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2024-09-02

浅谈学校中的红色文化传承(共9篇)

浅谈学校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篇1

浅谈学校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夏邱中学王燕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更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红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需要。当代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知识主体和重要的社会主体之一,中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与未来。在各学校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对于提升中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引领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应该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把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同时,要适应新时期社会生活的新形势,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方式,创新红色文化传承的模式;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模式传播红色文化,才能取得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构建和谐校园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红色文化;校园;教育与传承模式;文化传承 爱国主义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辈在老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内涵。它既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或英烈人物有关的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纪念地、标志物、标语、规章制度、文件文献等;也包括革命历史、革命照片和艺术图片、革命文学、革命歌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它不仅蕴藏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热情和高尚品质,而且承载着红色的历史、革命的精神、光荣的传统、思想的境界。具体的说,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物质形态,指革命战争年代留下来的革命旧址旧居,以及诗歌、歌曲、戏剧、标语、出版物和革命文献等历史遗存;二是精神形态,指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语言、中国气派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

二、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而且红色文化对于提升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使中学生沿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发展和深造。“少年兴则中国兴”,中学生只有具有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浓厚的爱国激情,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业才能早日实现!

2、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整个社会生活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也必须丰富多彩。你可以唱红歌,也可以唱流行歌、唱通俗歌。但是在提倡多样化的同时必须弘扬主旋律,必须正面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红色文化就是我们必须弘扬的文化主旋律。

3.红色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永葆青春、与时俱进的。像延安时期的红色文化就吸纳了西北文化,苏区时的红色文化则融合了客家文化,当时很多文化形式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比如把西北民歌改编成“东方红”,内容革命化了,令人听来别有情趣,这就是传承和创新的魅力。

4.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鲜明地提出了要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精神懈怠的表现之一就是忘记过去,淡漠了党的优良传统,远离了崇高。特别强调了对青年寄予厚望,要求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中华民族奋斗的光荣历史,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只有了解,才能热爱。因此,当下倡导红色文化是必须的。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倡导互动式、参与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让红色文化搭上时代的快车。

5、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数革命先烈在民族存亡之际用生命铸造和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用富有前瞻的视角和体现时代性的方式,去挖掘、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挥红色文化在德育方面的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智力支持。

6、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和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支持。

7.红色在当代已不仅仅代表着革命、社会主义,它还代表着幸福、和谐、积极和健康等新元素和新内涵中学生在校园中传承红色文化不仅可以使自己接受红色历史文化熏陶,而且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团结与友爱。在学校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红色政治文化的思想、理念的自觉认同,才能够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实践主体,自觉成为代表先进文化、发展和谐文化的践行者。

8.重拾“红色文化”,抵触不良文化、低俗文化,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红色文化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如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依然是鼓舞、激励人们继续奋斗的强大推动力。在红色文化传承中,大学生能够深刻的意识到今天美好生活之不易,必定能够激发广大的师生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9.中学生作为校园红色文化的主要知识载体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对于自身这一代和下一代的成长起着方向标的作用。如果旗帜偏离了方向,必然导致主流思想的滑坡。而红色文化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真正灌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这对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三、红色文化教育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红色文化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把红色文化的传播作为布道式的说教,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由于缺乏对大众传播规律的认识而过于强调其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往往流于布道式的枯燥说教,使得红色文化表现形式过于单一,红色文化主题局限于狭小的范围空间,导致脱离时代,很难为人们所接受;使得红色文化传播在人民大众中缺乏应有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错误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了。把红色文化简单定位于革命文化,有人认为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文化已经过时。其实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存在,比如:大庆精神,深圳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他们宁愿选择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西方文化,也不愿大力弘扬传播红色文化,以致使一些人缺乏理想信念,缺少对真理的追求,崇洋媚外,追求物质享受,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太少,致使有人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3.把红色文化传播庸俗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经济体制的变革导致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红色文化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被世俗的功利需求所消解。在红色旅游中,有些导游为博游客一乐,不尊重历史事实,对红色资源乱讲一气;他们宣扬的不是革命的艰苦,不是先辈的英雄事迹,而是一些道听途说的野史、艳史,不但没有起到红色资源的教育目的,相反把神圣庄严的红色资源涂抹成“黄色”的暧昧故事,以达到商业促销的目的。这些东西不但是对红色文化的颠覆,也是一种对历史的亵渎。

4.没有形成全方位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在特殊历史时期留下来的历史印记,是值得我们保护和怀念的。但就目前来说,许多人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特别是当代的年轻人对红色文化不太感兴趣。与过去的红色电影观众人山人海到现在的寥寥无几相比,可以看得出,无论是送红色电影下乡,还是组织职员观看红色电影,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不要说城里,就是农村,笔者在送红色电影下乡一现场看到,夏日虽是炎炎的但场面却是冷冷清清的。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组织者根本没征求民众的意见,不知道民众所需,无法引导民众参与到传播红色文化活动中。其次,新媒体的技术性和时空延伸性恰恰是传播信息很好的途径,没有抓住新媒体来传播红色文化这样一个很好的契机。

四、对红色文化教育传承模式的创新

1.红色文化活动的主题定位一定要明确。发掘与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一定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不同的客观环境、不同的时间节点所导致的不同氛围和情境,选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使红色文化的内容与人们的心理情感相融合。要注重在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和利用重大事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这样能够有效激发人们的情感倾向。例如国庆节开展的红色文化的主题应该是爱国主义。在这个主题的统帅下,活动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青少年了解国家和民族屈辱的历史,珍惜美好的今天和未来。

2.利用网络传播红色文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人群的逐渐壮大,网络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飞速发展,普及面日益扩大,我们应该利用这个平台,传播红色文化。团的十六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应该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开放性、迅捷性特点,积极探索网上的有效引导方式,开展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红色文化网络化就是创新先进文化传播的一种全新手段和形式。具体方法就是创建红色网站内容要丰富、形式富有特色、知识更新迅速、红色主题鲜明,能够吸引青少年,让他们觉得红色网站值得他们花时间去浏览,并且在浏览红色网站的过程中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和理论。

