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语文科研修成果

2024-10-02

国培语文科研修成果(共9篇)

国培语文科研修成果 篇1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要想从小把保护地球的思想植入学生幼小的心灵,仅靠说教是不行的,还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本课教学我试图“以情动人”,唤起学生对地球母亲的热爱,激发他们保护地球母亲的决心。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

(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5)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

(补充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地球实破坏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碎)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为了生存,保护地球。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唯一的研修说明

通过几位老师提的建议,我觉得很好。既然是用多媒体上课,就应该合理利用资源。视频与图片的效果比老师讲更具有说服力。特别是这课,把地球遭破坏前后的视频与图片进行比较更能起到警醒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激情!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有激情,才能更好地带学生走进课堂,这是我缺乏的,在这里谢谢各位给我提的建议!

国培语文科研修成果 篇2

一、对本研修项目的思考与定位

(一) 项目定位

教育部“2014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远程高端研修”项目是一个旨在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300 位教师工作坊坊主, 组建100 个教师工作坊 (每个省级工作坊参训骨干教师约300 人) , 通过较长时间的培训, 引领带动全国30000 名市县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并推动“种子”教师从优秀迈向卓越, 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同时探索骨干教师基于网络常态化研修的新型培训模式。

基于此, 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坊的整体工作以提升教师解决教学核心问题的能力为基础,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 以提高我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体,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专家引领、名师示范、亲身实践为培训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此促进全市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提升, 促进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内涵优质发展。

(二) 研修主题与研修模式

1.研修主题。

以高中语文学科专业能力提升为基础, 以教学核心问题为中心,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为切入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专家理论讲授、一线名师特色教学现身示范、参训学员亲身体验和实践等紧密衔接的三个环节, 努力优化培训过程, 在循序中提高,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2.研修模式。

(1) 远程研修。基于参训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个性化问题, 利用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上的丰富多样的、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开展网络分散研修。

(2) 集中研修。在网络分散远程研修的基础上, 适时开展基于参训教师共性问题 (根据参训教师网络平台所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归纳而成的共性问题) 的集中研修。集中研修采用“引领、体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以任务驱动和案例研讨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参训学员实施新课程的专业能力。

(三) 研修项目工作流程与运行机制

设计和建立科学、严谨的工作坊研修项目工作流程并保持这些流程得到有效执行、控制和管理, 对本次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为此, 天津工作坊在接到这一专项工作后, 就多次就工作坊研修工作进行研讨, 统一思想, 确定目标, 以超前规划设计, 明晰工作流程。提出“培训内容课程化、课程内容系列化、课程管理项目化、课程评价科学化”的研训一体工作新思路, 指出要将着眼点从关注研修团队的已有资源转移到研究服务对象———受训学员的需求 (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提供了参训教师需求实时自动生成系统, 可以自动检索到教师网络研修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 , 在整体方案中明确了“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助推成长”的工作原则和“结合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实际, 提高参训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课程目标, 强调“周密调研、摸清底数、准确定位、超前规划、科学设计”的重要性, 确定培训工作启动、前期调研、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评估反馈等整体工作流程和不同阶段的研究重心和设计重点。

二、研修工作实施情况

(一) 培训需求调研及研修课程设计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 我们采用问卷、访谈、听课调研、个体追踪、阶段性回访等方式, 围绕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对培训课程的内容、实施方式的实际需求等方面, 对参与“工作坊”的学员进行了调查。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 了解需求, 发现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 力求使研修活动不再是凭空想象, 而是根据真实问题展开, 更有针对性, 更能体现服务性。

比如, 有关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的调研, 我们设计了课标和教材、知识拓展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现状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评价、教研科研方法、其他等选项。学员的选择结果, 排在前四位的是教学策略和方法 (22.1%) ;教学评价 (21.4%) ;教科研方法 (14.8%) ;知识拓展资源开发 (14.7%) 。

从研修方式上, 学员对课例分析等形式最感兴趣。从学员参加过培训方式方面考量, 看哪些培训形式最受欢迎, 题目设计了专家讲座、互动讨论交流、案 (课) 例评析、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即时练习 (操作) 反馈、其他等选项,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 (25.7%) ;专家讲座 (18.2%) ;案 (课) 例评析 (17.5%) 。

