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怀若谷的意思

2024-05-28

虚怀若谷的意思(共10篇)

虚怀若谷的意思 篇1

虚怀若谷(xūhuái ruògǔ)

虚怀若谷的意思:形容十分谦虚的样子。心胸空旷如山谷,任何建议言语都能容下。

虚怀若谷的故事:

《老子》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又:“上德若谷。”王弼注:“不德其德,无所怀也。”后来就用“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虚心,心胸开阔。

译文

《老子》:“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表现出十分谦虚的样子如同成熟的谷穗。

虚怀若谷的意思 篇2

今年的培训以专业课为主,陈秀玲老师的《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课程改革》,陈龙海老师《语文教育简史》,晓苏老师的《写作教学论》,张筱南老师的《语文教育研究方法》,魏天无老师的《文本解读与经典重读》,刘云老师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论》,均让我们如饮甘霖,如沐春风。印象最深的是国家一级作家、博士生导师晓苏教授的课。短短几天的时间,晓苏老师以点带面,虽只讲述了写作教学的三个内容,让我们对写作教学从畏难到感兴趣,从无章法到有方向,实现了一次认知上的巨大跨越。

一是作文要有意思。

晓苏老师首先区分了有意义作文和有意思作文,告诉我们写有意思的作文更有意义。然后,围绕“怎样写出有意思的作文”,从选材生活化、立意人性化、表达细节化三个维度进行了逐一说明。他讲的每一个要点,既有理论的分析,又有事例的佐证。有理有据,让人心悦诚服。他说,“让学生写自己的世俗的日常生活”,“作文不要提纯,要像刚从泥土地里扯出来的花生。”“要从人性出发,既写生本能,也写死本能。既写自然属性,也写社会属性。写出两者的对抗。”“记叙文有别于议论文,非要细节不可。用细节吸引人,说服人,打动人。”“细节要有真实感、要独特、精细、开放。”

在讲到细节要独特时,晓苏老师讲了一个《残缺创造完美》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的触动了我。瞎子老爹、哑巴姑娘、聋子儿子,三个残疾情况各异的人,通过默契的配合,实现了一次完美的沟通。整个过程,三个人缺了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完成。“只有每个人都有缺陷,才会彼此需要,才能创造和谐。”晓苏老师的这句话,让我这个一直在追求完美的人幡然醒悟,明白了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残缺的个体组成,也终于读懂了断臂的维纳斯、读懂了阿炳的《二泉印月》。在讲到细节要精细时,晓苏老师用王祥夫短篇小说《上边》中“儿子撒尿”的细节,形象的诠释了“叙事的长度一定要长于故事的长度”这句话的内涵,真让我大开眼界。

二是作文要有现代性。

与传统主义的保守、实用、本质不同,现代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晓苏老师通过列举莫言、江青、卞之琳、高玉宝、葛非、余华、老子、庄子等人的作品,对现代主义的三个特性进行了生动的阐述。他特别指出,作文要创新,现代性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个环节中,《半夜鸡叫》的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对如何运用怀疑主义写出具有现代性的作品,有了初步的认知。而根据“啊!啊?跳吧!啊———”这段对话写一篇文章这一例子,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品要彰显现代性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能读出多个主题的作品才是现代性的作品。此外,现代性的作品还应该是相对的,是否定的。这些知识的获取,让我产生了急于实践的念头。

三是作文要有究形式感。

说来真是难为情,教了这么多年语文,我第一次听说作文有形式感这个概念。

晓苏老师从形式感的概念、意义讲起,重点讲了形式感的分类:思维形式、结构形式、语言形式。在这个部分,他的许多话语都让我耳目一新,思维受到了剧烈的冲撞。他说,“对于写作者来说,形式永远重于内容。”“作文不一定要扣题。扣题是一种艺术,跑题也是一种艺术。”“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一定要警惕网络语言,千万不要用网络热词。”“语言切忌网络化、港台腔、成人腔、政治化。”

为了让大家明确三种形式感的运用,晓苏老师列举了很多的实例。如,中国当代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继明采用圆形结构,让原本庸俗的婚外恋故事《明天大选》变得耳目一新,与众不同。又如,《去张城》这个故事,运用逆反思维,不按读者的逻辑写,让跑题也变成了一种艺术。还有,铁凝在《春风夜》中的反讽框架,苏童在《神女峰》中的傻瓜叙事,余华在《七天》中的死亡视角等等,都充分证明了好的结构形式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形式可以改变内容,形式可以创造内容。”老师的这句话,犹如一剂强心针,让我对作文的形式感充满了敬畏。

