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保健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通用9篇)
公布保健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篇1
截至2014年9月30日,上海市共有99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基本符合上海《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集体用餐配送膳食生产配送规范》要求。详细名单可登录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http://www.shfda.gov.cn)查询。
2014年第二季度,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全市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开展粮食和食用油及其制品、薯类及膨化食品、蔬菜、水果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及水产制品、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特殊膳食食品、焙烤食品、豆类及其制品等食品的监督抽检,抽样量为:粮食及其制品625批次、食用油及其制品186批次、薯类及膨化制品23批次、蔬菜及其制品290批次、水果及其制品232批次、肉及肉制品911批次、水产及水产制品159批次、特殊膳食食品243批次、焙烤食品153批次、豆类及其制品216批次,分别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粮食及其制品有7批次不合格(主要为米饭和面条微生物超标),合格率为98.9%;食用油及其制品、薯类及膨化制品合格率均为100%;蔬菜及其制品有4批次不合格(主要为克百威、啶虫脒农药残留量超标),合格率为98.6%;水果及其制品有1批次(山楂羹)不合格(不合格指标为苯甲酸),合格率为99.6%;肉及肉制品有36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6.0%,主要为熟肉制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水产及水产制品有15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0.6%,主要不合格指标是孔雀石绿、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代谢物等(其中1批次鱿鱼丝菌落总数超标),主要为养殖和运输过程违规使用所致;饮料(含饮用水)和乳制品合格率均为100%;调味品有3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8.9%,其中1批次五香粉中铅含量超标,1批次椒盐粉中菌落总数超标,1批次鲜甜酱中霉菌和酵母超标;特殊膳食食品合格率为100%;焙烤食品有1批次桃酥饼菌落总数超标,合格率为99.3%;豆类及其制品有7批次豆制品菌落总数或大肠菌群超标,合格率为96.8%。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依法对以上不合格食品采取下架、召回措施,并对生产经营不合格食品的企业进行立案查处。详细名单可登录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http://www.shfda.gov.cn)查询。
公布保健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篇2
例
编织严密刑事法网 强化预防惩治氛围
2013-5-6 6:01:58 来源:2013-5-4 人民法院报
人民法院报北京5月3日讯(记者 张先明)为编织严密刑事法网,进一步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在全社会形成预防和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良好氛围,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王长兵等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生产、销售“假白酒”案件),陈金顺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非法经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非法经营“病死猪”肉案件),范光非法经营案(非法销售“瘦肉精”案件),李瑞霞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生产、销售伪劣食品添加剂案件),袁
一、程江萍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销售伪劣产品案(销售“地沟油”案件)等5起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案例1:
王长兵等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生产、销售“假白酒”案件
(一)简要案情
2002年,被告人王长兵开始用食用酒精掺入自来水、苞谷酒、甜蜜素等原料勾兑白酒冒充苞谷酒销售牟利。2009年3月15日上午,王长兵安排其雇员覃长江、唐永锋驾车到宜都市“杨老板”(杨大连)处购买酒精。当日17时许,覃长江、唐永锋来到杨永兵经营的湖北省宜都市聚能日化经营部,以2100元/吨的价格购买工业酒精(甲醇)3.74吨,并于当晚将酒精运回王长兵的制酒作坊。王长兵查看过磅单和其他单据后发现所购酒精系工业酒精的价格,与食用酒精的价格相差悬殊,但未核实原因。当晚,王长兵指使被告人唐倩用此次购买的工业酒精掺入自来水、苞谷酒、香精等原料勾兑成6000余千克“白酒”。从次日起至同月25日止,王长兵及被告人覃长芬共销售该批“白酒”3448千克。当地众多居民饮用该“白酒”后中毒,并造成5人死亡、6人重伤、11人轻伤、2人轻微伤的严重后果。另查明,2004年以来,王长兵生产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冒充苞谷酒销售共计185万余元;覃长芬参与生产、销售的金额为186万余元;唐倩参与生产、销售的金额为179 万余元。
(二)裁判结果
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认为,王长兵同时经营工业酒精燃料生意和勾兑白酒生意,对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精的市场价格非常清楚。当其明知雇员以食用酒精一半的价格购回的酒精不可能为食用酒精的情况下,既未仔细询问雇员,也未向销售方核实,继续用购回的工业酒精勾兑生产“白酒”出售,导致了多人伤亡的严重危害结果的发生,其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王长兵、覃长芬、唐倩使用自来水、食用酒精与少量自酿苞谷酒勾兑“白酒”冒充苞谷酒销售,其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共同犯罪中,王长兵系主犯;覃长芬、唐倩均系从犯,可依法减轻处罚;唐倩实施部分犯罪行为时未满十八周岁,可酌情从轻处罚。王长兵主观上系间接故意,归案后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并积极赔偿被害方经济损失,可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据此,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王长兵犯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98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99万元。覃长芬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99万元。唐倩犯生产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96万元。
案例2:
陈金顺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非法经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
——非法经营“病死猪”肉案件
(一)简要案情
2010年11月起,被告人陈开梅到福建省莆田市收购病死猪,并以每月人民币2000元的报酬雇用被告人张可把病死猪运输到被告人陈金顺租用的猪场,由被告人林彬霞进行屠宰后销售给被告人陈金顺,总销售金额达30万余元,违法所得12万元。
陈金顺收购病死猪肉后予以销售,销售金额达50万余元,违法所得20万元。其间,其每月以2000元至2500元的报酬雇用被告人李游、陈志辉押车、收账、运输。被告人周勇、吴鸿夫妻从陈金顺处购买病死猪肉制成香肠等销售,销售金额达7万余元,违法所得1.5万余元;被告人周建成从陈金顺处购买病死猪肉达3万余元并转售;被告人孙沼然从陈金顺处购买病死猪排骨并转售,销售金额达7000余元,违法所得1000元。2011年7月25日,警方在陈金顺租用的猪场中查获尚未销售的病死猪肉4060斤。经鉴定,送检样品含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挥发性盐基氮”超标。
另查明,被告人陈金顺曾因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收购赃物罪,于2008年4月30日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2万元。
(二)裁判结果