在学员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工作坊坊主确立了此次网络培训和集中研修的思路:实现网络培训平台的最优化, 体现参与性培训与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培训理念, 凸显对象的参与性、过程的体验性、内容的生成性、方法的迁移性、培训者的导演性。并且, 确定了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总体要求: (1) 立足课堂。以帮助和引导骨干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改进方法、实施高效教学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在专题学习、导师指导、交流研讨等环节, 关注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 切实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目的。 (2) 强化实践。本着实践指导为主、辅以理论支持的原则, 将各种培训方式有机结合, 以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避免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两张皮”, 使学员在“学习—实践—整理—再学习—再实践—再整理”的过程中, 总结出能实用、有实效的教学经验。

(二) 网络远程分散研修

2014 年9 月到目前, 按照教育部“国培计划”的要求, 所有参训学员利用奥鹏远程研修网络进行个性化的分散研修。在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主要利用网络开展以下工作:

1.做好远程培训的后台管理。

远程分散培训的后台管理主要依赖于管理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和现代化通讯工具QQ群。工作坊坊主主要依据数据进行远程培训后台管理。奥鹏教师研修网的智能化后台管理能够动态地随时跟踪每个学员的学习过程, 从而获得系统参数。学员每次研修日记撰写情况、提交作业情况、坊主针对作业的评价和推荐情况、学习时间的统计, 甚至互动的频次都能通过系统参数得以体现。定期出现的信息汇总成为反馈学习情况的数据, 这些统计数据作为对学员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通过QQ群发布, 工作坊坊主及时、准确地了解天津坊参训学员的入网率及具体的学习情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醒学员加快学习步伐, 弥补培训中的欠缺。

2.基于自建的QQ群进行即时答疑解难。

个性化远程分散培训区别于面对面培训, 遇到个性化的即时性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是无法在培训平台上得到及时解决的, QQ群则可发挥作用。为此, 天津高中语文工作坊在远程培训初期即及时创建了研修QQ群。一旦学员遇到个性化的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 到QQ里问一声, 工作坊坊主、小组长以及奥鹏研修中心专业的技术人员便会负责解答, QQ群里的伙伴也会互相帮助,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在QQ群的交流中得到彰显。

3.充分发挥好坊主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作用。

在个性化网络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及时为学员批改作业, 发起基于主题的互动研讨。学员在网络平台上交的作业都是经过学员个性化研修后生成的教学资源, 这些生成的个性化资源有的价值很高, 坊主在众多的学员作业中将精品资源挖掘出来, 点一个推荐, 加一些点评, 供全体学员学习与借鉴。如此, 学员参训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对于作业评阅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可以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也可以通过线下与学员单独沟通而妥善解决。“线上线下双轨同步、互相补充”的指导有效地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坊主真正成为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

(三) 线下集中研修

集中研修以“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为原则, 培训内容均针对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参训教师提出的共性问题, 侧重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改进等, 旨在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训采取了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了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

1.专题研修。

(1) 文本解读专题研修。文本解读是一种通过语言媒介来理解文本、接受信息、体验感悟和获得美感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可以说,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所以, 我们在集中研修中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做了专题研修。

(2) 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在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信息化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巨变的当下, 应该深入思考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如何变革, 需要深入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 如何观察、诊断课堂,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何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一堂好课。为此我们对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进行了专题研修。

2.课例研磨。

课例研磨可以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从研修工作前的调研发现课例研磨是教师最感兴趣的研修方式之一, 基于此, 我们在线下集中研修过程中认真开展了课例研磨。这里的课例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要素是必须是有问题的, 由这个案例引出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就不形成案例;第二个要素是必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是老师可以借鉴、吸纳的有利于其改进教学的方法。

课例研磨的主要做法是“一课三上”, 引导所有参训教师研究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的选取, 研究教学设计的优化, 进而形成反思教学的能力。我们认为, 课例研磨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 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是教师研究改进教学的主要形式,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是教学相长的阶梯;克服了“纸上谈兵”式培训的缺憾。

(四)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1.为何要做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一般认为, 教学设计有4 条主要标准:正确地理解教材, 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说, 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设计能力。而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 我们发现,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 烦琐、细碎、杂乱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一节课教师设计的提问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这样的教学大多带有静止、孤立、零散等弊端, 其着眼点往往不能牵一“问”而动全“篇”, 缺少指向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合力”。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低效、无效,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表现为:问题简单化, 缺少思考价值;问题随意化, 缺乏针对性;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

为此, 我们倡导主问题设计。所谓“主问题”, 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 是着眼于全篇内容的主要问题, 是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具有凝聚力和支撑力的一个或几个问题, 它在课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主问题”与一般性问题相比, 有以下特点:第一,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第二, “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第三, “主问题”能构建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板块”。可以说, “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够让阅读研讨深入课文的教学问题。主问题设计是提升教师文本阅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抓手。

