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监管(共10篇)
关于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监管 篇1
莘 县 教 育 局 文 件
莘教发[2011]号
关于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监管
积极配合全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联校、初中,县直各学校,各民办学校,局机关各科室:
根据县政府关于2011年全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精神,为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监管工作,配合全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努力遏制中小学生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现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抓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监管工作。
各校要充分认识当前交通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和我县创
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对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安全工作的会议精神,把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维护师生交通安全利益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自护能力。
二、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积极配合全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
各校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通力协作,认真按照县教育局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工作责任分解和有关工作要求,明确职责和任务,全面抓好落实工作(我系统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责任分解见附件),特别是要落实校车安全教育责任。各校要细化工作措施,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督促检查,落实保障,确保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成效。
各校要把配合全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强化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列入教育计划,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评比,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引向深入,把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教育局将结合“平安校园”的检查评估对该项工作进行考评,凡是宣传教育工作不落实,学生监管措施
不到位,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要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与责任人的责任。
附件1:教育系统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责任分解表 附件2:莘县教育系统创建“平安畅通县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莘县教育局
二○一一年三月十九日
主题词:平安畅通县通知
莘县教育局办公室2011年3月19日印发
共印90份
关于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监管 篇2
一、当前提升财政监管效能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财政监督效能是依法理财、依法监督的必然要求
随着民主和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众对财政资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面对新形式新要求,县级财政部门要以宪法为准绳,做好依法监督,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必须做到有法必依、依法理财,依法监督。
(二)提升财政监督效能是推动财政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需要不断转变财政监督方式,从财政监督的目标定位、监督流程、监督内容、监督环节和监督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全过程、常态化的财政监督机制,形成“决策有执行、执行有监督、监督有反馈、反馈促决策”的良性互动局面。
(三)提升财政监督效能是实施财政监督转型的关键步骤
通过建立起嵌入财政整体业务的监督体系,加强对财政内部资金运行全过程及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分析评价监管能力建设,此外,充分利用纪检、审计等案件查处信息平台,实现被监督单位的相关信息共享,推进监管成功利用,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二、目前县级财政监管实施中存在不足
长期以来,财政监督在保障财税政策执行、规范预算管理、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提供财税决策参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相比,县级财政监督仍有较大差距。
(一)财政监管工作机制有待改进
由于现阶段,财政资金支出存在来源复杂、支出项目多、覆盖面广等特点,资金监管上受到实时性不强、监管力量不足等影响,现场监管不能全部铺开,非现场监管力量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监管工作效能大大受到限制。
(二)财政监管工作手段有待充实
目前,部分监管人员未能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工作方法单一,微机操作技能不高,监管主要以现场查看账务和其他资料为主,没有发挥信息网络技术对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管优势,各地的监管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共享机制等问题存在;另外,监管理念上注重事后监督和处理违规资金,忽视了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对违规人员的责任追究。
(三)财政监管工作模式有待改进
财政监管上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事后检查多,事中事前监督少;对某一事项和环节检查多,全方位跟踪监督少,监管力度有限,直接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财政监管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财政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国库机制收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非税收入、国有资产管理等系统先后运行,但财政监管部门没有参与其中,导致财政部门监管机构与业务科室之间信息不对称,监管难度较大,同时,监督机构缺乏资金运行信息和获取信息的平台,监督成本过高,对财政监督查处后存在问题及有关整改情况公开曝光少,导致财政监管“落地无声”。
三、进一步强化县级财政监管效能的几个途径
(一)调整监督重心,优化监管方式
从过去的重点检查资金拨付到位情况,调整为加强对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的监督检查,建立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将财政监督寓于财政分配和财政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完善数据采集的信息渠道,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排查,对预算下达、分解、执行实现过程监管,强化对重大项目的预算控制,实现监管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违规问题。
(二)围绕财政中心,加大监管力度
突出对政府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部门、重点环节财政资金的监管,注重对政策执行、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的控制与监督,及时发现资金运行中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必要时以专项检查的方式介入,对问题进行核实,查处,并督促整改,尽量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问题扩大化,从而及时纠正财政运行中的偏差,保障财政运行全过程的依法依规。此外,及时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归纳、总结、提炼、梳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意见,为财政部门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
(三)完善信息共享,强化成果利用
一方面,建立财政监督信息交流平台。对一些不涉密的监管数据、统计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定期进行交流、共享,联合研究一些重大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化解财政资金风险的建议对策。另一方面,建立联合监管信息交流制度,加强与纪委、审计等部门的交流沟通,综合运用联席会、通报会、案件移送、文件抄报等方式,切实改变过去监督机制单向反馈、监督成果利用不足的现状,形成纵向、横向互通的监督成果共享机制。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而财政监督工作在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现阶段,县级财政承担着较多的事权支出,财政部门监管职能尤为重要。因此,要从创新监管方式、拓展监管平台、推动监管转型等方面入手,提升县级财政监管效能,为实现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财政资金运用的质量和效益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强化,财政监管,效能
参考文献
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篇3
按照吉林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省人大常委会组成检查组,于8月6日到9日对全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吉林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情况进行检查。8月6日上午,检查组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听取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情况的汇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秀兰参加会议并讲话。
车秀兰指出,药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贯彻实施药品管理“一法一例”,深入开展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省人大常委会历来对此十分关心和重视。此次执法检查,目的就是要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推动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增强全社会药品安全意识,促进依法规范药品安全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希望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依法推动药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推进药品安全工作。要进一步依法加强对药品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药品监管责任制。要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药品监管水平。要进一步依法强化全社会药品安全意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动药品安全科普宣传和培训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全社会安全用药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检查组要认真汇总并分析研究检查情况,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药品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执法检查报告,提请9月份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据了解,吉林省现有药品生产企业320户,通过药品GMP认证的企业280户。全省现有药品批发企业395户,药品零售企业14963户,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8户,全部通过了药品GSP认证。近年来,全省各级药品监管部门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实施“一法一例”,大力弘扬以“监管为民”为核心价值的监管文化,按照“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完善监管体系,落实监管责任”的总体思路,忠实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近年来,我省医药工业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2011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834亿元,比上年增长38%,成为全省增速最快的优势产业之一。
