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蚂蚁的幸福到时代的主宰散文

2024-10-18

从蚂蚁的幸福到时代的主宰散文(共8篇)

从蚂蚁的幸福到时代的主宰散文 篇1

从营销到幸福散文

我是一个走路总喜欢靠边的人,说话也总是习惯等别人说完了之后才开口,而且特别注意自己的说话时间。在相对正规一点的场合,如果是坐着,我一般把手机放在自己面前,只有一个作用就是控制时间。因为我清楚,这个世界想用语言打动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在说,别人之所以还在听,仅仅是因为别人给你面子或给社会基本规则的面子,而绝非是你有什么过人的演说才能,而像李燕杰或曲啸之类的职业演讲家毕竟是少之又少的。可即便在感动于他们精彩的演说之后,三两天过后,发现生活照旧、岁月依然,精彩的语言不过是一时的欺骗或鼓动。

我知道,未必所有人都知道或认同。一个亲身的例子,保险公司有一大批能说会道的推销员,当然是基层的推销员,他们走家串户,用尽各种表达方式来宣传保险的好处,而且对象多半是熟人和朋友,面子上抹不开,最后权当把钱打了水漂也来买份什么什么的保险,让推销员心满意足地载誉而归。——也有人觉得他们的确辛苦,不出手都有点不好意思。我是个特例,我只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所有的语言都改变不了我的观点”——当然仅针对推销员。

很多公司在看到了游说的好处之后,便更加信奉语言的功效,便加大了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了。于是,每天早晨,店面门口,站着一批人穿着一样的制服,前面站着一个人,在前面进行绘声绘色的培训,大抵内容是怎样待人和气,揣测别人的心理,在别人举棋不定时怎样一击奏效。我曾经很认真地在边上听过一回,还是有一点针对性的,估计如果按此方式进行的话没准真的会打动人。

人们把这种方式叫做营销的一种,我自然不懂营销这们高深的学问。可我的感触是与其说是营销不如说怎样尽快地把别人的口袋套进自己的口袋,营销不过是在掏别人口袋的目的下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方法的总和。这门学问的最高境界不过是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坏的说成好的,把旧的说成新的,把死的说成活的,一句话不过是把自己的意志让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演变成别人的意志。

内容与形式,到底哪个重要,我不懂。是心平气和地提供对方货真价实的东西重要,还是口若悬河地让买主心有余悸更好一点。

我还真见过成功的例子,一个极其精明的生意人,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可以作为别人的营销老师的`,突然相信了传销,于是居家带口地来到了南方,一下子就是几个月,天天听大师们的演说,怦然心动,买回了价值不菲的什么保健品,一个个地推销,如意算盘打得稀里哗啦,原先准备着这一遭下来就可以翻身的,可回来之后竟然没有人买,只能一面懊恼一面慨叹识货的人非常之少,很少的时候会感觉到是自己上了贼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极其崇拜的大师们就成功了。

同样的版本,生意人还说,全是弱智,如果按照我的方式去进行的话,挣钱的速度比買彩票都厉害——是比買彩票厉害,因为每次大奖的背后都有一群倒霉蛋。

直到有一天,政府宣布了传销是违法的,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违法啊,不见得,人家说的可都有道理啊。

一个伟人曾说过,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为真理。现在,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谎言重复几十次就已经是真理了,而且还培养了一批明知是谎言却乐意继续鼓吹谎言的吹鼓手。而且在继续鼓吹谎言之后竟有一种自己都不曾察觉的快感,潜台词是我上当了,你也好不到哪儿去。说起来有点恐怖,乍一听怎么都不太相信,不至于吧,我们有那么坏吗?

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依据的,民间流行两句话,你让我下河,你也得赤脚。第二句是,临死我都得拉个垫背的。这两句话很有市场,甚至我们喜欢把这样的气势当作有血性,有魅力的体现,其实,这正是人性的弱点所在,你都下河了,你应该告诉别人怎样避免下河,你都再见了,你应当让别人活得更好才对,非要看到别人比你倒霉你才乐意——什么逻辑。

当然战争除外,战争的目的就是让对方减少作战的基数,与一方是否下河无关,也就是说,你下河他得赤脚,你不下河他也得赤脚。

稍微发散了一点,表达的也不够明晰。我只是在寻思,很多事情原本很简单,可却越来越复杂,比如买东西,把成本价一算,合理的利润一加,该多少钱就多少钱,或者稍微给一点弹性,不就行了吗。

显然,我的想法只能说明我刚刚从树上才下来。实际上的情况是,我和孩子他妈买东西时,几乎都是要争辩的,最后大都高兴而去,扫兴而归。我拿到就是,然后付钱,她总是还价,还价成功之后还自鸣得意。我不耐烦,可东西买回来之后,经别人一点评,她也好象没占到便宜,我又开始暗自庆幸,数落她完全自作聪明,然后自然抬杠。反复几次之后,输家自然是我,只能开溜或不言不语或夸张地讴歌她的精明干练。

不过现在买东西确实不易,眼花缭乱,让你完全丧失辨别能力,大街上,到处站着发传单的小丫头,卖老鼠药的专用喇叭铺天盖地地叫嚣,商店门口打着各式各样的活动方案,酒店里的服务员就差向你磕头了,别说,在娱乐场所还真有磕头的——我一直不明白,人家向你磕头,你一两肉未长,你乐呵个屁,可人家丢失的可是尊严,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有什么意思,只能说明你是癔病患者,癔病的症结在于做梦的时候还能混个皇帝做,只有见到皇帝才下跪的。他们如此作为的结果让你觉着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掏钱,你就赚了,心里也舒坦了。可同样经商的熟人很轻描淡写地说,他每天都做活动,买东西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他还告诉我,你前脚走,他后脚就骂你是个傻瓜蛋。

所以最厉害的还是房地产商,人家不要高音喇叭,也不会磕头——他们高傲的头颅是中国商业繁荣的标尺,地还未动,钱都上手了,老百姓花了前辈子的积蓄,掏空了后半辈子的生活,买了套简易的房子还骄傲地对别人宣称自己是有房一族,投资英明,然后幸灾乐祸地期盼涨价,幸灾乐祸地期盼着别人比自己更加倒霉。

大米涨了二毛,生姜长了一块,我们抱怨着物价太高,冒出什么将你军、算你狠的经典语录。可一家人一个月不吃不喝买不到一平米的房子,却反复喊着房价不高——尤其是那些卖过房子的。

也不是我有什么情绪,我买房子好几年了,可别人问我这个问题时,我小声小气地说,那是赊的,按揭贷款不就是赊账吗?别人看到房价上涨时告诉我,你买的太划来啦,我还是小声小气地说,房子只有一天比一天旧,怎么能升值,我要有那么个三五套,然后变现的话,那才叫划来,问题是真到我能买起第二套房子时,我们所有人都要用的小方盒子肯定又要暴涨了。

为什么是这样,亚当斯密说经济上有只看不见的手,现在看见了,这只手就是以房地产商为轴心、加上一帮敲锣打鼓的什么什么构成的一个利益集团,他们合伙用这只看得见的大手掏空了贫下中农干瘪的口袋,换来含金量并不太高的繁荣。含金量不高体现在生活在高楼大厦里的人不见得就拥有多么高的幸福指数。

而生活的延续会出现更多更大的手,这些手很有可能会一步步地蚕食我们所谓的幸福。

今天,你幸福吗?《老大的幸福》告诉我们,嘴里喊几声“我乐、我美”那就幸福了,那样的话,还不如说,你永远沉浸在梦乡里最为幸福,可永远沉浸在梦乡里的话,你就没有啦!所以,还是要面对,还是要思考解决的办法。

不能怪范伟,人家一片好心,就像你生了阑尾炎,让你吃片止痛片,虽然不能断根,至少可以减少一点疼痛。

从蚂蚁的幸福到时代的主宰散文 篇2

一、“情感天下”:特色化运营

江苏卫视在品牌战略的初始阶段, 决定以“特色化运营”作为突破口, 以求在受众心中获取一个专属的独特位置。

2004年, 江苏卫视通过内外部深入调研分析, 确立了“情感特色”品牌定位。这让江苏卫视在当时省级卫视的定位混战中突出重围, 频道逐步实现“价值回归”, 排名从原来的落后位置大幅往前提升。