2.怎么做:引导教师做有思想的减法。

第一个阶段是让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 结果往往是“一问一答”式教学, 教学中大多是连问、碎问、满堂问, 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 多则二三十个问题。第二个阶段, 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 这一阶段问题数量减少, 尤其是无效问题减少了, 但还是多个问题, 仍需要进一步整合、精简。第三个阶段, 指导教师进一步做有思想的减法, 从多个问题中进一步分析, 哪些可以不学, 哪些可以整合, 最后精选出三到四个主问题进行教学。第四个阶段, 指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 开拓质疑途径, 触发、引导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分类筛选出几个核心的共性问题形成主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好问乐学的精神;同时, 以问导学, 以学定教。由于各高中学校录制课例已不成问题, 所以要求教师对各阶段的课例进行录制, 同时, 学科组进行基于课例的微格分析, 分析后一阶段比前一次课做了哪些调整, 为何要调整, 调整后的教学效果怎样, 这样的调整带给自己哪些启示, 对以后的教学有哪些借鉴。

3.成效。

(1)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一是突出阅读教学重点、难点;二是有助于引导学生长时间地参与学习、思考;三是有利于掌握核心的阅读策略、思想方法;四是循序渐进式地推进学习。

(2) 突显了培训的实践导向, 引导教师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3) 提升了参训教师的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能力。很多参训教师反映, 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不断完善, 自己确实有很大的收获。学校的校本教研也因此而更具可操作性, 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研修工作的基本策略与主要经验

(一) 研修工作基本策略

1.网络联系。

充分发挥奥鹏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天津教研网络平台、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QQ群、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组织以及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的组织管理网络架构的网络联系作用, 形成多渠道了解教师研修需求、发布研修信息、把握研修工作效果、跟踪指导等信息网络。

2.中心辐射。

注重发挥高校、教研、一线名师的学术辐射作用, 发挥研修项目学术指导教师的辐射作用, 发挥区县教研员的组织引领作用, 最终通过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 发挥骨干教师在所在区域、学校教师培养、教学引领方面的辐射作用。

3.聚焦问题。

每个骨干教师, 在学校教学和自我发展中, 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此, 整个研修高度聚焦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尤其是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 力求通过研修, 通过团队合作, 破解这些问题。基于此, 本次培训强调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从问题出发”“基于问题的解决”是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特点。

4.做中提升。

基于教学的实践性要求, 整个研修过程注重理论指导、理性思考, 更侧重于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案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 研修工作主要经验

1.信息时代, 内容为王, 应聚焦教学关键问题, 按需研修。

本次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针对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 侧重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策略和评价方法改进层面, 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之相适应, 在课程实施方式上, 我们采取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 实施互动性教学模式, 学员结合自身特点, 主动参与学习, 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提高继续学习的自觉性,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要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同时, 结合学科教学典型案例, 分析得失总结规律, 提升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线上与线下研修有机结合。

用基于自己专业成长需求的网络研修创造教师职业新生活, 应该是今天教师研修的共同选择。网络教研的价值在于:迅速便捷, 低成本高效率;基于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性强;范围广泛, 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大, 易于存储积累;合作共享, 促进群体成长。

与此同时, 我们也高度重视线下集中研修的优势。参与此次培训的坊主认为, 如果想提升线上个性化研修的质量, 定期的线下集中培训也是极其必要的。远程培训中, 学员学习时间或者说上线时间不尽相同, 各自的设备也不尽相同、各自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样存在差异。面对这些差异, 远程培训平台上每发布一则公告都会有千奇百怪的问题来袭, 坊主们有限的精力对此应接不暇。因此, 为了实现线上个性化分散远程培训与线下集中研修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以不断提高工作坊研修质量, 我们根据研修需要, 在研修的各个阶段, 适时安排了多次学员集中研修活动, 通过参训学员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活动, 很多问题就可以一次性得到根本解决, 而非无休止地提问和回答。线上分散培训与线下集中培训的接轨才应当是远程培训质量的有力保障。

3.研训一体, 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

我们积极探索了将教研经验迁移到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研发工作中, 利用教研活动强化培训效果的教研工作新模式。在整个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 一方面我们研修课程的实施重在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 另一方面在培训结束后还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开展跟踪性指导和服务, 以促进参训骨干教师的长远持续发展。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具体做法大体有两种:一是先研后训, 以研带训——在教研中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然后将其转化为深入研究的课题, 进而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培训课程, 所谓“教研问题化, 问题课题化, 课题课程化”;二是先训后研, 以训促研——在培训中发现需要马上解决的现实问题, 然后到实践中作深入调研, 求得及时解决。

