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毕业测试

2025-03-26|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六年级数学毕业测试(共8篇)

六年级数学毕业测试 篇1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l、一个数的亿位上是

5、万级和个级的最高位上也是5,其余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2、0.375的小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3、6.596596……是()循环小数,用简便方法记作(),把它保留两位小数是()。

4、5×4<﹙

﹚ <4×9,()里可以填写的最大整数是()。

5、在1——20的自然数中,()既是偶数又是质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6、甲数=2×3×5,乙数=2×3×3,甲数和乙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7、被减数、减数、差相加得1,差是减数的3倍,这个减法算式是()。

8、已知4x+8=10,那么2x+8=()。

9、在括号里填入>、<或=。1小时30分()1.3小时

1千米的()7千米。

10、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是()。

11、一根长2米的直圆柱木料,横着截去2分米,和原来比,剩下的圆柱体木料的表面积减少12.56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木料的底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12、在含盐率30%的盐水中,加入3克盐和7克水,这时盐水中盐和水的比是()。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分数单位大的分数一定大于分数单位小的分数。()2、36和48的最大公约数是12,公约数是1、2、3、4、6、12。()

3、一个乒乓球的重量约是3千克。()

4、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它们都相等。()

5、比的前项乘以,比的后项除以2,比值缩小4倍。()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两个数相除,商50余3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所得的商和余数是()。

(l)商5余3

(2)商50余3

(3)商5余30

(4)商50余30 2、4x+8错写成4(x+8),结果比原来()。

(1)多4

(2)少4

(3)多24

(4)少24

3、在一幅地图上,用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4、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它的最小面的面积与表面积的比是()。

(l)l:3

(2)1:6

(3)l:12

(4)1:24

5、甲数是840,乙数是多少?如果求乙数的算式是840÷(1+45%),那么横线上应补充的条件是()。

(1)甲数比乙数多

(2)甲数比乙数少(3)乙数比甲数多

(4)乙数比甲数少

四、计算题。(共35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529+198=

305-199=

2.05×4=

8×12.5%=

2、用简便方法计算。(6分)25×1.25×32

(3.75+4.1+2.35)×9.8

3、计算。(12分)5400-2940÷28×27

(20.2×0.4+7.88)÷4.2

4、列式计算。(6分)

(l)0.6与2.25的积去除3.2与1.85的差,商是多少?(2)一个数的 比30的25%多1.5,求这个数。

5、计算体积。(单位:米)(3分)

图1[图在本人QQ空间;私密贴图相册→Z}C}N~KXDAK(L08BB`R2P0A ]

6、下图中每格都代表1平方厘米,请你尽量利用方格纸中的点和线,分别画出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并分别作出一条高。(3分)

五、应用题。(30分)

1、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7厘米。圆的面积是多少?

2、三新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5人3天共植树90棵,照这样计算,30人3天共植树多少棵?

3、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5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没有相遇还相距20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王老师领取一笔1500元稿费,按规定扣除800元后要按20%缴纳个人所得税,王老师缴纳个人所得税后应领取多少元?

5、小明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24页,占全书的12%,第二天读了全书的37.5%,还剩多少页没有读?

6、生产一批零件,甲每小时可做18个,乙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现在由甲乙二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乙生产零件的数量之比是3:5,甲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试题

一、填空:(每题2分,计20分)

1.如果桃树的棵数比梨树的棵数多,那么()的棵数○ =()的棵数。

2.()÷8 =25%

3÷()=25%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2:3,其中大角的度数是()。

4.0.5与 0.8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5.圆周率≈

,()总是半径的2 倍。

6.六(1)班男生占全班的45%,女生比男生多()。

7.五(1)班昨天的勤率是96%,昨天48人到校,()人有事请假。

8.一个圆的直径是8分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9.比较下面各数,并用<连接起来。0.755

7.5%

0.75

10.甲数的32%相当 乙数的 25%,甲数是40,乙数是()。

二、判断。[2;3两题直接写答案;1﹔4在括号内打“√”“〤”](5分)

1.自然数a的倒数是 1/a。

()

2.6除以1/6,可以表示已知一个数的 1/6 是6,求这个数是多少?()

3.甲比乙少73;,乙与甲的比是4:5;求甲是多少﹖()

4.植树节同学们植了110棵树,活了100棵,成活率是100%。

()

5.等腰三角形、梯形、扇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

()

三、选择题

(5分)

1.A是一个自然数,下面的算式中,()的得数是最小。A a×10

B a÷10

C 10 ×a

2.甲加工3个零件用40分,乙加工4个零件用30分,甲、乙工作效率比是()。

A 3 :4

B :3

C 9 :16 D 16 :9

3.一个圆的直径扩大3倍,那么它的面积扩大()倍。A 3

B 6

C 9

4.一个商品现价9元,比原价降低了1元,降低了()。

A 10%

B 9%

C 1/9

四计算题(8分)1.列式计算。

(1)甲乙两数的比是3:4,乙数减甲 数得10,乙数是多少?