以2007年为新起点, 江苏卫视高举“情感”品牌, 开始了新一轮的崛起。

(一) 机制改革:建立频道制

2007年, 江苏卫视变身为频道制的机制改革, 为频道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频道制改革后, 频道内部建立起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各个部门, 彻底打通了节目生产、节目采购、广告营销、覆盖推广等各个环节。一方面整合了全频道资源, 另一方面面对变幻的市场能够实时做出反应, 大大提高了市场反应速度。这为江苏卫视全面参与全国市场竞争奠定了体制基础。

(二) 内容运营:找准“情感”爆破口

节目内容是频道品牌最重要的载体。要彰显出频道的“情感特色”定位, 在节目内容上必须寻找到爆破口, 通过推出“杀手级产品”获得无可撼动的竞争优势。

1.《人间》:引领“情感潮流”

2007年3月5日, 江苏卫视正式推出“中国第一个事件类栏目”《人间》, 在周一至周五的晚间播出。

《人间》一经推出, 马上跃居同时段省级卫视收视第一, 并且全年收视居高不下, 支撑起江苏卫视的高位收视平台。《人间》之后, 市场上出现了多个效仿者和追随者, 一股“情感潮流”席卷中国荧屏。

《人间》的成功, 首先是敏锐把握住了受众的需求。在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 老百姓心中有着强烈的情感需求, 《人间》满足了这一长期被忽略的巨大需求;其次, 是整合的结果。《人间》之前, 江苏卫视同时段播出的是一周七档栏目组成的栏目群《情感地带》。《人间》把这个分散的栏目群加以整合, 释放出了巨大的市场能量;最关键的, 是创新的结果。“正在发生的事件, 共同经历的情感”, 作为一档全新的事件类栏目, 《人间》讲述的是正在发生的事件, 现场感强烈, 完全跳出了故事与故事之间的竞争, 重新定义了“情感节目”的形式和内涵。

2.《名师高徒》、《绝对唱响》:综艺“双响炮”

《人间》作为常规节目, 为频道赢得了稳定的中老年主流收视群。为了扩大“情感”品牌的辐射面, 吸引青少年收视群体, 江苏卫视将大型综艺活动作为一个新的内容爆破口。

2007年是“选秀”节目泛滥的一年。面对这种局面, 江苏卫视独辟蹊径, 推出了两档差异化的情感类大型综艺活动:以“师徒秀”为主打的《名师高徒》和以“配对秀”为主打的《绝对唱响》。《名师高徒》和《绝对唱响》相互呼应, 季编播出, 收视均位列同时段第一。《名师高徒》还成功实现了向海外输出节目模式。

3. 情感剧场:打造优质剧场品牌

电视剧是省级卫视的收视基础。江苏卫视努力塑造贴合频道定位的“情感剧场”品牌:内容是基础, 采取精品策略;特色是卖点, 以情感大戏为主体;同时在编排和宣传上加以配合。“情感剧场”全年35城市收视率排名省级卫视第二位。

(三) 覆盖渠道:快速扩张

打通覆盖渠道是卫视竞争的先决条件。江苏卫视要参与全国竞争, 必须占有全国覆盖。而2006年江苏卫视全国覆盖人口只有5.5亿。为扭转这一局面, 为频道在全国竞争中争取优势地位, 江苏卫视采取了“快速扩张”策略, 2007年全国覆盖人口达到6.69亿, 新增1.1亿, 具备了全国竞争的市场基础。

(四) 宣传推广:搭建基础宣传网络

要扩大“情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需要强有力的宣传推广支撑, 将自己作为“话题源”通过各类媒介源源不断地传播出去。江苏卫视在宣传推广上从零起步, 为主打节目、项目和电视剧服务, 以此为核心, 与重点媒体建立联系为基础, 江苏卫视构建起自己的宣传网络, 关注度稳步提升。

(五) 广告经营:引入潜在新客户

作为一个快速成长型的新兴频道, 要将品牌价值“变现”, 需要大量潜在新客户的认同来扩大经营规模。江苏卫视通过建立行业分工制度, 制定系统的沟通推广计划, 最终获得大量新客户的价值认同, 其中很多成为了江苏卫视长期的合作伙伴。

通过在机制、内容、覆盖、宣传、经营五大方面整体改革创新, “江苏卫视情感天下”的品牌影响力快速扩张, 收视崛升至全国省级卫视晚间黄金档第二位, 广告经营收入也排名前列, 江苏卫视开始迈入省级卫视第一阵营。

二、“情感世界”:频道化运营

2007年江苏卫视的崛起, 更多采取单点突破、局部突破的策略, 将“情感特色”的某一个点加以充分放大。2008年、2009年, 以品牌口号从“情感天下”升级到“情感世界”为标志, 江苏卫视从单点突破式的特色化运营, 进入集群突破式的频道化运营, 挺进中国最优秀省级卫视行列。

(一) 内容运营:全线集结

2008年、2009年, 江苏卫视在节目形态和受众群体两个维度上持续拓展, 在情感节目、综艺节目和电视剧三大主力板块上全面发力, 构建起三个稳固的“收视高地”。

1. 情感节目群:多样拓展

情感类节目是江苏卫视的优势产品, 锁定的是主流收视群体, 江苏卫视通过在题材和形态上的多样拓展力求将情感节目做透, 巩固和扩大自己在这一类型上的市场优势。

在情感类节目激烈竞争的市场背景下, 《人间》继续保持领先一头的高收视, 在题材上不断拓展, 推出的“揭秘”系列、“明星访谈”系列等都制造出新热点。

在《人间》的基础上, 江苏卫视又拓展出两个新的情感节目——《世间》和《证明》。《世间》整合全国各地故事资源, 打造电视版《故事会》, 成功开掘出傍晚的“次黄金时段”, 并与晚间时段的《人间》遥相呼应;《证明》则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讲述故事、探究真相, 反响不俗。

2. 综艺节目群:系列出击

综艺类节目能够拓展青少年收视群体, 容易形成话题。江苏卫视要做宽受众面, 扩大品牌影响力, 需在综艺节目上建立起竞争优势。

江苏卫视亮出“幸福中国”大旗, 突破原来“情感”定位在节目形态和受众群体上的固有框架, 覆盖到更为多元的节目形态和更为宽广的受众群体, 为频道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周末系列——推出《谁敢来唱歌》 (周五) 、《周末不加班》 (周六) , 有力提升周末晚间板块收视;

季播系列——推出选秀类《绝对唱响·名师高徒》, 竞技类《挑战百分百》等, 形成周期性收视热点;

“来了”系列——推出《小沈阳来了》、《刘谦来了》、《康剧来了》等, 掀起多个收视高峰;

电影首映礼系列——推出电影《功夫之王》、《南京!南京!》、《建国大业》、《十月围城》首映礼, 不仅获得极高收视, 而且成功将江苏卫视品牌影响力延伸至电影界;

节庆系列——推出《我的笑星我的台》等, 开辟出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收视市场;连续两年推出“跨年演唱会”, 在2009年多家卫视跨年大战中斩获全国收视第一。

3. 电视剧:大剧独播

电视剧是省级卫视的“兵家必争之地”, 也是最难以进行资源垄断的领域。为了更好地把控优质资源, 江苏卫视率先推出“大剧独播策略”, 投入亿元采购了多部独播剧、独家上星剧和首轮剧。《艰难爱情》、《一个女人的史诗》、《幻想之旅》、《红灯记》、《地雷战》、《苗翠花与李小环》等独播剧都获得了良好的收视和口碑。2009年1-9月, 晚间黄金时段全国电视剧收视排名前5位中, 江苏卫视独占4部;前20位中, 江苏卫视独占11部, 表明江苏卫视已经成为最优质的电视剧播出平台。

