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用理论调研课题(精选2篇)
干部选用理论调研课题 篇1
如何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机 制 研 究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干部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的好坏,关系到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当前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是我们党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二大党章中明确指出:“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从中可以看出,干部既是带领广大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方针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者。“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党的事业发展得快慢,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领导干部。
第一,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是加快长子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人优政强,人庸政弱,人劣政亡。人从来都是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长子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实现“推进六化建设,跻身中部百强”的发展目标,既要有好的思路和措施,也得有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只有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用科学的程序、科学的方法实
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把干部队伍中的斗志和活力激发出来,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不懈奋斗,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是建设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的需要。当前,我县的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特别是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和增强,作风有了新的改进。但是在个别领导班子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推动发展的能力不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这就迫切需要通过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把最优秀的干部选配到领导岗位上,打造干事创业、朝气蓬勃的领导班子,为全县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第三,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更好地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其实质就是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拔,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能够进一步突出以德为先、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有利于发现优秀人才,并合理使用起来,从而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有利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引导和带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二、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的机制研究 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重要的方式就是竞争性选拔。这种方式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在选人用人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科学的竞争标准、规范的竞争程序、多样的竞争形式和有效的竞争方法,实现有序竞争、充分比选。它一般主要包括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比选、竞争任职、公推直选、公开遴选等多种形式,在竞争性选拔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立以下几个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优秀干部识别机制。按照德才标准出台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制度性文件,建立优秀干部档案资料。把干部的思想政治情况、日常工作表现、生活作风以及在急、难、险、重等关键时刻的表现,以及干部的重要公务活动情况、纪检、组织、政法、人事、审计、检察、安全等部门平时掌握干部的情况、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和收入情况等纳入档案中,同时可以采取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民意测评表等方式,广泛了解干部的思想品德、工作实绩、现实表现和社会评价等,不断丰富充实优秀干部档案内容。建立优秀干部备案制,既有利于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干部任免进行监督检查,又有利于深入考察了解干部,拓宽知人渠道,广泛发现和掌握人才,便于更好地选拔和使用干部。前段时间,我们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民主推荐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县直单位、14个乡镇(管理 3
中心)中推荐工作有干劲、发展有潜力的科级后备干部XXX名,其实就是建立了一个优秀干部的储备库,是建立优秀干部识别机制的具体体现。
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干部选任机制。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的关键就是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各个领导岗位上所需的专业、素质、能力等标准以及选拔任用的方式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当领导岗位出现空缺时,要根据规定的方式选任领导干部,实现凭制度选人用人。如规定选拔一个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领导干部和专业性较强岗位领导干部时要采用公开选拔的方式;在选拔党政机关内部中层领导干部时就可以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也可以借鉴各地对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选任的方式——将差额选任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其他竞争性选拔方式合并使用,实行逐轮差额,形成竞争性选拔的“组合拳”。如今年4月份,我县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精心部署,严密组织,通过组织推荐、资格审查、实地调研、竞职答辩、组织考察、差额票决、决定任用、任前公示等步骤,选任了9名30周岁以下、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副乡镇长。
三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与岗位相匹配机制。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隐含着领导干部应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因此,在选拔领导干部的过程中要坚持“干什么考什么”,切实 4