(2)3.5与2.5的和比一个数少25%,求这个数。

五、作图并计算(7分)画一个周长是15.42厘米的半圆,圆规两脚的距离应是(),它的面积是()。

六、根据算式给应用题补充条件。(6分)甲仓库有大米2400千克,(),乙仓库有大米多少千克? 2400×40%=

2400÷×(1+ 40%)=

2400÷40% =

2400÷(1-40%)=

七、应用题 25分

1.一块长方形地,长120米,若宽延长40米,则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这块地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某打字员打一份稿件,第一天打了这份稿件的25%,第二天打了这份稿件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打了2万字。这份稿件共多少字?

3.某工程修一条公路,第一天完成的千米数与总长度的比是1:3,如果再修15千米就可完成这条公路的一半。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4.一批木料,如果加工成学桌可以加工100张,如果加工成学凳,可以加工150张。如果同时加工成学桌和学凳,可以加工多少套?(一套= 一张学桌 + 一张学凳)

5.一块长方形木板,长45米,宽20米。请你在这块木板上截下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年级数学毕业测试 篇2

一、研读教材, 系统整理, 理清教材体系

针对六年级复习课的内容, 教师需要通过研读复习课教材的活动, 结合12册数学的教材内容,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 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

案例: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这课为例, 在教材的呈现上是有关立体图形表面积的知识只是两句话。在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75页的第8题中提到: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们通过研读整个数学教材体系之后发现, 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安排一课时来学习。我们将有关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立体图形建立了初步的概念, 然后学习了平面图形相关的知识了解了什么是面积,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 到六年级的时候学习了圆柱和圆锥。从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建立模型, 明白立体图形表面积, 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研读教材的活动, 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在针对复习板块的教材的理解上更进了一步。

二、解读教材, 细化知识, 把握重难点

1.细分小知识点, 读懂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确定了总的知识框架, 教师需要将每一部分的复习内容进行细化, 同时要读懂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数的认识这部分的复习内容中, 教材先将数分成整数和分数, 再把整数分类成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接着把正整数和零归类成自然数, 并且以知识网络图的形式呈现。如果我们也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去呈现数的整除, 小数、分数和百分数, 常见的量, 那么整个内容就可以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

案例:空间与图形部分课时安排《图形的认识》是6课时, 这只是一个总的课时建议, 具体的图形认识这部分的内容需要教师自己去划分课时。课题组讨论之后, 课时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线与角,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周长, 第三课时平面图形的面积, 第四课时立体图形的面积, 第五课时立体图形的体积, 第六课时整理巩固图形的认识。

细分课时后, 复习课的目标具体化, 操作起来更加简单。然后在每一个课时的内容具体化, 就能更好地实现复习的目标。

2.解读教材中的练习题, 关注与知识点的匹配

习题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通过初读和细读教材的方式, 结合课程标准, 结合教学目标, 结合复习教材的知识点来确定教学内容中习题的部分。

案例:我们还是以常见的量的习题为参考, 教材中只有3道习题, 练习的角度、层次性以及练习的重点明显不具有个体性的特点, 所以教师通过研读教材可以加入其他形式的练习题, 例如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和相应的有关常见的量的解决问题。

补充的习题要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积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单位和人民币, 在改写的过程中形式也要多样, 有高级单位改成低级单位的也要有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在时间的单位复习中, 也要加入平年、闰年, 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知识练习。

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 对一些练习不以量为主, 而以质为主, 哪些复习题中重复了, 我们进行整合, 哪些习题的知识面窄了, 我们加以拓宽。让习题的设置更加符合复习课的要求。

三、梳理知识, 满足学生需要, 促进自主认知

从学生角度解读教材, 梳理知识, 考虑学生知识形成线索和学生认知线索, 针对性的利用教材。

在研读教材梳理知识的时候,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学生良好的认识结构可以是个人思考形成的, 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班级交流, 教师指导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的。

案例: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这节复习课时, 我们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教材的编排是先在三年级下册学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到了5年级下册再学习其他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六年级上册的时候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根据学生认知结构, 他们虽然会计算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 但是对平面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每个计算公式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 却不是非常清楚。

我们在梳理知识的时候将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和对应的图出示出来以后, 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寻找他们之间的联系, 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公式是怎么转化来的。在梳理好知识的联系之后, 再用课件动态的演示出来, 这对部分后进生就能更加形象具体的展现出来, 也能更清楚地领会了。那对于部分优等生而言, 再让他们自己去联系圆面积的推导公式和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公式的联系。

从学生方面来说, 我们每一节复习课都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需要。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 将学生分成了三类, 对后进生以基础题为主, 对中等生以提高题为主, 对尖子生以拓展思维为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六年级数学毕业测试 篇3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吧!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25分)

1.把3吨煤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3吨煤的(),每份是()吨。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自然数,比值不变。()

3.真分数的倒数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比1小。

()

4.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5.如果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面积最大的是圆。()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填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22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五、实践操作,探索创新(11分)