四、研修工作效果评估与反思

1.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实施总体效果的满意度很高, 培训达到预期效果。

本次培训课程虽然参与学员较多, 时间跨度较长, 但数据显示, 53.4%的学员对培训总体很满意, 39.1%认为满意, 5.3%的教师认为一般, 2.2%人选择不满意。而且, 学员对本次培训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的适切性和结果的满意度都很高。对学科课程量化评价表进行平均分统计, “专题的适合性”为4.69 分 (满分为5 分) , “结果的满意度”为4.54 分 (满分为5 分) , 这既说明作为学科骨干教师的学员对培训存在共同的需求, 又说明培训前对学员需求的分析比较准确, 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问卷中的主观题“学员感言”, 也具体反映出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贴近实际, 符合学员需求, 特别是在基于案例的启发式、参与式活动中, 学到的既有新的教学理念也有同伴的经验, 得到的既有实用的操作方法也有思维方式上的启迪, 便于将培训的收获尽快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2.在满足教师需求基础上充分引领教师需求。

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就是要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目的要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 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 使教师能形成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但由于教师可能在很多时候不清楚自己的某种需求或者不了解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而难以描述新的需求, 因此在满足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要引领教师需求, 并通过适度引领来开发教师的隐性需求和新需求。比如, 本次培训中对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的培训就是引领教师需求的最好体现。

3.成功地完成了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任务, 培训了一批能够实践新课程理念的“种子”型教师。

我们采取分散研修、集中研修和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为我市各区县、学校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 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培训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学员提升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使他们积极自觉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在过程性活动或阶段作业中, 许多学员做了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

4.研修工作问题反思。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远程研修的政策与经费支持。二是培训内容的选取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通过各种调研, 在深入了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 力求培训内容课程化, 课程内容系列化。

国培研修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篇3

国培仿佛一股清泉流进每个教师心田,滋润着教师们心中的梦。纵观国培研修活动,既有发人深省的专题讲座、辩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论文撰写,也有观摩课堂、名师风采的体验。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提升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下面谈谈国培研修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一、通过国培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要求教育也要不断更新创新,但很多一线教师工作机械重复。消耗大量时间和体力,陷入疲惫、倦怠中,再加上工作条件生存环境以及各种社会压力使教师对教育产生了迷茫,甚至麻木。国培唤醒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热爱,激发起对教学的满腔热忱和高度自信,点燃他们对孩子无私奉献的爱。经过国培,充分认识到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深远意义,充分了解人民和国家对教师的期望。不断净化,升华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牢固树立献身教育。这就是国培,它像寒冬里的一束阳光,温暖了教师冰冻已久的活力与课改的冲动。

二、通过国培启迪教师感悟、追寻教育本真

每个教师都有本身的教育抱负,空想成为一个受门生恋慕的人,至少在他们心底另有“爱”,那是怙恃对自己孩子般的爱,而这种“爱”便是教育的真谛!但这种爱被平常的繁杂、扭曲的看法、无情的生活所掩埋。国培唤醒了教师魂魄深处的这种爱。这种爱便是教育的真谛,是对天下世间生命的感悟,是给孩子处世立品的基础,是人生康健幸福的追梦。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对学生真爱,回归教育本真!这便是国培提倡的新课程新理念。同时,当转变教师教育理念的同时,也意味着讲授方法的转变,讲授方法的转变意味着生存方法与生存方式转变。

三、通过国培促进了教师间的情感交流

国培跨越了学校间的时空距离。在聆听专家的教诲及同伴的交流中,认识到了国培的迫切性。在学习中也感受到了专家、学者、员学,以及教研者的人生阅历、领会。从老师间互评,使对方相互相识,虽相距迢遥,千里有缘一线牵,通过国培研修,把广大老师连在一起,进行情感交流,拉近了学员之间的间隔。在这种培训中一起完成了讲授老师资源共享!这是一次次大范围的团体和伶俐的配合创造和创新,是一次教研结果的大集合。国培同时也给了教师集体一次成长的机会,他们在聆听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探讨、碰撞出新的教育智慧。真可谓精补大餐,虽繁忙,但却很快乐。

四、通过国培研修认识到教育是终生事业

经济在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去学习各种知识、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已有知识也有了更高的起点,尽管教师日常生活中能大量获取和学习新知识,但知识产生的速度要远胜于学习和掌握的速度。快得多。除此之外,年龄的多少、时间的分配等客观因素也影响着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随着教师年龄的增大,知识学习的速度也慢了,时时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学。应用起来就大相径庭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是教师补偿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自我发展和适应职业发展的心径之路。国培对这一思想进一步加强了。树立一辈子学习的理念,将学习融入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面对群群渴望知识的孩子。培养和教育好每个孩子,不断给自己充电,就永葆教育之活水。

