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一体化技术

2024-10-19

建筑一体化技术(共8篇)

建筑一体化技术 篇1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

【摘 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经历的10年的建立、构建和发展,其核心内容仍然是围绕组织和形式展开。作者在《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经历了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本文针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该课程实践应用、改进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

0 引言

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形成促使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不断进步,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课程改革,可以促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力的提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从概念的建立,体系的构建到现今在各个学科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历了10多年,“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既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者近些年对《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持续进行并总结,基本形成以项目为引?I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良和提升,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程定位分析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电气设备、智能化设备的安装施工、运行与维护、质量检验及工程管理工作,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工程识图的能力、动力设备安装能力,并为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工程施工图预算、现场管理与资料归档等岗位能力提供专业基础能力,在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建设课程资源、实施课程教学、开展课程评价、修正课程设计等环节和内容[1]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可以有效促进该课程的提升。教学改革内容

2.1 教学内容项目化

教学内容上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总体划分为电气元件的选择、控制电路图的识读和设计、电气控制系统安装和调试,综合考虑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确定了五个教学项目作为课程结构框架,每个项目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任务中,驱动教学过程。项目内容由基础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项目之间相辅相成具备连贯性。项目一(小车自动往返控制),在“单向运行控制”、“双向运行控制”、“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等任务的驱动下,把电气元件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识图方法的掌握以及典型电路控制的分析融入教学内容,在完成多个任务的过程中,习得安装、调试能力;项目二(皮带传输机控制),以两台传输机控制的分析为“教”,以三台传输机控制为“学”,巩固项目1的识图能力,建立设计思路。项目三(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典型控制),以典型控制电路的分析、实训操作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分析、安装、调试综合能力,提高操作技能。项目四(水塔水位自动控制),该项目为综合设计,从元件选择到设备选型,从资料准备到安装调试,形成项目方案书,通过该项目培养学习方法能力、沟通能力。项目五(楼宇控制典型案例分析),拓展知识领域、介绍新技术为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电气控制应用的理解,开阔对职业前景认识。

2.2 教学过程一体化

教学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淡化复杂理论、提升基础理论,并将维修电工中级基本理论与岗位能力知识结合,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二是综合性发展要求,学生能运用电工技术、电机拖动、电气控制等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和任务;第三个方面是把课堂放到实训室,教师简单讲授完教学项目或任务基本理论知识点后,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设计、安装与调试。教学组织思路为:项目描述→任务布置→知识链接→技能训练→项目考核→拓展知识等环节,一定程度地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2]。

2.3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重点之一,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合理选择的因素。作者在承担的《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法贯穿,根据项目中任务的不同,结合现场教学法、实物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在元件认识环节采用现场教学法和实物法,在实训室边介绍、边拆装;典型电路控制分析中,分组领取任务并讨论,各组以汇报分析成果的方式分别展示讨论结果;电路安装和调试环节,由教师布置任务后,先演示,后巡视,再演示,对错误进行纠正,其中穿插问题教学法,对不同组的认知和实操状况,分别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安装和调试问题。另外,案例法在教学中的采用,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对电气控制项目的整体设计、思路、方法有了真实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典型建筑电气控制系统有“空调与制冷系统的电气控制”,“水泵和锅炉设备的电气控制”,“电梯的电气控制”,这部分教学内容系统性强,适合采用讨论法和现场教学法,并利用多媒体系统展示无法参观到的环节、集中展示多幅控制电路图片辅助课堂讲授。

2.4 教学手段信息化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进行了一年的资源库建设,在原有的精品课建设基础上,整理原有的多媒体课件,一半以上的课程配套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22个,解决技能操作要点、设备安装技能、电路分析过程等问题。教学信息化使学生习得知识、技能的长度和宽度在时空上得到了无限延伸,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培养,仅有技术手段远远不够,合理使用,并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是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2.5 教学过程细致化

教学过程是以人为主体的,师生之间和谐关系、情感认同、学情差异等问题处理得当对教学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注重认同感的建立,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会促进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兴趣程度,主动把教学内容变为自己的需要,内化认知结构。其次和谐关系是建立在教师自身良好的师德基础上的,教师自己文明礼貌、不居高临下,积极评价和鼓励学生,对于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建立有力的自信心;课外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并经常参加学生活动。

教学实践改进策略

3.1 教材编写与教学过程匹配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工具,也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教材。一体化教材应该具有对理论知识、实训技能综合性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应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是指教材要符合项目实践到知识要点,以及转化为技能的认知规律。实用性,是指教材要结合实际,以生产过程、实际规范为标准。先进性,是指内容除基本理论外,可以结合信息化手段,及时更新新技术和新应用。教材?热菀?找准每个任务的支撑知识和技能点、拓展知识及技能,也要准确定位难点和重点,操作方法与步骤要规范清晰,并能体现符合实际生产的操作要点和关键。

