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复习题(共9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复习题 篇1
机电一体化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接口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环节的桥梁,它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传递。
2.关于机床精度,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填二个即可)等各项指标。
3.机械传动方案设计的原则是_____ _最短原则。
4.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顺序控制器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
5.接口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环节的桥梁,它的基本功能是_____ _、____________ 和传递。
6.导向支撑部件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和________ __运动部件按给定的运动要求和规定的运动方向运动。
7.如感应同步器定尺电压与励磁电压之间相位差为3.6°,节距2mm,则表明二者相对节距为零的位置移动了 mm。
8.对齿轮传动比进行合理分配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任填二个即可)
9.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的通电方式以AB-BC-CA-AB的顺序通电,叫,若以A-AB-B-BC-C-CA-A的方式通电叫。
10.莫尔条纹的移动与栅距之间的移动成_____ _关系,即光栅移动一个栅距,莫尔条纹也相应移动_____ _。
11.串行输入输出比并行慢,但传输线路_____ _,适合于_____ _传输。12.机电一体化系统对导轨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平稳,耐磨性好、温度变化影响小以及工艺性好等。
13.机械传动方案设计的原则是___________最短原则。
14.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的通电方式以AB-BC-CA-AB的顺序通电,叫 ___________,若以A-AB-B-BC-C-CA-A的方式通电叫___________。
15.莫尔条纹的移动与栅距之间的移动成___________关系,即光栅移动一个栅距,莫尔条纹也相应移动___________。
16.旋转变压器作为位置检测装置,其工作方式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7、如感应同步器定尺电压与励磁电压之间相位差为3.6°,节距2mm,则表明二者相对节距为零的位置移动了 mm。
18.有一台三相步进电动机,转子上有80个齿,三相六拍运行,则其步距角是______________。
19.中值滤波算法其实就是___________算法,一般对被测参数连续采用N次,N取值一般为______________。
20.光电耦合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步进电动机多相通电可以()A.减小步距角
B.增大步距角 C.提高电动机转速
D.往往能提高输出转矩
2、步进电机驱动控制采用加/减速方式,有利于()A.防止步进电机失步/越步 B.防止机床机械共振 C.改善步进电机低频特性 D.增大步进电机的步距角
3、光栅位移传感器是一种将机械位移活模拟量转变为数字脉冲的测量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
A、电流特性 B、电感原理 C、光电转换 D、电磁感应
4、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在采入计算机后往往要先进行数字滤波,采用()方法,可滤去缓慢变化的信号中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脉冲干扰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A、算术平均滤波 B、滑动平均滤波 C、低通滤波 D中值滤波
5、步进电动机的控制电流一般都较大,而且需要一定的顺序供给,所以需要(),以使得能按一定控制方式把脉冲分配给步进电机的各相,并且通过功放电路来驱动步进电动机。A、脉冲分配器 B、脉宽调制 C、脉冲计数 D、脉冲辨向
6、直流测速发电机输出的是与转速()A.成正比的交流电压 B.成反比的交流电压 C.成正比的直流电压
D.成反比的直流电压
7.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在采入计算机后往往要先进行数字滤波,采用()方法,可滤去缓慢变化的信号中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脉冲干扰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A、算术平均滤波 B、滑动平均滤波 C、低通滤波 D中值滤波
8.、步进电动机多相通电可以()A.减小步距角
B.增大步距角 C.提高电动机转速
D.往往能提高输出转矩
9、步进电机驱动控制采用加/减速方式,有利于()A.防止步进电机失步/越步 B.防止机床机械共振
C.改善步进电机低频特性 D.增大步进电机的步距角
10、在机电系统的控制输出接口中,多采用()实现电信号之间的隔离。A,光电耦合器 B,晶闸管 C,功率晶体管 D,场效应晶体管
三、判断题
1、双螺母式滚珠丝杠副在消除轴向间隙时的预紧力越大越好,以便保证无隙传动,提高传动精度。()
2、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除要求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3、柱面坐标机器人具有一个回转和两个平移自由度,其空间利用率较低,主要用于重物的2
装卸、搬运。()
4、对于中小型的闭环系统可考虑采用交直流伺服电动机,对于负载较大的闭环伺服系统可考虑选用伺服阀控制的液压马达。()()
5、对直流伺服电动机来说,其机械特性越硬越好。()
6、在不影响系统刚度的条件下,传动机构的质量和转动惯量应尽可能小。()
7、在使用模拟电路组成检测回路时,为了进行非线性补偿,通常采用与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相反的元件,通过硬件进行线性化处理。()
8、对于中小型的闭环系统可考虑采用交直流伺服电动机,对于负载较大的闭环伺服系统可考虑选用伺服阀控制的液压马达。()
9、在进行闭环伺服系统设计时,一般稳定性不成问题,仅考虑精度要求,并通过合理的结构参数匹配尽量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性。()
10、在接口电路设计中,应进行抗干扰设计。()
四、问答题
1.滚珠丝杠的内循环和外循环各有何优缺点?
2.步进电机的单电压供电方式与双电压供电方式有何区别? 3.简述光栅、磁栅、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和各自特点?
4、常见的数字滤波方法有哪些?
5、莫尔条纹的作用?
6、数字滤波的方法有哪些?