虚怀若谷的百岁劳模 篇3

刘嘉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49年,他率七百多名国民党警察起义。1952年,享受正团职待遇的他谢绝了组织上为他安排的工作,回到河南省平顶山农村老家务农。1988年,他做出惊人之举,把自己企业的一百五十多万元资产无偿捐给村里。1990年,78岁的他加入共产党。1995年,83岁高龄的他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劳模。

放弃工作回乡务农

1912年1月,刘嘉出生在河南省平顶山市一个医生家庭,由于家境比较富裕,他被送到了鲁山师范学校学习。年少的刘嘉,性格耿直,嫉恶如仇,由于当时看不惯校长的贪污行为,就到许昌专署把他给告了。因为害怕打击报复,刘嘉就一路要饭到洛阳,在一个中药店里当了一名伙计。

1931年,陇海铁路在洛阳招收护路警察时,刘嘉在四百多名报考者中考试成绩名列第一,当了一名铁路警察。在18年的旧警察生涯中,作风正派、为人豪爽的刘嘉经常拿自己的薪金救濟同事或部下,威信很高。

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节节败退,1949年12月的一天深夜,在地下党的帮助下,刘嘉率部七百余人在天水起义。

1950年,刘嘉被派往重庆歌乐山参加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刘伯承为校长、刘华清为政治部副主任。至今,他住的茅屋墙上还挂着签有刘伯承名字的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的毕业证。

直到现在,刘嘉还保留着刘伯承当年给他们上课时记的笔记,正是这次学习培训铸就了他的人生观。

刘嘉说:“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刘伯承在给我们讲课时说的一段话:‘国家离不开共产党,而党离不开人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底,并把它当成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坐标。”

1952年,享受正团职待遇的刘嘉,为了响应毛主席提出的“精兵简政”号召,谢绝了组织上在原河南省省会开封为他安排的工作,并把上级按团级标准补助给他作为安家费的985公斤小麦全部交给区里,用来照顾困难户,和妻子一起回到老家当了一个普通农民。那年,刘嘉40岁。

回到农村后,刘嘉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因表现突出,他先后成了县里和地区的抗旱、防汛、拥军等模范。

1960年,大食堂解散后,刘嘉当了大队副业主任,四处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办起了16项副业,使五虎刘大队成了全县有名的富裕村。

为了远离斗争漩涡,1966年9月,刘嘉带着妻子和孩子在远离村子的村西头搭起茅庵住了下来,为集体看庄稼,上粪肥,一直住到现在。

上百万资产捐献集体

1982年1月的一个夜晚,70岁的刘嘉偶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则消息:四川一农民承包一家集体企业扭亏为盈。躺在床上的刘嘉睡不着了:别人能干,咱为啥不能?村里的一个造纸厂已经停产三个多月了,不仅不能给村里创造财富,还成了一个包袱。

第二天一大早,刘嘉就跑到村里、乡里找干部,要承包造纸厂,每年向村里交5000元。他央亲戚托朋友,又贷了款,添设备、购原料,又从贫困户中挑选了11名人进厂上班。由于经营有方,几年后,造纸厂的年产值增长到150万元,职工人均工资涨到1250元,不少人为此脱贫致富。

有了上百万元的资产,刘嘉却不乱花钱。他自己只拿职工的人均工资,并且把这份工资存在账上当流动资金,出差和招待没让厂里报销过一分钱,车票和住宿费至今还都在手里放着,全靠老伴养鸡作补贴。

1988年,刘嘉的造纸厂已经拥有3个造纸车间,总资产有一百五十多万元。这年8月,他做出了惊人之举,把企业捐献给集体,并在司法局办理赠予手续。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刘嘉有自己的想法:我苦心经营的目的不是自己富裕,而是让大家共同富裕。

第二年,刘嘉又把十多万元积蓄拿出来,给村办小学创办了一个校办工厂。校办工厂的收益使村办小学学生连续4年免除了学杂费。

村民们自发地为他立功德碑,他拒绝村民们的好意,村干部只好按他的意愿,拿立碑的3000元钱打了两口深井,把200亩耕地变成了水浇地。

1990年,刘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终于实现了他毕生的夙愿,这时他已经78岁。从此以后,他上衣口袋上经常别着一个“共产党员”字样的胸卡。

83岁当选为全国劳模

1995年,83岁高龄的刘嘉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在北京开表彰会时,刘嘉见到了当年大寨的风云人物郭凤莲。在交谈中,郭凤莲了解到,“文化大革命”中,他这个曾当过国民党警察队长的人竟然从未被批斗过,这让她感到不可思议。

刘嘉哈哈一笑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不当村干部了,去给大家看庄稼、上粪肥。管理食堂时,全村八百多名群众,只要有一个人没吃饭,我就不吃。他们为啥要斗我?