(二) 覆盖渠道:从精耕细作到打造黄金通道

为了进一步优化覆盖渠道, 我们采取了精耕细作的策略。到2009年底, 江苏卫视已实现全国35中心城市的全网覆盖、全国337个地级市100%覆盖, 名列全国卫视第一, 2002个县 (市) 覆盖率达到81%, 全国覆盖总人口提升至8.5亿。同时积极开拓高端市场, 打造黄金通道。目前, 江苏卫视在全国2700个四星级以上的宾馆饭店中实现了2100多家的入网覆盖。此外, 还成功进入港、澳、台市场。

(三) 宣传推广:构建立体化宣传网络

实现与全国百余家平面、网络、电台、户外媒体的深度合作, 构建了立体的宣传平台和紧密的合作联盟。从当初只能单一操作某一宣传项目发展到现在可以灵活调度资源, 同时推进多个大宣传项目。“中国幸福指数调查”、《绝对唱响》、《跨年演唱会》、《海岩自制剧》、《团长大战》等宣传推广案例在全国取得了非常大的影响力。

(四) 广告经营:创新资源价值

江苏卫视的迅猛发展使其品牌资源和媒体资源的价值快速提升, 通过对资源价值的深入挖掘和持续创新可以实现媒体和客户利益的双赢。对内, 江苏卫视打通广告经营、节目制作、形象包装, 开创植入式营销等新产品;对外, 与浙、豫、皖组建“星四军”, 实现整体溢价。

以“情感”品牌为核心, 通过全频道资源整合运营, 2008年、2009年, 江苏卫视全天、晚间收视和广告收入都稳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二位, 确立了行业领先者的地位。

三、“幸福中国”:平台化运营

2010年, 根据江苏卫视在新阶段的发展需要和江苏广电总台品牌规划, 江苏卫视将品牌从“情感”升级到“幸福”, 提出“情感世界幸福中国”的品牌口号, 决心打造出一个全国性的品牌化优势传播平台。这意味着江苏卫视将从一个单一的、带有区域色彩的频道, 往一个多元的、具有全国传播力的平台发展。

之所以进行品牌定位升级, 其一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 主流媒体应当体现出责任感。江苏卫视亮出“幸福中国”大旗, 体现出主流媒体鲜明的价值取向, 传递出积极的精神力量;其二是为了突破原来“情感”定位在节目形态和受众群体上的固有框架, 覆盖到更为多元的节目形态和更为宽广的受众群体, 为频道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三是占据“幸福”这一极具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概念, 获得阐释幸福的话语权和营销幸福的专属权, 在新一轮的卫视竞争中争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为了实现打造全国性的品牌化优势传播平台目标, 江苏卫视正在启动新一轮的改革创新。

在组织架构上, 江苏卫视根据生产力发展需要, 重新调整了内部架构, 深化频道制, 推行“大部制”, 将总编室和覆盖、推广合并成大总编室, 广告部和采购部合并成大营销部;

在渠道覆盖上, 江苏卫视是全国惟一实现在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面覆盖的省级卫视, 入户率位居省级卫视第一, 全国覆盖总人数近10亿;

在内容运营上, 2010年江苏卫视在综艺节目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非诚勿扰》、《幸福晚点名》等创新节目形成了在全国具有较强冲击力的综艺节目带。《非诚勿扰》引发全国关注, 成为省级卫视第一节目;电视剧方面除坚持“大剧独播”之外, 更重要的是启动“大剧自制”, 打通内容制作平台和播出平台。目前, 江苏卫视已投资拍摄了“海岩生死之恋三部曲”——《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和“史诗三部曲”——《养父》、《断刺》、《中国远征军》。

此外, 在宣传推广、广告经营等方面, 江苏卫视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成功地使江苏卫视的品牌影响力实现了从大众到高端的全面扩张, 品牌价值也进一步得到凸显和放大。

幸福到老散文随笔 篇3

妻子出生在鄱阳湖畔,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养育着这方水土的人。生活在这里的人勤劳善良。民风淳朴,主要种植着棉花、小麦、稻谷、花生等农作物,也有少数世世代代靠打鱼谋生。这里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最适宜棉花的生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里还是全国棉花种植基地,当时的农业部部长王震将军还多次视察指导,一时让当地老百姓感到骄傲自豪。

刘文涛的童年时光充满着幸福快乐。春天到绿得发亮的林子里,找刚刚钻出地面的竹笋,拔几棵嫩笋回家改善伙食;林子里空气新鲜是天然的氧吧,各种各样的鸟从一棵树上时不时地飞跳到另一棵向阳的枝头上,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汇集成欢乐的海洋。夏天里湖水漫上了小山丘,浪花欢快地拍打着湖岸,湖中的鱼儿在水中尽情嬉戏,翻腾出白色的浪花,村前的池塘荷花开得正艳,真是应了“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

鄱阳湖的秋天景色更是迷人,此时已进入枯水季节,水落滩出,形成了广袤的湿地草洲,芳草飘香,成片的蓼子花迎风怒放,翩翩起舞,恰似人间仙境,鄱阳湖也如同戴上了美丽迷人的花环,娇艳迷人。冬天则成了候鸟的天堂,有大雁仙鹤白鹭应有尽有,有道是“鄱阳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冬天看鸟则成了刘文涛最快乐的事情。

刘文涛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母亲整天在农田辛勤劳作,幼小的文涛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和妹妹,她自己还不到摇篮的身高的时候,常常左手摇着弟弟,右手摇着妹妹,还咿咿呀呀地哼着摇篮曲哄着他们睡觉,父母亲从田间劳作回来,听到女儿的哼唱,劳累顿时就消了一大截,文涛在闲暇的时候还会给爸妈送茶,帮父母亲拔杂草。那时农村大都烧煤火,每天文涛清晨起床,拿把扇子对着火炉口拼命扇着,煤炉上方冒起滚滚浓烟,让人喘不过气来,文涛被熏得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也就是在那个年代,文涛的哮喘病至今还很严重。

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别家的孩子都是在大人的陪护下去报名,文涛知道父母亲农活正忙抽不过身来,就独自一人到离家二里开外的学校去报名。老师很奇怪这么小的女孩子胆识过人,就问起她的父母亲和她自己的名字,她声音洪亮对答如流,老师很是欣赏。

开学后,文涛当上了学习委员,那时学校兴起背诵课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把老师布置的课文内容背诵了,就可以提前回家。否则就要关学。所谓关学就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继续背书,不允许回家吃饭。教室里经常有人关学,但文涛总是第一个回家吃饭的学生,同学都对她投去羡慕的目光。

文涛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五年级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转眼间她马上就要读初中了,她家离初级中学有十多里的路程,最可恶的是夏天村庄唯一一条通往村外的路被大水淹没了,村民来来往往只能靠渡船了,要是去晚了说不准还要在野外过夜。文涛入了中学后,学习成绩依然优异。这时文涛的哥哥娶了媳妇,哥哥有时会患上癫痫,发病的时候非常可怕,牙关咬紧口吐白沫,白眼珠子不停地往上翻,人突然栽倒地上不省人事,样子非常可怕。嫂嫂见哥哥得了这种怪病,事前可能瞒骗了她,就天天跟大哥闹离婚,百般刁难大哥。

这时候,文涛的奶奶教训起父亲,说文涛是一个女孩子家,女孩子学那么多的知识文化,将来只会给婆家带来好处,奶奶百般阻挠父亲不让文涛继续读书,再加上文涛的大哥落得如此光景,大嫂最后带着父亲的财产还是和大哥离了婚,这对文涛的父母亲都是沉重的打击。

一九八三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文涛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中考。那时升上普通高中的比例也不过百分之二十,意味着初中毕业后将有五分之四的同学将面临辍学,永远失去读书的机会。那一年文涛以全校第三的成绩考取了县重点中学,全县女孩子总共也不过五人。

这时候,文涛的弟弟又早婚了,弟媳妇整天唠叨文涛念书的事情,说文涛念书花了家里很多钱,并整天跟父母亲吵架,加上奶奶的极力反对,父母亲开始动摇了,决定让女儿辍学。文涛知道后,她气得在湖畔疯狂地奔跑,她来到一处高高的悬崖上,她闭着眼睛想从这里跳下去,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时传来母亲呼唤她的声音,她猛然一惊,再艰难也不能离开母亲啊,这不是让母亲一辈子都在罪孽里度过吗?