3.利用寒暑假鼓励大家进行红色旅游,促进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旅游就是寓思想教育于观光游览和文化娱乐之中的一种文化主题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学习方式。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愿意出去旅游,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圣地去受熏陶、受教育,感验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激发红色情志,这都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新形式。如四渡赤水纪念馆在参观之前组织旅客演唱红色歌曲,唤醒人们的红色记忆,既增强了年轻人对革命前辈英勇事迹的兴趣,也起到了宣传革命传统的作用。如革命老区遵义特别推出的“四色旅游”专线,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绿色旅游、酒文化融为一体,体现了遵义红色旅游景点革命的厚重,又展现了景点沿线原始古朴,生态保存完好,丹霞地貌等特征。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了红军在长征中的艰难,高度赞赏毛泽东同志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的英明和伟大,使游客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红色文化的教育。

4.在红色文化的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会、红色社团中的学生骨干作用。通过组织筹划多种形式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的教育、纪念、娱乐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以较为自然、真切的方式,参观、接触、解读和体味红色文化,加快红色文化建设的步伐。

5.通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行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参演战争等反映红色文化的电视剧,这样的话学生的感受或许会更深刻一些。还可以让学生调查走访村子里的老红军、老革命、退伍军人等,听他们讲过去的艰苦岁月的生活,讲他们的革命经历等。还可以让学生编排红色文化短剧,亲身去体验参加红色文化的快乐。总之,红色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所在,是民族凝聚和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之源;弘扬和传播红色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中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懈的任务。只有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形式进行创新,才能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升华,体现出时代的魅力,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学校教育一定要明确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牢牢把握一个“新”字,让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深深扎根,让青少年在未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浅谈学校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篇2

红色文化实际上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从广义来讲,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则特指精神财富, 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 对“文化”有一个经典概括: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政治和经济。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 其外延可扩展至新中国成立以后, 包括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所形成的文化, 都是红色文化的延续和拓展。

2 陕北红色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中的表现形式与传承

2.1 红色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 红色文化往往表现在物质文化形式, 如纪念馆、烈士林园、革命公园等;非物质文化形式, 如红色歌曲、红色传说、红色影视、红色文学等等。纪念馆用历史遗物、图片、文字资料等形式重现了这段历史, 也成为探索革命遗风、追寻先烈遗迹、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圣地。100多件革命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展厅, 墙壁上布展着200多块展板和照片, 详细介绍了根据地创立、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并向人们昭示着广大军民同仇敌忾, 不怕牺牲, 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展厅的正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沙盘, 再现了当年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情况。

2.2 陕北红色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中的传承

红色文化在景观设计中所遵循的原则是:必须根据其时代背景及发展目标, 适用性原则、社会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生态性原则、观赏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历史性原则等。传承红色文化其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需要。红色文化传承者、倡导者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 尤其是党员干部, 他们是第一主体。从教育的层面来说, 党员领导干部要首先接受教育, 只有把自己教育好了, 才能当好教育者、倡导者, 这种教育和倡导才能产生效果。

3 陕北红色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3.1.1 景区基础设施跟不上。

景观基础设施是接待游客参观景区的物质基础, 交通不便捷, 服务设施不完善等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景区所在地是欠发达地区, 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资金短缺等问题, 致使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旅游高潮时, 在吃、住、行、娱、乐、购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凸显出来。

3.1.2 红色景区趋同化严重。

产业化水平不高, 形式单一, 现代科技手段利用不足, 不能展示红色旅游的内涵;很多旅游景区基本上都是模仿当年的建筑, 各风景区的差异性较小, 这使得一些游客不禁发出“怎么所有景区景点都差不多呢?”的疑问, 进而产生“游一当十”的心理, 影响景区的良性发展。

3.1.3 景区开发程度不高, 规划和区域合作不足。

有些景区包装不足, 影响游览效果, 削弱了其经济游览价值。

3.1.4 旅游区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工作人员不熟悉旅游, 不能俗雅共赏, 解说员与导游素质偏低, 红色旅游属于新兴产业, 讲解员素质不高, 不能充分的反映红色景区的文化内涵, 泛泛而谈, 缺少针对性, 令人感动枯燥乏味。

3.2 对策与建议

突出地方特色, 打造旅游亮点。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节事的发展, 提升旅游品味, 如红色旅游研习游, 大型红歌会等。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各红色旅游景点都要进一步改善景区的道路状况, 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不断提高旅游的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利用声、光、电把单调的资源陈列变得活灵活现, 使人感到如临其境、印象深刻。优化客源结构, 稳定红色旅游市场, 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使得红色旅游发展趋于大众化, 面向各地广大群众。发掘、利用和宣传红色资源, 旅游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大家都愿意出去旅游, 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红色革命圣地中, 去受熏陶、受教育, 感验红色历史, 感悟红色精神, 激发红色情志, 这都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新形式。

4 结论

在当代, 景观规划设计离不开文化。陕北红色文化的再生与传承也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创新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时, 只要切实坚持贴近历史、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 着力强化文化的提升力、艺术的感染力、科技的拓展力, 不但不会冲淡红色历史的庄严, 不会冲淡人们心中的那份景仰。反而会让历史在可亲、可触中, 给人们带来更真切的感受和更深刻的震撼, 对那段岁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从而涤荡心灵、坚定信仰。

参考文献

[1]张颢.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7 (12)

浅谈学校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篇3

关键词:闽西红色文化;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再生与传承。

近几年来新起了一种新的旅游主题,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红色旅游”,成为人们参观的人们地区,每年吸引的旅客近百万。这一产业的兴起,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1]当然,这些地方要想发扬得更好,就需要我们设计开发,在设计时我们要着眼于历史去观察这些传统,用续古扬今的方法、在突出传统的时候又要巧妙地表现先进的文明。在这里我将以离我们最近的闽西红色文化为例,论述红色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1 红色文化

1.1 红色文化的含义和渊源

红色文化的概念并不好确定,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说的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既然要说“红色文化”的话,自然是从字面上来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红色”和“文化”,在这里我们先说说“文化”,文化也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出来,但我们却可以轻而易举的举出很多文化的例子:四合院、川剧变脸、窑洞等都是有着我们中国特色的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文化就是指我们人类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狭义上则只指精神财富(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多个方面)。文化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概括,是我们的毛主席提出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反应,反过来文化又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2]红色文化是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革命战争时期产生的,当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为建设我们国家所做出贡献的历史遗迹也属于红色文化。[3]例如: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所留下来遗迹,都是我们口中的红色文化。

