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共8篇)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 篇1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下面是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请参考!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得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饮酒20首》中最著名得一首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
饮 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huán)。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在众人聚居得地方建造屋子,但却没有听到世俗交往得纷扰。
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得思想远离尘世,心所在得地方也就变得安静了。
在东边得篱笆下采摘菊花,抬头无意之中看见了南山。
傍晚山气朦胧,夕阳西落,鸟儿相伴飞回山林。
这里边有隐居生活得真正乐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么表达。
赏析
1.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得第五首。诗歌得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 “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得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 味得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得情,也写了幽美淡远得景,在情景交融得 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得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 “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得启示,整首诗得韵 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 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得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得真情和高洁人格。
2.这首诗是非常好得一首诗,它得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得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得喧闹,那么“在人境”一定会有“车马喧”,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得地步呢?下面他答到“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得、非常喧闹得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正所谓小隐隐于野,而大隐隐于市。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得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得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得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得官场,那么我们住得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得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得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得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得修养,对于我们社会得安宁都是很有好处得。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得咏菊得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得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得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得眼帘。诗人—面赏菊一面采菊,这已够味了,但无意中又看见青翠高耸得南山,更是—饱眼福。这些美景,在官场哪能见到!诗人既以欣慰、宁静得心情描写自然景色,又以这些美丽得景色反映悠闲自得得心境,从而达到人和自然得和谐统一。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得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得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最后两句是全诗得总结:作者从大自然中得到启发,领悟到生活得真谛,但这是无法用言语表达.也无需用言语表达得啊!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得、非常率真得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得某一种境地。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得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辨已忘言”了。
3.这首诗正刻 画了诗得不同流俗得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 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 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 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得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 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 得鸟和那个悠然见山得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得山林中找到了自己得归宿。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 篇2
作品简介
《饮酒·幽兰生前庭》是陶渊明的作品。一共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是其中第十七首。此诗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陶渊明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侵扰,时常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此诗表现了陶渊明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作品原文
饮酒二十首·其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作品注释
(1)这首诗以幽兰自喻,以萧艾喻世俗,表现自己清高芳洁的品性。诗末以“鸟尽废良弓”的典故,说明自己的归隐之由,寓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2)薰:香气。
(3)脱然:轻快的样子。萧艾:指杂草。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4)行行:走着不停。失:迷失。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失故路”指出仕。任道:顺应自然之道。
(5)鸟尽废良弓:《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废弃或杀害给他出过力的.人。
作品译文
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作者简介
己酉岁九月九日陶渊明诗词赏析 篇3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调(2)。
清气澄余滓,沓然天界高(3)。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4)。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5)!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6)。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7)。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8)。
【注释】:
[说明]
己酉岁是晋安帝义熙五年(409),陶渊明四十五岁。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因“九”与“久”谐音双关,所以古人喜爱这个节日,希望能得长寿。但诗人值此之际,看到的是万物衰飒凋零,于是不禁联想到人生的短促,故悲从中来,难以自抑,最终仍是以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来自我安慰。此诗前半写景,后半言情,可谓景为情设,情因景起,且秋景如画,含情独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1)。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调(2)。
清气澄余滓,沓然天界高(3)。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4)。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5)!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6)。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7)。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8)。
[注释]
(1)靡靡(mǐ米):零落的样子。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已夕:
己晚。凄凄:寒冷的样子。交:交互,交加。
(2)蔓草:蔓生的草。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3)余滓(zǐ子):残余的.渣滓,指尘埃。 沓然:深远的样子。
(4)丛雁:犹群雁。丛:聚集。
(5)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寻绎:原指反复推求,这里是推移、更替的意思。劳:劳苦。
(6)没:指死亡。焦:焦虑。
(7)称(chèn 趁):适合。陶:喜,欢乐。
(8)永:延长。《诗经?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译文]
衰颓零落秋已晚,
寒露凄风相缭绕。
蔓草稀疏渐枯萎,
园中林木空自调。
清澄空气无尘埃,
天宇茫茫愈显高。
悲切蝉鸣已绝响,
成行大雁啼云霄。
万物更替常变化,
人生怎能不辛劳!
