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进校园

2024-10-21

科技活动进校园(共11篇)

科技活动进校园 篇1

11月19日下午,科技馆活动进校园20xx年度北京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召开。总结会上,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宣武区牛街社区青少年创新活动室、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门头沟科技馆等六家单位结合本场馆与学校开展的特色活动进行汇报和经验交流。

为使活动开展扎实有效,市科协青少部还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项目处处长姜景一,北京市教委副处级调研员崔向红、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文利、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孟庆金、西城区科技馆馆长郭建华等五位专家对各场馆开展的活动进行评估。评估会上,各位专家结合“馆校联合有活动、持续开展有计划、工作实施有机制、结合实际有创新”的相关要求,对各场馆开展的活动做了详细点评,并对开展活动提出了建议和意见。评估结束后,北京市科协青少部李海宁部长针对如何用数据描绘活动成果,如何将活动成果与实际教学相衔接,使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丰富北京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明年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希望。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是为了探索现有科普场馆的科普活动资源与学校科学教育衔接的方式,加强校外科普场馆科学教育功能,尝试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组织实施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形式和运行机制,指导、推进该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自20xx年底开始,市科协青少部本着“城市与农村兼顾、场馆与学校结合、免费场馆与收费场馆共有”的原则,在全市选择有条件的科普场馆开展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为青少年校外科普工作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科技活动进校园 篇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养已成为世界众多国家进入21世纪的基本战略方针。科技馆作为面向公众的非正式教育机构, 在践行这一战略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 在我国, 科技馆的主要观众群为青少年, 主要形式是科技馆被动等待公众观展的模式, 这种传统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技馆科普教育的推广与延伸。本文从另一个侧面, 讨论科技馆进校园的科普教育形式, 积极倡导科技馆“走出去”, 这种主动“走出去”的展教模式, 既调动了科技馆经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 又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不难想象, 通过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某种程度上盘活了科技馆的资源, 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此坚持下去, 必定能更好的贯彻实施国家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国家战略规划纲要。

2 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的原则

2.1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规定, 科技馆是公益性的科普教育场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科普工作, 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和必要科普设施, 抓好部署和落实, 加强对科普场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提高其使用率和社会效益。过去一段时间, 科技馆坚持“引进来”的被动展馆形式, 久而久之, 科技馆资源并没有发挥其应用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意义, 从业人员的思路观念也逐渐变得封闭落伍, 面向21世纪, 越来越多的科技馆从业人员开始探讨主动“走出去”的展教模式, 他们通过科技大篷车、科普讲座、科技夏令营等不同形式开展展教, 也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意义。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就是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 盘活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为科教兴国战略注入一剂良药。

2.2 坚持校外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战略的推进, 学生教育已经从传统的课堂教育延伸至校外教育, 而科技馆在这一发展趋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课堂教育偏重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在课堂教育环节, 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 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 而通过科技馆的校外教育侧重于学生眼界视野的开拓与提升, 在这一环节, 课堂知识被进一步丰富, 课堂所学科学文化知识更为立体化、系统化, 进一步促进学生课堂文化的理解与吸收, 通过课堂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课堂文化知识得到深化, 以科技馆为辅助的校外教育做好了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 这种结合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 既做好了基础知识的学习, 又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智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这种课堂教育与科技馆模式下的校外教育将会越来越受重视, 且将逐渐成长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2.3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学生是科学的希望。科技馆应把开展青少年学生科普活动作为科普的重要任务之一。科技馆应该为青少年学生建立趣味科学实验室, 在理论熏陶的同时, 开展实验教育活动, 使他们通过实验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 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建议, 在传统科普实验室的基础上创新实验形式, 开设青少年学生科学工作室, 如机器人之家、天文工作站、亲子体验家庭乐园、科技夏令营、科技大篷车等进校园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 激发调动他们的想象力, 培养探索实践精神, 激发他们的发明创造潜能。此外, 可开设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 青少年通过亲手操作实验, 既能强化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又能培养对相关学科的兴趣, 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的实现形式

3.1 科技大篷车

科技大篷车是传统科技馆、网络科技馆、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等展馆形式的有效补充, 它具有灵活性强、特色鲜明、互动性强等特点。科技大篷车因其灵活性、时效性、创新性等优点, 无疑是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的最佳实现形式。科技大篷车可覆盖航空航天、计算机、石油化工、医学、天文学等领域, 通过组建专家团队, 进入校园服务广大学生群体, 除参观讲解等传统环节之外, 学生有更多机会近距离与专家学者讨论交流, 更有机会现场参与体验与互动, 强化了科技体验的真实性和立体性。科技大篷车以其无缝对接的创新模式, 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和欢迎。

3.2 科普讲座

随着体验式科普活动的发展和推广, 以互动性强、信息新颖、形式灵活为特点的科普讲座越来越受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欢迎。科技馆坐拥各种展馆资源、先进的科普理念、众多专家学者以及行业范围内的各种资源, 可以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发展、时代特色鲜明的科普讲座。这种科普形式打破传统科技馆坐在家中等待观众上门参观的传统理念, 大胆探索, 求实创新, 极力探索走出去战略, 延伸了科技馆的影响力, 为科技馆本身品牌价值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元素。

科普讲座根据当下最新资讯, 策划时代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 邀请行业专家学者积极参与, 一方面带动影响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学文化知识的探索中来, 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习热情, 增长科学知识, 努力拓展广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 通过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 提升科技馆区域或行业影响力, 与实体科技馆相互呼应, 提升科技馆对新时代下展馆形式创新的探索。