关于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监管 篇4
关于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议
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去年以来,我国继出台《食品安全法》后又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省一级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和职能转换已基本完成,市县级的改革尚在进行中。在一些地方,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机构改革中出现了监管不到位或监管缺位的现象。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准备不充分,监管衔接不够,存在职能到位,而配套的监管人员、技术支撑不到位的情况。以餐饮食品的安全监管为例,餐饮食品的安全监管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不仅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更需要依托强大的技术支撑。这次体制改革,将餐饮食品的安全监管职能划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而一些地方的药监部门没有专门的食品监督部门及人员,不解决机构人员编制问题,仅移交职能,可能会造成工作无法开展的被动局面。随着职能的移交,卫生监督部门不再有执法资格,这样就容易出现监管不力、不到位等问题。
(二)分段监管导致的监管漏洞仍然存在。此次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并未就多头、分段的管理体制做出实质改变,而只是选择在既有框架内“微调”,有些食品安全问题,在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并不明显属于哪个环节,因分段监管导致的监管盲区仍然存在。
二、建议
1、地方政府要精心组织,稳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在职能调整过程中,地方政府可借鉴上海的成功经验,按照“先平移、再梳理、抓紧衔接”的原则做好各项移交工作。“先平移”,即在责任主体转换的同时,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同步到位,保持工作不断不乱;“再梳理”,即对职能划分后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理顺;“抓紧衔接”,就是要制定好缜密的工作衔接计划,精心操作,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和真空,确保新机制正常运转。
2、落实责任,重心下移。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前提下,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基层,纳入到市县政府及乡镇街道的目标考核,在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农场)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办公室或者食品安全联席会议组织,进行综合监管。
关于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监管 篇5
六、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狠抓措施落实
各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煤矿深入开展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认真做好检查、达标和上报工作;要加大 监督力度,对组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不力或进展缓慢的煤 矿,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未按期达标的煤矿,要责令停产整顿, 限期整改达标。各省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主管部门要在每年 1 月底前,将本地区上年度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总结报国家煤 矿安监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每年将对各地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 化工作情况进行一次专项督查。
请各省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主管部门及时将本通知转发至 辖区内各类煤矿企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008年 11月 11日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明晰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思路
1.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煤矿 安全基础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根基。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 是 控制煤矿安全风险、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需要, 是实现煤炭工 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实 现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煤矿生产安 全事故多发的状况,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各单位必须真 正把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促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2.明晰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安全发展,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煤矿安全质量标 准化建设为主线, 加强指导、分步推进, 严格监管、强化监察, 督 促煤矿企业达到“系统可靠、装备先进、管理到位、素质提高” 的 总体要求。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使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明显 提升,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 全事故明显下降。
二、抓住关键环节,确保矿井系统可靠
3.矿井系统要齐全。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企业 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等规定, 建立健全矿井通风、供电、提 升、运输、排水、安全监控、防尘供水、通讯和压风等系统,应 抽采瓦斯的矿井要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开采易自燃、自燃煤层的 要建立防灭火系统和火灾监测系统,确保矿井系统齐全可靠。4.矿井系统要合理。煤矿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炭 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等标准、规范的要求,设计和建设矿井的各 个系统,设备和设施的选型、安装位置和数量、工程质量等要符 合有关规定。要根据煤层开采条件, 科学合理地确定开拓部署, 优 化生产系统,采用正规采煤方法,合理组织生产。
5.矿井系统要完好。必须对矿井通风、主副提升、主排水、供 电等系统进行定期检测检验、维护保养和全面排查,制定各系统 相关管理措施,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价, 对排查出的问题, 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系统完好、运行可靠。
三、加快改造提升,确保技术装备先进
6.淘汰落后装备。煤矿企业要按照《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 备及工艺目录》等有关要求, 及时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 禁止使用超期服役和不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 规定的电气设备, 坚 决取缔井下人力、畜力、三轮车运输。
7.提升机械化水平。煤矿企业要逐步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 淘汰落后的采煤工艺和方法。煤层赋存稳定的矿井,要大力发展 机械化开采。有条件的煤矿要重点发展综合机械化,推广使用大 采高综采技术装备,鼓励采用全自动化采煤和使用钻、装、锚一 体化掘进工艺。要积极推广使用大倾角综采、薄煤层机采等新技 术、新装备,进一步提升机械化水平。
8.确保装备可靠。煤矿企业要切实加大安全投入,对在用的 安全可靠性差、不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技 术升级和更新改造。要严格落实设备定期检测、维护、保养和检 修制度,并严格验收,提高矿井装备的安全可靠性。
四、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管理到位
9.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煤矿企业要按照两个《指导意见》的要 求, 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进一步梳理、细化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把通风、防瓦斯、防尘、防灭火、防治 水和顶板、提升运输、火工品管理、应急救援等各个管理环节、各 个岗位的工作程序和要求, 全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 并 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修订、完善。要落实企业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通知 安监总煤行[2008]215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 中央企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等 7部门《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 [2006]116号 和《关 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调 [2007]95号(以下简称两个《指导意见》 下发后,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 认真贯彻落实,全力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促使煤矿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但是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煤矿对两个《指导意见》贯 彻执行不力,仍然存在矿井系统不完善、技术装备落后、安全责任不落实、现场管理松驰、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滞后等 突出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好两个《指导意见》 ,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现就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定代表人、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 任, 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 加 大安全奖励和处罚力度,确保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10.强化现场安全管理。煤矿区队长、班组长要强化安全意识 和责任意识,组织工人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作业。现场存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 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