五、接口设计题
1、在一机电一体化产品中,8031通过串行口扩展74LS164控制6位LED显示器,试画出接口逻辑。
2.在一机电一体化产品中,采用8031作控制微机,要求通过其并行口8255扩展3位LED显示器,试画出接口逻辑。3、8031单片机通过p1口扩展4*4矩阵键盘,画出中断方式接口逻辑。
4.画出三相步进电机软件环形分配接口示意图。
六、说明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分析说明下图双螺母螺纹预紧方式原理
预拉方向调整垫片螺母A 螺母B预拉方向丝杠侧 4123
2.分析下图机器人手臂双片齿轮传动间隙调整原理 4 5 6 7
33.分析下图直流伺服电机的调节特性。
4、以机电一体化典型产品工业机器人为例,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手臂液压/电气动力装置肩部旋转偏转肘部伸长手腕机器人控制器手臂摆转俯仰转动4
机电一体化技术复习题 篇2
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联系与生俱来, 从电子技术产生开始就有。电子技术的发展时刻影响着机械技术的创新, 它们渐渐形成一中新兴技术即机电一体化。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标志着电子技术发展的高峰, 也大大的促进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使她有了明显进展, 使它的魅力凸显在人类的面前, 它的发展开始成为科技发展的焦点。在机械系统中采用电子技术, 机械系统通过接口以及软件与电子设计融合起来的技术被称为机电一体化。
技术和产品是机电一体化的两个主要层面。简单的叠加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不是机电一体化, 它是机械电子完美糅合的综合技术。机电一体化正是因此有别于机械电气化。机械电气化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取代机械电气化的发展后, 简单的取代和扩大的系统被智能化, 功能化所取代。机电接口技术作为机电一体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也随着设计实践的日趋丰富、设计理念的日趋成熟吸引了更多人力财力的投入和关注。
2 接口问题
2.1 机电一体化接口技术的内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电子、机械、计算机、控制理论等现代高新群体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先进技术。机电接口技术是机电一体化发展中的一门新兴技术, 它的主要内容是解决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接口问题。这门技术的研究能使系统中信息能量的交互, 技术的融合更有效的进行, 使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最优化设计。
2.2 机电接口的功能
机电接口作为联系条件, 在各要素之间传递和转换信息和能量, 并将机电一体化各组成技术的特性糅合。和计算机接口一样机电接口包括硬件和软件, 硬件的主要任务是在各要素之间或人与机电一体化系统之间建立连接, 通信、能量变送的物理通道。软件主要是提供系统信息交互、转换。调整的方法和过程, 协调和综合一体化组成技术, 使各要素集成融合, 以实现新的功能。
2.3 机电接口的分类
机械系统与微电子系统有着不同的技术与理论基础, 使它们在性质上差别很大, 如果缺少机电接口在各个要素之间对各个变量起到调剂、缓和、配对的作用, 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难以建立起来。因此, 机电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行电平转换和功率放大。计算机的, 而控制设备则可能是CMOS电平, 电平转换在这里就必须要进行;此外, 负载的大小决定着是否进行功率放大;抗干扰隔离。干扰信号太多会严重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因此在微机系统和控制设备中使用光电耦合器、脉冲变压器或继电器把它们隔离起来;进行数字/模拟转换或模拟/数字转换。微机系统只能进行数字量的处理, 而传感器检测到的大多是模拟量, 这样增加A/D与D/A转换电路到微机系统与被控过程系统之间成为必然为微机系统和被控对象的通信, 匹配扫除障碍, 使微机系统的控制更加顺利。
2.3.1 模拟信号输入接口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 被控过程的各个参数与状态都通过传感器和变送装置转化给微机系统的电信号。这些信号一般为连续的电信号即模拟信号。这些直接传送只能处理数字信号的计算机是无法完成的。为达到信息交互的目的, 只能采用能够将连续电信号解析成离散数字信号的模拟信号输入接口。
2.3.2 模拟信号输出接口
微机系统是根据输入设备采集到的反映被控对象工作状况的信息, 按照存储器中预先存储的程序, 选择相应的控制算法或是控制策略, 自动地进行信息处理和运算, 实时地向输出设备发出控制命令, 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但是直接控制生产过程的信号一般为模拟信号, 如交流变频器、直流电动机调速器等。计算机作为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代表产物, 它输出的控制命令不可能是模拟信号, 只有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通过接口转化为模拟信号才能够达到预定的控制目的。
(1) 输入通道接口
缓冲器、隔离电路、转换电路以及译码器等四大重要部分组成了输入通道接口。它的作用是将那些控制命令中的开关信号、逻辑电平信号以及一些系统设置离散数字信号传递给上机。数字输入通道 (DI) 在很多文献或是使用中被叫做开关信号输入通道, 就是因为这些电平各异的数字信号在系统中被作为开关信号来使用。两种逻辑状态1和0构成了数字信号的全部, 但是它的电平一般与微机的电平不尽相同。这就促使了数字输入通道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解决逻辑电平的差异不兼容以及降低噪声对执行过程的影响。
(2) 输出通道接口
数字输出通道接口 (DO) 的作用是将计算机通过选择相应的算法或策略进行运算处理过的数字信号传递给I/O设备, 然后传递给执行装置 (如接触器或LED指示灯) 。从本质上来说它是逻辑数字信号的输出通道。它主要是解决内外部公共地的隔离问题以及驱动开关的功率是否合适的问题。
3 人机接口
3.1 输入接口
3.1.1 拨盘输入接口
拨盘是工程中一种常见的输入设备,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使用的也较多。一般在系统参数较少, 比较简单时, 使用拨盘比较简单方便, 并且输入可以被保持。参数较多时, 最好使用其他设备。拨盘种类繁多, 十进制在人机接口方面使用最方便的是十进制输入、BCD码输出的BCD码拨盘。BCD码拨盘的输入方式是以BCD码形式输入, 它与控制微机的并行口或扩展口相连不需要其他任何部件, 可以很方便地直接相连。
3.1.2 键盘输入接口
键盘是一组键体开关, 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并能通过键体里的功能电路, 向计算机输入特定的编码, 一般为ASCⅡ码。常见的键盘有编码键盘:它是通过数字电路直接产生对应于按键的编码。编码键盘使用起来相当方便, 但是结构复杂, 成本高, 使用较少。非编码式键盘:一般它的键体是根据矩阵形式排列的, 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形成的矩阵进行不断的扫描不断获取按键的动作行为, 一旦有输入, 就会被输入送入主机, 通过分析查表, 得到数字编码, 传递给主机处理器。构造简单, 按键可以重新定义等优点使其使用相当广泛。
3.2 输出接口
由于发光二级管具有很多优点, 例如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以及性价比高, 因此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被作为典型的输出设备被广泛使用。LED显示器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LED段位显示器, 如7段LED数码管, 另一种是点阵式LED显示器。7段LED数码管机构原理都很简单, 它通过控制不同组合的二极管导通就可以显示出各种字符。点阵式LED由于能够显示复杂符号、字母以及表格等, 所以其应用比较广泛, 特别是作为大型LED显示屏和智能化仪器。
4 结语
微电子机械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但是由于各个要素性质不同, 工作条件以及工作方式的不同, 使它们之间必须有一个媒介, 这个媒介就是接口。只有通过接口的转换、调剂、协调, 机电系统各部分才能正常通信, 进行能量交换、变送, 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机电一体化接口正是扮演着联系条件这一重要角色。接口性能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否正常高速地运作, 所以机电一体化产品质量的好坏可以从接口的性能上来分析判断。
参考文献
[1]范.浅析机电类科技用语英汉翻译的语言特点[M].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4) :245, 247.[1]范.浅析机电类科技用语英汉翻译的语言特点[M].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4) :245, 247.