3.3 网络科技馆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 人们逐渐认识到网络传播的重要性, 网络科技馆正是在这一契机下发展起来的。我国作为全球互联网需求和潜力最集中的国家, 网络科技馆的发展既必然又需要。网络科技馆主要是指实体科技馆办的, 以宣传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网站, 如中国科学技术馆网站、上海科技馆网站等。也有一些网络科技馆是没有实体相对应的, 完全是在网上的数字化的信息, 如海南虚拟科技馆、中国科普博览网等。

网络科技馆具有在广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群体中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首先, 与实体科技馆相比, 网络科技馆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广大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随时都可以来网络科技馆参观学习, 这正是网络科技馆的最大特色。其次, 网络科技馆加强了对科技馆的宣传, 延伸了科技馆的服务。网络科技馆可以通过开设天文工作站、航天工作站、动漫工作室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吸引更多的学生从网络科技馆进入实体科技馆, 增值延伸科技馆的服务层次。第三, 网络科技馆以其独有的展教模式, 提供了许多新的展示方式, 方便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展品相关的信息, 丰富了实体科技馆的各种教育推广活动。

3.4 数字科技馆

数字科技馆是指以数字化的形式全面管理实体科技馆的所有信息, 它是网络科技馆发展的高级表现形式, 涉及多媒体数字、计算机、网络、信息、艺术、传播、教育等学科的综合集成技 (下转第45页) 术, 是一项跨地域、跨行业、跨学科, 实现资源共享、全天候立体服务、学生互动性强的科技馆服务模式。美国是数字科技馆建馆最早的国家, 美国旧金山探索馆经过二十多年的数字化发展, 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成熟的数字科技馆之一。它是一座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和体验的探索乐园。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非常重视数字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

数字科技馆是实现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信息数字化”浪潮在我国的汹涌发展, 数字科技馆正凭借其跨地域性、互动性强等特点, 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后续研究如何将数字科技馆建于校园或在校园开设分站, 同时根据在校学生的需求, 开发策划出更受学生欢迎的科技馆表观形式。这些数字科技馆的建设, 为学生提供了增长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激发创意灵感、了解科技动态、分享丰富科普资源的良好平台, 而这一模式,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 将更加符合中国国情, 进一步延伸、完善、深化科技馆的服务领域。

3.5 科技馆夏令营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同时加强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 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提升认识世界、认识环境的水平。相对于成人, 学生群体可支配时间有明显的规律性, 科技馆从业者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寒假、暑假的大好时机, 广泛开展科技馆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馆进校园活动中来。从组织形式上来说, 科技馆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属于广义的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形式, 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不但可以增长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也能开拓眼界, 同时还能锻炼与人相处、和人沟通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科技馆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他们大力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此项活动中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小结

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室本文探索的一个核心课堂, 文章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论述这一措施的积极意义, 接着分析引申出科技馆进校园活动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 最后就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的实现方式给出五条具体建议, 供同行参考交流。

参考文献

[1]思良.浅谈科技馆科普教育形式的创新[J].科学之友, 2010.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资讯 篇3

●为推进慈善文化进学校,在全区中小学学生中进一步普及慈善理念,弘扬奉献精神,学习爱心人物,发挥慈善事业的价值引导作用,营造出“分享慈善文化、传递博爱之心”的良好氛围,青岛城阳区慈善会近日与区文明办、区教体局联合举办“农商银行杯”城阳区中小学生慈善征文活动。

此次征文活动以“弘扬慈善,传递爱心”为主题,征文内容包括:1.通过学习课外慈善读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最重要的体会是什么?(可就其中的一点或几点来写)2.道德模范、慈善人物的行动带来了怎样的社会效应?我们能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些什么?3.人人参与慈善,人人奉献爱心,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爱,我们能做些什么?4.讲述发生在你身边的真实、感人的慈善爱心故事,或者记录一位你身边的慈善爱心人物,用心寻找身边的爱。

主办单位将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分小学组、中学组两个系列设奖项。奖项设置一等奖各2名,二等奖各3名,三等奖各5名,优秀奖各20名,获奖作者将颁发证书和奖品。同时还会设立优秀组织奖4名,中学、小学各2名,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均由主办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牌。此外,城阳区慈善会网站将开设专题网页,刊登应征的作品;推荐部分获奖作品,在半岛都市报和《慈善》杂志上予以刊登。

●德城区三岁半双胞胎眼癌患儿杨浩霖、杨浩强兄弟俩被德开小学全体师生关注和牵挂。为了让小哥俩接受更好的治疗,帮助他们早日康复,近日德开小学全体师生举办了“慈善文化进校园”大型爱心义卖活动。同学们义卖自己心爱的图书和玩具,活动所得善款全部捐赠给德州市慈善总会,用于定向救助患有眼癌的双胞胎,帮助他们留住光明。

●2014年12月13日,在由《永康金报》联合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局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演讲比赛活动上,21位选手讲述了自己对慈善的理解、实践慈善的感悟,赢得了与会听众阵阵掌声。永康市领导出席活动。

本次“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主要面向2014学年小学四年级学生和家长。活动自9月启动以来,共收到69所小学选送的9834篇征文,并评比出一、二、三等奖。演讲比赛的文稿正是获得一等奖的21篇征文。经过现场评委打分,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共11名。

“诗词进校园”活动总结 篇4

本学期,我们在全校广泛开展“诗词进校园,诗词强素质,诗词育新人”的活动,通过文化熏陶,道德教化,情感激发,培养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探索了一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子。下面是对我校一学期来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的一些情况总结。