2013国培研修成果 篇4

——教学《彼得与狼》有感

[背景分析]

本文借用“艺术音乐”一词,试图将所阐述的内容既区别于通俗流行音乐又不仅仅指古典音乐,而是一切优秀的、有意思的、能引发人进行思考的音乐。

我们知道交响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交响音乐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所喜爱。可以这么说,交响音乐是音乐学习的根,是进行一切音乐鉴赏活动的本。作为音乐教师,将包括交响音乐在内的艺术音乐带入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有“根”有“本”的进行音乐学习,是一件责无旁贷的事情。如何将艺术音乐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何以背景与相关延伸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进行后续学习,让艺术音乐常驻学生的心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关于教学设计]

我在上这一课时,思考了几个问题:首先,这首乐曲的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如何能透过简单的故事情节感悟真善美的主题;其次,这首乐曲篇幅较大,全曲连音乐带解说总共27分钟,如何让学生能够愿意并自主地进行欣赏;再次,交响音乐欣赏在小学阶段这是第一次,如何能把“交响”这一形式带入学生的音乐世界,让他们接受并喜爱;最后,针对四年学生的心理,如何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有选择的对待通俗音乐,并维持对艺术音乐的热情。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条“听——说——演——想”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旨在调动学生的多方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欣赏氛围,让他们愉悦的接受艺术音乐。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这首交响童话是普罗科菲耶夫应一位剧院经理的请求而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从朗诵词到音乐都由他自己构思,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朗诵描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品。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教学设想:

1、这首乐曲被安排在小学阶段,从作用上来说,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所具有的音乐鉴赏能力的综合,又是学生对进行后续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激励与鼓舞。所以在课的设计中,应注意趣味性与专业性的较好结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玩”中掌握已有知识、接触新的音乐知识。

2、全曲长27分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将音乐以片段与精简的形势出现,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后续欣赏。

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2.通过聆听《彼得与狼》,运用情境法欣赏这首乐曲。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乐器的辨别能力、肢体体验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聆听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了解俄国儿童的童话故事,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情节,从中体会出彼得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少先队员。

4、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

重点:通过聆听交响乐《彼得与狼》听辨出各种乐器,了解这些乐器的音色特点。

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难点:能够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故事发展的情节,主动体会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1.活动探究法2.集体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画纸、画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新课。(1分钟)

导入: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到底要去哪里呢?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放音乐开始部分)如果这是一个人在行进中,那么你们认为这是一支什么们的队伍。

生答:快乐、团结、高兴

老师:这支队伍在行进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天我们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

二、新课探究。(26分钟)

老师:这是哪里(幻灯片1)

生答:有树、草地、水、森林中的草原,在这里马上要举行一场音乐会,它们都是些西洋乐器,咱们有没有同学认识它。重点介绍一下双簧管与单簧管的区别。因为单簧管有一个哨片组成所以它的嘴是扁的而双簧管是由两个哨片合在一起组成的所以它的嘴是圆的这是它们最明显的特征。

老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七种乐器,我们的器乐演奏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课件)用心感受一下。它们分别代表一主人公是谁。(师介绍)这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童话故事彼得与狼的角色。老师:在一天清晨,这七个主我相遇了,你们想森林还会安静吗?(课件:全部人物在内的课件)

生答:不会。

老师:让我们听一听先出现了谁

一、彼得

二、小鸟

三、鸭子

四、猫

五、老爷爷、六、大灰狼

七、猎人。

老师:他们七个之间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想不想听这个童话交响故事?在欣赏中同学们能感受到每一种乐器所代表的主人的形象特征地,老师请同学们站起来一起跟音乐想用什么样的动作,用什么样的无声的语言表现故事的情节。

老师:听到狼把鸭子吃了——音乐停师提问:音乐停了故事结束了没有?

生答:没有

老师:那谁告诉老师故事的结尾是怎样的,让我们坐下听。怎样把大灰狼抓住的。(生回答)老师:故事听完了,谁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人物形象?