福建省仙游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陈金顺低价收购病死猪肉并转售;被告人陈开梅、林彬霞向他人收购病死猪屠宰后销售;被告人李游、陈志辉、张可明知陈金顺、陈开梅生产、销售的是国家禁止经营的病死猪肉,仍为其提供运输等帮助,各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非法经营罪,应择一重罪处断;被告人周建成、孙沼然等明知是病死猪肉仍购买,加工后销售或直接销售,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陈金顺、陈开梅、林彬霞系主犯;李游、陈志辉、张可系从犯,应从轻减轻处罚;陈金顺系累犯,应从重处罚。据此,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陈金顺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被告人陈开梅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被告人林彬霞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6万元;其余被告人分别以非法经营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被判处四年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案例3:
范光非法经营案
——非法销售“瘦肉精”案件
(一)简要案情
2009年以来,被告人范光为牟取暴利,从安徽省淮南市倪陆昀(另案处理)等人处多次购买盐酸克仑特罗(俗称“瘦肉精”)原粉,并在山东省梁山县等地将“瘦肉精”原粉与一定比例的石粉混合加工成袋装肉用动物饲料添加剂并销售。经层层转手,上述物品销售给牛羊养殖户,导致大量使用“瘦肉精”喂养的肉用牛羊流入各地市场。至2011年9月,被告人范光共购买“瘦肉精”原粉25千克勾兑后销售,销售金额达200万余元。
(二)裁判结果
山东省利津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范光明知盐酸克仑特罗是国家禁止在饲料中使用的药品,为牟取暴利,用盐酸克仑特罗配制成饲料添加剂出售给养殖户,其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且情节特别严重,依法应予严惩。考虑到其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可对其从轻处罚。据此,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范光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案例4:
李瑞霞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生产、销售伪劣食品添加剂案件
(一)简要案情
被告人李瑞霞系被告单位上海蒙凯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凯公司”)法定代表人,被告人马文革、马民学系公司工作人员。为牟取非法利益,2010年9月起,蒙凯公司低价购入河南省桐柏县博源新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落地级小苏打258.33吨、内蒙古旭月集团有限公司小苏打40吨及生产设备,同时定制标有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小苏打编织袋5000只。将上述两种小苏打以8∶1的比例混合,并进行烘干、粉碎、包装后,分别销往浙江杭州、衢州等地,共计销售伪劣小苏打243吨,销售金额达人民币44.73万元。2011年5月24日,执法人员在生产现场查扣了成品3.35吨、原料27.7吨及生产设备。经鉴定,从案发现场扣押的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成品为不合格产品。
(二)裁判结果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单位蒙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的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进行生产、销售,销售金额合计人民币44.73万元,其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告人李瑞霞系被告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告人马文革、马民学系被告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其行为均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告人马文革、马民学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依法可以从轻处罚。被告人李瑞霞到案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法院依法判决:被告单位蒙凯公司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被告人李瑞霞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5万元;被告人马文革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被告人马民学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扣押的作案工具予以没收。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案例5:
袁
一、程江萍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销售伪劣产品案
——销售“地沟油”案件
(一)简要案情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被告人程江萍明知柳立国(另案处理)经营的济南博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油脂是用餐厨废弃油加工而成的,仍向经营销售食用油的河南省郑州市庆丰粮油市场宏大粮油商行业主被告人袁一推销,多次为袁一和柳立国的交易牵线搭桥,从中赚取佣金。袁一明知上述情形,在程江萍介绍下,大量购入上述两公司非法加工的油脂,为此支付货款共计人民币300万余元。袁一将其中价值295万余元的油脂灌装后零售给周边的工地食堂、夜排档、油条摊业主,或者加价销往新乡市、三门峡市等地的食用油经销企业。其余价值5万元的油脂售往武陟县智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二)裁判结果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程江萍明知是用餐厨废弃油加工而成的油脂,仍向被告人袁一推销,并居间介绍从中牟利;袁一明知程江萍推销的是用餐厨废弃油加工而成的油脂,仍大量购入,冒充食用油销售给餐饮经营者、食用油经营企业等,两被告人的销售金额达295万余元,其行为均已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两被告人还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将伪劣成品油销售给化工企业,销售金额达5万元,其行为又均已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两被告人犯数罪,依法应并罚。在共同犯罪中,袁一系主犯;程江萍系从犯,依法应减轻处罚。袁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2 篇3
一、单选题(共30题,30分)
1、能够反映食品安全透明度问题的是()过程。
A、风险评估
B、采取风险管理措施 C、风险交流 D、进行风险测试 正确答案: C 解析:
2、有些食物适量摄入后是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比如()。
A、发芽的大蒜
B、新鲜未充分加热的黄花菜 C、未充分加热的豆奶 D、发芽的马铃薯 正确答案: A 解析:
3、()毒性最强是河豚鱼产生河豚毒素的一个特点。
A、春夏季节、交配阶段 B、春夏季节、卵巢孕育阶段 C、夏秋阶段、交配阶段 D、冬季、卵巢孕育阶段 正确答案: B 解析:
4、()时期是多数食品安全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期。
A、潜伏期 B、缓解期 C、爆发期 D、山后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5、()对风险的认识及沟通其实是风险交流的环节。
A、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 B、管理者和生产者之间
C、消费者、管理者、生产者之间 D、消费者和管理者之间 正确答案: C 解析:
6、下列寄生虫中,有可能出现在青蛙和蛇类身上的是()。
A、华支睾吸虫 B、广州管圆线虫 C、肺吸虫 D、曼氏迭宫绦虫 正确答案: D 解析:
7、细菌性食品安全问题的首发场所不包括()。A、家庭聚餐 B、集体食堂 C、餐饮单位 D、野外烧烤 正确答案: D 解析:
8、食品安全管理现在在中国属于()的体制。
A、中央政府管理 B、地方政府自理 C、分段管理 D、产业管理 正确答案: C 解析:
9、()是风险分析所包括的三个环节。
A、风险报告、风险测试、采取风险管理措施
B、采取风险管理措施、风险报告、风险交流
C、风险评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风险交流
D、风险测试、采取风险管理措施、风险评估 正确答案: C 解析:
10、()依次是风险评估的四个阶段。
A、危害识别、暴露评估、风险描述、危害描述
B、危害识别、危害描述、风险描述、暴露评估
C、危害识别、暴露评估、危害描述、风险描述
D、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 正确答案: D 解析:
11、食品安全是()对社会最基本的责任和必须做出的承诺。
A、农民和企业 B、企业和政府 C、农民和政府 D、农药生产者 正确答案: B 解析:
12、以下选项中,哪些是可能出现在狗身上的寄生虫?()
A、华支睾吸虫、蜱 B、华支睾吸虫、钩虫 C、蜱、钩虫
D、广州管圆线虫、蜱 正确答案: C 解析:
13、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中毒原因是()。
A、食用存放时间长的熟食品 B、受污染的食品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C、喝生水
D、未洗手直接使用入口食品 正确答案: B 解析:
