品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试点。开展铅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试点。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百个示范基地和百家骨干企业建设, 新增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1.6亿吨。编制实施赤泥、磷石膏等专项方案, 开展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 修订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 完成183个城市限制粘土制品、397个县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任务。大力推进建筑废物和废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继续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加快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建设, 严格农作物秸秆焚烧监管。启动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 推动首批40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水利部、农业部负责)

八、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开发推广

发布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 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和区域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示范, 推动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 重点推动洁净煤利用、绿色建筑、电动汽车、太阳能工业热利用、太阳能发电等技术研发推广。出台节能技术推广管理办法, 建立节能技术遴选、评定和推广机制。发布第六批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及第二批循环经济技术、工艺设备名录, 修订《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 (2011年版) 》, 制定“十二五”期间国家鼓励的重大节水技术工艺装备目录、高用水行业淘汰技术目录。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3亿只、节能汽车100万辆、高效电动机500万千瓦, 推动超高效节能产品市场消费。调整鼓励进口目录, 支持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开展节能减排重大技术装备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开展城市能源计量建设示范活动。推行政府绿色采购, 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 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在采购中的比重。 (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国管局负责)

九、完善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

调整和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 严格落实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脱硫电价和脱硝电价政策, 建立动态甄别和监管机制。落实居民用电阶梯价格, 推行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 提高污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排污费标准, 推进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 研究制定排污权交易价格管理规定。适当调整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落实超计划超定额累进收取水资源费制度。清理规范资源类收费。完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提高使用效率, 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促进形成持续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机制;研究建立有利于促进地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财政支持机制。扩大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范围, 结合绿色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部署, 进一步加大政策集成力度。提高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产品补贴标准, 对能效“领跑者”产品推广给予更高标准的补贴。梳理节能减排有关税收政策, 推动落实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和节能节水环保产品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 研究将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纳入征税范围。研究制定水泥、石化等非电行业脱硫脱硝激励政策。继续推行涉重金属等高环境风险企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体系、绿色信贷统计制度, 加强绿色信贷信息平台建设, 提高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的融资能力。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法制办、银监会、保监会、能源局负责)

十、推行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

大力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积极落实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政策, 加强政策培训, 规范项目管理。深入推进“百项能效标准工程”, 出台约50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产品能效标准。加快制定《乘用车企业产品平均油耗管理办法》。发布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目录。扩大能效标识产品目录, 对配电变压器、抽油烟机等产品实施能效标识。拓宽节能产品认证范围, 规范节能认证管理, 研究建立绿色建材认证制度。改进发电调度方式, 在坚持优先调度节能环保高效机组的基础上, 逐步增加经济调度因素;鼓励余热余压发电及上网;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力度, 推行促进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在4个城市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研究推行节能量交易。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出台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制订排污权交易方案。 (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质检总局、能源局负责)

十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监督

出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施方案, 建立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协调机制, 确定各地区总量控制目标, 提出具体的考核实施办法、部门分工意见。严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 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根据中央转变发展方式监督检查总体安排, 做好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进度滞后、淘汰落后产能不力、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的地区, 暂缓办理该地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适时开展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 重点查处并纠正骗取、套取以及截留、挤占、挪用节能减排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电力调度交易监管, 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研究推行发电权交易。继续加强对脱硫脱硝电价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实施更高水平的标准。开展民用建筑供热计量收费监督检查。组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 (电耗) 限额标准执行情况检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在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完善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体系, 推动企业自行监测, 规范监督性监测, 加大污染源监测信息发布力度。推进环境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 提高污染源监测、机动车污染监控、农业源污染监测和减排管理能力。支持地方节能减排监察机构能力建设, 提高节能减排执法能力。 (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监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质检总局、能源局负责)

十二、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组织开展政府绿色办公、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企业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少年行动、巾帼环境友好使者行动、节约型军营行动等, 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 抑制商品过度包装, 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 积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低碳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主题宣传活动, 加强日常宣传报道, 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支持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反对食品浪费, 研究出台关于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的通知, 推动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公务接待用餐、家庭用餐、粮食收储运等各方面、各环节节约粮食。继续开展节能减排科普展览教育活动, 在重点行业职工中开展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 加强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 (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国管局、新华社、总后勤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履行职责, 强化协调配合,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各项工作, 确保完成2013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发展改革委要认真履行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检查指导, 组织推动节能工作, 及时向国务院报告进展情况, 提出意见和建议;环境保护部为主承担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