听完这些话,连“铁姑娘”郭凤莲也自叹弗如。她在两人合影照片背面写下:“向您学习,大寨郭凤莲。”

刘嘉被评为全国劳模后,当地政府奖励他3000元。但他却将这些钱存入银行,并在存单旁写道:“此款所有权永远在我名下,历年利息永远作村小学奖学金,任何人无权变更。”

除了在村里设立了教育基金外,每年教师节他为村里小学生发放文具用品。他每年还会拿出钱,慰问村里的老人、表彰孝顺媳妇。

刘嘉成为全国劳模后,当地政府为他盖起了三间平房、两间侧房。有关负责同志多次劝他搬离茅草屋,但他不肯。刘嘉的老伴在茅庵辞世后,中共平顶山市委专门作出决定,让他搬离茅庵。当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宣布这一决定时,刘嘉不愿离开,称“茅庵栖身自乐贫”。

万元寿诞礼金捐给社会

去年,刘嘉百岁寿诞时,前来祝寿的人络绎不绝,平顶山市和湛河区政府领导和一些社会各界人士也来了。当天,刘嘉老人共收礼金10050元。他动情地说:“今天所有的礼金和礼品我都不会收,将全部捐出,用作教育基金和敬老资金。”

刘嘉虽然已经100岁高龄,但他眼不花背不驼、精神矍铄、声音洪亮,除了耳朵有点聋,基本没什么毛病。他的老伴和两个儿子早已去世,现在,照顾他的是50岁的大孙女刘延丽。刘延丽说,节约、奉献、报恩,是爷爷一生的追求。从上世纪80年代起,刘嘉自费订报刊,有空儿就读,读了就思,思后就写,一写就是几百字、上千字。并将自己写的诗体日记起名为“思想库”,陆续出过3本诗集。

“博览群书,怡静养神,争达茶寿(108岁),活好今天”,这是老人写给自己的养生箴言。刘嘉认为,孙思邈的“三少”是他的长寿秘诀,就是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每天都会静坐半小时,进行反省,力争心态平和。

虚怀若谷的反义词 篇4

【读音】:xūhuái ruògǔ

【虚怀若谷的意思】: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近义词】

谦虚谨慎:意思是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大智若愚:意思是因为有德,不去计较而已。

【反义词】

不可一世: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妄自菲薄:意是自暴自弃,后来也引申为过分看轻自己。

恃才傲物:意思是指仗着自己的才能而骄傲自大,轻视众人也指自高自大,出自《南史·萧子显传》。

目中无人:意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狂妄自大或看不起人。

虚怀天地,心谦不卑散文 篇5

佛说∶“万物皆有情。”芸芸众生,万物生灵,皆有情意。而这纷繁喧嚣的尘世所给予我们的,不过只是一件素衣。我们可以装扮得无比华丽,成为一袭华服,亦可抛弃所有的修饰,单纯朴素的做自己。无需浓妆艳抹,不施任何粉黛,素颜修行。相由心生,境由心转,你的心境如何,外界之景便由此而生。或繁华、或平淡、或喧闹、或孤独,全不过只在你的一念之间而已。

我自是认为,世间万物,于我而言并无多少诱惑。名利权贵,不过只如云烟,稍纵即逝。物质方面的需求,并不需要多么的充裕,人生更应该追求的,是心灵的丰盈圆满。世间山河静美,草木山水自然有情,不事任何雕琢。每每与之相对,心灵柔软平和,安宁从容。

但凡走过的每一条路,所曾看过的每一道风景,乃至沿途所曾遇见的每个人,都无法轻易地做到将之割舍忘记。只因这些出现在我生命里的,无论是得与失,无论是聚与散,或是对与错,爱与恨,皆是一场缘分。