3.2 实训条件与教学内容统一

学院实训设备存在使用频繁、占地大、设备陈旧、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需要对原有部分实训进行改造更新。要根据教学内容中必备和拓展技能的实际需要,并协调好相近专业的实训室功能,整合现有可利用资源,规划好每一个实训室承担的任务,综合考虑经费预算、人员、场地以及可改建性,保证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训室资源。但是要注意一体化教学不能以实训定教学,而应该以教学定实训。充分考虑项目教学的真实性,尽可能地以真实职业场景做实训平台,实现不了的以最大程度模拟项目。

3.3 深化校企共建机制

针对简单实训室只能培养学生初级动手能力的不足,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可以有效弥补实训内容不全不深入的问题[3]。采取由企业提供部分实训设备,学校提供实训场地、购买部分实训设备的策略,同时企业定期维护更新设备,培训校内外人员,学校进行日常管理,企业提供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持,部分综合应用实训及科研使用设备由企业管理,学校协助其正常运行即可。

3.4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力度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师资要求是双师素质。高职院校的新进教师很难既具备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甚至获得高级维修电工证等双师证书的教师也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素质,技能水平达不到熟练地因材施教带动学生的能力。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细节和重点内容无法与教学很好的衔接,制约了专业发展。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的打造在专业建设、教学实施中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结论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典型工学结合模式的主要特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教什么?怎么教?教成什么样?成为教学改革过程深入思考的问题。一体化教学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保证。在教学中不断体会和总结各类教学因素,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长期坚持做的工作,为教育目标实现提供有效途径以及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俊.浅谈高职课程开发[J].创新教育,2017,(2):223.[2]江玉才.电气控制与PLC课程“项目式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实践探究[J].科教导刊,2013,12(1):159.[3]袁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共建联合示范实训中心[J].学术交流,2014,(12):83-84.[4]杨震.创造型楼宇智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探索[J].教育观察,2015,4(14):19-20.

建筑一体化技术 篇2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打效应原理, 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所谓光生伏打效应, 简单地说, 就是当物体受到光照时, 其体内的电荷分布状态发生变化而产生电动势和电流的一种效应。在气体、固体、液体中均可产生这种效应, 但在固体尤其是半导体中, 光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特别高, 并发明制造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

理论上讲, 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 上至航天器, 下至家用电源, 大到兆瓦级电站, 小到玩具, 光伏电源可以无处不在。目前, 光伏发电产品主要用于三大方面:一是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 主要为广大无电地区居民生活生产提供电力, 还有微波中继电源等, 另外, 还包括一些移动电源和备用电源;二是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 如各类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草地厂各种灯具等;三是并网发电, 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大面积推广实施。

北京市非常重视太阳能的发展。2006年开始就实行新农村“亮起来”工程, 绿色奥运工程及现在的“金色阳光”计划。北京市发展太阳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如科研实力雄厚、人才技术密集、信息传达迅速等。同时北京太阳能产业联盟的成立也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效地整合了各种资源, 形成了优势互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意在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进程, 为城市利用太阳能发电提供新的应用领域。

光伏建筑一体化即BIPV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光伏建筑一体化 (BIPV) 技术是将太阳能发电 (光伏) 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简单地讲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根据光伏方阵与建筑结合的方式不同, 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这种方式是将光伏方阵依附于建筑物上, 建筑物作为光伏方阵载体, 起支承作用。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这种方式是光伏组件以一种建筑材料的形式出现, 光伏方阵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顶等。在这两种方式中, 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形式, 特别是与建筑屋面的结合。由于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不占用额外的地面空间, 是光伏发电系统在城市中广泛应用的最佳安装方式, 因而备受关注。

天威英利是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国际化公司, 拥有从硅料、铸锭、切片、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完整的产业链。全球先进的研发能力为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延伸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在全面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成功研发的硅锭切割工艺、硅片大尺寸薄片切割工艺、太阳能电池扩散工艺、超大功率电池组件、并网发电技术等多项专有技术, 均代表着当今该领域最前沿水平。

保定电谷锦江国际酒店作为BIPV经典之作, 采用了诸多国内乃至国际上从未采用过的新技术。尤其是“呼吸式太阳能玻璃幕墙”, 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这些电能除满足该大楼的公共照明外, 还可以并入地方电网。整个酒店的总装机容量为0.3兆瓦, 预计年发电量为26万千瓦时, 可替代104吨标准煤, 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5.5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3吨, 减少烟尘排放量1.8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天威英利克服了很多技术难关:

完善光电玻璃量产层压工艺技术;

解决由于电池片的间距过大导致焊带变形的技术难关;

开发隐框式专用的太阳能光电玻璃;

开发太阳能光电玻璃的专用型材;

隐框及明框太阳能光电玻璃的安装与布线;

太阳能玻璃幕墙在立面、采光顶、雨棚墙体外面上应用的技术开发;

标准组件在屋顶及弧形屋顶的技术开发;

光伏发电系统数据采集及通讯接口、显示设备的研究, 数据上网的安全性、准确性、防干扰能力、防入侵性能研究;

太阳能光电系统运行风险与控制

(并网发电系统的并网保护、输出电压、相位、频率、谐波和功率因数等参数的采集、与电网的同步运行等) ;