高一年级的报名工作如期进行,文涛整天扛把锄头在田间劳作,她现在是一个农民,她还管着家里的那条老黄牛。文涛的乡镇有一所农村高级职业中学,它收取的是不能进普通高中读书的学生,校长早就知道文涛的优异成绩,并得知她家的情况,那校长就亲自到她家家访,并声称让文涛免费在学校读书,文涛看着父母亲左右为难的脸色,弟媳又在旁边不停地嘀咕着牢骚满腹。这时校长还说读书期间给伙食费,校长说这文涛是办校以来给予最优惠的一个学生。话说到这里父母亲动心了,就决定顶住压力让女儿继续念书。文涛听后当时就激动得大声痛哭,尽管全县就只有她一人没有去全县最好的高中去读书,那时进入县城最好的班级读书,就意味着为大学打开了那扇门。可在那所职高读书的学生,每年高考过后录取到高校的人数往往是零,要不那校长也不会那么大方,校长把希望寄托在文涛的身上,他就是想学校有零的突破。

文涛转眼间就在这所学校念了两年书,这两年期间她的弟媳妇天天跟公公婆婆吵架,奶奶整天唠唠叨叨,为了文涛读书的事情,母亲都得了轻微的精神病。就在文涛升入高三的这一年,文涛的母亲经常无端地发怒或狂笑,有时还穿着短裤子在路上狂奔。那时农村的重要经济来源是生猪,她家的两头大猪也不知舍原因莫名其妙地突然死亡了。她的母亲是经不住媳妇和奶奶的满腹的牢骚,犯下了精神分裂症。

文涛就这样在高三上学期就离开了她做梦都向往的学校,她以后想去学校念书是一个苍白的空想。她脸色苍白面容憔悴,她真想又一次投湖轻生,可一想到母亲,就打了退堂鼓。文涛的三叔是一个跌打医生,还是乡镇医院的院长。文涛就跟着三叔学医,她决定做一名乡村医生。

那时我在镇里的初级中学教书,我认识文涛还是得益于一次交通事故。我的同学生了一个儿子举行周岁喜宴,我在喜宴上多喝了一些烈性的酒,就骑着自行车东倒西歪地回到学校。我来到一个高岸处,迎面走来一个八十岁的老头,他拄着拐杖蹒跚着往前行走,正好与我撞个正着。老人家当即就从高岸上摔了下来,我的酒顿时清醒了许多,不假思索地背着老头朝医院跑去,把我带进手术室的人竟然是文涛。检验结果以后得知老人是轻微的伤,但必须在医院观察,因为毕竟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给老人看病的医生就是文涛的三叔。

得知老人没有大碍,我的心顿时轻松了许多。这时我才开始打量文涛,她中等的身材,圆圆的脸,头发剪得齐整,大大的眼睛,眉毛乌黑发亮。我一看她的眼神比鄱阳湖里的水还要澄澈,我的心不禁微微一颤,觉得她就是我苦苦追寻的另一半。得知她晚上一人住在一个小卖部里,我轻轻地敲开了她的门,她微笑着给我开了门,我说身边有几百块钱请她替我保管,我说我是一个马虎之人,总喜欢丢三落四。她犹疑了一下看了我一眼,最后还是答应了我,就这样我们相识了。我一边在医院照料老人,一边听文涛滔滔不绝地讲她的故事。在赔了老人一笔钱后,交通事故总算尘埃落定。

以后我和文涛海誓山盟花前月下,我俩荡漾在甜蜜的爱情的世界里。我俩在认识一年以后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我家住的是茅草房,读书期间的债务还没有还清。文涛毫无怨言,她说与我相亲相爱是最大的幸福。

从蚂蚁的幸福到时代的主宰散文 篇4

非常高兴今天下午能够到这里来演讲,人们都把哈佛大学称为北美的北大。对于我来说,在刚刚享受了美食之后,在这个时候向大家做一些演讲,实在是一大挑战。比起站在这儿,如果能美美地睡上一觉,是我更需要的东西。如果你们睡着了,我不会过去把你们叫醒,因为睡觉也是幸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之所以会开设这门心理学课程,是因为曾经的我感觉自己非常的不幸福。实际上,我最开始在哈佛大学攻读的是计算机课程。当我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虽然念书念得不错,体育方面也很好,社交方面也没有问题,但是我发现我一点儿都不幸福。我觉得这简直是没有道理,因为从我周围的环境以及外部的因素来看,我应该是幸福的,但是我的内心并不这样认为。所以有一天早上醒来之后,我见了我的导师,跟他说我要换专业,然后我从计算机专业换到哲学及心理学专业。我的导师问我为什么,我回答他,因为我要了解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我感觉不幸福;

第二,我如何才能变得更加幸福。

为了这一点,我暂时放弃了在哈佛大学的课程,前往剑桥大学学习教育课程,然后回到了哈佛大学攻读博士。

成功与幸福之间的关系

我们今天要了解一下,在过去20年中,积极心理学这个领域内的发展以及一些成果。不过我只能做一些简略的介绍,因为如果一直讲下去,可能今天半夜也讲不完。

首先一个问题是成功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之前大家都会认为,成功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是,你只要能够取得成功就一定会感到幸福。比如我们进了好的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挣到很高的薪水等等,我们一直都是在这种模式下被教育成长的。不过从我自身的经历以及科学研究表明,这样的关系实际上是完全错误的。这方面有很多的研究,但是我今天想谈一下我在哈佛大学上课时的一些经历。

每年3月份的时候,我会向我的学生提问:如果你认为你在4月2号这一天会感到很幸福或者特别幸福的话就请举手。我为什么会选择4月2号这一天呢?因为4月2号是学生接到录取通知的日子,他们会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新的学校录取。所以想一下,坐在我这个课堂上的学生,在4月2号有可能会接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所以呢,我就选择了这一天。当时我班上有将近1000名学生,他们全都举起了手。

那么我的下一个问题是,如果你觉得你一生剩下的时光都会感到很幸福的话,你们就别把手放下来。几乎所有人仍然是举着手的,他们认为4月2号这一天感到幸福,因为接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所以他们的余生都会感到很幸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是因为这些学生他们都是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被教育长大的——只要你进入了像哈佛这样一流的大学,那么你就会受到同学的敬仰、老师的尊重,会找到很好的工作,因此你这一生都会很幸福。所以所有的人都继续举着他们的手,认为他们一辈子都会幸福下去。我接下来一个问题是,如果你们此时此刻感到幸福,不用感到非常幸福,或者特别幸福,只要是感到幸福就好,你们就继续举着手。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手放下了。

哈佛每年大约有80%的学生都会受到这种抑郁的困扰。这倒不是很严重的抑郁,只是觉得自己有一些无助的.抑郁。对于他们其中的一些人来说,以及对于社会上大部分人来说,“Success→Happiness”就像黑板上的公式。当他们发现这些公式其实不成立之后,失望就会带来这种抑郁。公式到底成立不成立呢?其实,如果是把这个公式反向来看,“Happiness→Success”就是完全成立的——幸福可以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要幸福,首先要接受不幸福

如果成功不能让我们感到幸福,到底是什么能使我们感到幸福呢?在我们进行下一步的讨论以及提问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非常重要的几点,才能够让我们内心感到幸福。

首先我们要重新接受自己作为人类个体的一个事实,我们要知道人类的个体不仅感受幸福,也会感受痛苦、哀伤、忧愁等等各种不良的情绪。

当我第一次在哈佛大学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的时候,在课程的第一天有个学生和我共进了午餐。他并不是我班上的学生,但他的一个室友选修了我这门课程。他一坐下来就跟我说,既然你现在开始教这门课程了,所以你要格外当心。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我发现你有一点点不开心、不幸福的话,我就会跟我的室友告密。所以,我在第二天上课时,跟学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能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会一直感到幸福,而你们在学习结束后也会一直都情绪高涨。