[2]茹长春.浅析煤矿机电管理[M].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2) :53, 56.[2]茹长春.浅析煤矿机电管理[M].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2) :53, 56.
机电一体化技术复习题 篇3
【关键词】机电接口技术;内涵;机电一体化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主要包括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机械技术等,所以,在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时候,必须对各种学科之间的特性展开研究,并且明确这些特性之间的物理关系,进行正确处理,有效分析各学科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耦合关系,确保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合理、可靠。此时,机电接口技术应运而生,是融合多种学科与技术的重要手段,在机电一体化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机电接口技术内涵与分类
(一)內涵
机电接口主要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机械装置与控制微机之间的接口,其是基于机电一体化而产生的。机电接口根据信息传输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信息采集接口、输出接口[1]。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传感器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设备,在输出信号的时候,一般采用模拟量方式进行检测,时刻掌握发电机转速,并且检测差动变压器位置。然而,在输出控制量的时候,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式,就是数字系统。
机电接口技术主要就是研究机电系统各项组成技术与子系统连接问题的综合技术,其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信息的交互与融合,在机电系统设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电接口主要是由硬件与软件共同构成,在机电系统运行中,与环境及操作者之间成立一种有效连接,在物理通道中展开信息与能量的输入、转换及传输。在信息转换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交互与调整,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协调与综合,保证各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
(二)分类
目前,机电接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智能接口、动力接口、机电接口、人机接口[2]。智能接口应用较为复杂,不同技术形式产生的信息形式也不同,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展开相应的改变。在各种信息转换与传输的过程中,智能接口可以确保不同技术与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系统。动力接口可以有效连接动力源与机电系统,之后给予机电系统相应的驱动动力。在机电系统中,动力类型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直流电、交流电、液压等,在系统中运用不同动力类型的时候,需要选用不同的接口形式,确保系统可以正常运行。机电接口的作用就是实现各种驱动系统的有效连接,并且将驱动信号转变成执行信号,在转变的过程中满足传感器运行要求。人机接口是机电系统与操作者之间存在的接口,通过这一接口,可以在操作者眼前呈现系统运行状态,并且有效监控系统运行,实现人性化操作目标。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及其发展趋势
(一)机电接口技术对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一些事物的要求也在明显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机械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在此形势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其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等,充分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技术要求。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初始发展中,只是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进行融合,接口十分简单、便捷[3]。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不再是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逐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系统内部接口也日益复杂。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成熟,然而,简单的技术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系统的运行需求,需要充分重视其复杂性研究。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其复杂性较强,如果只是单纯研究系统设计及其集成理论,根本无法充分实现系统的作用,为此,需要加深对机电接口技术的研究,在设计方面,加强对有关理论的融合,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全面实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向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其系统内部接口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确保接口技术与系统技术的有效融合,还要确保信息传输的顺畅。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机电一体化发展主要经历3个阶段。一是,在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人们尝试在机械工业中应用电子技术,进而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融合,初步产生机电一体化概念。二是,在20世纪80年代,机电一体化已经发展了30来年,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技术更加成熟,产品性能更加健全。三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微细加工技术、电子通信技术、光学技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逐渐融入发到了机电一体化当中,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成熟。我国机电一体化起步比较晚,现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机械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制造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促进了机械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系统化发展使机械系统更加开放,为多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与综合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在绿色生产概念下,机械绿色化也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重要手段[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对信息能量的不断融合,实现了各系统的不断交互,为机电系统设计优化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向网络化、智能化、模块化、绿色化、微型化等方向发展,在机械工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促进了机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浩彬.机电接口技术的内涵与机电一体化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4):89-89.
[2]景新疆.机电接口技术的内涵与机电一体化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3):805-805.
[3]王旻,许凯.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124-125.