煤矿负责人和 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规定切实履行下井带班职责,深入井下一线 组织生产,监督检查各区队、班组安全生产状况,严肃查处作业 过程中的“三违”行为。
11.深化隐患排查治理。要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16号 ,制定本企业的隐患排查 治理和报告制度。要立足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 以瓦斯、水害等为重点,定期对矿井的采、掘、机、运、通等各个系统和环 节进行专业化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 要立即进行整改;一时整 改不了的, 要停止作业, 在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后, 制定整改方案 和应急预案,落实资金和责任,限期整改,并按程序组织验收。12.推进安全质量达标。煤矿企业要明确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机构和人员,健全和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制 度,明确管理责任,细化标准和考评办法,切实抓好安全质量标 准化达标工作。区队每周、煤矿每月、集团公司每季度至少要组 织一次检查验收, 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对工程质量未达标的, 要对照标准及时进行整改,确保矿井各系统以及设备、设施的安 全质量标准化全面、动态达标。
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职工素质提高
13.严格安全资格准入。煤矿矿长和分管安全、生产、机电的 副矿长、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 要达到两个 《指导意见》 有关安全 资格准入的条件。其他井下从业人员要逐步达到具有初中以上文 化程度,按规定参加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 实习满 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工作,严禁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 者入井作业。
14.强化全员安全培训。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责 任主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岗位标准、操作技能及自救互救等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增强职工实际操作和应急处置能力。要组织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 比武,建立师徒合同制度,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 识和安全技能。
15.提高安全培训质量。安全培训机构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证 书,严格按照统一大纲组织教学,并按规定的内容和时间对各类 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按规定配备实验 设备和装备,对职工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增强培训针对性。
六、强化安全监管监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16.加强行业安全基础管理。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针对辖 区煤矿安全生产实际,研究和制定相关工作规划、修订完善行业 标准,指导煤矿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备。要建立健全隐患排 查分级监控制度,定期对煤矿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监 督检查,对煤矿存在的重大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煤 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主管部门要组织煤矿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 工作,对安全质量达标矿井,要制定激励措施和办法;对进展缓 慢的煤矿,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其尽快达标。
17.强化安全基础管理的监管监察。地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 门要对辖区内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情况进行日常监管,督促煤矿企 业落实主体责任,尽快达到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驻地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的监督检查,向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安全基础管理的 意见和建议;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生产行为,促进煤矿企业逐步 提高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请各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内各煤矿企 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单位。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008年 12月 23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认真汲取近期火灾事故教训 进一步加强冬季防火工作的通知
安委办[2008]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入冬以来,一些地方接连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2008年 11月 14日 6时 13分, 上 海商学院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造成 4名女生坠楼死亡,起火原因系学生违章使用“热得快” ,引燃周围可燃物所致;11月 22日 5时 45分,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金田商务大厦发生火灾,造成 8人死亡,起火原因系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可燃物所致;12月 3日 1时 35分,浙 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宽心老人公寓发生火灾,造成 7人死亡,起火原因系老人使用打火机不当引燃可燃物所致;12月 4日 1时 41分,山 东省青岛市佳元迈克食品有限公司一栋单层彩钢板职工宿舍发生火灾,造成 11人死亡,起火原因系遗留火种引燃床铺所致;12月 5日 20时 35分,安徽省铜陵市沙河路一商铺发生火灾,造成 5人死亡,起火原因系电动车电瓶充电插座电源线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所致;12月 8日 5时 52分,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一民房发生火灾,造成 5人死亡,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12月 11日 0时 38分,湖南省岳阳 市岳阳楼区百汇服饰广场发生火灾,造成 3人死亡,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12月 12日 16时 02分,山西省运城市中银大道名人保健中 心发生火灾,造成 7人死亡,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关于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监管 篇6
(讨论稿)
高新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各园区、镇、街建管部门: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建筑市场秩序,落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意见。
一、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审批程序
高新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包括房屋修缮项目中的改扩建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大修工程,以下简称建设工程)应严格执行工程设计文件审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等审批和备案程序。各级建设管理等部门要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按照各自职责进一步重视审批流程,不得越权审批、不得擅自改变审批环节。对严重违反建设程序的建设项目,要依法停止施工,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和单位的责任。
二、建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重大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估算费用,组织有关单位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结论作为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工程初步设计应明确涉及本工程及周边环境的质量安全防护措施及费用,形成质量安全风险专篇。项目概算应包括相应的质量保障、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并考虑合理的工期、质量以及风险费用,不得留有投资缺口,确保工程正常、安全实施;政府投资项目概算应按规定报有关审批部门审批。对危险性较大分项分部工程设计方案实行备案管理。各级建管部门对辖区内重点项目、危险性较大分项分部工程应建立台账,定期督查,及时上报质安监管部门。
三、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合理的工程建设周期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充分的评估、论证,科学确定合理的施工工期。在工程招标投标时,合理的施工工期应作为招标文件的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压缩;施工过程中,确需对施工工期作出调整的,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并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技术措施费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四、保障建设工程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费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在建设项目预算中单独安排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费,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确保专款专用。该费用标准不得低于有关规定要求,且不得作为招标投标的竞价条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费,并对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施工单位不得挪作他用。对合同约定施工期限在1年以内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将不低于费用总额百分之五十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先行拨付给施工单位;对合同约定施工期限在1年(含)以上的,先行拨付的费用应不低于费用总额的百分之三十。
五、加强项目合同备案及履约情况的监管
推进总包、分包合同备案和业绩备案制度,加强对重点项目合同履约情况的监督管理。
(一)有关责任单位应当将总包、分包合同、勘察设计合同等相关合同、企业业绩报有关部门备案。未备案的合同、业绩,在企业进行投标或申请资质升级(增项)时不予采信。
(二)建设单位应履行对项目合同履约情况的监管责任,特别是国有投资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应对各参建施工、监理单位的承发包、现场管理、工期进度、分包工程款及民工工资支付、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等情况和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督促相关主体限期整改,并定期将监督检查情况及相关信息报建设管理部门。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重点项目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及时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又好又快推进。
(三)各园区建管机构应当开展定期检查,发现实际分包单位和合同备案信息不符的,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顿,并上报高新区主管部门。对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违法行为,管理部门要及时报高新区住建局依法处罚,处罚信息记入信用档案并进行公示。
六、规范施工分包活动
施工单位要认真履行施工合同,严禁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