关于上报2014年目标任务的报告 篇2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现就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增强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做好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改革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紧紧抓住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难题,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优先推出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有直接效果的改革举措。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和推进方式,正确、准确、有序、协调地推进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抓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进一步完善放管结合的体制机制。今年,要重点取消对投资创业就业影响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明显的行政审批事项,更大限度地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更大程度地让人民群众受益。该下放的事项要坚决下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和便民服务的优势。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

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原则上予以取消,确属需要且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事项,要依法履行程序。加快清理各类变相行政审批,该取消的一律取消。

加快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制度。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以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快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方式,逐步做到负面清单之外的事项,由市场主体依法自行决定,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在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坚持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应当取消的审批事项,要真正放给市场和社会,不能避重就轻、放小留大。已经下放的审批事项,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基层和社会组织要联动配合,接住管好,切实解决好“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和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厉惩处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蓄意污染环境、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行为。建立科学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重点监控问题企业和违法违规经营者。

三、着力推进财税金融价格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建设阳光政府,让人民群众看明白、能监督。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继续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促进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抑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消费,合理引导高档消费品和高端服务消费,鼓励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坚持正税清费,推进煤炭资源税改革和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

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充分考虑公共事项的责任性质和受益范围,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结合税制改革,厘清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科学设定财政转移支付的因素及权重,使转移支付更加公开透明。

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开明渠、堵暗道,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控制,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和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金融体制改革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有序放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和融资中介服务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多层次、多样化融资需求,注重发展熟悉当地情况、特色鲜明的地方法人银行。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可持续运营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保护存款人利益。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险定价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制度。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加快建立统一、全面、共享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制订金融统计管理条例。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秩序、加强监管、坚守底线,切实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抓住当前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时间窗口,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和交通、电信、医药、医疗服务等价格改革,促进能源等重点行业改革和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减少政府定价项目,凡是能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要坚决交给市场。暂不具备放开条件的,要探索建立更加符合市场导向、更好反映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对居民生活用电、用气、用水等,区分基本和非基本需求,不断完善兼顾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资源要素节约利用的阶梯价格制度。价格改革要注意全面评估改革对资源配置、物价水平、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的影响,处理好推进改革与防通胀、保民生、改善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深化国有企业、科技体制等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入研究和准确定位国有企业的功能性质,区分提供公益性产品或服务、自然垄断环节、一般竞争性行业等类型,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办法,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的市场活力和国际竞争力。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技术经济规律,有序推进电信、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改革。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和投资运营公司可采用国有独资形式外,其他行业和领域国有资本以控股或参股形式参与经营。加快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推动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和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放开包括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在内的所有竞争性领域,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依法合规、规范运作,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要突出以创新支撑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体制机制。

发挥市场机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性作用。抓紧清理各类优惠政策,强化环保、安全、能耗、用地等标准,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落后、过剩产能退出,推动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建设创新平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让人民群众像选择商品一样有更多的服务可选择。依靠改革推动和开放倒逼机制,加快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服务业发展。

五、深化户籍、土地等体制改革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紧紧围绕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提出城市规模标准。根据各类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从各地实际出发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全部常住人口的时间表。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要按照集体所有权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动、农民利益不能损的原则,慎重稳妥地推进。在授权范围内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征地制度等改革试点。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赋予承包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扩大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范围。

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和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设区模式等,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六、以开放促进改革

通过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扩大开放倒逼国内深层次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开放的相互促进,推动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符合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坚持利用外资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发挥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综合带动效应。建立统一、公平、透明的投资准入体制,将逐案审批和产业指导目录式的外资管理方式,逐步改革为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放宽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建立健全对外投资贸易便利化体制。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实行以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方式,缩小核准范围,确立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健全金融、法律、中介、领事等服务,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整合和延伸产业链,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提高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加大部门间管理协同力度,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培育出口贸易新优势。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内陆沿边开放,积极推动自贸区建设。

七、推进关系民生改善的各项体制改革

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为核心,深化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领域改革,构建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体系。以农村为重点,以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为目标,以资源配置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为重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更多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不断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按照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的要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兜住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底线。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的社会救助制度,使救助体系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保障遭遇临时性、突发性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让突遇不测者得周急之助,因病因灾者去生存之虞,创新创业者无后顾之忧。