红色作为我国人民最喜爱的颜色之最,从几千年前便开始流行起来,红色代表了一种美好和吉祥,例如:结婚等喜事都喜欢穿红衣服,贴红对联;过春节贴红色的窗花等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便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红色革命的来源亦是如此,“红军”“红旗”“红星”“嘉兴红船”等一系列革命词汇,都和红色分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面都清楚,我们的今天是先辈们用鲜红的血换来的,这么多的原因让我们的意识里有一种冲动,所以我们把那些文化叫做“红色文化”,这是我们中国人长期的实践中得来的。[4]

1.2 红色文化景观的精神意义

红色文化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是我国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景观是我们为了纪念先辈们浴血改变国家命运的壮举,它有着超强的历史和人文特性,同时可以为人民提供革命知識学习的方法。现在红色旅游异常火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人们在旅游的途中,不仅能欣赏到祖国山河的美丽,也可以感受当地居民民风的淳朴,最重要的是感悟过去革命日子的不易,学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2 闽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

1930年,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闽西成立了苏维埃政府,闽西苏区正式形成,闽西苏区也是全国最大的一块苏区,是当时革命运动的中心地区。闽西还是红军的故乡、将帅的摇篮。福建甚至全国最大红军基地就是在我们闽西建立的,闽西地区的无数劳动人民参加了红军队伍,为我国红军队伍的壮大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为我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中,有百分之九十都在闽西参加过战斗,足以说明闽西对将帅、人才培养作出过突出贡献。

闽西还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地。毛泽东在抗战时,曾在闽西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期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和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孕育了对中国革命有着决定意义的正确革命道路和适合中国特点的建党建军纲领以及党的思想路线等重大理论,初步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毛泽东思想。

龙岩作为闽西革命的重要基地,保留了相当多红色文化遗址,有中央苏区第一个劳动合作社、新泉妇女夜校、中央苏区模范区——才溪乡、古田会议旧址群、红军长征村——中复村等等等,红色资源相当丰富。

3 闽西红色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中的表现形式与传承

3.1 红色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一些纪念馆等,这些都是我们的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只不过是物质的,当然也有一些非物质形式的,比如说:歌曲、影视、文学等多种形式的。纪念馆等物质文化形式的,一般采用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办法来重现历史片段,让参观者深入其中,了解当时的情况,找到一些共鸣,以此来震撼人心、缅怀当时的革命先烈,这样便起到了红色旅游的目的。比如闽西古田会议旧址群就将红色文化表现得十分到位,将当时的革命文物、革命事迹的照片有规律的摆放在展厅里,所对应的墙壁上标注介绍文字和图片,详细地介绍闽西地区当时的情况,向人们展示当时的军民不怕牺牲、誓死拼搏的英雄气概和精神,同时还建立了一个当时根据地情况的模型,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让游客直观地体会到当时的那种壮大。

3.2 闽西红色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中的传承

我们在规划红色文化景观时,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并遵循现代景观规划所必要的适用性、社会性、历史性等原则,红色文化的传承是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层面,同时这也是闽西红色需要传承的重要目的。闽西红色文化传承是需要我们几代人共同努力的,其中倡导的主体更应该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并且要把这种思想传递给大众,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要添加这一方面的内容,从娃娃抓起,让全民关注起来。

3.3 闽西红色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中的再生

闽西红色文化再生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又是极其有必要的,闽西红色文化景观的再生可以唤起一些美好的记忆。但是它的困难性,却让很多相关景区望而却步,在这里,我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尊重先辈们创造的历史。有句话说得好:“恢复遗迹就是恢复历史”。不可否认,遗迹能自己“说话”,重现历史。如果我们都没有当时的客观情况,我们怎么领略当时的情况,我们怎么置身其中,所以恢复当时的建筑、文化等是有必要的。

第二,因地制宜。虽然发展闽西红色文化景区旅游需要积极开发当地资源,但是不可以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确定合适的开发方案。

第三,注重环保。闽西红色文化景区大部分位于不发达的乡镇,多陡峭大山,稍有不慎,在建设中便可能会酿成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这就需要在开发时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防护的应急措施。

第四,注重历史的反映。闽西红色文化景区,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它旅游的侧重点,但部分红色文化景区地处偏远,旅游资源相对较少,反映历史的很少,大多注重养生、购物,这样就没有达到红色文化旅游的本质。

第五,发扬红色精神。来到红色文化景区旅游,很多人就是冲着这个红色精神去的,就是要抓住这一心理,大力发扬红色精神,在再生设计时,时刻牢记这一点,以(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此来吸引更多有识之士。

4 闽西红色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础设施不完善。闽西红色文化景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都位于偏僻的地方,这些地方产业单一、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这些都成为制约闽西红色文化景观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为这些原因,很多游客对此望而却步,基本的设施保障不足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第二,趋同化严重。我国的红色文化景区众多而且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状态,看过来看过去都是照片和遗迹,长此以往人们会产生厌烦情绪,去过一个景区后便不再想去另外一个。因此,必须加强闽西红色文化景观地区的科技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有高科技”。

第三,开发程度低。景区的规划不完善,以及资金、科学技术的欠缺,导致景区无法达到所要的效果,包装不够,从而大大地影响观赏价值,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

4.2 对策与建议

第一,突出特点。旅游地必须突出本地的特色,打造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现在研究热门的旅游地,我们会发现,这些地方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个性,而且几乎不会的别的旅游区有所重合,都有着本地区深深的烙印。闽西红色文化景区的开发者应该详细的了解当地的红色革命历史,发掘一些有用的东西,找到和其他红色文化景区不一样的地方,并大力渲染,突出特色,这样游客就不会觉得景区趋(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同,就会有大量的游客为了看这个特殊的东西来到本景区。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各个红色文化景区都要加快建设基本设施的步伐,还要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提高旅游的舒适程度,利用科技手段,让游客有置身其中的感觉,这样才能让游客印象深刻,吸引更多的游客。