自古有生即有死,
念此心中似煎熬。
如何方可舒心意,
饮酒自能乐陶陶。
千年之事无需知,
姑且行乐尽今朝。
饮酒全文陶渊明 篇4
饮酒全文陶渊明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扰。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只要心志高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饮酒 其四》 篇5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释:
(1)这首诗通篇比喻,以失群之孤鸟自喻,前六句写迷途徘徊,后六句写归来托身;又以“孤生
松”喻归隐之所,表现出诗人坚定的`归隐之志和高洁的人格情操。
(2)栖栖(xī西):心神不安的样子。
(3)定止:固定的栖息处。止:居留。
(4)此二句焦本、逯本作“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今从李本、曾本、苏写本、和陶本改。
厉响:谓鸣声激越。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5)值:遇。敛翩:收起翅膀,即停飞。
(6)劲风:指强劲的寒风。
(7)已:既。违:违弃,分离。
译文:
栖遑焦虑失群鸟,
日暮依然独自飞。
徘徊犹豫无定巢,
夜夜哀鸣声渐悲。
长鸣思慕清远境,
飞去飞来情恋依。
因遇孤独一青松,
收起翅膀来依归。
寒风强劲树木调,
繁茂青松独不衰。
既然得此寄身处,
饮酒陶渊明参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赏析本诗的重要意象和炼字;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诵读涵咏法;批注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远离世俗名利,回归自然、田园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赏析本诗的重要意象和炼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钟嵘在《诗品》中称一位诗人为“古今隐逸是人之宗”,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陶渊明)
请结合书上注释1和课外阅读材料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陶渊明。
名潜,子元亮。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性嗜酒,好读书,常著文章自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东晋朝纲混乱,世人向往世外桃源。《桃花源记》
高风亮节,愤然辞官。——不为五斗米折腰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他的《饮酒》。请人来黑板写一下酒字。
二、读诗韵
自由朗读本诗。从句数、押韵、对仗思考本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
为古体诗: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找出本诗的韵脚(an),自由读一读。
请男、女两位同学各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在书本划分本诗节奏。然后一位同学上台划分。
有可能有疑问的地方:1.何。则进行释义:怎么,为什么,突出疑问语气,故单独划分。并指导疑问语气的朗读,学生读,师范读,全体读。2.相与。释义:一起。故划分时不能分开。
展示全诗节奏:齐读感韵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品味悠然
本诗的感情基调可以用诗中哪一个词来概括?(悠然)
自由读全诗,找出蕴含“悠然”之意的词、句或意象,思考你从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仿照示例进行批注。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示例:我发现“庐”和“篱”中蕴含着作者的悠然之意。“庐”是简陋的房屋,“篱”是田园农家常见的篱笆。从中我感受到了安于田园简朴生活的陶渊明。
答案预设: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一句自问自答。因为心远离尘世的喧嚣,所以即使身处闹市,也觉得是置身在幽静偏僻之所。从中我感受到了内心安宁,自得与田园隐居生活的陶渊明。请同学再读这种自得之意。
菊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样的诗句,可以看出菊的品性暗合了陶渊明的心性,是他的精神寄托之一。从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与世无争,自然朴素,坚贞高洁”的陶渊明。
同样运用象征手法的意象在本诗中还有吗?(飞鸟)读一下描写飞鸟的句子,你能生动地描述这幅美妙的画面吗?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与我结伴而还。飞鸟象征着在官场闯荡多年的,终回归田园的陶渊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远离名利纷争,心灵如飞鸟自由自在的陶渊明。
“悠然见南山”。引导分析炼字:悠然望南山好还是见南山好。见是看见的意思,望是远眺,前者是无意间看见,后者是主动寻求、刻意去看,体现的心境不同。前者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是似真似幻的酒后之境,别有一番潇洒。后者显得刻板拘谨。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寄情田园、寄情诗酒,获得心灵解脱的陶渊明。
教师总结“炼字”题答题方法:1.字义不同 2.作者情感、情绪的不同
四、读真意
再分组读全诗,读出悠然,并说说你读懂陶渊明心中的真意了吗?
生轮流说。
师总结:·远离官场,回归田园;·远离世俗名利,回归自然。
五、课外名句欣赏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伤,不匆忙追求富贵。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勇猛的斗志始终存在。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年少时就没有随俗的气韵,天性是热爱自然。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人死后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把身体托付给大自然罢了。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优秀的文章大家共同欣赏,遇到不同观点一起讨论分析。
板书设计:
远离官场 回归田园
远离世俗名利 回归自然
悠然 真意
(象征,炼字)
《饮酒》教学反思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念。
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从语文课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味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教师用美的艺术形象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教学一篇文章要选好突破口或者切入点。
我觉得《饮酒》以陶渊明为什么能成为士大夫的一座精神堡垒作突破口,有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也贯穿着一种人文精神。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积极主动探求未知,课堂会诗意盎然的。
陶渊明饮酒其一译文 篇7
一、原文
《饮酒 其一》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二、注释
(1)兼:加之,并且。比:近来。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2)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独尽:独自干杯。
(3)忽焉:很快地。
(4)辄:就,总是。
(5)诠(quán 全)次:选择和编次。
(6)聊:姑且。故人:老朋友。书:抄写。
(7)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8)这首诗从自然变化的盛衰更替,而联想到人生的福祸无常,正因为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要隐遁以远害,饮酒以自乐。
(9)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10)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见《史记?萧相国世家》)这两句是说。邵平在瓜田中种瓜时,哪里还像做东陵侯时那般荣耀。
(11)代谢:更替变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每:每每,即常常。兹:此。
(12)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会:指理之所在。《周易?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朱熹《本义》:“会谓理之所聚。”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13)忽:尽快。筋:指酒杯。持:拿着。
三、译文
我闲居之时很少欢乐,加之近来夜已渐长,偶尔得到名酒,无夜不饮。
对着自己的身影独自干杯,很快就醉了。
醉了之后,总要写几句诗自乐。
诗稿于是渐多,但未经选择和编次。
姑且请友人抄写出来,以供自我取乐罢了。
衰败繁荣无定数, 交相更替变不休。
邵平晚岁穷种瓜, 哪似当年东陵侯!