并网系统的兼容性研究、并网接口的预留及电量上网的计量系统探索。

建筑一体化技术 篇3

关键词:太阳能;照明;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建筑能耗在社会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焦点问题。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资源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遭遇了空前的挑战。能源的紧缺提出了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而太阳能作为一种可以在任何太阳存在的地方都可以使用的能源受到广泛的关注,它的使用已经从最初在边远地区和缺电地区的使用,逐渐的转移到发达国家城市的使用;从简单的使用和安装太阳电池板,到现在能够把太阳电池板和建筑进行比较好的结合,使得太阳能光伏发电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降低我国建筑耗能已经是提升到影响国家能源安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筑中充分利用太阳能是降低我国建筑耗能的一个有效途径。

1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优点

从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和经济角度来看,光伏发电与建筑设计一体化有如下优点:

1.1 并网光伏供电系统一般安装在闲置的屋顶或外墙面上,无需额外用地或增建其他设施,适合于人口密集的住宅小区使用,这对于寸土寸金的大中城市中的建筑尤显重要。

1.2 可实现原地发电、原地用电,在一定的距离之内可以节省电站输送电网的设施投资;对于联网用户系统来说,光伏供电系统所发电力既可供给本建筑物负载使用,也可将富余电力送入电网。在阴雨天、夜晚或光强度较弱的季节,建筑物所需负载可以由外电网供电。由于有光伏发电系统和公共电网共同负载供应电力,增加了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3 夏季是日照旺季,由于大量制冷设备的使用,使电网成为用电高峰,常出现某些地区限电拉闸现象,而此时也是光优发电系统发电量最多的时候,光优建筑一体化系统除了保证自身建筑用电外,还可以向外电网供电,从而可大大缓解高峰期电力需求的紧张状态。

1.4 电于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在屋顶、外墙壁等外围护结构上,吸收了太阳能又把它转化为电能,大大降低了室外综合气温,减少了墙体受热和室内空调机的负荷,既节约了能源,又利于确保室内的空气品质。

1.5 可以杜绝由于采用煤炭等化石燃料发电而导致的废气、废渣对大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这也正是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倡导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所寻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1.6 在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上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还可以促进伏部件的大规模生产,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光伏部件的市场价格,这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推广使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今社会,光伏发电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研究已成为 21 世纪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如果将新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同时还应保持建筑的固有功能特征和文化内涵,就应该从建筑技术和建筑美学两方面入手,使建筑设计与太阳能技术有机会结合,并由此而产生“一体化设计”新概念。所谓“一体化设计”是指在建筑规划和设计之初,就将太阳能利用纳入设计内容之中,使之成为建筑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统一 设计、精心施工和调试。

2 太阳能光电系统的使用现状

太阳能的利用,可分为太阳能热能和太阳光电两方面。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为后者,即光-电转换的太阳能光电系统。这种系统利用了物体由于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来进行发电。我国,乃至全世界,正大力发展太阳能这种洁净能源,但在发展太阳能这条路上面临着三大困难:

(1)转换率低。

(2)电池、组件和辅助设备的成本及安装费、维护费过高。

(3)发电成本高。

3光伏发电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光伏发电与建筑设计一体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筑与光伏发电系统相结合;另一种是建筑与光伏器件相结合。

3.1 建筑与光伏发电系统相结合

就是把组装好的光伏组件(平板或曲面板)安装在住宅楼或高层建筑的屋顶(或外墙面)上,再与逆变器、蓄电池、控制器、负载等装置相联。这种做法质量要求和技术含量较高,且成本也较高,普遍推广受一定限制。

3.2 建筑与光伏器件相结合

建筑与光伏系统的进一步结合是将光伏器件与建筑材料集成化;由于一般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表面通常采用外墙涂料、幕墙或各式外墙面砖,目的是保护结构主体和装饰建筑外表。如果将光伏器件代替部分建筑材料,做成像外墙面砖、幕墙玻璃等样子来“装饰”建筑物的屋顶、外墙、门窗和遮阳设施,这样,既可当作保护主体结构和装饰建筑外表的装饰材料,又可用来发电,供建筑物内部照明等设施和冬季采暖、夏季制冷所需之电力,可谓一举多得。

但是,要把光伏器件当作建材来使用,必须具备建材所要求的几项基本条件:坚固耐用、保温隔热、防水防潮,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等。

1)光伏器件用作屋顶材料

建筑物的屋企顶用作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一种部分有其特有的优势:日照条件好,基本上不容易被它物遮挡,可以充分接受太阳光的辐射,且光伏器件组成系统后可以紧贴屋面结构安装,减少了自然界风力对其的不利影响;太阳能电池组件替代屋面保温隔热层来保护屋面不受严寒酷暑侵袭,不但节约了建筑成本,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本身,其单位面积的价格也可大大降低;用太阳能光伏器件代替建筑屋顶材料,使其适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平屋面,坡屋面、弧形或球形屋面也同样可以采用。与屋面结合为一体的另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是:采用太阳能瓦代替普通瓦。太阳能是太阳能光电池与屋顶瓦结合成一体化的产品;这种材料的特点在于使太阳能光伏器件与建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即把太阳能光电瓦像普通瓦一样摊铺在屋面上,不需要另外安装什么支架,只需把太阳能瓦拼缝部位处理得不透风、不漏水即可。