14、下列各食品安全标准中,不属于需要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的是()。
A、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标准 B、婴儿食品标准 C、包装制品的感观要求
D、食品中所污染的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正确答案: C 解析:
15、“痛痛病”是由于()引起的。
A、铅 B、锡 C、镉 D、铬 正确答案:C 解析:
16、在食品中,接触丙烯酰胺最重要的途径是()。
A、吃面包 B、饮水 C、吃土豆 D、喝牛奶 正确答案: B 解析:
17、()是中国2005年关于油炸食品丙烯酰胺食品安全危机的主要原因。
A、管理者监管不力 B、生产者隐瞒危害 C、竞争商家的造谣 D、风险交流缺失 正确答案: D 解析:
18、在水解植物蛋白的过程中人为加入了()是酱油中可能存在氯丙醇的原因。
A、盐 B、盐酸 C、糖 D、小苏打 正确答案: B 解析:
19、在()的加热过程中可以形成丙烯酰胺。
A、糖 B、脂肪 C、碳水化合物 D、蛋白质 正确答案: C 解析:
20、国际癌症研究所将黄曲霉素确定为()。
A、一级致癌物 B、二级致癌物 C、三级致癌物 D、四级致癌物 正确答案: A 解析:
21、人体流行病学证明丙烯酰胺会引起()症状,其具有流行病学的证据。
A、潜在致癌性
B、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 C、神经毒性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C 解析:
22、我国规定汞在食品中的量限值为()mg/kg。
A、0.01-0.03 B、0.02-0.04 C、0.01-0.05 D、0.02-0.06
正确答案: C 解析:
23、环境,()以及气候的变化是全球的热门话题。
A、生物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 C、老龄化 D、全球变暖 正确答案: A 解析:
24、我国受到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所引起的耕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A、1/3 B、1/4 C、1/5 D、1/6 正确答案: C 解析:
25、加热过程中会形成杂环胺,是因为这个食品体系里有()的存在。
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碳水化合物 正确答案: B 解析:
26、食品添加剂中的亚硝酸盐具有()的作用。A、增加食物营养度、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B、使食物颜色漂亮,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C、方便食品加工、增加食物营养度 D、方便食品加工、使食物颜色漂亮 正确答案: B 解析:
27、()的存在可能会在杂环胺的形成机制中引起催化作用。
A、蛋白质 B、脂肪 C、糖
D、碳水化合物 正确答案: C 解析:
28、在动物体内,杂环胺会与()发生加和作用,从而引起突变性。
A、血红蛋白 B、白细胞 C、神经末梢 D、DNA 正确答案: D 解析:
29、细菌性食品安全问题最常见的感染源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A、谷类和蔬菜 B、动物性食品 C、其他食品 D、其他不明原因 正确答案: B 解析:
30、()年在英国出现首例通过母体感染疯牛病的患者。
A、1998 B、1999 C、2000 D、2001 正确答案: C 解析:
二、多选题(共15题,30分)
1、黄曲霉素有哪些特点?()
A、水中溶解度低
B、耐高温
C、碱性溶液易被降解 D、在机体潜伏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2、食品安全相对性取决于哪些方面()?
A、食品本身 B、加工方法 C、食用数量 D、食用方式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3、三致效应指的是()。
A、致癌性 B、致畸性 C、致突变性 D、致幻性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4、哪些途径可能使人感染猪链球菌?()
A、破损的皮肤 B、黏膜传播 C、经口传播 D、空气传播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5、下列哪些毒菌可以产生赫曲霉毒素A? A、赫曲霉 B、纯绿青霉 C、炭黑曲霉 D、黄曲霉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6、肉毒梭菌污染主要发生在()和()。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正确答案: AD 解析:
7、碘的缺乏会导致下列哪些病?()
A、骨质增生 B、甲状腺肿 C、克汀病 D、记忆衰退 正确答案: BD 解析:
8、肉毒毒素很容易被()或者()破坏而失去毒性。
A、酸性条件 B、碱性条件 C、低温 D、加热 正确答案: BD 解析:
9、让人心慌的“两种肉和一捆菜”指的是()。A、猪肉 B、牛肉 C、螺肉 D、菠菜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10、所谓的三高指的是哪三高?()
A、高血压 B、高血糖 C、高蛋白 D、高血脂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11、葡萄球菌中毒表现在哪些方面?()
A、头痛 B、恶心 C、休克 D、腹痛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12、欧洲人没有把农药残留看做安全问题的原因有()。
A、欧洲人不用农药
B、农药的使用量有明确规定 C、农民自律 D、生产秩序十分规范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13、下列物品中,不太可能含有氯丙醇的是()。A、泡茶的包装袋 B、净化水 C、变性淀粉 D、酱油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14、对食品安全性有影响的水污染物包括()。A、无机有毒物 B、有机有毒物 C、病原体 D、无机无毒物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15、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来源于下列哪些?()
A、农药类物质 B、添加剂 C、工业化学物质
D、其他物质(酚红,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三、填空题(共5题,15分)
1、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管理,风险交流。
正确答案:
第1空:风险评估 解析:
2、食源性疾病具有()和影响面大的特点。
正确答案:
第1空:分布广泛 解析:
3、米袋子工程是解决()和温饱问题的工程。
正确答案:
第1空:主食供应 解析:
4、细菌性食品安全问题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正确答案:
第1空:肠道致病菌 解析:
5、现代农产品供应体系是()的方式。
正确答案:
第1空:农商对接 解析:
四、判断题(共15题,15分)
1、我们所吃的食品没有经过充分的加热可能会引起沙门氏菌的感染。()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
2、相比于食品安全,食品卫生更具体更强调怎么去做的问题。()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
3、菜篮子工程主要解决蔬菜安全问题。()
正确答案:错误 解析:
4、土壤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重金属元素,另一类是化肥。()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
5、放射性物质都是人为制造的,并不会自然存在。()
正确答案:错误 解析:
6、据相关实验表明,用煎炸油饲喂动物会诱导
恶性肿瘤的发生。()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
7、半数致死量用来评价毒性的强弱。()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
8、公众对实盘全、饮食健康认知的缺失是目前我们进行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相关知识普及的最大问题。()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
9、二恶英的来源跟大气的工业气体排放有关。()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
10、食品问题是相对安全的,只有合理使用和正常食量才可以。()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
11、志贺氏菌全年都会发生,但夏秋两季比较常见。()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
12、在干燥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微生物的污染比较少。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
13、食源性疾病的发病与同一食品有关。()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
14、中国用世界上7%的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
15、原料是食品的第一工厂,只要好原料才能加工出好产品。()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
五、简答题(共2题,10分)
1、说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别称(至少两种以上)。
正确答案:环境雌激素/环境激素/内分泌活性化合物/内分泌干扰化合物 解析:
2、简述为什么二恶英难以清除?