1.画画,算算。

(1)请你在右面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2分)

(2)如果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请你求出圆的面积。(2分)

2.在生产、生活中,经常把一些同样大小的圆柱管捆扎起来,下面我们来探索捆扎时怎样求绳子的长度。下面每个圆的直径都是10厘米,当圆柱管的放置方式是“单层平方”时,捆扎后的横截面如下图所示。(4分)

请你根据图形,完成下表:

3.下图中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32分)

2.霜电器厂有540多职工,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这个厂男、女职工各有多少名?(3分)

3.工厂加工一批零件共400个,其中合格的是396个,求这批零件的合格率。(3分)

7.王老师去年获得稿费3000元,稿费收入超过800元的部分,按14%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问张老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5分)

8.客车从甲城到乙城要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要15小时,两车同从两城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距乙城还有240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6分)

(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六年级毕业测试题答案 篇4

篇一:六年级毕业测试题答案

一、抄写句子。做到笔画正确,结构匀称,书写工整,行款整齐。(共2分)

什么是路,路是从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从没有路的地方踩出来的。

二、看拼音写词语。要求把每个字写端正、匀称。(共5分)

duàn liàn fěi cuì kǔ xíng chōu yē méi guī

()()()()()

三、按要求写词语或句子。(共19分)

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空格中。(共6分)

()拥而至 集思()炎()子孙()无虚席

()有趣味 发愤()强 司空()()旁通

2010年共5月1日,第41届世博会在中国上海隆重开幕。这是亿万 的骄傲。在此之前各地举办的与世博会有关的讲座都是。开幕后,黄浦江边240多个的展馆,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2.根据提示,写出带有“海”字的成语。(共2分)

(1)泛指全国各地:(2)比喻危险之地:

(3)形容东西难找:(4)比喻没有消息:

3.用“然”组词,分别填在括号里。(共3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特点,建筑风格()不同。

(2)两三百人聚集在一个会议室,秩序(),毫不混乱。

(3)那一座座碉堡,经历无数次地震撼动和风雨侵蚀而()无恙。

4.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三个句子连起来。(共2分)

桃花心木已经适应了环境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 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

共5.修改病句。(共2分)

止咳祛痰片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6.根据“味道”一词的不同含义,写两句话(共2分)

7.用最恰当的句式改写下面这句话。(共2分)

为了生活,九岁的凡卡来到莫斯科当学徒。

四、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共19分)

1.“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而射之。”句中的两个“之”分别指、;后一人的学习态度我们可以用、等成语来形容。

2.太阳他有脚啊,地挪移了;我也 跟着旋转。

3.“‘ ’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 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这里用了 论证的方法,说明__________。

4.《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他被誉为“ ”。我还读过他写的童话。

共5.名篇名著总能给我们带来人生的启迪,《百年孤独》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书中那句话说得好“。”

6.《浣溪沙》这首词中,最能看出词人不服老,旷达乐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通过本册课文的学习,我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认识了流落荒岛,的鲁滨孙;还知道了镭的母亲就是居里夫人,她那 的科学精神真让我敬佩。(填入四字词语)

五、阅读分析,完成练习。(2共2分)

(一)句子(共3分)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这里的“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说它融入了“美丽的生命,是因为,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 的赞颂。

(二)片断(共4分)

《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断)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绵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详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1.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改正两个错别字。

2.片段中的“父亲”指的是,通过 和 描写,表现了父亲的革命精神。

3.法庭上的父亲让我想到了一句诗:

(二)课外短文(1共5分)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一个关于我的老师——王老师的故事,珍藏在我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②多年前的一天,王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小孩偷书,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和七嘴八舌的呵斥声。

③王老师回头看着正在睡午觉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肯定是有个女孩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又不敢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说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想到,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困难的境地。于是,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

④正如王老师预料的那样,书店里站着一位满脸泪痕的小女孩,旁边的售货员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王老师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停的责备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阿姨有好多书呢。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⑤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王老师打开房门,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王老师才从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大学毕业了,特意来看望自己。女孩眼睛泛着泪光,轻声说道:“当年情急之下的那个电话,幸亏打到您的家里。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你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帮我摆脱困境,但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王老师也笑了。

1.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共4分)

一念之差:

惊魂未定:

2.文章第②段写道“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在第④段有两处描写与“粗暴的声音”相照应,请找出来写在下面。(共2分)

3.概括短文主要内容。(要求在80字以内)(共3分)

4.从第④段中画“ ”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共2分)

共5.文中有两处地方写到了王老师的“笑”,这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共2分)

第一次笑(第④段)

第二次笑(第⑤段)

6.女孩说:“……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句中“妈妈”一词表达了女孩怎样的情感?(共2分)

六、开放题。(共3分)

1.从下面几个事物中任选一个,用恰当的诗句赞美它。

西湖 春雨 柳树 友情

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代解缙常以对联嘲讽权贵。一日,一权贵出上联讥笑解缙,解缙不慌不忙予以反击。二人用谐音双关互嘲,请你写出谐音的字。