若非这一路每一程山水草木的相伴,若非沿途遇见了无数令我感到温柔的人,亦不会有今日之我。而之所以能于自然万物之中,找寻到生命的大美,乃至于细碎平凡的生活里,领悟到生命的真理所在。其实只要我们同样存有一点柔情,一丝素心,一片真诚,虚怀天地,感知自然,心灵便能做到谦和而不自卑。纵只是这天地间一粒渺小的尘埃,亦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生而为人,我们既要懂得自己的所需所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应该懂得感知自然,爱惜自然,爱惜这世间所有的一切。要虚怀天地,怀揣一颗谦卑之心。而谦卑之心,并非是自卑懦弱,也非是自怨自艾,而是柔软之中饱含着的.一点谦逊,是谦和而不是自卑。从世间万物之中学习到其智慧,以学习他人之长处来弥补自身之不足。谦卑心,更是一种感恩,懂得感恩一切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得失荣辱。一个人,唯有心胸宽阔,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才能够走得更远,看到人生更旖旎的风景,在人世的修行之路亦能够收获更多生命的真理。

世间万物,皆是平等的。不要论其一个贫富或贵贱来看待一个人,也不要总以自我为之心去待人处事,心唯有无私,为别人着想,多为别人考虑,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为人多一份真诚,少一分虚伪造作;多一份谦逊有礼,少一分傲慢自负;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少一分自私与计较。或许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虚怀若谷,心怀天地,不为外界之景所影响,也才能时常反省到自身的不足与缺憾,因此才能更好的增进自己的智慧。

谦而不卑,是我们人世修行必不可少的。唯有我们的心明澈了,才能够于这滔滔浊世之中修得智慧的清净之莲;唯有我们的心谦逊平和了,才能够学习到时间万物,芸芸众生的智慧,以此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与缺憾。更能使我们能够拥有更好的善缘与福报。世人皆有觉悟之心,然而关于人生的真理,其实并非多么深奥难懂,而是就掩藏在平凡细碎的生活小事之中,只要你善于发现,就能够知悉万物生灵的意义与其感知自我清明的源泉。

公司意思自治的有限性 篇6

(1) 公司意思自治的概述

公司法是规定公司的设立、组织、运营、变更、解散、股东权利与义务和其他公司内部、外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公司法是私法, 是商事法律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商法与民法一样同属于私法范畴, 故公司法属于私法, 是关于私的权利和利益的法律。私法自治和全力保障的理念是公司法的最高理念。

(2) 公司意思自治的形成与演变

在公司的最初形成阶段, 是不存在意思自治的。从公司发展史考察, 公司设立的立法体例大体经历了从自由设立主义、特许主义到核准主义、准则主义、严格准则主义的过程。我国公司法在修改前对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基本上采准则主义, 对设立股份公司则采核准主义。其初衷是为了避免滥设公司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但是,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再采此种公司设立的立法例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严格的准则主义和核准主义尽管可以预防少数违法者的行为, 却为多数投资者设立公司带来不便,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自由企业制度。

二、限制公司意思自治的必要性

(1) 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 为确保社会交易的安全和公众利益, 带有公法色彩的强制性规定越来越多的渗透到公司法领域。这表明, 尽管公司法是私法, 但是其中包含有较多的强行性规范, 这些强行性规范是公司和公司股东必须遵守的。但是, 公司法中强行性规范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公司法的性质由此发生了改变, 公司法仍然是司法领域的法律规范。

在公司运行的过程中, 有相当一部分的合同都涉及股东, 董事之外的员工的利益。涉他性行为总是易于受到法律的管制, 而且一般来说, 行为的涉他性因素愈强, 法律管制程度愈高, 特别是公司章程的制定和修改基本上是一个内部控制的过程, 受其效力影响的债权人等公司外部人无法参与发表意见, 如果对此种关涉到第三人的契约形成过程不进行任何监督, 则该契约的拟定可能根本不会考虑到第三人的利益, 从而极可能使其利益受到损害。 (1)

(2) 市场自身的缺陷要求公司意思自治必须要受到限制

市场参与者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 往往都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以实现自身的经济目的。这就会造成这样一种现象:非理性的参与者完全不顾社会的公共利益, 肆意的利用社会资源, 却不能给予相对应汇报, 久而久之便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此时, 如果一个交易的负外部性效应大于其正外部效应, 就需要对其进行控制。在商法中订立相应的强制性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交易的合理性与稳定性。在对市场进行监管或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 强制性规则体现出了其优点。随着商事活动的扩大化, 交易主体跨越了地域的限制, 交易范围也越来越广, 保护善意第三人的交易安全越来越有必要。但是, 如果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重任完全赋予公司, 必然是不妥的。毕竟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 如果没有强制性的规范对其进行限制, 公司股东、董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必将损害其他交易主体的利益。