推进就业创业、收入分配、社会治理等制度改革,促进起点公平、机会均等和社会稳定。优化就业创业环境,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协调推进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通过市场引导、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健全基层民主法治制度,发挥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作用,促进人民安居乐业。

八、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大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力度,研究制定国家主体功能区制度的综合政策体系。严格生态空间保护制度,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大对自然价值较高的国土空间的保护力度,改变自然资源的粗放利用状态。推动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形成综合补偿与分类补偿相结合,转移支付、横向补偿和市场交易互为补充的生态补偿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环境损害赔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制度,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健全评价考核、行为奖惩、责任追究等机制,加强资源环境领域法制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坚持铁腕治污、铁规治污。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管控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治污新机制。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继续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推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节能减排,加快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研究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分解落实机制,研究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健全碳强度下降和节能目标责任制及评价考核体系。出台更为严格的节水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

九、确保责任落实和任务完成

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化改革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健全改革机构,加强改革力量,完善推进机制。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要对任务落实负总责,立足全局制定改革方案,扩大征求意见的参与面,切实防止“部门化”倾向。参加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对牵头或参加的改革任务,各部门要明确到具体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落实改革任务。

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制定改革方案,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智库的决策咨询作用,重视发挥各类改革试点、试验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改革创新和依法行政的辩证统一,协调推进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

坚持分类有序推进改革。对已有共识、基础条件较好的改革事项,要加快推进实施。对方向已经明确、但实施条件尚不成熟的改革事项,要抓紧研究制定方案,适时启动。对利益关系复杂、意见分歧较大的改革事项,要选择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开展试点。对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改革任务,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常抓不懈。

加强改革宣传和舆论引导。对拟出台的重大改革方案或政策,要通过专题宣传、专家解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充分解读、释疑解惑,正确引导社会预期,消除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避免不必要的炒作,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要及时发布改革信息、解答改革难题、宣传改革经验、回应社会关切,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14年经营目标与工作任务 篇3

一、2014年经营目标

今年是贯彻落实创新、高效、品质的关键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公司经营目标,保证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要以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实现尤夫质量梦的伟大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能好则好、能快则快、好中求快、稳中求进的要求,从变化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全面推行经营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评分制。加大督查力度,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决策,以品质为中心,做强做大做响尤夫产品,以管理创新为手段,推进公司管理一体化经营,以利润为核心,组织经营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发展,更好地凝聚对尤夫改革发展大方向的共识与合力,为创造服务为工作要求向全体股东交出满意的答卷。

二、2014年各项工作任务:

1、健全公司制度狠抓过程管理

迅速建立“总经理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抓落实”的工作体制机制,要求每个员工学习领会公司各项制度,明确清晰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的职责,狠抓过程管理,完善过程控制,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与完成期限,并要求更具体明确。要尽快消除办事拖拉、责任心不强的弊病,使各相关制度建设更能体现科学性、健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促和谐,狠抓制度落实,全方位执行,无条件执行制度及上级指令,建设优秀高效务实的团队。

2、加大考核力度持续改进工作

薪酬奖励晋升与监督督查考核、经营目标考核、创新高效品质三 1

大考核目标紧密关联,密切员工与公司发展的利益相关度。同时全面落实公司管理层进入垂直管理、考核任用。完善公司各项考核制度并对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实施有进有退、有增有减的考核机制。

3、以创新方法破解发展难题

积极稳妥推进创新高效品质战略目标,坚持理念创新、加强手段创新、立足产品创新,更快更好提高公司产品和生产、技术、工艺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重大技术创新、突破,切实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加强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确保自身生产与销售的安全性,稳固尤夫在行业内的身份及地位。

4、持之以恒保品质

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品质战略为条件,要有全员的品质管制普及教育,宣传产品质量文化,提高全员品质意识,全面加强对产品质量的培训,推进质量强区;加强体系管理的建设、加强环境卫生的建设、确保安全生产。继续全面推行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现场管理。从源头做起,加强对原材料的稳定控制,确保工艺的稳定性。对产品进行规划、设计、制造、检测、计量、储存、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生态回收,最终实现让客户满意而战略互赢的目标。

5、全面践行企业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

尤夫的事业是全体员工的事业,尤夫的进步必须凝聚全公司员工的热情和智慧。因此,公司上下首先是管理层必须进一步转变理念,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接地气,加强调查研究,把推进工作的过程与联系基层、关心基层的过程统一起来,激发团结向上、克难奋进的精神