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下联:一马陷足淤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对联中的“锯”、“蹄”分别与、二字谐音。

七、语言实践。(共30分)

1.口语交际。(共3分)

在《改变一生的闪念》一文中,王老师将小女孩领回家后,“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如果当时王老师对其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后再让她走,教育效果会不会更好呢?你赞成哪种做法,说明理由。

2.仔细观察漫画,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你的想法。(共2分)

3.写作。(2共5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横线上可以填“逆境”、“磨炼”、“呵护”、“关爱”等。)

要求:

③ 题目补充完整;②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重点突出;

③有自己的真情实感;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答案:

一、略。

二、锻炼 翡翠 苦刑 抽噎 玫瑰

三、1.(蜂)(广益)(黄)(座)(饶)(图)(见惯)(触类)

炎黄子孙 座无虚席 饶有趣味 蜂拥而至

2.五湖四海 刀山火海 大海捞针 石沉大海

3.截然(或“迥然”)井然 安然

4.虽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但是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因为桃花心木已经适应了环境

共5.删除“配制而成的”

6.“味道”一词含义有(气味;滋味;氛围,气氛),意思正确即可。

7.为了生活,九岁的凡卡不得不来到莫斯科当学徒。

四、1.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弈秋的教导 天鹅(鸿鹄)三心二意 一心二用

2.轻轻悄悄 茫茫然

3.精兵简政 李鼎铭 举例 我们接受任何人只要是正确的批评

4.安徒生 童话故事大王 《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等

共5.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6.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7.热闹非凡 积极乐观 锲而不舍(恰当即可)

五、(一)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光;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1.“绵”改“棉”;“详”改“祥”

2.李大钊 外貌 神态 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等)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课外短文(18分)

1.一念之差:指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思想上的一点偏差,结果产生了决定性的改变。

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2.旁边的售货员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在售货员不停的责备声中

3.王老师帮助了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使她感受到了温暖,从而改变了她的一生。

4.体会到了王老师善良、高尚、有责任心,还有她的善解人意。

共5.第一次笑: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者为了安慰小女孩)

第二次笑: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6.表达了女孩无限感激之情;表达了女孩希望像报答母亲一样报答老师的教育和保护之恩。(答案应包含“感激”“报答”两层意思,答对一点得1分。)

六、开放题。(共3分)

1.略。2.句、题。

七、语言实践。(共30分)

1.赞成不问的理由:在当时的情景下,不问更好。因为她已经知道错了,并且她幼小的心灵已经受到沉重的刺激和打击,如果这时候还对她进行批评教育,只会加剧她心灵的创伤,使她产生更重的负罪感,更难以从惊恐、内疚中解脱出来。

赞成批评的理由:对犯错误的孩子应该进行批评教育,批评是一种帮助、一种警醒、一剂良药,只有这样,才能使她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如果不对她进行教育,会使她产生侥幸心理,这样反而害了她。(言之有理即可。内容共3分,语言共2分。)

2.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意思正确即可)3.略。

篇二:六年级毕业测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填空题(共20分)

1.李白和杜甫被称为“李杜”,被称为“小李杜”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__,“美玉无暇”指的是____________。

3.在写作文时,我们有时无从下笔,经过冥思苦想,突然间文思泉涌,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

4.有个小男孩长了个非常古怪的鼻子,只要一说谎鼻子就会长一寸。他说了一堆谎话后,小鸟就飞到他的鼻子上歇着。它们以为那是个树枝呢!这个故事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共5.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_________________,在大海上溅出了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它好像有情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挥你的想象,补写一句省略的内容)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8.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将所选字母写在每题的横线上)。(共20分)

(一)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的,请你把所选字母序号写出来。

nu bǐn xī zhà

1.A 诺 言 B 禀 告 C 牺 牲 D 微风乍起 __________

féng tuì dèng chī.A 焚 烧 B 褪 色 C 石 凳 D 如痴如醉 __________

jiān mán qì rěn

3.A 歼 灭 B 瞒 住 C 沏 茶 D 时光荏苒 __________

tún līng lǜ sāi

4.A 臀 部 B 凌 晨 C 滤 过 D 塞外边疆 __________

(二)、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你把所选字母写出来。

共5.A 纸 屑 B 咽 喉 C 菩 萨 D 崇山竣岭 __________

6.A 无 辜 B 蛤 蟆 C 橱 房 D 火眼金睛 __________

7.A 烙 印 B 含 养 C 瘦 削 D 诲人不倦 __________

8.A 危 胁 B 魁 梧 C 飘 逸 D 苦心孤诣 __________

(三)、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和加点词语的意思、性质或结构最接近?请你把所选字母写出来。