一、充分认识中华诗词的文化精髓,切实加强对“诗词进校园”活动的领导

中国是诗歌王国,中华民族是酷爱诗歌的民族。中华诗词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事父事君。”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部文学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诗史,特别是唐宋时期所兴盛的近体诗和词,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存在形式。从白居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直至鲁迅、毛泽东、柳亚子、叶剑英,他们的诗作,名垂汗青,万古流芳,永照后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营养。

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文明社会,也应当是一个富于美感的充满了诗意的社会,一个能够写诗填词的社会精英层出现之时,独具华夏民族特色的诗词吟诵之声 高扬于“地球村”之时,也许就是中华文明真正复兴之时。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以先进的诗词文化的力量,来陶冶、提高学生的素质,培育崭新的民族精神,强化中华诗教,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从这个意义看,让诗词教学进入课堂,应是当今学校决策者和广大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因此,我们说,“诗词进校园”,这是中华诗词文化的开拓延续,这是精神文明的巍巍殿堂,这是繁荣富强的咽喉桥梁。中华诗词走进大中小学校园,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让中华诗词陶冶学生的情感,让中华诗词塑造学生的心灵,让中华诗词完善学生的人格,普及校园诗教,不仅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精粹得以存亡继绝的大事,也是提高民族审美品格和生存智慧的根本举措,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德治国’、‘以德育人’的重要内容,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固本培根的千秋大业。

二、充分彰显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切实加强对“诗词进校园”活动的组织

加强诗词教育,以诗育人是学校语文教学和精神文明建 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诗词教学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管理。

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为进一步推动“诗词进校园”这一活动在我校蓬勃开展,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诗词教育领导小组,各班级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从上至下形成网络,层层有人抓、项项有人管,实行“五抓”,即抓活动落实,每学期都举行校园诗词教研活动;抓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使诗词进校园工作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网络;抓宣传发动,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师生全体参与,全员活动,全程管理,将诗教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建立浓郁的诗教气氛;抓组织到位。着重抓好校园诗词教育和学生诗词诵读指导教师两支骨干队伍,学校有人抓、班级有人管、教师任主角。做到校内校外有活动,教室前后有名诗句,;抓典型引路,树立诗教活动中的好典型,让典型引路,实行传、帮、带,做到学、比、赶、超,实现了领导到位、认识到位、工作到位。

二是落实了课堂教学。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现代学生完全可以进入诗词的诵读、欣赏阶段。我们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小学生以记忆诵读为主,逐步做到背诵诗词70首。在诗词进校园活动中,我们落实诗词教学要努力做到“八有”,即有组织、有制度、有 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活动、有阵地、有成果,还要求在每学期的期末语文考试中,将诗词的背诵、默写作为考试的内容之一,作为检查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将诗词教学与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才干等,分成若干小组。如诗词编译小组,诗词朗诵小组等。组织选拔优秀选手进行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各显其能,各显其长,各投所好,人人参与,人人获益。

三、充分体现中华诗词的教育力量,切实加强对“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延伸

为充分发挥诗词对学生的陶情、益智、美德的功能,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强劲推动诗词进校园工作。

一是开展中华诗词鉴赏活动。诗词是清泉,荡涤着心灵的尘埃;诗词是甘露,滋润着求知的心田。增强少年儿童的诗词鉴赏兴趣,提高诗词创作水平是诗词进校园的基础。我们发扬传统诗词的吟诵、歌唱传统,在班级成立诗词吟唱小组,组织主题班会等研讨诗词创作。倘佯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我们随浪漫李白梦游天姥,追豪放苏轼放歌赤壁,想现实杜甫抒发忧国情怀,忆凄凉屈子汩罗江之惆怅,陪忧伤李清照独上兰舟,望悲壮陆放翁指点江山。品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落寂;揣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凉无奈;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 狂歌;追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悲壮磅礴;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戚;赞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气,这无不显示了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二是组织中华诗词诵读展演。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生产中创造的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学校以课堂教学的诗词为主要内容,组织师生自编、自演诗词歌曲,朗诵、吟唱优秀诗词作品,体现了诗中有乐、乐中有情的独特意境。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陶情了养性,提高了素养,又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

“诗词进校园”,是国家的号召,是文明的希望,是素质教育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温床。诗词进校园,像初生的婴儿,像灿烂的曙光,像阳春之曲,像涓流弹唱,这是人文的进步,这是理想的启航,这是文明的传递,这是历史的荣光!作为接力者,我们将全力以赴,用百倍的努力和百倍的信心,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兴仁县第十三小学 2013年7月28日 兴仁县第十三小学2013

“诗词进校园”活动

进校园活动总结 篇5

20xx年5月27日,县壮剧团到我校“戏曲进校园”活动演出。拉开了我校戏曲进校园的帷幕。

(二)制定好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方案。

7月5日领导班子召开讨论关于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会议。7月12日制定一小“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校园文化氛围突出体现了民族特色,戏剧曲艺文化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计划假期在文博楼每层楼的走廊上打造民族文化特色,贴上北路壮剧文化,瑶族铜鼓舞及高山汉族山歌等民族文化。楼道文化就是在楼道醒目地方悬挂的乡土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惜怜时间,努力学习,立志报效家乡和祖国的雄心斗志。

(三)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xx年7-9月

学校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开展调研,对已有的办学宗旨、办学精神、办学目标、发展战略等进行重新审视,找出学校的主要问题点和发展点,科学定位确立美丽校园建设目标。