提问:七个角色,看小猫怎么说?依次说,猎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三、能力展示台。(11分钟)

表演:童话故事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表演一下故事的第一部分。同学自行选择角色(彼得、小鸟、小猫、大树、鸭子)

老师:前面七个主人的陆续出现,出现了七幅不同的画面,请同学们把你喜欢的画面画下来。(听音乐画下来)

老师:今天我们欣赏了彼得与狼这首交响童话,你收获到了什么?生回答。

我们还有一个收获——把你们的画举起来

四、归纳总结.(2分钟)

师:学了这课,彼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希望我们的世界就像一首歌一样,充满爱。

学生欣赏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五、课外延伸。

国培网络研修成果总结 篇5

在这次远程研修学习中,我按时观摩学习了每一个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的指导和解读。对每一个专题的问题都和本校的同行们进行了探讨和讨论,同时按时完成了作业。积极参与交流,广泛阅读了同行们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做出评论。认真制作了每一期班级简报。反复研究了各个专题中的每一个案例,对案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和授课形式都作了认真的记录。并且每天都坚持写作业、发表评论,面对面直接和老师交流,也在网上直接与专家交流,互动效果好,克服了以往只是专家讲,培训老师听的这种单一的形式。收获颇丰。

一、远程研修让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刚进入远程研修平台时,我还以为远程研修只是搞搞形式,走走过场。但是学习下来后,看看其他老师的作业、评论、文章;看看课程团队专家的指导意见、建议,我恍然惊醒: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这次远程研修中,只要投如足够的精力和热情,就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正是由于意识到这一点,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地渺小,才知道这次机会是多么地珍贵。所以,在研修中,我如饥似渴地观看视频资源、课程文本、拓展资源,努力从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以之来充实自己。

二、远程研修让我开阔了视野,扩展了见识

通过研修我转变了学习的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认识上和学习的自觉性上发生了改变,这也是本次网络培训的优越性,还有视频和全省的老师交流互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网络培训的魅力所在。

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这些老师的学习精神真是值得我努力学习。他们的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行文优雅俊秀。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远程研修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些经验和教训,对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

三、远程研修让我认识了自我,提高了水平

远程研修平台的课程资源当中的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我以前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这些课程资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和新方法理念运用上的不足,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本次培训给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文章,评论,特别是每天各位老师的文章和评论得到老师和专家的点评指导,及时的反馈信息。我在阅读中也得到了学习。

国培语文科研修成果 篇6

天池镇中心学校研修

简报

第四期 2016年12月2日

2016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第二阶段研修活动及成果

渑池县天池镇第二阶段研修活动及成果:

参训率: 98.71(登录人数/学员总数*100%)

研修率: 100.00(已开研修人数/已登录人数*100%)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进度缓慢的人员如下,希望各位对此次学习能够引起高度重视,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此次学习。

王小倩

孟红武

茹发亮

王军锋

张晓伟 张灵伟

马晓闪

王海涛

李随强

李青青

关红梅

董孟孟

王丽红

胡中晓

焦柏松

王艳芬

李云涛

白永军

杨巧令

刘红雨

孙改霞

周雪燕

郜孟军

段保民

李慧平

关国强

李晓红

郜欢欢

翟永红

田会民

谢书杰王战勇

马鹏丽

艾玉娟

国培语文科研修成果 篇7

关键词:国培计划,顶岗教育实习,管理

根据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有关文件的精神, 采取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的工作中, 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按2:1的比例, 选派各相应专业高年级优秀师范生, 对口到中小学校顶岗实习3个月, 置换出农村义务教育学科骨干教师, 到高校和优质中小学, 进行为期3个月的脱产研修。为此, 我校选派了100名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分别到云南省各地的小学参加顶岗实习, 同时被置换的50名参训小学科学教师集中到曲靖师范学院集中学习。目前该项工作虽然已经圆满完成, 但总结置换脱产项目中顶岗教育实习的工作, 对于推动高校教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 如何对顶岗教育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是提高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实习生对顶岗教育实习重要性的认识

顶岗教育实习不同于我校常规的教育实习, 需要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相关老师与领导多角度的从不同层面向学生解释清楚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顶岗之前, 清晰的明白, 在校师范生能参加“国培计划”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脱产置换研修项目 (小学科学) 是一次十分难得的锻炼、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通过顶岗教育实习的机会, 不仅可以使师范生深入农村学校、深入课堂, 加深对中小学新课程教学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增强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且能让师范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 独当一面, 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这种形式的实习, 对实习生的挑战更大, 当然, 成长得更快。从而, 为师范生将来从事的基础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基础。

二、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措施

1. 制订严密的工作实施方案是顶岗教育实习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

顶岗教育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承担培训任务的高校、对口的小学共同参与, 并进行周密的策划和准备, 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并设计相关管理制度, 才能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曲靖师范学院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 将顶岗实习工作分为前期计划准备工作、中期过程管理与监控、后期考核评价三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均由多个工作环节组成, 每个环节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责任人。如:成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顶岗实习生的选拔、培训、管理、监督、考评等工作。并确立校内指导教师, 包括专业教学指导教师和管理指导教师, 其中, 专业教学指导教师为实习学生校内试讲指导教师, 管理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顶岗实习学生报到、实习、回校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 帮助解决实习生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传达布置学校和学院安排的事务, 学生到达当地教育局和顶岗实习学校、回校、实习过程中每周都要向管理指导教师报告情况。