状态,营造奋发有为、事业有成的创业氛围。建设关心尊重、理解信任的人文环境,建立公平公正、有效激励的共享机制,引导和激发员工立足岗位成才、奉献尤夫事业的愿望,从而推动我们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同时要将责任文化根植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把 “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培育人、完善人”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腔热情地关怀、关爱员工。

6、人才团队建设引领队伍向前进

公司上下都要树立“学习者智、学习者强、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的理念,加强对履行岗位职责所需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培训,深入开展“知识型员工、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识才的智慧、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情感、聚才的策略,统筹做好各类人才工作,制订人才培训规划,实施员工培训计划,提升全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持续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挖掘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力度,引导和激发员工立足岗位成才,营造人尽其才的氛围。优化完善员工薪酬分配制,重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关于上报2014年目标任务的报告 篇4

按照机关工委要求,就如何积极开展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机关党建工作,建设和谐机关”为主题的“机关党建创新年”活动,本党支部通过认真的研究讨论,拟定了本支部 “机关党建活动创新年”活动计划:

一、树立“围绕税收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新理念,以建设和谐机关,强化宗旨意识,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创建基层满意地直机关和基层党建示范单位为目标,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通过创新年活动,使全体机关党员干部达到以下要求:宗旨意识牢,群众观念强,立党为公好,税收执法严,为民服务实。

二、党建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税收征管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税收各项工作的始终,实现党建工作在内容、机制、方式和制度方面的创新。

(一)将每周五定为廉政建设教育日和党员活动日,通过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综合素质。将警示教育片和一系列关于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相关文件等内容列为今年政治学习、党课教育、干部日常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各类培训的必设课程,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自我监督意识。组织地税干部及家属积极参与“我与廉政”、“读书思廉”为主题的廉政宣传教育活动,使廉政教育向家庭、向8小时之外延伸,教育和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在社会交

往和公务活动中“不碰四条高压线”,“算好四笔帐”,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

(二)把规范税务人员职业道德作为廉政文化的基础内容,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作为干部道德建设的着力点,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以“热爱税收、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文明办税”为标准的税务职业道德体系。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建立党建教育专栏,使党风廉政教育更贴近中心工作,通过走访谈心、演讲比赛、在办公室设置廉政格言屏保等活动,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文化氛围。

(三)以建立和谐机关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平台,开展政治、业务学习竞赛,通过综合素质大比武检验学习效果,提高党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安排党员到乡村挂职、到企业体验生活,到扶贫户和“春蕾”计划扶助对象中进行回访和献爱心等形式,强化党员干部识民情、解民意的自觉性,增强地税党员干部的为民服务宗旨意识;通过组织税收征管提高年活动,开展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不断提高地区地税机关办事效率,积极创建基层满意地直机关和基层党建示范单位。

三、将精神文明建设同地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改进机关党建的活动形式,使活动载体体现群众性、反映时代性,具有时效性,增强吸引力,实现活动载体的创新。

(一)通过养成教育、节约型机关、网上学党的基本知识等活动,从工作纪律、工作环境等方面确保机关优良的工

作秩序、和谐的文化氛围。

(二)通过组织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科室的评选表彰活动,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

(三)通过开展阿勒泰地税系统第四届乒乓球比赛、第一届羽毛球比赛、各种联欢会及徒步拉练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激发机关党员干部的团队意识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关于上报2014年目标任务的报告 篇5

县考核办:

按照年终考核要求,我镇对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XX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经济指标。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3885亿元,农业生产总值1.1385亿元,占任务数的100%;工业生产总值3.225亿元,占任务数的100%。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5885元,占任务数的10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40万元,占任务数的108%;完成招商引资7000万元,占任务数的140%。

农业产业发展。一是以乌鸡养殖为主导,加强保种选育、提纯复壮,不断提升乌鸡品质,全年乌鸡养殖116.3万只,大力支持同辉、中辉乌鸡深加工企业,为乌鸡畅销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同辉公司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即将投产使用。二是突出抓好地栽黑木耳、生猪养殖、茶叶、优质杂果等骨干产业项目,全年生猪出栏11416头,发展优质杂果大樱桃、大雪枣达230余亩,完成茶叶低产园改造570亩,新植中药材2680亩,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完成五黑路铺整修6.4 公里。二是总投资25万元新修的王家庄平板桥、投资350万元新修10.4千米小型灌溉水利项目已经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三是累计完成投资2538万元的五郎坪、大黄院村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已全面竣工。四是投资360万元的镇政府宿办楼建设已完成主体工程,投资106万元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站联建楼正在建设当中。五是电解镍项目建设前期的征地、拆迁、安置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到位。六是完成了大黄院白河桥农户的拆迁和引线硬化,消除了群众出行安全隐患。七是全力做好茶黑公路建设征地、拆迁及协调保障工作,镇内2.1公里道路拓宽改造已基本完工。