《机电一体化》复习要点 篇4
一、考试形式:开卷
二、考试说明
1. 本课程综合性强,知识面广。考试的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总结所学的知识,同时清理自己在学习该时留下的空白部分,以便今后深入学习。
2. 考试题型除少量选择题外,主要以分析题为主,主要考核同学们知识的全面性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不必死记硬背。
3. 同学们在答题时,积极思考和分析,不要拘泥于在书本中找答案。
三、主要复习要点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组成技术,各自承担的功能。
2. 与普通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色和优势。
3. 数控系统的种类和特点。
4. 伺服电机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5. 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过程。
6. 机电系统中常用的结构材料及其特点。
7. 导轨的种类及其特点。
8. 机器人的特点及其应用。
9.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和处理。
10.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普通家用计算机的区别。
11.步进电机的结构、特点、应用、调速方法和控制原理。
12.执行元件的概念和用途。
13.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和用途。
14.能分析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明确各模块的用途。
15.明确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负担控制、信息存储、信号采集以及执行功能的典型器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习题汇总 篇5
2008-4-10 17:33:37
阅读1482次
第一章: 概论
1.关于机电一体化的涵义,虽然有多种解释,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什么? 2.机电一体化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重要的实质是什么?
3.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不能单独在机械领域内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机电—体化对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5.试列举20种常见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6.试分析CNC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要素,并与人体五大要素进行对比,指出各自的特点。
7.机电一体化产品各基本结构要素及所涉及的技术的发展方向。
8.机电一体化设计与传统设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9.试举例说明常见的、分别属于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和变异性设计的情况。
10.为什么产品功能越多,操作性越差?为何产品应向“傻瓜化”方向发展?
11.试结合产品的一般性设计原则,分析和理解按“有限寿命”设计产品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机械系统设计
1.机电一体化产品对机械系统的要求有哪些?
2.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由哪几部分机构组成,对各部分的要求是什么? 3.常用的传动机构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4.齿轮传动机构为何要消除齿侧间隙?
5.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对传动有何影响?采用什么方法消除它?
6.滚珠丝杠副的支承对传动有何影响?支承形式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7.试设计某数控机床工作台进给用滚珠丝杠副。己知平均工作载荷F=4000N,丝杠工作长度l=2m,平均转速=120r/min,每天开机6h,每年300个工作日,要求工作8年以上,丝杠材料为CrwMn钢,滚道硬度为58—62HRC,丝杠传动精度为±0.04mm。
8.导向机构的作用是什么?滑动导轨、滚动导轨各有何特点?
9.请根据以下条件选择汉江机床厂的HJG—D系列滚动直线导轨。作用在滑座上的载荷F=18000N,滑座数M=4,单向行程长度L=0.8m,每分钟往返次数为3,工作温度不超过120℃,工作速度为40m/min,工作时间要求10000h以上,滚道表面硬度取60HRC。
10.滚动直线导轨的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1.塑料导轨的特点是什么?常用的塑料导轨有哪些?如何使用? 第三章: 接口设计
1.试述机电—体化接口设计的重要性。
2.试述机电一体化产品接口的分类方法。
3.试述人机接口的作用和特点。
4.人机接口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哪几种?常用的输出设备有哪几种?
5.设计键盘输入程序时应考虑哪几项功能?
6.七段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动态工作方式和静态工作方式各具有什么优缺点?
7.在进行PP40打印机接口设计时,可否直接将STB连到WR上?为什么?
8.试述机电接口的作用和特点。
9.在机电接口的控制输出接口中,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有哪些?
10.在机电接口中,光电耦合器的作用是什么? 11.在机电接口中,常用的固态继电器的特点及应用特性如何?
12.在一机电一体化产品中,803l通过P1口扩展了一个4×4键盘,画出接口逻辑电路,井编写键处理子程序。
13.在一机电一体化产品中,采用8031做控制微机,要求通过其串行口扩展74LSl64,控制6位LED显示器,试画出接口逻辑,并编写相应程序,将片内RAM 30H一35H内容送显示。
第四章:检测系统设计
1.基本转换电路的功用是什么?
2.模拟式和数字式传感器信号检测系统的组成如何?
3.减小放大器噪声及提高放大器工作稳定性的一般措施有哪些?
4.在检测系统中,为何常对传感器信号进行调制?常用的调制方法有哪些? 5.什么是调制信号?什么是载波信号?什么是已调制信号?
6.什么是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各自的通频带如何?带宽如何确定? 7.提高滤波器的阶次会带来什么好处和问题? 8.什么是增量码信号?什么是细分?什么是辨向?
9.试设计一个可实现12细分的并联电阻链移相细分电路,计算各电阻值,画出电路图,并说明各细分脉冲出现的顺序。
10.试将两片74LS393互连起来,构成分频数为2、4、8、16、32、64、128、256的分频器。
11.模拟多路开关和采样保持电路的作用是什么?
12.何谓采样?怎样才能保证在采样过程中不丢失原信号中所包含的信息? 13.与模拟滤波器相比,数字滤波器的优点是什么?
第五章:伺服系统设计
1.试举出几个具有伺服系统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实例,分析其伺服系统的基本结构,指出其属于何种类型的伺服系统。
2.结合伺服系统对执行元件的基本要求,分析为何机电一体化伺服系统趋向于采用电气式执行元件。
3.某五相步进电动机,通电方式为AB—ABC—BC—BCD—CD—„,试计算其步距角。
4.试根据机械特性曲线,分析当负载转矩不变时,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调压调速过程。
5.采用单片机8031控制三相步进电动机,通电方式分别为双三拍和三相六拍,试设计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脉冲分配器,并指出各自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6.伺服系统中为何要进行惯量匹配计算?怎样实现惯量匹配?
7.试从结构、成本、稳定性和精度等方面,分析开环、闭环和半闭环控制的伺服系统的特点及适用场合。设计相应的系统时,都应注意哪些问题?
8.闭环伺服系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简化成低阶系统?这样简化将带来什么样的误差?简化的目的是什么?如采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分析,是否还有必要进行简化?
9.校正环节是否伺服系统本身所固有的?校正环节的作用是什么?
第六章:控制系统设计
1.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常规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控制系统有哪些分类方法及类型?各类控制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3.建立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场合如何? 4.微型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是什么?