(一)施工活动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转包:
1.除依法分包外,承包单位将施工合同中约定的质量、进度、经济、安全等任一责任转移给其他单位或与承包单位无社会保险关系的个人承担的;
2.未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派驻项目经理及必备项目管理人员,或派驻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人员中3人以上与承包单位间无社会保险关系的;
3.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其主体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以及大型机械、设备由专业承包单位或劳务分包单位购买或租赁的。
(二)施工分包活动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违法分包:
1.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个人的; 2.总承包合同中未约定,且未经建设单位书面认可,总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
3.专业工程的承包单位将其承包工程中的非劳务作业再分包的; 4.劳务企业将其承包的劳务作业再分包的。
七、鼓励企业以项目为单位创先争优
积极引导企业在保障工程质量方面增加投入,创建优质工程。进一步规范施工承包合同在质量、价款结算等方面的规定,并明确优质工程增加费的计取及支付办法。在工程竣工结算时,对获得市级以上(含)优质工程并提供相应证明的项目,合同有约定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施工单位支付优质工程增加费;合同未约定的,建设单位应根据现行的计价规定向施工单位支付优质工程增加费。
八、加强勘察设计现场服务
勘察、设计单位要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现场服务,在建设工程施工前进行施工图交底,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说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相关规定,指导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施工。发现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要求施工单位予以纠正。对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要求,应严格把关,对确需变更设计的,应按程序及时调整设计,并要求建设单位按规定再次送原审查机构进行审查。勘察、设计单位应参加各阶段的施工验收,严格把关并签字盖章。
九、明确建设工程中介服务机构责任
(一)项目管理(代建)等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法依规开展服务。实行项目管理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代建)单位应按《建设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的要求,精心编制好项目质量安全管理责任目标,承担建设(出资)单位相应责任和义务。制定达到管理责任目标的安全管理措施,确立质量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相关的组织和安全保证体系。对质量安全生产进行全面考虑,特别关注施工现场有特殊安全要求和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部位。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经常检查承包商对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加强对承包单位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是否到位的检查和督导,检查承包商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运转是否正常有效,安全资金是否挪作他用,对查出的问题要有整改措施和恢复保证,在安全生产上禁止越权指挥或不当指挥。
(二)工程检测等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法依规开展服务,对所承担业务对应范围的工程质量安全负责。高新区内各工程检测等中介服务机构试行备案制,对中介服务不公正、编制虚假检测报告,有重大失误和弄虚作假等行为的中介服务机构,暂停其在高新区范围内承接新的业务,并依法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监管部门提请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降低或者吊销其资格。
十、严格建筑材料质量管理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负责,确保建筑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严禁使用未经检测或者经检测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
(一)施工单位应设立独立的检测试验部门对工程项目的原材料、试块等检测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抽取一定比例试件进行对比试验。
(二)建筑材料检测机构应健全和完善本单位的建设工程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与监管部门实现数据联动,异常报告要求及时报送质量监管部门。
(三)建筑材料供应商承担建筑材料施工的,应当具备相应资质,否则严禁施工。建设管理部门应逐步建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黑名单制度,对生产和提供不合格以及假冒伪劣建筑材料的建筑材料供应商,禁止其产品在本区建设工程中使用,并联合质监、工商等部门依法严肃处理。
十一、加强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
施工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质量和安全负总责,分包单位(含专业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因不服从管理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一)总承包单位应当编制与承包工程的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施工方案,对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关键工序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专项施工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总承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方案施工,并督促分包单位按照经批准的方案执行。
(二)施工现场各分包单位对所承揽工程的质量安全负责,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要求和设计图纸、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施工方案明确的顺序施工,认真落实施工方案中明确的专项质量安全防护措施。
(三)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管理人员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岗位职责。如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管理人员变更,施工承包人应当报监理单位审核同意、建设单位书面认可并报招标投标管理部门备案后方可变更。对项目负责人不到位、未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施工单位,监管部门有权采取告知、限期改正、强制变更及限制参加政府投资项目投标等处理措施。
(四)施工企业应当认真执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规定,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动态管理,严格实行实名制刷卡考勤,防范工资纠纷,维护民工权益,确保社会稳定。总承包企业及其项目负责人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工作负总责。各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的劳务用工管理纳入总承包企业劳务用工管理范围,负责委派专(兼)职劳务用工管理人员和各自作业人员的实名制管理,自觉接受总承包企业的监督管理。
十二、强化监理现场管理职责
(一)监理单位应当切实落实施工现场的监理责任,选派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实行总监理工程师现场负责制。对总监理工程师不到位、监理工程师未履行总监职责的监理单位,监管部门有权采取告知、限期改正、强制变更及限制其参加政府投资项目投标资格等处理措施。
(二)监理单位应当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理。选派符合规定的监理人员通过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方式进行现场监理;在重要的工程部位、隐蔽工程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施工时,应当全程旁站监理。监理单位应当对分包企业的资质、人员到岗情况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实施检查,建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数字图文记录制度,并见证施工单位拍摄不少于一张的有效工程检验照片(标注拍摄时刻、拍摄人、拍摄地点以及照片对应的工程部位和检验批次)作为施工技术资料留存。要及时发现并制止施工现场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质量安全隐患,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顿并书面报告建设单位;制止无效时,应当及时报告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监理单位未履行对重大安全隐患督促整改和报告责任的,要依法予以处罚。
十三、严格落实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部门、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要求,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并严格执行带班制度和报告制度。
(一)严格落实施工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制,强化安全技术负责人的技术决策和指挥权。施工企业法人、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对本企业、本部门、本项目涉及的危险源开展带班检查,查找隐患并及时整改。对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重大隐患不及时排除的企业,对企业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进行处罚;发生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二)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要严格实施每周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安全检查记录档案备查。施工企业每月至少组织1次安全生产检查,并将检查记录和整改资料分别送工程所在地建设工程主管部门;每季度汇总检查记录和整改资料,并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月末报高新区质安站。
十四、加强对企业法人代表、注册执业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高新区内各有关企业及建设项目参与各方法人代表依法对本单位的质量安全工作负总责。企业法人代表是企业质量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法人代表及有关执业人员质量安全方面的培训。
(一)加强对注册执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勘察设计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以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当由注册执业人员担任,并实行严格的岗位负责制。注册执业人员参加法律法规培训和专业培训的情况,记入个人执业记录,未按规定参加培训的注册执业人员不得延期注册。建设管理、人力社保、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实现相关企业、人员信息的共享。
(二)加强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施工单位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以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应当由取得建设工程现场管理岗位证书的人员担任,并实行严格的岗位负责制。施工和监理企业应做好现场项目管理人员的岗位继续教育工作。监管部门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未持证上岗、未按规定进行继续教育的,应采取限期改正、强制变更及限制市场活动等处理措施,并逐步推行现场管理人员实名制管理,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到岗履职情况的监督。