暑往寒来有代谢, 人生与此正相符。
通达之士悟其理。 隐遁山林逍遥游。
陶渊明饮酒其八 篇8
陶渊明的饮酒一共有二十首,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陶渊明饮酒其八相关资料,了解一下吧!
陶渊明饮酒其八
饮酒(二十首)(其八)
东晋 陶渊明
青松1在东园2,众草没其姿。
凝霜3殄4异类5,卓然6见高枝。
连林7人不觉,独树众乃8奇。
提壶9抚寒柯10,远望时复为11。
吾生梦幻12间,何事绁尘13羁14。
注释译文
1、青松:青松:青翠的松树,因松树四季常青,喻指坚贞不移的志节。。”
2、东园:陶渊明居所之东的园圃,陶渊明《停云》:“东园之树,枝条载荣。”亦泛指园圃。
3、凝霜:凝结成霜。南朝 齐 谢朓《校猎曲》:“凝霜冬十月,杀盛凉飇开。”
4、殄(tiān):尽,绝。如殄灭,殄歼,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武殄暴逆。”
5、异类:本意是指不同种类,有时也可作杰出的才能。同时,它也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这里指松树之外的其他草木。
6、卓然:卓越貌,汉 刘向 《说苑·建本》:“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
7、连林:连着的林子,意树木相连。
8、乃:文言虚词,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如。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9、提壶:壶:指酒壶。提壶,提壶芦,提葫芦挂。此谓提来酒壶。 欧阳修《啼鸟》诗:“独有花上提壶芦,劝我沽酒花前醉。”
10、寒柯:树枝。寒柯,指冬天树木或树干。《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梁元帝《纂要》:“冬曰玄英……木曰寒木、寒柯、素木、寒条。”
11、远望时复为:此句倒装,谓时复为远望,即时时向远处眺望。
12、梦幻:梦中幻境,多喻空妄。唐 黄滔《祭宋员外文》:“人生梦幻,夫复何言!”
13、绁(xiè)尘:绳索,系牲口的缰绳。如,大绁(粗大的.绳索),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羁绁(马辔,喻束缚)。绁尘,束缚,犹言尘网。
14、羁:束缚,拘束。如,羁押,羁绊,放荡不羁。
白话译文
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作品鉴赏
《饮酒》一诗通过对东园青松在“凝霜”前后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历史对社会的某种认识和感悟。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在东园里的青松,被各种各样的繁茂的杂草淹没,使其挺拔的姿态完全不能展现出来。这本来是极为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用一个“没”字,将青松与杂草的关系及鲜明表现出来。原本俊秀的青松,由于身在东园的杂草之中,杂草出尽了风头,人们爱这柔嫩可人的杂草甚至还胜过爱青松。
直到有一天,“凝霜殄异类”之时,原本生长得千娇百媚的各种藤蔓杂草,在一夜之间就不复存在了,这些原本趾高气扬地盖过青松之姿的杂草,一瞬间就倒在青松脚下了,于是青松便“卓然见高枝”了。在众草被“殄”之后,青松卓尔不群的形象便展露出来了。
诗人久居官场,深谙官场的黑暗与倾轧斗争,并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东园青松”为喻,表明真正的英雄人才,在严峻的考验中才会显现出来。平日里,英才与庸才一样,庸才的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小人之举有时甚至还会盖过英才的光辉,只有经过一场“凝霜殄异类”般的严峻考验后,英才才会“卓然见高枝”,而庸才则只能被淘汰掉。诗人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传神地描写了青松的两种不同境遇,景中有情,情中含理。全诗以“凝霜殄异类”作为转折,因而该诗结构严谨,内涵丰富,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推荐阅读:
陶渊明《饮酒.其四》赏析08-27
饮酒教案陶渊明07-02
饮酒陶渊明考试08-09
饮酒陶渊明说课06-20
陶渊明诗《饮酒·其九》09-21
饮酒陶渊明阅读题10-07
饮酒十六陶渊明08-21
饮酒陶渊明练习题09-25
饮酒陶渊明优秀教案10-20
陶渊明《停云》原文赏析09-08