世界上不会经历忧伤、哀愁、嫉妒、失望、焦虑等等不良情绪的,只有两种人:第一类是精神病患者,第二类就是死人。

所以如果你确实经历了这种痛苦的情绪的话,我是非常为你们感到高兴的,这至少说明:第一,你不是精神病人,第二,你不是死人。我在现代社会中的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看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普通人不允许自己经历这种本来很本源的情感,或者我们经历这种情感的时候会感到非常不舒服。所以,当我们允许自己去全新地接受这种痛苦情绪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坦诚地把它写下来,或者向我们的家人、朋友、治疗师等把这些情绪说出来,让自己能够全面接受这些情绪的话,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式。

痛苦的情绪就像弹簧一样,遇强则强。所以想要获得幸福的最基本的一个公式,听上去是自相矛盾的,首先就是要接受不幸福。

坚持锻炼与懂得感恩胜过灵丹妙药

我要谈的第二点就是身体上的锻炼。定期的体育运动对于心理上的健康的作用和最强效的心理治疗药物的效力是一样的。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定期的锻炼,可以排出我们大脑中的有害的化学物质,作用相当于抗抑郁和抗焦虑的药物。可以是散步、慢跑、游泳、打篮球或者是跳舞,不妨大家一起去跳个广场舞。

定期锻炼还可以增强我们的注意力、创造力,可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利于自信心的提升。哈佛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心理学家,他们把定期的心理锻炼称为心理治疗上的灵丹妙药。一周3次,每次30分钟,这样的体育锻炼足够了。

第三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要有感恩的心

多项研究表明,把你很感激的一些事情写下来,不管是大事或者小事,把它们写下来,这样会让你感到更幸福,身体也会更健康。每天或者每周花一两分钟,把自己心存感激的事情都认真地记下来,时间不会花很多,但是能产生的改变却是非常大的。

大约在几个月前,我的同事们刚刚发表了一个研究,这个研究表明,要对未来表示感恩。研究参与者们在每天早晨起来的时候,写下一天当中他们期待发生的三件事情——可以是和朋友共进午餐,或者是期待学校中的一堂课程,或者仅仅是下午能够睡个好觉。不管是什么,大事小事都可以,至少写下三件。定期做这件事情的人们,焦虑会减少很多。因此,对我们的生活表示感恩,不管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还是我们期待发生的事情,都会让我们感到更加幸福。

要认为我们自己很幸福

除了上面所说的三点之外,我还要强调的第四点就是,要认为我们自己很幸福。

有研究学者对我们外在的身体行为进行了研究。他让研究参与者从两种方式中任选一种,一种是很放松的、充满能量的姿态,一种是紧张的、低能量的姿态,每个姿态保持两分钟。仅仅是这两分钟不同的姿态,就会对研究参与者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采取低能量姿态的人在两分钟之后,他们的皮质醇水平会上升25%,而采用这种高能量姿态的人皮质醇水平会下降15%。大家都知道,有一种非常强力的药物,它的作用就是降低人体内的皮质醇水平,而仅仅是两分钟时间的高能量姿态,就能够达到这样的作用。另外,雄激素水平在低能量姿态人群中会下降10%,在高能量姿态人群中水平会上升20%。

同时,不同的走路姿态也会导致人的幸福感的极大不同,像刚才这种雄纠纠气昂昂的走路姿态和蔫头耷脑的走路姿态导致的结果就是完全不同的。有时你只要做出这样一个积极的动作,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动机水平,让自己振奋起来。

还有一个经典的研究,给你一支笔,让你把笔叼在嘴里,想想没有胳膊的人应该怎样写字。其中一组是把笔头朝下叼在嘴里,另外一组就是把笔横着叼在嘴里。在研究参与者头上放置的测试脑电波水平的电机表明,那些把笔头朝下叼着笔的人会感觉不太开心,而横着叼笔的人会感觉到更加开心,原因在于横着叼笔的人的嘴型看上去像微笑一样,即便他们没有真正微笑,也会让他们感到很开心。所以有的时候(当然不是一直),我们也可以假装自己很幸福,很开心。

第五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珍视与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一起共处的时光。和亲朋好友相处的时光一定要珍视,这与能够挣到多少钱,有多么出名,多么成功丝毫没有关系。

最后总结一下,让我们更加幸福的五个方法其实非常简单:

第一,接受我们作为人类有痛苦情绪;

第二,定期参加体育锻炼;

第三,要有感恩的心,对我们获得的和将要获得的持有感恩的心;

第四,有时可以假装自己很幸福;

我从父爱中感受到幸福作文 篇5

感受着海风温柔的轻抚,打开记忆的八音盒,聆听着一曲父爱的旋律…………

父亲是个不善言谈的人,于是,曾经一度以为生活中缺少了属于父爱的那一抹光彩,可是生活着却每每不经意间给予给我独特的感动。

会有那么一个人,在我生日时跑前跑后,大量采办,甚至亲自下厨,忙得不亦乐乎,全然不顾,那时的家是贫穷的。

会有那么一个人,再我要入学的时候,费尽心力把户口办好跑遍每个学校打听教学质量,冒着酷暑给我办理入学手续,然后笑着对我说:“儿子,上学去吧!”

会有那么一个人,在雨中撑一把黑色的大雨伞,等待我从教室跑出来,乖乖射进他的怀里,大手拉小手一起走回家。只是每次他的衣服湿了一半,却从不让我察觉。

会有那么一个人,在每个华灯初上的`夜晚,为我把作业本装到书包里,准备好一支削的漂亮的铅笔,收拾好我纷乱的书包。

会有那么一个人,在我熟睡时,偷偷的查看着玻璃瓶中的许愿条。于是、第二天桌子上多了一只口琴。不久后,又有一架电子琴出现在我的卧室。我高兴的手足舞蹈,却从未真心留意他脸上灿烂的笑容。

会有那么一个人,常常责备我不够努力,常常唠叨一堆他小时候的不容易,常常让我掉眼泪,却又一定要把我哄到开怀大笑。

会有那么一个人,心甘情愿的在烈日下,寒风里,以他的驼背,他的皱纹,他的白发,他的酸痛,他的坚持撑起一个家的和乐,给予他的儿女一份美好的愿望。

如果说母爱温柔绵延似水,那么父爱坚毅如山。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父爱是一片海洋,生命有父爱相伴,我不孤单!感谢父亲!感谢父爱!

从蚂蚁的幸福到时代的主宰散文 篇6

1978年12月18~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构想,并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于是中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立法时代。3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009年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改涉及59部法律的141个条文。这些修改与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集中废止8部法律的规定一起,被誉为中国集中清理法律的第一次“包裹立法”。这次对我国近70部法律的“集中修改”,特别是对59部法律中的字词修改,标志着中国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与“粗放型”立法时代全然不同的“精密型”修法时代。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1),司法语言建设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部分正日趋完善;中国的法学教育已由“理论型人才”的培养转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法律语言学已被教育部批准为法学的二级学科;新型的法学人才已经上岗。

一个学科的产生、发展,一定是在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中萌生、成长的。30多年来,中国的法律语言研究正是沿着中国社会从“法制”到“法治”的发展轨迹,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不断深入。

一立法时代的法律语言研究

(一)多元化交叉学科的“耕耘”与“收获”

20世纪80年代初,一方面立法数量激增,我国许多法律法规从无到有;另一方面国家迫切需要一支规模宏大、训练有素的法律工作者队伍。政法院校开设的“现代汉语”课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春江水暧鸭先知”,政法院校教语言课的教师们首先感悟到时代使命的挑战,相继开设“司法文书”“法律语言基础知识”“法庭演讲与辩论”等课程,开始了在法学和语言学交叉园地上的耕耘。他们在法律语言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收获了成果。早期(2000年之前)的代表作(包括论文、专著和教材,按时间顺序)主要有:《关于法律语体的几个问题》(潘庆云,1983)、《应该建立法律语言学》(陈炯,1985)、《法律文书的语言运用》(宁致远、刘永章,1988)、《法律语言艺术》(潘庆云,1989)、《法律语言———立法和司法的艺术》(刘素贞,1990)、《法律语言概论》(华尔赓等,1995)、《法律语言与言语研究》(姜剑云,1996)、《法律语用教程》(彭京宜,1996)、《法律语言学教程》(王洁,1997)、《法律语言学概论》(陈炯,1998)、《法律语言学初探》(李振宇,1998)、《法律语言研究》(王洁,1999)。编著者都是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具备一定的法律语言交叉学科研究能力、热爱法律语言学学科建设的高校教师。这些成果从多元化交叉学科的不同视角初步构建了中国早期法律语言学的学科体系,揭示了法律语言的运用规律;这些成果来自于教学和法律实践,用于教学和法律实践,使学生把所学的法律知识转化为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为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做出了贡献;这些成果至今仍能为修法时代的立法语言精密修辞和司法语言规范化服务。