(四)存在的问题:教师时间紧,阶段性任务强。

开展此项工作,图音教师大多是利用课外时间,教学任务紧,没有多少业余时间投入到深层的收集,整理与节目编排中,还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投入到此项活动之中。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对壮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校的黄一格等四位同学曾代表县到北京参加“壮家有戏有情—壮剧艺术与壮族马骨胡音乐展示会”演出,孩子们表演的行当获得了一致好评。随着马骨胡声响起,生、旦、武、丑等四大壮剧行当轮番上台,步伐、表情、唱腔根据行当角色或诙谐幽默,或泼辣滑舌,或威武志气,或乖巧温柔,引得观众阵阵掌声和笑声。壮剧文化的传承从孩子抓起俨然已成为民族文化艺术复兴的新常态。

去年到北京参加“壮家有戏有情——壮族马骨胡与北路壮剧音乐展示会”演出的六年级学生罗舒尹说道:“从一开始接触壮剧我就对它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在学习排练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不仅仅是兴趣,其实它的每每一出戏的`背后都蕴含一个故事,而且我越来越被这些故事吸引,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壮剧将其发扬光大。”

(五)下一步的打算。

1、结合学校学科特点,重点抓好民族音乐,使其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紧密结合。

2、抓紧深入开展戏剧曲艺文化内容的深入搜集,抓紧收集原始资料,因为熟悉戏剧曲艺文化的多数是年越古稀之人,让戏剧曲艺文化精髓不因人员的流逝而消失。

3、加强专业引领,提升教师执教水平。将戏剧曲艺文化引进校园,对教师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民间文化,让壮剧走进音乐课堂,增加壮剧的一些唱段与基本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壮剧,让更多的孩子们喜爱自己民族的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孩子家长认识到壮剧传承的重要性。

科普活动进校园活动总结 篇6

为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我校在学校领导和党支部的关心下组织了的以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等特色科技的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现将我校科技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科技教育意识,确保科技教育落实到位。

端正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落实科技教育的实施办法。学校把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并把它纳入学校的和学期工作计划,纳入班主任、学科教研组工作任务之中,做到“人人参与,时时参与”,把科技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力量,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通过开展系列科普活动,综合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在此基础上,学校逐步把科技教育纳入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的范畴中,目前已形成雏形。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动,做好普及与常规工作。

1、学科渗透科技教育

科技教育只有结合日常教学教育活动,才能真正落实到生活中、落实到青少年的心中。我校高度重视这种渗透的意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进行科技教育。

2、把科技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课程。我校坚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把科技教育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的技法指导,鼓励帮助或指导动手实践制作完成“小发明”小制作。

3、加大科普的宣传推广工作

我们把课外科技活动分常规性活动和专题活动两种。常规活动,主要是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教室的黑板报等进行科技宣传,利用各种环境日等进行环保科普宣传活动,达到普及科技知识的目的。

三、组织开展专题性课外科技活动;

1、综合实践课教师组织七年级学生进行了1次“吸烟有害健康”的社会调查。

2、八年级学生进行了1次“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环境调查。

3、理化生教研组组织了一次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的系列科技知识专题讲座。如地震小知识、体育运动与生物力学、节约水用水,保护河流湖泊、合成塑料制品与健康、农药污染的危害健康等。

4、微机课教师组织了学生“科学上网、文明上网”专项教育。

四、今后的打算:

1、继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2、继续抓好健康与环保科普兴趣小组活动。

3、常年坚持学生科幻画兴趣小组活动。

4、制作科技作品与小制作

总之,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程,它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兴旺。我们将不断思考和探索,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发扬优势,弥补不足,有所创新,在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层面上,使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创新“三型三用”进校园活动 篇7

争当用情融入学生的好教师, 就要学习杨善洲的学习精神

杨善洲只念过几年私塾, 可他一生都手不释卷、勤学善思:读私塾时, 因成绩好, 老师有事就由他代教;当石匠时, 是有名的二师傅;土改期间, 因熟悉政策, 当上了区领导;任县委书记期间, 创造了三脚架、描直线测水平方法;上山种树期间, 自费订阅了10多种报纸杂志。他去世后, 令前去采访的记者大为惊讶:一是他写的笔记和文稿有2大柜子;二是最新的学习笔记写于去世前2个月, 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四中全会, 在相隔5年的时间里, 就建设学习型政党这一问题两次作出部署, 既说明中央对学习高度重视, 也说明当前干部队伍的学习氛围不是很浓。2009年, 《人民论坛》组织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显示:70%的干部每天读书不足1小时, 30%的干部则几乎不读书。这种情况, 在教师队伍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2010年, 中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因此, 教育部门学习实践杨善洲精神, 首先要在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上下功夫。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育伟业, 贵有名师;学高为师, 高师才能出高徒。古语云, 治天下者先治己, 治己者先治心;教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先有一桶水。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教师只有站得更高, 学生才能望得更远。书籍, 记载着人类积累的知识、经历和经验, 是人类的营养品, 是哺育杰出人才的乳汁, 是人进步的阶梯。读书, 可以治愚、增知、获慧、致雅、润心。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教书, 不学理论不行。不学, 思想不明确, 行动就不自觉。知识经济时代, 科技突飞猛进, 知识日新月异, 必须随时学习、终身学习。教师价值观念的确立、道德品质的养成、能力水平的提高、心理素质的完善、思维方式的改进、工作业绩的创造, 都离不开读书。勤奋读书, 既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 更是一种使命职责和硬性任务。谁掌握了读书的先机和主动权, 谁就抢占了生存和发展的制高点。邓小平同志说过, 不注意学习, 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 这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