公布保健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篇4
我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省政府和国家总局的工作部署,开展了多项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规范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2013年,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查处违法案件38334件,行政处罚32819件,移送司法机关52件。为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的警示和教育作用,有效遏制和震慑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现将2013年食品药品违法典型案件公布如下:
一、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3年1月,济南市局历城区分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并查处了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查获假冒保健食品4个品种22039盒,涉案货值15万余元。该案涉嫌犯罪,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二、杨某生产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3年5月,泰安市局岱岳区分局与公安机关联合查处了杨某生产有毒有害食品案,现场查获某口服液900瓶以及生产工具、包装材料、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一批。经查,自2008年至案发,杨某累计加工涉案产品1万多瓶,销售给外省成人用品店,违法所得7万余元。该案涉嫌犯罪,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三、丁某经营假冒保健食品案
2013年4月,泰安新泰市局在公安机关配合下查处了丁某经营假冒保健食品案,现场查获假冒保健食品16个品种1200瓶。经查,自2012年11月至案发,丁某利用互联网、400电话和物流快递的方式销售涉案产品,累计货值54.8万元。该案涉嫌犯罪,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四、邢某某无证生产经营药品案
2013年9月,烟台市局会同公安机关查处了邢某某无证生产经营药品案,现场查获中药饮片289个品种1.3万公斤以及生产设备、包装材料、销售印章等。经查,自2004年1月至案发,邢某某无《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将大量散装中药饮片分装后销售,累计货值925.8万元,销售金额1000余万元。该案已涉嫌犯罪,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五、周某某无证生产经营药品案
2013年6月,莱芜市局莱城区分局联合公安机关破获了周某某无证生产经营药品案,现场查获中药饮片100多个品种1434.8公斤,以及仿冒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公章、标签、封口机等造假设备。经查,自2009年9月至案发,周某某无《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药品生产许可证》,将大量散装中药饮片分装后销售,累计货值117.3万元,销售金额128万余元。该案涉嫌犯罪,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六、张某某邮寄假药案
2013年1月,烟台市局根据邮局提供的线索与公安机关联合破获了张某某邮寄假药案,现场截获假药“复方川羚定喘胶囊”和“风湿骨友灵胶囊”一批。经查,自2011年至案发,张某某利用邮局和快递公司将假药发往国内20多个省市,累计10万余瓶,货值100余万元。2013年5月8日,张某某在河南台前被抓获,该案已由检察机关提起刑事诉讼。
七、赵某某、辛某某销售假药案
2013年4月,日照莒县县局会同公安机关破获了赵某某、辛某某销售假药案,查获和从患者手中追回假药“风湿关节炎胶囊”、“复方咳喘灵胶囊”、“气喘灵”200瓶371袋。经查,自2002年3月至案发,赵某某销售假药累计货值金额63万元。赵某某的供货上线辛某某、牛某某(在押),自2003年至案发,累计销售假药货值金额24万元。2013年12月莒县人民法院对赵某某、辛某某依法作出刑事判决。
八、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销售假药案
青岛市局查处了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销售假药案,现场查获假药“刺五加脑灵胶囊”16125盒。经查,该公司负责人吴某从河北药贩苏某处购进涉案药品53箱15900盒,货值金额6.8万元。在互联网上开设宣传疾病治疗的网站,通过网络宣传、电话咨询诱导患者购买涉案药品。该案涉嫌犯罪,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九、李某无证生产销售化妆品案
2013年6月,烟台市局在公安机关配合下破获了李某无证生产化妆品案,现场查获美白、补水、抗皱等系列化妆品76个品种4378件,原料38桶,包装材料21箱。经查,李某无《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生产化妆品共103种62633件,货值150万余元,通过淘宝网店对外销售58255件,违法所得143万余元。烟台市局依法对李某给予行政处罚,并监督李某将淘宝网店页面中的违法信息全部删除。
十、某化妆品有限公司销售假冒化妆品案
公布保健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篇5
二、上海长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食品案
2013年8月9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杨浦分局接到投诉,反映8月8日晚一行11人在平凉路通北路路口“长脚海鲜”饭店聚餐后,先后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并前往医院就诊。经查,周仕年自2011年起,在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情况下,在上海市平凉路429号经营“长脚海鲜”饭店,并任该饭店采购员。“长脚海鲜”饭店经营期间,相继由周仕年、周仕来向在上海市军工路2866号东方国际水产中心内从事个体经营的李朋购入上海市禁止生产、销售的毛蚶、泥蚶(俗称“银蚶”)等蚶类并经“长脚海鲜”饭店加工后对外出售。同时,“长脚海鲜”饭店还加工并对外出售在上海市禁止生产、销售的炝虾和上海市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禁止生产、销售的醉虾。2013年8月8日晚,投诉人一行11人在食用了“长脚海鲜”饭店出售的毛蚶、泥蚶、醉虾等食物后相继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其中8人经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杨浦分局调查被确诊为中毒病例,且系“长脚海鲜”饭店2013年8月8日供应的晚餐造成食物中毒,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原因是该饭店供应了已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违禁生食水产品。
2014年1月3日,杨浦区人民法院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处周仕年有期徒刑2年,罚金2万元;周仕来有期徒刑1年,罚金1万元。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处李朋有期徒刑2年,罚金2万元。
案件详情
一、上海燕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食品案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静安分局接群众举报,反映上海燕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有重复使用回收餐厨废弃物中油脂的情况。经查,该公司在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期间,利用回收餐厨废弃物中的油脂作为食品原料,用于加工制作“麻辣烤鱼”和“泡椒烤鱼”等菜肴供应。徐志国、徐在华、吴朝红先后担任厨师长、厨师等职,作为直接责任人,使用有毒、有害的废弃油脂制作酱料并配合食材制作成菜肴销售给顾客食用。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静安分局对该公司从事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没收违法经营食品的工具和原料、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100152元、罚款人民币1001520元的行政处罚。2013年12月16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徐志国有期徒刑2年,徐在华和吴朝红有期徒刑各1年。
公布保健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篇6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1.()与生态的改变和环境的污染密切相关。
A.雷雨 B.沙尘暴 C.冰雹 D.台风 正确答案:B
2.由于田螺生存在淤泥中,()容易致病。A.寄生虫 B.微生物 C.病毒 D.化工污染 正确答案:A
3.科学研究得出结论,淀粉在390°高温下,所产生的苯并芘的量()A.10ug/kg B.8.8ug/kg C.1.2ug/kg D.0.7ug/kg 正确答案:D
4.痢疾杆菌很耐寒,在冰块中能生存。A.三个月 B.半年 C.一个月 D.一年 正确答案:A
5.哪一年美国重新调整了二恶英的评估报告,每一千人就有一个是二恶英引起的癌症? A.1990年 B.1995年 C.1997年 D.1998年 正确答案:B 6.方便面包料的杀菌是通过哪种方式进行的? A.辐射杀菌 B.低温杀菌 C.渗透杀菌 D.干燥杀菌 正确答案:A
7.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不包括下列()食品。
A.薯条 B.薯片 C.咖啡 D.蔬果 正确答案:D
8.螺是哪种寄生虫的中间寄主? A.华支睾吸虫 B.蛔虫 C.线虫 D.血吸虫 正确答案:A
9.下列哪种疾病是由于缺碘引起的。A.白血病 B.癌症 C.21三体综合征 D.甲状腺肿 正确答案:D
10.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干扰人类的哪个系统? A.神经 B.消化 C.呼吸 D.内分泌 正确答案:D
11.痛痛病是哪种重金属中毒? A.镉 B.汞
C.砷 D.铬 正确答案:A
12.蛋白质氨基酸在加热过程中容易形成什么? A.丙烯酰胺 B.杂环胺 C.苯并芘 D.氯乙醇 正确答案:B
13.食品原料中含有的一些机械性的杂质或者异物所引起的对食品的污染被称为()。A.化学性危害 B.物理性损害 C.化学性损伤 D.物理性损伤 正确答案:B
14.下列()不是细菌性食品安全问题的首发场所。A.家庭聚餐 B.集体食堂 C.超市 D.餐饮单位 正确答案:C
15.下列哪些不包括在“三致效应”。A.致残性 B.致癌性 C.致畸性 D.致突变性 正确答案:A
16.瘦肉精是在哪种肉中发现的? A.猪肉
B.牛肉 C.羊肉 D.鸡肉 正确答案:A
17.《风险管理与食品安全》是什么时间公布的? A.1988 B.1989 C.1997 D.2001 正确答案:C
18.1953年日本发现的“水俣病”是什么重金属中毒? A.砷 B.铬 C.镉 D.汞 正确答案:D