2. 开展顶岗实习巡回检查。

学校管理教师要积极配合对接的实习单位工作, 加强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联系, 了解学生在实习学校的表现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岗位适应情况等。学校要求管理教师到学生实习区域较集中的地方, 进行顶岗实习巡回检查, 加强与实习学校的沟通, 发现并及时解决实习中的问题, 争取实习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3. 严格顶岗实习考核评价。

顶岗教育实习是国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按照国培教学计划的安排参加顶岗教育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分后方可毕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要坚持校内评价与校外实习评价相结合并以校外实习评价为主的原则。每个实习生要填写《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实习鉴定表》, 经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及领导签署意见后, 由所在学院实习主管领导评定顶岗教育实习综合成绩。顶岗教育实习成绩由各学院根据实习生校内准备阶段及校外实习阶段的情况综合评定。其中, 校内准备阶段的成绩由校内试讲指导教师评定, 教育实习阶段成绩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结合实习生的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实习资料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评定。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包括如下内容:1) 实习生个人总结。实习总结要写出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和心得体会, 要写实, 切忌空谈。2) 校内准备阶段成绩:我校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在校内准备阶段的表现评定校内准备阶段成绩。3) 校外实习成绩: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听课、备课、试讲、上课、实习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实习纪律、实习态度等情况写出鉴定评语, 并按《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实习鉴定表》逐项评定等级。评定的材料需交实习学校教导处签署意见, 并加盖公章。4) 由实习生所在学院的实习主管领导综合实习生校内、校外实习成绩及表现, 评定实习生的实习总成绩, 并报教务处备案。

三、顶岗教育实习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1. 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顶岗教育实习是实习生到实习学校顶替在职教师, 进行全职的岗位锻炼, 实实在在的去当教师, 并接受实习学校的管理和考核。通过顶岗教育实习, 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担任教师工作中所体现出的价值, 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从而使学生学习目的和就业方向更明确。

2. 高校的教育教学与一线的基础教学实践结合更密切。

高校教师通过与参加顶岗教育实习的学生交流, 及时知道一线的基础教学中对未来教师的人才需求情况, 明晰师范教学的方向, 使高校的教育教学与教学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 从而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实现高师院校教学与基础教育的服务与研究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戴建兵.高等师范院校实习支教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8.

中学语文国培研修日志 篇8

潘教授的话充满着诗意和哲理,有些话真的难懂,但真的耐品。语录:人的道德感在一定条件下是极易丧失掉的。人性中普遍存在着AB两面。文本是魅力的也算是美丽的更是整体的。我们应该看到文本中文字之外的那些东西,力透纸背的功夫是实践中和人性中所隐含的。语文教师对教材和文本的解读对于小学生来说不要仅仅只看见道德。小学生是不存在道德感的,不要人云亦云的死读教材,站在文学的高度来读出人性、读出生活。

人与人的差别是观念的差别,而不是知识的差别,许多人囿于自己的空间中、知识和阅历的架构中固执地错误地自我纠缠着,点不醒。很难沟通的是不知道自己是错的,因为他认为错才是事物的本质。

教师如果把知识作为本质,这是一种结果;把语文理解为符号,就能激发潜能,能认识到景在途中,把一路走来的风光和体验融汇,这才是语文文本解读的妙处。我们永远是在途中,我们应该去发现学生的高明。

语文的教育太过于技术化了,语文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唤醒人自身。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尽管课文解读能力并不等同于阅读教学的实践能力,但是,缺乏一定的文本解读的理论素养和实践体验,阅读教学的设计就很难突破常规,课堂教学也就较难上出新意和深度。

他的建议:

一、尊重课文文本的特殊功用,准确定位教学解读的目标。语文的解读与一般文本的解读有区别。最主要的是:指向性、背景性和梯度性。对一般文本而言,解读主体是开放的,解读目的是非定向的,解读过程是自由的。但对于一篇特定的课文而言,它所预设的读者是有特定的年龄阶段和特定的知识背景的,不是任意的;它所承载的教育教学任务是预设的、具体的,是与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文本序列、课程目标相关联的。因此,课文解读,与一般的文本解读有一定的区别,在课文解读实践中,语文教师除了运用一般文本解读的方法与技巧外,还必须尊重课文编选时产生的指向性、背景性和梯度性,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教学设计的“抓手”。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应该读出作者的伟岸、高洁和孤独。独特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要求,能够立足语文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层级和梯度,从整体把握一篇课文的教育功能与价值,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还要“内外贯通”。