第三,拓展发展空间。我们要不断地做一些调查并随时改进,以便稳定闽西红色文化旅游的市场,让闽西红色文化旅游成为一种大众化旅游。第一、发掘教育意义。现在的家庭生活好了,愿意出去旅游,怎样才能让旅游者在众多备选地之中选到我们闽西红色文化景区呢?我们要抓住游客的心理,很多人家旅游都带着孩子,如果我们能大力发扬闽西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那么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游客。第二、引起地方重视。红色文化景区很多的先天不足造成其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这是地区的帮助就是一剂良药,地区投入人才和资金,从更深的层次发展我们的闽西红色文化景区,这是最好、最快的方法。

5 小结

红色文化景区的规划原则是以红色文化的再生和传承为主的,在保护的基础上,要挖掘闽西地区的特殊的特点,给游者留下深刻的、特殊的印象,让人们难以忘怀,这样就做到更好的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了。因此,我们在开发闽西红色文化时,不能只是一味地保护,而是应该在原有的环境中提炼出一些好的东西,这些东西值得去传承和再生,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關系,也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再生和传承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屈亚潭.陕北红色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再生与传承[J].现代园艺,2014(12).

[2] 胡月文.革命旧址与周边景观的保护研究——对枣园环境文化景观的探讨与设计实践分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6).

[3] 柳红星,刘飞华.论江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6(04).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篇4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101班开展了有关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活动。

一、活动目的:

让每个少先队员了解长征胜利的悲壮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让少先队员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发扬长征精神,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从小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

二、出旗

中队长:1934年10月到936年10月,整整两年的时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了震惊世界的25000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 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那么,发扬光大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长征组歌(1)、《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2)、《大会师》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由主持人教唱,然后,全班合唱,雄壮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四、毛泽东长征诗词朗诵比赛

同学1:忆秦娥《娄山关》

同学2:七律《长征》

同学3:清平乐《六盘山》

同学4:沁园春《雪》

五、班主任总结:

长征,是对理想信念的考验;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依然需要。

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演讲稿 篇5

201X年2月2日,总书记在井冈山参观时指出:“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这里的“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笔者认为应该理解为将红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全社会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让红色文化一直“红”下去。

目前,红色文化传承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造成人们对红色文化历史记忆的淡化

从学校的历史教育看,历史学科在小学、初中阶段,被形象地称为“豆芽科”;在高中阶段,过早地区分文理科使得绝大部分理科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几乎和历史学科“绝缘”;在大学阶段,虽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纳入了公共必修课,但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从近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历史类和哲学类专业的就业率很低,学生对就业的担忧导致了大学人文专业的“弱势”。加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们文化土壤中人文元素的严重缺失,导致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哲学思维”的普遍缺席。

从社会的历史教育看:首先,各级宣传部门和文明办等宣传机构不可能每天都去宣传红色文化,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段组织活动并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其次,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载体,各类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地)、遗址、伟人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部分依然存在展览面积狭小、展出内容单调、展示手段落后、日常维护和改扩建资金短缺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信息化时代造成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是一个价值标准遭遇全面解构的时代。信息化时代各种价值观的涌现和融合使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取向难以达到一致的理解与认同。

文化价值标准是由一系列居于核心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构成的逻辑体系,是衡量文化客体对主体有无价值和价值量大小的尺度或准则。红色文化价值标准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自强不息等崇高精神和价值尺度在现代社会受到一定挑战。人们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对功利的过分崇拜、对欲望的过分放纵、对他者的过分漠视、对当下的过分关注、对崇高的过分贬黜等,对人们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三)相对久远的红色文化在当今时代较难让人产生共鸣

首先,在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正以各种方式进驻中国人的精神领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对外开放全方位展开之后,西方的文化思潮、生活观念、价值标准等蜂拥而入,在一定程度上遮蔽甚至取代了国人对自身传统的历史反思,民族文化(包括红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失语状态。

其次,不同时代有自己的时代语言,同一时代的不同群体有其自身的话语表达。人们的话语表达当然不能脱离自己生活的时代,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他们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红色文化对于人们来说,显然不是一个直接在场的生活空间,红色文化生长的历史时空是那么遥远,那样“艰苦”和“匮乏”的环境难以与当下的“幸福”和“丰富”生活相对接,因而无法引起对过去生活的真正体验。尽管人们也会唱红歌、看红剧,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讲,并未引起心灵的共鸣,只不过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艺术转换。在人们的眼里,中华民族过去所遭受的挫折、屈辱、贫弱好像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表达而难以引起深层的历史反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红色文化的话语空间总是被其他话语所挤压或推开而难以产生共鸣。

要让红色文化一直“红”下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视教育、解放思想,增强红色文化的文化认同

要创新历史教育,强化人们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历史教育和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各类教育基地要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合理安排青少年参观游览,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一支热心公益事业、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辅导员队伍。要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青少年开展活动,强化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2.各级宣传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开展红色旅游的主要载体,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各类教育基地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精心组织高水平的专题性展览,打造陈列精品,形成展览亮点。

3.各单位、团体、企业等组织要广泛开展学习英雄模范事迹,深入查找精神境界上的差距,使大家自觉强化报效国家、崇尚荣誉的献身精神,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二)扩大宣传、抢占高地,营造传承红色文化的社会氛围

1.多管齐下,扩大红色文化宣传范围和受众范围。各级宣传部门要把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和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宣传报道,为发展红色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宣传好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中央发展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政策措施,宣传好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知识和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积极介绍红色旅游重点线路、景区景点和有关知识,及时推广各地开展红色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要注意结合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活动以及重要节假日,充分报道各地开展红色旅游、传播红色文化的新情况,反映社会各界的建议和呼声,努力为广大群众学习和传播红色文化、参加红色旅游提供舆论支持和信息服务。

2.去莠存良,确保红色文化的纯洁性、先进性,抢占文化高地。信息化时代不断生成的海量信息中,存在着大量把庸俗当高尚、把腐朽当神奇、把谬误当真理的现象。因而,加强信息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强化红色教育,抢占文化高地等已成为重要课题。要通过技术的、制度的手段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侵袭,让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熔铸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之中。