19.1994年5月英国扑杀多少头牛? A.10万头 B.13万头 C.20多万头 D.50万头 正确答案:B
20.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在饮水中丙烯酰胺的限量值是? A.1ug/kg B.0.5ug/kg C.1.5ug/kg D.1.8ug/kg 正确答案:B
21.《食品真相大揭秘》主要写哪种食品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A.亚硝酸盐 B.苯 C.氟化物 D.添加剂 正确答案:D
22.全世界规定辐射剂量标准()A.低于10千/Grade B.低于12千/Grade C.低于15千/Grade D.低于20千/Grade 正确答案:A
23.从河豚中分离出来的河豚毒素是哪个国家发现的? A.日本 B.美国 C.瑞士 D.英国 正确答案:A 24.2007年欧盟限制我国酱油出口的原因是检测到了什么物质? A.三氯氰胺 B.苯并芘 C.氯丙醇 D.丙烯酰胺 正确答案:C
25.()具有使血管扩张的作用,与某些胺类形成的化合物是致癌的。A.硝酸钠 B.亚硝酸钠 C.硫酸铜 D.硫酸钠 正确答案:B
26.杂环胺与动物体内()形成加合物,是致癌、致突变的基础。A.核酸 B.核糖 C.DNA D.ATP 正确答案:C
27.丙烯酰胺的半数致死量为()
A.150-180ug/kg B.250-280ug/kg C.280-300ug/kg D.300-320ug/kg 正确答案:A
28.在食物的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是()。A.食品变质 B.食品中毒 C.食品损伤 D.食品损耗 正确答案:A
29.哪种防腐的增色的添加剂允许在食品中使用但是有一定的限量。A.硝酸盐亚硝酸盐 B.杂环胺 C.丙烯酰胺 D.苯并芘 正确答案:A
30.地沟油中主要含有哪些有害化合物? A.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B.二恶英 C.苯 D.重金属 正确答案:A
31.现在对食品中丙烯酰胺限值的规定只出现在水质的检测中,为()微克每升。A.0.5 B.1 C.1.5 D.2 正确答案:A
32.我国每年的方便面消费量大概是()亿袋。
A.10 B.100 C.400 D.1000 正确答案:C
33.我国受到重金属污染所引起的耕地污染占总耕地面积的()。A.1/2 B.1/3 C.1/4 D.1/5 正确答案:D
34.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哪一类食品中容易生存? A.水果 B.蔬菜 C.乳制品 D.发酵食品及罐头食品 正确答案:D 35.“米袋子工程”主要是指解决了()问题。
A.食品丰富 B.方便 C.温饱 D.健康 正确答案:C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丙烯酰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食品中最常见的一个化学反应:美拉德反应。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许多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期往往是爆发期。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3.“一般是将毒理学试验获得的数据外推到人,计算人体的每日允许摄入量”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风险描述阶段。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4.寄生虫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远没有微生物对人体的损害大。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5.润滑油或者机油对食品的污染同样属于多环芳烃类的污染。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6.在美国这种生食比较多,由于微生物所引起的食物问题比较多。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7.原生环境是完美的,没有污染。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8.二恶英从结构上看,稳定性非常强,所以很难被分解掉。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9.0157大肠杆菌容易引起致病性的食品主要包括各类熟肉制品、冷荤、蛋奶制品等。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0.微生物只要存在与食物中,都会对人体产生损害。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1.苦杏仁是有毒的,致死量是大约60g。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2.在肉制品中添加硝酸盐可以使肉质颜色鲜红,卖相好。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3.“拮抗”作用指的是化合物之间作用相互协同。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4.霉菌毒素中毒往往不会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 篇7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监督管理,形成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追溯和质量标识体系,规范追溯系统的建设和运维,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消费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食品安全风险较高、消费量较大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以下统称为食品)的生产(含种植、养殖)、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的记录、报送、归集、共享、查询、公布及其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以及信息追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食品类别与品种目录)
本市对下列类别的食品实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
(一)粮食及制品;
(二)畜肉及制品;
(三)禽类;
(四)蔬菜;
(五)乳品;
(六)食用油;
(七)水产品;
(八)酒类;
(九)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其它类别的食品。
前款规定的食品类别的具体品种目录由市商务委会同市农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负责编制,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四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是指食品生产经营者将食品来源及流向、供应商资质、检验检测结果等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利用信息化技术方式上传至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确保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第五条(政府职责)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能力建设,为追溯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提供资金保障,纳入财政预算,并对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应当加强本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各类资源的信息整合,统一规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追溯信息上传的技术标准,并进行信息归集处理,为食品安全监管、数据监测分析、信息共享、公众查询提供保障。具体工作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承担。
第六条(部门职责)
市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建设。市和区县商务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负责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电子档案、使用信息追溯系统。
市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本市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与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对接。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指导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追溯信息电子档案、使用信息追溯系统,对辖区内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履行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义务,实施监督管理。
市和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对辖区内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的生产经营者履行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义务,实施监督管理。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对本市进口食品经营企业履行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义务,实施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财政、经济信息化管理、卫生计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工作。
第七条(信息共享与公布)
商务、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实现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的共享共用,向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追溯信息查询,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条(产销对接)