(三)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持证上岗。施工企业要加强对非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依托民工学校做好对施工现场一线操作人员尤其是新进场、进入新岗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或者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十五、加强各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建筑市场监管机制和体制建设
(一)加大对工程建设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将对建筑活动参与各方执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情况加强监督检查,改进检查手段,加强明查暗访,实施有效监督,对建筑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将依法责令停工整顿,情节严重的,暂停从业资格,直至吊销从业资质证书。依法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实行社会公告制度。
(二)集中整治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各级建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按照高新区统一部署,每季度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建筑市场整治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活动,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及时上报,必要时引入社会和媒体监督,认真排查事故隐患,堵住质量安全管理漏洞,完善管理措施,进一步形成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建筑市场管理长效机制,推进高新区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承包商准入管理。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投标人准入管理,促进其提升内部管理、增强诚信经营意识,着力提高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的项目绩效和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探讨试行《高新区投资建设工程项目预选承包商名录管理暂行办法》,以企业日常市场行为的信用信息为基础,实施信用排行和预选承包商名录管理制度,编制房建和市政施工总承包、装饰装修专业承包、监理、招标代理机构等名录,实施预选承包商管理的现场与市场联动制度以及严格、即时的清出制度,以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行业氛围。
(四)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建设。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规范,进一步强化监督机构的管理行为,加强督查,建设一支权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的行业监管队伍。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各级建管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制定本地区开展建筑市场整治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措施,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建筑市场整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
关于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监管 篇7
2010年10月12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安监总办[2010]170号) 。通知要求: (一) 深刻领会《国办通知》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 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 细化责任分工, 强化责任落实。 (三) 强化配套制度建设, 统筹协调推进。
各单位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和《国办通知》为中心, 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和重点行业 (领域) 专项整治, 切实抓紧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关于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监管 篇8
白山市星泰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占地近百余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经营面积1.9万平方米。目前,市场年交易量30亿公斤、年交易额32亿元,辐射全市6个县(市、区),是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2010年再获全国农产品综合批发“百强市场”荣誉称号。
近年来,白山市星泰批发市场认真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完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市场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是广大商户和消费者信得过的市场。
1.严格市场准入,做到“逢进必检”
农产品批发市场连接生产源头和零售市场,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重要关口。白山市每天蔬菜消费量达255万公斤,其中70%以上来自于星泰批发市场。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白山市政府从2003年10月1日起,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严把“三关”,即生产源头关、批发市场准入关、市场检测关。当时,市场正在筹建一期工程,一次就拿出20万元资金,建设了270平方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室,购买了先进适用的检测仪器设备,配备了6名专业检测员,实行24小时检测,做到“逢进必检”,即所有进入市场的蔬菜,每车都要进行抽检,抽检率达到100%。检测合格的方准销售,并在蔬菜和水果摊点、车辆上悬挂和张贴合格证;检测不合格的,向市农委派驻市场的执法人员报告,由他们进行复检,复检仍不合格的,由执法人员监督,市场予以销毁,费用由市场承担。2010年市场检测室检测蔬菜1.5万多车次、3.5万个样品,检测合格率99%,检测出不合格蔬菜60个批次、2.6万公斤,全部销毁。今年1~2月份,共检测0.5万批次,合格率仍为99%以上。
2.规范市场管理,狠抓监管到位
批发市场管委会始终明确市场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为此,批发市场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董事长任组长,设立专门机构,制定了8项规章制度:即安全责任制度、进销和台帐质量安全档案制度,索证、验证、出证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检测制度、检测结果公示标识制度、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和销毁制度、农产品检测结果和安全信息报告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保障制度。目前,市场投入运行经费15万元,与220余家商户全部签订责任书,明确了双方的责任。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确保了市场准入和监测工作全面规范地开展。
3.实行场地挂钩,保障源头安全
为了保障批发市场进货源头的安全,市场鼓励经营大户与生产基地实行场地挂钩。主要采取3种方式:一是商户与生产基地订立供销合同,商户提供产品要求和种植标准,生产者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由商户进行严格验收。二是商户直接租地并投资建立生产基地,派专人管理,收获后进入市场。三是采取联建方式,由基地投入土地,商户投入资金,双方联合经营。目前,市场中的商户通过各种方式在19个省共建立了40万亩生产基地,订单总量达到20多亿公斤。这些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农产品源头生产安全,也为产品质量追溯提供了依据,使得市场水果和蔬菜合格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4.履行法定职责,自觉接受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近年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都明确规定了批发市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职责。根据市政府要求,市农委在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室,派驻专职人员负责日常检测和监督。市场开办5年来,始终贯彻落实和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农业部门的工作,自觉接受指导和监管,市场有关人员每天都与市农委进行信息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市场自检发现不合格产品及时报送市农委复检,复检不合格在农业部门监督下进行销毁并致函产地进行追溯。市农委还经常对市场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帮助解决技术和管理上的难题。在市场进行100%自检的基础上,市农委派驻市场的检测监管室,还对进入市场的每车蔬菜进行不同部位的抽检。这既监督了市场自检的运行,又加大了抽检样品的数量,扩大了检测覆盖面,使得进入市场的水果和蔬菜具有了双重质量保证。
关于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监管 篇9
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安委会关于加强“三项建设”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全乡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推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更好落实,促进全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县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保证,以提高行政执法能力为重点,强化基础,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全力打造高素质安全监管队伍,为实现全乡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总体目标
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在全乡造就一支业务过硬、敢抓敢管、求真求实、清正廉洁的安监队伍,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全面提升安监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用安全发展理念统一思想和行动。全面完善理论学习制度,进一步健全理论学习考核办法。坚持集 1
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党组中心组每年集体学习研讨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集中教育活动变成经常性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安全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安监队伍拒腐防变能力。在全乡安监系统逐步建立起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和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严查生产安全事故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积极做好干部培训工作。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安全监管干部能力的有效手段。要采取不同形式,使广大安监干部熟悉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熟悉掌握适应岗位职责要求的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履行职责的本领和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处理复杂问题、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强化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安监干部理论水平。切实找准理论学习与安全生产实际工作的结合点,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全乡安全生产工作健康发展。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安监干部的个人素质。建立健全安监人员资格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知识更新培训等制度。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对安监人员的行政执法、专业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工作。对从事安监行政执法的工作人员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一是积极参加总局举办的领导干部夏季