5.为什么说大多数自动控制系统都是机电一体化系统?
6.7.8.设计快速无波纹系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9.串级控制系统与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在设计串级控制系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0.在选择控制装置中的微型机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11.在采用STD总线工控机构成控制装置时,各功能模板及插件应如何选择?
12.专用控制装置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软件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如何?
13.冗余结构有哪几种?各自原理如何?
14.常见的干扰及抗干扰措施有哪些?
15.为何印制电路板上的地线和电源线都做得很粗?
机电一体化技术复习题 篇6
考试科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三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直线光栅传感器属于()数字信号传感器。
A、增量码
B、绝对码
C、BCD码 D、格雷码
2、在控制感性负载器件的直流功率接口中,为了保护功率管需要接入保护()。A、电感
B、电阻
C、二极管 D、电容
3、为了消除A/D转换期间由于信号变化产生误差,需要采用()电路。A、放大
B、采样保持
C、模拟开关 D、分压
4、晶体管作为无触点开关,其导通电阻和开路电阻,依次应该()。A、前大后小
B、前大后大
C、前小后小 D、前小后大
5、设计键盘程序时要考虑()。
A、消抖功能和延时功能 B、单次响应和延时功能 C、单次响应功能和消抖功能
D、延时功能和批处理功能
6、过零比较器常用于对信号的()。
A、电平转换
B、整形
C、放大 D、阻抗匹配
7、有源滤波器比起无源滤波器,带负载能力依次()。
A、前强后弱
B、前弱后强
C、前弱后弱 D、前强后强
8、按信息传递方向分有两种接口,它们是()。
A、机械接口和物理接口 B、人机接口和机电接口 C、无源接口和有源接口
D、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
9、A/D转换器的转换速度依据对信号的()频率确定。A、传送
B、变换
C、采样 D、放大
10、在计测系统中如果需要滤除信号中的高频干扰应该使用()。A、低通滤波器
B、比较电路
C、微分电路 D、高通滤波器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在机电接口的功率接口中常用的驱动元件有()。A、功率晶体管 B、晶闸管 C、功率场效应管 D、固态继电器
2、以下哪些是数字滤波算法()。
A、算术平均滤波 B、RC高通滤波 C、RC低通滤波 D、滑动平均滤波
3、传感器的非线性补偿采用的软件方式包括()。
A、定时法 B、计数法 C、计算法 D、查表法
4、光电编码盘在系统中一般用于测量()。
A、电机转角
B、电机电流
C、电机温升 D、电机转速
5、滤波器的主要参数有()。
A、截至频率 B、线性度 C、品质因素 D、带宽
三、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你认为对的打“√”,错的“×”,不需要改错。)
1、软件消抖法是指在键盘识别过程中采用触发器。()
2、SSR是固态继电器的英文缩写。()
3、采用增益补偿措施可以减少增益变动带来的误差。()
4、相敏检波电路是信号调制电路。()
5、计算机对外部状态采集方式可有两种,一种是查询方式,另一种是中断方式。()
四、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增益误差补偿又称为
,采用软件方法对系统增益漂移进行补偿,其原理和数字调零方法类似。
2、D/A转换器中的数据锁存器可用来实现多路数字信号
转换。
3、拨码盘的A端接高电平时,数据输出为与拨码盘位置相对应的 码。
4、多位 LED数码管的显示控制方式有静态显示和。
5、在信号采集系统中采用
能使得单个A/D转换器进行多路信号转换。
6、中值滤波是
的一种。
7、对矩阵式键盘的逐行逐列查询方式称作
法。
8、表达滤波器对通频带以外的频率成分的衰减能力的参数是。
9、某光栅传感器输出两路相位相差90度的A、B两路脉冲,利用该两脉冲的边沿可得到栅距 的 细分信号。
10、机电一体化对检测系统在性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是
、灵敏度和分辨率高;线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静、动态特性好。
五、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在什么情况下要对增量式脉冲传感器的信号进行细分?
2、请画出模拟量检测系统的构成。
3、一般采用什么方法使得按键单次响应?
4、在键盘输入接口和数码显示接口中为了节省CPU时间应采用哪种管理方法?为什么?
5、列举几种传感器基本转换电路。
6、五大结构要素之间有几种接口?是什么接口?