9.讥 笑 __________

A 冷 笑 B 苦 笑 C 嘲 笑 D 狞 笑

10.注 视 __________

A 关 注 B 鄙 视 C 注 意 D 凝 视

11.慈眉善目 __________

A 昂首阔步 B 谈笑风生 C 尖嘴猴腮 D 心花怒放

12.开天辟地 __________

A 明枪暗箭 B 扶老携幼 C 枪林弹雨 D 扶危济困

(四)、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或成语填入画线处最恰当?请你写出所选字母。

13.这条小路很,很少有人从这儿过。

A 寂 静 B 安 静 C 僻 静 D 宁 静

14.路也是大自然最 的女儿。

A 敬 爱 B 关 爱 C 疼 爱 D慈 爱

1共5.中国正一步步走向富强,外国侵略者 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A 随心所欲 B 为所欲为 C 横行霸道 D 作威作福

16.我望着这个陌生的可怜的老人,心中涌起了一种 的感情。

A 不可名状 B 莫名其妙妙 C 无可奈何 D 万般无奈

(五)、下面每道小题中,与语句描写相对应的人物是谁?请你写出所选字母。

17.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常常坐一辆四轮小车。

A 刘 备 B 关 羽 C 张 飞 D诸葛亮

18.身长八尺,一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之气。

A 武 松 B 吴 用 C 宋 江 D公孙胜

19.一个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的头发被梳得一丝不苟,小辫上扎着鲜艳的红头绳。眼睛显得有点儿大,细细的却又很深的双眼皮下,是一双黑得没有一丝杂色的眼睛,目光怯生生的。

A 贝 拉 B 葵 花 C 梅思繁 D林茜茜

20.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A 《师恩难忘》中的田老师 B 《理想的风筝》中的刘老师

C 《莫泊桑拜师》中的福楼拜 D 《孔子游春》中的孔子

第二部分 阅读(共30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短文(一)(1共3分)《山谷中的谜底》片段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shēn zī)。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shēng jī)。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在文中拼音处写上恰当的词。(共2分)

2.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共4分)

(1)山谷中的“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松这个本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雪松”我想到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这个句子中的语句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5.雪松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命和更好地发展”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常见。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3分)

短文(二)(17分)家乡的红枣

“十一”假期,我回家看父母,重阳节正巧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可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

父母亲都是十几岁参加革命离家的,转战南北,直到转业才回到老家所在地工作。乡下的老家已经没什么亲人了,只有一个近80岁的老姨,是母亲唯一的牵挂。父母说:还是想念那个地方,那里的草草木木、山山水水。

汽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行驶。这条路,从我第一次走就是这个样子,父亲在颠簸的车上叹道:几十年如一日啊……

看路边的山坡上,却是秋日的灿烂景色。山菊花一丛丛、一片片点缀在山坡沟畔,在阳光下喜笑颜开;叫不上名字的树木,这里一树火红,那里一树金黄、苍绿,让这山地充满了生机;水塘边的芦苇,已是洁白一片,汽车驶过,惊得鸟儿从芦苇中一掠而起,扇起的苇絮在水塘的上空,如雪纷飞。

到了藏在深山中的那个小山村,老姨正坐在家门口剥花生。小小的院落,堆满了一年的收成: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砌成宝塔的形状,光彩夺目;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红的辣椒,是不是对农家渴望好日子的祝福?

我的眼睛被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枣树所吸引。几年没见了,看着这树的枝干,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仍然枝繁叶茂。春天会开一树不起眼的小小花儿,清香四溢,引得蜂儿忙。酿成的花蜜,营养丰富又滋补养颜,当是所有蜂蜜中的珍品了;夏日这枣树笼一方绿荫,让小院在炎热的夏季,蕴满了清凉;秋天是枣树奉献给人们最丰厚的典礼,一颗颗晶莹饱满的红枣,缀满了树的枝枝杈杈,在翠绿的叶子衬托下,满树的光彩夺目。

老姨说:树上的枣儿原本更多,已经打落分给乡亲们品尝了。树上这些枣儿,是专门给我留的。说着话,老姨吩咐孙子拿来长杆,对着树上的枣儿,“噼噼、啪啪”的一阵猛打,枣儿如冰雹一般纷纷落下。我捡起一粒红透了的枣儿品尝,又脆又甜的滋味在身体中蔓延。再看那枣树,在长杆的敲击下,枣儿落下的同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我心疼得大叫:“快住手,别打了!你们看把这树折磨成什么样子了?”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我奇怪道:“这是为什么?”老姨说:“这树贱。”我的心就有了撼动的感觉。这树贱吗?是贱哦。它的生长不择地的肥瘦,随便栽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山沟石缝,有点土就能成活。你看那满山遍野生长的野生酸枣树,就是家栽枣树的母本,也成就了这枣树的坚强品质。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这树“贱”吗?我看到的却是枣树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枣树,多么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乡亲,虽然这块土地是那样的贫瘠,就如父亲在路上轻叹的那一句“几十年如一日”,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可是这里的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从不曾减少一分。春天耕耘,夏天挥洒下汗水,秋天收获果实,乡亲们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这块土地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日子……