理论学习培训班;组织参加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举办的理论培训班;选调干部参加总局举办的市(地)、县(市、区)安全监管局长培训班,煤矿、化工等专业一年、半年或短期专业培训班;参加总局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和内部网络系统平台每月一次的专题业务讲座;走出去学习,虚心学习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安监队伍执法的整体水平。二是乡每年组织2期以上安全监管人员执法培训班,轮训执法人员500人;委托院校举办安监专业人员参加的短期业务培训班;同时,要积极倡导安监干部参加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认真总结近年来安监工作已取得的成功经验,以执法交流、案例评查等为主要形式,积极探索安全生产执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提高安监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岗的安全监管人员,每三年必须接受不少于一个月的脱产业务培训,全乡安监人员力争做到全部持证上岗,使安监人员成为安全生产执法的行家里手,逐步实现安全生产“专家监管”。
(三)推动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以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乡级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推进安全监管机构建设,构建完善的地、市、县、乡四级安全监管体系。年内,乡级要完成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机构。
(四)建立健全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标准,客观真实地反映监管人员的工作情况和执法绩效,将考核结果作为监管人员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建立奖优罚劣机制,对表现突
出、成绩显著或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人员,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要给予批评教育或组织处理。继续推行安全检查写实制度,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及时总结、广泛宣传全乡安全监管系统监管执法、事故调查、抢险救灾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开展全乡安全监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
(五)严格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强化安监人员的责任意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履行安监法定职责,建立健全安监执法回访、安监执法基层满意度测试制度,对任何违反法定义务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依法实施责任追究,决不姑息。对事故的调查处理,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从严从速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切实做到把握原则不走样,严格程序不变通,依法监管不动摇。加大行政权力运行效能监察工作力度。综合运用明察暗访、专项检查、个案调查、纠风督察及跟踪问效等手段,对行政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开展管理服务的工作效率、效果进行效能评估和监督检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
(六)加强安全监管队伍作风建设。一是改进工作方式,正确处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关系。防止以政府监管代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必须正确处理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之间的关系,注意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监管作用;必须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之间的关
系,寓监管于指导服务之中,增强监管工作实效;要积极发挥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在安全生产评估评价、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安全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局党组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企业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领导班子成员要带着问题下基层,定好措施作决策。安监干部要瞄准重点查隐患,治理隐患保安全。三是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安监队伍良好形象。在作风建设上,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机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安监干部,树立服务发展的大局意识,认真负责、公正执法的责任意识。大力倡导业务过硬、敢抓敢管、求真求实的安监精神;牢固树立功夫在平时、责任在平时、用心在平时的工作理念;努力弘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言问题、跟踪问效督办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努力使之成为全乡广大安监干部的自觉行动,推动监管效能不断提高。
关于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监管 篇10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华山景区管委会:
为了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的《决定》和《实施意见》以及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强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规范食品药品监管秩序,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迫切需要。当前,食品药品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矛盾凸显期,监管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尤其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食品药品安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为依然存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食品药品安全的严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省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实施意见》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上来,统一到当前的各项工作上来,按照依法监管、科学检测、服务人民、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巩固、完善、创新、深化”的工作思路,深化改革,加强监管,求实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城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统筹协调发展。
二、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
(一)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组织体系建设。在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改革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管机构设置,整合监管力量,理顺监管职能,确保无缝衔接。要加强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建设,健全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设置,明确工作经费,强化其统筹、协调、指导职能。要进一步夯实食安委成员单位职责,堵塞监管漏洞,消除监管盲区,形成监管合力。乡(镇)政府和街道办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列为重要职责,明确专人负责,做好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形成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网。
(二)狠抓基层食品药品执法场所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调研,制定规划,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盘活乡镇闲置资产等办法,切实解决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场所办公用房。对新建的食品药品执法场所在立项上予以优先,项目所需用地由政府行政划拨,建设相关规费享受公益性事业优惠。对验收合格的,在省政府每所奖补50万元的基础上,县市区政府再奖补10万元。同时要切实加强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加大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基层执法车辆和现场快检、调查、通信等设备建设,满足正常执法需求。到2013年底,全市所有乡级食品药品监管所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三)加快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按照“市县整合资源,乡镇配备人员,分级确定重点,检测全面覆盖”的要求,科学编制市、县、乡检验检测机构设置规划,明确职能定位和设备配置标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临渭区、高新区、经开区检验检测机构与市本级统筹规划和建设。其他县级检验检测中心由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列入重点建设计划。对于县级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在省上每个补助200万元的基础上,市财政再补助50万元。2013年底,市本级和所有县市区的检验检测中心要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加强食品药品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监管人员的执法行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切实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坚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食品药品执法人员每人每年接受专业培训不少于40小时,年培训率达100%。要通过技能比武、案卷评查、交叉执法、责任追究等措施,切实提高监管执法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履职能力,着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廉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队伍。
三、突出创建整治,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
(一)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县和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县和药品安全示范县是中、省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对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2013年起,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县区创建工作。同时,加快推进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各县市区要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实际,遵循 “自愿申请、公开公正、以奖代补、动态管理”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全面铺开创建工作。要统筹安排,强化措施,加快创建步伐。对创建成效显著、如期通过省上验收的,省、市予以奖励。2015年底,力争6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放心县或示范县标准。