学习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 包括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学以致用三个方面, 只有三方面统筹加强、协调推进, 才是科学的学习,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体素质。要带头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教学实践、解决岗位问题相结合, 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办法, 转化为破解难题的能力本领。教师只有树牢教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理念, 养成严谨笃学的治学态度, 恪守学术道德, 发扬优良学风, 与书为友、以书为伴, 广泛涉猎、兼收并蓄, 博学多才、与时俱进, 才能准确把握当代社会的人才观, 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 不断更新知识库存和提高教学艺术、育人技巧, 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成为掌握校务的“政策通”、熟悉专业的“活字典”、做好工作的“多面手”, 成为能说、会写、善教的综合型人才, 成为博学精专的大家。

争当用心投入工作的好教师, 就要学习杨善洲的奉献精神

杨善洲在37年的工作历程中, 长年奔波在一线。1962年任施甸县委书记, 正值饥荒, 他带头蹲点办丰产样板, 亲自栽插、拌大粪, 努力提高产量。他说:“如果老百姓饿肚子, 我们就失职了。”1978年, 京国92水稻试验成功, 他在除夕之夜去感谢技术员:“你们的工作干好了, 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解决了, 保山的大事就解决一半啦!”1980年10月, 胡耀邦总书记到保山考察, 得知板桥水稻亩产900公斤时说:“这产量很不错, 在全国已领先了。”又对他说:“像你这样朴实的地委书记不多了。”1978至1981年, 保山的水稻单产全省第一, 并引来全国农业现场会的召开, 荣膺“滇西粮仓”美誉, 他也被誉为“粮食书记”。

学习杨善洲, 要明确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 只能把权用在为党增光彩、为民谋福利上;权力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义务, 权力越大、职位越高, 承担的责任也越大。有了这种认识, 才能公权不私用、为官则为民, 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翅膀系上金坠的雄鹰不可能搏击长空, 满脑子私欲的领导不可能履行好职责。要明白为官之道不同于经商之道, 领导活动不是个人赢利的经济活动, 领导职位不是个人的名利场、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通途;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抉择上, 树牢后者高于前者的理念, 视金钱名利轻如浮云、责任义务重如泰山。这样, 看别人富甲一方, 才不会暗自神伤;面对白花花的银子, 才不会灵机一动;看别人享尽荣华, 才不会思绪浮动;纠正把勤俭节约视为寒酸, 把艰苦朴素视为土气的误解;成为嘴不馋、心不贪、手不伸、眼不乱、耳不偏的“五官端正”的公仆。

宁蒗, 曾两度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被称为民族“直过区”。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弱, 办学条件差、教师素质差、教学质量差, 曾长期困扰教育。2011年10月, 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到宁蒗督导时指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拥有两所省一级完中, 这在云南是先例, 真正体现了穷县办大教育, 实现了跨越发展, 宁蒗教育已进入全省先进县行列。”这种从落后到先进的嬗变, 既是历届县委、政府坚持教育先行、落实科教兴县战略的结果, 也是莘莘教师赤诚奉献和心血浇注的结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优先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力提高质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 是国家大计也是民生之基, 是文化也是经济, 是今天更是明天;它承载着亿万人对树人大计的期盼, 承载着基础教育对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希望, 承载着父母对孩子成长成才的渴望。在宁蒗这样的贫困落后地区,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没有任何力量, 比从教育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任何道路, 比让孩子进入高等学府更快捷;没有任何资源, 比拥有知识更金贵。穷不读书穷根难除, 富不重教富难长久。扶贫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 但唯有教育扶贫才是最根本、最长效的。教育搞好了, 回报率最高最持久。一句话, 扶贫必先扶智, 变家必先变人, 变人必先兴教。不提高人的素质, 一切都是空谈。崇高的事业, 需要教师把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追求。教育的发展, 不能仅靠规模和外延的扩大, 更要靠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高和内涵升华, 做到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统一。要高度重视质量、努力提高质量, 决不能搞不讲质量的简单的规模扩张。质量, 是学校的生命, 是政府、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 也是获得三者支持的前提。教育质量上不去, 校舍建设再漂亮、教学设施再完善、教师素质再提高、教育改革再彻底, 都是花架子。要始终树牢质量的忧患和危机意识, 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最大最硬的道理来讲, 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 确立质量立校、管理强校、教研兴校的全新理念, 坚决冲破一切妨碍质量提高的思想观念, 坚决革除一切影响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集中时间和精力, 一心一意谋质量, 聚精会神抓质量。

争当用力转变作风的好教师, 就要学习杨善洲的清廉精神

杨善洲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不通公路的地方, 他靠着竹叶帽、黄胶鞋, 走遍了村村寨寨, 被誉为“草帽书记”。按当时的政策, 他的家人本可以享受被誉为“鲤鱼跳龙门”的农转非, 可他却把申请表锁进了抽屉。他有3个女儿。大女儿是农民, 二女儿是小学教师, 三女儿是烟草公司的普通职工。头两个女儿结婚, 他都没有参加, 有的只是叮咛:“钱就不给了, 一定要从俭, 不能收礼。”三女儿结婚时, 已退休5年多的他总算参加了, 可仍郑重交代:“不准扎花车, 找个便宜的食馆简单办几桌就行了。”女儿想跟他搭顺路车, 他却让她去买班车票:“公家派车给我不是拉家属。”他一生的积蓄只有9600元。与此同时, 他却用工资买粮买物接济困难群众, 帮山区教师家属农转非, 借款为员工治病。他去世后, 家人在整理文稿时才看到了他的歉疚:“我出来工作……对家庭欠债很多。”退休后, 他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植树造林。没钱买树苗, 就把家里的盆景全移种到山上, 又到处去捡果核。记者问:“您种的树还要10多年才成材, 那时您90多了, 怎么享受呢?”他答:“那时我已进火化场了, 但别人可以享受嘛!”2009年底, 市里授予他20万元的特别奖, 他把16万元捐给了学校和村子。22年的苦战, 他建成了5.6万亩、价值超3亿元的林场。正当人们为这笔财富羡慕不已时, 他却将林场无偿移交给了国家。