六、简单应用题(本题共2题,共15分)
1、一计测系统对一压力值进行检测,压力值的范围为0---200MPa,当输入0MPa时,获得的采样转换值为(以十进制表示)0.5,当输入200 MPa时,获得的采样转换值为(以十进制表示)9.5。1)计算系统的灵敏度(每单位压力的采样转换值)。2)当采样转换值为5时,计算压力值。(8分)
2、设计4X4矩阵式键盘的接口。说明键值如何产生。(7分)
七、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系统需要测量输出轴的转速,在输出轴上已经装有均布120个凸齿金属齿盘。
1)选择传感器,并说明测量原理;2)给出算法实现测量每分钟转数;3)画出计算机测量的接口路径图。
2、在一交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中,采用计算机通过变频器对电机进行调速,变频器的输入控制信号为0—5V的模拟信号,对应的输出频率为0—50Hz,电机转速为每分钟0—1500转。1)进行控制输出接口设计;2)如输出转速要求1200转,微机输出的数字量应为多少?(采用MCS51 系列单片机作微控制器,DAC0832 作D/A转换器)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C
3、B
4、D
5、C
6、B
7、A
8、D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CD
2、AD
3、CD
4、AD
5、ACD
三、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
2、√
3、√
4、×
5、√
四、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校准
2、同时
3、BCD
4、动态显示
5、多路模拟开关
6、数字滤波
7、动态扫描
8、倍频程选择性
9、四
10、精度
五、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在检测直线位移和转角时采用增量式传感器如直线光栅和光电编码盘,传感器的分辨率是以脉冲当量表示即一个输出脉冲所代表的位移量或转角,为了达到要求的测量精度,脉冲当量应该足够小,即当传感器的脉冲当量和所允许的测量误差相比不足够小时就需要对传感器信号进行细分。
2、模拟量检测系统的构成:
*传感器信号调理信号预处理A/D计算机
3、使得按键单次响应,一般采用等待按键释放后再对键进行处理的方法。
4、在键盘输入接口和数码显示接口中为了节省CPU时间应该采用中断管理方法。采用中断方式定时读取键盘和输出显示,其余时间CPU可处理其它功能。
5、传感器基本转换电路有分压电路、差动电路、非差动桥式电路和调制电路等。
6、五大结构要素之间有三种接口。它们是机械接口、信息接口和物理接口。
六、简单应用题(本题共2题,共15分)
9.50.50.045/MPa(4分)
1、解:(1)灵敏度=200(2)压力值=(5-0.5)/0.045=100MPa(4分)
2、解:原理图(4分)
键值产生办法:1)列首号加行号;2)顺序计数法,计数值即为键值。(3分)
以上方法只须回答一种
七、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解:(1)由于金属齿盘,可选择磁阻式传感器,磁阻是传感器是在一永磁铁上绕制一线圈,当齿盘转动切割磁力线造成回路磁阻变化使线圈产生感应电势,当磁盘转动一周输出120个脉冲。
+U_(3分)
注:采用光电传感器也可,关键是输出120个脉冲
(2)设f脉冲频率,n=每分钟转速
n60f0.5f 120f——齿盘为单齿时每秒钟脉冲个数 120测量方法:对传感器信号计数0.5秒,计数值即为n(4分)
(3)接口路径(3分)
计算机计数器传感器放大整形电平转换
2、解:
(1)根据变频器的要求,需要0—5V模拟电压。因此需要采用D/A转换器将计算机的输出数据转换为0-5V模拟量。(5分)
8计算机地址D/A转换器电压变换变频器控制线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浅析 篇7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 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 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也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合, 它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机电产品相比, 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下述优越性。
(一) 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
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在工作过程中, 遇到过载、过压、过流、短路等电力故障时, 能自动采取保护措施, 避免和减少人身和设备事故, 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二) 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
机电一体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 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 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从而实现最佳操作, 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和产品的合格率。
(三) 使用性能改善。
机电一体化产品普遍采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 操作按钮和手柄数量显著减少, 使得操作大大简化并且方便、简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工作过程根据预设的程序逐步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实现, 系统可重复实现全部动作。
(四) 具有复合功能并且适用面广。
机电一体化产品跳出了机电产品的单技术和单功能限制, 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 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 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 满足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
(五) 调整和维护方便。
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安装调试时, 可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来实现工作方式的改变, 以适应不同用户对象的需要以及现场参数变化的需要。这些控制程序可通过多种手段输入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控制系统中, 而不需要改变产品中的任何部件或零件。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涉及到工业生产过程的所有领域, 因此,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 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按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 可以将其分成下述几类。
(1) 数控机械类。主要产品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发动机控制系统以及全自动洗衣机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机械装置。
(2) 电子设备类。主要产品包括电火花加工机床、线切割机、超声波加工机以及激光测量仪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电子装置。
(3) 机电结合类。主要产品包括自动探伤机、形状自动识别装置、CT扫描诊断机以及自动售货机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电子装置和机械装置的有机结合。
(4) 电液伺服类。主要产品为机电液一体化的伺服装置, 如电子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液压驱动的机械装置, 控制机构是接受电信号的液压伺服阀。
(5) 信息控制类。主要产品包括传真机、磁盘存储器、磁带录像机、录音机、复印机等。这类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执行机构的动作由所接收的信息类信号来控制。除此之外, 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机电技术的结合程度分为功能附加型、功能替代型和机电融合型三类。
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及特点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是通过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协调和综合来共同实现的。从其结构来看, 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和多功能的特性, 而实现这种多功能一般需要机电一体化产品具备五种内部功能。
(一) 机械系统。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系统包括机身、框架、机械传动和联接等机械部分。这部分是实现产品功能的基础, 因此对机械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在结构、材料、工艺加工及几何尺寸等方面满足机电一体化产品高效、多功能、可靠、节能和小型轻量等要求。
(二) 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 去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动力系统包括电、液、气等动力源。机电一体化产品以电能利用为主, 包括电源、电动机及驱动电路等。
(三) 传感与检测系统。
传感器的作用是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 同时利用检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 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传感与检测系统的功能一般由测量仪器或仪表来实现, 对其要求是体积小、便于安装与联接、检测精度高、抗干扰等。
(四) 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
根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接收传感与检测系统反馈的信息, 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运算和决策, 以对产品的运行施以按照要求的控制, 实现控制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中, 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以及相应的接口所组成。
(五) 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 实现产品的主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执行机构一般是运动部件, 常采用机械、电液、气动等机构。执行机构因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和作业对象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执行机构是实现产品目的功能的直接执行者, 其性能好坏决定着整个产品的性能, 因而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五个组成部分在工作时相互协调, 共同完成所规定的目的功能。在结构上, 各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接口及其相应的软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构成一个内部匹配合理、外部效能最佳的完整产品。