本市推行食品产销对接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优先从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场采购食用农产品,以确保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从其他渠道采购的,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规模化、标准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场名单由市农委、市商务委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信用管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将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的情况纳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严重违反本规定的,应当纳入食品安全严重失信企业和有关责任人员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管理活动中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义务规定的,应当及时通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
第十条(行业引导)
相关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的生产经营者开展信息追溯工作,推动行业信用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知识。
第十一条(舆论宣传)
广播、电视、报刊,以及各类新媒体等应当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知识的公益宣传,增强企业对信息追溯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市民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第十二条(政府指导与服务)
商务、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应当为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追溯系统和上传食品安全追溯信息提供指导和服务。
第十三条(基本信息)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向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报送下列基本信息:
(一)食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批号或经营日期)、数量;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名称、联系方式、资质证明材料或者身份证号;
(三)供货者的名称、联系方式、资质证明材料或者身份证号;
(四)食品检验检测报告等食品合格证明文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信息。
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批发的,还应当报送购货者的名称及联系方式。
从事畜肉和禽类生产经营的,还应当报送动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从事进口食品经营的,还应当报送进口食品合格证明。
从事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经营的,报送的本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信息应当为全项目检验合格报告。
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无需报送本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信息。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
从事生产经营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类别品种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屠宰加工场、进口食品企业、食品批发市场、菜市场、超市、大卖场、中型以上食品店、食品储运配送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学校食堂、中型以上饭店等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建立追溯信息电子档案,配备管理人员,做好追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二)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许可证、食品合格证明文件、食用农产品的产地准出证明等,并做好进销货台账等追溯信息电子档案;
(三)培训本单位从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的人员,并建立培训档案;
(四)记录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完整,使用追溯系统,上传追溯信息;
(五)向食品购货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凭证。
第十五条(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的义务)
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除履行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三)、(四)、(五)项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义务外,还应当向下游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和检验检测合格证明,并接受监管部门的查验。
第十六条(食品批发市场、菜市场经营管理者的义务)
食品批发市场、菜市场的经营管理者除履行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义务外,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应当对场内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督促场内经营者使用信息追溯卡等电子技术载体,记录追溯信息,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义务;
(二)配备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信息上传和下载端口,供上下游食品生产经营者追溯信息对接;
(三)提供信息追溯系统的查询端口,供经营者和消费者查询,确保设备完好运行;
(四)查验场内经营者的食品合格证明文件、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和检验检测合格证明等。
第十七条(向消费者提供追溯单据和追溯码标信息的义务)
菜市场的场内经营者、超市、大卖场、食品店经营者应当将其经营的食品追溯信息上传至追溯平台、系统,打印每笔交易食品的追溯单据,供消费者查询,并确保打印设备完好运行。
超市、大卖场、食品店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出示具有追溯码的食品货架标签。
第十八条(统一配送企业的义务)
实行集中统一配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可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和追溯信息电子档案,并将食品信息上传追溯系统。
第十九条(鼓励查询追溯信息)
鼓励消费者通过追溯系统查询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可以向统一举报电话投诉举报,也可以凭有效单据向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
第二十条(加强行政监督管理)
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把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监管工作纳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建立健全监管工作机制,组织开展监管工作。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采取实地检查、电子巡查和网上巡查等方式,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监督检查,落实监督管理责任。
第二十一条(指引条款)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未建立做好追溯信息电子档案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二)项的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屠宰加工厂、进口食品企业、食品流通经营者、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建立并做好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电子档案的,由市或者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未按规定传递追溯信息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四)、(五)项的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屠宰加工厂、食品进口企业、食品流通经营者、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向追溯系统上传追溯信息或者履行其他传递追溯信息管理义务的,由市或者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违反追溯管理义务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建立并做好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电子档案的,由市或者区县农业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食用农产品生产者未按规定向追溯系统上传追溯信息、履行其他传递追溯信息管理义务,或者未向下游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和检验检测合格证明的,由市或者区县农业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食品批发市场、菜市场经营管理者违反追溯管理义务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食品批发市场、菜市场的经营管理者未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义务的,或者未查验场内经营者的食品合格证明文件、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和检验检测合格证明的,由市或者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未打印追溯单据、出示追溯码信息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菜市场的场内经营者、超市、大卖场、中型以上食品店经营者未能向消费者提供可查询追溯信息的销售单据的,由市或者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超市、大卖场、中型以上食品店经营者未向消费者出示具有追溯码的食品货架标签的,由市或者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用语含义)