我和父母告别了这个小山村。带回家一篮红枣,让果实的香甜、枣树的品质滋养着我的身心;采一把野菊花,摘一捧芦苇絮,让我,把家乡山山水水的灵气带回家。

1.“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心疼地阻止老姨的孙子敲击枣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姨说枣树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却从枣树身上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是贱哦”这句话中,“贱”应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5分)

2.根据文中内容填空。(共4分)

带回家一捧红枣,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着这我的心田;采_____________,摘_______________,让我,把山山水水的灵气带回家。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家乡_______________的情感,也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借物喻人,写物抒情。借枣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4分)

4.父亲说的“几十年如一日”,“我”开始是怎么理解的?后来又有了哪些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4分)

第三部分习作(共30分)的感觉真好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

3、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特别要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悟,真情实感,恰如其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李商隐 杜牧

2.林黛玉 贾宝玉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木偶奇遇记》

共5.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赤朱丹彤,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6.流必向下,和顺温柔,穿山岩,凿石壁,善施教化,(最后一道由学生自由发挥)

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8.只留清气满乾坤

二、选择题

(一)1.B 2.A 3.C 4.D

(二)共5.D 6.C 7.B 8.A

(三)9.C 10.D 11.C 12.B

(四)13.C 14.C 1共5.B 16.A

(五)17.D 18.A 19.B 20.B

短文(一)

1.身姿 生机

2.两个旅行者揭开了山谷中奇异景观的谜底。

3.(1)山谷西坡长满了松、柏、柘、女真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2)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4.不能,这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排列的。

共5.可列举“小麦,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生活实例。

短文(二)

答:原因是因为重阳节正好在假期内,我便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

是因为那枣树在长杆的敲击下,枣儿落下的同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

是因为在秋天把她折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她萌生得也就越旺盛。作者却从枣树身上看到了枣树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

所以在“是贱哦”这句话中“贱”应理解为坚强,容忍一切,默默奉献。

2.果实的香甜 枣树的品质 一把野菊花 一捧芦苇絮。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眷恋与热爱的情感,也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赞美家乡人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

3.这篇文章借物喻人,写物抒情。借枣树的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比喻家乡人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写的是枣树,抒发的是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

六年级上册数学测试试题 篇5

一、口算。

2×9=

9×5=

3×6=

2×6=

1×1=

5×7=

2×2=

3×2=

5+6=

3×4=

9×3=

5×5=

7×4=

6+3=

6×5=

7×2=

二、认真思考,我会填。

1、5×6=( ),读作( ),表示( )个( )相加,或表示( )个( )相加。

2.每枝铅笔2角钱,1元钱能买( )枝铅笔。

3、8+8+8+8+8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 或( ),表示( )个( )相加,和是( )。

4、看图写算式。

加法算式( ),表示( )个( )相加,和是( );

乘法算式:( ) 。

5、1元=( )角 1角=( )分

2元=( )角 5角=( )分

30角=( )元 90分=( )角

6、我是小小理财家

三、小小神算手

1、( )里能填几。

3×( )=15

( )×5=25

9×( )=36

4×( )=2×6

4×( )=2×8

( )×8=4×6

2、竖式计算(9分)

26+14+37=

92-23-47=

39+33-25=

四、根据口诀写算式。

三九二十七

五八四十

四八三十二

五、有问题我来解。

5元 7元 9元 35元

(1)买8架飞机需要多少元?

(2)买一辆三轮车和一辆摩托车一共要多少钱?

六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卷面分析 篇6

综合分析

本次期中测试基本反映了六年级学生上半学期学习数学的基本情况,试题难度适中,重视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测试,但题量偏大,计算量也偏大,从本班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是本班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从试题类型来看,本次试题涉及填空、判断、选择、操作、解方程、看图列算式、解决问题等类型,题型新颖、多变,如:图形结合的题目,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一体,缓解压力。下面我将从每一大题来分析此次测试。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本题都是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分别从圆、百分数、图形变化等方面出发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第一小题至第四小题都是圆的相关知识,出错率为31.94%,主要原因还是计算不过关,公式都知道,就是在计算时疏忽大意造成错误。第五小题至第九小题是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其中第七小题错的最多,扣分率为94.57%,主要原因是没有带单位,另外一个就是找不对单位“1”,算错。第十小题是图形变化方面的题目,出错率为28.47%,原因主要是描述对称的时候数学语言不严谨造成的,如果要是运用“旋转”知识来描述,学生还能说对的。

第二大题:判断。从整张试卷来说这道题学生做得比较好,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但是其中第四小题和第五小题,学生相对做得不好,出错率为19.42%。“含盐率”中“盐占盐水”看做“盐占水”,单位“1”错误,本题也就错了;“10增加10%后再减少10%,结果不变。”两个10%,但是单位“1”不一样,1=第一个10%单位“1”是10,而第二个10%单位“1”是11,造成错误。