学习杨善洲, 就要像他那样, 把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淡泊名利的优良作风, 内化为自身的血液和动力, 铸成自身先进性的政治品格。当一株大树, 虽然不能弯下腰把老母妻女护卫在怀抱, 却张开臂膀为百姓遮阳挡雨一辈子。要对法律、制度保持敬畏。法律是治国的根本, 制度是执政的准绳。法令行则国治, 法令驰则国乱。领导干部是担纲履责的领头雁, 应明白法律、制度对于治国兴邦、安民富民的重要性, 崇敬榜样, 畏惧法律, 遵守制度;把前门开大, 把后门关紧;只能获得政策和制度范围内应得的报酬, 不能谋取法律和制度之外的不义之财。否则, 就会浮躁庸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科技活动进校园 篇8

“大师进校园”5岁了

自2011年9月中旬开始筹备巡讲地点、模式等相关事宜,到10月、11月连续在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主题演讲,2011纵贯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杭州6个城市的“中国4A大师进校园”活动已经圆满落幕,对校园的莘莘学子来说,大师们的话犹如秋冬时节的暖阳,带来了无比的热量,也让学子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广告和传播相关专业的学生是广告行业最坚实的后备力量,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实战经验少、所学理论知识与最新行业发展趋势脱节等问题。为此,中国4A推出“大师进校园”这一公益性创举,旨在邀约4A广告大师以及行业先锋力量与高校学生零距离接触,使学生们了解最新行业发展趋势,汲取专业知识,提升认知能力,助力未来发展。

自2007年起创办,五年来,“大师进校园”活动深受各大高校学生的欢迎,在高校掀起一股新鲜创意潮流。今年大师进校园活动通过更丰富的培训内容,覆盖更多高校,产生了更好的成效。

听创意人分享“创意经”

10月20日,“大师进校园”首场活动在浙江大学启动。来自华意纵驰整合传播的创意总监钱凯为浙大学子们带来了主题为“广告要你做什么?你要做什么广告?”的演讲。钱凯对浙大的学子说:“广告业是对创意要求非常高的行业,广告业中从业人员的天赋远比知识、技能更重要,如果想成为顶尖创意人,需具有‘成为乔布斯’的理想。”

钱凯同时表示,广告行业也并非只招聘科班出身的同学,只要学生有发展潜力,都有可能成为广告行业的未来之星。钱凯以苹果品牌发展作为案例,表示“苹果在中国不需要做广告”,其实是对苹果创意的最高认可,而他也充分肯定了中国广告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强调要对中国广告未来发展有信心。

10月31日,“大师进校园”来到复旦大学,开始第三场巡讲。上海OgilvyOne客户群总监何泳凌讲述了《获艾菲奖金奖的尊尼获加语路计划的案例剖析》,她从尊尼获加的成功案例总结指出,“如果你想让别人爱上你的品牌,你一定要去侵占他的心”。尊尼获加正是从受众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结合尊尼获加品牌理念,创作出语路计划系列故事,邀请潘石屹、曹非、赵中、黄豆豆、张军、王克勤、王一扬、罗永浩、张颖、徐冰共12人,共同阐述人生理念,品味辉煌背后的思考,与消费者产生共鸣。这些经验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更是给他们指明方向的。

11月2日,“大师进校园”在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开讲,来自红狮创意群总监的印标才和来自阳狮上海的创意总监马达,分别开展了关于创意是如何产生的、广告里中国人的感情精彩演讲,引发广告创意的风靡热潮。

在印标才看来,idea是所有关系的开端,而如何有好的idea,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许多人都习惯于限在自己的固定思维中,而一个成功的创意高手,一定要改变习惯,时刻运用创意思维。创意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注意时刻学习,即便是丢弃的邮件,也要先大略看一遍,有没有可学习的广告创意;更不要随时待在家里,要到处去玩,在玩的过程中,才能捕捉新的创意。另外,要时时动脑思考,发现不同之处,用脑越多,大脑开发的潜力就越大。

阳狮广告的马达跟学生调侃道:“客户想要的永远不是消费者的眼泪,而是钱包里的钞票。如何让消费者在感动完之后心动,这是广告人真正要解决的事情。因为只有心动了才有行动。而创造一则心动广告的前提,是放弃自己已有的理智和聪明,在创意时完全体验在感性世界中。”他表示,感动人的广告要有3个要点:一,是一个故事;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三,是一个能感动你和你身边的3个人以上的故事。

11月2日,另一场演讲在首都经贸大学同时开讲。来自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以及北方交通大学的200多位师生,聆听了来自北京电通创意群总监梁悦、灵思传播机构创意中心群创意总监乔颖波Polar的“创意经”。