2)光伏器件与外墙面相结合

对多层、小高屋和高层建筑来说,朝阳外墙面是受太阳光照射最大的外表面;为了有效利用墙面收集太阳能,可以采用多种墙体材料和构造做法,包括与太阳能电池板一体化的玻璃幕墙、透明绝热材料以及附着于外墙面的集热器等等,既节能环保,又使建筑立面设计多样化。

3)光伏器件与外墙窗、遮阳板及其它建筑构件一体化设计

光伏器件要与外墙窗或天窗相结合,只需做到该器件既能吸收光能后发电,又能透光即可;而与遮阳板结合,则可使光电板通过光控装置随阳光照射方向作相应转动就能做到既遮阳又发电了;光伏器件还可与小区内景观小品,如路灯、围栏、凉亭等组合成一体化设计,白天吸收光能并转换成电能予以储存,夜晚释放电能使路灯、彩灯、节日灯大放异彩。

4 结论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我国建筑节能及太阳能光能利用领域目前亟待突破的技术难题。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做到与建筑物的完美结合。随着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即有机物、生物太阳能电池的出现,太阳能光电将成为一个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综合性非常强的交叉学科。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召开《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发布宣贯会.陕西建筑,2005,119:52.

建筑一体化技术 篇4

毛桂平

张一非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510640)

[摘 要]:针对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体化”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课堂内的开放式教学和课堂外的辅助教学、参与工程建设的现场教学、请企业专家开讲座的互动教学等动态教学方法相结合,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该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关键词]:课程;一体化;教学实践

探索高职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从二○○四年三月起,我们承担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教改课题,对该课程“一体化”教学进行了探索,该教改课题被立为学院重点教改项目,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即采用以课堂内理论教学为主的静态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课堂内要认真听讲,课堂外要根据课堂内教授的内容进行自主复习,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该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本课题研究前对我系02级的121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对该课程的学习有兴趣的占4.96%,较有兴趣的占29.75%,没有兴趣的占65.29%。深入调查表明,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并非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专业课的知识特点进行教学,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照搬书本,不顾效果;多媒体教学基本上也只是把原先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了屏幕,教学手段变了,教学内容和效果没有本质变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已教师为中心、已课堂为中心和已书本为中心的教学定式。②不重视课外辅助教学。下课以后师生之间往往是“互不相干”的,教师不重视课余时间的辅助教学,学生不开展与专业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课外学习基本是空白。③缺乏与工程实践的有效结合。实践教学仅安排一、二次无针对性的现场参观,大多是走马观花。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没有针对性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学生往往学不到实践技能。④闭门造车。教师缺少与企业保持长期有效的沟通,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情况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无法从社会和企业中获取最实用的专业技术知识,了解工程项目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2.“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职业能力是指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基础理论知识可以在课堂内获得,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则需通过理论传授、实践教学等多形式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一体化”教学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获得职业经验,提高职业能力。

(2)“一体化”教学改革符合素质本位教育的要求。市场经济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感、人格魅力及实操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一体化”教学不仅可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还可在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和热爱,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3)理论教学脱离实践会使学生不理解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职业学院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兴趣和动力不足;失去理论指导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的重复练习,单调枯燥;没有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无法有效地掌握职业技能,使实践教学成为形式主义的表面化。“一体化”教学的实质是通过各种实例的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挖掘个人体验以获取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难以理解的理论问题,在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理解和升华,使之形成一种新的职业形态。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1.“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静态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内的开放式教学与课堂外的辅助教学、参与工程建设的现场教学、请企业专家开讲座的互动教学等动态教学方法相结合,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根据课堂内理论教学进度来交互安排课堂外动态教学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是在课堂内的静态和课堂外的动态交互教学中完成。“一体化”教学的实质是变学生在课堂内被动学习为对专业知识的主动求知,多途径、多方式地形成学生与教师、专家之间的沟通,通过课堂内形式多样的显性知识学习,又通过课堂外隐性知识的感悟来获得专业综合知识。该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主动地位,使教法与学法相和谐,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一体化”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服务、技能培训、素质培养等内容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在过程中了解市场,提高职业素质。其内涵包括: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师资“一体化”。

教学内容“一体化”是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专业课的教学必须围绕实践来教授相应的理论,同时又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被检验的理论才能真正被学生们接受和理解。因此,实践教学不能走过场,而要根据理论的要求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美地统一起来。

教学方法“一体化”是指采用多种方法来开展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活动。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是全方位、多形式的,要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教学,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易于掌握专业知识,且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增强对本专业的兴趣和树立自信心,并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资“一体化”要求教师具有“双师型”素质。由于“一体化”教学综合了多形式的教学方式,故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高职教育的热爱,并能有效地组织各种教学活动。

2.“一体化”教学的特点(1)课堂内开放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先讲理论、基本概念,再举一些简单的例子。这种方法重理论轻实际,在教学组织和实施手段上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策略,学生难以有兴趣。课堂内开放式教学是围绕实际工程项目来组织教学,打破现行教材和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在课堂上直接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讲解,学生在了解了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要求后,其相关的基本理论自然易理解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的课堂形式,避免教师“满堂灌”。