二、避免割裂文本的整体语境,遵循作者情思脉络的自然发展。我们目前的现状是:阅读教学强调对话与探究,带来了新的气象和局面。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脱离文本基本内容的对话和讨论,不着边际的探究和拓展,也时常出现。结果造成语文课失去了自己的领地,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内里却肤浅、混乱得很。

文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自己的内在秩序和结构。在阅读过程中,文本是逐步展开、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在意义的生成—建构—改写的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中完成的。阅读的快乐就来自于解读过程中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的新鲜体验和奇思妙想。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动态的意义生成过程常常被各种不合时宜的问题设计和开放无序的对话讨论给打乱了,文本语境遭肢解,情思脉络被割裂,最终导致完整有序的文本变成了杂乱无章的意义碎片。

如在《背影》一课。文章一共出现了四次背影。这的四次背影是相互关联的,每一次的出现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可彼此取代的。从第一次写到第四次,作者对父亲的态度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对父亲的理解也在不断地增加。正是背影一次又一次的出现,父爱的主题才得到一层层的渲染和强化。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这里边的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而不是切断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再有,文章在写印象最深的这次背影之前,用将近一半的篇幅写父亲给我送行的件件琐事,写父亲的“罗嗦“、“踌躇“和“迂腐”,写我的“聪明”,这些内容看似与背影没什么关系,似乎课堂上不必讨论。恰恰相反,正是作者做了这么多的看似闲笔的铺垫,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攀爬月台的笨拙背影才能打动人。因此,讲《背影》一文,不能眼中只见背影,不见上下文。

三、避免抽象机械的概念化图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体验和想象

文本是一个由语音、语象、语义、语境、隐喻、象征、哲思等多个层面熔铸交汇而成的意义创生境域。文本解读过程,不仅是从文本中不断地提取信息进行意义建构的概念化思维过程,也是基于读者的语感积累、背景知识和生活阅历,积极唤醒生命体验,自觉生成语象,深刻把握语意,洞悉隐喻象征和顿悟玄思哲理的体验感悟过程。因此,文本解读,不是主客对立的单纯的认识论过程,而是主体间借助语言的存在之光交相辉映的敞开与照亮过程,是读者的想象力在语音、语象、语意、语境、象征与哲思的密林间自由穿梭、辗转升腾的幻化创造过程。课堂语言多是罗列一些大而不当、笼而统之的僵化概念,缺乏生动具体的描述,更谈不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感染力。

如,《荷塘月色》,有的老师不是把学生带进淡雅而幽静的荷塘月色里,而是钻进了各种修辞格的“墓地”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词的“惊异”入口,步入到具体的修辞思维和想象过程中,体验并想象作者在写作时所经历的内心感受和意象生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就不会仅仅就事论事,停留在“荷叶像舞女的裙”这个简单而明了的层面上了,而是要打开“舞女的裙”后面隐含的整体的审美情境:舞池、少女;疏散、飘举、颔首提裙,这是一幅情致怡人的画面!还可由荷塘联想到舞池;由荷叶联想到一株再联想到一池;由舞女的裙联想到少女,联想到身影。我们还可以由淡淡的月光联想到舞台灯光;由微风联想到美妙的乐音和优雅的节奏。如果课堂缺少了这些想象和体验的过程,文本自身的魅力也就消失了。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大胆走出概念化解读误区,积极关注学生内心深处的想象和体验。

小学语文国培研修总结 篇9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义隆永中心小学张梅雪

此次国培,收获很多,我知道这是给自己充电的机会。虽然也参加了往年的的国培,却也无法抑制我求知的欲望,在学习中去进步、提高自己。我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现将这次学习所得总结如下:

一、更新理念、提高认识。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一个小学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素质教育的新工具。利用资源实施素质教育远程教育为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资源,为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在利用学生自习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有计划的播放一些知识,在知识节目中同学们了解了语文的发展,体会到文化的力量,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激发了孩子们幻想和创新的智慧,使学生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阳光,明白了语文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三、学得新的宝贵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说明情景教学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心灵相通、情感相遇、智慧相生的一种课堂境界,是教师在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言语智慧得到最大提升,健康人格得到最有效涵养的优质课堂。还有特级语文教师李怀源老师的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还有特级教师李英杰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等等。

上一篇:医院心电图室管理制度下一篇:2023年下期旅游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