中型以上饭店,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平米以上,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座以上的饭店。
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研究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信息管理体制
食品安全问题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痼疾。尽管我国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令人堪忧。据统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万~4万人,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尤其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产业界、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一、 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成因
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商品的质量可通过手摸、目测等简单方法取得,信息成本低,有时甚至为零。但食品的质量信息是隐藏的,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添加剂、是否腐败变质等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质量安全因素,不可能通过手摸、目测等方法取得,需要通过专家,甚至是专业的检测仪器才能发现。食品安全信息不同于一般商品,其取得成本较高。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对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信息不对称,在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根本不可能了解,导致消费者对质量信息的搜寻成本很高,不能充分了解食品的实际状况特别是安全状况。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消费者在食品知情权和选择权等信息上总是处于劣势,对于所选食品的安全性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导致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失灵,以致市场上出现低质量的劣质食品驱逐高质量的优质食品的现象。更严重的是,我国的食品供应体系是多层次、复杂的。有农民的自产自销、农贸市场、超市、食品专卖店、食品生产企业的直供直销等多种供应渠道,呈现出多、乱、散的局面。在这种市场结构中,作为理性的生产者,食品经营者会通过各种努力降低成本: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农药和化肥被大量使用;为提早农产品上市时间,早熟技术、化学制剂、激素类物质被普遍使用;而在流通领域,仓储、储运、货柜温度达不到标准,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产品,甚至成为腐败变质的食品,导致食品质量下降,安全性差。因此,食品的特殊性一方面决定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严重存在,另外一方面,我国食品的市场结构加大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难度。食品市场秩序混乱也就不可避免。
二、 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的缺陷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关键是消除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消除食品信息不对称问题,依赖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信息体制和全国统一的、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建设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上。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食品安全信息成本太高。我国食品市场,尤其是农产品市场是非常典型的分散生产和分散销售的产销结构。从生产的角度看,我国主要是农户承包经营,农户经营规模小,即使有的地区实行基地化生产,但小型农场仍然占主导地位;从销售的角度看,主要是以农贸市场为主导的零售市场,经营主体是个体商贩。在这种市场结构中,交易主体多、交易频率高,食品安全信息的搜集、发现和传递成本非常高昂。同时,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高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制度,市场信息不能及时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政府之间低成本、高效率的共享,食品安全的市场信息不易被相关者获得,或者信息获得的成本太高。同时,食品行业生产加工的技术日新月异,造假手段更趋隐蔽,制假设备日益先进,手段更为隐蔽以及添加剂日趋复杂化,很难完全察觉受规制者的隐藏信息,这些都使得食品安全信息成本太高。
2. 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机制不合理。食品安全信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一部分消费者使用食品安全信息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使用,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非排他性是指食品安全信息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些人所专有。因此,食品安全信息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对于公共产品,私人参与提供的激励不大,一般依赖政府供给。因此,我国目前食品安全信息的管理体制是食品安全信息成本完全由政府承担,由政府无偿提供给消费者。
在这种管理机制下,食品安全信息执行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与收益的“弱相关”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信息上花费大量精力和资金,自身却不能得到相应收益。政府官员在缺乏有效的激励制约机制下,有些部门及其官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可能会利用其在信息上的优势地位垄断信息,积极寻租、设租。他们可能会为了部门利益而忽视个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甚至直接损害个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例如,一些食品安全执法部门擅自越权执法,甚至滥用职权,收受贿赂;有的以违规收费,多次抽检方式谋取部门利益;有的消极执法、行政不作为,许多假劣食品竟然是证照齐全,所谓获“质量信得过”称号的企业生产加工,充分暴露了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3. 缺乏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食品安全信息的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不同的机构和部门相互的合作,共同建立一个有效的衔接紧密的信息网络体系。由于我国长期形成“大政府、小社会”的局面,与食品安全信息有关的职能部门多数是“准政府部门”或者是“附属机构”,缺少社会资源和市场的参与。而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环节,大多是各职能部门自行公布与其相关的信息,不仅不同部门对同一内容公布的信息不一样,甚至同一部门对同一内容的信息公布也出现不一致。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食品安全监管发展水平不均衡,完全依赖政府,缺乏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不可能建立起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三、 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的对策
1. 重构食品市场的市场结构,降低信息成本。食品信息成本的高低与搜集、发现和传递食品质量的成本有关;而搜集、发现和传递食品质量的成本与食品交易主体数量多少、交易频率的高低直接相关。我国的食品供应体系是多层次、复杂的。有农民的自产自销、农贸市场、超市、食品专卖店、食品生产企业的直供直销等多种供应渠道,呈现出多、乱、散的局面。在分散生产和分散销售的市场结构下,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流动性大,安全责任的可追溯性差。在这种市场结构中,交易主体多、交易频率高,食品安全信息的搜集、发现和传递成本非常高昂,消费者无法承担。要在食品价格中增加信息价格首先须降低将信息成本降低至一定程度,这样消费者才能接受;而降低信息成本,就需重构食品市场的市场结构,将现在的完全竞争市场转变为垄断竞争市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将分散的生产、销售的市场结构转变成集中的生产、销售的市场结构,从而,减少交易主体、降低交易频率,降低食品安全信息搜集、发现和传递成本。
为了实现市场结构的转变,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食品生产领域,通过改变现有农村土地经营模式,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形成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鼓励其注册商标,实现品牌化经营。或通过农业合作社,实行“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行业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依托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方式,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组织方式管理农业,将农产品加工业和部分种养业集中化、企业化、规模化。
(2)在食品流通领域,实行经营准入制。鼓励有实力、有品牌的物流和商品流通企业从事食品的运输和批发业务,建立大型食品物流中心,建立和完善食品供应链体系。逐渐减少个体分散经营的食品批发市场。
(3)在食品零售领域,改造现行的农贸市场摊位经营模式,推行食品超市、食品专卖店经营模式。
2. 引进中介机构,形成合理的管理机制。合理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由谁来承担信息成本,以及由谁占有信息租金。根据这两者的不同,可分为四种模式:
模式1:由食品生产者承担信息成本。在这种模式下,食品生产者承担食品安全信息的搜集、发现和传递成本,食品安全信息无偿向消费者公开。食品生产者支付成本,却未能从中收益,因而,没有体现激励相容机制,即费用和收益是不对称的。在这种情况下,食品生产者会千方百计逃避检查,隐藏食品安全信息,同样会导致食品市场秩序混乱。