这种强化实际、淡化理论的讲解,学生既有兴趣、又能较深刻理解。该教学方法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潜能,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贯穿起来,达到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沟通配合的有机整体,使教与学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如在讲施工图课时,先带学生实地参观或放实体录像,使学生对该项目有一初步了解,再由教师进行项目主要内容介绍,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学习讨论,讨论形式不限制,以看懂图纸为度,教师给每个小组出思考题目,学生以作业和抽查提问的方式接受考核,通过这种形式来掌握与施工图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制图规范等。在监理知识的讲授时,用以上方式对实际项目的监理规划进行认真学习,从而可掌握监理组织、项目管理等基础知识。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实例教学,学生很快可理解招投标、项目规划、项目控制、项目沟通等理论知识。这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教的来劲,学生学的轻松。

(2)课堂外辅助教学

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完成课堂教学,不重视课堂外的辅导,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能从事低水平的专业工作,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包含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三种形式。感知技能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来培养;操作技能往往是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对操作技能的掌握;而心智技能是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一定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心智技能用一般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难以培养,通过课外辅助教学可使学生有所提高。因此,可以围绕专业知识来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课堂外辅助教学具体的方法有组织参观、讨论、知识竞赛、作品展览等。组织参观可选择建材商场、实体在建的建筑物等,学生通过提问、交谈,轻松获得有关专业知识;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讨论聊天,不仅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而且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引导;开展知识竞赛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很好的途径,通过小组赛、淘汰赛等方式,活跃了气氛,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将课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作品公开在学校展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通过课外的各种活动,使职业教学的基础性、专业性、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服务和竞争意识由此得到加强。这样,可提高学生对职业变化、专业变换的应对能力,在职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弥补了高职教育中存在的专业素质不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差的缺陷。

(3)参与工程建设的现场教学

参与工程建设是最好的实践教学方式,它可以将理论学习中众多的问题通过参与现场实践得到解决。它的优点是:学生有一个真实的实践情境,有一个对实践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活动;其二,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可以亲手一一解决;其三,在实践中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实践课往往是带学生到工地上走一遍,学生参观后还是无法了解具体的技术和操作方法。“一体化”教学要求带着问题参与工程建设活动,教师事先布置一些有关实操方面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现场的观察、向技术人员请教、实操等方式找出答案,完成的作业作为该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促使学生认真对待生产实践,并从实践中获得职业经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应以学生掌握实际施工技术和能解决施工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为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现场技术人员的“行为引导”和学生在看、问、实操中的“感悟”来实现,这样的现场教学可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

(4)请专家开讲座的互动式教学

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了解市场发展的方向。请专家上讲台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先进的管理措施有所认识,弥补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局限,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请专家上讲台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学效果的好办法,可采用讲座、项目介绍、讨论等方式来开展。通过对工程实例、事故分析处理等的讲解,使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最直接的职业知识。专家在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以讨论的形式开展互动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强化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勤提问、勤思考的良好学风。教师根据专家讲授的内容,及时总结出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使教学工作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一体化”教学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单元,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并将以上教学方法综合交互运用到各单元教学中去。

三、教学案例

教学单元:流水施工方法(共8学时,每次课2学时)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流水施工原理,掌握分别流水及全等节拍流水的基本方法,掌握流水施工图的绘制;②能力目标:初步具有划分施工段、组织流水施工的能力。

教学流程:①项目导入问题→②自主探究→③课外辅导→④工地现场教学→⑤课内竞赛→⑥讨论→⑦专家介绍和归纳小结→⑧作业。

1.项目导入问题

项目1:我校已建的6、7幢学生宿舍由甲建筑公司承担建设施工,高7层,每幢建筑面积7500m2。该工程现场施工的工人共150人,平面划分为二个施工段,完成工程用时125天,比合同规定工期拖延5天。项目2:我校已建的10、11幢学生宿舍由乙建筑公司承建,规模大小与项目1完全相同,乙公司在该现场安排施工工人120人,平面划分为四个施工段,完成工程用时118天,比合同工期提前2天完成。由此可见,不同的施工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接着老师介绍流水施工原理、分别流水和全等节拍流水的基本方法。以上教学在课堂内完成,共2学时。

2.自主探究

教师预留以下问题,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究。问题有:①流水施工中施工段如何划分?②流水步距如何确定?③编制好流水施工方案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应结合以上二个案例来探究,重点要理解划分施工段的原则,以及施工段与施工过程的关系和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3.课外辅导

利用晚上时间进行答疑,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进行到一定深度后,老师要进行引导。项目1仅有二个施工段,有四个施工过程,施工段数量小于施工过程,施工段虽无闲置,但各施工队不能连续作业,造成人员窝工现象,故使总工期拖延;项目2由于施工段与施工过程相等,施工段既无闲置,又能形成连续作业,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流水施工组织方案。