二、我国限制公司意思自治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1) 公司法中关于公司意思自治有限性的规定

公司设立的一个必经环节就是设立登记。我国公司法规定, 设立公司, 必须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如果不满足法律所规定的设立条件, 或者登记事项有违法之处, 那么, 公司都是不能正常设立的。

此外, 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 拥有自身独立的财产, 对外能够独立的承担责任。出资人出资后, 其资产的所有权便转移给了公司, 成为了公司的财产。由于股权转让后, 会涉及到其他股东的利益是典型的涉他行为, 那么股东转让股权时就必须遵守法律的强制性的规定而不能随意而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合性。为了维护股东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以及资本的稳定性, 公司法在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限制方面规定较多

(2) 其他部门法中对于公司意思自治进行限制的规定

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分担主体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作为公司的员工, 公司有义务为其购买相应的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缴纳方式和数量也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来进行。《公司法》第17条明确规定了:“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参加社会保险, 加强劳动保护, 实现安全生产。”此法条用了“必须”二字, 说明订立劳动合同, 参加社会保险是公司必须进行的, 是法定的事项, 不能根据公司自己的意愿而改变, 此时公司的意思自治是必须受到限制的。

(3) 对公司意思自治进行限制存在的制度缺陷

目前, 我国公司法对公司进行监管时, 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对国有公司限制的过少, 而对私营企业限制的过多。由于国有公司的投资主体是国家, 是国家的公有财产, 因此国家对其必将放松管制, 给予其充分的自由, 使其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而私营企业, 其投资主体往往是相对分散的个人或其他组织, 其财产不具有公有性, 企业的盈亏也与社会的共有利益无太大的联系。因此, 国家在对其进行管制的时候, 往往会更为苛刻, 限制其较多的自由, 此时, 在设立这类私营的企业同时, 国家便制定了相对较多的强制性规范。这样的规定其实并不利于社会的平衡发展。

三、公司意思自治有限性的制度完善

在对公司进行意思自治的时候, 不能一味的只从政府的角度来制定强制性规范。因为政府的调控毕竟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进行的, 其并不能完全准确的掌握公司的内部信息, 在此情况下进行的控制, 或多或少的会出现偏差, 以至于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在对公司意思自治进行限制时, 更应该从公司的角度入手, 让公司自己来制定约束自身行为的规范。对公司的限制, 应从政府的强制转化为公司自我意识的约束, 要让公司真正认识到约束自身行为的重要性, 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行为规范。此外, 对于那些在约束自身行为上做的较好的公司, 国家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如对于那些在自我行为约束上做的比较突出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激励机制。

四、结论

对公司意思自治的限制, 无论是人们的认识, 还是法律的规定, 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不过, 无论是限制范围、限制方式、限制力度等方面, 都还值得进一步研究。限制过当, 会使公司失去活力, 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限制不够, 又会造成对消费者、其他经营者的权益的损害, 资源的浪费, 环境的破坏等。个人认为对公司意思自治的限制, 必须讲求方式和方法。所谓“过犹不及”, 对于公司我们不应有过多的限制, 不要将公司束缚在一个既定的框架下。也不能过度的放纵公司, 公司的决定和经营, 必须迎合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必须能兼顾公司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在对公司的意思自治进行限制的同时, 也应从企业的角度入手, 实现企业的自我约束。在法律的规制下和企业的努力下使公司的在一个相对稳定、有序的环境下运营, 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及相关人利益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289.285~286

[2]M.V.艾森伯格.公司法的结构[M].张开平,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3]李裕琢.公司章程自治边界的确定[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

[4]曹兴权.商道法意[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5]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J].中外法学, 2001, (1)

虚怀若谷的意思 篇7

2009年1月,若谷草堂养生磨坊入驻招远振华商厦,林吉双第五个直营店在这座漂亮的城市开始了她的使命——成为老百姓身边的食疗养生专家。深受客户喜爱的热销产品“固元膏”、超值特价产品“糙米茶”以及五谷养生系列、药膳系列、仔仁系列、食疗养生粥系列的现场磨制,着实让金城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食疗文化的神奇,强势的促销活动使得开业当天,专柜前排起了抢购长队。事后,超市保安还很纳闷,不就是一些五谷杂粮吗。我们老家早些年天天吃的东西,现在怎么城里人也开始艳着吃了?