模式2:由政府承担食品安全信息成本。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承担食品安全信息的监督、检查任务和相应的成本,并免费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消费免费取得食品安全信息,正确选择食品。这种模式存在两方面缺陷:一是完全由政府承担食品安全信息发现成本,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二是这种模式同样没有体现激励相容机制,因此,政府有关职能执行规制积极性不高,表现为消极执法、行政不作为;甚至利用食品安全信息,向食品生产者寻租,擅自越权执法,滥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违规收费,多次抽检方式谋取部门利益,从而,导致政府规制失灵。
模式3:由社会中介机构承担食品安全信息成本,并利用食品安全信息获取收益。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食品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等,并有偿或无偿向生产者、消费者公布,在此基础上,政府再给予一定补偿。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中介机构有积极性去发现食品安全信息。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中介机构有与食品生产者合谋,蒙骗消费者,非法盈利的道德风险。这可通过加强政府监督,或通过品牌保证等方式来克服。
模式4:由消费者承担食品安全信息发现成本。这一模式对于千家万户的家庭消费者来说,显然是规模不经济,因而,也是不可行的。(下转第84页)
综上所述,四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具体可见表1。从四种模式对比中可以看出,以第三种模式最为有效。这种体现了激励相容机制,可用市场来调节。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实践经验,利用中介组织参与食品市场失灵的治理。中介组织作为独立的法人行为主体和机构,以公证、公平、诚信的服务为宗旨,向社会提供有资信的质量管理服务,主要进行质量标准认证体系的注册管理,推广、宣传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实施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等。
3. 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建立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机构、食品安全的检测机构、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机构、食品安全信用评估机构、食品安全的信息收集、分析、披露机构,它是一个体系完整、结构和谐的组织架构。完成这一组织架构需要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目前我国社会资源参与食品安全信息管理较少,中介机构的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我国中介机构的法律地位不高,没有完全独立的法律地位,在人事、业务、财务上受行政机关很大的限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介机构将成为食品安全信息体系的主体,所以要大力发展中介机构,赋予其独立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人格,使他们能独立地做出行为,保障它们的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同时,运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手段,建设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对全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整体监控,有助于协调、解决全国性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有利于食品安全研究数据的汇总,实现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动态监测,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做出决策,把突发的、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小。通过网络运行体系,对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归纳、汇总,经过科学的研究分析,由有关部门统一对外发布,引导公众在对食品的选择中趋利避害,降低公众收集食品安全信息的成本,同时避免了由于发布信息矛盾而造成的政府威信下降和公众选择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徐晓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2,(10).
2. 罗丽,徐姜,邵佳玉,李兰笛.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中国公共卫生,2001,(2).
3. Caswell, J. A., and D. I. Padberg, Toward a more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food label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2.
4. Grossman, S. J. The information role of warranties and private disclosure about product quality.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1.
重点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鲍长生,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同济大学博士。
公布保健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篇9
2保健食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已取得许可证的保健食品经营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的工作依据,为监督人员到达企业现场开展监督检查起到助手作用。本指南包括检查原则、检查依据、检查人员、检查方法、检查要点以及检查措施。
二、检查原则
依法、廉洁、公正、客观、严谨、详实
三、检查依据
本指南依据现行的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编写。当以下相关编写依据发生变化时,应考虑修订本指南的必要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
2.《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待颁布)
3.《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四、检查人员
1.现场检查人员至少2名,对所承担的检查负责。
2.检查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1)遵纪守法,廉洁正派,实事求是。
(2)熟悉掌握国家有关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3)熟悉保健食品经营环节的基本常识。
(4)具有较强的沟通和理解能力,在检查中能够正确表达检查要求,能够正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见。
(5)具有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客观分析,并做出正确判断。3.注意事项
(1)要尊重企业的权力,遇到争议问题要认真听取其陈述,允许其申辩。
(2)涉及企业秘密,负有保密之责,非取证之必要,不得复制企业文件。
(3)廉洁自律。
五、检查计划及准备
1.根据对影响产品质量因素(人员、制度、环境)的动态变化情况,选择检查内容,制定现场检查实施方案。检查方案包括检查目的、检查范围、检查方式(如事先通知或事先不通知)、检查重点、检查时间、检查分工、检查进度等。
2.准备《现场检查笔录》、《现场检查意见书》等相关检查文书以及必要的现场记录设备。
3.根据既往检查情况情况,了解企业近期经营状况
六、实施检查
1.进入企业现场后,首先向企业出示执法证件,告知企业检查
目的,介绍检查组成员、检查依据、检查内容、检查流程及检查纪律,确定企业的检查陪同人员。与企业相关人员交流,了解产品近期经营状况及质量体系运行、人员变化情况。
2.在企业相关人员陪同下,分别对企业保存的文字资料、经营现场进行检查。
3.检查过程中,对于检查的内容,尤其是发现的问题应随时记录,并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确认。必要时,可进行产品抽样或对有关情况进行证据留存(如资料复印件、影视图像等)。
4.现场检查流程图
七、检查重点内容
以下列出的现场检查重点内容,各地区可以此为参考,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内容,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如有其他需要检查项目,各地区可根据现场需要具体安排。
八、检查措施
1.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可要求企业人员回避,汇总检查情况,核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讨论确定检查意见。遇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2.与企业沟通,核实发现的问题,通报检查情况。经确认,填写《现场检查笔录》,笔录应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场检查情况,并具有可追溯性(符合规定的项目与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均应记录)。
3.对发现的不合格项目,能立即整改的,应监督企业当场整改。不能当场改正的,监督人员应下达《现场检查意见书》,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明确一定整改期限,责令限期整改,并跟踪复查。
4.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应移交稽查部门,依法采取警告、责令召回,暂停经营,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措施。
5.若检查中发现保健食品广告存在夸大宣传等问题,应及时移送广告管理行政管理部门。
6.要求企业负责人在《现场检查笔录》、《现场检查意见书》上签字确认,拒绝签字或由于企业原因无法实施检查的,应由2名以上(包括2名)检查人员在检查记录中注明情况并签字确认。
【公布保健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推荐阅读:
桂东县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05-18
妇幼保健网络信息安全05-13
儿童保健管理信息系统08-15
动物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管理办法11-02
保健食品安全管理03-18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公布管理办法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