社会事业。一是重点抓好矿山企业、交通、校园、防汛、防滑、防火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同5个矿山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对64个地质灾害点落实了监测人,层层落实了安全责任。二是开展“平安黑河”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年接待上访350人次,化解重点矛盾纠纷46件。三是认真落实国土、环保、计生三大基本国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计划生育“双查”和流动人口的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全年计生“双查”率达100%。四是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防疫、食品安全等工作,加强以师德师风为主的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儿童防疫、妇幼保健等工作,严格落实合作医疗政策;扎实开展了动植物疫 病防治工作,重点疫病防疫率达100%。五是加强民政优抚工作,妥善安置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临时救助368户发放救助资金19.6万元,完成了15户特困户建房任务。

党建工作及干部管理。一是继续着力于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推行了便民服务代理制工作。二是实施了“诚信先锋工程”,进一步推动党员示范岗活动,大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增强职工的企业文化宗旨意识。三是实施以党委班子成员联点,党支部联建,党员联帮为主要内容的“三联共建”活动,深入推进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四是完善修订了机关干部考核管理、绩效考评、责任追究等若干制度,实行周考勤、月评比、季汇总,年终奖罚兑现的管理模式,明确了目标、夯实了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主要措施

细化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一是机关干部实行农业农村线、企业发展协调线、机关后勤保障线和重点项目建设线“四线运转”,明确了各项工作责任领导和包抓干部;二是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确保各项任务能够落到实处;三是成立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组,实行现场跟班督促,加强矛盾纠纷协调,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外部环境和施工进度。

完善措施,提升工作效能。一是抓作风建设,结合开展 干部作风教育整顿和“三问三解”活动,镇党委、镇政府修订完善了机关干部管理若干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进一步改进了工作作风和纪律作风,切实做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二是下功夫提升工作效能,加强对机关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充分发挥老干部传帮带作用,使年轻干部能够及时熟悉掌握工作方法,进入工作角色。

强化督促检查,严格奖罚兑现。一是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为组长的重点工作督查组,按期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二是实行重点工作周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月考评、季汇报,年底奖罚兑现,确保重点工作如期完成。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一是矛盾纠纷及信访问题增多,维稳形势不容乐观,工作压力巨大;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城镇化建设推进较慢,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原因分析:一是群众的法律政策意识不断增强,政府职能转变与群众的合理诉求不相适应;二是缺乏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培训,导致一部分人思想意识落后,个人利益为先,集体观念淡化;三是部分镇村干部的工作方式还停留在单一的管理模式上,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四是产品加工模式粗放,推介力度不够,龙头企业主导地位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关于上报2014年目标任务的报告 篇6

试点工程方案的报告

XX体育局:

为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改善我县农村体育设施落后局面,更好地满足农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将XX年度村级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试点工程项目方案上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以实施村级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试点工程为抓手,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和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和身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根据市级分配指标,经县财政局、县文化体育局和体育局共同研究,拟定XX村为我县XX年村级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试点村。XX年XX月底前在XX村建成集群文化活动、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宣教培训等功能为一体并具有示范推

广作用的综合性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同时以此总结经验,深入探索符合我县实际支持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建设的有效方式,从而示范和带动全县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以基本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和体育健身的需求。

三、建设规模:建设面积为XX.四、建设标准:XX

五、投资预算

XX

六、资金来源

总投资预算为XX万元。其中:XX投入XX万元,XX补助XX万元,用于体育器材购建,村民投工计价XX万元。

七、项目实施管理

(一)明确工作责任。为确保项目工程工作的顺利进行,实行目标责任制,县级与各项目涉及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在物资器材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关于上报2014年目标任务的报告 篇7

闽经贸投资[2011]134号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0年,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精神,努力完成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福建省工业系统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福建省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0年福建省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和计划情况

工信部下达2010年福建省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是:炼铁淘汰20万吨、水泥淘汰336.4万吨、制革淘汰140万标张、印染淘汰1.4亿米、化纤淘汰4万吨。