2002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林吉双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他经营的食品公司也已经走入正轨,但是,父母因疾病相继去世给他造成了巨大的打击,那段时间,他的身体状况糟糕到了极点,刚三十出头,头发就快掉光了。处理完父母的后事。林吉双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自己的事业交给妻子,他则潜心研究中国传统食疗文化,让自己及家人的身体不再受疾病的困扰。

两年多的时间,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林吉双根据祖国古老养生文化,采用大自然赋予的天然资源,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基本自然规律和一天中12个时辰运行(子午流注)原理以及传统文化精髓河图数等中医文化养生理念进行辩证的运用,创立了以“食疗”为根本的自然疗法,“若谷草堂”开启了食疗养生的行业先河。

养生,既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若谷草堂食疗养生磨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配合传统的五谷杂粮养身配方,研制开发了一系列天然、有效的养生产品,一投放到市场,就收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反响。因此,若谷草堂作为食疗养生项目的发起者,因其投资少,无竞争,盈利空间巨大,所以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很多致力于进入保健行业的投资者的青睐,要求加盟者络绎不绝。在人流量强大的卖场中。每个加盟店只需面积不大的专卖柜或专卖店,若谷草堂产品的营养搭配、科学自制就是赚钱的可靠保障。现在若谷草堂在全国已有5家直营店,(龙口富龙超市2006年成立,山东招远著谷草堂食疗养生总店2007年成立,山东招远振华商厦2009年成立等)。每个店平均每天营业额就1100多元,按50%的毛利计算,每月营业额就是16500元,扣除两个员工的工资和房租等一切开支大约7000元,每个月的净利润就是9500元。在经过认真筹各后,林吉双决定把若谷草堂推向全国。

为了让各地加盟商更快地掌握食疗知识和销售技巧,若谷草堂培训部精心地推出了一系列培训方案,包括《若谷草堂系列之——食疗产品基础知识》、《若谷草堂系列之——旺铺销售技巧》、《若谷草堂系列之——把握顾客心理》,加盟商在总部接受完培训之后,还可以结合该资料为自己的销售人员做培训,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较快实现盈利。

[相关链接]

地址:中国·青岛市北京路27号鲁能领寓B座2708室

电话:0532-83716020

24小时服务热线:13964213446

QQ:1198320256

虚怀若谷的意思 篇8

意思表示瑕疵亦即不健全的意思表示, 它是指行为人并非出于真意或不自由的意思表示。其包括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和意思表示不自由两类。

(一)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是指表意人的内心意思与外在表示不一致。主要有虚假表示、伪装表示、错误三种。虚假表示是指表意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心中, 所做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真实意思, 它是一种自知并非真意的意思表示。伪装表示是指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 不表示内心真意的意思表示。

(二) 意思表示的不自由

意思表示的不自由是指由于他人的不当干涉, 使意思表示存有瑕疵。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是最常见的意思表示不自由的情况。

二、完善我国意思表示瑕疵立法的思考

首先, 关于意思表示瑕疵形态的立法规定应当完备。

实际上, 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民法规定的各种瑕疵形态都大量存在:如在司法实务中常见的利用虚假合同进行诈骗 (应属单方虚伪表示中的真意保留) , 用假离婚骗取单位多分房 (通谋虚伪表示) , 因开玩笑作出赠与承诺引发纠纷 (游戏表示) 等情况时常可见, 而由于法律对此类情况没有明确规定, 给司法实务带来处理上的困难。对于一些意思表示瑕疵的形态如误传, 目前在《民法通则》中没有规定, 只在《民通意见》中作了规定, 应将其纳入民法典中统一规定。对于意思表示错误, 按照《民通意见》的解释只规定了意思表示内容的错误, 且主要是针对合同规定的, 对于表示行为错误、动机错误没有规定, 同时对梅迪库斯所称“归属有疑问的意思表示错误”亦无涉及。笔者认为这几类错误形态在实务中也不乏其例, 为体现民法典对社会生活全面与完善的规范, 今后在制定民法典中, 不应忽视对这类瑕疵形态的规定。

三、关于撤销权的规定的思考

笔者认为, 为由于撤销权是形成权, 依单方意思表示可成立, 无须相对人同意, 若撤销权长期不使用, 将会使法律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十分不利于社会关系的建立与稳定。因此各国对撤销权的行使期限都作了较完善的规定, 一般都规定了最长与最短两种期限。