增强考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岗位特点,坚持因岗命题。根据选拔职位和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量身定制”考试测评内容,尽量做到一类一卷或一职一卷,在考题的内容上要坚持围绕中心工作,紧密联系实际,加大案例分析等主观性试题的比重,减少客观识记题,突出考试试题的实践性和灵活性,让踏实工作者有用,让突击复习者无效。同时要完善测评方法。可以借鉴各地的人机对话、无领导小组讨论、工作经历评价、定点定时调研、情景模拟分析、“文件筐”测试、心理素质测试等多种测评技术对应试者进行综合测评,也可积极大胆尝试人力资源猎头公司选人用人的成功做法,力求多角度、多层面考核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在考察时注重“德”的考核。把干部的“德”量化,统筹分析,科学研判,让干部的“德”的变得有型起来,让干部的“轮廓”更加清晰,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
四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任公开民主机制。要让选人过程公开、透明。要让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在群众的监督下荡然无存,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大群众的参与,最广泛的实行民主。除了少数具有保密性的内容外,能公开的信息都应及时公开,包括选人用人标准、条件、报名时间等。同时针对群众的意见,要把候选人的社会关系、财产状况、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等重要消息都给予公示。让群众充分享有话语权,将评判的尺子交给群众,由群众 5
来决定自己的领路人、当家人,广泛集中民智、始终凝聚民心,不断提高干部选任透明度,确保选人用人权始终在“阳光”下运行。比如在民主推荐中扩大民主,合理确定推荐范围,要把群众推荐作为选任干部的必经程序;在考察中扩大民主,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参加座谈和测评的人员可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确定;实行考察预告制、考察公示制、考察责任追究制,最大范围内听取群众意见;在任用决策中扩大民主,实行党委常委会干部任免票决制,按照一人一票的平等权利,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票决任免干部。我县去年在县团委三个副职的选拔过程中,采用民主推荐、逐轮淘汰、差额票决的方式,在乡镇、县直部门的符合条件的优秀干部中选拔了2个团县委副书记、1个少工委主任,实现了群众满意、干部服气的选人用人良好效果。
五是建立规范的领导干部选任程序机制。大量事实证明,只有选人用人程序严谨规范,才能保证选人用人结果公正合理。所以在竞争性选任领导干部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规范的选任程序机制,对领导干部的选任工作做到坚持程序一步不让、一步不乱、一步不缺;可以试行干部选任工作程序记实制度,对拟任人选基本情况记实、工作程序记实和重要情况记实,客观反映干部选任中各环节责任主体和运行情况,使选任的每一道程序都成为用人不正之风不可逾越的屏障。
当然,破格提拔也是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的重要途径。今年年初23岁的焦三牛清华大学毕业后工作半年即 6
被甘肃省武威市提拔为副县级领导干部,焦三牛的破格提拔,是党在选人用人上不拘一格、量才使用传统的回归,它打破了以往人们心中暗藏的论资排辈选人用人方式,诠释了新的“论资排辈”的理念。以往的论资排辈,是看他的工龄、党龄、年龄、任职时间,而焦三牛的破格提拔是看学识、比能力,焦三牛的选用在社会上引起了人们强烈的争论和深入的思考,这对我党今后的人事制度改革将起到一个标志性的作用。
三、处于领导岗位上的优秀干部的管理教育监督
党要管党,关键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首先要从严管理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建立优秀干部管理机制就是对干部要以实绩和成效论英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领导干部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将日常表现、考核结果和干部的奖惩、升降挂钩,以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促使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促进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一要建立完善的考试学习制度。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履职的必备条件。为切实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必须建立完善的考试学习制度。考试学习主要是测试干部的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特别是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学习机制采取理论和业务知识考试,分为平时考、任前考和转正考三种。平时考重在积累选人用人依据,每年对全县的干部进行集中考试,并建立个人学习考试档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 7
据。任前考重在测试领导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就是在干部调整前,对拟提拔的领导干部进行理论测试,成绩不合格的,不能提拔任用。转正考突出检验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对试用期满拟转正的干部进行综合知识测试,对成绩差的试用期干部适当延长试用期或者转岗任用。
二要建立干部选拔管理监督机制。在选拔领导干部的过程中要创新监督方法,实现由事中监督为主向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并重转变。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结合起来,形成上下结合、左右渗透、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馈及时、信息共享的干部监督信息网络,在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工作中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可以建立组织人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和严格执行了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新提拔试用期、谈心谈话、组织函询、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和个人重大事项申报、经济责任审计、廉政宣誓、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等制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干部管理监督工作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考核、考核、试用期考核等,通过召开座谈会、大会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等形式,及时掌握领导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表现,重点了解其所在单位的党员群众的反映,并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为党委科学考评、合理使用干部提供详实依据。
三要建立科学的干部退出机制。企业的产品不合格,发现后要召回。党委派出的干部不合格,也要召回。顾客对产品不满意,能退货,分管领导对政令不畅或不通、不服从命令的干部,也可以退回。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要及时调整,区别不同情况妥善安置,对暂时不能胜任现职但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导干部,可作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锻炼培养,适时再委以重任。同时对于那些表现优异、党性坚定、真心为群众办事、群众呼声高、人民极力拥护的干部,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脱颖而出,要及时调整到更能发挥他作用的位置上。在日常的干部工作中要大力鼓励有潜力、有志向、有抱负的干部去基层一线向人民群众学习,接受锻炼,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的力度,把是否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之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着眼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决不能亏待。使干部的能力在一线得到发挥,才干在一线得到锻炼,工作在一线得到认可。