摘要: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是通过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协调和综合来共同实现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及应用 篇8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TM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b)-0061-01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为第一个阶段,在当时,人们开始将电子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机械产品的加工和生产当中,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更是极大的促进了电子技术与机械产品间的结合,这些在战争期间的科研成果在战后逐步转为民用,为促进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当时的电子技术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为第二个阶段,在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就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普及则为其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为第三个阶段,在这一时期,微细加工技术和通讯技术开始初步应用于机电一体化当中,并催生了微、机、电一体化等新的分支,而机电一体化理论体系的建立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也已经进入了深层阶段。另外,光纤技术、神经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进步也为其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使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成为了具有独立体系的新兴学科。
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2.1 数控机床
(1)高速化。
由于受到高速加工技术不断普及的影响,机床各项功能的速度得到了大幅增加,其中,车床的主轴转速由以往的3000~4000r/min提高到现在的8000~10000r/min;加工中心和铣床的主轴转速由以往的4000~8000r/min提高到现在的12000~40000r/min;机床的移动速度由过去的10~20m/min提高到现在的48~120m/min。在速度速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运动部件启动的加速度也由过去的0.5g提高到现在的1.5g~15g。
(2)高精度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生产的普通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逐渐由过去的0.01 ~0.02mm提高到现在的0.008mm;亚微米级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提高到了0.0005mm左右;纳米级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提高到了0.005~0.01μm。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最小分辨率达到0.000001mm的数控机床也已经问世。
另外,数控机床中两轴以上的插补技术也日渐成熟,纳米级插补技术的出现更使得两轴联动出的圆弧可以达到1u的圆度,并且在插补前还会进行程序预读,不仅能够大幅提升插补质量,还衍生出了自动进行拐角处理的功能。
(3)复合加工。
各类具有复合加工功能的机床大量出现,例如通过5轴5聯动的方式加工各类异型零件的机床,通过5轴5面进行复合加工的机床。另外,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机床,例如串并联绞链机床和6轴虚拟轴机床等,它们通过采用特殊的机械结构和计算公式的方式来加工各类非常规性零件。
(4)联网管理。
联网功能已经成为现代化生产对于数控机床的基本要求,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也能方便企业对其进行合理化、最佳化运用,是目前数控机床发展的一个潮流。
2.2 DCS
分布式控制系统简称DCS,它不仅能够控制生产过程,还能在线完成生产计划的统计管理、生产过程的实时调度以及生产过程的优化,是一种管、控、测一体化的综合型系统。由于其采用了集中监视、分散控制的工作方式,因此系统的局部故障不会对其他部分造成影响,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目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2.3 交流互动技术
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对于生产的矢量控制成为了可能,而交流调速系统的性能通过近些年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远远超过了直流调速的水平,所以交流传动系统在钢铁工业中一经应用就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它也因此开始取代直流传动成为电气传动技术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 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1)加强对光学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一般是由传感器、能源、信息处理系统、机械主体等部件组成,光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这些部件的精确度和抗干扰性大幅提高,因此实现光、机、电一体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向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要求机电一体化的控制和执行系统具有足够的“冗余度”以及更强的灵活性,以便更好的应付生产中的突发事件,这就是受到广泛关注的“自律分配系统”。该系统各个部分是相互独立的,子系统既为总系统服务,又有一定的“自律性”,使整个系统不会因为一两个子系统的故障而瘫痪,因而能够在不影响总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实现所选行动的可变性,这就在增强系统灵活性的同时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
(3)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软件及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年新生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全息”特征以及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相信随着人们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要求的逐渐提升,这种特征会保持下去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
(4)向仿生方向发展。
现在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大多在工作状态下十分稳定,而当处于静态时时则不够稳定,这与生物的大脑十分相似:当大脑工作时,生物的生命力十分旺盛;而当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会“死亡”。由此可见,随着机电一体化产品逐渐向仿生方向发展,它对于系统信息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则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5)微型、集成化方向发展。
国外的研究者利用半导体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成功制造出了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如果这一成果能够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那么机电一体化设备就不需要再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部分,从而真正实现传感器、处理器、执行结构间的结合,设备体积也会因此大幅减小,微型、集成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前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4 结语
在进入21世纪之后,产品的制造模式逐渐由固定组织的模式向敏捷制造加工的方向转变、由顺序加工的方式向并行加工的方向转变、由坚持质量第一向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转变,企业的管理也从以往的金字塔式管理转为网格式管理,“人”逐渐代替“技术”成为生产中的首要因素,这些都说明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在本世界获得更普遍的应用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时代赋予的机遇面前,各企业单位及研究部门应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投入和研究力度,真抓实干、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袁中凡.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5.
[2]蒋瑾瑾、任传胜.交流调速系统应用[M].北京:水力水电出版社,2010.3.
[3]陈志彪.浅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及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104.
机电技术员复习题 篇9
一、填空(每空分,共分)
1、机电技术员是机电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第一责任者。
2、机电技术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并依法经过培训。
3、技术员要深入现场,对生产工艺和职工规范操作进行技术指导。
4、安全生产法:是指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依据宪法制定的安全生产规范的总称。
5、保证每项工程开工前规程、措施齐全,坚持一工程、一规程、一措施。
5、编制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要内容齐全、符合现场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并负责报批、传达、贯彻、监督执行。
6、编制的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要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变化、上级有关规定及时修改补充完善。
7、负责单位职工的岗前培训,从业人员考试合格后方可安排上岗操作。
8、安全教育培训是灌输煤矿安全生产理念、培育安全生产精神、传授安全生产技术技能、提高企业生产队伍素质的有效形式。
9、要按照技术标准对设备进行质量标准化管理。
10、对机电运输系统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落实整改措施。
11、协助行政领导组织好本单位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12、技术员有权拒检某些严重违反技术要求,不负责任的行为和安排,并坚持正确意见。
13、技术员要组织好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方面的方法和经验,学习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和新经验。
14、做好对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现场设备使用和维护中发现的有价值方法、资料要及时记录整理归档。
15、指导、监督设备操作人员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履行维护保养
职责、合理使用和正确操作设备,及时掌握运行中设备的状态。
16、结合实际情况编制设备维护和检修规程,巡回点检制和岗位责任制。
17、在编制的有关规程、措施中出现明显的技术失误,技术员负直接责任。
18、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每一移动式和手持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
19、过负荷是指流过电气设备和电缆的实际电流超过其额定电流和允许过负荷时间。20、造成短路的主要原因是绝缘受到破坏,因而应加强对电气设备和电缆绝缘的维护及检查,并设置短路保护装置。
21、发现或得知作业地点风量、温度以及有害气体不符合标准及规定要求,但未及时采取相关措施的,技术员负直接责任。
22、在事故调查处理、各级组织的安全检查(监察)、安全审查中,技术员或授意相关人员故意弄虚作假、隐瞒真相的,主管技术员负直接责任。
二、问答题
1、技术员严格杜绝的行为有哪些?