(二)坚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按照常年有整治,月月有重点的要求,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要节点,有计划、有步骤的搞好以保障节日食品药品安全和学校食品安全为重点的亮剑、希望等专项品牌执法行动。要围绕非法添加、使用非法食品原料或有害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制售假冒食品、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针对问题多发场所、单位和监管薄弱领域,综合运用执法抽检、市场巡查、突击暗访、风险监测以及有奖举报等手段,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要集中开展生产销售假劣药品、非药品冒充药品、非法委托加工、利用互联网收购邮寄药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成分、化妆品违法使用禁限用物质等专项行动,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曝光和处理力度,震慑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的行为。
(三)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厉查处和打击食品药品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立案,严禁有案不移、有案难移、罚过放行、以罚代刑。要加强对重大案件的督办、抽查和复核力度,确保处罚到位。对未及时查处、久拖不结的“人情案”,市级监管部门要组织力量直接查办,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加快构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紧密衔接的工作制度,创造打击惩处有利因素,进一步形成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四、依法严格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真落实省政府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设置规划,加大对设置规划外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清理整合。督促屠宰企业按规范标准不断提升改造,严格落实生猪屠宰各项技术规程,切实保障肉品质量。认真做好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兽药GSP工作制度。加强生鲜乳收购、准运环节的许可和监督管理,扎实开展生鲜乳常规检测,全力抓好农产品农药残留、畜产品兽药残留和瘦肉精监控检测,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应。
(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研究制定具有渭南特色的食品生产加工制作规范和监督管理办法。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排查,不断扩大监督抽检覆盖面。完善和实施驻企监督员和质量受权人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全面消除乳制品、饮料等食品的无证生产行为。规范食品标签标识,进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三)加强食品流通和消费环节监管。深入开展食品企业评星达标、升级晋档活动。继续开展餐饮服务企业量化分级管理,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小超市”、小商店及儿童食品等监管,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县城以上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县城以上的餐饮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
(四)加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完善药品驻厂监督工作机制,全面检查GMP执行情况;强化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和跟踪检查,严格药品广告的监管;深入推进药品分类管理,积极稳妥的推进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强化高风险产品、中药材、中药饮片、药用辅料的监管,建立现场检查、检验抽验、不良反应监测联动机制。强化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日常监管和电子监管,严格药品经营许可准入。进一步加强药品“三统一”工作,严格配送企业监管和考核,确保药品配送覆盖率达到规定要求。
(五)加强医疗器械和保健品化妆品监管。严把医疗器械准入关口,加大高风险医疗器械监督抽验力度,完善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落实医疗器械生产质量规范管理。对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全覆盖检查。建立保健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档案,落实监督检查员制度,完善基层监督网络,加快保健食品、化妆品示范工程建设。完善监测报告体系,加强药品安全监测,做好分析评价,提高检测水平。
(六)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和应急能力建设。按照国家统一技术要求,建设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诚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大中型食品药品生产企业、食品药品流通企业、餐饮服务单位和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加工过程、食品原料、添加剂、包装材料、成品销售的信息化监管。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库,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建设,储好应急物资,确保应急需要。
五、强化工作措施,确保监管工作正常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全面掌握本地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和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要按照责权一致原则,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推进网格化管理,做到监管任务、监管单位、监管人员、监管责任的“四落实”。
(二)加大经费投入。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切实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市财政按全市总人口每人每年0.5元的标准落实市本级监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用于食品药品的专项整治、日常监管和打假治劣、抽查检验、药械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并随着经济增长逐年增加。各县市区政府也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投入,足额预算到位,确保监管工作正常开展。
(三)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食品药品企业“黑名单”和“红名单”制度。对恶意违法、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企业列入“黑名单”。对屡教不改、重复违法的企业坚决逐出食品药品市场。对遵纪守法、信誉良好、产品安全的食品企业列入“红名单”,减少执法检查频次,帮助扩展市场。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畅通信访和投诉举报渠道,开通举报电话,专司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的受理处理。完善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机制,及时发布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形成多方参与监督的良好局面。
(四)严格考核检查。各级政府要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建立考核制度。引入群众测评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标,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晋级和干部任用挂钩,强化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努力构建“全面覆盖、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责任体系。市食药委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定期通报检查结果,推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法规“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全面启动和实施安全饮食用药科普行动计划。加大公共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渠道及时准确全面宣传报道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执法工作动态,争取社会各界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理解支持,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和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渭南市人民政府 2013年1月30 日
市食药委2013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点
2013年02月20日 15:24
渭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2013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点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为核心,以确保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为目标,以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县和药品安全示范县为抓手,按照依法监管、科学检测、服务人民、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开拓创新,求实进取,努力营造人人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家家享受健康快乐生活的人文环境。
一、认真组织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活动
1、坚持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开展学习培训、专题辅导、理论研讨等形式,组织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工作。
2、围绕推进改革,进一步完善改革试点方案,不断梳理挖掘总结监管体制改革实践中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改革步伐。弘扬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改革不断深化。深入开展调研,不断探索破解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中的薄弱环节和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监管新机制。
3、按照“改体制、建机制、强基层、管得住”的总体要求和“巩固、完善、创新、深化”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监管责任、执法规范、企业诚信、应急处置、技术支撑和群防群控六大监管体系,加快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监管责任明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执法标准规范、企业诚信自律、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网络健全、技术支撑有力、社会各方参与监控的工作格局。
4、加强协调沟通,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反馈情况,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渭南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三、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执法能力建设
5、狠抓基层执法场所设施建设。在建立健全市、县、乡食品药品监管组织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认真落实好省市县有关奖补资金,加快基层执法场所设施建设。年内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同时,抓好市、县两级执法场所建设,充实完善执法装备,满足基本执法需求。