总之,不管是竞争性选拔还是破格提拔,都应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方向,不是没有标准、不按程序的选拔提拔,而是在完善的选任机制约束下的选拔任用,是在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选拔任用,这样才能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最重要的岗位上来,为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干部选用理论调研课题 篇2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如何推进物业管理和社区治理融合发展,是筑牢疫情基层防线的关键一环。
为深入开展“聚力量、防疫情、促发展”活动,x日前联合组织开展“推进物业管理和社区治理融合发展,夯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基层基础”调研协商活动,深入社区物业、居委会进行调研,走访基层干部群众,邀请x负责人、物业行业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等深入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凝聚广泛共识。
一、党建引领,提升管理水平
6月22日,x在x市x院看到,道路整洁、树木修剪齐整、车辆停放有序,“党建引领促发展
红色物业暖人心”等宣传标语令人眼前一亮。其中一面外墙上还张贴着小区新老对比照片,向居民讲述着红色物业带来的可喜变化。
“你看我们小区,现在街道干净,楼道里胡乱堆放的垃圾不见了,就连楼道的扶手都没有一点儿灰尘。物业还给小区设置了路灯,楼栋单元门上也增加了照明灯,晚上出入再也不是黑漆漆的。”居民冯建宁说起红色物业带来的新变化,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物业管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居民非常关心的“关键事”。据统计,x市仅市内四区就有老旧小区1875个。其中,无物业服务的超过200个。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居民幸福指数低,是这些老旧小区的共性问题,也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顽疾。
x市通过党建引领,加强老旧小区治理,建立健全物业企业党组织,打造红色物业,通过实行“5+3”工作模式(垃圾当日清、违建全拆除、安全有保障、停车有秩序、维修要及时,突出党建引领、凝聚道德力量、涵养社区文化),全市小区整体面貌改善明显,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让居民享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x红色物业经验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调研组认为,应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联动服务机制和协同议事机制,赋予物业企业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新角色、新功能,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以党的建设统筹协调各方、领导基层治理,筑牢防控疫情的坚强堡垒。
调研组建议,引导物业企业在开展管理服务的同时,积极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不断突出物业管理的社会价值,把“红色物业”打造成为推动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
二、理顺关系,厚植发展沃土
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度和满意度,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更需要政府部门、社区、小区各方的通力协作。
“一些部门没有充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模糊了政企、社企、政社的界限,把自身的法定职责转嫁给物业企业承担。”调研组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应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和重大公共危机防控体系中,进一步厘清、理顺物业企业与其他社区治理主体的责任边界和协作关系。
调研组呼吁,认真落实《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明确物业企业的相关责任义务,赋予物业企业执行政府实施的应急处置管理权限。做好政策法规的衔接工作,推进我省物业管理立法,完善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使物业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物业企业投身抗疫一线、彰显社会责任,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党委政府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好帮手。调研组认为,应加强对物业企业参与社区治理和疫情防控的政策、制度和资金支持,对必要的疫情防控支出进行财政补贴,特别是对老旧小区的物业企业给予更大的倾斜。
同时,利用市场化、社会化手段,建立面向物业企业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推进建立质价相符、优质优价、动态调整的物业服务收费制度,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调研组认为,物业企业应依托社区治理的大势和平台,善于借力和发力,找到新的增值发展方向。物业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应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制定高质量发展标准,持续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加快培育一批物业品牌企业,形成与现代社会治理相适应的行业发展新格局。
三、创新模式,提升治理能力
2018年起,我省启动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大各项投入,努力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老旧小区改造是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推进了社区治理,夯实了基层基础。”调研组认为,当前,应抢抓政策机遇,聚焦城市基础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打造智慧城市等,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智慧社区’建设刚刚起步,在疫情追踪、风险评估和精准管理上
科技含量低,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用在了重复填表报资料中,影响了社区疫情防控的效果提升。”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组建议,积极发展“互联网+物业”管理新模式,建立智慧物业服务管理平台,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推进物业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为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好阵地保障。
“提升社区防灾防疫专业化能力是当务之急。”调研组提出,有关部门应及时制定、修正社区卫生防疫分类防控标准,并给予经常性的指导帮助,规范物业管理关键岗位的工作程序、防护措施等,可编制业务指导手册,开展社区环境消毒、垃圾处理、疫情监测等方面的培训,指导物业企业在常态化防控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深化“网格化”管理,加强常住人口、租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管理。调研组建议,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化“雪亮工程”等系统应用,加快构建一体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疫情防控信息共享平台,用数字科技筑起社区防御病毒的保护网。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调研组认为,应深入开展“三创四建”和“法律九进”活动,大力宣传《民法典》和疫情防控有关法律法规,对疫情防控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上升固化为法律规范,进一步夯实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