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 篇6

222.85.128.*1楼

拓展素质教育领域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记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局扎实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民族新闻网记者/田惠宇

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把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不

仅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

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推进,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教育

模式、教育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只有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中,自觉地实现文化传承,养成实现文化传承的意识和能力,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体现出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特色。

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局杨股长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松桃县

民族事务局以“民族风貌进校园、民族文化有特色、民族音乐进课堂、民族体育抓两头、民族教材进课堂”为目标配合教育部门,为挖掘民

族传统,发扬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与教

育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三

结合”的方式,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走一条

“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个性特长”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的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松桃是个古老的地方,这里民族民间文化独特,底蕴深厚,感染

力强。该局根据自身的优势,充分吸收当地民族民间文化的核心要素,并与教育部门紧密配合,又大胆地支持各校进行了批判、改良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主要内容:

1、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将

松桃县民间的“四面鼓舞、苗族舞、苗歌、民间剪纸、绘画、刺绣等

民族民间文化作为教学内容,开设地方民族民间课程。开设民族民间

文化课程如下:

⑴音乐:把苗族山歌、舞蹈、四面鼓舞等民族民间艺术和民间乐

器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开设。

⑵美术:将剪纸、书法、手工制、刺绣作等纳入美术教学。

2、组建学生民族艺术表演队,主要开展苗歌、四面鼓舞、苗歌演

唱等项目训练

3、用请进来的办法,不定期邀请一些民间艺人来校指导,帮助学

生获得一定的民族民间技能或技艺,并具备一定的民族民间艺术表演

技能,提高学生民族民间艺术欣赏水平。

例如:长兴镇中学进苗乡侗寨开展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

通过挖掘、整理、和新创作,过去只靠口传心授的《茶歌》、《酒歌》、《婚庆歌》、《迎客调》等在长中得以传承;县民族中学苗族八面鼓的诞生,既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民族文化的创新,是我县民族中

学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开展所结出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县师生的智慧与才情。

(二)教学形式:

通过与教育部门配合要求各校采用多种形式和开展丰富的活动,将该县民间的苗歌、四面鼓舞、书法、剪纸、刺绣等民族民间文化作

为教学内容,开设地方民族民间课程。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全县民

族学校性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等媒体宣

传、展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契机,组织学生

调查了解当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类型、特点及保护状况,感受我国

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对保护优秀民族世间文化遗

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 2010-03-28 10:20 回复

222.85.128.*2楼

(三)实施步骤:

1、要求各民族中小学校将“四面鼓舞、苗歌、民歌、绘画、剪纸”

纳入校本教研课程。

2、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民族民间文化的乡土音像资料,使广大学生

从中受到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3、举办各种民族民间文化知识竞赛,让学生掌握民族民间文化的相关知识。

4、利用各种民族节日开展宣传活动,如“四月八”。每年在“四月八”

举办一次全县民族学校性的大型民族民间文化表演活动,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5、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和表演队。

(四)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成就

通过这些教育,使同学们更加了解和感受到了松桃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从中受到了激励、鼓舞和震撼,从而更加增

强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1、以民族英雄人物为榜样的激励教育

松桃县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历史上曾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

泣、光彩照人的英雄人物,其中的杰出代表有“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的欧百川,“奋不顾身、勇往迈进”的罗启疆,“助贫济困、刚正不阿”的龙运鹏,“不做绵羊、要做醒狮”的中共地下党员滕久荣,“为祖国争

光、为苗家争光”的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龙世昌等;也涌现出了一批德

高望重、学识渊博的文化名人,其中的优秀代表有“好学深思、为人

师表”的黄延祚,“博古通今、学兼中西”的杜渐,“追求真理、实事求

是”的姜思明,“学界楷模、画坛泰斗”刘宗久等。

这些英雄人物、教坛英才,现在都成了一个个令人敬佩的文化符

号。我们通过对这些人物的丰功伟绩的呈现和展示、剖析和强化,让

学生深受教育和鼓舞,从中获得执着追求、锐意进取的精神力量。

2、实施特长教育、彰显办学特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山区孩子喜欢

体育和艺术这一特点,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要求各校在把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的同时,做好艺体特长生的培养,并把民族

民间体育艺术融入其中。配合学校教育使得艺体特长生专业学习如虎

添翼,如鱼得水。每年都有70%以上的艺体特长生考入本科院校学习。

如: 县民族中学校体育教研组编写了校本教材《魅力篮球》,将篮球

特有的“团结、毅力、拼搏、智慧、战术”精神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促进学生文化课的学习,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2009年该校艺术类考

生高考成绩再次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艺术考生本科录取45人,体育

考生本科录取38人。

二、开发校本课程、凸显地方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中的一个亮点,创建办学特色是我们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点。课程是体

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有特色的学校就会有良好生

存前景,而校本课程开发民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我局在将国家课程校

本化的同时,鼓励各民族中小学组织人员编写、开设了民族民间文化的族文化的校本课程,并传承与创新。这样,不仅拓展了素质教育的空间,还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不仅搭建了学生展示素质的平台,还拓展了学生成才的渠道。鼓励县民族中小学大力开展民族民间文化

教育活动,以苗族花鼓、苗族刺绣、苗族剪纸、苗族芦笙、滚龙艺术

为载体,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张扬提供平等机会,使每位学生

都具有一技之长,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为不同的人才,从而实现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近年来,我局积极支持开展校本课题

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如县民族中学开发了《魅力篮球》、《苗族花

鼓》、《信息技术》、《苗族剌绣》、《德育读本》、《趣味物理》

等校本课程,正在开发《松桃苗族》、《战斗英雄龙世昌》、《红军

在松桃》等校本课程,等待开发《芦笙演技》、《苗族织锦》、《苗

族服饰》等多种校本课程。特别是已开发的《苗族花鼓》课程,第一

次把口传身教的苗族文化变成用文字表述的文本课程。

 2010-03-28 10:20 回复

222.85.128.*3楼

三、2010年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与打算

(一)2010年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

1、继续支持鼓励各校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各种民族民间艺术活动班

级,力争更上一层楼;