第三大题:选择。第一小题做得较好,因为我们平常经常说。第二小题出错率为46.75%,间隔问题,本题是有关圆的间隔与以前学的在直线上的间隔不一样,前者不用加“1”,而后者再加上“1”,学生也按照直线来做加“1”,所以出错。第三小题出错的也较多,学生也知道半圆周长的求法,但是这里不是数字,而是字母,学生就不会表示了。另外,第六小题出错率也较高,为58.43%,原因有二,其一,这里没有水和冰的体积,只知道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加110,要求冰化为水时减少多少,不知道该怎么办,其二,就是单位“1”不知道是谁,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加110,单位“1”是冰,而问题冰化为水时减少多少,单位“1”是水,只要弄清这两点,学生就能做对了。

第四大题:操作。此题一是画图形的对称轴,二是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此题学生做得也较好。

第五大题:解方程。经过上一年和这学期的努力,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越来越高,目前正确率为60.41%,虽然正确率不是很高,但是这说明学生进步了。对于解方程,还是要让学生记住各部分的名称,才好在解方程时得到运用。第六大题:看图列示并计算。这一题学生做得不好,出错率为73.46%,原因一是只列出算式没有计算,原因二是不会根据线段图找出对应的量从而列式。第七大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一般孩子的弱项,要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求问题,有的同学不认真读题,有的同学不善于分析题目,有的同学找不对解题方向、思路等等,造成此题一向正确率不高。第一小题,是有关比赛场次的题目,此题学生大部分都能做对,因为人数相对较少,画图的方法比较适宜。第二小题,是运用有关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实是环形面积的运用,有的同学不认真读题,还以为是半径扩大10倍,殊不知那是扩大10米,另外就是计算时

出错,造成了出错率为40.45%。第三小题,学生做得比我想象的要好,我们练习册中出现过,并反复练习,所以较好。第四小题和第六小题,都是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此题出错的原因就是学生由于懒惰不画线段图造成的。第五小题,是求正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圆的面积,学生都理解题目并能列出算式,但由于计算能力差而算错。第七小题,是有关利率的问题,公式大家都知道,但还有同学做不对,原因一是没有弄清楚题目要求什么,利息和本息都要求,有的同学只求了一个,原因二计算能力差造成的。

建议

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多方面的练习。

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笨鸟先飞。”口算坚持天天练,难点分步练,2、加强过程意识,注重数学概念的深化理解,重视知识形成,发展过程解

决思路的探究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体验学习探究 篇7

一、体验学习概述

体验是通过设身处地地经历某一事物从而对这一事物进行察看感受、验证查考的过程.体验学习是学生通过教师指导, 通过把文本知识立体化、形象获得知识的过程.数学体验学习是体验者在已有的自身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经历等基础上, 察看感受、验证查考的数学内容以满足数学学习需要的过程.这是教与学的一种良性互动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采用体验学习的方式,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身心, 提高学习效率, 从而推动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因此, 充分发挥体验学习的优势, 恰当将体验学习方式应用于教学之中, 能够对教学成效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体验学习应用

(一) 苏教版小学数学的特征

我国现行使用的教材版本多样, 主要包括人教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沪教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 、北师大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等, 苏教版教材 (以下简称“教材”) 是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教材.

教材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 简化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同时增加了学生对计算器使用内容, 如教材第七册编排了《用计算器计算》, 第八册编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让学生利用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 在减轻计算压力的同时, 也增加了学生对计算机的依赖.教材还注意了跟其他学科的整合, 增加了数学史料的内容, 体现了数学文化.教材的编排运用生活素材引出数学知识, 还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 让以往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味.

(二) 小学六年级数学体验学习的教学方式

针对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内容, 选择教学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学习.最直接、也最便利的教学方式是动手操作, 尤其是针对一些空间几何理解, 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出几何图形, 在制作前老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思考和寻找答案.在对数字的处理和计算上, 可以采用调查统计的方式, 如可以让学生测量全班同学的体重, 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 设计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案.实际测量是让学生开阔眼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 这种户外实践体验活动在让学生享受乐趣的同时, 还能充分认识到数学价值, 增加数学学习兴趣.将数学溶于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 应用数学知识, 让学生更具有探索精神, 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其他的教学方式还有如设计规划、师生交流、实验验证、数学游戏等.

(三) 体验学习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难度和广度较小学五年级之前的内容都有很大程度的增加.本文所阐述的是苏教版的小学六年级教材中的“可能性”学习, 这是新课标增加的内容, 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在本知识的教学中, 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简单的列举方法,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 理解其中的等可能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 将学习和生活现象及游戏结合在一起, 在生活现象和游戏中进行公平性问题的研究, 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可能性大小, 发现可能性大小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让学生更有兴趣去理解和掌握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数学思想, 并且用分数正确计量可能性大小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数学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在“可能性”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奖励物品, 让学生用玩摸奖游戏的方法来得到这些物品, 教师通过制定摸奖游戏方案, 在游戏中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来表达可能性大小, 从而产生想让学生知道到学生想知道的转变, 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以变式训练为呈现形式, 故意设置思想障碍, 扩展学生思维, 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智慧, 让学生本能的心理反应巧妙的进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中, 从而形成学生潜意识的探索问题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小组交流和积极思索, 更为透彻的理解分数表达可能性大小的实质.在学生学会分数表达可能性大小的方法之后, 进行扩展性练习环节, 教师讲解知识点结合教材, 进行各种更有难度的摸牌, 大转盘, 双色球等游戏练习, 使学生的思维更大程度的深化和提高, 各种游戏由易到难, 通过教师的一步一步呈现, 思维由浅到深, 在提升学生思维的同时, 更让他们积极参与, 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结语