4.工地现场教学

带学生到学校工地现场,由监理工程师现场介绍流水施工的方法、人员组织及施工段划分等。此教学共2学时,监理工程师介绍1学时,现场提问和讨论1学时。学生到现场要解决以下问题: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盖分部工程在流水施工时有哪些施工过程?②每个楼层分几个施工段?③你认为工地的流水施工方案是最理想的吗?工地现场教学最好选择在钢筋绑扎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前完成。学生在现场还可了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和验收的其它技术问题,如钢筋接头处理、混凝土养护、钢筋保护层控制、预埋件设置等问题。

5.课内竞赛

针对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及工地现场实践中暴露的问题,组织课堂竞赛,分组进行,五人一组,课堂竞赛分二个部分,一部分为口头回答,由老师事先准备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每组分别做答1~2个题,另一部分为书面形式,每组将现场教学预留的三个问题的回答连同现场参观书面小结报告一同交给老师。

6.讨论

教师公布各组回答的结果,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有组织进行,由各组派代表回答,可以谈对各种结果的看法,老师最后做出评价,对竞赛优胜者适当进行物质奖励。课内竞赛及讨论共2学时。

7.专家介绍和归纳小结

请工程专家进一步介绍该项目的特点,对学生每个小组的实践报告做一评价,最后由老师对现场施工实例的流水施工方法做进一步总结。阐述分部工程的各施工过程及施工段的划分及如何编制流水施工图。此内容共2学时。

8.作业

设计学生宿舍楼楼层的流水施工方案(五人一组,可讨论),要求列出楼层各施工过程、合理划分出施工段、估算流水节拍、计算流水步距、编制流水施工方案。该作业成绩计入该课程总成绩(占10%)。

四、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开展“一体化”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03级194位学生的调查表明,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占42.27%,较有兴趣的占46.91%,没有兴趣的占10.82%。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开展“一体化”教学的体会

1.做好教学设计,是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教学设计可以获得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并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和修改方案。认真做好每一次课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使学生在每堂课中始终保持主动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推敲、预演,课堂上采用引导、讨论、让学生上讲台表述自己观点等一系列方法,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舞台,学生作为主要演员,老师做好编导。

2.优选教学项目,加强“一体化”教学的针对性 项目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按课程内容选择项目,既能反映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同时要反映现代社会的热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密切联系社会和工程实际,具有时代性。通过项目介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总结出相关理论,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显乏味。按项目内容开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实现从学习到工作的平稳过渡。

3.坚持结合实践,使“一体化”教学充满活力 教学内容和实践结合,能保持学用一致,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许多专业的知识学生不亲临现场是很难学到手的,学生深入工地现场实践,能够弥补教学的不足,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做人、做事、求知、创新等素质的全面提高。可采取集中和分散去工地现场的方法来完成教学。教师先制定好学习的任务和目标,由学生到现场去找答案。具体的做法是,五至八人一个小组,每组布置一个课题,也可利用周末去工地现场,让与企业有关系的学生担任组长,自主地联系工地;其余组由老师集中联系工地现场。学生完成实践后要上交一份总结报告,老师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并做总结,可有效地解决课堂上不易理解的疑难问题。总之,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把握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一致性,避免盲目的无针对性的参观;其次在教学内容中要尽量渗透新技术、新工艺,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再就是在实践方式上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建筑一体化技术 篇5

各县(市、区)住建局,市属开区住建局,各开发、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企业,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加强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管理,推进太阳能光热系统在我市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制定了《聊城市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2月18日

聊城市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应用管理,推进太阳能光热系统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促进建筑节能,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市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建筑和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必须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

第三条鼓励其他建筑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鼓励具备安装条件的既有建筑,在不影响建筑物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安装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鼓励农村建设太阳能浴室,解决农村居民集中洗浴问题。

第四条实行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技术产品应用推广制度。凡在我市建设工程中安装使用的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产品,应通过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产品认定,持认定证书到市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办理进入推广目录手续。

第五条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应加强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技术产品的监督管理,及时办理认定产品应用推广手续。

第六条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实行专项验收制度,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将专项验收报告报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审查登记,并出具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验收证明。

对擅自取消太阳能光热系统的,责令限期整改。未取得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验收证明的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管理机构不予通过建筑节能评审认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第七条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等国家技术标准以及山东省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标准设计图集有关要求,结合工程具体特点,进行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做到太阳能设施与建筑立面整齐美观、协调有序。施工图设计应当满足太阳能光热系统安装施工的深度要求,包括太阳能设施的规格尺寸、管道井、固定预埋件、系统布置、电器管线敷设、节点做法等内容,确保结构合理,安装维修方便,使用安全。

第八条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应当对建设项目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进行专项审查,审查结论应当在《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证书》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中注明。对应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而未按规定要求进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项目,不得发放《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证书》,并及时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达不到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技术条件要求的建设项目,须经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召集有关专家对不能安装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证后作出决定。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具有承担太阳能光热系统安装的相应施工资质,并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规定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人员要接受岗前技术培训。

第十条监理单位应做好太阳能光热系统安装施工的监理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杜绝不按设计图纸施工和应用不合格配件现象。

第十一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发放施工许可证前,要严格审查该工程是否按规定应用了太阳能光热系统,对不符合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要求的工程,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房地产管理机构对按规定应当使用但擅自取消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开发项目,不予办理商品房预售手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太阳能光热系统安装质量的监督管理,对未按图施工的项目责令限期整改。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太阳能安装的监督,杜绝安全事故。