20世纪以后,法律语言研究新人新作不断涌现:《法律语言的文化解析》(彭京宜,2001)、《语言与法律———司法领域的语言学研究》(吴伟平,2002)、《法律语言学》(刘红婴,2003)、《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廖美珍,2003)、《法律语言学研究》(刘蔚民,2003)、《法律语言学》(杜金榜,2004)、《中国法律语言鉴衡》(潘庆云,2004)、《立法语言学导论》(陈炯,2005)、《法律·语言·语言的多样性》(王洁、苏金智、图里,2006)、《法律语言学》(孙懿华,2006)、《古代法律词汇语义系统研究———以〈唐律疏议〉为例》(王东海,2007)、《判词语体论》(刘素贞,2009),显示出法律语言研究成果之丰硕。

新人新作在前人的基础上已有突破和创新,他们是一支有博士学位或者是指导法律语言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是当前建设法律语言学、培养法律语言人才的主力军;而老一代中的陈炯(可惜已英年早逝)、潘庆云、刘素贞、孙懿华仍笔耕不缀,他们的新作更具法律语言研究的学术功底,在向更高的境界迈进。

例如孙懿华(1995)在《法律语言概论》“立法语言表达技巧”一节中,研究了规范性语言表述特征及规律。时隔11年,在专著《法律语言学》(2006)中,她对这一内容又做了细化和完善,具体阐释了这种特殊句式遣词造句的语言规律。

《法律语言学》(刘红婴,2003),该书在研究方法、内容挖掘、理念创新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仅就“立法表述中的特定语句模式”一章来说,对“的”字短语、但书、“或者”句、“对于”句、“是”字句、“以下”句等语句模式在立法语言中的功能、用法、法理逻辑根源等分别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这些具体的研究成果能直接为今天的修法服务。

陈炯(2005)《立法语言学导论》“立法语言属于立法技术范畴”一节中阐述:“严格意义上的立法技术,是指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技术。”又引潘庆云的观点:“对立法技术的考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同时进行。宏观层面即法律体系中各单项法律之间和谐一致,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整体,重要法律和部门法之间形成科学的分类组合和统一形式。微观层面即考虑某项法律乃至这项法律的每一个条文的科学严密性和完整性的统一。”这些结论可以作为今天修法的依据。

杜金榜的《法律语言学》是我国第一部由法律语言研究的博士论文成书的著作,研究视野开阔,研究内容有新意。

《古代法律词汇语义系统研究———以〈唐律疏议〉为例》(王东海,2007)是训诂学、词汇语义学、术语学与法律语言学相结合的交叉研究。该书第一次对古代法律词汇语义系统的面貌进行全面描写尝试,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的创新之处颇多,使传统法律词语的个案考证式研究转入到系统描写的层面。该书的研究方法是法律语言研究现代化、科学化的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板。

这些成果无疑都是构建法律语言学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的重要元素,也是今天具体操作修法时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法律语言的文化解析》(彭京宜,2001)是众多法律语言著述中唯一从法律语言与法文化的视角来讨论许多热点问题的著作,显示了作者把法律语言与法文化打通讨论问题的研究深度和研究能力。

多元化交叉学科的法律语言耕耘成果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们“以语言学理论体系为路径,揭示法律语言的词汇特点,词法特点,句法特点;以观察问题的层次(法律语言与法文化的视角)为路径……展现研究者登高望远的视野和辛勤耕耘的深度;以法律制度的路径,从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两个基本范畴切入,探讨立法语言的总体特点、句法结构和程式化特点,分析司法文书、司法谈话、司法演讲及法庭辩论的特点和方法等。这就使法律语言作为新兴学科一亮相便显现出自己清晰的面廓和容貌”(彭京宜,2001)。

多元化交叉学科的耕耘,虽然角度不同,但法律与语言关系的法哲学逻辑起点相同,归宿相同,基本观点有共识:法律语言作为法律的载体,它是表述法律内容的语言。法律语言和法律之间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法律内容决定其语言形式,一定的语言形式为一定的法律内容服务,从这个法律逻辑起点出发,我们认识到:法律语言学是研究法律语言的科学,它揭示(展示)出为表述法律内容服务的法律语言形式是怎样一套使法律走上经得起无懈可击的推敲和稳定轨道的话语体系。将这个话语体系“写”出来的人,是立法者;将这个话语体系实施兑现的人,是司法者;研究这个话语体系生成规律的人,是法律语言的研究者(钱冠连,2006)。从立法到法律的实施,法律语言以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的语言形式在法律语境中运行。立法语言属于立法技术范围;司法语言属于诉讼活动的语境范围。法律语言研究的对象是系统而又具体的法律语言语料,小到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字、一个词;大到句子、语段、语篇。

法律语言学具有法学和语言学交融的学科性质,它的学科构成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法学和语言学的双重理论方法基础;法律内容对语言表述的要求或限制形成了法律语言的运用规律;语言在进入法律语境时会发生某种变体,也会约定俗成地形成某些特有规律;法律语言是一个既相对稳定又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动态的开放的话语体系,这个体系中的词汇,尤其是法律专业词汇术语体系,会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变化。

这些研究都体现了法律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名实融合关系,既要对法律语言的话语体系做本体的静态研究,又要对法律语言应用做动态的变异研究,既可以借助法律语言语料库,用统计量化、排查聚类等现代化、科学化的方法对法律语言的话语体系进行有目标的“体检”和梳理,也可以从语法、语义、语用的角度,用分析描写的方法对某一具体的法律语言语料做具体研究。

(二)“粗放型”立法语言的状况与法治进程

“粗放型”立法满足了改革开放的社会需求,但也带来了这一时期我国立法语言的瑕疵,甚至是大毛病(硬伤),这应该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经路段。于是国家相关部门才有了“精密型”修法的对应策略出台。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律语言的学科任务摆在了眼前。

《中国当前立法语言失范化之评析》(刘大生,2001)一文指出,中国立法语言不规范的种类有:动宾搭配不当,标点符号错误,逻辑不通,存在歧义,风格不当等。值得赞许的是,文章指出:“立法语言失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轻视对立法语言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他建议在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开设法律语言课,研究生阶段设立法律语言专业方向。就我所知,2010年8月,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法律语言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已考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高级金融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既懂法律又懂法律语言学的新型人民法官、律师已经上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998年开始招法律语言学方向硕士生,2002年杜金榜教授开始招博士生。

因涉及法义性质的关键词使用不当,或因法律内容的修改和完善带来语言表述的修辞斟酌,首先由法学家论证完成,是这一时期立法语言状况的另外一种表现。

从1980年到2010年的法律语言发展过程中,贯串着一条主线:从注重数量到提高质量。这自然会涉及到对某部法律某一条款的内容做补充完善的修改,同时带来对修改内容表述如何修辞的斟酌。以“诉讼法”为例,彭真曾亲自拟定逮捕条件。中国政法大学樊崇义教授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刑事诉讼法立法、修法的全过程,他回顾了逮捕条件30年的历史变迁(2):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规定:“对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人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1997年将“对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改为“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1998年对于“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明确为同时具备三种情形:(一)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二)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三)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查证属实。

这个过程法学家们感悟到的是:“每一次修改逮捕条件,都意味着我们对于强制措施性质和功能的认识更进一步”;这也说明了立法语言由粗到细、由失范到规范的过程。我国立法语言的变迁和新旧法律词语的更替,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产生的,而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语言都有它自己的时代印记。