梁悦从广告公司对人的素质要求入手,全面阐述要做一个优秀广告人必备的能力。广告人不仅需具备创意能力和创意精神,更要具备做生意的头脑和优秀的提案说服能力。梁悦还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提出中肯建议,“建议同学们在一家公司里至少待满3年,再选择跳槽,而在公司里面,都要敢于在创意会上表达,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这样才会有‘存在感’,才能迅速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

Polar则从“创意集装箱”的创新概念入手,提出广告公司竞标的新武器。展示如何用集装箱的包装形式,赢得比稿。Polar还告诉学生:“眼要高,手要低。有自己的一个特长,必须落到实处。一个人可能在互动广告上有一些思考、想法,那他可以做互动广告;有些人可能插图能力比较强;有些人的文采比较好,那他可以从文案做起;甚至有的人游戏软件做得好,那他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总之,是要有一定特长的。这些有特长的人可以到我这里的某一个部门,我不要全才。”

面对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譬如在校生走上职场要具备什么素质,要学习哪些实操技能,广告公司更具体的运作流程是什么,以及关于创意概念的具体产生,还有在校园中要如何历练以提升素质,该如何获得学生参与的广告大奖等等问题,众位创意人都给出了十分中肯的解答。

相信2012年的“大师进校园”活动会更精彩,让我们和高校学子以及创意大师们一起期待。

书法进校园活动总结 篇9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我校师生书法艺术素质,促进我校书法教学,我校在市相关文件精神的引领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书法进校园”活动,并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营造氛围

传承经典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代表,书法对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通过“书法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和深入,我校师生掀起了学书法、练书法、研书法的热潮,整个校园里满是浓浓的书法艺术氛围。学校的走廊里、办公室墙壁上、立柱上都是书法艺术作品,教师的墙壁上也有学生的书法作品。为了让学生的书法练习更有成效,学校不惜自己找字帖,3-6年级学生人手一张毛笔字帖,回家自行练习。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意志的锻炼、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推进我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加强领导

组织到位

从活动开始我校就成立了以蒋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积极筹备组织工作。具体工作有教导处分工布置,书法教师牵头组织,年级组负责落实。后勤部门做好活动开展的服务工作,确保活动推进和师资培训人员、场地、经费等到位。

三、设置课程

提高质量

我校将书法纳入课程,有专职的书法教师,要求制定书法课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进度,以集体备课的方式备好书法教案,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增加书法的示范课、研究课,探究书法课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书法课的教学质量。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确保软笔书法100%的开课率。另外年级组结合语文教师是本班兼职的书法教师,结合于语文教材配套《写字》教材,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硬笔书法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能力。

四、活动多样

颇显成效

1、抓好教师基本功

活动中,我校不仅重视书法教师的培训,还为全体教师搭建平台。学校专门印制教师硬笔书法练习本,要求每周练写一页钢笔字。还成立了教师软笔书法兴趣小组,定时、定点对教师进行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书写基本,提升了教师的书法素养,对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学校书法兴趣小组在活动

2、做好特长生培养

书法教学不仅抓好“普及”,还要抓好“提高”。对各班的优秀书法苗子指定专人辅导,成立学生书法兴趣小组,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提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书法比赛活动。

五、通过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调动师生练习书法的兴趣,我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利用班会时间,在班级里组织了“我是小小书法家”比赛,班与班之间设置“书法墙”比赛,大大提高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

学校举行硬笔书法比赛:

语文教师指导低年级写字:

各班进行书法展示:

软笔书法进课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抓好、抓实此项活动,通过书法艺术的熏陶,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升全校师生的素养。

修武县实验小学

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篇10

中国戏曲文化是一种蕴含极为丰富的文化。用当今流行的话来说,它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结构的整体结构。戏剧曲艺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把戏剧曲艺文化引进校园,不仅是对戏剧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戏剧曲艺文化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材料,也是创建特色学校,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通过这学期的努力,戏剧曲艺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特色教育品牌。

戏曲的表演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戏曲及热爱祖国的高尚热情。开设这一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今后,还要努力营造环境,开展一些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只有这样,学生对戏曲才能印象深刻,兴趣浓厚。我将认真的学习、探索,再接再厉,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色彩。

在戏曲教学中,戏曲中拖腔的演唱是最大的一个难题,一字多音,半天唱不完一句,如果仍用传统的听唱或视唱的方法来教唱,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因此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表演上,通过小组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生边唱边表演,不但学会了演唱,还进一步感觉到了学习戏曲的乐趣。这一学期我和孩子们模唱了《唱脸谱》、《女驸马》、《卖水》、《打猪草》、《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等经典唱段,我们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开展此项工作,绝大多数时间教师是利用课外时间,教师都是兼职的,教学任务紧,没有多少业余时间投入到深层的收集,整理与节目编排中,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投入到此项活动之中。不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结合学校学科特点,重点抓好民族音乐,使其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紧密结合。抓紧深入开展戏剧曲艺文化内容的深入搜集,调整作息时间,抓紧收集原始资料,因为熟悉戏剧曲艺文化的多数是年越古稀之人,让戏剧曲艺文化精髓不因人员的流逝而消失。加大校本教材的重新编排力度,开展民族音乐的编辑。根据地方特色,安排调整课时计划。保证我校民族文化凸显本土特色。保证我校教育为地方发展融为一体。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着手于作品欣赏、观看视频、发声练习、模唱京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作品选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戏曲的发展情况及相关知识;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学会演唱部分戏曲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科技活动进校园 篇11