福建省2010年实际下达淘汰计划为:炼铁26万吨、水泥336.4万吨、制革280.05万标张(年产3万标张以上仅关停毛皮-皮胚生产能力)、印染1.4亿米、化纤4万吨。

二、2010年福建省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全年淘汰炼铁26万吨落后产能,设备全部拆除。超额完成国家20万吨淘汰计划。

2、2010淘汰水泥落后产能原计划336.4万吨。由于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要求增列2台φ4.0×42立波尔窑淘汰计划,年产能51万吨;福建永安飞桥水泥厂属于国有劳教企业,要求暂缓淘汰2台φ3.0×10机立窑(退出2010淘汰计划),年产能20万吨。因此,福建省2010年实际淘汰水泥落后产能367.4万吨,且列入全省水泥落后产能的淘汰对象,设备已经全部拆除。

3、列入全年淘汰计划的皮革280.05万标张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其中13.75万标张落后产能设备已经拆除,266.3万标张产能关停(年产3万标张以上生产线,仅关停污染严重的毛皮—皮胚生产能力)。

4、全年实际淘汰印染落后产能1.4亿米,落后产能设备已经全部拆除。

5、关停化纤产能4万吨,设备封存。

三、主要工作情况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福建省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国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 1

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节能减排,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全省已经形成了淘汰落后产能重要性的思想共识,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了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合力推动我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开展。为了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组织协调工作,福建省政府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国办函[2010]72号),成立了“福建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厅际协调小组”(闽政办[2010]192号),省经贸委周联清主任担任组长,成员有省经贸委、发改委、财政厅等省直18个厅级单位、21位厅级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经贸委。关停小火电工作由省政府成立了省关停小火电机组工作小组,成员由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等13个职能部门组成,苏增添副省长还代表省政府与国家发改委签订了关停小火电机组责任书。各设区市、县政府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目标、任务也作了层层分解和组织落实,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比较重的设区市龙岩市、三明市,也相应成立专门协调机构。如,2010年龙岩市成立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协调小组(龙政综[2010]515号),由市政府副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经贸委主任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把原有的结构调整办、关闭办的工作职能并入淘汰办,并给予独立的办公地点和工作经费。

(二)贯彻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2010年国家工信部下达福建省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后,我省立即召开各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专门会议,研究将目标任务分解至各县(区、市),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具体企业名单。根据国家工信部和福建省政府部署,要求以设区市政府为主体,负责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于7月底前在当地主流媒体或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告;2010年9月底前,将本计划淘汰的落后产能全部关停;2010年11月底前,将落后产能的主体设备、生产线全部拆除,并完成各项善后工作。福州市政府网站公告5家淘汰皮革企业名单;漳州市在闽南日报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三明市分别在三明日报、三明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网站公告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计划和完成淘汰任务的企业名单;龙岩市政府《关于下达2010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计划的通知》(龙政综[2010]150号)和《关于落实2010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通知》(龙政综[2010]297号)在龙岩市政府网站对外公告;泉州市在经贸委网站发布了《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水泥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名单的通告》(泉政〔2010〕8号)。福建省2010年涉及有淘汰落后产能的5个设区市政府按时完

成以上各环节的工作。

(三)严格市场准入

贯彻落实国家工信部、发展改革委以及福建省政府的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准入条件,切实抑制产能过剩,对于国家规定的“两高一资”产业不下放审批权限,防止重复建设、盲目攀比、扩大产能。加强投资项目审核管理,个别行业由省经贸委和省发改委联合审批。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改造落后产能企业。在建设用地、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等方面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执行。根据国家规定2011年底前不再审批“两高一资”项目,2010福建省在淘汰落后产能重点领域如水泥、钢铁、皮革、火电、印染、化纤等,没有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

(四)限制落后产能生产的政策措施

一是对落后产能企业执行差别电价,按不同层次和,其电价加价0.05元、0.15元和0.2元等,采取经济措施,促进落后产能加快淘汰,仅水泥行业,“十一五”期间累计征收并入库“差别电价”22251.49万元,扣除代征手续费后全额返还各地,同时还从其它行业调整1000万元共23208.62万元专项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停止落后产能企业享受综合利用和福利免税等的优惠政策,主要是水泥行业列入淘汰名单,不再换发新的生产许可证,有关单位不再受理落后生产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认定申请。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处罚力度。各设区市政府在当地媒体公示本地区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落后工艺设备和淘汰时限,以加强社会监督。实行考核问责制,对未按要求完成淘汰任务地区,省长谈话并进行通报,同时加大执法处罚力度等。