关于撤销权行使的限制。撤销权设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表意人的利益, 由于撤销权具有单方行为的特点, 撤销权的行使有可能损害相对人或者第三人的利益, 若权利人滥用撤销权, 对民事交往和社会生活秩序将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各国立法对撤销权的行使除了规定时间的限制外, 还从其他方面作了限制。台湾民法第148条规定“权利之行使, 不得违反公共利益, 或损害他人为主要目的。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 应以诚实及信用方法”。对撤销权的行使同样适用此条的规定。

关于撤销权行使的限制一般规定有以下内容:1) 行使撤销权不得违反诚信原则。《德国民法典》第144条规定:“得撤销的法律行为, 经有撤销权的人确认后, 不得再行撤销。对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大陆法系国家普遍规定了承认制度, 对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得到受害人承认后, 按法律规定即具有法律效力, 若此时又主张撤销, 则有悖于诚信原则。我国没有规定承认制度, 这给恶意利用撤销权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人留下可乘之机。2) 行使撤销权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撤销权保护表意人利益, 如果表意人利益明显有害于社会公益, 则应做必要的自我牺牲。3) 行使撤销权须兼顾相对人利益。

关于撤销权行使的法律后果。《民法通则》第61条规定:“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后, 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 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 双方都有过错的, 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合同法》也有大致相同的规定, 台湾地区民法亦有相似规定 (台民113、114条) , 而德国民法典对撤销的法律后果则只规定:“法律行为经撤销后, 视为自始无效” (德民142条) 。民法理论认为, 无效法律行为与侵权行为有着本质区别, 因此无效行为并不当然发生民事责任问题。对于有瑕疵的意思表示依法撤销后, 其法律后果只有当相对人或第三人因信其有效而履行了标的物交付后, 表意人才构成不当得利或非法占有, 此时受领人才依法产生返还债务或责任德国法系民法典通常将无效行为后的返还赔偿问题规定在不当得利或侵权规则之中, 而在总则中不加规定。对此建议在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加以改进, 以期更符合民法的逻辑体系。

摘要:本文通过意思表示瑕疵的论述, 思考提出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时应细化意思表示瑕疵这一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意思表示瑕疵,完善,形态,法律后果,撤销权

参考文献

[1]曲飙:《论相对无效民事行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1996[1]曲飙:《论相对无效民事行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1996

虚怀若谷的意思 篇9

4月,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三通信)推出的统一基础架构系统系列产品UIS对IT流程进行了重新“定义”,给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IT建设新体验,这也成为华三通信“新IT”征途中又一次“有意思”的创新。

在北京发布会现场,华三通信云计算产 品线总裁 吴健介绍 , U I S(Unified Infrastructure System)统一基础架构系统是华三通信面向云计算基础设施层推出的融合基础架构,同时基于UIS架构,华三通信还发布了涵盖刀片服务器、机架服务器、交换机、存储以及一体机等全融合的系列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

随着网络通信行业的融合发展,近年来以云网融合为架构的一体机市场逐渐受到用户市场青睐。基于融合架构的UIS一体机解决方案,是华三通信这几年一直重点推进的产品之一。它的特点是融合了网络、服务器和存储等各种产品,可以实现各环节的无缝连接,同时具备良好的弹性调度及管理的功能。这种融合架构的产品和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已经不一样,里面不仅涉及计算存储网络的IT各环节,同时还包含有众多虚拟化技术,给客户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使用了UIS的用户们来说,前后会有那些不一样的变化?举例来说,在此之前企业或客户上线一个新的Web级别应用,经常需要对企业的IT的生命周期包括资源查看、设备上线、应用部署进行一次全新的部署。不仅工作量巨大,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需要整个IT部门共同配合,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使用UIS之后,IT部门的工程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将网线和UIS产品连接上,然后进行简单的拖拽和分配任务,几分钟就能搞定。

大量的用户调研报告也显示,在新IT环境下,接受UIS这样的融合架构产品并不困难。实际上,过去两年,在华三通信的UIS管理平台还没出来的时候,就向客户出售了基于UIS1.0融合架构的解决方案,它所带来的节约成本、高效管理的效果让客户印象深刻。根据测算,应用UIS解决方案,用户可节省77%机房占用空间,降低26%设备功耗,节约75%安装管理时间,减少80%业务中断时间。