第十二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其开发的项目进行验收时,应将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作为验收内容。开发企业提供的商品房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应包括太阳能光热系统的有关内容。

第十三条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尚未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且具有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条件的工程项目,应及时进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变更并按本办法要求进行统一安装和验收。

建筑一体化技术 篇6

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主题,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是正在发展和逐渐完善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本设计是完成一两坐标步进电机驱动运动工作台控制系统的设计;完成交流电机启停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其硬件部分共包括键盘操作、单片机控制、输入电路、控制电路、显示电路等五个主要组成部分。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准确安全的对工作台和电机进行控制。位置信号和按键信息通过传输线传送给单片机和键盘接口芯片,数据经过处理,将按键信息串行方式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通过相应的程序,向控制回路发送控制信号,进而控制工作台的动作,实现对硬件设备的控制。

本设计中提到的微机数控机床是利用单板或单片微机对机床运动轨迹进行数控及对机床辅助功能动作进行程序控制的一种自动化机械加工设备。采用微机数控机床进行机械加工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批零件的加工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此外,由于微型计算机具有价格低、体积小、性能可靠和使用灵活等特点,微机数控机床的一次性投资比全功能数控机床节省得多,且又便于一般工人掌握操作和维修。因此将专用机床设计成微机数控机床已成为机床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本设计中用到的步进电机是一种将数字信号直接转换成角位移或线位移的控制驱动元件,具有快速起动和停止的特点。其驱动速度和指令脉冲能严格同步,具有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并能实现正反转和平滑速度调节。它的运行速度和步距不受电源电压波动及负载的影响,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数模转换、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系统。

建筑一体化技术 篇7

工作流程如下:

1、秋冬及冬春过渡季节采暖:此时环境温度较高, 适合复式热泵(空气源和太阳能复合)工作,COP≥3.5,采暖稳定,同时提供卫生热水,并将太阳能热量蓄在地下,为严寒及寒冷地区采暖使用地源热泵做准备。

2、冬天采暖: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时(干球温度≤5℃,湿球温度≤2℃),空气源热泵能效偏低,适合地源热泵和太阳能复合使用,能效COP≥4.6,同时提供卫生热水。

3、夏季制冷:夏季环境温度较高时,适合地源机组使用,能效COP≥5.4,冷凝器余热经太阳能热水器加热做卫生热水。

4、其他不制冷、采暖时,太阳能可用作制生活热水。

实例:青山中学太阳能-地源热泵集成系统

工程建筑面积7540m2,其中教学楼建筑面积5540m2,学生公寓建筑面积2000m2。冬季采暖室温按18℃设计,夏季制冷室温按28℃设计,全天24小时提供饮用热水。

本建筑为既有建筑,非保温墙体,采暖热值指标按照50W/m2计算。经计算教学楼的热负荷为277KW,宿舍楼的负荷为72KW,总负荷取为349KW。

选用两台SM-40Q (R) 的涡旋式热泵机组,标准设计工况下的制热量为256KW。

末端采用风机盘管。教学楼各空调房间均采用卧式明装吊顶式风机盘管,送风方式为斜下送风后回风;宿舍楼均采用卧式暗装风机盘管,采用侧送侧回送风方式。

太阳能资源分析

根据资料显示,青山中学的平均日照小时数为7h,日照强度为158.55w/m2,以120m2太阳能集热面积计算, 太阳能集热30℃时的集热效率为0.5, 45℃时候的集热效率为0.35,取平均效率0.4计算,可制取480kwh的热量。

浅层地热能分析

青山中学属于胶莱河、潍河冲积平原地区,该区地层结构属第四系沉积地层,0-15m以上以粘土、砂质粘土为主,15-60m以中粗砂、砂砾石为主,地下水埋藏较浅,约在10m以下,60m以内含水层厚度累计在14~20m之间,地下水含量丰富,单井日涌水量>1200m3。

经过勘测,该地区静水位稳定在15m左右,水温常年保持在15℃左右,水质良好,能很好地满足热泵机组的要求。

根据地质界的经验,第四系含水层地下水抽水量全部回灌的条件为抽回水井含水层井壁面积比例为1∶2~1∶3,青山中学地层结构主要以砂质粘土、中粗砂为主,渗透条件优良,采用自然回灌方法即可保证抽水完全回灌。

综合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的上述因素,青山中学运用太阳能-地热能复合热泵技术具有一定优势。

热泵与太阳能系统的集成方式

太阳能系统在运行期间主要有三个功能:

1)为系统补热,减少机组的加热时间,在开机以前一段时间内,如果太阳能的水温高于系统水温,通过控制系统将太阳系统里的水与系统水充分混合,以提高系统水温,从而减少机组的提温时间。

2)实现太阳能达到设定温度后的采暖循环(45度)。该功能是通过太阳能与热泵的串联来实现的,在教学楼东侧的检查井内安装两个功能转换电动开关阀门,通过检测太阳能水温及系统水温,决定太阳能系统参与还是退出系统循环。即当太阳能水温达到设定水温时,太阳能参与到系统循环当中,当太阳能系统水温低于一定温度时,太阳能退出系统循环。