对未按期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在排污许可、信贷资金、项目审批、土地审批、生产许可、工商登记、电力供应等实行限制措施。

(五)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措施情况

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补助资金情况

2010年,国家工信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拨付2010年关闭小企业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通知》(财企[2010]364号),下达福建省企业因淘汰落后产能等原因关闭的小企业补助资金4678万元,共有90家企业得到该项资金补助,涉及水泥、皮革、造纸、化工、火电、炼铁、铁合金、电石、炼钢等行业。

省级财政淘汰落后产能补助资金情况

福建省级财政通过专项补贴和收取差别电价资金返还,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2010年,省级财政已经下拨专款用于淘汰水泥落后产能的补助资金共两批2835万元(闽经贸计财[2010]192号、543号),水泥行业征收差别电价并全额返还属地政府的专项资金共两批7230.26万元(闽经贸计财[2010]283号、830号)。有效地帮助企业转产和职工安置工作。

(六)职工安置情况

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最重要的环节是拆除设备和职工安置,福建省明确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是安置职工的主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指导、督促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制定职工安置方案,依法处理劳动关系,保证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分流出来的失业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真及时地为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社会保险接续、档案寄存、再就业服务。明确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依法收缴民爆物品、妥善处置放射源,确保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实现安全关闭和淘汰。银行业依法妥善处理企业各项债权、债务,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做好职工安置,对于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设区市政府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职工安置工作。龙岩市在制定地方政策措施时,充分考虑到职工安置的重要性,合理使用淘汰企业的补助资金,规定在企业落后生产线关停后,先付给50%的补助资金,优先用于职工安置,确保职工的补偿资金足额到位。对于职工安置工作不落实的企业,在剩余50%的补助资金中,给予酌情扣减,确保了职工安置资金的落实。

泉州市承担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13家企业,全部属于非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其中,印染企业2家,属设备淘汰升级,不涉及职工安置;水泥行业1家,为福建省安溪三元岩水泥有限公司,淘汰部分生产线,涉及职工人数560人;其余10家企业整体关停,分别为:炼铁行业2家,涉及职工160人;制革行业8家,涉及职工411人。泉州市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共涉及职工1131人。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安置政策措施尚未制订,企业关停后,职工的安置情况由企业与职工自行协商解决。至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关于职工安置问题的投诉。

福州市奇超皮革厂提出安置职工54名,获得了国家财政部、工信部拨付的安置资金(财企[2010]364号)。

(七)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检查考核情况

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验收主要调动各地市政府的力量。龙岩市政府对于已经确定的淘汰目标任务和淘汰企业名单,加强对县(市、区)的督查,要求对每个淘汰企业由县(市、区)结构调整办公室进行2次以上的检查。在企业关闭停产时,进行关闭验收,当场收缴工商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和税务登记证,切断生产用电。企业必须在6个月之内完成设备拆除,待设备拆除后,县级结构调整办公室再一次现场验收,收缴放射源、易燃易爆品。县(市)的验收情况书面报告市级结构调整办公室,验收时都有填写验收登记表备查。通过督查,对个别企业没有按时关停、设备拆除进度较慢、差别电价征收不到位、领导不力等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报告,责成相关部门和县(市、区)进行整改。

三明市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采取联合执法促效果。规定质监部门负责依法查处、取缔无生产许可证企业,严格生产许可证的发换证审查;环保部门负责加强对淘汰或部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许可证管理,严格依法实行排污许可;工商部门负责依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水泥企业,依法吊销、注销、变更营业执照;物价部门负责落实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供电部门负责依法对取缔、吊销、注销证照的企业停止供电;金融部门负责对列入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企业实施信贷退出机制;公安部门负责收缴被依法取缔、关闭水泥企业的民爆物品,参与联合执法行动,维护执法秩序。三明市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设备拆除督查验收,由县(区、市)经贸部门提供验收情况书面报告。

泉州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市环保局将淘汰落后产能作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环保目标责任书内容和计划,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市质监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强化重点行业企业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方案》,组织进行专项检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涉及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13家企业进行跟踪,了解掌握职工安置情况。

2010福建省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没有出现问责制情况。

附件:福建省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进度表

上一篇:区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动员会的发言稿下一篇:超市主管年终工作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