天文学是“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础学科中唯一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的学科,而它对于青少年确立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学生想接触天文学,目前只能依靠自学或者校外教育。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专业天文科普场馆,北京天文馆日常的阵地开放又远不能满足全国适龄青少年的需求,特别是对那些没有条件到北京天文馆玩的孩子们,他们迫切需要能够走到身边的天文学。另一方面,随着中小学硬件设施的大幅度提升,很多学校已经有了望远镜甚至天象厅等设备,但苦于没有师资力量,更缺乏合适的教材,天文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成了无本之木。迫切的现状促使我们一定要做出能够解决这些难题的精品项目,于是,“天文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课项目就顺势而生了。

项目简介

“天文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课是北京天文馆针对学校天文科普教育需求,从学校教学所涉及的天文知识点出发,设计研发的具有普及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天文探究活动课程。该课程不仅可以由科普人员进校开展,也方便学校教师利用课程相关资源包直接开展。

本项目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学生对数学、物理、美术、演讲、团队组织等各方面认知的差异,以4个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为依托,结合义务教育的科学课、地理课等内容,穿插教师讲解、学生DIY、团队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将天文学基础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

项目内容

·去别的行星上过生日

核心知识点:太阳系各行星公转规律;年的时间概念;生日与年的关系。

技能与过程:运用绘图、裁剪等技能制作活页书,通过观察亲手制作的活页书,发现其上显示的行星公转规律。然后在此规律上理解不同的行星上的年长短不同,在不同的行星上过下一次生日的时间间隔不同的现象。

·设计你的外星生命

核心知识点:“宜居带”等影响地球生命存在的因素;火星、木星、土卫六等天体的环境特征;生命形式对于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地球环境对于人类存在的重要性。

技能与过程:以地球为例说明影响地球生命形式的环境条件,以此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条件与生命形式的因果关系。采用举例引导、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为某颗已知一定环境条件的天体设计生命形式,并通过绘画、捏塑、讲演等方式展示其成果。

·我给星系找个家

核心知识点:星系的概念和形状;天文学家以形状为参考分类星系的标准;体验星系的辨析和分类过程。

技能与过程:展示已观测到的形形色色的星系,引导学生认识星系的形状特征。仔细观察实际的观测照片,辨析照片中的星系。将星系按照不同的形状特征进行分类。通过更多照片的观察和分类统计,计算不同类型星系的占比。

·五花八门的卫星

核心知识点:卫星的概念;太阳系典型卫星的特征;太阳系行星的卫星概况。

技能与过程:讲解行星天然卫星的概念,展示月球、木卫一、土卫二等典型卫星的特征。引导学生想象各颗卫星的环境、地貌等特点,并让学生选出各自最喜欢的卫星。自由绘画最喜欢的卫星,依次展示和讲演。

4个活动主题均围绕天文知识点展开,结合自然、美术、劳技等相关学科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团队协作、讲演展示等多方面能力。不仅训练了学生逻辑推演、观察分析、沟通交流等能力,还对学生的环境意识、探索意识等科学精神有所促进。

“百宝箱”还为教师准备了可以扩展的pdf课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每个活动的时长控制在40~90分钟,同时还可以与流动天文馆或天文馆的阵地开放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有机会深化课堂所学。最特别的是作为4个主题课堂活动的补充,百宝箱还特别配置了天文飞行棋游戏,学生可以多人参与,通过游戏了解更多天文学知识。

项目实施过程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选择适合的主题活动。然后根据每个活动主题的设定,按照以下4个环节开展。

·课件讲解铺垫活动相关的活动主旨、知识背景、活动步骤等。

·分组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分组开展各互动体验环节,锻炼团队协作、逻辑分析、数据统计、动手制作等多方面能力。

·总结展示在教师组织下,每组讲演展示各自的动手成果,并从中体现对活动主题的理解。

·活动评测在教师组织下,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回答和讨论,总结分析学生对于活动所要传递的知识、情感、意识等内容的掌握情况。

项目成果及评估

从活动的开展情况看,本系列活动课与学校相关课程结合紧密,能够有效实现活动课设定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的传递目标。从师生的反馈看,本系列探究式天文活动课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教师的认可。

活动课目前只有4个主题,内容上还比较单薄。设计出更多主题,争取覆盖更多的中小学天文知识点,是下一阶段需要加强的重点。从教师反馈看,高中课程中包括多个天文知识点,而且这些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本活动课可以适当扩大服务对象的年龄范围,将高中学生纳入进来。为高中课程中的天文知识设计相应的活动课也将是本项目后续阶段的工作点。

本项目已经获得北京市科委2016年社会征集项目支持,北京天文馆也已经开始了“天文百宝箱”二期和三期的设计工作。同时,一期百宝箱在不同学校的实践情况反馈,是我们能更好开展下一阶段工作最有力的支持。2016年全国科技周期间,跟随科技部流动科技馆进辽宁、进西藏,项目组在辽宁和西藏不同的中小学都开展了实践活动,我们会把这些一手情况汇总,结合在北京城区开展的活动,对项目进行调整,让课程的通用性更强。

获奖感言

天文学是最古老也最新兴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大大不同的一点是任何已有的理念和观点,都可能因为最新的观测结果随时被修改甚至推翻。天文学的传播与其说是知识的传播,不如说是这种不迷信权威、不相信绝对真理的理念的传播。天文科普,也是我们项目的难点就是如何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把艰深的科学解释给受众,让学生以愉快轻松的形式接受天文学,鼓励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恰当地表达出来,这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幸好北京天文馆有着60年的天文科普积淀,有年轻充满朝气又专业的团队,更有互动积极的国际同行随时交流,我们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上一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故事下一篇:免职证明.任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