体验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不仅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思想, 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体验学习是将学生作为主体, 学生不仅要用“脑”学习, 更需要用“心”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 不断进行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 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增加学生的学习情趣,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摘要:不断改进的课程教学越来越强调“体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既是对数学价值的肯定, 也强调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本文以小学六年级数学 (苏教版) 为例, 探究体验学习的机制, 寻求获得最大成效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体验学习,小学数学,六年级

参考文献

[1]和建合.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应用[J].吉林教育, 2010 (04) :79.

[2]吴国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学习[J].吉林教育, 2005 (03) :19-20.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闯关测试题 篇8

一、积累与运用(每题2分,共14分)

1. 下边加横线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略无(què)处水中藻、(xíng)交横京(yǐn)

B.拥(cuì)衣炉火不见(xī)月艨艟(méng chōng)数百

C.一(gě)无迹铺(zhān)对坐余(qiǎng)饮三大白而别

D.僦(lìn)看幕善(qiǔ)绝(山献)(yǎn)多生怪柏

2. 解释下边加横线的词。

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_________ ②人物略不相睹:__________

③雾淞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

3.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默写。

① 《记承天寺夜游》中十八字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游山西村》中包含希望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使至塞上》中表现大漠风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渡荆门送别》中运用两个比喻由下而上展现出江上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 下边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句是()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D.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 古诗文中作者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不满,对人生的感叹寄托于山水景物之中的名句数不胜数。请你写出两句,并简要说说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一 读书与状态 漫画二 读书与思考

6.仔细观察上页两幅关于读书的漫画,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探究其内容,并将探究结果写在下面。

(1)探究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扩展语句。

进入中学后,我瞄上了“大部头”的中外名著,它们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使我得到了无穷的美的享受。我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在高大巍峨的巴黎圣母院前驻足, 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与理解(每小题2 分,共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9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 诗中能表明诗人不畏路途遥远、艰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被王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你用简单的几何图画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所表现的画面,并简析它所体现的诗歌的“图画美”。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0—14题。

观 潮

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②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③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④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0. 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天下之伟也( )②震撼激射,吞天日( )

③如平地( )④皆披发身( )

11.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我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我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中为什么要写观潮人之多?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①自然段是怎样描写海潮的壮观景象的?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展示特长。(选择自己擅长或喜欢的一个题目作答)

(1)拟对联。(自拟一幅对联,描绘文中水军演习的情景)

我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绘插图。(用简笔勾勒的方法,在方框内给上文描绘浙江潮雄伟壮观景象的文字配上一幅插图)

(3)描场面。(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发挥自己的想像描绘“岸上观潮”的场面)(不超过100字)

我的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三峡》,完成15—19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 我能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略无处() (2)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 )

16. 我能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我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我的理解

(1)文章先总括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述__________________,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作者写山,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正面落笔,极写夏天水势之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先写山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写水,先写“夏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中引用渔歌的用意是什么?

我的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三峡是哪三个峡的总称?我国正在那里建设一个举世瞩目的工程,是什么工程?对这一工程,你还知道些什么?

我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20—24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0. 如何理解题目《答谢中书书》中两个“书”字的含义?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解释下边加点的词。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翻译下边的句子。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我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我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我的理解

(1)文中写四时“山川之美”的句子是:

(2)写早晚“山川之美”的句子是:

(3)侧面烘托“山川之美”的句子是:

24.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谈谈喜欢的理由。

我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每题3分,共12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本报讯通讯员陈文报道:15日,宜昌市15家旅行社成立“三峡诚信旅游联盟”,并向消费者承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据悉,“诚信旅游联盟”以“诚实守信、优势互补、明码实价、公平交易”为宗旨,反对欺客骗客,禁止擅自变更、取消、减少或增加服务项目,禁止在旅游服务过程中降低服务标准,反对任何形式的恶性竞争,自觉维护宜昌三峡旅游秩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材料的主要信息。

我拟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拟一条宣传旅游的标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课外搜集的某风景区的宣传标语也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一位非常喜欢旅游的游客,看了上面这条新闻有何感想?请写出你的想法。

请袒露心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前,各地的旅游事业正蓬勃发展,各旅游景点的效益却不尽相同,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利润空间是每个旅游开发商的迫切愿望,请你为想拓展利润空间的旅游开发商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不少于两条)

我的建议: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26.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请以“美”为话题作文。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广东省中医院药师佘自强教你煲靓汤下一篇:赴加蓬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材料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