(1)违章指挥工人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2)对工人屡次违章作业熟视无睹,不加制止的;
(3)对重大事故预兆或者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的;
(4)拒不执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煤矿安全监察人员的安全监察指令的。
2、如何学习借鉴已有的安全技术措施 要结合现场实际,对原措施要进行取舍和补充完善。编制措施前一般要亲自到现场,仔细观察和分析,对一时要求紧急的安全技术措施,确因条件限制,不能到现场的,要问清安排写措施的人员现场情况,特别是施工的一些关键问题,必须了解清楚,并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3、跑现场下井看哪些东西?(1)看几大系统存在何问题
排水系统:沿途各排水点水泵是否正常、排水管路有无跑水、漏水现象?
供电系统:电缆、开关等有无埋压、挤等。
运输系统:沿途轨道能否满足运输要求?
绞车、信号及安全设施是否完好?
运煤系统:运输机、皮带等是否完好?
对存在的问题,一要自己仔细观察,二要询问机电维护员、现场操作工。(2)隐患排查与整改。
这是因为隐患与事故密切相关,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隐患列为重大隐患,要重点治理。其它隐患列为一般隐患,一般隐患是动态的,暂时影响较小,但是,如果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开采有瓦斯、煤尘、水患、自然发火和顶板问题的自然隐患矿井,这些隐患将伴随矿井开采的始终。
4、如何跟班?(1)、要有高度责任心,按矿和区队要求完成跟班工作,对现场存在的隐患特别是重大隐患,要求当班班长组织整改,对现场职工的违章行为要坚决制止。
(2)、同跑现场一样察看几大系统和存在问题。(3)、要坚守岗位,要与职工同上下井,要盯在现场,不要找地方休息,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4)、观察班长如何分工和安排工作。(5)、对各工种进行写实(操作方法、工时利用),一方面这为你编写规程措施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对每工种工作量及操作程序有第一手资料,为今后安排工作时,做到心中有数。
5、过负荷原因有哪些?
一是电气设备和电缆的容量选择过小,致使正常工作时负荷电流超过了额定电流;
二是对生产机械的误操作,连续点动起动,就会在起动电流的连续冲击下引起电动机过热,甚至烧毁。
三是设备过载运行。
6、造成断相原因有那些? 熔断器有一相熔断;电缆与电动机或开关的接线端子连接不牢而松动脱落;电缆芯线一相断线;电动机定子绕组与接线端子连接不牢而脱落等。
7、井下低压电网短路电流计算要求
1)计算最大的三相短路电流值,以校验开关设备等的分断能力。此时,短路点应选择在开关设备等负荷侧的端子上,并按最大运行方式计算。
2)计算最小的两相短路电流值,以校验短路保护装置的灵敏度。此时,短路点应选择在保护范围的末端,并按最小运行方式计算。
8、电磁启动器中电子保护器的过流保护整定原则:
1)IZ
≤
Ie
当运行中电流超过IZ 时,即视为过载,电子保护器延时动作;运行中电流达到IZ值的8倍及以上时,即视为短路,电子保护器瞬时动作。Ie电动机的额定电流.A。2)
Id(2)——被保护范围末端的最小两相短路电流,A;
Iz——电子保护器的过流整定值,A;
Ie——电动机的额定电流.A;
8Iz——电子保护器短路保护动作值;
1.2——保护装置的可靠动作系数。
9、假若短路电流校验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取那些措施:(1)加大干线或支线电缆截面。(2)设法减少电缆线路的长度。(3)换用大容量变压器。
(4)对有分支的供电线路可增设分段保护开关。
10、漏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及检修要求。
1)值班电工每天应对漏电继电器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试验。
2)每月至少要对漏电继电器进行一次详细的检查和修理,至少做一次远方人工漏电跳验。3)要做好漏电试验记录。
11、接地保护与漏电保护区别。
漏电保护的侧重点是故障发生后的跳闸时间,一旦发生漏电或人身触电.应尽快切断电源,将故障存在的时间减少到最短。井下保护接地的侧重点,在于限制裸露漏电电流和人身触电电流的大小,最大限度地降低严重程度。两种保护在煤矿井下低压电网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对保证井下低压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12、接地装置的检查要求。
(1)凡有值班人员的机电硐室和有专职司机的电气设备,交接班时必须由值班人员和专职司机对保护接地进行一次表面检查。
(2)其它设备的保护接地,则由维修人员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表面检查。
(3)每年至少要将主接地极和局部接地极从水仓或水沟中提出来详细检查一次。主接地极应是一个检查、一个工作,不能同时提出,以免影响安全。如矿井水含酸性较大时,应适应增加检查次数。
13、刮板输送机软启动方式有哪几种?
普通液力耦合器、双速电机启动、TTT启动、调频调压启动、CST启动、SRD启动。
【机电一体化技术复习题】推荐阅读:
机电一体化技术企业05-10
机电一体化接口技术06-26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10-26
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什么12-13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09-2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11-07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08-20
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08-30
机电一体化技术求职简历表格11-02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调研分析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