2、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努力宣

传学校“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

3、在上级民宗局及上级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帮助下与各相关部门紧

密配合继续努力探索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新路子;

4、加大力度鼓励支持聘请优秀民族艺人到校指导民族艺术活动的开展。

(二)2010年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

要求各校将努力实现“五个进一步”: 进一步做好课程设置。把民

间艺术等引进校园,根据各自学校所处环境,拓展民族文化领域;进

一步加强专业引领,提升教师执教水平;进一步营造宣传氛围。传承

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小组,某一

个团体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作为一个宣传阵地,就要用

好活动宣传这个载体,向全社会宣传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进一步加

强后勤保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将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是一项长

期的工程,是一项费力费时而又花钱的工程,对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将所需经费进行科学预算,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根据各校实际与制定的《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和工作开展

实际情况,确保资金到位;进一步注重民间文化进校园的效果。

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民间文化,尽管博大精深,但

浅谈学校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篇7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红色文化,传承,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社会工程, 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更需要深入挖掘、整合各种有效资源, 形成建设合力, 才能取得成效。红色文化是一代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它对于我们今天唱响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母体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 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一般包括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博物馆、展览馆等实物;制度文化是指革命时期形成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革命文献作品;精神文化即是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等。它包括: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及后期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等等。

中华民族向来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过程中, 这种民族精神进一步升华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爱国主义、无私的奉献精神、革命的英雄主义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支柱的观念体系, 这种观念体系所蕴涵的“核心价值”构成了红色文化的实质内容。因此, 红色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领导构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体系, 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地蕴含于红色文化之中,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母体。

首先,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成果。其次, 红色文化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复兴, 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文化, 孕育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再次, 红色文化是“扬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面向时代, 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最后, 红色文化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 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

二、传承红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有效路径

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前提。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际进程, 着眼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构建, 既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崇高理想、奋斗精神和历史经验, 它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 又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红色文化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红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前提和坚实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注重开发红色文化资源, 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2. 红色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的

优质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过程中形成的, 从其形成过程看, 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的过程, 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步培育和形成的过程。因此, 在内容上, 红色文化天然地具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内在地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有的革命遗产和文物等红色文化资源都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革命文化内涵, 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 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生动教材, 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质原料。

3. 传承红色文化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生动感性,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能够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民族情怀, 确立崇高的理想;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 遍及大江南北, 存在形式多样, 非常易于开发, 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精神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相结合不仅可以发扬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 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 创新红色文化的育人机制, 而且可以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式方法, 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4. 传承红色文化, 可以有效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廓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道路。

在文化领域, 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和各种腐朽价值观的斗争将异常激烈。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主流价值取向, 引导人们回顾革命历程, 缅怀革命先烈, 追思英雄情怀, 感受革命精神, 能够净化人们的灵魂, 坚定理想信念, 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辟道路。

近年来, 各地依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 以红色旅游为主线, 积极开发红色文化资源, 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创作红色文化产品, 扩大红色文化宣传, 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 纵观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 尽管热情很高, 初见成效, 却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目前看来, 各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单体开发非常重视, 却忽视了红色文化资源的群体整合重组、立体开发, 导致资源开发无序, 利用率不高, 综合效益不彰。

三、推进红色文化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突出创新意识, 激发红色文化创新动力。

红色文化不只局限于革命战争年代, 它更体现出与革命战争年代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体现出与新的社会形势相适应。因此, 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就不能简单复制以往的内容、模式和方法,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勇于创新, 善于创新, 根据现时代的特点和社会需要, 创造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更加科学的开发机制、红色产品和传播方式。

2. 创新红色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 打造红色文化精品。

红色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是红色文化资源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推进红色文化创新时, 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 提炼和丰富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和科学精髓, 把纯洁、文明和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东西展示给人们, 摒弃各种文化糟粕, 防止消极颓废甚至是封建迷信反动的东西杂拌到红色文化中来, 影响到人们对红色文化主流的认知和认同。只有这样, 才能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得到认同、红色文化的精神得以有效传播, 才能使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 激发红色文化活力。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 深入挖掘和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 必须创造性地开展红色文化的传播工作, 激活红色文化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要充分利用媒体传播的主渠道作用, 通过建立红色文化网站, 加大红色文化场馆的建设力度, 推进红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等多种手段和途径,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4. 加强资源整合, 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资源的优化整合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根本前提。中国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 分布广泛, 且具有潜隐性。只有通过资源整合, 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才能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发挥最大的效益。把红色资源和各种教育资源相整合, 使红色资源与各种教育资源相互补充, 形成教育合力;尤其是要把红色资源和社会主义市场资源相整合, 建立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

5. 多措并举,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红色文化创新队伍。

推进红色文化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在人才。加强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红色文化创新队伍, 是推进红色文化创新的重要一环。红色文化创新人员承担着传承、传播红色文明的历史重任, 必须秉持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美德情操, 必须具有传承红色文明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掌握文化创新的规律、技术和方法。因此, 对红色文化创新人员来说, 素质要求很高且很全面, 必须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平。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也要积极运用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活动和激励措施, 充分调动红色文化创新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支持创新, 敢于创新, 善于创新, 从而推动红色文化创新工作深入且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水弟, 傅小清, 杨艳春.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 2008, (6) .

[2]李康平, 李正兴.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道德与文明, 2008, (1) .

[3]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 2008, (5) .