吴健表示,UIS已逐渐获得用户的认可,在华三通信的产品线销售中现在已经超过50%的市场份额,未来将超过70%或80%。无论是在大型数据中心还是企业,UIS都有非常大的应用空间:大型数据中心需要对繁杂的网络设备进行有效管理,而一些缺乏专业IT人员的企业则需要简化管理流程。有了UIS,未来,IT管理员只需要做两件事,一是给一段IP地址,再就是配置DHCP。“往往有很多网络在IT中是更底层更专业的工作,一旦出问题也非常麻烦,我们想做的是把这些全部抽象化,麻烦的事情由我们来做,简单的事情交给用户。”

虚怀若谷的意思 篇10

命题p或q的真假的判定原则是:当两个命题p和q其中有一个是真命题时, 形成的新命题p或q就是真命题。当两个命题p和q都是假命题时, 形成的新命题p或q就是假命题。即p或q形式的命题, 一真则真, 两假则假。

如:设命题p和q如下:

p:方程 (x-1) (x-2) =0的解是x=1。

q:方程 (x-1) (x-2) =0的解是x=2。

一般我们认为:p是假命题;q是假命题。

所有的教师,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这样认为。只有个别人认为p和q都是真命题。道理在哪儿呢?

我们都明确地知道方程 (x-1) (x-2) =0有两个不同的解, 一个是x=1, 另一个是x=2。

而命题p在认为它假的人心中是“方程 (x-1) (x-2) =0有唯一解, 是x=1”, 当然如果这样认为, 则p是假命题。同理命题q在认为它假的人心中是“方程 (x-1) (x-2) =0有唯一解, 是x=2”, 当然如果这样认为, 则q是假命题。

而命题p在认为它真的人心中是“方程 (x-1) (x-2) =0的其中一解, 是x=1”, 当然如果这样认为, 则p是真命题。同理命题q在认为它真的人心中是“方程 (x-1) (x-2) =0的其中一解, 是x=2”, 当然如果这样认为, 则q是真命题。

p或q:方程 (x-1) (x-2) =0的解是x=1或x=2。一般我们认为上述命题是真命题。

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这就出现了:p:方程 (x-1) (x-2) =0的解是x=1 (假) 。

q:方程 (x-1) (x-2) =0的解是x=2 (假) 。

p或q:方程 (x-1) (x-2) =0的解是x=1或x=2 (真) 。

这不是和我们知道的命题p或q的真假的判定原则矛盾了吗?

是真假判定原则错了吗?其中奥秘在哪儿?真假就在你心中!这里命题p或q在认为它真的人的心中是:“方程 (x-1) (x-2) =0的其中一解是x=1, 或其中一解是x=2”, 当然如果这样认为, 命题p或q为真命题。

然而认为p或q是假命题的也有其道理。此时, 命题p或q在有这样观念的人心中是:“方程 (x-1) (x-2) =0的唯一解是x=1, 或唯一解是x=2”, 当然如果这样认为, 命题p或q为假命题。

这就是表达习惯的作用。在平时我们表达“方程 (x-1) (x-2) =0的解”就写成“x=1或x=2”。所以就出现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此p或q是真命题。

之所以出现上述矛盾, 就在于形式和本质的不统一。如果p和q改成:

p:方程 (x-1) (x-2) =0的唯一解是x=1。

q:方程 (x-1) (x-2) =0的唯一解是x=2。

p或q:方程 (x-1) (x-2) =0的唯一解是x=1或x=2。

则命题p假, 命题q假, 命题p或q假, 这就符合复合命题真假判定原则。

或者p和q改成:

p:方程 (x-1) (x-2) =0的其中一解是x=1。

q:方程 (x-1) (x-2) =0的其中一解是x=2。

p或q:方程 (x-1) (x-2) =0的其中一解是x=1或x=2。

则命题p为真, 命题q为真, 命题p或q为真, 这也符合复合命题真假判定原则。在这里形式和本质达成了统一, 因此就没有出现违背此复合命题真假判定原则的情况。

p:方程 (x-1) (x-2) =0的解是x=1 (假) 。

q:方程 (x-1) (x-2) =0的解是x=2 (假) 。

p或q:方程 (x-1) (x-2) =0的解是x=1或x=2 (真) 。

之所以出现违背此复合命题真假判定原则的情况, 就在于形式“x=1”在命题p中是:“唯一解x=1”而在命题p或q中是:“其中一解x=1”, 虽然形式没变, 但本质内涵却发生了变化, 所以导致了矛盾的产生。

上一篇:清浦区村级红十字服务站工作职责制度下一篇:关于申请加班费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