6、加快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按照“市县整合资源,乡镇配备人员,分级确定重点、检测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落实省市配套资金,加强市、县、乡检验检测设施设备建设,推进农产品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三级四网”检验检测网络体系。年内力争建成10个县市区的检验检测机构,确保市本级检验检测机构具备检测能力。
7、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检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企业从业人员、基层所专职监管员、乡镇政府协管员、村级联络员和组级信息员等六支队伍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年内培训监管人员1200人次。同时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不断引进、培养、充实专业技术人员,落实相关待遇,营造优秀人才和骨干力量成长的良好环境。
8、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出台完善重大行政处罚报备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等,加强执法监督检查;优化审批流程,规范行政许可,努力实现申报材料统一格式;规范全系统食品药品监督检查执法文书,指导全系统规范使用法律文书。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深化药品监管信息化系统,积极推进食品网络化监管试点工作,加强市食品药品监管网站管理维护工作。
四、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
9、研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生产加工制作规范和监督管理办法。深入开展食品企业评星达标、升级晋档活动。继续开展餐饮服务企业量化分级管理,提高餐饮规范化管理水平。突出“农家乐”、“农村家宴”、学校、幼托机构及旅游景区餐饮业监管,消除监管盲区和安全隐患。
10、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排查,不断扩大监督抽检覆盖面。完善和实施驻企监督员和质量授权人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监管。重点抓好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小超市”、小商店及儿童食品监管。突出乳制品、食用油、酒类、肉类、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农业投入品等重点品种监管,严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和销售过期食品等违法行为。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11、按照整治规划,采取关、停、建、股份制等形式,整治屠宰企业,规范屠宰市场,建立起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管理规范的生猪牛羊屠宰企业监管机制。制定科学的可操作性的监管制度,保障人民群众肉食安全。
五、严格药品质量安全监管。
12、积极稳妥的推进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强化高风险产品、中药材、中药饮片、药用辅料的监管,建立现场检查、检验抽验、不良反应监测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药品“三统一”配送企业监管,严格检查考核,确保药品配送覆盖率达到规定要求。
13、强化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日常监管和电子监管。改进药品生产企业检验检测手段,严格药品经营许可准入及GSP认证。加强对特殊药品、限禁药品、药用辅料和兽药、高效剧毒农药生产经营环节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药品、过期药品违法行为和无证经营行为。
14、加强药品安全监测,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监测报告体系,提高检测的数量和质量,做好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加强高风险药品管理和上市药品质量监测监管,提高药品检测水平。
15、加强医疗器械和保健品化妆品监管。加大高风险医疗器械监督抽验力度,完善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落实医疗器械生产质量规范管理。对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全覆盖检查。建立保健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档案,落实监督检查员制度,完善基层监督网络,加快保健食品、化妆品示范工程建设。
六、全面提升食品药品执法监管水平。
16、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的有关决定,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县创建活动,加快推进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创建,有效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我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年内力争创建成2个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1个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并分别有3-4个县市区达到市级食品安全放心县标准。
17、按照常年有整治,月月有重点的要求,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要节点的整治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抓好元旦春节食品药品安全执法亮剑行动,学校食品安全执法春雷行动,夏季食品药品安全执法清凉行动,冬季食品药品安全执法温暖行动,保健品、化妆品执法绿剑行动,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执法成长行动,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18、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企业诚信体系。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诚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倡导企业自律。
19、完善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机制,及时发布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开通12331举报电话,实施举报奖励制度,畅通信访和投诉举报渠道。建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黑名单”制度,形成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
20、抓好食品药品案件稽查,完善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等违法违规案件督办制度,建立完善部门打假协作机制。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各种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非法加工窝点,努力净化市场环境。
21、深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加快食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知名食品药品企业,争创名优品牌,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七、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22、认真落实市委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意见,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深化“四严格一提升”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机关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完善重点工作督查督办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23、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表率型机关,严肃政治纪律,严格工作秩序,加大各项工作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查处本系统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活力的东大门作出应有贡献。
渭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3年1月30日
渭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一)贯彻实施国家和省上有关农产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
(二)拟定全市农产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安全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全市地方性食品安全综合管理办法、规定和监管程序、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三)负责全市有关农产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监督检查各县市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业务培训和行业指导工作。
(五)依法负责化妆品卫生许可、卫生监督管理和有关化妆品初审工作;负责保健品监督及市场管理工作。
(六)负责对药品、医疗器械的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监督实施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流通、使用方面的质量管理规范。
(七)监督实施药品的国家标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督实施国家有关处方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监督实施医疗器械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负责药品的注册和再注册初审上报工作;组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按权限规定核发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八)组织实施中药、民族药监督管理规范,监督实施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实施中药品种保护制度。
(九)依法监督管理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放射性药品、麻醉药品、毒性药品及精神药品。发布全市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信息。
(十)依法负责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许可审批工作。负责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的初审工作。
(十一)组织查处农产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等方面的违法行为。
(十二)指导全市食品药品有关方面的监督管理、应急、稽查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国家执业药师资格准入制度,组织执业药师注册工作。负责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十三)配合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农产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等方面的广告。
(十四)负责组织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开展工作。监督抽验有关农产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和化妆品质量。
【关于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监管】推荐阅读: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意见09-14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煤矿安全07-25
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交易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09-0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5则范文01-18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监12-25
关于进一步做好环境监管工作09-15
关于进一步做好中药材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