3)充分利用太阳的蓄热作用解决系统的防冻。例如,在学校放假期间,机组处于防冻状态(设定为5度),当太阳能水温高于5度时,参与防冻循环。整个系统低于5度时热泵启动参与防冻循环。

热泵机组的分级能量调节

本系统设计两台热泵机组,每台设置两个工作单元,共计四个工作单元,共用一个地热热源系统,每个工作单元的回水口上设置一个自动启闭装置,机组随着系统负荷的变化,实现25%-100%的分级能量调节,达到部分负荷下热泵系统的能量节约。

太阳能-地源热泵集成系统经济分析

运行费用分析目前,该系统以安装运行一个采暖季,从实际使用来看,效果令师生满意,自11月15至3月15号该系统已运行一个采暖季,房间最高温度可达到20℃以上。

回收期分析太阳能-地源热泵集成与市政热网加冷水机组比较结果如表所示:

太阳能—地热能集成技术的优点:

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篇8

在柏林,围绕“有着极少表皮的超高层建筑”的DRX主题,由全球知名的海茵建筑事务所组成了一个20-30人的多元化团队,成员均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国际顶尖机构,人员结构一半由数学家、环境学家、生物学家、神经学家组成,专家们与建筑系学生在一起,进行为期八周的工作,合作完成一件关于“有着极少表皮的超高层建筑”的作品。活动抛出的命题,是建一座500米高的塔楼,排除其他干扰,怎样在合理的结构条件下,做到最小的表皮面积。因为建筑外立面是一座塔楼除结构之外最昂贵的部分,能将表皮面积做到最小,无疑是节省资源的有效手段。

2013年9月13日,由德国海茵建筑北京公司发起的海茵中国学院(HENN CHINA ACADEMY), 以工作营的形式拉开序幕,并登陆北京国际设计周。这一伴随着以“超高层建筑参数化设计”为主题的工作营式的研究、创作,以及论坛和展示于一体的学术活动,正是起源于海茵建筑在德国发起的DRX项目,以推进新想法及为学术研究创造空间为目标,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年轻建筑师与建筑系学生聚集起来,就共同感兴趣的与建筑有关的课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其中,飞利浦照明客座“海茵中国学院”,带来关于超高层建筑绿色照明的先进理念与探索实践。作为此次活动的技术顾问,飞利浦照明对于“海茵中国学院”中提到的关于超高层建筑节能问题,聚焦于超高层建筑低碳照明的发展,分享以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并带来有意义照明解决方案为己任的愿景与实际行动。他们通过深入洞察人们对公共环境和私人空间的需求,创造以最终用户为导向的高效节能照明解决方案和应用产品,并且努力推动整个社会向高效节能的转换。对于超高层建筑的外立面照明,飞利浦表示,玻璃幕墙作为现代建筑立面的主要特征,对照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表现出建筑本身的性格与特色,同时还要避免眩光等光污染,避免碳排放量的增高,以及对周围环境、建筑、行人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不仅是对灯具设计的要求,也是对照明技术的更高要求。智能控制系统在现代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节能环保方面,在以绿色照明为倡导的今天,尤显突出。以应用于迈阿密大厦中的飞利浦绿色LED照明解决方案为例,在采用照明控制系统后,不仅使建筑外观更具美感,而且每年节省70万千瓦电量,实现92%的节能。

透过飞利浦照明与海茵建筑在海口塔项目上的交流,让我们意识到,LED技术早已从一盏灯的照明发展成节能环保、且应用途径多元的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多种主题变化的要求,还能够传递信息和情感。对于海口塔的云端会所设计,飞利浦照明根据海茵建筑设计得无限旋转、无限延伸的莫比斯环传送带,在传送带拉起来的模结构上进行光影畅想,并且特别提出:今天,建筑本身正在被信息化,除了它自带信息外,还能传达信息,表达意义。此时,LED照明则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只有经过透彻研究、充分设计和融入艺术的LED照明,才会真正与城市信息发生互动,与人们的情感产生关联,把人的精神和某种共识记录下来。这就使建筑不光只有在白天才能体现价值,到了夜晚,它依然可以充满思想与内涵。

海茵建筑与飞利浦照明的交流也让我们意识到,超高层建筑的绿色照明并不仅仅意味着光源、灯具的高效,还意味着控制系统的智能化以及对自然光的合理利用。建筑师与照明专家的共识在于,如何把自然光引入室内,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更好地结合自然光和人工光是照明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拓性的发展方向。在比利时公司PRONAILS总部的照明改造中,飞利浦与照明设计师一同,在每一个空间区域的LED吊灯处结合了名为ACTILUME的照明控制系统,使得自然光和人工光相结合,在保证适度照明的前提下,亦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能源。除此之外,他们还积极研发一种控制系统,通过感应室外自然光的变化,实现灯光与窗帘的联动,在不同时段为室内空间提供不同照度和色温的光环境。

上一篇:以勇敢为话题的材料作文:勇敢的心下一篇:金锣集团劳动合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