从“法制”到“法治”,法学家李步云(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为之论证了二十年。从“法制”到“法治”仅仅是一字之差,却是治国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精密修法”要求立法学家提高立法语言水准,在试拟稿的程序阶段消除立法语言瑕疵。立法语言水平标示着中国法治文明建设的进步程度。

(三)“失范”司法语言现象与法治文明建设

从刑事诉讼法条文中的法律专业术语“人犯”到拘留所墙上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标语,是立法语言失范延伸到司法语言失范的例子之一;审判语言失范的一个著名例子是,一起盗窃案中,被告不交代作案时间,办案人员到其家中向被告妻子询问取证,证明被告凌晨2点到4点不在家。再开庭审理时,被告仍不供认作案时间,法官一拍桌子高声叫道:“把他老婆带上来!”旁听群众哄堂大笑。类似水平的讯问语言中,预审员翘着二郎腿说:“你说!说呀,不说照样让你吃花生米(枪子)!”这是法官审判语言和预审员讯问语言失范现象的例子,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时间印记。从“把他老婆带上来”到“传证人到庭”,从“吃花生米”到讯问过程全程录像监控措施的执行,司法语言规范化走过了一个漫长路程。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廖美珍,2003),作者做了大量的法庭语料统计和量化分析。这些语料采集自中国司法改革从“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的审判法庭,但仅就法庭调查阶段法官打断被告人话语的状况说明:“中国的法官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庭审的实体调查,而不是履行仲裁人的职责。在民事审判中,打断行为基本上属于法官;在刑事审判中,打断则主要属于法官和公诉人。这一点表明,法庭互动是不规范的。”(廖美珍,2003)。中国的司法改革要落到实处,司法人员的法治文明素质要提高,司法理念要转变。虽然司法改革已经进入“无罪推断”的法定程序,但司法人员的司法理念、司法习惯仍然在“有罪推断”和“无罪推断”之间徘徊。

《将“狗急跳墙”扫出法律文书》(贺卫方,2002)指出了法律文书语言的失范。法学家的呼吁是针对司法改革进程中法律文书中存在的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发出的:不能用情绪化的不文明的法律文书用语形容犯罪嫌疑人,“丧心病狂”“心狠手辣”“狗急跳墙”之类的有损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和法律地位的语言要统统去掉。“徒法不能自行”,再好的法律要靠人来执行。这就需要法律人拥有一种独立的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用法律的方法、法律的思维、法律的语言来履行职责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习惯。(3)

二“修法时代”的法律语言研究

(一)“精确型”修法的语言“找补”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既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标志着法治发展进入新阶段”(韩大元,2010)。法学界从修法的角度给这个新阶段提出一个说法:“精密型”修法时代的第一步。法律语言研究终于提到国家日程上来了!“找补”是个轻巧的口语词,然而对59部法律的语言表述梳理却是个大工程,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小技”不修,“大法”不通,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部“国家机器”,它的每一个部件和螺丝钉都不能有问题才能有效运转。“找补”工程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如法与法的衔接表述问题、语法语义语用问题、概括与具体问题、歧义问题、语体色彩问题、标点符号问题等等。

以“对、对于”一组近义词在《刑法》中的使用现状的梳理为例,1997年版《刑法》条文共451条,56689个字,其中“对”使用224次,“对于”使用25次,通过梳理我们建议:

1. 一般情况下,立法语言选择用“对”不用“对于”;

2. 删除“对”后,并不影响法意表达的可以不用“对”;

3. 不该用“对”的地方(比如该用“给”“向”)用了“对”,产生了语法错误,应该清理。

4.《刑法》中25次使用“对于”的句子,都可以改用“对”(并不影响法意表达)。

全国人大法工委自成立“立法语言专家咨询委员会”以来,除了领导小组专家为国家每次出台的法律草案审阅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的问题,还积极组织专家研讨立法语言规范化的相关问题,为完成“立法技术规范化标准”项目做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2010年初列出了需要专家辨析的近义词词语有25个项目,每个项目由2~3位专家完成。“立法技术规范化标准”的具体内容在此不便引用,但规定非常具体,已经可以操作了。这个项目出台后,我国立法语言规范化将有具体的国家标准。

(二)司法改革与司法语言建设

2010年6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了《检察机关文明用语规则》,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律师执业行为规范》后,我国司法语言建设进程中的又一大进步。与进入修法时代的立法语言研究相比,司法语言失范的语言现象从形式上看被清除得更快些,规定也很具体。比如《检察机关文明用语规则》第五条:“检察机关文明用语以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为基本载体,同时尊重、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聋哑人语言以及地方方言”;第六条:“检察机关文明用语包括检察业务和综合工作中涉及的接待、询问、讯问、出庭、宣传和群众工作等执法和工作用语。”并在第七至十三条中分别就上述分项用语做了具体规定。

在高法、高检出台的这些法规背后,我们能感悟到我国法治文明建设的进步,国家要求司法人员使用司法语言时,要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和人文关怀。这些规则确实带来了我国司法语言的新面貌:法律文书中的“狗急跳墙”之类用语早就被清除,“人犯”一词在法条中一用17年,一旦被提出,像文虱一样被掐死拿掉。“说理”已成为改革司法文书使用词汇的高频词。在2010年6月3日北京东城法院审理的一起晚辈合谋“算计”房产、姥姥起诉反获支持的案件中,法院提倡遵守社会道德。判决书中引用了《孝经》:

我国早有百善孝为先的古语,“孝”有孝顺、善待父母之意,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儒家经典《孝经》把孝誉为“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本”,由此可见,“孝”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是天经地义、人之美德,在现代的社会应该更加提倡。结合本案,陆老太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张女士作为陆老太的女儿,理当孝顺父母,从陆老太处购买房产后,不给付房款,且在法院判决后拒不执行,违反法律规定,也违背社会道德。(4)

司法语言建设的方方面面,都给研究和关注司法语言的人这样一种启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需要文化支持,尤其是法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法文化源远流长,从来没有中断过。“德育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都是非常注重法、理、情三者一致的。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国的调解语言时,尤其会感悟到中国的调解语言中包涵着这种植根于中国法文化沃土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也应注意不把传统法文化中的糟粕带到今天的法治社会,比如“刑讯逼供”这种司法语言的恶习流毒,有时仍会侵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肌体,这是研究司法语言必须给予关注的。

在法庭审判环节,语言证据的分析认证在审判程序上仍然缺失;从与世界接轨的视野来判断,这既是中国法庭审判程序的缺失,也是中国法庭审判语言规范化的缺失。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与郑州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召开了中国首届言词证据分析认证及司法运用研讨会。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宝生教授到会做了相关报告,现在他的博士后邹玉华教授正在做这个课题的攻关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吴伟平博士的《语言与法律———司法领域的语言学研究》一书是这方面研究成果的权威。就我所知,刘蔚民教授关于语言证据的研究正在深入进行,而且已有这方面颇具影响的文章发表。

(三)新型法学人才的培养与精品教材编写

法律语言学的学科建设、新型法学人才的培养、精品教材的编写、理论联系实际的专项课题研究及其成果的转化等等逐渐形成了本学科相互支撑互为发展的关联整体。就中国的法学教育而言,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已有不同。不少法学家撰文指出:法学专业的在校学生虽然学习了比较系统的法学知识,但作为法律职业人所需要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运用能力却存在着缺憾。因此,应该对法学专业的学生加强法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加强法律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这是法学家们的反思,也意味着语言学和法学联姻与世界接轨的契机。

世界各国法学教育的共性是:法学教育基本上是职业教育,科学知识和人文素质融入职业教育过程之中;法学教育由大学专业学生和职业培训及实习两至三部分组成,在后一两个阶段重在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训练;法律实务界承担职业培训及指导实习任务,因此也是法学教育机构的组成部分。这些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法学院课堂教育的五个“中心”是: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案例分析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中心;以本土制度诠释为中心;以实用主义为中心。

中国法律职业基本技能培训的基本内容是:

为了新型法学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上述内容立项编写一本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法律语言精品教材。项目研究的主要思路是:从法学和语言学的研究视角切入来设计教材体例和内容。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分别按其客观规律进行设计。立法语言部分要加强对立法语言本体规范化、现代化的研究,修法语言技术、修法梳理的内容和方法等内容要纳入教材;司法语言按司法程序可以分为司法语言总论、法庭语言、司法文书语言等多项内容。项目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主要是对法律语言的使用现状做深入艰苦的实际调查研究,用现代化、科学化的方法得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和实用价值的成果,能为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和培训司法人员服务。

三法律语言研究的未来发展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为新的起点,中国的法律语言研究必然要服务于新的社会需求,这使法律语言学科面临新的学科任务。总的说来,立法语言精密化的修改工程任务比较重,法律内容方面所做的调整带来文字上或繁或简或修辞上的改动,可以由法学家和语言学家共同来完成。法律语言学的研究者们应该用现代化科学化的手段,首先对以宪法为核心、以七部大法为构架的法律体系主干分别一一梳理。也只有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语料库的方法建立立法语言语料库,进行有目标的排查检索,才能对法律文本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偏误进行修正;或者就法律语言的某些规律做统计量化研究,对某一特定法律内容的特定语言表述形式得出科学的结论,使其在立法语言体系中的位置和功能固定下来,使整个立法语言体系的稳定规范有据可依。

香港城市大学的邹嘉彦、冼景炬(5)、王培光较早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在法律语言研究方面取得许多优秀成果。如《香港中文判决书的语言问题》(王培光、冼景炬)、《香港法庭翻译研究》(冼景炬、程乐)。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近年来致力于法律语言的定量化与实证研究。中心建立了三亿多字的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语料库,以法律常用词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提取了大量常用词构成的固定表达句式,在此基础上着手编纂《法律常用词词典》,这为立法技术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材料。

当今的法律语言研究队伍中涌现许多新的优秀人才,并有知名的法学家加入,他们具备相当的研究能力,也有研究生人才资源,可以以课题组的团队形式进行法律语言的科学研究。

显然,社会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学科任务是学科发展的生命。“需求”和“任务”已经指明了法律语言的研究方向,一支由老、中、青三代形成的法律语言研究队伍,正以现代化、科学化的研究方法,追赶并实现着中国法律语言规范化的最终目标,为实现中国社会的法治文明作出贡献。

摘要:本文以“立法时代”与“修法时代”为界,从立法语言、司法语言、法律语言教学与新型法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回顾30年来中国大陆法律语言研究走过的路程,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关键词:立法时代,修法时代,法律语言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炯.二十多年来中国法律语言研究述评[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2]李振宇.法律语言学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鲁生.从立法时代跨入“修法时代”的第一步[N].检察日报,2009-08-31.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王东海,王洁.“一库三典”的法律语言研究资源建设[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4).

[6]吴邦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工作报告[R].中国人大网,2010-03.

[7]邢欣.国内法律语言学研究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4,(4).

我从考试中感受到幸福初一作文 篇7

幸福,有时很简单,可以存在于某个刹那间!

小孩子的幸福就是一颗糖、一件新衣服、一个玩具;大人的幸福就是家庭和睦、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老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子女过得舒心、快乐,节日里儿女的适时探望;而对于在校园里生活学习的我们,幸福又是什么呢?捧张优异的成绩单回家,让父母露出开心的笑容。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个年龄最简单却又最真实的幸福吧!

我现在是七年级,学习任务很重,感觉自己进入不了状态,学习也勉强跟上,因此我就很害怕考试。如果考不好的话,就太对不起爱我的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了!爸爸和姐姐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如愿的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考试,我怎能失败?!想到这里,我原本忐忑的心更加沉重了。我想我一定争气,好好学习。远的不说,这次月考我一定要拿个好成绩!

月考如期而至。考试后我回家过周末。妈妈和姐姐带着我去新郑看牙,看完牙后,我们出了医院,走到一家儿童服装店外,姐姐提议进去看看,于是我们就进去了,一位穿着很时髦的阿姨走了过来,为我们介绍了一款最新流行的上衣,我一看,一大片蓝色映入我眼帘,这蓝色真美,并且上面泛着点点银光,我被这衣服深深地吸引了,妈妈和姐姐也在说这衣服很漂亮,而且摸着很舒服,他们都有要为我买的意思。妈妈问了问价钱,谁知这件衣服竟要一百多,我连连摇头说不买了,可妈妈还在和那位阿姨搞价,我只好站在那儿盯着那衣服看。最后,妈妈为我买了这件衣服,还对我说:“佩,只要你好好学习,为你花再多钱也值得!”我当时的心情无以言表,感动,高兴,慢慢的汇织成了一种信念:好好学习。

成绩出来了,我却考砸了!心里特别难过。心想:该怎么面对父母呀!真是越想越难过,一下午的课都没专心听讲。放学后,就像霜打了的茄子一样低着头,走在回家的路。要是我永远都走不到家,该多好呀!真恨不得回家的`路再漫长些,再漫长些……

家就在我眼前了,是死是活,总的面对啊!我鼓足勇气进来家门。咦!家里怎么这么安静呢?一进屋,看见姐姐在做针线活,她抬起头来问我:“妈妈呢?”“不知道。“妈妈去接你了呀!”哦,原来是走岔路了。一会儿妈妈回来,十分关心的问我:“饿不饿?”没等我回答妈妈又说:“小佩,我给你买了你最爱吃的零食,给你。”我接过去,心里在纳闷“为什么考试的事他们只字未提?还为我买了这么多好东西,是怎么回事呢?“等到爸爸下班回家后,才问了我考试的事,我低下头,什么也没说。半晌,爸爸开始说话了:“妞,我知道你这回没考好,没事儿,找找原因下回再努力就行了!”

我听后,把头埋得更低了。爸爸这么理解我,我是多么的幸福,不止有个美好的家,还有理解我的爸爸和爱我的妈妈。我还伤心什么呢?这回是没考好,但不代表下次考不好,我应该振作起来继续努力!我就不相信我会永远比别人差!

你主宰我崇拜散文 篇8

你轻灵地出现,舞动着婀娜的身姿,闪烁着智慧的思想。轻舞飘飘,似行云流水,又似羽衣霓裳。只那一瞬,只那一瞬,好像忽然被点醒,原来你就是我梦中的灵光。过往的岁月呵,那么迷茫,曾经的心灵,没有方向,是你指引了我,通向梦想与快乐的天堂!

你时而温柔如水,淡定神怡,时而惊涛暗涌,锋剑来袭,每每总让我肝脑涂地措手不及,望尘莫及追悔莫及!但是不管怎样,这都是你的气息,我爱上了你,就已经包容了你的坏脾气。就这样,我敞开心扉,就这样,朝夕相对,欣赏着你的一颦一笑,品味着你的`时嗔时恼。就这样,我选择了你,选择了倾心相交,不离不弃;就这样,我爱上了你,爱得体无完肤,万劫不复!即使如此,你仍然是我的唯一!

当然,你也是爱我的。不过,你的爱稍逊于常,你的爱是“博爱”“大爱”,所谓“大爱无疆”。你的爱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寸步不离!为了让我褪去锐气,你宁愿忍痛安排让我“蹦极”,万米高空随我而去,让我彻底领略,从此深恶痛记!你还会时常关我“禁闭”,谆谆教我说,令狐冲就在此时发现武功秘籍。你的用心何其良苦,然而不才终是顽劣成性,难成大器,不是自残就是迎头碰壁,一门心思只想追逐你!问苍天心智之门何时开启?辜负你循循善诱实非我本意!只可叹粉身碎骨也终难忘记,痴情不改此志不渝!

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我只爱你Youaremysuperstar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爱你Youaremysuperstar......自从拥有你,我如痴如迷,今生不能再失去你,因为你是我生命的动力!

就这样,我爱上了你,五体投地!你是我今生的不悔,你是我最美丽的传奇!

上一篇:河长制典型经验总结下一篇:“I-Englishparty”联谊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