浅谈学校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篇8

一、追溯“三红”文化的光荣历史

红土地:南雄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是一片充满革命精神的热土,是英雄辈出的沃土。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办公厅确认南雄为“中央苏区县”。中央苏区县的确认,足以告慰革命先烈,还历史本来面目,也确认了南雄在中国革命史上相应的历史地位。南雄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从大革命时期起至新中国成立,南雄中共组织领导的革命斗争从未中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雄县成立了县级苏维埃政府,全县66.7%的乡镇曾建立过基层苏维埃政府,属于中央苏区的区域范围之一。

红军城:南雄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红军城。1925年6月,成立了中共南雄支部,开展了革命斗争。自此,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南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2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24年红旗不倒,是全省屈指可数的红旗不倒的县之一。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进入南雄,领导南雄人民开展武装斗争。6月,彭德怀率红五军攻占南雄城,红五军进南雄城后,住在上武庙(现八一路小学)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政策、红军的宗旨以及革命事业必胜的道理;号召广大群众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豪绅。

1930年4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再度攻占南雄城,驻扎在上武庙(现八一路小学)。红军在上武庙(现八一路小学)和下武庙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道理,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南雄红色区域与赣南苏区连成一片。是年,中共中央就将南雄划入中央苏区,成为当时34个中央苏区县之一。

红领巾:红领巾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的标志,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中国共产党将红旗的一角作为少先队员的标志,就是要求他们学习先辈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继承革命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共产主义勇敢前进。每个少先队员不仅要佩带红领巾,而且要用自己的行为保持红领巾的荣誉,并为红领巾不断增光添彩。

二、“红色文化”建设:用红色文化浸润“红领巾”的心灵

八一路小学地域优势独特,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厚重。我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紧扣红色教育主题,积极探索做好红色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立足学校教师,放眼全校同学;立足课堂教育,放眼课外活动;立足校内教育,放眼社会实践”,先后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红色教育主题活动,用心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呈现“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科学育人”的三大亮点。

(一)营造氛围 环境育人

1. 开辟红色文化走廊,再现当年红色历史。为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到红色文化熏陶,我校精心设置红色教育景观,精心设计红色走廊文化:教学楼分别以“红色文化”“红色星空”“红色历史”为主题,在走廊墙壁上设置图文并茂的图片,配以文字解说,使学生在校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感受红军当年在南雄战斗、驻扎在八一路小学的的历史,再现当年红军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画卷,从而教育学生牢记历史,传承薪火,勤奋学习,建设祖国。

2. 建造红色历史墙和校训、校风墙。为了让学生对红色历史更有直观感,建造红色历史墙,供学生参观、学习、感悟。一是制作红军精神墙: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上进、艰苦奋斗、不胜不休。二是制作校训、校风墙。校训:砥砺奋进;校风:谦恭、文雅、诚信、尊重;教风:善诱、生动、严谨、创新;学风:好学、善思、合作、进取。

3. 巧妙设计,润物无声。在红色文化打造上,学校还注重红色元素的挖掘、渗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校园硬件设施上,如教室、走廊、宣传栏等地设置添加各种具有革命传统色彩的格言警句:一是在校门内的墙壁上设置“五旗”(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和激励性教育标语(我自豪,我是红军小学的好孩子;我能行,我做红军精神的传承人);二是每个班级的班牌制作成“五星”形状,教室内书写“成人成才,做红军精神的传承人”等标语,让红色元素入脑入心。

(二)寓教于乐 活动育人

1. 红色教育学科渗透,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每学期学校对任课教师提出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如班主任每学期至少开展红色故事演讲会;语文老师每月至少组织学生读一首红色诗词,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文征文比赛,让红色元素伴随学生成长;音乐老师每期至少教会学生两首红色歌谣,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大型红歌比赛,让红歌响遍校园;美术老师结合教学内容,每月组织学生创作一幅反映红色历史的美术作品,每学期组织一次红色文化采风活动及作品展览,让红色文化之美覆盖校园;体育老师要在每节课前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等训练,让学生学会坐如钟、行如风、集合排队整齐,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通过这些学科教学,有效地落实红色文化在校园的渗透。

2. 红色文化分层落实,细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我校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在一、二年级开展“识党旗、认党徽”教育,主要开展“革命英雄在我心中”、“红军城的孩子爱祖国”诗歌朗诵比赛、“我是红军城小小解说员”比赛等,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三、四年级中开展“明党史、知党恩”教育,主要开展“红军城小歌手比赛”、“爱国歌曲大家唱”、“弘扬红军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通过传唱红色革命歌曲,激发爱国热情;在五、六年级中开展“知党恩、跟党走”教育,通过参观、听革命传统报告、参加“红军城文明小天使”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把自己的成长自觉地同爱党、爱国结合起来。

3. 开展红色特色教育活动,拓展红色教育外延。我校利用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立足实际,以特色教育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红色特色活动。一是邀请老红军给学生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二是利用特定节日,如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清明扫墓活动;每年3月5日开展“清洁红军城、争做文明人”学雷锋志愿活动。三是举办“小红军”体验节,让学生铭记历史,好好学习,弘扬长征精神,争做红军传人。组织四至六年级学生通过远足形式模拟重走长征路。他们背负重物,徒步10多公里,体验红军长征“不怕吃苦,不惧艰难;勇于战斗,无坚不摧;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红军精神。四是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老区、历史博物馆,组织学生当红军城小导游,义务讲解、解说。五是开展主题观摩队会,要求每位中队辅导员每学年至少利用红色资源召开一次主题观摩队会,供年级及全校辅导员观摩,把红色文化教育延伸到课外。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思想在体验中成长,道德在实践中提高,情感在认知中升华,信念在教育中坚定,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三)课题研究 科学育人

1. 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市级或省级课题。通过全体教师参与,辐射到全体学生,使红色文化在老区教育资源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学校正是将红色文化融进老区教育资源中,与学科教学整合,与少先队活动整合,与艺术教育整合,与校园环境整合,着力加强研究,极大地拓展了学校红色教育的途径,提升了师生的精神力量,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厚重。

2. 编写校本教材——《红土地 红军城 红领巾》。

组织学校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红土地 红军城 红领巾》,该教材将详细地介绍红军在南雄战斗的历史以及南雄红军城内的革命遗址。通过这本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红军当年在南雄的战斗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教育。

浅谈学校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篇9

本次“当一天八路军”活动,通过穿一身军装、照一张军像、扛一次步枪、吃一餐小米饭、住一回老区炕、唱一首抗战歌曲、看一部抗战戏剧、观一场怀旧影像,让身心回到抗战年代,深度体验八路军文化内涵,传承八路军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接受了一次不同以往的体验式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太行精神是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念 主线:信念-行为-成果

信念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主线:表现=潜能-干扰

当你表现出的成果不太好时,是因为有太多的干扰。应问how的问题,那是在找方法,不要问why的问题,当你问why的问题时,那是你的信念不够清析,人生问对问题一生没有问题。

对应项目:所需道具:一次性口罩40个、报纸若干,剪刀几把、绳子10.5mm5.2米一根的8条、队旗一面。

不怕牺牲、不畏艰难

个人与团队心理素质拓展:相信自己相信队友——风中劲草、兔子舞三个版本、螃蟹大战、盲人摸象、人体背摔、蛟龙出海三轮,每次方式不能相同,从A点到B点、穿越悬崖路(按出生年龄排队,按性别排队、按个子排队、按体重排队,学会换位思考)。

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找方法——思维创新,时间管理:巧解绳结(智慧解脱,用智慧赢得胜利突围)、极限穿越(把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如何冲出包围?集思广义,要民主更要集中,减少内耗,节约时间,统一指挥(领导的作用),科学决策,行动中注重细节,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团队整体穿越为毕业)、雷区穿越、极速60秒、万众一心、敢于胜利

团队的力量:坚持就是胜利,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动力绳圈、凝聚花

英勇斗争、无私奉献 时间管理,学会聆听:支援前线:前方打仗,后方支援

结婚游戏

每个人想一个气势高的’以一字开头的成语,队员:亲爱的队友们今天我结婚了 队友:啊?惊讶的口气 队员:我在洞房花烛衣 队友:怎么了? 队员:一字成语

大西瓜

教练说:大西瓜

队员:说小,手比划成大 笑的开关 说1:哈 说2 :哈 一直到20 哈 „„„„„„„„。凝聚花

队员风彩中取消队名的队员如其凶队接纳必须得付出,队员挽着臂膀低头围成一个圆圈,部分队员在他们背上走一圈。

项目:战俘 介绍:

1.两顶蓝帽子,分别装在两个不透明的厚纸袋子里。一堵砖墙或是一棵大树(用来把一名队员和其他三名队员隔开)。

2.邀请4个志愿者充当战俘。给每个志愿者一个装有帽子的纸袋子,告诉他们得到命令之后才能打开纸袋子,不得擅自开启。

3.让4个志愿者排队站好(如主图所示)。l号战俘站在砖墙或大树的后面,将被戴上一顶红帽子;2号战俘站在砖墙或大树的另一侧,将被戴上一顶蓝帽子;3号战俘站在2号战俘的后面,将被戴上一顶红帽子;4号战俘站在3号战俘的后面,将被戴上一顶蓝帽子。四个志愿者站好后,告诉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许说话和回头。

4.让其他队员每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并告诉他们保持沉默,仔细听。

5.所有小组组建完毕、就位之后,给站好的4个“战俘”作游戏开场白,开场白如下:请你们把自己想象成战俘集中营里的战俘。集中营的司令让你们四个人站成一排,并给每人戴一顶帽子。他不许你们移动、回头和说话。如果有人胆敢回头或说话,就会立刻被枪决。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把帽子从袋子里拿出来,戴在头上。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人都不许看自己的帽子。司令让你们猜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如果你们4个人中有人能说对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你们4个人都会被释放。但是,如果第一个答案是错误的,你们都会被枪决。显然,第一个答案将决定你们的命运。一个重要的已知条件是4项帽子中两顶是红的。两顶是蓝的。别忘了。不可以说话、走动和回头。

6.有必要的话,重述一遍游戏开场白,以确保4个人都明确了问题和游戏规则。然后,对他们说:“从现在开始,你们说出的第一句话将会决定你们的生死。祝你们好运!”

7.把其他小组带到这4个人听力所及的范围之外,问他们哪个战俘可能猜出自己帽子的颜色?为什么?

8.游戏小组找到答案之后,引导队员就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沟通等方面展开讨论。这个游戏揭示了什么道理?如何将这个游戏和我们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9.每个小组都遵循上面的步骤,这样来做需要较长的游戏时间和更多的帽子。

10.这个游戏也可以作为课外作业,让学员们自己去思考。只有第三个战俘可以猜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因为他可以看到自己前面的人(也就是2号战俘)戴着蓝帽子,他可以据此这样推理:如果他自己也带着一顶蓝帽子的话,4号战俘就会看到两顶蓝帽子,那么4号战俘就可以知道自己戴的是红帽子;但是4号战俘没有说话,这说明4号战俘一定是看到了一顶蓝帽子和一顶红帽子。而自己已经看到了一顶蓝帽子,那么自己的帽子一定是红色的。

红色拓展训练课程建对团队建设意义

21世纪是知识时代开放性时代,任何团队单打独斗是不能取得成功的。任何优秀的个人都要服从团队管理,才能将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团队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态,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许多企业已经从理念、方法等管理层面进行团队建设。美国《财富》杂志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世界500强公司都在极力倡导团队工作方式。

总结出:八路军虽然物质匮乏环境险恶,但却个个斗志昂扬意气风发;虽然革命根据地星罗棋布局势复杂,但却无人割据称王诸侯称霸,这是靠什么?-----团队凝聚的力量。

马云创业,虽然只有50万启动资金,但是却和他的18名员工,如今被称为“十八罗汉”,共同打造了阿里巴巴,中国顶级的电子商务公司,这是靠什么?-----团队凝聚的力量,史玉柱沉浮,二次创业,最早的4个创业伙伴即使没有工资却始终不离不弃,如今被称为“4个火枪手”,联袂携手,再度创造辉煌奇迹,这是靠什么?-----团队凝聚的力量。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卓越团队的重要保障,而团队拓展训练是提升团队凝聚力最有效的方式。

训练课程被更多的企业所认可,在企业之中的改革也不断的得到深入,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还需要经历更加多的训练课程,时代虽然在变,但是我们的精神不会变,能够像老一辈革命家一样,坚定自己的信念,对于参训学员本身来说非常重要。

弘扬红色文化,加强革命集体主义精神,进行新一代的拓展训练,体验拓展的考验进行思想教育的进一步深刻认识。拓展训练将会增进集体主义教育、考验团队。红色文化拓展训练弘扬先进性教育,再现集体主义精神。

红色拓展训练意义:

上一篇:小六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下一篇:我校2011年少先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